22日,陕西省黄河科学研究院在长安大学揭牌,“宜居黄河科学研究计划”也同时启动。 张一辰 摄中新网西安9月22日电 (记者 张一辰)“灾害防控和生态安全无疑是黄河长久宜居的重要保障,釆取有效应对策略保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长安大学教授兰恒星22日在西安表示。当日,陕西省黄河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在长安大学揭牌,“宜居黄河科学研究计划”也同时启动。该计划将聚焦安全黄河、绿色黄河、生态黄河、畅通黄河、智慧黄河与和谐黄河六个重点方向,构建“宜居黄河”科学研究框架体系,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保障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图为黄河壶口瀑布。资料图。 张一辰 摄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干流多弯曲,素有“九曲黄河”之称,其发源于青藏高原。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据介绍,在黄河保护和治理领域,包括洪水在内的灾害风险依然是黄河流域安全的一大威胁。此外,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流域气候和地质环境复杂,流域上中下游城市发展不均衡、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也是建设“宜居黄河”所面临的难题。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李雄斌表示,希望研究院发挥学科特色,整合优势资源,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地质灾害防控等重大科学与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形成“宜居黄河”科学体系,助力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宜居黄河科学研究计划的启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目前提出的六个重点方向既是独立的又是互通的。研究院以年长的科学家为引领,中年科学家为骨干,还联合了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等机构和院校,将科技人员汇聚起来,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表示。(完)
2月5日,由中建三局西北公司承建的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创新研究院项目全面封顶。在封顶仪式上,参加仪式代表共同铲下5#楼的最后一方混凝土。中科院地球科学研究所西安创新研究院项目位于西安市高新区西安科学城,是西安高新区“两谷一心”首开重点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55万平方米,主要用于地球环境研究。项目自2020年6月进场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与各合作单位紧密配合,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顺利封顶。项目建设期间,承办了现场观摩会,千人前来观摩,定型化防护、质量管理、BIM应用、材料管理等获得观摩人员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地球环境研究所建成后,将与规划的国家授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学院、纳米研究院项目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共同组成西安科学城,成为西北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未来科技的发源力。文/图通讯员穆凡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雷伟东
>begin-->省健环所与省环科院开展科研交流座谈>end--> >begin--> 8月25日,省健康环境研究所在王锐所长的带领下,一行5人到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座谈交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文、副院长宋东刚以及环境科学领域的5位专家参与了座谈。王锐指出,省健环所与省环科院在健康环境科研领域科研目标一致,都是为了群众的健康服务。前期通过《陕西省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评估》等项目,已经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今后在环境与健康领域,还要继续加强交流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专业领域不断推进健康陕西建设。张振文充分肯定了省环科院与省健环所前期的合作成效,在项目中均发挥了各自的行业优势和影响。建议今后巩固合作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面联合开发新课题,共同攻关。座谈专家表示,今后会在具体项目中加强合作,不断改进并提升科研成效。【来源:省健环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艾永华摄太白县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 本报记者 肖晓良摄榆林境内曾经的毛乌素沙地变为一望无际的绿洲。整改后的陕西天塑管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空气清新。渭南市沋河湿地公园一角。山,绿得使人心醉;水,清得让人神怡;天,蓝得令人心动。三秦大地,一年四季风景异,万水千山总是情。“十三五”以来,我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行动,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美丽陕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青山说,我用绿色的被服温暖三秦儿女秋天的秦岭七色相宜,五彩缤纷,是一年当中最美的季节。10月18日上午,老林保护站站长陈亮和往常一样,带领两名队员早早就上山巡查。“我们的主要职责是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栖息地不受到破坏和侵害、监测野生动物的活动分布情况和野生植物的生长状况、传播生态保护理念,巡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陈亮说,“对于一般区域两周巡查一次,重点保护区域每周巡查一次。”老林保护站是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属四个基层保护站之一,承担着牛背梁保护区东南部3960.5公顷的管护任务。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直至站长,陈亮在老林保护站工作了整整20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大量游客聚集在保护区周边,对日常巡护管理带来很大压力。”陈亮说,老林保护站工作人员在做好巡查管理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想方设法提升游客和当地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为了取得真实、准确的监测资料,每次野外监测,工作人员都要步行20多公里山路,经常在山上风餐露宿。长期与大山朝夕相处,陈亮和这里的一草一木及野生动物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一次巡山返回的途中,陈亮看到一只出生不久的野生动物麂子陷在山涧的泥沼中,他冒着生命危险跳进泥沼将小麂子救了出来。经过老林保护站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辖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羚牛的活动区间从海拔1600米以上下降到海拔1300米以上;野生动物的物种愈加丰富,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成为羚牛、林麝、黑熊、豹猫、黄喉貂等野生动物的快乐家园。近年来,陕西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教训,深入开展秦岭区域生态环境整治,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全面整治全省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全省共建成自然保护区61个,总面积11455平方公里。全省8个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3个县获评“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河流说,我用清澈的甘泉滋润三秦大地绿树成荫,芦苇荡漾,曲径通幽,和风轻拂。在柔和的晨光中,沋河湿地公园展现着迷人的魅力,漫步其中,神清气爽。“这里过去是一片荒草地,破破烂烂的还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渭南市民王建强说,“现在建成一个漂亮的公园,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方便了市民锻炼,我每天都要在公园里跑一大圈。”沋河湿地公园是集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城市景观、水利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该工程将渭南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部分尾水,排放到湿地公园,通过物理过滤、水生植物净化等处理后再排入渭河。该工程2016年8月开工建设,2018年10月开放使用,占地约1106.2亩,湿地工程日处理水量约1万吨。“沋河从渭南城区穿城而过流入渭河,沋河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周边景观,而且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渭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焦宝君说,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水在经过湿地公园净化后,主要水污染物指标可从劣Ⅴ类提高到Ⅳ类水质标准。“十三五”以来,我省以河、湖长制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全面推进“三江三河”等重点流域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排污口整治、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完成了170个县级以上水源保护区划定,全面完成22个市级水源地和77个县级水源地排查问题整治任务,整治黑臭水体26个。截至2019年底,全省建成运行城市(含县城)污水处理厂126座,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3.2%和86.7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蓝天说,我用湛蓝的底色装点美丽家园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清新的空气沁心脾。近年来,陕西人微信圈里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湛蓝的天空正在成为三秦大地最美丽的风景。“在兴平市整改办和第三方机构的帮助下,我公司新建了环保设施,生产车间的异味没有了,不仅减少了大气污染,也为工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10月19日,陕西天塑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洪说。2018年9月3日,兴平市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办检查人员在陕西天塑管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部分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直接无组织排放。接到反馈督办问题后,该公司在咸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参与帮助下,第二天就开始安装治理设备,10天后,新建环保设施投入使用,通过检测均达到排放标准。“引进专业团队实现科技治霾,切实解决了基层工作中‘有热情、不会干’‘有措施、不科学’‘有管控、不精准’的问题。”兴平市整改办主任杨新创说,兴平市自2018年9月引入咸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方科技团队,依托该公司各种高科技设备的检测数据和专家组的科学分析指导,可以快速查找、监控空气污染源,并精准评估各类污染源的影响程度,为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目标指向和减排治理方案等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2020年以来,兴平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截至10月17日,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5天。“十三五”以来,我省坚持铁腕治霾、科学治霾、协同治霾,强化区域联动和部门协作,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和管理,组织专家队伍实施“一市一策”指导帮扶各市区精准治霾,全面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等措施。全省累计拆改燃煤锅炉2.2万台3.1万蒸吨;淘汰黄标车、高排放老旧车约66万辆,2019年7月1日起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1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综合整治“散乱污”企业2.7万户。链接全省空气质量逐步提升,与2015年相比,2019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19.8%。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2019年,50个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77.6%,优于国家考核目标7.6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优于国家考核目标2个百分点。渭河出境入黄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提前两年、提升一个档次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渭河被评为全国首批“最美家乡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削减,2019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较2015年下降11.43%、10.47%、19.41%、14.32%。2020年1—9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0%;平均优良天数219.7天,同比增加24.6天。全省50个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88.0%,全省河流总体水质良好,水质稳中有升。根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陕西省气象局的研究显示,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质量显著变好,2019年秦岭优良面积占比较2007—2014年平均值提高了9.2%,优良等级面积首次超过96%。2019年秦岭植被覆盖较2007—2014年植被覆盖持续上升,东北部部分地区改善幅度达30%以上;土壤湿度逐年增加,秦岭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增幅达50%。本报记者 艾永华整理 短评守护好青山碧水蓝天艾永华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十三五”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实施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的重大生态工程,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丰硕成果。回顾过去,成绩来之不易;展望未来,依然任重道远。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们取得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稳步增长双赢的骄人成绩,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污染防治仍然面临不少挑战。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新水平。让三秦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陕西省渭南韩城市龙门镇上峪口村的多位村民向央广新闻热线反映称,村庄附近有一家焦化企业,常年不定时排放黄烟、黑烟,并伴有刺鼻的臭味,闻着恶心头晕,有害气体常会笼罩整个村庄和镇上的街道。村民还反映称,当地焦化企业涉嫌和有关部门打游击,白天一切正常,而到了晚上,无组织排放现象比较明显。上峪口村所在的韩城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是关中地区主要的焦化产业集聚区,焦化产能占到整个关中地区的近80%,是汾渭平原蓝天保卫战的重点区域。一年前,焦化污染初次被举报时,韩城环保部门并没有引起重视;去年12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发现,韩城市焦化企业存在敷衍治理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群众投诉举报不断,反映十分强烈。但记者近日实地调查发现,尽管2018年以来反映当地焦化企业环境污染的网络舆情不断,中央环保督察也点名批评不久,当地仍有焦化企业存在无组织排放的现象。是污染治理技术存在难题还是敷衍治理的局面仍未改变?↑图为上峪口村村民李于刚家门前粉尘遍地。(视频截图)1月22日清晨,上峪口村村民李于刚(化名)推开房门,一夜之间,院子里又是一层厚厚的灰渣子,头一天,他刚把院子打扫干净。他说,每天早晨,他院子里的粉尘能扫一大桶,“特别是刮风的时候,新村的粉尘就没治了,焦油味和煤气味很严重!”李于刚住在上峪口村的新村,新村位于108国道路边,距离焦化企业约100米左右。新村约有70户,四五百口人。在他看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明知当地大气污染的状况,但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李于刚说:“(他们)应该清楚,但是没有动作、没有作为,那有啥法子?不定时的黄烟,哎呀,那个毒气可大了。”上峪口村的村干部说,离村子最近的大气污染源就是海燕焦化集团,由于风向的原因,一到天气风力稳定的时候,就会出现刺鼻的味道:“天一热的话,风向就朝上,也脏也臭,特别是下边靠近厂子的村庄。白天基本上好一些,一到晚上就有很明显的刺鼻臭味。”气味白天正常,而晚上却异常,在村民看来,附近的焦化企业涉嫌偷排。村里的干部告诉记者,位于村庄地势下方的海燕焦化集团,不定时会冒出黑烟或者黄烟,每次出现这种情况,企业的解释就是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是突发停电导致的,但让村民疑惑的是,突发情况为何频频发生。有村民说:“保守地说最起码一个月就有一次,排的黄烟、黑烟而且还有火,好像焦炉打开了,火就着起来了。”多位村干部说,以前类似现象每周都可能会出现一次,几乎是常态化的,中央环保力度加强以来,这种现象出现的频次已有明显减少,但还是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1月20日中午12点至下午3点,海燕焦化厂区内的设备出现明火,持续三个小时,每间隔10到20分钟,会排一次颜色发黄发黑的烟,和周边企业排出的白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之声记者在现场看到,1月20日中午12点至下午3点,海燕焦化厂区内的设备出现明火,持续三个小时,每间隔10到20分钟,会排一次颜色发黄、发黑的烟,和周边企业排出的白烟形成鲜明对比。14点20分,突然明火扩大,烟囱里排出浓厚的黄烟,先后两次排放,共持续三分钟左右,而后黄烟消散,明火持续燃烧。1月20日14点32分,中国之声记者在现场拨打环保热线12369对此进行反馈。14点45分左右,海燕焦化厂区内明火熄灭,其他烟囱烟量减小。14点55分,在108国道旁的上峪口新村附近有一股恶臭,像食物发霉一样的味道,由于天气不好,风比较大,持续几分钟后恶臭消失。韩城市环保局有关科室负责人表示,中央环保督察已经通报了韩城焦化企业存在的问题,当地村民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该负责人说:“你看到的现象和群众反映的现象,有时候是突发的、随机的,但是从主要通道排放的,都是达标的。这个都是有国家自动监测的。”该负责人还表示,中央环保督察对此问题交办后,虽然相关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整改,但还有不少短板。环保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但两个工业园区内的几家焦化企业,在加煤和出炉的过程中,一些污染现象仍然难以避免和彻底解决。他说:“群众闻的这个味道和整个园区的空气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因为韩城的工业园区从70年代开始的,时间长了,常年累月下来,以前存在的问题,虽然得到整改,但难免还有短处。”↑图为站在上峪口村附近的梁山上俯瞰整个龙门工业园区内的焦化企业这位负责人还称,2018年当地焦化企业共发生过6次重大无组织排放的突发情况,其中有几次是因为强风暴雨时企业电路出现问题等。目前,环保部门还无法做到对焦化企业无组织排放的实时监测。预计2019年后半年,韩城市才能做到无组织排放的实时监测,监测平台还正在做。去年12月,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韩城焦化企业污染典型案例,陕西省环境保护执法局连夜成立工作组,迅即赴韩城市介入调查并督促整改,表示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行为,坚决移交司法处理。但一个月后,环境问题依旧存在,而且当地环保局并未对记者拍摄到的现象,给予更多调查和反馈,只是表示类似无组织排放现象,在韩城彻底杜绝还存在技术难题。记者就1月20日拍摄到的多段视频,向某省负责大气污染治理的负责人咨询。这位常年主管大气环境工作的负责人表示,焦化企业无组织排放的问题,完全可以得到有效监管。他认为,“如果焦化企业治理到位的话,完全不会出现视频中的这种情况”。常年主管大气环境工作的负责人说:“它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性质非常恶劣。超标排放不足以形容它,它这是属于无组织、无序排放。我看这个视频,它一阵阵浓烟冒起的时候,应该是出焦的时候,冒黑烟的时候,应该是装煤的时候。”这位负责人还表示,焦化厂可以治理到非常好的水平,关键是上不上设施、是否正常使用设施。他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焦炉的碳化室高度是否符合国家政策,也有可能是他们的焦炉很快就要淘汰,在淘汰前进行疯狂生产,认为也不值得治理了。”这位负责人说,陕西的一些临近省份已要求2019年4米3以下的高炉通通淘汰。从目前情况来看,焦化厂虽然有一部分执行的不太好,但大部分都不会甚至绝对不会出现视频中拍摄到的这种情况。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所长陈洁也告诉中国之声记者:“企业一定会碰到(停电)等异常状态的,如果管理的好,这种几率就比较小,管理不好的企业有可能发生的几率就比较大,我觉得这不该是常态的,该上的措施都要上,但运行的怎么样,不能完全保证。”前不久,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通报称,韩城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焦化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和深度治理方面抓得不实,虽然出台了专项治理方案,但标准不严,要求不高,措施不硬,治理工作流于表面;韩城市工信、环保等部门督促整改不力,监管不到位;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环保工作被动应付,表面治理,环境污染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据韩城日报报道,2018年12月10日,韩城市市长杜鹏带队检查焦化企业环保整改工作,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问题进行调研督办。杜鹏指出,韩城市焦化企业存在的环保问题,既有企业管理不规范的原因,也有监管部门工作不细致的原因。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检查发现的问题,找准问题症结,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时限,补齐环保短板。记者注意到,中央环保督察对韩城焦化企业敷衍治理的通报,问题具体,措辞严厉。点名批评才过去一个多月,为何仍有焦化企业出现无组织排放现象?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污染问题,何时才能彻底改变?中国之声将持续关注。来源:中国之声流程编辑:RB013
9月22日上午,宜居黄河科学研究计划启动暨陕西省黄河科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在长安大学举行。由23位院士领衔的地学领域专家学者齐聚渭水之滨,共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美好前景。宜居黄河科学研究计划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傅伯杰院士,副主任委员崔鹏院士、王双明院士,两院院士安芷生、张国伟、刘嘉麒、金振民、彭苏萍、周卫健、舒德干、赖远明、陈发虎、毛景文、邵明安、张宏福、汤中立、李佩成、彭建兵等专家学者参加了成立大会。伴随着参会嘉宾共同推下“宜居黄河科学研究计划”启动杆,宜居黄河科学研究计划正式启动。记者获悉,为有效推进宜居黄河科学研究计划,长安大学聘请包括38位院士在内的61位专家组成了宜居黄河科学研究计划咨询委员会。仪式上为咨询委员会专家颁发了聘书。长安大学党委书记陈峰表示,参会的23位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院士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提出了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策略性的意见建议,为宜居黄河研究计划的精进完善、落地实施提供了智慧引擎。长安大学校长沙爱民表示,此举是学校积极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水土流失防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持续深入的科学研究,以科研力量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大会现场,宜居黄河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长安大学教授兰恒星从计划实施的背景意义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宜居黄河愿景与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案、计划目标、研究基础和优势、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宜居黄河科学研究计划进行了介绍。据悉,宜居黄河科学研究计划将围绕“宜居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安全黄河、绿色黄河、生态黄河、和谐黄河、智慧黄河、畅通黄河六个重点方向,开展持续深入的科学研究,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形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陕西省黄河科学研究院聚焦“黄河流域复杂地质过程、生态环境效应与人地协调”重要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在原有科研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长安大学智慧助力黄河治理保护。(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任娜 实习生孙雨花)
图为陕西省环保厅新闻发布会现场。 党田野 摄中新网西安10月11日电 (党田野 张一辰)“我省的普查方案在国家方案的基础上,立足陕西全省区域产业特色和环境质量现状。将陕北、关中和陕南的特征污染源调查列入普查方案,实现了方案在陕西省的因地制宜。”陕西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邓宴郦11日表示,目前,陕西的普查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中国官方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要求对全国境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基本信息、污染物种类和来源、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等进行普查。据了解,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目的在于摸清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了解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经济综合决策提供依据。邓宴郦称,本次普查分三个阶段完成:2017年开展前期准备,成立普查机构、落实人员、经费和前期技术准备;2018年完成清查建库、普查试点和全面普查;2019年完成总结与验收、成果发布与应用。普查将形成一套真实的、能够反映全国和不同区域、流域环境形势的污染物排放数据,一套可动态更新的污染源名录库电子地图和一套科学的污染物排放核算方法。据介绍,铜川市成为国家确定的五大类污染源全内容试点市,根据《方案》特点,陕西省又确定了西咸新区、榆林市靖边县、咸阳市彬州市、安康市旬阳县作为省级试点,明确了“1+4”的试点模式。截至目前,铜川市完成了入户调查前“先行先试”工作,验证完善了国家各类源报表制度。清查是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为确保各类污染源全部纳入调查。陕西省在清查阶段本着“应查尽查、不重不漏”的原则,最终确定纳入入户调查对象为46995家,其中工业源26199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8403家、生活源锅炉4541家(7767台)、入河排污口2857个(其中规上入河排污口507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769家。陕西官方表示,入户调查是污染源普查的攻坚阶段和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普查工作的成败,下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入户调查和数据分析审核。将采取强化技术培训、组织全面调查、加强质量控制、强化调度指导等措施,确保调查顺利进行。(完)
日前,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省环科院组织专家,对“陕北地区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技术审查,专家组顺利通过该标准技术审查。审查会上,标准起草小组代表从项目背景及行业概况、标准制定意义及技术方法、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和实施标准成本效益分析等5个方面进行详细汇报,并接受专家组质询。专家组对标准的编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结构完整,技术内容科学。据悉,“陕北地区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首部针对陕北地区制订的地方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标准关注的镁工业是陕北的特色行业、氮氧化物排放大户,施行地方标准将推动指导区域金属镁产业的清洁化升级改造,在提升整个产业大气污染控制水平的同时,可以为区域工业多元化与纵深发展腾出环境容量空间。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编制。(文章来源:陕西日报)
今年的冬至如期而至“冬至大于年”那年,在陕西师范大学里的你是不是吃过饺子呢?丨活动现场丨12月22日下午,“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陕西师范大学专场活动举行。梦回长安再徜徉于母校的林荫道还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食堂里飘来的美味或许还在去看看当年踢足球、打篮球的操场也许一切还历历在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01:34陕师大牵挂着每一位学子,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1944年,国学大师黎锦熙先生,著名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等参与筹建了陕师大的前身—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如今,建校70多年来,学校秉承“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优良传统,“教教人之人,育育才之才”,已发展成为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出席并讲话。钱学森决策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钱永刚,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出席。陕师大党委书记程光旭致辞并发表校友回归振兴大西安倡议,校长游旭群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并为“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研究院”揭牌。市委副书记韩松,市领导赵敏、杨晓东、韩宝生、王勇、徐明非、王欢畅等参加。这次校友回归活动,陕师大校友们带回来32个签约项目,总投资162亿元,项目涉及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会上进行了集中签约。丨签约仪式现场丨王永康说陕师大是“教师的摇篮”,贡献大、大师多、发展快,建校74年来,为国家、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大西安发展输送了众多人才,我们深表感谢。在致辞里王永康三次为陕师大老师、校友们的好故事点赞小布与您分享——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的故事不久前,陕师大教授刘路将100万元,捐赠给了自己的母校长安四中,设立“崇仁奖学金”,奖励优秀师生。(戳链接:如果你有100万,你会做什么?这位陕师大老教授,将它捐给了母校......)事业有成不忘回报母校的故事杰出校友聂新勇,创造了20多个产业项目的投资、并购和重组,企业获得成功。但他不忘回报母校,向母校陕师大捐赠1亿元人民币。陕师大新勇学生活动中心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说:“支持教育是一个造福万代的事情,特别是支持母校发展,是件非常荣幸的事情”。最强大脑名人堂选手的故事校友余彬晶,2012年毕业,2011年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去年,他参加“最强大脑”,并晋级“最强大脑名人堂选手”。他不仅是最强大脑,还是创业达人。在校期间,他和发小创立了上海创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今年,这个初创企业与阿里巴巴、腾讯等大企业一同成功入围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在致辞里,程光旭说陕师大与西安相融共生、共同成长,西安的发展为学校创造了难得机遇。希望广大校友视母校为永恒的“精神家园”,视西安为永恒的“第二故乡”,积极支持西安的建设与发展,实现母校、西安、校友共赢新发展。杰出校友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上海众合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聂新勇进行了发言。他们为母校点赞,他们为西安鼓掌。他们表示母校的培养让他们受用一生,时时刻刻听从母校的号召。母校教书育人,立德传承,不断地在创造文化、科学生产力,这是一所伟大的大学。汉唐文化的核心就在西安,科教实力雄厚,西安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伟大的城市塑造伟大的大学,伟大的大学支持伟大的城市。丨座谈会现场丨项目签约仪式结束后,我市与陕师大各届校友代表座谈。座谈会上,王永康表示西安将支持陕师大“双一流”建设、开展产学研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并就持续深化合作提出建议:一是发挥师范特色和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优势,携手建设“一带一路”教育中心。二是推动创新创业,携手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三是挖掘好利用好西安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携手打造文化旅游支柱大产业。四是用好众多对外合作交流平台,携手建设对外交往中心,促进西安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五是共同建设“书香之城”和宜居宜游城市。会上,王永康为游旭群颁发市政府科技顾问聘书,为康震和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文玉颁发市政府文化顾问聘书。校友代表们在座谈会上的精彩发言小布带你一起看看哟——李秉谦深圳新世纪浪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座城市不仅需要硬实力,也需要以文化为主的软实力。我们将发挥优势,在西安打造中华礼仪文化街区。杜春文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陕师大的校友,又是陕西本地人。我认为,西安是一座有特色的城市,建议拉长西安的长处,补齐短板,并注重发挥文化和科技的长板优势,突出人才强市战略。孙瑾睿广州盈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感谢母校和西安的支持,我们公司是在西安成长起来的,我们主要从事交通一卡通等方面的业务。西安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将聚焦大西安,积极参与西安智慧交通的建设。杨贵陕西旭日飞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是师大历史专业的校友,我们公司的核心是著作权,曾策划参与引进钟书阁书店,旨在为文化教育保驾护航,充分发挥教人育人的作用。希望能够支持体验式安全应急演练课程的推广项目。李久常广东睿见教育国际控股首席运营官很高兴参加百万校友回归活动,我们公司倡导增值教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和母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联合开办优质学校。建议西安更加注重开放创新,打响大西安优质教育的这张名片。王红艳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我是陕师大85级学生,转眼间30多年,西安变化很大。 西安城市特点是以文化、旅游为主的,建议在旅游文化方面 树立标杆;重视发挥人才智慧的优势。边团结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校长我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一线工作。建议放开人财物的管理权,进行试点办学;义务教育配套学校要和城市的发展相适应;并考虑出资购买民办基础教育服务等。“爱上大西安毕业不分离”正如康震教授一样向世界讲述着大西安的故事忘不了母校忘不了青春的记忆西安感谢所有校友的关注和支持文:马彦龙 | 图:李欣编辑:谈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End>▼
8月6日,陕西省西安弘明实业有限公司携手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到陕西省西安市华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化学”的全资子公司,前身是化工部第六设计院,距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自1965年创立以来,一直专注服务于石油和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材料能源、基础设施等业务领域,致力于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能够为客户创造最佳效益的优质生产力,积淀了雄厚的技术开发实力和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成立五十多年以来,华陆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先后完成了包括50多项总承包项目在内的各类工程,项目1300余项,设计产品200余种,新工艺、新技术开发100余项,拥有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18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300多项,并多次受到国务院的通令嘉奖。上海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全资子公司。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隶属于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是上海市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专业最全、以环境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为主的综合性研发机构。拥有大量水、大气、噪 声、土壤等专业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及发明专利。此次技术交流,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除了对多年来多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专利及业绩进行了展示与介绍,双方还对环境水处理技术展开讨论。上海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表示,公司以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贯彻以人为本、人才优先原则,致力于发展先进科技,服务环保事业,实现绿水青山的美好明天,科技让环境更美好!此次西安之行,希望能够与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展开长久的合作。华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环境保护事业部俱来龙副总经理表示:“近年来,响应国家和集团公司在环保领域政策及布局,围绕为化工主业服务的相关环保技术和环保工程,公司成立环保事业部,展开环保市场新领域的开拓。通过与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及院所通力合作,在化工废水近零排放、工业固废无害化处理与处置、VOCS处理等领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可提供全产业链、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依托化工行业高技术密集、高人才和专业密集的产业优势,在水体治理、生活垃圾热解处理、市政污水提标改造方面应用化工废水、固废处理的先进技术优势,做到了民用环保处理与处置的低投资和低成本运行。此次和上海环境科学研究、上海环境保护有限公司进行了广泛交流,以后在具体项目上可展开精细化交流,为环保事业多做贡献。”(文/图 王珊珊 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