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甜心说教育阳春三月,又是众多学子返学的时节,也是学生们去新学校报到的日子,而山东是孔孟之乡,名副其实的儒家文化发源地,人文底蕴丰厚,也是众多学子梦寐以求之地。综合2020年各大高校排名,以及三年内录取分数线,各大学专业的软实力排名,山东作为一个高考大省,有两所985高校,一所211高校,一直是学生们向往去的地方。而今天山东省的高校排名却惹来众多争议,山科大居然超越了青海大学,挺进了前五。让我们一起看看前五名高校具体排名以及硬牌专业。1. 山东大学 这里山东大学简称山大,位于人杰地灵的济南,是一所隶属全国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不仅仅是国家211工程大学,也是985工程高校。在山东大学曾经就读的文科生,是这样形容山东大学,学生学习刻苦,在校园里深有体会。有的时候并不是读学校,而是好学校带给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校读书,怎么可能成绩会差呢?山大的王牌专业是金融数学,可以排得上全国前三,除此之外,中文,经济与管理,临床医学也十分强势。有想学习此类专业的推荐报考哦2.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位于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被称为中国十大最美的校园之一,在海洋大学读书,素有活在仙境之称。和山东大学一样,集211、985、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为一身。中国海洋大学的一级学科是水产养殖,农学,并且这两个学科只招收理科生。很多学生纠结是否报考海洋大学的原因,是不是海洋大学都是海洋学科,且毕业很难找工作,一位来自海洋大学生物学的学生给的建议是,报考前三思,未来海洋学会越来越受国家器重,但是目前的确不是“吃香”的行业。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和上面两所学校一样,是国家211、985大学,主要是以工科为主,目前本科生近2万人,研究生7000人。学校环境和中国海洋大学有明显区别,走进校园便能感受到“理工”和科技的氛围。论综合实力,除了与石油相关的行业,只能算是一个末流的211,不过在青岛本地,还算很不错的学校。在省外人的眼里,更是一所很强的一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热门专业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和化学工程。此类的专业就业前景都很不错,毕竟是和石油相关,不过报考竞争压力也不小,大家自行考量。4. 曲阜师范大学第四名是众多非议的排名,曲阜师大虽然比不上前三名的老牌院校,但是也是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但是为何曲阜师范会超越老牌青大,原因是近两年曲阜师范的发展迅猛,实力在快速加强。不过也有弊端,曲阜是一座古城,更像是完美没有被开发的小县城,如果学生选择大学更在乎大城市的体验感,建议别报,如果向往古城的优雅,曲阜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曲阜师范大学的热门专业,教育学,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教育类专业,作为师范类学校还是不错的选择。5.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简称山科大,是一所省重点高校。不过既不是985,也不是211,总的来说中规中矩,符合学生们对大学的基本幻想。并且山科大的校园环境可是出名的美丽。听山科大的同学说四月的时候会开很多樱花,秋天的时候一地落叶,想想都美不胜收。山科大本科在校生超36000人,研究生近1万人,如今算是后起之秀,排名第五,也是实至名归。山科大的热门专业大部分都是和矿业相关,或者岩土工程相关的专业,因为山科大的前身是山东矿业学院。不过计算机专业也也不错,在山东省排名也相对靠前。总结:山东省是一个教育大省,考生也是十分之多,近年来各大高校也是竞争激烈,建议各位考生,结合自己的成绩以及兴趣报名,不要只认“牌子”,毕竟排名也是随着时间不停的变动,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别局限大学排名。今日话题:你对前五名的大学排名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三月知识PK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欢迎点赞分享。
本报5月24日讯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录工作本月底全部结束,23日,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亮出了优异成绩单,本届考研学子中出现了两个宿舍学生全部考研成功,其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2015级2班全班35人有23人考取了研究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学霸班”。记者了解到,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本届研究生报考上线率为77.9%,其中125人被国内重点高校录取,8人被英国、德国等国外高校录取。“学霸班”有17人被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录取。此外,该学院还有30名学生成功推免,3人被保送至本校硕博连读。对于考研心路,同学们各抒己见。“学霸班”的班长李睿告诉记者:“通过定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创立科技创新小组,我们班营造出学风优良、科技创新的氛围。”A3-417宿舍的舍长耿洋是个体育爱好者,热爱运动给了她前行的力量。她说:“由于考研复习战线拉得很长,难免有身心疲惫想放弃的时候,每当这时,作为舍长,我就会鼓励大家去操场运动,释放压力。正是对体育的那份初心与执着,自信与拼搏,激励我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山科大机电学院团委书记靳凯告诉记者:“学院积极开展‘考研五部曲’,通过考研动员会、政策宣讲会、师生座谈会、经验交流会、调剂指导会,分主题、分阶段实施精准助研,强化考研指导;通过悬挂考研条幅、制作考研书签、开放公寓考研自习室等多种形式,强化考研服务保障。考研工作不仅为就业工作增色,同时也引领建设了师生优良的学风教风。”(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杨海涛 通讯员 樊玉华 任波)
山东科技大学积极发挥行业特色和工科优势,牢固树立科教融合理念,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搭建协同创新实践平台围绕经略海洋、大数据、人工智能,学校与地方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共建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青岛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等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实践平台,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部门、自然资源部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数十个科研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科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大批联合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直接参与国家或省级重大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在解决基础科学重要问题或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实行“双导师”制,强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指导积极构建“校内+校外”双导师制,与联合培养单位共同组建导师团队。双方导师根据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共同为学生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学生合理规划,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过程中,校内导师侧重学生德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校外导师重在发挥对学生的科研实践指导作用,让学生在深度参与课题研究中锻炼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不断加强联合培养“双导师”管理,近年年均聘任联合培养单位研究生指导教师80余人,为“双导师”制、全过程管理提供了坚强支撑。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实现联合培养双方资源高度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双方在教育教学、科研项目、仪器设备、高层次人才等方面资源优势,持续推进科教融合、协同创新。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以导师团队科学研究合作为桥梁,建立长效互动机制,提高双方导师科研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开展高层次人才互聘,组建科研团队,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建设与开放共享等方面开展多方位合作,深化科教融合,为研究生培养营造良好环境,构建研究生联合培养新机制。支持和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参与科研活动,支持校内校外导师将新科研成果引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开设更多研究性课程,提供更多研究性学习条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习借鉴科研院所优势和特长,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把科研设施转化为教学创新平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把“科学研究的密度”转化为“教学创新的浓度”,把学生参与科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以学术品牌建设为例,学校举办的“名家讲坛”,邀请联合培养基地的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开展高端学术讲座,年均举办100余场,浓厚校园学术氛围,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培植研究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行业、地方需求,依托工科优势,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领军人才和知名专家学者的作用,在现代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生态环境等领域合作开拓新兴和交叉学科,为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打破原有学科界限,学校与联合培养单位不同学科之间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如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与自然资源部门海洋研究所联合培养海洋测绘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生,极大提升了联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科教融合系列措施推动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研究生每年在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1400余项,学校连续4年获得“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优秀组织奖。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如与自然资源部门第二海洋研究所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许明珠,参与完成中国第十次北极主体考察任务;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张德成,投身艰苦行业,诠释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荣登中央组织部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专题节目《榜样3》;矿业工程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生尹大伟,潜心学术研究,致力技术创新,参与研制大尺寸煤岩长期承载试验系统,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高雅洁 通讯员 信永华 张瑜 “十三五”期间,山东科技大学硕士招生规模由1800人增加到2879人,增幅60%;博士招生规模从91人增加到112人,增幅23%。“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继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在校研究生规模突破10000人。日前,山东科技大学部署研究生教育工作。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姚庆国称,学校将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十四五”期间,在校双证研究生总规模突破10000人。同时,完善以科研任务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指导办法和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对学位点评估、论文抽检、师德师风、招生考试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或事故的学院予以招生指标核减。此外,还将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招生录取选拔机制,加大复试成绩所占权重,综合评价考生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学业表现。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山东科技大学硕士招生规模由1800人增加到2879人,增幅60%;博士招生规模从91人增加到112人,增幅23%。在校双证研究生总规模从5471人增长为8333人,增幅52%。出台《本硕博连读研究生招生实施办法》《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通过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本)硕博连读“贯通式”培养模式等方法,优化招生选拔机制,保证了生源质量。学校学位授权点建设也同期取得进展。“十三五”期间,学校新增列系统科学等3个博士一级学科和应用经济学等5个硕士一级学科,实现理学门类博士学科和经济学门类硕士学科零突破;新增列艺术等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自主撤销了9个学位授权点。学校目前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可在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开展研究生培养。43个学位授权点全部通过国家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7个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国家专项评估。
进入3月以来,淄博市高校合作好消息不断传来,先是山东科技大学与山东省淄博市政府共建山东科技大学淄博产业技术学院框架协议签约,山东科技大学博产业技术学院落户淄川区张相湖畔,并借用淄博师专校舍提前运营直至新校区建成。近日,淄博市与青岛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桓台县山东金诚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与青岛大学签订共建“青岛大学—金诚石化联合实验室”协议并揭牌;淄川区、山东迈道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与青岛大学签订共建新材料研发中心、阻燃降噪多功能吸音板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多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入合作。其实在此之前,淄博市也是加大了和个知名院校合作力度,并促成了好几所大学与淄博市共建分校。像今年秋季就可以招生的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主体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可容纳数万学子在此求学,这个项目早在2019年就已经启动签约了,2020年8月正式启用开建,建校目的也是为了成为淄博市输送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基地。2020年11月,青岛科技大学与淄博市合作共建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框架协议签约,主要包括建设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淄博分院、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淄博分院、淄博研究院、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等,既满足本科生的实训又可以满足研究生的教学科研,校址选在淄博大学城。2020年12月,在淄博市沂源县举办了山东财经大学、深圳东方汇泉金融控股集团、洪泰基金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揭牌,学员结合了乡村振兴理论教育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产业教育实践基地、对外交流的宣传基地等于一体的模式。淄博市在近年来分别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建校,为淄博市培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人才战略的时代,这不是也是在努力摆脱大学资源缺少的现状。大家都知道山东省现有的44所公办本科院校淄博市只有一所山东理工大学,高校资源还是非常匮乏的,大大只约拉淄博市对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相信这些合作分校和科研实训基地的建立会弥补一些淄博市的高校资源库发的现象吧。
日前,山东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全面落实服务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将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是中科院派出机构,负责联络和协调中国科学院在辽宁省和山东省的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与地方、企业之间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大力推进产研联合和企业的技术进步。7月3日,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将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建立共赢合作联合体。在协同育人方面,双方整合各自资源优势,推动联合办学、共建学院,培养高素质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山东科技大学在中科院沈阳分院相关单位成立人才培养基地,双方联合开展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及青年创新人才的培育等工作;开展青年教师及研究人员互派互访工作。在科学研究方面,整合双方优势研究方向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的申报、建设工作;联合申报、实施国家和地方各类研发项目,共享科研平台;开展联合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及论坛等工作。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潘旭业 通讯员 任波
近日,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大四的一个女生宿舍喜报频传,6名同寝女生收获了8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1份国家电网的录用通知,山科大这个女生宿舍一跃成为知名的“学霸宿舍”。据了解,这个宿舍中,尹安琪收到了香港大学的offer,陈璐寒被保送至湖南大学,杨文钰以综合第一的成绩考取西南交大,韩雨真和徐莹则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交大,而选择就业的岳贤林也已成功收到国家电网的录用通知。四年以来,617宿舍六朵金花共获得20次学校奖学金、两次三箭奖学金,申请国家专利两项、发表论文近十篇,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累计获奖20余项,获校级优秀称号30余次。这六名工科女生无一不是巧笑倩兮的温柔妹子,她们是如何在考研求职的千军万马中成功杀出,“学霸宿舍”究竟又是怎样炼成的?近日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入学之初感到“工科女生不如男”压力2016年春,大二的尹安琪偶然看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某电力公司的招聘启事,“技术岗位仅收男生,女生仅开放我司文职工作。”一字一句让她猝不及防,自己期盼已久的技术岗位竟然不招收女生。“仅收男生”,这四个字这无疑是对尹安琪一个莫大的打击。怀着一丝侥幸,她开始查阅其他工作单位的招聘启事,一个社会认同度极高的话题开始浮现在她的眼前——“工科女生不如男生”。时年大二的尹安琪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难道真的要舍弃自己的学科去从事文职?同样的压力也出现在陈璐寒身上。“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偏见是始终存在的。”热衷于科创比赛的陈璐寒在参加之初也受到不少非议,“女生头脑不如男生灵活”、“女生动手能力也肯定不如男生强”、“女生单熬夜就熬不过男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旁人的议论让陈璐寒不免有所顾虑,而这份顾虑更造成了她的状态低迷,成绩随之低迷。在看到求职中的各种偏见之后,她们决定考研、参加科创比赛来证明自己。但求知的过程也不是顺风顺水的,“女生再读三年就业还是没优势”……从2014年入校的夏天开始,这样针对工科女生的刻板印象就一直笼罩着她们六人。这要强的六朵金花决意用事实向偏见宣战。科大凌晨四点半的校园经常见“从始至终都是憋着一口气!”谈到考研经历,杨文钰依然激动,作为自制力相对较弱的一员,杨文钰硬是给自己做了一套计划表,从早上6:30到晚上12:00,除去必要的休息时间,每天都要学习近18个小时。看起来瘦弱的杨文钰,有着自己的执拗:“当时没想过自己会真的坚持下来,但就是不想半途而废,就是不想没出息,既然现在的学习模式是这样的,那我就要继续读下去,读到他们再也没办法差别对待”。每个要从头来过的知识点、每个背一上午都是徒劳的考点,都是杨文钰的那一口气,而这一口气一憋就是一年。考研辛苦,求职也并不轻松。宿舍里唯一选择就业的岳贤林也在这场战役中吃尽了苦头。“在我们宿舍总能看到有人学习,他们是白天场,而我是晚上场”。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样的道理谁都懂。奈何对岳贤林来说早起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在三番两次的早起失败后,岳贤林干脆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晚上别人休息的时间去学习。“我早上起不来,那我就晚上补回来,别人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我若是落下一分一秒,还怎么去竞争?”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她没见过,凌晨四点的科大校园却是她常见的景色。慢慢的,这股子倔强和执拗也成为了617宿舍全体女生共同的精神。“学习、实践”两不误“学霸宿舍”向来不会只局限于学习,作为工科女,她们更是深谙“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因此,参加科创竞赛也成为她们踏上的征途。陈璐寒是宿舍里参加科创竞赛最多的。作为山科大机器人战队的一员,一个男女比例六比一的队伍里,陈璐寒更觉得自己可有可无。但陈璐寒也在摸爬滚打中,慢慢从“小白”成长为“大牛”——“一个bug改一整天”、“一个零件修一个星期”,在漫漫征途中,陈露寒让“可有可无”,变成了“必不可少”。最让陈璐寒难以忘怀的便是筹备工作中“三块电路板”的故事。2017年5月,战队参加全国战队需要焊接三块电路板,作为团队里唯一一个负责硬件设施的她自然承接了这项工作。“那三块电路板是一组极其重要的部件,当时我努力做了很久,但测试的时候还是出了问题。正值准备比赛的关键阶段,凌晨一点左右也没有人敢睡觉,所有人都在等我修理好。当时我第二天还有一门考试,而且已经一周没回宿舍了,我的压力特别大,电路板接过来也只有一脸茫然”整整一晚,在一遍遍装卸、一遍遍反复中,陈璐寒强忍泪水,终于在黎明到来之际,修理工作取得了突破。而次日清晨,当精疲力竭的陈璐寒推开宿舍门时,她才知道,舍友们每天晚上都给她留门,只为在她回家的时候,给她一个归宿。而这一次,陈璐寒终于没能忍住泪水。而在当年机器人大赛中,全世界200高校参赛,陈璐寒所在团队获得亚军。“你学习好,他们就必然会怀疑你动手能力欠佳。如果他们总是绞尽脑汁地淘汰我们,那我们就只好用实力堵住他们的嘴。”同年,岳贤林曾以这样的话,劝说宿舍其他成员参加第五届山东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对于科创竞赛的辛苦,617的女生们无一不晓,而她们从未有人放弃。一次不够两次,两次不够三次,全宿舍通宵做比赛准备渐渐成为了她们的常态。学霸宿舍闺蜜情深尽管读研深造和求职就业都是残酷的竞争,尽管“百万人过独木桥”的事实不容置否,但617宿舍仍然是六人不变的依靠。“考托福是一件及其痛苦的事。我的英语本身就不好,别人学数学的时候我在学英语,别人学政治的时候我还在学英语。那一年的时间里,我过的非常孤单,世界仿佛只剩下26个字母在嘲讽我,而舍友们的鼓励却是我最宝贵的动力。”尹安琪讲道,“我们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掉队。”除了尹安琪,韩雨真也是617宿舍里感触颇深的一个。“我的历程有几分曲折,大二的时候从矿业学院转过来,大三才被分到这间宿舍”韩雨真明白,自己的压力只会比别人多,不会比别人少。“因为转专业的原因,有一门专业课我学得一塌糊涂,这个短板让我经常萌生退意,但即便是在最后的紧要关头,舍友们也舍得腾出时间帮我补课,这让我一直深受感动”。除了征途上的相互鼓励,617还有一起过生日的传统。2018年年初,岳贤林只身前往国家电网天津公司签约。“准备时间真的太长了,我都忘了那一天还要过生日。”当时,岳贤林一心只想签字,又怎会记得自己的生日,“虽然我们每一次生日都是一起过的,但当他们晚上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他们就是我的家人。在那个疲于奔命的一天里,这是我最大的幸福。”一起吐槽难题,一起庆祝生日,深夜里的留门,清晨里的闹钟……她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在这场战役里,在风风雨雨中,六朵金花的不离不弃成为了她们这一路最大的慰藉。
6月6日,陆续接到山东科技大学黄岛校区多名学生的反映,称学校通知6月9日前必须返校,这让不少学生措手不及。“返校没有任何正式文件,只是电话通知,我们都蒙了。”大三学生小张告诉记者,“如果不返校,整个学期的学分都没有了,直接影响到毕业。”老家淄博的大三学生小王同样向记者反映,“我们学校不少省外的同学,光来回路费得花不少钱,再加上学校也没说回去到底怎么上课、吃饭和睡觉,如何防范疫情,我们心里没底。”小王说,从5月下旬开始,学校就发了一个自愿返校的文件,虽然说是自愿返校,实际上并不鼓励学生回校,如今“风向”突变,学校又“强迫”学生返校,这让很多学生难以接受,“因为同学都认为不会返校了,就在当地花不少钱报了考研班,这样一来突然返校,钱也退不了,损失很大。”“我们受到的影响更大,很多同学要准备留学,报考了课程,这下计划全打乱了,之前还有的同学让辅导员帮忙把大件乐器和电脑邮寄回老家了,这样突然开学,还得把这些东西都带回来。”山科大艺术学院的一位同学无奈地表示,最让同学们感到怪异的一点是,学校没有就返校下发任何正式文件,而是通过电话通知,让学生干部通知同学返校。“希望学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要这么仓促让学生返校!”6月7日,记者就此事联系了艺术学院的一位学生辅导员,他表示这是“学校领导下的具体通知,没有通过团委进行公示,具体情况我们没有解释权和自主权。”这位辅导员表示,具体开学的通知并不是导员下达的,“我不太清楚这件事。”随后,记者就此事联系了山东科技大学学校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事需咨询宣传部,并给记者一个宣传部的电话,不过,记者拨打多次,一直未有人接听。记者在山东科技大学官方微博上看到,不少网友在微博评论中留言,吐槽学校要求学生返校的要求。记者检索发现,目前山东科技大学尚未有关此事的公开说明。 半岛+编辑:常远
青岛新闻网7月8日讯(记者 于泓 通讯员 任波)7月3日,山东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将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建立共赢合作联合体。在协同育人方面,双方整合各自资源优势,推动联合办学、共建学院,培养高素质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山东科技大学在中科院沈阳分院相关单位成立人才培养基地,双方联合开展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及青年创新人才的培育等工作;开展青年教师及研究人员互派互访工作。在科学研究方面,整合双方优势研究方向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的申报、建设工作;联合申报、实施国家和地方各类研发项目,共享科研平台;开展联合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及论坛等工作。据悉,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是中科院派出机构,负责联络和协调中国科学院在辽宁省和山东省的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与地方、企业之间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大力推进产研联合和企业的技术进步。山东科技大学近年来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双方将以此次协议的签署为契机,秉承“平等互利,诚实守信,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大在科研创新、协同育人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将合作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共同提高双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力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半岛记者 孙雅琴 实习生 陈钰近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暑假期间,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积极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营造浓郁学术氛围、培养和激发研究生创造力,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山大22个项目参与学员近2000人今年暑期以来,山东大学先后开展22个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涵盖文理工医各个学科门类,学员数将近2000人。山大研究生暑期学校整体凸显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底色,广泛引入国际化高端教育资源,多元文化和学术交流愈加活跃,为培养最富创造力的研究生开辟了新平台。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第六届“城市交通管理”国际暑期学校,药学院举办“药物领域前沿发展与关键技术”研究生暑期学校,经济研究院举办“金融和计量经济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医药卫生管理学院举办“卫生项目管理与评估”研究生暑期学校,威海校区文化传播学院和翻译学院联合举办 “修辞与传播”研究生暑期学校等,在项目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山东大学依托专业优势,结合自身实际,面向学科基础、学术前沿及行业重大需求,彰显了山大特色和学科优势。研究生暑期学校给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走近前沿的平台和窗口,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学习交流的机会。暑期学校已经成为研究生教学环节的全新拓展和重要补充,是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营造浓郁学术氛围、培养和激发研究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积极打造研究生教育教学精品工程,努力探索研究生教育由大到强发展的重要举措。山科大搭建平台,服务新旧动能转换7月22日至26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山东科技大学与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承办的“面向新旧动能转换和海洋强省的海洋地质科学”山东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山东科技大学举办。来自全国30家相关专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青年学者和学员共计1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活动为期五天,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陈颙院士、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印萍副总工程师、陈建文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刘焱光研究员等12位知名专家,作特邀学术报告12场。暑期学校还组织了形式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组织全体学员进行了青岛黄岛海岸带地质野外实习与培训,参观山东省三星级科普基地——地球科学馆;赴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进行了研学活动,参观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水合物实验室及地质科技馆。活动期间有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了11场学术报告。评选出优秀学术报告11个、优秀学员23人。暑期学校不仅激发了学员们的研学热情,开阔了学员们的视野,积累了海岸带地质研学的相关知识;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在主动对接国家海洋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需求、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经济学名家学者齐聚山财大,共话学术前沿7月22日至7月28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和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第二届“新时代中国经济学”山东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山东财经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18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46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参加了暑期学校。第二届“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研究生暑期学校采取课堂授课、实践教学、学术研讨与交流等多种形式,以“中国经济学创新与发展”为主题,邀请长江学者、南开大学李坤望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客座研究员徐晋等,围绕政治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经济学理论创新历史梳理及当前进展、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型与挑战、学术论文选题与写作等内容开设了10余个专题。授课之余,暑期学校还安排了2天的外出实践教学,组织参观日照城市规划展览馆,考察国家重点发展的沿海主要港口及“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的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重点支持发展的50家企业集团之一的五征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学员参加由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八届(2019)中国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研讨会”,聆听专家讲座和嘉宾点评,参与讨论交流。此次暑期学校为研究生提供了聆听经济学学术前沿、了解学术动态、开拓学术视野、对接社会实践、收获学术友谊的绝佳机会。学员们普遍反映名师讲学博大精深,深入浅出,激发了创新思维,启迪了学术思想,激发了高远志向。暑期学校切实发挥了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