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成功!陕科大学子为你分享“独家秘笈”,请谨记!古镇情

考研成功!陕科大学子为你分享“独家秘笈”,请谨记!

每一个考研的人都知道,考研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总会有各种挫折。也许会因为不会做数学题而苦恼,也许会因为看不懂专业课而独自掉眼泪,这种辛酸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懂。可是,只要坚持下来了,一切都是值得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是来自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的一名学生,就在前不久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接下来,我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西交大考研之路……现在想想考研备考的时候,那段日子紧张而忙碌,但是这段时光却是我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回忆。自从复试成绩公布以来,有不少学弟学妹都在问我考研经验。在他们眼中,我是大佬。其实,我就只是一个普通人。我的考研初试成绩一般,不对,应该说是偏低,但好在我进入了复试,也许是我很幸运,或者说上天看到了我的信念,我就顺利的进入了复试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考研的路上,我们大约需要忍受一年的孤独,我们会经历严寒,忍耐酷暑,朋友聚餐,以及解决各种琐事等等。而我想说的是,如果决定考研,也要懂得取舍。我本科就读于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大一过了四六级。在大二下半学期的时候,有机会进学院导师课题组跟研究生做过一段时间实验。在实验室的这段时间,我渐渐喜欢上了研究生办公室的氛围-查阅英文文献,参考并自己动手做实验。因此,我开始决定考研。上了大三之后,由于有几个专业课老师是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的博士,因此在专业课老师的熏陶下,我对西安交通大学有了逐步的了解,最终我决定报考西交大。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如果决定要考研,就一定要坚持到底,要对自己每天的时间都有一定的规划,不管是风吹也好日晒也罢,相信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我开始复习是在去年的4月底(大三的生产实习之后),当时买了李永乐的三套(复习全书+660题+历年真题)和张宇的高数18讲。一开始跟着宇哥的视频,看18讲的例题。说真的,当时觉得高数真的太难了,有的连答案解析都看不懂(其实你想想也正常,高数是大一学的,过了两年,基本忘完了,相当于是从头开始自学,难度可想而知)然后听别人说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简单点,于是就转头看李永乐的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考研之路,注定不是铺满鲜花的坦途,而是布满荆棘的坎坷之路。在我们复习所有知识点时,更应该做到脚踏实地,认真复习每一个考点,切不可心存侥幸之心。虽然复习的过程枯燥无味,但是你要相信只有你经历过千淘万漉时的辛苦,你才会体会到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喜悦。因为大三下学期课程也蛮多的,而且老师还布置一大堆课后作业,白天基本也没有时间复习。主要就是晚上去自习室待两三个小时复习,所以进度很慢。直至这学期结束,我就只把复习全书过了一遍,单词背了一半吧。七月中旬放假,我选择留校复习。西安的7.8月份,正值高温,宿舍只有我一个人,我除了吃饭出门,其他时间就一直在宿舍待着。暑期,就开始过第二遍复习全书,记第二部分单词,开始做660习题。到了八月中旬,我在淘宝上买了西交大材料科学基础课本,在材料人处买了历年真题,开始着手专业课的复习。我还加入了材料人18西交考研群,群里面的学长学姐都很热心肠,会及时回答我们的疑问,给我们讲复习经验,并且发布专业课课件等等。专业课的复习真的很让我头疼,我本科学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可是交大考的是金属材料,两者丝毫没有交集。对待专业课,就是简单粗暴。跟着视频看课本,实在看不懂就死记硬背。(自学的也只能这样啦)政治就是9月之后吧,买的是肖秀荣三件套,跟着视频看书,不用狂背。9月到12月都是为选择题准备的,就反复看书,刷1000题就好。10月份之后就开始做数学历年真题。英语记完单词,就是跟着黄皮书反复做历年真题啦。我考研的作息时间如下(主要针对9月份之后):√ 早8:00到自习室,做数学。√ 11:30吃午饭,之后睡午觉,大约一个小时,再看看手机什么的。√ 下午2:00开始,英语政治。√ 6:00吃晚饭,之后散散步,听听歌,放松下。√ 晚上7:30-10:30专业课的复习。晚上下自习之后,就回宿舍,洗漱,看看手机就睡觉。个人觉得没有必要熬夜,会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学习。只需要保持状态就好。根据我的考研路,总结了以下6点经验和教训:1.不要轻视每一门课。我当时就觉得自己四六级都过了,考研英语就很轻松了,没花多少时间复习。结果就是初试拉分……不过好在复试面试环节,我的专业英语口语和理解表现不错,给老师的印象比较深刻。可谓是成也英语,败也英语。2.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我就是想走科研道路,于是我选择报学硕。但是交大的学硕统招名额一般不超过20个,确实很冒险。之前听过一句话:如果你犹豫做一件事情,那么你就想想做这件事情的最差后果,如果你觉得你自己能够承担的起,那么你就去做。我想了想,我最终决定就是要报学硕。对于考研,最差的后果就是没考上,那大不了二战。毕竟这是我第一次有进名校的志向。为了理想,就是应该冒险冲一下的。3.英语真的很关键,一定要好好学。不论是初试,复试,亦或是你就业,都很有帮助。4.要自信。只要有机会进入复试,不管你初试分数多低,你都有可能入围。相信自己的实力,也相信自己的运气,说不定真的进的就是你。5.不要受别人的影响。每个人情况不同,复习方式也不同。不要觉得你周围人多么勤奋,学到晚上几点,你就慌了,那么你就输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规律的走下去就好,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你的目标就是要考上,那你给自己那么多压力干嘛?一定要稳住。做题倦了,就出去转转,和家人朋友聊聊,放松一下。不要一直把自己放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下,时间久了,适得其反。6.鉴于今年数学之惨烈(数学考场上交完试卷我就哭了),我觉得在复习数学的时候,在反复刷历年真题的基础上,应该多见见题型。你可以不做过多的题,但是一定要多见,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上就是我的经验帖,希望能对19考研的你们有所帮助。最后我想要说的就是对母校六十周年校庆的祝福:陕西科技大学,我在这里生活了近四年,习得知识,学会做人。在60周年校庆之际,衷心希望母校能够蓬勃发展,佳绩不断,人才辈出,一往无前。同时也祝愿所有正在或是即将踏上考研征途的同学们,心有所想,既有所得。只要自己努力就行了,保持一颗正常的心态,其他的顺其自然。(部分来源:陕西科技大学工部)

江汉

陕科大“王牌”:一个全国第三、一个全球1%,500多分就能上

在陕西,有一所性价比很高的大学,它的前身是北京轻工业学院。因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一大批名校的存在,报考价值被低估,其实该校的实力还是不错的,尤其值得500多分的普通生报考。这所大学很受考生欢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开设的专业比较合理,没有看上去很差的专业。下面,我们先一起看一下近两年,该校在山东省的提档录取情况,山东考生的眼光向来是理性而不失光芒,相信我们的选择,没错的:上面是2017年提档录取情况,2018年提档最高分582分,最低分555分,最高位次31830名,最低位次是53982名。跟上年相比,最高分相同都是582分,但位次略有下降。所以陕西科技大学适合30000-55000名的山东考生报考,特别适合30000名的孩子作为“托底”院校。从考生报考和录取情况来看,计算机类、材料类和化工类等3个专业录取平均分靠前,计算机专业是该校的王牌专业吗?其实不然,一般情况下报考价值与专业实力不一定是统一关系。考生和家长更注重的是就业前景,专业实力则算度更深远一些。大家都知道,教育部学科评估是第三方评价,能够更专业更全面的反映出院校实力水平。在最近一轮学科评估中,陕西科技大学派出13个学科参评,9个上榜。其中,轻工技术与工程获评B+档,实力最强;化学工程与技术获评B档;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B-档,共3个学科进入前30%,进步幅度很大,做为一所双非大学,这个结果还是不错的。陕西科技大学,位于西安,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二级学科82个,材料科学学科在ESI全球排名前1%。从前面的学科评估结果来看,最强专业是轻工技术与工程,可以进到全国前三的位置。那么问题来了,陕西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到底是哪个呢?轻工技术与工程,还是材料科学?近几年,不少理性考生的报考方向,开始跟学科评估方向接轨,虽然学科评估出色的轻工录取表现一般,但材料与化工两个专业录取进入前三名,也可以说明考生和家长越来越认同学科评估结果。去年山东考生录取最高分出现在化工与制药专业,最高分是582分。从两者重合的角度,小编认同考生的选择:陕西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是化工类,大家以为呢?欢迎大家投票,欢迎大家留言,给明年报考的孩子指条明路……单选|陕西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您认为是?轻工类化工类材料类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赵国

从341万“考研大军”中突围,陕科大这个学院2020年考研再创佳绩

2020届研究生录取工作即将结束,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考研再创佳绩!173名毕业生中,国内大学录取56人、国外大学录取3人,研究生录取率由去年的28.99%上升到34.10%。其中,35人被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录取,占被录取学生的59.32%,录取率和录取质量均名列全校前茅。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341万人,比2019年增加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伴随着"考研热"的到来,考研压力和考研难度也是水涨船高。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能够在此次考研角逐中突围,一方面源于毕业生自身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也和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大有关联。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把学生升学率作为人才培养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指标,将学生考研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综合安排,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通过本科生"进实验室、进课题组、进研究项目"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素养,使学生树立了较高的"科研自信和科研兴趣"。大学期间,由专业导师和辅导员共同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在毕业年级通过召开考研学生座谈会、报告会等措施,帮助学生增强考研动力,学院及时跟进解决学生们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得学院学生考研率逐年攀升,考研质量显著提高。近年来,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富专业内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玛戈璧

陕西科技大学在陕录取情况

陕西科技大学,曾用名北京轻工业学院,西北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国家专项和地方专项理工一本专业分文史一本专业分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专业分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微博:高考咨询田老师

长少无序

秘密!来到陕科大,才发现大学并不是“你所以为的”!

陕西科技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重点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今天,我们就随着学长学姐一起走进陕西科技大学,看看大学和你想象中的到底差多少?1.知识上大学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读了很多书。但当我来到陕科大浩瀚如烟的图书馆,才发现自己读过的书都是凤毛麟角,发现自己是这么渺小且平凡。不过,庆幸的是时光荏苒,现在开始给自己充能也不晚。期待在陕科大的日积月累,能够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2.管理上大学之前,我一直以为大学生可以拥有很多自由。但到了陕科大我才发现,原来大学生的宿舍还有门禁,连晚上想出去通宵浪一浪的机会都没有,陕科大的宿舍管理还挺严格。不过呀,正是因为宿管阿姨们的恪尽职守,我们的楼梯才那么干净,我们入睡的夜晚才这么安全。3.餐饮上大学之前,我一直期待着大学的餐厅是应有尽有的。能不能找全八大菜系和四大风味?到了陕科大的餐厅我才发现,就算找不全自己想要的,每次吃饭的时候也还是恨不得多打几道菜,体重也在蹭蹭上涨,在圆滚滚的道路上一去不返。不过还好,餐厅的饭菜很便宜,打饭的叔叔阿姨都很实在,不然我就得倾家荡产了。4.课程上大学之前,我以为在大学里不用上体育课。体育课难道不是中小学生才上吗?来到陕科大才发现,原来大学是有体育课的啊!而且还这么有趣、人性化。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舞蹈、健美操、武术…都可以任我挑选。5.环境对于我这样的路痴而言,陕科大的教学楼真的是一座太大的迷宫。就算能找到教室,但和朋友一聊天才发现原来我又走了远路。不过还好,教学楼伴着科大湖而且绿树环绕,像是一座大大的别墅。美就够了啊,美就能使我好好学习。6.设施上大学之前,我曾期待自己去到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可来到陕科大,我发现西安只有冬夏,尤其是闷热的夏天,马路都仿佛快要融化,看到光芒万丈的太阳只想让朋友把我放进冰箱。不过,餐厅随处可见的冰西瓜,香甜软糯的绿豆沙,都超级解暑。最重要的是!我们有空调!空调!空调!再热也不怕!7.社团上大学之前,我听说学生组织内部勾心斗角。做活动的时候,低年级的就只能“端茶倒水”,像个复杂的小社会。但,我加入到陕科大的学生组织里感受到的,只有学长学姐对我的照顾。8.交通周末和朋友去钟楼、小寨,总会戏称为“进城”。有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在乡村上大学。其实不然,陕科大附近的公交车很方便,336、719到最繁华的地方也不过一个小时左右。甚至几年后,学校门口也会开设地铁站。但其实就算在陕科大附近,也有属于北郊的文艺与热闹。9.回忆在陕科大的这四年里,我遇见了很多擦肩而过的过客,但...我也遇见了和我相伴四年的你们。我现在有点害怕。因为我觉得我没有勇气,在毕业那一天,对你们说,再见!在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陕西科技大学历经“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奋斗与辉煌,秉承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和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三创两迁”精神,恪守“至诚至博”校训,培养了10余万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陕西科技大学一直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部分来源:陕西科技大学官微)

绿行星

考研不用复试,这四所高校过线就录取,考生:这是什么神仙操作!

随着每一年高考报名的人数增加,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在实现了“大学梦”之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就业难”。当大学生发现自己逐渐的不那么吃香后,便开始了新的求学之路:考研!“考研热”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了,虽然成功率是挺高的,但是背后需要付出的辛酸和努力,恐怕也只有当事人能知道了,不过为了以后自己的发展和就业,这些辛苦也是非常值得的。表妹明年就该大学毕业了最近正在为“该考研还是该工作”而纠结。本来她是打算大四就开始找实习单位的,但是看到室友们都在积极地为考研做准备,表妹也开始着急了,生怕因为自己选错了路,在几年后会落下室友一大截。前几天让我给分析分析,拿拿主意。表妹学的是软件测试专业,按正常来说的话,考研的意义确实不是很大,但是我还是忍不住给她介绍了几所考研不需要复试的大学,希望可以帮助到她做出正确的选择,估价有不少的考生看到这里就会问了,这是什么神仙学校,还有这样的操作吗?是的,还真的有这样的学校。这四所高校过线即录取,考研不需要参加复试,考生:幸好早知道!第一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虽然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是作为我国“建筑老八校”之一,学校的教学实力还是很强大的,该校的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九个专业是国家的特色专业。前不久还发布了2021年“翠英计划”。计划中明确指出,如果能够成为“翠英计划生”,并且将本校作为第一志愿填报,只要你笔试合格了,不用参加复试就可以直接录取了,这波操作是不是很给力呢?第二所,西北大学该校的前身是光绪皇帝于1902年下诏设立的,在1912年正式的更名为西北大学,在星河一百多年的发展中,该校不但成为了我国211工程大学,其地质学也是世界一流的。该校的“储才计划”内容中明确的指出,公开招收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招生办将招生对象分成了两类:A类为未被本校保研却综合考评成绩在考研名额一倍以内的同学,报名参加统考,入如果笔试成绩过线,那就不需要参加复试便可以被录取。B类是本校跨专业和外校考生参加统考之后,如果初试的分数线过了学院的复试线,那也无需复试,学校将直接录取。第三所,西安理工大学该校是国家与陕西省共同建立的学校,坐落在古城西安,截止到目前,该校共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该校的“优秀生源预选拔计划“也是让无数考研生心动,只需要将该校作为第一志愿填报,有本科在读期间的能力认证(学习成绩优秀、有外语等级证书等),并且初试成绩达到了A类国家线,便可不用通过复试,直接被学校录取。第四所,陕西科技大学该校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北京轻工业学院,后搬迁西安后改名,于2002年定名为“陕科大”,该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业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该校实施的是“优秀生源计划”,获得资格的学生,只要初试达到一区国家线,即可不用参加复试,直接被录取。这里所说的资格主要包括:本科就双一流、专业成绩优秀等。在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心中,宁可早点参加工作也不想考研,除了害怕考不上之外,还很讨厌紧张的备考状态,但是还有一些大学生,明明知道考研无望,但是还是想要进行尝试,最后白白的浪费了时间。以下这三类学生,适合考研近几年,总会有一些考生因为看着别人考研心痒难耐,但是当自己真的考上之后,又不是那么愿意去读了,甚至有的读了半个学期就选择了退学。第一类专业需要,有些专业如果你不去考研的话,找工作的难度就很大,或者就算是你有幸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工作,但还是要继续提升学历,所以就不如毕业后直接读研。第二类自控能力比较强的,大学的学习氛围肯定是不如高中的,在宿舍基本是学不下去的,即使你是在外面租了房子学习,也很难能安下心来,所以想要考研的话,必须自身有很强大的自控能力,管住自己那颗爱玩的心。第三类对自己有高要求。有很大一部分的考生并不是为了以后的工作,而是不满足于学士的学位,甚至希望能通过考研进行科学的研究。对于这样一类学生来说,不考研真是可惜了。小编有话说:30年前的中专生、20年前的大专生、10年前的大学生、如今的硕士生。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只会越来越高,希望有想考研的同学要尽早的做打算,提前规划好。谨以此文,祝各位考生考研成功,前程似锦。以上就是全部的内容,大学毕业后,你是选择工作还是考研呢?留言区见~

不歧于众

考研不用复试!初试过线直接录取!这几所高校你确定不想了解?

考研是个复杂的考试。考过了初试,还要搞个复试,想想头都大了。但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人不想过复试,就自然有些高校不用复试!这些高校简直是我们的福音!快来了解了解!一、初试过线就能被录取的院校!(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简称西安建大,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教育部共建,中国“建筑老八校”之一!(2)、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简称陕科大,于1958年创建,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也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院校。二、复试十分友好的院校:(1)、东北大学(985/211)东北大学,于1923年4月始建,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高水平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复试不压分光明正大PK:东北大学是一所老牌的工科学校,学校在统招研究生阶段,对于学生本科的院校不歧视而且不存在故意压分的现象。据考上东北大学的研究生说,学校的复试很公平,进入考场后考生和面试官的手机都会被没收。面试官会根据考生的每一项能力进行打分,然后得到总分。这个过程,不会受学生的身份的影响。(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教育部和商务部共建高校!不歧视双非、三跨、N战考生,复试比例很可观,如果考生成绩都很高表现都很好,会考虑适当扩招。复试不按成绩排序,而是抽签进行。复试成绩占比30%,部分专业无需笔试。复试时间早,方便调剂其他学校。三、通过高校夏令营可“降分”或免复试!一些院校的夏令营是保研夏令营,但是还有一部分院校的夏令营是能够免去复试、或者降分数线!(1)、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根据综合素质考察结果,在夏令营将评选出一定比例的优秀营员,取得所在本科学校推荐免试的优秀学员将免于复试。(2)、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凡在我院参加2020夏令营活动,第一志愿报考我院且初试分数达到国家线但低于我院相关专业复试分数线的学院,其复试分数线可以低于报考专业复试线分数5分。为止很多高校的夏令营也基本结束,夏令营结果可能已经公示,记得及时查看自己是不是那个幸运儿呢!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种方式之外,还有很多院校都没有提到,文章篇幅有限也只做简单举例,具体还要到目标院校官方网站去查询。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校对考生复试还是很友好的,如果初试你都可以拿一个不错的分,复试想必不用太担心了!

闵损

“数”读陕科大!这份5年“人才成绩单”火了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蝉用4年时间在地下蛰伏与积累,终于在第五年破茧蜕变,在夏日最高的树梢高唱凯歌。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李国梁教授也是如此,过去的几年,他夜以继日地在食品安全领域不断钻研、积淀,终于摘取了国家优青项目,实现了学校15年来在优青项目上零的突破。李国梁教授取得的成果,也是陕西科技大学五年来人才强校的写照,"我很幸运,遇上了学校实施人才战略的好时机,充分感受到了学校引进人才、服务人才的诚意,也受惠于学校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举措,作为一名'陕科大人',我很自豪!"李国梁教授引进来:速度与真诚风云起乃期猛士,鼙鼓动而思良将。2015年,在"双一流"建设的带动下,全国高校展开了人才争夺战。陕西科技大学把人才工作作为追赶图强的"第一落点",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下好"先手棋",打出从"引进来"到"留下来",从"干起来"到"亮出来"的"组合拳",开创了延揽人才、用好人才的"陕科大速度"。2016年1月的一天,漫天大雪,正是烟台最冷的时节。前一天,周友平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陕西科技大学投递了简历,第二天陕科大的人就不远千里从西安飞到烟台拜会他。"当时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起初甚至怀疑他们是骗子。"提起应聘时的经历,周友平至今仍很感动,一场推心置腹的畅谈,陌生与疑虑被火热的诚意冰释。两个月后,他就成为了陕科大化工学院的特聘教授。那几年,全国各地、国内国外,一次次的会晤,成为陕科大负责人才引进的同志的工作常态。为了延揽学科领军人才许并社,他们三顾茅庐,赴太原洽谈沟通,为了赶约定时间,经常来不及吃饭,只能在列车或飞机上随便吃一口。不到五年的时间,由学科领军、特聘教授、青年领军、学术骨干、青年拔尖、高水平博士、普通博士等七类人才组成的人才库逐渐充盈。各个学科的人才短板逐渐补齐,原有833人的专任教师队伍扩编到1270人,增长了34%,学校各个层面奔涌出干事创业的新动能。急切并不意味着盲目,水平面下隐藏的是学校走内涵式道路、优化人才布局的"大棋局"。文理学院院长刘建科说:"在我们这样一所工科背景的学校,必须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视数学、物理学科发展,布局新的学科方向,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未来,我院还将在超级计算机、阿秒光源、高精度授时等方向加强研究,凸显人才优势。"2017年以来,文理学院先后引进李剑、张小红、李建全3名特聘教授,开辟偏微分方程有限元/有限体积方法、不确定性数学、数学建模与研究等科研方向,并与人工智能、控制工程等学科交叉合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聘教授"张小红留下来:支持与关爱如果说,人才是支撑陕科大发展的源头活水,那么"进团队、配设备、定计划、强服务"四项用人政策就是留住人才的四面堤坝,帮助人才迅速扎根本土,实现价值,乐享生活,共同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我们的思路是以团队建设为经纬,搭建选人、用人、育人的框架,让青年人才在团队中迅速厘清研究方向、获得成长。"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新平说。2016年以来,轻工学院引进50名青年博士,分布在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科锐新材料研究等10个科研团队,有效规避了人才"野蛮生长"。青年博士杨斌2016年应聘进入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团队。在团队负责人张美云教授的指导下,杨斌近3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项目5项,发表了10多篇高水平论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在芳纶纳米纤维研究领域取得很大进展。杨斌说:"团队是让我滋养科研灵感、激发科研热情的沃土。人带人、人育人,才能使人才的效能翻倍输出。"青年博士杨斌为了解决政策覆盖面和普惠性问题,学校实行"双轨制",打通"新人"与"老人"两种分配体制的转化通道,让新进人才的顺利成长与原有人才的激励提升共同前行。受益于学校《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张金在美国罗格斯大学完成了访学任务。一年里,学校全额减免工作量要求,全额发放工资津贴,还发放1万元生活补贴,让他安心徜徉在有机化学科技前沿,充分开拓科学视野、打下研究基础。返校后的两年里,他连续两年产出了6篇高水平研究论文。李国梁始终记得校党委书记姚书志、校长李志健在他申报"优青"项目期间,一次次关切的询问,在项目函评、会评材料的打磨阶段,学院领导、同事们的关怀和帮助,"函评材料改了上百稿,会评答辩的PPT改了60多稿,每一稿都饱含他们的心血。"周友平领导的"天然产物稳定同位素组学"团队,4年来共发表20余篇论文,其中5篇发表的研究成果具有全球首创、原创性。关爱人才、培养人才,知人善任,而不是把他们当成科研"机器",这是轻工学院新进人才聂景怡老师的深切体会。她于2017年被引入全校唯一一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领衔人张美云教授被誉为"当代蔡伦"。在团队支持下,2019年,聂景怡在400余名教师参与角逐的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一举摘下"副教授以下青年教师赛道"特等奖桂冠,令全校同行刮目相看,同时被学校直接认定副教授任职资格。轻工学院新进人才聂景怡干起来:收获与梦想既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也要不拘一格用人才,知人善任,才能让人才在实干中收获梦想。五年来,陕科大引进的各类人才如春天里投下的一粒粒种子,带着生机和活力,一方面扎根土壤、发芽开花,一方面播撒果实,反哺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带来的内在变化,推动着学校"十三五"追赶超越目标一项项落地生根。师资队伍内涵比稳步优化:共引进各类人才477(含柔性引进)人,全校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57.5%,其中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84.9%,博士化率和具有一年以上国(境)外访学经历的比率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23%和10%。高层次人才呈阶梯式上升:共获批"特支计划"12人,"三秦学者"创新团队2个,获批数量连续4次位居省属高校第2;培育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教师6名,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教师21名;新增陕西省二级教授岗位聘任条件教师15名、三级教授岗位聘任条件教师25名,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10名。学科建设进步明显: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排名全国第三(并列);2019年9月,化学学科正式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为学校继材料科学学科之后,第二个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陕科大的学科建设,已然步入了国际高水平行列。科研实力快速上升: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不久,学校获批6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直接经费3038万元,较2019年提高61.3%,获批数量较2019年提高了36%。获批数量和直接经费均位列省属高校第三名。近五年,陕西科技大学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0项,总资助金额9986.3万元,在立项数量和立项金额上,实现了同步增长!培育英才蒸蒸日上: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奖数位居省属高校并列第二,实现了学校办学史上的重大突破;2019年,6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同年,学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个专业顺利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位居陕西高校第一;2019年4月15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陕西科技大学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陕西科技大学阿尔斯特学院。该学院由学校与英国阿尔斯特大学合办,是陕西省高校获批招生年限最长、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是陕科大坚持开放办学理念,推进国际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重大突破。牢牢把握当下,更须开创未来。困难是成长的"维他命",挑战是提升本领的"蛋白质"。校党委书记姚书志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错过了发展机遇,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面对国家战略发展的新要求、人才竞争的新形势,学校在教育资源捉襟见肘、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引进难度日益增大的窘境下,应该集中资源,人财物尽可能倾斜,集中精力发展好几个优势学科。"挺起民族轻工业的脊梁,往产业链的前端努力生长。"学校要深度参与轻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老轻工'向'新轻工'转型,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校长李志健踌躇满志,"我们的未来技术学院正在筹建中,将瞄准超材料、隐身技术、分子医学、基因编辑、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微纳机器人等专业领域,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围绕'十四五'规划、聚焦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引进新鲜血液。"深夜的实验楼群,灯火通明,寂静中传来轻微的电流的噪音、实验设备运行的声音、电脑键盘敲击的声音,这些声音像春蚕食桑般,一下下一声声,绵密不绝、充满生机,合奏出全体陕科大人的"奋进交响曲"。逝者如斯夫,片刻不容懈怠,学校"十四五"的风帆又即将涨满——

刹那

我又给西安人拖后腿了!34.8平米!我只有深深的悲哀与无尽的悲凉

我又给西安人拖后腿了!2019年刚从陕科大毕业,为了以后买房,所以落户大西安,开始住不起单元房,只能在辛家庙井上村住了个10平方左右的单间,夏热冬冷!但是城中村里面吃喝玩乐都有,干什么都挺方便的。只是好景不长,井上村就通知要被拆迁了。我知道。房东一个个都高兴的乐开了花,好像一个人可以分150万人民币,但是我们作为新西安人却在流离失所!然后我就搬到附近的一个村子,位于北辰大道上面的赵村,这个村子比起井上村来说没有那么繁华,交通也不是很方便,但是也还好,有吃有喝,同样300的价格可以租一个15平方带卫生间的房子。感觉自己的档次提高了不少。但又是好景不长,2020年赵村也要拆迁了。我再一次没有了住所。我就在想,作为一个西安人,我却在西安的北郊背着行囊,流离失所!现在的我住在一个城中村改造房里面,一个三室的房子被改造成了四五间,一间房子500,也是十个平方左右。卫生间,厨房都是公用。虽然贵点,但也很好,毕竟不是城中村的脏乱差。小区里面有保安,楼下面也有好多小吃。感觉自己的生活档次又提高了许多。但是今天看着西安人均住房面积超过北广深。达到34.8平米!我只有深深的悲哀与无尽的悲凉。西安人均住房34.8㎡ 超北广深,你达标了吗? 你们觉得我作为一个新西安人,西安的房价从刚上大学时的五六千,涨到了现在的快两万,我想知道这样的生活日子,我这样的新西安人何时是个头?悲哀!(西安蟑螂哥)

绿茵下

轰动!一篇文章,就让全陕西都知道陕科大的“三创两迁”精神了!

《陕西日报》1月10日理论版刊发了陕西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姚书志的署名文章《弘扬大学校园精神 为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全文转载如下:大学校园精神是指大学为谋求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是一所大学的独特气质和魅力所在。“三创两迁”大学校园精神浓缩着陕西科技大学近60年的发展历史积淀,承载着其赓续奋斗的历程,是该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使命担当、继续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头活水。01.“三创两迁”大学校园精神的形成过程“三创两迁”之所以能够成为陕西科技大学(以下简称陕科大)的大学校园精神,原因有三。其一,根植于陕科大独特的办学实践。陕科大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来概括。其中,“一次划转”与全国很多高校有相似性,而“三次创业、两次搬迁”则是其独有的。将“三创两迁”作为该校的大学校园精神,不仅可以简要概括其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校情,而且有利于师生牢记学校充满苦难和辉煌的发展历程,从而夯实不忘根本、坚守使命、奋力前行的思想基础。其二,凝结着陕科大人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老一代陕科大人为服务国家的战略需要,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后来的陕科大人为谋求学校事业发展,敢于打破条件束缚再出发的默默付出;进入新时代以来,全校师生员工为学校发展和点滴进步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都是陕科大人最温馨的集体记忆。其三,支撑着陕科大发展的源头活水。对于一所大学的发展来说,只有找准了精神支点,前进的步伐才能更加自信和坚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是流淌在每一位陕科大人血液中的精神追求,是不断激发推进陕科大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激励陕科大朝着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目标不断迈进的源头活水。02.“三创两迁”大学校园精神的丰富内涵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970年,因“三线建设”需要,创办12年的北京轻工业学院从首都北京搬迁到咸阳,完成了第一次搬迁,开始了第二次艰苦创业。2006年,在国家高等教育扩招之后,全校师生员工不等、不靠、不要,积极克服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等困难,努力打破办学硬件条件不足等瓶颈问题,主体东迁至西安新校区,进行了第二次搬迁,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回顾建设发展历程,几代陕科大人总是以国家需要、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为国家、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为使命和责任,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奋斗篇章。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现在,陕科大已从最初的4个教学系发展为13个学院(部),形成了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等8大学科门类和完整的本、硕、博学历教育体系,走出了一条以工学为主、轻工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的发展之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重大奖项;材料科学学科在2017年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国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全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上连续6年进入全国高校前列,位列陕西省属高校首位。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陕科大到陕西已有40多年,可以说为解决中西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初,从北京迁来的老一代教职工中的很多人,已经长眠在了陕西这块他们为之奋斗、拼搏的黄土地上。在“至诚至博”校训的感召下,几代陕科大人以“专业基础厚实、工程训练扎实、思想作风朴实”为追求,培养了十余万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03.“三创两迁”大学校园精神的实践价值新一代陕科大人要把“三创两迁”大学校园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使之继续成为动员和鼓舞全校师生员工实现陕科大发展的精神动力。内化于心,就是要准确理解“三创两迁”大学校园精神的现实逻辑、思维逻辑,不断增强文化认同。第一,创业精神是立校之基,回答的是为什么出发、从哪里出发的问题。陕科大之所以能够历经曲折而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几代陕科大人都秉承自己的校园精神,以忠诚于党、服务人民、建功社会为理想追求。第二,科学精神是强校之魂,回答的是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的问题。科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体现在教师的治学精神、学生的求知精神和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是要在办学历程中不断丰富和成熟起来的精神文化。第三,奉献精神是兴校之源,回答的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往哪里去的问题。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为大学,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为国家输送有用人才、为社会贡献科技创新成果。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既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三创两迁”大学校园精神的内核,是陕科大人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外践于行,就是要修德励行,在践行大学校园精神上下功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二是增强转型发展的使命感,在实干兴校中彰显大学校园精神;三是扎实推进综合改革,让大学校园精神不断焕发出新活力。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在“三创两迁”大学校园精神的激励下,陕科大人要扎根脚下热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陕科大建成一所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部分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官微、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