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日本六名研究生深山练忍术黄金雀

日本六名研究生深山练忍术

学生们于6月21日在三重县伊贺山的草地上爬行。北青网讯 在这里的山区,六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四肢着地,沿着草地爬行,用绳索攀爬着鳞片状的悬崖。34岁的福岛隆正是六名学员之一,他想成为一名忍者,正在学习这种传说中的艺术。他从东京的信息技术公司辞职,几乎每周都要从埼玉县前往三重县。这六名三重大学的研究生正在学习一门关于封建时代秘密特工的课程。他们参加了一个名为“实践忍者研究专题讲座”的课程。现年69岁的川上晋一居住在福井县,是日本三重大学的一名忍者学者和产学研政府合作顾问。他是班上负责忍者练习的老师,川上教授6名研究生如何像忍者一样移动和其他一些技巧。在5月举行的第一节课上,学生们制作了三种“忍者食品”,包括一种类似于饺子的腌制食品。第二节课,学生们聚集在道场,这是一个武术馆,早上,学生们从道场出发前往山区,首先学习正确的呼吸技巧。接下来,他们练习蹲着走路,以避免被山里的敌人发现。之后,他们在草地上爬行。中午时分,他们吃了一个“忍者饭盒”,里面有腌制食品。下午,他们开始练习防守技术,用绳子从山上的小悬崖上爬下来。第三节课也于7月12日在伊加山区举行。学生们首先被训练在树前把手举到空中,并试图阅读空气中散发出的“信号”。下一课是用四肢在森林中爬行,爬行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可以迅速从低位置移动,以防止被敌人发现。

李双双

司法部牵手山大,共建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

日前,黄河生态文明专家论坛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司法部和山东大学共同组建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为山东大学建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10月24日,黄河生态文明专家论坛暨司法部山东大学共建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签约活动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国内2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介绍,要把基地建设成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典范,成为引领全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工作实践的新坐标,成为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的新窗口,着力推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在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新成绩,服务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说,司法部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将会推动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及特色学科发展,为山东大学建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签约活动后,黄河生态文明专家论坛以主题探讨为主要形式,分别在两个分论坛展开具体讨论。当日,山东大学提出“强化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助力黄河生态文明建设”的倡议。据了解,依托基地建立的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院,是国内高校在该领域首次组建的专门研究机构,跨越工学、理学、医学和法学等学科,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综合集成、“产学研”一体的鲜明特色。(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珍梅通讯员荆子曌)

三尸

长理研究生团队走进汨罗市神鼎山镇 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规划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4日讯(通讯员林雅琴何涛)“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魏晋诗人陶渊明笔下一派山明水秀的农村风光,而在现代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乡村发展相继出现滞后的现象。 7月13日,在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祚祥教授的带领下,“汨罗市神鼎山镇乡村振兴与产业规划”研究生实践团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对神鼎山镇村民收支结构、村支部建设问题、农业机械化程度、集体经济、当地的土地流转定价以及村镇的产业结构现状等重点问题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本次调研团队从神鼎山镇现有的29个建制村,抽查10个村共一千户进行入户调研。 (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汨罗市神鼎山镇乡村振兴与产业规划”研究生团队) 调研前期,团队深度对话村干部,通过走访、个别交流、集体座谈等形式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当实践团入户调查时,在和农户亲切交谈的过程中,农户会结合自身经历就农业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独到见解。调研发现,随着农业收入下降,绝大多数农户成为兼业农户,农业经济组织也因此不断创新,一方面是农业生产环节的专业化不断深化,另一方面是农户兼业化更加普遍。同时,在汨罗市神鼎山镇农户收入结构中,农业收入不足5%,这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 7月18日,团队成员对白水镇西长村进行了一天的调研学习,感受到了该村在政府主导、村支两委引导下,村民参加建设的新型美丽农村所显现的新氛围。在参观了当地的一些龙头企业后,实践团也领悟到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不仅带来了稀缺的资金,而且带动了技术、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的配置,改变了长期扭曲的要素关系,优化了农业生产要素结构,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 (调研团队走访民户家中) 通过考察比较汨罗的飘峰村及其近邻长沙的飘峰山村,调研团队发现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改革创新,改善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家投资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改善农民有力不知往何处使的困境。 屈子文化园是湖南省十二五规划重大文化项目和标志性重大文化工程,在汨罗市的全域旅游中起着龙头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汨罗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屈子文化园,调研团队意识到乡村振兴是一个全方面、多领域的振兴,其不仅仅包括经济振兴,还包括文化振兴,其中传统文化的振兴尤为关键。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强则国家强。通过调研,同学们意识到,乡村振兴一定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企业家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农业兴、农村稳、农民富。 [责编:刘宇慧]

有条有理

山一医举行2019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七月的泰山,群山滴翠醉春烟;七月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硕果飘香满枝头。7月3日上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2019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泰安校区隆重举行。校(院)领导宁光、韩金祥、赵家军、彭春雷、徐淑凤、刘太来、张福仁、姚庆强、王鹏程、刘思金出席毕业典礼。典礼由副校(院)长刘思金主持。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激昂奋进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校(院)常务副书记韩金祥宣读了《关于表彰2019届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的通报》,校(院)领导为省级优秀毕业研究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导师代表李湘奇教授寄语毕业生,希望他们在新的人生征程上时刻怀揣梦想和责任,将个人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融合,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硕士研究生刘华民代表全体毕业生对母校的培养和老师的关怀表达最真诚的感谢,并表示都会牢记同窗之谊、师生之情、母校之恩,努力做一个面向未来,面对挑战,继续前进的人,决不辜负母校的厚望与期盼。通讯员 杜宝萱

鲁商集团牧工商成为山农大农学院研究生实践基地

鲁网8月17日讯 记者从山东省国资委官网了解到,8月15日上午,山东省牧工商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牧工商”)与山东农业大学(下称“山农大”)农学院“研究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下称“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暨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山东省商业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春泉、山农大研究生处研工委书记赵明月、农学院党委书记崔志峰出席活动。 牧工商与山农大农学院的合作是在鲁商集团和山农大战略合作框架之下进行的。现场,徐春泉与赵明月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山农大农学院副院长张吉旺与牧工商总经理唐山签署合作协议。赵明月简要介绍了山农大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对牧工商与农学院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予以充分肯定并充满期待。崔志峰对牧工商彰显国企担当,开展农业种植项目及未来规划予以高度评价,希望加大共建实践基地合作力度,为共同打造样板田、示范田作出努力。徐春泉对投资公司业务板块予以说明,详细介绍了牧工商负责的“鲁商万亩农场”项目运作情况和未来规划。牧工商为了切实践行“服务山东大局 服务人民大众”国企使命,与浙江物产化工集团战略合作,采用“规模化经营+科技化种植+机械化作业+保险+期货+基差收购”创新模式,种植玉米、小麦,首期长清孝里黄河滩区4000亩玉米长势良好。通过与山农大共建实践基地,为项目开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促进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快速复制,更好地充实“粮袋子”,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双方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继续探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培养复合型人才,发展农业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本网记者)

惠子

读了研究生后才发现:我们需要跨过这“三座大山”

来源:学术志 作者:火腿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生开学季,相信今年成功上岸的硕博研究生们已经开始憧憬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读研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一场勇攀高峰,不断超越自己的修行过程。在这场不断超越自己的修行过程中有“三座大山”需要翻越。01、第一座大山:与新导师及新课题的磨合研究生是导师制,导师在研究生生涯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每个人的性格、脾气,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等都不相同,室友、情侣之间尚且需要花时间磨合,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同样需要磨合。对研究生来说,导师是学业和科研的指导者,是科研环境和研究资源的提供者,也是未来职业生涯的引领者。如果一开始就和导师相处融洽,导师会成为你攀登科研高峰的强大助力。对于导师,无论脾气好坏,一旦选择了,就只能去适应。所以与新导师磨合的第一步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主动适应新导师的节奏。除了与新导师磨合,最重要的就是快速上手新课题。接触到新课题后,你肯定是一头雾水,什么都不懂。这个时候不要着急,先找一两篇相关的综述研读一番,了解该领域的主要问题和常用的研究方法。此外,多主动和师兄师姐交流请教。越早上手新课题,就能越早开始研究,尽早出成果,早日达到毕业要求;如果发现确实不适合新课题,也能尽早与导师沟通解决。通常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5年(硕士生3年,博士生3~4年,直博生5年)。如果在与新导师和新课题磨合这座大山上耽误太久,好不容易适应了导师和课题,却马上临近毕业,来不及翻越接下来的两座大山,只能含恨延期。所以建议第一学期就要与新导师和新课题磨合好,最晚要在第二学期完成。02、第二座大山:寻找Idea,发表第一篇论文发表第一篇论文对研究生影响重大。万事开头难,很多研究生就是卡在第一篇论文上,第一篇论文拖得太久,就会影响后续的评奖、毕业、找工作等一系列环节。而成功发表一篇论文实质上是从选题到寻找idea到实验到撰写论文到投稿,直到录用的整个科研环节走一遍。走了这一遍之后,个人的科研信心和热情也能得到加强,再写第二篇、第三篇的时候也就轻车熟路、越来越顺手了。因此,第一篇论文不建议追求过高的论文质量,重点是熟悉本领域的科研流程,快速走一遍。先拿一篇论文在手,之后再追求质量上的提升。发表第一篇论文的关键是寻找一个idea。Idea虽然通常是灵光一现,但它不是凭空出现的,你需要有广泛的文献阅读基础,其次要亲自进行归纳整理,梳理本领域的基本问题和常用方法。这些是idea生长的土壤,在此基础上,你还要善于抓住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容易忽略的细节,这些地方说不定就是你的idea突破口。寻找到一个可行的idea之后,就可以制定写作计划,快速完成自己的第一篇论文。03、第三座大山: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恭喜你已经翻越了前面两座大山,那么在你面前还剩下最后一座山峰——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翻过它,就能圆满毕业。之所以把开题和毕业论文放在一块,是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体的,是规划和实施的关系。开题报告是你写作毕业论文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实施后的成果就是毕业论文了。有了翻越前面两座大山取得的成果,再完成开题报告就没多大问题。开题报告通常包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主要方法和参考文献等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梳理,可以把毕业论文的思路、框架、方法、各章节内容等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方便和导师讨论和修改完善。有了开题报告所做的准备工作后,撰写毕业论文就会轻松顺利。祝愿各位科研“后浪”勇攀高峰,早日毕业!

长江侠

中科院微生物所高书山研究组建立适用于多核工业菌株的基因编辑系统

日前,高书山课题组构建了一种适用于多核工业菌的基因编辑系统,可实现大片段DNA无痕删除,为我国微生物工业发酵菌株的遗传改造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基因编辑工具,相关成果“A al-plasmid CRISPR/Cas system for mycotoxin elimination in polykaryotic instrial fungi”已发表在合成生物学权威期刊ACS Synthetic Biology上。通过该方法,高书山课题组在红曲红色素多核生产菌Monascus purpureus中实现了内毒素桔青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15 kb)的无痕敲除。新菌株经过科隆公司的小罐发酵、中罐发酵以及大罐发酵等层层严格验证,发酵产品品质显著高于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已经应用于千吨级红曲红色素的工业生产,为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图1. 双质粒Cas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红曲红色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科学遗产,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业的着色,也可以作为保健品缓解心脑血管和高血脂等相关疾病。但是红曲红色素工业菌株可同时生产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的桔青霉素;我国和欧盟、日本等均对产品中桔青霉素的含量做出了限制性规定,我国标准为4 mg/kg。由于缺乏较好的遗传操作工具,目前相关生产企业通过改变发酵工艺、随机突变等手段,满足桔青霉素含量标准,造成企业生产能力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多数企业的红曲红产品因桔青霉素含量超标而出口受阻,降低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因此选育低产或不产生桔霉素的新红曲霉工业发酵菌株迫在眉睫。相较于放线菌等原核生物,多核菌基因组更为庞大和复杂、在单一细胞内存在不同的细胞核,普通基因敲除方法难以实现目标基因的彻底敲除,因此目前尚未有高效的基因编辑方法应用于工业多核菌株。针对这一困境,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新的双质粒基因编辑系统:含密码子优化后的Cas9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的同源重组质粒。为了保证敲除效率,在Cas9质粒上引入了抗性基因和多核菌自主复制子。该方法成功实现桔青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15 kb)高效无痕删除。LC-MS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突变株经过10轮培养,仍未检测到桔青霉素,且红曲红色素产量比改造前提高了约5%。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魏魏和博士后安春艳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高书山研究员和美国莱斯大学化学与分子生物功能系助理教授高雪为共同通讯作者,向华研究员和华中农业大学陈福生教授对本文提供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本项目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交叉创新平台等项目经费的大力支持。高书山课题组感谢陈义华研究员、范克强研究员、王为善研究员以及潘国辉研究员给予宝贵的实验空间。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synbio.0c00178

生俄而死

山理工建设国内首家“生态无人农场”助力乡村振兴

山东理工大学以打造国际知名的智慧农业系统集成示范推广基地为目标,大力探索可复制易推广的生态无人农场新模式,逐步建成融合精准农业航空应用、生物防控、绿色循环农业、农用无人机、农业机器人、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田间无人装备云端远程控制等众多高新技术的生态无人农场示范推广基地,在推动校城融合创新发展、助力山东省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成立研究机构聚焦农业装备。2017年5月,为进一步推动精准农业航空与国内智慧农业的结合研究与应用,兰玉彬教授提出了国内首个生态无人农场理念。2019年1月,召开生态无人农场项目实施预备会,确定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生态无人农场首个示范基地,农场正式进入建设时期。2019年6月,生态无人农场在小麦、玉米种植关键生产作业环节的无人化作业技术集成演示成功举行,在重大高新技术集成、应用、研发与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2019年11月13日,兰玉彬教授山东省院士工作站获批,围绕生态无人农场相关技术及装备研发,着力推进生态无人农场政、产、学、研、用、推一条龙模式创新;11月20日,学校成立生态无人农场研究院。研究院面向全校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通信、力学、光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十几个不同学科,开展交叉、融合创新,实现各学科聚焦现代农业装备。搭建研究平台获得项目支撑。目前围绕生态无人农场项目建设的生态无人农场研究院已经成为中英智能农业联合研究中心、中法欧科院智慧农业合作中心、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山东理工大学分中心,是山东省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平台(中期评估优秀)、山东省旱作智能农机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期满考核优秀)、山东省农业航空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等国际、国家和山东省科研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院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及课题12项,团队平台建设与科研项目总经费近8200万元。加强团队建设汇聚各类人才。生态无人农场研究院全职和柔性引进国家“万人计划”2人,其中1人依托团队获批“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柔性引进山东省“外专双百”专家1人;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引进高水平博士4人。培养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0余人,已毕业20余人,5人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资格。加强科技研发扩大科技产出。研究院共研发无人农机、农业机器人系统及装备25套,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9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举行大规模系统集成演示会3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研究院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小麦生长,努力克服秋冬种局部干旱、暖冬旺长、“倒春寒”、条锈病重发,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最终农场冬小麦以亩产856.9公斤刷新全国单产新纪录。2019年6月至今,农业农村部政策改革司、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中国科协等各部门领导和专家先后到农场参观考察20余次,《农民日报》《央视网》《中国报道》《大众网》《山东教育新闻》《凤凰网》等媒体多次对无人农场进行报道,生态无人农场已成为学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发型秀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小山村建乡村振兴研究院——蓟州区小穿芳峪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护生态富村民

蓟州区穿芳峪镇小穿芳峪村走上致富路 本报记者 钱进 通讯员 闻强 王金一 摄初冬时节,蓟州区小穿芳峪村很静,很美。这个位于蓟北山区的小山村,仿佛一个世外桃源,村中没有熙熙攘攘人群,更无拥堵车辆,红澄澄的磨盘柿和紫红色的山楂挂满枝头,婀娜多姿的柳丝里掩映着一座座农家院,游客们三三两两悠闲地在乡野公园散步,沉醉在这个温馨的小山村里……2017年—2020年,村里举办了四次聚焦“三农”的“小穿论坛”,给乡村旅游发展支招引路;今年9月,乡村振兴研究院又在小山村成立,助推乡村旅游更好发展。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和村民,扎实苦干,借脑引智,全村发展突飞猛进,2012年,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8000元;2019年增长到4万元;2012年,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2019年一跃增长到80多万元。昔日困难村已变小康村。“能人”治村,抱团取暖谈到小穿芳峪发展,就不能不说一个“能人”。这个“能人”,不惧困难,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扑在了村民致富事业上。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孟凡全。孟凡全今年56岁,19岁那年走出村庄到城市打工,先在一家电子企业干,后来看准商机投身绿化园林,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年产值超亿元。2012年6月,正在他发展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大哥打来电话,村民们多次来到他家里,都是为同一件事:请他回村。昼思夜想,深思熟虑,孟凡全决定回村。可回村一看,让离村多年的孟凡全震惊了,他没想到村子那么穷。打开村委会账本,年收入竟然是零;围着村庄走一圈,薄田里种着大田作物,山坡上长着低矮果树,村民没其他收入来源;环境更是脏乱差,街头有旱厕、房后藏猪圈,臭味难闻……孟凡全失眠了,彻夜思忖穷根该怎样拔?他首先召开村党支部大会,22名党员人人谈想法;问计于民,每家每户聊天座谈,最后大家形成了一致思路:干农家院。当时邻近几个村都靠干农家院富起来了,但人家都有现成的旅游资源,小穿芳峪却是一穷二白,拿什么吸引游客?一天,孟凡全阅读村史,上写:“东北三十里,有峪曰穿芳。入山不见村,惟有树苍苍。山山有流泉,流水源并长……这是清代举人王晋之《家山吟》中对小穿芳峪村的生动描述。孟凡全从中得到启发,种苗木,多造林,先让村庄绿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植树造林,村庄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19年,小穿芳峪村入选“国家森林村庄”。村小,土地有限,需集中连片。为此,孟凡全带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立“响泉园种植专业合作社”,把村民每家每户的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统一栽植高收益苗木,每亩收益从原来的600元增加到了3000多元。与此同时,建乡野公园,挖人工湖,还为外地代养了百年古柳,村庄绿化覆盖率从原来的50% ,提升到了90%以上。搞乡村旅游需有配套,村庄无外出大道。孟凡全决定修路,但村集体没钱,他便自掏腰包,从家里拿出200多万元垫资;紧接着,他组织党员积极带头,除旱厕、拆猪圈,改善环境卫生;发展农家旅游绝不单打一,由村集体统一管理,抱团取暖,走出一条村民共同致富路。成立村旅游公司,村民集中入股;村民以宅基地入股,把宅基地流转入村集体,交旅游公司经营;成立小穿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村民入股,拿公司分红钱……现如今,小穿芳峪村民可获得5笔收入:土地增值保值收益、苗木销售分红、农家院出租租金、村旅游公司收入分红、在村内打工收入。村集体有钱了,完善村旅游配套设施。乡野公园里有了咖啡厅、书吧;兴建餐饮公司;完善消防设施,建变电站、打水井,安消防栓,确保无火灾,村民和游客都安全。错位经营 以质取胜在小穿芳峪村,每天接待游客量限制在280人,很另类。孟凡全说,有些村低价揽客,游客很多,看似能多赚钱,但仔细算下来,农户赚得很少,游客还不太买账。低水平经营,不可行。小穿芳峪村瞄准中高端农家院,错位经营,以质取胜。孟凡全耐心地跟村民们做工作,把老宅统一改造成仿古中高档四合院,并实行整院销售、食宿分离制,统一配送客房餐厅生活用品;统一服务标准,24小时提供服务。推开“响水农家”大门,一个漂亮的四合院立即映入眼帘,青砖灰瓦、石板铺地,院落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8间客房、12张床(包括双人床),干净舒服、恬静安逸,还有健身器材,人均居住面积超20平方米,特舒服。庭院里石桌石凳,绿树参天,屋顶还有花园,登高望远赏美景……“这样的一个四合院,每天包院多少钱?”记者好奇地问道。“每天8000元,虽然看似有些贵,但性价比很高,根本不愁游客。目前全村15个四合院,全部实行包院制,不零拆,虽然客人不太多,但性价比很高,村民、游客都满意。”村旅游公司经理刘学良笑道。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8天假期,全村游客数量不到2000人次,人均日消费500元以上,远超其他普通农家院,创出了一条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2019年,小穿芳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挖掘文化 文旅合璧进入11月,蓟北山区已变冷,但在小穿芳峪村的垂柳,依旧一片碧绿,婀娜多姿。令人称奇的是,需几人合抱的20多棵古柳下,每一棵下面都有一块牌匾,上写晚晴隐居文人留下的诗句,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引得游客们驻足观赏,细细品味。看完古柳,再看“邵窝”。在村南有一个面积近百亩、深10多米的大土坑,里面空空荡荡,野草也不多,这是过去挖土烧砖留下的“伤疤”。在土坑北侧一片茂密丛林下,有4个黄色的“窑洞”,院里栽种着果树,几十株美人蕉开得火红。窑洞内,别具洞天,卧室、餐厅、会客厅、娱乐室一应俱全,虽然整个窑洞都凹陷在土坡里,但里面十分明亮,却又无需开灯,抬头一望,屋顶上面居然开辟了一个玻璃天窗,阳光直射进来,绿色环保,令人叫绝。孟凡全说,这个地方过去就是一些晚晴隐士们居住的八处林园苑之一的“邵窝”,今天建窑洞还原,是让游客亲身体验古人崇尚自然生活的乐趣。刘学良补充说,4个窑洞冬暖夏凉,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在这里过春节。下一步,我们还要建更多窑洞,让过去荒凉的大土坑变废为宝。文旅结合,让小穿芳峪村旅游变得更有味道,这跟4届“小穿论坛”密不可分。孟凡全告诉记者,2017—2020年,村里承办了4届“小穿论坛”,专家学者就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文旅结合献计献策,村里已经受益了。他们还深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园林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庄发展中,现如今,村中每一个景点都有文化元素,每一位村民都能讲一段历史故事,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村里还建有文化创意产品──亦爱庐书屋等。“乡村振兴研究院”又给村里带来什么?孟凡全说,目前乡村旅游发展是办得不错,但不能停滞不前,必须要乘势而上,高质量发展,但我们自己眼界狭窄,知识有限,需要跟专家请教,借脑引智。比如,过去八个文人曾围绕村西北部的卧牛山建园生活,留下了一百万字的古籍文献,记录了先人“创办义墅,植树造林,引种桑树,践行农耕,行医种药,制酒吟诗”的生活,现如今,我们该怎样科学还原?这些都需跟专家请教。为此,村里和天津社科院共建研究院,打造乡村振兴研究平台和智库,让专家学者们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目前,第一批研究课题成果已发布。村里正按照专家建议,制订村庄旅游中长远发展规划:加快恢复历史遗迹,丰富旅游景点;建村民住宅楼,旅游和住宿分离;扩建生态停车场,建海绵旅游村;建高档农家四合院,发展度假旅游项目等……行走在小穿芳峪村,发现每家每户大门旁都挂着一个牌匾,上面写着家训,涉及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爱心奉献等多方面内容,令人印象深刻。村民张小猛说,我们村民物质生活富裕了,文明素质也在稳步提升,村里没有打架斗殴,大家爱看书看报,邻里团结,还成立了志愿者队……村庄变小康,村民乐回乡。张家辉之前在外地打工,每月收入3000元,看到村庄有奔头了,立即回村,现经营着乡野公园一家咖啡休闲餐厅,底薪加分红,每月6000多元。村庄已小康,青年人也纷纷回乡创业。今年24岁的王涛,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待遇不错,得知家乡旅游致富后,毅然回村,现在是一名优秀的村委会委员。“过去村子穷,年轻人都考大学逃离,现在村庄发展了,我们回村创业,建设家乡,心里特甜!”王涛笑着说道。(记者 陈忠权 钱进 通讯员 闻强 王金一 摄)

断弦琴

山科鲁清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

10月31日,由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山科鲁清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新成立的山科鲁清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采取合作共建的方式,共同开展新材料产业技术的研究与探索,为行业振兴战略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及人才支撑。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华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希望在打通高校和企业的合作通道上进行重大探索,提升合作层次,延展合作深度和广度,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和叠加,将合作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趟出一条产学研贯通的校企合作新路子,建设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水平校企共建研究院。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清、山东工商联副主席郭建礼在仪式上讲话,分别表达了借助高校科技和智力优势,实现企业在新发展阶段腾飞的愿景,以及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把研究院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真正取得成效的希望与祝愿。仪式上,副校长李玉霞与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千鹏代表双方签订共建协议。郭建礼、王学清、尹华分别给研究院院长王忠卫、副院长王博、副院长马千鹏颁发聘书。郭建礼、尹华、李玉霞、王学清共同为“山科鲁清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签约仪式由合作发展处处长王晓东主持。据悉,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在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和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分设常驻办公场所,由研究院设立土工新材料、阻燃新材料、玻璃纤维、石油化工产品及新材料等专门研究机构,计划经过3至5年的时间,将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研究平台和高端人才集聚区,支撑潍坊市在传统产业振兴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走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前列。签约会场签约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