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趋势与行动——2020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研究报告神嚣

趋势与行动——2020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研究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逐步放缓,近年来商业地产所面临的去库存和消费转型压力也不断加大。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造成明显冲击,短期居民生产、生活受限,线下消费市场首当其冲,商业地产市场也因此面临更大的困境。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商铺租金指数研究报告》,2020下半年中国主要商业街商铺和重点商圈购物中心租金水平继续下跌,其中商业街环比下跌0.52%,购物中心环比下跌0.25%。在此背景下,商业地产市场的供需两端发生了明显变化,商业地产企业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探索。近期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市场也在不断复苏。然而,除了疫情冲击之外,如何激活存量、应对同质化竞争以及消费新特征带来的挑战仍然是商业地产企业亟待破局的重要命题。因此,本报告将以趋势与行动为导向,从市场以及企业表现两个方面,对2020年的商业地产行业进行解读,以期能够为商业地产人在市场决策中提供参考。“双循环”背景下,消费需求有待释放,商业地产空间犹存1、2020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经济韧性凸显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21年1月发布的数据,估计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3.5%,经济衰退程度比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更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疫情较快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复苏劲头强劲,中国的经济表现优于发达经济体,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GDP增速为2.3%。表:全球主要地区GDP年度增长率数据来源:IMF,国家统计局,中指研究院整理 *中国2020年统计数字为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2、消费有力拉动经济增长,“双循环”背景下,消费繁荣奠定商业地产发展空间近期,中央多次相关会议均提到促进消费战略,《“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十四五期间,“双循环”格局下,消费市场的繁荣也将为商业地产带来巨大空间。注: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支出法GDP×100%;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拉动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GDP增长速度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CREIS中指数据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扩大内需势在必行。2020年全年,虽然经济恢复正增长,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同比下降3.9%,约为39.2万亿元。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达54.3%,为近年来较高水平(2011~2019年,我国的消费率平均为53.4%),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消费提升仍有较大空间。从我国的情况看,2013-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0%左右,和发达经济体70%、80%的水平相比,还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收入提升促进消费繁荣,带动商业地产市场需求释放收入提高推动消费提升。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改善,进而带动中国消费市场蓬勃发展。2000-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280元增长到43834元,20年时间增长6倍,收入的增长推动了消费需求的提升,对商业地产市场形成了有力的支撑。注: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100%(2013-2016年为估计值)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CREIS中指数据消费结构持续改善。从消费结构来看,代表家庭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从1991年的53.0%逐步下降至2019年的27.6%,解决了温饱的城镇居民希望提升生活质量,并将更多收入用于购买服饰鞋包、家居设备、文化娱乐等产品及服务,极大地提振了消费市场。消费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过去20年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受疫情影响,短期收入降速,消费下滑。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3.5%,增速较2019年下降4.4个百分点。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同比下降3.8%,商业地产受到一定冲击,多家公司推迟购物中心开业时间,部分商铺面临经营危机。图:2019年中国部分城市人均储蓄与人均收入关系图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中指研究院整理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收入水平最高,杭州、苏州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紧跟其后。2019年,GDP前100城市人均储蓄存款均值为6.80万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为4.5万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长沙等核心一二线城市以及金华、常州、嘉兴等发达城市群三四线城市人均收入及储蓄均较高,此类城市具备较强的消费基础与发展空间,商业地产发展潜力突出。武汉、长沙引领中部商业地产快速发展。近年来,武汉将“首店经济”作为刺激消费、提升商业品质的重要手段。2019年,武汉落户品牌首店超200家,首店经济持续在武汉商业地产市场“飘红”。长沙网红店逐渐成为商业消费的新增长点,各类网红店遍地开花,其中尤以茶饮店最受消费者热捧,本地品牌“茶颜悦色”几乎成为购物中心标配,为购物中心带来更多的客流量,甚至成为长沙的一大旅游景点,“网红”经济助力长沙商业地产发展。4、“Z世代”消费群体为商业地产注入新活力随着中等收入群体和千禧一代崛起,一方面消费升级提档,更加注重品质和价值。另一方面,消费出现结构性变化,文化、体验、健康等升级类消费进一步增长。在此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使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持续推进,“网红店”“快闪店”的不断涌现,商业街和购物中心的业态升级以及新兴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给商业地产带来了新的价值增长点。图:2019及2020年1-10月按商品类别分类零售值同比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指研究院整理“Z世代”消费群体偏好视频娱乐,自由玩乐个性突出,倡导健康绿色生活,追求与众不同的体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即便在疫情影响之下,以年轻一代消费群体为主的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类消费仍保持较快增长。这个个性鲜明的群体正在不断影响着消费市场的格局,得到了越来越多品牌商的关注,从而影响着商业地产的布局与模式变革。5、网上零售增速放缓,线上线下消费走向新平衡表:近三年网上零售额及分项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指研究院整理互联网的发展繁荣带来了零售行业的变革,网上零售额持续走高,但经过多年发展后,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持续放缓,预计未来,线上线下消费将走向平衡发展。如今,各大电商平台发展已较成熟,供应链系统较为完备,不再像早期的通过价格战“跑马圈地”进行规模扩张,线上商品不再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对于消费者来讲,线下的社交性,体验感是线上消费无法取代的。随着网上消费的降速,线上线下将逐渐达到新的平衡点,预计未来,线上消费将不再对线下消费造成过度的挤压,这也将为商业地产释放出更大空间。商业地产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运营1、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连续七年递减,存量时代运营价值凸显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开发逻辑和商业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后以持有为主,更加注重后期的运营管理。从商业营业用房的开发投资情况看,2017年以来商业运营用房投资额持续下滑,开发投资情绪下降。图:2011年-2020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额、同比及占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重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近年来,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基本保持稳步增长,但商业营业用房投资经历了一段快速增长后,自2017年起逐年回落,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额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也随之下降。2020年,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额为13076亿元,同比下降1.1%,占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重仅为9.2%,为近十年来最低。图:全国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及占房屋新开工面积比重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1-2月全国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一度降至-50.7%,经过一年的不断恢复,到12月累计降幅收窄至-4.9%。从2016年开始,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占房屋新开工面积的比例不断下降,2020年降至8.0%,为最近十年来最低。商业地产市场由开发向运营不断转变,未来商业地产如何“活下来”成为企业的首要命题。2、商业市场以持有运营为主,一线城市商业营业用房近三年销售开工比仅为0.35图:2011-2015及2016-2020年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与新开工面积比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2016-2020年,商品住宅、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的销售面积与新开工面积比值分别为1.01、0.62、0.55,办公楼与商业营业用房更倾向于持有运营,销售开工比远低于住宅。图:分城市等级近三年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与销售面积对比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从不同等级城市来看,一线城市商业营业用房基本以持有运营为主,销售比例较低,近三年销售开工比仅为0.30,二线城市商业用房接近五成为持有运营,而三四线城市商业用房的销售比例略高于一二线,近三年销售开工比为0.57。3、未来机遇:存量市场依赖运营,增量市场重在城市选择尽管商业地产市场已进入存量时代,但对于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之间,商业地产发展的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存量较大的市场而言,未来将更加依赖运营,而增量市场的机遇则重在城市选择。表:各类城市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与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对比注:人均水平均按各城市2019年常住人口规模计算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招商版就存量而言,一线城市已经形成了购物中心的规模化,2020年末人均购物中心面积达1.86平米,未来主要是存量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在管理水平与运营创新。二线城市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为1.56平米,已接近一线城市水平,同时近三年来人均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较高,形成存量与增量并行快速发展的格局,其中长沙、三亚等城市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与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均比较高,贵阳、郑州、乌鲁木齐等城市近三年人均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超过1平方米,未来商业地产市场新增供应较大。三四线城市当前购物中心密度仍较小,未来具备一定增长空间,但对于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布局应关注人口规模大、消费能力强的重点城市,避免盲目扩张。根据中指数据招商版统计,目前全国超过5万平米的购物中心集中分布于我国五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中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以及重庆、苏州、武汉、杭州、西安等新一线城市5万平以上购物中心数量均在150个以上。不同等级城市的购物中心数量差异较大,重点城市群及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城市核心区增量市场空间有限,未来需通过存量运营的不断优化引领商业地产市场发展。新增购物中心的机遇将更多聚焦于核心城市都市圈的外围圈层,以及部分新一线城市与旅游热点城市。企业表现:聚焦一二线城市、注重品牌打造、科技赋能实现精细化运营与住宅开发不同,商业地产,尤其是购物中心项目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其经营属性,其价值链通常包含商业地产开发商/业主、商业运营服务商、商户、消费者四个价值主体,各主体通过发挥不同作用进而获取不同收益,实现共赢和获益的核心在于经营。图:商业地产项目价值链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在这个共生共赢的价值链上,运营商成为连接开发商/业主、商户和消费者的纽带,运营商通过强大的运营能力,为消费者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提升其满意度、忠诚度,从而提升商业项目的客流量、人气、销售额、出租率和租金收入,实现商业项目的保值增值,进而保障四方利益的共同实现。下文以龙湖集团、宝龙商业、星盛商业三家企业为案例,从其商业运营业务的发展历程、业务布局、经营绩效、品牌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头部企业成功经验,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受益于较好的经济发展、较高的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发达城市群以及中西部核心城市成为企业布局首选。2)定位清晰、业态丰富、差异化经营的多元品牌体系是企业规模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3)庞大的品牌库以及与优质品牌的稳定合作提升招租能力,符合项目定位的合理租户组合实现协同效应,提升经营绩效。4)科技赋能精细化运营,数字化平台提升运营效率,为企业可持续化运营提供支持。1、龙湖集团:聚焦一、二线城市,以“天街”为主品牌,有质量的增长实现稳健发展龙湖商业是龙湖集团旗下的六大主航道业务(地产开发、商业运营、智慧服务、长租公寓、房屋租售、房屋装修)之一,全程开发、持有和运营龙湖的商业地产项目。随着龙湖集团深入的全国化扩张,商业地产规模逐步增大。截至2020年6月30日,龙湖商业成功布局环渤海,华东,华西,华中,华南、东北六大板块,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杭州、西安、苏州、常州、南京、合肥等核心城市,共开业40座购物中心。(1)发展历程:20载精耕细作,开展全国化布局,践行“增持商业”战略图:龙湖商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及公告,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2013年,龙湖商业正式进入快速扩张元年,并提出用15年左右的时间将商业利润占比从不到5%提升至30%的计划,不断深化“增持商业”战略;经过20年发展,龙湖商业稳步拓展全国化布局,截至2020年6月30日,在全国10个城市共有40个已开业购物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不含车位)为387.4万平方米,整体出租率为94.7%,2020年上半年租金收入为26.7亿元,同比增长22.3%。(2)业务布局:深耕成渝城市群及长三角城市群,聚焦一二线城市,适度布局强三线城市从城市群分布来看,龙湖商业以成渝城市群为基本盘,并深耕长三角城市群图:龙湖商业按项目开业时间划分的城市布局时间轴资料来源:公司微信公众号及公告、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整体来看,龙湖商业在全面实现五大城市群布局的基础上,持续全国化布局战略。从已开业项目来看,自2003年重庆北城天街开业的7年里,龙湖商业始终稳扎稳打地做好重庆本地市场。2010年起,龙湖商业逐渐向重庆以外城市稳步扩张,平均每年新进入1个城市,开业3-4个项目,在坚持深耕成渝城市群的同时,发力长三角城市群。截至2020年6月30日,龙湖商业共有已开业购物中心项目40个,分别位于重庆、成都、上海、杭州等10个城市,覆盖成渝、长三角、京津冀、关中四个城市群,其中成渝、长三角两个城市群已开业购物中心数量合计占比超8成。从储备项目来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龙湖商业共有储备商业项目51个,其中五大城市群储备项目共计40个,占储备项目总数的近8成。此外济南、烟台、青岛、南宁、海口、西安、厦门、昆明、沈阳9个核心二线城市有储备项目11个,合计占比约两成。整体来看,近年来龙湖商业加大在国家级城市群内的二线城市布局力度,并适度下沉至强三线城市。(3)经营表现:20年沉淀厚积薄发,高质量增长行稳致远业务规模与租金收入稳步增长,经营表现稳定。截至2020年6月30日,龙湖商业共运营已开业购物中心40个,总建筑面积(不含车位)为38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0%;2020年上半年,租金收入(不含税金)为26.7亿元,同比增长22.3%;平均出租率为94.7%,较上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整体来看,龙湖集团的商业运营业务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历史数据来看,龙湖集团的商业运营业务持续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动力和稳健性,近十年已开业购物中心面积(不含停车场)年均复合增速为32.0%;购物中心租金收入年均复合增速为36.6%;购物中心平均出租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整体来看,“稳健”和“成长”是龙湖商业规模化发展的两个关键词,多年沉淀为龙湖商业带来厚积薄发的动力,实现行稳致远的高质量发展。(4)品牌体系:以“天街”为主,搭配“星悦荟”、“家悦荟”,三位一体共拓商业版图深耕商业地产近20载,龙湖商业先后发展出都市型购物中心“天街”、社区型购物中心“星悦荟”和中高端家居生活购物中心“家悦荟”三条主要产品线,以适应不同区域和客群的需求,积累了成功开发经验,并已和国内三千余家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清晰、聚焦的定位、业态及客群有助于提升龙湖商业的招商能力,为满足消费者多样购物需求,龙湖商业与超4500家商户合作,其中战略合作品牌近340家。2、宝龙商业:“住宅物管+商业运营”双轮驱动,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商业(1)发展历程:近二十年商业运营服务经验,深耕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始于住宅物管,精于商业运营,双轮驱动保障稳定收益图:宝龙商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宝龙商业的两条主要业务线包括商业运营服务和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宝龙商业共获取零售商业物业项目118个(其中在营管理项目68个),总合约面积超1130万平方米;此外,宝龙商业亦向住宅物业、办公大楼及服务式公寓提供物业管理服务,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总合约面积超2200万平方米。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重点布局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适度布局环渤海经济圈、中国东南部及中西部热点城市截至2020年6月30日,宝龙商业在管的51个商业项目中,有28个来自长三角地区,其中上海10个,杭州6个,无锡、盐城等12个城市各1个;有11个项目来自环渤海经济圈,其中青岛3个,天津2个,泰安、海阳等6个城市各1个;有8个项目来自中国中西部,其中重庆2个,新乡、蚌埠等6个城市各1个;有4个项目来自中国东南部,其中厦门、泉州、福州、晋江各1个。表:2020年上半年宝龙商业按地区划分的合约建筑面积及营业收入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从营业收入来看,2020上半年,宝龙商业在长三角地区业务收入合计为5.33亿元,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为61.3%。其中商业运营服务收入为4.52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52.0%;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0.81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9.3%。(2)与宝龙地产长期稳定合作为宝龙商业带来新增长机遇宝龙商业向由宝龙地产开发的所有零售商业物业提供商业运营服务,并向其开发的绝大部分住宅物业项目、服务式公寓及办公大楼提供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截至2020年6月30日,宝龙商业已开业运营的51个商业项目中,有47个来自宝龙地产及其关联方,4个来自独立第三方;截至2019年底,宝龙商业共有45个储备项目,其中40个来自宝龙地产及其关联方,5个来自独立第三方,由此可见,宝龙地产及其关联方是宝龙商业管理项目的主要来源。(3)科技赋能精细化运营,综合线上生态系统有效提升客户及消费者体验科技赋能是宝龙商业的核心战略之一,据宝龙商业招股书显示,其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有25%将用于升级资讯技术系统数字化及智能运营及管理,旨在优化消费者体验、改善宝龙商业向租户提供的服务质量及提升运营效率。2018年,公司推出“纽扣计划”,并成功实现全球首创的“微积分”功能,打通了微信支付与宝龙悠悠积分,实现客户无感积分,同步深化了PM系统、宝龙悠悠、宝龙商+、AMP系统的各项功能模块,始终坚持以技术变革打通信息壁垒,以信息服务推动消费者购物体验升级。(4)差异化产品定位及庞大租户品牌库有效扩大客群,提升项目经营绩效宝龙商业遵循经济发展、区域特点、消费形态等商业规律,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提升,形成了产品系列:宝龙一城、宝龙城、宝龙广场和宝龙天地,分别对应为(超)高端、中高端、中端及购物街系列产品。受益于宝龙地产所开发的优质项目,以及宝龙商业所提供的强大的商业运营服务,品牌市场认受性较高。同时,借助庞大的品牌库,宝龙商业在招商方面表现出色,截至2019年6月30日,其租户品牌库涵盖超过7100个品牌,作为其优质租户基础及新零售商业物业租赁承担的主要来源,其中宝龙商业与超过500个品牌合作超过五年。截至2019年6月30日,宝龙商业与超过140个品牌建立策略合作关系,有关品牌店铺遍布超过5处零售商业物业。3、星盛商业:港股纯商业运营第一股,轻资产模式受资本市场青睐2021年1月26日,由中指研究院提供行业顾问服务的星盛商业(股票代码:06668.HK)正式在香港主板敲钟上市,可以说是港股主板纯商业运营服务第一股,建银国际与中信建投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中指研究院拥有多年商业地产企业投资价值研究经验,研究成果已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未来中指研究院将积极助力更多企业登陆港股,为资本市场扩容不断努力。星盛商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领先的商用物业运营服务公司,核心优势突出,其以深圳为基本盘,深耕大湾区,并布局长三角、华中等地区,灵活的运营模式推动业务规模稳步扩张;以五大核心购物中心品牌与五大主题馆相互依托,构成广受认可的完整品牌体系;与星河控股长期稳定合作,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物业管理、产业运营、金融服务形成业务生态圈,实现协同发展。(1)行业地位:大湾区领先的商用物业运营服务公司星盛商业向商业地产开发商及业主提供商用物业运营服务的经验可追溯至2004年,多年来,星盛商业旨在“以商业智慧构筑城市繁荣”,凭借全面及广受认可的品牌体系和灵活的运营模式,成为大湾区领先的商用物业运营服务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按运营中购物中心数量计算,星盛商业在深圳排名第一,在大湾区排名第四;按运营面积计算,星盛商业在深圳排名第二,在大湾区排名第七。截至2020年9月30日,星盛商业在大湾区布局6个城市,为27个商用物业项目提供服务(其中16个位于深圳),总合约面积约为132.9万平方米(其中深圳市合约面积约为83.5万平方米);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9个月里,星盛商业经营业务收入的80.5%来自于大湾区。(2)业务布局:以深圳为基本面,深耕大湾区,并逐渐向长三角、华中等地区经济发达城市拓展凭借在大湾区的出色表现,星盛商业展示了强大的运营能力,不断向消费能力强的长三角、华中和其他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积极拓展,逐步为全国化的市场布局奠定基础。截至2020年9月30日,星盛商业的业务范围覆盖深圳、广州、中山、惠州、东莞、佛山6个大湾区城市,上海、南京、常州、南昌等长三角、华中地区城市,以及汕尾、揭阳、鄂尔多斯等其他地区城市。图:2017年-2020年9月30日星盛商业各布局地区合约面积占比数据来源:星盛商业招股书,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截至2020年9月30日,星盛商业在大湾区的合约面积为132.9万平方米,占总合约面积比重为44.3%,是业务规模最大的地区,其中深圳市合约面积为83.5万平方米,占总合约面积比重为27.9%。在深耕大湾区的同时,星盛商业亦着力向长三角、华中等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拓展业务,截至2020年9月30日,星盛商业在长三角和华中地区的合约面积占比分别为10.2%和13.8%,均较2017年有所增长;在其他地区的合约面积占比为31.7%。(3)经营表现:标杆项目广受认可、运营模式灵活,业务规模和经营业绩均稳步增长星盛商业拥有委托管理服务、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整租服务三种不同的服务模式,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参与程度不同的组合服务。灵活的运营模式可以扩大可提供服务的客户范围和多样性,使星盛商业在为星河控股及其关联方企业开发的商用物业项目提供服务的同时,促进与第三方的紧密合作,帮助星盛商业持续扩大业务规模。表:2017年-2020年9月30日星盛商业按业务类型划分的经营业务收入数据来源:星盛商业招股书,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作为大湾区领先的商用物业运营服务公司,本着“做一个成一个”的经营理念,星盛商业凭借强大的运营能力在大湾区打造了如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北区)等广受认可的标杆项目,为扩张奠定基础。截至2020年9月30日,星盛商业为全国18个城市的45个商用物业项目(包括购物中心、商业街和商业综合体)提供商业运营服务,总合约面积约为299.9万平方米。图:2017年-2020年9月30日星盛商业合约面积与经营业务收入数据来源:星盛商业招股书,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从业务规模增长情况来看,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9月30日,星盛商业总合约面积分别为162.4万平方米、207.3万平方米、297.0万平方米、299.9万平方米,2017年-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为35.2%。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为星盛商业带来稳定的经营业务收入,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9月30日,星盛商业的经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78亿元、3.29亿元、3.87亿元和3.06亿元,2017年-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8.0%。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市场和商业地产行业均受到较大冲击,但星盛商业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9个月经营业务收入依旧实现同比正增长,增幅为6.7%,经营表现稳定。(4)品牌体系:五大购物中心品牌形成完整品牌体系,提升消费者忠诚度星盛商业践行“公园情景式购物中心”的建筑概念,其代表项目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北区),通过独特的12条折叠式内街、8大自然光中庭、一条100米的天桥及一个约6000平方米下沉式露天广场,集休闲、购物、餐饮及娱乐于一身,以组合空间诠释时尚。图:星盛商业品牌体系资料来源:星盛商业招股书,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以COCO Park为开端,星盛商业经过十余年的业务开拓和经验积累,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品牌体系,并成功打造了广受市场认可的多个标杆项目。目前,星盛商业的品牌体系涵盖城市型购物中心、区域型购物中心、社区型购物中心、优质家居购物中心,形成了COCO Park、COCO City、iCO、COCO Garden、第三空间五大购物中心品牌。同时,为向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购物体验,星盛商业亦运营五大主题店,分别为“星居生活馆”、“星趣小镇”、“星悦琳廊”、“星跃领动”及“星享食汇”,包括家居、家庭和儿童、女性和时装、运动和健身、美食及社交等主题内容,是追求优质购物体验客户的“必到”之处,协助商用物业项目吸引大量客流。通过品牌体系打造,星盛商业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在提升客户忠诚度方面,星盛商业凭借广受认可的品牌和庞大的租户库吸引了大量忠实的COCO Club会员。截至2020年9月30日,星盛商业拥有约150万名注册会员,其中62.6%的会员在15-50岁之间,拥有较强消费能力;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9个月,会员销售额占在管购物中心总销售额的33.0%,会员复购率为53.2%。(5)资源优势:与星河控股长期稳定合作,业务协同优势突出星盛商业拥有的丰富内外部资源也是其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逾30年运营中,星河控股已成为全产业链的集团公司,其生态圈将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物业管理、产业运营、金融服务融为一体,形成“产业为引领、金融为护驾、地产为基础、商业为支撑、物业为配套”的自循环生态圈,可以整合全方位、全产业链资源。与星河控股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助于为星盛商业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及显著增长。截至2020年9月30日,星盛商业管理由星河控股及其关联公司开发或拥有的全部31个商用物业项目;合约面积约为125.6万平方米,占总合约面积的41.9%。结语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商业地产人砥砺前行,创造了不俗的成绩。未来城市美好生活离不开商业地产市场的繁荣稳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把握发展机遇,商业地产发展任重而道远。展望未来,土地驱动主导商业地产运行的时代已经悄然改变,线上消费的冲击和Z世代快速崛起的新消费理念正在形成。存量时代,运营为王,商业地产运营商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供需两端看,尽管商业地产面临短期消费降速和线上零售的冲击,但在新消费观念下,购物中心的体验式消费功能凸显,在智慧运营和综合服务方面仍具有不可比拟的竞争力。经历了土地的高供给阶段后,运营和存量优化将成为商业地产的主战场,同时部分城市仍然具有增量发展需求。从企业表现看,轻资产运营或将成为趋势,将会有更多的开发商剥离商业运营业务板块分拆上市,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扩张业务规模的同时,接受市场的监督,更快独立成长。存量市场比重加大,商业项目的运营和退出是其资本运作中两个重要环节,资产证券化在商业地产市场将有更多实践。我们提供的服务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研究中指研究院、中房指数系统一直持续深耕于商业地产行业的数据分析与研究,已连续多年对商业地产优秀企业进行分析与评价,形成“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旨在发掘行业中综合实力强、运营水平高、成长潜力大的优秀企业群体,引领行业在新环境下实现持续、稳健发展。中指研究院已经启动“2021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研究,相关成果将在3月18日举办的2021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会正式发布。商业地产企业上市顾问服务中指研究院具有丰富的行业顾问服务经验,服务企业涵盖房地产全产业链,包括地产、代建、物业、商管等。目前,香港主板成功上市物业服务企业达到41家,其中30家企业是由中指研究院提供的行业顾问服务,上市后表现亮眼。2021年1月26日,由中指研究院提供行业顾问服务的星盛商业(股票代码:06668.HK)正式在香港主板敲钟上市,是港股主板纯商业运营服务第一股。

2020中国商业地产投资意向调查报告(完整版)

来源:商智库本文分享自戴德梁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转载好文目的在于增进业界交流。

卡蜜儿

2020年中国商业地产新冠防控管理行业调研报告与改善指引

通过此次新冠防疫实践,业主与管理方该如何从资产管理角度,做好总结改善工作,优化流行病应急管理体系,梳理风险、稳固租赁,保障资产价值?BOMA中国旨在从维护业主资产价值、资产安全出发,引导行业进行紧急事故后总结,查漏补缺,持续强化业主资产抗击新冠疫情的能力。为此,BOMA中国联合中国香港(地区)商会推出《2020年中国商业地产新冠防控管理行业调研报告与改善指引》。报告历时近4个月打造,50多家商业地产业主与管理者的广泛参与。“报告”呈现四大维度、十大核心板块数据,20余名企业从业者 (包括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租赁、法务) 就防疫薄弱环节献计献策。2020年6月12日,BOMA中国将联合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举行“报告”行业直播首发。特邀资管方、物管方、供应商五大发言嘉宾,带您:复盘:依照“流行病应急管理”最佳实践,全面复盘疫情防控经验教训;查漏:引导行业系统梳理疫情防控工作风险,保障资产安全;改善:资管视角,提出十大运营板块专业改善意见,升级疫情防控管理;强化:持续强化行业应对突发流行病的能力,降低损失,保障资产价值。参与直播均有机会获取防疫资料大礼包:1)完整版“新冠防控报告与改善指引”2)BOMA全球抗疫资料:商业地产复工指南/英文版新冠防控警示牌与信息牌手册/英文版工业园区复工指南/英文版报告内容大纲

赤子心

2020年商业地产行业供给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商业地产高质量发展「组图」

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接近10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18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达到97937个。2019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数约为99494个。商业地产投资额逐年下降2010-2016年我国商业地产投资完成额逐年增加,随后呈下降趋势。2019年我国商业地产投资完成额为19388.50亿元,同比下降3.90%。近年来,我国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中,依然住宅地产投资完成额所占比重较大,近两年随着住宅地产市场进一步增长,其投资完成额比重在逐渐增长,2019年,住宅地产投资完成额占比位73.43%;商业营业地产投资额占比为10.00%,办公楼地产投资完成额占比为4.66%,总体来看,商业地产投资完成额占比较2018年有所下降。商业地产供给面积有所下滑2019年,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对于商业地产来说,在投资、新开工、销售面积均同比下降的情况下,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同时也昭示着一个时代的开启。商业地产告别粗放的增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已经来临。2009-2017年,中国商业地产施工面积总体不断上升,2018年之后开始下降。2019年中国商业地产房施工面积为1376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6%。2019年我国商业地产竣工面积为147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8%。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草房子

房地产调研-广东珠海商业地产市场整体调研报告

城市宏观环境调研(社会经济状况)综合概况发展规划经济状况人口结构收入消费城市中观环境调研(房地产市场状况)整体状况开发销售营销水平热点区域城市微观环境调研(商业及会所状况)商圈分布零售商业休闲娱乐典型会所延伸阅读:增城没房可售?胡扯!维权与血亏满天飞!南沙现房托?还有三个大雷广州买房难贷款难,增城南沙更艰难房产税2021不可能全面铺开东莞楼市:半夜调控还是半夜“糊弄”?珠海主城区主要商圈呈环状分布,分布较为零散且相对独立,各商圈彼此之间的辐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其中拱北商圈、老香洲和吉大商圈为珠海重点商圈,辐射力较强。而新香洲商圈,南湾商圈和前山商圈发展潜力较大。(1)拱北商圈:地处全国第二大陆路连接口岸,口岸日人流量数十万,同是也是国内外游客及往来港、澳、台、国外客商的集散地。它以口岸地下商业广场和莲花路商业街、万佳百货为龙头,以众多的百货商场、高档酒店、休闲娱乐场所及水湾头酒吧街等为补充,使之成为珠海商业、贸易、金融、旅游、服务、娱乐网点最为集中的地区。(2)吉大商圈:集中体现了生态、旅游、休闲、购物的理念,以景山路全国购物放心一条街为中心,主要由珠海市国营外币免税商场、珠海市百货公司、国贸海天购物广场组成,经营商品的档次相对较高,多以国际二、三线和国内一二线品牌为主。(3)前山商圈:主要是沿前山路周边形成的珠海最大的家居建材专业市场。(4)老香洲商圈:现已经形成了四个区域性商圈。一是以南坑为中心,加上茂业百货、新一佳等形成了以超级市场为主导的区域商业中心;二是以香洲百货为核心,加上周边的丹田百货、珠影广场、扬名广场、香埠路步行街形成的区域商业中心;三是在湾仔沙片区形成的电脑、电子、通讯专业市场;四是围绕丹田城市广场(家乐福)及五洲花城商业街形成的社区商业 。(5)新香洲商圈:主要是梅华西路汽车销售、配件专业市场和围绕华润万家、旺角百货等形成的购物、美食街区。(6)南湾商圈:南湾区域是主城区拓展形成的新崛起的房地产版块。该商圈主要以华发新城和华发世纪城为主导,人口素质较高。此区域商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的商业价值将加速提升,必将成为未来珠海又一个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商圈。

事君

2019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在京重磅发布

3月19日,2019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在北京隆重发布。商业地产对消费增长和百姓美好生活的推动作用正不断增强,作为专业权威的房地产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启动“2019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旨在发掘彰显商业地产行业中的优秀企业群体,推动行业提升运营水平,并为提振消费、服务百姓美好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商业地产企业规模性、运营能力等指标进行科学量化,中指研究院首次发布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多重挑战,商业地产行业整体运行也显现出了调整态势,但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通过扩大规模、提质增效、优化布局、稳健经营等手段,其整体经营表现优于行业大势。报告认为,后市中商业地产百强企业需要紧跟时代大势、借鉴先进经验,持续内外兼修、加强磨炼,才有望继续屹立于市场潮头。1、规模表现:产品延伸与资本扩张并举,推动经营规模稳步壮大2018年,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经营性物业持有面积均值为271万平方米,较2017年增长18.8%,增速扩大9个百分点,扩张速度有所增加。从规模上看,企业分化更加明显:万达截至2018年底累计持有物业面积3586万平方米,其它企业持有面积多数不足1000万平方米,头部企业领先优势明显。此外,华润置地、宝龙、龙湖的持有面积增长也较为明显。从租金总收入来看,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经营性物业租金收入均值为23.5亿元,较2017年提升26.3%,增速扩大3.9个百分点。商业地产百强企业通过城市布局与产品系列同步扩张,夯实了企业规模化发展根基。此外,通过强化资本运作和收购,包括开展企业和项目层面的整合,百强企业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2、经营质量:借力消费升级与技术创新,运营水平持续提升商业地产的本质在于运营,一般情况下项目的租金和出租率水平能直接反映其运营实力。从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的平均租金来看,整体呈现震荡提升的趋势。2018年,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经营性物业的平均租金为72.4元/平方米月,同比增长6.5%。从结构上看,百强代表企业内部平均租金水平差异明显,整体呈阶梯状分布。从出租率来看,百强代表企业重点项目的表现较为稳定。2018年,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重点项目平均出租率为93.8%,较2017年提升0.1个百分点,代表企业间重点项目的平均出租率差异相对较小,基本上都维持在90%以上。当前,万达、华润置地、大悦城等百强代表企业积极进行运营升级,实现了提质增效:一方面借力体验消费、共享消费等风口,适时调整产品设计及业态配置,一方面借助科技手段,全方位挖掘客户需求,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获得了各类承租客群的认可,一步步实现高质量运营。3、成长性:布局潜力城市与核心区域,稳步提升可持续增长空间2018年,全国商办市场投资规模出现调整,商办土地市场也呈震荡前行态势。2018年,全国300城商办用地推出规划建筑面积2.81亿平方米,同比减少0.2%,共成交2.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商办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2278.6元/平方米,同比下跌5.4%。从不同城市的分类来看:2018年,一线城市商办用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0.9%,在各线城市中下降幅度最大;二线城市成交面积同比上升5.8%;三四线城市商办用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2%。成交楼面价方面,各线城市商办用地成交楼面均价整体下降,其中一线城市同比降幅达12.1%,在各线城市中下降幅度最大。面对行业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部分城市商办供求关系的失衡,商业地产百强企业及时调整应对策略,放缓了在商办土地市场的投资节奏。2018年,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平均新增商办用地面积为66.9万平米,同比下降18%,百强代表企业的目光更加聚焦于三四线城市。下一步,百强企业将进一步升级发展目标,在规模化发展、兼顾稳健与质量的战略布局下,进行持续扩张。4、稳健性:长短期负债结构优化,融资创新获突破在2018年上半年,国家经济领域强调“去杠杆”导向,房地产相关业务的资金渠道受到明显影响,现金流压力显现,商业地产运营领域也面临一定冲击。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2018年底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72.5%,较2017年提高0.7个百分点,而且过去几年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但从绝对水平来看,百强代表企业的整体负债率水平尚在合理区间,经营稳健性获得了保障。另外,更多的百强代表企业积极调整负债结构,通过扩大长期融资规模、有效控制短期负债水平,逐步实现了债务结构的平衡。在众多融资渠道中,境内外债券、资产证券化融资等方式表现突出。境内外债务发行回暖,利率上行。2018年十家商业地产百强企业共发行境内公司债8支,发行规模22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5.3%;十家商业地产百强企业海外债共发行8支,发行规模218.8亿元,同比增幅达101.7%。从发行利率看,十家商业地产百强企业境内公司债发行利率为6.2%,与2017年相比增长1.2个百分点;十家商业地产百强企业海外债发行利率为6.0%,与2017年相比上涨1.2个百分点。报告指出,展望未来,机遇虽大却易逝,挑战虽多犹可越。对于商业地产企业而言,一是要借鉴国内外领先企业发展经验,以运营为根基,并以合理的金融手段为翼,真正地追求和实践行稳致远,打造百年名企。二是要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消费振兴、城镇化下沉、商业繁荣等时代大潮流,善于因势利导,抢占发展先机。三是要进行全面提升,恪守“远、大、准、变、稳”五字诀,勇于开创商业文明新天地。报告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赋予了商业地产新使命、新要求。使命所在,目标所向,商业地产百强企业应擎起提振消费、变革创新的大旗,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成就自身,建功新时代。

重言十七

2019年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商业地产企业分化更加明显

中商情报网讯:3月19日,2019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在北京隆重发布。商业地产对消费增长和百姓美好生活的推动作用正不断增强,作为专业权威的房地产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启动“2019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旨在发掘彰显商业地产行业中的优秀企业群体,推动行业提升运营水平,并为提振消费、服务百姓美好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多重挑战,商业地产行业整体运行也显现出了调整态势,但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通过扩大规模、提质增效、优化布局、稳健经营等手段,其整体经营表现优于行业大势。报告认为,后市中商业地产百强企业需要紧跟时代大势、借鉴先进经验,持续内外兼修、加强磨炼,才有望继续屹立于市场潮头。据榜单显示,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红星美凯龙、华润置地有限公司、宝龙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以及苏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了2019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2019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部分企业)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1、规模表现:产品延伸与资本扩张并举,推动经营规模稳步壮大2018年,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经营性物业持有面积均值为271万平方米,较2017年增长18.8%,增速扩大9个百分点,扩张速度有所增加。从规模上看,企业分化更加明显:万达截至2018年底累计持有物业面积3586万平方米,其它企业持有面积多数不足1000万平方米,头部企业领先优势明显。此外,华润置地、宝龙、龙湖的持有面积增长也较为明显。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经营性物业持有面积均值及增长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租金总收入来看,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经营性物业租金收入均值为23.5亿元,较2017年提升26.3%,增速扩大3.9个百分点。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经营性物业租金收入均值及增长率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商业地产百强企业通过城市布局与产品系列同步扩张,夯实了企业规模化发展根基。此外,通过强化资本运作和收购,包括开展企业和项目层面的整合,百强企业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2、经营质量:借力消费升级与技术创新,运营水平持续提升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平均租金及同比商业地产的本质在于运营,一般情况下项目的租金和出租率水平能直接反映其运营实力。从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的平均租金来看,整体呈现震荡提升的趋势。2018年,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经营性物业的平均租金为72.4元/平方米/月,同比增长6.5%。从结构上看,百强代表企业内部平均租金水平差异明显,整体呈阶梯状分布。从出租率来看,百强代表企业重点项目的表现较为稳定。2018年,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重点项目平均出租率为93.8%,较2017年提升0.1个百分点,代表企业间重点项目的平均出租率差异相对较小,基本上都维持在90%以上。当前,万达、华润置地、大悦城等百强代表企业积极进行运营升级,实现了提质增效:一方面借力体验消费、共享消费等风口,适时调整产品设计及业态配置,一方面借助科技手段,全方位挖掘客户需求,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获得了各类承租客群的认可,一步步实现高质量运营。3、成长性:布局潜力城市与核心区域,稳步提升可持续增长空间2018年,全国商办市场投资规模出现调整,商办土地市场也呈震荡前行态势。2018年,全国300城商办用地推出规划建筑面积2.81亿平方米,同比减少0.2%,共成交2.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商办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2278.6元/平方米,同比下跌5.4%。从不同城市的分类来看:2018年,一线城市商办用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0.9%,在各线城市中下降幅度最大;二线城市成交面积同比上升5.8%;三四线城市商办用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2%。成交楼面价方面,各线城市商办用地成交楼面均价整体下降,其中一线城市同比降幅达12.1%,在各线城市中下降幅度最大。百强代表企业2017年、2018年商业地产拿地面积分布面对行业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部分城市商办供求关系的失衡,商业地产百强企业及时调整应对策略,放缓了在商办土地市场的投资节奏。2018年,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平均新增商办用地面积为66.9万平米,同比下降18%,百强代表企业的目光更加聚焦于三四线城市。下一步,百强企业将进一步升级发展目标,在规模化发展、兼顾稳健与质量的战略布局下,进行持续扩张。4、稳健性:长短期负债结构优化,融资创新获突破百强代表企业2014-2018年资产负债率均值在2018年上半年,国家经济领域强调“去杠杆”导向,房地产相关业务的资金渠道受到明显影响,现金流压力显现,商业地产运营领域也面临一定冲击。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2018年底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72.5%,较2017年提高0.7个百分点,而且过去几年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但从绝对水平来看,百强代表企业的整体负债率水平尚在合理区间,经营稳健性获得了保障。另外,更多的百强代表企业积极调整负债结构,通过扩大长期融资规模、有效控制短期负债水平,逐步实现了债务结构的平衡。在众多融资渠道中,境内外债券、资产证券化融资等方式表现突出。十家百强企业2017-2018年公司债、海外债发行情况境内外债务发行回暖,利率上行。2018年十家商业地产百强企业共发行境内公司债8支,发行规模22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5.3%;十家商业地产百强企业海外债共发行8支,发行规模218.8亿元,同比增幅达101.7%。从发行利率看,十家商业地产百强企业境内公司债发行利率为6.2%,与2017年相比增长1.2个百分点;十家商业地产百强企业海外债发行利率为6.0%,与2017年相比上涨1.2个百分点。报告指出,展望未来,机遇虽大却易逝,挑战虽多犹可越。对于商业地产企业而言,一是要借鉴国内外领先企业发展经验,以运营为根基,并以合理的金融手段为翼,真正地追求和实践行稳致远,打造百年名企。二是要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消费振兴、城镇化下沉、商业繁荣等时代大潮流,善于因势利导,抢占发展先机。三是要进行全面提升,恪守“远、大、准、变、稳”五字诀,勇于开创商业文明新天地。报告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赋予了商业地产新使命、新要求。使命所在,目标所向,商业地产百强企业应擎起提振消费、变革创新的大旗,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成就自身,建功新时代。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出乎形哉

2020年全球商业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投资创新高「组图」

全球地产投资额超8000亿美元根据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全球资本流动》报告显示,2019年是全球商业地产投资最活跃的一年,全年成交总额达到创纪录的8000亿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商业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0%,达到2450亿美元。仲量联行预计全球商业地产投资额在2020年将下降0-5%,降至约7800亿美元。持续的国际政治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将会影响2020年的投资量。尽管有一些迹象表明,全球经济增长可能略有回升,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仍令人感到担忧;而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将影响企业信贷的快速增长。投资者对商业地产投资仍保持兴趣,但会持谨慎态度,有选择性地投资。全球写字楼市场在2020年第二季度出现了波动,全球租赁量同比下降了59%。所有地区的租赁量都有所下降,美洲同比下降65%,亚太地区同比下降61%,欧洲地区同比下降49%。“在家工作”计划使未来的空间需求充满不确定性,封锁有效地停止了许多市场的旅游活动。由于不确定性和破坏仍然是关键问题,租赁者的决策过程也延长了。2020年第二季度,所有地区的空置率都有所上升,全球空置率为11.2%,同比增长50个百分点。美国写字楼租赁量下降超5成在2020年第一季度,虽然美国写字楼市场只有一部分收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第二季度全球大范围的疫情,对美国的写字楼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写字楼租赁总量同比下降53.4%,达到历史最大降幅。同时JLL预测,2020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美国写字楼的租赁总量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日本写字楼租金上涨2019年日本写字楼空置率进一步下降,世邦魏理仕追踪的13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札幌、埼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京都、福冈)的空置率在2019年年末降至1%以下。这反映出供求关系的紧平衡。2019年全年各城市的租金均有上涨,其中仙台、横滨、金泽、京都、大阪、神户和广岛的全年租金增幅超过了2018年的记录。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而况若乎

2020年全球商业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投资创新高

全球地产投资额超8000亿美元根据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全球资本流动》报告显示,2019年是全球商业地产投资最活跃的一年,全年成交总额达到创纪录的8000亿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商业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0%,达到2450亿美元。仲量联行预计全球商业地产投资额在2020年将下降0-5%,降至约7800亿美元。持续的国际政治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将会影响2020年的投资量。尽管有一些迹象表明,全球经济增长可能略有回升,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仍令人感到担忧;而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将影响企业信贷的快速增长。投资者对商业地产投资仍保持兴趣,但会持谨慎态度,有选择性地投资。全球写字楼市场在2020年第二季度出现了波动,全球租赁量同比下降了59%。所有地区的租赁量都有所下降,美洲同比下降65%,亚太地区同比下降61%,欧洲地区同比下降49%。“在家工作”计划使未来的空间需求充满不确定性,封锁有效地停止了许多市场的旅游活动。由于不确定性和破坏仍然是关键问题,租赁者的决策过程也延长了。2020年第二季度,所有地区的空置率都有所上升,全球空置率为11.2%,同比增长50个百分点。美国写字楼租赁量下降超5成在2020年第一季度,虽然美国写字楼市场只有一部分收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第二季度全球大范围的疫情,对美国的写字楼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写字楼租赁总量同比下降53.4%,达到历史最大降幅。同时JLL预测,2020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美国写字楼的租赁总量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日本写字楼租金上涨2019年日本写字楼空置率进一步下降,世邦魏理仕追踪的13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札幌、埼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京都、福冈)的空置率在2019年年末降至1%以下。这反映出供求关系的紧平衡。2019年全年各城市的租金均有上涨,其中仙台、横滨、金泽、京都、大阪、神户和广岛的全年租金增幅超过了2018年的记录。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玄通

2019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市场分析:市场投资已过高峰期 购物中心下沉市场相当活跃

1、中国商业地产已过投资高峰期商业地产中的商业营业用房、办公楼已过了投资高峰期,2018年中国商业地产开发投资额为20173.42亿元,增速下滑严重,同比下降9.95%。《2018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白皮书》指出,过去多年我国商办用地供给规模较大,存量去化有限,部分城市亦面临较大的商办库存压力。加之电商交易模式的快速下沉,对零售商业的冲击愈发强烈,商业地产行业变革压力愈发迫切。2010-2018年中国商业地产开发投资额变化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年中国商业地产开发投资额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重继续下降,其中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额占比11.79%,下降2.45个百分点;办公楼开发投资额占比4.99%,下降1.17个百分点。2010-2018年中国商业地产开发投资额占比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购物中心拟开业量走高《2018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白皮书》指出基于生活方式与人文体验的升级,目前基于“空间娱乐+多业态布局”的购物中心体验模式正在全方位提升,购物中心将成为主导未来实体商业的空间和功能形态。2018年全国开业购物中心总数量超530个,数量创下新高后,2019年又将迎来大规模开业。据赢商网统计,2019年全国拟开业购物中心项目约982个,商业总体量约8622万㎡。对比两年拟开业数据来看,开业数量再创新高,体量比2018年度拟开业量增200余万㎡。2018-2019年中国拟开业购物中心数量及商业体量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2019年拟开业购物中心城市分布看,新一线城市重庆2019年拟开业购物中心以44个,体量386万㎡排名全国第一。上海以316万平方米排第二位,广州第三位,杭州、成都紧随其后。此外,佛山、苏州、西安均有超200万㎡体量,跻身前十。合肥、昆明、贵阳、石家庄拟开业体量均在100万㎡以上,大部分为省会城市。菏泽、东莞等城市开业量大幅增长,购物中心在下沉市场相当活跃。2019年中国拟开业购物中心商业体量城市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3、万达、新城遥遥领先从企业分布来看,2018年万达、新城、华润置地、爱琴海、万科、绿地等知名开发商购物中心开业项目110余个,总体量1339.95万㎡。其中万达广场2018年以49个,体量577.5万㎡排名第一。截至2018年底,万达广场总客流38亿人次,同比增长19%。2019年,万达广场发展策略依然侧重三四线城市。其次是新城控股旗下的吾悦广场数量19个,体量226.9万㎡排名第二。数据显示,吾悦广场2018年租金及管理费收入达21.16亿元,同比大幅上涨约107%。2018年中国知名开发商购物中心开业项目TOP10统计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来源: 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