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部再次发声,针对研究生里“混日子”的人,不适合尽早放弃!流浪汉

教育部再次发声,针对研究生里“混日子”的人,不适合尽早放弃!

我相信大家一定关注过前段时间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翟天临的“论文抄袭”事件吧,这个事件不仅是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还引起了教育部的注意,可能也是因为这个事件的原因,在2月27日教育部在官网公布了一则通知,而通知的内容则是与研究生有关,在通知内对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和毕业都做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说到: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对这句话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为:针对那些在研究生期间混日子的人,尽早做出别的选择,不适合读书的就不要再学校浪费资源了,尽早放弃读研,出去工作,这样对大家都好。教育部再次发声,针对研究生里“混日子”的人,不适合尽早放弃!目前在我国博士毕业的人数并不多,他们的毕业率也不是很高,很多攻读博士的人都面临延期毕业,这就是因为对博士毕业的要求比硕士毕业的要求要严格的多。对于我国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则就没那么严格了,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水”。也就是因为这样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率跟博士研究生比起来就是相当的高了,而这样的硕士研究生对于社会的进步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而且也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也就是基于此种情况,教育部才会发布这样的通知。而对于目前教育部下达的这种通知来说,在网上可是引起了热议,很多网友说这也是在对那些盲目跟风选择考研的进行一个警告,进来随着本科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就业难度的增大,很多的人选择了考研,掀起了一股考研热,盲目的跟风也使原本的好事变成了坏事。盲目的跟风考研,导致报考人数激增,但是真正到上考试战场的时候,人数却少了一半。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放弃,毕竟考研的难度很大,但是考研过程也是十分难熬的,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都是难以承受的。半途而废的人就占了很多,而很多人考研究生也不是为了给自己镀金,而是为了在学校这个乌托邦多待几年。所以考研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人人都能考的,而研究生同样也不是人人读着都合适的,所以对于研究生还是要谨慎报考,以上即使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教育部的这一则关于研究生的通知,对于以上的内容你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鸟润

多地发声要求一视同仁 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误解得太深

近日,一研究生因“非全日制”学历,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两次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统招双证”的毕业生因为一个“非”字境地尴尬。教育部多番力挺,企业仍然不了解不敢招,非全日制毕业生被误解得多深?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频被拒今年,首届三年制“非全”研究生走出校园,因为学历求职被拒令他们十分头疼。华中师范大学的王艺参加校招并签下三方,某通信公司由于不接受非全日制学历跟她提出了解约。王艺怎么都想不通,平时一样上课、写论文、答辩,怎么到了求职就不一样了?今年毕业的“非全”研究生范盈也有同样疑问,校方统一培养“非全”和全日制,作为调剂生她的分数还很高,然而毕业证上的那个“非”字,让她无缘某学校的面试。实际上,“非全”研究生被区别对待并无依据,早在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已出台新政,要求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被误读的“非全”研究生教育部认可“非全”研究生,但不少用人单位却始终区别对待,“全日制本科及以上”“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一刀切的招聘要求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究其原因,一是用人单位不了解相关政策,将非全理解成以往的函授、成人教育及单证研究生;二是不敢招,担忧“非全”研究生的手续不完备,影响正常签约,浪费招聘名额。企业冷眼相看,社会舆论对“非全”也并不宽容,“拿钱买证”“学历水”“上了几个月学”不绝于耳。“非全”研究生实在被误解得太深,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到底有什么区别?一图对比——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不用考试就能上≠双证不全事实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考试、统一入学,培养标准和师资力量也相同,二者主要区别不是含金量高低,而是学习方式安排不同。在这种背景下,再带着有色眼镜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多地发声要求一视同仁针对“非全”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一事,多地发声表态:2019年8月7日,北京市民政局在招聘要求中删掉了全日制的限定。2019年9月10日,山东淄博市人社局招聘中提出,统考的“非全”研究生也在招聘之列。2019年11月11日,江苏南京人社局公告,招聘对象含应届非全日制研究生。2020年5月26日,河南商丘市委回复网友表示,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已允许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2020年7月7日,福建省信访局称,不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一视同仁。2020年8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发布的研究生校招指南中,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在发布就业信息时包含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招聘信息。人们心中的偏见就像一座大山消除“非全日制”学历歧视的路还很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监制丨陆毅制片人丨张奇斌策划丨张媛 温焌意编辑丨赵羽祺视觉丨李雪莹

裨灶

赞!浙大硕博研究生远赴阿联酋,传播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声音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皇甫博媛 首席记者 王湛 2019年8月,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研究员张婵老师的带领下,来自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能源工程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的六位硕士生和博士生踏上阿联酋的土地,以“传播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声音,融通中外助力国家形象塑造”为主题展开暑期实践调研、访学活动。实践团抵达阿联酋 在长达四周的行程中,浙大师生们去到了1家中国驻外大使馆所政府机构,调研3家国际顶尖外文媒体,深入2所阿联酋知名顶级高校交流访学,行程超过600公里,足迹遍布3个阿联酋酋长国,将求是精神传扬海外、落在实处,在文化交流中传播当代中国青年声音、助力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此次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赴阿联酋海外社会实践团队,是“致远”研究生海外社会实践行动计划的8支队伍之一。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部署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2019年“致远”研究生海外社会实践行动计划进一步拓展,实践团队分赴8个“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引导学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躬行真知,做走向世界的时代新人“浙江大学开展这样的海外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阿联酋,在交流的过程中与阿民众加深互信和友谊。活动本身也是开展公共外交的组成部分。”8月8日,中国驻阿联酋使馆政新处主任梁威在会见浙江大学“致远”计划赴阿联酋海外社会实践团时给出高度评价。中国驻阿联酋使馆政新处主任梁威与实践团合影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持续推进,为中国的公共外交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实践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长达两个小时的交流中,两位外交官为实践团详细介绍了阿联酋的基本国情和双边关系发展,解读了中国公共外交的使命和职责,并畅谈“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梁威主任表示,以浙江大学学生为代表的中国青年是“现代中国青年的代表”,也是讲好中国故事鲜活的力量,希望浙江大学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与阿联酋青年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探索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助力中阿合作发展。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世界迫切需要听到“中国声音”。8月7日,在位于迪拜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东中心记者站,师生们与记者站值班首席、以色列站负责人赵兵老师和摄像记者张宇老师畅谈中阿关系、国际局势及中国主流媒体的责任与使命。在“高危地区多、艰苦地区多、突发事件多、媒体管制多”的中东地区,共有40名驻外记者,在11个记者站里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故事,在距离祖国五千公里之外的沙漠地区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向世界发出“中国最强音”。经过3个小时的深入调研和座谈,团队成员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总台中东中心站的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对奋斗在第一线的记者们充满敬意。团队成员体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东中心记者站演播厅直播 联通中阿,做跨文化交流的使者如果说沙漠与海洋给予了阿联酋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那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则赋予了这个国家非比寻常的人文魅力。顶着43度的烈日,实践团成员们用脚步和汗水搭建起中阿两国民心相通的桥梁。在庄严肃穆的谢赫扎耶徳大清真寺,同学们探讨着宗教文明与文化交融;在五彩斑斓的迪拜香料市场,实践团成员与商贩们攀谈、交流,感受阿拉伯民族的热情好客;在沙迦老城区的鱼市场,亲眼目睹从事社会底层工作的印巴劳工的艰辛,大家激烈探讨社会冲突、社会治理的现状与未来。以学促做、以做践学,实践团首次走入阿联酋核心城市迪拜媒体城中的三家世界级媒体——《国民报(The National)》、《海湾新闻报》和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与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深入交流,将实地调研推向纵深。在中外媒体比较研究中,实践团运用专业知识把握国际传播规律,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提供切实可行的浙大方案。实践团走进阿联酋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海湾新闻报》总部 经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实践团深入了解了阿联酋本土媒体、国际化媒体的运营理念与运作模式,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媒体的传播能力有了深刻的认识。“我深刻感受到了新闻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有序性,也加深了我对新闻媒体作为了解世界、判断世界的重要窗口的认识。”实践团成员、医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彭嗣惠表示。在中国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的“他者”建立信任关系,如何增强跨文化传播能力?实践团成员在实践中探索答案,搭建起中阿青年跨文化沟通的桥梁。8月25日至26日,实践团来到了阿联酋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国立大学——阿联酋大学,受到阿联酋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Hassan Alnaboodah 教授、媒体与创意产业系蒋淑君副教授的热情接待。在这里,实践团走进了阿联酋大学女生校区的课堂。实践团成员以大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从中国教育,中国科技,中国文化三个方面勾勒现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两位同学还从中阿两国文化的相似性入手,融合两国文化艺术中对称美的共同契合点,以剪纸艺术为互动方式,加深了阿联酋学生对今日中国的认识与印象。中阿两国青年共同为中国献上祝福 行稳致远,做承担国家使命的未来领导者“致远”计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部署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2019年“致远”研究生海外社会实践行动计划进一步拓展,实践团队分赴8个“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引导学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宏大背景下,中国同阿联酋是志同道合的发展伙伴。阿联酋的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社会稳定程度都在中东地区名列前茅,是地区国家多元包容、对外开放的典范,也是同中国合作程度最深、领域最广、成果最实的中东国家。踏足这片美丽的土地,实践团聚焦于国际顶尖媒体的国家形象塑造经验展开调研,为讲好中国故事、大国形象塑造贡献浙大力量、提供浙大方案。一方面,实践团探访了中国驻阿联酋大使馆,从宏观层面明晰国家政策指导;另一方面,实践团对阿联酋的世界级顶尖媒体开展实地调研,在中外媒体比较研究中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和国家形象塑造策略。此外,实践团还面向阿联酋大学、沙迦美国大学师生开展座谈交流,面对面宣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战地记者、外交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主编、制片人,这些平时看似“遥不可及”和“向往”的人物,是同学们此行交流的对象。正如实践团带队老师张婵所说:“在这样的零距离中,同学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更广阔的世界、更丰富的文化、更多人生的可能性,未来更加具备走出去的自信,以及主动提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意识,敢于放眼世界并把自己定位于其中。”

传教士

大连理工一研究生自缢身亡!遗书曝光:夜里醒来,都是梦碎的声音

大家都知道大学生的人数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就拿2020年来说,今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就高达八百多万人,大学生虽然没有到遍地都是的程度,但是现在大学生的含金量也是有所下降了,所以在每年就有很多的人想要自己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就打算考研,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考上研之后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就万事大吉了。你可能觉得的考研就已经非常难了,但是等你在就读研究生之后,你会发现读研会比考研难上百倍。而且没有读过研究生的人根本就想象不到读研的压力有多大,如果你碰上一个非常好的老师的话那么其实你相对来说的日子还会好过一点,一旦赶上你的运气不好,你碰上了一个品行不怎么好的导师,那么你的研究生肯定是不好读的,估计在你刚就读研究生之后,就要开始担心自己到底能不能顺利毕业,或者会不会延期毕业的问题了。只有读研的人才可以切身体会,读研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有很多的学生会经常熬夜做实验,毫不夸张的说,读研的人的工作强度要比一些已经工作人的强度还要大,所以看到这大家应该知道研究生有多大压力了吧。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也是慢慢的从网络上知道一些事情,比如在最近几年,已经出了好几起研究生扛不住压力而选择极端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在今年九月份秋季学期开学之后,南京大学就有一个研究生跳楼了,但是这件事情还没有过去多久,大连理工大学又有一位学生自缢身亡了,看了其遗书的内容,我们大家不禁感到痛心和惋惜,毕竟这都已经读到研究生三年级,眼看着就要毕业了。这名研三的学生在自缢身亡之前,在网络上发布了自己写的遗书,而这篇遗书也是给我们大家有很大的触动,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名学生是一个比较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在遗书里面还不忘给大家来点幽默。那么遗书的大概内容主要表达的是,自己的导师授课的水平比较差,而且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实验,但是得到数据之后还是不符合要求,拿到实验数据给导师去看,导师说都是没有意义的数据,然后向导师请教,导师就让他多去查查文献,去问问其他人是怎么来做的。但是可能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但是还是没有得到回报,自己也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就觉得自己可能是一个没用的人,在加上自己已经是研究生三年级了,而自己所在的组以前没有延迟毕业的现象发生,自己非常有可能成为组内第一个延迟毕业的学生,所以种种压力接踵而至,导致自己选择极端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其实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是非常痛心的,要知道大连理工大学是我国的重点985大学,是很多学子的梦想学府,而能考上985大学的研究生,这名学生该是多么优秀啊,但是目前这样优秀的人才却自缢身亡,真的让人惋惜。我还在网上看到了这名学生在2014年的时候,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消息,2014年也是他高考的那一年,准备进入到大学生活,那个时候他是充满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好奇,当看到这个帖子,我的眼泪真的就是止不住的留下来了,而在他在写遗书的时候还不忘和大家开的玩笑,真的难以想象这样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竟然会自缢身亡。其实我们还可以在遗书中了解到,他想表达的大概意思就是导师授课水平太差,而在很多高校中这样的却不是个例,有很多导师就是在学校里面挂个名,然后自己一直忙碌于自己的公司事情,让学生免费给公司打工,而且也是无暇指导学生的论文,一直让学生自己去查文献,自己去摸索。笔者觉得这样的导师是没有资格在留在学校里面误人子弟的。

李丰

研究生毕业率要降低?教育部发文,两会又传来声音

导读65%的博士研究生无法按期毕业?有全国人大代表表示,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理所当然能毕业,建议构建合理的分流机制,同时提高博士生在读期间的待遇。教育部发文称,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健全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的机制。《通知》称:培养单位要珍惜用好办学自主权,加强自律,科学合理设置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责任。培养单位要突出学术诚信审核把关,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举一反三,防范在前,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日常监督。对学术不端行为坚决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依法依规从快从严查处。对当事人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和学术惩戒。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办。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馆际和校际学术共享公开制度,以公开促进学术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针对研究生分流的话题,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建议构建一个合理的分流机制,提高博士生在读期间的待遇。全国人大代表 吕建 图片来源:南京人民广播电台据南京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吕建表示,目前我国可能有65%的博士无法按期毕业。对此,他表示,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理所当然能毕业,能否构建一个合理的分流机制,让适合的人读下去,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然后尽量的按时毕业;不适合的,用分流技术。具体而言,吕建这样表示:我国博士按期毕业率比较低,2012年的时候40%的人无法按期毕业,目前这个比例可能达到了65%,从年限上来看,三年博士最长八年毕不了业。博士是国家创新的一个重要力量,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三点:我国的博士培养模式怎么样?导师的投入是否足够?学生个人是否努力?目前,我们的博士教育体系是开头松——中间松——毕业严 。能不能在中间过程也严格起来?一旦严格要求,老师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在学问上关心学生,在思想品德上、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影响学生。同时,我们的社会也要建立一个观念,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博士毕业的。博士的培养不可能千篇一律。另外,我们也希望建立博士服务体系,包括博士生在读期间待遇能不能提高一些?碰到的心理问题,发展中的困惑,由谁来支持他?论文是必须自己完成,没有任何的捷径好走,但在其他方面,我们希望国家可以多一些关心。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博士与导师之间出问题的新闻。在南京大学,有一个叫433博士培养模式。明确:中间过程严格要求。每一次资格考试必须有15%的人不能通过,不要等到毕业的时候就来不及了。博士论文不是简单会背书考试,它是创造知识的过程。网友热议:你的观点是?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张力友)综合,部分内容来自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南京新闻广播FM106.9记者 杨洋)、青塔(ID:cingta-com)

大急救

00后都读研究生了?人生轨道比别人早这么多,真学霸!

#00后女孩18岁保研北大#这一话题今天冲上微博热搜,再次引起网友们的热议。在这一年来我们听到了很多小小年纪便在科研学术领域取得杰出成绩的事例,也见识了很多年龄虽小但智商很高的学霸们,而今又涌出了一位,果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这位学霸女孩,叫王琢,她出生于2001年是典型的00后,但是跟一般孩子不一样的是:她5岁就念小学,9岁念初中,15岁考入电子科技大学,18岁被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录取直接保送。按正常孩子的节奏,应该是5岁才读幼儿园、9岁在小学、15岁上初中……由此可见,她的整个求学生涯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在这点上确实比大多数人优越。很大一部分网友都发表了称赞:“果然是别人家的孩子!”“人生轨道比别人早这么多,真学霸!”“刚想说18保送北大也不用太惊讶了,结果人家是保研,失敬失敬。”……但是有很多网友发出了对其专业外的质疑声音:一般孩子提前一天上学都不被允许,她是怎么做到提前上学的?还有的网友关注点也比较奇特,观点也有些极端——由于新闻来源于人民日报微博,说到人民日报过于“精英论”,这么强调年龄,是希望有更多神童出现?还是告诉大家不要按照正常年龄来上学?当然也有网友回复表示,有很多地方对年龄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而且的确可能是孩子表现尤为突出才有机会。但是小编认为,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这件事情,不要走极端。优秀的人值得称赞,这无可厚非,我们应该要去承认这位小女孩的聪明认真。而优秀是一码事,提前入学、跳级是另外一码事,有网友对后者表示疑惑也是能够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反应,但不要太“柠檬”的眼光去偏激评论这件事。最后对于人民日报对这个新闻的发布,也是表示对这位小女孩的肯定,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够向优秀看齐,也希望家长能够学习王琢母亲的教育方式——在王琢一年级读完后便跳级到三年级,后来又连跳了两级在9岁上了初中。然而当时亲友们并不看好,认为这么小的年纪应该很难融入高年级的学习生活,但她的母亲却给王琢很大的鼓励和信心,教导女儿坚持下去。而且据王琢描述,在她小时候妈妈就已经给她灌输要争分夺秒且把握当下的理念,因此王琢也从小就晨跑朗读、午睡前背诵诗词、晚睡前进行阅读……她自己感觉非常充实有意义,也养成了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在读大学时,早晨6点起床晚上1点休息,努力学习一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琢三年专业成绩始终名列第一,加权平均分91.95,GPA3.97,保研进入北大也是得到了各专家的一致认可。除了王琢外,还有很多优秀杰出的研究生们也拥有着同样的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之前的新闻中也出现了一位00后才19岁名叫徐升的女生,在大四保研到了北京大学,在大学期间也是非常努力——从不带手机进教室、经常去图书馆看书、准备保研期间分秒必争复习。还有就在4天前,就有一对中山大学法学院的学霸情侣一起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在读大学期间,两个人一起努力。作为法学院的学生,他们所学习的大部分课程都要求高强度的记忆,对此他们以“四遍学习法”应对:课前做预习、浏览教材;上课认真听、做好笔记;课后完善笔记时温习一遍;考前全面复习。通过这样的四次记忆,可以加深和稳固对大部分知识的印象……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学生,他们凭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研究生期间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因此,如果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的时候问问自己:你足够努力了吗?最后,还有人会觉得保研er们都是很幸运的,是“躺赢的研究生”,但其实不然。考研的同学都清楚,保研所需的条件还是非常高的,往往得到保研的幸运儿其实是大学期间最努力的那群人。因为想要在保研战中胜出,仅仅是成绩优异还不够,项目、论文、社会实践,这些东西一个都不能少,而且考试在范围和难度上都可以说丝毫不亚于考研,但留给保研生们的复习时间却比考研生少了至少一半。无论是前6学期90+的均分还是论文、项目都得来不易,保研更不是能够在几个月里就一蹴而就的事。确切的说,保研的准备流程贯穿整个大学,连取得保研资格后也会因为“必修课成绩不得低于80分,否则取消保研资格”的规定而不得放松。看完后你对此有什么新的问题或者看法吗?欢迎留言哦!

敬老床

中传研究生坠楼:导师首发声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坠楼事件新进展!导师发声,逝者为大,但事实不能隐瞒!错在导师?还是家长?今天自杀研究生的导师扛不住了,在自己公众号发声。本想着逝者为大,不便说什么,但是却遭受到人身攻击。他把自杀女研究生的截图爆出来,说让大家看到事实的真相。聊天中说自杀研究生在向老师吐槽自己在家的情况。@博弈高三说:看聊天记录,可能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孩子跳楼的原因也不仅仅是论文相关的问题。之前家长发声说静怡论文一次次送审,但是导师欺压。现在导师却说因为家里的事情。各方的一面之词,都不具有百分之百的可靠性,还要等更多细节的爆料。到底是家长污蔑导师还是导师在洗白?等待后续报道。你怎么看?

三凶

2020考研:宇哥说了2句“分手话”?考生:听到声音,就泪目了!

宇哥“最后一聊”前景提要2020考研:宇哥对大伙说了2句“分手话”?考生们在听到宇哥的声音后感慨:听到您的声音,就泪目了!其实宇哥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人将不会以二战的名义再见到他了,因为这次大家都是背水一战!当然宇哥作为大家的辅导老师,咱们还是可以说他是我们的老师!感谢张宇老师一年陪伴!祝您顺利!迎来2021学子,送走2020考研学子宇哥,新的一届一直在等你,不舍离去。这一届的学生还是要走,不带走一片云彩,而他们会以你为荣!珍重啊!听到宇哥的声音,我们这些多年前的老考研人还是好熟悉、好亲切,思绪又回到6年前二战的时候,虽然没有实现最初的梦,但好在有学校上,也毕业多年了! 感谢宇哥! 考生:听到声音,就泪目了!在考研人最彷徨的最孤独的时候,是宇哥的视频一次次地鼓励大家继续前进,不论你今年能否考上,只希望数学成绩不负你,不负宇哥,所有追梦的考研人都有机会!一年一年去得真快,去年这个时候我也在晚上看到了宇哥讲述这最后一讲,然后一些学生哭得稀里哗啦!好在最后大部分的19届学生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宇哥:分手快乐宇哥既是辅导人,也是人生导师宇哥的话总是这样语重心长,读宇哥写的东西就好像是他在和咱们对话一样,宇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研的青年一代,他的鼓励总是让人振奋、深得人心,不知道为什么?最后的考研人的心里总是莫名的难受,毕竟宇哥陪伴了大家300天,假如真的换了一种方式见面,宇哥也永远是大伙的人生导师。基本公式扛着最后一天,你就是学长了昨天那些失眠、凌晨2点才睡的学生,现在应该特别困吧?眼皮打架?却还在这顶着看数学?要顶住啊!一年过去很快,去年的学生现在以研究生的身份出现在了宇哥的面前,他们依然喜欢宇哥!想去看他的心情不减去年!今天在考场有这么一句话:如果已经拼尽全力,那就不必为失败感到抱歉!当然,希望你们都有好的结果!中值定理过去的科目,已经过去你也不要再去纠结什么“政治、英语都砸了”,甚至有英语学渣直接冒一句:英语可能到不了四十!那你就今晚跟着宇哥努力啊!加油争取,还有机会!谢谢宇哥一年的陪伴,虽然考完英语感觉没有了机会,但是明天依旧会拼尽全力,谁想明年再二战?当然那些考完就被叫回家继承家产的大佬请绕道吧!积分公式不准放弃在宾馆边吃饺子边看宇哥的人只能边哭边看数学了!你是否突然心慌了?可能是因为今天考得还行,好怕明天考试不好?害怕一场没考好就全部都结束了?请你哭着打完字,马上去翻错题本!考研人的最后一晚了,一路走来始终要记得宇哥那句话“不准放弃”!

局中局

研究生毕业率要降低?教育部发文,两会又传来声音……

导读65%的博士研究生无法按期毕业?有全国人大代表表示,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理所当然能毕业,建议构建合理的分流机制,同时提高博士生在读期间的待遇。教育部发文称,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健全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的机制。《通知》称:培养单位要珍惜用好办学自主权,加强自律,科学合理设置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责任。培养单位要突出学术诚信审核把关,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举一反三,防范在前,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日常监督。对学术不端行为坚决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依法依规从快从严查处。对当事人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和学术惩戒。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办。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馆际和校际学术共享公开制度,以公开促进学术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请点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针对研究生分流的话题,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建议构建一个合理的分流机制,提高博士生在读期间的待遇。全国人大代表 吕建 图片来源:南京人民据南京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吕建表示,目前我国可能有65%的博士无法按期毕业。对此,他表示,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理所当然能毕业,能否构建一个合理的分流机制,让适合的人读下去,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然后尽量的按时毕业;不适合的,用分流技术。具体而言,吕建这样表示:我国博士按期毕业率比较低,2012年的时候40%的人无法按期毕业,目前这个比例可能达到了65%,从年限上来看,三年博士最长八年毕不了业。博士是国家创新的一个重要力量,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三点:我国的博士培养模式怎么样?导师的投入是否足够?学生个人是否努力?目前,我们的博士教育体系是开头松——中间松——毕业严 。能不能在中间过程也严格起来?一旦严格要求,老师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在学问上关心学生,在思想品德上、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影响学生。同时,我们的社会也要建立一个观念,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博士毕业的。博士的培养不可能千篇一律。另外,我们也希望建立博士服务体系,包括博士生在读期间待遇能不能提高一些?碰到的心理问题,发展中的困惑,由谁来支持他?论文是必须自己完成,没有任何的捷径好走,但在其他方面,我们希望国家可以多一些关心。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博士与导师之间出问题的新闻。在南京大学,有一个叫433博士培养模式。明确:中间过程严格要求。每一次资格考试必须有15%的人不能通过,不要等到毕业的时候就来不及了。博士论文不是简单会背书考试,它是创造知识的过程。网友热议:您的观点是?(来源:中国青年报)

王衍

在读研究生惊现“许可馨”,国科大一日紧急两发声;网友:开除吧

三月份的时候,来自苏州的留美女生许可馨,陆续发布一系列严重不当言论,深深伤害了万众一心抗击灾难的全体国人感情,网友怒不可遏,坚持天天“打卡”,大有不见最终结果不罢休的意味。许可馨本科就读的母校——中国药科大学,也因此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无可奈何地喝了一大“壶”。时隔3个月,又有一所顶尖高校,因为在读学生发表不当言论,坐不住了,一日之内两度紧急发声。这所高校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高校,却是国内最顶尖的大学之一,相信很多友友都能猜得到。它,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6月27日,有网友报料称,疑似国科大在读学生在海外社交平台持续发布严重不当言论,诋毁辱骂国人,言辞不堪入目,让人无比愤怒。当日下午3时许,中国科学院大学通过官微发布《紧急声明》,称学校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表示确系属实的话,学校将严肃处理,后续结果将及时公布。当天晚些时候,国科大发出《情况通报》,公布初步调查情况,表示相关言论系2019级硕士生季某某在国外发布,目前相关言论已删除,校方后续将严肃处理。当天下午5 点多,网上流出一封《致广大网友的道歉信》,在海外发布不当言论的国科大学生季子越公开道歉,剖析了自己的思想认识错误,表示接受批评、诚恳道歉,并将继续深刻反思,请大家监督。最初看到国科大研究生发布不当言论的报道时,我不太愿意相信。毕竟,国科大可不是一般的大学啊,这里可是为国家培养科学家的摇篮。早在几年以前,这里只招研究生不招本科生。虽然现在已经开始招收本科生了,但是门槛依然很高,并且每年也只在少数几个高考生源大省招生,招生规模也只有几百人。以前时不时听到有大学生发表不当言论,多是一些很是普通的高校,像国科大这样的顶尖高校学生,而且还是在读硕士研究生,确实不多见。考过研究生的友友都知道,在高校的研招简章关于“报考条件”的部分,都会有一条共同规定,就是对报考者的思想素质有要求,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很明显,国科大的季子越同学,在报考国科大的研究生时,在入学国科大之后,都不曾把这一条要求当回事儿,一跑到了海外,就忘记了自己国科大研究生的身份,忘记了思想素质要求,为所欲为,口无遮拦,大放厥词,触犯国人众怒。写到这里,真的很想问一下季子越同学:你是中国人吗?如果是,就意味着你的祖辈都是中国人,是中国人生了你,是中国这片土地养了你,是中国的教育把你送进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享有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个国家就真亏了你吗?这样“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季同学作为国科大的在读硕士研究生,不可能不知道最近几个月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许可馨事件,不可能不知道网友持续“打卡”许可馨的事实,却依然我行我素,连续发布损害国家形象、操作民族情感的不当言论,就真不知道这做的影响与后果吗?在我看来,季同学都是知道的!至于为什么要发这样的言论,恐怕只有季同学自己才知道吧!为何那么快就道歉?恐怕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自责与懊悔,而是对于可能遭受的处理害怕了,担心研究生学业受到影响。网友们的态度很一致,就是这样的研究生根本就不配留在国科大继续攻读研究生,高喊“开除吧”的网友大有人在。对于研究生中惊现又一个“许可馨”,中国科学院大学可谓是态度鲜明、雷厉风行,一天之内两度发声,其快速的应急反应,让我们可以憧憬校方后续对季同学的严肃处理的。至于会不会如网友所期望的那样予以开除,让我们静候处理结果。作为家长,每每看到大学生、留学生发表伤及国人情感的不当言论时,都免不了要质疑,为什么会这样?同样是学校和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为何偏偏就有人这样忘根忘本、忘恩负义呢?思来想去,这样的根源还在于原生家庭的教育。如果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孩子,从小到大原生家庭灌输的都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从小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了爱国的种子,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别说不会主动去发布不当言论,即使有人蛊惑、煽动,恐怕也会严辞拒绝、主动制止。爱国主义教育,务必要从娃娃抓起!爱国主义教育,家庭要承担第一责任。(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