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研究生毕业有什么要求?万物循生

硕士研究生毕业有什么要求?

现在正值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对于即将离开的大学生来说,现阶段要忙着很多事情,只为自己能够顺利的毕业,顺利的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只是在我们想顺利毕业时还要达到高效所规定的具体的毕业要求,这样才能够顺利毕业。或许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想要顺利的毕业还是颇有难度的,因为相对于本科来说,难度真的不在一个档次上,只有在读研三年期间认真的学习,认真的去实践,才能够达到高校关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基本要求。首先,必须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到三篇的学术论文,对英语水平没有要求。对于研究生来说,在开学的第一天上硕士导师变会告诉学生最基本的研究生毕业要求,我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三年的读研期间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但是对于每个学生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论文质量以及发表期刊每所高校都有着自己的规定,一般来说是高校都会有自己认可的期刊库,只有在这些期刊上面发表相应的论文才能够算是达到毕业的要求,而不是那些为了评选奖学金而发表的一些没有营养的论文。而且在发表的数量上一般是两篇,我所在的高校要求学术学位研究生必须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发也可以不发,最好是能够发表一篇。其次,要求参加学术论坛和听专业大咖的讲座。我们的都清楚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就是科研,所以参加学术论坛以及听取专业领域内的大咖讲座都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必须做到的事情,但是这样的规定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有,所所以还要看你所在的高校。如果你在读研期间参加了学术论坛或者是讲座时,要及时的学院沟通,并且最好是能够获得主办方的认可,例如获奖、签字等,这样就算是完成任务。最后,最重要的硕士学位论文。如果说硕士研究生三年期间最担心的事情,或者是最重视的事情是什么时?答案一定是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因为现在研究生对的毕业论文只有通过外审才能参与最后的答辩,并且一单外审没有通过那么结果只能是延期毕业。所以,硕士学位论文是重中之重,只有你用大量的时间去研读,用足够的精力去钻研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你才能够获得外审比较好的成绩,这样才能够参与最终的论文答辩。总之,研究生的毕业要求相对于本科生来说要复杂一些并且要求更详细一些,所以对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以及即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们一定要根据自己高校对毕业额基本要求在读研期间必须做到。

虽落其实

2019年研究生毕业难度加大,就连本科生论文都要求盲审,毕业延期

导师责任制显奇效2019年由于翟天临和北京大学博士后的丑闻事件,教育部已经强令各大高校严把毕业生毕业关口,甚至在2019年专门划拨800万用来抽查6000篇博士毕业论文,而受到网络舆论对硕士研究生论文的举报,从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硕士生毕业被曝光论文抄袭,不断发酵的丑闻让各大高校提前预防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并且从湖南大学对于学术处理的态度来看,论文抄袭者被剥夺硕士学位,而硕士生导师也被剥夺招聘研究生的资格,天津大学和复旦大学也在对网络举报展开调查,估计未来这几位抄袭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都会受到相关的处分,因此2019年本来严进宽出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也将提高难度,从一名研究生网络留言来看,往年学姐和学长们的毕业论文一次就通过,而2019年很多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被要求修改十多次!甚至名校已经严查本科生毕业论文,以学风严谨的华中科技大学为例,如果本科生毕业论文二次被拒,那么本科生也将直接延期毕业!2019年华科大最新规定本科生论文盲审,2次不合格直接延期毕业华中科技大学率先在全国实行本科毕业证降级管理制度,说明了这所高校对本科毕业生的高要求,通过往年的本科生论文管理制度,华中科技大学很早就对本科生论文进行盲审考核,而在2019年在盲审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本科生的要求,要求所有本科毕业生首先自己审核论文再提交盲审,如果一次盲审不合格仅有一次修改的机会,如果首次检测未通过的论文的复检在首次检测公布结果两周后进行。达到A级或B级后方可申请答辩,复检仍不合格的应延期答辩。也就是说,2019年,如果本科生们忙于考研和找工作,不在乎自己的毕业论文,那么华中科技大学中将会产生一大批延期的本科毕业生!QS排名全球第一自律的学生才会获得全球第一的荣誉世界权威榜单发行机构QS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中,其中雇主与学生的关系(Employer-Student Connections)排名中,来自中国的华中科技大学位居全球第一,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很多人都会对这个榜单产生质疑,毕竟中国有很多名校,世界也有很多名校,为何华中科技大学会在这个榜单中名列第一?这其实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大学性质有关系,中国的高校分为两种,一种为教研型高校,一种为研究型高校,教研型高校为教育和科研同时抓的高校,而研究型高校为以科研为主的高校,研究型高校以清华和北大为主,这两所高校的研究生规模远大于本科生规模,而华中科技大学属于教研型高校,虽然华科大的科研水平也属于前列,但是华中科技大学对教授本科生授课要求却很严格,严抓本科生教育,前一阵华科大连续三个月每月发表一篇顶刊的80后副教授就经常带本科生课程,以至于很多本科生都感受神奇,年轻普通的老师居然是为科研大牛!一所名校的灵魂是在名师和优秀的学子,华中科技大学很多学院都会给学生家里邮寄成绩单,就是时刻给学生们压力,毕竟每年高校都会有不自律退学的学子,因此,对学生的高要求,其实也是对高校本身口碑的一种塑造!

蜜月期

博士毕业又有新要求,中科大的新规定得到各高校教授的认可!

如今的中国学术圈,全都是要求发SCI和SSCI论文,很多做学术的小伙伴都迫不得已去学好英文,要求用英语写作,这让很多学者都有异议,为什么中国的学者必须要发英文期刊,很多人都不理解,其实也不难理解,如今全世界使用最广的就是英语了,可以很好的和国际上的学术进行交流,相互学习,而且很多权威期刊都是英文期刊,想要在全球的学术圈成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这些权威的期刊杂志上获得影响力,这才能得到国际学者的认可。就在全国上下都在沉浸在学术热当中的时候,我们有一所高校,却率先让博士生发一篇中文论文,这是什么情况呢?这所学校的是哪一所高校呢?带着疑问,小易给您好好聊一下。这立下新规矩的机构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工程博士点,该博士点发出消息称,从今年入学的博士开始,必须要发一篇中文文章和中文论文才能毕业,最低也要在媒体或者期刊杂志上发表一篇科普文章,甚至是科技新闻报道都行。即使拥有再多的英文论文,都不行。这样的规定算是开创了一个先河。该机构发出这样的毕业条件,是从多个方面考虑的结果,1.如今所有机构都要求英文SCI论文的时候,很多学生的中文水平实在太差了,这是让学生能正视中文,提高中文写作能力;2.提高中文期刊的质量,如今大家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第一时间都在国外的期刊上发表了,对于国内的中文期刊来说,大咖都无人问津,这个现象是不对的,应该从现在开始改变。如今国内多所大学的教授都非常有感触,就连清华和复旦的理工科高材生,在中文的写作上面都是比较弱的,这是和如今的应试教育分不开的,如今的语文教育是模式化的,应用类的写作比较少,在写作上面比较缺乏。学校希望通过这种办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今一边是英文SCI论文写作,一边是中文论文写作,要求学生的素质越来越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学术人,真是太不容易啦!如果你的英文论文写作有困难,可以和小易多交流分享,关于如何发表高被引论文,小易更有经验哦!希望你的论文发表之路能更加顺畅,在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鄙哉

985硕士毕业要求4000工资人家嫌弃太高!现在的工作到底多难找?

大家都知道,就业难这些年一直困扰着应届毕业生,毕竟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以2019年应届毕业生为例,居然超过了830万!那么多的应届毕业生涌进就业市场,能够给就业市场带来多么大的压力可想而知。那么,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就业到底有多难呢?没有经历过招聘会的同学真的不知道。最近不少企业都在各大名校开始招聘,这一波招聘热潮就是我们常说的“冬招”!急需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们,会印上几十份自己的简历,投档给用人单位,这叫做海投。如果有用人单位看中了你的简历,自然会通知面试时间和面试地点的。因为冬季招聘的时候可以大批量的选拔人才,随便挑选人才,所以很多企业都很重视冬季招聘,明年春天就能上岗实习。王媛媛是某985高校水利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她的本科院校也是985。按理说这样双985大学的毕业生工作应该是不愁的,可是在这两天的招聘会上,她很受打击。由于自己本专业的女生数量太少,所以女生就业不太占优势,用人单位都觉得男生更能吃苦耐劳一些。的确,现在年轻人刚踏入工作岗位上,确实是需要经常加班,男生比女生更合适。再加上女生研究生毕业已经到了适合生育的年龄,所以工作一两年就结婚生子是常有的事儿,这样一来企业不但要承担女员工产假的工资和福利补贴,还需要招聘新人顶岗,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真的是不太划算,所以说女生在就业市场上受到了一定的“歧视”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建议女生毕业以后,尽量先考虑编制内的工作,安稳,这样更有利于家庭和谐和孩子的教育。如果你以为男生就好找工作,那你就错了。王媛媛告诉我们,她的同班同学去投简历,双985的学历,期望工资4000――5000人家用人单位都觉得太高了,直接不客气的问:你要那么高的工资,能给我们什么?因为对方是国企,所以不愁招不到人,所以才会这么挑挑拣拣!最近几年毕业的应届生,在找工作中遇到阻碍是常有的事儿,不过别灰心,工作终会有的,即使找不到千里马,先先一头驴骑一段时间,再慢慢找马,也未尝不可!你觉得现在就业困难吗?985硕士工资4000高吗?欢迎留言讨论

一心一德

他11岁上科大,15岁读硕士,为何留学长达10年,却无法毕业?

谢彦波的父亲一直都非常关注于自己的孩子,后来他也发现孩子的接受能力是非常不错的。五年级上课的时候,他只需要听一遍就能够学会,在有了这件事情之后,父亲就更加关注于自己的儿子,他发现自己的儿子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所以就安排儿子学习,在儿子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完成所有的初中课程,四年级的时候早就已经完成了高中的数理化,五年级的时候他都已经开始学习大学的课程,小学毕业之后,父亲也带着他参加数学竞赛比赛,获得了第2名,如此的成绩让他马上就成为湖南神童。在成为湖南神童之后,中国科技大学也开始引起注意,更是派出专业的人进行面试,发现他早就已经拥有大学一年级的水平,所以就让他进入到科大少年班,在进入到科大之后,他的整体表现是非常出色的,在15岁的时候就已经获得研究生,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一位研究生,在他18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读博士,然后事实却让所有人觉得有些失望。虽然他只有11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到科大,而且成绩也非常的出色,但是最大的弱点就是不懂得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他和自己的导师和自己的同学都没有办法和睦的相处,这就导致博士学位根本就没有办法拿下来。来到美国之后,虽然他进入到普林斯顿大学,但是也遇到相同的问题,他和教授根本没有办法相处,教授也说他写的论文根本就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由此可见,他之所以没有办法拿到博士学位,主要就是在于性格问题。

别材

中科大硕士解读母校强基计划,来自“内部人士”的客观良心建议

以下文章来源于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笑点低 ,作者漪澜葳近期,有十余所高校先后举办在线招生宣讲,在宣讲中,很多高校招办负责人都或多或少提及到强基计划相关政策及安排。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其它高校相比,显得更加“耿直”:不仅直接官宣“仅在部分省份开展强基计划”,而且成为第一所公布具体入围标准的高校,这也成为很多人解读强基计划政策的重要参考之一。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中科大学子对母校强基计划的解读,来看“圈内人”是如何评价中科大强基计划的,相信也会给想要报考中科大强基计划的同学和家长带来一些新的启示。本文转自知乎,作者漪澜葳4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瀚海云讲堂举办了线上招生政策介绍会,该校招生处处长杨锋教授为广大考生介绍了2020年的高考招生政策。这次发布的信息也是暂时上报教育部、尚在审批中的预印版,本文摘录了一些与强基计划相关的重点信息做出解读,希望对考生们有一些指导和帮助。下面我们按照视频中信息出现的顺序来进行解读:01 录取人数、招生名额根据杨老师的介绍,2019年科大在“自主招生”项目中录取的学生占当年本科生总数的4.2%,今年的“强基计划”取代自招后,通过该计划录取的考生数很可能保持同样的比例。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强基招生比重依然是不超过5%,一年中录取的1840多名本科生中,绝大多数会通过非强基途径进入科大。02 招生方式、入围门槛、招生专业目前科大是第一家明确提出不面向全国全部省份招收强基考生的高校,只计划面向过去自招生源较多、排名前12的省份进行招生,也就是下图中右侧红色框中标注的省市,对于其他20多个省份,则增加普通招考名额。此举在媒体、网友中引发了广泛评论,有部分考生、家长、老师称这并不符合教育公平化的目标,认为科大还是应该全面开放,否则很可能无法通过教育部的审批。这部分观点也侧面反应了科大的综合实力在民间的口碑还是不错的。目前发布的版本代表的只是科大方面的意见和实施办法,这样的决定必然有自己的原因,在一校一策的情况下,高校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和诉求,考生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范围。科大还是目前第一家明确了海选入围门槛的高校,根据不同省份和高考选考情况,划分了不同的标准。在“破格”方面,科大提出了比武大更为严苛的标准:生物、信息竞赛的破格考生仅限国赛金牌选手,而且入围后依然要参加校招考试。高校对于生物、信息“科目歧视”的争议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很多自招高校都对于生物、信息竞赛的考生要求更高一些。回顾科大过去的自招标准,一般是数、理、化竞赛达到省一及以上可以报考,生物、信息却至少要铜牌才能达标。特别是科大素来以数学、物理著称,以更低的准入标准招揽更多有特长的学生,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根据笔者了解,在全国赛中拿到金牌的考生,绝大部分情况下在国赛现场就被清北瓜分掉了,不太可能再留到近一年之后再与普通考生同台竞技。况且还有专业调剂的方式和不一定必须招满的原则。虽然科大也有一些文科专业,但是开放强基招生的只有理科专业,这几个专业在学位网的排名如下:数学:A,物理:A+,化学:A+,生物:A上报的学科实力固然非常强悍,但是细究之下依然能发现一些问题:1、虽然招考说明中提及的信息学竞赛获奖考生可以报考,但是科大并没有开放较为强势的计算机技术专业,已开放的几个专业基本不对口;2、生物系学科的排名确实非常靠前,但是强基班的招生门槛却对竞赛生并不友好,存在无法招满招生计划名额的可能。这么好的专业如果由于政策设计的缺陷而没有成功启动强基班,或是并未按照预期录取到最优秀的、对该专业最有兴趣和天赋的学生,那么对于科大和未来国家的生物学人才培养来说将是很遗憾的。03 招考流程、考核方式、录取规则科大明确给出了今年报名和校测的日期,并且按照3倍人数的容量开展体测(项目明确)、笔试(科目明确,基本等同于老自招)和面试(和武大一样需要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分省进行排名和录取。科大提前公示校测计划和日期,为学生们安排学习计划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但放眼全国,此举也是具有风险的:与科大有竞争意向的高校,很可能会把校测安排到相同或邻近的时间以抢夺生源,况且科大没有提出限报要求,这就在各家高校的博弈中先亮出了一张底牌。在笔试内容上,笔者认为数学加物理的科目组合是非常有科大特色的,但是没有把英语作为考核内容有失全面。毕竟强基班的学生将要向着研究型人才的方向培养,过硬的英语成绩是必备能力。另外,科大也表明考核难度会达到竞赛水平,这对于具备数、理竞赛基础的学生更有优势,而报考化学系、生物系的学生,特别是这两个专业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可能在笔试考核中会略有些吃亏。最后,由于转专业等事项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同时考核并未达到意向专业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又需要服从调剂,笔者在这里再次提请大家的注意,如果被调剂到并不喜欢或擅长的专业,有很大可能要学很多年,这将是非常艰难的一条路,所以一定要慎重考虑、小心选择。总体来说,中科大作为安徽省唯一的985高校,又是科学院直属大学、老牌名校,综合实力、科研水平等方面都不容小觑,特别是在物理学领域超群绝伦,从全部理工科学生都要必修物理这一规定就可见一斑。在强基招生方面,科大的预印本方案也非常有特色,不过还是要看教育部是否会来者不拒地同意。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考核和选拔方式,各位考生不必“见一斑而窥全豹”地认定全部高校都是一个标准。如果意向大学的录取标准对自己暂时没有达到,或是在限报数量方面卡的太窄,考生仍可以考虑选择其他学校。毕竟相同的专业家家都有,培养的模式和个人选择的出路则各有各的不同。诚然,市面上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于顶级大学的毕业生格外青睐,即使学生有挂科和延毕的记录,也比普通大学的全优生更吃香。这样的荒诞、奇怪又混乱的市场现象还有待改善,但是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凭借个人实力和真才实学拿到岗位远比一纸文凭更重要;长远来看,个人能力的锻炼、在工作岗位上的展现以及最重要的人品健康,是适应多元化社会规则更有力的砝码。而高考成绩也仅仅只是代表特定年龄时期智商水平的单一标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影响会变得微乎其微。如果用人单位只是根据出身招聘,那么这样的选拔制度是盲目的,对于人才的录用是没有计划的,这种没有前途的企业不去也罢。真心希望我的读者和观众,能够在报考时都进入自己理想的专业,未来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学习开心,工作充实。

火要镇

如何看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要求发表一篇中文文章?

事件起因:2019年6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韩正甫教授要求:自2019年入学的博士开始,必须发表1篇中文文章或论文才能毕业,哪怕是媒体、杂志的科普文章。小西一下子就想到百家号发文,之前在百家有关注几个中科大的在读博士生,非常优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的中文写作水平如何?小西博士毕业后进入大学任教。作为一个研究生导师,个人觉得不少博士生、硕士生的中文写作水平的确很Low,常常是汉语、英语的习惯混用,可读性不高。也许,本科生学位论文还可以说是“去重”,研究生实在没法用这个借口。小西举个小小的个例,也许更能明白韩教授为何有“需要发表一篇中文论文才能毕业”的要求。小西熟识的本专业一个博士生(2019年5月已答辩毕业),她的论文送审前得专业内2位导师"预审同意"后送校研究生院,经教育部平台盲审通过后才能安排答辩事宜。但是,她的论文在预审期间被提出不下30余个大小问题,尤其是中文写作非常"糟糕"。日常中,博士生中有人为中文写作头疼,也有人为英文写作头疼。初期愁的肯定是英文写作,如第一篇Sci论文都比较“难产”,第二篇开始就会找到感觉。其实,小西个人觉得中文写作的难度更大,尤其是中文核心类期刊。之前,小西就有个博士师弟,在发表几篇SCI之后,想着"边角料"的数据发个国内核心,直接就被拒稿。-第一篇论文写作时头疼-小西记得,导师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国内顶尖学报的发文难度不低于一篇中科院II区以上论文,在我们课题奖励中核心期刊等同于IF=1.5的三区Sci论文。“国内顶尖学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业内公认期刊,如一级学会办的期刊,一般某个工科专业仅有2-3个一级期刊。之前,不少研究生在“琢磨”他人博士学位论文时,也会有经常发现一个类似的问题。部分论文末尾"已发表科研成果"部分列出七八篇SCI论文(一作),一看就是个标准的优秀博士。其中文中有精美的图表(英文科研小论文常是学位论文中的某一个章节,图表是可以直接"复制"的),但是中文写作一眼看去就不是很"地道",给人一种毕业之前“写的很急”的感觉。或者,这么说吧!小西宁可给学生修改润色一篇英文论文,也不会选择中文论文。相比有套路、句式的英文写作,小西个人觉得中文的凝练难度更大。比如,你看看小西的问答,在表述上同样不是非常地道。正所谓长期不写不用很容易退化的。-科研论文写作-为何要抓博士生的中文写作?小西觉得“需要发表一篇中文论文才能毕业”的要求是合理的。合适的中文写作锻炼,对于博士日后的科研发展非常重要。首先,在日常的课题申请书、中期检查、结题报告中,递交的都是中文版。甚至,部分留学生(如申请博士后资助)的材料还得团队内博士生帮忙翻译成中文。毕竟,大部分“领D”或“专家”的英语水平达不到直接审查英文资料的程度,但是中文水平很高。之前,小西写的课题申请材料就经常找一个校领D秘书的朋友帮忙看看,往往都能提出很多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其次,在博士生毕业的“第一桶科研启动金”(青年基金资助)的申报中,有传出“+1篇中文核心”更好的趋势,同期尽量不要有开源的英文期刊论文。毕竟,科研经费给老外交版面费不太合适,之前可能没这么明显的态度,目前已有类似的“说法”。当然,不是说高水平的Sci论文不重要,而是有一篇中文核心论文,可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同时,很关键的一点学位论文送审中,不少发表多篇Sci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因语句不通、没有主语等,直接被判定为“不合格”,只能无奈的延期半年。这样也会逼着博士生提升学位论文的写作质量。还记得201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青千)在群内辱骂学生吗?主因就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实在差的看不下去。-大量阅读和写作练习很关键--结语-当然,提升中文论文写作的好处很多,在高考中我们就常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小西作为工科博士也深有感悟,真的是慢工出细活,没有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出不来好文章。比如,回看小西2018年3月的问答,你会发现写的非常稚嫩。其实,类似的要求在其他学校也有,只是没想到这次韩教授的举措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如清华大学2018年新生中就有开设“写作与沟通”的必修课,甚至在2020年将覆盖清华所有本科生,后续也会向研究生提供类似的课程。相信国内其他院校,也会跟进类似的举措!最后,还有个不太好说的原因。科学无国界?还记得2019年5月IEEE群发邮件禁止华为员工参与编辑和审稿吗?小西觉得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何不能发表在国内的核心期刊呢?小西认为必须得提升自己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你觉得呢?

彼正正者

翟天临学位降为硕士,中科大博士苦读却难以毕业,这才是原因!

大家好!这里是教育观察号,点击关注,给你不一样的教育解读。今天,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终于有了“初步结论”:正如广大网友所爆料的,学术论文抄袭严重,根据相关规定,博士学位被撤销,导师陈浥的博导资格被取消,当事人表示接受。而最近华南理工大学想拯救一下陷在舆论漩涡的翟某,还是没有成功,只是让大家更加气愤,寒窗苦读四年不如领导篡改的几分。图片来自北京电影学院官方微博为什么说是初步结论,是因为这份情况说明虽然在教育部和北京教委等部门的指导下调查出来的,并依据相关规定给出的结论,但这些早已被机智的广大网友所预料,没有什么意外之处。大家显然对这个说明并不满意,有网友开玩笑的指出,北电从“说明一”到“说明二”,看来确实有电影的风格,这是要拍长剧啊。大家主要关心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1. 据网友在知网的查重结果显示,翟天临的硕士论文文字重复比达36.2%,为何此次没有一并处理,难道必须看“说明三”?2. “说明二”中把锅甩给了导师陈浥,指导不到位,审查把关不严,那么博士论文答辩小组是如何让他通过的?学院该负什么责任?除了导师,谁还应该负责?3. 北电是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既然是摇篮,就应该在未成才之前教会他们什么是诚信,什么是道德,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导师和学生而对学校自身的责任避而不谈。不论是翟天临还是陈浥,大家只是关心学术造假并由此衍生的问题(学术不端 屡禁屡犯 多方齐管 清风扬帆)(你以为大家关心的是翟天临吗?错了,大家真正担心的这2件事!),该演戏继续演戏,该当老师的继续当老师,生活没有多大影响。大家真正关心的是失联的中科大博士刘春杨,令大家惋惜的是15天后芦苇荡里发现了他的遗体,为什么这两件本不相干的事被观察号放在了一起,是刘春杨的姐姐说的可能他的死因之一“可能是他写不出论文,没法毕业,压力太大”,而对网友说的“逼婚”导致自杀家人不予认可。对比翟天临之流的抄袭博士,刘同学的境遇不禁让人唏嘘。有的媒体极力想从刘同学的导师那里寻找突破点,看是否是导师的原因导致了他无法毕业,进而衍生出了这一悲剧。观察号曾在中科院系统学习过,对此有以下几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1. 发表论文:根据报道,刘同学所在的专业只要发表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本人二作)第一单位的英文论文的英文就可以毕业,接收即可,按此规定,貌似是不难完成,如果对于学习材料方面的同学,发一篇英文论文不是难事,但不同的专业不能一概而论,博士阶段来说,隔行如隔山,发论文的难易与否确实与专业方向有关。其二,即使所在专业发一篇英文文章容易,导师未必同意发表,有可能会因为导师想做得更加系统而要求深入研究,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媒体想从导师寻找突破口的原因。2. 导师的问题:对于某些媒体报道的导师其它论文中也没有刘同学的署名问题,一般学生参与了论文产出的整个过程或是有重要贡献,应该在论文作者中列出,但这并没有明文规定,话说回来,除了一作之外,署名对于刘同学的毕业没有任何帮助,署名与否确实要看对论文贡献,当然也有沾亲带故随意署名的情况,我们只按一般情况来说。3. 学生自己的问题:课题难易有时自己确实无法掌控,我的一个同学从实验改做理论,延期一年才毕业,硕博连读一般5年,6-7年毕业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博士的压力确实很大,我们说的是真博士,不是“翟博士”,但能够正确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并努力克服,才能在以后走得更稳。我们在毕业时大家讨论这几年的辛苦,一位同学说了四个字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活着毕业。正所谓:翟天临论文抄袭,翟博士降为硕士,中科大博士苦读,难毕业一去不还。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鹿柴

中国科大发布2020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调整常见问题解答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近日,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官网发布中国科大2020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调整常见问题解答。全文如下:前言各位考生,根据学校《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工作部署的通知(三号公告)》,2020年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做相应调整。这里汇总整理常见问题,供考生们参考。如果有其他未解答问题,请考生联系所在院系教学秘书(点击蓝字,即可访问)或研究生院(邮箱:yzb@ustc.e.cn)咨询。_Q: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的信息在哪里能获取?A:我校关于硕士招生(推免及统考)、博士招生的信息都会统一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研究生招生在线”(http://yz.ustc.e.cn)上发布。同时,“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号也会对重要信息予以同步推送,请考生予以关注。建议考生也要关注所报考的院系官网,了解具体安排。Q: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什么时候能查询?A: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及教育部和安徽省的统一部署,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成绩公布、成绩复查预计将推迟到2月20日之后。Q: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什么时候公布?A:往年我校在3月上旬公布,今年将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及上级的部署要求发布,预计将延迟至3月中旬。Q:今年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考核)形式会有变化吗?A:学校以及各招生院系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及上级主管部门部署要求,在确保安全、公开公正公平的前提下,及时确定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具体时间、形式和要求。不管复试形式是什么,认真备考是王道。Q:2020年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寄送材料截止时间有变化吗? A:我校2019年11月发布的《中国科大2020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公告》(点击粗体,即可访问)里要求“申请材料于2020年3月1日前寄达所报考院系研究生教学办公室,请在邮件封面注明“XX学院(或研究所)博士招生申请考核材料”(各招生院系具体邮寄时间、地址、联系人请到相关院系网站查看招生公告或电话咨询)”。因疫情原因确实在3月1日前(或院系另行规定时间前)无法寄达的考生,请提前电话联系招生院系招生秘书沟通处理。

顺也

真厉害:上海科技大学一研究生以第1作者在《科学》上发表论文!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2013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生谢雨润以第一作者身份,于5月15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Quantum interference in H+HD→H2+D between direct abstraction and roaming insertion pathways”的科研成果。谢雨润同学是我校物质学院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院士课题组的联培研究生。该成果由杨学明院士团队与张东辉院士团队领衔,在最简单化学反应氢原子加氢分子的同位素H+HD→H2+D反应中,发现了化学反应中新的量子干涉效应,并且利用这一量子干涉效应首次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远低于锥形交叉点的几何相位效应。在化学反应中,普遍存在量子干涉现象,但是想要准确理解这些干涉产生的根源非常困难。这些干涉的图样复杂,而且在实验上也难以精确分辨干涉图样的特征。H+H2及其同位素(H+HD)的反应,是所有化学反应中最简单的一个体系,因此可以对该反应的动力学过程进行精确地计算机模拟,做到微观层次上深入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尽管这一自然界中最简单的反应体系已经被研究得相当透彻,但仍然存在着科学家们以前完全认识不到的奇特的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人员在先期理论研究工作中发现,在特定散射角度上,H+HD反应生成的一些特定量子态的H2产物,其信号强弱会随碰撞能的变化呈现特别有规律的振荡。为了理清这种振荡现象,团队开展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详细研究。在实验中,通过一系列手段改进交叉分子束装置,在一系列碰撞能下精确地测量了反应的后向散射信号。在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了量子反应散射理论,创造性地发现了利用拓扑学原理来分析化学反应发生途径的方法。拓扑学分析表明,这些后向散射的振荡实际上是由两条反应途径的干涉造成的。这两条反应途径对于后向散射均有显著贡献,但它们各自的幅度随着碰撞能变化并无显著变化,呈现缓慢的变化趋势。它们的相位随着碰撞能变化,一个呈线性增加,另外一个呈线性减小,因此,相互干涉的结果就呈现了强烈的有规律的振荡现象。不同碰撞能下两条反应路径的微分截面及干涉后的微分截面反应中两条拓扑路径示意图进一步的经典轨线理论分析表明,其中一条反应途径对应于通常所熟知的直接反应(路径1)过程。而另外一条反应途径对应于一条类似于roaming机理(路径2)的反应过程。由于这两条反应途径刚好以相反的方向围绕于H+HD反应势能面上的锥形交叉,所以它们的干涉图样必须采用非绝热耦合的势能面来模拟计算才可以和实验结果吻合,这也体现了这个体系反应过程中的几何相位效应。这是在低于锥形交叉点的反应中,第一次观测到几何相位效应。更为有趣的是,通过类roaming机理而发生的反应只占全部反应性的0.3%左右。而如此微弱的小部分反应性,能够清晰地被理论和实验所揭示出来。该项研究再次揭示了原子分子因碰撞而发生化学反应过程的量子性,也揭示了化学反应的途径是复杂的。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能源化学转化的本质与调控”等的支持。作为上科大与大连化物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同时也是上科大招收的第一级硕博连读生,谢雨润同学道出了他的心声:“我是上科大招收的首批研究生,还记得第一年在岳阳路校区上课,尽管当时的校园条件相对简陋,但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却一点也不含糊,完善的理论学习和丰富的学术交流为我后来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7月,我以联合培养的方式,来到导师杨学明院士位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课题组学习。整个研究室非常重视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在反应动力学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国际一流水平。能够在这样一个高水准的平台上开始自己的研究生涯,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此次我们这项成果能够在《Science》上发表,感谢上科大老师对我的指导与帮助,感谢研究所杨老师和张老师两位院士的倾力合作,还有肖春雷和孙志刚两位老师在细节上的把关。过去的几年中我在学习生活中都感到了来自上科大和研究所老师们的关怀。”谢雨润同学在实验室工作中自2013年以来,物质学院已招收研究生1000余名,毕业近300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430篇论文,包括2篇Science、1篇Nature、13篇JACS、2篇PRL等。物质学院始终秉承学校“科研中成长”的研究生培养规律,深入贯彻科教融合的育人理念。学院依托上海科技大学的体制机制优势,坚持“国际化、高标准、强实践”的研究生培养原则,制定“目标驱动、能力培养和质量导向”的本硕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立并不断优化从招生选拔、课程学习、博士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审核等多级选拔、分流淘汰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各科研单位的合作,推动研究生深入第一线科研实践,同时鼓励项目合作,组织学术交流,利用天然优势打造科教无缝衔接的鲜明特色;紧密围绕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需求,将学科建设、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工作紧密结合,打造为国所需、德才兼备、勇于开拓的紧缺人才,为服务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做出上科大人的贡献。【院士寄语】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杨学明院士(上科大特聘教授)我很高兴有机会参与上科大的科教融合。也是由于这样一个科教融合机会,谢雨润同学能够加入我的课题组来攻读博士学位。对于年轻同学来说,寻找自己的兴趣非常重要!在还没有加入到我的课题组的时候,谢雨润同学曾经到我的研究小组来参与大学生科研计划,正是因为他对于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浓厚的兴趣,让他在这一方向上认真学习,非常刻苦,并且做出了优秀的工作。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上很多看上去很简单的事情中,存在着非常有趣而复杂的细节,科学研究就是一种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在科学研究中,年轻的同学应该要注重科学问题的本质,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要坚持发展自己独特的方法开展原创性研究。这也是我自己一生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的年轻一代才能超越我们,真正走向科学前沿。这也是科教融合的真正意义之所在。杨学明院士与谢雨润同学来源:上海科技大学 物质学院 上海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