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拜下

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

根据教育部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经会议研究决定,202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如下:招生院系在学校确定的复试基本分数线基础上,结合生源、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需要等情况,确定考生差额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复试,全面考查,科学选拔,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铮铮有声

上海交大硕士张迪,生命永远定格在29岁,将自己的爱留在人间

文/云校生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在追求物质的东西,希望自己可以获得物质上的享受,但是一个人真正应该在意的却是精神上的提升。上海交大有一位硕士研究生叫做张迪,虽然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但是他却是一个模范标杆,一位拥有大爱的人,最后他做出的决定让人泪目。张迪从小就非常聪明,学习从来没有让父母操过心,学习成绩非常棒,是很多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张迪从小就喜欢读书,并且读书的成绩很好,也正是因此,张迪一路顺风顺水,直到顺利考上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在不远的将来张迪必将为祖国的发展做出杰出的成就,成为一名高知分子,未来将会一片光明。就在这个时候,上海交大的尖子生张迪却发现了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常,经过检查确诊患上了白血病,张迪于是一边上学一边治疗,花费了很多钱,张迪觉得自己的病已经没有办法治愈了,而他不愿意拖累年迈的父母,更加不想让疼爱自己的奶奶担心,所以张迪决定放弃治疗,一方面不忍心看着父母为了给自己治病奔波痛苦,另一方面张迪也不愿意忍受治疗的痛苦。张迪回家看望奶奶,告诉奶奶自己马上就要出国留学,编制了这样一个善意的谎言,希望奶奶不会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儿痛苦纠结。最后张迪不停给父母洗脑,让父母接受了自己的决定,最后张迪还决定自己去世后,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那些需要的人,希望可以挽救诸多人的性命。2019年五月份,坚强豁达的张迪告别了这个他深爱着的世界,张迪虽然死了,但是他的精神感动了这个世界,张迪的精神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永远闪耀着光芒。张迪无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不仅仅拥有较高的智商,也有着很高的情商,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是一个内心充满了阳光的人才,像张迪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越多越好,当然,张迪的优秀与父母和学校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尤其是父母的培养值得一提。父母怎么培养出优秀的孩子?1、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孩子的童年是否幸福直接决定了一个孩子未来的人生幸福程度,一个人童年是否幸福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幸福。父母如果能够在童年阶段高质量的陪伴自己的孩子,使得孩子的童年幸福,那么孩子未来就可以成为更加优秀的人。2、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有爱的孩子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只考虑自己,这样的孩子更加具备同情心,更加具有理解别人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情商会更高,走向社会之后能够更加容易获得成功。如果想要让孩子变得优秀,首先孩子心中需要有爱,具备给予他人爱与温暖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更加能够获得大的成就。3、做60分父母,懂得及时放手父母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情,孩子需要拥有自己的空间,家长不要将亲子关系放在夫妻关系前面,孩子的事情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这样孩子才能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做一个有所欠缺的父母,懂得适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世界,这样的父母才能够培养出有担当、有能力的孩子。

科室“双料第一”——上交研二学长研路分享

最近考研初试成绩相继公布,又赶上疫情肆虐,既定公布时间一次又一次推迟,与考研相关的话题也随着疫情变化不断冲上热搜。看着小小白们哭爹喊娘的评论,两年前自己备考、等成绩、准备复试、录取的画面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再一次浮现脑海。都说考研是一道围城,读研一年半间,在围城里从信心满满到备受打击、意志消沉,又到逐渐清醒、继续奋发的过程,让我此刻回想起曾经的备考经历又有不一样的心境。学长目前是上交三年制学硕。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医学领域存在着严重的学历贬值现象,以学长家乡一个四线城市三甲医院为例,基本上都是硕士起招,部分热门科室甚至博士起,因此对于医学生而言,没有硕士学位基本上只能到县级及以下医院工作。虽然我们学校是985并且医学还是龙头专业之一,但是由于保研率只有15%,因此大部分同学还是非常有危机意识的,除了保研的同学之外,其他99%的同学都打算考研。1当时是3月份大四下学期开学的时间,估计了一下自己应该保研无望了,就早早的做好了考研的打算。考虑到大四下基本周内从早到晚都是专业课,每个月都有考试,再加上当时主持的大创项目又处于结题阶段,并且还没决定报考院校,所以做了一个现在看来很正确的决定:不影响专业课学习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背单词、了解备选院校考研难度。万事开头难,当时用的是墨墨背单词app,由于自从大一六级过了之后就没好好学习过英语了,考研单词的难度和数量跟六级不是一个等级,因此一开始还是非常挫败的。但是养成习惯之后的成就感让我逐渐喜欢上了背单词的感觉,到九月份正式开始复习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把单词过了两遍,为后来几个月全面复习英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英语跟政治不一样,如果说政治的分数有运气成分,那英语分数真的是实打实的。所以(划重点)建议21届还在观望的小小白可以把单词背起来了,趁现在家里蹲时间充裕,基础薄弱的同学甚至可以先把其他的内容比如语法、长难句、阅读学起来了。2七月份的时候保研名单还没出来,但是各大院校的夏令营已经开始报名了,趁着外校老师不知道本校的保研比例情况,成绩中上的学长当时就趁着这个信息差,想着自己也主持过大创,便向武大跟上交都投了简历,一开始以为会石沉大海,没想到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两所学校都向我抛来了橄榄枝。虽然知道自己不可能保研,去了可能得浪费半个月复习时间,但抱着食宿交通全免不去白不去的想法,便硬着头皮上了。意外的是夏令营不仅提前感受了一次复试,还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上交这一届没有五年制,也就意味着跟我竞争的人都是外校的,没有本校保护的顾虑。加之上交的科研更强,上海的环境更吸引我,八月中旬夏令营结束,便决定报考上交,并着手复习专业课。因此学长奉劝大家,一定不要妄自菲薄,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合理利用自己的优势,上天一定会厚待勇敢的你。3相信对于每个经历过考研的医学生而言,实习和备考之间的矛盾一定是现阶段我国医学生考研的主要矛盾。如果逃实习备考,可能初试高分,但如果复试老师提临床相关的问题你会一无所知,有些院校复试还会考察临床操作技能;而如果把所有时间放在实习,除非基础特别扎实,记忆力特别好,否则可能连初试都过不了。所以学长当时采取了这样的策略,自己报考的科室认真实习,其他科室则跟带教老师说明情况,恳请带教老师减少你的排班时间,实习的时候多争取动手的机会,把课本的理论知识跟实际的临床问题相结合加深理解。幸亏我们的带教老师都很通情达理,他们知道备考的辛苦,也希望我们能继续深造,所以也尽量减少我们的杂活,带教的时候也教的很认真。因此整个九月,基本白天都在认真实习,只有晚上跟周末有时间认真复习。当时自己也知道时间的紧迫,为了控制好自己的复习进度,不让自己被压力击垮,我根据自己的情况(英语基础不错,政治从会考之后在没有碰过,专业课学的一般)花了一天的时间,做了剩下几个月每个月大致的计划和目标,每个月初制定每周的大概计划,每天晚上根据今天的完成情况、明天的排班情况做明天的计划。考研最忌讳的是完全照搬他人的学习计划,殊不知每个人基础不一样,过度关注他人的进度反而会乱了自己的阵脚。有些小小白看到研友开始做英语真题了,他单词还没背一遍也开始做真题,结果每一行都有不会的单词,一篇阅读得做俩小时,不仅倍受打击效率还很低。当然学长也建议各位小小白多跟周围的同学,尤其是考同一所学校的同学交流。学长当时就有几个同学都考上交,大家平时都互相鼓励,互相分享资料,了解进度以免掉队。为了避免撞车,报的也都是不同的导师,最后都被录取了。所以学长在这里提醒各位小小白,一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学习计划,可以不那么详细,但一定要有阶段性的目标,并且根据复习进度及时调整。(附当时阶段性计划供参考)4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太建议大家把战线拉的太长,保证效率才是首要目标。学长整个备考的四个月,只有十二月的时候是完全没有休息的,前三个月基本上是每周会休息半天或一天,偶尔太累了还会跟同学出去吃个火锅看个电影跑跑步,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考研这场持久战真的是太重要了。最后也基本上按照计划完成了学习目标,因为上海公共课压分,加上医学专业课难度大,初试成绩也还算满意:政治66,英语一75,专业课224,总分365。到这个阶段,建议各位小小白不要再过度关注初试分数,趁早准备复试,高分的小小白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稳了,而刚过线的小小白也不要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以上交为例,最终录取分数为初试成绩/5与复试成绩(满分100)之和,相当于初试340分跟380分最终计入总分时只差了8分,而对于主观性极强的复试而言,8分的差距是很容易追平甚至反超的。相信初试高分被刷,低分复试逆袭的例子各位小小白也是屡见不鲜了。初试分数出来的这一阶段,还有一点希望小小白们千万留意。对于各机构的排名系统、复试群等要理性看待、不要完全相信,可能你自己一抔真心,别人却是不怀好意。学长当时初试完之后,就被同学拉进了一个所谓的复试群,由于每个人必须备注自己的初试分数跟导师,本来学长觉得自己的复试分应该算中上水平,一看群里傻眼了,370+的一大堆,按照1:3的比例,学长可能进复试都勉强。结果复试名单出来才知道,很多人为了混淆视听,打击他人的自信心,都是写的假分数,复试分数线只有325分。还有人在群里放出假消息,诸如“今年复试分很高,提醒低于350分以下的同学赶紧去找调剂”、“本人已经跟A老师联系好了,报了A老师的同学趁早做好被刷的准备”等。大家千万不要被这些似真似假的信息所干扰和打击,调整好心态,做好PLANB,踏踏实实准备复试才是这个节点最应该做的事。当时学长跟同班同学讨论之后,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初试分数公布后一直认真准备复试,最后以所报考科室初试复试双第一被录取。全国各省份的初试成绩都陆续公布了,希望各位小小白不要再以“家里没有学习环境”、“还不知道能不能进复试”等借口继续荒废时间了,在你无所事事的时候,你的对手已经开始磨刀了,要知道复试才是真正的修罗场!最后,把自己当年误打误撞的双第一录取欧气送给大家,衷心祝愿各位小小白得偿所愿,金榜题名!

明鉴

上海交通大学2021法律硕士录取名单,365分即可录取,压分严重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的顶尖的c9高校,民间有说清北复交,上海交通大学的实力已经现在可以排在全国前五的位置,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强大的,2020年获得国家的资助达到了100多亿人民币,这个学校未来的发展也是有非常大的潜力对于明年想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同学来说,基本上报考名额是非常少的,因为上海交通大学基本上想要的都是保研的学生,对于考研的名额并不是太多,所以想考上这样的学校难度是非常大的,尤其对一些理工科的同学来说,能够考上上海交通大学的话,终身的梦想那我们起来看一看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律硕士非法学,2021年的拟录取名单,看一看到底难度大不大?从上图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院的公布的名单来看,法律硕士非法学最高的录取分数也达到了391分,这个分数在北京市并不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尤其是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400分以上的同学可以说是满天飞,可想这个分数在北京市也是并不是太高的这说明对于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层面来说难度稍微比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稍微低一些但是也不见得会低到多少,这是因为,上海的压分远远超过了北京市的压分程度从上图来看,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我顶尖的知名高校,虽然他的文科建设实力并不是太强,但是伴随着近些年的文科实力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法学这一块相关领域实力还是非常进步非常快但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名单当中的分数却不是太高,基本上都集中于370分左右,370分对于上海交通大学的这样层次来说,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上海市的压分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对每个地区的报考分数来说,没有绝对的公平来说,因为很多地区都是存在的压分的情况,也没有考研的状元来说,因为考研的专业不同,考研的地域不同,考研的分数简直没有可比性,所以抛开专业和地域来看,考研分数绝对是耍流氓

小体

上海交大博士求职遭拒,只因自己的本科学历,第一学历有多重要?

在众多人心目中985/211是殿堂级的学校,不管学生如何认为,用人单位对这两类学校十分认可。高考如果能考上211或985,就业上便不用发愁了,每年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因高考失败不得不选择复读,目标便是冲刺211和985。本科毕业后直接能面对职场,很多学生被高校名气影响,在就业上没有什么优势,所以有的学生普通本科毕业后会报考211或985的博士生、研究生等。提高自己的学历后,再到职场上奋斗。上海交大博士求职遭拒,只因自己的本科学历,第一学历有多重要?一位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求职时遇到了苦恼事,原因竟然是他的本科学校很普通,既不是211也不是985,所学专业是法律,有过三年从业经验,按道理说有实战经验的博士生很具有竞争力,应该成为众多企业抢夺的人才。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样顺利,即便他有工作经验,毕业后三个月依然没有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每次求职之路让他觉得异常难受,主要是他本科就读的学校是湖北工业大学,这是一所十分普通的本科院校。他在找工作时,当企业问到他的第一学历时,学校名字一说出来,很多用人单位直接选择了拒绝。拥有博士学历,依然不被用人单位看上。和他拥有同样遭遇的人有不少。甚至有人开始怀疑自己,难道自己念完普通本科,读研究生和博士生便没有意义了吗?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职场上确实存一定偏见性,有的人没有光鲜亮丽的本科学历,即便他的硕士和博士都是从名校毕业的,求职过程中依然会被人扒开本科历史来讲。第一学历真的那么重要的?就业时要遭受歧视?在网上仔细查询信息,会发现公司对招聘对象有严格要求,本科高校特别苛刻,尤其是大型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招聘时特别看重应聘者第一学历。自己身边就有一位从事HR工作者,他告诉自己:学历不断增长的同时,HR对求职者的简历会很看重,每一份简历都会进行认真筛选,想要在一群优秀人当中,挑选最为合适的,往往第一学历,成为众多HR觉得最省力的辨别方法。虽说HR有时候用第一学历说事,带有一点歧视的韵味,不过这也是现实情况,很多人不愿被低学历所限制,想通过考研、读博、出国等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便如此,无论走在哪里,学历会成为评判一个人水平的标准,学历歧视的情况依然存在。学生时期如何做才能考上211,不至于以后后悔?珍惜学习时间,找到每个学科的学习方法想考上重点大学不是说没希望,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学习的时间,找到每个学科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在语文上我们可以重点把时间花费在作文和阅读理解上,这是整个试卷占比最大的一部分。数学学科可以把时间花费函数上,英语主要花费阅读理解和作文上,物理的学习是众多学科当中最难的一部分,但不要放弃,只要学会各种各样的定理和公式,基本上做好物理题是有希望的。不要被琐事困扰着,认真对待学习这件事情念书期间一定把琐碎事情放下,先认真去对待学习这件事,初中和高中的学习非常重要,初中是为高中打基础,高中是为考大学做冲刺,只有我们珍惜每个学习的时间,把琐碎时间充分利用,毕业后才不会为自己没有考上理想大学而后悔。抓住每科老师讲述的知识点,尤其是课堂上老师讲课主要内容停留课堂知识上,每一个学科在上课期间,老师都会把重点知识罗列出来,和学生一起去分析,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题,可以在课后向老师提问,可以和同学一起商量。千万不要把不会做的题留在以后,我们会发现以后不会做的题越来越多。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念大学后如何进行补救?大一期末考试填写转专业申请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不过不要气馁,大学期末考试时,我们可以填写专业申请表,不过大家明白一件事情,不是谁都有资格,只有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深受老师器重的,同学爱戴的,才有机会转专业成功。通过读研实现自己转专业的目的读研是转专业的一种有效途径,既能提升学历,又能够学习自己想学的专业,相对来说实施起来比较有效,只是现在考研难度越来越高,要想成功上岸,还是有很大难度,想要考研成功一定要早早为自己做好规划,做好打算才能更好提升成绩。选修自己喜欢的学科,修双学位大学期间我们还可以选修自己喜欢的学科,修双学位是很多人的选择,既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又学习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如果两门学科都能拿下学位证书,同时也证明了你的实力,应聘时用人单位会争着、抢着要你。结语:大学生要明白一个道理,哪怕是环境比较恶劣,我们依然要坚持下去,相信只有通过努力,实现梦想都是迟早的事,即便我们没有第一学历华丽的变身,但我们也不需气馁,只要坚持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总会被用人单位所赏识。今日话题:大家觉得第一学历是不是很重要?

龙之日

上海交大3400多名研究生今天毕业了!科研报国,到祖国更需要的地方去

“创新的乐趣可以让我们增加科研的定力, 科研还赋予了我们脚踏实地改变社会的能力。”3月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申清臣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科研体会。他说,“创新的乐趣”让他走上这条科研道路,为社会做出实实在在贡献的想法让他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牢记“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的使命担当,不断开拓创新,攀登科学高峰。今天,上海交通大学3400余名毕业生获得研究生学位。母校为毕业生们精心准备博士学位服披肩,以交大红为主色调并绣有学校LOGO,赠予全体博士毕业生;学位帽流苏由交大红、交大蓝细绳编制而成,上方的金色吊牌刻有获学位年份2021与SJTU字样,赠送给全体毕业生。■ 毕业生为母校赠礼物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现场寄语毕业生们:祖国是一个人最大的依托,希望大家把青春的激情燃烧在奉献民族复兴的无悔岁月中。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总设计师、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1963届本科、1966届研究生毕业校友朱英富学长祝愿毕业生们牢记“交大人”身份,始终保有初心、努力拼搏、团结协作、踏实筑梦;也希望大家牢记报国使命和母校嘱托,发扬交大的优良传统,始终把个人一生奋斗的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 朱英富交大毕业研究生论文聚焦学术最前沿博士生毕业生中,15篇论文获评上海交大2020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0篇论文获评上海交大2020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这些论文涉及众多研究领域,聚焦学术最前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王言博在上海交大前沿材料研究所教授杨旭东的指导下,从界面调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通过构筑钙钛矿/氯修饰氧化石墨烯,锡钙钛矿/非晶层等稳固异质结构,极大提高了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工作稳定性,获得了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这一创新性的思路与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器件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加速钙钛矿太阳电池产业化进程做出了贡献。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博士毕业生江文峰在金-半胱氨酸的自组装研究中,利用尺寸不均一的纳米片自组装形成了结构高度复杂的手性粒子,其复杂度超越了自然界中的一些复杂纳米结构。另外,针对纳米材料结构复杂度量化方法的缺失,首次建立起纳米材料复杂度因子的算法,突破了制约领域发展的理论瓶颈,填补了理论空白。该研究成果于2020年5月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在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何峰的指导下,毕业生何沛伦在博士论文中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证明了高频激光场中的单个原子可以产生杨氏双缝干涉,并指出高频线偏振激光轴的绝热转动所产生的非阿贝尔几何学相位可以导致自旋反转。这些结果证明高频激光场中的原子具有与分子相似的性质,为控制电子自旋提供了新思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唐骜毕业选择了到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工作。“入职宝武以后,我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展现出交大人的精气神来,争取为祖国的钢铁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相信未来的自己能有如钢铁般坚定的意志,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对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余志鹏考取了重庆市选调生,将服务基层作为自己新的人生起点,他说:“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在基层,我们可以影响更多人;在基层,我们可以服务更多的群众;在基层,我们可以充分的实现人生价值”。从小就有航天梦的航空航天学院赵文浩毕业后选择了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求学期间,他依托科研成果发表了3项学术成果、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2项,还获得了实践和竞赛奖项、各类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作为交大的毕业生,我自当迎难而上,担起时代的重任,将青春熔铸于不朽的报国伟业!”来源:周到作者/来源:周到客户端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间宫

上海交大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举行

3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举行,3400余名毕业生获得研究生学位。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获得者,1963届本科、1966届研究生毕业校友朱英富学长为交大师生作主题发言。他回忆了在交大的求学之路,认为母校“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严谨而务实的校风学风、系统而生动的课堂教学,为自己打下了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最坚实的根基。朱英富提到,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挫折,担得起责任。从学生到技术人员身份的转变,要感谢母校交大在我们的培养中给予的扎实功底和潜心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综合能力。多年后,朱英富主持研发了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在内的多个型号水面舰艇,将在母校所学所思所悟付诸实践。也在这些舰艇的全过程参与研制过程中对“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交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朱英富在讲话中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机遇和挑战。每一位交大人都以实际行动在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践行“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的价值追求。生逢其时的青年学子们,正处在祖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好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在这“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国家的宏伟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亟需青年一代充分发挥自己在母校培养下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练就的过硬本领。在发言最后,朱英富祝愿毕业生们牢记“交大人”身份,始终保有初心、努力拼搏、团结协作、踏实筑梦;也希望大家牢记报国使命和母校嘱托,发扬交大的优良传统,始终把个人一生奋斗的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航空航天学院博士毕业生、航天员聂海胜以视频方式与广大师生学子分享感悟。他表示交大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创新前沿的学术思想以及开拓进取的科研精神让自己受益匪浅。通过在交大的求学生涯,自己实现了从专业型、实践型航天员向研究型、学术型航天员的转变,未来更加有信心、有底气去迎接祖国交付的任务。聂海胜勉励大家顺应时代需求,积极接受祖国的挑选,并始终保持脚踏实地、执着向前的精气神,披荆斩棘、顽强拼搏,笃定前行,去拥抱属于自己的梦想与成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申清臣在毕业感言中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科研体会。他表示,创新的乐趣可以让我们增加科研的定力, 科研还赋予了我们脚踏实地改变社会的能力。如果说是“创新的乐趣”让他走上这条科研道路,那么“为社会做出实实在在贡献”则让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自己会牢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牢记“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的使命担当,不断开拓创新,攀登科学高峰。毕业典礼上,研究生毕业生为母校献上一份礼物:以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为底图的绕线画,来自毕业生的创意与设计。每一颗螺丝钉都代表交大人扎根奋斗的信念,每一股丝线都是毕业生和母校间的丝丝牵挂,寓意着2021届毕业生们带着母校习得的知识与力量,传承母校红色基因,从交大启程奔赴祖国的山河大海,秉持赤子之心,扎根祖国大地,书写青春华章。母校同样也为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纪念品:博士学位服披肩以交大红为主色调并绣有学校LOGO,赠予全体博士毕业生;荣誉锦带赠送给优秀毕业生,这是他们获得荣誉的象征;学位帽流苏由交大红、交大蓝细绳编制而成,上方的金色吊牌刻有获学位年份2021与SJTU字样,赠送给全体毕业生。此外,在交大即将迎来建校125周年之际,学校为全体毕业生准备了校庆喜饼,与大家共享喜悦之情。杨振斌、林忠钦代表学校将毕业纪念品赠送给毕业生。(中国日报上海分社)来源:中国日报网

素冠

上海交大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因为他们

图说:林忠钦校长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下同)新民晚报讯(记者 易蓉)“事业成功的取得,往往在于对舒适现状的‘不安分’、对阶段成绩的‘不满足’。当今时代,我们国家的很多行业都亟需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转变,希望同学们都能放眼世界,勇攀高峰,始终朝着心之所向,一往无前,成为各自所在领域的全球领跑者。”上海交通大学3400余名毕业生获得研究生学位,今天上午迎来毕业典礼,上海交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嘱咐毕业生,“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毕业典礼上,当一位位赴中西部国家关键领域重点单位和基层就业、强军计划毕业研究生的名字出现在大屏上,掌声响起,一直持续到副校长王伟明将名单宣读完毕。图说:航空航天学院博士毕业生、航天员聂海胜以视频方式分享感悟航空航天学院博士毕业生、航天员聂海胜以视频方式分享感悟——通过在交大的求学生涯,自己实现了从专业型、实践型航天员向研究型、学术型航天员的转变,未来更加有信心、有底气去迎接祖国交付的任务。聂海胜勉励大家顺应时代需求,积极接受祖国的挑选,并始终保持脚踏实地、执着向前的精气神,披荆斩棘,顽强拼搏,笃定前行,去拥抱属于自己的梦想与成就。今年有15篇论文获评上海交大2020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0篇论文获评上海交大2020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这些论文涉及众多研究领域,聚焦学术最前沿。毕业典礼上,研究生毕业生为母校献上一份礼物——由毕业生创意、设计,以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为底图的绕线画,每一颗螺丝钉都代表交大人扎根奋斗的信念,每一股丝线都是毕业生和母校间的丝丝牵挂,寓意着2021届毕业生们带着母校习得的知识与力量,传承母校红色基因,从交大启程奔赴祖国的山河大海,秉持赤子之心,扎根祖国大地,书写青春华章。母校同样也为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纪念品:以交大红为主色调并绣有学校LOGO的博士学位服披肩,由交大红、交大蓝细绳编制而成的学位帽流苏。此外,在交大即将迎来建校125周年之际,学校为全体毕业生准备了校庆喜饼,与大家共享喜悦。延伸阅读 林忠钦院士在毕业典礼上的寄语全文: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交大校园,共同庆祝大家的顺利毕业。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一路帮助你们成长的老师和家长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同学们,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大家不仅收获了知识和能力,也经历了淬炼和成长,更加具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特别是过去的一年,大家都亲历了前所未有的抗疫大战,也见证了国家在遭受严重冲击之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取得了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载入史册的成绩。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立足我们伟大的国家,我们比以往更有理由坚定自信,更有底气自立自强。在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走向广阔的人生舞台,可以说既学有所成,也大有可为,既生逢其时,更重任在肩。同学们,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你们入学第一课的主题是“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毕业远航之际,希望你们牢记“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使命是人生航行的方向指引和动力源泉,也是能无惧风浪的压舱之石。希望你们勇担报效祖国的使命,成为有使命感的交大人。第一,勇担使命就要敢为人先,做追求卓越的领跑者。敢闯才能胜,爱拼才会赢。担得起使命,就要有开拓进取、挑战高峰的非凡勇气。要培养前瞻性的思维并付诸行动,锚定目标、不懈攀登,在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引领行业和时代的发展。我校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1989届校友曾毓群就是一位追求卓越的领跑者。曾毓群毕业后,在技术岗位刻苦钻研十年,历练了出色的专业能力,成长为公司最年轻的工程总监。随后,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动力,先后两次创业,2011年在自己的家乡,成立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致力于生产安全、高效、高性价比的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电池寿命、快速充电等方面不断攻克难题,取得重要突破,逐步成为行业的全球领头羊。谈到公司的创新使命,曾毓群说:“在本行业中把工作做到世界第一,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曾毓群取得卓著的成就,离不开他以科技挑战未来、科技改变世界的理想信念,更离不开他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领跑”精神。敢为常人所不敢为,方能为常人所不能为。事业成功的取得,往往在于对舒适现状的“不安分”、对阶段成绩的“不满足”。当今时代,我们国家的很多行业都亟需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转变,希望同学们都能放眼世界,勇攀高峰,始终朝着心之所向,一往无前,成为各自所在领域的全球领跑者。第二,勇担使命就要冲在一线,做扎根基层的实干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担当好使命,就要冲在一线、干在实处,把所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和力量,把人生之根和事业之根深扎在祖国大地上。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孔海南、王欣泽就是这个时代的实干者。十几年前,云南洱海水质恶化,出现多次藻华现象。孔海南教授主动请缨,带领团队从东海之滨奔赴西南边陲,投身“洱海保卫战”。十多年来,他们不畏艰苦,把实验室建在农户家里,完成了多个重大项目的研究;他们脚踏实地,对2500多平方公里流域开展长期定位观测和分析,形成了湖泊环境与绿色发展相协调的科学治湖模式;他们扎根洱海,用自己的坚持重现了大理“母亲湖”的风采,守护了洱海的水清岸碧。孔海南教授常说:“中国还有很多像洱海一样的地区需要我们投身建设,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如今,在交大校园里,云南大理州赠予的滇樱花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如霞似火地绽放,象征着跨越千里的山海情谊和交大人的务实精神。古今成事皆实干。同学们,实干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也是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勇担使命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需要大家冲在一线,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希望你们能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实干笃行和锲而不舍,征服你们人生航程的星辰大海。第三,勇担使命就要坚守初心,做矢志报国的奋斗者。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不负使命,就要心怀家国、知重负重,不忘报国之心,树立强国之志,在融入“大我”中成就“小我”,在贡献国家中实现人生价值。我校1951届校友、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院士就是一位爱国奋斗者。少年时代的顾诵芬在目睹日机轰炸之后,深切感慨:“没有航空力量的话,咱们国家就要一直受人欺负,我以后想造飞机。”由此立下航空报国之宏愿。毕业后,他远赴东北参与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当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领空面临严峻威胁,急需一种“爬得快、看得远、留空时间长”的战机,顾诵芬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打破外国的技术封锁。为了解决机身在跨声速时的抖振问题,他不顾个人安危和他人反对,三次乘机上天近距离观察飞机气流情况,确保了歼8战机成功研制,实现了我国战斗机从一代向二代的跨越,有力地捍卫了国家领空主权。时至今日,已经九十高龄的顾诵芬仍然心系祖国航空事业,为国产飞机设计制造鞠躬尽瘁,用一生来实现航空报国之使命。“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顾诵芬学长能够取得如此成就,正是因为他心怀“国之大者”,始终为国为民,不畏艰难险阻,用奋斗践行自己的使命担当。我们国家正是因为有了像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王振义、黄旭华、顾诵芬这样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时代贡献者,不负历史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才能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交大人的使命薪火相传,今年,在你们当中就有293人投身国防科技单位,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够像学长们一样,成为国家发展最重要的战略力量,建功立业,铸就国之重器!同学们,百廿交大因图强而生,历代交大人以兴邦为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始终不变的是报效祖国的使命。你们代表着交大的新生力量,理应继承交大人坚定的信念、进取的精神、务实的作风,让具有“使命感”成为你们最鲜明的标识。希望你们敢为人先,胸怀高远追求走出校门;冲在一线,以实干担当行走远方;坚守初心,始终牢记自己为什么出发,激扬青春的风采,做出属于自己的时代贡献!同学们,你们是交大最年轻的研究生校友,无论你们身在何处,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交大始终是你们的精神家园!最后,祝愿大家鹏程万里、前程似锦,终成国之栋梁!谢谢!

亲民

上海交大为3400余名研究生举行毕业典礼,近300名投身国防科技事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日前,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举行,3400余名毕业生获得研究生学位。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在毕业典礼上寄语广大毕业生“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在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走向广阔的人生舞台,可以说既学有所成,也大有可为,既生逢其时,更重任在肩。”林忠钦说,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他至今记得,这批研究生入学第一课的主题就是“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毕业远航之际,希望你们牢记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林忠钦的脑海中,是上海交大一代又一代校友履行的“兴邦”重任。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1989届校友曾毓群毕业后,在技术岗位刻苦钻研10年,历练了出色的专业能力,成长为公司最年轻的工程总监。随后,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动力,先后两次创业,2011年在自己的家乡,成立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致力于生产安全、高效、高性价比的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电池寿命、快速充电等方面不断攻克难题,取得重要突破,逐步成为行业的全球领头羊。谈到公司的创新使命,曾毓群说:“在本行业中把工作做到世界第一,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孔海南、王欣泽是这个时代的实干者。十几年前,云南洱海水质恶化,出现多次藻华现象。孔海南教授主动请缨,带领团队从东海之滨奔赴西南边陲,投身“洱海保卫战”。10多年来,他们不畏艰苦,把实验室建在农户家里,完成了多个重大项目的研究;他们脚踏实地,对2500多平方公里流域开展长期定位观测和分析,形成了湖泊环境与绿色发展相协调的科学治湖模式;他们扎根洱海,用自己的坚持重现了大理“母亲湖”的风采,守护了洱海的水清岸碧。孔海南教授常说:“中国还有很多像洱海一样的地区需要我们投身建设,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1951届校友、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院士是一位爱国奋斗者。少年时代的顾诵芬在目睹日机轰炸之后,深切感慨:“没有航空力量的话,咱们国家就要一直受人欺负,我以后想造飞机。”由此立下航空报国之宏愿。毕业后,他远赴东北参与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为了解决机身在跨声速时的抖振问题,他不顾个人安危和他人反对,3次乘机上天近距离观察飞机气流情况,确保了歼8战机成功研制,实现了我国战斗机从一代向二代的跨越。时至今日,已经90高龄的顾诵芬仍然心系祖国航空事业。记者注意到,今年上海交大毕业的研究生中有293人投身国防科技单位。“百廿交大因图强而生,历代交大人以兴邦为任。”林忠钦说,最新毕业的研究生们代表着交大的新生力量,“让具有’使命感’成为你们最鲜明的标识。”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决然无主

上海交大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举行

3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举行,3400余名毕业生获得研究生学位。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获得者,1963届本科、1966届研究生毕业校友朱英富学长为交大师生作主题发言。他回忆了在交大的求学之路,认为母校“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严谨而务实的校风学风、系统而生动的课堂教学,为自己打下了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最坚实的根基。朱英富提到,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挫折,担得起责任。从学生到技术人员身份的转变,要感谢母校交大在我们的培养中给予的扎实功底和潜心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综合能力。多年后,朱英富主持研发了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在内的多个型号水面舰艇,将在母校所学所思所悟付诸实践。也在这些舰艇的全过程参与研制过程中对“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交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朱英富在讲话中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机遇和挑战。每一位交大人都以实际行动在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践行“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的价值追求。生逢其时的青年学子们,正处在祖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好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在这“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国家的宏伟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亟需青年一代充分发挥自己在母校培养下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练就的过硬本领。在发言最后,朱英富祝愿毕业生们牢记“交大人”身份,始终保有初心、努力拼搏、团结协作、踏实筑梦;也希望大家牢记报国使命和母校嘱托,发扬交大的优良传统,始终把个人一生奋斗的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航空航天学院博士毕业生、航天员聂海胜以视频方式与广大师生学子分享感悟。他表示交大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创新前沿的学术思想以及开拓进取的科研精神让自己受益匪浅。通过在交大的求学生涯,自己实现了从专业型、实践型航天员向研究型、学术型航天员的转变,未来更加有信心、有底气去迎接祖国交付的任务。聂海胜勉励大家顺应时代需求,积极接受祖国的挑选,并始终保持脚踏实地、执着向前的精气神,披荆斩棘、顽强拼搏,笃定前行,去拥抱属于自己的梦想与成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申清臣在毕业感言中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科研体会。他表示,创新的乐趣可以让我们增加科研的定力, 科研还赋予了我们脚踏实地改变社会的能力。如果说是“创新的乐趣”让他走上这条科研道路,那么“为社会做出实实在在贡献”则让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自己会牢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牢记“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的使命担当,不断开拓创新,攀登科学高峰。毕业典礼上,研究生毕业生为母校献上一份礼物:以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为底图的绕线画,来自毕业生的创意与设计。每一颗螺丝钉都代表交大人扎根奋斗的信念,每一股丝线都是毕业生和母校间的丝丝牵挂,寓意着2021届毕业生们带着母校习得的知识与力量,传承母校红色基因,从交大启程奔赴祖国的山河大海,秉持赤子之心,扎根祖国大地,书写青春华章。母校同样也为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纪念品:博士学位服披肩以交大红为主色调并绣有学校LOGO,赠予全体博士毕业生;荣誉锦带赠送给优秀毕业生,这是他们获得荣誉的象征;学位帽流苏由交大红、交大蓝细绳编制而成,上方的金色吊牌刻有获学位年份2021与SJTU字样,赠送给全体毕业生。此外,在交大即将迎来建校125周年之际,学校为全体毕业生准备了校庆喜饼,与大家共享喜悦之情。杨振斌、林忠钦代表学校将毕业纪念品赠送给毕业生。(中国日报上海分社)来源:中国日报网本文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