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昨日发布2020年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分类表。为帮助广大考生准确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自学考试专业, 2016年起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施“专业分类”管理。根据各主考学校专业发展的现状,将自考专业分为优势专业、常规专业、预警专业和停考过渡专业四种类型。优势专业优势专业是主考学校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具有学科优势与特色的专业。该类专业一般以主考学校的优势学科为基础,师资力量雄厚,课程考试大纲和教材顺应学科发展变化,考生规模较大、有较好的社会声誉,鼓励考生积极报考。常规专业常规专业是目前发展稳定的专业。这些专业受到主考学校的重视,在专业和课程建设、考务考籍管理、教师队伍配备等方面的质量有保证,考生人数具有一定规模,有较强的社会需求。预警专业预警专业是主考学校近期有可能停止发展或进入停考的专业。建议考生慎重报考。停考过渡专业停考过渡专业是已经处于停考过渡期的专业。停考过渡期内该专业不接受新考生报考。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新生应尽量选择优势专业或常规专业报考。在籍考生报考的专业如为预警专业,建议视自己通过的课程门数情况主动与主考学校沟通;如通过的课程较少,应及时转考优势专业或常规专业;如通过的课程过半,应加快学习进度,尽快完成该专业的所有课程考试。《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分类表(2020年)》2020年上海财经大学采购管理专业为预警专业,请同学慎重报考!会计学专业为优势专业。欢迎报考我校的会计学、市场营销专业。
根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通知,2020年上半年(第76次)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于2020年2月24日至3月2日进行网上报名,其中2月24日至3月1日每天8:30至22:00接受考生网上报名报考及付费,3月2日8:30至17:00仅接受考生网上付费。届时请考生登录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首页“考试报名”栏目进入“上海市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进行报考。2020年上半年(第76次)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实施办法将在网上报名正式开始前公布,请关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官网。
收到了许多的询问信息,在众多的问题中“在即将来临的春招中,自考本科的学历HR是如何看待的?”这个问题被反复的提及。不用害怕将来这是个核心的问题,也是那些将脚踏在自考本科门槛上的小伙伴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的自考学历,到底能有多少的含金量?我们选择的路途到底有没有终点?爱学习我们的疑惑一方面来源于对自考本科学历的怀疑,另一方面来源于那些存在于社会中的潜在歧视。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而我们,又要因为这些疑惑,要停下攀登的脚步吗?走得更好拿到自考本科的学位证后可以工作的岗位、能够获得的机会,在以往的咨询中小考通已经提供了许多的信息,还有疑惑的小可爱可以在本文后评论留言(有留必回),今天小考通要和大家聊的是在面试时,大企业的HR是如何看待自考本科生的。几十条的咨询信息中有十来条问了这个问题,其中有个女孩子让我挺心疼的,我们就叫她小林吧。小林26岁的小林是去年报的自考,行政管理这个专业,今年她就可以拿到心爱的小本本了。但是这个新年,她的信念遭到了打击。小一岁的表妹来拜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这盆冷水不仅淋到了她还波及了她的父母。小表妹在北京溜溜梅里面上班,算得上比较大的企业,对于她的自考本科嗤之以鼻,很多企业看不上、看上了也是去打杂、公务员限定了个别不能考、找对象不好找,这些言论让小林觉得难堪的同时也让小林的父母对于女儿的人生规划产生了怨言。这个新年,凌迟着小林。小林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也向小考通提出了疑问。乐观面对 诚然,学历作为一块敲门砖,在面试的时候其作用不言而喻,学员们担心的也就是会不会被区别对待,会不会努力过后依然一无所有,然而事实是不会。越是大型的企业越不会因为学历的来源是自考而非全日制而将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小考通年纪不大,但是经验不少(( ̄▽ ̄)/),接触过的HR没有一千也没有八百,但是还是有几位()。更乐观些总体而言,除去招收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外,大型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倾向于长期性的发展,在我们当前的自考体系中技术性的专业较少,多数都是文科教育为主,综合性较强,这也表明自考本科的同学对于具有长期性的工作是能够胜任的。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可以进入教师体制内工作,对于想稳定发展的小可爱是一个佳选。微笑面对再者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个人的能力,大企业的HR面试时对于个人能力的检测点不仅仅是学历,更多是注重面试人员的反映能力、自控力、团队意识等各个方面。而这些点,在选择自考本科的人身上都有迹可循。自考的路途是一个人的战役,没有老师的督促,没有同学的陪伴,所有的汗水还有疲惫都是自己一个人的故事,自考是一个人自控能力的见证。在经历了各种不信任以及家人或多或少的抱怨后,依然走到终点的你,在这个过程中是闪光的。不要贬低自己,你比你想象中优秀。努力后也会成功在小考网接触过的几个HR中,他们基本不会抱有歧视对待同一专业的自考本科学历和全日制,相反,自考本科的学生毕业后有更坚韧的品格,对于事物有更为深刻的见解,而HR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也通常倾向于能力更强的面试者。自考本科不是你无能的表现,而是在看清人生道路后重构人生体系的博弈,是你人生的勋章!希望看了小考通的解答后,大可爱小可爱们都不要再犹豫,和小考通一起走向远方吧。逆流而上最后一句废话,很庆幸你选择了自考,选择了逆流而上加油吧!加油吧 自考生
上海自考本科考试难吗?来自权威统计机构的数据称,上海自考单科通过率在30-40%左右,整体通过率不足20%,自考理想状态下可以一年半拿证,但多次考试通不过后许多人都没了信息,拿证的时间一拖再拖,最后不得不选择放弃。自考本科自考以自学为主,有的朋友还会花大价钱参加培训,但结果并不理想,上海自考本科难度还是很大的。那在上海如果想考学历的话,什么方式比较简单呢?上海拿本科学历,可以选择网络教育在上海参加网络教育考本科学历,通过率是比较高的,难度较小。目前在上海招生的网络教育高校有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热门的招生专业有学前教育、工商管理、土木工程、药学、行政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金融学、会计学等。上海拿本科学历,还可以选择成考成考虽然要参加每年10月份的成人高考统考,但其属于“先难后易”的形式。而且成人高考考试并不难,只要用点心,通过成人高考考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自考学历上海自考本科很难,推荐选择网络教育或成人高考。
2018-10-10 11:11 | 上观新闻13岁高中毕业、16岁本科毕业、18岁硕士毕业、21岁博士毕业,这是袁鸿林在15年前宣称开展“在家上学”教育实验时,为女儿袁小逸规划的人生路线。今年9月,19岁的袁小逸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不出意外,11月能拿到浙江大学英语文学专业自考本科文凭。 虽说和原计划相比延期了好几年,但袁鸿林毫不怀疑这场实验的成功。“她通过在家上学的方式,完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本科的学习,在国际上都是一个独特的案例。”他向记者强调。 这位被不少媒体称作中国“现代私塾第一人”的父亲,祖籍浙江海盐、生长于上海,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读硕,又到南开大学读博,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后下海经商。2003年,他放弃工作,携妻女回到海盐,开始全职教育长女袁小逸,并面向社会招生。根据他的“袁小逸模式”,每个正常孩子的基础教育都可在4-14岁完成,然后就可上大学。 “在家上学”并非新鲜事物。除了近年在各地悄然兴起的类似机构,更为人熟知的案例当属作家郑渊洁带儿子郑亚旗在家上学,以及哈尔滨女孩辛蕴甜在父母教授下完成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通过高考进入黑龙江大学。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通知,强调“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义务教育”。作为国内“在家上学”的先行者,袁鸿林这些年一直带着全家“打游击”,从海盐辗转嘉兴市区、绍兴、义乌、深圳,直至去年安家厦门,在一座靠海的幽静小区租下一套双层公寓,带着10余个孩子学习、生活。 “我这样做,并不是要挑战学校教育,只希望成为主流体制的一种有益补充。”袁鸿林坚持,“为什么非得让所有孩子在同一条流水线上?”他认为“文凭是摆设”,但女儿今后想出国深造,学历又是门槛。他承认,“在家上学”终究不可能与现行教育体制完全隔绝。“实验失败了怎么办”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袁鸿林的做法。就在最近某媒体对袁家父女的采访下方,网友在评论区吵得厉害。有人夸孩子小小年纪谈吐不凡;也有人替女孩惋惜,直言她是父亲实验的牺牲品。“我觉得她很好,我挺满意的。”袁鸿林这样评价自己的教育成果。回顾袁小逸的成长轨迹,他如数家珍——袁小逸不到4岁被从幼儿园接回,在家学习英语、日语、法语、小提琴;5岁熟读《千字文》、流利背诵《新概念英语》,是报纸上的“神童”;6岁起在个人博客发表文章;7岁能教英语,曾通过网络视频独立教一位嘉兴初中生的英语达半年;到了9岁,她能写出具一定深度的学术性札记,《<木兰诗>中的雄兔与雌兔》一文被教育期刊的编辑拿去发表;10岁,在出版社邀请下,她撰写15万字的个人传记《私塾女孩袁小逸》。自12岁起,袁鸿林不再为袁小逸授课,“因为该教的都教了”。他让孩子准备自考。两年前,袁小逸拿到大专文凭。而与她同龄的大多数人,才刚迈入大学校园。其实,和大多数父母一样,袁鸿林夫妇起初也把女儿送到幼儿园,但每次都遭到女儿的强烈抵抗。“当时年纪小,反而更容易遵从内心。”袁小逸说,自己从小就对控制和约束特别敏感。 早在2000年,袁鸿林就听说国外有种“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单纯觉得新奇,而女儿的问题让他开始思考如何付诸实践。他开办了名叫“哈利快乐英语角”的小型培训班,一传十、十传百,很多家长带孩子找上门。在袁小逸的记忆里,那段日子里她充实且快乐,但每晚到她家补习的在校生们则苦兮兮地做作业,“比如把一个字写一百遍,或是一些简单运算,太无聊了”。到了7岁,父亲再次准备将小逸送到学校,她再次拒绝。实际上,袁小逸自己曾在家校之间徘徊过两次。 第一次是9岁那年,在一位记者的“激将法”之下,她答应去嘉兴清河中学初二插班体验。一次作业中,她模仿《陋室铭》作了《现代私塾铭》:“之乎者也,A、B、C、D。声光化电,子曰诗云。虫草人猿,天南地北。无考试之乱心,无作业之烦恼。有家庭之温馨,有书籍之幽香,更有嬉戏之乐趣……”一学期后,她受不了繁重的作业和考试,选择回家。第二次是16岁,袁小逸准备自考心理学期间,申请进入诸暨海亮中学读高一,声称的理由是“研究人在应试教育的巅峰状态下的心理状态”。袁鸿林并未阻挠。袁小逸的成绩一路上升,入学时仅40多名,首次月考时20多名,期中考跻身前10名(全班共50人)。但高一结束,她就离开了,因为“虽然每天都很忙,但精神上很空虚”。或许最有资格评判实验效果的,还是袁小逸本人。她曾被人问过无数次——“实验失败了怎么办?”孩童时的她,一度担心可能会像实验室的小白鼠一样死去;现在,这个19岁的女生有些不服气:“的确,实验会有成功和失败,但我是个活生生的人,人生哪有什么成功或失败?什么叫失败还没人定义过呢。” 袁鸿林正在给孩子们上古文课,学习欧阳修的《秋声赋》。“8点上课和8点5分上课有什么区别”袁鸿林经常被骂是“疯子”。他坦言,培养袁小逸的过程压力不小,直到用同样方法教小女儿袁小寅时,才进入更为自在的境界。记者到访当天是早晨8点多,9岁的袁小寅正带着几个孩子围坐在阳台桌边朗读《新概念英语》课文,其中最小的只有5岁。袁鸿林坐在一旁翘着腿,喝着菊花茶,偶尔指导几句发音。见有人来,大家没了心思读书,他干脆下课:“好了,先去玩吧!”抱起滑板冲进花园前,袁小寅不忘“下达命令”:“Daddy,在记者面前一不许翘腿、二不许抽烟、三要坐正!懂吗?”望着小女儿奔跑的背影,袁鸿林感叹:“你看,我们的孩子多健康、开心。”在鸿林学苑,孩子有充分的时间玩耍、发呆、抠鼻子。上课和下课时间很难区分,粗略估算下来,平均每天可以玩三四个小时。“要让他们学会自己安排,培养独立人格。”袁鸿林觉得,偶尔多玩几分钟没问题,他会从整体把控教学进度。这里没有“纪律”一说,对外公开的课程表是某位家长非让袁鸿林拟的,从未严格执行。“8点上课和8点5分上课有什么区别?”袁鸿林认为,课上可以喝水、上厕所、自由发言,只要不干扰到他人。孩子大多在5岁至10岁之间。还有两个约13岁的大孩子,皆因与班主任不和而休学来此。袁鸿林将班级大致分成3个等级,实行混龄教育,但分班依据并非年龄,而是学识水平。5岁的陈晨(化名)今年5月被父母从河南送来,袁鸿林认为其早慧,把他放到大班,而几个一年级在读的7岁孩子还在小班打基础。袁鸿林是个性化超前教育的推崇者。他自信自己的学生超越同龄在校生三五年很正常。“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他打了个比方说,“学校是大锅饭,我们是小食堂,是高端教育。”他从不认为女儿是“神童”,“只要智力没有障碍,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像她一样”。他说,他带过天赋更优的孩子,因为没能坚持,回归学校后被同质化,“变成了平庸的人”。他主张像带研究生一样教孩子。最近,他开设一门新课《聊聊美国》,参考的是历史学家资中筠所著的《20世纪的美国》。他的教学完全是跳跃式的,甚至先从难的教起,比如先教乘除再教加减。“教了这个跳到那个,中间的那段让孩子摸索。这就是自主学习和学科建构的能力。”他这样解释“悟性”。总有孩子理解不了或者忘记的时候,袁鸿林并不担心。他不要求孩子一次性掌握。 即使是袁小逸准备自考的阶段,袁鸿林也禁止她上任何辅导班,为的就是锻炼她建构学科知识框架的本领。袁鸿林认同自考模式,认为靠自学拿文凭比全日制学校教育更有含金量。30多门课程,袁小逸全凭自学通过。起初对考试颇为反感的她,而今把考试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袁小逸眼里,父亲是个狡猾的心理操纵高手,自己从小到大就这样理所当然地学习难的东西。“如果你天天带着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爬山,虽然他很累,但也觉得正常,再走平路就会觉得太容易了。”袁小逸挺享受博弈的感觉,“在我们家,课堂就是战场,就像是沙盘游戏,需要运用智慧,不完全是学习书本。”“如果老师只是按考试重点教,我拿本记,那也太无聊了。”袁小逸说,“我们和老师的关系是平等的,我觉得这是在家上学的孩子能得到的最大好处。”“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教育”在绍兴的时候,鸿林学苑的学生人数曾多达几百人,后来在一次次迁徙中逐渐流失。如今,袁鸿林随时做好被驱赶的准备。“但这不会改变我们任何。”他很坚定。 起初,袁鸿林曾尝试在海盐的工商局注册“文化个体户”,但工作人员没听说过,建议他挂靠某单位,他拒绝。注册失败。在义乌,他因“私自接收全日制学生”被开罚单。到了绍兴,教育部门又找上门,要求搬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2月,在中国密切关注并有意尝试“在家上学”的规模约5万人,真正实践的有6000人左右。 鸿林学苑从不缺孩子,将孩子送来的家长中不乏教师,比如陈艳(化名)。她原在河南某公立学校教书,后创办英语培训机构。她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直接教各种拿分技巧,但家长们迫切的提分要求容不得她“浪费时间”。她的大儿子现在上初二,是重点班前几名,但每天5点半起床,晚上9点多下课,每天都说“我好累,我想睡觉”。她不希望小儿子再走应试的路,开始在家教孩子。可单单不让孩子上幼儿园这件事,已让周围所有人觉得她是异类,陈艳解释了无数遍:孩子没去幼儿园,但所受教育绝不比幼儿园差,语言、体能、情商、自理能力,哪样都不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教育,我们只能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但这也远远好过死板的教育。”她说。刘一梓的父亲刘莽则希望儿子尽量走完“袁小逸模式”。孩子在校成绩不错,和老师、同学相处融洽,但自从升入四年级几乎每晚写作业到12点,这与刘莽理想的教育方式相违背。经过申请,学校允许刘一梓离校学习,但学籍必须保留,到了期中期末回校考试。刘莽打算让孩子学到高考前。他觉得自考不错,但大学生活更值得体验。然而,不接受体制教育的儿子能否在高考中发挥出色?刘莽答:“看孩子造化吧。”他对儿子没有太多要求,“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养家糊口就够了”。到鸿林书苑的孩子们,一到学龄便陆续退出。到目前为止,走完“袁小逸模式”的,只有袁小逸一人。 和父亲完全否定体制内教育不同,袁小逸的态度平和许多:去还是不去学校,都是个人选择,没有高下之分。两个月前,袁小逸离开厦门,到杭州与人合租,一边准备毕业答辩,一边投简历找实习。她被面试多次,有人事主管不停询问关于学历的问题:你高中读的是不是重点?你为什么会去自考?是不是犯过什么事? “我觉得挺有意思,倒也不会放在心上,因为我内心足够强大。社会上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价值观,我不能去改变。”她说。凭借父亲的人脉资源,袁小逸本可以去更好的公司,但她自己找了一家规模不大的律师事务所,月薪4000元,房租占了近一半,好在她除了吃饭、买书,花销不多。她虽比倒数第二小的实习生还小4岁,但老板已把财务交给她打理,并承诺她拿到毕业证就可留用。对于未来,她想得很清楚:边工作边考司考证书,然后考法律硕士,攒够钱再出国深造。她也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就算考研笔试过了,可能复试时遇到一个985大学的“牛人”,结果自己“凉了”。“凉了就凉了,我不会因此否定自我。”袁小逸说,“一定要进某个学校证明自我吗?或许有必要,但没强烈到撼动我内心真正堡垒的地步。”她认为,现在的自己更需要平常心。“不是所有在家上学的孩子都像我这么‘社会’” 陈艳打算让小儿子在鸿林学苑再学一年,明年就去国际学校,采取半天在学校、半天在家的教育方式。为何要去学校?她的理由有二:一是松散教育只适合低龄孩子,之后必须加入人文、科学等严格学科训练,特别是打算参加高考的;二是孩子长大后需要年纪相仿的朋友,家庭无能为力。“在家上学”始现于欧美时,孩子的社会化问题就是最大的争议焦点。不少学者认为,在家上学的特点是个性化,也意味着集体生活的缺失,难以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袁鸿林不以为然:“没有学校之前,中国人难道都没有社会性?关键还看家长怎么做。一个健全的家庭,肯定会跟亲戚朋友邻居有交流,不可能与外界隔绝。反倒是现在学校的孩子都是家庭、学校、培训机构,三点一线,有什么社会性?”对此最有发言权的,依然是袁小逸本人。“我肯定不缺乏社会性,甚至有点过头了。不是所有在家上学的孩子都像我这么‘社会’。”曾接受采访不下百次的袁小逸笑言。她12岁就独自从浙江乘飞机赴昆明替父亲参加研讨会;16岁经济独立,收入包括出书稿费及父亲支付的上课工资。她的身上有和年纪不相符合的成熟。用袁鸿林的话说,“和她聊天,你会感觉到30岁人才有的老练”。然而,袁小逸承认一度很孤独。等父亲招收的学生们一个个回归校园,她身边再也找不到有相似经历和想法的人。13岁时,袁小逸有些阴沉、焦虑,喜欢成天泡图书馆:“我之所以每天能抱着哲学家的大部头看得津津有味,不是所有都可以看懂,但确实有的地方能找到共鸣。”她欣赏法国思想家福柯,本科毕业论文就运用了他的权力话语理论。16岁时,她想出“曲线救国”的办法——为了交友,再度回校。进入集体生活的袁小逸很快发现自己不大一样,比如每天早上会有人宣读某寝室因为什么原因扣了几分,接着班主任就批评谁。袁小逸觉得荒谬,公开指出。类似交锋多次后,老师找她谈心,说她“太过耿直,会让人下不来台”。后来,她也学会了“装乖”。她的兴趣点和同学们也不大一样。周围人在讨论狼人杀游戏和TFBOYS组合,她读的是获茅盾文学奖的《穆斯林的葬礼》。“那些东西也挺有趣,但对我来说只是浅层的快乐。”她说。尽管被认为是个怪人,但她是英语课代表,作业常被同学借鉴,所以人缘不错。直到现在,她和当时的舍友也经常联系。除了高中同学,袁小逸的朋友大多比她年长三五岁甚至几十岁。在她眼中,在学校长大的同龄人都很单纯,“单纯到可爱的地步”。回顾成长之路,袁小逸笑言有个遗憾——没有体验过早恋。不过她觉得正常,很多问题上,她找不到像父亲那样的对手,更谈不上共鸣。她坦言,父亲一直是她希望赶超的目标。她痴迷心理学,一是为了分析自己,二是为了分析父亲。这让袁鸿林有些发愁:“有人问我,你想过没有,她以后找男朋友怎么办?”虽暂不考虑个人问题,但对于理想中的另一半,袁小逸不是没有过想象:“单纯、开心、傻傻的、会做饭”就可以,灵魂契合则更好,“如果找60多岁的老教授寻找共鸣,那也太可悲了”。(原标题《私塾女孩袁小逸即将拿到自考本科文凭,15年的教育实验成功了吗?》作者:殷梦昊,编辑董小易)
初入职场我们应该要怎么样做才是对的?以下说说我们的一些小感受适度过分的谦虚显得谦卑,卑微,让对方觉得给的足够甚至多,反而会轻视,开始怠慢。Eg.最近认识一个口头禅是“谢谢”,你的每次客气都会让他点头哈腰的人。开始吧,觉得这个人很有礼貌,很谦虚。但他和谁都一样,感觉会谦恭到尘埃里,你给他一杯水,他会连续谢谢4-5次,你给他点资料,他会点头继续说谢谢3-4次,几次下来,觉得这种客气有些廉价,就不会太珍惜,甚至会觉得对他的客气有些不必要,给他的多过于他需要、预期的,这样就会有种越来越发怠慢他的冲动。任何人的相处是不断博弈的过程,你一下后退二里地,别人不得寸进尺都会觉得对不起你。在礼仪上的“行礼”如下图,是一种谦恭的表现。但你再仔细看,行礼的角度越大,是不是就是一种把对面的人“推”到更远处的倾向呢?我个人感觉,过分的谦恭反而会让人觉得无亲近感 ,因为无法靠近,也无从倾听你的内心。鸽派 or 鹰派最厉害的博弈是悬而未决,如果你有一把利器,必须要让别人知道它的存在然后把它悬在每个人的头顶上,这样才有威慑力。 Eg.近期有个快递索赔的事件,找到这个快递公司的投诉部门投诉后无果,一直是pending的状态。着实是让人气愤不已,后来查网上各种大神的解决方案,其中有一个快递公司工作人员回复是这么说的:得到赔款最多的客户是,告诉快递公司会投诉到更高层级,但是没有投诉的人。如果已经投诉到更高层级的人,快递公司反而不怕了,反正你已经做了。厉害的人不是见谁咬谁,那顶多是一个乱啄的鹅;厉害的人应该是在天空翱翔俯瞰全局而一冲即成的鹰。如果你说你是鸽派,ok鸽子其实是一种勇敢坚韧的动物,它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并非是懦弱甚至连自己的利益都不敢争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首先要自信,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平和但是要有斗争的能力。
一家“美国制造”出走!特斯拉在中国建设工厂一事尘埃落定。据悉,这家美国电动汽车巨头将在上海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超级工厂,该项目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早在2014年初,特斯拉CEO马斯克就曾谈到,计划在华建厂。4年间,由于特斯拉自身发展困局与相关政策限制,该计划屡次搁浅。波折不断,但马斯克一直没有放弃。眼下,中美贸易摩擦再起,马斯克再次大力推进在中国建厂一事,则显得很合时宜——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之后,中国坚决反制,特斯拉在华所售车辆的关税由之前的15%调整至40%。有媒体统计,若以特斯拉去年在华销量2万辆,车辆均价80万元计算,此次关税税率的调整将使特斯拉每年多付40亿元的关税费用。关税上调,汽车价格必然水涨船高,涨价后,特斯拉大部分车型在华售价都将突破100万元,有的最高上涨逾25万,超高价格不免会挫伤购买意愿。如此背景下,马斯克自然如坐针毡,想要通过在华建厂的方式尽快消除关税影响。要知道,作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市场占据特斯拉全球近20%的销量。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特斯拉不能没有中国。此外,近段时间,特斯拉可谓麻烦不断,产能受困、Model3大面积退订,特斯拉破产、马斯克下课等传闻频出。困局之下,在华建厂无疑是一个利好,不仅能对股价有所提振,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产能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3月,马斯克还曾连发5条推特,向特朗普大吐苦水,抱怨中国的汽车贸易政策不够公平。对此,特朗普非常喜闻乐见,并回复马斯克“要做出改变”,可方式是什么呢?高筑贸易壁垒、大搞贸易摩擦!没过几天,闹情绪的马斯克回过神来,你这么搞,我还怎么进入中国市场?随即,马斯克又发推特向中国示好,“很显然,我认为一个对大家都公平的结果是可能的,中国已经表现出开放市场的意愿,我相信他们会做出正确的事情。”这也印证,对企业来说,市场第一,损人不利己,砸自己饭碗,没人支持。风口浪尖之上,特斯拉不是第一家去海外建厂的“美国制造”。上月底,美国哈雷摩托突然宣布,为躲避欧盟报复美国关税,该公司将把部分生产线转移到国外。从6月1日开始,美国对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三个经济体的钢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作为反击,欧盟6月20日宣布,向美国包括摩托车在内的价值28亿欧元(合32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报复性关税,于6月22日开始实施。哈雷在递交美国证监会的文件中表示,欧盟进口美国摩托车的关税从6%飙升至31%,预计将导致每一辆销往欧洲的摩托车成本增加2200美元,而他们将不会上调零售和批发价。公司预计,他们可能面临的欧盟关税将高达1亿美元。在关税大棒之下,曾经的“美国制造”典范集体出走,这无疑给一直宣称为保护“美国制造”而战的特朗普一记耳光。对此,特朗普大为光火,“令人惊讶,在这么多公司里,哈雷竟然是第一个‘举白旗’投降的。”他甚至对哈雷发出“死亡威胁”,“你等着交税吧!”哈雷此举也迅速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国最大的铁钉制造商——中洲铁钉公司宣称,“我们可能不得不停工或迁往墨西哥”。不难看出,特朗普奉行的“贸易恐怖主义”正在美国结出恶果。眼下,美国能源、农业、制造业都很痛苦,随着欧盟、中国、印度、土耳其、墨西哥等越来越多国家对美产品实施报复性关税,出走的企业怕是会越来越多。如果如特朗普所言,要对这些美企征收前所未有的高额重税,启动“末日”程序,老特的票仓可就真悬了。来源:北京日报
答案很简单,当然要啊。不然你以为呢?曾经自己很天真幼稚的以为,外企不用搞关系,人际关系简单干净,只用好好干活就好了。真是天真。每个人都会有主观性。兄弟姐妹几个,爸妈都会有偏爱的小孩,何况人和人毫无关系的职场?能出活儿的人,老板爱用,这话不错,但是怎么样才能出活儿?是不是老板交代的更明确,指导的更细致的,更容易出活儿?还是你以为职场就是接到一页brief,下一秒你就能把工作光彩夺目的做出来了?中间的关窍谁帮你点破,遇到的障碍谁帮你扫平,事后的功劳谁帮你安回你脑袋上?很多人喜欢抱怨,老板搞小圈子,格局太小;单位裙带关系太严重,数数十个里头有八个都是各个头脑的亲戚。那是因为你没在小圈子里。 等你也成了既得利益者,你恨不得城墙再高一点,壁垒再森严一点。用装X一点的话,宋美龄也曾说,“他们只是没有尝过权力的滋味”。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外企你觉得公平简单,只不过是他们把表面功夫做的更好,把权力网络隐藏的更不易发现罢了。什么叫表面功夫? 就是该走的程序一个不少 ,公开竞聘,360度反馈,听取全员心声。这些程序最大的用处,就是在让你改进(挑你毛病)的时候,有更多实锤证据,而不是让你觉得只是某个领导、某个权威非要改造你。再说了,让你以为职场是个公平竞争,能力取胜的地方有什么不好呢? 光明正大的压榨你。“小王啊,你们这批到了晋升的节骨眼上,好好表现一下,XX项目交给你了。”“小张啊,XX项目你跟一下,明年能不能涨薪,全看你自己表现了。”如果你都知道了自己在什么位置上,做什么都没太大用,你不就成了一个磨洋工吃大锅饭的小职员了嘛?如果非要讲区别,可能就是外企权力网络还有一定的开放性。也就是, 经过你长久的努力之后,还是有可能把自己编排进去的。 年份也不用太长,细心经营,快则一两年,慢则三五年。不像某些地方,如果没有血缘或者战友关系,没个十年八年的信任基础,基本上还是局外人。话说回来,这些年份的差异,也不是简单一句外企和X企体制不同造成的。完全是因为,外企带来了西方职业经理人的那一套。那一套先不先进的先不谈,最大的变化是, 职业经理人创造了“跳槽” 。也就是,没有人指望在一个地方终老了。如果你最终只会在一个地方呆三五年,不过是把另外一些地方十年二十年的进程,压缩到了原本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其实究其根本,搞关系的本质,在于三点:第一个,是增加了亲近感带来的沟通成本降低;第二个,是彼此更了解,能力极限都很清晰,于是合作风险降低;第三个,是在对公之外,对彼此社交和生活渗透多了,日后双方博弈的筹码变多。所以,其实不搞关系,在我看来就是标准的 鸵鸟行为 ,把眼睛闭起来不去看现实是怎么运行的。如果有人跟你说职场不用搞关系,这个人不是坏就是蠢。讲完搞关系的必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哈哈哈),然后来讲一下怎么搞。怎么搞?一个字,聊。怎么聊有学问了。你们这些, 连过个年家里那些亲戚都都尬聊不下去的 ,真是弱爆了。亲戚,况且对你没有真正的利益侵害关系,就算对你毫不在意,或者心里有点若有若无的恶意又怎么了?他们伤害你了吗?到了职场,真刀真枪刀刀见肉的,你才知道什么是尬聊。扯远了,怎么聊。最难的是开始,当你们没有太多共同点,互相也不了解,很多人都觉得迈不开这一步。没关系,有一个心法:当你觉得困难的时候,其他人也觉得很困难。所以只要你愿意迈出这一步,你就赢了。怎么实操呢?从完全陌生,到完全熟捻,找中间地带。 承认你们没那么熟,承认你会遇到很多困难。中间地带可以这么找:借着给所有人派你旅游带回来的小食品,跟你的目标多聊几句;借着跟你的目标谈工作的时候,夹杂几句生活或者个人想法。借着在一些可公可私的场合,比如出差去开个会的路上,话题视对方状态而定,讲点私人一点的话题。一来二去,大家没有那么陌生了,除了公事公办以外,对你有点熟悉了,聊起来不就很简单了嘛!还有更生猛一点的办法,拿着一杯咖啡,直接晃荡去别人的工位,随便聊点什么。没关系,一开始一定是尴尬的,你可以隔一天就去一下,经常去刷刷脸。去的次数多了,双方也就熟悉起来了。这个办法的忌讳是,对方不能是特别严肃呆板的人,不然可能会觉得你闲得慌没价值。普通人都会从你一次又一次pass by感受到你巨大的善意(至少是巨大的想接近的意图)。不懂怎么找话题的,或者在工作场合尬聊有心理障碍的,有句老话就可以拿出来操练了: 革命工作从请客吃饭开始。不会找话题,就找个自带话题的馆子吧。新开的什么口味的,新上榜的什么餐厅,菜式、装潢、服务,总有可以聊的。中间聊枯了还可以吃菜。这种办法的忌讳是, 对方不能是比你阶层高太多的人 ,不然你请客,对于人家来说, 花那个时间很肉疼 。先讲这么多吧。记住一句话,人都是有偏心的,人也都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多和别人打交道,多厮混在一起,对于爬职场,还是屡试不爽的。但是可以发给你亲密的战友们一起进步呀!
近日杨超越落户上海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并且也占据知乎热榜。只要一切顺利,杨超越就能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成为“新上海人”。落户消息一出来就引发争议,网上对此褒贬不一。这时官方回应到:“临港新片区确实还太年轻,上海的发展需要方方面面、不同层次类型人员的集聚。”杨超越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她在时代发展、数字社会的转型中,用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应对了很多挑战,抓住了新时代以及互联网那个新经济发展赋予其的新机遇。“不唯学历论”是对文化创意类、从事数字经济等“新型”人才的引导和鼓励。所以对于此事就正确理性看待吧,如果各位有能力,可以成立公司,契合临港新区的发展规划,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相信也可以出现在未来的公示名单中。除了杨超越,之前的带货一哥李佳琦也以特殊人才引进落户上海。除了这些人,也有一些人很中意深圳,像一些明星:朱茵、陈小春、杨钰莹等在深圳都有房。为啥都会热衷于落户上海、深圳等这些大城市呢?入户大城市有那么多好处等着,也难怪大家会心动,但是我们大多数也不具备超常的能力作为特殊人才引进,这时候,学历就是大部分能走的路。学历积分分值表深圳自考本科就能为你积80分,深圳自考的含金量只仅次于统招,在所有成人教育中是含金量最高的,并且没有固定学制,学习起来也是比较灵活,当你选择一个简单好考并且专业课程少的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最快1.5年毕业也不是不可能。这样从你开始报名深圳自考,算到你走积分入户流程4-6个月,这样你在2年多就能够入户深圳。只靠深圳自考这80分还是不够的,深圳入户是要达100分,剩余的你可以在社保方面、单位申报、初级职称上努力努力。但总的说,拥有深圳自考学历,就能为你在入户深圳上解决大头的分数,让你的深圳入户梦更近一步。好了,要是你也想考取深圳自考学历积分入户,对这样面不了解的,也可直接私信小编~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婷婷)上海第三机场选址的博弈仍在继续,截至记者发稿时止,民航局尚未公布上海第三机场究竟落子何地,不过南通新机场却在此番讨论中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今天,“南通发布”公众号发布了南通今年城市和交通的重点,其中明确要全力推进重点工程,主攻南通新机场等工程建设。上海第三机场就是南通新机场?针对南通新机场是否就是上海第三机场的问题,新京报记者致电江苏省交通厅航空处,接听记者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对此问题不太了解。据此前媒体报道,江苏省交通厅航空处相关人士回复称,上海第三机场还处在规划阶段,选址结果目前尚未确定。不久前召开的是南通新机场项目选址论证会,并不是上海第三机场项目选址论证会。南通市委宣传部相关人士在回答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通新机场现在暂不做新闻宣传报道,相关信息将通过‘南通发布’公众号发布。”就在今天上午,“南通发布”公众号发布了《南通划定今年城市和交通建设重点》,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强调,聚焦重点,全力推进今年城市和交通建设,“要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加快细化落实今年城建交通计划,主攻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海港、城市轨道交通等‘四十大’工程,确保取得新突破。”南通新机场落在哪儿?目前,南通已有了兴东国际机场,不过南通新机场的选址到底在哪儿目前尚无定论。记者从江苏省交通厅官网查询获悉,1月31日,南通新机场选址报告评审咨询会召开,专家现场踏勘多个预选场址,听取设计研究单位汇报,进行深入分析评审。信息显示,南通新机场规划建设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需要,结合北沿江高铁,打造“轨道上的机场”,建设空铁枢纽,助力江苏民航强省和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不断推动枢纽经济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记者注意到,南通新机场的选址此前已经有过变化。海门市人民政府官网信息显示,2018年11月30日,海门市召开南通绕城高速线形方案专题会议,会议提出:“由于南通新机场选址的变化,设计单位对南通绕城高速公路原线位进行了相应调整,由原先的二甲西方案调整为二甲东方案,调整后的线位较原先线位更为顺直,与我市预控的崇海通道北接线基本吻合。”谁在抢上海第三机场?那么如果南通新机场不是备受关注的第三机场,还有谁正在竞争第三机场呢?信息显示,上海第三机场的选址除了南通海门,还包括嘉兴、崇明、奉贤和苏州等地,不过方案最终还未确定。其中,南通海门一直被外界认为是上海第三机场的热门。江苏省委党报《新华日报》在2018年10月10日刊发文章指出,南通空铁枢纽将以“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建设“轨道上的机场”。该文还提到,预计到2035年,上海机场将有60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溢出,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南通新机场能有效承接4900万人次的溢出。除了南通之外,苏州也曾被认为是热门选地。苏州作为国内最大GDP的地级市,也是全国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唯一一个没有机场的城市。2018年4月,苏州市规划局局长在接受采访时提出,正在规划编制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包含了对苏州民用机场的论证规划。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于音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