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说一个“一箭双雕”的事,那就是大学的“双学位班”项目。自2000年以来,部分大学在“自主办学”的授权下,实行了“双学位”项目。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可以学主修专业(也就是高考录取的专业),还可以跨学科门类学习另外一个专业的学位课程,在获得第一个专业学士学位的同时,还可以同时获得第二个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学位证书是在颁发第一学位证书上注明第二专业的学位,在一个毕业证书上获得两个学士学位,这是不是一个“一箭双雕”的好事呢?其实“双学位”,也有它的一些规定和限制,首先我们要了解的,就是它必须要跨学科,比如第一个专业学的是市场营销,第二个专业要学会计学,能不能获得“双学位”呢?大家猜想一下,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专业都属于工商管理类学科,本科毕业的时候授予的学士学位都是管理学学士学位,所以不可能获得同类的“双学位”。第一个专业学的是市场营销或者会计学,第二个专业可以辅修汉语言文学或者国际经济与贸易,那么毕业的时候就可以授予两个学士学位,即”管理学学士学位+文学学士学位“或者是”管理学学士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那双学位班的学生的学科组合一般都是“文科+文科”,或者是“理科+文科”,很少有“文科+理科”,或者是“理科+理科”的。为什么要这样组合呢?因为理工类专业学业比较重,拿到一个学位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再辅修一个理科学位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情况下,在修完主修专业之后,再修第二学位,如果辅修的第二学位没有修完,学校可以发个辅修证。看到这,有的家长可能会问,这个“双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是不是一回事?其实,它们者之间是有相同之处的,但是又有所不同:双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都是跨学科门类再选学另外一个学士学位专业,同时获得两个不同学科门类的学士学位。那它们主要区别又是什么呢?主要是招生的对象不同,双学位的招生对象比较窄,第二学士学位的招生对象比较宽,高校的双学位招生对象是参加高考的学生,第二学士学位招生的范围,不仅仅包括全日制的本科生,夜大、电大、自考的本科生都可以,而且呢,不仅招收本校的学生,还可以招收校外甚至是省外的学生,不仅招收在校生,也可以招收在职人员,这个是最大的区别!双学位学生都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招进来的,而第二学士学位的学生是通过招生院校自己出题考试招进来的,发证也不一样,双学位毕业证是在一个毕业证上注上两个专业的名称,而第二学士学位是另外发毕业证和学位证书的,毕业证是毕业证,学位证是学位证。毕业待遇规定也有所不同,双学位的毕业生没有明确的毕业待遇规定,而国家对于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待遇有规定,毕业后起点工资略有提高。在这多说一点,现在经常有人将学位和学历相混淆,比如说有的人学历是本科毕业,以后呢,通过在职申请又读了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这个时候呢,学历呀,仍然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硕士学历或博士学历,在职研究生如果是国家计划内招生,并且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和普通研究生完全相同的话,毕业的时候可以获得同等的研究生毕业学历和学位。那么,哪些学校在招“双学位”考生呢?首先看看山东,山东大学是从2000年开始启动“双学位”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它的“双学位”组合是:英语+法学、国际政治+英语、数学+金融、国际贸易+英语、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法学等,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高考成绩并结合专业组合,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双学位班的学制是五年,单独编班,单独授课。在2006年,山东大学实施了“跨校双学位”方案,首次面向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经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五所大学,开了16个专业,有1000多名校外学生选修了山东大学的双学位班。跨校双学位费用一般是在1万块钱左右,这个费用,一般家庭都能接受得了的。目前,山东境内的其他高校,也已经陆续开展了“双学位”教育,开设的都是办学时间比较长、就业状况比较好、教学条件比较充分的专业。在湖北武汉,实施的是“七校联盟,这七校分别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区),只要你就读于其中的一所大学,都可以就读其他六所大学开设的”双学位“专业。每年他们都在更新,各个高校拿出的也都是自己的王牌热门专业,周末专门开班授课。如果学生报了武汉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就可以从大二学期开始,每个周末到武汉大学上课了,学到大四的上学期,一共学两年。这个申请的程序也是比较简单的,修完一个学位的学费大概在5000块钱左右,相当于一般专业一年的学费。从1999年开始至今,已有几千名本科生,通过这种模式拿到了其他学校的学士学位证了!再看看上海,毕竟上海是很多学生青睐的城市,从2006年开始,上海14所高校就打破了”围墙“,互修双学士学位,这14所高校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说到上海的双学位项目,不能不说北京,北京的重点大学都在本校部分专业开设了双学位教育,校际之间还没有实行跨校双学位教育,但在海淀区学院路的16所高校形成了一个”教学共同体“,实行的是”跨校选修课程“,选修课上课的时间都安排在双休日,所修学分,各个学校都予以承认,辅修专业学两年,按要求考核合格之后,发辅修专业证书。这16所高校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城市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最后,再看看成都,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双学位项目采取的是电子科技大学和其他大学联合培养的形式,和以上的几个城市都不太一样,目前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的院校有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开办的专业,主要是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工商管理等专业,修完双学位的学费是6000块钱左右,上课时间是寒暑假或者是周末,上课地点在各学校的校内,电子科技大学的老师也会到各个学校去上课。”双学位“班的招生信息,考生和家长可参考各省的《高报指南》。
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最新排名出炉,小编根据软科、校友会和武书连三大机构对三所高校的排名进行了整理,并从师资力量、学科实力等方面对三所高校进行了总结,排名仅供参考。· 三所高校全国排名情况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87;广州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157;中国药科大学全国排名第93。在2020武书连中国大学排名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166;广州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192;中国药科大学全国排名第100。在2020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115;广州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150;中国药科大学全国排名第130。· 三所高校学科实力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中国药科大学有药学1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1个B+学科、1个C+学科、1个C-学科。上海中医药大学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广州中医药大学有中西医结合1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1个B+学科、1个B学科、1个C-学科。· 三所高校师资力量中国药科大学有在职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97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91%;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7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18人;博士生导师185人,硕士生导师210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3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人等。上海中医药大学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5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首届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全国模范教师2名,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1名、提名奖1名,上海市教学名师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9名,东方学者16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5名,上海市教委领军人才1名等。广州中医药大学有教职员工(含附属医院)5000多人,学校有国医大师2人、有双聘院士 5 名、国家 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 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 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3 人、教育部高校学科(专业)教指委专家 6 名、省级教学名师 5 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4 名、广东省名中医45 名。· 综合实力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新中国首批兴建的中医药高等学府和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及中国中医药师培训基地之一,拥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两所中医药高校之一,也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唯一一所省属高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创始成员,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首批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中国药科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唯一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医药院校;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就业率最高的院校之一。
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干部选好、选准,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经市委研究决定,对下列同志进行任职前公示。朱斌,男,1965年7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黟县,全日制研究生,理学硕士,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土地建设处处长。拟任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忠,男,1961年10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溧阳,全日制研究生,农学硕士,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总经济师。拟任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施忠,男,1964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农学学士,农业推广硕士,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拟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总经济师。罗海林,男,1964年2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苏州,全日制研究生,理学硕士,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拟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柏国强,男,1966年3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理学学士,在职研究生,理学博士,1988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现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综合规划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调处)处长。拟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林廷钧,女,1978年2月出生,汉族,籍贯福建福清,全日制研究生,建筑学硕士,2002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共青团浦东新区委员会党组书记。拟推荐为共青团浦东新区委员会书记人选。江帆,女,1975年4月出生,汉族,籍贯浙江瑞安,全日制研究生,医学硕士,在职研究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2001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拟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正一,男,1973年10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医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研究员,1997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拟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蒋明军,男,1966年1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工学学士,在职研究生,教育学硕士,副教授,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拟任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男,1968年7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怀远,全日制研究生,历史学硕士,在职研究生,历史学博士,教授,1996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拟任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杨永清,男,1964年10月出生,汉族,籍贯河南淇县,全日制研究生,医学博士,研究员,1991年8月参加工作,200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兼“085”工程办公室主任。拟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拥军,男,1965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宿州,全日制大学,医学学士,在职研究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中医脊柱病研究所所长。拟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上述公示对象中需执行任职试用期的,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公示时间为:2018年1月19日~2018年1月25日。如对公示对象有情况反映的,可在公示期间向市委组织部反映。联系电话:12380,24021442(传真);联系地址:高安路19号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邮编200031);网上举报:上海市委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http://www.shanghai12380.gov.cn);短信举报:手机(限上海地区用户)发送短信至1063912380,18802112380。我们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履行保密义务。为便于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请在反映问题时,提供具体事实或线索,并请提供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将核实情况作反馈。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2018年1月19日
市委组织部今早发布,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干部选好、选准,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经市委研究决定,对朱斌、王国忠、施忠、罗海林、柏国强、林廷钧、江帆、吴正一、蒋明军、陈恒、杨永清、王拥军同志进行任职前公示。朱斌,男,1965年7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黟县,全日制研究生,理学硕士,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土地建设处处长。拟任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忠,男,1961年10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溧阳,全日制研究生,农学硕士,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总经济师。拟任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施忠,男,1964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农学学士,农业推广硕士,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拟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总经济师。罗海林,男,1964年2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苏州,全日制研究生,理学硕士,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拟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柏国强,男,1966年3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理学学士,在职研究生,理学博士,1988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现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综合规划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调处)处长。拟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林廷钧,女,1978年2月出生,汉族,籍贯福建福清,全日制研究生,建筑学硕士,2002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共青团浦东新区委员会党组书记。拟推荐为共青团浦东新区委员会书记人选。江帆,女,1975年4月出生,汉族,籍贯浙江瑞安,全日制研究生,医学硕士,在职研究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2001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拟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正一,男,1973年10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医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研究员,1997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拟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蒋明军,男,1966年1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工学学士,在职研究生,教育学硕士,副教授,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拟任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男,1968年7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怀远,全日制研究生,历史学硕士,在职研究生,历史学博士,教授,1996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拟任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杨永清,男,1964年10月出生,汉族,籍贯河南淇县,全日制研究生,医学博士,研究员,1991年8月参加工作,200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兼“085”工程办公室主任。拟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拥军,男,1965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宿州,全日制大学,医学学士,在职研究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中医脊柱病研究所所长。拟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上述公示对象中需执行任职试用期的,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公示时间为:2018年1月19日~2018年1月25日。如对公示对象有情况反映的,可在公示期间向市委组织部反映。联系电话:12380,24021442(传真);联系地址:高安路19号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邮编200031);网上举报:上海市委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http://);短信举报:手机(限上海地区用户)发送短信至1063912380,18802112380。市委组织部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履行保密义务。为便于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请在反映问题时,提供具体事实或线索,并请提供联系方式,以便市委组织部将核实情况作反馈。资料:市委组织部编辑:林欣
随着国家发布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必将带来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增加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继承创新贯穿中医药发展一切工作,正确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永葆中医药薪火相传。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55张,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进一步放大医改惠民效果;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重大疾病攻关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防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凝聚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广泛;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监督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中医学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111计划”入选高校,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学校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二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中医临床基础针灸推拿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民族医药中医五官科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医科类重点特色院校。1985年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成立,目前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管理机构,学校校级领导兼任研究院院级领导的管理体制。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国家重点学科数居全国中医院校第二、上海地方高校之首。有中医学、中医(专业学位)、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学术学位,1个理学学位,8个专业学位);有中医学、中医(专业学位)、中药学、中药(专业学位)、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学位)、翻译(专业学位)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学术学位,4个理学学位,12个专业学位),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在2010年的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中,中药学科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药一级学科“优秀”流动站。上海高校一流学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38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学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江苏省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建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南京中医药大学育)学科、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1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3个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2个)和44个硕士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9个),博士点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所有二级学科,具有博士生导师自审权和主干学科专业的教授评审权。学校还是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具有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国家重点学科(3个):中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儿科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中医学、中医内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护理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校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2006年,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 、中药学、中医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校的前身广州中医学院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新中国首批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现名;原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于2000年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广东省管理为主。是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新中国首批兴建的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和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及中国中医药师培训基地之一,为中国首批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拥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均为优秀。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一级学科)国家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护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为现名, 2006年6月,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校始建于1954年,初名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后几易其名。1959年,定名为黑龙江中医学院。199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于2004年获得全国首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药物制剂、针灸推拿学国家重点学科:中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中医妇学、中医内科学(培育)浙江中医药大学起始于创办于1953年6月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拥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建平)8月22日,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佛慈制药产业园举行,双方将在特色产品供应,中医药产业技术提升、产学研平台建设,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联合人才培养以及终端医生培训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按照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将共同发展教育科研事业,并用于佛慈经典名方二次开发及市场拓展,同时建立上海中医药大学院士、名家工作站,合作构建技术创新平台,联合研发中医药康养保健产品。合作期间,佛慈制药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机构以及附属医院,对佛慈及相关中成药、中药饮片提供技术支持,开展深度研究和临床再评价,同时加快启动在相关医院推广使用。佛慈将通过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上海百姓供应阿胶等优质中药饮片、中成药及膏方用料。双方将围绕大健康产业及协同创新工程,合作开展中医药康养保健产品的开发,共同探索开展全球“互联网医疗”拓展服务。在院士、名家工作站建设方面,双方主要围绕佛慈经典名方二次开发,原产地中药物质基础与标准研究,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以欧盟国家为主线,推动建立中药国际化标准,并整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研究基地、GLP中心、中药现代制剂工程技术中心,合作构建技术创新平台。双方联合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佛慈制药中医药联合培训基地”,上海中医药大学将结合佛慈人才培养需求,提供博士和在职硕士专业进修、学历教育培养等平台。
今天跟大家说一个“一箭双雕”的事,那就是大学的“双学位班”项目。自2000年以来,部分大学在“自主办学”的授权下,实行了“双学位”项目。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可以学主修专业(也就是高考录取的专业),还可以跨学科门类学习另外一个专业的学位课程,在获得第一个专业学士学位的同时,还可以同时获得第二个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学位证书是在颁发第一学位证书上注明第二专业的学位,在一个毕业证书上获得两个学士学位,这是不是一个“一箭双雕”的好事呢?其实“双学位”,也有它的一些规定和限制,首先我们要了解的,就是它必须要跨学科,比如第一个专业学的是市场营销,第二个专业要学会计学,能不能获得“双学位”呢?大家猜想一下,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专业都属于工商管理类学科,本科毕业的时候授予的学士学位都是管理学学士学位,所以不可能获得同类的“双学位”。第一个专业学的是市场营销或者会计学,第二个专业可以辅修汉语言文学或者国际经济与贸易,那么毕业的时候就可以授予两个学士学位,即”管理学学士学位+文学学士学位“或者是”管理学学士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那双学位班的学生的学科组合一般都是“文科+文科”,或者是“理科+文科”,很少有“文科+理科”,或者是“理科+理科”的。为什么要这样组合呢?因为理工类专业学业比较重,拿到一个学位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再辅修一个理科学位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情况下,在修完主修专业之后,再修第二学位,如果辅修的第二学位没有修完,学校可以发个辅修证。看到这,有的家长可能会问,这个“双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是不是一回事?其实,它们者之间是有相同之处的,但是又有所不同:双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都是跨学科门类再选学另外一个学士学位专业,同时获得两个不同学科门类的学士学位。那它们主要区别又是什么呢?主要是招生的对象不同,双学位的招生对象比较窄,第二学士学位的招生对象比较宽,高校的双学位招生对象是参加高考的学生,第二学士学位招生的范围,不仅仅包括全日制的本科生,夜大、电大、自考的本科生都可以,而且呢,不仅招收本校的学生,还可以招收校外甚至是省外的学生,不仅招收在校生,也可以招收在职人员,这个是最大的区别!双学位学生都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招进来的,而第二学士学位的学生是通过招生院校自己出题考试招进来的,发证也不一样,双学位毕业证是在一个毕业证上注上两个专业的名称,而第二学士学位是另外发毕业证和学位证书的,毕业证是毕业证,学位证是学位证。毕业待遇规定也有所不同,双学位的毕业生没有明确的毕业待遇规定,而国家对于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待遇有规定,毕业后起点工资略有提高。在这多说一点,现在经常有人将学位和学历相混淆,比如说有的人学历是本科毕业,以后呢,通过在职申请又读了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这个时候呢,学历呀,仍然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硕士学历或博士学历,在职研究生如果是国家计划内招生,并且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和普通研究生完全相同的话,毕业的时候可以获得同等的研究生毕业学历和学位。那么,哪些学校在招“双学位”考生呢?首先看看山东,山东大学是从2000年开始启动“双学位”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它的“双学位”组合是:英语+法学、国际政治+英语、数学+金融、国际贸易+英语、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法学等,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高考成绩并结合专业组合,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双学位班的学制是五年,单独编班,单独授课。在2006年,山东大学实施了“跨校双学位”方案,首次面向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经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五所大学,开了16个专业,有1000多名校外学生选修了山东大学的双学位班。跨校双学位费用一般是在1万块钱左右,这个费用,一般家庭都能接受得了的。目前,山东境内的其他高校,也已经陆续开展了“双学位”教育,开设的都是办学时间比较长、就业状况比较好、教学条件比较充分的专业。在湖北武汉,实施的是“七校联盟,这七校分别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区),只要你就读于其中的一所大学,都可以就读其他六所大学开设的”双学位“专业。每年他们都在更新,各个高校拿出的也都是自己的王牌热门专业,周末专门开班授课。如果学生报了武汉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就可以从大二学期开始,每个周末到武汉大学上课了,学到大四的上学期,一共学两年。这个申请的程序也是比较简单的,修完一个学位的学费大概在5000块钱左右,相当于一般专业一年的学费。从1999年开始至今,已有几千名本科生,通过这种模式拿到了其他学校的学士学位证了!再看看上海,毕竟上海是很多学生青睐的城市,从2006年开始,上海14所高校就打破了”围墙“,互修双学士学位,这14所高校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说到上海的双学位项目,不能不说北京,北京的重点大学都在本校部分专业开设了双学位教育,校际之间还没有实行跨校双学位教育,但在海淀区学院路的16所高校形成了一个”教学共同体“,实行的是”跨校选修课程“,选修课上课的时间都安排在双休日,所修学分,各个学校都予以承认,辅修专业学两年,按要求考核合格之后,发辅修专业证书。这16所高校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城市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最后,再看看成都,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双学位项目采取的是电子科技大学和其他大学联合培养的形式,和以上的几个城市都不太一样,目前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的院校有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开办的专业,主要是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工商管理等专业,修完双学位的学费是6000块钱左右,上课时间是寒暑假或者是周末,上课地点在各学校的校内,电子科技大学的老师也会到各个学校去上课。”双学位“班的招生信息,考生和家长可参考各省的《高报指南》。
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最新排名出炉,小编根据软科、校友会和武书连三大机构对三所高校的排名进行了整理,并从师资力量、学科实力等方面对三所高校进行了总结,排名仅供参考。· 三所高校全国排名情况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87;广州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157;中国药科大学全国排名第93。在2020武书连中国大学排名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166;广州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192;中国药科大学全国排名第100。在2020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115;广州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150;中国药科大学全国排名第130。· 三所高校学科实力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中国药科大学有药学1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1个B+学科、1个C+学科、1个C-学科。上海中医药大学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广州中医药大学有中西医结合1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1个B+学科、1个B学科、1个C-学科。· 三所高校师资力量中国药科大学有在职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97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91%;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7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18人;博士生导师185人,硕士生导师210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3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人等。上海中医药大学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5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首届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全国模范教师2名,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1名、提名奖1名,上海市教学名师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9名,东方学者16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5名,上海市教委领军人才1名等。广州中医药大学有教职员工(含附属医院)5000多人,学校有国医大师2人、有双聘院士 5 名、国家 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 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 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3 人、教育部高校学科(专业)教指委专家 6 名、省级教学名师 5 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4 名、广东省名中医45 名。· 综合实力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新中国首批兴建的中医药高等学府和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及中国中医药师培训基地之一,拥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两所中医药高校之一,也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唯一一所省属高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创始成员,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首批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中国药科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唯一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医药院校;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就业率最高的院校之一。
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干部选好、选准,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经市委研究决定,对下列同志进行任职前公示。朱斌,男,1965年7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黟县,全日制研究生,理学硕士,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土地建设处处长。拟任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忠,男,1961年10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溧阳,全日制研究生,农学硕士,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总经济师。拟任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施忠,男,1964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农学学士,农业推广硕士,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拟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总经济师。罗海林,男,1964年2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苏州,全日制研究生,理学硕士,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拟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柏国强,男,1966年3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理学学士,在职研究生,理学博士,1988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现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综合规划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调处)处长。拟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林廷钧,女,1978年2月出生,汉族,籍贯福建福清,全日制研究生,建筑学硕士,2002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共青团浦东新区委员会党组书记。拟推荐为共青团浦东新区委员会书记人选。江帆,女,1975年4月出生,汉族,籍贯浙江瑞安,全日制研究生,医学硕士,在职研究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2001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拟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正一,男,1973年10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医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研究员,1997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拟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蒋明军,男,1966年1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工学学士,在职研究生,教育学硕士,副教授,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拟任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男,1968年7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怀远,全日制研究生,历史学硕士,在职研究生,历史学博士,教授,1996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拟任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杨永清,男,1964年10月出生,汉族,籍贯河南淇县,全日制研究生,医学博士,研究员,1991年8月参加工作,200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兼“085”工程办公室主任。拟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拥军,男,1965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宿州,全日制大学,医学学士,在职研究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中医脊柱病研究所所长。拟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上述公示对象中需执行任职试用期的,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公示时间为:2018年1月19日~2018年1月25日。如对公示对象有情况反映的,可在公示期间向市委组织部反映。联系电话:12380,24021442(传真);联系地址:高安路19号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邮编200031);网上举报:上海市委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http://www.shanghai12380.gov.cn);短信举报:手机(限上海地区用户)发送短信至1063912380,18802112380。我们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履行保密义务。为便于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请在反映问题时,提供具体事实或线索,并请提供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将核实情况作反馈。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2018年1月19日
市委组织部今早发布,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干部选好、选准,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经市委研究决定,对朱斌、王国忠、施忠、罗海林、柏国强、林廷钧、江帆、吴正一、蒋明军、陈恒、杨永清、王拥军同志进行任职前公示。朱斌,男,1965年7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黟县,全日制研究生,理学硕士,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土地建设处处长。拟任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忠,男,1961年10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溧阳,全日制研究生,农学硕士,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总经济师。拟任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施忠,男,1964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农学学士,农业推广硕士,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拟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总经济师。罗海林,男,1964年2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苏州,全日制研究生,理学硕士,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拟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柏国强,男,1966年3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理学学士,在职研究生,理学博士,1988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现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综合规划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调处)处长。拟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林廷钧,女,1978年2月出生,汉族,籍贯福建福清,全日制研究生,建筑学硕士,2002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共青团浦东新区委员会党组书记。拟推荐为共青团浦东新区委员会书记人选。江帆,女,1975年4月出生,汉族,籍贯浙江瑞安,全日制研究生,医学硕士,在职研究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2001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拟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正一,男,1973年10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医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研究员,1997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拟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蒋明军,男,1966年1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工学学士,在职研究生,教育学硕士,副教授,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拟任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男,1968年7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怀远,全日制研究生,历史学硕士,在职研究生,历史学博士,教授,1996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拟任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杨永清,男,1964年10月出生,汉族,籍贯河南淇县,全日制研究生,医学博士,研究员,1991年8月参加工作,200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兼“085”工程办公室主任。拟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拥军,男,1965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宿州,全日制大学,医学学士,在职研究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中医脊柱病研究所所长。拟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上述公示对象中需执行任职试用期的,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公示时间为:2018年1月19日~2018年1月25日。如对公示对象有情况反映的,可在公示期间向市委组织部反映。联系电话:12380,24021442(传真);联系地址:高安路19号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邮编200031);网上举报:上海市委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http://);短信举报:手机(限上海地区用户)发送短信至1063912380,18802112380。市委组织部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履行保密义务。为便于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请在反映问题时,提供具体事实或线索,并请提供联系方式,以便市委组织部将核实情况作反馈。资料:市委组织部编辑: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