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班”首次招生!9年,15人!">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官微发布的消息, 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试点专项”,开设 九年联合培养、本博连读中医学“屠呦呦班”,于2020年起开始招生 。培养具备“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暨“青蒿素精神”的中医拔尖创新人才。 2020年计划招生15人,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浙江5个省市各招收3名学生(具体招生计划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2015年12月10日,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出席典礼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了诺贝尔奖的奖章和证书,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学生本科阶段由上海中医药大学负责教学培养和管理工作,研究生阶段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负责。双方组建联合教学团队,共同开展课程开发、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本科阶段培养中,对接中医药现代化要求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目标,整合优化传统课程、建设新兴交叉学科课程,探索实践“一人一策”学习模式改革,根据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多学科交叉和个性化发展路径,为后期科学研究的深度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双方培养单位组建联合学院,开展全程导师制度、导师团队制度建设,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优势有机结合,实现“早跟师、早临床、早科研”,师承要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研究生阶段培养中,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通过双方紧密型的联合培养,加强前后期的有机衔接,形成管理合力,共同构筑中医传承和科研创新的教学合作平台,实现以经典传承、学术创新为导向的经典学习再提升,实现以研究成果为导向的科学研究能力再提升。科研教育阶段(6-7年级),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学生在国内顶级研究平台或国外前沿实验室进行严格的相关领域科研训练。创新能力培养阶段(8-9年级),选配国内顶级专家和研究平台为导师和培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后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博士学位证。中国中医科学院官网显示,7月1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屠呦呦班《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在京召开。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宋春生传达了教育部《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工作协调会议纪要》精神。下一步,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将就《培养方案》实施、导师队伍遴选、联合学院成立及工作机制建立等进行深度融合。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生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2019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结束后,屠呦呦展示获得的奖章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是中医药行业科研和教育工作的“国家队”。黄璐琦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校之一,是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中医药院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九年本博连读的中医学“屠呦呦班”,你想报考吗?招生咨询:1、中国中医科学院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网址:中国中医科学院http://www.catcm.ac.cn/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http://yjstcm.ac.cn/2、上海中医药大学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邮编: 201203邮箱:zhaosheng@shutcm.e.cn招办电话:021-51322028招办传真:021-51322034招生网址:http://ygzs.shutcm.edn.cn山东地区考生见2020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本科)138页A268
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为探索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医药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试点专项”,开设九年联合培养、本博连读中医学“屠呦呦班”,今年计划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浙江5个省份各招收3名学生。今天,中国中医科学院表示,以“宽知识、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中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双方探索“双一流”院校和科研“国家队”强强联合本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利用双方的优质课程资源、实训实践基地、知名科学家团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科研平台等优势,培养具备“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暨“青蒿素精神”的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根据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特点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中医学“屠呦呦班”采取9年本博连读培养,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育层次内容融为一体,加强培养方案的整体化系统化设计,即强调一体化设计,又突出分阶段评估,实现“医教研协同、医工理文融合、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同步”的人才培养新途径。据介绍,本科阶段由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校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主要负责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在培养中,对接中医药现代化要求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目标,整合优化传统课程、建设新兴交叉学科课程,探索实践“一人一策”学习模式改革,根据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多学科交叉和个性化发展路径,为后期科学研究的深度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双方培养单位组建联合学院,开展全程导师制度、导师团队制度建设,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优势有机结合,实现“早跟师、早临床、早科研”,师承要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研究生阶段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本阶段培养中,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通过双方紧密型的联合培养,加强前后期的有机衔接,形成管理合力,共同构筑中医传承和科研创新的教学合作平台,实现以经典传承、学术创新为导向的经典学习再提升,实现以研究成果为导向的科学研究能力再提升。科研教育阶段(6-7年级),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学生在国内顶级研究平台或国外前沿实验室进行严格的相关领域科研训练。创新能力培养阶段(8-9年级),选配国内顶级专家和研究平台为导师和培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后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博士学位证。双方将组建联合教学团队,共同开展课程开发、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2020年计划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浙江5个省市各招收3名学生(具体招生计划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中国中医科学院表示,将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携手并进,协同育人,致力打造科学研究能力和中医传承水平皆强的拔尖人才群体,力争为未来中医大师和科学家提供可孵化的“种子”。据悉,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屠呦呦是该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招生咨询:中国中医科学院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网址:中国中医科学院http://www.catcm.ac.cn/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http://yjstcm.ac.cn/上海中医药大学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邮箱:zhaosheng@shutcm.e.cn招办电话:021-51322028招办传真:021-51322034招生网址:http://ygzs.shutcm.edn.cn通讯员:国华
一路相伴,共同成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永远的607宿舍!胡可心,梁雅婷,贾嘉柠2020年硕士研究生录取结果陆续公布,天津中医药大学莘院25号楼607宿舍的三位女生成功上岸,同时被上海中医药大学录取,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华丽转身。她们分别是毕业于山西省知达实验学校的贾嘉柠,毕业于广西省凭祥市高级中学的梁雅婷,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的胡可心。虽然她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也有所区别,但却因为相似的性格很快打成一片,成为十分要好的伙伴。在学生工作中,大一时她们相约一起加入了中医学院院学生会,贾嘉柠在办公室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公和策划能力,胡可心加入了信息部运用自己的新媒体技术为各大活动制作宣传视频和海报,而梁雅婷则加入了文艺部在各类比赛和晚会中筹备并呈现出优秀的表演,三个人在学生会各项学生工作和活动的锻炼中彼此互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各自有了长足的进步,友情也在互帮互助中变得更加牢固。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的厚度取决于对空余时间的安排。在日常生活中,三位女生也一起探索更多的可能,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积极向上而见贤思齐,是她们一同进步的秘诀所在。贾嘉柠写得一手好字,擅长画画;胡可心热爱摄影,擅长后期;梁雅婷则能歌善舞,对各种类型的歌舞都能演绎得非常精彩,大家的爱好互补,三人同心,不吝分享,一起出游增长见闻,一起做任务也一起解决困难,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去做更多的事,为学院赢得了很多的荣誉,如三个人在课余时间协作组织了两届”Bilbili Dancing Festival“活动,为老校区留下了珍贵而青春的纪念影像,也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高校的比赛并取得名次,成为了宣传中医和母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与此同时,她们也坚持中医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日常学习上,三个人互帮互助,共享学习笔记,共同讨论问题,一起买参考书也一起上自习,常常三个人会根据兴趣去听不同的课程,回到宿舍之后再互相讲解,扩宽彼此的知识面……每个人都像外出搜寻知识的小松鼠,从未有过在学习上的自私和吝啬,把知识带回家分享。”一个人好不算什么,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学期间,贾嘉柠坚持参加勇博励志班四年,一直以勇搏班班训“责任、坚韧、克己、奉献”要求自己,总是很早就起床离开宿舍,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在她的影响下,另外两位女生也逐渐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作息,逐渐受益于”一日之计在于晨“。劳逸结合也一直是这个寝室的标签,在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生活的晚上,她们会一起散步,一起听歌、打游戏、看电影看综艺…不做“书呆子”,热爱学习,享受生活,自由和享受才是学习应有的状态。四年的大学生活过得很快,她们都来到了人生的岔路口。通过向多位学姐学长以及各位老师咨询,她们了解到了许多考研信息,也开始对自己将来所要走的路进行思考,“学习中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中医值得付出,所以考研必要而且重要”。在深思熟虑之下,为了学业的进步,也为了友情的下一站,她们决定一起报考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共同开启艰难的上中医考研副本。“习惯做咸鱼的我们,从来没想过能一次性成功上岸。”考研之路自然充满艰辛,但是三个女生都成功坚持到了最后。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宿舍中,贾嘉柠和胡可心两个人都是搜集学习资料讯息的能手,总是在各个平台收集到各种考研资料进行分享,于是在考研期间的宿舍群就变成了学习资料的海洋,梁雅婷则因为她开朗的性格,能在考研期间及时为大家缓解压力,带来许多的快乐,让枯燥的考研生活变得精彩。中医考研需要背诵的知识很多,在学校的各个角落都曾有过她们默默背诵的身影,当学习疲惫时,她们就会在校园里散散步,一起吃一顿美食,就可以让颓丧的心又重新振奋,重返学习的战场。医学生考研不同于别的专业,从七月份开始,三个人便来到各自的实习医院进行实习。在不同的城市,三个人依然每天通过网络分享医院的见闻。“医学生考研,除了坚持学习,还要承受医院、科教科等各种考核的压力。白天我们在医院按规定完成实习任务,晚上回来之后熬夜复习。”临近考试的一两个月,所有人都十分焦虑,那个时候群里互相哀叹,但也互相打气,总觉得还有很多的知识没有看,很多的题目没有刷,生怕眼睛离开书本一下就错过重点考点,每个人都绷紧着神经等待考试的到来。不过幸运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她们都取得了不错的初试成绩。由于疫情的影响,复试推迟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也并没有闲着,一边准备着复试内容,一边不断去获取专业相关信息,为自己成功上岸增加多一份助力。虽然过程十分辛苦,幸而功不唐捐,充分的准备使得她们三个人在复试中发挥稳定,最终她们的姓名出现在上中医复试的公告里,莘院25号楼607全体上岸。“是真的没有想到能够如此顺利”,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会迎来美好的结局。关于考研的经验,607宿舍分享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从考研复习开始的那个瞬间起,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只要有足够的信念,一定能够取得想要的成功。”今日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也衷心地祝愿天中的学弟学妹们都能明年此日青云去,金榜题名,清和天气,一日看尽长安花。谈起将来打算,她们说:“未来几年,我们会知行合一,继续努力,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争取成为中医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但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会永远铭记母校和老师的培育之恩,我们的心都将随天津中医药大学强劲的脉搏一同跳动。”来源:天津中医药大学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维护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的严肃性,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我校学位授予工作有序开展,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对拟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文字重合率检测。相关事宜如下:一、检测对象所有拟申请学位者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包括全日制硕博士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住院医师)、七年制学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者。二、检测办法1、为了加强研究生自查和自律责任,研究生院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只做1次(每位研究生只有一次查重机会),各位研究生及导师应做好前期的学术不端行为规避和自检工作,以期在研究生院检测时一次性通过。2、学校正式查重之前,可在学术圈查重官网将论文提前检测把关,查重率达标后再提交学校,以免延误答辩 。3、请各二级学院于本学期第8周前把本单位申请学位的已定稿的完整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电子版(word 或pdf 格式,去除附录包括综述和已公开发表的论文等内容)送至研究生院202室(每一篇论文请归在一个word或PDF中,论文直接压缩不要含文件夹,压缩名为二级学院)。另附学术圈的自行检测报告。每篇学位论文电子版命名规则为“学号_作者_篇名_专业_导师”(例如"201551100002_李三_信息系统_计算机专业_张三.doc") 。请严格按照论文命名格式上传论文电子版,否则由此产生的后果责任自负。逾期不上交者视为放弃本次学位申请。4、学位论文检测结果5个工作日后由研究生院反馈至各二级学院辅导员。三、检测结果的处理1. 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总文字重合率”小于15%的学位论文,并且“讨论、结论、创新点”部分不存在明显“文字重合”情况,视为通过检测,可按正常程序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2. 研究生学位论文“总文字重合率”达到15%以上(含15%)至50%之间者(引用经典词句,公认的原理、方法和公式,通用问卷,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等内容除外),由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反馈导师和研究生,并提交分委员会对论文进行复核:上交报告单样本来自“学术圈查重官网”(1)经学位评定分会确认,重合部分文字及观点系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并在6个月后重新申请检测,递交下一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2)经学位评定分会确认,重合部分文字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对学位论文进行适当修改,并将修改情况以书面文字形式报送相应学位评定分会,经学位评定分会审查通过者方可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必要时可进行第二次检测。(3)对检测结果的处理有异议者,首先由相关学位分会进行再审核,如仍有异议者,由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最终审议。3.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检测结果“总文字重合率”在50%(含)以上者,必须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并在6个月后重新申请检测,递交下一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END--“声明:本文来源学术圈查重官网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由笔者排版编辑。本次转载重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上海中医药大学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首批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与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合署运行。学校创办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均取得A+的优秀成绩,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取得3个A+的高校。1964年起为国家卫生部直属领导;1978年中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学校在全国中医院校中作为第一批招生单位,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首批被国家批准的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1983年,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建立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和国际针灸培训中心;1984年,组建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并合署;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上海中医学院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最早升格为大学的院校之一;1995年,学校获准设立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属学校和中华医学会双重领导,以学校为主;1999年,学校首批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的评估,并于2007年再次被评为“优秀”;1999年,学校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0年,原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85年)并入;200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中医学七年制、八年制学生联合培养工作;2002年,受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试点在49个(学校自定20个)非医学专业本科生中招收中医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工作;2003年,为实施上海市高校布局调整规划,学校整体搬迁至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张江药谷”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称号,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上海市属高校,也是全国唯一的中药学一级学科“优秀”流动站;2011年,全国首批中医学临床专业学位十四名博士(师承)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诞生,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年,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学校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三,这是学校首次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立项项目总量居上海市地方高校、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2013年,学校开办国内首个中医药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中医信息与工程方向)四年制本科专业,2015年正式开始招生;2014年,学校与嘉定区人民政府举行“区校共建嘉定国际中医药城区”签约仪式,学校与长宁区委区政府签订区校合作协议;2015年,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学校与崇明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上海中医药大学成为“创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合作联盟”(2018年更名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创始成员;2016年,学校与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学校与杨浦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被认定为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均取得A+的优秀成绩,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取得3个A+的高校;201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成为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第一所中医药院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上海中医药大学成为上海市高考改革综合评价录取试点院校;同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2020年,学校申报全国中医院校首个“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学校与绿地控股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生物医药产业园;同月,上海中医药大学与济民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中医特殊药物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二、上海中医药大学院系与专业简介】: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官网显示,校有“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双一流“建设学科数和国家重点学科数均居全国中医院校第二、上海市地方高校之首;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38个,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9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6个,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4个;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三、上海中医药大学专业推荐】:1、推荐指数排名第一: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依托,第一、二学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数、理、化、外语及必要的基础课程和人文课程。从第三年起回校实行导师制,除接受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基础的基本训练外,还将受到整理中医文献、研究古典医籍的基本训练,学习现代医学基础实验技术与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与能力,第六学年进入临床实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临床、教学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毕业论文。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中医学、现代医学、现代自然科学。主要课程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医籍、现代医学基础和基础医学实验技术与方法、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实验中医学、医用统计学、教育学等。2、推荐指数排名第二: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中医药传统理论知识和现代生物医药技术,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能从事中药研究、生产等多种岗位工作,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级中药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中药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知识结构上体现传统中药学与现代药学的结合,中药学与医学、生物学的结合,掌握运用现代实验研究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中药新药研究技术,在中药专业领域中具有独立工作和研究创新能力。3、推荐指数排名第三:针灸推拿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等方面知识、能力、素质扎实的人才,能在各级中医院、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中医院校、中医学科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的中医师。4、推荐指数排名第四:药学;业务培养目标:面向全国培养具备扎实的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能够在医药行业从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与质量控制、药品质量检测与药事管理、医药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药学人才。5、推荐指数排名第五:护理学;业务培养目标:护理学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并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人才。。6、推荐指数排名第六:医学技术;7、推荐指数排名第七:中医医史文献学;8、推荐指数排名第八:科学技术史;9、推荐指数排名第九:医药卫生;10、推荐指数排名第十:医学美容技术;依次为:生物医学工程、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公共事业管理。。。。。。下一期给大家讲解华南农业大学,敬请期待!
海西晨报 · ZAKER 厦门 记者 廖桂金 许蔚菡厦大信息学院教授周昌乐。 记者 陈理杰 摄被一本经书难倒,用三年悟禅道;自学中医,闲暇时爱搜集民间配方;热爱山水,被称为 " 逍遥教授 "……" 南方之强 " 厦门大学的 " 牛 " 教授数不胜数。今天,晨报记者就带您走近一位神奇的老师——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周昌乐,带您了解这位 5 门学科博导的人生信条。厦大凤凰花下、相思树边,经常徐徐走过一位 " 美髯公 ",上穿西装下着休闲裤配运动鞋。常有人好奇地问他:" 你是画家吗?" 他大笑:" 我是古琴艺术家 "。周昌乐,他的学问一如他的穿扮,古今杂糅,中西合璧,穿越上下五千年。他是文、理、工、医、哲 5 门不同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受聘于浙大、厦大、上海中医药大学,涉及人工智能、数学、中医、语言文学、哲学等。" 做任何事情只要热爱、专注,自然就水到渠成。" 周昌乐说。自主学习 翘课 " 裸考 " 还常考满分在同学眼里,周昌乐是个 " 学神 ":自创 " 周昌乐式学习法 ",上课前预习,看懂了就不去上课了;基本都是 " 裸考 ",考前从来不复习;考试经常满分,大学期间一个学期五门课全部 100 分。" 我翘课是为了更好地读书。" 周昌乐把翘课的时光都泡在了图书馆。" 用我女儿的话说,我是一个书呆子。我比较好奇,什么书都喜欢读,书看多了,研究到一定深度,就变成做学问,还怕什么考试呢?"周昌乐本硕博读的都是计算机专业。1987 年,他考入北京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师从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马希文教授,开始从事人工智能研究。" 我是搞人脑研究的,知道人的记忆力可以训练。" 周昌乐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源于他父亲的 " 特殊训练 "。周昌乐的父亲接受过私塾教育。" 文革 " 期间,他白天做木匠,晚上训练周昌乐背书。从六七岁开始,周昌乐就能熟练背诵 " 四书 "、" 五经 " 和唐诗宋词。" 逍遥教授 "课程 " 三无 " 但一位难求周昌乐有 " 学习强迫症 ",不懂的一定要搞懂。比如研究朱熹,他会阅读朱熹全集。大学时期痴迷哲学,他便把大连理工学院图书馆的所有哲学书都 " 扫荡 " 了一遍。北大读博毕业后,周昌乐来到杭州。他看到一本《楞伽经》,却怎么也无法参透个中奥妙。不甘心的他打听到灵隐寺有位高僧,几经辗转拜师成功。这位妙嵒法师成为继他的父亲和导师马希文后,对他产生极大影响的第三位老师。修了三年禅学后,周昌乐成为国学博导。周昌乐和太太无意功名钱财,一直居住在 2001 年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学校分配的宿舍楼里。但无论客厅还是房间,基本上都摆满了书柜。周昌乐的学生说,他们第一次走进老师家,第一感觉是简陋,可过不了多久,一种安静、闲适感油然而生," 在这样安静的氛围里,心也跟着静了下来。"周昌乐晚上 9 点休息,凌晨三四点起床读书。他认为," 凌晨读书效率高 "。他不参加学术会议,不参加应酬活动,总是笑容满面。闲暇时,他和太太最愿意游戏山水间,过着许多古代文人理想的生活,也因此得了 " 逍遥教授 " 的称号。周昌乐在厦大开设 " 跨界论道 " 通识课,颇受学生欢迎。这门课 " 三无 ":无教材、无课件、无点名,但一位难求。学生周静文说:" 周老师是我大学里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没有之一。上过他的课后,让我懂得怎样度过大学生活。" 叶同学则表示:" 师从周老师,最大的收获就是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自学中医 利用假期时间 搜集民间秘方要说周昌乐真正自学成才的学科,是中医。他在大学时看了很多中医书籍,还利用假期搜集了 200 多个民间秘方。工作以后,周昌乐乘火车遇到小时候的朋友,这位朋友当时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工作。一路交谈下来,朋友发现周昌乐精通中医,于是引荐他到自己的学校当兼职教授。之后,他担任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招收培养博士生 12 名。跨界研究 运用人工智能 识别古琴谱有人问周昌乐,如果他集中精力只研究一门学科,或许早就是院士或顶尖科学家了吧,会不会有些后悔?周昌乐回道:" 中华五千年出了多少翰林院大学士,有几人能被记住?反而是民间野士一个随意的发明,可能就流芳千古。"博学的周昌乐擅于开展跨界研究。他发现中国古代有上千首古琴曲都采用减字谱的记谱方式,但学习简谱和五线谱的现代人根本看不懂减字谱,这样古琴谱可能因无人识别而无法传承甚至走向消亡。周昌乐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做了一个计算机程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减字谱能被快速翻译成人们熟悉的简谱或五线谱。周昌乐每年出一本书,有的非常畅销,有的曲高和寡,他有 6 本论著是全球相关领域的唯一,常人根本看不懂。在学者同行眼里,周昌乐是个 " 奇人 ",研究的领域太深、太广、太怪,很早就提出什么脑科学前沿、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机,虽然后来事实证明不是 " 怪 " 而是 " 超前 ",而他现在的研究重点更是大多数人没有听过的,如机器意识、脑机融合 ……" 人生最重要的是开心、幸福,对人类有贡献。我一辈子做的都是我开心的事——读书,还能为人类做点贡献,知足了。" 神奇的周昌乐,人生的信条非常朴实。人物名片周昌乐,1959 年 11 月生于江苏苏州太仓。199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心智与计算》国际网络学术期刊主编。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及其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受聘浙大、厦大、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文、理、工、医、哲 5 个不同学科的博士生导师。侧记" 读圣贤书,听夫人话 "周昌乐的座右铭是:" 读圣贤书,听夫人话。"研究禅学的他原本不打算结婚,也没谈恋爱,直到年近不惑时遇到了大学生丁丁。丁丁听过周昌乐的讲座,对当时杭州大学(现浙大)这个唯一的北大博士印象不错。有一次在学校英语角,全场都在讲英语,而周昌乐问道:" 谁愿意跟我讲汉语?" 丁丁乐了,跟周昌乐聊得投机,两人也越走越近。" 有才的人一般比较自我,没想到他非常有责任感。" 说起丈夫,丁丁一脸幸福。丁丁想进厦大,周昌乐就离开浙大转投厦大;丁丁要出国当访问学者,周昌乐就放弃厦大信息学院院长职位陪她到美国。朋友不解,周昌乐说:" 在我们家,猪永远围绕兔子转。(周昌乐属猪,丁丁和女儿都属兔)"在美国期间,由于不方便,周昌乐的胡子三个月没理,丁丁喜欢他的大胡子,从此周昌乐成了 " 美髯公 "。【来源:海西晨报 ·ZAKER 厦门】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国的大学以985和211为顶尖大学,这些大学一般支持力度高、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强、就业前景好。但是在我国也存在这样一批高校,它们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专业实力却不虚清北!外交学院外交学院在中国还是很有名气的,曾经的中国外交官摇篮,现在也是学生出路很不错的社科类高校。与前三所高校不同的是,其主要是本科教育,硕博培养比较薄弱,但是在国内外,这个学校的声誉还是相当之高,是货真价实的顶级名校。外交学院是培养我国外交人才的摇篮。是外交部所属的院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却是一所提前批的非常了不起的大学,每年的录取线和清华.北大相仿。虽然这个学校的校园不大,规模较小,但是就业率还是很高的,该校毕业生逐渐成为新中国外交、外事和国际问题研究工作中的骨干力量。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该校有三个学科获得的A+评级,分别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虽然不是211工程高校,但在2017年的双一流计划中,有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该校作为“中医老四校”之一,在中医学领域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主干学科均被评为A+,数量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位。“十二五”以来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SCI论文数量连续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数连续6年保持行业第一。北京协和医学院有人会说,北京协和医学院不是清华的吗?其实完全错了,清华和北京协和医院是一个属于合作的关系,本质上来讲,他们是两个不同的主体。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综合实力在医学院院校中已经是高居全国第一,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协和连一所211大学都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全国最好的医学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校一体,被誉为中国医学殿堂。民国时期就有“北协和,南湘雅”的称号,学校规模虽小,近5千人,可是研究生的比例占82%,学生的实力还是很强,不愁找工作。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中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95人,要知道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大学所有的院士(双聘也都算上)、国家级实验室加一起还不到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半。中国科学院大学,它算是我国科研院校中的领军人物了,虽然没有清华和北大两所院校高调,可是难考程度上并不输它们,因为它是从2014年,才开始面向本科招生的,每年的录取人数不会超过400,所以竞争非常大。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在中国美术界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莘莘学子心目中的顶级艺术殿堂。学校从建校起就大师云集,很多知名的艺术家画家都出自这里,如黄宾虹、徐悲鸿、李苦禅、蒋兆和、叶浅予、胡一川等都曾在此执教,他们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为央美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基石。中央美术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可以追溯至1918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著名美术教育家郑锦担任第一任校长。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对此,你怎么看呢?
考研的你,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吗?沪上25所高校2020级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已经新鲜出炉,这些各具特色的录取通知书正是给考生们最好的回报。赶快跟着小布一起来看看吧,有没有属于你的那一封?复旦大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复旦大学今年的通知书以此为设计起点,取红蓝为主色,采用折页设计,校徽置于中间,翻开录取通知书,仿佛打开了复旦大学的校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新版录取通知书外壳未拆前,以线勾勒交大“校门”主体。在逐渐拉开录取通知书的过程中露出彩色而敞开的“校门”,两边标注“Welcome to SJTU”,同时将交大百廿余年的历史沿革以“刻度”的形式刻画在了通知书上。同济大学2020年同济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新鲜出炉,还附有纪念版一次性使用口罩哦!欢迎你,新同济人,九月见!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今年采用了定制版EMS信封,内含:录取通知书、研究生新生报到须知、宿舍安排告知书等。录取通知书竖版设计,水墨风扑面而来。华东理工大学红色是华东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主色调,首页是华东理工大学校徽,内页上方是学校校训,“勤奋求实、励志明德”,背面是学校校门图形,寓意欢迎新同学的到来。东华大学2020年东华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正在跨越山水,为你而来!恭喜你有了新身份:东华人!我们相约东华见,扬帆起航,在这里追逐人生理想。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通体呈现深蓝色,主体图案源自校园内的“国立上海商学院”老校门。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外研究生通知书的封套上,醒目的“YES!WELCOME TO SISU”占据C位,并装饰有不同文字书写的语言名称。录取通知书采用标识性的上外蓝配色,并绘有象征沟通世界的“&”辅助图形,体现上外“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精神理想。上海大学上海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以蓝色为背景,封面上用金线勾勒出学校教学楼建筑群线条,背面是校训:“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希望研究生新生们践行校训精神。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有了一个新Look,它以“上理红”为主色调,采用折页设计,录取通知书背面印有上海理工大学校歌歌词。录取通知书内页印有学校校训“信义勤爱 思学志远”及军工路516号校门剪影。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设计典雅大方。为便于收藏,特别设计了封皮,封皮上有上海海事大学校名和校徽。华东政法大学华政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采用竖向版式,校名、校徽、校训等必要元素点缀其中。通知书上的印画分别为长宁校区校门和松江校区明法楼,既表达了欢迎新生入校的祝贺,也含有对新生在校园勤学多思、笃行致知的期许。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沿用经典的红色设计,正面有代表腾飞的学校logo以及“勤奋 求是 创新 奉献”的校训,内部印有“勤业惟诚,厚学致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通知书封面配色采用大红、金黄色,配有烫金的上应大标志建筑“知识之门”。内页左边为正本,右边为学生纪念卡。中间用虚线可裁开。纪念卡背面展现“明德 明学 明事”校训,校训下方“1954-2020”记载着办学历史。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希望新海大人能够始终秉承和积极践行海大“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乘风破浪、勇立潮头,与祖国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以校庆红为主色调,正面印有“勤奋、仁爱、求实、创新”校训,配以杏花图案淡纹为底,底边为大学正门剪影,背面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校标,旨在欢迎中医学子加入研究生队伍继续深造。——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红色,背景是标志性的建筑,并印有校名和校徽,简洁中不失雅致。EMS外壳上还有奔跑着的人和飞翔的白鸽。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主色为红色,通知书封面左侧为校训“诚信宽容、博学务实”,底部点缀校园建筑剪影图,内页以祥云图案衬底,印有校徽标识,饱含对新生梦想启航的美好祝福。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采用中国红为主色调,视觉上配以国旗迎风飘扬的波纹元素,庄严大气的校门传递了上电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背面的校徽是上电对学子“方正为人,融通为学”的殷切希望。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以红色祥云为背景,正面印有上体核心建筑——绿瓦大楼的绿色镂空图案,背面印有校训“身心一统,兼蓄竞攀”,告诫绿瓦学子应谨记校训。上海戏剧学院录取通知书融入上戏红与logo设计,希望亲爱的研究生新生们,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这一刻,就能感受到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的庄重感与仪式感:勿忘初心,永葆朝气;乘风破浪,逐梦前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2020年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以淡黄色为主色调,外页采用细叶纹,寓意着生命、希望和憧憬;内页采用海浪纹,彰显海纳百川的精神。上海电机学院通知书封面以中国红为底;美丽校园影印,将学校图书馆钟楼、校训列入封面。内页:橙红为底色,祥云分四角,校训列左右,校徽居顶端,上为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下为研究生入学纪念卡。上海政法学院通知书的主色调选择红色。首页是学校的校徽,左侧为獬豸(xiè zhì),又被称为“法兽”,体现政法院校的学科特色,并配以校园美景点缀在首页及底页;内页背景是学校图书馆,希望新生们入学后能够勤学多思,学有所成。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封面选用标注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名字样的综合楼作为建筑代表,寓意期待与2020级新生相遇。【来源:上海发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新网北京7月17日电 (徐晴)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为探索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医药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试点专项”,开设九年联合培养、本博连读中医学“屠呦呦班”,今年计划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浙江5个省份各招收3名学生。今天,中国中医科学院表示,以“宽知识、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中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双方探索“双一流”院校和科研“国家队”强强联合本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利用双方的优质课程资源、实训实践基地、知名科学家团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科研平台等优势,培养具备“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暨“青蒿素精神”的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根据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特点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中医学“屠呦呦班”采取9年本博连读培养,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育层次内容融为一体,加强培养方案的整体化系统化设计,即强调一体化设计,又突出分阶段评估,实现“医教研协同、医工理文融合、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同步”的人才培养新途径。据介绍,本科阶段由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校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主要负责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在培养中,对接中医药现代化要求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目标,整合优化传统课程、建设新兴交叉学科课程,探索实践“一人一策”学习模式改革,根据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多学科交叉和个性化发展路径,为后期科学研究的深度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双方培养单位组建联合学院,开展全程导师制度、导师团队制度建设,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优势有机结合,实现“早跟师、早临床、早科研”,师承要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研究生阶段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本阶段培养中,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通过双方紧密型的联合培养,加强前后期的有机衔接,形成管理合力,共同构筑中医传承和科研创新的教学合作平台,实现以经典传承、学术创新为导向的经典学习再提升,实现以研究成果为导向的科学研究能力再提升。科研教育阶段(6-7年级),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学生在国内顶级研究平台或国外前沿实验室进行严格的相关领域科研训练。创新能力培养阶段(8-9年级),选配国内顶级专家和研究平台为导师和培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后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博士学位证。双方将组建联合教学团队,共同开展课程开发、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2020年计划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浙江5个省市各招收3名学生(具体招生计划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中国中医科学院表示,将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携手并进,协同育人,致力打造科学研究能力和中医传承水平皆强的拔尖人才群体,力争为未来中医大师和科学家提供可孵化的“种子”。据悉,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屠呦呦是该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完)
距离高考还有64天的时间,考生们选好报考哪所大学了吗?对于成绩不是很理想的考生,但又不甘心报考专科院校,可以选择报考招收专科生的本科院校,毕业后还可以选择升本校的本科,而且有些大学的专科生是和本科生一起上课的,所以所学的知识和本科生也是一样的,可谓是一举两得。上海共有12所本科院校招收专科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院校在内,具体来看。12所院校名单12所院校分别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立达学院和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各所院校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1个专科专业,是护理(中英合作)专业;还有8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全国12所“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工作示范性高校之一,是一所拥有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于1928年始建,坐落于上海市,是上海市直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上海金融学院合并组建而成。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的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是一所以应用型、技术型科学研究为导向,以工科为主、经管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是以工科为主、工管经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发展高水平国际化的高职教育,举办富有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承担一定规模的继续教育。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面向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的普通高等院校;上海商学院是一所以商科专业为特色,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学科的上海市属公办本科普通高校。上海健康医学院是一所市属本科医学院校,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设有14个教学部门,开设10个本科和27个专科专业;在校生规模达1.5万余人;有5所附属医院;截至2018年9月,与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已有三届,硕博士共计177名。上海杉达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试点院校、卓越创新联盟首批成员;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发起及首批成员单位、全国应用型高校教师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校财经类人才培养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发起及成员单位。上海建桥学院于2000年4月始建,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益性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教育部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教育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成员单位,是在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而成。上海立达学院位于中国上海,是所一以管理学为主,艺术学为辅,工学、经济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技术大学,是北方国际大学联盟成员;设有6个二级学院,5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3年,是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筹建的一所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全日制民办高等院校;2002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中侨学院基础上成立了“中侨职业技术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并具备独立颁发文凭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