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建院十周年大会在该校报告厅举行,中国康复医学会党委书记牛恩喜、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胡鸿毅、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常务副会长郑洁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施建蓉、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校长徐建光、副校长王拥军和各级领导、专家以及二级学院、职能部门、附属医院领导、企业界代表、师生代表近400人共同参加会议。 郑蒲港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文杰受邀代表郑蒲港新区出席会议,并参加上海中医药大学马鞍山康复研究院揭牌仪式。 据了解,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成立于2010年,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主的师资队伍,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目前主要有四个教研室,分别为传统康复教研室、基础康复教研室、现代康复教研室和临床康复教研室。学院的定位是将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康复疗法相结合,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 上海中医药大学马鞍山康复研究院将落户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旨在助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的国家战略,建立合理有效的高技术创新康复产品研发转化生成机制,构筑涵盖技术研发、企业孵化、产业化开发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打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元复合试验平台,建设国际领先的中试孵化基地和人才聚集基地。 【来源: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近年来,我国提出“预防、治疗、康复”三结合的指导方针,康复已从简单地关注功能恢复发展到了涉及跨界多学科的综合性社会服务概念,康复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现代脑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等行业迅猛发展,5G时代也已到来,如何将这些交叉学科理论与技术融入到康复服务中,同时整合中医康复形成“中国式康复”?今天上午开幕的2020年上海“交叉与融合——中西医结合智能康复”研究生暑期学校正致力于找到答案。图说:开幕式现场 来源/院方供图此次研究生暑期学校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康复医学院共同承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协办。100名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康复医学、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学员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本次暑期学校。国内外包含院士在内的50多名知名专家参与授课。此次暑期学校以脑与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肺与脏器康复、老年病康复、中医传统康复技术、智能康复工程、大健康相关学科发展等为主要方向,以多学科和跨界交叉融合康复为专题进行各类主题交流。开幕式上,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前主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教授在题为“5G时代康复医学的梦想”主题报告中分析了5G时代的特征,从大数据+人工智能所引发医疗理论和技术的革命谈到了康复医学面临的挑战和希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周嘉院长作了“针刺麻醉与术后加速康复”主旨报告。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典范,针刺麻醉是近代中国医学史上最具原创性的医学研究领域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是中国医学科学研究的五项重大成果之一。在缺少麻药的特殊情况,如战争、灾难来临时,可以作为现代麻醉的替代或有效补充,为常规手术开辟了更多可能性。针刺麻醉能显著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用于术后镇痛可大大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加速术后康复,使手术患者的康复更快速、更便捷,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2020年6月,周嘉团队的“针药复合麻醉无气管内插管在心肺手术中的麻醉技术”,通过了上海市医学会的评审,被批准为中国原创的新技术项目,为针刺麻醉技术的全面推广,为加速康复外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教授在视频致辞中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学员们加深对中西医结合康复及智能医学康复的认识,为中国式康复发展和健康中国做出自己的担当和贡献。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2月25日报道: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日前举行建院十周年学术大会,回顾总结了康复学科发展的经验与成果,并启动了新一轮学科布局。中国康复医学会党委书记牛恩喜,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校长徐建光,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胡鸿毅等出席大会。上海中医药大学是中国式康复的开拓者,早在2001年就设置了康复治疗学专科,2006年设置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2010年在上海率先成立康复医学院,是国内最早设立康复医学院的高等院校之一。康复医学院毕业生风采学校是全国范围内首批实行康复治疗学教育专业分化的中医院校,康复医学院设有物理治疗教研室、作业治疗教研室、听力与言语康复教研室、传统康复教研室、临床康复教研室五个教研室。物理治疗专业和作业治疗专业以最高级别通过了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WFOT)国际认证,康复治疗学专业获全国首批教育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建院十年来,康复医学院致力于培养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康复应用型人才。学院持续推进国(境)外访学交流项目,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境)外高校开展合作交流项目近10项,学生访学率50%以上。同时,学院将国际标准不断本土化,除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纳入一定占比的传统康复课程,还在现代专业课程中融入了中医药传统文化及中医康复治疗技术,凸显了“中国特色”。康复医学院总结的教学创新成果《“交叉与融合”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基于“国际标准、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专业分化教育模式》荣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院每年为康复医学界输送优秀毕业生150余人,校友已遍布海内外,为应对上海市老龄化的社会现实和康复人才稀缺的状况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下阶段,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将着力探索康复学科在健康服务、健康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作用的可行路径。大会上,举行了“卓越康复治疗师计划”导师授聘仪式、上海中医药大学马鞍山康复研究院揭牌仪式,进一步以康复学科的内涵式建设驱动外延式发展。据悉,“康复卓越治疗师培养计划”旨在选拔和培养对科研、创新、创业、科普、研发、社区服务及其他方面有兴趣的本科生,为其配置导师进行指导,培养具有中国底蕴的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的中西医结合创新能力的卓越治疗师。目前“康复卓越治疗师计划”在册导师共50名,入选计划学生181名。
近年来,我国提出“预防、治疗、康复”三结合的指导方针,康复已从简单地关注功能恢复发展到了涉及跨界多学科的综合性社会服务概念,康复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8月20日上午,2020年上海“交叉与融合——中西医结合智能康复”研究生暑期学校正式拉开帷幕。100名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康复医学、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学员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本次暑期学校。国内外包含院士在内的50多名知名专家参与授课。目前,现代脑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等行业迅猛发展,5G时代也已到来,如何将这些交叉学科理论与技术融入到康复服务中,同时整合中医康复形成“中国式康复”,是本次暑期学校的核心主题。开幕式上,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前主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教授作了题为“5G时代康复医学的梦想”主题报告,他分析了5G时代的特征,从大数据+人工智能所引发医疗理论和技术的革命谈到了康复医学面临的挑战和希望,给广大研究生学员很多启发,共同聚焦新时代康复医学发展。今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周嘉团队的“针药复合麻醉无气管内插管在心肺手术中的麻醉技术”,通过了上海市医学会的评审,被批准为中国原创的新技术项目,为针刺麻醉技术的全面推广,为加速康复外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周嘉在“针刺麻醉与术后加速康复”主旨报告中介绍: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典范,针刺麻醉是近代中国医学史上最具原创性的医学研究领域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是中国医学科学研究的五项重大成果之一。在缺少麻药的特殊情况,如战争、灾难来临时,可以作为现代麻醉的替代或有效补充,为常规手术开辟了更多可能性。针刺麻醉能显著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用于术后镇痛可大大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加速术后康复,使手术患者的康复更快速、更便捷,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此次暑期学校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康复医学院共同承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协办,以脑与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肺与脏器康复、老年病康复、中医传统康复技术、智能康复工程、大健康相关学科发展等为主要方向,以多学科和跨界交叉融合康复为专题进行各类主题交流。通过主题报告、专题讨论、学员互动等学习形式,学员们将开拓学术视野、提升科研技巧,不断提高对康复学科发展的认知,开拓对交叉学科理论与技术的了解,持续加深对中西结合康复的认识,启发创新思维,激发钻研热情,助力中国康复医学事业。来源:周到【来源:周到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提到上海的大学,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等一众知名985、211高校。退而求其次也是上海电力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说起上海健康医学院,恐怕很多人不知道吧?的确,上海高校众多,群星闪耀,这所大学真的太不起眼了,那么它的实力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上海健康医学院是一所市属本科医学院,是我国首家以“健康”命名的医学院,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年轻的医学院。它始创于1950年,当时是上海职工医学院,2015年由原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并组建而成。从它的组成成员来看,我们应该能大致了解到它属于实力一般的高校了。上海健康医学院设有9个学院、4个教学部;有11所附属医院(含筹)、1所附属卫校;开设了16个本科专业和13个专科专业。它自己还没有硕士点,但是它已经与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了三届研究生了。它实力强的学科或专业有康复治疗、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医用电子仪器、药剂设备等,它的医学影像技术、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力尤为突出。上海健康医学院的整体实力一般,在上海市的本科院校中,它应该属于实力最差的院校之一了,不过,因为有上海这个地域加成吧,它的分数也部分省份也不是很低。比如在河北它之前一直在本二批次和专科批次都有招生,今年在河北批次合并,它在理工批次,本科投档线为531分,专科投档线为437分,文史类没有招生计划。总的来说,上海健康医学院在上海市实力平平,在全国本科院校中名不见经传,在专科院校中属于比较实力比较强的吧。
金秋十月,“新场综合医疗卫生中心B3-2地块”项目基坑围护结构完成,马上要开始地面工程了!这里将建成亚洲一流的三甲康复医院,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建成开放之后,病人做完手术可以去康复医院,享受专业的医护康复。跟着小布一起来看详情↓从照片已清晰地看到地下工程已经基本结束。航拍图看起来是不是像DNA的双螺旋结构?那我们来看看2021年建成后的样子吧~“新场综合医疗卫生中心B3-2地块”项目,位于新场镇旅游综合服务区,牌楼东路以南、杨辉路以西、众安路以东的区域红线范围以内,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67公顷(以实测为准)。双螺旋双子楼里除了康复医院,还有急救中心分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中心及卫生监督执法中队业务用房。上图右侧那个独立的“方盒子”是新建的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院项目定位:达到亚洲一流水平的,具备一定综合保障能力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中心。床位数量:设计床位数800床,其中600床为康复病床,200床为综合病床。建筑层数:大楼高度约40米,地上9层,地下2层。地下车库:地下有1000多个车位,医院停车难的问题预先考虑了。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约22米。床位数量:99床。浦东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很期待?编辑:王雨濛邮箱:pdxinwenchu@163.com你在看吗?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对中医药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与《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医药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未来中医药行业的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对百姓健康生活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病患异地求医只为一种中医疗法在上海脊近完美中西医康复中心的诊室里,中医推拿出身的朱国苗博士正在给一位慕名前来治疗的外地患者进行颈椎的检查,除了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症状,他还要对患者进行肢体检查,利用不同角度的姿势变换,了解关节受限的程度,同时通过用手触摸肌肉、筋膜的状态,结合放射影像手段,来确定患者发病的原因。朱国苗博士希望这位女患者能够每周治疗一次,而且每次治疗的时间要确保有两个小时。但是这位患者只能利用到上海出差的机会做治疗,无法做到每周治疗一次,朱国苗博士建议她回去自己多做康复训练。朱国苗本科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在安徽省中医院推拿科工作四年之后,考取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之后留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推拿科工作,工作期间又读取了在职博士研究生。原本处在事业上升期,2015年朱国苗却毅然辞掉了曙光医院的工作。而辞去医院优厚的工作,源于2012年朱国苗被选派到澳大利亚,参与我国女子游泳运动员的康复保障。上海脊近完美健康科技公司创始人朱国苗表示:“在这康复保障两年半的时间里,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国外的一些康复,也为他们对人体结构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所震撼,也为他们在整个过程中设计的康复的流程所震撼。正是因为这次机会,自己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澳洲之行让朱国苗眼界大开,让他看到国外医生不仅重视物理治疗,同时更重视后续的康复训练,而治疗和康复结合起来,复发的病人大大减少。可是当朱国苗2014年回到国内的时候,三甲大医院的体制和现实,让他在国外学到的治疗康复方法和理念很难实现。朱国苗表示:我们每天的病人是非常多的,像我们做针灸推拿,一天也能看五六十个病人,所以每个病人处理的时间是非常少的,对相关的肌肉、骨骼疾病往往只有治疗,但其实这些疾病更多的需要康复。由于没有时间对病人进行充分的治疗和后续的康复训练,很多病人治疗之后病情虽然得到一定缓解控制,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又会复发。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朱国苗非常困惑,也让他觉得难以发挥传统中医的优势。其实我们中医有一句话叫,中医医人,它其实不是单纯的医病,医人的话就是我除了给你治病之外,我更多的要跟你有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对你整个人体的观察和调理,以及整个人体的防治和治疗,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什么,其实需要的是时间。2015年4月,朱国苗在经过反复权衡之后,毅然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辞去工作,白手起家创办了这个中西医诊疗康复中心。在和患者沟通交流的时候,朱国苗要填写一份健康评估调理档案,这份档案里不仅有患者的一般信息,还有详细的检查信息。特别是跟医院病历不同的是,这里还有静态姿势判断、运动受限程度测试和关节检查。现在康复中心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很多都是慕名而来。在医院工作期间,朱国苗写了690多篇博客文章,吸引了大量的博客粉丝。这为我无形中打下了基础,如果在以前工作过程中没有写东西,没有做这种经验总结的话,对我们民营的康复机构来说,病人的来源其实是个很大的问题。;中医为本西医为技多点执业促进中医发展年朱国苗创办诊疗康复中心的时候,医师个人注册医疗机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16年,朱国苗向有关部门申请开办诊所,对方以不符合当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为由打回了他的申请。没有医疗机构资质,一些涉及到医疗的诊疗和康复项目,只能以健康管理的方式去开展业务。我自己的执业资格放在什么地方,我要找地方挂靠的,那么第二个我不能涉及到这种医疗的项目,病人的保险是没有办法使用的。随着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发布,国家放开了中医诊所的准入,从审批改为备案制,允许医师多点执业。特别是今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医药法》,对朱国苗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我是一个大医院的医生,我要真正的到社区医院,或者我自己做这样的民营医疗机构,我要合法行医,允许我多点执业之后,我能更多地发挥我的作用。基于中医传统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以及西方医学的先进技术、理念,目前朱国苗博士已经开了三家连锁形式的中西医康复中心。国家对于中医药发展的利好政策,为朱国苗的事业打开了快速发展的大门。我们希望在未来的三到五年,能把脊近完美的中西医结合康复能开三十到五十家连锁,借助我们康复连锁的平台能更好地弘扬中医。国家卫计委相关数据统计,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58.0万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5.2万人。备案制与执业资质双双放开,对于中医药的发展以及服务基层群众来说,具有深远意义。从事中医工作40多年的资深中医老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教授林洪生认为这会对于中医药事业和基层患者带来巨大影响。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洪生表示:大家以前都认为有病要到公立医院去,但是公立医院的负荷确实很大,其实好多在基层,在民间的医生他们也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包括现在很多大医院的医生如果有这种宽松的条件,他们可能会更好的为大家服务,解放了他们以后,患者就医的困难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半小时观察:发展中医药正当其时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从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把发展中医药融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医药事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今中医药振兴发展已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未来,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会更多,看中医更方便,吃中药更安全,中医药必将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1月20日报道:“今天,我在招聘会现场签订了就业协议!”11月20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2021届毕业生张解玄在学校举办的秋季校园招聘会现场与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完成签约。在经历了疫情下的春季“云招聘”后,高校校园的秋季招聘再度回归线下。本场招聘活动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今年举办的首场户外招聘,共吸引260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贤纳士,涵盖医疗、医药、生物、教育、养生、健康咨询等行业,提供就业岗位2078个,创下历史新高。2000余名本专科、硕博士毕业生现场参加,尽管天公不作美,但绵绵细雨挡不住求职的热情,当天用人单位现场面试毕业生千余人次,意向录用近500人次。虽然招聘会回到了线下,但线上的宣讲活动仍然开展得热火朝天。自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上海中医药大学连续邀请校董企业、校友企业和岐黄育人实践基地企业等优质企业,为毕业生开展了多期专场宣讲活动,提供高效、便捷、有针对性的求职服务,目前已经举行7场空中宣讲会,邀请企业28家,1000余人次参与。通过空中宣讲会与线下招聘会的联动策略,不仅开拓了毕业生多元就业渠道,还让毕业生不断深入了解就业行情、专业的就业方向,推进毕业生精准就业。张解玄同学告诉记者,作为首批通过专场宣讲会达成录用意向的毕业生,自己此前已经通过了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的两次面试,能够在招聘会现场签订就业协议,感到十分荣幸。“学院和学校专门组织了一系列就业宣讲会、面试技巧、就业指导、简历修改等准备任务,全程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张解玄表示,能够在秋招阶段达成就业,自己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和人生新的开始。非常感谢学院和学校给予我这次宝贵的机遇,为我之后的就业道路点燃了一盏明灯;也非常感谢第四康复医院给予我就业机会,让我能在专业路上继续发展。往后我也将进一步完善自我、汲取知识,做一名专业且亲和的作业治疗师。”同样在今天完成签约的还有张解玄的同窗赵娜同学。“作为本次招聘会现场签约的第一波学生,我非常感谢学院对我的栽培和推荐。”赵娜同学表示,感谢学校、学院前期为毕业生们提供的各项就业指导和服务,“未来一起加油吧!”来自中药学院药学专业的庞彩玲同学今天投出了8份简历。“虽然天气阴冷还伴有一点小雨,但招聘会的hr都非常热情有耐心,让我感觉非常贴心。”庞彩玲同学告诉记者,在现场浏览各用人单位的招聘启事后,自己比较心仪的是天士力集团。负责人向她介绍完企业文化和岗位职责后,还补充了天士力对应届毕业生的人性化待遇。“本应届生‘小白’很心动!想继续参加后面的正式面试环节,以及参加企业的培训和实习等。”据悉,本次招聘会是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与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通过积极引入政府资源,利用张江在生物医药研发方面的区域优势,区校协同共建人才输送新平台。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介绍,上海中医药大学与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建共建以来,汇聚校政企三方力量,打造“精准化”就业平台。三方通过聘任校外导师、建立岐黄育人实践基地等方式,形成共育英才新机制,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校企联合体,助推张江科学城生命健康产业和服务体系升级。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主任姚军表示,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市场对中医药毕业生的需求保持旺盛之势,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人才优势突出,建议毕业生们发挥所长,积极抓住每一个机遇。
从“学院”升格为“大学”代表着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基本每年都会有一批“学院”升格为“大学”,在这些升格的院校中属医科类院校最多,从2012年算起,到目前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至少有10所医学院成功升格为大学,还有两所正在申报更名为大学。第一、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是云南省最大的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前身是昆明医学院,于2012年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省级科技奖特等奖6项、一等奖13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55项,位居全省第三,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跻身全国100强,年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昆明医科大学第二、内蒙古医科大学(2012年3月)学校成立于1956年,原名内蒙古医学院,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内蒙古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同年11月,学校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第三、广州医科大学(2013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6月的广州医学院,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广州医学院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虽然不是双一流院校,但在全国还是比较知名的,学校的呼吸疾病实验室是广东地方高校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主任就是大名鼎鼎的钟南山院士,在SARS和新型冠状肺炎这些重大疫情防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校有两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在学科评估中,广州医科大学共有3个学科参评:药学C、护理学C、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C-。广州医科大学第四、温州医科大学(2013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前身是温州医学院,学校同样创建于1958年6月,同样于2013年4月更名为大学,并入选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早在温州医学院时期,学校的实力和知名度都已经相当不错了,当年温州医学院教授研制的“对数视力表”被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在全国实施。在2019ESI综合排名中,温州医科大学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74位,浙江省省属高校第一位。而且在2019年新增的两院院士名单中,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学校由此实现了院士零的突破。第五、西南医科大学(2015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前身是泸州医学院,在国内率先开始了中西医结合5年制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006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连续五年蝉联西南西北分区赛一等奖。泸州医学院先后于2015年4月、2015年12月两度更名,并最终定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第六、贵州医科大学(2015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2006年学校成为贵州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6月贵阳医学院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后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对口帮扶下,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在学科评估中学校共有4个学科参评:基础医学和药学被评为C+,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被评为C。贵州医科大学第七、广东医科大学(2016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位于湛江市,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1964年湛江分院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湛江医学院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广东医学院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学校曾连续三个五年计划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其主要优势学科是临床医学,现有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医学影像学。第八、锦州医科大学(2016年3月)锦州医科大学位于辽宁锦州,学校历经锦州医学院、辽宁医学院等时期,于2016年3月由辽宁医学院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1978年学校承担的“稻田皮炎的病因和防治研究”项目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重大贡献奖;1980年学校在“地甲病”和“地克病”的病因和病理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获得卫生部乙级科学技术成果,由此学校成为全国“地甲病”和“地克病”研究中心。第九、徐州医科大学(2016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该校是整个淮海经济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也是该地区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中心。2013年学校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3月学校由徐州医学院升格为医科大学,在学科评估中,学校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药学3个学科被评为C+。徐州医科大学在全国率先创设麻醉学本科专业,并建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麻醉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麻醉学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学校在麻醉学领域拥有不凡成就,因此被誉为“中国麻醉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徐州医科大学第十、遵义医科大学(2018年12月)上世纪六十年代大连医学院为支援三线建设南迁至遵义,并改名为遵义医学院,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先后与重庆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0年被认定为新增开展硕士推免生工作高校。近些年学校建设发展得到了相关部门大力支持,2012年入选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成为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2016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7年药学获得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立项建设,2018年12月教育部同意遵义医学院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第十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和其他医科院校不同的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是一所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学校是整合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资源组建而来,经教育部评审批复,2019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成立,同时挂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牌子,这一点和北京协和有点类似。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13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6个。曾在全国率先实现以省为单位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病、疟疾、麻风病,夺得新中国灭病史上“四连冠”,目前指导全省开展职业病、皮肤病、寄生虫病、肿瘤早诊早治、辐射防护、防盲治盲、罕少见疾病防治工作,另外还拥有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正在申报的两所医学院校第一、蚌埠医学院蚌埠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7月,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分迁和安徽医学院援建而成,学校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在学科评估中,学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学科进入C类,近些年来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 90%以上,因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学校于 2015 年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 强。此外学校还有 2 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直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卫生部首批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和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2019年11月4日,经专家考察和评议,同意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并报请省政府向教育部申报,目前正在申报过程中。第二、桂林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创建于1935年,是全国建校历史较早的医科院校之一,被誉为“闪耀桂北的医学明珠”,学校目前是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高校,2014年被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5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生物技术、药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C类,并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行列。2019年9月,广西教育厅发布公示,将桂林医学院申请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
图说:上海中医药大学2020届学生迎来毕业典礼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实习生 华天择(下同)“同学们,走出校园,你们就同‘最美逆行者’一样,要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像你的前辈们一样,勇敢坚定地站出来,并且以此为荣!毛不易唱道:海洋会回答江湖,江湖会回答河流,河流会回答浪潮。新时代的后浪们!请你们尽情奔腾吧,让祖国的大洋充满生机,让你们的师长们满是骄傲!”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建光今天如是寄语毕业生。毕业,是一首离别的歌,更是青年成长的里程碑。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上海中医药大学1800余名2020届学生今天迎来属于自己的毕业典礼,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200余名毕业生代表来到了典礼现场,另有22个分会场同步直播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后浪”们即将带着初心与爱,入海奔腾翻涌,谱写中医药的新篇章,创造属于他们的新奇迹。典礼上视频《致你》里那些熟悉的校园风物与美景、亲密的室友同学师长,那些珍贵的青春记忆画面令大家依依不舍。“让我们推走疾病,拿来健康”“做一个,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上中医人”学生代表们透过镜头说出了自己的毕业心声。学生代表发言环节引发同学集体共鸣。来自针灸推拿学院,即将赴哈佛大学深造的毕业生陆俊捷,将融合中国传统医学与公共卫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来自康复医学院,参与西部计划做一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者的毕业生凯迪尔娅卡得尔,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练,成就一个坚强的自己;来自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洪锡京选择继续留在学校,从事博士后工作,他将手拿中医学的钥匙,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行。毕业典礼上,陈凯先院士在主题演讲中讲述中医药在人类健康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分享了中医药当代价值和发展趋势。他指出中医药学的蓬勃发展和它与现代医学的汇聚和互补已经成为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勉励全体毕业生扎好根基,顺应大潮,大力推动中西医学、药学的独立发展,同时推动二者的融合和汇聚,提供解决当代医学难题的“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真正造福人类。图说: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寄语新生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供图徐建光校长为全体毕业生带来“最后一堂大课”。他分享了《中国疫病史鉴》的记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中国人对于疫病历史之悠久、规律把握之准确、防治措施之先进,在古代世界医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中医药的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的抗疫史。正是由于中医药的重要贡献,让我们从未出现过像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导致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他说,“面对疫情,中医从来不是‘慢郎中’。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全国范围有4000余名中医医务人员奔赴一线参与救治,可谓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一次鲜活实践。中医药人平时谦和、低调,但到了武汉一线尽显自信、拼搏,为取得抗击疫情阶段性胜利做出了上中医人的特殊贡献。”他以“百合固金汤”“当归建中汤”“复元活血汤”三剂“人生药方”,寄希望同学们百脉相合,固若金汤,做一名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弄潮儿;当归初心,增建自身能力这个关键“中气”,做一名杏林事业的坚守者、创造者和奋进者;抖擞真元,满血复活,成就一番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情有义的精彩人生。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