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刘星宇上海科技大学-有机所联培研究生林国强院士课题组爱好:看电影、玩游戏、弹吉他毕业去向: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全奖)在校荣誉: 上海科技大学三好学生上海科技大学国家奖学金三年前,充满活力与浓厚科研氛围的上海科技大学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幸运地成功保研到上海科技大学。三年的硕士生涯中,我受到了上海科技大学国际化与人文化的教育滋养,也在国内有机化学最顶尖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受到最严格和系统的有机化学训练,这些为我打开了有机化学研究的大门。我在本部呆的时间不到一年,但是对本部的印象非常深刻。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各种课程,只要你感兴趣的领域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课程。同时学校也鼓励我们多去学习一些交叉领域的东西。上科大的英语课程很有意思,每周的小班化外教课让你有充足的机会去锻炼你的口语交际能力。每周一次的英文lecture,让你学习英语的同时还了解到了各种西方文化与精神。课程外,学校的硬件设施更是不能再赞,图书馆充足的空位、宜人的环境让学生可以高效率地进行自习。学校还专门为研究生提供了单人的研习教室。我最喜欢的是学校图书馆的研讨室,同学可以几个人预约一间研讨室,进行考前的复习或者是对一些presentation的演练。我记得当时准备有机所不对称合成课程的Seminar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就经常会借用图书馆的研讨室来进行对我们要讲的课题的讨论。我在学校与有机所共同的导师是林国强院士,林院士是中国有机化学界德高望重的泰斗,影响了几代中国有机化学人,是上科大让我有幸进入林老师的课题组。刚到有机所报到的时候林老师教导我们“有机化学很辛苦,做原料,开反应,过柱子(对反应体系一种提纯的操作)。可是如果只是单单地学会这些,那你毕业之后的竞争力在哪呢?一定要有危机意识,走出舒适圈,学会去思考,要有给自己找麻烦的精神。我们不要做有机砖工,而要做新时代的有机化学研究学者”。研究生一年级下学期在完成了上科大与有机所的理论学习之后,我正式进入课题组开展实验研究,林老师安排我接手同课题组师兄的一个未完成的课题,是关于近年来比较热点的廉价金属锰催化的碳氢键官能团化反应。这也是林老师对我科研能力的一次测试。一开始课题的进展还是很顺利的,但是在拓展底物的时候遇到了不小的问题。主要遇到的瓶颈是反应的重复性不好,加上我们的反应是封管进行的,反应不好监测,同时又有一定的危险性。此外,出于安全考虑,有机所有规定晚上加热反应超过指定温度需要有人看管,所以那段时间我需要在实验室守着加热到晚上12点左右,等着反应到指定的时间,再停止反应用核磁对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等待我的往往是参差不齐的反应收率。每天守在实验室,等到的是这种结果,心情不可谓不差。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快一周左右的时间,期间有过沮丧,有过对自己实验能力的怀疑。多亏了实验室师兄的鼓励,让我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对可能产生影响的环节进行了一一排查,如催化剂的纯度、溶剂是否是超干的、反应器的温度、磁子的搅拌速率等等。最后发现是加料顺序的问题,于是我们对加料的顺序进行了筛选。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明确了正确的加料顺序,从而解决了反应重复性的问题。最终我们的这份工作发表在Organic Letter上,并成为了该期刊2019年开年的第一个封面文章。工作的可重复性一直是做科研的人很头疼的事,面对这种问题时,需要有足够的毅力,但一定不能盲目尝试,尝试一定是需要建立在对反应的理解和认识上的。在进行第一个课题时,我们对不同金属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发现当使用铑催化剂代替锰催化剂时,得到的产物,核磁氢谱的位移与之前的产物相比有微微的变化。我们意识到这或许是得到了一个全新的产物骨架。最终通过一系列检测手段,确定了是产物双键的构型发生了翻转。虽然只是一个双键构型的变化,但从反应的机制上来说,与之前却是截然不同了。为了弄清楚反应历程,在林老师的帮助下我们联系到了浙江大学的洪鑫教授。进行了DFT计算的合作,一个产物当中看似简单的双键构型的变化花了我们足足快一年的时间去弄清楚其中的反应历程。其间为了分析清楚双键是如何发生异构化的,我们提出了许多可能的过渡态,并且进行一系列的控制实验来试图证明反应经历过相应的过渡态。这算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很多时候对于反应机理,目前的技术还不支持我们可以直观地证明某个反应历程,而通过计算化学的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反应历程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哪些是比较有可能的。再通过控制实验进行侧面的论证,可以使提出的反应机理更加合理。这种不断提出不断校正反应机理的经历,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除了日常的科研生活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或者有机所组织的各类活动或者学术报告。我做过中科院公众科学日志愿者、上海女子马拉松的志愿者,中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的志愿者等。尤其参与在上科大举办的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的志愿者,这个经历让我很难忘。这是我第一次可以和全国各地的研究有机化学的老师以及同学进行交流和学习。我印象最深的是我问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课题组的一个学长:众所周知醛类化合物相比于α,β-不饱和双键活性高的多,如果做氢化的话应该是醛基优先被还原,为什么想到去尝试金属催化的α,β-不饱和醛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共轭还原反应的研究?学长回答我说:因为知道它很难所以才有尝试它的必要性。这个回答让我很受启发,做化学研究千万不能有畏难情绪,一定要敢于去尝试那种看起来不可能的反应。9月,我即将去往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进行博士阶段的学习,感谢上科大与有机所这样一流的科研平台给了我可以走向世界的机会,开启人生的新阶段。毕业寄语林国强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刘星宇同学本科毕业设计在课题组进行,在完成研一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即进入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他具备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认真的工作态度,对科研充满热情,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我衷心地希望他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可以走得更远更好。来源:上海科技大学 供稿:刘星宇 排版、编辑:王成、项逸炜
为促进学术交流与沟通,激励大学生从事科研的热情,2020年(第十二届)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拟定7月份在上海举行。一、申请条件1、化学、生物、药学、材料及相关专业大三本科生(2021年7月毕业)。2、学习成绩优秀,本科期间总评成绩排名在专业前25%之内,对重点学校、科研成果出色、化学成绩优异者可适当放宽排名标准。3、对化学、材料、生命科学有浓厚兴趣,并有较强或潜在的研究能力。4、英语达到四级水平(425分以上)。二、材料提交(一)必交材料:1、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附件1)2、本科成绩单扫描件3、专业排名证明扫描件4、英语四级/六级成绩单扫描件5、身份证扫描件6、学生证扫描件(二)选交材料7、其他等级证书及校级以上获奖证书扫描件8、已发表论文或出版物扫描件9、专家推荐信上述1-8材料按顺序做成一个pdf文件,文件命名和主题:夏令营+学校名称+姓名,将文件发送,截止时间6月14日。注:本次申请只需提交电子版材料,无需寄送纸质版。因疫情期间无法开具成绩单等证明的同学,可以暂时提交没有盖章的材料,但要在相应材料下方承诺其真实性,待高校可以开具时补交原件。三、网申办法及时间请各位同学在提交上述电子版材料的同时填写报名信息,截止时间6月14日。四、遴选和举办方式1. 上海有机所专家组成员会根据考生提供的电子版材料进行筛选,确定入选营员名单。2. 最终入选营员名单拟定6月底前公布。3. 2020年度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具体方式和时间另行通知。4.上海有机所将提供营员单程路费(凭票实报实销高校所在城市至上海的火车硬座/硬卧/动车二等座/高铁二等座)及夏令营期间在沪食宿。
为加强合作与交流,深入推进校所融合工作的开展,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1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华中师范大学就共建“化学与生物分子科学联培研究中心”举行了签约仪式。上海有机所所长唐勇介绍了研究所的历史沿革、学科特长、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及未来科教融合工作的愿景。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优势学科、培养模式和培养理念,并讨论了深入合作的切入点和未来共同努力的方向。双方还就人才队伍、科研平台、研究生教育等进行了交流。华中师范大学和上海有机所相关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参加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现场【来源: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20年推免数据分析学院简介大连化物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自建所以来,大连化物所造就了若干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及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先后有20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位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位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截至2018年底,在所工作两院院士14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1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2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大连化物所具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资格审批权,现有博士生导师151人,硕士生导师195人。截至2018年底,在读研究生1001人,其中博士629人,硕士327人,留学生45人。已培养研究生2843名,其中博士1948名,硕士895名。设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172人。毕业的校友中,有8人当选为两院院士、28人入选国家引进人才项目,30人获杰出青年基金支持,14人获优秀青年基金支持,13人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称号。各专业推免人数对比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一共招收11个专业。招收人数最多的专业为物理化学专业,招收29人。招收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工业催化、分析化学、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招收人数最少,仅1人。生源院校类别比例从本科生生源院校来看,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招收105名学生,除1人来自双非院校,其他学生均来自985、211院校,其中985院校学生最多,有80人,占76%。生源校及招收生源人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本科生生源院多为985、211院校。仅1人来自双非院校河南大学。该研究所在大连理工大学招收人数最多,招收31人。各专业招收生源人数比例2020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招收学生均来自985、211院校,除在大连理工大学招收2人外,其他院校各招收1人。2020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材料与化工专业招生院校多为北方强理工科院校,在大连理工招生最多有4人。2020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学专业仅招收2名学生,来自东南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0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析化学专业处在大连理工招收9人外,在其他院校均招收1人。2020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招学最多,招生院校分布较广且均为985、211院校,在大连理工招收7人(最多)。2020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招收4人,2人来自大连理工,1人来自内蒙古大学,1人来自四川大学。2020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化工专业仅招收2人,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业催化专业招收人数较多,有1人来自双非院校河南大学。2020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工程专业除在大连理工招收3人外其余院校各招收1人。2020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有机化学专业招生院校多为理工科院校,在大连理工招收2人。2020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与医药专业仅招收1人,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20年推免数据分析学院简介上海有机所现有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氟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组装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推进剂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沪港合成化学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有机合成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企业联合实验室等。受中国化学会委托,编辑出版《化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和《有机化学》三份SCI收录刊物。全所截止2016年底有职工86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研究员8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在学研究生581人。在站博士后48人。各专业推免人数对比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招收6个专业,分别为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与医药、化学生物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与化工。其中有机化学招生最多,招生60人;生物与医药招生最少,仅招收1人。生源院校分析从本科生生源院校来看,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共招生99人。招收学生绝大多数来自985,211院校,共90人(占91%);来自双非院校的学生有9人,有(占9%)。生源院校及招生人数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本科生生源院多为985、211院校。有9人分别来自9所双非院校。985院校招生人数最多,其中南开大学和四川大学招生最多有8人。各专业招收生源人数比例2020年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材料与化工招收学生多来自985、211院校,不过其中亦包含双非院校安徽师范大学(1人),浙江工业大学(1人)。2020年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医药专业仅招收1名学生,来自天津大学。2020年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招收5名学生,除上海大学为211院校,其他大学均为985院校。2020年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生物学专业招收学生均来自985、211院校,在四川大学招收2人,其余院校各招收1人。2020年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专业招收人数较多,在中山大学招收人数最多,有7人。在双非院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各招收1人。2020年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专业招收人数最多,在双非院校广西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西大学各招收1人。
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越加严峻,同时伴随着本科学历的普及,应届生数量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希望通过读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希望通过读研,为未来的求职增添一分筹码,多开拓一条道路。大家在进行考研择校时,一定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是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呢?研究所和高校,谁的“含金量”更高一点?今天,考研校小编就给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研究所和高校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吧!一、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区别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有的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是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多的多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说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的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是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会更多。二、科研院所比高校的优势1、大部分科研院所每月有工资,相当于已经工作,而且免学费,单位替交;2、大部分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从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3、科研院所考研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一般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上;4、很多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不用为工作发愁,已经签约,而且提前2到3年赶上就业形式,也就是2018年签约的时候是按照18年的待遇,而毕业则是2到3年后,其学位贬值不可预知,当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志也是试用的,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5、先期的名校学习可以接触不少名校学生,这是日后的人际资源,这种同学感情的人际关系优势,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是这样的。三、高校比科研院所的优势1、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所显示的名气,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虽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学习,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科研院所的;2、不用签约,毕业就是自由身,当然这也是双刃剑;3、如果上的学校还算可以的话,比较轻松,可以混到毕业证书,拿学位证,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后的工作优势可就没有了。各方面优势差异如下:首先排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两家超级科研院所。大家都公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北大等超级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这里我们还要排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级热门的科研院所。因为这些科研院所都比较难考,但是如果能考上,那么前途将不可限量。比如就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那么进财政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就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那么进商务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国内被称为"银行行长和银行家的摇篮"。从招生人数比较:各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各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从报考人数比较:各大学报考的考生多、各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从科研条件比较:各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各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从生活津贴比较:各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各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从奖学金比较:各大学的奖学金品种很多、各科研院所的奖学金品种一般较少。从生活条件比较:各大学学生都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从生活丰富比较:各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各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另当别论。从毕业分配比较:各科研院所的毕业分配有其专业对口的优势。四、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第1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第2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第3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4名: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第5名: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第6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第7名: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第8名: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第9名: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第10名:华中科技大学究生院第11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第12名: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第13名: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14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第15名:中南大学研究生院五、科研院所人气排名(目前数据仅有17年)以下是主要科研院所的人气排名(按序号排名),供同学参考。(说明:下面的招生数据都是指全日制,调剂生都是指第一志愿未报考本院所的调剂考生)1.中国科学院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4.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5.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6.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类考生115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1.37;全日制专业学位类考生97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2.77)7.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拟录取170人,其中58%是调剂生。除了法学所,其他院所专业基本都没招满)8.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9.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17人,专业型22人,上海科大联合培养41人, 上海交大联合培养2人,以上不含专项计划考生。总体复试比例为1:1.66)10.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考生总人数为173人,拟录取151人,复试比例为1:1.15)1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35人(基本是上线就录取,不少专业无人报考),拟录取133人,其中77%是调剂生)12.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航天710所)1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4人,其中25%是调剂生)1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0人,专业型37人,总体复试比例为1:1.13)15.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16.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70人,一志愿上线34人)17.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8.广东省社会科学院1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2人,复试比例为1:1.6)21.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2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23.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24.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1,拟录取28人)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26.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电子六所)(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80%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27.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一志愿上线考生均可参加复试)(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35%是调剂生)28.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9.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54所)(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23人,拟录取24人(一志愿17人+调剂7人))30.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59人,其中61%是调剂生)31.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3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68人,其中82%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3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4.江苏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6所,杰瑞科技集团)35.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团)36.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9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7.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38.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39.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02人,其中6%是调剂生)40.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31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1.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2017年度拟录取8人,一志愿上线6人(全部录取))4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17年度拟录取59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3.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44.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45.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46.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6人,拟录取17人,复试比例为1:1.53)47.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48.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77人,其中62%是调剂生)49.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50.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3人,其中13%是调剂生)51.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5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58%是调剂生)5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061基地,贵州航天技术研究院)54.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5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度拟录取81人,其中11%是调剂生)56.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57.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58.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87人,其中31%是调剂生)59.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60.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6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62.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6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3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64.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65.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66.中国地质科学院67.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68.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69.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70.中国航空研究院611所7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7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3.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7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4.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6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5.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10人,其中1人是调剂生)7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10人是调剂生)7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64人,其中47人是调剂生)78.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79.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80.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81.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82.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83.长江科学院84.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8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86.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87.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88.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89.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90.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91.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92.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即702所)93.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94.北京矿冶研究总看完以上内容,相信大家能明白研究所与高校二者的区别了吧,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哦,喜欢搞科研求工作稳定的同学研究所肯定是你的第一选择,性格外向喜欢校园生活的同学还是报考各大高校更为合适。
催化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是构建碳-碳键和碳-杂键的高效方法之一。在催化不对称共轭加成中,常见的缺电子烯烃底物包括α,β-不饱和醛、α,β-不饱和酮、α,β-不饱和酯、α,β-不饱和酰胺、α,β-不饱和硝基化合物及α,β-不饱和砜等。然而,α,β-不饱和酰胺的底物局限于活化的酰胺,普通α,β-不饱和酰胺由于其较低的亲电性,在不对称催化中应用较少。酰胺基团是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中常见的结构片段,因此,开发基于普通α,β-不饱和酰胺的催化不对称加成反应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殷亮课题组致力于研究铜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在前期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二芳基膦氢在铜催化剂(一价铜-双膦络合物)和有机碱的作用下,生成铜-二芳基膦物种,该物种被用于对α,β-不饱和硫代膦的共轭亲核加成反应,以高立体选择性构建了系列手性1,2-双膦衍生物(Angew. Chem. Int. Ed.2020,59,7057-7062)。近期,研究人员将该物种用于普通α,β-不饱和酰胺的催化不对称共轭膦氢化反应中,取得新进展(J. Am. Chem. Soc.2020,DOI:10.1021/jacs.0c09654)。研究发现,铜-二芳基膦物种的强亲核性可弥补普通的α,β-不饱和酰胺的弱亲电性,从而实现对其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该反应的产率、立体选择性、底物兼容性好(RCONH2类型的酰胺仍可适用),反应条件温和,具有100%的原子经济性;该反应被用于不对称二芳基膦氢的动态动力学拆分,构建了一系列具有膦手性的膦-酰胺类化合物。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氢谱进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二苯基膦氢先和铜催化剂络合,随后才发生脱质子;利用核磁共振磷谱进行机理研究,结果显示,Cu(I)-(R,RP)-TANIAPHOS络合物在过量二苯基膦氢存在的情况下,仍具较好稳定性,这是该反应能够取得优秀不对称诱导的关键。研究人员利用该方法学,合成了一个手性Pincer型双膦-钯络合物,该络合物在查尔酮的不对称共轭膦氢化反应中表现出优秀的不对称催化效果,表明该方法学在不对称合成中的潜在应用性。该研究由硕士研究生李彦博和田虎共同完成,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上海市科委、上海有机所、中科院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一价铜催化的不饱和酰胺的不对称共轭膦氢化反应【来源: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细菌表面的脂多糖,简称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其多糖大都具有显著的诱导炎症的效应,是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近年来,意大利科学家Molinaro等人通过对一种欧美人群中常见的肠道共生菌,即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 mpk的研究发现,该拟杆菌表面的脂多糖能够起到调节小鼠免疫反应的作用, 从而使小鼠具有预防炎症性肠病的能力。这一发现与通常认为的细菌表面脂多糖的功能截然相反。该普通拟杆菌的脂多糖的O-抗原具有独特的[→4)-α-鼠李糖-(1→3)-β-甘露糖-(1→]二糖重复单元。这一独特的糖链结构及其反常的生物学功能使得对于该糖链的化学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全合成获得该类聚糖有助于对其功能的深入研究,推动相应的难治性肠炎药物的研发。 上海有机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俞飚课题组开展了对该拟杆菌脂多糖O-抗原糖链的化学合成研究。他们首先在二糖水平上解决了其中难以构建的β-D-甘露糖苷键的合成问题,开发了可以大量制备的正交保护的二糖砌块的方法。随后,把该二糖砌块制备成给体和受体,通过较容易控制的α-鼠李糖糖苷化反应得到四糖;随后,通过相应的[2n + 2n]迭代组装得到了全保护的8糖、16糖、32糖、64糖和128糖。其中,对于[2n + 2n]的糖苷化连接使用了该课题组发展的一价金催化的“俞氏”糖苷化反应(Yu Glycosylation)。该反应的给体容易制备、性质稳定、活化条件温和,是实现该多糖合成的一个关键。合成中的另一个关键是对于多糖的保护基的脱除;在对128糖的合成过程中涉及到258个保护基的脱除,322个碳-氧键的断裂,而多糖底物的溶解性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发生变化,因此,保护基的完全脱除具有很大的挑战。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仔细摸索和精准把控,他们最终获得了高纯度的目标多糖化合物。其中的128糖也是迄今为止采用化学方法所合成出的线性最长的聚糖分子。 对于该128糖的结构鉴定用到了目前较为先进的多糖分析技术。意大利那不勒斯菲里德里克第二大学的Silipo博士使用二维扩散排序核磁共振谱(2D DOSY)精确验证了64糖的分子量。此外,Silipo博士还通过核磁共振实验和计算模拟等手段确定了该系列多糖在溶液中的线性延展构象。128糖的准确分子量(Mw = 19748)由荷兰莱顿大学的Nicolardi博士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MALDI FT-ICR MS)确定。此外,阿姆斯特丹感染和免疫研究所的Chiodo博士对该系列多糖与免疫相关的人源凝集素的识别进行了筛选,发现该系列多糖能够选择性识别树突状细胞表面C-性凝集素DC-SIGN,这为对该拟杆菌脂多糖的后续生物学和药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上述工作于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 Commun.2020, 11, 4142;)。该工作的化学全合成部分由俞飚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朱乾(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沈铮男(上海科技大学)完成,结构确证部分由Alba Silipo教授、Antonio Molinaro教授和Simone Nicolardi博士完成,凝集素结合测定由Fabrizio Chiodo博士完成。 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等的大力资助。 来源:上海有机所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992-x.pdf
含有多个手性中心的螺环二烯酮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如caesalpin J和futoenone是从在传统中药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分别具有潜在的抗炎症活性和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一些含有苯酚取代螺环二烯酮衍生物同样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tatanan B和tatanan C,是从 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根茎中分离得到,被报道具有抗糖尿病活性。hopeanol则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此外spirotriscoumarins A和spirotriscoumarins B也被报道具有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从逆合成分析角度来看,利用去对称化策略发展双苯酚衍生物的去芳构化反应,将为构筑该类手性骨架提供最为直接的方法。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游书力团队利用手性亚磷酰胺铱络合物作为催化剂,从对称的双苯酚衍生物出发,通过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CADA)反应高效地实现了含多个手性中心的螺环二烯酮化合物的催化不对称合成( J. Am. Chem. Soc. 2020, 142)。而此前相关的工作仅局限于单苯酚底物的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以及在钯催化条件下底物诱导的双苯酚底物的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并且在后者报道中铱催化体系(仅使用了P(OPh) 3为配体)并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在优化条件下各类含富电子取代基的双苯酚衍生物均以优秀的立体选择性得到含多个手性中心的环己二烯酮化合物,且所有反应均在30分钟内结束。反应能扩大至克级规模,收率和立体选择性不受影响。该方法可应用于天然产物tatanan B和tatanan C的合成。双苯酚前体(+)-7可在手性铱络合物(S,S,Sa)-K1的作用下发生不对称烯丙基去芳构化反应以79%的收率得到一对阻旋异构体8,后者再经过两步反应即可得到天然产物tatanan C和tatanan B的混合物(5:1),且无其他非对映异构体生成。研究团队利用去对称化策略,实现了金属铱催化双苯酚衍生物的不对称烯丙基去芳构化反应,反应能够以优秀的收率和立体选择性得到含多个手性中心的螺环二烯酮结构。该催化反应高效,克级规模反应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催化剂当量降低至0.2 mol%。以该反应作为关键步骤,实现了天然产物tatanan B和tatanan C的合成。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上海市科委和腾讯基金会的资助。图1 铱催化苯酚衍生物不对称烯丙基去芳构化反应图2利用去对称化策略构建含多个手性中心的螺环二烯酮化合物图3 天然产物tatanan B和tatanan C的不对称全合成【来源: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国宁波网讯 昨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宁波园区项目开工。建成后,该园区将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成果,为宁波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提供科技支撑。据了解,该园区是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宁波新材料创制中心原有规划内容基础上的扩展升级。园区将重点建设“两院两基地”,即新材料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研究生培养基地和新材料中试基地,围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与中试,开展成套制备技术与工艺的开发以及技术转移、转化和项目孵化。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唐勇表示,有机所将与宁波优势互补,加强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争将园区打造成与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相匹配的区域创新高地。(记者金鹭通讯员王虎羽贾骐帆)【来源:中国宁波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国家一等奖学金、互联网+省级一等奖、郑州大学“三好学生”、郑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校园舞蹈大赛二等奖、校级优秀辩手……这些荣誉都属于郑州大学柳园23号楼121寝室,2016级化学学院国际化班多才多艺的F6。121寝室全寝六人中五人保研,一人考研,均被国内各大高校录职。其中路明铎保研至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王德库保研至厦门大学,王金源保研至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刘斌凯保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马鸣宇保入了上海科技大学,宋云帆考入了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学霸大佬带我飞“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如是说。“学习不是一个人的闭门造车,遇到问题时群策群力的讨论往往会给每个人带来灵感。”大学霸路明铎介绍起自己的学习经验,“121寝室的每个人都互为良师益友,每年考试季大家都会围在一个小黑板前,每个人都会把这一科目的知识总结,分享到小黑板,大家一起讨论。”“在大学阶段交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良师益友往往会对你起到正面作用。”刘斌凯补充道,“经常和我们寝室一起学习的还有保研到北京大学的揣攀峰和保研到有机所的王琛,我们也互相提供了很多帮助。”好兄弟一辈子六个人虽然来自天南海北,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却互相帮扶,胜似兄弟。平日里,六个好兄弟相处融洽,彼此包容,共同进步。平时,六个人总是一起参加活动。他们共同参加了寒假社会实践,一起去乡间考察,并获得了社会实践二等奖的奖项。刘斌凯是青年志愿者协会一位热心肠的志愿者,在他的带动下,寝室其他人也一起去参加了很多志愿者活动。寝室成员之间有时候还是会发生一些小的摩擦。“我们几个的性格都比较直,有些时候讨论问题比较冲,会让大家的氛围有点紧张。”宋云帆解释道: “但是好在有我们的寝室长王德库,他年龄是我们当中最小的,一直是我们的团宠,只要有他在,我们寝室的氛围很快就能重新活跃起来。”在大学四年里,遇到困难时,121寝室的六人也会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如果说王德库被我们看作是弟弟,那么年龄最长的源儿就是我们的老大哥了。”宋云帆接着讲道:“他是我们寝室的支柱,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总是第一时间帮助我们。我们一起生活的这四年里,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左 马鸣宇 右上 路明铎 右下 刘斌凯学院的关怀,指明我们前进的路2017年9月,郑州大学化学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化学学院更是被誉为“高层次化学人才培养的摇篮”。121寝室全员的成长,离不开化学学院老师们的关心与帮助。化学学院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学习环境,老师们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2017年的时候,马鸣宇对未来产生了迷茫。学院老师以"小马过河”和“盲人摸象”两个寓言故事,阐述了人生的道路重在实践的道理,解开了马鸣宇的心结。从此马鸣宇潜心科研,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保送研究生。学院老师也非常注重同学们的身心健康,经常和同学聊天交心,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在我考研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宋云帆说道,“疫情对我们复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们才能顺利复试,取得良好的成绩。”左 王德库右上宋云帆右下 王金源毫无疑问,121寝室的六位同学是求知道路上的成功者。他们的四年大学时光为他们带来的不只是知识和能力,更有一份浓厚而又难忘的情谊。求学之路上没有一个人是孤独的。祝愿为了未来奋斗的每一个你我,都能找到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益友。来源:郑大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