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讯中,饶毅教授提到,在 2019 年 Cell Research 的论文发表之前,耿美玉教授已发表了 12 篇包括体外、体内研究以及综述文章在内的与 GV-971 有关的论文(2003-2013 年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耿美玉教授在 2019 年的文章并没有引用这些相关论文。具体文章如下:1.褐藻酸性寡糖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杏仁核多巴胺释放的影响图片来源:中国海洋药物2. 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与硫酸多糖图片来源:中国药理学通报3. Acidic Oligosaccharide Sugar Chain, a Marine-Derived Acidic Oligosaccharide, Inhibits the Cytotoxicity and Aggregation of Amyloid Beta Protein4. Effect of acidic oligosaccharide sugar chain on scopolamine-inced memory impairment in rats and its related mechanisms图片来源:Neuroscience Letters图片来源:Biochemical Genetics图片来源:药学学报图片来源:生理科学进展图片来源:Neurological Research图片来源:中国药理通讯图片来源: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图片来源: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12. Synthesis and bioassay of β-(1,4)-D-mannans as potential agents against Alzheimer's disease图片来源: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这 12 篇论文中,有七篇论文是针对 GV-971 的原创研究论文,另外 5 篇则是是评论或相关论文。饶毅教授中文译文如下:作为《细胞研究》的编委会成员,我写信是为了向《细胞研究》2019年10月号发表的Wang et al.1关于GV971的论文的读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耿美玉博士此前已经发表了12篇关于GV971或与GV971密切相关的论文,包括体内和体外研究。由于这些论文在Wang et al.1中没有一篇被引用,所以在这里列出来以便让读者知晓。其中7篇为GV971,2,3,4,5,6,7,8 的原始研究论文,其余为评论或相关论文。9,10,11,12,13总而言之,耿美玉博士先前论文声称GV971可以治疗帕金森病动物模型2,GV971可以直接绑定到β淀粉样蛋白肽,4,9,GV971可以保护神经元免受β淀粉样蛋白的毒性,4,5,GV971可以改善记忆丧失引起的β淀粉样蛋白肽注入大脑,6,GV971可以直接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神经元死亡,3,GV971可以减弱莨菪碱诱导大鼠记忆障碍,3 GV971可以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在vitro8 GV971可以与神经元内的蛋白质结合,7。虽然这些作用直接作用于A肽类,或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或胶质细胞,但Wang等人现在声称GV 971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和炎症间接作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模型。这些效应在药物靶点、有效位点的位置和治疗机制方面是如此显著地不同,以至于引起了对可信性的潜在担忧。读者不应忽视的一点是,尽管通常来说存在不同的靶标意味着副作用,但作者声称,GV971的所有靶标和作用都有助于缓解阿尔茨海默病。在我自己对生物医学研究历史的研究中,从中国的生物医学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和抗白血病药物三氧化二砷的发现,14)到世界各地的生物医学研究,15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种药物有这么多的靶点可以治疗或缓解一种疾病。关于 GV-971,饶毅教授一直在关注其实饶毅教授在 Cell Research 发表简讯表示对 GV-971 的关切并非事出偶然。早在去年年末,饶毅便实名举报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学术造假,称该研究“不造假是不可能的”。那么对于饶教授本次顶刊发文质疑事件,大家怎么看呢?-END-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抗艾滋病化学1类新药塞拉维诺(Thioraviroc)于2019年5月5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5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对外披露此消息。据上海药物研究所披露,塞拉维诺是由上海药物所柳红研究员、蒋华良院士和吴蓓丽研究员课题组以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课题组组成的科研团队联合开发。蒋华良课题组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采用基于结构和改变代谢途径的药物设计策略,设计新结构类型CCR5拮抗剂;柳红课题组通过高效合成技术开展CCR5拮抗剂的多轮结构改造和成药性优化;吴蓓丽课题组解析了马拉维诺和多个CCR5拮抗剂与CCR5受体的复合物晶体结构;郑永唐课题组开展CCR5拮抗剂的HIV病毒抑制活性筛选。科研团队在此基础上,紧密合作进行深入结构修饰、药效评价和成药性优化,发现候选药物塞拉维诺——一种具有全新骨架的CCR5拮抗剂。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与现有唯一针对CCR5靶点的临床药物马拉维诺相比,塞拉维诺对CCR5受体具有更好的拮抗活性,对多种艾滋病病毒株、临床株以及耐药株的抑制活性和治疗指数优于上市药物马拉维诺或与其相当;塞拉维诺具有良好的大鼠和犬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种属差异小、对CYP450酶无抑制和诱导作用,无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安全性良好。塞拉维诺及其系列化合物目前已获得美国、欧洲、俄罗斯、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利授权。据悉,塞拉维诺是国内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研究的CCR5受体拮抗剂。塞拉维诺进入临床是上海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又一重磅作品。自2014年至今,上海先后完成多个新药研发上市工作,其中包括原创新药“GV-971”完成临床试验并申请上市,结束16年来全球没有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上市的历史。同时,上海企业在高端医疗方面突飞猛进,首台国产一体化PET/MR填补国内空白,首个国产心脏起搏器、首个国产血流导向装置相继获准上市,细胞治疗、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创新影响力越来越大。近年来,上海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形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上海方案”。总体方案中包括,启动科创中心地方立法,启动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引入国际一流智库开展科创中心建设国际咨询,形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独特发展模式,极大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与应用,并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发高地。近五年,也是上海医药产业迅猛发展的五年。统计数据显示,五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值从近2500亿元增长到3434亿元,年均增长9.9%。生物医药产业的增长速率和行业利润率,在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位居前列。目前,上海在生命科学、药学、化学等领域,已集聚一批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院所,拥有一支面向国际前沿的科学家队伍,该领域仅两院院士就有64位。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研发创新能力领跑全国,细胞治疗、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东安路上医大求学的日子,宣利江的许多记忆早已模糊,可唯独还记得自己当初对与学校毗邻的中国科学院走出的研究生们的深深钦佩……几十年过后,宣利江早已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组长、研究员,他和团队研制的丹参多酚酸盐及其粉针剂,在新药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进入5000多家医院,惠及2000万以上的患者,宣利江也因此获得了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中国药学发展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突出贡献奖等一系列奖励,并在今年,被评选为新一届全国先进工作者,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嘉奖……成为人们仰望与憧憬的对象。回首来时路,荣誉背后新药研发与产业化的进程却是长路漫漫又荆棘密布。可自从踏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大门,宣利江就始终昂扬“为民、执着、融合、自强”的“新药精神”,“择一事忠一生”,在新药研发一线不断前行着。新药研发之路走了整整13个年头一粒药见效需要多久?没有标准:也许几分钟,也许几小时;一种新药研发成功需要多久?业界公认:筛选10000个先导化合物+10到15年时间。而10到15年时间在宣利江看来,可能还是不够:“要知道,有时耗费一生也许只能做成一种新药,新药研发时长可以说是久到‘可怖’的。”曾经,每5年一次的评估汇报是让宣利江特别头疼的事:“这5年讲的内容是在研发某某新药,下个5年还要继续重复讲……”即便是在宣利江和团队开足马力的情况下,从系统的药学、药理药效和安全性研究等多方面着手,丹参多酚酸盐及其粉针剂的研发之路还是走了整整13个年头。13年里,没有谁比宣利江更能体会“成功是极小概率会发生的事”这句话了。“中药是很好的东西,但成分复杂,到底是哪个成分起作用,往往说不清。”为了“说清”丹参,宣利江要把丹参中的化学成分尽可能地分离鉴定出来,即使这个成分的含量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在决定开展丹参多酚酸盐的新药研究之前,团队对丹参的关键有效成分的确定一直没有把握和信心,毕竟这是决定后续所有工作的核心依据。宣利江和团队在药学、药理学两个方面多个层次去尝试各种变化的可能性,一直到确定了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的多酚酸盐类化合物是丹参保护心脑血管的重要成分,并将它定入整个药材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标准后,这道坎才算真的迈过去了。2000年9月12日,宣利江拿着准备多年的新药临床注册申请报告及材料去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申报临床研究。“可到北京递交材料才发现,材料封面里少了一个章。”宣利江说:“研究工作完成了,可材料封面的一个单位章挡住了材料的递交。”正所谓好事多磨,宣利江赶紧买了机票回上海盖章,这一去一回,便就折腾到了第二天。9月13日,当宣利江拿到临床申报受理通知书时,才发现这天是自己的生日。宣利江感叹:“13这个数字与我实在有缘,丹参多酚酸盐研发花了13年,我自己生日是9月13日,丹参多酚酸盐及其粉针剂正式递交IND申请又和我的生日日期是同一天。”新药研发13年中,陪伴宣利江和研究团队的是丹参药材的药香、实验室仪器运转的轻声伴奏,但支撑他和研发团队前进的,却始终有新药研发人持之以恒的“新药梦想”与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新药年销售数十亿元进入国家基本医保目录“拿到新药证书后的第一个想法,终于我可以干点别的事情了。我感觉自己其实已经爬到了‘山顶’,可以歇一歇了。还记得丹参多酚酸盐的第一次专家咨询会会议遇到一位专家和我说:‘从今往后,你要辛苦了’,当时我根本没有在意,现在觉得自己当初真是‘无知者无畏’。”宣利江笑着说。就是这句被宣利江当成是“客套话”的说辞,没想到却是一语成谶了。完成丹参多酚酸盐的研制用了13年,药品上市后又走过了十几年,宣利江几乎是将新药视为己出,而他对自己“孩子”的要求自始至终只有一条:“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一次,宣利江来到医院找一位临床医生工作交流,坐在门诊室等待时听见有病患对医生说,上一次给他使用的“丹参多酚酸盐”疗效特别好,宣利江在一旁偷偷乐:“病人和医生并不知道一旁的我就是这个药的研发者,这样正面的临床反馈让我欣慰异常!”这次经历也让宣利江深刻地意识到:如果说丹参多酚酸盐的研制成功是新药研发者的自我圆满,那最终新药能在临床上服务于民,帮助病患们减轻甚至远离病痛,才是他孜孜以求的“新药梦”。推进“新药梦”,靠的是产研结合:在完成实验室研发后,宣利江及其团队协助企业完成了生产基地建设、工艺放大等产业化工程,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指导和监督,实现了科研成果产业化。2006年新药上市后,临床应用不断扩大,丹参多酚酸盐及其粉针剂成为年销售额数十亿元的大品种,进入国家基本医保目录,成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实现“新药梦”,靠的更是自我挑战:丹参多酚酸盐的研制过程中实践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中药采用了运动平板试验评价临床疗效;第一次,中药进行了IV期临床试验;第一次,中药开展了3万例的真实世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每一个“第一次”,不仅打消了人们对新药疗效与安全性的质疑,更为临床使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证据。是研究组长、带头人更是值得尊敬的师长宣利江曾说:“我们就是要做一个不一样的中药,或者说要做一个体现科学院、药物所特色的现代中药。”他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在丹参多酚酸盐及其粉针剂研发成功后,他又带领团队继续开始了S-腺苷蛋氨酸的产业化、天然药物资源的药理作用物质基础的阐明和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发现等科研项目……在大家眼中,他不仅是研究组长、带头人,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师长。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后宋维彬说:“宣利江从学术思想和理念上,怎么做实验的传达,都给了我们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学生魏娇娇更对恩师充满敬佩:“他经常教导我们做人做事要循序渐进,不要太急功近利、太浮躁。”宣利江说:“走进药物所我们是师生,走出药物所我们是朋友。”新药研发路并不顺坦,但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才,宣利江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希望我自己的经历能鼓励到更多年轻人,让他们在新药研发的路上走得更远。”来源:劳动报 作者:李佳敏 【来源:劳动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上海#上海医药类大学排名情况是怎样的,是广大考生和家长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上海投档分数线整理出的上海医药类大学排名,排名第一的是第二军医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以下是各学校的详细信息,供大家参考:1、第二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称:海军军医大学),于1949年9月创建,坐落于上海市,前身是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是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军队研究生培养重点建设院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211工程”、军队“2110工程”和原总后勤部“53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17年6月,因军队改革,学校由军委训练管理部转隶海军,并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对外保留第二军医大学校名。9月,入围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学校的主要培训层次有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任职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等。开设临床医学、海军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护理学等13个专业。现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基础医学、药学),二、三级学科26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3个(后方专业勤务、军事航海医学和军事预防与防护医学(含军事药学)),总后“53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5个(野战护理学、卫生勤务、热带医学、军事药学和中医中药野战应用),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现有69个博士点和92个硕士点。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创始成员,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首批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史、医学技术5个一级学科及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公共卫生5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有15个本、专科专业,除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本科专业外,还设有护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康复治疗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等专业;有8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已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余家海外院校、医疗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研、教学、医疗等合作关系,建立了美国第一家中医孔子学院,设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中英合作药学、中英合作护理学项目。以上就是2020年上海两所值得报考的医药类大学,口碑和实力都不错,在本地认可度很高!
新华社上海11月12日电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有意义的事”——追记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逸平新华社记者张建松、龚雯、王琳琳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造福2000多万患者的创新中药。其领衔研发者,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逸平。而他自己,是一个与病魔“鏖战”了25年的病人。2018年4月11日,为新药研发鞠躬尽瘁的王逸平,在办公室溘然长逝,年仅55岁。(小标题)最大愿望:做出“首选新药”丹参入药,在我国有悠久历史。但丹参的有效成分到底是什么?王逸平带领科研团队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艰苦攻关。早期研究条件差,他们只有借来仪器,夜以继日地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逸平在实验测试中发现丹参乙酸镁的生物活性特别强。经过进一步研究,他大胆推测这可能就是丹参中最主要的药用成分。王逸平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以丹参乙酸镁为质量控制标准,来研制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后经临床使用证明,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高效、安全、质量稳定可控,被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医药品种,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典范。此后,王逸平又主持了抗心律失常一类新药“硫酸舒欣啶”的药理学研究,目前已完成2期临床试验。该药对心肌细胞钠、钾和钙通道具有抑制作用,是一种复合型的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使药物发挥更安全、高效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现已获得多个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王逸平还领导团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体系,为全国药物研发企业完成50多个新药项目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药学研究的每一份付出,都能为百姓生命健康带来一丝希望。”王逸平曾说,他生前最大愿望是做出“世界各地临床医生首选的新药”。(小标题)与病魔抗争:以“有限”搏“意义”早在1993年,刚刚30岁的王逸平被确诊患有Crohn’s(克罗恩)病。同年手术,切除了1米多小肠。学医的他,非常清楚克罗恩病目前无法治愈,只能靠药物控制,自己的健康只会越来越恶化。为了节约时间,与时间赛跑,王逸平总是自己记录病情、给自己打针。他办公室的冰箱里,常备着许多针剂药品。他手写的《Crohn’s病程记录》中,清晰记载了自己病情反复发作的过程。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在不断加重,他多次出现贫血、大量便血、疼痛、昏迷等情况,体重常年只有100斤左右。但在同事们眼里,王逸平却是那样风趣幽默、开朗乐观。如果不出差,他每天7点多出现在单位,晚上八九点下班,甚至经常工作到深夜,周末也经常来单位加班。由于多喝水容易腹泻,王逸平平时喝水很少,因此得了肾结石。有一次开会,他的肾结石发作,疼得只能横躺在会议室的凳子上。他和同事们到德国汉堡出差时,疾病发作,造成血尿、腹痛。疼痛难耐时,他就将自己泡在宾馆浴缸的热水中缓解。病魔每天都在折磨着王逸平,但却从未动摇他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他经常提及“3万天理论”:“多数人的生命最多只有3万天,除了吃饭睡觉,真正能用来工作的有效时间只有1万天。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有意义的事。”从30岁到55岁,长达25年时间里,王逸平以抱病之躯,先后承担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专项、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中科院重大专项等众多研究任务。(小标题)生命的践行:求实、创新、协作、奉献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是我国新药研发国家队,在我国新药研发历史上,留下过许多辉煌纪录。王逸平特别珍视老一辈科学家“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精神的传承。新药研发,动辄多年、耗资巨大,需要化学、药理、毒理等各个环节科学家的精诚合作。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导致研发失败。王逸平说:“新药研发领域,没有单打独斗的孤胆英雄。”他从不计较名利得失,无私地与所有人合作;即使取得了显著成就,仍始终专注于工作。进入21世纪,上海药物所开始了从“出论文”向“出新药”转变。王逸平主动请缨,前往国家新药评审中心学习。他带回的第一批宝贵经验,在药物所整个科研流程的再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来,从“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盐酸安妥沙星”的研发成功,到26个新药进入临床试验,上海药物所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原创新药,成为上海张江“药谷”的创新高地。王逸平,是上海药物所改革进取、锐意创新、无私奉献的典型代表。(完)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柳红、王逸平和蒋华良课题组联合研发的抗高血脂症化学1类新药DC371739,于近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据介绍,蒋华良课题组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策略,发现PCSK9可能是小檗碱类天然产物的新作用靶标;柳红课题组通过高效合成技术构建结构多样性的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库,同时开展多轮结构改造和成药性优化;王逸平课题组开展系统的体内外活性筛选和药效学评价,最终发现候选药物DC371739。该化合物可剂量依赖地降低金黄地鼠和恒河猴体内的血脂水平,同时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是一个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抗高血脂症临床候选药物,具有良好的成药前景。DC371739是“时代楷模”王逸平研究员生前潜心研究的又一候选新药。王逸平研究员长期从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新药研发,创建了完整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体内外药效学筛选评价体系。王逸平课题组与柳红课题组、蒋华良课题组紧密合作,通过对百余个化合物的体外活性筛选发现十余个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降脂活性,活性优于临床一线使用的他汀类药物;并进一步在高血脂症动物模型上进行体内药效学评价,同步开展作用机理研究,最终确定候选药物DC371739。2018年4月是该候选新药临床前研究的关键阶段,王逸平的突然离世曾让该化合物的推进陷入困境。柳红研究员和蒋华良院士不畏艰难,继续带领整个团队全力以赴推动该候选新药的系统临床前研究,最终成功获批临床试验。这一阶段性成果也是对王逸平研究员的告慰和缅怀。DC371739项目曾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自主部署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基金的资助。目前该项目已实现了成果转化,正开展临床I期研究的准备工作。
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政府共建相关研究平台签约和揭牌仪式17日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和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共同为张江药物实验室、G60脑智科创基地、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揭牌,并见证了松江区政府与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奉贤区政府和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签署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共建协议。白春礼在讲话时指出,生命健康领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最重要方向之一。中科院在上海地区集聚了一批生命科学、药学、化学等具有领先水平的科研院所,拥有一支面向国际前沿的优秀科学家队伍,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关系民生的重要领域产出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三家研究平台的成立和相关合作协议的签署,是院市共建上海科创中心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举措。中科院将继续发挥“国家队”的骨干引领作用,全力支持各共建机构与平台的建设。下一步,要深化对新时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定位的认识,努力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要引进和培养全球顶尖科学家团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高地。要积极探索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更好地让科技成果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应勇在讲话时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科技创新的前瞻布局和融通发展,努力成为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生命科学是世界重要前沿科学领域,三家研究平台的揭牌成立,将进一步充实上海生命科学高端创新力量,也有利于上海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加快成为全球生命科学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希望三家研究平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向世界一流研究平台迈进。要树立全球视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加快形成开放高效的协同创新网络。要提升创新策源力,努力取得更多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原创性成果。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符合创新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组织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海将继续大力支持研究平台的建设发展。张江药物实验室以“出原创新药”和“出引领技术”为目标,瞄准领域前沿,部署实施疾病机制研究及原创新药研发重大项目,致力于研发人民群众吃得起、疗效好、副作用小的原创新药。G60脑智科创基地将以克隆猴技术为基础,推动重大脑疾病模型研发和产业化,服务“健康中国2030”国家重大需求,解决脑重大疾病诊断、干预和治疗的关键技术。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着眼于打通从原创发现到创新疫苗和抗体药物的研制路径,研制抗感染抗体和新型疫苗,提升我国传染病相关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优毕档案上海交通大学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团员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三好学生强生安视优商业竞赛三等奖及优秀个人2018年上海市创课大赛特色课程奖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职业规划大赛三等奖01. 研一2017年的九月,李竹君来到梦寐以求的交大校园,开始了一段丰富多彩的研究生生活。研一开始,她坚定信心为自己制定阶段性目标,并向着心中的目标不断努力。研一期间,她始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无论是专业课还是通识课,她都抱持着绝不偷懒的态度,利用每一次课堂展示挑战自己。科研方面,在傅老师的指导下,她研一下学期跟随师兄师姐开始课题研究,在实验中不断夯实自己的科研基础,为后续课题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课堂之外,她也珍惜每一次机会去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参与校园活动。作为班长,她和团支书一起积极组织班级活动,为同学们准备节日小礼物,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氛围;在校园活动方面,她积极参加学生组织,在强生俱乐部以及校研究会担任干事,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策划,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此外,她自发组织团队参加强生安视优的商业比赛,一起策划活动方案、制定营销计划,这不仅仅锻炼了她的商业思维能力,也让她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02. 研二研二期间,李竹君正式开始自己的科研之旅。傅老师的科研态度一直影响着她,让她不断去汲取最新的研究进展,大胆尝试、不断试错,在试错中调整自己的实验方向。同时在寒假期间,她加入全球挑战计划——非洲药典团队,在傅老师的带领下去非洲埃塞俄比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开展科学研究,为非洲当地的药典项目作出贡献。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她深入了解了非洲当地医疗现状及医疗领域制度建设环境,并深刻意识到作为药学生身上的责任。除了科研项目之外,她也积极参与各类校园实践,在学院党建研究会担任副主席,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党员荣药-我与改革开放同行”,重走改革开放之路,途经上海、昆山、雄安和天津四座城市。实践团队以“重走改革开放路,砥砺爱国奋斗情”为主题,去小学做安全知识科普、去企业走访了解最新的企业动态、去天津大学进行党建交流、去雄安新区感受新区的蓬勃发展,结合专业特色和优势,践行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除此之外,她也积极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在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中感受运动的激情,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了解人工智能未来技术趋势,在药学院暑期学校活动中感受文化交流的魅力,在强生的free hug活动中感受公益的温暖力量。03. 研三研三面临着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李竹君也逐渐坚定“人生有无限可能”这句话。她通过和各个行业朋友的聊天交流,不断加深自己对于各行各业的了解。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陌生人可以在网络上了解彼此,互相欣赏,从而成为能够一起互相探讨深刻话题的朋友,这也让她真正意识到这个时代带给个体社交的无限可能性。这样的经历,让她在求职时对各个行业有了基本的了解,最终也顺利拿到了互联网大厂的offer。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也极大地锻炼了她的科研能力,收获更大的成长。回顾研究生三年生活,她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坚信自己的人生有无限可能。只要勇敢地去尝试,并在尝试后认真复盘,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找到属于自己的热爱。- 导师简介 -傅磊,男,毕业于复旦大学,1984年获化学学士、1987年获放射化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三年后,于1990年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化学系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研究所参与完成欧共体的大型核燃料工程项目。1993年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师从于James P. Collman教授,开展对血色素、肌球素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于1997年初获得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继续一年多的博士后工作,于1998年加入美国Pharmacyclics公司,致力于新型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化学药物的临床前期研究,主要负责药物的设计、合成和优化,药物活性的研究,药物生产工艺的设计优化,以及药物代谢过程的研究,目前这些药物已经进入临床实验。 傅磊博士于2006年初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任药物化学专业课题组组长。课题组的科学研究涉及到傅磊教授还发明研制了用于改善皮肤的中医药汉方。并帮助德国汉高公司成功上市了孩儿面“傅博士汉方”平衡护肤系列产品。傅磊教授主持过多项研发项目,至今已在很多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例如《科学》,《化学综述》,《化学研究前沿》,《美国化学会杂志》, 《德国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以及《有机化学杂志》等,并持有多项国内外专利。来源: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文案资料:药学院 排版编辑:陈璇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上海都有哪些医科类大学呢?那么下面就给大家介绍3所上海顶尖的医科类大学,其中有1所是“双一流”大学,看有没有你喜欢的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简称“上中医”创建于1956年,前身是上海中医学院,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医科类重点特色院校,学校设有29个本、专科专业(方向),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等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学校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三。一直都以勤奋、仁爱、求实和创新作为校训,更多的培养国家综合技术型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称“第二军医大学”,创建于1949年,当时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国家"211工程"、军队"2110工程"和原总后勤部"53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也是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外军医学留学生培养基地。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校机关设”四部二院“,下辖”一部八系“,学校设有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科研部、研究生院5个部院机关,截至2017年8月,海军医学系、卫生勤务学系、中医系均为全军唯一的专业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创建于1896年已有百年历史,也是位列于211和985双一流,中国首批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示范中心学科组长单位,学院拥有重庆南路、闵行、南汇三个校区,下设23个学院(系)、14所附属医院,开办10个本科专业(方向)。截至2013年12月底,有教职医务员工22707名,专任教师634名;有在校学生6828名。学院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67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在SCI收录中国医学领域科技论文数量机构排名中连续五年荣获第一位。以上就是上海顶尖的三所医科类大学,有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关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都来留言,以上排名不分前后,感谢大家的观看。#上海#
图说:首批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授牌仪式 来源/主办方供图新民晚报讯(见习记者 郜阳)今天上午,“首批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授牌仪式暨2018年度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合理用药宣传教育先进表彰会”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举行。本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专科建设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6家首批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经过三年建设周期,顺利通过项目验收,成为本市首批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单位。为期三年的第一轮本市合理用药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也圆满完成。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药品及药品使用的科学认识逐步增强,合理用药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成效显著。6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于2016年3月启动,同年7月由原上海市卫生计生委遴选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6家首批项目建设单位。在三年建设周期内,项目单位着力使药学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协同发展,并在专科建设和发展方向上形成与相关临床医学学科更好衔接和紧密结合的独特专业技术优势,为促进药物合理使用和精准治疗,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发挥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上海率先在我国省区市层面进行的医疗机构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上海乃至全国起到了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形成了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临床药学重点学科集群,助力上海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今天的授牌仪式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征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仁济医院、瑞金医院这6家首批验收合格的医疗机构授予“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铜牌。其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医疗需求和医疗质量为导向,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临床ADR监测、个体化给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升临床药学的服务能力和研究实力,铸就药学人才高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全院17个科室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探索了一条覆盖患者治疗全流程的“闭环式”中山临床药学服务模式;长征医院积累了医院400多万份处方点评的经验,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总计大于50万条的“处方审核规则数据库”;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建设了心脑血管疾病等五个具有医院特色的临床药学服务发展方向,创立全医嘱审方中心,创立精准化药学服务平台;仁济医院加强药学部门硬件配置,配备了智能化疗药配置机器人等先进仪器设备,创新房颤住院患者MTM管理路径,建立了药物经济学为特色的循证药学体系;而瑞金医院先后完成了白消安、替考拉宁等药物血药浓度监测2000余份,并形成了以治疗药物监测、临床药动学研究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为主要特色的研究方向。合理用药宣传效果佳合理用药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三年来,市药事管理质控中心和相关学会协会共开展两百多场合理用药相关培训,培训人员近五万人。各医疗机构积极组织对院内医务人员开展包括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临床输液、中成药、辅助药物等相关专题培训,切实提升临床医生开具处方水平,规范用药行为。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与有关二、三级医院确定了药学结对帮扶关系,共包含19家三级医院、55家二级医院、2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结对,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药事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健全设备设施,逐步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学整体服务能力,为分级诊疗、患者下沉社区打好基础。此外,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共走进16个区的85个街道(镇)开展了85场“合理用药进社区健康讲座”,两万余名社区居民参加活动。活动以“合理用药、促进健康”为宗旨和出发点,采取专家讲座和现场咨询相结合的形式,为市民宣传有关常见病、慢性病的用药知识和规范。今天的先进表彰会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10家市级医疗机构、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等10家区属医疗机构以及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学部门被授予“2018年度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合理用药宣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称号。40位药学部门工作人员、药剂科工作人员被授予授予“2018年度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合理用药宣传教育活动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