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17日电(记者龚雯、王琳琳)17日,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共建的张江药物实验室、G60脑智科创基地、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揭牌。同日,上海市松江区政府与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奉贤区政府和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签署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共建协议。据了解,张江药物实验室以“出原创新药”和“出引领技术”为目标,瞄准领域前沿,部署实施疾病机制研究及原创新药研发重大项目,致力于研发人民群众吃得起、疗效好、副作用小的原创新药。G60脑智科创基地将以克隆猴技术为基础,推动重大脑疾病模型研发和产业化,服务“健康中国2030”国家重大需求,解决脑重大疾病诊断、干预和治疗的关键技术。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着眼于打通从原创发现到创新疫苗和抗体药物的研制路径,研制抗感染抗体和新型疫苗,提升我国传染病相关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完)
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日前正式成立。该研究中心将整合多学科力量,联合国际国内多方资源,主要围绕“新城发展理论、新城规划设计、大数据与智能新城”三个方向开展研究,着力破解上海新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点痛点堵点,全面服务上海新一轮新城战略。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汤志平表示,加快建设五个新城,是上海着眼大局大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要实现五个新城的建设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迫切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到上海新城建设发展这件大事中来。非常高兴同济大学率先成立新城研究中心,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为上海新城建设把脉问诊,贡献智慧力量。相关部门要做好跟研究中心的对接,充分发挥好同济大学在上海新城建设中的智力支撑作用。衷心期待同济大学准确把握新城的战略定位,聚焦新城的建设目标,围绕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形成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成果,为五个新城建设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表示,今天同济大学借成立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的契机,举办“上海新城建设论坛”,共同研讨“面向未来的人民城市”,共商上海新城大计,意义重大。与上海城市发展相濡以沫、相伴而行,一直是同济大学的办学传统,也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同济大学将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五个新城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助推上海新城建设,促进上海城市发展,努力为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将聚焦上海新城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动力、新架构、新技术,为新城建设做决策咨询的预判、规划设计的技术支撑、建设运营管理的推演服务,努力建设成为支撑上海新城建设的重要研究平台。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将主要围绕三个方向开展研究:一是新城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将全面总结国内外新城发展经验,探索上海新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围绕提升新城配置资源能力和产业能级、引领高品质生活,探索未来之城、人民城市建设、城市数字化转型、服务辐射长三角、新城精细化治理等领域开展对策研究。二是新城规划设计。围绕超大城市布局优化、新城空间布局模式、绿色宜居环境、健康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海派风貌特色、新城建设标准、全周期规划管理模式等开展规划研究和应用示范。三是大数据与智能新城。以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建设为支撑,推动大数据与智能科技同新城建设的融合创新,研究上海新城数字化转型的目标、策略和路径,研究智能规划、智能科技应用场景及赋能新城发展的技术实现路径。上海新城建设经验和模式取得成功,不仅对于中国的超大城市实践具有示范意义,也将是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贡献。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希望能够占领前沿理论创新高地,汇聚一流人才队伍,产出一批重大示范成果,不仅为上海新城发展作出贡献,也能引领国内超大城市格局优化,并成为向国际输出上海新城建设经验的智库平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治国)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开始与数据紧密捆绑。尤其是在城市区域,从日常消费到衣食住行,每一个行为背后都伴随着大量的数据交互。如何通过这些数据去分析一座城市的活力?如何在大数据中抽丝剥茧,寻找对城市治理有价值的数据?如何将多源的数据更好呈现给市民,让每个人通过数据感受到城市的变化?这些都是城市分析规划行业在努力探索的问题。由第一财经内部孵化、成立于2015年的「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是一家致力于整合分析城市商业数据、地理数据、人口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用不同视角探究城市发展的数据研究机构。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主要通过专业内容、定制咨询、数据平台,为广大读者、政企高校机构、品牌咨询用户提供数据产品及服务。图片来源: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榜单背后的需求“新一线城市”如今已经成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概念。这个概念最早由《第一财经周刊》在2013年提出,依据商业魅力为中国城市重新分级。每一年,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会通过五大维度,近20家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大数据,对337个地级以上的城市进行评估分析,形成一份排行榜单。随着榜单知名度的提高和许多专题内容的输出,越来越多政企机构开始对背后的数据维度和分析逻辑产生了兴趣,希望通过深层次的分析去提升城市各方面的运维管理。同时,各类研究机构以及房地产、消费等品牌方,因为缺少长时序多源数据和相关分析模型,也对城市大数据产生了强烈的需求。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主要合作客户包括华润、华侨城、万科、阿里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世邦魏理仕、李宁等。图片来源: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三条业务线:内容、咨询、平台为了应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目前主要有三条业务线:一、生产专业内容:内容业务是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基础和支撑业务。主要包括每年发布《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和举办“新一线城市峰会”,以及在微信公众号、知乎等媒体渠道输出大量的城市数据分析研究成果和专题内容。二、定制咨询服务:咨询业务是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最早尝试商业化的业务。咨询业务偏定制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承接各级政府各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包括宏观经济、城市规划、商业发展等领域。针对不同城市的需求,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去提供咨询服务,以及政策制定的一些视角。三、知城数据平台:在2020年,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推出的首个付费数据平台产品——知城数据平台。该SaaS平台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累积的城市榜单、知城指标体系、五大城市数据库、专业的指标算法为基础,为城市管理者、商务需求方、广大读者提供感兴趣的数据、分析与研究产品,并输出标准化的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采购、数据可视化服务。图片来源: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内容:背靠一财引流,扩大品牌影响专业内容的生产是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核心优势之一。无论是对咖啡馆、便利店、电影院的商业分析,还是对上海、郑州、重庆的城市观察,都通过高质量的可视化图表,将结论的推导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也吸引了专业用户的大量关注。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主编沈从乐告诉36氪,在内容生产中,《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是比较核心的部分,也是每年大量读者的关注重点。《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作为客观的榜单,有明确的评价维度和指标,不接受任何商业合作,也不承担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商业化目标。从《第一财经周刊》改版而来的《第一财经YiMagazine》杂志,目前在线上线下拥有较多发布渠道,约有20万左右的发行量。每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会借助于《第一财经YiMagazine》杂志,以封面报道的形式进行全文刊载,让更多人看到榜单和相关报道,了解其中的研究方式。图片来源: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咨询:基于数据分析,落地实施建议咨询业务是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最稳定的业务,该业务最早始于和内容业务的协同联动。随着榜单的知名度提高,地方政府机构希望通过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了解榜单背后呈现出的问题和相应解决方案。当前的咨询业务以项目制为主,根据用户定制化需求,匹配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相关能力以提供服务,例如提供政府课题的研究,城市运营的优化等。咨询业务体量从十几万到上百万不等,视课题需求决定。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主编沈从乐以成都夜间经济评估案例为例,该咨询案例始于一份榜单中的夜间活跃度二级指标。成都市相关政府部门看到指数后产生了疑惑,虽然成都的夜生活非常出名,但夜间经济指标并不突出,他们希望了解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新一线城市研究所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了夜间公共交通不太匹配的情况,并通过详细的大数据分析明确了哪些位置比较缺乏公共交通服务配套,是潜在的夜间经济的提升点。通过这样的大数据咨询方式,将一些可以落地的专业建议给到城市管理者,帮助提升城市运营管理。除此之外,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目前在承接上海夜间经济专项规划,这是全国第一份专门针对夜间经济去做的城市级别规划,也是第一份基于大数据的方式去做夜间经济的专项规划。在这份专项规划中,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根据大数据统计了上海夜间经济各个层面的表现情况,制定了一套大数据夜间经济的监测体系,为上海夜间经济发展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且在做长期数监测启动工作。图片来源: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平台:标准能力输出,累计用户过万知城数据平台于2020年9月正式上线。通过半年左右的发展,目前已累计过万专业用户,包括政府、高校、规划机构、咨询机构,品牌商等,主要针对有选址或战略规划需求的用户。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产品总监,知城数据平台负责人毛怡玫告诉36氪,未来数年,知城数据平台将是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业务中心,尤其是在商业化领域。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希望通过知城数据平台去触达更多的企业与机构客户,重点发展智慧城市的潜在客户,以及房地产、消费零售领域的一些商业客户。作为标准化数据平台,这块业务在市场上也具有很好的前景。知城数据平台当前有普通用户(免费)和会员用户(付费)的注册形式。经过用户访谈和调研,普通用户在试用期过后,整体的付费意愿较高。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希望通过付费的形式,以覆盖数据开放和分析模型开发的成本。知城数据平台负责人毛怡玫表示,目前知城数据平台主要针对有专业使用场景的机构客户,正在考虑上线机构版,或是更批量输出企业级数据服务方案,实现更好地用户转化。针对独立的普通C端用户,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也在做产品用户体验的升级,帮助用户更好通过可视化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图片来源: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优势:融合多源数据,贴近业务逻辑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团队当前共有15个人,除了基础的数据挖掘团队外,还包括咨询团队和知城数据平台团队。团队结构目前比较稳定,暂无快速扩张计划,在未来一到两年将以业务发展为核心,目前依然在投入期。在与第一财经的关联与业务协同上,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主编沈从乐表示,第一财经给予了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更好的媒体背书和曝光机会,也提供了更多传播渠道的流量支持,让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能获得和调动更多的资源,包括可视化的能力,知城数据平台的技术支撑等等。同时,知城数据平台也完全对内开放,帮助第一财经的同事更好借助数据去分析和解读。作为一个大型财经类媒体,第一财经在城市规划、商业分析领域都与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有许多业务关联点。沈从乐认为,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定位不是原始数据的售卖方。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希望输出的是数据分析的结论和定制化的分析方法,而不仅仅是对于地理数据的简单加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核心能力是帮助用户把看上去杂乱的大数据进行处理,寻找对应业务场景逻辑当中的数据指标,来辅助所有商业和政府运营的决策。由于商业媒体的基因,新一线城市研究所非常贴近各行各业的业务需求,对业务逻辑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并且通过过去五年的榜单制作和数据积累,也非常擅长多源数据的融合,通过多源的数据去验证决策信息的有效性。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12日电 (陈静 王广兆)在肿瘤学研究中,动物实验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记者12日获悉,上海的医疗机构探索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的实验动物研究平台,以“孵化”更多肿瘤学基础研究,推动相关研究更加规范和精准。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了解到,该院实验动物中心投入试运行,首个小动物实验已顺利开展。肿瘤医院实验动物中心主任闫明霞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动物实验研究迅速发展,对实验动物、动物实验设施、相关专业设备等提出更高要求。肿瘤转移、肿瘤代谢等多领域研究均需从动物实验入手。”据了解,肿瘤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总面积为1730平方米,拥有标准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无特定病原体)级实验动物屏障系统等,为动物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据了解,该中心创新开发了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电子化、人性化服务。此外,该中心围绕肿瘤动物实验提供优质服务,包括,啮齿类动物的饲养、建立多系统肿瘤动物模型、抗肿瘤药物筛选、肿瘤动物实验咨询等。据介绍,“中心”已经过内部反复的升级,为肿瘤学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平台。据透露,该中心开展的首个实验为医院胰腺外科团队关于“特殊氨基酸对胰腺肿瘤代谢的影响”的小鼠试验。研究人员通过给予小鼠特殊饮食,来观察氨基酸缺陷对胰腺癌细胞株生长和肿瘤血管功能的影响。肿瘤医院副院长虞先濬教授对记者表示,肿瘤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致力于打造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实验动物中心。在未来发展中,该中心将不断建设肿瘤动物模型资源、小动物影像学,实验动物新技术研发、抗肿瘤药物筛选等多个肿瘤动物实验相关平台,增强对科研的支撑能力。(完)
央广网上海7月18日消息(记者吴善阳)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政府共建相关研究平台签约和揭牌仪式17日傍晚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和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共同为张江药物实验室、G60脑智科创基地、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揭牌,并见证了松江区政府与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奉贤区政府和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签署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共建协议。副市长翁铁慧、上海张江科学中心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施尔畏、中科院在沪相关科研院所院士专家代表出席。白春礼在讲话时指出,生命健康领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最重要方向之一。中科院在上海地区集聚了一批生命科学、药学、化学等具有领先水平的科研院所,拥有一支面向国际前沿的优秀科学家队伍,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关系民生的重要领域产出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三家研究平台的成立和相关合作协议的签署,是院市共建上海科创中心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举措。中科院将继续发挥“国家队”的骨干引领作用,全力支持各共建机构与平台的建设。下一步,要深化对新时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定位的认识,努力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要引进和培养全球顶尖科学家团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高地。要积极探索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更好地让科技成果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应勇在讲话时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科技创新的前瞻布局和融通发展,努力成为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生命科学是世界重要前沿科学领域,三家研究平台的揭牌成立,将进一步充实上海生命科学高端创新力量,也有利于上海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加快成为全球生命科学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希望三家研究平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向世界一流研究平台迈进。要树立全球视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加快形成开放高效的协同创新网络。要提升创新策源力,努力取得更多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原创性成果。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符合创新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组织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海将继续大力支持研究平台的建设发展。张江药物实验室以“出原创新药”和“出引领技术”为目标,瞄准领域前沿,部署实施疾病机制研究及原创新药研发重大项目,致力于研发人民群众吃得起、疗效好、副作用小的原创新药。G60脑智科创基地将以克隆猴技术为基础,推动重大脑疾病模型研发和产业化,服务“健康中国2030”国家重大需求,解决脑重大疾病诊断、干预和治疗的关键技术。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着眼于打通从原创发现到创新疫苗和抗体药物的研制路径,研制抗感染抗体和新型疫苗,提升我国传染病相关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炯强)昨天,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该研究中心将整合多学科力量,联合国际国内多方资源,主要围绕“新城发展理论、新城规划设计、大数据与智能新城”三个方向开展研究,着力破解上海新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点痛点堵点,全面服务上海新一轮新城战略。同济同时举办“上海新城建设论坛——面向未来的人民城市”。同济大学的院士、教授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临港的负责人共话上海五个新城未来发展之路。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将主要围绕三个方向开展研究:一是新城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将全面总结国内外新城发展经验,探索上海新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围绕提升新城配置资源能力和产业能级、引领高品质生活,探索未来之城、人民城市建设、城市数字化转型、服务辐射长三角、新城精细化治理等领域开展对策研究。二是新城规划设计。围绕超大城市布局优化、新城空间布局模式、绿色宜居环境、健康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海派风貌特色、新城建设标准、全周期规划管理模式等开展规划研究和应用示范。三是大数据与智能新城。以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建设为支撑,推动大数据与智能科技同新城建设的融合创新,研究上海新城数字化转型的目标、策略和路径,研究智能规划、智能科技应用场景及赋能新城发展的技术实现路径。研究中心成立当天,公布了首批5个公开招标课题,分别是:国内外新城发展经验与上海新城发展模式研究;上海新城“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与布局模式研究;增强新城创新要素集聚,引领区域发展能力研究;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探索新城精细化治理模式研究;上海新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目标、策略和路径研究。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11日科学家座谈会向前追溯至1984年,上海十年科技成果展上,“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改变了计算机少年李劲的命运,更成为了撬动我国计算机和信息科技事业长远发展的杠杆。三十余年的光景,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十五年,中国会全力迈向科技创新驱动。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已清晰表明,“科技创新要与时代少年同行”。2020年12月,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头脑奥林匹克协会、LEAD创意活动中国区组委会、黄浦区教育局等联合举办“编程1小时”嘉年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从知识竞答、编程作品、演讲等多个模块展开竞技,提高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展现当代青少年科技强国梦想。赛事将持续进行至 2021年7月,全赛程于线上线下同步展开。为了全面激发当代青少年的创新求索思维,培育出真正为企业、为社会所需要的“接地气”型科研人才,组委会邀请了来自社会各界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代表,极链科技联合创始人/总裁董慧智先生受邀加入此次活动,共同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充分探讨新时代的科创教育与社会研发环境之间如何衔接。在启动活动中,董慧智先生接受青少年科创实践与应用中心科创猩球采访,从科创型企业创始人的视角浅谈Video++极链科技的科技愿景与创新驱动。要初心不改,更要耐得住寂寞“科技创新往往容易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当它刚出现的时候,大家会觉得三五年之内就可以颠覆整个世界。但是当三五年过去以后,会突然发现科技创新给世界带来的颠覆是缓慢的、是不达预期的,大家又会对它的未来产生质疑。”而我们需要克服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态,我们要耐得住寂寞,看到冷静、长期而持续的投入所带来的缓慢改变,一点一滴才能够夯实基础。这种改变所具备的能量是颠覆性的,当初科技浪潮来临的时候,电、互联网都在慢慢起步,当它真正来到我们身边成为如空气一般不可或缺的事物时,每天受惠于此,我们才会意识到十年间的改变是伟大的。青少年在真正成长为能够造福社会的科研人才之前,总会遇到挫折,但有时能够帮助我们攻克难关的,恰恰是更多的宽容、持续的而坚定的心。一步一个脚印,降低科研浪费“我们看到历年来招聘的这么多人工智能方面的博士、专家,很多在学校中非常厉害、有很多专利和研究成果,但是进入职场后他要重新熟悉企业的系统,在这套系统里重新去做,我认为这是对很多优秀人才智力的浪费。”极链科技从2019年开始,开始搭建“拎包入住、点开就用”的极链AI云科研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为高校科研提供一站式安全稳定、灵活共享的公共服务。首先是为高校的AI科研提供服务,满足高校中海量的数据处理需求,灵活配置资源,让学生能够深度学习、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让原本浪费在装系统、造环境、找论文、搞数据这些重复性劳动上的时间转移到科研思考和建模上。在此基础上,极链科技高度模拟企业研发系统。学生在校园中就能提前浸入企业科研环境,科技赋能高校研发落地,驱动我国培养出更多高科技核心领域的适应性人才。极链科技从最初的创业团队迅速发展为中国科创潜力股,脚踏实地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为中国科技发展而欢欣,全心投入科研努力,为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奠实基础。我们也更加向往,在未来科技能够创造更多产品与服务,给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增值;科研领域的浪费再一步降低,让每个人的思维和才智都专注于思考上。常说认知决定了一个人或是一个团队的上限。而一代人科学素养的提升仅靠极链的点点星光还远远不够,我们期待着更多同仁加入,让中国的创造力呈立方式增长。
太重集团3月13日消息,太重(上海)研发中心揭牌。以此为标志,太重将打造以太原本部技术中心为基础,以上海研发中心为突破,海内外协同发展的“1+6”大技术中心格局。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太重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省属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及中试基地、培育一批高科技领军企业”的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能力,推动与科研机构、重点院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施战略经营单位(SBU)管理,开展卡脖子和关键技术攻关。成立太重(上海)研发中心,是集团公司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信息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聚焦高端技术,服务集团公司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具体实践。太重集团负责人表示,太重将充分利用上海的区位优势及人才优势,进一步完善太重集团技术研发体系,加快引才引技引智步伐。太重将按照“研制一批、储备一批、推出一批”的思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公司战略发展,加大科研投入,建设一流平台、吸引一流人才、攻关一流技术,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山西转型发展蹚新路贡献太重力量。记者 周皓 通讯员 张志斌来源:太原晚报【来源:太原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报讯 (记者周皓 通讯员张志斌)太重集团3月13日消息,太重(上海)研发中心揭牌。以此为标志,太重将打造以太原本部技术中心为基础,以上海研发中心为突破,海内外协同发展的“1+6”大技术中心格局。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太重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省属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及中试基地、培育一批高科技领军企业”的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能力,推动与科研机构、重点院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施战略经营单位(SBU)管理,开展卡脖子和关键技术攻关。成立太重(上海)研发中心,是集团公司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信息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聚焦高端技术,服务集团公司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具体实践。太重集团负责人表示,太重将充分利用上海的区位优势及人才优势,进一步完善太重集团技术研发体系,加快引才引技引智步伐。太重将按照“研制一批、储备一批、推出一批”的思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公司战略发展,加大科研投入,建设一流平台、吸引一流人才、攻关一流技术,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山西转型发展蹚新路贡献太重力量。(责编:褚嘉琳)【来源:山西新闻网】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新华社上海1月10日电(记者周琳)为推进上海乃至我国交叉计算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要领域的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0年1月9日,上海期智研究院、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在上海正式揭牌,未来将落户徐汇西岸。作为专注开展基础研究的新型研发机构,上海期智研究院由中科院院士、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领衔组建,将依托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沪上高校及研究机构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的良好研究基础,以人工智能、现代密码学、高性能计算系统、量子计算及量子人工智能、物理器件与计算等五个研究方向为基础,逐步向神经科学、金融科技、医药、信息安全等其他交叉研究方向拓展,旨在培养计算科学和相关领域国际顶尖科研创新人才,并通过其广基础、重交叉的培养模式,力争成为国际高水平的学科间交叉合作平台和新型研究院所。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由树图区块链底层系统研发创始人、多伦多大学教授龙凡发起,姚期智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去中心化区块链底层公链系统――树图(Conflux)区块链底层系统,旨在突破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和系统应用的基础研究,开展分布式共识算法和区块链系统性能的技术攻关。当前,上海正进一步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并形成科创中心的基本框架。人工智能是世界科学前沿领域竞争的制高点,也是上海聚焦“三大领域”、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的重要着力点。上海市副市长吴清表示,期待期智研究院建设成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创新策源地,成为高端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上海将为期智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创造最优良的条件。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