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新水下康复实验室在崇明基地启用泂酌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新水下康复实验室在崇明基地启用

上海的运动训练和保障体系建设,又迎来了新的里程碑。今天,在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之际,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康复&恢复研究中心水下康复实验室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启用。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王海威等为实验室揭牌。图说:东方绿舟训练基地内的水下康复系统 资料图据悉,新启用的实验室是继东方绿舟体育训练基地、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市体育运动学校等训练基地后又一个投入使用的水下康复实验室,拥有国内规模最大、世界一流的水下康复体能训练系统,启用后将为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备战的申城及来访的国家队运动员提供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的水下体能康复和训练服务平台。水下康复系统对急性运动伤病的预防、个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部分运动慢性病的康复等有着明显的作用,可加快运动员早期康复的进程,还能有效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促进力量和各项运动能力的恢复。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几年前便着手引进全世界最专业的水疗康复系统,在防治运动慢性病和急性损伤上拥有行业领先的方法和手段,为选手们的训练备战扫除后顾之忧。本次水下康复实验室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的落成启用标志着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保障服务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对推动上海体育训练科学化和创新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体轩)

傥然不受

平凡之光|上海体育科研人员,大数据背后的金牌保障

02:21对话檀志宗。 视频编辑 徐储立 摄像 黄庆 调色 江勇(02:21)科学训练和埋头苦练同样重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观念逐渐得到了更多体育人的认同。檀志宗,正是观念转变历程的亲历者。如今檀志宗担任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分管东方绿舟基地科研工作的他,从2004年开始投身体育科研工作,从一开始的单打独斗,到现在在高规格硬软件帮助下的团队协作,他经历了上海体育科研发展的全过程。“很多时候如果离开科技光凭经验,(训练比赛的效果)就会没有说服力,要通过有计划地融合科研工作,才有利于最终达到运动成绩的提升。”檀志宗。单打独斗2004年,研究生毕业之后的檀志宗进入了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工作,但虽然是在“研究所”工作,他的岗位却一直都没有远离一线。最开始,他在莘庄体育训练基地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运动员的伤病康复,包括刘翔、陈奇等国内田径名将都接受过他的治疗。此后他又到了射击射箭、乒羽等项目,与许昕、王励勤、王仪涵、陶璐娜等众多名将有过合作。如今,他在上海东方绿舟体育训练基地负责体育科研工作,主要负责的项目是女足。时至今日,他还记得刚到这里时那段忙碌的日子。“一开始都是一个运动队队配置1个人(的康复科研人员),哪怕球类这种很多人的项目也是。”檀志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010年刚到东方绿舟基地的时候,没有康复师只有一个队医,整个伤病的预防康复都没有专人来进行。要治疗伤病的运动员很多,一天要治疗十几人次。”“一个队伍二十几人甚至就有十几人在康复,当时确实很累,但也要在很短时间内康复好。早上六点出门,晚上九点才回到家,家里就像客栈一样。一个人要面对那么多的伤病运动员,那时候感觉也很绝望。”檀志宗帮助球员更快康复。“有的是运动员是踝关节伤病,有的是肌肉拉伤,有的是膝关节扭伤、挫伤,半月板损伤……每个人治疗康复手段都不一样,时间就都花在这些工作上了。”那时,檀志宗感到自己的工作仿佛在被“推着走”,“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做这些基础的工作。”作为专注伤病预防和康复的科研人员,伤员多康复工作量大,恰恰说明了在防伤工作上还有太多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一些现代医学运动理念被一线人员所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而檀志宗就需要不断去和队伍沟通,去推动这样一个理念更新的过程。“十几年中不停更换队伍,到新队伍的时候,怎样说服教练从不重视到重视,反复去沟通,如果教练不接受新事物新理念的话,我们的工作就会很累。”“就怕做了很多工作,最后教练员认为没用,这是我们感觉最沮丧的时候,需要不断去行动、计划、评估。等评估发现运动员能力提高了,伤病也减少了,教练也高兴,这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檀志宗和主管教练沟通。复合型团队让运动员更健康从业多年来,檀志宗所见证的正是上海体育对运动科学越来越重视的过程。据他回忆,从2013年全运会之后,上海各运动队的康复科研团队脚步建设开始明显加快,也加强了体能康复团队的聘请,“每年都要聘请两到三人外籍教练专家从事康复体能工作,来充实整个团队。”到如今,上海女足的身体训练、技术场地训练等领域都有专人监控,还新增了心理辅导人员,仅女足队的科技团队规模就达6人。团队的扩大,直接带来的变化就是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训练负荷的监控、录像和技术分析、伤病的康复、日常的生理生化身体机能情况监测、营养……各个方面都有专业人员负责,训练的科学程度和效率都能提高。长期的工作下来,各个项目的教练员也逐渐更加信赖运动科学所带来的好处,“教练也越来越重视,因为他要知道运动员的薄弱点在什么地方,有没有改进的可能。”“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分析运动员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评估效果也更佳科学,有利于提升训练科学化水平。比如体能,以前可能练是练了两个半小时,但是训练内容没有变化,细节上没有精益求精。”“现在整个训练计划可以有层次感。比如足球项目,赛前赛中赛后分别怎么训练,内容和强度怎么设计,这两周的训练目的是什么,下两周的训练目的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科研人员可以提供更加科学的理念,教练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相比初期,现在檀志宗所负责的运动队伍伤病情况已经改善了很多,从“治伤”到“防伤”的转变过程中,科研保障正是关键因素。“日常伤病越少越好,因为这说明我们的预防和训练更加科学了,措施更加到位了。从前虽然一天忙忙绿绿,但其实没有现在成效大,现在问题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就把它解决了,这才是最好的。”大数据监控球员身体情况。科技提供最坚强后盾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檀志宗见证了在运动科学团队建设上逐渐进步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和硬件的提升可谓是相辅相成。比如,对运动员的多项数据都进行准确监控,就是得益于各种测量设备的发展。可以测量心率、跑动距离、负荷压力、速度等等指标的各种便携式设备,以及各种进行力量和生理指标测试的专业设备,都是开展运动科研工作的必要保障,“如果发现某个部位薄弱,就可以针对力量差的肌肉采取针对性训练,和专项教练一起讨论如何弥补薄弱点。”在这些器材的帮助下,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以看出很多难以靠肉眼观察到的东西,比如血液指标、炎性指标等生理生化的监测,“还可以做一些营养的评估,看有没有缺乏一些营养元素,比如铁蛋白低了,造成有氧能力下降,就要进行针对性的补充。”除此之外,各种录像设备的出现,也给技术分析提供了宝贵的素材,“现在每个队都有录像和技术分析师,自己和对手的资料都要采集,然后跟我们科研团队的数字化监控数据进行比较,进行更全面的分析。”而在关键的伤病治疗方面,水疗、冷冻疗法等高科技手段如今已经是上海各运动队的“标配”。据了解,在全国各地的体育训练基地中,上海就是最早引进使用水疗设备的一批,“2012年上海就开始用了,2016年我们整理水疗的应用与实践理论,出了一本书,接近50万字,现在正在出版。”这本运动科学书籍,檀志宗正是主要编者之一,“通过成果可以看出我们在不断努力和学习,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为运动队服务。”上一届全运会前,就有过一名女足青年队员在水疗的帮助下仅用一个多月就康复重回赛场的案例。把科研知识转换到实践中去在檀志宗看来,上海体育科研工作的发展,和领导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整个十几年发展过程,也是体育局领导、科研所领导、训练基地、中心和主教练逐渐重视的过程。”“领导对我们的定位越来越高,体育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一定要数字化,要深入运动员基层,用数据说话,这一系列要求实际上就是对科研的重视。”相比曾经的有些教练不习惯于信赖运动科学,现在运动科学的理念已然根植在了教练们心中,“中心领导也开始规定,没有定期评估数据、训练报告、身体训练计划,教练就不合格。在合作过程中得到了实际益处,慢慢也会觉得科研确实重要,从而改进训练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很多时候如果离开科技光凭经验,(训练比赛的效果)就会没有说服力,要通过有计划地融合科研工作,才有利于最终达到运动成绩的提升。这几年上海女足成绩一直好,也一直有稳定的(运动科研)队伍在服务,团队只有充实没有削弱,从上到下大家都很重视。”即便相比从前,当下的运动科学工作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但檀志宗依然没有满足,在基础的面向运动队的服务工作之外,科研团队平日里也还要进行自己的科研工作。“我们也要不断学习运动科学和运动理念,学习国外的先进论文成果,更快地把这些知识转换成自己的知识,并转换到实践中去。”除了团队的工作能够更加高效之外,他还有不少目标,“也想做一些更深层次的研究,将来可能以大团队的形式申请重大攻关项目,发挥大家的专业特长做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并对研究进行一些转化。”比如,目前团队就在进行一些关于更适合中国运动员的水下自行车等水下运动设备的研究,以及关于抗氧化能力的营养研究等。“现在整个中国的竞技体育跟20年前相比,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很多。”走过了一段见证中国体育科学进步的职业道路,檀志宗还期待未来更多的发展。(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鬼之一也

「体科所」“训科医一体化”复合型团队年度工作研讨会顺利召开

1月14日,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邱俊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科医楼3楼会议室主持召开“训科医一体化”复合型团队年度工作研讨会暨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生化分会科学训练监控专题研讨会。上海市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陆檩,青少 (科教)处处长张漪参加会议并讲话。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红生,竞体中心副主任钱风雷、科教处处长仇凯凯,自剑中心书记陶璐娜、主任许魏敏,乒羽中心书记张耕、副主任金晨,体操中心主任叶晓东,五项队领队孙栋,以及所属运动队教练员、队医、科研人员参加研讨会。邱俊副所长在三位复合型示范团队科研负责人汇报科研保障总体工作及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后,以《复合型示范团队发展——结合数据库建设和运动员睡眠与恢复实验室》为题,介绍了两个全国最佳的数据库UFC运动表现模型和山东省数字化竞技平台的应用情况,以及国内首个以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运动员睡眠与恢复实验室的运行情况,提出“形成合力、分层分类、快速响应”是提高复合型团队核心竞争力的要点。与会各位项目中心领导、教练员、科医人员围绕更好地完成奥全运任务展开深入探讨:加强加深科研人员与教练员的沟通理解,提高教练员对接科研的力度;加强高年资优秀运动员转化成专业科研教练的探索;用科技助力促成果转化,把握训练数字化发展方向;聚焦奥全运短平快的心理问题;以教练员为主体,有序有度切实地解决重点运动员核心问题。张漪处长从团队角度、目标管理、解决问题方面对复合型团队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思路。上海市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陆檩充分肯定了研讨会形成的沟通机制,并提出了几点要求:进一步明晰复合型团队的目标;在大数据研究方面,要重视数据的积累和分析,由量变到质变;各团队要站在更高维度看待问题、提高自身主观能动性,提升切实解决运动队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教练员经验和科研成果有机结合,建立普适性训练模型。供稿: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反兴奋剂中心)【来源:上海体育】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滔滔不绝

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法治保障研讨会暨体育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

12月28日,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法治保障研讨会暨体育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大会在上海体院召开。来自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天津体育学院、上海政法学院、通力律师事务所、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以及上海体育学院的专家、学者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上海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晓峰表示,上海体育学院近年来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体育法研究领域显得较为薄弱。在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大背景下,法律的支持作用越来越大。他对经管学院牵头成立中心表示肯定,认为法律与经济管理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图说: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法治保障研讨会召开 苏寅鹏、顾浩苇 摄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会长、原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刘岩指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来看,中心的成立顺应了形势要求,可以充分整合上海体育学院各学科优势。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天津体育学院副院长于善旭教授从体育行业改革和体育法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体育行业改革必然需要法治支持,法治化是我国体育行业改革的必由之路。上海市体育局法规处副处长余诗平从“依法治体”、“问题导向”和重视网络应用等3个方面,对中心未来工作提出具体建议。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的张蓓副所长、上海政法学院的谭小勇教授、姜熙副教授、向会英副教授,以及作为国际体育仲裁员的通力律师事务所吴炜律师、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安寿志律师等专家学者,就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如何做好体育法研究以及中心的定位、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会议由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海教授主持,陈晓峰向与会专家颁发了特聘研究员聘书。图说:陈晓峰(右)向与会专家颁发聘书 苏寅鹏、顾浩苇 摄中心依托上海体院经管学院学科背景,探索法律与体育、法律与经济管理深度融合的道路。中心研究人员均为“双师型”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和律师资格,长期从事法律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心的主要目标是为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供法治研究支持,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智力支撑。(吴伟彬、李澹)

丘也眩与

上海市体育局发布招考公告!招聘22名事业编制人员!

近日,根据《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要求,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上海市体育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2名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01招聘单位简介上海市体育局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机构。主要从事贯彻执行有关体育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结合本市实际,研究起草体育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并组织实施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本市体育工作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指导和推进体育体制改革;编制本市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02具体招考流程本次上海体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由用人单位组织考核,采用结构化面试、专家考评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应聘人员的岗位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等。03具体招考岗位本次上海体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单位包括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反兴奋剂中心)、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江湾体育场等。1. 科学锻炼方法研究本岗位主要承担大众科学锻炼的理论方法、不同人群的运动干预及健康促进方向的科研工作。2. 技术诊断研究本岗位主要承担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及技术诊断工作。3. 机能监控本岗位主要承担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疲劳恢复的评定研究等运动队科研保障供给。4. 信息研究本岗位主要负责体育前沿信息、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编译,负责外文期刊、专著的翻译,负责《体育科研》期刊及相关读本的编校工作。5. 技术诊断研究本岗位主要负责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和技术诊断研究工作及相关运动队科研服务工作。6. 体能康复研究本岗位主要负责运动员体能康复研究,帮助运动员康复训练。7. 高级工程师本岗位主要承担体育信息化预算申报、项目建设管理、验收服务;参与数据治理、信息安全以及一网通办等工作。8. 体能教练本岗位主要负责协助主教练开展体能训练计划制定、体能测试、体能评估及训练。9. 排球教练、乒乓球教练、艺术体操教练、帆船教练、篮球教练、网球教练、排球教练或手球教练本岗位主要负责排球项目、乒乓球项目、艺术体操项目、帆船项目、篮球项目、网球项目、排球项目或手球项目的教学、训练工作,制定训练计划,完成训练指标,做好日常训练比赛中的相关管理工作。

不老屯

2个月答题数突破50万,上海市体育局掀起“四史”学习教育高潮

读史可明鉴,知古可鉴今。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部署,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上海市体育局党组领导下,7月10日,市体育局直属机关党委、局党校开发的“党校微课堂”公众号上线,组织全体党员线上参加“上海市体育局系统四史+体育史知识竞赛”。2个月来,全体党员积极参与答题学习,9月10日,上海体育系统参与答题数已达50万次,在局系统掀起了一股学习“四史”的高潮。“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的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是?”“西侨游泳总会在哪一年建立了上海第一个游泳池?”。打开上海体育党建服务号“党校微课堂”,进入按钮菜单“四史竞赛”小程序后,就可以在线学习答题。小程序内既有随机产生的日常训练题,也有一周热身赛的考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筹备阶段,市体育局直属机关党委要求必须由上海体育人自己来出题,大家纷纷从马列专著、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史以及有关体育的著作中寻找出题点,坚持“出题也是学习”的理念,最后从上万道题目中精选了3000多题作为“上海市体育局系统四史知识竞赛”题库,并持续更新。值得一提的是,“四史竞赛”小程序还会及时公布各级党组织的参与人次、答题数、正确率,激发了良性的“竞争”意识,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积极性。自知识竞赛发布以来,上海体育系统广大党员利用工作间隙时间,积极参与其中,坚持打卡做题,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各项数据屡创新高。截至9月10日,全系统69个党支部879名在职党员共有81537人次登录竞赛APP,累计答题485664题。还有72名非中共党员,登录2408人次,完成答题14561题,答题总量突破500000题。根据数据显示,自答题竞赛开始至今8周以来,每周的答题参与总人次和答题总数都在不断提升。截至9月10日,在本次“四史”知识竞赛中,各项数据表现优异的支部,答题排名前三的是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总保党支部(113763题),上海市体育训练基地管理中心第一党支部(90005题),上海市体育训练基地管理中心第二党支部(15749题)。答题正确率排名前三的是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反兴奋剂中心)行政党支部(正确率89.03%),局机关第四党支部(正确率83.83%),上海市体育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正确率82.70%)。竞赛过程中,也涌现了 “数据亮眼”的个人。目前,答题数排名前三的是:钱建华(31219题),陈丰元(30342题),方开颜(27104题)。答题正确率(答题1000题以上)排名前三的是:谢文秀(96.92%),刘刚(93.13%),沈玲(92.73%)。局机关、竞体中心、各项目中心、市级体校、场馆单位、体育社会组织……自“四史”知识竞赛启动以来,上海体育系统各单位党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训练场馆、宿舍、办公楼,处处都有“四史”学习教育的勤奋身影,已初步形成了带头学、全员学、深入学的良好氛围。发布“四史”竞赛,旨在带动广大体育系统党员共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体育史,让“四史”学堂真正走进每一个基层单位、融入每一位党员,让“四史”学习更接地气,更入人心。市体育局党组副书记、直属机关党委书记陆檩表示:“‘四史’竞赛结合了体育系统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以‘云上’学习答题积分的方式以赛代练、以练促学,进一步提升‘四史’学习教育的成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下阶段,上海市体育局将进一步创新“四史”学习教育形式,通过上海体育宣讲团“点菜”学、体育精品党课“展演”学等创新方式,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扩大受众覆盖面,在学习中提升党性修养,在传承中砥砺责任担当,在奋斗中坚守初心使命。

伏击战

助力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上海市铁人三项协会成立

图说:金山城市沙滩铁人三项赛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庄毅 摄上海作为海纳百川的体育之城,正在致力于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从金山城市沙滩到水洁风清的崇明岛,越来越多高规格、专业的铁三运动赛事落户上海。上周末, 上海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正式成立,易居(中国)企业集团首席执行官丁祖昱被选举为铁人三项运动协会会长,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红生被选举为常务副会长。铁人三项运动是一项综合公开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车以及公路长跑的新兴体育项目,尽管只有40多年的发展历程,铁人三项还是凭借其极具观赏性、竞争性和挑战性的独特魅力迅速席卷全球。近年来,铁人三项运动在我国发展迅速,为铁三运动在上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上海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的正式成立,第一届会员大会的召开,对于推动上海体育事业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也将进一步推进上海铁人三项运动朝着规范化、有序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新当选的上海市铁人三项协会会长丁祖昱先生强调,未来将按照协会章程要求,积极发展学会会员,推动铁人三项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弘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正能量。(新民晚报记者 陶邢莹)

成人记

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冯连世:20年间我国大众身体活动水平下降45%

作为2018中国体育产业峰会系列交流活动之一的2018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交流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支持、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主办。会议以“聚力新驱动,开拓新蓝图”为主题,就新时代下青少年体育工作新要求和改革动向,以及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机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引发广泛共鸣。会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冯连世以《我国青少年体质现状分析》为主题,重点解读了当下体育锻炼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万千家庭幸福及国家长远发展的关系。体育BANK作为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官方合作新媒体推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冯连世在2018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交流会上的讲话全文: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刚才王司长和肖教授从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政策角度、宏观层面分析了青少年体育的重要性。我在这里从科研的角度来给大家分享为什么党和国家那么重视青少年的体育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及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体育运动,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全民小康”、“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把全民健身计划做成全民幸福计划”、“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并且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的健康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祖国的未来,每一名青少年的健康不但决定着自己的学习、生活质量,还影响着整个家庭的生活。从国家的角度,还维系着祖国的未来与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什么叫健康?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一个定义: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道德四方面的健康才能统称为一个人的整体健康,身体健康可以说是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同时提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遗传基因占比15%、环境因素占比17%、医疗条件占比8%,而生活方式占比60%。“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下?一个是科技的进步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二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身体活动的机会急剧减少,无意中丧失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可以给我们带来运动的机会。现在这一代可以说是慢下来的一代。研究数据表明,美国人在44年(1965-2009)的时间内,身体活动水平总体下降幅度为32%,我国仅仅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1991-2009),大众身体活动水平总体下降幅度达到了45%。按照目前的下降幅度来估算,到2030年中国大众身体活动的水平下降幅度达到51%。今天的儿童可以说是慢下来的一代!国际上的研究也表明,目前10岁的孩子由于缺乏身体活动导致“他们有可能成为第一代预期寿命少于他们父母的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样一个严重的现象。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儿童青少年缺乏身体锻炼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和社会问题。缺乏身体活动的儿童,到青春期约有30%的孩子会变成肥胖,缺课的天数比平均值多2天;同时考试的分数会降低,成年后变成肥胖的可能性能够导致2倍的增加、医疗的支出会明显的增加,生病的天数平均每年比别人多一周。因为缺乏规律性身体活动,每年造成530多万人早逝。如果父母缺乏身体锻炼,他们孩子喜欢身体活动的可能性也会减少。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体育和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但教育部等六部委对全国学生体质监测显示出一个非常令人不满意的结果,也就是中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连续25年呈持续下降的趋势。最后一次调查表明,已经得到了遏制,下降的速度有所延缓。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各学龄段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并持续升高:7~12岁的为45.71%;13~15岁的为74.36%;16~18岁的达到83.28% ;19~22岁的为86.36%。2013年北京儿科研究所发布了调查数据,北京市中学生骨矿量不足者达到50%以上,其中女生极低率达到了4.9%。发生在咱们身边的孩子,稍一不注意,有一点碰撞或者摔跤就能导致骨损伤,甚至骨折,特别是上肢骨折的发生率非常严重。因为现在青少年体育活动很少用上肢的抗阻性训练。青少年时期骨矿量不足不仅容易骨折,而且成年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也会增加。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市中学生肥胖检出率平均为15.6%,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2%。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青少年时期高度的近视是成年和老年致盲的一个主要原因。青少年时期体质健康的问题也对中老年时期身体健康构成极大的隐患。青少年时期的肥胖、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下降,是导致和诱发中年后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高致命性疾病的原因。 这些生活方式病都是病根形成于青少年,而疾病发病于成年。目前我国成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也不容乐观,亚健康也就是高危人群高达70%;2014年中国数据中心公布的数据表明,亚健康的慢性病人群的数量急剧升高。2015年国家疾控中心的数据再一次提醒大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我国广大群众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死亡五大主要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吸烟、高血糖、身体活动不足和超重/肥胖,恰恰超重、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与身体活动不足有明显的相关。这里已经有大量的证明,身体活动不足或者是久坐的生活方式能够导致代谢失调、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肌肉骨骼失调,甚至精神状态的失调等一系列的人体健康危害。现在我们要行动起来,让孩子们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研究已经证实,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孩子也会对他们带来一系列的人身优势和带来一些非常明显的益处。首先肥胖率仅仅是不活动孩子的十分之一,考试分数可能会高出40%,考上大学的几率平均提高15%,预期寿命可以平均增加五年。大数据也表明,活跃的父母会有活跃的孩子,特别是妈妈爱活动,她的孩子也爱活动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群的2倍。体育锻炼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出类拔萃”,这也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愿望。体育锻炼能够给孩子们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能够磨炼更坚强的意志,培养更包容的性格,结交更多的朋友;足够的朋友交往是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前提;能够培养孩子们懂得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建立正确的输赢观,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同发展。 哈佛大学约翰教授编写的《运动改造大脑》告诉我们运动不仅可以健身,更可以健脑,让运动的孩子更加聪明。“健康中国2030”凸显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2014年中国学生身体活动的调查报告显示,9-18岁儿童青少年每天参加1小时以上身体活动比例仅仅是23.9%,比2010年的22.7%有所提高,但是这个比例明显没有达到国务院一系列文件要求的标准。2016年在上海体育学院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对全国不同年龄的4-12年级的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现状进行大面积的调研。发现整体水平,4-12年级每天至少1小时中高强度活动推荐量的比率达到了29.9%,这个数据表明什么?第一个,经过政府、社会、家庭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和身体健康的重视,再加上阳光体育一小时的政策落实,每天孩子们在进行完成一小时活动的比例有所提高,同时完成一小时活动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因为统计的是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只有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才能够促进身体的健康。但是也存在着不同的地域区别,城市的孩子平均是31%,而农村的孩子是29.1%,虽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区别不是很大。请注意这个数据,在不同的学段孩子们完成1小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推荐量的比例,在高中时期明显下降,由小学阶段的33.5%下降到24.4%。这个数据说明什么?随着孩子们学业的增加,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水平是下降的。我们《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统计的6-19岁人群不愿意参加身体活动原因的分析,发现第一个原因就是影响学习,第二是没有兴趣,并且怕影响学习和没有兴趣的这两个已经占了65%以上的人群。2014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3.9%,也就是不经常进行规律性锻炼的人数达到了66.1%,这么一个人群对我们“健康中国2030”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副作用。同时我们想到,青少年时期没有养成规律性的体育锻炼,也是成年后不喜欢进行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一个诱因。国际上的数据进一步验证,如果父母喜欢体育锻炼,他们的孩子喜欢体育锻炼会增加2倍。目前我国恰恰成年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也远远的低于不经常锻炼的人数,反过来又影响了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百分数。对于青少年来说,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年中,大脑会经历关键的发育阶段。 此阶段对孩子未来的兴趣有长久的影响。 让孩子参与有趣、参与性强、有教育性和适于年龄和技能水平的身体活动项目,有助于确保积极接触身体活动并提高终生积极参与身体活动的可能性。我们推荐孩子们体育锻炼,或者科学的锻炼是“三全锻炼”,也叫3A锻炼,首先强调全身的身体部位(颈部、胸背、腰腹、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脚底 )、全部的身体健康元素(有氧心肺功能锻炼、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协调性练习、平衡性练习、灵敏性练习、空间感、节奏感、骨质增强型锻炼等等)和全面的身心健康;我们推荐孩子们进行锻炼的时候要讲究系统性、全面性和娱乐性的原则。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的支持下,2017年我们对全国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素养进行了调查,这个调查样本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的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阶段。数据表明,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素养指数为65.8%,这个指数是由包括健身知识、健身态度、健身技能、健身习惯四个元素构成的指数。在年龄的对比,随着儿童青少年年龄的增加,也就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随着学习课程强度的增加,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素养的指数处于下降的状态。科学健身素养随着年龄增大呈现递减的趋势需要引起重视。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素养指数的人群差异表现为城市的明显高于农村的、男生高于女生、汉族的学生高于少数民族的学生。针对青少年的体育和青少年的健康促进,我们建议:第一,在阳光运动1小时的保障措施和保障政策方面要加大政策和考核措施的落实和执行。第二,是要进一步通过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共同提高青少年科学健身素养的普及。第三,在儿童青少年运动健康促进方面,我们要加大特殊人群的运动健康的促进,特别是困扰着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肥胖、近视、骨质健康、体质发育不良、心理发育等一些特殊孩子的运动、健康干预的措施、方法、培训、推广,一系列的教程和运动方法的研究和推广,这也是我们下一步从体育科研的角度应该加大的力度。从体育产业的角度应该是加大这方面的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同时孩子们的体育锻炼要有适合他的体育项目,以及他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和体育器材,因此,对孩子们能够喜闻乐见,培养兴趣的体育项目的研究,以及体育器材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也是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和运动干预促进健康的抓手和切入点。以上报告有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谢谢!

杨朱

慰问备战健儿——上海市体育局线上送祝福

新春佳节将至,申城的运动健儿备战不停歇,向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及陕西全运会冲刺。2月6日,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集训多时的1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保障人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上海市体育局以线上慰问的形式,向大家提前拜年,送上感谢和祝福,勉励上海体育健儿为国争光、再攀高峰。当10个分会场代表的身影,齐齐出现在上海市体育局主会场的屏幕上,现场氛围喜庆、温馨、亲切。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荣誉、继续拼搏,展现作为上海体育人的精神和担当,为祖国荣誉而战,为上海争光添彩。乒乓球运动员许昕在海南陵水说:“虽然一直未能回到上海,但我时刻感受到组织对我和家人的关心和照顾,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训练比赛中。我将积极备战,以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荣誉、继续拼搏。”在北京老山,自行车运动员钟天使说,面对即将到来的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将刻苦训练、坚定信念,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通过努力拼搏,争取再一次取得优异成绩。国家花样游泳队的“妈妈级”选手黄雪辰,在北京训练局回忆起家乡体育部门提供的点滴帮助时说:“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是每一名上海运动员的梦想。我将不断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蹦床运动员高磊在北体大表示:要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定信心,向着奥运会、全运会目标不断攀登,以最佳状态参赛。在浙江千岛湖训练的赛艇运动员张灵、在海南海口训练的帆船选手张东霜、在三亚训练的沙排运动员高鹏、在福建训练的女子水球选手沈轶能,相继送上了新春祝福。一向活力十足的雪车运动员邵奕俊,更用一次“海豹式鼓掌”逗笑全场,也为牛年的新征程送上头彩。在运动员备战过程中,科学训练也至关重要。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马国强表示:将不负使命,为提高竞技体育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月8日,上海市体育局还将举办“奥全交会、岁月留金、鼓角齐鸣、催人奋进”运动队贺新春活动。崇明基地将作为主会场,绿舟基地、上海市二体校、射击射箭中心为分会场,通过视频连线举行慰问活动。在2020年全国最高级比赛中,上海共获24枚金牌、19枚银牌、30枚铜牌。上海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提前决赛项目中获得3枚金牌,实现冰雪项目在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上金牌“零”的突破。“2021年是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的决战之年,希望大家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继续发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战斗精神,始终保持饱满的训练热情,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努力为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而努力拼搏,为国家争光,为上海添彩。”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强调。上海市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陆檩,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王海威,上海竞技体育备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培刚等参与了现场慰问。(白水)

寄居人

上海体育协会来访体汇+场馆,研讨社区体育新模式

编者按: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现代社区的孕育成熟都给社区体育提供了相当的机遇和挑战,社区体育正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保持与增进身体健康为目的,并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服务的一项活动,是实施“健康第一”的重要途径,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领导参观体汇+各场馆后,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不断为社区提供更丰富有创意的体育内容产品,满足不同的群众需求,通过社区和场馆的联动,全力打造百姓生活健康,娱乐,社交新方式。以下内容转发自上海社区体育公众号5月20日上午,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会长、上海体育学院原党委书记 、教授 戴健,常务副会长 张祥泰,副会长、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原研究员 刘欣、杨浦区体育活动中心主任 刘燕,副秘书长 黄春颖等一行,对协会副会长单位仲益体育场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体汇+”3个场馆进行了调研走访。协会副会长、仲益体育场馆有限公司总经理 庞毅,商务部总监 范方嘉等,陪同参观并介绍情况。戴健会长一行先后实地走访了体汇+红馆、合川小镇、名都体育公园,详细了解场馆建设和运营等情况,询问公司受新冠疫情影响程度及有效应对措施等问题,随后在名都体育公园召开了座谈会。庞毅总经理介绍了企业情况:体汇+致力于打造社区体育生态圈,探索全民健身新模式。通过精准调研、贴心服务、科学指导、活动组织、互联网+等多种手段,联动社区、家庭和体育场馆,让体育回归社区,让每个家庭近距离接触体育,让体育、教育和社交相互融合,让大家觉得很好玩,让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例如:我们在红馆组织社区青少年看狮子座流星雨,把科学的元素与体育场馆活动结合起来;和五星体育广播打造“我的冬奥梦”冬奥小记者选拔活动;引进青少年和老年人都能用的智能健身交互系统;在社区里定期举办健康现场咨询及健康讲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社区居民有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听取了仲益体育场馆有限公司关于“体汇+”场馆运营管理、公共资源共享、设施建设以及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汇报后,戴健会长在充分肯定仲益体育公司运营模式的同时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的重要论述,今年是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一定要助力小康社会。现在有个新的理念叫主动健康,健康有三个关键词:1、防病(运动干预,抓源头,抓前端);2、治病(不仅是医疗,还有亚健康的防治);3、康养(防、治、养的相互转化)。他说:做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首先是保基本: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做到全覆盖;二是提质量:要满足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做到精准服务;三要创新模式。社区为重点,在体育运营中要兼顾老年人,青少年和残障人员。为社区市民解决去哪里健身?怎么健身的问题。我们可以总结“体汇+”的经验,在体育这个平台上,共唱这台戏,品味高一点,理念新一点,共同探索新的模式。希望仲益体育公司不断总结经验,在打造社区体育体汇+中,创新社区运营模式,为上海全民健身做出新贡献,社区体育协会将为仲益体汇+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