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5月20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焦苇)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共同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承办的上海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节——上海市第十一届青少年创新峰会暨2018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年会,今天在上海科技馆启动。当天,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委副书记陈龙、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顾问包起帆、中国科学院院士、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院长褚君浩出席开幕式。 青少年科技节是上海科技节重点活动之一,以“万众创新——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主题,立足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实践、科普基地参观、科学普及传播,在市、区、学校三个维度立体推进。市级主要活动包括:举办青少年科技节主题活动——上海市第十一届青少年创新峰会暨2018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会年会;开展“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等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往纵深发展;推动“馆校合作——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利用场馆资源、拓宽青少年视野、提升青少年创新思维及科学探究的能力;开展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搭载媒体,以《少年爱迪生》节目为平台,扩大青少年科创能力的影响面,提升“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的效益。区和学校层面以基层活动为重点,关注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力争“人人都参与、校校有活动、区域创特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艺术体育相结合,鼓励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园区向中小学生开放,整合优质资源、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真正以“完整的人”的培养为创新教育的前提,不仅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还培养与创新思维有关的个性特征。作为市级主题活动,上海市第十一届青少年创新峰会暨2018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年会于今日同时启动,近千名在各级各类创新活动中表现优异的青少年与上海市青少年科学院的代表共聚一堂,围绕“创新·探索·成才”,共同“倡导创新精神、交流创新体验、探讨创新方式、展示创新成果、梳理创新典范”。启动仪式上,江蕴琪等10名同学向大家展示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优秀小研究员的风采。青少年创新论坛由1个市级主论坛和16个区分论坛构成。 启动仪式后的主论坛以“与院士共话创新”为桥梁,青少年们在此展示自己的科技创新作品,分享自己在科技创新实践中的动人经历,畅叙勇毅坚定的创新梦想。正是因为有了一批杰出的专家导师的引领,创新教育才能实现代际传承,更好地联结过去的洞见与今日的创想。在主论坛后的分论坛上,进行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发布秀。市区两级青少年代表通过发布秀向公众展示自己的作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增强公众参与度,最终通过公众投票选出最受欢迎作品。多元化渠道、非专业视角,最大程度上达成青少年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培育,振荡出创造力的激情。创新与创新教育并非一时一地,久久为功。在5月青少年科技节启动后,各区分论坛将继续以此为起点,根据本届“峰会”主题及本区特色持续开展活动,深入营造万众创新的氛围,以理解和塑造生活世界为创新教育的源泉,为青少年提供最大程度和范围的非常规问题情境,调动他们的各学科积累,融合式发展与提升。本届青少年科技节还举办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创新实践成果展、明日科技之星成果展。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创新实践成果展以区分院为单位进行展示,通过“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加强科技成果与参观者的交互性,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科技类创意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对成果展的尝试与探索也将为上海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创建条件搭建平台。新一届《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优秀学生创新风采录》也同时与观众见面。本书以市、区两级小研究员的个人风采和他们的科技创新成果、成长故事为主要内容,旨在激励广大青少年学生立志成才,向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峰会暨年会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0月,在全市16个区广动员、全覆盖、深推进的背景下,营造万众创新的氛围、弘扬创新教育的成果、激荡青少年个体对生活世界的真切理解和科技创新的愿望。
作为2018年上海科技节重点活动之一,上海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节昨天拉开帷幕。近千名在各类创新活动中表现优异的青少年带着各自科技创新作品亮相,并与多位学界、业界专家共叙少年创客梦想。这些青少年的科创发明源自兴趣和生活,成果或许稚嫩,其中的灵感和热情却十分宝贵。不少专家建议,学校、区少科站、高校、专业研究院等各级单位应搭建多维度创新教育平台,鼓励青少年实现创意,推进少年创客走通从创意到产品的“最后一公里”。“小发明”中有“大情怀”“外婆患有严重的滑膜炎。短短几十米路,走起来都十分困难。我喜欢玩体感游戏,这让我思考,能否通过肢体动作控制智能轮椅,帮助外婆便利出行?”来自生活和游戏的灵感,让嘉定区第一中学学生、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小研究员江蕴琪设计出了一套基于蓝牙、MYO(手势控制)和安卓手机平台的人机交互肌电智能轮椅控制系统。对很多青少年创客来说,生活中的难题和烦恼正是他们的灵感来源,而发明背后是他们对人和生活的关注。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初一学生戴佳峄带来了一台集空气净化和照明功能于一体的双重过滤空气净化灯。他告诉记者,这个发明的创意始于2016年8月,当时学校计划安装空气净化器,但因占地面积大、用电安全隐患等问题,迟迟没有落实。他提出了假设:是否能把空气净化器安装在教室顶部,并在空气净化器上装一圈LED灯带,辅以照明功能?双重过滤空气净化灯就这样诞生了。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这一发明获得300万元融资。但戴佳峄说,不急于转让技术,而会继续把它做下去。按他的设想,未来老师或学生在家就可用手机远程操控空气净化器的各项功能。他希望这台设备能为改善教室空气质量和学生健康提供解决方案。少年创客需补上“知识产权”这一课随着科技和创新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青少年萌发了科创梦想。但现实中的他们往往受限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校的研究条件,这就需要各方支持。据了解,眼下除了学校、区少科站等平台之外,越来越多高校、专业研究院等单位机构正在助推少年创客的成长,为他们提供科研发明、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的指导。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如今是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240名上海中小学生在这里定期进行科创学习,两院院士等科研“大牛”除了给孩子们授课,还会为他们量身定制生活课题。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创业导师洪涌清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到,青少年的创造发明一旦走上产业化道路,如何解决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就成了关键。近两年,为少年创客补上“知识产权”这一课成了创新教育中的另一大课题。为了帮助少年创客走通创新发明的“最后一公里”,本市去年发起了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创业(模拟)团队行动,为此特别组建了一支由企业家、技术价值评估师、发明家、科研人员、创新导师、知识产权律师构成的专家团队,对有志于创新发明的学生进行长期长效常态化指导,并研究制定青少年科技发明转让或产业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上海市第十一届青少年创新峰会暨2018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年会也在昨天正式启动。据悉,两项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0月。(来源:文汇报)
近日,来自静安区南部16所中小学的近80名科创小达人,聚集胶州路上的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静安分院2021级小研究员招生海选活动。经过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的综合评审,最终有65人成功入围、当选。02:43点个赞再走吧↓↓↓【来源:上海静安】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今天下午,2019年上海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在3周紧锣密鼓的集中活动后迎来了创新实践的成果汇报。今年站点通过上海市教委招募在读初中生40人,学生在结对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实践微课题研究。汇报总结会当天,馆方邀请了高校、特级教师、教研员等多领域专家对学生创新实践的成果进行综合评审。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周致君总结科创心得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摄(下同)【新民晚报·新民网】语音识别垃圾的分类垃圾桶、防风衣架、自动借球机……今天的上海科技馆四楼,集合了申城一批最优秀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上海市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节——上海市第十二届青少年创新峰会暨2019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年会在此启动。杨雄里、包起帆寄语青少年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市科委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承办。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顾问包起帆则鼓励同学们,未来的世界归根结底是高科技的竞争,青少年应当肩负起这份使命。科技节主办方表示,创设这样一个舞台,是为了鼓励孩子除了具有“聪明的脑”,更有有一颗“温暖的心”。要有一颗温暖的心看到新闻中报道,每天夏季,总有车辆被暴雨后的积水淹没,华师大附属枫泾中学几名学生想到,在汽车上装上充气阀,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充气阀可以为汽车底部的四个气球充气,让汽车浮起来;发现便利店自动门过于敏感,只要有人经过都会打开,造成了能源浪费,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几名学生想到,在便利店上方加装一个人脸感应装置,只有人们面向便利店走进走出时,大门才会启动。实验表明,成功率达90%以上;阳台上晾的衣服总是飘落到地上,青浦区华新中学姐弟俩苑晨稀和苑毅指挥衣架玩起了“变形记”,可折叠、可拆、可变化,既能够紧紧圈住晾衣杆,也可保护衣领不被撑大,还能伸出“翅膀”,节约晾衣空间。经历困难也是收获作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的双料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院士寄语青少年,在科研的路上,除了创新精神,经历的困难同样是一种收获。控江中学附属民办学校7年级学生江孟为发明自助借球机控江中学附属民办学校7年级男生江孟为喜欢踢球,每天放学去体育室借球时,乱糟糟的队伍很是让他烦恼。于是,琢磨出一台类似自动售货机原理的“自助借球机”。在老师指导下,他利用3D Builder软件设计出图纸,并从网上买来亚克力板,找到街头小店用激光切割切成所需尺寸。需要怎样的粘合剂?怎样的机构更稳固?他一点点搜集各种信息。按照设想,借球时,足球从下方滚出,还球时,上方入口处盖子会开启。但是,起初上方的盖子却总是打不开。研究了半天,原来是继电器接触不良。虽然断断续续做了一年的时间,这项“浩大工程”才完工,但从头至尾参与其中,小江充满成就感。南洋模范中学女生宗淼坦言,或许受了搞工科的父母的影响,从小自己就是“破坏王”,拆闹钟、拆收音机,有的能物归原样,有的则只能为了她的好奇心“牺牲”了。从小到大,她关注过社科类话题,也有过创意点子,但正儿八经完成一项课题、做出实物,还是进了高中以后的事情。观察到老人独立起身不变的难题,她和同学钱彦融一起,设计了一台“双侧腋下助起助行器”,光是远在松江的工厂,两人就去了4次。如今,借助这台机器,老人只要双臂架在扶手上,旋动升降装置旋钮,装置就能将老人缓缓托起。如有需要,也能辅助老人前行。宗淼说,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升降结构的选择上。究竟是使用折叠式伸缩臂,还是气压装置?怎样最简单易行?她感谢学校不仅开设了机电工程、创新课题指导等拓展课,更为热爱科技创新的同学请来高校专家座谈,为他们找到了技术突破口。宗淼觉得,儿时的每一次“破坏”,也是对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积累。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图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发明成果展亮相上交会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我现在把它称为作品。带来上交会,就是想让它成为真正的产品。”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的总辅导员鲍若凡告诉记者。在他的指导下,三位男生完成了三防智能导盲杖的创作。和他们一样,昨天共有23个项目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发明成果展上亮相。“这根导盲杖是3.0版了,用的材料是碳纤维。从想法到完成制作,我们用了一年多时间。”来自尚德实验学校的张绍翀介绍,“产品具备定位功能,便于家人跟踪了解盲人的实时位置,还具备防撞、防水、防滑的功能。”小伙子边说边演示,向记者展示导盲杖底部的防滑胶头。这根导盲杖能利用LED灯发光并警示路人,还可以通过太阳能自动充电。“成本在三四百元,可经济实惠了呢!”团队在上交会上展现的成果,也归功于“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创业(模拟)团队行动”,这一项目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上海创客教育联盟开展,三年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今年在前两期的经验上,进一步优化培养机制,成果展在专利数量、涵盖领域及成果的技术成熟度上均呈现出较大的突破。本期的项目得到了专家组的交口称赞,往年不少作品来自于青少年的灵光一现,而今年的很多项目已经从设计概念走向了工业样品,具备了量产的可能性。在23个项目中,多个项目已经获得或申请了专利。图说:垃圾分类认知仪 来源/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摄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四位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垃圾分类认知仪的制作。记者拿起标有猪骨的模块,随手投入“有害垃圾”的入口,在经过认知仪“辨别”后,这一模块被“吐了”出来。“如果分类不正确,可以在旁边的‘认知区’学习呢!”五年级的陈子润指引记者。果然,将模块放到‘认知区’,显示屏就提示应该将猪骨扔入“干垃圾”。“我们做的垃圾分类认知仪模拟了日常丢垃圾的模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我们快速了解垃圾投放的分类是否正确。”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青少年科技发明成果展的展台临近上海高校展区和美国青少年展区,为申城的“小发明家们”提供了近距离贴近高校、放眼域外的好机会。在展出期间,这些“小发明家”还将进行成果路演,并与高校展区及美国青少年展区互动交流。据介绍,本期团队行动自一年前启动开始,在百余个项目申报中,规范流程、严格遴选、科学培养,“创新创业(模拟)团队行动”共举办8场专项“系列前沿高端科技普及讲座”,组建了来自航天航空、知识产权、大数据、3D打印、人工智能、区块链、深海探索等前沿领域的17位专家学者团队,每月根据“项目推进计划”,专家团队与项目组学生深度对接,从“几易其稿”到“最终定稿”,从“原型机”到“成品”,其中凝结着一线科研人员、大学生创业导师、工人发明家、创客们及学生们的辛勤努力。在手把手的指导下,将青少年发明的独特视角与潜在的市场价值充分发掘出来,亮相“上交会”,牢牢把握住这一“走进真实的发明世界,升华创新意识的一个良好契机”,更扎实地做好创新实践教育、创业启蒙教育与知识产权教育。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12月27日,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总结交流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上海植物园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同济大学物理学、上海科技馆、上海动物园等一同被授牌,成为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的5个新成员。总结交流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巡视员季晓烨(右一)为新增工作站授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方案》等文件精神,2016年4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旨在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通过项目实施厚植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基础、完善科学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扩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参与群体数量、提高学生科创兴趣和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深入推进的形势。“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实施近三年,凝聚团队力量,打造项目品牌,形成鲜明特色,革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获得良好反响。目前项目覆盖30家由科研院所和科普场馆组成的实践工作站,100所由中学、科普场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组成的实践点,凝结一批优秀师资,累计招收7860名学生。项目整合社会资源,为高中生提供走近科学、规范学术、实现创想、发展兴趣的平台,经过实践学习和成长,已有一批优秀学员明确专业方向、取得科创成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科处黄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巡视员季晓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工作处处长胡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工作处副处长钟倩、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陆晔、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主任郁增荣等出席活动,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工作处处长胡睦主持。在会上,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宣传视频让与会人员亲眼见证了项目的点点滴滴,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陆晔详细介绍了项目一路走过的历程和成果,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工作站站长李赣、上海天文台天文学工作站左文文分别介绍了各自工作站的概况与项目的运营经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发表讲话,充分肯定工作站项目的价值,也对各工作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成员,上海植物园从这些分享中获益良多。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陆晔(左一)介绍项目的历程和成果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工作站站长李赣(左一)介绍项目开展情况上海天文台天文学工作站左文文(左一)分享项目运营经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右)发表讲话从2019年起,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覆盖的学生人群将从高中阶段向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拓展。上海植物园等5家新增的工作站将接下这个重任,重新出发。上海植物园将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结合园内的资源,摸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普讲解、互动体验、科普讲座、科普夏(冬)令营、科学实验(探索)等系列课程的设计,运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中小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对植物、鸟类、昆虫、哺乳动物、两栖爬行动物、物候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接触与学习,以了解其特征、特性及在自然界的地位、作用,培养中小学生创新意识、激发科学兴趣,有效提升青少年科学创新综合素质。通过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上海植物园的植物、生命科学等专业优势和四十年来在科学普及方面的经验积累优势,全方位地让科学知识与创新意识普及播种到中小学生心中,以专业方式引导中小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求知、自主创新,发现和培养一批热爱科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对于推动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赵莺莺图: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赵莺莺
5月20日,科普志愿者(左)在上海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节上指导小学生观察蜂箱中的蜜蜂。当日,上海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节在上海科技馆开幕。本届青少年科技节展示了多个优秀科普项目和上海青少年的创新实践成果。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5月20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的学生在展示创新实践成果“刷鞋机器人”。 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5月20日,青少年和家长在上海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节上观看科普实验。 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5月20日,上海培佳双语学校的林睿怡在上海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节上介绍“家用净水器废水再利用系统”。 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魏其濛)2025年的上海什么样?年轻人能为城市的未来贡献什么?1月11日,上海市146位9至35岁的青少年相聚一堂,参加由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团市委、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联合主办的“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青年汇智团第四期汇智营”,一同畅想上海、规划未来。团上海市委供图会上,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刘伟在致辞中说,上海的发展离不开青少年的智慧和贡献,青少年的成长也需要上海加油助力。他希望大家尽情表达对青少年成长和城市发展的期待,求同存异、共同成长,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魅力。团上海市委党组成员、市服务保护办主任周建军说,青年的获得感往往来自亲身实践和参与,希望新学员努力拓宽视野,增长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思考城市与青年的关系,琢磨“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共同为上海青少年打造更美好的未来。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杨雄围绕“青年成长与上海发展”分享了规划编制的背景、理念和方法。他提示年轻人在参与编制规划时要学会从政治、经济、人口、文化等多元视角分析和研究;要站在当下回溯过往、放眼未来,找到上海青年与上海城市在新时代、“十四五”时期的历史方位和坐标。据介绍,“青年汇智团”是上海共青团的品牌项目,旨在发现、凝聚一批关心青年事务、乐于议事惠民的民间“青年智库”,近5年来,先后围绕“规划编制”“群团改革”“走进社区”等主题,为上海贡献了许多青年智慧。本期汇智团自去年12月起招募以来,共收到近300名小朋友、大朋友的报名。经材料审核、见面会等评审方式,最终产生146位第四期汇智学员。其中在职68人,学生78人[小学生15人,中学中职生23人,大学生(含研究生)40人];外籍人士4人。团上海市委供图当天下午,秉承平等、透明、积极、理性、责任的汇智精神,学员分组讨论学习汇智公约、学员守则,商议考评细则,并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初步形成了“十四五”规划青年议题框架的初稿,内容涉及青少年价值引领、身心健康与创新创业,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新片区建设,破解“老小旧远”问题、乡村振兴等。在未来的10个月里,学员们还将通过汇智讲堂、汇智探访、汇智调研、汇智协商等形式,与各界大咖共商上海未来,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观察上海、体验上海,并直接参与到规划编制的工作中。(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央广网上海5月20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焦苇)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共同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承办的上海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节——上海市第十一届青少年创新峰会暨2018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年会,今天在上海科技馆启动。当天,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委副书记陈龙、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顾问包起帆、中国科学院院士、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院长褚君浩出席开幕式。 青少年科技节是上海科技节重点活动之一,以“万众创新——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主题,立足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实践、科普基地参观、科学普及传播,在市、区、学校三个维度立体推进。市级主要活动包括:举办青少年科技节主题活动——上海市第十一届青少年创新峰会暨2018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会年会;开展“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等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往纵深发展;推动“馆校合作——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利用场馆资源、拓宽青少年视野、提升青少年创新思维及科学探究的能力;开展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搭载媒体,以《少年爱迪生》节目为平台,扩大青少年科创能力的影响面,提升“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的效益。区和学校层面以基层活动为重点,关注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力争“人人都参与、校校有活动、区域创特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艺术体育相结合,鼓励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园区向中小学生开放,整合优质资源、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真正以“完整的人”的培养为创新教育的前提,不仅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还培养与创新思维有关的个性特征。作为市级主题活动,上海市第十一届青少年创新峰会暨2018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年会于今日同时启动,近千名在各级各类创新活动中表现优异的青少年与上海市青少年科学院的代表共聚一堂,围绕“创新·探索·成才”,共同“倡导创新精神、交流创新体验、探讨创新方式、展示创新成果、梳理创新典范”。启动仪式上,江蕴琪等10名同学向大家展示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优秀小研究员的风采。青少年创新论坛由1个市级主论坛和16个区分论坛构成。 启动仪式后的主论坛以“与院士共话创新”为桥梁,青少年们在此展示自己的科技创新作品,分享自己在科技创新实践中的动人经历,畅叙勇毅坚定的创新梦想。正是因为有了一批杰出的专家导师的引领,创新教育才能实现代际传承,更好地联结过去的洞见与今日的创想。在主论坛后的分论坛上,进行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发布秀。市区两级青少年代表通过发布秀向公众展示自己的作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增强公众参与度,最终通过公众投票选出最受欢迎作品。多元化渠道、非专业视角,最大程度上达成青少年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培育,振荡出创造力的激情。创新与创新教育并非一时一地,久久为功。在5月青少年科技节启动后,各区分论坛将继续以此为起点,根据本届“峰会”主题及本区特色持续开展活动,深入营造万众创新的氛围,以理解和塑造生活世界为创新教育的源泉,为青少年提供最大程度和范围的非常规问题情境,调动他们的各学科积累,融合式发展与提升。本届青少年科技节还举办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创新实践成果展、明日科技之星成果展。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创新实践成果展以区分院为单位进行展示,通过“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加强科技成果与参观者的交互性,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科技类创意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对成果展的尝试与探索也将为上海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创建条件搭建平台。新一届《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优秀学生创新风采录》也同时与观众见面。本书以市、区两级小研究员的个人风采和他们的科技创新成果、成长故事为主要内容,旨在激励广大青少年学生立志成才,向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峰会暨年会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0月,在全市16个区广动员、全覆盖、深推进的背景下,营造万众创新的氛围、弘扬创新教育的成果、激荡青少年个体对生活世界的真切理解和科技创新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