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网原标题:上海世界级商业街区建设将破题一系列“第一”诠释“上海购物”含金量,正研究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高目标一系列“第一”诠释了“上海购物”品牌的含金量: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三年居全国主要城市首位。2019年,达1.35万亿元;今年5月起,上海社零增速率先转正,9月,增速达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上海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规模占全国一半以上,居全国第一;上海已成为新零售的策源地和竞技场,主要电商直播平台的用户数量全国第一;上海引领新一轮夜间经济发展,夜间消费总额位居全国城市首位;上海每年开设首店、旗舰店数量稳居全国第一,国际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超过90%……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外资、外贸和消费,既是经济“主力军”,更是发展“着力点”,消费稳住,满盘皆活。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为上海稳外贸、稳投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拉动力。先看外贸。如今,上海已是全国各大城市中规模和质量居于首位的消费市场,每年有3亿人次左右的国内客流和800万左右的国际客流。2019年,上海口岸服装、化妆品、汽车进口额分别占全国的69.9%、47.3%和36.3%。今年,上海一大批外贸企业受疫情影响,市商务委第一时间与拼多多、i百联、爱库存等电商平台对接,分批推动1000家左右外贸企业、1亿件外贸商品上线,力争达到百亿元商品销售额。今年以来上海外贸进出口情况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庞大的消费市场功不可没。再看投资。上海是众多国际高端品牌中国地区总部、亚太地区总部的所在地,国际零售商集聚度排名全球第二。今年1至9月,上海实际使用外资155.15亿美元,同比增长6.1%,在此期间,外资零售业加速拓展,表现抢眼:沃尔玛拟新设山姆中国旗舰店,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增资扩大经营规模,阿迪达斯将大中华区、日本、韩国、东南亚/太平洋整合成统一的亚太市场,并拟申请亚太区总部,日本亚瑟士(中国)商贸有限公司拟申请地区总部,意大利珂茜芙商贸(上海)有限公司拟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承载市民高品质生活“上海购物”品牌的打响,为上海市民的高品质生活提供了优质载体。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上海引进各类国内外品牌首店2351家,平均每天新增2.4家。伴随“五五购物节”,上海新开首店259家,一扫疫情阴霾。首店经济加快发展,还让上海一些老牌商业地标、老牌商圈的重塑有了“主心骨”。 来自上海购物中心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上海共有近20家存量购物中心老店新开,一共引进首店150余家,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为老店换“心”而欣喜。国际大牌开设新店,本土品牌也纷纷换新颜。“五五购物节”期间,170余个消费类老字号品牌推出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200余场,覆盖线下品牌店2000余家,销售明显增长。2020年“中国品牌日”前夕,天猫发布“国货之光”中国品牌榜单显示,在全国年轻人最喜欢的“十大老字号”中,上海的大白兔、海天、回力、光明、马利和美加净上榜。夜购、夜食、夜娱、夜游、夜秀、夜读……上海的夜间经济有着多个维度。上海有全国首个夜生活节、全国首个夜间野生动物园,全市共任命15位夜间区长和98位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第三方机构统计显示,上海夜间消费总金额位居全国首位的同时,上海夜生活指数全国排名第二,其中夜间餐饮多样化值和夜游指数位列全国第一。境外消费加速回流,上海提前布局免退税经济,有效承接这一“风口”。目前,浦东机场免税销售额已跻身全球前三;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备案商店总数达428家,其中7家商业企业在全国率先开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2019年,上海退税商店开单3.6万单,销售额6.2亿元,开单量占全国50%以上,销售额占全国60%以上,服务了170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旅客,退税规模始终位居全国第一。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目前正在加快制定“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和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市商务委主任华源透露,上海正在研究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更高目标。何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意味着在上海世界级商业街区建设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破题。南京路步行街要打造成连点成面的“全域目的地”、日夜联动的“全时悦活区”、跨界融合的“全景新地标”;南京西路、陆家嘴要建设成精品云集享誉世界,服务创新引领全球,消费环境优质舒适,监管模式接轨国际的国际化商圈商街;北外滩要全力打造商贸高能级、消费高品质、景观高颜值的“世界级滨水会客厅”;豫园商圈要打造成联接传统与现代、民俗与潮流、民族与世界的商旅文融合地标……另外,自贸区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也将剑指产城融合,一站式、枢纽型的国际化消费购物区和进口商品展示交易的新平台。而对市民群众来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意味着又有一道道令人怦然心动的“消费大餐”端上桌:上海不仅要加快建设全球新品首发地,还要打造全球新品网络首发中心;老字号要进机场、进高铁、进服务区、进免税店、进景区、进宾馆;夜间经济会有一个个大型夜间消费活动IP;离境退税商店有望在重点商圈全覆盖,即买即退进一步推广;虹桥国际机场航站楼免税购物场所有望扩大,浦东机场免税综合体建设要加快步伐,新设市内免税店也在积极争取……“可以肯定的是,‘五五购物节’将一年一年办下去,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全球性消费节庆活动,成为上海城市新名片和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志性项目。”上海市商务委党组书记、主任华源说。
上海市研发经费投入情况 2019年研发经费支出1524.6亿元2005-2019年,上海市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524.6亿元,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分活动类型看,近20年来,上海市主要以试验发展为主。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19》的数据,2018年上海市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为105.69亿元、应用研究经费169.45亿元、试验发展经费1084.07亿元。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7.78%、12.47%和79.76%。——R&D人员逐年攀升2018年,上海市R&D人员折合全时人员总数为18.81万人年,比2017年增长2.51%。R&D人员队伍中,试验发展活动人员达到13.79万人年,占总量的73.31%;基础研究人员2.17人年,只占总量的11.54%;应用研究人员2.85人年,占15.15%。上海市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 共有3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高校数量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在全国位居前列。据科技部统计,截至2020年9月初,全市共有3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如下表所示:上海市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情况 重大科技成果近年来逐年下跌——科研成果情况 2018年下跌至1618项根据《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1-2017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基本维持在2000项以上。2018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跌落至1618项。——上海专利申请逐年上升 2018年上升至15.02万件根据《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1-2018年上海市专利申请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2018年,上海市共申请专利15.02万件,同比增长14.08%。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与运行管理模式创新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新网上海3月12日电 (许婧 郑莹莹)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日发布“2019年上海市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情况”,调查显示:2019年上海市消费者满意度指数为81.50分(满分100分),表明上海市消费者满意度水平较高。据统计,2019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35万亿元,消费市场规模居全国城市第一。为营造上海安全放心的品质消费环境,助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建设国际消费城市,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上海大学,开展2019年上海市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商场拦截调查和网络调查两种方式实施。为了全面反映上海市消费者的主观感受,课题组在上海市16个区同步开展调查。调查共回收2905份有效问卷,覆盖上海各区。上海市各消费领域消费者满意度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供图本次调查充分吸收国内外研究经验,同时兼顾到上海的发展特色和时代特征,将消费者满意度指标体系设计分为8个一级维度与19个二级维度,共选取63个观测变量。变量涉及基础设施、商家资质、商品、服务、娱乐、消费维权、政府监管、消费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的衡量消费者消费体验。为了解决消费者个体差异以及满意度无法直接衡量的问题,课题组将消费者满意度分解为整体满意度、消费者预期实现、与消费者理想产品或服务的差距三个方面,同时加入消费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消费者预期和消费环境三组外生变量来辅助计算。其中,调查显示:上海市不同年龄段消费者满意度指数具有一定差异,16-20的青年及51周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对上海市消费满意度较高,中年群体对上海市消费满意度相对较低。得分最高的三年龄段分别为:16-20周岁85.28分,51-60周岁82.00分,61周岁及以上81.69分;得分最低的三年龄段分别为:41-50周岁78.66分,21-25周岁80.30分,31-40周岁80.75分。对各消费领域分析后发现,奢侈品消费得分最高,达到89.46分,而文体类用品的满意度得分相对较低为77.34分,但是总体来说,消费者对各消费领域的满意度都较高。在价格上,调查显示,65.47%的受访者对上海市整体价格水平感到满意(5分及以上);27.37%的受访者对价格水平感到基本满意(4分);7.16%的受访者对上海市整体价格水平感到一般(3分及以下)。本次调查通过“消费者维权”“政府监管”“特色活动数量”“交易评价”“知情权评价”等指标反映消费环境建设总体情况。调查显示,2019年上海市消费环境指数得分为84.7分。为了反应上海市消费环境各领域的发展情况,课题组对上海市消费环境指数中四个重要维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消费环境中消费的基础领域指标(放心消费)领域,得分普遍较高。环境评价的得分也相对较高,这说明了上海市消费环境中基础设施以及合法合规方面的建设都已经较为完善。而服务领域的得分相对偏低,说明上海市在服务领域消费环境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完)【编辑:姜雨薇】
央广网上海9月3日消息(记者柴华 吴善阳 傅闻捷)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去年以来,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而作为开放桥头堡的上海,已经迈入新老产业接续、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如何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构建新型产业体系,让“上海制造”的品牌以及整个上海的“城市品牌”都全面地向高质量、高创新密集度转型升级,成为上海的必修课与必答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特别报道《转型升级——一线城市调研行》,今天推出上海篇下集《创新升级——上海的新三位一体》。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吴泾工业园的上海广为电器集团主营制造汽车电瓶和逆变焊割设备,产品出口欧美市场,过去美国市场占50%以上。集团副总裁张静介绍,受美国不断加征关税的影响,整条产业链的日子都不好过。“工厂吸收实际上是很小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客户,我们中间商吸收一部分,最终都转嫁给美国的消费者了。”为了应对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广为集团加大开拓欧洲和新兴市场力度,并通过发展信息化及自动化等智能制造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上海各级相关部门多次调研企业,帮助企业获得广交会等更多争取商机的有利条件,也为企业转型升级、扩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更多助力。不仅仅是推动企业走出去,走到更多的地方去,上海变压力为动力,多措并举力促产业集聚。在去年发布的《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中有9条与制造业直接相关,上海充分利用开放优势,营造创新竞争的产业集群环境,从而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不断转型,使整个产业向更高端迈进。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去年以来,美国极限施压、不断提高加征关税税率,让保隆和他的美国客户们都皱起了眉头。公司总裁张祖秋说:“到今年风云突变,6月1日又开始把2000亿的清单(税率)增加到25%了。短时间之内突然宣布,所以留给我们去应对的时间也不是特别长。”不过仅仅2个月的谈判下来,加征的关税成本绝大多数转移给了下游的美国客户。张祖秋说:“在相当多的汽车零部件领域里,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还是遥遥领先的。我们现在的竞争力不是靠劳动力成本更低廉,而是靠我们的技术、管理。我们市场份额也比较大,反过来说客户对我们也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工业投资引领上海投资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5%。在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19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报告》中,上海高居榜首。上海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介绍:“2018年上海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达到4%。像大飞机、量子卫星、蛟龙号深潜器等重大创新成果问世,蓝天梦、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这也展示了上海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实力。”今年5月正式开始运营的微软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实验室位于上海浦东张江科学城的人工智能岛上。这里聚集着IBM研发总部、英飞凌大中华区总部等跨国企业巨头,也不乏云从科技、小蚁科技等“独角兽”企业。而微软的这个实验室是其亚太首家、全球第三家、也是最大的一个实验室。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洪小文说:“我们就是把和AI、云计算、端,有关的东西落户上海。”上海正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高水平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的集聚是重要一环。在8月刚刚宣布设立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首个重量级项目——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日前开园。华人运通智能驾驶及电子电气副总裁李谦表示:“这个片区提供了非常丰富、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技术得以孵化,得以快速地发展。”不仅如此,上海努力巩固三位一体的产业能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今年1到7月,上海以地区总部为主的商务服务业实到外资33.25亿美元,占比近三分之一,成为上海利用外资的第一大领域。人才也是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刚刚发布的支持临港新片区发展的50条新政中,人才政策达到12条。优先落户、提供住房激励,放宽限制吸引外国人才。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表示,这是她最期待的一部分:“综合税负、包括对人才的激励,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个科技型企业来讲都是最重要的几个激励政策,我们做任何事情人才是第一位的。”另外,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契机,上海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的发展也在今年重回加速通道。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1.2%,同比提高两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增速提高7.8个百分点。7月22日,上交所科创板正式开市交易,成为整个A股市场今年以来最重头的新闻之一。摩根大通亚太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冠昇(Nicolas AGUZIN)表示:“我可以预测,中国市场的资本化可以达到发达市场的水平。这样算来,上海整个市场会达到80-100万亿美元,12-15年后就可以达到这样的规模,这种发展规模是全世界未曾见到过的,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投资。”
原标题:上海写字楼空置率创十年新高,高供应下未来两年压力更大,市场或“以价换量”来源:华夏时报网记者李 贝贝上海报道过去一年,上海写字楼市场受疫情冲击明显,空置率居高不下。据高力国际发布的研究报告,2020年上海写字楼市场总供应量118.5万平方米,空置率为22.7%,创下十年新高。《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2021-2022年上海写字楼新增供应将迎来高峰,年均有超过20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量入市,将使市场空置率进一步上扬,租金也将承受较大压力,“以价换量”或将成为未来两年办公楼租赁市场的主要策略。2020年上半年市场净吸纳量录得十年最低1月11日,高力国际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上海写字楼市场总供应量118.5万平方米,空置率为22.7%,创下十年新高;平均租金为人民币7.64元/平方米/天,租金同比下降10.7%。与非中央商务区相比,中央商务区仍保持较大韧性。根据仲量联行发布的数据,受长宁区新增供应影响,中央商务区空置率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至12%。而非中央商务区的空置率受新增供应影响,在第三季度达到31%的高点,四季度在成本控制型需求支撑下空置率回升至29.6%。供应方面,世邦魏理仕发布的《2020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回顾及2021年展望》报告显示,2020年上海写字楼市场因部分新项目延后交付,仅录得约68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同比减少32%。下半年市场快速复苏,需求增长超预期。从需求方面来看,上海写字楼市场上下半年分化明显。据高力国际数据,2020年上半年,上海写字楼市场受疫情冲击明显,净吸纳量录得十年最低。但进入下半年市场需求强势反弹,净吸纳量达到25万平方米,大幅超过2019年下半年的17万平方米,同比上涨46%。全年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净吸纳量为34万平方米,仅较上年同期下降11%。仲量联行方面也指出,随着上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办公需求持续释放,2020年四季度上海甲级办公楼净吸纳量达到21.4万平方米,2020年全年净吸纳量录得40.7万平方米。而与空置率的表现一致,在成本控制型需求和总部整合需求的支撑下,非中央商务区2020全年净吸纳量达到39.7万平方米。尤其是在四季度,中央商务区净吸纳量进一步回升至2.5万平方米。过去一年,据高力国际统计,受进一步放宽外资金融业准入限制利好,2020下半年陆家嘴区域成为市场热点,前滩、北外滩、徐汇滨江等次中心区子市场全年成交亦较为活跃。各行业吸纳量占比中:金融行业写字楼需求仍最为旺盛,达24%;科技行业超越专业服务业,以12%的占比成为2020年度上海写字楼租赁市场的第二大需求来源;医疗健康行业(6%)在需求中的占比大幅提升,首次位列前六。以企业性质区分,内资企业(56%)仍为需求主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海投资市场在2020年行情不佳,但办公楼仍是投资者最受青睐的资产类别。据仲量联行数据,2020年上海投资市场成交量5年来首次下跌。2020年全年上海投资市场的总交易额为人民币765亿元,同比下降28%。但其中办公楼的成交量较去年持平,占总成交量的比重达到了82%;世邦魏理仕的数据也指出,2020年上海的大宗交易市场共录得了64笔交易,累计成交总额达690.37亿元人民币。全年,自用买家累计购置27幢总部写字楼,在总交易金额中的占比达到61%。写字楼供应高峰将至进入2021年,研究机构普遍认为,上海写字楼市场仍将压力不减。高力国际方面指出,2021-2022年上海写字楼新增供应将迎来高峰,年均有超过20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量入市,将使市场空置率进一步上扬,租金也将承受较大压力。因此,“以价换量”或将成为未来两年办公楼租赁市场的主要策略。不过,世邦魏理仕华东区顾问及交易服务|办公楼部负责人张越显得比较乐观。其透露,受项目延期入市的影响,2021年上海写字楼市场计划入市项目近140万平方米。而“我们预计2021年上海写字楼租赁需求将延续稳健复苏的表现”。张越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说,随着多家外资券商实现控股,外资全资基金和期货成功落地,上海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红利在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中加速显现,新一轮设立扩张的办公需求已然启动。与此同时,内资传统金融和TMT行业等亦加深跨行业联动与创新,近期直销银行等新型金融企业办公需求快速涌现。市场合理租金水平提供升级扩租窗口,而新兴楼宇数字化、智能化物业管理领域发展空间不断拓宽,写字楼未来供应聚焦的滨江板块如徐汇滨江、北外滩有望推动新的需求加速落地。仲量联行上海商业地产部高级董事黄臻判断,随着经济逐步复苏,租赁需求持续回升,成本控制型租户将继续推动租赁市场需求。其称:“疫情对企业营商的影响将使企业对成本继续保持敏感,加之供应充足,预计租金在2021年将继续有所下降。而受益于疫情的行业或受到关键政策扶持的行业有望推动租赁复苏,包括科技新媒体、金融服务、医疗健康以及外资金融等企业。”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贝贝 上海报道过去一年,上海写字楼市场受疫情冲击明显,空置率居高不下。据高力国际发布的研究报告,2020年上海写字楼市场总供应量118.5万平方米,空置率为22.7%,创下十年新高。《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2021-2022年上海写字楼新增供应将迎来高峰,年均有超过20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量入市,将使市场空置率进一步上扬,租金也将承受较大压力,“以价换量”或将成为未来两年办公楼租赁市场的主要策略。2020年上半年市场净吸纳量录得十年最低1月11日,高力国际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上海写字楼市场总供应量118.5万平方米,空置率为22.7%,创下十年新高;平均租金为人民币7.64元/平方米/天,租金同比下降10.7%。与非中央商务区相比,中央商务区仍保持较大韧性。根据仲量联行发布的数据,受长宁区新增供应影响,中央商务区空置率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至12%。而非中央商务区的空置率受新增供应影响,在第三季度达到31%的高点,四季度在成本控制型需求支撑下空置率回升至29.6%。供应方面,世邦魏理仕发布的《2020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回顾及2021年展望》报告显示,2020年上海写字楼市场因部分新项目延后交付,仅录得约68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同比减少32%。下半年市场快速复苏,需求增长超预期。从需求方面来看,上海写字楼市场上下半年分化明显。据高力国际数据,2020年上半年,上海写字楼市场受疫情冲击明显,净吸纳量录得十年最低。但进入下半年市场需求强势反弹,净吸纳量达到25万平方米,大幅超过2019年下半年的17万平方米,同比上涨46%。全年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净吸纳量为34万平方米,仅较上年同期下降11%。仲量联行方面也指出,随着上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办公需求持续释放,2020年四季度上海甲级办公楼净吸纳量达到21.4万平方米,2020年全年净吸纳量录得40.7万平方米。而与空置率的表现一致,在成本控制型需求和总部整合需求的支撑下,非中央商务区2020全年净吸纳量达到39.7万平方米。尤其是在四季度,中央商务区净吸纳量进一步回升至2.5万平方米。过去一年,据高力国际统计,受进一步放宽外资金融业准入限制利好,2020下半年陆家嘴区域成为市场热点,前滩、北外滩、徐汇滨江等次中心区子市场全年成交亦较为活跃。各行业吸纳量占比中:金融行业写字楼需求仍最为旺盛,达24%;科技行业超越专业服务业,以12%的占比成为2020年度上海写字楼租赁市场的第二大需求来源;医疗健康行业(6%)在需求中的占比大幅提升,首次位列前六。以企业性质区分,内资企业(56%)仍为需求主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海投资市场在2020年行情不佳,但办公楼仍是投资者最受青睐的资产类别。据仲量联行数据,2020年上海投资市场成交量5年来首次下跌。2020年全年上海投资市场的总交易额为人民币765亿元,同比下降28%。但其中办公楼的成交量较去年持平,占总成交量的比重达到了82%;世邦魏理仕的数据也指出,2020年上海的大宗交易市场共录得了64笔交易,累计成交总额达690.37亿元人民币。全年,自用买家累计购置27幢总部写字楼,在总交易金额中的占比达到61%。写字楼供应高峰将至进入2021年,研究机构普遍认为,上海写字楼市场仍将压力不减。高力国际方面指出,2021-2022年上海写字楼新增供应将迎来高峰,年均有超过20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量入市,将使市场空置率进一步上扬,租金也将承受较大压力。因此,“以价换量”或将成为未来两年办公楼租赁市场的主要策略。不过,世邦魏理仕华东区顾问及交易服务|办公楼部负责人张越显得比较乐观。其透露,受项目延期入市的影响,2021年上海写字楼市场计划入市项目近140万平方米。而“我们预计2021年上海写字楼租赁需求将延续稳健复苏的表现”。张越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说,随着多家外资券商实现控股,外资全资基金和期货成功落地,上海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红利在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中加速显现,新一轮设立扩张的办公需求已然启动。与此同时,内资传统金融和TMT行业等亦加深跨行业联动与创新,近期直销银行等新型金融企业办公需求快速涌现。市场合理租金水平提供升级扩租窗口,而新兴楼宇数字化、智能化物业管理领域发展空间不断拓宽,写字楼未来供应聚焦的滨江板块如徐汇滨江、北外滩有望推动新的需求加速落地。仲量联行上海商业地产部高级董事黄臻判断,随着经济逐步复苏,租赁需求持续回升,成本控制型租户将继续推动租赁市场需求。其称:“疫情对企业营商的影响将使企业对成本继续保持敏感,加之供应充足,预计租金在2021年将继续有所下降。而受益于疫情的行业或受到关键政策扶持的行业有望推动租赁复苏,包括科技新媒体、金融服务、医疗健康以及外资金融等企业。”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来源:华夏时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上海市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随着老年人口总体规模不断增长、老年抚养系数持续提高,上海市机构养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近日,60加研究院发布了《上海市养老服务市场研究报告2020》,报告调研了上海585家养老机构,占上海市官方公布数据(724家)的80.8%。养老机构分布集中报告显示,上海市养老机构分布遵从市场化规律,主要分布在人口集中的浦西七区(本报告中浦西七区指以虹口区、黄浦区、静安区、普陀区、徐汇区、杨浦区和长宁区为代表的上海市中心城区,下文简称“浦西七区”),占上海市总养老机构的39.15%。浦东新区养老机构最多达118家,占比20.17%。数据来源:60加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黄浦区养老机构密度大从养老机构分布密度来看,浦西七区养老机构分布密度明显高出其他区域。虹口区以每平方公里1.48个养老机构排名第一,其次是黄浦区以每平方公里0.95个养老机构排名第二,杨浦区以每平方公里0.82个养老机构排名第三。浦西七区的养老机构密度明显高于其它区域。数据来源:60加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一直以来,上海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金融业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全国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都是在上海设立。特别是近年来,上海落实中央部署,对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标提升上海金融服务能级,全面推进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城市服务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4月10日,第一财经记者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情况通报会上获悉, 上海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交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去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1600万亿元,“上海金”“上海油”等上海价格影响全球,上海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的城市之一。目前上海全市持牌金融机构总数1600多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30%,外资法人银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均占国内一半左右。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的排名上升至全球第5位,其中十年前的2009年3月还排第35位,2013年9月排第16位。去年以来,在兼顾行业类别、开放内容以及国别地区的基础上,上海筛选形成了三批31个对外开放先行先试项目,推荐给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目前,已有17个项目落地。比如,德国安联集团独资设立、注册资本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的安联(中国)保险集团,美国摩根大通持股51%的摩根大通证券,日本野村株式会社持股51%的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以及英国韦莱保险经纪公司获批扩大经营范围等。原油期货经过一年的运行,逐渐受到国际投资者认可,境外投资者开户数达到90个。截至4月8日,累计成交量达到3785.2万手,成交金额17.7万亿元,交易量超过迪拜商品交易所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原油期货市场。下一步,上海将全面深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根据最新形势,上海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在上海先行先试,在外资规模、股东类型、经营年限、持股比例等方面放宽市场准入,以及拓展外资金融机构经营范围等。近期,上海争取在去年推荐三批开放项目的基础上,再向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推荐第四批项目。在优化金融发展营商环境方面,上海大力推进金融法治建设,研究起草《上海市地方金融条例》,探索建立标准统一的地方金融监管细则。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公共信用信息等平台探索建立合作渠道。
来源: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姗11 月 20 日,比利时跨国性化工集团索尔维(Solvay)宣布扩建在上海的研究与创新中心,通过进一步建设该国际化研究中心,推动未来的创新和增长。“目前全球化工行业整个价值输出有40%来源于中国,在未来5年预估这个数字会超过50%。”索尔维首席执行官兼执行委员会主席IIham Kadri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索尔维未来会继续关注并且长期立足于中国进行发展,同时在中国的增长和发展会进一步加速。据了解,作为一家拥有逾150年历史的化工企业,索尔维于1863年由比利时化学家欧内斯特索尔维于比利时成立,是一家提供高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的跨国性化工集团,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索尔维致力于发展先进化学方案以应对主要社会挑战,为全球航空航天、消费品和医疗保健、工业应用等七大市场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可持续性解决方案,目前在全球61个国家拥有约24500名员工。“中国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市场。”据IIham Kadri介绍,位于上海的索尔维中国研究与创新中心成立于1997 年,目前已成为索尔维全球第三大研究中心。此次扩建将在现有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增加超过 4000 平方米的新场地,包括研究高性能材料应用的试点实验室和主要从事工业应用和消费品领域研发的新实验室,将有50名全职研究人员加入现在的团队。最近一年来,索尔维不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4月16日,索尔维创投宣布向川流新材料基金注资,以便更好地与本土初创公司协作推动开放型创新项目。8月份,索尔维携手中石化川维成立合资公司华利维盛,发展油气田化学品业务。据悉,索尔维2018年全球净销售额为103亿欧元,中国市场净销售额达85.2亿元人民币,占其全球市场份额的10%。IIham Kadri表示,中国拥有14亿人口,日益崛起的中产阶级在住宅、汽车、医疗等方面有更高的追求。除此之外,中国在包括空气污染的处理、消费品以及电动车行业等方面的新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些需求促进了索尔维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她指出,中国市场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需求,成为索尔维在中国的业务得以稳健发展的重要原因。
1月20日,市场有消息传出,为严控过热现象,上海突发新房调控,同一家庭同一时间只能认筹一个盘。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为了给当前打新热降温,以及杜绝非正常的操作手段。而此前,上海楼市“暖冬”行情持续燥热。热盘房源遭热抢,新房摇不上号,二手房成交攀升,撩动着购房者的心。不过,从2021年1月以来的新房市场来看,其交易缩水趋势明显。此外,一些区域的二手房成交还在攀升。业内人士称,若上海楼市依然保持目前的热度,或将出台定向收紧政策。沉寂了三年之久的上海楼市,在2020年迎来量价的稳步提升。不过,今年1月新房出现交易缩水。上海去年12月新房成交同比增加近六成沉寂了三年之久的上海楼市,在2020年迎来量价的稳步提升,尤其是11月、12月,市场升温更加明显。“充足的供应给年底交易创新高奠定基础。”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称。2020年11月,上海新房供应因疫情关系受阻。疫情得到控制后,12月份新房供应开始补量。据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12月份入市项目达44个,入市面积为135.1万平方米,而上次单月入市量超过130万平方米,则要回到2015年10月。2020年12月入市的项目,主要集中在青浦、宝山、奉贤等传统刚需和刚改的首选地,而这对签约转化有较大帮助。此外,年底,断档的豪宅项目也有少量“补仓”,比如前滩板块的“尚峰名邸”、鞍山板块的“保利都汇璟庭”等。在此背景下,去年末成交一路攀升。据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22.7万平方米,环比增加59.1%,而这一数据也创下2020年内交易新高。另据同策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上海商品住宅供应面积约761.95万平方米,同比基本持平;成交面积约893.0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1.6%;商品住宅成交均价5716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5.3%。此外,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从上海市场成交角度来看,刚需、刚改成为绝对主力。上海成交前十榜单中,也有均价低于3万元/平方米的刚需盘上榜。基于12月成交项目都聚焦在中低价位产品,因此均价变动不大。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4.2%。热点板块房源抢手,1月以来略有回落虽然上海新房的供应与成交在增加,但是市场仍然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我看了一个楼盘,共有200多套房源,最便宜的也要800多万元,一共有3000多个认筹,没摇上。”购房者李小姐说。摇不上的并非个例。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20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上海楼市呈持续升温态势。一些市面上较稀缺的小户型,由于限价等因素,吸引力较强,由此出现了认筹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同策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上海开盘楼盘超30个,20余个项目认筹率超100%,13个项目认筹数量超1000组。2021年1月20日,市场有消息传出,为严控过热现象,上海突发新房调控,同一家庭同一时间只能认筹一个盘,此外,在稳价格方面,也将对新房预售价格审批从严,针对价格低于市场价的楼盘,适当提升价格防止过热。“此举主要是给当前打新热降温,以及杜绝非正常的操作手段,假离婚等。撇除虚假需求,力争还原市场真实需求。”业内人士称。“当前上海楼市结构性不平衡问题突出,热点板块、热点楼盘认筹高,相反,远郊刚需盘认筹就低一些。总体来看,还算是正常的。”卢文曦说。“上海房地产调控,没有任何放松。上海楼市上升属市场的力量,是经历三年低迷后,需求的正常释放。”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周期性力量、疫情下避险与改善需求、货币放水下的抗通胀需求、动拆迁放量、公民同招教育改革、人才落户放松,这六大力量综合作用下,才形成当前沪楼的热状。不过,近期上海新房成交出现回落。“虽然近期交易势头不错,但今年1月以来新房成交连续调整2周,交易缩水的趋势明显。”卢文曦表示,经过前期高速奔跑后市场需要调整喘息,1月本身就会面临淡季压力,市场连续回落属意料之中。二手房持续升温,业主涨价“相比新房市场,由于二手房市场自由度更高,业主挂牌也随性些,不少房源是待价而沽,热度比新房要来得高一些。”卢文曦说。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整个2020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上海二手房市场成交套数不断升高。来自同策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上海二手房累计成交32.83万套,比去年同期上涨27.8%;尤其是二季度以来,成交维持高位,5月后,月成交量趋势性突破3万套,11-12月更是连续创下4年新高,月成交量接近4万套。二手房价格不受限价政策影响,更能真实反映市场实际价格及背后供求关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上海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6.3%。此外,从安居客线上数据来看,2020年12月,上海二手房挂牌均价为52530元/平方米,环比11月上涨0.98%,同比上涨4.08%,整体上涨幅度相对有限。不过,不同区域价格分化依然存在,部分热点板块上涨幅度较为明显。安居客线上数据显示,浦东张江12月二手房均价69945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27%,闵行吴泾12月二手房均价3987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61%,浦东临港新城12月二手房均价3192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3.90%。不过,偏远区域二手房价格出现下跌,例如金山石化二手房均价下跌0.75%,崇明长兴岛二手房均价下跌0.27%。进入2021年1月,上海二手房市场仍延续升温态势。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月前13天,链家二手房成交量比去年12月同期增加42%。“从市场预期看,今年1月前13天上海二手房业主调价中涨价占比上升至67%,比去年12月水平提高12个百分点,后期房价仍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说。业界:或将出台定向收紧政策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分析称,上海热度提升的重要原因是需求侧增长明显,无论是符合购房资格人群增长,还是拆迁导致,抑或境外留学人群的回流,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购房需求增加。不过,这些人群并非炒房者,绝大多数是改善型或首套自住型人群。“今年众多城区内限价新房项目入市,导致改善型集中爆发,同时引发二手房市场挂牌量激增,而大量首套自住者则承接了改善方的二手房源。”在张波看来,上海房价并非是投资者推动上涨,而是实实在在的需求推动,但近期市场上炒作部分非理性上涨房源则值得关注,需要重点打击市场的舆论乱象。在卢文曦看来,上海市场过热局面不可延续,“今年金融信贷会有所管控,成交压力会逐渐显现出来。此外,1、2月份是传统淡季,企业关注年终总结,对于新年投放速度不会那么快,预计后续还会维持震荡调整的走势。”“目前来看,2021年上海商品住宅供需两端都是有保障的。” 同策研究院分析师丁垚称,供应方面, 2020年上海商品住宅用地(不含租赁住房用地)累计建筑面积同比翻番。而目前上海的项目从拿地到首开间隔一般在1年左右,可以预见,2020年宅地放量必然带动2021年住宅供应走高。与此同时,据同策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数据,2021年1-4月取证项目约108个,供应充足。需求方面,丁垚指出,2020年大量客户由于“摇号难、摇不中”未能如愿购房,这种现象在年末依然大量存在。未来新项目入市,此部分尚未落地的购房需求将会逐步释放,同时刺激正在观望的购房者热情,从而可能使得市场整体延续热度。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同策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中心城区已完成签约的重点动迁项目涉及居民不低于2万户。“目前,中心城区部分‘毛地’征询工作尚未推进,未来两年,上海旧改依然会保持一定规模,仍将是支撑二手房成交的重要力量,市区动拆迁人群在得到补偿款后更倾向于选择附近区域的次新房作为置业目标,这也是二手房成交量维持高位的重要原因。”丁垚称。根据现在的楼市热度情况,不排除后期继续加码调控的动作。“如果上海楼市2021年依然保持目前的热度,可能会出台定向收紧政策。”丁垚称。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 图片来源/IC photo 编辑 武新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