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名家人物榜——金由辛|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纹身师

名家人物榜——金由辛|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

姓名 金由辛工作单位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性别 男专业名称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职务 研究员行政职务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6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生化专业1966-1978,农业部农业生物研究所从事环境保护研究1978-1981,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生化专业研究生1981-2000,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助研、副研、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4),课题组长、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期间在美国USC当访问学者2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任短期访问教授。2001-现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该学会核糖核酸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上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常务编委、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委、美国RNA Biology杂志Editor、上海市十届政协常委。近5年来,他努力使研究生的工作与国际接轨。共培养了5名博士。他们共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14篇、EI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14篇SCI论文总IF值达37.5,平均每个学生发表论文的IF值达7.5。近5年内,他的研究生共获得各种冠名奖(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学金、复旦大学谈家桢基金生命科学九源奖学金二或三等奖、地奥奖学金二等奖、宝洁优秀博士生奖学金、上海-联合利华奖学金)共11人次。培养的学生中,已有一位1998年博士,2002年成为基金委杰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的获得者,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和博导。一位毕业研究生已成为世界著名制药公司(辉瑞公司)的高级科学家。研究方向核糖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工作近年来:1.发现了色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和色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的种族特异性元件,做到了核糖核酸水平上种族特异性元件的完全反转和合成酶水平的部分反转。2. 在干细胞和水稻中发现了一批具有调控功能的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并准备深入研究它们的具体功能。3.研究RNA技术,如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核酶(ribozyme)、核酸配体(aptamer)、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siRNA)、叁链形成寡脱氧核苷酸(TFO)等的应用前景。获奖情况1978、1983年两次获得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989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5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享礼

果谷生物联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度研发“个性化营养”

为了推动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满足孕、老及其他年龄段中国人群对营养与健康的个性化需求,2020年8月,上海果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发出一款适合大众群体的灵芝活性幼芽体-灵芝胚芽。2020年8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果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中西方保健食品营养需求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国际研讨会,各位专家教授从氨基酸需求、微量元素研究、脂肪酸需求、铁代谢、中国群体营养状况、华人配方的依据、精准营养、基因差异与维生素D代谢等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全方位围灵芝食品营养的主题,作了精彩的学术研究报告。在本次国际研讨会上,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表示,人类有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生活背景,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所有的不同造就了独特的文化、民族、国家,也造成了个体的不同需求,尤其是不同的营养需求。本次研讨会,聚焦在研究灵芝各方面的营养价值,不仅具有科学研讨的学术价值,更具有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李林认为,在后基因组时代,探讨基因的功能和营养等环境对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相互作用,是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的一个核心的目标。美国的精准医疗计划,不但在美国,事实上在世界很多国家都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精准医疗的推进,精准营养或者叫精准健康、个体化营养,也受到了营养科学家的关注。实现个体化营养,是果谷生物和科研营养学界的一个共同目标,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的营养需求,还可以更有效的预防由于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导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个性化营养是最科学合理的营养模式。李林表示,中科院是国家领先的科研团队,有非常强大的基础研究的优势。果谷生物在国内营养产品的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生产制造方面有非常多的优势,也有着研发个性化营养的共识。此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充分体现了双方的战略远见。希望两家联合以后,有更多新的发现、新的成果、新的产品,不仅让中国群体受益,更可以覆盖中老年等人群,最终实现个体化的健康管理,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果谷生物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刘阳,在本次国际研讨会上做了主题为“华人配方的科学原理”的主旨演讲,并强调:果谷生物一直专注于中国人群的营养研究,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产学研合作单位,秉承中国传统中医药与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理念,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和酶工程技术研发灵芝类健康产品,立足生命之本,探索健康之源,致力于打造中国灵芝产业第一品牌。刘阳表示,灵芝胚芽的基因测序选择野生赤芝活性菌种,灵芝胚芽除了含有核心成分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外,还有1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多种不饱和脂肪酸,10多种微量元素、甾醇类、生物碱等。在灵芝活性菌生长过程中,通过现代生物代谢调控技术培育成水溶性灵芝产品,使释放的活性成分小分子化,易人体吸收。此次国际研讨会的举办充分肯定了围绕“华人配方”的科学论证而开展的研究工作,同时也肯定了基于中国人群的基因背景、生活环境、营养状况等因素来研发适合华人的灵芝产品,将是引导中国人群实践精确营养的重要途径。未来,果谷生物将与中国科学院更加紧密地携手合作,会进一步充实“华人配方”,做到“精确营养”,给更多的群体“智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更为科学与精确的营养产品,推动中国营养食品产业甚至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来源:冀中新闻网

今吾才小

开发CRISPR分子诊断技术,吐露港生物如何握好“上帝的手术刀”?

来源:创业邦  经过了8年的漫长等待后,法国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的Jennifer Doudna两位科学家获得了2020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这表彰了她们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方面的贡献。CRISPR技术的发明无疑为多个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包括基因治疗、遗传育种等。  在诺贝尔演讲(Nobel Lecture)中,Jennifer除了回顾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潜力外,还反复强调了CRISPR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分子诊断领域。其实,早在3-4年前,中美各有团队开创性地发明了CRISPR分子诊断技术,并且很快就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为“下一代分子诊断技术”,有望引发体外诊断领域的变革。  2013年底创立于上海的吐露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吐露港生物)便是专注于开发CRISPR诊断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致力于提供创新型分子诊断解决方案。在成立之初,吐露港生物曾尝试过不同的方向。虽然在国内很早推出了NGS建库试剂盒等一系列体外诊断配套产品,但是由于缺乏独家的核心技术,始终未能打开市场。作为创始人,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王金博士痛定思痛,下决心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分子诊断技术。  本文文章插图来源于吐露港生物,经授权使用  “联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经过2年的闭门研发,我们终于在2017年成功发现了CRISPR-Cas12蛋白具有一种全新的生化活性,我们称之为反式切割活性,可以用来做核酸快速检测。所以我们利用这个技术很快就成功开发了‘HOLMES/福尔摩斯’快检系统。”王金博士说。  他还介绍到:“我们都知道这次拿诺奖的CRISPR编辑技术也被称为“上帝的手术刀”,就像导弹一样指哪打哪,哪些基因序列需要编辑,Cas酶就可以在特定序列进行切割和编辑,非常高效和特异。CRISPR诊断技术则不同,他是利用某些Cas酶特有的生化性质,在识别了靶序列之后(例如病毒序列等)能够高效反式切割探针来释放信号。CRISPR诊断技术绝对属于‘从0到1’的原创性发现,也是CRISPR技术的另一重大应用方向。”  “我们也很早就开始注重专利布局,包括中国专利和PCT国际专利。我们公司比去年的诺奖得主Jennifer Doudna团队更早发现了Cas12酶的新活性,也更早申请了Cas12的诊断专利,因此拥有全球的独家诊断专利权。公司还于去年年底与CRISPR先驱——MIT张锋教授联合创办的Sherlock Biosciences公司进行了专利交叉授权合作,获得了Cas13诊断底层专利在大中华区的全部独占权利,并在美国合作开展Cas12诊断开发与商业化推广。这样,吐露港公司就拥有Cas12和Cas13这目前两大主流CRISPR检测技术在大中华区的全部核心专利”,王金博士介绍。  本文文章插图来源于吐露港生物,经授权使用  CRISPR诊断技术是平台型的核酸检测技术,可以快速诊断任何已知的核酸序列。与传统qPCR和NGS等现有分子诊断技术相比,CRISPR诊断技术具有灵敏、特异、快速和低成本等明显优势,可广泛应用于POCT、临床感染检测、肿瘤筛查、伴随诊断、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  据悉目前已经有多家体外诊断公司和吐露港生物进行了深入接洽,寻求在CRISPR诊断领域的商业合作。“CRISPR诊断是分子诊断的未来方向,它具备的很多技术优势,包括特异、灵敏以及不久就会实现的免扩增直检等,将会引起现有诊断技术的革命。”  借助CRISPR技术,分子诊断的时间将从现在的几个小时缩短至10-20分钟,而且不需要核酸扩增过程,不用担心潜在的气溶胶污染,设备和芯片又简单有便宜。  “IVD企业也应该尽早注意到CRISPR诊断技术的潜力,提前开始CRISPR诊断赛道的布局”,王金博士强调说,“吐露港公司是非常开放的,不会因为拥有独家的专利技术就搞垄断,这不利于CRISPR诊断产业也不利于中国的分子诊断产业的发展。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吐露港生物愿意在专利技术、原材料和产品开发等各个层面与业界同行开展合作,来共同推动CRISPR诊断的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IVD行业增长迅速,特别是受到去年疫情的影响,又有大量的资本进入了IVD行业,进一步催生了更多的IVD公司,大家借助于成熟的技术,在产品开发和市场销售端展开激烈的角逐。相比之下,吐露港生物自从在创办之初尝过了没有核心技术的苦头之后就一心一意闭门搞原创技术的研发,并成功开发了世界领先的CRISPR诊断技术。  经历了探索与试水,吐露港公司终于在2020年获得了来自华大共赢的天使轮融资。也从那一刻开始,公司就开启了迅猛的发展模式,IP授权合作、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在快速推进。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原研创新和尊重知识产权,吐露港生物认为将将迎来好的机遇,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将提高中国在全球下一代分子诊断产业的话语权。  本文文章头图来源于图虫网,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渐化

汤臣倍健: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共建营养与抗衰老研究中心

e公司讯,汤臣倍健(300146)10月17日晚公告,为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加大产学研合作步伐,10月17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署《共建营养与抗衰老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双方将加强在科学研究和产学研领域的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汤臣倍健-营养与抗衰老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营养与抗衰老领域的相关技术项目合作。

包剪碴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也出“学霸寝室”,4人全部保研成功!

夏天的风正暖暖吹过毕业季也悄然而至虽然今年情况特殊但是任何困难也无法阻挡为了梦想拼搏的毕业生们毕业意味着告别也意味着更好的明天被泮池水滋养的一代又一代青春洋溢的上大人以梦为马,用四年努力为本科生涯递交了满意的答卷来自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4位女生正是如此,她们4人全部保研、考研成功,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吸吸“欧气”,走进这个“学霸寝室”看看吧~能携手并进,也能各自闪光冯羽薇来自广西,本科期间均绩专业第一,直研至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曾任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副主席,兼任“生命之鸽”联合会负责人,喜欢唱歌,旅行,摄影。获上海市奖学金,上海大学学业特等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公益爱心奖学金,上海大学优秀学生等。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优胜奖,第一届上海市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如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顾村公园樱花节,自然博物馆等。舒二连来自贵州,任2016级食品班生活委员,作为上海大学第8批(全国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直研至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上海大学学业特等奖学金、本科生“求索”奖学金,公益爱心奖学金,上海大学优秀学生,上海大学无偿献血爱心铜奖,军训优秀导生和新生优秀导生,上海大学第六届生物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担任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大学骨干志愿者。李佩璇来自四川,中共预备党员,考研至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曾任学盟社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大学学生事务中心信息部助理。获上海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上海大学优秀学生,上海大学社区“积极分子”,上海市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上海大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特等奖,微生物技能操作竞赛三等奖,热爱公益志愿者活动,曾任世界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区总决赛志愿者,上海市自然博物馆志愿者,上海大学无偿献血活动志愿者等。胡如惠来自安徽,直研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曾任生科院“生命之鸽”事务部部长。获上海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连续三年获学业奖学金,上海大学实验技能竞赛特等奖,上海市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多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包括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第十五届挑战杯期、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等。能互相督促,也能互相成就“本科期间最幸运的事之一就是能和大家相聚在一个寝室,回顾进学院的三年,我们在彼此的支持下变得越来越优秀。”2017年的夏天四个女孩第一次相遇在生命科学学院,之后的三年里几乎每天都一起上课、去食堂、自习。完成小组作业时她们配合默契,所有合作的课程都取得了4.0的成绩;对于一些个人任务她们也互相帮助,为彼此提出中肯的建议。“期末的时候我们会分工合作,有早课时两个人去食堂买早饭另外两个去占前排的位置,听完复习课会整理一份word,发给其他同学一起用。”有时研讨课需要同学们用专业软件作图,他们就录了一个origin教学视频发在班群里,帮助其他操作不太熟练的同学。寝室里的每个人都多次获得“生科学霸”称号,四个人轮流拿年级第一,冯羽薇更是曾取得期末均绩4.0。同时,课余期间她们还积极参与校级科创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大二一开始我有点没信心,本来还在纠结要不要参加比赛,结果室友突然就说自己报名的时候就顺手给我也报了个名。”胡如惠笑着表示,“和室友一起组队挺开心的,做不出实验的时候也会给彼此打气,会觉得想象中的困难也没有那么难克服了。”左:冯羽薇和胡如惠在学科竞赛现场;右四人的奖状能热心奉献,也能乐观向上本科期间,四个女孩在积极奉献中实现青年担当。“生活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对空余时间的利用度。”在学习以外,冯羽薇和胡如惠在团学组织中工作出色,舒二连作为班级和楼管会的生活委员细致认真,李佩璇作为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党支部工作。舒二连连续三年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并获爱心铜奖;冯羽薇和胡如惠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时长超400小时;李佩璇坚持参与社区义工工作获评社区“积极分子”称号,还有挑战杯志愿者、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新生导生、军训导生、自然博物馆志愿者、地铁站志愿者等等,她们活跃在各种公益活动中。“参加了这么多各式各样的活动之后,作为一个同样出生在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用一年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在理想信念的驱动下,舒二连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西部的道路,传承希望火种,发挥青春力量。舒二连作为进博会骨干志愿者能自强不息,也能体谅互助虽然大家都是“理工女”,但一点都不“冷冰冰”,四个女孩相处十分和谐。每年的特色寝室评选中都有她们的名字,宿舍曾获评“学高示范”、“红帽之歌”等荣誉称号。学习之余她们也会一起出游,一起聚餐,一起看综艺,还会为彼此创造生活中的小温暖。有一回冯羽薇身体不适,其他人深夜里把她送到医院,第二天一下课又纷纷赶着去陪她。偶尔没有早课,想“偷个懒”不去食堂吃早饭时,舒二连则会给其他三人带鸡蛋,叮嘱大家要记得吃早饭。“二连特别会照顾人,就像我们寝室的‘妈妈’。”冯羽薇笑着说。作为寝室里唯一一个考研的,李佩璇表示,“那段时间,我可是受到了‘特殊待遇’。只要我在宿舍看书或者打算睡觉了,她们就会立刻开启“低音量”模式,有时候她们有事晚归也会轻手轻脚地洗漱,都是为了让我能安心备考。”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中互相照顾,四个女孩在朝夕相处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只要是四个人在一起的时候空气里总是充满了安心和信任。”四人在专业课上共同完成的部分作品李佩璇主办的寝室小报四人合照青春路上的美丽不仅在于沿途难忘的风景还在于身边同行的追梦人四个女孩都选择了在生命科学领域继续深造缘分也还将继续希望她们未来的路越走越宽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来源: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辑:刘思源

动刀甚微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细胞研究所考研简章复试分数真题答案考研经验

研究所介绍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简称生化与细胞所)成立于2000年5月,由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与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整合而成。现任所长为刘小龙研究员。生化与细胞所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科研实力和影响力的国立研究机构之一。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雨和几代科学家的艰苦创业和奋斗,研究所(它的前身)先后取得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卵母细胞的受精成熟和单性生殖、家鱼的人工繁殖等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不仅在国内享有崇高的科学和社会声望,也为国际同行所瞩目。研究所定位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在PI制的基础上,针对当今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主要前沿研究方向,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形成了三大研究集群,涵盖五大前沿领域。形成了以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上海(筹)为支撑的三大研究集群,涵盖基因调控、RNA、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科学,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与干细胞生物学,癌症和其它重大疾病机理五大前沿领域。十三五期间,研究所将围绕“表观遗传调控与功能”、“细胞谱系建立与细胞命运调控”、“重大疾病机理及相关转化应用”等三个重大科学问题,并在“RNA代谢与功能调控”、“跨膜动态生物过程”、“精子发生与成熟调控”、“干细胞再生医学基础”、“分子细胞科学前沿技术方法”等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开展科学研究。生化与细胞所现已获批成立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共有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和1个上海市分子男科学重点实验室。除67个独立研究组外,研究所还建设有细胞分析技术平台、动物实验技术平台、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细胞库/干细胞技术平台、斑马鱼技术平台、果蝇资源与技术平台等7个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生化与细胞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有1000余人从事科学研究。其中一线研究及技术支撑人员近500人,在学研究生与博士后近700人。随着院创新人才战略的实施和顺利推进,研究所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科技人才的竞争,广纳英才,走引进与培养并举的“人才兴所”之路。初步建成一支以朝气蓬勃、锐意创新的中青年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带头人队伍。67名研究组长中,现有两院院士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7人、上海生科院特别资助人才4人;德国马普青年科学家组长4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13人。生化与细胞所目前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4个学位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生化与细胞所历来重视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与德国马普学会共建马普客座实验室,与亚太分子生物学网络组织(A-IMBN)签署Professorship合作协议并共建联合实验室,与7位海外华裔专家共建信号转导研究中心;建立以6位海外华裔专家和7位所内专家为核心的中科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致力于整合性癌症生物学研究的探索。从初期“派出、来访”等交流形式,逐渐转向实体的科研合作,日益频繁的对外合作交往,提高了研究所学术交流的层次,不仅开阔了科研人员的国际视野,也提升了生化与细胞所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和声望。研究所是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上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上海细胞生物学学会的挂靠单位,并主办Cell Research(2016年影响因子为14.812)、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等英文学术期刊和《生命的化学》、《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等中文期刊。具有辉煌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生化与细胞所,正以严谨求实、团结拼搏、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新时期办院方针的指引下,求索创新,勇于攀登。为学术的长期繁荣、科学的昌明和人类的未来而努力奋斗!【2021考研】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报考人数统计(请准备2021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认真填写,10月份考研报名的时候,统计结果可以作为报考的参考信息)私聊学姐获取!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导师队伍: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导师队伍师资力量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统计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统计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统计录取平均分逐年上涨,2018年录取平均分337分,到2019年录取平均分高达353分。每年最高分400分左右,最低录取分跟复试线比较接近,过复试线完全有机会逆袭录取。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考研报录比和报考难度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考研报录比和报考难度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考研报录比和报考难度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复试和录取分数线猛涨,看一看热门研究所、热门专业的发展历程,考研大数据分析,考研成功上岸必看!需要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所详细招生信息和考研真题答案复习资料和网校视频课程,可以直接私聊我们

载歌载舞

长三角创新机构百强 上海“第一梯队”最多

近日,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上海技术交易所、科睿唯安、上海市教委科技发展中心联合发布了《2020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研究报告》。入选“2020长三角创新机构100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上海机构有32家,江苏有41家,浙江有19家,安徽有8家。“2020长三角创新机构100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分为4个梯队。上海有10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入选第一梯队,江苏有9家,浙江有3家,安徽有3家;上海有7家入选第二梯队,江苏有14家,浙江有2家,安徽有2家;上海有9家入选第三梯队,江苏有8家,浙江有6家,安徽有2家;上海有6家入选第四梯队,江苏有10家,浙江有8家,安徽有1家。从全球化维度看,科研机构在全球创新重点区域的专利布局也表现出优势。入选100强的高校欧、美、日专利累计加总占比为0.9%,科研机构为1.5%。在这项指标中,排名第一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欧、美、日专利累计加总占比达到16.3%,远超整体均值水平。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为基准值100分,得分80分以上、表现优秀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其余机构得分都在60分以下,表现一般。这表明,全球创新重点区域的专利布局是长三角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一块短板。【来源:上观】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黄峥、陈天桥、马云……大佬扎堆搞生命科学,这里面的水太深了

来源:周密金融密金融,一切只为您,从来无二心!版权:来源 山河路人 ID:shanheluren 作者 何伟伟 陈也饿去搞生命科学,这好像是商业大佬必须要走的一步路。网友有句话说得好:他们到了炼丹的年纪了。01这几年,有一个段子广为流传:ICU病房里,有个生物科研人员卧床不起,医生用尽办法也无济于事。导师,学弟不停在他耳边喊:师兄醒醒,你的SCI过审啦!师兄醒醒,你的菌种筛出来啦!师兄醒醒,北美那边同意你的申请啦!可他始终没有反应,最后导师紧皱眉头略加思索,掏出手机,按了几下,放在了他的耳边。病房响起了施一公激昂的声音:“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一句话没说完,他的眼就已经睁开:“放你娘的……” 段子只是调侃,但生化环材四大劝退专业已经近乎成了一个共识。就像那句话说的,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但是你千万别去生物系。可最近,拼多多创始人,刚满40岁的黄峥辞掉董事长,要去搞生命科学了。稍微查些资料就能发现,这好像是商业大佬必须要走的一步路。2016年,中国最年轻首富纪录的创造者,盛大陈天桥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捐赠1.15亿美元,用于大脑基础生物学研究。马云也不止一次地对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进行评论,比如“数据时代下一个趋势就是生命科学,未来最大的技术突破将会在生命科学领域。”只是他不知道,再过一年他就再也不能像这样在公众面前侃侃而谈了。早在2013年,马云就成为美国“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捐助人,出任该基金会理事。跑步冠军李嘉诚更是早就进入了这个领域,并斩获不少。2017年美制药企ChromaDex受到李氏1.8亿加持,随后该企业大涨92%。李超人表示仿佛回到20岁。2020年,刚通过“All in 人工智能”打了一场翻身仗的李彦宏也参与进来了。他作为牵头发起人,成立了一家生命科学平台公司 " 百图生科 "。根据百度百科,百图生科这个名字的含义,第一句就是:代表着人类长久以来的百岁健康梦想。行百里者半四十。怪不得黄峥也跟那么多大佬一样投身进来。网友有句话说得好:他们到了炼丹的年纪了。022007年7月,第五届华人生物学家协会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当时已经是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说:“我相信,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华人生物学家将在其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样相信这句话的,还有饶毅。再过两个月,他就会辞去美国西北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回国带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也是这一年,施一公有个叫颜宁的学生,被聘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当时她只有30岁,是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我们现在都知道了,21世纪至少是前二十年,并没有成为生命科学的世纪。 艾媒数据中心统计,2016年到2019年间, 生物学类专业招生计划数上涨了6%,比起同时期计算机类招生数的上涨32%,这几乎相当于没有变化。 与其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倒不如说是计算机科学的世纪。 旁人料不到的是,这几年,关于生命科学的社会新闻频频出圈,它成了普通人心目中存在感最强的学术领域之一。2007年回国担任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的饶毅,也在这十几年间,一步步从学科领军人逐渐破圈,还多了一个名字: 学界鲁迅。 饶毅。早在2013年1月6日在一篇博客里,饶毅就谈到了他眼中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不走后门正常申请经费,会屡遭闷棍。而搞拉帮结派得到后台支持的、科学记录并不很好的人,却不难得到支持。2016年,饶毅开始对学界论文发表疑义。他建议河北科技大学,谨慎对待该校教师韩春雨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论文,并且想要劝说河北科大成立专家组核实实验结果。 但学校并没有任何反应,后来,国内外陆续有很多学者宣告无法成功验证韩春雨的这项新技术,韩春雨最后不得不宣布撤稿,成了学术界的笑话。2019年,饶毅多次反对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发明的药物GV971,认为该药物还存在很多疑点。在耿美玉对质疑做出回应后,饶毅再一次发出质疑,直指耿美玉在与药厂合作后“突然大放光彩”。同时还明确指出存在药厂造假、或逼科研人员造假、利诱科研人员造假。2019年,饶毅更是进一步胆大包天,他居然举报中科院院士裴钢学术造假。 之所以举报,是因为他认为,那篇论文里面提到的实验不可重复。 他说: 对于一个重要突破是否能够重复,是验证其可靠性的关键。在论文发表21年之后,没有任何实验室发表了能够重复这些结果的论文。 有意思的是,被举报人裴钢不仅是院士,还有另一个身份: 中科院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 法官给拉到了被告席,这官司还怎么打。 果然最后还是相关部门定调:没有造假,只是图片误用。 这远不是饶毅第一次公开质疑学术腐败了,而且很快也证明不会是最后一次。在相关部门通告发出两个小时后,饶毅就再次以个人名义提出质疑,硬刚到底。 难怪,施一公会评价他:犀利耿直的现代鲁迅。只是,想成为现代鲁迅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个代价,可能饶毅在多年前参选中科院院士落选,然后表示自己永不参选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 不要院士荣誉对我个人来说影响不大。在生物学界乃至自然科学界多数人都知道情况,我在什么地位大家都很清楚。 作为国内生命科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饶毅落选的消息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王晓东表示: 饶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其学术水平不仅远在同领域的第二轮候选人之上,也高于部分院士。 同样是参选院士落选,颜宁选择出走普林斯顿就有些宁在曲中直的意味了。 作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15年,她在《Nature》上发表论文,并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颜宁。2016年,又因为在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突出贡献,颜宁入选了《Nature》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 转折发生在2017年。 对于颜宁来说,那年发生两件大事:一是参加中科院院士增选落选,二是去美国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 之后短短三年,颜宁凭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突出成就被评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对于这次“负气出走”,颜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是: 自己想换一个环境,或许会激发不同的灵感。 环境,对于科研来说,确实挺重要的。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大佬给生命科学投钱的时候都往国外投,不是没有原因的。 对这些事,他们知道得更清楚。 03如今的黄峥毅然宣布投身生命科学,不知能在多大程度上拯救这个学科。 两者最早的交集,大概在2015年。 那一年,饶毅还在专心给北大的学生讲课,还没有开始他的学术举报之旅。 他在当年7月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这样说道: 在祝福裹着告诫呼啸而来的毕业季,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 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成功的代价是丧失良知,幸福的代价是损害他人。两个月后拼多多就成立了,没人能预料到它以后会成长为最成功的电商公司之一。 更没人能预料到,它的成功需要付出多大代价。 只不过这份代价是由员工付出的。你以为拼多多员工付出的是996? 不,是一周7天,一周6天的超级大小周模式。上13天,休1天,再上13天。 每个月的硬性要求工作时间不低于300个小时,也就是说如果连续上班30天,还要做到每天工作至少10小时。 当然,这远不是人类上班时间的极限。2018年,马斯克曾经同时管理XSpace和特斯拉两家公司,一周工作120小时。 就冲马斯克这股劲儿,他到拼多多来一定能成为优秀员工。 不过后来再接受采访时,马斯克是这么说的: 一周工作120小时你就疯了。这么坚持几个月,我感觉自己老了五岁。 年会上,面对员工的提问,创始人黄铮说道,等我们成为中国第二,就可以双休了。2019年,拼多多出了一次小问题,100元优惠券无门槛随便领。 那次风波后,风控组和技术人员开始7*24小时值班,早班7-19点,晚班19-7点。技术组和风控组全员,谁也别想跑。 双十二大促,全体员工需要连续上班 13 天,活动的12月11日、12月12日两天,全员加班到凌晨一点。 就这样,堪比马斯克的工作强度维持到了2020年。如今拼多多开始上热搜了,原因是死人了。2020年12月29凌晨,年仅22岁的拼多多女员工张云菲(化名)在深夜加班结束回家的路上猝死。 当张云菲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曾跟她同一个小组的一位女同事不禁后背发凉。 她们曾经一同面临着去新疆“开城”买菜的工作调动。那个女同事拒绝了这个要求,离职了。理由是:在连续几个月工时300+下,身体已经撑不住了。 尽管如此,还是有络绎不绝的年轻人梦想着加入拼多多,忍受着一个月300小时的工作制,和猝死的风险。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秋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的报告显示,秋招平均月薪8688元,也就是年薪不到11w。 而拼多多却在普通的校招上,就给出了最高60w的年薪。 另外,在薪资水平起码高出业内30%~50%以上的条件下,还有一年两次的加薪。 何况,作为中国最大也发展最快的电商公司,它的镀金作用毋庸置疑。张云菲猝死之后,拼多多的股价反倒上升了。 美国股市的游戏规则,和东亚大陆的疯狂内卷,就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但总要有人付出代价。 参与这个资本游戏的人,内心都是冷酷无情的。 因为他们知道,有人替他们做了那个代价。 再想超越拼多多的速度,创造出更大的奇迹,就只能靠更疯狂的压榨和命令。 换句话说,更多的人命,将会成为那个代价。 想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那句话: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李约瑟之谜提到,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2005年被总理看望时,国外回来的钱老又跟他说了那句著名的话。 被称为“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名誉并焉

264人!上海公示“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拟资助人员!

市人社局公示了2018年上海“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拟资助人员名单,经评审入选“超博”计划的博士后人员,由上海市促进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按照每人每年15万元、共资助2年的标准予以资助。同时,设站单位对获得此项资助的博士后人员,应给予不低于1:1的配套经费。详↓2018年上海“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拟资助人员名单公示(按姓名拼音排序)序号姓名设站单位备注1白静上海交通大学2白梅竹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3柏庆然同济大学4包蓁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5卜凡兴复旦大学6柴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7常红星上海大学8陈标榜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9陈斌上海交通大学10陈波见同济大学11陈超华东理工大学12陈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3陈成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4陈传瑞复旦大学15陈会会复旦大学16陈令修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7陈璞皎同济大学18陈麒羽复旦大学19陈琴复旦大学20陈泰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1陈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2陈应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3陈宇复旦大学24陈之原复旦大学25陈子亮复旦大学26程琳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7程若飞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新计划获得者28崔露什上海师范大学29戴能复旦大学30但晖复旦大学31邓浩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32邓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新计划获得者33丁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34董辰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35董瑞华复旦大学36董双华东理工大学37董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38窦艳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39段德忠华东师范大学40范晓岑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41冯晋文复旦大学42冯洋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43付皓予同济大学44高涵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45高轶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新计划获得者46高云倩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47古定威复旦大学48顾逸凡同济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49关珊珊华东师范大学50郭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51郭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52郭雪萍同济大学53郭媛媛复旦大学54韩旭至华东政法大学55何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56何文腾同济大学57何杨辉华东师范大学58贺体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59侯恺东华大学60呼雪庆上海中医药大学61胡皓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62黄陈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63黄国强上海交通大学64霍猛上海交通大学65季晓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66贾慧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67江何伟上海交通大学68姜益光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69姜志军复旦大学70金培振华东师范大学71纠松涛上海交通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72康俊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新计划获得者73郎峻宇上海交通大学74雷祖海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75李长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76李超群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77李传维上海交通大学78李凤琴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79李光石上海大学80李惠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81李惠永上海交通大学82李慧复旦大学83李佳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84李恺如上海大学85李林楠上海中医药大学86李鲁宁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87李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88李霓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新计划获得者89李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90李晓康华东理工大学91李燕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新计划获得者92李玉豪上海外国语大学93李元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94李智海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95连尔刚同济大学96连璐诗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97林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98林宏上海师范大学99林佳宝上海财经大学100林俐上海交通大学101刘超华东师范大学102刘放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103刘静静上海外国语大学104刘骏华东政法大学105刘莉上海交通大学106刘立雪复旦大学107刘鹏飞华东理工大学108刘倩倩复旦大学109刘秋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110刘仕龙上海交通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111刘帅上海理工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112刘微上海大学113刘亚坤上海交通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114刘毅华东理工大学115刘永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16卢俊梅复旦大学117鲁超上海交通大学118吕超上海中医药大学119吕晶华东师范大学120吕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21罗子淼复旦大学122马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23马红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新计划获得者124马龙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125马腾复旦大学126马媛上海交通大学127毛阳上海交通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128茅缪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新计划获得者129孟醒华东师范大学130闵雄阔上海交通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131明尊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32缪乃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33倪超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134欧阳天健华东政法大学135欧阳威信复旦大学136彭佩克上海中医药大学137彭诗乔上海交通大学138彭伟上海大学139濮伟霖复旦大学140秦居亮华东师范大学141秦朗复旦大学142任青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43阮开欣华东政法大学144尚媛华东师范大学145邵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新计划获得者146邵洋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47生膨菲复旦大学148宋海坤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149宋佳上海师范大学150宋靓珺复旦大学151宋天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52宋馨雨上海财经大学153苏海萍华东理工大学154孙军浩上海交通大学155孙晓垒复旦大学156孙友刚同济大学157孙宇昕上海交通大学158孙志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59谭秋香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新计划获得者160谭伟敏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161唐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新计划获得者162唐美麟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163汪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64王博翔上海交通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165王灯上海交通大学166王飞上海交通大学167王皓复旦大学168王开阳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169王磊上海交通大学170王立光同济大学171王丽莉复旦大学172王临梅上海中医药大学173王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174王琪同济大学175王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新计划获得者176王诗翔上海财经大学177王晓静上海交通大学178王欣波同济大学179王鑫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180王杏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新计划获得者181王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82王旭东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新计划获得者183王亚林上海交通大学184王云之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185王增伟上海交通大学186王兆飞上海交通大学187王志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新计划获得者188王智丽复旦大学189王卓复旦大学190魏稳华东师范大学191魏香香复旦大学192吴宾华东师范大学193吴超同济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194吴分翔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95吴玲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96吴秋同济大学197吴苏清上海交通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198吴旭上海理工大学199吴艳玲复旦大学200吴曾睿华东理工大学201夏成杰华东师范大学202夏凯复旦大学203项军上海大学204谢美华同济大学205谢英洲上海交通大学206邢莹莹同济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207徐慧东华大学208徐佳奕华东师范大学209徐文绮复旦大学210徐骁枫华东政法大学211许彩红复旦大学212许哲军复旦大学213许之珏上海交通大学214薛诗怡上海戏剧学院215闫寒上海交通大学216燕宸旭华东理工大学217杨鲍潮华东师范大学218杨迪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219杨重庆上海交通大学220姚超上海中医药大学221姚瑞文上海交通大学222于汝佳华东理工大学223于绪江上海交通大学224余琼上海交通大学225於逸骏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226翟丹丹复旦大学227张奔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28张宾宾上海理工大学229张博华东师范大学230张朝宝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31张承勇复旦大学232张德凯复旦大学233张会林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234张励复旦大学235张灵恩上海交通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236张秋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37张圣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38张素林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39张太阳上海交通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240张维伟华东理工大学241张伟华东师范大学242张文乐华东理工大学243张文阳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244张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45张亚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46张展鸣复旦大学247张喆林上海交通大学248章跃跃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249赵炳晨上海交通大学250赵瀚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51赵静静上海体育学院252赵亚普同济大学253赵亚伟上海期货交易所254郑曦晨复旦大学255郑玉恒同济大学256郑臻哲上海交通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257钟丹丹复旦大学258周春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59周易华东理工大学260周玉付复旦大学261周震强复旦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262朱逢尧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63朱金辉上海交通大学264朱铭敏上海交通大学博新计划获得者公示时间:2018年11月30日-2018年12月6日监督电话:12333资料:市人社局编辑:张添翼

善恶

黄峥、陈天桥、马云……大佬扎堆搞生命科学,这里面的水太深了|深长

来源:无冕财经作者:何伟伟 陈也饿01这几年,有一个段子广为流传:ICU病房里,有个生物科研人员卧床不起,医生用尽办法也无济于事。导师,学弟不停在他耳边喊:师兄醒醒,你的SCI过审啦!师兄醒醒,你的菌种筛出来啦!师兄醒醒,北美那边同意你的申请啦!可他始终没有反应,最后导师紧皱眉头略加思索,掏出手机,按了几下,放在了他的耳边。病房响起了施一公激昂的声音:“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一句话没说完,他的眼就已经睁开:“放你娘的……” 段子只是调侃,但生化环材四大劝退专业已经近乎成了一个共识。就像那句话说的,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但是你千万别去生物系。可最近,拼多多创始人,刚满40岁的黄峥辞掉董事长,要去搞生命科学了。稍微查些资料就能发现,这好像是商业大佬必须要走的一步路。2016年,中国最年轻首富纪录的创造者,盛大陈天桥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捐赠1.15亿美元,用于大脑基础生物学研究。马云也不止一次地对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进行评论,比如“数据时代下一个趋势就是生命科学,未来最大的技术突破将会在生命科学领域。”只是他不知道,再过一年他就再也不能像这样在公众面前侃侃而谈了。早在2013年,马云就成为美国“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捐助人,出任该基金会理事。跑步冠军李嘉诚更是早就进入了这个领域,并斩获不少。2017年美制药企ChromaDex受到李氏1.8亿加持,随后该企业大涨92%。李超人表示仿佛回到20岁。2020年,刚通过“All in 人工智能”打了一场翻身仗的李彦宏也参与进来了。他作为牵头发起人,成立了一家生命科学平台公司 " 百图生科 "。根据百度百科,百图生科这个名字的含义,第一句就是:代表着人类长久以来的百岁健康梦想。行百里者半四十。怪不得黄峥也跟那么多大佬一样投身进来。网友有句话说得好:他们到了炼丹的年纪了。022007年7月,第五届华人生物学家协会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当时已经是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说:“我相信,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华人生物学家将在其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样相信这句话的,还有饶毅。再过两个月,他就会辞去美国西北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回国带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也是这一年,施一公有个叫颜宁的学生,被聘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当时她只有30岁,是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我们现在都知道了,21世纪至少是前二十年,并没有成为生命科学的世纪。 艾媒数据中心统计,2016年到2019年间, 生物学类专业招生计划数上涨了6%,比起同时期计算机类招生数的上涨32%,这几乎相当于没有变化。 与其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倒不如说是计算机科学的世纪。 旁人料不到的是,这几年,关于生命科学的社会新闻频频出圈,它成了普通人心目中存在感最强的学术领域之一。2007年回国担任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的饶毅,也在这十几年间,一步步从学科领军人逐渐破圈,还多了一个名字: 学界鲁迅。 饶毅。早在2013年1月6日在一篇博客里,饶毅就谈到了他眼中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不走后门正常申请经费,会屡遭闷棍。而搞拉帮结派得到后台支持的、科学记录并不很好的人,却不难得到支持。2016年,饶毅开始对学界论文发表疑义。他建议河北科技大学,谨慎对待该校教师韩春雨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论文,并且想要劝说河北科大成立专家组核实实验结果。 但学校并没有任何反应,后来,国内外陆续有很多学者宣告无法成功验证韩春雨的这项新技术,韩春雨最后不得不宣布撤稿,成了学术界的笑话。2019年,饶毅多次反对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发明的药物GV971,认为该药物还存在很多疑点。在耿美玉对质疑做出回应后,饶毅再一次发出质疑,直指耿美玉在与药厂合作后“突然大放光彩”。同时还明确指出存在药厂造假、或逼科研人员造假、利诱科研人员造假。2019年,饶毅更是进一步胆大包天,他居然举报中科院院士裴钢学术造假。 之所以举报,是因为他认为,那篇论文里面提到的实验不可重复。 他说: 对于一个重要突破是否能够重复,是验证其可靠性的关键。在论文发表21年之后,没有任何实验室发表了能够重复这些结果的论文。 有意思的是,被举报人裴钢不仅是院士,还有另一个身份: 中科院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 法官给拉到了被告席,这官司还怎么打。 果然最后还是相关部门定调:没有造假,只是图片误用。 这远不是饶毅第一次公开质疑学术腐败了,而且很快也证明不会是最后一次。在相关部门通告发出两个小时后,饶毅就再次以个人名义提出质疑,硬刚到底。 难怪,施一公会评价他:犀利耿直的现代鲁迅。 只是,想成为现代鲁迅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个代价,可能饶毅在多年前参选中科院院士落选,然后表示自己永不参选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 不要院士荣誉对我个人来说影响不大。在生物学界乃至自然科学界多数人都知道情况,我在什么地位大家都很清楚。 作为国内生命科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饶毅落选的消息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王晓东表示: 饶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其学术水平不仅远在同领域的第二轮候选人之上,也高于部分院士。 同样是参选院士落选,颜宁选择出走普林斯顿就有些宁在曲中直的意味了。 作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15年,她在《Nature》上发表论文,并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颜宁。2016年,又因为在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突出贡献,颜宁入选了《Nature》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 转折发生在2017年。 对于颜宁来说,那年发生两件大事:一是参加中科院院士增选落选,二是去美国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 之后短短三年,颜宁凭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突出成就被评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对于这次“负气出走”,颜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是: 自己想换一个环境,或许会激发不同的灵感。 环境,对于科研来说,确实挺重要的。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大佬给生命科学投钱的时候都往国外投,不是没有原因的。 对这些事,他们知道得更清楚。 03如今的黄峥毅然宣布投身生命科学,不知能在多大程度上拯救这个学科。 两者最早的交集,大概在2015年。 那一年,饶毅还在专心给北大的学生讲课,还没有开始他的学术举报之旅。 他在当年7月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这样说道: 在祝福裹着告诫呼啸而来的毕业季,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 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成功的代价是丧失良知,幸福的代价是损害他人。两个月后拼多多就成立了,没人能预料到它以后会成长为最成功的电商公司之一。 更没人能预料到,它的成功需要付出多大代价。 只不过这份代价是由员工付出的。你以为拼多多员工付出的是996? 不,是一周7天,一周6天的超级大小周模式。上13天,休1天,再上13天。 每个月的硬性要求工作时间不低于300个小时,也就是说如果连续上班30天,还要做到每天工作至少10小时。 当然,这远不是人类上班时间的极限。2018年,马斯克曾经同时管理XSpace和特斯拉两家公司,一周工作120小时。 就冲马斯克这股劲儿,他到拼多多来一定能成为优秀员工。 不过后来再接受采访时,马斯克是这么说的: 一周工作120小时你就疯了。这么坚持几个月,我感觉自己老了五岁。 年会上,面对员工的提问,创始人黄铮说道,等我们成为中国第二,就可以双休了。2019年,拼多多出了一次小问题,100元优惠券无门槛随便领。 那次风波后,风控组和技术人员开始7*24小时值班,早班7-19点,晚班19-7点。技术组和风控组全员,谁也别想跑。 双十二大促,全体员工需要连续上班 13 天,活动的12月11日、12月12日两天,全员加班到凌晨一点。 就这样,堪比马斯克的工作强度维持到了2020年。如今拼多多开始上热搜了,原因是死人了。2020年12月29凌晨,年仅22岁的拼多多女员工张云菲(化名)在深夜加班结束回家的路上猝死。 当张云菲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曾跟她同一个小组的一位女同事不禁后背发凉。 她们曾经一同面临着去新疆“开城”买菜的工作调动。那个女同事拒绝了这个要求,离职了。理由是:在连续几个月工时300+下,身体已经撑不住了。 尽管如此,还是有络绎不绝的年轻人梦想着加入拼多多,忍受着一个月300小时的工作制,和猝死的风险。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秋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的报告显示,秋招平均月薪8688元,也就是年薪不到11w。 而拼多多却在普通的校招上,就给出了最高60w的年薪。 另外,在薪资水平起码高出业内30%~50%以上的条件下,还有一年两次的加薪。 何况,作为中国最大也发展最快的电商公司,它的镀金作用毋庸置疑。张云菲猝死之后,拼多多的股价反倒上升了。 美国股市的游戏规则,和东亚大陆的疯狂内卷,就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但总要有人付出代价。 参与这个资本游戏的人,内心都是冷酷无情的。 因为他们知道,有人替他们做了那个代价。 再想超越拼多多的速度,创造出更大的奇迹,就只能靠更疯狂的压榨和命令。 换句话说,更多的人命,将会成为那个代价。 想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那句话: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李约瑟之谜提到,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2005年被总理看望时,国外回来的钱老又跟他说了那句著名的话。 被称为“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