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于2017年,晚于211高校的评选时间,也晚于教育部第一轮的双一流高校的评选的时间,所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目前既不是211、985高校,也不是双一流高校。要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高校中处在什么水平,这个问题标准非常之多,限于篇幅,答者想用“社科大在用人单位中的印象评价”来作为标准,在此角度衡量其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合并而来的,如果是在社科大读硕士或者博士,那么目前在用人单位的视角看来,了解的人会下意识的想到,这是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学生。如果是本科毕业生,由于社科大建校时间较晚,目前仅有两届毕业生拿的是社科大的毕业证,口碑评价目前不详。根据答者以社科大的研究生的身份找实习工作的经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招牌目前在用人单位的心目中,应该是属于“等同于中等偏上的985高校”,也就是说在学历方面,社科大的学生会被用人单位以和一个来自于“中等偏上的985高校”的学生同样对待。以法学专业为例子,法学专业圈子内有五院四系之说,社科大或者说社科院研究生院并不在此列,北京地区的法学类院校的最高水准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其次是对外经贸大学、再次是中央财经大学和其他本地985高校。在就业市场,社科院的学生可以和第二或者第三层级的学生打个平手。以其他院系的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社科院的学生在就业市场因为学历所受到的待遇,也基本上和“中等偏上的985高校”基本一致。故,单论就业情况来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水平可以和中等偏上的985高校持平,某些社科院的强项领域可以超出这个水平。感谢提问,欢迎采纳!
上过大学的好多人都有印象,当初大学读的《大学英语》教材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编写也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为核心的团队来编写的,你说这样的影响力,有几个学校可以比肩呢?估计很难啦!上外的外语专业实力非常强,高考的录取分数都和上财有得一拼啦!那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出路如何呢?我们就以该校发布的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为依据,看看这所大学的毕业生如何?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 学府,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现已发展成一所培养卓越国际化人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现有 44个本科专业,包括30个语言类专业和14个非语言类专业;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 政治学。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届共有毕业生2504人,整体就业率为94.05%。其中本科毕业生共计1500 人,就业率为 97.27%;研究生毕业生共计 1004 人,就业率为 89.24%。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是以出国为主,国内升学为辅,纯就业比例占比不高的学校,在大家的认识里这是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本科生出国的居然有446人,占比将近30%,国内升学才153人,占比仅仅10%左右,那本科生出国都去哪了呢?留学的学生重点去往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及我国香港地区,大部分进入世界知名高校,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留学深造以金融、经济贸易、管理、会计、市场营销、国际关系、教育、传播等专业为主。毕业去向为读研的学生人数共 153 人(包括研究生支教团 10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10.20%。主要就读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其中,录取本校的毕业生人数最多,占读研学生总数的 61.44%。2017 届本科生中共有 860 人以各种形式参加就业,包括:签约就业 616 人,合同就业 93 人,灵活就业 87 人等。签约和合同就业的学生中,有 89.28%的学生去往企业就业。其中,去往民营等其他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学生人数最多,分别占签约和合同就业学生总人数的 47.95%和 30.18%;去往国有企业的学生人数位居第三,占比 11.14%。就业地域而言,2017 届本科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就业,占签约、合同就业总人数的 96.32%。其中,上海仍是我校毕业生就业首选地,占签约、合同就业总人数的78.47%,其次,前往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就业的学生相对较多,分别占签约、合同就业总人数的 6.23%、4.53%、3.40%、2.41%。录取该校学生的重点单位有:外交部、新华社、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国家及地方政法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相比较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的出路则是就业为主,有65.34%的毕业生选择签约就业,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出国和升学变成非主流,主流的毕业生是选择去工作。2017 届该校 727 名就业研究生中,有 74.42%的研究生去往企业就业。其中,去往民营等其他企业和三资企业的毕业研究生人数最多,占比分别为34.25%和21.60%。去往国有企业的学生人数位居第三,占比18.57%。具体的就业行业,则是相对稳定的,从事教育业,金融业,租赁业等专业的毕业研究生较多。2017 届 727 名就业研究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就业,在上海就业的学生比重最大,为 72.08%,其次是浙江省和江苏省。录取该校研究生毕业生的重点单位有:外交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上汽大众有限公司等。2017 年,该校 48.55%的本科应届毕业生月薪水平达 6000 元以上,超过 16.31%的应届毕业生月薪达 8000 元以上,月薪最高的本科毕业生达 17400 元。 2017 届本科毕业生人均薪酬水平为 6545 元,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校的就业率很不错,但是不是所有专业的就业率都很好呢?我们可以看看这个高校哪个专业的就业率一般呢?本科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其中10个专业的就业率100%。研究生:看来上外的本科生比较受认可,反而是上外的研究生很多非语言类专业,就业数据不是很好,这也得引起大家注意啦!虽然上外名气很好,看来重点是它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语言专业,非语言专业的认可程度也不是很高。关于上外的就业,你有什么好的看法?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联系作者删除
在路上,献给今天考研和所有奋斗的人,加油!报考心理学院的学子们,也许今年的专业题量很大。希望你们不遗余力奋斗到最后一分钟,我们期待着你们踏进心理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简介上海社会科学院为上海综合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社会科学院,是首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社科院在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中,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招收中国国外留学生的资格。愿你胜利在望愿你如愿以偿愿这份往日好运带给你加油!我们一“研”为定接下来看看社科院的录取统计。硕士研究生报考、推免、上线生源情况很多考上看到报录比就退缩了,觉得没信心,觉得自己考不上;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结语考研的路途充满了艰辛和泪水,但结果会是快乐的,只要你认真的努力了,全心地投入了,我相信在考研的路上你收获的不仅仅只是最后的录取通知书,而更多的是一份受益终生的经历,一段永远难忘的经历人生有五颜六色的价值观,但一种价值观一旦被你认可,你就可能一辈子追求这个价值观而无怨无悔;世界有千紫万红的思想,但你只要接受其中一种,你就能够终生信奉它而至死不逾。祝考研顺利!祝福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考研人亲爱的考研学子们,勇敢地去乘风破浪吧如果没人陪你走到终点,那我可以研路有你,研途有我奔跑吧,骄傲的少年
本人是通过统招研究生考试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体会。1、报考: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和报考其他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没有规则和程序上的不同。考研到一所学校读研究生,一共有三种方式:1.一般的统考方式;2.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3.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各院系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来看,走特殊计划考进来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报考社科大还是以最普通的统考方式最为可靠。报考信息和报名操作都要依靠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同时,社科院大学的很多专业的外语考试科目不仅仅有英语,还有俄语、日语、法语和德语,小语种专业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2、准备工作——专业课资料和导师联系:考研是一条长征路,需要做长时间的学习和复习和周到的准备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设置的所有专业中既有学术型硕士,也有专业型硕士。专业型硕士包括:法律、税务、文博、金融。其他专业为学术型硕士。报考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专硕的专业课考试是全国统考,不需要单独去寻找专业课资料。学术型硕士的专业课考试是院校自主命题。所以,如果你报考的是社科大的学术型硕士,要想办法获取专业课的历年真题,参考书目等资料,最佳途径是学长学姐,想办法认识几个靠谱的学长学姐是必要的工作。还有,不论你考哪个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都要提前联系导师,联系方式主要途径是邮箱,可以到你所报考的院系的官网上查询的到。3、复习考研的科目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一般情况是两门公共课,两门专业课。对于公共课——政治和外语,复习方法此处不做赘述。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可以花一定的功夫到研读你所报考的专业的导师近期的期刊文章等上面,社科大的老师很多都是以科研为工作重心的,其关注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当年专业课出题的重点。不论是怎样的复习工作,最重要的是保持状态,最好的状态便是时时刻刻脑袋里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而不是其他的琐琐碎碎的事情。感谢提问,欢迎采纳!
因为《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的口碑收视都非常不错,观众们很爱看,期待着第二季的早日到来,节目投资制作方看到好成绩肯定会马不停蹄地做第二季。盼望着、盼望着、《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终于上线了。目前已经播了几期,但是豆瓣的评分却在逐渐的下降,现在已经变成7.1分了。从上一季的8.4分下降到7.1分,这样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同时,网上节目的热议度也非常高,大部分都是关于丁辉的。很多人为丁辉抱不平,因为丁辉身上有着网友身上自己的影子,更多的可能是为自己抱不平吧。有的自媒体传言丁辉在后面的节目会被替换,希望这只是谣言而已。1.第二季中,节目也有所升级改变。首先就是选择了红圈律所-君和律师事务所。红圈,中国顶尖八大律所的代称,进去的门槛那是相当高的,当然薪资也是很不错的,实习生进去能够转正的话起薪就是2万。红圈的八大律师事务所具体是哪些?这就是金杜、君合、方达、竞天公诚、通商、环球、海问以及中伦律师事务所。当然除此之外中国也有很多其他的精品律所,比如大成、盈科律师事务所等。像第一季中的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也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在上海乃至华东区域也是顶尖存在。2.君合律师事务所于1989年创立于北京,是中国最早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之一。发展至今,君合已在海内外拥有十三个办公室和一支由超过240位合伙人和顾问、640多位受雇律师和法律翻译组成的逾880人的专业团队,是国际公认的、最优秀的中国大型综合律师事务所之一。其实,君合最重要的是五位创始合伙人。他们分别是王之龙、武晓骥、肖微、储贺军、段海海。而《令人心动的offer》这档综艺节目能够进入君和的拍摄,就是通过创始人拍板决定的,相信很多人没有看这个综艺节目之前,君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只是在法律界而已。普通人很少知道红圈或者类似这样的中国顶尖律师事务所。3.为什么说君合是中国顶尖的律所之一?先看看创始合伙人的学历背景等就清楚啦。肖微1984年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法学学士学位。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国际经济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1991年至1992年,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及司力达律师事务所进修。199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学位。武晓骥198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并于1985年-1988年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法学院学习,对公司并购和国际贸易等相关法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在学习期间观摩和考察了当地各种规模的美国律师事务所,在美国律师界、工商界有一定的人脉资源。王之龙早在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前燕京大学)法学院,在1986-1987年,王之龙作为首都经贸大学教授,相继到美国纽约、波士顿的大学教书,还是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等。目前早已退休了。储贺军于1984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4.节目中最大的争议就是在丁辉这里,可以说里面很多的律师面试官对待丁辉就是特别双标,这才是观众们最反感的地方,但愿是综艺节目为了突出矛盾效果吧。其实,现实也是远比节目更残酷的。按照君合这样顶尖律所,既然是起薪2万,绝对不是所以实习生随随便便就能留下来拿到offer。君合的选人标准是特别严格的,甚至可以说有点苛刻。基本标准如下,前三条还是比较具体的,后面的两条具体还得看面试情况,有时候主观性也比较强。其他红圈所的标准也大同小异吧!(1)国内外知名法学院本科或以上学历;(2)已通过中国国家司法考试;(3)英文听说读写熟练,能作为工作语言;(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5)能适应高强度工作压力。5.教育背景本科一般都得是五院四系,当然清华、浙大、复旦等学校也是可以的。学历至少都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如果只有本科学历,是清华北大的话,简历通过的可能性还行,其他学校本科的话,想进君合或者其他红圈律所,真的是机会渺茫。专业方面一般没有特别的要求,法律相关专业都可以的。但如果是非法本的话,这基本上也是不可能了,除非其他方面真的特别优秀。司法考试一般是硬性条件,这也是基本门槛。越早通过越好。英语要求是非常高的,英语书面能力是必须的,需要良好的书面英汉互译能力,比如给份合同就能轻松英译汉或者汉译中。口语能力不太好也不会直接pass,但是这可是减分项。因为红圈所一般会有很多涉外业务,所以口语熟练,雅思托福成绩分越高越好。如果有留学经历,读了知名院校法学硕士,英语工作语言无障碍,那当然是加分项。很多知名律所合伙人都是国内知名本科毕业,然后去欧美读个知名大学法律硕士,在美国留学顺带考上了一个州的律师执照最好不过了,这样的履历就是优秀的范本,金光闪闪。当然,自己家里有条件的话去欧美找个中等的正规学校,踏踏实实学点东西,这层金镀的也还是可以的。可千万不要为了镀金而镀金,去海外找了个野鸡大学,天天和中国一起来的同学混了一两年。到最后,连个英语都说的不清楚磕磕巴巴,交流困难,更别说专业实践能力了。这样的海龟每年多了去了,回来最后立马变成了海带。最后说下,面试官虽然都表明自己是公正客观的,但是人的主观性还是不可避免,特别重要的。面试前,把自己收拾得像个律师的样子,不要怯场紧张。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第一印象很好,那么后面就比较容易了。如果给面试官第一印象很差,然后就没有然后啦!6.要不说这个是综艺节目呢,按照正常君合的选人标准,这几个实习生好几位都不符合标准,特别像丁辉这样的,能够进节目,也是为了增加看点吧。丁辉在红圈是处在鄙视链的底层,无论你承认不承认,这个就是社会现实。一个普通二本,学历没有竞争力,还是非法律专业。硕士还是工作一年后才考的,这都29岁了还来做实习生,最重要的是目前还是裸辞。这样的简历,参加红圈社招的话,肯定第一时间会被刷下去,根本没有机会参加实习工作。所以,丁辉实话实说将这次机会形容为背水一战。可惜,面试官们并没有认可这点,甚至觉得这样的人生很辛苦,把别人搞得也辛苦。7.第一次任务,丁辉思路清晰,率先动笔,面对问题有针对性、考虑问题全面、效率高准备上交。带教律师也首先肯定了丁辉的专业能力,本以为可以逆风翻盘。没想到,丁辉犯了个巨大错误,把“君合”打成了君和。梁律师说:“这是个大问题,这个必须扣分。”这个扣分是理所当然的,相信观众们也没意见。但是,没想到的是丁辉的任务完成材料居然是最后一名。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因为其他的实习生基本都有巨大错误,就像斯坦福学霸在国内读了那么多年法律,司法考试也通过了,可是完成材料中使用的法律依据基本全错。场外嘉宾徐灵菱,作为原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看完斯坦福学霸的材料后说第一个拿下,撒贝宁也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主持法制节目多年,认为斯坦福学霸从根上错了。既然错的这么离谱,材料都完全不能用,这就是垃圾材料。这样居然也得第四名。8.这样的结果能不免让观众们多想吗?难道是斯坦福的就牛X了,普通二本就不行了么?这究竟是什么样的评判标准。难道不应该是专业能力排第一位的么?9.人生中最没用的就是抱怨,只有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行动才是要做的。节目中看到君合的某些律师骨子里的傲慢和无处不在的双标,现实生活也有很多这样的。学历歧视,这是现实问题,很难改变。其实你就不要想成学历歧视,把它想成这也是另一种公平。毕竟,我们高考的时候落后的差距那么大,参加工作想一时半会就补上来站同一位置,哪里会这么容易呀。只要是法律硕士毕业一下子就能进红圈所成为传奇大律师,不要做梦啦!普通的一二本能够进精品律所做个助理打杂就已经非常不错啦。只有极少人出生一开始就是在罗马。在条条通往罗马的大路上,只要目标明确坚持,最终会到的。就算到不了,也会距离越来越近。10.丁辉能够来君合实习一段时间,也是一个财富,让他知道君合对于他的要求是怎么样的。况且王律师还是安慰了丁辉一番:因为做了一年的律师,相对其他的实习生要求就更高了,打分也会手紧一点。王律师看他挺紧张的,劝他没必要。让他自信起来,建议他表现出自己做过律师的优势,调动过往的经验到现在的活动中。这也许是整期节目中最温暖的片段,让我眼眶也红红的。做人除了自信以外,也得认清现实,有自知之明。除了红圈所以外,顶级的投行证券像东方花旗、上投摩根、中金等公司,对于本科学历也特别严格要求,不要说普通一二本,就算是985.211也大多不行。他们只考虑国内Top4和极个别985、美国藤校等等。还有麦肯锡埃森哲等咨询公司也是特别严格的,如果你本科都是普通一二本,就不要痴心妄想。如果真的就是非麦肯锡这类型的不进,也可以在大学努力,或者工作两三年能够努力申请到沃顿商学院或其他全球顶尖名校,那么你离麦肯锡等咨询公司就没什么距离啦。11.当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你会成长,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就像丁辉一样,他虽然开始是普通二本,非法律专业,即使在做了一年多销售工作,仍然考上了华东政法大学全日制法硕。在研究生期间,进到了法院和大成律所实习。毕业后,还能在锦天城这样不错律所工作一年。他和以前的自己相比,已经是越来越优秀。丁辉能够进锦天城工作一年,能力没啥问题,绝不是花花架子。如果没能进入君合,人生难道就失败了吗?他再找个锦天城类似的精品律所工作应该不难吧。说实话,他这样的履历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大学生了,他的工作生活也会比大多数人过的好。只是他想要的工作或生活目标离他目前的综合实力还有一定差距,所以还得努力超越,让自己德才配位。12.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大学只是人生的重要过程。不是普通二本没有出路,你说二本没有出路,你让三本的怎么看?你让大专的怎么看?即使在清华北大还是会有学生混日子毕不了业,就算在大专三本还是有人在图书馆奋斗考研。不是普通学校毕业没出路,而是不继续努力学习就没有出路。不要自卑,“大专人,大专魂,大专都是人上人”。学历当然是特别重要的,但也是锦上添花而已。人生的跑道还很长,就算211、985进了BAT还是TMD,过了35岁也得考虑以后的发展问题。只有保持提升内在的核心素质、能力,让自己有足够的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奋斗吧,少年!
我国的教育发展迅速从以前的大学生是稀世珍宝到现在的遍地都是,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但是同时也反应出了一个问题我国的教育目前正处于两极分化严重的状态,越是那些国家重点大学越是对学生跟老师的要求越高越严格,而那些普通的大学,大学里从老师到学生每天都在混日子等着毕业。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明令禁止国内各大高校存在的各种清考政策,本科生毕业的质量关口要把控好。随着本科毕业生不断地增加本科文凭已经不值钱了,就业单位在招人的时候提高了标准,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企业将硕士研究生视为最低门槛。甚至博士生也没有幸免于难很,面对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很多博士生毕业生后成为了老师。很多攻读研究生的并不是真正热爱科研,而是为了能够有一个研究生的学历来增加就业的竞争力。如何用最快最简单的方式毕业成了中国高校在读研究生们唯一的愿望,为此也绞尽脑汁。也有很多的保研学生在进入研究生行业之后,清清楚楚的感觉到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差别是有多大。复旦大学的一位副教授在说国内研究生时就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些研究生的思想还停留在本科压根就不对科研跟毕业论文上心,还经常去参加社团活动和各种找工作的实践。让许多饱受高校考核的教授们感到极大的担忧,甚至连我们的袁隆平教授都说过不想去培养博士跟研究生,太费精力跟脑细胞了可能我们觉得袁隆平教授在偷懒,然而不是的这是负责任的表现。任何一个有科研理想负责任的研究生导师,都非常清楚的知道要想培养出一名出色的研究生是很困难的。而在现在一切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本科毕业生科研动手能力很差,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人总是说我们国人考试非常厉害。当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一名研究生时,发现这名学生对枯燥辛苦的科研压根就不感兴趣。有些大学的教授疼惜地说道,耗费巨大的精力培养出的研究生,毕业后却拒绝继续深造直接踏入了社会工作。只有热爱科学研究的人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作为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的代表施一公曾经痛心地说:“有这么多的清华学子和自己一起出国留学,但没有多少同学科研成功!并非这些清华、北大的学生没有科研天赋,而是太聪明太务实更多地选择了那些轻松又挣钱的工作,而对科学研究毫无兴趣只对赚钱感兴趣。目标明确的应用科学和看不到方向的基础科学相比,基础科学不但赚不到钱更多的是枯燥无味而且还得投入巨大的精力跟时间,可能到最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面对不一定有收获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跟精力去不断探索的基础科学,很多研究生们都会望而却步。
这几年考研人越来越多,今年报名研究生考试的学生超过了400万,这个数字真的是非常可观。本科生学历已经不再吃香,为了能够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很多本科生都选择读研,研究生毕业后更容易找工作。不过也不是所有学生都是为了好就业而读研,还有一部分学生真心热爱科研事业,希望以后能够从事科研相关的工作。但让人觉得很奇怪的是,90%的研究生毕业后都没有从事科研相关的工作,其中原因是什么?我们先来看看,研究生毕业之后,可以选择哪些出路:继续深造读博,有更好更稳定的发展硕士毕业后继续读博,是部分学生更倾向的选择。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读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专业的要求,专业要求他们必须继续读博,才能找到好工作。还有一个原因是学生想留校、到研究所工作,得到稳定发展。进入到体制内工作,起点比普通本科毕业生高研究生毕业后考事业单位或者考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选择。研究生考公本来就有优势,能够选择一些门槛较高的职位,把本科生挡在门外。而且研究生考上公务员,起点要高一些,薪资待遇也不同于本科毕业生。当大学辅导员,工作相对轻松想考大学辅导员,学历必须是研究生以上。很多学生在研究生毕业后,跑去考大学辅导员。这个选择也是很不错的,辅导员没有教课任务,只需要做学生工作即可,工作相对轻松,且辅导员的薪资待遇也很不错。到企业工作,研究生进入到名企机会更大直接进入到企业工作,是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进入到名企机会更大。现在很多名企、高薪企业给员工的待遇都很不错,如果是勇于创新、愿意接受挑战的年轻人,可以选择进入到企业锻炼自己。上面说到的这些出路,都是研究生在毕业后常常选择的。但很少有毕业生会从事科研相关的工作,即使有的学生本来对科研感兴趣,毕业后也选择转行,没有把科研工作继续下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原因很现实。为什么90%的研究生毕业后都没有从事科研相关的工作?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不是搞科研的料很多研究生都有这样的同感,压力最大的并不是找工作,也不是考试,而是毕业的问题。和本科生不同,研究生想毕业没有那么容易。学生必须拿出研究成果来,才能顺利毕业。在一些985高校,研究生毕业设计要求更严格。在这样的压力下,学生会产生自我怀疑。也许他们本来对科研事业是很感兴趣,但是在经过这一番“磋磨”后,他们对科研工作失去了原有的信心。在毕业后,他们往往不愿意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认为自己不是搞科研的料。毕业后有年龄焦虑,科研工作难有回报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学生都已经27、28岁左右了。此时学生自己也会感到焦虑,认为自己年纪已经不小。一直都在花父母的钱读书,也该迈向经济独立阶段了。何况此时身边的很多人都已经结婚生子,想不焦虑也是真难。而做科研工作,还是需要面对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有强大的意志力为前提。难有成果难有回报,再加上年龄焦虑,毕业生很容易转而去做别的工作。起码做别的工作是有看得见的回报的,这点是和坚持科研工作很不同的地方。科研工作很辛苦,强度太大,学生望而却步对做科研工作这件事,很多理工科的学生体会,科研工作十分辛苦,工作强度很大,一般人承受不来。为了能够取得一点成果,大家可能要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工作很久。其它工作没有这么辛苦,回报也要高一些。正是这些现实原因,让很多毕业生难以坚持做科研工作。除非是对科研工作特别有热情,否则真的很难坚持下来。尤其是一些家庭情况很困难的学生,他们更愿意去往更赚钱的行业,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科研工作上。不过话说回来,不管学生有没有坚持做科研工作,读研带给他们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和本科生相比较起来,他们不仅仅在就业范围上更广,还拥有了很多其它优势。这里我们就来看看,研究生毕业和本科毕业有哪些不同。研究生毕业,和本科毕业相比较起来,有哪些优势?优势一:研究生接触到的优秀的人更多在读研期间,学生会发现,身边优秀的人变多了。不管是同学还是老师,都是本科阶段接触不到的“牛人”。身边有这么多优秀的人,自己也会受到好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优秀。和本科阶段相比,成长性是很明显的。优势二:研究生能接触到的平台更广阔读研期间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的平台,不仅能够拓展视野,还能让学生对未来有更多规划。比如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感受到学术文化的魅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塑造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选择。优势三:有重新选择专业和院校的机会很多学生选择读研,就是因为对自己本科专业不满意。但在本科阶段换专业很难,所以只能通过考研换到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中。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到了研究生阶段才有清晰的目标。优势四:缓解就业压力,心态上变得更加成熟有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很难马上进入到社会,进入工作状态,选择读研这其实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缓冲。在读研的时间里,学生心态会更加成熟。当他们研究生毕业后,更有勇气面对接下来的工作挑战。结语:其实不少学生还是有科研理想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科研理想被现实情况给打败了。能够把科研工作坚持下来的,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拥有很强大的意志力。今日话题:考研已经进入倒计时,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研党应该注意什么?#加油考研人#
来源:生物学霸(ID:ShengWuXueBa)作者:EVEE 编辑:学妹博士申请考核的结果公布了,长长的名单,却没有自己的位置,呆坐许久,小林第一次感到不知应该何去何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这样的一幕,其实一直在发生着。不少人本科毕业,开始了研究生生涯,不料三年匆匆而过,成果却寥寥无几,想继续读博,却遇见了申请 - 考核这座大山。但是想要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仅仅凭借硕士学位,十分困难,都说「修仙」讲究「财侣法地」,搞好科研也不外乎如此。只是,当我们找「地」时,会发现当前许多高校在教师招聘时基本条件就是具有博士学位。图片来源:厦门大学而在求「财」时,我们也同样会发现国自然申请的硬性条件就是申请人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位。图片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想搞科研,一个潜在的硬性前提就是「读博」。故而,在申请博士受挫时,放弃,还是坚持,俨然成为了那些想继续科研的硕士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对硕士而言,毕业后继续读博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一直以来,「读研 - 读博 - 博后 - 到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任职」都是有志于科研的同仁们打怪升级的经典策略,但是,对于很多硕士来说,继续读博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尽管在过去的四十年间,我国的博士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从第一批的 18 人,到 2020 年的即将突破 10 万人,但比起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博士教育规模的跃迁就显得有些「缓慢」。图片来源:科学网博客尤其是在 1993-2003 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在继续追求数量增长和严抓培养质量之间,国家和高校显然选择了后者。图片来源:兰州晨报青塔网对此进行了统计,2004 年之后,博士的招生增长率就开始降低,甚至一直在较低的水平徘徊了 10 余年之久(3-4%),直到 2017 年后才有所改观。图片来源:青塔根据近些年的招生情况,硕士和博士的招生比例大概维持在 9:1,这就意味着,当硕士毕业之后,想要继续在国内读博深造,总会遇到一些竞争对手,尤其是那些热门高校的博士招生名额,更是供不应求。然而,除了同龄人之间的竞争,还有来自后浪们的步步紧逼。当前,许多知名高校的一些学科专业会直接从本科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博士生,也就我们常说的「直博生」,加上入学后选择硕博连读的硕士们,本就不多招生指标,能用于公开面向社会招考的就更少了。图片来源:学信网有人看到这肯定会说,不就是名额少点,当年能考研上岸,现在考博肯定也没啥问题。但问题是,考大概能考上,就是可能没有机会考。申请 - 考核制之下,部分研究生难上加难的读博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学校的「考博」不再是靠统一笔试一决雌雄,而是让考生申请审查,择优录取,即博士生「申请 - 考核」制。不过,「申请 - 考核」制的落实并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其在高校中的探索到逐步流行,已经走过了 17 年春秋。2003 年,北京大学开始博士招生「申请 - 考核」制的探索;2007 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招生首次试行申请制;2008 年,上海交通大学开始试行「入学申请制」,报考者先参加面试,被导师相中后,才能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笔试;2011 年,清华大学在医学院等院系试行「申请 - 考核」制;2016 年,清华大学博士全面推进「申请 - 考核」制;2020 年,42 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所有的大学均全部或部分院系通过「申请考核」制进行普通博士研究生招生。对于博士招生的「申请 - 考核」制,国家也予以了大力支持,发布了多份文件推动「申请 - 考核」制的建立和完善。2013 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 提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 - 考核」机制。图片来源:教育部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明确要求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 - 考核」制。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但是,制度的完善并不意味着「考博」变得简单,相反,对于许多研究生来说,申请考核反而成为了读博路上横亘的大山,毕竟,不同高校在报名资格上则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例如对考生在院校出身、英语水平、研究成果、课程成绩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限制。看院校出生,从一开始就断绝了一些考生的申请路,而科研成果要求更是一下打在了许多硕士研究生的「七寸」上。图片来源:生物学霸三年研究生时光,一年上课,一年实验,一年论文,如此短暂的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如何做出有质量的,能发表的科研成果俨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更何况有些高校还对影响因子做了明确的规定。2020 年,疫情之下,中美之间紧张的局势使得在国内读博成为了许多硕士的首选,一来二去,竞争进一步加大,也生出了一些惹人热议的话题。图片来源:知乎比如,某乎上,有网友爆料,华中科技大学惊现 Nature 一作的申请者。图片来源:科学网还有科学网的网友发文,称自己的侄子以第一作者发表了 3 篇一区 SCI 论文,竟然在申请考核中落选了一所双非高校,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越来越窄的博士路,有志科研或许应更早做出选择「申请 - 考核」制的实施,对一些硕士来说,确实让博士路越来越窄,但是近年来,博士扩招被重新提上了议程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博士扩招在这两年的两会上一直都是一个热议的话题,2019 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山大学「师」多「生」少,博士生招生规模亟须扩大;2020 年,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昌俊提出建议要优化研究生结构、提高博士生招生比例。图片来源:科学网但是,扩招不意味着毕业的硕士们有了更多读博的机会,所谓的优化研究生结构,说白了大概率还是增加本科生保研,直博的比例,申请考核的难度并不会因此就出现肉眼可见的下调。据笔者了解,一些高校,比如北京大学,其生科院几年前就不再招收统考博士,老体制招收的全部都是本科直博,或者通过「申请 - 考核」制的学生。图片来源:北大生科所以,有志于科研的年轻人,在本科阶段就应该早做选择,有机会直博的,把握机会,在读研后能选择硕博连读的,不妨先占住坑位。毕竟,研究生毕业再申请博士的难度已然可见一斑,而博士分流制度之下,退出科研圈并不是难事,拿个硕士学位走人同样也不是无法接受的事。图片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那些想继续科研,但是因为客观原因只能硕士毕业再通过申请考核读博的同学,也无需气馁,多了解心仪学校的考核要求,早做准备,未来也不总是一片灰暗。
在如今学历过剩的社会,研究生学历越来越不值钱。以前,听说谁家的女儿和儿子是一名研究生,总会投去羡慕的目光。现在,听研究生同学讲就业形势的严峻真是感同身受,一点都不觉得对方是在讲凡尔赛文学。作为一名双非文科研究生,我想说:迷茫与焦虑并存,确实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没有技术含量,经验大于学历作为一名双非文科研究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远远比实践经验多得多。但是残酷的现实是我们很少能将理论知识真正运用于实践,这就造成了,学和用脱离。拥有高学历,但是在企业中最基本的操作也不会。作为一名文科研究生,出生于普通院校,面临的歧视是客观存在,你投大厂的简历大多会石沉大海。你去公司工作,企业更看重你的实践能力。有时候,自己想想,读硕士研究生三年与本科毕业直接去公司工作,你和别人的差距真的会很大吗?别人比你多了三年的实践经验,你比别人多了研究生学历,但是自己所学专业没有技术含量,容易被替代,企业更看重你的学历还是三年的经验,这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毕业季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竞争人数无法想象对于双非文科研究生,最好的出路是考公务员、考事业编等。但是不要以为研究生面对的竞争人数就少。我的直系师兄师姐参加省考,岗位报录比是几百比一,考辅导员,不仅有211和985的名校研究生来竞争,而且竞争的人数相当多,笔试、面试等各种环节让你筋皮力尽。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岗位毕竟有限,如何占坑,你就必须和众多人竞争。很多人以为研究生毕业年薪能达到多少万,对于理工科研究生,这确实能达到。但是对于文科研究生,很难。高不成低不就,迷茫与尴尬并存前些日子,学院统计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去向,有几个学长和学姐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这在我们这群非毕业生中引起了热议,因为学长学姐不是去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教小学,而是回老家小县城任教。在我们心里,小学专科生就能教,没必要研究生去教,感觉太浪费学历了。可是辅导员的一番话道出了现状:能教小学还算不错,毕竟专业不对口,又不是学师范专业。这低不就的局面真令人尴尬,我们总幻想着展翅高飞,却不知生活给你重重一击。想去大公司上班,对方来一句:对不起,双非研究生我们不要!高不就的局面令自己对前途产生了焦虑。作为一名双非文科研究生,我们要趁早认识到自己的短板,与有工作经验的人比,我们怎样才能不被替代。与名校研究生竞争,我们如何脱颖而出,在几百比一的严峻形势中,成为那个一。我们需要多实践,利用寒暑假积累实习经历。我们要认真准备各种考试,不能懈怠,想想自己的竞争对手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我们凭什么不认真准备。—END—我是一苇,关注教育动态,分享教育感悟。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随着教育力度的普及,学历在国人眼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选择考研的同学也越来越多,当代大学生早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稀罕物”了。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许是希望前往更好的学校继续深造专业,或许是本科学校不太满意,希望进入更高的平台修炼自己,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大家都是希望自己的考研院校可以是比较好的985、211高校,专业上的学术研究很多方面都可以更好的保证,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其实,在我们眼中高考曾经遥不可及的高校,在考研时,还相对没有那么难。我国考研难度最大的3档大学,由于实力太强,因此每年考研非常激烈,但相比高考来说,还是要简单不少,一旦考上,就业前景非常好,就是个“金饭碗”。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北大作为我国的两所顶级学府,在高中时,成绩不好都是不敢妄想的。但是作为考研院校其实是相对没有那么难的。作为每个学生梦想的学习殿堂,清华北大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就是研究院,之前一直都是招收研究生,近几年才招生毕业生,正式变成了本科院校。其实力也非常雄厚,在“2017年中国高校发表SCI论文数量排名”远超于傲视群雄。但是因为其每年高考的招生名额不多,所以在国内并不太出名,但是二、华东五校是指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五所高校。也是每年考研中,考研人数比较多的一些学校。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地处上海,经济繁荣,其高校实力不容小觑。而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理科也是仅次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工科、农业学、医学更是非常厉害的存在。三、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和“两财一贸”中国人民大学是属于人文社科类大学。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居中国高校第一位。就文科来说,其难度与北京大学不相上下。中山大学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由于其地理位置,特别受南方考研党的喜欢。“两财一贸”是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专业是考研的大热专业,而这类的优秀的考研院校自然是抢手。属于高投资高收入的项目。如果打算要2019年打算要考研的同学们,现在就要开始考虑好院校和学校了,以上几所考研院校,有你想要报考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