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下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大数据联盟合作主办,上海社科院党委宣传部(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协办,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统计学与数量经济研究室、上海嘉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大数据时代的营商环境变革”高层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小礼堂成功举办,共有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相关企业、大数据公司、媒体等各方代表一百余人出席了会议。为了进一步优化上海市新时期营商环境,加快推进上海营商环境2.0版的建设与完善,本次研讨会围绕着“大数据优化营商环境”、“大数据政务赋能实体经济”等主题展开了高层次讨论交流。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忆文主持、上海大数据联盟秘书长、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主任周曦民、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营商环境建设处处长卢爱国分别致辞,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在“全球经济竞争与城市营商环境研究”板块,上海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上海市中小企业上市促进中心主任葛东波发表了题为《企业服务云平台的大数据管理和实现路径》的报告。报告指出,建设上海企业服务云,打造电子政商服务平台的目标是推进企业服务便利化,让企业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平台的定位是政策的百度,服务的京东,通过提供一站式政策服务、一网式的专业服务、一门式诉求服务,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统计学与数量经济研究室主任韩清研究员在演讲中指出,营商环境评价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营商环境进行的全面、客观、科学的调查和评价活动,国际间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比较研究的目的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可揭示出我国营商环境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关键制约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干预,促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近十年的数据反映出中国营商环境的短板在于办理许可证、纳税、金融信贷等环节,这些环节是目前改善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韩清研究员同时认为,大数据时代数据获得的便利性和多样性,给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利用海量和多源的网络数据构建新型的营商环境指数,以实时动态地反映营商环境的变化是一个新的课题。在“营商环境大数据应用案例及解决方案”板块,上海大数据联盟常务副秘书长、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慧民发表演讲,展示了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产业地图,他指出大数据拓展了机构服务企业的能力,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更加有效的产业政策,有助于产业园区精细化运营,也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海嘉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沈丕豪在演讲中指出,营商数据由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两个部分组成,内部数据更多是管理数据,挑战在打破组织条块的数据融通;外部数据主要体现在各类信息平台上的文本数据,它为组织区域的产业生态提供多源的数据融合,以构建营商环境完整的大数据支持体系。沈丕豪展示了嘉道大数据智能应用技术近年在政务、金融、人才、园区管理、智库等领域的经典实操案例,引起了现场听众的浓厚兴趣。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晓娣副研究员在会议演讲中指出,上海在许多国际公认的评价指标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全球化与世界城市排名(GaWC)在第9位、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排名(GFCI)在第6位、科尔尼全球城市排名在第19位。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下一阶段应聚焦企业在沪投资兴业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系统实施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对一些跨领域的难点问题推出革命性的流程再造。上海嘉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锦泉先生主持了会议的圆桌论坛环节,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黄复兴研究员、上海大数据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马慧民先生、零点有数高级副总裁、董秘周林古先生、嘉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陈雁冰先生围绕着如何利用大数据解决营商环境的痛点问题进行了开放型的讨论。会议最后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作总结发言。沈开艳指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大数据新时代的来临,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数据与业务相互融合,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提出了全新要求与挑战。在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本次研讨会重点讨论了深度挖掘大数据与营商环境的关系和应用价值,探讨如何通过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上海经济增强持续创新动能、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环球网 记者 刘晓旭】2019年10月23日,国务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优化营商环境的热潮。李克强总理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各地方、各区域也是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创新型探索,着力提高竞争力。对于如何贯彻落实《优化环境条例》,环球网财经采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海上丝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璟桉博士。吴璟桉博士谈到,近年来,围绕国务院“放管服”工作部署,全国开展了一系列营商环境实践探索。如近期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打造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等。又如地方探索中,有上海自贸区改革中的“证照分离”和“单一窗口”、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苏的“不见面审批”、银川的“一枚公章管审批”等。《条例》将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确立对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这是结合本国国情、发挥制度优势、弘扬首创精神的一项创举,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继续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总体来看,《条例》出台体现三大发展思维,首先是法治思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营商环境法治化程度越高,市场的开放度和透明度越高,竞争主体的地位越平等,吸纳资本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就越强。其次是市场思维,聚焦痛点堵点关键点问题,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再者是民本思维,以人民为中心谋划改革,让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带来三大发展红利,为地方发展赋能、促企业释放活力、让人民感到满意。《条例》出台充分体现五大结合,即与新兴技术相结合,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与评价追责相结合,与社会共治相结合,与改革赋权相结合,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了立法保障,有利于中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现中国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同各国共同发展的良好前景。以下是环球网专访吴璟桉博士提问:环球网记者:上海是中国经济,金融,贸易,科技,信息,文化的中心,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城市功能提升?吴璟桉博士:优化营商环境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聚集评价指标,通过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利用数据整合、流程再造、制度创新等手段,基础性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这可以广泛的激发市场活力。如我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日均新设企业由改革前每天0.69万户提高到1.84万户,每千人企业数由2013年的11.4户提高到2018年的23.9户,增加1倍多。第二个境界是推动产业发展,聚焦重点产业,从产业链、业务链整体考虑,在市场准入、发展运营、制度监管等环节,创新探索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解决行业发展痛点,建立产业发展“绿色通道”,推动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如我国飞机融资租赁行业早期面临无飞机购买指标、外汇支出受限、关税负担重、飞机需属地报关等发展痛点,而这些问题分散在不同部门。为此,2013年国家发改委、外汇局、海关等部门从整体业务链考虑,出台了《关于加快飞机租赁业务发展的意见》,一揽子解决了其业务痛点问题,促进了融资租赁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个境界是提升城市功能,立足城市基础优势,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城市汇聚各种要素资源,成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商流等要素的“交汇地”,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城市网络关系中的节点功能和地位。如迪拜从沙漠中的城市,经过20年改革发展一跃成为与纽约、东京、伦敦齐名的全球城市,全球500强有超过400多家在迪拜设立公司及区域或全球中心,是知名的国际性贸易港口城市和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以自贸区为引导创造了外企100%独资、免除15年所得税、资本和利润自由汇出等良好的营商环境。上海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的样本城市,在第一、第二境界的创新实践已走在全国前列,现在要进入营商环境优化第三个境界,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如为近年着力开展的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科创板建设、总部经济集聚等不断创新改革土地、人才、财税等政策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加速推动上海成为全球物流、商流、资金流、科技流、信息流的交汇枢纽,不断丰富和发展商贸、金融、文化、科创等城市功能,建设全球城市。环球网记者:您作为资深专家,见证了国内营商环境的进步和优化,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当前的地区营商环境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由营商环境差异所导致的经济增长模式、动力和反脆弱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吴璟桉博士:李克强总理强调,今后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从全球城市经济网络关系来看,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因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功能定位,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方面也会有不同的侧重,也决定了各地营商环境的差异性。全球城市经济网络中,北京、上海等城市属于全球能级型城市,承担我国与全球经济能量交换的作用,这种城市要在市场化、法治化基础上,通过推进总部经济集聚、加强国际贸易流通等方式重点提升资源要素国际流动功能(国际化);杭州、南京等城市属于区域能级型,承担区域经济发展和辐射带动的作用,这种城市优化营商环境要在法治化基础上,通过降低市场准入、创新监管方式等方式打通产业发展痛点,提升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市场化);一般地级市城市则属于一般能级城市,其优化营商环境侧重点在于制度创新、流程再造,通过“一网通办”、“单一窗口”等方式提升政府服务功能(市场化、法治化)。各地区、各城市要立足自身发展阶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要素流动汇集,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如果不能持续性优化营商环境,就会在全国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浪潮中落后一步,陷入低水平、粗放式传统招商引资模式的路径依赖,导致地区或城市发展陷入落后和被动。环球网记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采取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服务城市发展战略和重点产业发展,形成城市发展特色和优势。关于营商环境的发展,您给好多地方都做过演讲和建议,比如成都、广州、杭州、厦门等地区,请问总体来看,这些特色区域都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改进和努力?代表的城市请具体谈一下发展的案例?吴璟桉博士:对照优化营商环境三个境界,大部分城市都有可优化和改进的地方,部分城市也做了很多创新性探索。境界一聚焦评价指标、提升政府水平层面,全国各地都进行了丰富的创新性实践探索,如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苏的“不见面审批”、银川的“一枚公章管审批”等。境界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层面,如上海为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直接采信CCC认证结果;为促进大宗商品交易发展,对进口矿产品先放行后检测。又如宁波为推动智能装备、新材料产业发展,通过创新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首批次新材料应用材料保险有效消除了企业应用智能装备、新材料的顾虑,提升了相关企业应对复杂风险的能力。境界三提升城市功能层面,如郑州通过积极争取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落地、大力扶持通航产业发展、推行口岸通关创新等途径打造提升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功能定位,并因此引聚了大量航空货运“主导型”产业,推动郑州成为德国戴姆勒、宝马公司等高端汽车零配件集散地,微软公司、联想集团电子产品的集散Inditex国内第二大物流分拨基地和UPS公司全国第三大快件中心。又如宁波不断加强义甬州大通道建设,通过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多种方式连接义乌、舟山,利用宁波舟山港帮助义乌小商品走出国门。义甬舟大通道建设不仅助力宁波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海陆“桥头堡”,更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进一步确定了其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地位。(吴璟桉,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先后曾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副处长、上海市信息中心经济预测中心主任等职。现任上海海派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璟桉,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先后曾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副处长、上海市信息中心经济预测中心主任等职。现任上海海派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副主任。)
9月9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一行到访梦饷集团,调研作为新电商代表企业梦饷集团的发展状况,为社会创造的灵活就业岗位,以及平台积极探索在线新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梦饷集团联合创始人、CEO冷静等陪同接待并出席座谈会。沈开艳所长向梦饷集团联合创始人、CEO冷静赠书梦饷集团副总裁谢涛向沈开艳所长一行着重介绍了梦饷集团从特卖场到仓库再到开发线上爱库存APP的三次迭代,并于8月将品牌正式升级为梦饷集团。升级之后,梦饷集团致力于成为新电商基础设施提供者,通过BaaS模式全面赋能店主,提供SAAS店铺、供应链能力、运营服务、数据赋能等最小业务单元的基础设施。梦饷集团旗下的饷店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新电商平台,一端连接着品牌方,帮助商家高效销售商品、快速回笼资金;另一端连接着店主,以"低风险、低门槛、低成本"的特点为个体实现创业创收,最终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沈开艳所长一行对梦饷集团创新的商业模式予以了高度评价,特别是梦饷集团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电商产生了极大兴趣。沈开艳所长认为,相较于发展成熟的企业,对仍处于飞速成长中的企业进行跟踪研究更具有价值,从梦饷集团身上可以发现上海在线新经济的规律与特点,甚至映射出整个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一行调研梦饷集团冷静在与调研团的交流中提出,随着流量去中心化趋势加强,市场也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新电商可能是行业未来最大的机会。对于传统电商而言,流量获取越来越贵、营销面临不确定性;新电商时代,流量彻底觉醒,需要聚合者把一个个小鱼聚合成鱼群,来满足人不动货动的大逻辑。和其它电商平台相比,饷店的优势比较明显。其一是规模性,超百万店主同时带货;其二是确定性,无不确定的推广成本,7天回款80%,售后率低;其三是私密性,无搜索引擎记录,不影响品牌既有价格体系和品牌形象;最后是爆发性,通过鱼群效应引爆销售快速触达数亿消费者。得益于成立以来的飞速发展,梦饷集团也被外界誉为上海在线新经济四小龙,并入选界面在线新经济(上海)50强。谈到上海发展在线新经济和新电商的有利条件,冷静认为主要包括产业优势、人才基础、资金优势与国际化程度高。梦饷集团会抓住上海发展在线新经济的政策机遇,努力成为上海在线新经济的名片。事实上,将成就他人作为企业文化的梦饷集团,成立以来一直在积极践行在线新经济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去产能方面,成立近三年,累计为超万家品牌商家销售商品超2.5亿件;第二个是助环保,通过高效销售,让商家避免通过非环保方式解决库存问题;第三是稳就业,为社会创造了逾百万灵活就业机会,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明星店主;第四是促消费,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最后,调研团也对梦饷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最新考研调剂信息,上海社会科学院以下专业有调剂名额,由于我院今年不开放预调剂,请各位调剂考生最终以5月20日左右开放的国家调剂系统公布为准,欢迎各位优秀调剂考生及时关注官网,在国家调剂系统开放后第一时间填报。专硕:专业学位教育管理中心(金融)学硕: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产业、文艺学、民俗学)历史研究所所(中国史)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世界中国学)新闻研究所(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研究所(情报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网络空间治理)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统计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金融学,国际政治,西方经济学)应用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法学研究所(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世界史)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人口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数量经济学)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9月9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一行到访梦饷集团,调研作为新电商代表企业梦饷集团的发展状况,为社会创造的灵活就业岗位,以及平台积极探索在线新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梦饷集团联合创始人、CEO冷静等陪同接待并出席座谈会。沈开艳所长向梦饷集团联合创始人、CEO冷静赠书梦饷集团副总裁谢涛向沈开艳所长一行着重介绍了梦饷集团从特卖场到仓库再到开发线上爱库存APP的三次迭代,并于8月将品牌正式升级为梦饷集团。升级之后,梦饷集团致力于成为新电商基础设施提供者,通过BaaS模式全面赋能店主,提供SAAS店铺、供应链能力、运营服务、数据赋能等最小业务单元的基础设施。梦饷集团旗下的饷店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新电商平台,一端连接着品牌方,帮助商家高效销售商品、快速回笼资金;另一端连接着店主,以“低风险、低门槛、低成本”的特点为个体实现创业创收,最终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沈开艳所长一行对梦饷集团创新的商业模式予以了高度评价,特别是梦饷集团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电商产生了极大兴趣。沈开艳所长认为,相较于发展成熟的企业,对仍处于飞速成长中的企业进行跟踪研究更具有价值,从梦饷集团身上可以发现上海在线新经济的规律与特点,甚至映射出整个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一行调研梦饷集团冷静在与调研团的交流中提出,随着流量去中心化趋势加强,市场也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新电商可能是行业未来最大的机会。对于传统电商而言,流量获取越来越贵、营销面临不确定性;新电商时代,流量彻底觉醒,需要聚合者把一个个小鱼聚合成鱼群,来满足人不动货动的大逻辑。和其它电商平台相比,饷店的优势比较明显。其一是规模性,超百万店主同时带货;其二是确定性,无不确定的推广成本,7天回款80%,售后率低;其三是私密性,无搜索引擎记录,不影响品牌既有价格体系和品牌形象;最后是爆发性,通过鱼群效应引爆销售快速触达数亿消费者。得益于成立以来的飞速发展,梦饷集团也被外界誉为上海在线新经济四小龙,并入选界面在线新经济(上海)50强。谈到上海发展在线新经济和新电商的有利条件,冷静认为主要包括产业优势、人才基础、资金优势与国际化程度高。梦饷集团会抓住上海发展在线新经济的政策机遇,努力成为上海在线新经济的名片。事实上,将成就他人作为企业文化的梦饷集团,成立以来一直在积极践行在线新经济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去产能方面,成立近三年,累计为超万家品牌商家销售商品超2.5亿件;第二个是助环保,通过高效销售,让商家避免通过非环保方式解决库存问题;第三是稳就业,为社会创造了逾百万灵活就业机会,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明星店主;第四是促消费,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最后,调研团也对梦饷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来源:冀中新闻网
2020年9月18日,第二届“‘大数据与营商环境’高层研讨会”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大数据与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成功举办,研讨会以“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的新动能”为主题,围绕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产业发展、城市文化创新等话题展开研讨。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道根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研究员,上海大数据联盟秘书长、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主任周曦民,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秘书长任义彪在会上分别致辞。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唐忆文研究员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道根在致辞中表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对推动未来的制度变迁、国际规则的重构、制造业的发展、数字经济的提升乃至人民生活的改善,都将产生很大影响。他建议,未来数据技术要在两方面深化研究,一是数据技术运用相关制度和规则的研究,数据技术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意义上的概念,还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概念,随着数据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更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家发挥作用,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结合的层面深化研究;二是数据经济的研究,中国多层次的消费市场、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体系,为数据技术的深化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要在应用中把我们的数据技术、数据研究推向深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分析了未来在线新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认为当前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技术产业、生命科学技术产业正迎来全新发展机遇,而交通运输业、无接触经济、数字服务业等新业态蕴藏着巨大商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邸俊鹏、上海金棕榈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amp;CEO潘皓波、上海宸资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颖、上海嘉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兼首席数据官陈雁冰、澎湃新闻时事新闻中心总监王鹏等也分享了各自对数字经济的看法。会上还同时举行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大数据与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该中心旨在建立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平台,通过强化对经济社会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积极建言献策,助推政府职能提升,加快推进政府决策数据化。本次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大数据联盟、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合作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协办,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大数据与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嘉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
央广网上海4月11日消息(记者周洪)上海社会科学院昨天(10日)发布《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8)》。报告显示,2017年以来上海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如下特征: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经济结构基本稳定。三大需求齐发力,经济增长动能多元化。行为主体各得其利,经济效率持续改善。具体来看,上海六大重点工业行业内部分化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金融和地产行业发展回归理性。两大战略稳步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科+创”齐发力。自贸试验区建设,制度持续创新。《报告》也指出上海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上海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新企业的创新力和老企业的竞争力均有待提升。制度性创新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报告》还提到,2018年上海经济处于基准情景的概率为72.5%,其经济增速保持在6.9%水平。基准情景下,外部环境为:发达经济体的GDP增速与2017年前三季度持平;净出口保持平稳增长,美联储缩表加息,资本外流增大。内部环境为:消费稳步增加,工业投资和利润增速稳定。针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上海面临内外部环境,建议要紧紧围绕“四个稳定”综合施策:稳定增长预期、稳定外部环境、稳定实体经济、稳定金融发展。围绕“三个推进”:推进“一带一路”桥头堡战略落实、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推进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做实经济基础。解决好科技创新中“科技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加强高新技术园区和高端制造业园区的联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本的优势,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2018上海经济发展报告》是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主办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据悉,本次发布会是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庆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同时也标志着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发布平台正式启动,会议同时发布了《2018浦东经济发展报告》。
如今,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日新月异,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贸易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手段和方式,对全球贸易投资规则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新的需求。近日,上海社科院举办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规则国际研讨会,邀请该领域国内外资深专家学者一起探讨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中的规则制定框架、方向和思路,为推进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领域的国际规则合作出谋划策。据介绍,研讨会设置了《数字经济的前沿问题》《中国与WTO电子商务规则谈判》《中国改善数字贸易监管环境的挑战》《全球数字贸易指数》等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道根表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经济方式,可能会对全球贸易投资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化,这些变化和影响已经发生,但是未来会以什么样形式、什么方式、什么样的力度产生影响,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必须要深入研究,特别是数字经济可能带来人们交易方式、交易制度、国际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在某些领域出现了挑战,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变化,在某些领域带来了一些两难境地和困扰,所以,研究数字经济和有关的数字经济的贸易规则和贸易制度,非常重要。张道根指出,数字经济要正常发展,必须要有规则,必须要有制度,新科技带来的数字经济的贸易制度需要在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中新建和构建,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需要专家学者、需要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彭羽代表课题组介绍了全球数字贸易促进指数报告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框架以及报告中所使用的数据和部分结果,该指数旨在通过市场准入、基础设施、法律政策环境、商业环境等四个方面反映各国数字贸易发展的潜在环境。该报告在数字贸易指数构建方面给出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全球数字贸易促进指数报告2019》课题负责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沈玉良介绍,课题团队人员有来自国际贸易学科、国际贸易法学科等不同学科背景,同时还有专门进行数据处理的专业团队,自2014年起,团队一直跟踪数字技术与比较优势理论、数字技术与GVC的变化趋势,及其规则、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社会科学院,也是上海唯一的综合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以往60年中,上海社会科学院形成了在上海市、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享有盛誉的一系列专业研究领域,并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社科专家和人文学者。近年来,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的试点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正努力成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目前,上海社会科学院设有17个研究所及40多个院属研究中心,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等主要学科。全院现有职工约7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0人,包括正高130人、副高180人;60%的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博士学位。现根据我院发展需要,面向海内外诚聘社科英才。 一、招聘岗位及职数科研岗28名,党务1名,思想文化宣传2名,科研管理2名,课题管理1名,学工行政2名,外事项目官1名,行政管理1名,学术秘书1名,编译3名,学术刊物编辑3名,报刊编辑1名,专报编辑1名。 二、招聘条件外省市社会人员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1年以上(在有效期内)。计算截止时间为2019年3月15日。1.科研岗位招聘单位专业要求学位职数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资环经济学、国际贸易与投资、统计学、数量经济博士2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国际法、国际经济学、世界历史、国际关系史等相关专业博士4法学研究所法理学、宪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环境法学或经济法学专业博士8哲学研究所哲学相关专业博士3新闻研究所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重点招收传媒经济研究、互联网治理研究、媒介大数据研究方向)博士3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经济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学、中国学博士5院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能源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治理等相关专业博士3招聘条件:1)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全职博士后年龄可以放宽到1981年1月1日以后出生;2)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职务或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优先;3)具有外语(英语)国家六级证书;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2.非科研岗位招聘单位招聘岗位职数招聘条件院部党务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中共党员;3.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学位;4.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和组织纪律性;5.有较强的综合文字能力及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6.有一定的信息化专业或岗位背景;7.能开展大型党员教育活动、带队外出培训者优先。思想文化宣传21.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2.中共党员;3.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学位;4.政治素质高,严守组织纪律,团队合作精神和相融性强,较强的沟通能力;5.有较强的文字功底;6.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7.能独立策划新闻选题,并经常赴各地(包括边远地区)进行采编及开展国情调研工作。科研管理2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中共党员;3.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学位;4.政治素质高,严守组织纪律;5.有一定的信息化专业或岗位背景;6.具备较强的对外协调沟通能力;7.能负责赴各地(包括边远地区)开展国情调研活动。课题管理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中共党员;3.具有硕士学历和学位;4.政治素质高,严守组织纪律;5.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6.具备较强的对外协调沟通能力;学工行政2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中共党员;3.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学位;4.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以及较好的团队精神;5.有学生管理或行政(实习)经验(经历)者优先。院部外事项目官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学位;3.具有较强的英语文字功底与涉外沟通能力;4.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5.有外事工作(实习)经验(经历)者优先。报刊编辑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学位;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4.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5.熟悉新媒体编辑工作流程;6.从事新媒体采编工作满3年以上。专报编辑11.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政经法等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4.熟悉决策咨询研究,具有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5.有媒体从业、编辑工作经验者优先;6.如有副高职称,年龄可以放宽至197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学术刊物编辑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经济学、法学或政治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学位;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4.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5.有编辑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经济研究所行政管理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中共党员;3.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学位;4.政治素质高,组织纪律性强;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6.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7.有行政管理工作经历者优先。学术刊物编辑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经济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学位;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4.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5.有学术刊物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社会学研究所学术秘书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社会学相关专业硕士学历和学位;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4.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5.有行政管理(实习)经验(经历)者优先。6.能配合开展各类社会调查工作、参与赴各地的社会调查活动。国际问题研究所学术刊物编辑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学位;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4.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5.有编辑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信息研究所编译(英语)2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相关语言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和学位;3.有较强的翻译能力和一定的编撰能力;4.有网站工作(实习)经历者优先。信息研究所编译(阿拉伯语)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相关语言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和学位;3.有阿拉伯语的翻译能力和一定的编撰能力;4.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强;5.有网站工作(实习)经历者优先。 三、报名和联系方式1.报名登陆上海社会科学院人才招聘网站进行在线报名(rczp.sass.org.cn),根据相关要求如实填写并上传应聘表及相关资料,其他方式投递简历均视为无效,并且恕不接待来访。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9年3月15日12时。2.资格审查上海社会科学院将根据收到的在线报名进行筛选与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对象将会收到考试通知。3.笔试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根据报名情况统一组织笔试。笔试内容主要为相关岗位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4.面试面试主要测试岗位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采取答辩、主题论述等形式。面试提问以主考官为主,其余考官做补充性提问。5.体检入选者进入体检。体检参照《国家公务员通用体检标准(试行)》,到本市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体检。
1958年9月,上海财经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律系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上海历史研究所合并成立上海社会科学院,新中国第一所社科院诞生。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迎来了六十周年院庆。9月6日,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上海社科院“中国现代史”创新型学科团队召开“院庆60周年新书发布会”,发布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著作,并通过回顾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一次当代学术史的梳理。会议现场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叶斌、现代史研究室主任马军在发言中回顾了现代史研究室的历史。1958年历史研究所诞生之初,便成立了四个研究小组,分别是古史组、帝国主义侵华史组、现代史组和现代史学思想史组。1959年,四个小组变为古史组、近史组、现史组、国际工人运动史组;1963年,再度调整为古代史组、近代史组、现代史和思想史组。研究小组随着时代变化几经更迭,但现代史组始终是重要的研究力量。现代史组后变更为现代史研究室,并与原工人运动史研究室合并为今天的现代史研究室。对现当代史料的编辑、整理、翻译,从建所之初就是历史研究所工作的重点,该所组织编纂的《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五卅运动史料》、《上海工人运动历史资料》等大部头历史资料集是相关领域研究者绕不开的文献。“文革”期间受政治运动波及,相关整理和研究工作曾停顿10余年,现代史研究室至今仍保留有五六十年代留下的上千万字历史资料。马军等学者近年来致力于梳理历史研究所所史,整理出版前人未刊的成果,为中国当代学术史补上一块重要的拼图。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整理出版的部分史料集马军编著,《史译重镇: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翻译事业(1956-2017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年7月《史译重镇》详细梳理了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的自成立以来的编译活动,重新发现和关注一批从事翻译工作的史坛边缘人。“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60年的历程中,始终贯穿着史学研究和史学翻译两条主线。由于评价制度的原因,史学翻译的工作长期以来被忽视,许多译者鲜为人知,默默无闻,实际上他们为学术界和学术史做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马军在总论中写道。据马军统计,自社科院历史所创立至“文革”之前,即1957-1966年间,以资深翻译家章克生为负责人的“编译组”11人翻译了500万至800万字历史资料,可谓勤奋而高效。这些译文来自英、法、俄、日语书籍、报刊等,大多保持在初稿状态,在当时只有少部分得以正式刊发,主要是收进四部资料书:《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鸦片战争末期英军在长江下游的侵略罪行》、《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文革”结束后,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于1978年10月在漕溪北路40号重建,编译组亦随之恢复,仍由章克生先生负责;直到1988年。这一时期编译组的几项重要成果包括《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修订本)》、《五卅运动史料》、《太平军在上海——<华北捷报>选译》、《上海法租界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等。值得一提的是,“编译组”从成立之初便卧虎藏龙,不乏国内名校的毕业生、海外名校的博士,如马博庵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叶元龙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硕士、吴绳海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沈遐士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文学院等等。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译者成了史坛的“失踪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翻译史研究者邹振环在序言中写道:“当我们回忆起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般都不会忘记李亚农、周予同、杨宽、方诗铭、汤志钧、唐振常这些如雷贯耳的史学大师,但却很少了解像章克生、马博庵、雍家源、叶元龙、吴绳海、倪静兰等这些曾经留下过丰厚历史译著的译者。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版的不少‘史料译辑’上,我们甚至都找不到他们的姓名。<史译重镇>的一大功劳就是使这些史料译辑‘物归原主’。”与会学者江文君表示,重新梳理建国初期学者对历史资料的搜集、翻译、整理的过程,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史的回顾,也有助于我们观察现代学术框架的建立。1950年代、1960年代的相关史料,在别处可能已经难以见到,如能梳理和披露无疑是有价值的。《(民国)大事史料长编(全十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民国)大事史料长编》是从历史档案及《申报》、《民国日报》等民国时期的重要报刊中收集1919-1926年间民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等各方面重大事件的相关资料汇编而成的文献。这是由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编纂的大型资料集,1961年为征询有关方面意见推出了油印版,并继续修订,后因“文革”而中断。200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套书的出版、编纂详情并不为同人所知。马军将《(民国)大事史料长编》称为“一部被淡忘的大事史料长编”。“这是历史所前辈耗费巨大精力完成的事,它的内容在今天很大的学术价值。这套书出版于十年前,但我们直到今天才给它做了‘迟到的宣传’,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给前辈迟到的正义。”马军说。张剑、江文君主编,《现代中国与世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8年4月《现代中国与世界》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史”创新型学科团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主办的连续性的学术出版刊物,聚焦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史,侧重中国与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联。主编之一、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剑在会上谈到,由于自身研究科学史的经历,深感技术革新、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发紧密。对现代中国历史的研究,应该扩展视野,以世界眼光观照现代中国的发展,寻找现代中国发展动因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探求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更好地了解与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他还透露,在即将出版的第二辑中,将刊布两篇从历史所史料中整理发现的翻译文稿,系1980年代海外汉学家参与五卅运动会议的报告,过去从未发表过。“现在各种各样的学术集刊不少,但能够长期坚持办下去的不多。虽然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我们希望《现代中国与世界》能够一直出下去,汇聚学界新声,推动中国现代史学科发展。”张剑说。《现代中国与世界》第一辑目录马军著,《屉内拾遗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18年4月《屉内拾遗集》是一部短篇文字集。书中有作者对学界前辈如沈宏礼、高华、傅道慧、倪静兰、杨康年等人的追忆,有从事史学工作的经历自述(如《我从事‘上海史研究译丛’协调工作的回忆》),也有访学的见闻、札记、散论,以及史料摘录等。“这本小书的内容是描绘切身经历的第一手资料,不仅内容有趣,而且可以视为一种历史叙述,笔端文字透露的情感和史观更有独特的价值。”与会学者这样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