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之后,一直关注考博圈,之前一直看别人的经验帖受益良多。今年考博成功上岸,希望自己的经验也能够帮助到大家。一、个人情况介绍本人本、硕211,推免保研。因为读的是中文专业,所以想继续深造进入高校,大概从研二就开始为考博做准备。19年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考试(均为申请考核制),目前已收到交大拟录取,复旦的博导也对我感兴趣,也有机会。下面首先谈一下考博前做的准备。1. 充分了解申请—审核制度相信准备考博的同学对申请考核制多少都会有些了解,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申请考核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意思是:门槛稍高,最好有科研成果,外语好,综合能力要求高;“有相对的公平”意思是:如果你硕士期间足够努力,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即使你非211、985出身,也可以脱颖而出。对于想走申请考核,考C9高校的同学来说,基本的要求一般是:外语六级,有一定科研成果,本硕985加分,外语好(尤其口语)加分,科研成果突出(有核心论文)加分,导师帮忙联系加分。2. 关于联系导师提前联系心仪的博导很重要。个人认为提前3—4个月就可以开始联系了,当然如果你有非常心仪的导师可以更早联系,但联系之后最好保持一定的交流,起码让老师能够记住你。一般老师的回复都会比较官方,诸如欢迎报考之类。在征得报考导师的同意后,可以多种方式与老师取得进一步的联系,如请硕导推荐(认识的话),找报考博导的学生,开会的时候有机会见面等等。总之,要保持联系,不要只发一封邮件就不管了。3. 关于选择学校目前,排名靠前的985学校大多都已采取申请审核制。在选择学校的问题上,要注意这几个问题:首先,你选名导还是名校,关于这一点的选择直接影响你的备考策略,如果你两个都选的话也意味着竞争一定很大,要做好心理准备;其次,考试的时间会有冲突。大部分学校考试时间在三月,早一点的有清华、上海交大(可搜索招生简章了解)。东南部地区如南大、复旦、苏大、中山考试时间大多冲突,北京地区如北师、人大考试时间一般也会冲突,自己要有所取舍;最后,可根据考试时间选择多个学校备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一般选2—3所,增大可能性。二、我为考博做的准备因为本硕期间成绩一直处在年级前列,专业基础尚可,个人付出比较多的努力是在科研上。自己考博的优势在于发了一篇C刊(第一作者),此外,普刊3篇,学生项目一项,考了雅思。在具体到备考过程中,除了专业书籍应该系统把握外,还要注重开拓自己的视野。拿我自己的专业来说,不要局限在文学领域内,要有意识地了解跨学科、跨文化研究,尤其涉及历史、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不用精通,至少应该了解。这对于读博期间能够持续地研究是很重要的,考试时老师也会比较注重这一点。关于外语:对于C9高校来说,六级是基本。至于我为什么考雅思,有些学校雅思达到一定分数可免考,如北大、人大;有些学校要求六级有效期是五年,如浙大、上交。如果你英语基础好的话,雅思能够考到6、6.5(最好),无疑是锦上添花。如果你基础一般但过了六级的话,雅思也不是必要条件。备考雅思是一件耗费大量精力的事情。此外,我考上交和复旦,都考察了英语口语,复旦对口语的要求更高一些。关于毕业论文:个人认为,毕业论文完全是一项打基础、见功夫的工作。写好毕业论文,不仅能够打好做研究的学术基础;在考博中也会有优势。我在考试过程中,导师都对我的毕业论文表现出兴趣,面试过程中,对毕业论文的提问也占了很大比重。不要为了考博复习就不重视毕业论文,否则得不偿失。三、考试申请审核一般分为初选、复试(专业笔试、外语考察和综合面试)。初选是根据所有报考人提交的材料选择几个人去参加复试(具体人选各个学校要求不一,少则三四个,多则十几个)。笔试部分难度不大,一般是宽泛的论述大题,但会侧重考察你视野是否开阔,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复习时最好了解自己报考学校、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做到心里有数。导师组面试一般是根据你的毕业论文、科研计划、研究兴趣随机提问,时常20—30分钟。总体而言,申请审核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面试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比笔试重要。需要说明的是,我的经验更针对准备申请考核的同学。以上经验也只是我的个人感受,不代表普遍性,但申请考核万变不离其宗,备考前充分研读心仪学校的招生要求,提早准备好“硬件”条件,就会增大成功的可能性。考博不易,读博更不易。希望诸位有读博梦想的同学能够坚定信心,早日上岸,也希望我有限的经验能够帮助大家。来源:考博圈 编辑:学长
1月3日下午,上海博士服务团工作总结展示活动暨新一批博士服务团出征仪式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市委组织部、团市委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博士服务团成员参加仪式。图说:仪式现场。市委组织部供图活动以“一次西部行,一生西部情”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博士服务团成员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西迁精神”的生动实践,深入反映了博士服务团成员主动融入当地,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奋力开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积极贡献。活动以朗诵、访谈、舞蹈、歌曲等形式分四个篇章呈现,分别展现了博士服务团成员立足基层不懈奋斗的进取精神,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崇尚科学、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善作善成的担当精神。上海自2003年开始博士服务团的选派工作,先后派出17批130名博士前往云南、新疆、西藏、贵州等省区市,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派驻地经济金融、建设交通、科教文卫、农业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图说:现场表演。市委组织部供图新一批博士服务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倾情奉献、不负韶华。通讯员 朱飞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
单看事件本身,小西相信不少人会有一种想法,迫切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困境,才能逼迫一个博士生走"诉讼母校"的渠道来达到获得博士学位?事件还原:2019年7.24日,上海大学博士生柴丽杰因申请学位遭拒起诉上海大学一案开庭审理。其实,事情早在20119.3.28日就曾引发不小的争议,柴博士就上海大学不履行法定职责,未组织有关院、系及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其博士学位申请进行审核审定一事,提起行政诉讼。2014年9月入学的柴丽杰博士就读于上海大学应用经济学(法律金融学)专业,至2017年9月已顺利修满博士课程并完成规定的学业考试。柴丽杰博士的诉求比较简单,即要求上海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其博士学位申请进行审核评定,整个过程中争议的核心是"学院另行设置3篇核心论文的指标是否合理,而学校是2篇"(后文有介绍)。按博士生毕业流程,柴丽杰博士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已通过上海大学要求组织的开题、预答辩、盲审、正式答辩等环节,且有个很关键的细节,即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最终答辩意见未"建议授予博士学位"(已发毕业证、未有学位证)。作为博士过来人和研究生的导师,同样认为博士生毕业的流程合理合规。-上海大学-但是,时间节点上柴丽杰博士3年半完成攻读博士学位,以目前普遍4年的博士学制来说,算是小小的"破格"。一般,能提前毕业的博士生都是导师的"自豪与骄傲",科研成果多且取得不错的创新。之前,小西也见过不少提前毕业的博士,其博士生导师会请该研究方向的不少大牛导师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算是对该博士最大的扶持,将他"推"出去,让更多的大牛知道这个优秀的年轻博士。不少人会说请外面的大牛来参加答辩就是对博士的扶持吗?真的是如此呢。博士答辩每请一个圈内大牛,远不止是"人情"上的付出,毕竟大家都很忙,能来说明关系不错,而且参加答辩的专家远一些的往返费用和住宿费的成本高于很少的答辩专家费。如不少学校规定,博士生答辩每个专家仅能发500-1000的专家费,少量导师会自己补一部分。这也是为何大部分博士生答辩,仅有答辩委员会主席是其他单位(如同城研究所),其余都是本校的博导,这就是在降低答辩费用(起码答辩专家不用支出住宿和往返交通费)。-柴丽杰博士发表论文=-在读期间,柴丽杰博士在南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中国商法年会"发表会议论文1篇。小西觉得可能争议就是不少学校规定"博士生要毕业毕业发表至少3篇与学位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2篇C刊(南大核心)"。当然,小西不是该学科的,对于"中国商法年会"的会议论文"含金量"不妄下定论。不过,每个大学都有申请博士学位要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重要国内核心期刊。-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在柴丽杰博士提供的《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中,同样看到类似的内容"作为2014级博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应满足《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量化指标》(2014年版)。由于拟未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故未能获得学位。"。小西查了下,经济学院的要求是核心期刊学术论文数量得是3篇。在博士生毕业的要求中,有学校、学院/学科、导师三个层次的规定,相对来说/在大部分研究生心中,导师的要求是最高的,而学校的要求往往比较容易。如2018年,清华大学甚至取消博士生毕业论文要求,但是其学科、导师依然有自己的"规定"。-柴丽杰博士微信聊天记录-在柴丽杰博士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学校要求2篇核心论文,学院要求是3篇核心论文。按套路的话,应该是不少导师可能要求4篇,是不是?但是,还真的没有。能让柴丽杰博士论文顺利送审,且组织答辩,说明其导师还是认可柴丽杰博士已达标其课题组博士生的毕业最低要求。其实,类似的情况真的不少,尤其是核心期刊数量和每期版面有限。不少博士生都是因为学术论文尚未答辩而延期毕业,之前有华师教授范军发文《博士毕业必须有2篇C刊文章 华师教授:这要求快把博士生逼疯了》。这远不止是"一刀切"的事情,一旦放开所有毕业要求,博士生质量难以保障又是一个新问题,源头还得从C刊数量和投稿、导师论文署名等多环节共同调整。-上海大学图书馆-柴丽杰博士诉讼上海大学的其他看法在博士生圈子内,针对柴丽杰博士这个问题也有些不同看法。就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生而言,1篇南大核心、1篇会议论文的博士生,大部分导师会不会让其申请答辩的,最低要求2-3篇核心论文的原因之一是博士生毕业后想求职,"2篇核心论文"已是不少双非院校最低标准。甚至,不少熟识的博士朋友说,"三篇核心可以博士毕业,真的很爽,其中一个博士当年可是发了5篇才毕业的。"。另外,不同学校会也会根据C刊排名划分不同级别或区,除了数量还有质量的要求。当然,这里面同意透露着深深的自嘲和无奈。因此,在小西看来这个事情本身非常典型,也是许许多多博士生遇到的问题。以目前公示的信息来看,上海大学曾于2018年12月11日与柴丽杰博士沟通过。期待事情的进一步发展,也许会对未来博士学位授予带来新的变革。-博士生毕业-为何不少人非要扯上柴丽杰博士的博士生导师,导师背啥锅?让小西无法接受的是,不少人都不清楚事件本身是什么,甚至分不清诉讼的被告是上海大学还是该博士生的导师,非扯到柴博士的导师对其压榨、不让毕业。如小西在其他评论看到"是谁给导师这么大的权力,一定要改革。"。真的是让人觉得很想笑的一件事,别没事就给原本紧张的"导师与博士生关系"添乱。没有其博士生导师的签字同意,柴丽杰博士连向学校申请博士学位答辩的机会都没有。而且,整个事件中,柴丽杰博士的博士生导师起码是"鼎力相助"柴丽杰博士毕业的,反过来说,柴丽杰博士不管胜诉与否,依旧在上海大学工作的其导师受影响可能更大。在这个事件中,同样有不少人质疑的是仅发表1篇南大核心+1篇会议论文,柴丽杰博士的导师就让其毕业,是否存在要求不严?在这个前提下,还让导师背锅博士生不能毕业,良心何在?就算问柴丽杰博士本人,小西相信他也是感谢导师的。最后,小西想说事越辩越明,理越辩越清!柴丽杰本身是法律金融学的博士生,走诉讼渠道不宜被过度解读,仅仅是一种诉求的方式。不过,小西疑惑的是该规定在学生入学事情,以法律约束而言,是否代表学生入学就同意该规定呢?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逐渐我们也常常听到一句话,现在的大学生遍地是,大学生做不需要什么知识型的工作也是多的是,大学生现在听着也没有之前值钱了。而在这样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在求职的时候,招聘方也开始注重其应聘方的学历,从是否是博士这类,到你的第一学历是什么,是985、211还是本科。上海交大博士求职被拒!只因第一学历不是985,网友:博士白读了?说起第一学历,肯定还有一些人有点疑惑。其实就是当你考入大学之后,由这所学校在你毕业后颁发给你毕业证书,这个证书是由第一教育局官方颁布的。相对应也有第二学历,是后续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取的学历。这个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大学的时候,可以获得的,也有很有作用的。最近网上出现了一张聊天截图,一名学习算法的博士,工作三年后辞职,本以为很快能找到新工作,然而两个月过去,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根据图片显示,其实这家公司也曾联系了这位博士,但在得知其本科就读院校为非211大学时,表示公司对学历有规定,委婉地拒绝了他。但也提到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会联系他。这位博士的求职故事绝不是个例,甚至说,是求职场的一个普遍现象,也体现了党建社会对于“第一学历”的重视。没有一个光鲜亮丽的本科学历,即使硕博都毕业于名校,在求职的时候,也经常遇到阻碍。其实在找工作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是有很多公司都很注重这个第一学历。其实,第一学历被重视也有很重要的原因,同样是参加了高考,有人是985、211,也有人是大专,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体现出来两者在很多方面的差距。上海交大博士求职被拒!只因第一学历不是985,网友:博士白读了?虽然很多单位对于第一学历很重视,但是并不是所有单位都这样,其实第一学历并不是特别好的,也是可以逆袭的。这个博士,他虽然本科不是211,但是他跟很多没有考博的人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其实在大学生活里,努力向上,之后也会获得机会的,不断地让自己更优秀,成为真正能够发光发热的人才,这样的自己以后也会多条路的。(本文由妈宝经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今天这样一则新闻引发关注近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更新了教师信息名录其中,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已经出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晟曼的官方简历显示,她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年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湖南大学官网 图2020年7月,李晟曼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方面介绍: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博士三年,日复一日实验 据悉,李晟曼曾获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荣誉。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网站去年10月曾刊文《“不忘初心,诚信前行”国奖经验分享会顺利举办》,其中李晟曼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图片来源:华中大光电研究生李晟曼讲述她整个博士生涯的科研经历:持续三年日复一日实验,每天两个实验室的来回奔波,积淀了今天的成就,论文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李晟曼还展示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从一开始的研究测试,到后来写文稿、画图,再到后来的投稿被拒,最后被成功接收和出刊,过程跌宕起伏。她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当科研遇到坎坷时,要勇于直视困难从而克服它们,而不是通过小套路来欺骗自己。科研之余喜爱运动 据华中大光电研究生公号介绍,李晟曼在科研之余,热爱生活,积极参加活动,是一名运动健将。她一直坚信:唯有强健的体魄能让自己在工作和学习当中游刃有余。曾经获得包括2015-2016年马鞍山冬季5km长跑的冠军,凯默杯羽毛球团体赛冠军,光电学院党支部羽毛球赛亚军等荣誉。热搜之后,赞誉和质疑都来了 不少网友称赞李晟曼:有颜又有才,后生可畏不过,在知乎“如何看待湖南大学(985)李晟曼只有26岁且没有海外经历直接拿副教授职称?”的问题下,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有网友也表达了对李晟曼学术能力的认可。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教师招聘公告就提到,学院计划未来三年引进50名海内外优秀青年教师,包括有正式编制的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等岗位。招聘的要求是,具有较大学术发展潜力以及较强创新能力。记者注意到,在招聘岗位与需求一栏规定,具有3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者优先,而非必须。90后学者走上了学术舞台不奇怪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学者走上了学术舞台。比如,1991年10月出生的女学者刘惠颖在2019年8月底已经担任了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特聘教授。李晟曼所在的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也有一名“90”后教授李东。出生于1990年的李东于2018年担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有出生于1991年的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少威,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2011年获得直接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资格。更早以前,还有被媒体多次关注的中南大学教授级研究员刘路。2012年,当时只有22岁的中南大学学生刘路被破格聘用为母校的教授级研究员,一时万众瞩目。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上观新闻、潇湘晨报(记者 李柯夫)、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湖南大学网站、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长沙晚报、华中大光电研究生、知乎、网友评论等责任编辑:唐昱霄
原标题:女博士为报复前男友两度雇凶:五万块废他一只手长宁法院的法庭里,五名被告人正在接受审判,站在被告人席上唯一一名女性就是拥有着高学历还拿着高薪的年轻女白领高某,在今年一月份的时候,高某和她旁边的四位男性相继策划了一起阴谋。高某不到30岁,身材娇小,皮肤白皙。看上去非常文弱的高某为什么会在网络上雇凶打人呢?而且拉来了这么一帮替她做事的男子。高某究竟要伤害的是什么人呢?高某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群,然后下的是一个残单,俞某是第一位接单者,高某和俞某商量好了价格,成功之后支付五万元给俞某,俞某也提出需要3000元的预付金,高某照办了。就这样高某提供给俞某要伤害的那个人的照片,出没的地方、时间,所住小区的地址,并要求要打到目标人物双手粉碎性骨折这样的程度才算完成任务。俞某又提出了要求,他需要两名帮凶,而且这两个下家来上海的机票费用希望高某出资,高某一口答应。俞某找来了云南昆明的叶某黄某,于是一个有策划的四人作案团伙就这样基本固定下来了。可是令人感到十分荒唐的是叶某和黄某来上海不到三十个小时就坐火车离开了。而且他们来上海的原因也十分可笑,竟然是因为可以坐飞机,也从来没有来过大上海。原来,叶某和黄某来上海后既找不到上家俞某又没有看到要打的那个人,又害怕打了人钱恐怕也拿不到,于是干脆一走了之。而此时的俞某对五万元的悬赏金垂涎已久,不想与下家瓜分,于是想自己亲自动手,他实地踩点观察了一番,也看到了那个高某想伤害的人,但是终究被周围密集的监控探头捆住了手脚,俞某退缩了。但急需用钱的俞某哪肯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为了蒙混过关他在网上截了一张带血的人头图发给了他的上家高某。高某初次的雇凶伤人计划就这样以失败告终。高某要伤害的那个人究竟是谁?原来这个人是她的前男友。一年前,高某从名牌大学完成学业来到上海,受聘于一家金融公司,工作上十分有才干的高某,却迟迟没有交到男朋友,好心的同事帮她介绍了一个。按照高某的说法,她起初并没有看中学历和工作都不如自己的男友,但是在男友的热烈追求下,高某也勉强和他确立了恋爱关系并生活在了一起。小高说,她自己也并不确定是否真的喜欢这个男朋友,转眼一年过去了,时间一长,小高也已经习惯了这种一直被男友宠爱着的生活。但是有一天,小高的男友突然提出了分手。小高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动了邪念。高某雇凶伤人初次尝试未果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地在网上继续找人来完成她的复仇计划,章某,本案中第五名被告人接下了这次的悬赏。而高某在经历了第一次的失败后吸取了教训,她也不再出资所谓的差旅费,更不会先付定金而且需要下家自己准备好作案工具。就这样,章某自己买了机票飞来上海并按照高某的要求去超市买了菜刀并拍下照片发送给了高某,高某这才约好时间和章某碰头共商“大计”,但是高某一看到如此身材矮小的章某后,顿时失去了信心,之后也并没有再联系他。高某也万万没有想到,她的一言一行早就被警察发觉,正等待机会收网。章某和高某到案之后,警方顺藤摸瓜,之前的雇凶俞某和他所谓的两个下家叶某黄某也纷纷落网。而我们称之为准受害者,也就是高某的前男友,由于警方的及时发现,他在不知不觉中躲过了这场劫难。检察机关以故意伤害罪对这五人提起公诉,因为本案中他们都是秉着故意伤害的意图去进行准备工具、熟悉环境的一些预备行为,虽然他们最终并没有得逞,只是为此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但是根据《刑法》,也是属于犯罪预备阶段,应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本案给我们的警示是故意伤人即便没有实施完成,即便是在准备谋划的阶段也是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的。高某,一个优秀的白领女士,只因在失恋的时候没有很好地调整自己,更没有理智地检讨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她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去发泄自己所谓的委屈,偏离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结果害了自己,前途尽毁。这个教训也太深刻了。
年初,由于全国疫情越来越严重,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闭门不出,大家都闲下来,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老同事都从各个隐蔽的角落现身,畅谈多年工作生活的趣事,或者特殊的经历。这其中聊得最多的是一位高中同学张某,上海某名校博士毕业后,在浦东某高科技公司拿着高薪,过着众人仰慕的生活。就这么一个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一面,那就是他的婚姻。在去年十二月,张某与博士妻子和平分手,各奔前程。大家听说张某已经离婚,起初半信半疑,跟他有联系的人都知道,张某结婚三年以来夫妻感情非常好,双方不仅仅相当般配,生活中处理家里家外的事情也是十分默契,这样的夫妻绝不会因为彼此闹矛盾导致离婚。但是上海另外一位知情的同学蒋某说,他们的婚姻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AA制,蒋某把内情一爆开,大家这才意识到,张某的离婚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不足为奇了。张某与妻子是在读博期间,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一家餐厅,他们聊得非常开心,很快彼此都留下了好印象。在用餐后,张某作为一个男人来买单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女博士坚持要各人一半,就是所谓的AA制。张某出于对女博士的尊重,最后各人付了一半的钱。张某事后说,其实他很不习惯这么做,不就是一顿饭钱吗?第二次,女博士约张某去一家西餐厅,用餐后,张某没有表现出有买单的意思,他以为是女博士请他吃饭,自己不该主动买单,这也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可是女博士掏出手机的同时,告诉张某,餐费平均摊。张某当时很尴尬,不过还是很乐意地照做了。以后他俩在一起,只要有消费,都是自然地AA制了,彼此送礼物,几乎是按照同样的价值赠送给对方。张某慢慢感觉这玩意真不错,大家既然乐意,又没有心理负担,皆大欢喜。不知不觉,他们博士毕业,都留在了上海,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丰厚的收入,一年后经过父母的同意,他们结婚了。婚房的首付是双方一人一半,房子装修,家私家电,总之为他们共同的家所有的花费,都是AA制。婚后生活,小到柴米油盐,大到物业费,水电费,也同样是老规矩。他们夫妻可爱的地方,每次付费,都是非常自觉地掏出一半来,不多给也不少给。至于孝敬各自的父母,婚前他们有君子约定,不干涉内政,给自己的父母你愿意给多给少,都是你自己的事。他们夫妻如此默契,某种程度上确实避免了很多的家庭矛盾。现实中,有多少家庭因为经济问题,闹得鸡飞狗跳。可张某夫妻,结婚快三年了,却风平浪静。不能不说,AA制对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积极的一面。我常想任何事情走到极致,必然会暴露出不可调和的矛盾。张某结婚三年快结束的时候,他们出了问题。原来,他们夫妻博士毕业之后本来年龄不小了,再加上又工作了三年,张某母亲想抱孙子的愿望非常迫切,张某觉得母亲的要求一点不过份,确实考虑该要孩子了。女博士也同意要孩子,但是她说,如果要孩子之后,家里的一切开支全部让张某承担。女博士解释说,生孩子期间,自己收入大幅减少,不能再AA制了。这个问题放在其它任何家庭,都不是问题,很正常。可是张某却觉得不正常了。他认为,从谈朋友开始,都是这么AA制过来的,因为生孩子就要改变?再说生孩子期间,收入少了,毕竟还是有基本工资啊,之前女博士也是有积蓄的,所以问题的根源不是钱,而是一个借口。女博士态度很明确,张某不承担家庭所有开支,她就不准备生孩子。夫妻之间的想法走不到一起的时候,矛盾不可避免就会发生。就这样,他们开始了每天的争吵,吵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愿意让步,不能让步的直接后果,只能分开,幸运的是,他们没有经济上的纠葛,很容易和平分手了。夫妻之间是靠感情来维持平等尊重,不是靠经济上的均等来维持稳定与尊严。AA制是夫妻产生矛盾的罪魁恶首,是破坏亲情与友谊的毒瘤。无论感情还是友谊,必须有牺牲的一方,有受益的一方。如果怕牺牲利益,也不愿意对方受益,你就不配拥有爱情,拥有家庭,拥有友谊。
今天这样一则新闻引发关注近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更新了教师信息名录其中,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已经出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晟曼的官方简历显示,她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年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湖南大学官网 图2020年7月,李晟曼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方面介绍: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博士三年,日复一日实验 据悉,李晟曼曾获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荣誉。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网站去年10月曾刊文《“不忘初心,诚信前行”国奖经验分享会顺利举办》,其中李晟曼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图片来源:华中大光电研究生李晟曼讲述她整个博士生涯的科研经历:持续三年日复一日实验,每天两个实验室的来回奔波,积淀了今天的成就,论文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李晟曼还展示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从一开始的研究测试,到后来写文稿、画图,再到后来的投稿被拒,最后被成功接收和出刊,过程跌宕起伏。她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当科研遇到坎坷时,要勇于直视困难从而克服它们,而不是通过小套路来欺骗自己。科研之余喜爱运动 据华中大光电研究生公号介绍,李晟曼在科研之余,热爱生活,积极参加活动,是一名运动健将。她一直坚信:唯有强健的体魄能让自己在工作和学习当中游刃有余。曾经获得包括2015-2016年马鞍山冬季5km长跑的冠军,凯默杯羽毛球团体赛冠军,光电学院党支部羽毛球赛亚军等荣誉。热搜之后,赞誉和质疑都来了 不少网友称赞李晟曼:有颜又有才,后生可畏不过,在知乎“如何看待湖南大学(985)李晟曼只有26岁且没有海外经历直接拿副教授职称?”的问题下,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有网友也表达了对李晟曼学术能力的认可。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教师招聘公告就提到,学院计划未来三年引进50名海内外优秀青年教师,包括有正式编制的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等岗位。招聘的要求是,具有较大学术发展潜力以及较强创新能力。记者注意到,在招聘岗位与需求一栏规定,具有3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者优先,而非必须。90后学者走上了学术舞台不奇怪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学者走上了学术舞台。比如,1991年10月出生的女学者刘惠颖在2019年8月底已经担任了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特聘教授。李晟曼所在的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也有一名“90”后教授李东。出生于1990年的李东于2018年担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有出生于1991年的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少威,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2011年获得直接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资格。更早以前,还有被媒体多次关注的中南大学教授级研究员刘路。2012年,当时只有22岁的中南大学学生刘路被破格聘用为母校的教授级研究员,一时万众瞩目。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上观新闻、潇湘晨报(记者 李柯夫)、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湖南大学网站、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长沙晚报、华中大光电研究生、知乎、网友评论等责任编辑:唐昱霄
大学生们注意啦!市教委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通知,同意上海电力学院、上海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关学院等18所高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起开展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同学们可以考虑报考这些学校的研究生哦!通过核查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一、博士授予单位中国民航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上海电力学院贵州财经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塔里木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二、硕士授予单位山西大同大学厦门理工学院上海海关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盐城工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临沂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昆明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榆林学院衡阳师范学院钦州学院贵阳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合肥学院大连民族大学资料:市教委编辑:朱轶锴
考上985、211高校,曾是一届又一届高中学子的梦想。只要考上了这两类大学,将来的就业就会有更多的筹码,否则就业将更加折腾。这也是每年很多高考失利的优生,不得不复读,来年高考再次冲刺985、211高校的原因所在。不仅仅是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要受到本科就读高校知名程度的影响,就算是读了硕士、博士,而且还是985的硕、博毕业生,因为本科学历而影响求职的也不在少数。上海交通大学一位毕业的博士生就遭遇了这样的求职苦恼,因为他的本科高校连211也不是。这是一位学法的博士,有过3年的工作经验。按理说,这样有实战工作经验的人才,应该成为猎头争相哄抢的对象才是。然而,毕业时隔三个月,这位法学博士仍旧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位上交法学博士的多次求职经历中,有一次求职被拒让他很是难受。原因就在于TA的本科院校就读的是湖北工业大学,既不是211高校,也不是985大学。就这样一个理由,上交毕业的高层次人才惨遭拒绝。拥有博士学历仍被HR拿学历说事,并且还拒之门外,这让不少研究生感到懊恼,甚至还有人怀疑道:既然如此,那攻读硕、博研究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像这位上交博士的求职故事绝不是简单的个例,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求职场上还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没有光鲜靓丽的本科学历,即使硕士、博士都毕业于名校,在求职过程中也会时常卡壳在本科学历上。为此,不好网友表示愤怒:第一学历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就难道不是就业歧视吗?针对这种情况,挖挖机专门去招聘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很多公司对招聘对象的本科高校要求严苛,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和世界500强这一类的知名企业,对应聘者第一学历都比较看重。相反的,中小企业在招聘时则更注重个人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挖挖机也特别咨询了一位资深HR。在他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高学历人员的不断增长,HR面对的是众多的求职者的优秀简历,如果将每一份简历都认真筛选,这将有非常庞大的工作量。要迅速从一群优秀的人里面快速找出更优秀的那一个或几个,看第一学历则成了最简单、最省时省力的甄别方法。说实在的,HR拿第一学历说事,真有点儿就业歧视的味道,但这就是现实。很多二本,三本,甚至一些“双非”高校的一本学生,因为不甘心自己将来的工作或生活为第一学历所限制,就通过考研、读博以及出国等方式来改变今后的人生轨迹。在挖挖机看来,第一学历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在哪儿,学历都不应成为评判一个人能力水平的唯一标准。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英雄不问出处,更有大器晚成者。本科学历虽然代表着过去的成长,但考研、考博也是用的同一张试卷来选拔人才,这份成绩更应该被关注、被重视才是。用人单位可将第一学历作为招聘员工评价其才能的依据,却不宜将第一学历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更不宜以第一学历直接将求职者否决掉,这样难免会错失一些有用之才。可以预见,在大学生就业实践中,当前和将来一个时期,这种拿第一学历说事的用人单位,仍将持续出现,想要完全扭转这种这种社会现象依然任重道远。教育部日前表示,2020年高校毕业生高达874万人,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在这样的就业背景下,广大毕业生应秉持积极的就业观念,适当降低就业的心理预期,先就业再择业,筛选出与自己学历、特长和经验等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大学毕业生更要明白一个道理:想要改变大环境很难,需要以时间换空间。与其一直执着于学历这个门槛,倒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持续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这才是最重要的。没有靓丽的第一学历,也不必气馁,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是毕生应该追求的主旋律。(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