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申报的十堰市2020年度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循环农业技术指导与合作项目”获市发改委立项,项目将为十堰环保、农业企业与北京专家人才、技术成果提供合作交流、对接转化的平台。根据项目工作安排,11月19日,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相关负责同志深入郧阳区、张湾区和茅箭区相关企业开展技术需求对接服务。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相关负责同志一行先后来到十堰市绿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十堰益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山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结合前期征集的企业技术需求内容,对企业的技术研发、生产经营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就“十堰市循环农业技术指导与合作项目”的下一步组织实施工作与企业技术负责人进行了深度交流。表示将以此次项目实施为契机,充分发挥十堰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技信息服务等职能,全力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当好科技服务的“店小二”。下一步,为促进更多的优质科技成果在十堰转移转化,更多的高端科技人才在十堰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将组织企业赴北京开展对接交流,并在“十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发布推广北京农业、环保类科技成果50项,在市级科技专家库引进10名北京专家。【来源:十堰科技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上海最大的9所图书馆,爱书的你千万不能错过!上海不仅仅经济非常发达,在上海还有着许多馆藏丰富的顶级图书馆,如果你来到上海,不妨去这些图书馆浏览借阅!上海图书馆跻身于中国十大图书馆之列上海图书馆成立于1952年,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995年10月,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并,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和行业情报中心,同时也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上海市分中心、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总馆、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前沿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中心。青浦区图书馆青浦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上海市青浦区图书馆是一座现代化区级公共图书馆,坐落于青浦新城区夏阳湖上,风格现代、设施先进、环境优雅,是青浦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青浦图书馆始建于1959年12月,经历过两次搬迁,2007年7月迁入夏阳湖上的浦月色下的水上图书馆阳阁,2007年8月28日新馆正式开馆。嘉定图书馆采用“一区两馆”的服务模式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为上海图书馆分馆,并采用“一区两馆”的服务模式 。老馆位于清河路34弄40号,始建于1980年,1981年落成开馆,现为嘉定图书馆清河路分馆;新馆位于裕民南路1288号,于2013年正式开馆,现为嘉定图书馆总馆。新馆背靠嘉定文化馆,毗邻保利大剧院。同济大学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办馆宗旨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随后相继设立藏书楼、阅览室、图书室等。1934年正式建立同济大学图书馆。经过多次的搬迁与重建,至1990年建成的图书馆,面积22225平方米。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与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同济大学,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1993年被上海市教委评为A级图书馆。2004年同济大学图书馆加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重视工科、管理和各类专业文献资料的收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63年6月。2002年10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网络中心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大楼,馆舍建筑面积达19400平方米,阅览座位1200座,现设有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教育技术部、信息部和运行部、馆办公室,工作人员41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6人。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具有财经特色的数字资源及服务体系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总馆位于上海财经大学武川路校区,建筑面积30677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余座。至2011年,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210余万册、报告及讲座视频近万部。该馆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定收藏馆,在上海地区乃至中国高校图书馆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国际图联成员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是国际图联成员馆,在交通、材料、机电、能源、信息、管理及农业等学科领域形成馆藏文献特色。总面积约为6.63万平米,阅览座位约6324席。馆藏纸质文献367万册,期刊7500余种,电子期刊5.55万种,电子图书281.07万种,学位论文322.12万种,电子数据库399个.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书量达到了380万册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包括古今中外各类印刷型文献和数字文献。馆藏文献的学科范围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等学科领域,尤以教育学、地理学、文史哲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的文献见长,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文献信息保障,逐渐形成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特色。长宁图书馆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图书馆"长宁图书馆坐落在天山路356号,是沪上最大的城区图书馆,约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个层面,设计藏书50余万册,长宁区域重要的信息收藏中心、传递中心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基地,曾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图书馆",也为这个国家一级图书馆日益加强和世界各地图书馆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今后申请加入"国际图联"开辟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空间。作者:一个乐观的麻瓜
往年一进入汛期,上海市黄浦区民防办主任成恩伟就会忐忑不安,因为辖区一些老旧人防工程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出现漏水甚至损毁情况,让人防部门猝不及防。今年入汛后,成恩伟则从容了许多,因为让他担心的老旧工程现在可以做“CT”了,一些隐患能够提前排除。“为老旧工程做‘CT’,依托的是物探技术。”上海市民防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福桂介绍说,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物探技术是通过观测和研究地磁场、电磁场等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目标的结构、分布等情况,就如同对人体的某一部位进行断面扫描,通过扫描结果可以判断出有无病变、病源在哪里。说来也巧,让物探技术与人防工程结缘的,也是一些老旧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上海市有一批早期建成的人防工程,因为年久失修,汛期来临后少数工程容易积水而导致墙体塌陷,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安全隐患。人防部门在全面检修中发现,部分早期人防工程基本资料不全,缺乏准确详细的设计、施工等信息,甚至有的缺乏坐标信息,无法进行精准定位,一些废弃工程因已填埋,检测人员也无法进入工程现场检测,给隐患排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人力不好解决的困难,就借助技术手段。”市民防办把开展技术攻关的任务交给了市民防科学研究所。该所成立于1979年,是上海市民防办直属事业单位,承担着人民防空及相关专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课题研究任务。探索中,民防科学研究所决定采用物探技术,来破解无法运用直观手段检测老旧工程的难题。他们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10多个不同建造类型、不同材质、不同环境的老旧人防工程作为试点,摸索总结运用物探技术检测工程内部情况的方法途径,形成了人防工程探查工作指南。他们还把物探技术在人防工程探查中的应用研究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申报。前不久,专家组通过评审,使这项技术具备了应用推广的条件。“上海地表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多、水位高,要想把多年前的地下人防工程探全测清,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市民防办副主任姜执伟说,他们将不断积累各种案例、细化技术标准,最大限度消除地下空间安全隐患。(徐 杨 邱 欣)来源:中国国防报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未来科技发展,最可能在哪些领域出现“爆款”?今天上午,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三家机构共同研究的《全球城市科技创新策源点观察》,在2019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上发布。来源/主办方供图(下同)该报告选取了伦敦、纽约、上海等11座代表性全球城市为考察对象,对28925篇TOP1%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经专家解读与综合研判,最终提出分布于材料与化学、电子信息、能源与环境、生物医药、物理等领域的15个科研方向,将是全球城市科技创新策源点。这15个最可能预见未来的科技领域,具体包括:纳米发电机、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催化材料的太阳能转化应用、高负荷高能锂硫电池、钙钛矿类材料的光电领域应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心血管疾病精准治疗,肿瘤PD-1/PD-L1免疫疗法、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路易体痴呆症的鉴别诊断、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石墨烯的电化学传感应用、忆阻器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应用、大气甲烷浓度剧变、原始黑洞。纳米发电机 无所不能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振动能、化学能、生物能、太阳能和热能等。但是这些能量多数并未被利用起来,或者利用率较低。基于纳米技术的纳米发电机可以利用环境中的机械能等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2006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领导的研发团队,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纳米发电机。2012年起,纳米发电机领域专利数量呈现明显的持续增长态势,显示出纳米发电机技术正处于成长期。中国、韩国和美国是纳米发电机专利数量排名前3的国家。图说:纳米发电机在可拉伸和可穿戴电子器件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研究柔性机械能收集器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近年,以柔性材料代替聚合物商业薄膜和金属片组装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研究成为亮点。近期,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研究成果不少,例如,普渡大学研发出基于壳聚糖的柔性可降解摩擦纳米发电机,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研究团队研究了基于仿生水母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用于自供电医疗产品的多级纳米结构纤维素纤维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等。抑郁症标志物更明确抑郁症作为情感性障碍一种临床类型,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对于抑郁症的诊断、分期和新药物或新疗法在目标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图说:抑郁症生物标志物目前,公认的抑郁症生物标志物主要为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因素(HPA轴)、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抑郁症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在抑郁症的诊断标志物相关的诸多研究方向中,近期受到关注度最高的,是静息态连接性生物标志物在抑郁症诊断中的进展。该方法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将抑郁症患者细分为不同的神经生理亚型,超越了现有的抑郁症分型方法,推动了抑郁症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原始黑洞知多少原始黑洞是一类理论中存在的诞生于宇宙初期的黑洞,同大恒星坍缩形成的黑洞相比具有更加悠久的寿命和不同的形成机理。原始黑洞的存在始终未被证实,其形态、机理和影响始终是相关领域专家讨论的热点话题。图说:原始黑洞近年来,随着希格斯玻色子和引力波的相继发现,原始黑洞研究获得了更加有力的理论和观测工具。2015年底以来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检测到了多次双黑洞合并事件的引力波信号。基于这些新的数据,一些研究者认为原始黑洞的存在已经能够证实,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同暗物质存在关联。同时也有各种不同意见展开了热烈讨论。国际物理研究组织LIGO科学联盟成员机构,以及国内的清华大学、中科大研究团队都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据介绍,这15个创新策源点反映了全球城市中科技创新基础前沿领域的研究热点,更具有集聚全球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合作研究的可能,更具有产生学术全球影响力和引领科研突破的前景,值得上海在内的全球城市共同关注。
2019年1月,上海市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获批加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标志着研究院分析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在仪器共享、产学研合作及研发基地资源共享等领域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共有64家机构提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上海市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加入该平台后,将开展仪器设备对外租用服务,并将以此为基础,开展原型化设计服务,满足分析技术集群企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2018年4月,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在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正式成立。经过短短半年时间,研究院已搭建起一个集高端仪器设备共享、原型化创新辅导、实验管理培训等多方面服务为一体的分析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分析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提供大型仪器设备17台,配套辅助设备27台,其中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可开展有机小分子、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可开展复杂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用于医疗试剂盒及其他非标件模型开发阶段的工业级高精度3D打印机;用于电路板断线及材料内部缺陷检测的微焦点X射线透视装置;用于线路板、零部件、材料等微观分析样品制备的精密切割机、真空冷镶嵌仪、自动研磨抛光机等。研究院已经组建了一只专业技术团队,将为使用共享仪器平台的客户设计实验方案。此外,一支原型化设计辅导团队也在组建中,未来将为集群内有需求的企业提供原型机设计辅导、软件设计优化、数据库支持等服务,极大地加快创新团队的产品研发及工程化进度。此外,在硬件设施方面,研究院已装修了2500平方米的一期办公及实验空间。规格多样的办公室、功能齐全的公共实验室和精密仪器室、现代化的多媒体会议室,可基本满足分析技术领域初创企业的研发需求。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将不断完善分析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并面向分析技术行业内的各类需求方开放。相信在与企业、研发团队的合作和交流中,上海分析技术产业集群将迎来国内分析技术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与突破,引领中国分析技术与仪器相关领域的发展创新。延伸阅读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自2004年7月正式启动运行,致力于建设涵盖科研机构、仪器设施、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科技人才、试验基地等的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为广大用户提供研发设计、工艺开发、中试孵化、检测测试、政策咨询、公益培训等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
从如今我国地域城市中发展而言,很多城市的大学发展还是很突出的,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也有潜力的大学,它们一般对一个区域的教育表现中都起到了很强的地域价值,而这也是一个区域教育产业很发达的因素,上海是我国教育产业很发达的城市,其境内所拥有的大学数量也很多,但也有是被低估的了。这所大学就是上海科技大学。在上海诸多的大学中,很多大学的发展都各有特点,从其大学的教育表现中看,每一所大学的区域意义其实也变得更大,毕竟是对很多学子的培养起到了很强的意义,而从这所大学看来,它所拥有的发展意义还是很大的,也是一个区域中很关键的因素,很多人也对它比较重视。这所大学在上海的浦东新区华夏中路,它其实有2大校区,首先从其大学所获得的教育地位上看,它是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点高校,也是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和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大学之一,同时在这些大学的区域表现中看来,它所具有的学科打造实力也很强。因为它获批成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所以它也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外在其它的学科建设上,也更具有实际的作用和魅力,这无疑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从而也更显得很有地域实力的一所大学了,毕竟其大学的潜力依然很大。此外,这所大学也有3个研究所和1个研究院,在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等重要院系中,也为社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可谓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所以在对这所大学而言,即便是它的名气不高,也远不如复旦大学知名,但其大学依然是当地很重要的一所高等学府。从如今它的实力和名气比较来看,它却是上海被低估的大学,因为很多人对其大学的熟悉程度不是很高,而且也显得比较无奈,毕竟从很多方面来看,这所大学还是具备了很强的地域教育作用,所以也是上海在教育产业中很受重视的大学,可见,未来对其大学发展而言,它所具有的潜力和意义依然很大。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19年9月25日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2019竞争情报上海论坛暨国际科学技术信息理事会年会上,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布了20个2019国际前沿科技热点。这20个热点集中在信息技术(7个)、生命与健康(4个)、材料(1个)、能源(2个)、空间及交通运输(2个)、气候生态与环境(1个)以及先进制造及其他(3个)等7个行业。1 量子信息处理量子信息处理,其基本思想是以原子、电子、光子层次微观世界的粒子的存在状态及相互作用规律来编码和处理信息,借助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独特物理现象,以经典理论无法实现的方式获取、传输和处理信息。量子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包含处理器、编码和软件算法等关键技术。近年来,这些技术发展较快,但仍面临量子比特数量少、相干时间短、出错率高等诸多挑战,目前处于技术研究和原理样机研制验证的关键阶段,超过经典计算的性能优势尚未得到充分证明。量子通信与现有通信技术不同,可以实现量子态信息的传输,主要分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QT)和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两类。基于QT的量子通信和量子互联网仍将是未来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特点。QKD从理论协议到器件系统初步成熟,目前已进入产业化应用的初级阶段。2 第三代半导体国际上一般将禁带宽度(Eg)大于或等于2.3电子伏特(eV)的半导体材料称为第三代半导体。常见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包括碳化硅(SiC)、氮化镓(GaN)、金刚石、氧化锌、氮化铝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禁带宽度、高热导率、高击穿场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和高键合能等特点,其器件具有高频、大功率、低损耗、耐高压、耐高温、抗辐射能力强等优势。关键技术点包括:大尺寸、低缺陷衬底、外延制备技术;硅基GaN外延技术;高质量SiC厚外延技术;高可靠封装技术。技术发展的竞争态势表现为:产业链(衬底、外延片、器件、模组、下游应用等)各环节主要由美欧日主导;全球SiC市场由美国、欧洲、日本等垄断;GaN市场由日本厂商主导,住友电工、三菱化学及住友化学3家企业占据超过85%的市场份额。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半导体照明、电力电子器件、激光器和探测器以及水制氢、生物传感器等。3 增强分析增强分析是将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赋能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具体而言,是将机器学习技术(Machine Learning,ML)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应用在BI领域的数据与分析中。增强分析增强了人类智力和情境感知,改变了数据管理、分析和商业智能的方法,改变了数据科学的面貌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利用。与传统的人工数据挖掘相比,增强分析采用一系列的算法和集成学习技术,向用户解释可执行的结果,降低了丢失重要数据结论的风险。高德纳咨询公司预测,未来2~5年,增强分析将成为BI市场的主导趋势。采用了增强分析技术生成的机器学习模型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植入企业的应用程序中,帮助人力资源、金融、销售、市场、售后服务、采购和资产管理部门的员工进行商业决策与执行。4 人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芯片通常是指针对人工智能算法做了特殊加速设计的芯片。人工智能芯片按技术架构分为图像处理单元(GPU)、半定制化的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全定制化专用集成电路(ASIC)、神经拟态芯片;按功能分为训练环节芯片、推断环节芯片;按应用场景分为服务器端(云端)、移动端(终端)。目前,GPU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谷歌、脸书、微软、推特和百度等公司都在使用GPU分析图片、视频和音频文件,以改进搜索和图像标签等应用功能。很多汽车厂商也在使用GPU发展无人驾驶。虽然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发展较快,但是其在现阶段还处于产业化早期。各企业之间的水平有差距,但基本还处于同一起跑线,只有那些技术有重大突破、能够先一步产业化的企业才能引领行业的发展。5 6G网络5G开启了一个万物智联的时代,车联网、远程医疗等应用需要一个几乎无盲点的全覆盖网络,但5G做到的更多是信息极速传输,离真正的万物智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6G将探索并汇集5G所遗漏的相关技术,6G通信技术不再是简单的网络容量和传输速率的突破,而是为了缩小数字鸿沟,实现万物智联。6G网络的理论速度为5G的100倍,用户的智能需求将被进一步挖掘和实现,并以此为基准进行技术规划与演进布局。6G的特征为全覆盖、全频段、全应用。技术发展趋势表现为:6G将进入太赫兹频段(100 GH2~ 10 TH2);6G网络将呈现“致密化”;6G将使用频谱共享和区块链技术;6G将采用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6G时代将有望提供基于家庭的ATM通信系统、卫星到卫星直接通信、海上到空间通信,提供家庭自动化、智慧家庭/城市/村落、防卫、灾害防治以及其他相关应用。6 战略计算战略计算的概念在先进计算、高性能计算等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基本含义为基于未来对国家核心能力有战略意义的、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技术,具有多元和多层次性,既包括基于当前数字技术的超级计算技术,又包括基于“后摩尔时代”的新型计算技术。当前,战略计算技术呈现两大发展方向。一是超级计算机,基于传统数字计算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发展方向为百亿亿次级或亿亿次级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可以对现有架构不断优化升级。二是未来新型计算架构和替代计算技术,希望能够突破摩尔定律的局限,如逼近计算、神经形态计算、量子计算等。战略计算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亿亿次级超级计算、替代计算、测试与测量计算、计算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高性能计算生态系统等。战略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也是未来数字经济的增长引擎之一。7 混合现实混合现实(MR)是增强现实(AR)技术的升级,将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合成一个无缝衔接的虚实融合世界。虚拟现实(VR)在被热捧几年后,并未进入千家万户,风险投资近年来从VR转向MR和AR。相对于VR巨大的娱乐用途和AR丰富的教育应用,MR的应用将更广泛,如在工业制造、军事模拟、游戏领域、旅游/数字场馆、汽车领域、购物、智能家居、医疗等领域展开应用。MR的产业化呈现出以下趋势:全球产业生态初步成型;5G融合混合现实技术初步应用;美欧发达国家产业资金和市场活跃;我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且增速领先全球。8 基因编辑临床应用基因编辑是指能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基因工程技术。它是一项可以与分子克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相媲美的突破性技术。其中,基于细菌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系统发展而来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技术,使基因编辑变得更为简易、高效,也因此成为全球各大生物实验室最流行的基因编辑技术。在现有基因编辑编辑方法中,离体基因编辑最为成熟,即在体外对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然后将细胞输回患者体内。虽然体外细胞编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局限性,如尚无将经过基因编辑的细胞移植到肝脏或脑的可靠方法。对于那些无法应用体外编辑治疗的疾病,体内编辑(将编辑装置输送到患者体内从而在自然条件下对细胞进行编辑)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项变革性的新兴技术,基因编辑首先应该被考虑应用于严重疾病。对伦理上争议较大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科学界逐渐达成共识,认为应该允许开展相关基础研究,但还不能扩展到生殖领域的临床应用。9 AI辅助新药研发一款新药的诞生需要经历“靶点发现—化合物合成—制剂生产—临床试验”诸多环节最终才能批准上市,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复杂过程。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及研发费用高是新药研发面临的三大困境。人工智能(AI)辅助新药研发以海量数据为目标,重点可在临床前阶段,即靶点发现、化合物合成、化合物筛选和晶型预测等环节高度参与,从而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进程、缩减研发成本,实现技术破局。临床后阶段的患者招募、临床实证设计、药物重定向等环节也是整个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可借助AI技术对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结构化的各种结构类型的医学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实现新药研发各环节的技术优化升级。10 脑机融合脑机融合是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实现脑与机的双向交互、相互适应及协同工作,最终达到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的融合,其目标是实现更强大的智能形态。与传统计算系统相比,脑机融合计算系统具有3个显著特征:对生物体的感知更加全面,包含表观行为理解与神经信号解码;生物体也作为系统的感知体、计算体和执行体,且与系统其他部分的信息交互通道为双向;多层次、多粒度的综合利用生物体和机器的能力,达到系统智能的极大增强。脑机融合系统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应用:神经康复和动物机器人系统。在神经康复方面,借助脑机融合系统,可以直接建立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互动与交互控制,高效地实现残障人士机能补偿与功能重建。在动物机器人系统方面,脑机融合系统可以实现对动物运动行为的有效控制以及感知觉功能的合理增强。11 人造肉人造培育肉是从动物身上提取干细胞,把它扩增养成肌肉细胞,并且分化成肌肉纤维而成为“肉”。这类产品由于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昂,距离量产还尚待时日。关键技术涉及细胞工厂技术、血红素生物合成技术、肉类香味技术、重塑成型技术等 。虽然人造肉新产品在环保和健康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消费意识的转变和新饮食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假以时日。人造肉企业除了积极发展自身的销售渠道以外,争取与更多的餐饮连锁巨头合作也是快速提高销售、培育消费习惯的捷径之一。12 “魔角”石墨烯通过不断调试两层石墨烯的旋转角,在特定角度(约1.1度),这种堆叠的二维材料会表现出“莫特绝缘体”特性,而如果利用电场在石墨烯上吸附电子,它能表现出超导特性。这一新材料体系被称为“魔角”石墨烯,它的发现开创了“转角电子学”这一全新领域。“魔角”石墨烯也许可以成为理解高温超导现象的“罗塞塔石碑”,对高温超导现象的理解反过来也能帮助研究人员创造出能在接近室温的条件下超导的材料,从而彻底革新诸多现代技术领域,包括交通和计算。截至目前,“魔角”石墨烯超导发生的条件非常苛刻,更多的是对未来研究的指导意义,距离产业化应用尚待时日。13 氢能氢能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新能源,最有希望成为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氢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储量大、比能量高(单位质量所蕴含的能量高)、污染小、效率高、可贮存、可运输、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氢能产业链涉及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下游应用三大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和技术难点。目前,上游的电解水制氢技术、中游的化学储氢技术和下游的燃料电池在车辆和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被广泛看好。14 钙钛矿太阳能光伏电池钙钛矿类化合物是存在于钙钛矿矿石中的钛酸钙化合物,可以通过以其他元素替代此类材料中的钙、钛、氧来完善这类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获得一系列具有钙钛矿晶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吸光材料。以此类材料为基准制得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中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具有更清洁、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一系列优点。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材料体系、器件结构、薄膜制备方法以及光电机理等方面,目标是获得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及更高的稳定性,推进钙钛矿电池的进一步发展,早日实现商业化、实用化。15 太空制造太空制造是航天领域的智能制造技术,它利用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无人化,可改变航天器不可维修的现状。太空制造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孪生/线索技术、智能人工增强系统技术、增材制造技术、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情况呈现出以下趋势:数字孪生/线索技术日益成为数字化能力建设重点方向;增强/虚拟现实技术日益融入航天研制生产全过程;增材制造应用范围逐步扩展到关键卫星部件;研发装配机器人助推航天核心零部件集成。16 无人驾驶无人驾驶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当前无人驾驶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机动车领域,也有部分飞行器领域涉及。无人驾驶是软件、硬件以及综合控制系统三大要素的结合,包括传感器、车辆控制、信息交换、空间图像、人机界面、道路管理等6项基本技术,涉及感知、定位、规划、控制和线控等5个方面。从这几年无人驾驶企业的发展战略来看,无人驾驶技术涉及众多领域,整车企业仅依靠自身难以完成整个生态链打造,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零部件厂商、信息技术巨头选择结盟合作来分摊成本、解决技术难题、提升竞争力。与传统的汽车合并或收购不同,这一领域的联盟合作或跨界合作更像是没有经过验证的商业模式探索,呈现出跨区域、开放式、多头加入等特征。17 负排放与常规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直接从大型点源如煤炭发电厂去除二氧化碳排放不同,负排放技术最后直接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或增强天然碳汇。现阶段,以重新造林、森林管理的变化以及提高土壤碳储存的农业实践为代表的负排放技术已经具备开展大规模部署的条件,其成本与减排战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众多负排放技术中,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BECCS)技术最具发展潜力,它将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应用于生物加工行业或生物燃料的发电厂。尽管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发展已较为成熟,但负排放技术大规模应用受制于缺少理想的二氧化碳固定介质。因此,围绕固定介质的探索工作成为未来负排放技术研究的重点。随着海洋、沼泽等理想固定介质的出现,负排放技术的产业化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18 极限作业机器人极限作业机器人是能在人难以承受的工作条件(如海底、有毒、有害、高温、强放射能等危险作业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常见的极限作业机器人包括原子能辐射作业机器人、水下作业机器人、救灾排险机器人、空间作业机器人、地下采掘机器人、石化行业机器人等。极限作业机器人一般应具备一些特别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各种危险品检测技术、监视识别与跟踪技术、作业平台基础技术以及各种作业工具技术。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极限作业机器人一般属于遥控机器人,需要人的指挥才能完成操作任务,这就限制了它在外层空间、深水下、深地下完成复杂的任务。因此,人们正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半自主和自主式极限作业机器人。19 纳米机器人纳米机器人是机器人工程系的一种新兴科技,它以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为设计原型,设计制造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其研制属于分子仿生学的范畴。纳米机器人涵盖的核心机构主要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纳米电子电路、化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驱动器、供能装置和数据传输等。目前,导航系统(数据传输)和驱动方式是纳米机器人研制中的两大难题,每向前推进一步都要克服重重困难。纳米机器人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挑战和风险,最突出的风险是用于制造纳米机器人的纳米颗粒的安全性问题。在纳米颗粒的众多潜在危害中,最主要的一种是纳米颗粒的不可溶解性。纳米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除了医疗和军事领域,纳米机器人在工业、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20 编材制造编材制造是从需求出发,确定功能性,再来设计纤维结构,必要时可以多组分、多结构融合获取所需要的功能。编材制造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纺织和其他先进制造技术并不断发展出新的制造技术,从大纤维的7个物理层次,即原子—分子(链)—纤维—织物—器件—系统—超系统,进行制造活动,将纤维材料的智能、超能、绿色性能推向一个新阶段,将会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具有材料技术革命与制造技术革命的双重意义。关键技术点涉及新一代纤维的研发,以智能化编织手段制造各种复杂的产品,如汽车轮毂、汽车车身、飞机机翼等。综观这些前沿科技热点,可以发现当前全球科技呈现出一些新趋势。一是前沿科技以绿色人本为主流,节能环保、低碳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绿色材料、智能制造等成为前沿科技显著聚焦的领域。二是科技创新全面系统地展开,实现突破,如无人驾驶技术即涉及人工智能、车联网、计算机新算法等。三是前沿科技系统性创新推动产业领域边界的模糊化,科学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相互促进,呈现交叉汇聚的发展态势。作者:“全球前沿科技热点研究”项目组,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专注应用情报分析方法跟踪全球新兴科技的研究团队,杨荣斌任项目指导,陈晖任项目组组长。本文来自《张江科技评论》
5月15日上午,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召开,隆重表彰为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复旦大学在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一等奖6项,包括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与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为科研的内在动力,这是复旦大学在新时代科研征程中坚守的方向。“当前,科技创新驱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越来越凸现。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科技创新不只要为扩大学术国际影响而努力,更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实质性贡献而奋斗。”在今年初召开的复旦大学科技工作会议上,校长许宁生发出号召,进一步明确了复旦大学科技工作的新使命和新任务。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深耕,厚积薄发基础科学研究孕育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无限可能,更离不开科学家的坚守。获得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的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张远波回国8年来带领团队开辟并引领了二维黑磷这一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近几年张远波又把研究方向拓展到磁性和强关联二维材料上,在二维铁磁材料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结果。张远波团队找到的新型磁性二维材料Fe3GeTe2,为研究二维巡游磁性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体系。他们在这种磁性二维材料中获得了高于室温的铁磁转变温度,为未来基于这种材料研发超高密度、栅压可调且室温可用的磁电子学器件提供了一种可能。“高大上”成果持续涌现的背后,是张远波多年来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深蹲”,在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探索未知领域更多的可能性。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复旦科学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此次复旦大学获得三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项目,都历经了十年左右的持续攻关。▌附属肿瘤医院教授雷群英领衔的项目“肿瘤细胞代谢感受的调控机制及其病理效应”近十年来围绕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展开研究,揭示了乙酰化修饰在肿瘤细胞代谢感受调控中的作用机制,为代谢修正治疗带来了曙光;▋基础医学院研究员袁正宏领衔的项目“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多重新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十余年来对制约乙肝治愈的瓶颈及其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研发针对性治疗策略,取得了系列基础理论创新和若干具转化应用潜力的抗病毒靶点和工具;▋材料科学系教授俞燕蕾领衔的“光响应高分子材料”项目发展了光响应液晶高分子可控合成的新策略、多尺度协同作用调控的新理论,建立了光控柔性执行器构筑的新机制,为智能形变材料及柔性机器人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全新思路,推动了光响应液晶高分子化学的发展。面向国家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复旦科研团队持续发力。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项目中:▋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姜育刚领衔的“高速铁路设施故障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研制的综合高速铁路智能故障检测系统,解决了现有故障检测系统普遍存在的精度不足和不易部署的难题,填补了高速铁路设施故障检测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大幅提高了我国铁路设施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附属肿瘤医院教授缪长虹领衔的“麻醉策略影响围手术期肿瘤免疫综合技术的临床应用”项目为优化麻醉技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乃至改善患者中远期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策略的优化。▋附属华山医院教授毛颖领衔的“IDH突变胶质瘤的发病机理及分型应用”项目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胶质瘤代谢致瘤学说,改善了病人预后,提升了我国胶质瘤诊疗水平。打造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提前布局,原始创新▲复旦大学张江校区夜景沉下心来,潜心研究,久久为功,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拿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一直是复旦大学努力的方向。2017年10月以来,学校围绕国家需求和科创中心战略,牵头“一计划两中心”,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三大领域,共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104项。当前,复旦大学正按照党中央“要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提升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高标准定位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建设。如今,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以“构筑复旦大学创新高地,奉献国际顶级创新型特大城市建设”为目标,以“凝聚高水平项目与团队,形成核心研究领域基础;聚集全球高水平力量,构建核心研究领域高地;营造交叉融合研究氛围,打造全球顶尖科创中心”为功能定位,已开始全面运行。面向未来,复旦大学将一如既往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复旦优势,不断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国家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而努力奋斗!获奖名单看这里!来 源 科学技术研究院文 字李沁园 陈卓敏 戴悦春摄 影郭馨泽编 辑穆梓 黄嘉欣
记者 | 杨舒鸿吉115个全球城市科技创新策源点,上海在其中4大课题上表现突出。5月6日,“浦江创新论坛——2019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上发布了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共同研究的《全球城市科技创新策源点观察》报告。该报告选取了伦敦、纽约、上海等11座代表性全球城市为考察对象,对2017至2018年度的28925篇TOP1%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编者注:根据ESI数据库的界定,高被引论文指近十年来被引频次排在前1%的论文。)研究分析表明:全球城市是创新之源,全球所有高被引文献中,有32.7%与11个代表性全球城市相关。全球城市也是“合作之窗”,11大代表性全球城市相关的高被引文献中,有74.5%是跨国合作的成果。根据报告,科技创新策源点分布五大领域。15个策源点分布于材料与化学、电子信息、能源与环境、生物医药、物理等领域,涵盖纳米发电机、原始黑洞等课题。其中,上海在光催化材料的太阳能转化应用、钙钛矿类材料的光电领域应用、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石墨烯的电化学传感应用等4个创新点上表现突出。例如在三维卷积神经网络领域,包括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北京交通大学在内刊发的相关成果进入高被引论文之列。在卷积神经网络的其他研究方向上,还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相关成果进入高被引论文之列。报告研究还提出,这一组科技创新策源点反映了全球城市中科技创新基础前沿领域的研究热点,更具有集聚全球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合作研究的可能,更具有产生学术全球影响力和引领科研突破的前景,值得上海在内的全球城市共同关注。
最新考研调剂信息,上海社会科学院以下专业有调剂名额,由于我院今年不开放预调剂,请各位调剂考生最终以5月20日左右开放的国家调剂系统公布为准,欢迎各位优秀调剂考生及时关注官网,在国家调剂系统开放后第一时间填报。专硕:专业学位教育管理中心(金融)学硕: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产业、文艺学、民俗学)历史研究所所(中国史)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世界中国学)新闻研究所(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研究所(情报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网络空间治理)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统计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金融学,国际政治,西方经济学)应用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法学研究所(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世界史)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人口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数量经济学)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