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上海教研实践范式 | 上海课改30年明鉴

上海教研实践范式 | 上海课改30年

陆伯鸿|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副主任如何建设体现课改要求的国家课程?如何使国家课程转化为教师理解与实施的课程,进而转化成学生经历与获得的课程?这是一个教育难题,也是教研系统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30年来,“上海教研”持续审视教研职能,聚焦教研价值、教研内容、教研方法、教研机制,不断探索保障课程转化的教研机理,逐步构建了上海教研实践范式。一、上海教研实践范式的结构特征上海教研实践范式,是在价值取向指引下,以内容范畴为载体,以实证方法为手段,以运行机制为保障的常态化运作模型。实践范式通过文本编制和现场指导,发挥连通作用,有效服务课程改革,充分支持学校、教师、学生发展。▲ 上海教研实践范式再塑“上海教研”的价值取向:拓宽课程视域,强调证据意识,树立团队观念。创新“跨界联动”的运行机制:建立结构形态多样的合作共同体,创建项目运作方式,完善教研员发展评估制度。拓宽“课程视域”的内容范畴:通过文本与实践的持续互动,构建强化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相互关联的教研内容范畴。形成“基于规准”的实证方法:研发以标准引领、路径明晰、证据支持、信息技术融入为特征的系列教研工具,提升教研质量。上海教研实践范式诠释了对教研内涵的认识,提升了教研的理论高度,揭示了“团队智慧,经验分享”的教研机理,充分支持教师专业成长,体现出引领性、操作性和公认性。二、上海教研实践范式的推展应用以上海教研实践范式为引领,点面结合,以事引思,以思促研,以研促思,以思引事,持续优化完善各类教研活动,形成课程教学调研、课例研修与主题教研活动等教研模式,实现上海教研实践范式的推展与应用。▲ 上海教研实践范式的推展过程以课程教学调研模式促进调研发现:对资料分析、方法设计、证据收集、数据处理、结果形成等,进行细致周密的安排,建立“调研准备、现场观察、数据分析、结果反馈”的规范流程。基于“规准”的课程教学调研体现了方法创新,促进了基于证据的教学反馈与反思改进,提升了教研品质,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调研模式以课例研修模式优化日常教研:改进日常教研活动设计,明确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环节实施要求。课例研修模式促进教师主动参与,增加教师思考深度,增进教师互助合作。▲ 课例研修模式以主题教研活动模式提升教研品质:确立活动的基本流程和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的要素和规格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主题教研活动体现主题的针对性、活动的持续性、参与的深入性、信息化支持等特征,促进学校教师和教研员的专业发展。▲ 主题教研活动模式三、未来发展方向“上海教研”立足本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未来已来,我们将继续努力。让信息化成为上海教研实践范式新的要素,促进“上海教研”在传承中持续创新与发展。让文化内涵成为“上海教研”的生态追求,实现“教研支持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促进教研品质提升”的愿景与目标!

黑箱子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

期刊简介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出版周期:旬刊国际刊号:2095-3089国内刊号:15-1362/G4邮发代号:16-129期刊级别:省级期刊描述:《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创办于2012,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省级期刊,影响因子0.181,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社征稿杂志介绍刊社简介《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 CN15-1362/G4,旬刊。《课程教育研究》突出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以"科学、新颖、实用、交流"为办刊目标,系国际性、学术性、综合性的教育研究类刊物。《课程教育研究》宗旨:以新科学、新知识、新方法培养新人才,让人才以创新的实践建设美好的未来;为创新教育理论、方法、信息提供展示的平台,交流的通道,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创中国科学教育的新时代。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投稿须知1、《课程教育研究》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课程教育研究》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课程教育研究》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生生世世

上海市教委重磅推出:大中小学3月起开展在线教育!

根据疫情情况的发展,每个省市都延迟了开学时间,但中高考是否延迟会受到疫情影响,教育部还没有定论。为了保证停课不停学,在中国教育频道精心为每一阶段的学子都安排了课程,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课程。上海市教委也重磅推出:大中小学从3月起开展在线教育。根据疫情发展情况,为确保师生安全和健康,经研究决定,3月份起,上海市大中小学开展在线教育(中小学在线教育从3月2日起开始),学生不到校。后续到校学习时间,将视疫情情况,经科学评估后确定。日期一旦确定,将提前向社会公布。同时,疫情期间,各类培训机构和托育机构不得开展线下培训和托育工作。一、基础教育方面由市级层面制定统一的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教学方案。不同年级的教学方案,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每节课的长短、每天总课时的多少以及教学容量上都有所差别。上海市教委按照“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老师”的原则,组织了全市各学段、各学科一千多名优秀骨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录制相关课程。二、中职教育方面根据“专业课+公共课”课程结构特点,公共课程由市级统筹提供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专业课程由学校综合使用国家、上海市和本校各类在线课程资源,任课教师同步做好在线辅导。三、高等教育方面由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一校一策”开展在线授课,上海市教委指导高校综合用好教育部和上海市各类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协调部分公共课程在线资源全市高校共享。同时针对学生和家长关心的一些疑问进行解答:1.不会使用线上课程怎么办呢?针对学生和家长关心的各类有关在线学习细节,上海市教委正在制定中小学生在线学习指导手册,将于2月底前下发电子版。2.如果有更好的方案,可以换方案吗?上海市教委提供的是托底方案,各区教育局和学校如果有更好的信息化教学条件和课程资源,也可以自主选择,市级层面不做强制要求。3.在线学习会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吗?在线学习有其自身规律,不能完全替代在校学习,这一次的安排也是一个过渡方案,所以市级层面提供的课程安排相对比较宽松,一方面给学校教师留下空间,组织辅导,另外也减轻学生在家学习的压力。4.上过的课程会重上吗?正式开学以后,学校需要对学生在线学习的成效进行评估,该补课、该加强的还会再安排。大家不要担心!线上学习,有利有弊。在这次这种特殊情况下,线上学习当然利大于弊。3月初也是去往年开学的时间了。换个方式学习,换个环境学习,对于有些同学来说,似乎是福音,会因此爱上学习。听一些学生说,还挺喜欢线上学习的方式,可以移动学习,哪里想学就在哪里学。在可以重播的条件下,不懂得地方可以多看几遍。自己此时不在学习状态时也是可以暂停,促进自主学习。当然,在线教育也有弊端,有些同学无法适应老师不在眼前的学习环境。开始上网课就困,看电影等就特别精神。有的同学已经是近视眼,每天盯着屏幕越来越近视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扬长避短,每天控制上网的时间,休息时间做眼保健操。在一群优质的线上教师中,寻找契合自己学习方法的教师。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应该多与老师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线上学习也许是未来的一种流行的教育模式,借助平台,提升自己的实力。无论是中考、高考、考研都能金榜题名!也期待能早日开学,见到好久不见的老师、同学们一起上课!

大混乱

上海市教委发文指定学校用B站教学,上千名师“空中授课”

近日,上海市教委宣布,自3月2日起,全市中小学生将全面开启“空中课堂”教学。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作为上海市教委指定的网络学习平台之一,上千名市教委组织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将借助B站“直播+点播”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大量免费优质课程。学生用户可通过B站网页端或手机端直接观看。打开B站网页端,点击首页左下角动态(gif)状态小电视君处,或者搜索“上海空中课堂“,即可进入空中授课;在B站手机端首页,右滑至“学习区”频道,也设有“空中课堂”专属标签入口。目前,B站已完成《中小学生防疫公开课》首播。此后,面向从一年级至高三学生的名师讲堂将陆续上线B站。教师直播课堂结束后,学生也可以选择点播观看课程回放,完成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学习效果。百余所高校和知名教育机构在B站直播授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学校纷纷把目光瞄准线上平台。B站联合上百家高校和知名教育机构,上线“B站不停学”课程专题,提供涵盖从小学到高中的义务教育课程,计算机、会计、教师资格证等成人专业课,还有科普人文、艺术赏析等各类兴趣课堂,满足用户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例如,近日复旦大学教授张文宏和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上线B站直播,教授“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1个多小时的直播课程,人气峰值近70万,弹幕数近4.5万。此前还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0余位教授在B站直播授课,讲述疫情冲击下,大到宏观角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小到企业如何具体落实突发危机时刻的运营法则。而上海本地名校格致中学、学而思网校、有道精品课等,则聚焦初中、高中学科教育及学科竞赛,为有应试需求的学生提供辅导干货。此外,还有国家天文台恒星级黑洞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苟利军、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浩等名师在B站独家直播授课。在B站学习,用户早已先行一步事实上,B站是很多网友心目中的“学习网站”,无论想学点什么,语言、法律、建模、编程、运动、书法,画画等,都能在B站找到“老师”。这里的年轻人不仅求知好学,也乐于分享各种学习经验,专研讨论学习问题。以B站UP主彭酱酱LINYA为例,现在她是一名在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读大一的学霸,日常会分享在剑桥读书的日常和学习方法。她曾在两年前剑桥大学面试的前一天,开#study with me#学习直播挑战连学24个小时,最终如愿。这则B站视频也成了观众们的许愿打卡地,弹幕里满是“北大等我”“许愿年级第一”,还有受UP主激励,前来还愿的弹幕评论,“全市进步1000多名”、“考上英国前五学校”。用户选择了在B站学习,B站浓厚的学习氛围和高质量的弹幕评论互动,也让B站成为独特的学习平台。幻想浅绿是一位B站科普历史UP主,他善用视频语言形象地展现历史变迁的进程。以中国历代疆域变化的视频为例,视频记录了从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在中国境内出现开始迄今的疆域变化情况。该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超250万,围绕中国历史展开讨论的相关评论数和弹幕达数十万条。B站数据显示,2019年泛知识学习类内容的观看用户数突破5000万,接近2019年高考人数的五倍。被B站用户称为 “study with me”的学习直播,2019年有超4600万人次观看,总互动弹幕数超3000万。基于B站这样的正循环内容生态机制,学习类UP主在B站用户的求知驱动下大幅增加。2019年,B站学习类UP主数量同比增长151%,学习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74%。目前,B站移动端开设有专门的“学习区”频道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课程。未来B站还将大力拓展优质学习内容,积极引导社区学习氛围,与用户共建优秀学习社区。

维新

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创新尝试:将原汁原味STEM课程融入浓浓中国味

STEM课程如今广受欢迎,但如何把这一舶来品进行本土化的融合,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进行的创新尝试值得一看。2019年10月26日上午,在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崭新的校园里举办了首届STEM课程年会暨学校开放日活动,展示了学校师生在STEM融合课程和PBL项目学习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吴凌昱、教育局副局长瞿志军、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理事长张梧华、南京托马斯学校校长张涛、美国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原实验室主任Paul Cammer博士,普陀区中小学校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全体科学老师、桃浦教育联合体学生家长及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全体师生约300人齐聚学校大礼堂,共同探讨课程融合、创新发展。由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师生合唱团带来的灯光歌曲《Something Just Like This》,一出场就以青春少年的蓬勃朝气感染了现场的观众,英文合唱旋律优美,举手投足舞姿曼妙,展现了师生向美唯美的艺术素养。王志刚校长致辞时表示,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定位不同,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更关注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更重视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培养。现场展示的STEM课程和PBL项目能够体现学校的这一特色。美国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简称TJ科技高中)原实验室主任Paul Cammer博士,以神经生物学博士的专业优势,创办了美国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生物实验室,缔造了TJ科技高中的特色课程iBET。他以美国老师特有的幽默风趣,带领现场观众思考中国学生如何能够进一步提高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项目研究与科技创新,学校教育如何培养有创造力的思想者、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教师如何成为优秀-伟大的教师等。他还详细介绍了美国TJ科技高中从九年级到十二年级的课程设置及每周的课时安排,包括IBET融合课程(生物、英语、技术三门学科的整合)、CHUM融合课程(化学与英语、历史人文学科的融合);他特别强调师生开展研究学习在学校课程研发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以STEM课程、PBL项目研究等科技教育为特色,学校提供丰富的选择学习和自主空间,给师生以充分的研究探索机会,鼓励开展科技创新与应用实践。在学校PBL项目负责人、信息技术老师周晨带领下,智能机器人项目组学以致用、创想无限,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剧本创编、视频编辑、机器人组建、技术驱动、人机融合等环节。在舞台上呈现的智能机器人短剧——《梦想在创新中飞扬》,以攻坚克难、技术博弈、求同存异和拯救地球使命必达的团队实战,体现了核心价值观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理念,博得在场家长、学生和老师的阵阵惊叹,托马斯学校师生在智能机器人短剧中的创意设计表现出令人感动的团队精神和家国情怀。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刘友霞以“托马斯学校的教育建构”为题,汇报了学校扎根中国、面向世界、有融乃强、守正创新的办学宗旨,以及“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现代学校办学定位。学校以强大的海外科技教育优质资源为后盾,以中外籍高学历、专业化师资队伍为基础,以建设中的十大高级实验室等研究环境为依托,秉承“修德、立人、行世界”校训,构建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的中外融合课程体系,涵盖核心基础课程、STEM拓展课程和融合研究课程;聚焦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教学组织,实施双师双导的PBL学习模式;建设兼收并蓄、融合创新的校园文化,为培养新时代的科技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吴凌昱、教育局副局长瞿志军对活动中全体师生的精彩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对美国STEM专家的精彩报告表示高度赞赏,对家长和学生表达的办学满意高度感到欣慰,肯定了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围绕STEM课程、PBL项目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瞿局长在讲话中表示,普陀区正力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应需而建、应运而生,学校地处国家级创新城区——桃浦智创城,社区拥有中国-以色列共建的“中以创新中心”、上海——清华大学合作的长三角“清华创新园区”、“国际健康中心”等重大项目。这是一片充满创新创造的热土,也是支撑上海托马斯学校“融合创新”发展的平台。自学校开办以来,普陀区委区政府及教育局对学校建设与发展一向高度重视,一直大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一定会发展成为一所资源丰富、理念领先、成果丰硕的特色化国际化优质化学校。(澎湃)

未尝不言

育人润物细无声,上海高校首创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编者按】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如何诞生的,汽车业对外开放从哪里起航,上海浦东开发区有哪些“全国第一”……改革开放40年来,一批又一批具有原创性的改革开放措施闪耀着首创精神的光芒。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6月22日起推出专题报道,展现40年来的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如何讲好思政课?上海高校作出了成功探索。2018年6月19日,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为2018届毕业生上最后一堂思政课,以“四问四答”形式对“复旦人如何答新时代的考卷”做了诠释:“奉献使人生突破自我的小格局,融入时代的大洪流。以奉献为落脚点,实干、求索、奋斗才有意义和价值。”复旦应届博士毕业生顾卓雅对“用奉献回答时代之问”特别有共鸣,她表示,作为一位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她将在未来投身科普,要通过科普工作把生物的美和其中的哲思传播出去。上海高校还开门办思政,向社会大众辐射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6月21日晚上,“空中课堂:‘奋斗吧,我和我的国!’音频思政课”首讲活动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行,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作《奏响时代强音唱出中国精神》的现场授课。6月21日到6月30日连续10天,每天20时,每次都由一位高校教师来到上海不同地标性场所、党性教育基地,现场上一堂富有特色的“中国系列”思政课,且与现场观众和听众互动。上海各高校还首创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实现了溶盐入汤、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课程思政不同于以往课改教改,而是把思政要求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教书育人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各类课程挖掘思政内涵,所有教师当好“人师”。复旦大学:将育人元素融入知识体系教学2016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之后,复旦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在抓思政课同时,全面启动课程思政建设。2017年6月,复旦获批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此后,依次推进、狠抓落实3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2门“中国系列”课程、13门综合素养课程、28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2017年11月23日至12月4日,复旦推出首批7门课程思政校内公开课,面向全校师生开放。2018年6月13日,复旦大学举行课程思政建设现场交流推进会。推进会上,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的《国际关系导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的《环境管理》、化学系教授孙兴文的《有机化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沈皓的《核技术概论》、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刘琼的《组织胚胎学》5门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将育人元素融入知识体系教学,得到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高校所有的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的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复旦大学表示,复旦正构筑起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为主干,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支撑的复旦新型课程体系,形成“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华东师大:为港澳台侨学生开设“认知中国”课程课程思政教育也在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花结果。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要求心理、地理、数学、中文、历史这5个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率先参与;要求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中文、信息、生态与环境等优势学科率先参与。褚君浩院士,郭秀艳、谈胜利等长江学者,余玉花等全国优秀教师,王建新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影响力人物,及学生心目中的最优秀教师等,率先主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形成示范引领作用。华东师大课程思政覆盖学校所有学生,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也各有侧重。学校为港澳台侨学生专门开设“认知中国”系列课程, 目前,《江南历史与田野考察》、《上海社会史专题》已开设,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江南市镇的实地学习等,加深对中华文明、当代文化经济社会与政治发展的理解与认知,强化祖国认同。学校将课程思政纳入少数民族预科班培养方案,强化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中的国家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民族认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学校组织“菁英班”学生与资深院士、著名教授、海归专家面对面交流,坚定他们科技创新、科研求真的学业理想。化学菁英班一名学生说:“葛建平老师海外留学的艰辛、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以及作为前沿科学家的文化自信,深深吸引和感染了我们。”针对留学生,学校开展“国际学生走近十九大”系列活动,组织教师向留学生开设“讲述中国故事”系列讲座,向留学生传递中国声音。一名参加活动的留学生表示,来到中国之后不仅学习了戏曲、书法等传统文化,还感受到了互联网、高铁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要努力学好汉语。不光是复旦、华东师大,课程思政理念已经遍及上海高校。2017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启动首批28门专业课程,试点思政课教师加入授课“课程思政”——每一门课程都有一至两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加入。2018年4月25日,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研究团队,由学院党政班子牵头负责团队管理,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龙平平担任团队学术指导,重点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其在新时代的延续,展开系列主题研究,期待通过设立研究专项、开设思政选修课程、举办系列讲座、拓展理论宣讲和社会服务等方式,把团队建设落到实处。上海经验向全国推广新时代思政课面貌焕然一新,课程思政改革成效显著。大学生普遍认为,新时代的思政课亲切有益。各校有力扭转了思政课抬头率不高、关照现实不够、理论实践脱节等情况,较好解答了学生的思想困惑。2017年,上海调研了全市40%的思政课堂,结果显示:92.7%的课程优良,96.7%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思政课教师。各校形成一批模式成熟、效果稳定、可复制推广、操作性强的思政课教学案例,一批品牌思政课选修课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理论学习的获得感显著提高。改革服务国家需求,经验做法全国推广。2016年起,浙江、山东、天津等22个省份借鉴上海各校做法,推进本地改革。已有近300所高校来沪考察、学习经验。2018年1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场推进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认为上海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现了“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思政课出现了一座难求的现象,质量有了很大提升”。2017年5月,“课程思政”被纳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从地方实践探索转化为国家战略部署。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国部署推广课程思政。思政课影响力提升,也在向社会辐射党的科学理论魅力。复旦、上海交大等上海高校的思政课讲台,既有顾钰民、陈锡喜等一批资深名师,也涌现了陈果、施索华等众多深受学生欢迎的中青年老师。思政课教师的影响力溢出校园,深入单位社区、“走红”网络,得到社会大众认可和喜爱。

上海市金山中学:教育科研引领学校发展,信息技术助推教学改革

随着冷空气的到来,上海的气温逐渐让人感到寒冷,但在上海市金山中学,一场以“赋能课堂,科研引路,技术助力,时间探索”为主题的上海市第三轮课程领导力项目“技术应用组”联合研修展示暨上海市金山中学第二十届教科研年会却在校园里刮起了一股属于“智慧教育”的暖风。11月23日-26日,基于智慧课堂,金山中学高一和高二年级的12位老师展示了一堂堂生动的以信息技术为辅助的优质课堂:智慧课堂与AR相结合的英语课、与实验相结合的物理课、与电脑相结合的生物课、与谷歌地球相结合的地理课等等,深度展现金山中学老师智慧课堂应用成果。邱明老师的英语课 智慧课堂与AR相结合郑田老师的地理课 智慧课堂与谷歌地球相结合毛翠伟老师的物理课 智慧课堂与物理实验相结合曹峥老师的生物课 智慧课堂与电脑相结合作为上海市信息化标杆校之一,上海市金山中学的智慧课堂建设更是辐射到了其他兄弟学校。11月26日,同济一附中、市西中学、吴淞中学、嘉善高级中学等兄弟学校的教师代表团队共同参与本次活动,观看课堂展示,切实感受智慧课堂体系支撑下的学校“三学三研2.0”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巨大价值。金山中学生命科学教师金星宇从智慧课堂校本题库构建角度分享了一年多来开展题库建设的一些经验与心得,充分肯定了平台资源建设与教学支撑对于实际教学效能提升的价值。生命科学教师金星宇地理教师郑田则以“信息化辅助教学”为主题,以地理教学中的三个典型问题为例,展示了智慧课堂和地理信息技术平台在课堂中开展地理数据可视化、地理情境的建设和使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等方面的操作方法,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信息技术如何赋能课堂。地理教师郑田 专家点评环节,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综合研究部主任、高中学段综合教研员金京泽高度赞扬了金中的“三学三研2.0”的课堂实践,充分肯定了金山中学项目的推进,他表示“金中的课程领导力项目的深度研修,充分关注了项目建设的过程性和项目推进的深度;在课堂改革中深入思考了如何聚焦课堂,关注课堂的育人价值,将课程领导力项目做实;更通过教科研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有利于将研究成果迁移和辐射到学校各项工作及其他学校的项目研究中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综合研究部主任、高中学段综合教研员金京泽现如今,上海市金山中学不仅高一、高二年级实现了智慧课堂全覆盖,也陆续引入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和新高考综合解决方案。信息化的教学系统和教学设备不仅给教师们带来了多元化、精准化的教学和科学化的管理,同样给学生带来了高效化的学习方式、生动化的课堂以及可追踪化的学习过程。

必需品

“同向同行 如盐入味”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线上工作坊

将德育与智育相统一,将课堂与思政相结合,在传统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赋予专业课程价值领域重任、切实提升育人实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教育初心的重要使命和挑战。为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把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高教国培在2020年4月举办了一期主题为“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线上工作坊,获得了全国上百所高校关注,600多名教师参与了线上学习。在广大教师的要求下,高教国培将持续开展课程思政线上工作坊,每期邀请不同专家,多方面解读课程思政、带来各类专业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案例、不同学校践行课程思政路径和教学效果评估方法,为全国高校教师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本次第二期课程思政线上工作坊,主题为“同向同行 如盐入味”,聚焦课程思政的新模式、新案例,从不同角度解决一线教师关注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目标达成中的难点、疑惑。联席坊主马昱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率先开启混合式教学、智慧教学教改创新。顾晓英教授,法学博士,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2007年起,率先启用并始终坚持推广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获得2014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联袂领衔首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因“大国方略”系列课程,获2018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各1项。聚焦多方面解读课程思政、带来各类专业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案例、不同学校践行课程思政路径和教学效果评估方法,为全国高校教师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从不同角度解决一线教师关注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目标达成中的难点、疑惑。形式坊主直播讲座网络互动交流远程技术指导全程微信答疑参加对象各高等(高职)院校分管校领导、管理及教学单位(教务处、学生处、宣传处、组织部、党办、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研究生院、团委及各院系)负责人及专业、研究机构负责人、骨干教师、一线教师等。培训证书学习结束,您将获得高教国培认证的个人专属结业证书,效果等同传统线下培训,可作为继续教育学时证明。

若枉若直

「光明时评」微课无法替代传统思政课教学

【光明时评】日前,由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举办的2018年第11、12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在上海开班。学员普遍反映,要着力提升自身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要继续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今年以来,各地对高校意识形态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督查检查明显加强。从督查检查反馈结果发现,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微课教学普遍成为高校创新思政课教学的一种方式,成为推进“三进”工作的一种创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在短时间内完整地呈现出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的教学,包括知识点导入、新授课、巩固练习、作业等传统教学环节。它通过精心设计信息化教学,以流媒体形式展示,使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就能获得较佳效果。不过,由于微课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对传统教育并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教学手段和学习上的开放性、个性化。微课的出现使课堂教学差别化加大,精彩程度大为提高。微课因其方便、快捷、高效,可称之为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快餐”,但从教学规律分析,不是所有内容的学习都适合。微课不能代替完整课程,更多的是辅助某一教学环节,比如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化解重点、难点。微课符合信息化教育趋势,适应互联网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求,是促进教学信息化、专业化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为学习者带来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在思政课课堂教学需要提高质量和水平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推动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一条创新之路。从实践看,微课在思政课堂上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改善了思政课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微课”并非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只是一种模式创新,不能完全代替或取代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不宜滥用微课。目前,有些高校把思政课主干课程全部拍成微视频在校内电子显示屏上播放教学,减少或取消思政课课堂教学。还有些学校把学生自主微课学习作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占到思政课教学的一半课时。但是,学生有没有学、学得怎么样却没有很好的检测手段。可见,部分高校思政课改革中存在滥用微课、挤占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借改革创新之名,损害了师生利益。须知教师需要走进课堂教学,与学生沟通,不能单靠制作微课教学,以免不接地气、脱离时代。让学生通过微视频自主学习,却不进行有效监测或考核的话,是对学生的放任和不负责任。思政课课堂教学担负着“育新人”的重要职责,是教育和影响青年一代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不可偏废。既要勇于创新探索,又不能滥用。因此,课堂运用微课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确有必要,但必须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师生积极性,促进交流互动。(作者:李元敏,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大磨坊

『上海STEM云中心』想为学科教师打上STEM印记

芥末堆 东瓜 3月26日报道近日,专注于STEM教育领域的上海STEM云中心向芥末堆独家透露,目前已经完成由火山石资本、创新工场领投,经纬中国跟投的数千万A轮融资。此前,上海STEM云中心陆续获得过经纬中国的千万级天使轮融资,以及经纬中国追投的pre-A轮融资。STEM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教谁?STEM风起的这四年,这四个在学界和产业界吵翻天的问题,直接决定了从业者的未来走向。如果你认为,STEM就是以编程、3D打印、机器人拼搭这些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科学课程,那么在服务上,你的增量很可能只在于硬件产品,而不是课程服务。硬件产品卖入学校在一开始不难,但如果没有足够优质落地的课程让这些硬件流转起来,这门生意只能慢慢转冷——经历四年的市场洗礼,校长与老师们早已不是当初的“小白鼠”。四年过去,不少企业开始感觉到寒意:B端的生意有些凉了,C端的生意却因为市场认知的问题,依旧“不好卖”。“我们现在也在慢慢布局C端,像一些在体制内颇有资源的STEM教育平台,也在担心学校风口变冷,开始通过我们进入教培市场。”一位南方STEM企业市场负责人曾这样向东瓜透露。不止是这样,资本市场同时也释出这样的讯号。根据数据统计,在2017年的少儿编程领域,资本市场投出了超过2亿的资金,而在2016年,这个数额甚至没有突破5000万。虽然项目轮次停留在天使轮,pre-A轮居多,但项目在市场遍地开花,这个年轻的,易于被标准化,依托于编程技术的领域正展现着井喷式的勃勃生机。而对于在2014年就起步的STEM教育领域,2017年,获得投资的标的则大部分来是服务消费者市场(to c)的公司,如德拉学院,火星人俱乐部。已经活跃了4年多的STEM市场,目前唯一被披露跑到B轮的企业也只有寓乐湾、Makeblock这两家。四年可以意味着什么?对于一家K12教育公司而言,足够让他从天使轮跑到D轮。然而对于一个看似光鲜的风口区——STEM教育领域来说,不少企业仍旧停留在摸索,维生的阶段。为什么会这样?还是要回到最开始的问题,STEM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教谁?这直接决定了从业者未来的走向。上海STEM云中心在2015年接受芥末堆采访后,给出了几版答案。依据答案的不同,这一家在STEM领域小有名气的 to b类公司经历了数次迭代与转型。在2018年伊始,上海STEM云中心对芥末堆独家透露了自己获得A轮融资的消息,并和东瓜一起复盘了2014到如今的这四年。技术于STEM教育就好比菜刀与菜谱2014年,上海STEM云中心主要依托上海科协等机构的力量为中小学的孩子提供科学课、STEM课程的授课服务,企业直接派出老师进入中小学,科学堂等B端教授STEM课程。当时总共服务60余所中小学,集中在上海地区和周边市场。STEM是什么?STEM始终是一种以项目制为形式,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式教学方式而不是单一科目,或者某种技术的传授。这是上海STEM云中心创始人张逸中一直以来的回答。“技术于STEM就好比菜刀与菜谱。做一道菜可能用菜刀,可能用水果刀,但是目的都是要把菜做得好吃,不能为了一定要用某种刀去限制菜谱。”张逸中在2015年这样向芥末堆比喻。时年,由于政策风起,市场上大量的3D打印厂商期望借助3D打印技术与STEM之间的关联,将自己的“课程”包装为STEM课,让自己的3D打印机搭载课程进入学校,一时之间,很多学校大量采购3D打印机。“但是你看看在教什么?说它是3D打印机说明书都不为过。”2015年,张逸中的办公室内就摆着一台甚至能支撑工业用的大型3D打印机,他从书架里找出一本3D打印STEM课程教材翻给我看,教材的编辑逻辑很简单,以3D打印建模软件为线索,除了第一课是认识3D打印机以外,此后的课程就是让学生从打印一个圆柱开始到最后一课可以让学生打印出一个需要更复杂工序建模才能打印出来的义肢。“如果只用单一技术去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教的就是技术,而不再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方向的项目制思维课程。”张逸中说:“从A点去到B的路有那么多,每个问题解决的方式也绝不是单一的,如果只局限在一种技术里,反而限制了课程的思考。”“剧本式”教学 基于当时的思考,张逸中选择了上海STEM云中心发展的路。不做单点技术,以STEM的解决问题的项目探索式思维来研发基于不同知识点的课程,如使用导电墨水的课程纸电路,以生物学知识为载体的DNA项链,物理知识为载体的课程水火箭等等。张逸中期望云中心未来的方向是以课程内容为核心的平台,可以与各类硬件合作,也可以搭载不同主题的课程进入学校。那么应该怎么教?2015年,企业主要是派老师教为主,到后期,不少企业把课程直接交付给学校,期望运营更轻。STEM云中心在2015年到2016年开始尝试这种方式。在STEM教育刚刚兴起的2016年,不少学校还在探索阶段,如何完成交付成为了很大的问题。东瓜在2016年探访台湾STEM企业力翰科学时,负责人吴志荣曾说自己会交付“剧本”给教师,让老师“饰演”演员的方式轻松上课。这种交付方式在当时颇为流行。不少企业在给学校提供服务时,除却给教师培训基本技术外,将授课教案,演示文档所有物料都为教师准备齐全,教案甚至精确到什么时候该给出怎样的“笑话包袱”,期望教师能零差别复刻课程。彼时,上海STEM云中心也试用过这类方式进行交付,虽然这样的课程可以确保学校拿到之后就能开课。但是如果只是单次售卖,这样的交付模式几乎扼杀掉老师再创作欲望,课程研发完全交给了离学生还有一段距离的教育企业去完成,很显然,这种方式是存在问题的:老师没办法再迭代课程,在后续的师资培训上也存在瓶颈。“我也很无奈啊,但是一开始课得先上起来。我觉得这个领域下一个增长点就是在于怎么让学校真正能用STEM教育理念教学,老师自己有研课能力。”张逸中在提到这一行业痛点之后曾这样评价这件事。顶层设计”与“师资培训2016年3月,上海STEM云中心开始探索师资培训这件事。不再是原来交给渠道商进行的技术类培训——教教师用设备,使用STEM实验室,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教师原动力,让她们自己掌握STEM教学和教研的方法,可以去识别和迭代课程。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难,许多企业曾经都抱希望在教师身上,但很多时候都会失望反馈:一线教师积极性太有限,做这件事就显得费力不讨好也没有即时收益了。这件事却反常地在上海STEM云中心的项目中出现得不多。张逸中介绍,目前,他们对学校服务的方式几乎都是从顶层设计开始——不是给学校提供单一课程服务,而是为学校输出整体解决方案,即告诉学校如何开展STEM教育。这一系列就会包括了解需求,根据需求与课程内容建设STEM实验室,为学校负责教师提供成长与职业发展规划,以及课程服务等一系列售后工作。“谈入校,可能更多是渠道商来,但是对接学校我们自己会负责全部的售后。”张逸中补充道。上海STEM云中心以教师为受众的品牌 teacher go当与学校建立的不止是课程与物料的供需关系,师资培训这件事在张逸中嘴里似乎变得可行性高了很多。“我们会在引进课程前就与学校任课教师确认方案,我们会优先选择积极性更高的教师,并为教师提供一定发展机会。”张逸中说。据他介绍,上海STEM云中心会为教师提供去全国各地的学习观摩活动,为教师提供发论文的渠道。这些机会,对于以职称论资历的一线教师来说,确实相对优厚。而对于热爱STEM教学模式,有探索欲望的老师来说,也是一次强势的资源支持。“若教师在云平台上发布的课程被其他人使用,我们还提供知识产权费用。“张逸中补充道。顶层设计带来的不止是交付方式的改变,接收到更多的需求,上海STEM云中心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也比原来“看得开”了很多。“原来我会很排斥纯粹教技术的课程,我觉得这不是STEM,但现在我觉得也应当尊重学校的需求,和这些课的意义。”张逸中说。在实际操作中,张逸中发现部分学校对于编程、3D打印这类技术课程是真的有需求,但并不知道STEM教育该如何操作。“在我们的课程平台我们也会放入这样的合作类课程,作为STEM课程的技术补充与入门学习,但是在整体STEM教育设计上,我们会逐渐把学校引入STEM教学的路径。”张逸中说道。一旦与学校建立合作,上海STEM云中心会尝试将课程运营团队与各个服务的区域绑定,组建课程研发小组。让各区域进行STEM教学的一线教师汇聚起来,每月进行一次课程研发讨论。“这件事或许真的在短期看不到利润收益,但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初衷。我可能不是最会‘卖’的,但我足够用心做教育了。”张逸中这样评价这项在目前阶段看起来“费力未必讨好”的业务。课程的体系化与阶梯 当与学校教师有更深入的联系,上海STEM云中心的课程问题也一点一点暴露出来。2017年,上海STEM云中心的课程主题繁多,但并不成体系,也没有考虑课程衔接的问题。加之在对外发声上的疏忽,不少人开始诟病其课程没有更新和衔接。在上海STEM云中心过去的课程体系逻辑里,他们的课程都是模块化放置于课程库内,后期针对不同学校的需求,通过重组,组成课程体系提供给学校。但在经历与教师合作的过程后,张逸中也发现,其实一个课程主题可挖掘的价值还能发挥到更大。2017年10月,云中心的课程开始改版。“我们原来可能只在意内容上的覆盖,没有考虑主题连贯,但是那个阶段,我们对‘课程不在多,在于精’这番话有了新的理解。”张逸中回忆道。虽然在外界眼中,看到的云中心课程主题还是那些,但实际上,新版课程已经做好了衔接。拿2015年芥末堆曾报道过的DNA项链课程举例。在该堂课程中,学生要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为自己做一条专属自己的DNA项链。上海STEM云中心官网DNA项链课程介绍“当时,老师觉得DNA项链完全可以小学,初中,高中贯通。”张逸中说。跟随着教师思路,他们为每个学段又设置了不同的课程目标,让每个学段的DNA项链课程有了自己的展现形式。比如在小学段时,小学对于科学的认知只来源于科学课,课程会更加强调动手,让小学生去尝试,去体验过程,培养科学兴趣,但在知识点的探究上不会太过深究;在师资培训上更关注的也是教师如何设计这门课,教师如何吸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到了初中阶段,课程注重建立严谨的STEM方法论流程,如何建构推理DNA的机制,更加注重定性分析,形成完整的研究项目思路。到了高中,则更关注定量的层面,如何去测量,如何去定比例,计算,这些知识会更加注重与大学项目的衔接。初探C端 虽然主要市场一直是学校,张逸中却也一直没有放过对于C端STEM教育市场的探索。在积累了几年与科学馆等单位的合作课程经验后,上海STEM云中心终于迈出了这一步。今年,小小云学院这一C端独立品牌出现在上海STEM云中心的计划上。该品牌将以线下学习中心为据点,建立在线化,基于全球的STEM学习中心。而在核心特色上,小小云学院仍旧是以课程为主题,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接触到各类STEM教学支持资源的方式去进行STEM课程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小小云学院完全独立研发了整套针对C端的课程体系。小小云学院负责人董蓝曼以云学院课程宝藏探测器为例向芥末堆介绍了云学院的教学逻辑。宝藏探测器主题课程主要是引入金属探测器概念,通过让学生了解金属探测器,从工程思维的角度让学生动手自制一个金属探测器,再让学生进行基于目前习得知识的再一次思维拓展。除却使用STEM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这一概念,通过科学方式去探究制作外,课程还将走入实际生活,针对这一课程,云学院与上海磁浮交通科技馆进行合作,组织营地教育课程,让学生通过地图使用金属探测器寻找丢失的“宝藏”。课程最后,云学院再利用STEM云中心的海外资源,为学生远程连线国际电磁学研究专家,让学生了解到目前这一技术的最前沿情况。据董蓝曼介绍,今年小小云学院计划在上海开设7个点左右初探C端市场,除却课程培训外,也会为致力参加科创类、机器人类世界大赛的学生进行专项辅导。“小小云学院与STEM云中心完全独立运营,但在资源上是共享的。”董蓝曼补充道。未来,小小云学院将为报名学员提供海外夏令营、赛事辅导、 线下学习中心、海外学会参观,场馆参观或营地教育,高校实验室开放预约等各类基于STEM课程支撑的活动。“但这并不会更改上海STEM云中心目前的道路,我们还是会以对学校提供STEM教育解决方案为主要业务,这次的C端品牌建立,算是我们对于STEM教学形式的一次新的探索吧。”张逸中补充道。如果我们走不通,那就再回去回到3年前的那次采访,张逸中曾向芥末堆说出过自己的心愿:将STEM教学完全与K12学科融合,提高教师工资。目前,这一理想仍旧被上海STEM云中心践行着。“如果你对STEM教育的理解只是在技术分类培养的层面,那可能确实觉得这股风淡了,毕竟学校对STEM教育的理解也深了,现在STEM教育正走入深水区。”张逸中对于STEM教育的风声这样回应。他透露,云中心下一步在做的事也是基于此——将STEM教育师资培训拓展到K12的全学科,寻找与各学科部分的融合点,让各学科教师都能在各学科开展出有意思的项目制教学,课程设计拥有自身特色。据了解,上海STEM云中心正在探索STEM与数学课结合的师资培训课程。目前,上海STEM云中心服务的学校早已不只在上海,而是包括四川,深圳,云南等很多省份的400多所学校。财务状况也一直处于年营收千万的状态,并保持持续盈利。“我也会焦虑,怕我们走的路最后并不正确,但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再回来。”张逸中直言。很显然,他对于STEM还拥有很多的美好期待。目前,以课程内容研发为核心针对学校提供STEM学服务的企业依旧很多,包括对学校直接提供授课的青橙创客,对一线教师提供资源共享交流平台的ICE,依托于华东师范大学的禾斗教育等等。后记:很多人都有温柔改变“填鸭式”教育的期望,在STEM教育行业,你也能看到很多不同领域的人(极客、工科技术科背景的技术股、学者、甚至相当多公立校一线教师)组成团队陆续加入创业队伍。这种兴盛并不仅是因为政策吹风,或是资本鼓动。而是STEM教育真的让很大一部分人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魅力:教育不再是教师的直接性讲述,而可以回归到学习与探索。一切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化的项目制探究,并让习得知识落到实处,从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设计思维,创新意识等多方面能力。或许在未来,STEM不叫STEM了,但这种课程设计的理念一定会一直存在,并被探索下去。芥末堆注:如需联系该作者/创业者,欢迎发送需求到service@jmde.com,芥末堆帮你牵线搭桥。1、本文是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本文来自芥末堆,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