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报考医学院,首批医学博士点的26所医学院,最值得报考尸佼

报考医学院,首批医学博士点的26所医学院,最值得报考

2020年高考马上就要开始了,报考哪些大学?报考哪些专业这都是最重要的,关注我百家号的老朋友们,看了我一年的百家号文章,也基本都变成了半个高校专家和专业专家了。基本上我推荐的专业就是:金融,计算机,电子通信,临床,口腔,任何高校都优先选择这个专业。不少人都知道当医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专业,社会地位高,是为数不多穷人可以逆袭改变社会阶层的专业,那么到底报考哪些医学院呢?很多人都说报考原卫生部部属高校,其实卫生部部属高校实力也不一定强,地方医学院实力也不一定差,今天就来简要介绍一下。医学院实力强不强,咱们可以从1981年首批医学博士点来看,能1981年就获得博士点的医学院都是绝对的实力派。数量多少更体现了水平高低。第一名是上海医学院,当年的中央大学医学院,绝对的实力派,和北京医学院当年是是首批16所全国重点大学中唯一的两个医学院,合并给复旦大学后,发展大不如以前,不过仍然是顶级医学院。数量第二多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目前是卫生部直属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其他附属高校全部合并或者下放,当然协和医学院的名气大家都知道了,国内第一的水平,此处不多说了,目前委托清华大学招生,分数必须达到清华大学主流专业水平。北京医学院已经合并给北京大学,医学实力如虎添翼,非常不错,就是不好考了另外同济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四川医科大学实力都非常不错。在医学院中,只有上海医学院,北京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华西医学院4个全国重点大学,不够同济医科大学的实力可是非常强悍的。前几名这些医学院都是原来卫生部直属高校,实力非常不错,是目前报考的最大热门,当然分数都是非常高,基本和清北线差别不是很大。从表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原来卫生部直属的山东医学院,白求恩医学院,西安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实力比较一般,当年实力还不如地方的首都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并入浙江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当然现在的首都医科大学实力仍然非常牛,而上二医已经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国内第一,浙江大学医学院实力更是牛。河南医科大学实力不如以前,但是仍然威名尚在。其他南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当年都是首批博士点单位,实力都非常强大。最后一句话:上面这些高校,都值得你报考,要么是国内985医学名校,要么是地方院校霸主,就业都是棒棒的。

澶漫为乐

上海高校推“新医科”招生改革文科生跨界医学博士为何遇冷?

从今年起,文科生不能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历史一去不复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内已有两家医学院出台招生新政招收文科类的应届本科生攻读医学博士。9月中旬,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医学院发布招生简章,首次允许文科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该校医学院的“4+4”硕博班项目。在此之前,北京协和医学院也推出了类似的招生改革试点班,拟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生中进行医学博士的招生,在未限制学科背景的情况下,同样默许文科毕业生报考。只不过,与上海交大医学院推行的“4+4”培养模式不同,北京协和医学院实行的是“3+5”培养模式,也就是先完成3年本科教育后,再进入协和医学院完成5年的医学专业学习。仅从招生改革试点的结果来看,虽然两所医学院的报考“大门”都开创性地首次向文科生敞开,但该专业面对文科生的招生工作进展却并不顺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两校的医学博士专业报名皆已经完成,遗憾的是并无文史类专业的毕业学生报名。受访专家表示,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上海交大医学院在医学博士培养上所进行的探索,其改革试点的本质是为了能够在推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推动医学人才的多样化。一方面两所学校借鉴了北美发达国家在优秀医学人才培养上的经验与模式;另一方面,两所学校的目标都不是简单地培养合格的医生,而是培养具有深厚医学素养和人文关怀的“新医科”人才。首次向文科生敞开大门据了解,上海交大医学院的“4+4”硕博班从2002年教育部批准至今已经连续实行17年,此前一直是仅有理工科类的毕业生能够有资格报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悉,至今为止,上海交大医学院的“4+4”硕博班已有13届共197名毕业生,均获得了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证书,且毕业后由学院推荐,基本在三级医院就业。今年,这项多年来理工科背景十足专业,则首次向文史类专业的毕业生敞开了“大门”。9月14日,上海交大医学院研究生院发布了《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其中“4+4”硕博班从今年起在招收理工类本科生的同时,也向文史类本科生打开了报考的通道。上海交大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称,“4+4”这种办学和培养模式的目的在于使得文、理、工、医四个专业领域实现紧密结合,能够培养未来具备丰富自然科学、生物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较为全面临床医学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新医科”人才。“由于中国高考文理分科以及大学课程的设置差异,所以此前绝大多数的医学专业生源一直都是以招收理科的应届高中生为主。”该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新医科”对医学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出发,未来更加需要具备丰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理工科背景的高级复合型“新医科”卓越医学人才,这也是未来社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决定的。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此前北京协和医学院类似,上海交大医学院的“4+4”硕博班正是借鉴了北美医学生的“精英”培养模式。即本科教育时并不设置医学专业,医学人才的培养遵循“4+4”的模式,也就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可申请进入医学院,再经过4年的学习,毕业后可拿到医学博士学位,且有资格参加相关职业医师的资格考试。“在北美,医学博士面向文科生招生并不少见。”张强向记者解释称,北美发达国家的医生培育模式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一方面这种教育模式对医学领域的人才要求非常高,往往本科毕业后的优秀人才才会选择报考医学专业;另一方面,医学本身也并不是一个纯理科的学科,跨界融合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张强如是表示。培养复合型人才事实上,从结果来看,今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上海交大医学院的招生改革试点都并不成功。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上述两所学校都没有能够招收到应届的文史类本科毕业生前来攻读医学博士。上海交大医学院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学院今年首开文史类报名通道后,虽然接到了相关的咨询并不少,但并无应届文史类本科生报名。目前录取的学生基本来自清华、北大、浙大等顶尖综合类高校的理工类学生。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中国文科类本科生可能会认为该专业所需的理工科知识储备是比较大的挑战,毕竟由文科跨界理科,二者间存在着比较大的知识“鸿沟”。但实际上医学作为一门重实践的综合学科,并不会对理工科知识有那么高的要求,只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工科素养就能够具备报考的条件。“这往往也是预科课程设置的初衷。”李天天告诉记者,从当前医学教育发达国家所推行此类医学“精英”化教育的做法来看,基本都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开设预科课程,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能够弥补医学专业知识的不足,更好地衔接今后的医学学习。记者从上海交大医学院获悉,目前该学院就要求学生在正式入学前先通过线上课程的方式进行5门医学预科课程学习,与此同时学院还开设了医工交叉课程,使得这些“复合型”学生原来的专业背景得到延续,实现与医学知识的交叉融合。张强认为,上海交大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改革尝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但相对来说,目前国内在医生教育门槛、社会地位与薪资待遇等方面都与北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报考医学院校的热情并不算高,整体医学教育所面临的环境改善相对滞后,这也给改革探索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相信未来能够通过局部的教育探索实现突破,培养出真正的医学精英。”张强表示,京沪两地医学院所推进的医学教育改革试点对推动传统医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积极意义。究其原因,未来的医学家一定是除了要在临床上具有一定高度的技术水平作为根基,还应该具有高素质的人文关怀精神作为自己能力的延伸,而这也是当前国内医学教育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的地方。(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北漂

先就业还是先读博?临床医学“专硕”考博如何选?导师:趁早深造

临床医学这一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想要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就只有继续深造,所以在每年就有很多临床医学的本科毕业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这一部分临床医学本科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报考了专业型硕士学位,在专业型硕士毕业以后很多人对于自己该何去何从也产生了一定的疑惑,那么对于我们临床医学专硕的毕业生来说是先应该考博还是先应该就业几年在考博呢?我们也来一块儿对比一下这两种选择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影响。先就业还是先读博?临床医学“专硕”考博如何选?导师:趁早深造。临床医学“博士学历”为就业镀金对于现在的临床医学类专业来就业情况来说现在硕士研究生已经处在了饱和的状态,现在的普通地市级三甲医院要求的都是博士研究生,所以我们专硕毕业后进行就业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想进三甲医院难度是非常大的,而博士研究生则就是非常容易地进入到这些市级三甲医院。并且相对于就业来说,博士研究生的考取难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像一些不是特别知名院校的博士研究生要求比较低,考生一般经过努力也能够顺利考取这些院校的博士研究生,这样在以后的就业中也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就业机会也更多。工作平台决定“职业起点”像现在的专硕研究生在毕业后进入到市级的三甲医院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更别提去一些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或者是北上广深等这些超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了,而通常情况下医学类专业的工作平台通常决定着考生以后的发展,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以后接触到更高精尖的技术,拿到更好的薪资待遇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去选择就业后直接考博士,因为博士的工作平台更高,不仅可以选择省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也可以冲击一些北上广深等城市的三甲医院。进入工作岗位后,考博的难度更大有一部分专硕的同学是抱着在就业一段时间等自己经济宽裕了再抽出时间再进行考博,但是对医学专业了解的同学们也都知道医学类这个专业,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是非常繁忙的,平时都很难抽出休息的时间,更别提抽出时间来进行学习了,再加上就业以后所面临的杂事也是非常多的,工作、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压力也是接踵而至,这时候想要再考博的话难度是非常大的,并且即使是考上博士,很多也都是一些非全日制的博士含金量还是蛮低的。综合以上情况来对比的话在这里还是希望临床医学专硕毕业的同学能够参加博士生的入学考试,这样在以后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但是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考博同样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需要我们权衡利弊后再进行选择,毕竟关乎到自己的以后的发展,也是需要征求一下家长、朋的意见,也要了解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作出选择。关于:临床医学“读博”黄金期,专硕毕业直接考!导师:先就业不可取,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二柄

首批博士点的医学院,哪些在第一梯队?哪些进步了?哪些退步了?

在1981年,我国首批给大学授予博士点,一共给26所医学院授予了博士点,现在这些医学院实力如何了呢?下图是26所医学院的名单。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创建于1927年,是民国时期的第一所国立医学院,实力非常强。其实,在1985年的时候,上海第一医学院就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1959年,上海医科大学成为国家重点大学,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硕士点。从表上面看出,上海医科大学的实力原先要强于协和,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不过在2000年,跟复旦合并之后,发展就没那么迅速了。这件事有些唏嘘,不在这里细谈了。现在,它确切的名字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乍一看会觉得突兀,上海竟然在复旦的后面,其实这是表明曾经的上海医科大学的身份。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医获得了2个A,3个A-,实力还是不错的,属于第一梯队,但没有一个A+,稍稍让人遗憾。协和医学院原先卫生部的直属医学院除了协和医学院和中国医科大学,其余全部被合并,中国医科大学划归省里主管,所以协和是卫健委唯一一所直属院校。而且,协和医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属于一家挂两块牌子,因此,协和医学院的地位仍然是泰斗,不可动摇。协和医学院曾经迷茫过一阵,跟清华纠葛是合并还是不合并,最终坚定信念,要独立办学。这次双一流评选中,协和也进入了,另外,协和最重要的8年制临床专业在清华的名下招生,招生质量有保证,所以协和的发展应该是稳健、可控的。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协和获得了2个A+,4个A类。北京医学院北京医学院成为全国重点大学的时间最早,是1954年,当时全国一共6所重点大学。北京医学院实力很强劲,屠呦呦、钟南山都是北医的校友。北医跟北大合并后,学生质量也有保证。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医获得了2个A+,5个A类学科。以上3所是原来的第一梯队,现在还是第一梯队。在第二梯队里面,有几所进步很大。上海第二医学院原先,上海第二医学院跟上海第一医学院差很大一个档次,从上表中的博士点数量就能看出来。上海第二医学院被上交大合并了,经过20年的合并发展后,上海第二医学院快追上第一医学院了。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海第二医学院一共获得了3个A类学科,临床专业获得了A+,这个很厉害。四川医学院华西医学院跟四川大学合并了,合并之后成为川大的王牌专业,尤其它的口腔专业,全国最好。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西医学院获得了4个A类学科,口腔专业获得了A+。华西医学院现在已经进入第一梯队。同济医科大学、中山医学院同济医学院跟华科大合并后,发展还算平稳。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2个A类,1个A+。中山医学院也类似,在评估中获得了3个A类学科。湖南医学院湘雅医学院曾经是著名的医学院,但后续的发展让人捉摸不透。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2个A类学科,护理学为A+。但是,在双一流的评选中,中南大学竟然没有一个医学学科入选,非常奇怪。浙江医学院浙江医学院跟浙大合并后,跟上海第二医学院一样,进步明显。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医获得了3个A类学科,临床医学为A+。其他的医学院现在的首都医科大学进步也很大,主要是附属医院非常厉害。南京医科大学发展也很不错,在学科评估中,获得了一个A+。河南医学院评估结果一般,不过附属医院非常厉害,后面发展也不会太差。

孙文

一口气读8年,出来就是博士,中国这18所医学院能够本硕博连读

在我国,通常情况下,本科的学习年限是四年,专科的学习年限是三年,只有个别的本科专业是五年。但是你知道吗?在我国还有一种特殊的学习年制,在高考上大学之后,一口气读八年,毕业之后就是博士学位。这种学制由于只有临床医学才实行,所以也被称为是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办学原则是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加强基础、注重临床,是一种本博连读的教学制度。这种办学制度由于难度大、中间还会有淘汰,所以一般都是学霸才会选择,而且八年制不仅入学分数高,毕业标准也非常严,所以八年制毕业的博士生也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医学人才。由于开设的标准比较高,所以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开设院校并不多,所以在某种义上来讲,能够开设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医学院校都是实力非常雄厚的院校,如今,我国已经被批准开设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学校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部,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高校。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它早在1917年,就已经和国际接轨开设了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而北京协和医学院也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医学教育的巅峰。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已经和清华大学达成合作协议,所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也可以叫清华大学医学部。除了协和医学院之外,我们看到四所传统的医学院也依旧实力强劲,“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南大学的湘雅医学院,山东大学的齐鲁医学院,四川大学的华西医学院也都开设了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而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这样一些后起之秀,在医学界表现得也非常突出,在近几年的排名中上交大医学院和复旦大学医学院已经直逼北京协和医学院。而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等老牌的医学名校也依旧表现得非常突出,在很多省份的录取分数线都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虽说八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比较重视基础和临床,但无论是学习压力还是录取分数线对考生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想要报考八年制临床医学的考生,还要慎重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声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以及各高校官方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魂魄

中国18所本硕博连读的医学院,一口气上八年,毕业就是博士

众所周知,医学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虽然报考的人数比较多,不过,由于医学专业涉及的知识范围广,知识量大,知识体系深,所以医学并不算是一个特别好学的专业,甚至有人调侃道“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而相对来讲,医学的学制也有所区别,普通专业一般都是四年,但是很多医学专业却需要五年,而且有的还需要规培,给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更为特殊的学制,这个学制是本硕博连读的学制。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高中生高考后上了这个学校之后出来可能很大概率就是一个博士生,不过这个专业要学八年,而且由于是临床医学才有这种学制,也被称为是临床医学八年制。但是由于我国开设临床医学八年制的时间比较短,在教学办学方面都有着经验不足等问题,所以,国内开设临床医学八年制的院校并不是特别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在2000年之后开始的,不过有一所特别特殊的医学院开设的比较早,它就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由于这所医学院开办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早在国际上就非常有声誉,北京协和医学院在1917年就开始开办,是八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除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还有十余所高校也拥有临床医学专业,它们分别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军医大学,不过第一军医大学在2004年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另外,第三军医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部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也都有临床医学八年制的专业。从上述的院校,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都是全国非常著名的医学院,像原本的四大医学院,“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均开设有临床医学八年制。另外,上海交通大学的医学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医学分别来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这两所医科大学在上海地区甚至是华东地区也都是实力非常雄厚的医学院校。另外,中国医科大学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很多人可能甚至会以为它在北京,实际上,中国医科大学虽然没有入选211重点大学行列,但实际上也是一所非常不错的医科院校,它位于东北的辽宁省,也有临床医学八年制的专业。在这些医学院校中比较特殊的,可能要属山东大学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了,山东大学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主要在山东大学医学院,它的招生培养主要依托齐鲁医学班,它是在生入学后从七年制的学生中,根据高考分数和综合素质,优先选拔出30名左右的学生,进入齐鲁医学班进修学习。所以想要学医的考生,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些高校。(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高校官方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家务事

疫情爆发,上海医学博士成为缅甸深入抗疫最前线的华人女将

家住仰光的张卫星,是上海九院整形外科博士,同时,也是缅甸抗疫一线的志愿者。春节期间,张卫星从上海回到仰光和家人团聚。那个时候,仰光还是一片祥和。没想到,一个多月后,仰光也爆发了疫情。截至目前,仰光已经成为了缅甸疫情的“重灾区”。张卫星博士告诉小编, 疫情刚开始爆发的时候,仰光市中心会有工作人员出来喷洒消毒剂,还有部分街区,整条街都在消毒。街区内还设置了洗手台,放置洗手液给大家洗手。晚上的时候,还会有安装了大喇叭的巡逻车在街区内巡逻,为大家普及防疫知识,呼吁大家少出门,勤洗手。虽然政府有所行动,但大家的防护意识还是不够,很多人上街根本不戴口罩。作为一名医生,张卫星博士深知病毒的危害有多大,所以,她尽可能呼吁身边人做好防疫措施,让家人都戴上口罩,勤洗手,尽量少出门。虽然是一名医生,但被困在家里,张卫星博士和普通老百姓并无什么区别。每天拿着手机关注疫情信息,透过窗户看到街头仍然有人不戴口罩在街头闲逛,张卫星内心焦急却又无可奈何。直到张卫星看到脸书上关于中国援缅医疗队的相关信息,她终于看到了希望。第一时间联系了仰光云南会馆志愿者招募的负责人郭兆永医师,报名加入到志愿者团队当中。说起志愿者,张卫星并不陌生。受父母影响,张卫星从小就喜欢做公益,上大学后,一有机会就加入到志愿者活动当中。她说,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不仅自己得到满足,还能认识到更多善良的人。和这些志同道合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生活也更有意义。这样的满足感,是金钱和荣誉都无法实现的。张卫星跟小编分享了她的公益故事。本科五年级的时候,她和一名外国的急诊医生、以及3名医学生,在仰光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健康教育活动,他们到小学、中学、孤儿院、寺院等地方,为大家科普健康知识,告诉大家如何科学洗手,细菌长什么样子。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她不仅能用缅中双语流利地跟伙伴交流,还能深入浅出地将健康知识分享给缅甸的同胞。成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后,张卫星还和比利时的整形外科团队,在缅甸开展唇腭裂慈善公益活动。自2018年加入这个慈善组织以来,张卫星每年都为活动担任翻译等工作,成为外国医生以及缅甸病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由于张卫星博士有长期的志愿者工作经验,同时还有医学知识,因此,在这一次的志愿活动中,她被安排在实验室,跟随专家组深入到最危险的抗疫一线,和病毒“零距离”接触。我们都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几乎是与病毒“零距离”接触,但这个工作是确诊患者是否感染的最快速有效手段,对早发现早诊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场不可或缺的“利剑”。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虽然不直接接触患者,但幕后的工作同样危险。不仅要对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的样本进行各种分析,还要对检验过程中产生的高危险废物进行后处理,以保证生物安全,是“抗疫利剑”。张卫星当然知道实验室有多危险!报名之前,她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提前告知父母自己要深入抗疫一线,虽然不舍,虽然担心,但父母还是选择支持她的决定。有了父母的支持,她毅然决然深入到抗疫一线开始工作。正式排班之后,她害怕影响到家人,就开始了自我隔离,和家人分开。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医生,她知道病毒的可怕,但也知道,只要防护得当,自己就是安全的。深入实验室期间,穿上防护服的张卫星,却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也正是因为深入到实验室担任翻译,她亲眼见证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艰辛。张卫星告诉小编,目前,缅甸实验室的医疗物资主要还是依赖捐赠,但捐赠来的物资不统一,所以工作开展起来比较耗时。与此同时,随着捐赠的增加,后续的检测力度也会增加,缅甸会出现确诊人数持续增多的情况。虽然担任了最危险的工作,但张卫星却显得非常平静。她说“父母给我好的教育,不只是为了让我养活自己,还要回馈社会。成为一名志愿者,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有多辛苦,无论有多危险,我乐在其中。今后,我也会把志愿者工作当成生命中不可取代的工作,我也会更加努力,把更好的自己贡献给国家。”越是一发千钧,存亡绝续之时,越能研读人性的平凡而伟大,越可见布衣之下的炎炎赤血。疫情当下,他们勇敢出征的背后,萦绕着执着的信仰。从古以来,中华民族便不乏拼命硬干、为民请命的脊梁!缅甸爆发疫情后,无数心怀信念的华人,为缅甸抗疫贡献着自己的一分热度,让人感动。也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群在疫情幕后与病毒正面较量的英雄,才使我们更有信心通过考验,战胜疫情。

义利

我今年考博上海交通大学成功,靠的是这些准备、经验,来看看吧!

读研之后,一直关注考博圈,之前一直看别人的经验帖受益良多。今年考博成功上岸,希望自己的经验也能够帮助到大家。一、个人情况介绍本人本、硕211,推免保研。因为读的是中文专业,所以想继续深造进入高校,大概从研二就开始为考博做准备。19年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考试(均为申请考核制),目前已收到交大拟录取,复旦的博导也对我感兴趣,也有机会。下面首先谈一下考博前做的准备。1. 充分了解申请—审核制度相信准备考博的同学对申请考核制多少都会有些了解,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申请考核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意思是:门槛稍高,最好有科研成果,外语好,综合能力要求高;“有相对的公平”意思是:如果你硕士期间足够努力,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即使你非211、985出身,也可以脱颖而出。对于想走申请考核,考C9高校的同学来说,基本的要求一般是:外语六级,有一定科研成果,本硕985加分,外语好(尤其口语)加分,科研成果突出(有核心论文)加分,导师帮忙联系加分。2. 关于联系导师提前联系心仪的博导很重要。个人认为提前3—4个月就可以开始联系了,当然如果你有非常心仪的导师可以更早联系,但联系之后最好保持一定的交流,起码让老师能够记住你。一般老师的回复都会比较官方,诸如欢迎报考之类。在征得报考导师的同意后,可以多种方式与老师取得进一步的联系,如请硕导推荐(认识的话),找报考博导的学生,开会的时候有机会见面等等。总之,要保持联系,不要只发一封邮件就不管了。3. 关于选择学校目前,排名靠前的985学校大多都已采取申请审核制。在选择学校的问题上,要注意这几个问题:首先,你选名导还是名校,关于这一点的选择直接影响你的备考策略,如果你两个都选的话也意味着竞争一定很大,要做好心理准备;其次,考试的时间会有冲突。大部分学校考试时间在三月,早一点的有清华、上海交大(可搜索招生简章了解)。东南部地区如南大、复旦、苏大、中山考试时间大多冲突,北京地区如北师、人大考试时间一般也会冲突,自己要有所取舍;最后,可根据考试时间选择多个学校备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一般选2—3所,增大可能性。二、我为考博做的准备因为本硕期间成绩一直处在年级前列,专业基础尚可,个人付出比较多的努力是在科研上。自己考博的优势在于发了一篇C刊(第一作者),此外,普刊3篇,学生项目一项,考了雅思。在具体到备考过程中,除了专业书籍应该系统把握外,还要注重开拓自己的视野。拿我自己的专业来说,不要局限在文学领域内,要有意识地了解跨学科、跨文化研究,尤其涉及历史、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不用精通,至少应该了解。这对于读博期间能够持续地研究是很重要的,考试时老师也会比较注重这一点。关于外语:对于C9高校来说,六级是基本。至于我为什么考雅思,有些学校雅思达到一定分数可免考,如北大、人大;有些学校要求六级有效期是五年,如浙大、上交。如果你英语基础好的话,雅思能够考到6、6.5(最好),无疑是锦上添花。如果你基础一般但过了六级的话,雅思也不是必要条件。备考雅思是一件耗费大量精力的事情。此外,我考上交和复旦,都考察了英语口语,复旦对口语的要求更高一些。关于毕业论文:个人认为,毕业论文完全是一项打基础、见功夫的工作。写好毕业论文,不仅能够打好做研究的学术基础;在考博中也会有优势。我在考试过程中,导师都对我的毕业论文表现出兴趣,面试过程中,对毕业论文的提问也占了很大比重。不要为了考博复习就不重视毕业论文,否则得不偿失。三、考试申请审核一般分为初选、复试(专业笔试、外语考察和综合面试)。初选是根据所有报考人提交的材料选择几个人去参加复试(具体人选各个学校要求不一,少则三四个,多则十几个)。笔试部分难度不大,一般是宽泛的论述大题,但会侧重考察你视野是否开阔,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复习时最好了解自己报考学校、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做到心里有数。导师组面试一般是根据你的毕业论文、科研计划、研究兴趣随机提问,时常20—30分钟。总体而言,申请审核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面试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比笔试重要。需要说明的是,我的经验更针对准备申请考核的同学。以上经验也只是我的个人感受,不代表普遍性,但申请考核万变不离其宗,备考前充分研读心仪学校的招生要求,提早准备好“硬件”条件,就会增大成功的可能性。考博不易,读博更不易。希望诸位有读博梦想的同学能够坚定信心,早日上岸,也希望我有限的经验能够帮助大家。来源:考博圈 编辑:学长

心术

上海“90后”医学博士生山东捐献造血干细胞 给白血病患儿带去生的希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0后”在读医学博士生王一休给一位白血病患儿带去生的希望。肿瘤医院供图中新网上海1月11日电 (陈静王懿辉王广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0后”在读医学博士生王一休11日在济南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一位白血病患儿因此重获生的希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方面11日透露,多日来,王一休已完成动员剂注射、造血干细胞采集等流程,并在11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王一休成为2021年山东省首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青岛市第102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同意捐献!”2020年5月,当这位1992年出生的小伙子接到了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其造血干细胞与一位患者初配成功,需要征询捐献意愿时,毫不犹豫地向工作人员给出了肯定的答复。“能够和一名患者配型成功,能够拯救一个生命,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幸运。”王一休表示,“现在我是一名医学生,身上的白衣意味着我的责任和使命。”谈及未来,王一休希望自己能够踏踏实实学好医术,实现成为医生的梦想,通过专业知识挽救更多的生命。11日,王一休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肿瘤医院供图由于骨髓捐献者与被捐献者双方身份是互相保密的,王一休只知道被捐献者是一位白血病患儿。前几日,王一休收到了白血病小患儿辗转而来的信件。患儿写道:“您的一份爱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可以摆脱病痛的折磨,我又可以拉起心爱的小提琴了……”王一休希望身边人积极加入中华骨髓库,用爱心救助更多患者。据了解,在学习生活中,王一休是“公益达人”。早在2012年,尚在本科阶段求学的王一休就参加红十字会献血服务志愿队,多次献血;同期,王一休申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随时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他说,2018年,其母亲遭遇了车祸。作为一名患者家属,他更深刻认识到,无论是献血还是加入中华骨髓库,都是在为挽救一个生命做好准备。他说:“这一切都是对世间美好的期许。”(完)

机械心

博士择业武汉同济还是上海一医?就业别只看自己,还应对子孙负责

择业就是入行,在哪里上班?想在哪上班就在哪上班,有时候碰到也不见得会庆幸,因为面临的是一种艰难的选择,何去何从往往让人头皮挠破。看到一个医学博士的就业困惑,同时被武汉的同济医院和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录取了,很是不知道应该去哪家。一眼看去两家都不错,但是细细毕竟起来还是有区别的,一个业界权威,一个城市翘楚,左右为难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该怎么选?在我看来选择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是正确的,因为有很多隐性的因素决定了我的倾向,在就业别只看自己,还应对子孙负责的框架下,上海自然是优先的优选。怀揣着人生的理想去工作,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状态,但是之所以成为一种梦想就是因为它的概率太低。这里不谈我们工作是为了理想,还是为了理想而工作,工作就是工作,我们把它看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就好。面对生活可以说,每个人都想自己过得好,然而有时候可能只是想想而已。在我们的身边面对生活长吁短叹的人太多了,从非洲到欧洲谁能不说“投胎是个技术活”?在职场上或人生中有时候会有“拼爹”的情境出现,当爹拼不过人家的时候要求出生在一个好地方过分吗?退而求次往往不过分。父母与子女在孔二老人家嘴里说是“情欲发而”,但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婚姻已经相当自由了,在婚配上的自主选择权已经很大了。和谁结婚?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少不了因为和他(她)结婚孩子会怎么样的思考。门当户对会给下一代一个好的出身,而对工作的选择往往也有很大的可能带给下一代一个好的出身。当就业可以顺带子孙一个好的出身的时候可以说堪称完美,自身和儿孙都有照顾到还有什么事情比这好呢?可以自己不是一个“好爹”,但可以给子孙一个出生的好地方,任由他们去发展,一个好的地方意味着一个好的起点,而这个好的起点往往保证着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回到医学博士的就业选择题上,武汉VS上海肯定不在一个量级上,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或者城市的规模上上海都是遥遥领先于武汉的。有人说选择上海会被房价打趴,对此不做解释和辩护,只想说高消费的城市附加值从来不低,上海这样的城市有无数人在这里靠着扫马路过着生活,工资也就三四千元一个月,但是他们为什么还愿意在这里而不是回原籍生活呢?选择上海可以在这里落户,可以有一个让无数上海外来人口羡慕的上海户口,别看我们的身份证拿出来都是一样的制式标准,但是内容上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在上海生活过的人应该知道很多东西和户口紧密关联,孩子读书只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是这却是福利的一种。若是有幸在上海大学读书的同学不妨问问来自上海本地的同学,看看他们的录取分数是多少。别扯试卷的内容不同,为什么一些特定的城市始终严防死守着高考试卷不统一呢?深处就不说了,就一句总结:近水楼台先得月。上海好不好?来了才知道,不来光想象始终是漂浮的。因为工作在上海落户了,那么以后的子孙自然也就是上海人了。上海人优势有多少?只知道财政对市民的反哺有很多。一个朋友孩子一直读到高中没交过钱,三口之家三个低保小日子就够过了。当然了,还有其他捡垃圾的收入在支撑。这个事情同样不往深处去说,脑补一下就可以了,只是说像朋友这样的情况换在上海以外的城市就不见得日子会有这么好过。富不过三代,也穷不过三代。有人俏皮地说穷不过三代是因为穷而断代了,或许是吧。上海有穷人吗?问的就是废话,华尔街都有讨饭的。因为穷而断代,没钱讨不上媳妇的人和地方多了去了,但是在上海有吗?我曾经一度认为上海穷人讨的媳妇全是漂亮而好看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量的外地女人想嫁入上海(同样包括无数真正帅哥想入赘上海),她们不怕配偶穷,其实上海人能穷到哪里呢?上海的穷人放在外地怎么看都是一架骆驼。说到这里,忽然想到和我差不多大的同代中的女子大概有不下于5人嫁在了上海,她们是我村的,而她们的男人基本上比我年龄要大。在脑海里这5个女子的容貌全是打分在90以上的,可惜去吧!这就是现实,再穷,只要出身的城市够大漂亮媳妇可劲的挑。我们没有理由去指责嫁入上海的人,选择是自由的,嫁入上海15年取得上海户口,谁能说她不是上海人?在房产限购的时候,听说有人持户口和人结婚,在成功购房后离婚,服务一次几万块。哈哈,服吗?不服你要有上海户口亮出来。这些不是题外话,而是和上海有关。富不过三代,谁能保证自己读到博士子孙也能如此呢?老子英雄儿好汉,说说就好,做人保守一点好,留给儿孙一个上海户口就非常好了。财富和权力世袭不了,但是户口传下去是可以的。所以当户口有好处的时候,如果因为工作的选择可以顺带把这好处占了何乐而不为?面对博士就业选择的问题,有人说武汉同济比上海第一医院强,算这样的人对吧。就算在一个行业变成了泰斗又能怎么样?自身优势不见得有在儿孙上延续啊,在上海哪怕委屈,如果是我也要忍受,因为我要照顾后代。在农村老子英雄无限,儿子丢腿卸脚,拿不出打不响,我们把这个叫做“英雄被老子出尽了”。自己可以风光无限,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没法保证的。选择在上海工作,其实可能是保守了,但是这还是比较稳妥的。工作为了养家这个意义是永远变不了,当在某一个地方工作能给家庭带来莫大的好处,那么那个地方必然是工作就业的首选。情怀当不了饭吃,工作才可以承担生活。究竟选择在同济上班还是去一医?工作是最现实的,实惠的不要拒绝,所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是个不错的就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