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书是一本读书随笔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读书始终是人的一种精神享受。 本书结合作者的阅读与写作经历,围绕“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抒发读写感悟,阐释阅读思考,并向读者展示了许多名家的阅读与创作故事,分享了他们的阅读理念与方法,对读者有极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作为教师、学者、作家和文艺评论家,潘裕民先生的作品偏重于学术著作、散文和教育随笔。就我所知,潘先生著作不断,并频频获奖,先后出版过《唐宋词的魅力》《梦回“诗唐”》《宋诗经典解读》《唐宋文学六十家》《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40位老师的故事》等著作。说著作等身或许有些恭维,但在这年头,能孜孜矻矻从事学术研究,潜心著述,着实令人敬佩。毫无疑问,这本《读书是最美好的事》,既是潘先生的读书随笔集,也是他人文阅读研究的力作,每次翻阅无不给人以新的思考与启迪。有一句话说得好:“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朋友交谈。”记得10多年前,我读过潘先生一篇题为《读书是教师生存与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的文章,刊载于《上海教育科研》杂志。后来,我认识了潘先生,那么真诚、博学而又睿智,非只教学卓有成就,更精擅古典诗词的研究。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喜欢读书、善于读书的人文学者,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读潘先生的文章,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旁征博引,既有名人名言,又有名人掌故,古今中外信手拈来。逐篇阅读,你会发现,这本读书随笔集可谓“形散而神不散”。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读书的境界;第二辑,读书的门道;第三辑,人文阅读;第四辑,读写感言,后面附录的是序跋与书评,是专家和读者为他之前出版的几本学术著作所写的序跋和书评。四辑内容大致符合“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读什么书”“我的读写体会”的逻辑顺序,读来生动有趣,引人思考。有趣的是,其中的文章大多已见诸报刊,因此,我以前也零星地读过,印象最深的是潘先生认为读书有益于健康长寿。我读过不少养生类的文章,也看到一些耄耋老人所介绍的长寿之法,无非是食物要清淡、心态要平和、知足常乐等,读书能够有益于健康长寿还是第一次从潘先生这里知道。一看文章,确有道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书要读进去,就必须心先静。当你静下心来读书,能使人忘却烦恼,心静如水,物我两忘,身体各个系统始终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有利于人体远离疾病的侵袭,延缓衰老,最终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所以,现在有些国家在医院开设了图书馆,称之为‘书籍疗法’,其道理就在于读书能转移不良情绪,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如此看来,所谓‘读书破万卷,不用去医院’,这句话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读书有益健康长寿》)他在文中举了不少中外古今名人的事例,来证明勤于读书能有效促进“大脑运动”。关于为什么要读书,每一个读书人都能说出一点道理;怎么样读书?凡读书的人也能说出一、二、三来;读怎样的书?每一个人受自己的专业所局限,或者所面对的对象不一样,推荐的书籍种类和范围也会不一样。潘裕民先生做过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的副院长,所服务的对象是教师,却丝毫没有一点教导人的口气,而是以一个读书人的姿态,真诚地将自己的读书心得、读书体会和大家交流分享。你看他讲的读书之法,因人而异、学会与文本对话、要读精品之作、经典“不厌百回读”、读书之要在于独立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学以致用、读书和写作必须“站在巨人的肩上”等,都不是将一厢情愿强加于人,而是自己读书的得失寸心和读者真诚地交流;至于读什么书,他也从自己的专业及研究方向出发,定位为“人文阅读”,有许多理工科的老师,你就不能强求大家都来读这些书。潘先生除了担任行政职务以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在调来上海之前,他是安庆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是古代文学,尤其是唐宋文学,所以,“人文阅读”中收进来的比较多的是他关于古代文学研究的文章。比如,对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传奇和小说等,他都有独到研究,对语文老师强化本体知识会有一定帮助。潘先生还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写作成为他业余的一大爱好,而他的写作往往是和读书紧密结合的。所以,他还有不少读写感言要同大家交流,比如,他写作《梦回“诗唐”》《唐宋文学六十家》《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等几本著作的体会,他为其他书籍所作的序和书评等。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读书写作是潘先生“唯愿”的生活方式,因而对于他来说,读书是最美好的事。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哪“三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宋代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此外,这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教师。潘先生说:“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追求‘生活教育’的人民教育家,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师楷模,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造教育’四大教育主张,至今仍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确实,教师应该多读书,不仅要读教科书、专业书,也要读点理论书。都说教师忙,忙是现实,但不是借口,不是理由。尤其是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新常态下,我们更应该像潘先生那样坚持读书、写作和思考,做一个美好的读书人。
作者:黄镛 上海市崇明人,1949年出生,年少时就读于崇明县大同中学、上海市崇明中学,职后毕业于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中文系大专班、本科班。1969年高中毕业后回大同乡务农,1972年参加工作后曾先后在县教卫局、上山下乡办公室、县中小学科技站、县工业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期间曾在上海市知青慰问团云南团西双版纳分团橄榄埧农场小组工作过20个月。曾在《人民教育》、《上海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也在《西双版纳州报》上发表过散文、诗歌。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授权(微信:anxinlu)。25年前,这里是一片芦苇丛生的荒芜滩涂;25年后,这里已是厂房鳞次栉比、修船设施齐全、外轮修理靠满码头的修船综合实力全球排名第四的国际知名企业……改革的春风催生了华润大东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祖国各行各业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中国进出口贸易量一飞冲天,中国船舶制造业也随着蓬勃发展。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大窗口,犹如一颗镶嵌在长江入海口的东方明珠,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目光,黄浦江上每天来往世界各地的万吨巨轮如过江之鲫,巨大的货物吞吐量震撼了世界。对外贸易的繁盛直接推动了船舶制造业的发展。作为中国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上海当时有包括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在内的五大知名造船厂。然而,这些造船厂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如海外贸易商、货运公司一样,发现上海地区缺少可靠的船舶维修保障能力,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船舶制造业、航运业的发展。这一问题引起了原沪东造船厂厂长周振柏的高度关注。1993年初,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搞活企业和加快浦东开发、开放步伐的战略,崇明县人民政府也提出了立足海岛、冲出海岛,加快崇明经济发展的思路。同年,香港华润集团所属的华夏企业有限公司向沪东造船厂提出了搞修船基地的建议和设想。此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具备。1994年1月,由当时的香港华夏企业有限公司、沪东造船厂、崇明交通局、崇明大同乡政府四方合资的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地就选在崇明张网港东首。1995年11月28日,正式对外营业。华润大东自此正式成为修船行业领域里的一员。艰苦的历程华润大东成立之初,占地仅5万平方米,修船设施也仅有一座码头一座浮船坞。年船舶修理能力仅有几十艘(并大多为国内船舶),年产值不过几千万。设施之简陋,修船能力之薄弱,为当时国内修船行业所罕有。当时行业里有人戏称之为“小作坊企业”。图一:创业初期的“一坞一泊位”生产格局现在想想,也并不为过。但他们忘记了:这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这里有一批(当时仅有几十名员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人。二十五年来,华润大东人在历届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和经营管理团队的带领下,精诚团结,不畏艰难,自力更生、创新发展,顺利经过了筹建(1994-1995年)、创业(1996-1999年)、成长(2000-2003年)、发展(2004-2007年)、整固(2008-2011年)、转型(2011-今)六个阶段。为了把公司“做强、做大、做持久”,在每个发展阶段,华润大东始终根据实际情况,坚持自力更生,持续推进基础建设与技术改造工作,不断增强自身之产能。公司经营生产格局逐步由原来的“一坞一泊位”发展为现在的“一干四浮八泊位”,发展也逐步迈入快车道。图二:现在的厂区最为可贵的是,华润大东人在这二十五年的建设过程中,趟过烂泥,睡过窝棚,甚至在资金链即将断裂的情况下,都没有向股东伸手要一分钱,硬是咬紧牙关,勒紧腰带,瞅准时机,乘势而为,始终坚持“小步快跑、大步稳走、创新发展”战略,先后战胜了东南亚金融危机、非典疫情、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融危机,在市场这个大海的惊涛骇浪中铿锵前行。辉煌的成绩华润大东已承修了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多艘各类大型船舶修理及改装工程。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对国内各大修船企业综合能力(总产值、销售收入、创汇、销售利润率、修船艘数)统计资料表明,2004年华润大东公司位居全国同行前十名;2006年位居前四名;2007年修船总产值、销售收入均位居第二名,创汇与修船艘数位居第三名;2008年修船总产值29.5亿元,夺得全国同行之首。修船综合实力连续十多年稳居全国三甲。2019年4月份克拉克森公司的信息披露,华润大东修船综合实力全球排名位居第四。至2019年底,华润大东总资产由1996年的3.8亿元,增加到37.8亿元,是原来的10倍;累计为国家创汇28亿美元;纳税4亿元。华润大东已是中国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船舶修理改装领域的领先企业。在大型豪华邮轮、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船舶修理改装领域成绩斐然,取得多个“世界第一”和“国内第一”。其中包括:世界首条VLCC单壳改装成双壳船体;世界上最大起重船12000吨改装项目;VLCC改VLOC数量为世界之最,共完成18艘;世界上首例集装箱船加宽加长改装项目;目前国内承修大型豪华邮轮最多的船厂;全国首例LNG船FSRU(浮式储存及再气化装置)改装;世界首例大型集装箱 LNG(液化天然气)双燃料舱改装;开发了世界首例项背水焊接工艺,获得了LR船检社颁发的世界上唯一一份WPS认可证书;研发了世界首例集装箱船加宽加长改装整船切割船体变形控制技术、船舶滑移过程中的精度控制技术、船舶纵向切开后的强度控制技术、浮船坞浮态水平面调节技术等;大型改装项目水上漂移定位技术等。据统计,从2015年至今,共承接了6艘豪华邮轮共9个艘次的修理翻新及改装,其业绩在国内船厂中首屈一指;完成13艘次大型LNG船修理项目和2艘FPSO的改装工程。目前正在进行的全球首例超大型集装箱船LNG双燃料舱改装、国内首例LNG船FSRU改装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图三:“东方华润-新心起航”启动仪式华润大东修船基础设施先进齐全。现占地75万平方米,沿江岸线2300米,码头岸线约2290米,附近水域深10米。已形成“五坞八泊位”的生产格局:拥有30万吨级(“大东”号,347m×76m×23m)、17万吨级(“华东”号,314m×63m×19m)、7万吨级(“兴东”号,240m×47m×18m)和5万吨级(“润东”号,195m×44m×17m)浮船坞各一座,干船坞一座(380m×103m×13m),深水码头八个。华润大东拥有300吨、800吨门式起重机各一台,码头岸吊15台,拖轮6艘,浮吊3艘等大型配套设施。图四:原上海市市委书记黄菊等领导来华润大东视察完善合理的生产布局使华润大东具备了年修理万吨级以上船舶300艘左右,年钢结构加工量10万吨的生产能力。华润大东已成为上海长兴岛海洋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邮轮经济发展、LNG能源安全、人民海军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华润大东为促进崇明地方人口就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吸纳就业人数近5000人,员工队伍中有1000人左右为崇明籍。华润大东修理的船舶90%以上为外轮,每年修理外轮约300艘,按每船35名外籍人士为计算标准,每年接待大约10500人次。这些外轮来华润大东修理期间,外籍人员上岸后,在崇明生活、旅游、消费,带动了崇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华润大东主要的客户95%以上都是国外船东,外汇是主要的结算方式,是崇明的创汇大户,每年创汇收入不低于2亿美元。在中美贸易战的外部形势下,争取外汇收入成为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关爱职工,感恩社会,扶贫帮困,救死扶伤,华润大东是创建和谐社会的积极践行者。二十五年来,华润大东在追求企业发展,实现股东价值、员工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始终心怀感恩之心,关爱职工,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扶贫帮困,救死扶伤,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促进地方政府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肯定。图五:坞修中的豪华邮轮华润大东现有员工1400余名,每年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5000余个就业机会,最高年度达近万个。为帮助困难职工、社会帮困助学、抗击非典、印尼海啸、“东方华润-新心起航”等,先后向当事人、上海民政局、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等共捐款4000余万元,并每年组织员工进行一日捐,成立帮困基金,开展内部职工互助;每年组织几百名职工进行义务献血;为帮助挽救失足未成年人,设立“启航基地”。近几年,又积极响应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向云南贫困地区伸出了援助之手,尽了绵薄之力。图六:可承修30万级船舶的“大东”号浮船坞可以肯定地说,华润大东是一个创建和谐社会的积极践行者。未来的发展成为绿色高端服务制造业的引领者。为积极贯彻国家关于长江流域大保护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要求,2019年华润大东专门聘请上海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市发改委、交通大学等有关专家、学者,协助企业编订了《华润大东绿色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同时还制定了《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报告(2020-2030)》。这两份纲领性文件为华润大东争取战略发展的主动,更快更好地融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定位目标、实施路径和规划期限。自2018年至今,已经投入2.1亿余元用于水力除锈、固废、废水、VOCs气体、扬尘、噪声、绿化等方面的治理,完成了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水力除锈用电扩容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设备添置等。从2019年9月份开始,全面采用高压水除锈工艺,在绿色修船方面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图七:1300吨超大型双燃料舱吊装图八:修理中的LNG船图九:机器人水力除锈在未来3年内,按照《华润大东绿色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报告(2020-2030)》规划要求,华润大东将继续秉承绿色修船理念,遵循增效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生产绿色化与生态优质化并举的原则,建立健全绿色管理的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全力推进生态企业建设,推进数字修船、绿色修船。图十:华润大东绿色华润大东绿色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将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加快环境整治。计划继续投入8500元万元资金,用于车间加装除尘系统、油污泥减量化处理设施、水力除锈用电扩容、增置VOCs处理设备及原有设备升级、厂区环境绿化等。三年内,综合产值能耗下降10%,水污染物总量减排20%,废气排放达到国家限值1/500,厂界周围噪声下降30dB,生活垃圾减量10%,危废产量减少15%,综合绿化率达到30%,厂区内不流一滴油污水,高压水除锈彻底消除粉尘。使华润大东成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中别具特色的企业标杆,并展现世界级生态岛绿色发展的楷模效应。力争成为海军定点修船基地。为人民海军服务,捍卫国家安全是华润大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华润大东将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争取成为海军定点修船基地,扩大舰种修理范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人民海军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做到全方位保障。持续推进产品结构转型,保持行业领军地位。紧紧围绕上海市“五个中心”建设目标和中国船舶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持续推进产品结构转型,继续扩大、稳固在豪华邮轮、LNG、FPSO、FSRU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修理改装领域的市场份额,保持华润大东在国内乃至世界修船领域的领先地位。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上海的海洋装备制造业、航运业、旅游业、邮轮港经济保驾护航。2021年,我们将争取实现20艘LNG船的修理改装目标。这是中国LNG船舶修理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必将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华润大东将成为LNG船修理改装领域的国内领军企业。图十一:上海市副市长汤志平来华润大东视察大道由来多崎岖,辉煌铸就莫问难。二十五年来,一代代华润大东人始终秉承自己的使命和“思危、求实、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恪守“诚信、敬业、团队、勤俭”的核心价值观,不服输,不气馁,不满足,不停步,为早日成为船东在中国首选的修船基地铿锵前行。华润大东人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二十五年的滔滔江水见证了:这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华润大东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心语鸣谢:本文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辛光部长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辛光 现任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他长期为公司出谋策划,起草重要文稿。为公司的创业、前进、发展、改革作出过重要贡献!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END -
作者:龚有俊上海市崇明人,中学高级教师。曾先后担任崇明县教育局副局长、崇明县教科文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副主任、上海市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曾在《人民教育》《上海教育》《上海教育科研》《儿童文学研究》《中学语文》《解放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文学评论、散文百余篇。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授权(微信:anxinlu)。崇中草礼堂崇明中学早期北门路校门文革前在崇明中学读过书的人,都难忘学校的草礼堂。草礼堂,以芦笆做墙,稻草为顶,泥地,占地约一千五百平方米。居校园西北。偌大一个礼堂,却以芦苇稻草为建筑材料盖成,实为罕见,其意像已足够奇特。而其在学校文化中的地位和功能更是突出。可以说,没有草礼堂,崇明中学的校园文化就缺失了一个重要的承载。我对母校的许多记忆都与草礼堂相关联。草礼堂是全校一千多寄宿生一日三餐的地方,也是全校师生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下雨天,我们在草礼堂上体育课,做垫上运动,练跳箱、鞍马。间周的校会,我们集合在草礼堂听报告。重大节庆,我们在这里集会、文艺演出。那时候寄宿生的一日三餐,不仅伙食标准低,其就餐条件也是十分简陋的,只有桌子没有凳子,每餐由各班值日的同学负责领取盛在木桶里的饭菜,给大家打好,然后大家就围着桌子狼吞虎咽。那时候,尽管国家规定每个中学生每月的定量为32斤,是那个年代特别优厚的待遇,但对于正处于长身体时期的我们来说还常常觉得“肚皮饿”,特别是上罢夜自修,更是饥肠辘辘饿得心慌,许多来自“下沙”(崇明东部)的同学就从家里带来炒蚕豆充饥,晚自修结束回到宿舍,就会听到一阵阵嘎嘣嘎嘣的嚼蚕豆的声响。逢到开校会,则全校30多个班级各人自带凳子排队进入草礼堂,礼堂的泥地上早已由老师用石灰划好格子,并标上班级,各班在指定的区域坐下,一千五百多人坐得整整齐齐。时事形势报告一般都由校长作,秦士文校长是唠家常式的讲话风格,慢条斯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富有哲理,听起来一点不觉得累。而那些放忙假动员、运动会动员,则由副校长沈阶平作,他与秦校长的讲话风格迥然不同,他慷慨激昂,声色俱厉,用词严谨,几乎没有一句旁叉逸出。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副教导主任施勤讲话也是属于生动和随性的人,记得讲到困难时期,大家只有籼米饭吃,而籼米饭容易消化,他就作了一个比喻:“涨水涨得凶,落水落得空”,文革中,这句话被“上纲上线”反复批判。一年一度的文艺汇演是全校师生的艺术盛典,是最令我们兴奋的。那时候的草礼堂简直太受青睐了。三十多个班级都要到草礼堂的舞台上排练,所以学校只好按照事先登记排定各班的排练时间。高一那年,我为班里写了一出小话剧《血泪恨》,为了争取全校第一,我们举全班之力排练这出戏。我们的班主任江宝森老师很开明,在排练最紧张的阶段,把晚自修都给我们用作排戏了。但因为舞台只有一个,总要等前面一个班级的排练时间结束了才轮到我们,所以常常弄到很晚才能回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小话剧后来在那年的新年文艺汇演中获得了一等奖。那时候,教师也总会排练节目和学生同台献艺。正是从那年语文组教师演出的《雷雨》片断中,我才认识了话剧,喜爱上了话剧。在那个年代里,教师以他们的艺术活动给我们以熏陶和滋养,他们自己也在课余艺术活动中提升着自己的艺术素养和生活情趣。试想,一间草礼堂,坐满师生,台上台下,充溢着浓烈的创造激情和浓郁的艺术气息,能不教人陶醉其中?物质的贫乏和简陋,又何以能阻挡高雅情趣的培育和激扬?回母校,最希望看一看的还是草礼堂,可如今,记忆犹在,草礼堂却已经难觅踪迹了。心语编辑:沈雯逸审稿:陆安心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创办于1937年的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总数1098人,专任教师122人,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学。学校从校情出发,一手抓文化学习,一手抓体育项目,以“分层施教,低进高出,全面关爱提升每一名学生”为办学目标,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极好贯彻。于师德中筑根基教师应以德立身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学校通过“讲政治,抓学习,以学提师德修养”,让教师将师德内化于心:全体教师在认真领会江苏省教育部门《关于印发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精神的基础上,签订师德承诺书;以讲座、座谈会、读书活动等形式,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强化对师德的认识。其次,学校采取“借平台,勤积累,以学促师德提升”,让教师将师德外化于行: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学习,每天打开“学习强国”学理论、看视频、做试题、比学习;校党总支借党建活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及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党课等多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一批批师德过硬的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包括苏州市爱生模范王秋生、苏州市优秀班主任沈志荣、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徐洁、盛国平。学校还通过“又进无尘杯”奖教活动对最佳管理团队和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于德育中促成长春风化雨育新蕾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学校通过“强管理,拓渠道”,来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学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围绕“仰怀教育”主题,班主任强化班级制度建设和班风、学风建设,并布置文化墙、图书角、卫生角,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2019年度,根据寄宿生数量不断增加和宿舍住宿点增加的实际情况,学校在常规管理工作中特别加强了对住宿生的管理,使宿舍井然有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苏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注重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每个班级均开设心理课,由专职心理教师和有资质的教师承担教学;为所有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健康咨询,做好特需学生建档和跟进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从高一年级开始设置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化课程体系,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将学习生活与社会发展及职业选择连接起来,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既能适应当下的学习生活又能胜任未来生涯发展的完整个体。其次,学校利用“多活动,重引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以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检查为契机,布置以“仰怀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宣传阵地,通过LED电子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方式开展各类文化宣传,营造“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氛围;除了集体升旗仪式、班会课、团会、学生社团等常规活动以外,还开展了新生军训,“网上祭先烈——思念永存”“吴中区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性和综合实践能力。再其次,学校采取“搭平台,促提升”,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充分发挥区级优秀班主任、区德育导师、校级优秀班主任的辐射作用,通过沙龙互动,分享带班的智慧,并为年轻的班主任指点困惑,提升整理班级管理能力等,效果显著,在吴中区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杨东霞、张恩洪等教师获一等奖。席振华、潘正等多名班主任被评为吴中区绩效考核优秀班主任。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志愿者活动,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展示青年教工和学生的风采。于教学中求质量“低进高出”奏强音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首先,学校通过“勤反思,细总结”,推动教学质量走高。面对2017级高一入学录取分数为全区最低的现状,学校采取了改进措施,对毕业班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重点监测:将跟踪学生的辅导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使辅导更有针对性;重视大型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工作,包括年级质量分析、班级质量分析、跟踪学生个人的质量分析,科学有效地指导后续阶段的针对性复习;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和励志教育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学校采取“抓业务,重管理”,追求教学高效质优。在教学常规管理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效备课、有效选题、有效训练、有效讲评、有效自学、有效补差;教学手段上抓好常考点、新考点、失分点、能力点、支撑点。学校引进大数据平台,使教学评价更科学。学校通过大数据平台,在高一进行大数据精准教学试点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成绩分析的效率和精准度,提高了试题的精确性和适合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再其次,学校狠抓品质,提优化,推动教研活动升级,鼓励教师“走出去”,外出听课、外出培训、外出研讨、校际交流等,加强业务学习与交流。“以赛代练”,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解题比赛、“一师一优课”比赛、评优课等各种类型的比赛,提高其业务能力。2019年度,陈淑敏老师获苏州市心理健康评优课一等奖……6名教师在苏州市“一师一优课”中获区优课,3名教师在苏州市首届中小学微课制作比赛中获一等奖。最后,学校全力办活动,争竞赛,学生学科收获多。1989年12月,学校被评定为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男足、田径等项目已成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2017年7月,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体育健儿创造了吴中区田径比赛“八联冠”的成绩;在吴中区足球比赛、苏州市足球比赛中分别获冠军、第六名,在吴中区体育大会校园武术比赛中获得冠军。刘子安、王鸿颉两位同学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在第13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中,学校共有27名学生获奖,其中9名获一等奖;在2019年“高一吉杯”化学竞赛中,多名学生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和二等奖……于教技中见特色“智慧校园”谋未来学校紧跟教育信息化步伐,运用先进的教育策略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练好教科教技的内功。首先,学校“勤修炼,细琢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理论层面,学校教科部门做好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工作,带领各学科组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订阅《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及各学科教学参考等专业期刊拓宽视野。在实践层面,学校开展校内区级带头人以上名师授课、围绕“高效课堂”主题的专题研讨、青年教师教学汇报等活动,理论联系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同时,学校重视教师的外出学习培训活动,多人参加国家级别培训,盛国平、山世华老师参加“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2019年参与省级培训共170人次。其次,学校“善反思,长研究”,凸显教科研先导性。学校积极倡导教师认真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思考,并形成论文,踊跃投稿或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近3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名教师在“行知杯”“师陶杯”等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学校的各级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也顺利开展,3个市级课题和4个市教育学会课题都在有序推进,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最后,学校“多投入,升配置”,努力打造“智慧校园”。学校将教育技术和教学实际进行了有效整合,班级多媒体设备都已换成了具有交互等功能的一体电脑,教技室制定管理制度,培训教师,为构建多媒体高效课堂服务;所有的实验课程均开齐开足,提高实验室、特色教室和未来教室的使用频率,真正为师生学习提供优质的学习保障。于文化中绘蓝图登素质教育高峰学校“立校训,树三风”,明确发展方向。作为建校80多年的老校,学校首先确立了以“仰怀教育”为主题的“三风一训”,既展示了学校的历史、现实和理想,又展示了师生励精图治、开创未来、追求光明前景的坚定信念。其次,学校“巧规划,细琢磨”,打造美丽校园。2019年,学校将文化景观墙、东山文化的古诗词、橱窗、凉亭等和谐搭配,完成了教学楼综合改造工程……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再其次,学校通过“强服务,提质量”,促进后勤保障。学校总务部门紧紧围绕“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为教师服务”的中心,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从宿舍到教室,从操场到食堂,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多渠引入活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好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成长共同体,将素质教育推向新高度。(金曦东 宋鸿雁)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黄镛上海市崇明人,1949年出生,年少时就读于崇明县大同中学、上海市崇明中学,职后毕业于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中文系大专班、本科班。1969年高中毕业后回大同乡务农,1972年参加工作后曾先后在县教卫局、上山下乡办公室、县中小学科技站、县工业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期间曾在上海市知青慰问团云南团西双版纳分团橄榄埧农场小组工作过20个月。曾在《人民教育》、《上海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也在《西双版纳州报》上发表过散文、诗歌。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授权(微信:anxinlu)。吾俚崇明人做小囡的辰光,天天盼过年,日日望过年,最好每天每日都过年。为子啥?道理很简单。过年特,炒长生果,炒寒豆有得剥特;肉勒肉包子有得吃特;糕勒团圆有得尝特;新衣裳有得着特;学堂里可以不去特,作业少特;贴门对拜佛时,炮杖可以放特;亲戚可以跑特,小弟兄,小姐妹可以碰头特。更重要的是爷娘新年新岁不打不骂,大家可以做脱线蝴蝶鹞特。尔话开心不开心?我现在挑其中的几桩事体给读者们讲讲。炒长生果寒豆我从小就好这一口,喜欢吃炒长生果、寒豆。长生果,亦叫花生,读小学的时候,还有一个迷语,叫麻胡子,红帳子,里头睡了一个白胖子,谜底就是长生果。(又香又脆长生果)小辰光过年,炒长生果、寒豆可以说是崇明家家人家的必备年货,妈妈们相继在农历廿四夜脚跟头,准备好清清爽爽的黄沙,从大坛、小坛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干松松的生长生果、寒豆,然后,叫上火头军(即灶口头烧火的人),自家先把土布毛巾围在头发上(以防炒时,有灰扬到头发里),把黄沙放进鑊子里,然后指挥火头军开火,随着铲刀慢慢把镬子里的黄沙炒热,生长生果就进入沙中,一会儿,香味出来了,再过一会儿,长生果开始爆了,爆过以后,妈妈的铲刀速度快了,爆的声音消失了,长生果壳颜色发黄了,从護子中拿出一二荚,壳一按就碎了,白胖子也从红帐里钻出来了,很香,稍凉一会儿就很脆!妈妈迅速指挥火头军停火,自己则将早就准备好的开口篮拿到護子边,用笊篱(zhào lí)把花生盛到篮里,然后,转动篮头,滤去在长生果缝隙中的黄沙,再凉到匾里。一刻钟以后,这长生果就更有味了!炒寒豆就是重复先前的动作,只是考虑到让寒豆更松更脆,在炒之前,先在水里浸泡一下,然后把水滤干,放到脚盆里,上面用布罩上,让它慢慢长芽,但芽不能长得太长。这样,炒出来的发芽豆不但松而脆,还有点甜。长生果、寒豆炒好后,得很好地储存在坛甏家生里。我们的妈妈不但聪明,而且还是一个管理型人才,我们兄妹六个,她为了充分调动我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把炒好的长生果、寒豆先分成六份,放在六只小的坛甏家生里,每人一坛,承包到个人。你自家有经有纬的,可吃得时间长一点,无经无纬的,吃光就没有了!多余部分放在大的坛甏家生里,主要用于节日期间招待客人。妈妈一般大坛放在下面,小坛放在上面。我们姊们几个都拔长子吃(尽可能的都吃些时间),不让妈妈操心!可我初二以后,可能人长大了,胃口也好了,放寒假回家后,一到下午就肚皮饿,我就开始惦念那大坛里的长生果(因为小坛里的是私人财产,今天,多吃了,明天就少吃了。更何况我的胃口比较大,开始动大坛里东西的小脑筋了),我一般趁妈妈出工干活,妹妹们出去玩,外婆在灶间准备晚饭时,开始我的秘密活动。我先把小坛一只一只拿下,然后拿一只升落,弄了一升落长生果,然后,用手把坛里的长生果松动一下,让长生果不至于下陷太多!然后盖上草盖,把小坛复回原位,再悄悄地去享受长生果的香味。可这种事情是只愁不做,不愁不破。妈妈有一次在用长生果招待亲戚后,终于发现问题了!她十分注意策略,在客人走后,妹妹们在外边尽情地玩耍时,当着我和外婆的面说:“姆妈,我们家有老鼠偷吃长生果了!这老鼠好像力气很大啊!”外婆笑着说:“一定是专门喜欢吃长生果的大老鼠。”其实外婆早就发现了,只是不说而已!我有点脸红,知道这事我做错了!我当场向妈妈、外婆认错,并表示以后,再也不干那些事了。姆妈为我敢于公开承认错误高兴。她说:“你是男小倌,又是老大,如果吃完了,可以和我说,我再给你想办法。但无论如何不能去干那些偷鸡摸狗的事了。肉勒肉包子过年菜总得要备一点。更何况新年新水,除了一家团圆要改善一下伙食外,为亲戚朋友们也要准备一点,这样兄弟、姐妹,伯伯、妈妈、娘舅、舅妈来起来就可以现成笃笃抬出来招待人,用不着手忙脚乱。我们小的时候过年,妈妈准备的菜基本上都是土的,或者说是原生态的。我印象中以素的为主。比如说:酱瓜末洋扁豆。酱瓜是自家用自留田地种的生瓜腌的。平时,随时可以从酱缸里捞一条出来,洗干净后用手撕成一块一块,放在碗里,可以当配粥菜。过年酱瓜末洋扁豆里酱瓜是妈妈从坛里拿出来的。因经过长时间甜面酱的腌制,酱瓜更脆,咸中带点甜,有滋有味。过年用的洋扁豆,不象现在,新鲜剥下来,直接上冰箱冻上,吃时放在冷水里一浸,待它们全部烊开就可使用。我们小时候用的原材料是干洋扁豆子(亦称白扁豆),必须先浸后烧,让它基本酥后,然后开油锅,炒酱瓜末,待酱瓜末翻透后把煮好的洋扁豆放下去烧一开,那就是美味的酱瓜末洋扁豆。类似的还有咸菜大扁豆肉,唯一不同的是大扁豆浸好后,要去壳,在镬子里烧酥,再放油炒好的茉莉干咸菜。还有豆瓣酥等!当然,光有素菜不行,得准备肉勒肉包子,蛋勒蛋饺子!搪瓷锅子里得烧好一锅子的红烧肉,汤大碗里准备一大碗的油豆腐肉包子或豆腐叶肉包子,一般小缸头里还准备好一缸头炒肉瓜,用作过酒!当时因为条件差,肉勒肉包子,蛋勒蛋饺子不可能象现在这样着底来,是大碗底下放配套的红烧茨菇或红烧芋艿,这也要准备好,原材料,一般都是自己家里种的。(又甜又糯的红烧肉)接下来是鱼菜上翻花头。农村里人家一般都有宅沟,春暖花开时,宅上各家投资买下了各种鱼秧(即鱼苗),一到过年时,一般用鱼网或请鱼鸦捕鱼,有的人家还用干宅沟的方式把小鱼小虾都抓起来,然后按宅上人份分摊头均分!女主人一般先把大大小小的鱼拣好,小的现开销让孩子们解解馋,大的在油里煸好后,新年里招待客人。当然过年新鲜蔬菜,即青菜、黄芽菜、芹菜、菠菜等,随吃到田里随挑。如遇严重冰冻,主人要末把黄芽菜吊在家中,要末在菜上盖上稻草!这些菜新鲜笃笃挑出来,热镬热灶,炒出来碧波省青,使人大开胃口。蒸糕做团圆崇明糕是崇明的特产之一,因其吃口香糯,深受岛内外市民喜爱.对于我们崇明当地人来说,吃崇明糕盼年年高,过年蒸上一笼崇明糕,既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也是对新年美好的愿望。团圆,崇明人指的是实心的用糯米粉做的,像很小很小的圆子,宁波人叫汤圆,它根据不同的馅,分成芝麻汤圆,豆沙汤圆,鲜肉汤圆。这团圆谐音就是过年了,大家合家团圆,各家人家团团圆圆!一种开开心心欢天喜地的场景!(又甜又糯崇明糕)过年蒸糕做团圆的准备工作和炒长生果、寒豆差不多,某种程度上要更累些,特别是米粉的准备,妈妈们先要淘米,一蒸糕一般要准备3—40斤米粉,一般的人家都要蒸2—3蒸,如果你要送送桥头城里(即城镇)的兄弟姐妹,那就更多了。米一般三七开,三份白米,七份糯米,米淘好后,先敞在匾里,待稍微收水后就灌袋去打粉。粉打好后,就去街上买红糖、白糖、红枣、核桃肉、桂圆等,然后用小郎头把一只一只枣子敲过去,然后剥去其中的核,同时把桂圆核也剥去。待准备工作做好,男客女客们就开始相互串门,议定蒸糕的时间和地点。一般要选场地、灶口大一点的人家去操作,并落实好糕蒸、硬柴。农民弟兄们那种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传统在这件事情上一看,可说是一目了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到时烧火的烧火,上灶的上灶,溲粉的溲粉。有分有合,相互配合。蒸糕看起来很简单,其实,还是有一点技术含量的。比如说:第一道工序:溲粉。溲粉是把一蒸糕的粉先放入匾中,然后把中间的粉用手放入四周,形成湖泊状,再把糖、枣、核桃肉、桂圆肉放到中间。这些配料可多可少。比如说,糖多一点,就甜一点,料多一点,吃起来就美一点。关健问题是配料放好后,要加一定量的水,这水的数量是视粉的干湿决定的,太干,糯头不出来,太湿容易蒸生糕。这就是一个技术问题。粉溲好,就用升落把它放到小籐盘里,放到灶上,准备进糕篜。对!糕篜上鑊子前必须做二件事:先在鑊子上垫好蒸垫,糕篜放上去后,必须密丝密缝,确保不漏气!另,为考虑糕下篜时能一举成功,在糕篜的里边用小刷子,涂上食用油。这样,等铁锅子里水翻滚,用升落就可以上第一层粉了!上好粉,上灶的要特别叮嘱烧火的,火不但要旺,而且一定要均匀。时间不长,第一层粉上面星星点点开始冒热气了。如果一段时间某个部位还不冒气,蒸糕的就会用筷在此部位插几个洞,气就会冒出来了!待整笼糕全部冒热气后,就可以上第二层、第三层……待全部上好粉后,盖上锅盖。再烧一会儿,确认全部熟了!把湿的白布盖上。然后,蒸糕师傅用手抓住糕蒸上的二个把手,一股足气,把糕扣在早已准备好的门或台子上,然后,轻轻地把糕篜从糕中退出来,旁边的助手则用四边的白布用手把糕的四周和上面压平,然后,把布拿开,贴上笋叶,一蒸又香又甜又好看的糕就完成了!看到糕蒸好了,我们一群小囡都围到糕的四周。馋相全部露在脸上。长辈们也非常理解孩子们的心情,一年到头了,肚皮里干枯劳劳。因此,第一家蒸糕的主人十分大方地用刀切下一大块,让孩子们分而食之!这批孩子尽管手上、面孔上都是糕,但他们吃得有滋有味,哈哈大笑!糕蒸好了!怎么储存呢?崇明人的传统是待糕稍微硬一点后,切成条或片,然后放到簾子上晒,一般要晒到里里外外都要硬,然后放到大的坛甏家生里,它一直干松松,不会发霉,不会变质,经纬好的人家要吃到麦熟。贴门对拜佛贴门对拜佛也是我们崇明人过年的一个习俗。过年了!家家要掸檐尘,大扫除,意思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地过年了!卫生工作搞好,一般到大年夜白天要贴上类似于: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的对联。这些对联的内容,都寄托了主人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家里平安、吉祥、发财、顺利、兴旺的强烈愿望!你还真不要说,红门对一贴,整个宅上是红红火火,生气蓬蓬!一般人家,在廿七八里(即农历二十七或二十八),当家人要末买好红纸,叫宅角头老先生写几对,要末到镇上新华书店、小店里买二对,贴好以后还要放三个高升(即炮杖)。意味着来年我们这家人家越升越髙,越说越响。(红红火火红门对)大年夜吃过夜饭,新砌房子、新寻媳妇的人家一般要拜太平佛,有的人家是年年拜。为什么拜佛?怎么拜佛?百度上找不到,好象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约定俗成的东西。一般都是宅角头老法师、老先生教的。我也是从他们手里学来的。拜佛前要做这些准备工作:首先要去镇上买二张红纸,一张用于写佛码,一张做台讳;其次买一条鲤鱼(一定是活的,不宜太大);第三、买一对蜡烛,买一把香;第四、买七至九种茶食、水果东西;第五、买二条鞭炮和六只高升。回到家里,用红纸折成13条,依次分别写上桥神、火神、井仙童子、土地公公、顺风、招财、天地山界、进宝、猛将、城隍老爷、东厨司令、水神、宅神等佛码。同时折好十二只红银子。一切准备就绪,等吃好夜饭就到公堂屋里准备拜佛。先在公堂屋后门门框二边适当位置钉上二只铁钉,拉上一条红线或塑料绳,然后按上面的顺序将13条佛码挂上,再把台子(台缝横向)端上,按好台讳,放上香、蜡烛。靠里边放上二埭茶碗,倒上酒,然后用盆子装上茶食水果,靠里边中间的一只盆子放上活鲤鱼,如果它稍有一点动,你叮嘱它聪明一点,它就只长嘴呼吸,不跳动了(就这么神奇),然后点上香蜡烛,到外面放三个高升,正式邀请各位佛菩萨进门。中间再一倒一次酒,约半小时左右,在家各位向佛菩萨磕头,每人十二下,磕完头,就把折好的十二只银子放到屋外的墙沟埭里,然后把台讳也放上,用其中的一只银子从蜡烛火上把火引到外面,同时把香从香炉里拿出来放到银子上。待全部化为灰烬,再放三只高升,二条鞭炮,以示欢送!同时把台上的活鲤鱼放生到宅沟或泯沟里。拜佛的流程全部结束!崇明人相信拜佛,我的理解是因为世代居住海岛,历受了暴风、暴雨、大潮等自然灾害的冲击。因此拜拜太平佛,希望水神、宅神、土地公公等各路神仙保祐天下太平,家庭幸福!都说现在没有小辰光过年的气氛了,但是家人、爱的人都在身侧,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一起带着期望像新的一年前进那就还是原来的那个年。心语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本文图片由作者及网络提供
现在评审职称基本上都是要发表论文或者专著的,那要发表论文,有的职称评审规定是需要发表期刊的级别的,特别是中级以上的职称,比如广东省2018年出台的《2018年职称评审工作若干规定》中就写明中级职称的评审要求中就写明:需要发表2篇论文(市级以上刊物);或者发表1篇论文+1篇专项技术分析报告(或实例材料);同时要满足学历要求及工作年限要求。如下图所示:广东省职称评审文件从广东省的职称评审文件中我们就能看出我国目前的职称评审对于论文的发表还是有硬性规定的,这也是为了在职称评审中能够体现出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同时也是以发表论文为载体体现职称评审客观与公平。对于职称论文发表于什么样的期刊,哪类期刊能够达到评审要求,要从以下2点来进行区别:一,行业。基本上所有的行业都有其专业的学术期刊,相关行业人员选择期刊时,首先就是要考虑专业的匹配性,需要优先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期刊发表,这种期刊里都是行业内人士投稿和阅读,专业性相当强,评职称时会更有分量,更容易加分。比如财务类的,可以发表在《财会月刊》《会计之友》《财会通讯》等专业的核心期刊上。教师评职称就可以发表在教育类的核心期刊上,比如《人民教育》《教学与管理》《上海教育科研》《数学教育学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等等。我们将所统计的期刊划分到了八大类当中,有医学期刊、教育期刊、经济期刊、农业期刊、电子期刊、政法期刊、文史期刊。如下图: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图片描述二,级别。论文投稿人员根据所评职级别的不同(多数为初级、中级、高级),需要选择的期刊级别也就不同,初级、中级可选择省级、国家级期刊,而高级(副高、正高)级职称则需要选择核心级别的期刊。专业的技术人员,平时都要忙于工作,很多人都真的实践着马云提倡的996式工作时间,写作论文的时间与精力就可想而知,另外在单位或者相关部门没有指定投稿期刊的情况下,想要评职称发论文特别是有分量的专业核心期刊,就很不容易实现了,因此我们为投稿人员在线介绍期刊,基本能满足投稿期刊需求,无需评职人员逐一了解和对比,节省发表论文的时间成本。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啊!
今天是3·8妇女节,祝各位女神节日快乐!今天聊的这个话题可能比较扎心,小编已经做好了被批评的心理准备(看在小编下午的半天假都在赶稿子的份上,求轻拍...)常识君|有话说在今天,你一定会看到这样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领导人们站到了世界舞台之上。印象中的女领导们那千篇一律的短发、职业装,也已经被许多不失柔美的服饰所取而代之了。但纵观全球,虽然联合国妇女署等组织一直在性别平等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但当前全球数据表明190个国家元首中,只有9位是女性;世界上所有议会成员中,只有13%是女性议员;在企业,女性做到高管、C级职位、董事会席位的比例为15%、16%左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女性低概率的领导问题?是否由于女性的领导力不够呢?01女性领导力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领导力。用一句话概括:领导力是关于如何激励追随者共同超越自我,达成更高目标的这样一种能力。它也是一种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由学习力、决策力、组织力、教导力、执行力、感召力,这六项领导能力构成。一项针对澳大利亚1800名男性和女性主管和经理的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管理者比男性管理者更勇于尝试自己的想法或挑战现状。并且,除两个领域外,女性的领导能力都优于男性。该调查是由彼得贝利就业咨询公司为“领导能力指南项目”开展的。“领导能力指南项目”主管吉里安奥马拉说:“女性有志向,她们大胆、淘气、有趣,富有想象力。与男性相比,她们更加自信、更喜欢竞争,爱幻想,表现能力也更强。”女性管理者更具战略意识、冒险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情绪稳定方面与男性管理者差不多。不过男性在管理工作的整体掌控及关注利益回报方面要强于女性。而且,调查发现,与女性管理者相比,男性更关注工作本身,他们更专注于搞好工作而不是忙于处理各种关系。奥马拉说:“(在男性看来)他们唯一的游戏规则就是最终的利润。他们的人生动力和喜好似乎都与收益、预算和利润有关。无论在家还是工作,他们都在为赚钱而奋斗。”“此外,男性更关注工作本身,更专心于搞好工作而不是忙着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更能适应层级、头衔差别和升迁的过程。”既然女性领导力并不弱于男性,为什么担任高管职务的女性数量依然少于男性呢?02女性为家庭“牺牲”更多就业歧视依然存在2011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称,中国近70%的女性参与就业,职业女性的比例全球最高;同时据数据显示中国男性参加工作的比例也高达80%左右,高于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但相同的工作下,中国女性的报酬往往低于男性,职业上升空间也大为受限。在好莱坞,男主和男配分别可以获得电影盈利的9%,而女主和女配则仅会获得7%。福布斯做过这个算术,发现同一年里,片酬最高的男星们的收入之和大约是女星的2.5倍。好莱坞也不是个例。根据汤森路透基金会对G20国家职业女性面临的职场挑战的调查中发现,薪酬不平等是女性在职场中面对的第二个大问题。根据薪酬平等日的宣传,女性需要从2015年一直工作到今年4月12日,才能获得和男性2015年同样的收入。去年世界经济论坛也预测,消除性别间的薪酬差异还需要118年。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家庭与事业的冲突,是影响女性担任高管职务的最重要因素。根据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分析的66项关于时间分配的研究中发现:从1961年到2011年间,在受调查的19个国家和地区,女性依然是做家务的主力,平均每天比男性多做两小时家务。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城镇女劳动者与男劳动者一样,从事全职劳动,他们分别每周劳动43小时和46小时,但女劳动者的家务劳动时间是男性的两倍,男性为每周10小时,女性每周21个小时。因此,城镇女劳动者的每周劳动时间比男劳动者长8个小时,需要承担大部分的无酬劳动以照料家庭。然而,女性的无酬照料工作对她们的就业选择、就业机会均会造成负面影响,同时降低她们的收入。研究人员还发现,受“照料是女性的天然职责”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男性对家务劳动的态度并不积极,平时也很少承担无薪照料工作,因为这会让他们感觉不愉快,而女性则被教育默默地接受。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够,才导致女性更多的进入家庭的角色中呢?答案是否定的。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1997年25~29岁的女性有89%完成高中教育,同龄男性中为86%;进入大学完成学业的25~29岁女性有29%,男性只有25%。除个别贫困地区以外,现如今,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已高于男性。而在我国,早在2015年,《中国教育报》就发表过报道称“中国男性和女性的教育落差显著缩小,女性大学毕业生占52.1%,研究所毕业生比例占52.1%。”由此可见,无论中外,在长期的社会演变过程中,相比男性而言,即使受到同样的学历教育,女性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家庭与工作中找平衡。福利保障缺失除了“时间贫困”问题,无薪照料责任还减少了女性的就业机会、就业年限和收入,比如在养育孩子时,女性劳动者更容易造成个人事业的中断。当下,由于福利补贴少且缺乏对抚育子女减税,在中国做全职妈妈、全职太太普遍缺乏安全感,也令大量职业女性处于家庭与事业的冲突之中。03女性需要理解、包容和支持常言道“妇女能顶半边天”,然而“道理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业歧视、晋升压力、家庭负担……阻碍女性发展的无形壁垒不同程度存在。在这个福利保障不健全、传统观念又根深蒂固的社会,当很多大龄男性都为职场焦虑的时候,作为女性他们比男性的焦虑更大。尤其是在就业市场不乐观的时候,会有更多的女性失去职场竞争力,很多低收入女性,拿着微薄的工资,不仅要养活家里,还得照顾好家庭,其中的辛劳不言而喻。今天是妇女节,常识君希望看到此文的朋友,不管你是作为管理者、HR还是一位丈夫,请不要用世俗偏见的眼光看待你的女下属、求职者、妻子。不求优待,只求给予她们和男人一样的机会和待遇,她们也需要你的理解、包容和支持。同时,常识君也有一些话想对职场女性说:我们这个社会对男性事业成功的期待远远高于女性,也许很多女性自己也不对自己的事业抱有期待。但若是你想要追求事业成功,请千万千万不要放弃。你会拥有怎样的人生,最终的决定权永远在你自己手上。因为:如果你的梦想还站着的话,那么没有人能使你倒下。——马丁·路德·金本文由“管理的常识”整编,数据参考:新浪财经、资讯中心、健客网、联合早报、凤凰网、上海教育科研。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推荐阅读▼
我1972年6月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培训结束后,就到县教卫局报到正式参加工作,当年年底组织上安排我跟随局党委领导去向化片调查组工作,担任片长秘书,时间10个月;1975年元月,县委又安排我去五滧三大队担任后进队小分队队长,时间9个月。这19个月让我又重新回到了我非常熟悉、非常热爱的广阔天地——农村。见证了特定时代农村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现在时间已经过去45年了。我想用我这台已经非常陈旧的海鸥牌120黑白照相机和老式的摄像机扫描一下70年代初农村工作的场景,以飨广大读者。同时,也帮助同时代的人们拉开记忆的闸门。新一年的动员——四干会、三干会崇明70年代初的农村工作,以种植三麦、油菜、老来青为主基调,适当种点经济作物——棉花,它追求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形式,使大家有一个强烈的仪式感。四干会、三干会是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事。那时,每年的年底,县里都要开四级干部会议(有的年份,市里也要开四干会),即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大会,总结当年的全年工作,落实新一年的播种计划、产量目标和具体措施。公社、镇到县城来开会的干部要统一到政府所在地,乘办公室安排的二吨头,党委书记、社长座在车头里,其它干部站在栏杆上插满红旗的车箱里,车辆按照指定路线进城。因为,政府机关前面的人民路和大会场的路二边将有机关干部和中小学生敲锣打鼓迎接与会代表。路上还有大幅标语。会议结束还组织欢送!总之,要使会议代表自始至终沉浸在开会接受光荣任务,回去拼命大干的兴奋状态!上世纪70年代县政府旧照县里领导对这样的会议也特别重视。抽调人员,专门建立大会的筹备工作小组并设立秘书组、政宣组、后勤组,分别负责起草领导讲话,汇总讨论情况,及时出好简报,妥善安排食宿等。这样的会议一般分三个段落,第一段:县里主要领导作报告,认真总结当年工作的成绩、经验和存在问题,部署新一年的种植计划,提出明确的要求等。然后各公社分组组织讨论;第二段:组织6到8个单位交流发言,内容既有经验介绍,又有听领导报告后回去贯彻的设想;再分组组织讨论;第三段:县有关部门和有关公社表态性发言,领导作总结性发言并提出贯彻意见。县里开好四干会后,公社也会参照县里做法开好三干会。二个会议的目的旨在造势、鼓劲!发扬优良传统——产量要上去,干部要下去这既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口号,也是当时各级组织对干部的一个基本要求。县级机关既是口号的提出者,也是具体的操作者和实践者。年轻的,身强力壮的机关干部是首当其冲。那时,根据时令特点,有三个三,即三夏、三抢、三秋,它的任务是抢收、抢种、抢培,每到这个时候,县委只要一声号令,各部门除值班人员外,所有的机关干部,骑着自行车,带上席子、帐子等生活用品,到挂钩的大队去和农民群众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年年如此!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除在机关宿舍里有一套行仗外,另外还准备了一套随时准备出征的备份。只要领导一发话,我们就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三个三,三同,这还是机关里季节性、阶段性的抽调,72年年底我去的向化片调查组是一年作为期限。我们教卫、农业、交通、粮食部门抽出来的7位同志,根据地,落在五滧五大队办事处,除在四个生产队劳动锻炼外,还肩负着了解、汇总整个片上情况的任务。当时下去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交通工具是自行车,走的往往是最难走的小路,一路上访谈劳动的农民群众,看庄稼的长势和病虫害可能发生的症状,摸乡镇指挥生产的经验与问题;有时我们还步行。记得有一次我和片长老施同志要去陈家镇、裕安最东部调查研究,我们戴着小凉帽,穿着解放鞋,走过沟沿,跨过田埂,一步一个脚印,把主要田块莳稻时的密植情况,稻田里的灌水情况等了解得了如指掌。那时条件比较艰苦,口渴了到百姓家要口井水喝喝,顺便和他们拉拉家常,老施有胃病,从包里拿出几片饼干充充饥,和老乡抽上几支飞马牌香烟。然后继续工作。所以,一到片上开乡镇主要领导汇报会,老施的发言大家服服帖帖,因为他讲面上的生产情况,不但可以讲到什么大队、什么生产队,还可以指到那一个田块。县委常委和县革委会的领导也分工明确,蹲好一个点,管好一个片。他们除亲自参加劳动外,还去各公社了解情况。当然还包括我们调查组提供的最最原始,绝对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完成的生产进度、质量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基本达到情况明,决心大,牢牢掌握指挥的主动权。公社机关干部更是蹲点插队,毫不含糊,出早工,开夜工。每逢三个三,特别是三抢,天天早晨一身露水,中午一身汗水,傍晚一身泥水。公社的党委书记、社长抓工作也是直插大队、生产队。如五滧党政主要领导,二个人,二辆自行车,天天东方刚发白就从机关出发,天天早晨到一个大队,一个一个生产队检查生产情况,待他们走完才要求乡广播站通知大队干部、乡插队干部到大队办事处开会听汇报。如汇报的情况和他们看到的情况有明显出入的。他们就带领与会人员看现场,让当事人耳红心跳,当着大家的面做检讨。他们这样的一种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带出了一支脚踏实地工作,老老实实汇报情况的干部队伍,出现了田边沟沿没有杂草,田埂二边(插种)作物长势良好的生产队精细化耕作,精细化管理的景象。做好工作的方法——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当年农村工作中对干部的一个要求。也是各级组织抓好农村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当时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我要你这样做,先做样子给你看。这就是标准的典型引路。通常的做法是现场会。县、公社开始三个三了,就有抓生产的领导和有关农业部门先到一个公社或一个大队做一个样子在那里,然后召集全体与会人员一看(看现场)二听(听所在单位介绍)三部署(抓生产负责人对当前工作的时间、任务、要求作出具体部署并提出明确的要点)。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的开始和收尾的时间,统一的任务,统一的要求。中途还要反复抓,抓反复。比较多的是以片、乡镇为单位开早会、反现场会。也就是抓一个明显未达到质量要求的现场,把领导干部请过去,任务再明确,要求再落实。当时老百姓中有几句顺口溜,大队办事处门口停满二吨头(开会的车),乡里、大队干部要吃氽头(吃批评),我里社员要吃苦头(要生活重做,翻工)。我们这些县里下去的年轻的机关干部更要亲历亲为,做任何事情都要身先士卒。1975年年初,我刚到五滧三大队报到。那时公社正好在东望沙围垦,接岸头顶,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长都在工地上,小分队为了深入群众,了解情况,都到挑岸现场,边劳动,边工作。那年三抢,县里推广插秧机,我天天出早工开夜工,从一清早开始,就坐在插秧机上分秧,一天要吃四顿饭,顿顿半斤白米饭,还上顿不接下顿,一个月下来瘦了6斤。但精神状态很好。当年县农业部门提出,要积青肥,做草塘泥,我和小分队里的全体同志分插到各个小队,积青肥,掘生泥,挑人粪,完全按照要求,一层草,一层泥,一层粪,上面全部用生泥封上。草塘泥经过腐烂、发哮,真正能达到一戳一个洞,一推四面动的标准要求。乡里还在我们大队开过现场会。45年过去了。这是一段历史,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内容。让我们大家一起回望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前行的路,以便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心语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 END -作者简介黄镛 上海市崇明人,1949年出生,年少时就读于崇明县大同中学、上海市崇明中学,职后毕业于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中文系大专班、本科班。1969年高中毕业后回大同乡务农,1972年参加工作后曾先后在县教卫局、上山下乡办公室、县中小学科技站、县工业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期间曾在上海市知青慰问团云南团西双版纳分团橄榄埧农场小组工作过20个月。曾在《人民教育》、《上海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也在《西双版纳州报》上发表过散文、诗歌。黄镛 心语往期作品黄镛|回乡务农的难忘岁月 2020-04-11 黄镛|一个崇明老人与西双版纳的情缘(续篇)2020-03-28黄镛|恰同学少年2020-03-24黄镛|一位崇明知青和西双版纳结缘与续缘的故事2020-03-08黄镛|童年趣事2020-02-20黄镛|细说崇明人祖孙三代寻(娶)媳妇2020-02-05黄镛|细说崇明人的祭祖思亲2020-01-10
每到高考,大家记得最深的,不是心情有多紧张、题目有多难,而是为什么每年的高考都!会!下!雨!果不其然,今年也有很多地方都下了。图源:中央气象台网友们纷纷贡献出自己当年做阅读理解的能力,觉得每逢高考必下雨有以下这么几个原因:1.揭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2.渲染了凄凉的气氛3.暗示了人物悲惨的命运4.揭露了凄惨的社会环境5.与即将到来的美好假期形成鲜明对比。看起来没什么不对。本文来自周刊君大家族:壹读六月份本来就多雨如果把“下雨”当作一个文化现象,那么结论会有趣很多。在你考试顺利,兴高采烈的时候,一阵细雨过后,你会感到夏日的燥热为之一扫,起到了烘托你考试后愉快心情的作用。或者你发挥不顺,满腹懊恼,这场雨的滴答声也变成了恼人的节奏,衬托了你烦躁的心情。若是脑洞再大一点,你也可以用拟人的手法,老天爷看你大热天考试不容易,一场雨舒缓了你内心的急躁,满身的清爽带进了考场。高中老师会告诉你,一切景语皆情语。翻译成白话就是:人类是这个宇宙中最大的玛丽苏。就如同网友总结的春天到来的征兆:1.白昼时间变长;2.气温逐渐变暖;3.阿森纳退出各项赛事争冠行列。然而阿森纳各项赛事夺冠无望完全是因为它实力不济,不能坚持整个赛季的高水平发挥,恰巧在春天到来时崩盘,和白昼时间变长、气温逐渐变暖毫无关系。同样的,高考时候常见下雨,就是因为那个时候该下雨啦。每年春分后,太阳直射点逐渐从赤道北移,北半球开始迎接夏天的脚步。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都在吸收热量,然而水的比热容远高于土壤,陆地的升温幅度高于海洋。升温较快的土壤,上方的空气也就更容易升温上升,形成热低压;升温较慢的海洋,上方的空气升温缓慢,温度相对较低,空气下沉,形成冷高压。有了气压差,空气就会从高气压区域向低气压区域流动,也就是海洋上空的空气流向陆地。由于亚洲有着北半球最大面积的陆地,这样的风向也就容易形成规模,东亚和南亚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夏季季风来自低纬度的海洋,带着丰沛的水汽,在东亚上空,水汽凝结成雨滴降落。这一过程在中国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六七月份正是高峰期,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后的高考,基本都处在夏季季风制霸东亚的月份。在这些月份里,碰到一场雨也不是什么偶然事件。高考为什么在六月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由于时间紧迫,第一次高考发生在冬天。此后的高考,基本都发生在六七月份。其他季节几乎没有高考。六七月份气温较高,确实不大利于考生的发挥,那么为什么几乎就没有其他季节高考的案例呢?注意,一定要用“几乎”,这就是壹读君的做事风格。六七月份高考也有过替代方案,那就是春季高考。春季高考一般于每年一月考试,二月录取,三月入学。但是这一方案并没有在试点后走向成熟,反而被各地陆续取消。究其原因,各高校在秋季就能招到合适的学生,而且增加一季录取会给学校管理增加很多额外成本。各高中也不愿意为额外的一次高考试点分出资源进行特别的准备。因此春季高考打娘胎起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没有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参加春季高考录取。后来北京、安徽、内蒙古等地春季高考试点取消,只有少数地区仍在实行春季高考。也就是说,高校秋季的统一招生是高考时间的一大限制因素。在这一限制因素下,高考放在夏天再合适不过,若是放在八月,则录取等工作较为仓促,只有六月和七月较为合适。八月份高考的话暑假也太短了排除了其他竞争对手,只有六月和七月pk了。2003年之后,高考就放在了六月,这和七月份气候炎热,极端气候事件多发有关。在作出这一重要决策前,中国气象局向教育部提供了1995年—2000年期间逐年6月10日—20日、7月5日—15日全国31个省会级城市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台风的发生频率等相关气象信息。六月最终成功pk掉七月,得益于六月平均气温较低,台风、洪涝等灾害较少,在六月考试,考生更有可能得到一个平安、舒适的考试环境。从此,多雨的六月和高考就有了奇妙的缘分。 今年真的有那么多地区高考时候下雨吗让我们来看图说话,高考这两天受降雨波及的地区如下图所示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微博可见全国考生较多的高考大省,多少都受到了降雨的影响。然而一些地区,如新疆、内蒙和山东、北京等,都没有降雨。所以不同地区的考生,对这两天雨水的印象,应该也是不同的。而当真正遇到降雨的考生,也比较容易记住“高考那天下了雨”的信息,包括且不限于朋友之间的谈话、街坊二大爷的嘀咕、远房三姑的唠叨、各地新闻。这种比照着自己的遭遇满世界寻找共同语言还仿佛是偶遇到这些共同语言的现象,叫做孕妇效应。这个词原本是用来描述这样一种现象:孕妇更容易有在大街上碰到许多孕妇的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可以被叫做“高考下雨效应”。然后,“高考时候常下雨”作为一种刻板印象慢慢留在人们脑海中,随着一年一度的高考一次次定期在人们大脑中唤醒。这还算是比较相关的内在联系:高考在六月→六月多雨→高考时容易下雨。但是有些刻板印象纯属巧合,由于媒体长时间的轰炸,甚至是搜肠刮肚的硬凑,也逐渐为人所知,以至于后来应验的那么一次,大家都会说,看,又实现了吧!比如高考之外,另一位天气控制的行家里手萧敬腾老师。然而雨和高考的羁绊还不止于此虽然六月比七月总体来说要凉爽一些,但是仍有可能出现高温,考生可能会因此发挥失常。比如2007年高考期间,北京两天高温达到了36℃,陪考家长在炎炎烈日下希望进行人工降雨。可是降雨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求来的。当年山东军阀张宗昌有《求雨》一诗,诗曰: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张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不要笑,很多人对人工降雨的理解可能也就和这首《求雨》差不多。人工降雨虽说也是向天上打炮,但也没有张将军说得这么简单。重庆永川,工作人员开始在黄瓜山炮站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首先,我们得有云。没有云,就没有降雨的水源。云是由小水珠、小冰晶和水蒸气组成的,你能看到云,就得归功于这些小水珠和小冰晶。同样的,开水上空白色的“汽”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凝成的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其次,并不是云朵在你头上飘着就会降雨。要想下雨,你还得让它的小水滴、小冰晶越来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无法支持水珠和冰晶的重力,它们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冰晶融化,和水滴一起,形成了降雨。人工降雨所做的,就是通过打上天空的化学物质——如干冰、碘化银、三氧化二铝等等,要么大量吸热促进冰晶快速生长,要么吸附水珠使之上不断增大,最后使它们因自身重力下落,形成降雨。所以,在没有云彩的情况下,不能强行造成降雨。而在有条件的地区,如今年的重庆铜梁区,就进行了人工降雨作业,成功地把气温从32℃降到了26℃,为考生营造了舒适的考试环境。毕竟,今天坐在考场里的,明天就可能是社会的栋梁。未来他们将呼风唤雨,也可能用新的技术真正做到“风调雨顺”。科技和教育,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参考资料:1.杨东,《“春季高考”实施六年述评》,《上海教育科研》, 2006(2)2.周振宇,《80发炮弹人工增雨 营造清凉舒适高考环境》,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父亲老家在浜镇,浜镇那时跻身崇明的四大镇,所谓“桥、庙、堡、浜”。印象中,浜镇虽小,倒也有江南古镇的一些模样,一河穿街,面河一侧布满商铺,不少店铺搭有凉棚。河上有大桥,沟通南北,划分镇西镇东,还有几条小木桥方便南北走动,河里舟楫往来,桨橹摇动。我家是在镇西的恒盛龚宅里,龚家宅很大,有临街的门面房,宅院很有进深,布局也很精当。印象中穿过门厅,有一个外宅,一排房子,一个小场心;进入内宅,中间是一个场心,四围都是屋子。我家的6、7间房子是在内宅的西半宅,屋里上有天面、下有地板,此外还有一间很大的门面房。因为祖父母是中年得子生下我的父亲,因此在我很小的时候,祖父母都已经去世,而我又出生在县城,从未与祖父母一起生活过,对祖父母没有一点印象,唯一留存的印象,是我大约三、四岁的时候,因为祖母的去世,我跟父母回老家奔丧,去过一次浜镇。我依稀记得,对着正在入殓的祖母我不停地叫喊着,快把盖子打开,快把盖子打开。那或许是我最早的与亲人死别的记忆。父亲年轻时就离开浜镇去了县城谋生,在南货点学过生意,也当过机关公务员。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县城的北转河沿2号,买下了沈家的一个独门独院的宅子,在县城安下了家。解放以后,父亲去了上海市区寻找工作,在这辗转中,家庭经济一下陷入困顿之中,为了生计,父母只得将我的弟弟有珊送与一户上海人家,同时又不得不将买下的沈家旧宅退还了人家。我应该是出生在沈家宅里。沈家宅是一个背靠北城墙的小宅子,不是那种富贵人家的深宅大院,只有一转一折的两排房子,几间卧室和一间厨房,还有很大的几近荒芜的园子,直通北城墙。是我很喜欢的那种质朴而又自然的宅院。沈家宅退还了人家,浜镇的老屋后来也完全转让了产权。听父母说,一开始浜镇的房子是“接”(一次性拿一笔钱,然后房子归人家使用)给一个名叫盛福培的人家的,他家用门面房开了一家中药店,里宅的几间作为生活用房。后来,我家经济日益拮据,那些房子就全然归了盛家。浜镇龚家宅里的公堂屋,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给政府作教育用,印象中,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办了复式班。七八十年代,政府归还后,我家还分得过一些木梁和椽子。记得小时候听父亲说过,我们龚家对教育有贡献,后代享有免费教育的待遇。但我一直不知道龚家对社会作出过怎样的教育贡献。最近读到远房侄子龚一匡先生的《崇明浜镇上的教育世家》一文才知道详情。原来恒盛龚家对于教育的贡献有三件大事。先是我的曾祖父龚烜(号称龚三元)用他替人代考秀才所得的三百两银子重新修缮宅子时在西厅办起了私塾,于是四邻八舍的孩子都来诵经读典。二是民国初年,浜镇小学校舍紧缺,龚家老宅第二排房子的中厅、东厅以及门厅的西侧借给浜镇小学作为教学用房。于是,龚家老宅内几十年来总是书声朗朗,充满孩童的欢声笑语。其三,我的远房伯父、龚一匡先生的祖父龚家瑾从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成归来后在那时的“北沙”惠安镇上创办了崇明第六小学,改变了新垦地区缺校少教的状况。一个留洋归来的青年才俊甘愿回到故乡,致力于乡村教育的振兴,实在令人钦佩。由于文革的原因,我从崇明中学66届高中毕业后,经由了插队落户,最终也留在岛上当上了教师,继而又连续十几年担负起县域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也算承继了先祖先辈的教育理想。读小学和初中时,逢到春节假期,也跟父亲去过几回浜镇。父亲是独子,亲戚很少,但他跟堂兄龚家瑞有些来往,或许因为我的堂伯母(我们叫她“浜镇好姆妈”)从“旧河”(地名)施家嫁过来,是我父亲的表姐,亲上加亲的缘故吧。那时去浜镇坐的是手推的独轮车,从“旧河沿”(城东乡的官尖村)一路过去。寒冬时节,下雨过后道路一冻一“开烊”(解冻),就十分难走,车轮常常会陷在烂泥里,推车的农民会累得满头大汗。我坐在车上,看着独轮车在乡间泥路上咯吱咯吱地艰难前行,常常坐也不是下也不是。印象中我的堂伯父性格跟父亲十分相像,也是寡言少语、沉默似金,对我的喜欢和热爱从不溢于言表,但我却能感受到他的这种并不张扬的内在的情感。浜镇好姆妈长得高高大大,能干精明,快言快语。我还记得过年时,她手脚麻利,忙个不停,蒸糕做圆子、用黄沙炒花生炒蚕豆给我们吃的情景,一直记得好姆妈炒的蚕豆特别松脆好吃。那时我们自家的房子已经接给人家,晚上就住在堂伯父家。堂伯父把他们家的旧式大床让给我们睡,那种床很大,有床顶,而且连着踏板和马桶,仿佛自成一个世界,睡在里面感觉又新奇又陌生。堂伯父的大女儿惠新比我年长六七岁,待我很好,我们叫她惠新姐姐。堂伯父家好像住的是外宅,进了宅门,西侧便是,东侧则是一排朝南的用作教室的房子,房子前面有一块场心,是学生的活动场地。我们会在那里找个向阳避风的地方晡太阳(晒太阳),沐浴在暖暖的冬阳里,手捧着好姆妈给我添好了热灰的烘缸(一种铜质的暖炉),嚼着松脆的蚕豆,十分惬意。印象中,那时的浜镇似乎还有河浜穿街,但河水已经很小,几近干涸,没有了舟楫来往。面南的一侧有些店铺,也很是萧条。唯有早上,因为有菜市,尚显热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工作的缘故,常常会路过浜镇,但浜镇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模样,穿街而过的小河已成了水泥马路,白墙黑瓦的平房都翻建成了二层三层的楼房,很少店铺,没有市面。凭着小时候的印象去寻找龚家老宅,却找不到任何有旧式宅院感觉的人家了。心语版权申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本文图片由陆文彬老师提供- END -——作者简介龚有俊上海市崇明人,中学高级教师。曾先后担任崇明县教育局副局长、崇明县教科文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副主任、上海市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曾在《人民教育》《上海教育》《上海教育科研》《儿童文学研究》《中学语文》《解放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文学评论、散文百余篇。——编者留言:亲爱的读者,如果您也有崇明故事,欢迎您能给我投稿,传播和传扬乡土文化,让一个个动人的老镇故事得到传承和记录,让乡土故事沉淀在时代的发展中,让乡土文化魅力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间。来稿请发送电子邮件至:1466670@qq.com或者下面的微信。谢谢您!赶快来分享关注吖如作者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欢迎关注陆安心的私媒体“心语”。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