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有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晓晨访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死生

有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晓晨访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9月15日,有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晓晨一行访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航天八院院长张宏俊,党委书记宗文波,副院长高波等陪同交流。宗文波对赵晓晨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航天八院当前的发展形势,在分析测试方面的需求,以及研发新材料对航天领域的重要作用。赵晓晨介绍了有研集团关于平台创新、产业创新及服务公司的相关情况,以及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他表示,有研集团愿与航天八院加强交流,积极促进在材料分析检测方面的合作。集团办公室、上海监测相关人员陪同。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有研集团,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大闹儿

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全线进入开工状态

开工第一天,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各科研生产部门、管理保障部门、多个型号队伍已全线进入开工状态,上班人数超过九成,还有一些是奋战在基地的职工。物资采购紧锣密鼓盘点齐套,电话沟通成了办公室的另一道风景。微系统高速贴片设备全线开启,米粒大小的裸芯片在设备上快速转移、贴装,并在显微镜下完成查验,一气呵成的生产线让效率大大提高。该所领导更是第一时间为大家送上牛年的新春福袋,送上暖暖的新春祝福。记者了解到,在上海航天系统,不少职工已在年初三、年初四就提前返岗,在岗位上工作了几天。在805所,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人员在春节期间加班,为长四型号目前靶场任务做好后方技术支持工作,同时紧锣密鼓地开展后续任务出厂准备工作;长征五号B试验队员严阵以待,即将在节日期间出发前往基地一线……在509所,从大年初三开始,为安全高效可靠完成载荷装星测试,风云四号卫星测试团队一大早就来到测试工位,对设备进行开机自检及星地连接状态检查,确保型号准时加电,拉开了风四春节期间测试序幕。这个春节,动力所全所加班共计1000余人次。他们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放弃了春节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保障全年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来源:劳动报 作者:记者王枫 通讯员韩灿锋 【来源:劳动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爱滋味

闵行区科委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调研“十四五”规划工作

为高质量编制《闵行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升闵行区创新策源能力,深入推进成果转移转化,着力发挥高端产业引领作用,9月1日下午,区科委李丽主任带队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调研“十四五”规划,副主任郑良明、徐亚云陪同调研,区科委办公室、科创推进科和成果转化科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规划计划部部长闵斌、规划计划部副部长李梦宇、产业发展部副部长陈昌敢等热情接待李丽主任一行。区科委听取了航天八院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规划情况,双方就“十四五”区域科技创新规划与航天八院相关规划有效衔接开展有效研讨。会议最后,李丽主任希望区科委携手航天八院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彰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南部科创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二要深度融合航天八院的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打造资源共享平台,精准对接企业创新需求;三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参与项目孵化、落地、产业化、扩大生产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来源: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网站】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大保健

上海航天电子研究所举办冬季运动会

近日,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开展了第十三届职工冬季运动会。寒潮来袭,气温骤降,但丝毫没有阻挡电子所人的昂扬斗志和火热激情。此次比赛吸引了该所职工的积极参与,很多职工都是利用中饭后20分钟,下班后半小时进行排练,更多的职工利用点滴时间,对着手机视频进行练习,一节节纠错,一段段熟练……为了达到整体的效果,各参赛队伍更是各出奇招,引人眼球。广播体操比赛后还进行了“不倒森林”、“穿越火线”和“共筑航天梦”的趣味比赛。趣味盎然的项目让职工在锻炼中舒缓压力,尽情享受欢乐时光。来源:劳动报 作者:王枫 【来源:劳动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世之所高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接收研究生调剂信息

一志愿没过复试线的同学,最近可能在搜集院校调剂信息,大家可能更多的关注高校的调剂信息,对于研究所的调剂信息关注较少,研究所类型有很多,实力也有很大差别,比如中国科学院下的一些重点研究所毕业的研究生,社会的认可度甚至可以比肩清北;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研究所调剂信息,虽然不是行业顶尖的研究所,但是在其领域的科研水平,不会比一般的双一流高校要差。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是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和开发的大型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计算、计算机研制、数据库和研究开发的单位之一。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在计算机领域的科研水平,可以说是中国实力比较强的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今年有15个调剂名额,但是要求初试科目为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综合,适合计算机专业的考研生调剂。2020年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调剂办法1、一志愿报考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或相近,初始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我所的专业科目为:408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综合;2、调剂分数线:初试成绩不得低于310分,单科成绩不得低于国家单科线,其中政治不得低于50分;3、本所为学术型硕士,一志愿不招收专硕报考;申请调剂的专硕,请留意自己的专业科目是否与:408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内容相关,是否偏离了计算机专业,是否符合: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的要求;4、一志愿过线考生均可进入复试;5、达到分数线并符合调剂要求的考生均可申请调剂;6、调剂名额为15名,名额以复试待录取全部确认为调剂截止;7、复试未录取满15人或待录取名单中有放弃人员,则继续开放调剂,直至录满为止;8、本单位调剂解锁时间设定为12小时,12小时内工作人员未操作,系统将自动解锁;9、调剂剩余人数以公布的调剂缺额为准,本单位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专硕考生请谨慎调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是国家科研计划单列的中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集理论、实验、设计、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院。今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拥有的调剂名额比较多,有110个调剂名额,想要为祖国国防事业做贡献的同学,要抓住机会。一、招生名额2020年中物院拟招收110名全日制学术型统考硕士研究生。二、考生基本复试资格1. 我院复试最低分数要求执行当年国家复试分数线,考生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A类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培养单位可在此基础上自行确定复试分数线。2. 一志愿破格复试条件和程序对初试公共科目成绩略低于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但专业科目成绩特别优异或在科研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考生,可允许其破格参加第一志愿专业复试(简称破格复试)。但合格生源(含调剂生源)充足的招生专业一般不进行破格复试,如有破格考生须考生及培养单位提交单独申请。3. 调剂考生的资格附加要求① 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② 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相同,一般要求数学一、二、三之间和英语一、二之间不可由低向高调剂;③ 本科毕业院校原则上为原“211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科须与调剂学科相近)。同时欢迎成绩优异及科研能力突出的其他院校考生报名。④ 培养单位的其他要求。三、调剂意向预采集系统1. 有调剂意向并符合调剂要求的考生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即可开始填写调剂意向采集系统(注册时请仔细查看系统填报须知,并务必按模板要求上传附件,附件模板见文末),培养单位将根据申请顺序择优确定调剂资格并通知考生。因我院人力有限,对不符合条件者,恕不答复。2.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硕士研究生调剂服务系统开通后(5月20日左右),请符合调剂条件的考生届时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重新填写正式的调剂志愿。3. 我院接收到考生的调剂申请并由培养单位确定后,将通过调剂服务系统发出调剂复试通知,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点击确认复试,否则按考生自动放弃处理。4. 各培养单位招生专业预调剂人数见下表。四、复试安排因疫情影响,我院今年的复试相关工作将在教育部、北京考试院的指导下妥善安排进行,目前尚未确定复试时间、形式和其他要求,请考生关注本官方网站,耐心等待后续有关通知。待研究生院安排确定、公布后,各培养单位的复试内容、形式、日程安排等相关规定可向培养单位招生联系人咨询。小编提示大家,有调剂意向的朋友要及时与研究所联系。

道不可有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2所:从一无所有到国内一流

“不忘艰辛创业史 同心奋进新时代”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方位宣传报道航天各单位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不平凡发展历程,本报策划推出了“不忘艰辛创业史 同心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航天企业辉煌发展历程形象展示特刊。国庆期间陆续推出特刊。从一穷二白时代蹒跚起步,到跟随改革开放事业步入正轨,再到如今在新时代阔步向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802所牢牢扣住时代的脉搏,不管风雨或彩虹,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飞行试验筚路蓝缕1965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改名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同年七机部二院几个设计所由北京迁往上海,划归上海机电二局建制。这其中的一部分人组成了上海新华无线电厂,分为军品和民品两个领域,其中军品部门便是802所的雏形。当时国内已经拉开了某型导弹的研制序幕,厂里虽有重要型号任务,无奈碍于技术匮乏的局面,研制工作举步维艰。第一次飞行试验,条件极为艰苦,连装备车也没有,试验队员用拖车将产品抬到汽车上,再由人抱着运送到试验场。靠着这种不服输的劲头,研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1984年型号试验首战告捷。这次成功,对后续的802所具有奠基意义,拉开了制导专业发展的序幕。同时,也培养了一批设计人才,为拿到后续重要型号研制任务积攒了实力。另外一项重要型号任务很快到来,在制导部分,厂里要负责制导舱的测绘、设计工作。新型号不仅提出要从原理上吃透技术,对生产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四项不转让”的生产工艺,上级部门要求必须利用厂里自己的技术去实现。对于刚刚起步的新华厂,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可以完成任务吗?白手起家实际上,当时新华厂的情况的确不容乐观,甚至已经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局面。怎么办?为确保型号的研制进度,1992年7月,八院党委决定实行军民分线、独立建制,802所成了军民分线、独立建制第一家单位。建所初期,802所的日子并不好过,效益不景气,“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再加上外企薪金水涨船高,802所人才流失,前路困难重重。为扭转困局,802所积极寻求外部产品开发的机会,并开始了“走出去”的第一次大胆尝试。很快,802所与兄弟单位达成了一项技术方案的合作意向。该单位正在为这项技术寻找解决方案,也调研过其他几家单位,却一直未能满足期望的指标。802所接过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老所长带头,依靠在无线电探测技术领域的积累,在半年内研制成功了满足对方需求的产品,迈出了802所争取外部项目的关键一步。院内型号方面,802所承担了某型号的分系统研制任务,项目组相继攻克了多项关键的技术,使产品具有了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性能好等优势,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并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项。在十余年时间里,802所出色地完成了“走出去”任务和上级交付的型号任务,对于一些技术难题也逐一攻破。凭借这些成果,802所迅速跻身国内制导专业前沿行列。步入正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802所老办公楼如果说建所初期是在一穷二白的状态下四处寻求突破,那么10年之后,802所将积蓄的能量逐渐释放,开始进入起飞阶段。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浪潮继续推进,中华大地上诞生了无数弄潮儿,802所就是其中一个。在某新型装备系统立项过程中,802所在其中承担了难度最大的分系统研制任务,对于当时国内技术水平而言,该项任务具有开创性意义。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组积极应对,一人多岗,同心协力攻克难关,在定型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试验中,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完成了使命,得到总体和用户的肯定。某产品的研制,也是从一穷二白到起飞这种状态转变的一个缩影,课题组在领导“砸锅卖铁也要搞成功”精神的激励下,齐心协力,历时十余年,先后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成功完成了演示试验,创造了802所核心产品研究史上的奇迹。从2002年开始,802所逐渐开疆拓土,还是这支队伍,开始进军宇航领域。对于“从来没有见过卫星”的设计师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项目组24小时不间断试验,为的是能交出可靠性高的产品。发射那天,802所研制的产品表现十分优异,在重大宇航任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802所还逐渐改善了研究、试验和批产条件。例如,该所与外部单位联合成立了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此外,802所还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该所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腾飞时代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航天城内的802所新办公大楼一切步入轨道后,802所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核心业务领域,802所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内一流。在出色完成多个重大型号任务后,802所极大提升了研制能力和技术水准,甚至在某些领域站稳了领先的地位。在从外部争取的多个项目中,802所先后开拓发展了多家总体合作的单位,并取得了多家单位重点产品的独家配套权。党的十八大以来,802所紧跟中央的战略部署,在集团公司和八院的坚强领导下,开始走向新的腾飞时代,在型号创新发展、民品产业布局、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党建工作等诸多成绩取得不俗成绩。802所坚持创新驱动,为型号的发展装上强劲引擎。按照院、所创新大会的要求,802所扩展了国家级“电磁散射重点实验室”专业发展方向,积极加深与国内一些高校在产学研方面的合作,设立技术创新专项奖,作为创新主体深度挖潜。802所紧随国家战略部署,发挥核心技术优势,以上海科创中心为牵引,将航天技术与民用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相结合,成功研制出了面向车载、道路、轨交、水运、水利等系列化雷达,其中列车预警防撞雷达还成功被上海市地铁全线列装。802所坚持党建融入中心,从严治党护航企业转型升级。以使命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五严五融五化”运行平台,健全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紧扣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建“一岗双责”要求,为企业转型发展保驾护航。2018年,802所搬迁到了新大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802所也开启了新征程。后续,802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按照集团公司和八院的部署要求,以“建设国际一流的专业所”为目标,不断增强专业技术实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为航天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802所为C919客机进行全机HIRF试验航天精神永传承鲲龙展翅:目标特性班组重点实验室目标特性班组现有组员43人,其中研究员9人、博士14人。班组以电磁散射国防重点实验室为核心,辐射形成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该班组曾先后荣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八院金牌班组、工博会创新奖、青年文明号、十佳党员责任团队等称号。班组注重攻关重大科学问题及前沿探索,连续7年保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持续立项,科研能力不断积累和突破。2项科技成果申报创新奖,3人获得集团公司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入围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终审。班组荣获所内首个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学基金,为集团公司三个立项项目之一。此外,班组还不断开拓市场。班组参与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的智能驾驶半实物仿真平台建设,对典型道路场景下车辆目标的散射特性进行分析,为硬件平台提供输入数据。重点实验室目标特性班组秉承“敏锐卓越 求是创新 开放流动 联合竞争”的文化理念,打造国际先进的声光电一体化实验室。联通天地:数据链通信团队数据链通信团队依托于802所第二研究室,截至2019年9月,团队共计46人,博士2名、硕士32名、本科10名、专科2名,硕士以上比例达73.9%。高级工程师以上比例近40%,平均年龄不到34岁。团队以“质量为先,拼搏创新,团结高效,开创一流”为宗旨,主要从事数图合一数据链、卫星中继数据链以及各种小型低成本数据链等设备、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团队对内转变观念,将以往“自上而下”的模式变为“自下而上”,即主动出击,向总体要任务,迎难而上,与同行比高下。对外广泛交流,积极走访全国军工行业的各个总体单位,产品成功打开了市场,为802所后续型号的技术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团队先后获多项国防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已授权国防专利60余项,研制产品曾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金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铜奖。近年来,该团队多次获得集团公司、上海市及八院各种集体、个人荣誉。骁龙腾飞:第四研究室第四研究室是一个锐意进取的科研团队,主要从事国家特种装备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和研制工作。涉及的专业领域有无线电、激光高精度近感探测,动力学、运动学、机电一体化状态感知等。近年来,该研究室积极拓展太赫兹、静电等新物理场探测手段,应用领域向亚轨道空间及太空延伸,包括宽刈幅高精度海洋高度测绘、太赫兹主动气象遥感等。第四研究室下辖7个专业组,室内35岁以下的青年骨干占在职职工的70%。第四研究室曾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国家级荣誉1项,上海市模范集体称号、青年文明号、上海市航天杯QC小组成果擂台赛特等奖等省部级荣誉称号5项和院级荣誉称号10余项,并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等。文/锁轩编辑/唐明军 张晓帆监制/许斌

上山

特写:“95后”上海职校生:“我的工牌上印着‘中国航天’”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上海8月21日电题:特写:“95后”上海职校生:“我的工牌上印着‘中国航天’”新华社记者吴振东、郭敬丹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产品试验车间里,机床轰鸣。22岁小伙邱仙发正聚精会神地打磨着各种结构复杂的零件,连着好几个小时,汗水把浅蓝色的工作服染成了深蓝。邱仙发是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毕业生。2017年,经学校推荐,他来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某下属研究所进行岗位实习。在这个从事航天重要装备产品研制、生产与试验工作的国家重点科研单位,邱仙发的爱国情和责任感被激发了。凭借优异表现于第二年顺利入职,如今,他已成长为研究所最年轻的技术能手。“很长一段时间,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技能队伍中,基本都是工作几十年的老技师,中职生过来能干好技能辅助工就不错,但近年来新进的年轻人改变了我们这一看法。他们不仅适应得快、扛得住压,更会积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想法。”研究所人事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在加工某型号隔离件的过程中,邱仙发发现,因零件形状复杂,装夹不便,加工垂直度难以保证。他总结经验,发现一种新的装夹方法,并自己设计出夹具。多次试验证明,新夹具能更好地起到定位和固定零件作用,从而提升钻孔加工的速度和精度,原有质量隐患也得以消除。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某下属研究所钳工车间,邱仙发在钻床上完成某型号零件的钻孔加工(8月13日摄)。新华社发(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供图)“我提醒自己,如果我的工作出一点差错,可能就会让许多人的努力付之东流,必须始终高标准、严要求。”邱仙发希望,技术上的不断锤炼,能使自己有机会早日参与到更精密机械的加工和装备工作中。说起不久前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性格内向的邱仙发神情自豪,说话声也高了八度:“箭体上印着‘中国航天’标识,和我胸前工牌上的一样。我当时就不自觉地低头看了一眼,特别骄傲,我感到自己的名字是和祖国航天事业连在一起的。”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某下属研究所钳工车间,邱仙发在工作台上使用锉刀完成某型号零件的修锉加工(8月14日摄)。新华社发(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供图)航空航天、国产大飞机、先进武器装备……这些过去与中职校毕业生相距遥远的行业和领域,如今彼此都不再陌生。以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为例,邱仙发式的优秀毕业生接连涌现,让企业看到了年轻人的朝气与潜力。学校紧密对接上海振华重工集团、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光是进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工作的毕业生总计近百人。“多年来读中职都被看作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新行业、新业态不断出现,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职业教育必须适应这种要求,校企合作就是一条必经之路。”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校长沈瑞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每年千余名毕业生都会被企业“抢着要”,部分优秀学生或稀缺专业人才,在上海的起薪每月能达到税前1万元左右。上海市教委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上海中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收入持续攀升。2018年,就业率升至98.75%,98.46%的毕业生对就业情况表示满意。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将“工匠精神”、职业荣誉感等提前“植入”了校园。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们表示,近年来新进的年轻人已没有了无所适从的“高原反应”,他们不仅对我国航天装备产品及生产工艺有着初步了解,身上也展现出精益求精、顽强攻坚的可贵品质。“每个人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要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我的青春。”邱仙发说,在助力祖国航天科技不断进步这个“大梦想”之下,自己还有许多“小心愿”,比如买一辆摩托车、在上海安家等等。“这些梦想都是紧密联结的,都可以靠我的双手去一个个实现。”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钳工高级教师汤勇杲(左)在对“航天订单班”学生进行专用测量工具使用方法教学 (2019年3月11日)。新华社发(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供图)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下属某厂特技技师林再跃(前右一)在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实训车间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7月24日摄)。新华社发(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供图)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某下属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陆伟亮(右一)在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实训室讲授专业课(2019年6月12日摄)。新华社发(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供图)【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黄頔

臣之事君

上海航天生产“不打烊” 为火箭卫星研制争取宝贵时间

(抗击新冠肺炎)上海航天生产“不打烊” 为火箭卫星研制争取宝贵时间中新社上海2月14日电 (王海晶 范文 超姜林)在采取严密的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航天)已复工一个星期,这里的职工们正抓紧火箭、卫星等重要产品的研制生产。在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运载火箭厂房,穿着白色工作服、戴着口罩的职工们自喻是航天战线上的“白衣战士”。该厂总经理助理杨洋介绍,很多职工都提前结束假期,回到上海进行自我隔离,该厂已有超过90%的员工回到了岗位。由于疫情原因,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已多次与相关厂家协调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动机的运送方案。该厂的总装操作工袁齐全说,如今希望各项工作能提前完成,这样总装交付的时间也能大大减少。在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的贮箱装焊厂房内,一款火箭头锥在进行装配,数名身着蓝色工作服的铆接师傅将一颗颗铆钉铆在桁条上。另一侧,在焊接自动化设备边,两名职工“藏”在贮箱里进行焊漏打磨,现场不见其人只闻“器”声。厂房内,铆枪声、敲打声交汇在一起。在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风云四号02星的多个载荷紧锣密鼓地展开载荷定标试验。为保障型号整体研制进度,该研究所的试验中心采取“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的策略,近日完成了风云四号02星重点产品的红外定标试验,为载荷交付赢得了宝贵时间。(完)

弟子异之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轻合金产业基地全面投产

9月23日,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轻合金产业基地投产启动会。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航天八院领导及相关高校、合作方企业代表等出席启动会。轻合金产业基地是该所实现“固本强基、创新融合、打造航天装备材料与结构研究智造基地”企业愿景的核心项目,是该所致力打造产城融合、两化融合、创新发展、深化改革的典范项目。基地的建成投产标志着该所具备高性能镁合金铸件年产千吨的能力,实现轻合金关键构件的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成为集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国家一流军工装备镁合金材料与结构研究智造基地。该所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铸造工艺技术中心主任单位、上海市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中心,拥有60多年轻合金研制的历程积淀,具备镁、铝、钛等轻合金结构件“材料研发-铸造成形-精密数控加工-无损检测-表面防护-服役可靠性评价”全链路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可提供轻合金结构件全流程研制的整体解决方案。在特大型镁合金铸件铸造、超细长变壁厚铝合金铸件铸造、大型复杂薄壁舱体反重力铸造和新型高强耐热稀土镁合金材料铸造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制订国军标、行业标准30余份,拥有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50余项,先后获得国际铸造博览会“铸造材料金鼎奖”、“优质铸件金奖特别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等荣誉。该所轻合金产业在航天、航空、船舶和电子等军工领域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现拥有客户70余家,并与多家客户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在国内振动装备行业处于主导地位,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后续,该所将围绕军工领域及振动装备、轨道交通等高端民用装备领域轻量化需求,构建面向市场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以及产业生态联盟,发展个性化、网络化协同制造新模式;同时联合高校、研发机构,持续深化轻合金新材料工程应用研发平台建设,加速轻合金材料研发成果转化,持续夯实该所在轻合金材料产业链的核心地位。该所始终牢记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响应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瞄准“轻量化、现代化、集成化”装备发展趋势,结合自身比较优势,以“轻合金结构件制造细分领域世界一流目标”为战略定位,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航天强国建设、一流军队建设而努力奋斗!

彼兀者也

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95后”上海职校生:“我的工牌上印着‘中国航天’”

(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教育改革篇)特写:“95后”上海职校生:“我的工牌上印着‘中国航天’”    新华社上海8月21日电  题:特写:“95后”上海职校生:“我的工牌上印着‘中国航天’”    新华社记者吴振东、郭敬丹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产品试验车间里,机床轰鸣。22岁小伙邱仙发正聚精会神地打磨着各种结构复杂的零件,连着好几个小时,汗水把浅蓝色的工作服染成了深蓝。     邱仙发是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毕业生。2017年,经学校推荐,他来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某下属研究所进行岗位实习。在这个从事航天重要装备产品研制、生产与试验工作的国家重点科研单位,邱仙发的爱国情和责任感被激发了。凭借优异表现于第二年顺利入职,如今,他已成长为研究所最年轻的技术能手。“很长一段时间,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技能队伍中,基本都是工作几十年的老技师,中职生过来能干好技能辅助工就不错,但近年来新进的年轻人改变了我们这一看法。他们不仅适应得快、扛得住压,更会积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想法。”研究所人事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在加工某型号隔离件的过程中,邱仙发发现,因零件形状复杂,装夹不便,加工垂直度难以保证。他总结经验,发现一种新的装夹方法,并自己设计出夹具。多次试验证明,新夹具能更好地起到定位和固定零件作用,从而提升钻孔加工的速度和精度,原有质量隐患也得以消除。    (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教育改革篇·图文互动)(1)特写:“95后”上海职校生:“我的工牌上印着‘中国航天’”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某下属研究所钳工车间,邱仙发在钻床上完成某型号零件的钻孔加工(8月13日摄)。 新华社发(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供图)  “我提醒自己,如果我的工作出一点差错,可能就会让许多人的努力付之东流,必须始终高标准、严要求。”邱仙发希望,技术上的不断锤炼,能使自己有机会早日参与到更精密机械的加工和装备工作中。    说起不久前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性格内向的邱仙发神情自豪,说话声也高了八度:“箭体上印着‘中国航天’标识,和我胸前工牌上的一样。我当时就不自觉地低头看了一眼,特别骄傲,我感到自己的名字是和祖国航天事业连在一起的。”(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教育改革篇·图文互动)(2)特写:“95后”上海职校生:“我的工牌上印着‘中国航天’”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某下属研究所钳工车间,邱仙发在工作台上使用锉刀完成某型号零件的修锉加工(8月14日摄)。 新华社发(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供图)  航空航天、国产大飞机、先进武器装备……这些过去与中职校毕业生相距遥远的行业和领域,如今彼此都不再陌生。以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为例,邱仙发式的优秀毕业生接连涌现,让企业看到了年轻人的朝气与潜力。学校紧密对接上海振华重工集团、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光是进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工作的毕业生总计近百人。    “多年来读中职都被看作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新行业、新业态不断出现,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职业教育必须适应这种要求,校企合作就是一条必经之路。”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校长沈瑞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每年千余名毕业生都会被企业“抢着要”,部分优秀学生或稀缺专业人才,在上海的起薪每月能达到税前1万元左右。    上海市教委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上海中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收入持续攀升。2018年,就业率升至98.75%,98.46%的毕业生对就业情况表示满意。    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将“工匠精神”、职业荣誉感等提前“植入”了校园。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们表示,近年来新进的年轻人已没有了无所适从的“高原反应”,他们不仅对我国航天装备产品及生产工艺有着初步了解,身上也展现出精益求精、顽强攻坚的可贵品质。    “每个人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要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我的青春。”邱仙发说,在助力祖国航天科技不断进步这个“大梦想”之下,自己还有许多“小心愿”,比如买一辆摩托车、在上海安家等等。“这些梦想都是紧密联结的,都可以靠我的双手去一个个实现。”    (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教育改革篇·图文互动)(3)特写:“95后”上海职校生:“我的工牌上印着‘中国航天’”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钳工高级教师汤勇杲(左)在对“航天订单班”学生进行专用测量工具使用方法教学 (2019年3月11日)。 新华社发(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供图)  (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教育改革篇·图文互动)(4)特写:“95后”上海职校生:“我的工牌上印着‘中国航天’”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下属某厂特技技师林再跃(前右一)在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实训车间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7月24日摄)。 新华社发(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供图)  (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教育改革篇·图文互动)(5)特写:“95后”上海职校生:“我的工牌上印着‘中国航天’”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某下属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陆伟亮(右一)在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实训室讲授专业课(2019年6月12日摄)。  新华社发(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供图)来源 新华网编辑 吴琪编审 代乐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