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原标题:选择团结协作才是正解(国际论坛)陈东晓中国站在疫情防控最前沿,采取有力有效防控举措,为其他国家和地区防控疫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80个。从过往经验看,国际合作对于遏制大规模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新型病毒引发的疫情意义重大。以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一方面,中国站在疫情防控最前沿,采取有力有效防控举措,为其他国家和地区防控疫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另一方面,国际医疗科研合作、国家间物资支持等,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为协调资源、分享信息、阻遏污名化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有助于世界尽早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尽管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体制和能力还存在不足,但如果没有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与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将更为严峻。疫情防控无法遵循统一模式,但尽早发现和救助患者、及时遏制疫情扩散是疫情防控的基础。中国作为全球抗击疫情最初的主战场,付出的努力最大,采取的举措最严,获得的直接经验最丰富,疫情防控的成效也最显著,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肯定。中国在抗击疫情中采取了诸多有效举措,例如全政府、全社会的动员体系,阻断疫情扩散的空前强力措施,及时、充分地与世卫组织等开展信息沟通和经验分享,深度参与国际医疗合作和科研攻关等,都为防控取得积极成效提供了重要保障。中方采取的统筹兼顾、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以及因时因地灵活调整的策略,尤其值得国际社会借鉴。此次疫情也暴露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存在的短板。一方面,不同国家在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社会规范、价值导向、公共卫生资源和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分布特性以及应对这些风险的资源储备不平衡,加之地缘政治和国际安全冲突等,对国际合作应对危机构成严峻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加快转变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观念,避免在“恐慌—忽视”两极间摇摆;加快弥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短板,尤其要加强许多公共卫生体系薄弱国家的能力建设,使这些国家能够切实遵守《国际卫生条例(2005)》,从而形成更有效合力;进一步增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导力,弥补公共卫生领域国际合作的资源短缺,着力减少污名化、政治化对全球疫情防控大局的干扰;加强国际社会在公共卫生领域,特别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经验与知识分享。人类同疫情的斗争史已经并将不断证明,团结协作才是人类遏制大规模传染病的正解。当前,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沙特阿拉伯已提议召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视频会议,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在探讨加强疫情防控合作。团结合作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大势,也是维护人类健康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10月25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上海举行“大变局和新时代中国外交——庆祝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成立60周年大会暨系列学术研讨会”。图说:学术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在隆重的开幕式后,上研院举办了“动荡变革时期中国外交的新使命新任务”“大国博弈背景下的欧洲对外战略及中欧关系前景”“中日关系视角下的海洋安全”“演变中的中东地区秩序:外部和地区大国的作用”“新时代‘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发展”六场平行研讨会。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研院等智库,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外交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深圳大学、澳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以上主题分别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交流。在“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发展”分会场,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分享见解与思考。专家学者们认为,今年美国大选的结果取决于处于“铁锈带”和“阳光带”上各主要关键州的投票结果。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大选出现了邮寄投票数量增加、现场投票时间延长、提早投票人数激增等新情况,它们对选举结果的影响还有待观察。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公共与事务学院教授郑华依据二战以来美国大选两党轮流执政的历史、美国电视辩论历史和当前政治传播的最新特点指出,2016年美国大选中传统媒体报道与民调数据并不足以采信,这将为观察2020美国大选提供一定发展思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苏刘强认为,除了传统智库与调研机构外,国际博彩公司发布的相关数据、以及两位候选人所募集的竞选资金数额也有可对比分析之处。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指出,包括美国建制派在内的对华战略思维已发生显著变化,中美关系正呈现出两国建交以来前所未有的特点。新民晚报记者 杨一帆
周志怀,男,1956年6月出生,汉族,安徽人。现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学委会副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
目前,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已经进入了关键时刻,举国上下正进行抗疫“大决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完成的《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进展与前景》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近日,上研院再次推出系列报告之二——《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决战》,以期对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作出阶段性评估。随着疫情的发展,在中央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全国防控疫情的总体战正在全面推进。若明若暗的“疫情拐点”何时能够出现?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早日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又采取了哪些强有力的举措,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中国医疗科技机构和专家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诊疗病患方面有获得了哪些新的进展?中国政府和人民在这场规模超过SARS的人民抗疫战争中的决心和巨大付出为国际公共卫生领域带来哪些启示和经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团队围绕这些问题,再次给出他们的分析和评估。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布的这份报告中,课题组评估,随着国家防疫策略和措施的调整和升级,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疫情与其他地区的疫情发展趋势会继续企稳向好,整体疫情拐点的出现时间,将取决于中国目前采取的防疫举措的落地和全体民众的配合程度。课题组评估认为,目前疫情仍处于局部集中爆发(特别是在武汉及湖北一些地方)、全国其他地方总体开始趋稳的态势。报告认为,未来1至2周内,大型城市面临节后务工返程人员的高峰,正在迎接新的挑战,如果2周后感染人数没有上升,基本可以判断,除湖北外的省区和直辖市将相继出现疫情拐点。课题组分析指出,尽管目前还没有应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但中国防疫主管部门、医疗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不断优化疫情防控策略和临床救治方案,对早发现、早确认、早治疗病患,以及有效救护危重病人、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报告还指出,中国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抗疫动员体系持续发力,是打赢这场“人民战争”的根本保证。无论是从全国加速向武汉增援医生和医疗资源,还是全国19省市点对点收治湖北地区重病患者,无论是多地人大为科学防控提供立法支持,还是众多互联网企业的智能支撑,以及实施居家办公、民众更自觉地减少出门等等非常规举措,都表明全中国都在与疫情进行赛跑,争取早日迎来抗疫的拐点并赢得最终的胜利。战“疫”将给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带来哪些启示?报告指出,尽管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中国已经为国际社会共同抗击大规模传染疾病提供了不少经验和启示。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应对在超大规模城市的的疫情爆发鲜有先例,如何提高地方公共卫生应急体体系应对突发疫情能力、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全国联防联控体系的科学防控水平、如何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高国际社会共同抗击疫情的团结合作能力等,关键词就是团结一心、科学防控、国际合作。《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决战》是上研院发布的第二份有关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评估报告。此前,上研院全球治理研究所的专家团队进行分析和评估,撰写了《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进展与前景》的评估报告(报告全文链接: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002/01/WS5e358d1fa3107bb6b579c92b.html),分析了中国政府为什么要采取包括“隔离”武汉等高强度的措施?这些措施能发挥何种作用?中国政府和人民展现出何种能力抗击这次大规模的疫情?怎么看疫情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国际社会如何加强合作,共同抵御这场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热点话题。《进展与前景》报告认为,根据目前疫情在中国国内的发展态势,尽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但是采取包括“隔离”武汉等重点区域的强力举措仍然是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否则中国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可能面临更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同时,《进展与前景》报告认为,这场疫情正值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中国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无疑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包括世界经济产生多重冲击,尤其是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但是中长期看,中国经济的韧性仍然非常强劲,中国政府和民众在国际社会的共同支持下,一定能够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中国经济将在疫情后继续发挥出巨大的增长动力。《进展与前景》报告还指出,全球化时代,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内的全球传染病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当此重大挑战关口,国际社会尤其应当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来源:中国日报网
10月25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上海举行“大变局和新时代中国外交——庆祝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成立60周年大会暨系列学术研讨会”。在隆重的开幕式后,上研院举办了“动荡变革时期中国外交的新使命新任务”、“大国博弈背景下的欧洲对外战略及中欧关系前景”、“中日关系视角下的海洋安全”、“演变中的中东地区秩序:外部和地区大国的作用”、“新时代‘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发展”六场平行研讨会。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研院等智库,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外交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深圳大学、澳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以上主题分别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交流。(中国日报上海分社)来源:中国日报网
4月11日,澎湃新闻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加强智库研究成果国内国际双轨转化,国际重大事件中积极传递中国声音,促进国内外受众相互理解与交流等层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等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签约仪式。上海是我国国际关系研究、国际舆论与传播领域的重镇,既有海派特色,又有守正底色。对于此次“媒体+智库”的合作,陈东晓指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作为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智库,既有咨政建言的主要任务,又有传播启智的公众责任。在新形势下,上研院将继续秉持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同时希望借助澎湃新闻社的全媒体平台,发挥专业机构的特长,体现海派智库特色,提高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刘永钢在签约座谈会上表示,国际传播不仅要有热点,更要有“冰点”——新闻背后的深度冷思考。在这一方面,澎湃新闻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可以资源共享、彼此赋能,打造专业国际新闻报道与评论的前沿阵地。未来,澎湃新闻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将在专业报告的研究与发布、品牌打造、国际新闻人才培养等领域深耕合作。双方的战略合作将进一步彼此赋能,优势互补,将传播的能级、量级和学术研究的专业性有机融合。(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美国斯坦福大学2006—2007年Pantech客座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亚太安全与美国对亚太政策研究。先后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一等秘书,政务参赞,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主任等职,曾先后参与了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日内瓦四方会谈,以及关于朝核问题的北京六方会谈,并于2005年在第四轮六方会谈中,策划和执笔起草了“9.19共同声明”,该文件成为六方会谈各方迄今为止均承诺遵守的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共同纲领。
来源:环球时报原标题:周玉渊:该如何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债务救助周玉渊(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专家委员、高级研究员)新冠肺炎疫情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低收入国家的财政状况和流动性带来重大挑战。这导致疫情前已经有所增加的债务负担进一步上升。当前,疫情的持续、个别国家的债务违约,进一步加剧相关国家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疑虑和恐慌。发展中国家是否会爆发债务危机?国际社会是否应该以及如何进行债务救助?为什么私人金融机构和多边金融机构不愿参与减缓债?为什么“缓债倡议”执行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由此种种问题事关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应对,也牵动着不同债权人的神经。国际多边、区域组织和双边层面的倡议和行动在应对债务问题上正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债务救助的执行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方面,不同债权人在参与债务救助上的意愿和参与存在着很大差异。另一方面,债务救助的方式、程序和规范上的差异被放大,从而对国际债务救助合作带来困扰。这要求国际社会必须超越差异和分歧,找到正确、有效的应对方案。同时,也应意识到,无休止的争论、指责、甚至将债务问题政治化的行为无助于及时、有效应对潜在的危机。因为不切实际的道德绑架、政治空谈往往掩盖了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本质,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差异化的诉求,增加了国际社会主要利益攸关方之间协调合作的难度。抛弃成见、凝聚共识、真诚合作,才能真正为解决债务问题提供出路。大体上,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必须秉持更加平衡、综合和理性的方式。具体而言,应当处理好四组平衡关系。其一是债务救助与稳定的发展支持之间的平衡。债务问题的改善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恢复和发展。发展中国家对此有非常清晰的认识。非洲国家为此提出“达喀尔共识”,批评西方国家夸大非洲国家的债务风险,对限制非洲国家发展支出和借贷的做法表示不满。相对于西方国家热炒债务问题,发展中国家更关心国际伙伴在贸易、投资、产业、基建等领域的支持,尤其是可持续的发展融资支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2023年,非洲外部融资需求高达9000亿美元,而尚未确定来源的资金缺口为1300亿-4100亿美元。非洲国家自然更重视可持续的资金流入。其二是双边债务救助与集体债务救助的平衡。二十国集团通过“缓债倡议”向低收入国家提供了缓债支持。然而,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偿还压力和流动性诉求,“缓债倡议”的实际效果是有限的。一方面,“缓债倡议”并不包含经济分量更重、潜在影响更大的新兴国家。另一方面,仅靠双边官方债权人参与减缓债是远远不够的。由此释放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被多边和私人等不参与缓债的债权人吸收了,并没有真正发挥“缓债倡议”的潜力。更严重的是,一些国家如赞比亚尝试向私人金融机构如欧洲债券持有人寻求债务救助时,往往面临着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甚至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进而导致其获得新融资的空间越来越窄。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只能寄希望于可能性非常小的国际金融机构直接的财政纾困支持。因此,为了预防“无序的违约和更加复杂的债务重组”,国际社会应该致力于构建集体债务救助的行动框架。应该有效推动世界银行的发展融资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支持工具如特别提款权、债务救助工具、扩大化的“缓债倡议”、私人金融机构的灵活参与等不同方式间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债务救助的集体优势。其三是债务救助的情感诉求与现实难度之间的平衡。由于低收入国家的债务问题往往与发展问题密切相关。债务负担可能直接导致卫生、减贫、教育等发展支出的减少。因此,呼吁对低收入国家的债务减免一直是一些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重要使命。然而,现实中的债务救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债权人的国内政治、利益和决策协调,涉及到国际层面共同行动框架的构建,更直接关系到融资项目的进展和后续资金的流入。因此,如何实现债务救助的目的,同时规避债务救助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必须依赖不同利益攸关方基于不同的案例实际,进行充分协商,才能找到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最后,债务救助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短期债务救助与中长期债务治理之间的平衡。债务纾困短期内可以缓解债务和财政压力,但中长期内却有可能带来新的问题。上世纪的“重债穷国倡议”、“多边债务减免倡议”通过直接债务减免改善了债务可持续性指标,然而,其也助涨了盲目的、不负责任的借贷,进而导致了借贷-救助-再借贷的恶性循环。基于此,当前的债务救助必须从中吸取教训。短期内,缓解流动性和债务偿还压力是当务之急。国际社会应尊重彼此利益和关切,通过密切合作,充分释放现有政策倡议的潜力。从中长期来看,国际社会该以此为契机,加强在债务治理的理念、方式、机制上的对话与合作,共同致力于构建发展可持续性与债务可持续性有效统一的国际债务治理体系。
今天有小伙伴发来私信,她说看到51考研倒计时壁纸上面的数字:134天,突然慌了···掐指一算就只剩4个多月了,那一瞬间额头像无数根针扎似的,因为自己学校还没定下来,在两所学校之间徘徊,所以内心有点慌···别慌,今天小编就从整体报录比再到院校录取比,大家可以大概估计一下自己被录取的概率有多大。2009-2018年考研人数与录取统计表接着我们再来说一说考研择校选专业的问题,如果选择过于随意,后续问题会很多,半路换专业风险也会很高。所以初期的选择要谨慎,要注意分析数据。其中报录比就是最重要的数据之一,不论你是有志于报考热门专业、985重点院校,还是想摆脱本科不好的出身,亦或是二战求胜,对报录比的掌握都是你考研路上的开山利器!如何通过报录比/复试录取比来确定学校接下来,小编想为大家再详细讲一讲关于报录比的那些事。有同学会说,其实报录比根本不重要,那些数据看上去吓人,其实都很水,比如某某学校,报考1000多人,实际录取十个左右,那这报录比确实吓人,但是实际上最终能进入复试名单的也不过几十个人,最终你的竞争对手也只剩寥寥无几。的确,报录比不能完全相信,但是起码可以知道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热度情况,给自己“复习压力”,有压力才会更有动力,你要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有多少。除了报录比,还有一项复试录取比(复试差额比)考研的你也要会查。之前有一位二战研友问小编,她去年考了北二外的汉硕,没有过国家线,今年二战,问还敢不敢报北二外?小编跟她讲了跟多,也讲到了报录比。在这里也教目标院校没有公布报录比数据的同学,怎么查另一个重要数据——复试录取比例。我们就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硕为例,帮大家分析一下。首先到北二外研究生院官网,我们看到两份名单: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这两份名单大多数的研究生招生单位都是会对外公开的。我们都知道,初试成绩出来不久,34所各院校录取分数线以及国家线就会公布,随后,各院校复试名单也会公布。也就是说哪些同学要进行第二轮的拼杀,哪些同学意味着出局或者找调剂。大家看两份名单公布的时间,3月中下旬出复试名单,四月份复试结果也就是录取名单也逐步公布。所以大家可以按照名单发布的时间,在官网上面查找,很方便。先看北二外汉硕的复试名单情况:每年都会有些同学会因为各种原因,放弃复试,然后就有了递补。小编已经看过了,下面两份递补名单中没有汉硕这个专业的,所以只看第一份名单。从公布的形式来看,北二外还是比较公开透明的,成绩等都公布了,对于考生来说定位自己的目标非常有帮助。小编数了数,进入复试的有50个人(从考生号就可以看出来,汉硕考生的考生号除后三位,前面都一致100317045300,下面只是部分截图)接下来看拟录取名单:(部分截图)同样手动数一数,录取一共45人。也就是说,从复试到录取,刷掉了5个人。小编把进入复试名单以及最终录取名单,这两份名单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现,被刷掉的那些是谁录取的是谁都能很直观的看到,你会发现有些初试分数高出很多,但也遗憾出局。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打个预防针,现阶段,提高初试成绩是首要任务,但是初试结束,你要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才能干掉那些或许比你初试成绩占优势的同学。刚好,开头跟大家说的报录比,恰好北二外也有,我们就看看2018年汉硕的报考人数。北二外汉硕的报考热度逐年增加,小编也看了17年的复试名单,58人,也就是说北二外汉硕虽然报考人数在增多,但是进入复试的人数相对稳定,最终录取人数也很稳定,也或许说明北二外的专业课题目有一定难度,通过初试能淘汰相当一部分人。通过这几个数据,我们知道,去年北二外汉硕报考224人,进入复试50人,最终录取45人。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报考人数多,但是最终进入复试的人不多,而且进入复试基本上就能录取刷人不多,有可能是因为专业课题难。所以,小编跟这位同学说,因为你二战,而且这个专业的竞争力相对还是比较乐观的,而且手头有资料,还经历过专业课考试,知道考试类型大致怎样,还有一些认识的同学,这些都可以作为你报考的资本。如果不想冒险换学校,可以考虑再次考北二外汉硕。这整个流程大家看清楚了吧,不要总是问别人“喂,你知道这个学校好不好考呀”,自己动手搜集信息,通过对比你就知道了。知道了这些数据信息,不是说好考你就一定能稳上,轻轻松松的复习了。每一年的数据不一样,万一今年又扎堆就难说了。所以,这些数据一方面作为报考院校的指标,另一方面,也是你给自己定目标的参考。每一科目规划多少分,总分在什么样的水平才能保证自己能进复试。已经定下目标的你们也是一样的,给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分数”,接下来整个备考的过程中,就朝着这个目标奋进吧!
2020年考研人数接近350万,考研人数年复一年的增加,高校录取人数却基本不变,这样的形势下,考生们也是抱怨连连,考研真的一年比一年难。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学霸级的同学,平时在校成绩优秀,奖学金拿到手软。对他们而言,考研绝对要攻坚克难。不知名的大学根本瞧不上,名牌大学非知名研究生院也不报。这样的学霸,小编只能佩服。即使不能得偿所愿,目标比较高,结果也不会太差。今天,让我们来一同了解一下我国最难考的这四个研究生院,每一个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即使是学霸级别,录取淘汰率也相当的高。一、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五道口金融学院最开始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生部。后来与清华大学强强联合,目前已经成长为国内超级顶尖的金融学院。学院里的知名教授学者,数不胜数,包括一些大型银行里的高管也会去到学院任教。可以说,在这样的学院学习,不是金子也能变成金子。无论是师资力量、资金投入还是企业资源,都可以称得上国内“人中龙凤”一样的存在。所以,国内一些名校的本科生,挤破头皮也想要考进去。但是每年五道口金融学院只招收70多名硕士研究生 ,能够最终进入复试的都已经非常了不起。据说即使复试过不了,很多985高校也都抢着要这些人。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内两所最著名高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所是清华,一所是北大。前面说了有清华大学的五道口金融学院,北大当然不甘示弱。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也同样是国内顶尖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是北大历经多年,倾注了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造而来的王牌学院。学院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以及资源配置都是学校最好的。光是在本科阶段,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就汇集了很多省市的高考状元,研究生阶段,本校想要继续保送本学院都很难,更别说外校学生想考进来了。三、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国际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国家对于专业的高级翻译人才也是十分紧缺,尤其是掌握同声传译的人才。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我国最著名也是实力最强的外国语大学,他所培养的学生当之无愧也是中国最牛的一批翻译类人才 ,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高级翻译学院培养的人才可以说是我国最最优秀的一批翻译人才。很多学生研究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外交部和商务部工作,还有一些被分配到联合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大使馆工作。可谓是前途无量。所以高级翻译学院研究生招生,非常看重学生的复试表现,复试占录取权重高达70%,淘汰率非常之高,毕竟复试的现场表现更能考察翻译者的综合水平。四、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在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与引领下,上海交通大学的高级金融学院已经成为了一所国际化的学院,学校旨在把它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商学院。为此,学校和上海市政府可以说是花重金邀请国外顶尖金融学教授给学生上课。课程都是全英文授课,可见学院起点之高。从高级金融学院毕业的学生,有资格进入国际顶级投行、国有银行总部工作。因此,每年考研报考这个学院的人数每年也十分庞大。但是,考研初试以及复试的淘汰比率也是相当的高 。即使是学霸,也要是十足的运气+实力才有机会。以上四个都是我国超级顶尖的研究生院,可以说只要考上,将来的前途一片光明。想要报考的学生,需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才有希望。相信所有的努力终究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