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冲刺 具备高标准基本建成条件复于不惑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冲刺 具备高标准基本建成条件

来源:国际金融报原标题:报告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冲刺,高标准基本建成条件已具备记者:黄希2019岁末将至,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现已步入冲刺收官阶段。自今年初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来,上海从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市场功能、健全金融机构体系、聚焦国家发展战略、扩大金融开放合作、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等多个方面发力,取得累累硕果。那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抓紧“补短板”?12月19日,记者从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专题召开“2019上海金融研究重点课题成果发布会”的现场了解到,上海正按照国家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功润主持本场发布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理事长李铭俊说,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的年度系列金融研究重点课题恰好反映并写照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凝练和实践进程,为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力量支持。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李军指出,上海正按照国家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开放已经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最大的优势。上海将积极争取金融业对外开放新举措先落地,大力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推动金融市场更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建设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稳步推进上海自贸区新片区金融开放创新,打造“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积极营造国际一流的金融发展环境。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发布了14个上海金融研究重点课题成果。课题成果总体显示,上海已具备高标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但在一些方面还需要抓紧时间“补短板”。其中,《上海高标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研究》指出,从当前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和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IFCD)两大主流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数的最新结果看,上海竞争力次于伦敦、纽约、中国香港,与新加坡、东京相当,已高标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课题分析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完整的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但国际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集聚相当数量的国际金融机构,但国际化金融人才还不够;参与主要的国际金融基准供给,但国际话语权相对有限;自贸区对人民币金融计价职能的培育进展稍显缓慢。“要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可以从丰富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推进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推进”。而在《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化路径研究》报告中提到,从长期来看,需要循序渐进地逐步开放,先间接投资后直接投资、先股票市场后债券市场、先机构投资后个人投资;逐步开放资本账户等。从短期来看,需要修订相关法律,加大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取消罚款上限,对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结构的惩罚力度要对等;建立严肃的退市制度;打破刚性兑付等。此外,《“十四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上海经济、贸易、航运及科创中心联动发展的基本思路》课题研究认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服务于国际经济中心建设;金融必须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国际贸易、科创、航运中心建设的支撑。世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姜建清总结评论指出,上海已经形成格局完整、品种完备、交易活跃的金融市场体系,具备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全部主要要素,可以说,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他还强调,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智库的力量至关重要,要特别重视研究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姜建清表示,随着金融开放不断扩大,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经济、贸易、航运和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都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更高质量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值得期待。

不日城

从陆家嘴论坛展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望在四大领域释放潜力

6月18日-19日,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如期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20: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陆家嘴论坛当时办起来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现在已经成为上海国际金融建设一张非常重要的名片。”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说道。他曾任上海主管金融的副市长。按照规划,上海将在今年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人民币也正处于循序渐进的国际化进程之中。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人民币外汇储备资产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的1.96%,位列第五位。截至4月,在基于金额计算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市场份额为1.66%,位列第6位。根据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排名位列第四,仅次于纽约、伦敦、东京。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站上新起点。就在刚刚结束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领导,海内外金融机构高管、学者,共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新使命、新愿景。投资人民币资产的全球首选之地“上海正成为开放的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全球一流投资者只要投资人民币资产,首先会想到上海。”央行行长易纲在主题演讲中说道。全球十大资产管理机构、全国九成以上外资私募机构等纷纷选择落户上海。目前,上海已有合资证券公司7家(占全国50%),合资基金公司23家(占全国53%)。在进一步金融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去年以来,上海在金融机构的开放和引进方面取得了诸多“首家”或者是“首批”效应:首批外资控股新设的合资券商,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和摩根大通证券分别于2019年12月底和2020年的3月中下旬开业。2019年12月,首家外资参股基金投顾公司,先锋领航投顾投资咨询公司于上海开业,同期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获批筹建。2020年1月,首家外商独资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保险(中国)控股公司开业。“上海是国内资产管理机构云集之地,也是国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最为密集的城市。”中国太保总裁傅帆表示,“从基本面来看,国内经济持续、长期稳定增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财富的积累,这些都使得国内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坚实,发展空间广阔”。橡树资本联席董事长霍华德马克斯表示,通过与境外机构合作,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效率提高,让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引进更加先进的理念,助力降低市场的波动性。对上海这样的新兴金融中心来说,也可以更好促进资源的配置。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表示,建行将以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为契机,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资管业务新体系,加速资管业务全球化布局。联通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不断丰富全球资管产品线。国际金融论坛联席秘书长朱宁表示,下阶段如何借助金融服务业开放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到来,让中国居民的家庭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化、全球化,更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变化带来的风险,这是上海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过程中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将推动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开放政策,研究推出新的开放举措,如扩大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制度)、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规模,探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融资管理模式,继续支持上海吸引更多全球一流机构落户,助推上海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市场。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还可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进一步先行先试,只要符合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反避税监管要求,正常贸易和投资需要的资金都可以自由进出。”易纲说道。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非常核心的内容,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约束条件。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可以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抓手,以此大幅推动金融开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使得人民币资产能非常方便地为国际投资者所拥有、交易。这样的场景下,人民币会成为广泛被世界使用的货币,这样新一轮全球化会获得新动力,资本的流动会更广泛,效率更高,也会更安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江教授认为,上海应以临港新片区为依托,打造一个金融自由港,更大程度实现国际化和开放,形成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的互补,推动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全面国际化。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郭利博表示,摩根大通愿意设计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产品,从而推广人民币的国际化。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认为,数字货币是未来货币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数字货币的发展是今后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和渠道。星展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古普塔提出,可以建立起新加坡上海的债券通,也可以考虑将新加坡作为中国数字货币的枢纽地。潘功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将支持上海发挥人民币资产发行和交易中心的独特优势,创新丰富人民币金融产品,拓展人民币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全球各类投资者的投融资需求。政策支持和监管引领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目前上海正在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易纲说道。2019年提出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目标后,时隔一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表示将力争用5年时间,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央行科技司的司长李伟表示,上海的金融要素完备,体系健全,科研创新基础也非常雄厚,具备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基本条件,发展金融科技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李伟还表示,央行会自身整合在沪科技机构的科技资源,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设数据中心等实际具体的措施来支持上海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指出,上海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一样需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双向开放的格局,同时对内注重面向不同市场主体的开放。瑞穗金融集团的董事长佐藤康博则建议,上海要进一步走向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在新的数字领域取得开创性的成果。金融科技的发展还需要创新监管方式。6月17日,上海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开始征集创新应用项目。李伟表示,政策支持和监管的引领,对于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金融监管部门从顶层设计角度把握方向,通过释放政策红利,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快速落地。另一个方面,通过构建包容审慎监管框架,运用监管科技提升监管效能,降低合规成本,推动金融科技规范发展。“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正在上海逐步形成,金融法院、金融仲裁等专业机构陆续成立,上海已成为创新金融运行规则和标准的最好实验场。”易纲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刘晓云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金融司法对于规范和引导金融交易行为,依法平等保护各类金融主体促进金融市场法治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认为,最佳金融创新呼唤法治;最佳的体制创新同样呼唤法治,体制创新主要是指金融安全;最强的金融效率也呼唤法治。2018年8月20日,上海金融法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首家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院长赵红表示,上海金融法院将会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广泛吸收借鉴国外金融司法的成熟经验和先进成果,尊重和贯彻国际公认的法律价值理念以及法律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形成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中国金融司法诉讼机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茆荣华认为,金融司法服务保障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需要正确的司法理念,也需要高效的审判机制,坚实的人才基础,也需要积极的能动作为。(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大原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蝉联全球第三:金融科技排名升至全球第二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蝉联全球第三。3月17日,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9)。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上海、香港、新加坡、北京、东京、深圳、法兰克福、苏黎世。总体看来,本次排名较上次有所调整,大部分城市的平均综合评分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不同城市之间的降幅差距区别较大,表明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不同城市间金融发展水平及其抗风险能力的差距受疫情冲击而进一步凸显放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2020年,是上海实现“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收官之年。上海在2020年9月和今年3月连续两次GFCI排名中位列第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实现了“基本建成”这一目标。本次GFCI排名中,上海无论在营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金融发展水平、国际声誉等城市综合实力方面,还是在银行、投资管理、保险、专业服务、金融监管、融资、金融科技、贸易等细分领域,都排名靠前,体现出上海近年来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日益得到国内外金融从业人士的首肯。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之后,上海是全球最早实现金融业全面复工复产的金融中心城市。在本次GFCI调查中,在包括纽约、伦敦、东京等在内的其他主要金融中心城市,许多金融机构目前仍有过半员工居家办公。上海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体现出来的管理能力无疑成为上海吸引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从业人士的重要砝码。下一步向何处使力“基本建成”之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何处使力,成为摆在上海面前的新课题。回顾过去几年上海金融业的发展,不难看出上海正在把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作为“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突破口,并已布局多时。近年来,上海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市场交易平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更加齐全,包括原油期货、国债期货、股指期货、股指期权、黄金ETF、同业存单等各类重要金融产品工具不断涌现,2020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达2275万亿元,是2010年的5.9倍。截至2020年末,全球资产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都已在上海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全国32家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OFE PFM)中有29家落户上海;75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获得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资质;48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获得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资质。特别是2018年我国启动新一轮高水平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来,上海资管行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方面,交银理财、信银理财已经开业,广银理财、浦银理财开业在即;外资券商方面,全国已开业或已批筹的外商控股合资券商共8家,上海有4家,其中,全国首批新设外资控股券商野村证券、摩根大通证券均已开业;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方面,目前全国已开业或已批筹的3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全部落户上海,其中: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已经开业,贝莱德建信理财公司、交通银行与施罗德的合资理财公司获批筹;外资独资公募基金方面,目前全国已正式获受理的6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也全部选择上海,其中贝莱德基金公司已获批筹;合资基金投顾公司方面,先锋领航与蚂蚁金服成立的合资公司获得全国首批基金投顾试点业务牌照。在本次GFCI报告中,上海资管中心建设的成绩也得到体现,在投资管理这一领域中,上海排名第五,仅次于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老牌资管中心。上海在金融科技方面排名第二,仅次于纽约近几期GFCI指数报告均专门设置章节对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进行讨论,并对各大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作为国内金融业发展水平最高、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很早就感受到并积极争取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给金融业带来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在金融科技领域持续发力。在本次GFCI指数报告中,上海在金融科技方面排名第二,仅次于纽约。2018年,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科在上海成立,随后,中银金科、交银金科、兴业数金等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相继在沪成立。2020年,汇丰金科在临港新片区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外资金融科技公司。保交所于2020年推出“保交链”系统,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保险交易,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和安全性。2020年,上海正式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市长龚正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上海将大力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目前,上海已在消费、交通、医疗、数字人民币保单、长三角跨区域支付等领域创新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柳也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排名蝉联全球第三

来源:中国证券网原标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排名蝉联全球第三 来源: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范子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日益巩固。英国智库Z/Yen集团今日发布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9)显示,根据最新排名,上海蝉联全球第三。据悉,本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研究了126个金融中心,指数共采纳143个特征指标,相关定量数据由第三方机构提供,其中包括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国际组织。同时排名还结合了来自全球各地共10774位受访者填写的在线问卷调查。依据最新排名,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上海、香港、新加坡、北京、东京、深圳、法兰克福、苏黎世。2020年,是上海实现“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收官之年。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在2020年9月和今年3月连续两次GFCI排名中位列第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实现了“基本建成”这一目标。据了解,本次GFCI排名中,上海无论在营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金融发展水平、国际声誉等城市综合实力方面,还是在银行、投资管理、保险、专业服务、金融监管、融资、金融科技、贸易等细分领域,都排名靠前,体现出上海近年来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辞其交游

易纲: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重点建设“五个中心”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罗知之)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今日在上海开幕,央行行长易纲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继续重点建设“五个中心”:金融资产的配置中心、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管理中心、金融开放中心、优质营商环境示范中心、金融科技中心。易纲介绍,首先,上海正成为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也就是说,全球一流的投资者,只要投资人民币资产,首先就会想到上海。全球机构投资者都能够方便地在上海开展跨境投融资活动。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货币政策仍在正常区间,人民币利率在发展中国家中是最低的,但相对主要可兑换货币仍保持较高的正利差,人民币资产对全球资本配置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第二,上海正成为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管理中心。境内外投资者投资人民币资产后,必然需要开展持续的风险分散和管理。在上海,风险管理的各要素正在日臻完善。一是定价上,各类人民币资产都实现了连续定价。二是交易上,人民币金融市场有充足的流动性,有较好的深度和广度,能够随时买得进、卖得出。三是风险对冲上,金融期货、商品期货、利率汇率衍生品等风险管理工具已经比较齐备,为高效的风险对冲提供了可能。四是信息披露上,这几年不断提高的透明度和更加严格的披露要求,持续增强了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有了以上风险管理四要素,投资者就能较好地管理和分散风险。第三,上海正成为金融开放中心。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定是开放的,要吸引一流的金融机构和一流的金融人才,开放是必要条件。近年来,上海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一批国际知名金融机构陆续落户上海,对全球顶尖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也显著增强。同时,金融监管能力也要与金融开放程度相适应、相匹配,在金融开放中维护金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第四,上海正成为优质营商环境的示范中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正在上海逐步形成,金融法院、金融仲裁等专业机构陆续成立,上海已经成为创新金融运行规则和标准的最好试验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还可以在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更进一步,先行先试,只要符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要求,正常的贸易和投资需要的资金,都可以自由进出。第五,上海正成为金融科技中心。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目前,上海正在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

光之梦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金融科技位列全球第二

2021年首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出炉。3月17日,由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29)”发布。根据最新一期报告,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仍位列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对于上海在本期排名中取得的成绩,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体现了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从追赶、超越到巩固的发展,进一步夯实了上海作为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的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如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迈入新的阶段,“十四五”将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对记者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上海可在离岸金融、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下进一步开放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发力。上海排名蝉联第三“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29)”显示,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上海、香港、新加坡、北京、东京、深圳、法兰克福、苏黎世。其中,和前一期相同,上海仍位列第三。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在2020年9月和2021年3月连续两次GFCI排名中位列第三,从侧面反映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实现了“基本建成”这一目标。朱宁对记者表示,此次排名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上海在亚洲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也显示了疫情期间上海在国际上的吸引力。“这主要得益于此前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尽管目前上海在排名方面,和纽约、伦敦仍有一定差距,但上海上升的速率相对较快,这是一个较为健康的趋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也对记者称,此次排名说明上海不仅夯实了作为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的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也为在全球化数字化新时代引领全球金融科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十四五”开好局。具体来看,本次GFCI排名中,上海无论在营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金融发展水平、国际声誉等城市综合实力方面,还是在银行、投资管理、保险、专业服务、金融监管、融资、金融科技、贸易等细分领域,都排名靠前。这体现出上海近年来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日益得到国内外金融从业人士的首肯。站在已有的成就上,2021年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如何再出发?朱宁对记者称,可在三方面发力,一是依托和配合临港新片区的金融改革深化,在离岸金融业务进一步创新,比如对离岸金融业务主体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二是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下的开放;三是推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机制,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金融对外开放和创新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朱宁表示,一方面,目前国内利率水平明显高于国际,有利于资金流入,从而推动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包括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机制;另一方面,上海可利用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契机,加快推动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持续发力金融科技建设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全球金融业发展的焦点和趋势,近几期GFCI指数报告均专门设置章节对此进行讨论,并对各大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作为国内金融业发展水平最高、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较早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给金融业带来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在金融科技领域持续发力。在本期GFCI指数报告中,上海在金融科技方面排名第二,仅次于纽约,较前期排名上升1名。目前,上海在金融科技领域发展方面已形成集聚优势。2018年,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科在上海成立;随后,中银金科、交银金科、兴业数金等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相继在沪成立;2020年,汇丰金科在临港新片区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外资金融科技公司;保交所于2020年推出“保交链”系统,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保险交易,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和安全性。2020年,上海还发布了《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上海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的目标。业内普遍认为,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是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努力方向之一。此前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也提出,上海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对各行业的支撑和赋能作用。提高传统金融行业的科技化程度,推动科技与场景的有效结合。优化上海及各地区层面的金融科技发展布局,打造并完善金融科技全链条生态系统等。“数字化变革需要创新性地重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市场、技术、制度、监管等,上海未来可在创新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贲圣林称。还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科技不断优化升级改造金融业运营模式的同时,数字人民币也悄然进入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上海于去年正式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在消费、交通、医疗、数字人民币保单、长三角跨区域支付等领域创新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未来将大力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再攀全球资管中心高峰“基本建成”之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应该向何方前行,在何处使力,成为摆在上海面前的新课题。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上海提出了“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回顾过去几年上海金融业的发展,不难看出上海正在把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作为“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突破口,并已布局多时。在本次GFCI报告中,上海资管中心建设的成绩也得到体现,在投资管理这一领域中,上海排名第五,仅次于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老牌资管中心。近年来,上海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市场交易平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更加齐全,包括原油期货、国债期货、股指期货、股指期权、黄金ETF、同业存单等各类重要金融产品工具不断涌现,2020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达2275万亿元,是2010年的5.9倍。成熟的金融市场为上海吸引了一大批重量级的资产管理类机构。截至2020年末,全球资产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都已在上海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全国32家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OFE PFM)中有29家落户上海;75家国际资管机构获得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资质;48家国际资管机构获得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资质。特别是2018年我国启动新一轮高水平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来,上海资管行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方面,交银理财、信银理财已经开业,广银理财、浦银理财开业在即;外资券商方面,全国已开业或已批筹的外商控股合资券商共8家,上海有4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方面,目前全国已开业或已批筹的3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全部落户上海;外资独资公募基金方面,目前全国已正式获受理的6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也全部选择上海,其中贝莱德基金公司已获批筹;合资基金投顾公司方面,先锋领航与蚂蚁金服成立的合资公司获得全国首批基金投顾试点业务牌照。

动静无过

央行上海总部:要将加快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央行上海总部:要将加快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30条意见”落地实施作为重中之重。对于责任单位只有上海总部一家的工作任务,要尽快推出一批成果,增强市场信心;对于上海总部牵头的工作任务,要抓紧与其他责任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对于上海总部配合的工作任务,要积极协助牵头单位加紧推动。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四时不节

逆势而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次跻身全球前三

全球性金融科技峰会“外滩大会”正在浦江畔如火如荼地举行,国际顶尖的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者围绕上海提升金融科技含金量出谋划策。9月25日,又有好消息传来: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8),上海首次跻身全球前三甲,较上期排名提升一位。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上海、东京、香港、新加坡、北京、旧金山、深圳、苏黎世。本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研究了121个金融中心,指数共采纳138个特征指标,相关定量数据由第三方机构提供,其中包括世界银行、世界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国际组织,同时排名还结合了来自全球各地共8549位受访者填写的在线问卷调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日益巩固,愈发受到全球经济金融界的广泛认可。特设金融科技章节,上海连续四期排名前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从2007年开始发布第一期,每年3月和9月更新一次,持续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竞争力评估和排名。从第25期开始,报告连续四期就金融科技设置专门章节。金融科技是联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促进双向赋能的重要着力点。在这一环节,上海表现突出,连续四期排名前三,意味着上海正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契机,有望实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弯道超车。就在指数发布的当天,上海正举行全球性金融科技峰会——外滩大会,超500名全球经济学家、诺奖得主、企业家、技术大咖汇聚一堂,探讨最前沿的金融科技技术及商业落地。全球金融中心竞争日趋白热化,科技成了上海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外滩大会是上海5年内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展示上海在金融科技关键技术、金融科技应用场景、金融科技产业集聚等方面发展成果的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引领性和号召力。疫情期间评分逆势上升,国内外投资者对上海的信心不降反增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总体看来,本次排名较上次略有调整,所有城市的平均综合评分出现一定幅度下降,表明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然而,上海的评分却逆势上升,较上期提高8分,表明在疫情全球蔓延期间,国内外投资者对顶级金融中心的信心得到增强。在本期报告对受访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及未来2至3年哪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将更加重要时,上海在前十位金融中心城市中被提及最多,这从侧面显示出国际金融界对上海城市软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肯定和信心。正如中国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在今年6月陆家嘴论坛上所言:“上海正在成为金融的开放中心。”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巨头的一系列在沪举动,也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吸引力不减的有力注脚。外资公募基金公司方面,今年4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对公募基金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贝莱德、路博迈、富达国际等三家全球顶级资产管理公司正式提交了在沪设立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目前,贝莱德在沪设立全国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已获批筹,路博迈、富达国际申请已被正式受理。此外,先锋领航集团近期也向市场证实正筹备在沪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并将我们在亚洲的主要办事处迁往上海。”外资券商方面,继去年底今年初野村东方、摩根大通等外资券商相继开业后,星展银行在沪设立外资控股券商已获批筹。合资理财公司方面,东方汇理与中银理财在沪成立的全国首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汇华理财即将正式开业,贝莱德、淡马锡与建信理财在沪成立合资理财公司已获批筹。外资人身险方面,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寿险公司——友邦人寿已正式开业。与此同时,还有一大批外资金融机构正积极筹备在沪设立独资或合资的金融机构。与第一名差距进一步缩小,上海在细分领域同样名列前茅本期GFCI指数报告显示,上海不仅排名首次升至第三位,各项综合得分748分,较上一期提升8分,从而与第一名纽约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至22分。在指数具体考察的营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金融发展水平、国际声誉等五个方面,上海在最近四期报告中全部进入前十。而在银行、投资管理、保险、专业服务、金融监管、金融科技等细分领域,上海在最近四期报告中也基本进入前五。2020年是上海实现“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收官之年。在今年3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次晋级GFCI全球第四后,上海在完善金融要素市场、健全金融机构体系、优化金融服务功能、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金融核心功能不断得到提升。站在新起点上,推动双向开放、海纳百川、科技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有力迈向新的征程。上海市金融局方面表示,2020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再出发之年。GFCI报告是国际社会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观察面向,上海在2020年后将进一步聚焦优势资源、优化营商环境、防范金融风险,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更上一层楼。(文章来源:东方网)

关云长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上海已具备高标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朱琳娜 记者 张艳芬)12月19日下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专题召开“2019上海金融研究重点课题成果发布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发布了14个上海金融研究重点课题成果。课题成果总体显示,上海已具备高标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同时在一些方面还需抓紧时间补短板。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李军表示,上海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将积极争取金融业对外开放新举措落地,大力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推动金融市场更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建设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稳步推进上海自贸区新片区金融开放创新,打造“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积极营造国际一流的金融发展环境。

大急救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金融科技位列全球第二

来源:第一财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金融科技位列全球第二作者: 段思宇2021年首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出炉。3月17日,由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29)”发布。根据最新一期报告,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仍位列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对于上海在本期排名中取得的成绩,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体现了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从追赶、超越到巩固的发展,进一步夯实了上海作为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的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如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迈入新的阶段,“十四五”将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对记者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上海可在离岸金融、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下进一步开放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发力。上海排名蝉联第三“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29)”显示,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上海、香港、新加坡、北京、东京、深圳、法兰克福、苏黎世。其中,和前一期相同,上海仍位列第三。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在2020年9月和2021年3月连续两次GFCI排名中位列第三,从侧面反映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实现了“基本建成”这一目标。朱宁对记者表示,此次排名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上海在亚洲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也显示了疫情期间上海在国际上的吸引力。“这主要得益于此前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尽管目前上海在排名方面,和纽约、伦敦仍有一定差距,但上海上升的速率相对较快,这是一个较为健康的趋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也对记者称,此次排名说明上海不仅夯实了作为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的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也为在全球化数字化新时代引领全球金融科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十四五”开好局。具体来看,本次GFCI排名中,上海无论在营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金融发展水平、国际声誉等城市综合实力方面,还是在银行、投资管理、保险、专业服务、金融监管、融资、金融科技、贸易等细分领域,都排名靠前。这体现出上海近年来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日益得到国内外金融从业人士的首肯。站在已有的成就上,2021年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如何再出发?朱宁对记者称,可在三方面发力,一是依托和配合临港新片区的金融改革深化,在离岸金融业务进一步创新,比如对离岸金融业务主体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二是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下的开放;三是推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机制,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金融对外开放和创新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朱宁表示,一方面,目前国内利率水平明显高于国际,有利于资金流入,从而推动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包括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机制;另一方面,上海可利用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契机,加快推动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持续发力金融科技建设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全球金融业发展的焦点和趋势,近几期GFCI指数报告均专门设置章节对此进行讨论,并对各大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作为国内金融业发展水平最高、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较早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给金融业带来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在金融科技领域持续发力。在本期GFCI指数报告中,上海在金融科技方面排名第二,仅次于纽约,较前期排名上升1名。目前,上海在金融科技领域发展方面已形成集聚优势。2018年,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科在上海成立;随后,中银金科、交银金科、兴业数金等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相继在沪成立;2020年,汇丰金科在临港新片区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外资金融科技公司;保交所于2020年推出“保交链”系统,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保险交易,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和安全性。2020年,上海还发布了《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上海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的目标。业内普遍认为,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是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努力方向之一。此前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也提出,上海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对各行业的支撑和赋能作用。提高传统金融行业的科技化程度,推动科技与场景的有效结合。优化上海及各地区层面的金融科技发展布局,打造并完善金融科技全链条生态系统等。“数字化变革需要创新性地重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市场、技术、制度、监管等,上海未来可在创新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贲圣林称。还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科技不断优化升级改造金融业运营模式的同时,数字人民币也悄然进入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上海于去年正式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在消费、交通、医疗、数字人民币保单、长三角跨区域支付等领域创新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未来将大力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再攀全球资管中心高峰“基本建成”之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应该向何方前行,在何处使力,成为摆在上海面前的新课题。2020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上海提出了“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回顾过去几年上海金融业的发展,不难看出上海正在把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作为“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突破口,并已布局多时。在本次GFCI报告中,上海资管中心建设的成绩也得到体现,在投资管理这一领域中,上海排名第五,仅次于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老牌资管中心。近年来,上海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市场交易平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更加齐全,包括原油期货、国债期货、股指期货、股指期权、黄金ETF、同业存单等各类重要金融产品工具不断涌现,2020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达2275万亿元,是2010年的5.9倍。成熟的金融市场为上海吸引了一大批重量级的资产管理类机构。截至2020年末,全球资产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都已在上海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全国32家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OFE PFM)中有29家落户上海;75家国际资管机构获得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资质;48家国际资管机构获得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资质。特别是2018年我国启动新一轮高水平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来,上海资管行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方面,交银理财、信银理财已经开业,广银理财、浦银理财开业在即;外资券商方面,全国已开业或已批筹的外商控股合资券商共8家,上海有4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方面,目前全国已开业或已批筹的3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全部落户上海;外资独资公募基金方面,目前全国已正式获受理的6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也全部选择上海,其中贝莱德基金公司已获批筹;合资基金投顾公司方面,先锋领航与蚂蚁金服成立的合资公司获得全国首批基金投顾试点业务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