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企业“走出去” 国际化财务人才培养也需加速不为功名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企业“走出去” 国际化财务人才培养也需加速

央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记者刘柏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潮中,国际化人才尤其是具有全球视野的财务人才不足的“痛点”正逐渐显露出来。如何补上这一短板?作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企业集团合作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尝试,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第一期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项目26日结业,这也是首个为本土企业量身定制、系统培养海外CFO人才的长期项目。据了解,该项目自2017年开始筹备酝酿,去年6月20日开班,经过近一年半,133天分6次集中培养,10课时全英文授课、1584个小时线上学习和考试,9项ACCA标准考核。业内观点指出,这或将为企业集团和中国财会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的方案。培养国际化理念和国际市场观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了解到,这批中交集团的学员60%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23名学员拥有海外工作经验,目前工作地点遍布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该项目的培养目标主要针对五个方面。首先是培养国际化理念和国际市场观念。既精通专业领域与管理,也熟悉国际法规及惯例;既具备国际贸易、商务、国际金融等专业知识,也熟悉政治经济、风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第二,注重多学科交叉和国际化商业经验,培养综合能力和全球化视野,拓宽在全球化经营环境、国际会计准则、金融与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第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协调能力,以面对各种不确定性问题和挑战。第四,以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教练式引导等方式提升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通过面授和在线学习,助力学员获得ACCA等全球权威的财会金融领域证书。根据培养目标,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设置了三个大板块课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面授课程45天,ACCA专业课程45天,中国交建国际化课程10天,这三个板块的课程互为补充,既各有特色又整合在统一框架之下。在项目结业仪式上,中国交建财务总监彭碧宏表示,中交集团积极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承担了一批海外项目的建设,未来在“走出去”方面要深耕细作,把市场进一步做大,“目前,我们已经在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多个机构,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政策法规,如何在遵守通用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国家的政策要求和实际情况,提升企业的管理运营水平,这离不开国际化人才的国际的视野、思维和先进的技术水平。”首提“会计基础设施”概念在三大板块课程以外,项目还为学员提供高层次论坛和跨文化交流机会。就在今年3月22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为中国交建和2017级MPAcc留学生班举办了一场“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挑战与机遇、投资移民计划”主题的跨文化交流论坛。来自柬埔寨、尼泊尔、蒙古、马拉维、安提瓜和巴布达东加勒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业内专家着重介绍了各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投资机会等营商环境,阐述了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理解和深度认同。中交学员代表则分别结合了中国路桥柬埔寨项目、中国港湾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中交肯尼亚铁路项目、中国港湾尼日利亚项目等境外大型品牌项目的投资建设情况,重点向国外留学生代表展示了中国交建在海外开展业务的情况,希望通过加强国际基础设施合作,促进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既包括钢筋、水泥和线缆,也包括规则、信息和数据。“会计基础设施”概念由学院率先提出,并开展系列研究。从2017年开始,学院每年举办“会计基础设施”助推“一带一路”高层研讨会,从会计信息、会计准则、会计监管和会计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计体系互联互通,更好促进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扣庆指出:“在今天这样一个国际化环境下,在新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的事业发展难以避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有的时候可能是非常艰巨的挑战,但是大家要在铜墙铁壁当中去找到通向成功的希望,需要我们持续学习、深入学习。”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从2015年起就面向亚太地区中青年财经官员开展了“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也是该学院面向海外财经官员提供的第一个会计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大部分都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的央行、财政部、税务局,很多还是“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依托学院国际化的平台优势,一系列的培训和交流活动让中国交建学员与学院留学生有了更多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第一期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项目结业(央广网发 图片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提供)

云飘飘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单喆慜:企业的现金流预算和管理是头等大事

最早出现于美国的新经济已经席卷全球。与依靠政府与制造业、出口导向驱动的传统经济不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信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新经济,更加快速、健康、可持续。那么,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又该如何探索创新道路呢?3月29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单喆慜受邀参与混沌大学五周年老学员返场大课,以导师的身份进行了为时1小时的分享。单喆慜以“新经济、新财务”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关于新经济形势下企业探索与财务分析的观点。她认为,新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此外,新经济背景下,技术基础设施进化,移动互联网普及,AI及大数据应用,消费升级/产业和行业边界突破。而新旧经济模式下企业的探索差异主要在以下几点:产业链/行业竞争 vs 生态/差异共生传统金融 vs 新金融工具内在推动力vs 外在推动力财务价值vs产品价值/运营价值/客户价值标准化产品服务 vs 性价比&高度个性化咨询服务 vs 解决方案&执行产品服务 vs 效率&焦虑有形资产 vs 无形资产制度管理 vs 数据管理另外,单喆慜还认为,企业的现金流预算和管理是头等大事。在新经济下,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商业模式的分析方式都应该有相应的变化。以下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单喆慜分享的核心内容,由混沌大学提供课程实录,钛媒体整理,有删节:新经济背景中企业的探索1.产业链/行业竞争 vs 生态/差异共生新经济跟传统经济有很多不同。比方说,我们在研究经济现象的时候,可能讲比较多的是产业链,而现在我们讲比较多的是生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过去我们在研究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时候,首先会把企业放到产业链上去,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我们会这样来讨论。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一个企业在经济社会当中,它只是一个点,它提供产品与服务,它需要很多其它的点来为它提供服务,除了上下游之外,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的推广,也就是销售的服务,企业战略方向等,各种各样的服务。所以生态是一个立体的概念,比产业链能更加完整地描述企业的生存环境。过去我们在讨论行业的时候,更多的会讲竞争,竞争什么呢?市场竞争,争夺客户,甚至有些是你死我活。但现在,我们在讨论行业的时候,更多讲的是共生。虽然是在同一个行业里,可能服务的是同样类型的客户,但是我们讨论的是怎么样才能够共同生存下去,这个共生就需要我们对客户差异的做更详细的区分。2.传统金融 vs 新金融工具在金融领域里,过去一个企业想要融资,首先找股东,再找银行,股东不给钱,银行不给钱,那怎么办呢?现在如果企业要融资的话,我们有很多金融工具。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战略,你想要做成什么样的规模,你想要为谁服务,然后我们再来想一下怎么样才能让投资者愿意给你钱呢?新金融工具和传统金融工具都是为了融资,但是在融资的时候,我们可能要考虑投资者的角度和诉求。3.财务价值vs产品价值/运营价值/客户价值如果从投资人的角度去看,他们投企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从企业获得现金流回馈,财务价值就是从投资人的角度去讲这个投资目前值多少钱,常用的方法是利润的倍数,净资产的倍数,现金流的倍数。但是,现金流是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而站在企业内部的角度,过程是不是有价值呢?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过程和价值对应起来呢?所以如果站在企业的内部,我们能看到企业有产品研发设计的价值,有生产和销售运营的价值,有客户价值。这个角度,做股权激励也有用,创业者都有体会,我们去融资的时候怎么估我们自己的价值,怎么估外面来的资金价值。那么过程是不是创造价值呢?这些价值我们应该去如何衡量呢?我们每次谈到研发,运营,客户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谈费用。那运营是不是创造价值呢?如果你不认为运营创造价值,那么可以说中国的制造业整个是不创造价值的。所以,在这里我想说实际上财务价值是一个对结果的评估,它是从投资者角度去看,而产品价值、运营价值和客户价值它是真正的站在企业的角度去看。4.产品服务 vs 效率&焦虑麻辣火锅店,听书频道,他们卖的是什么?传统的角度,它们卖的是产品和服务的。问题是,为什么客户会买这个企业的产品?这是一个焦虑的产业链,这是一个焦虑的生态圈,这些企业卖的和你想的可能不是一回事,它卖的是治焦虑的配方,所以它要研究焦虑是什么,大部分人碰到焦虑的时候会怎么办,以及这一次解决焦虑以后,客户下一次会不会再来。治理焦虑最好的方式是安抚,所以它们卖的是服务。5.有形资产 vs 无形资产过去做企业要有资产,这个资产大多数时候是我们看得见的,有办公场地,账上要有钱,还得有一些库存。但是现在做企业呢,可能商业模式更重要,我们一直在讨论什么是商业模式,当员工进进出出的时候,技术不断迭代的时候,企业是不是能够应对这些变化?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是这些变化的东西都走了,还能够留下来的那个东西。所以,企业最宝贵的是它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这些都是企业非常宝贵的资产,你也可以说是资源、人脉、管理经验。好,我刚才讲的无形资产和会计准则定义的无形资产是两码事,我们讲的有形资产,包括产品、库存、办公场地、员工,都能看得见,但是事实上这些都是在变化当中的。消费者的喜好在变化,员工价值观在变化,对企业来说能应对这些变化,能维护和留存下来的东西,这个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这个无形资产就是商业模式。6.制度管理 vs 数据管理过去我们讲企业做管理靠的是什么,商业领袖?一个有吸引力的商业领袖,他可以留住员工,他可以吸引新的员工进来。制度,我们有一套,因为商业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所以企业有一套清晰的考核激励管理制度,但是现在管理员工可不能像过去一样,用一套统一的制度来管理所有的人,我们的管理也得个性化一些,甚至我希望考核和激励也是个性化的。那么,能不能做到呢?能。靠什么能做到呢?数据,现在,未来,帮助我们去做管理的不是制度,不一定是制度,更多的是数据,数据能够帮我们用个性化的方式去管理个性化的员工。新财务:分析方式过去企业,做产品、卖产品、提供一条龙服务。但是在新经济中,产业发生裂变,有的企业做微笑曲线的两端,有的企业下沉,有的企业把贸易做成了平台,有的企业提供类似于定制的,有粉丝参与设计的产品和服务。在分析一家企业的时候,我们过去喜欢用会计报表,因为会计报表的全局性,但是遗憾的是会计报表在目前它不能反映企业的特点,会计报表适合工业2.0时代的制造业,而事实上每个行业的业务数据差异都很大,会计报表这一标准化就把业务差异去掉了。所以,我们在分析企业的时候,要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产品是什么,商业模式是什么,要非常清楚自己擅长点在哪里,你擅长的是做产品,是做运营,还是做客户价值。实际上你只要Focus在你擅长的事情上,其它的事情先外包,等有钱了再去做。另外,分析的时候,要记住要抓住业务的特点,抓住核心业务数据,这个核心业务数据告诉我们销售收入产生的源泉。所以,企业的估值是通过“销售收入”来体现的,而收入是通过核心业务数据来体现的。最后提醒大家,融资是企业的战略,有多少钱,做多大事。而不是说有多大梦想,怎么去落地,落地一定要通过融资。同时,过去我们在融资的时候,是过一段时间融资,发现企业缺钱了去融资,就来不及了。融资从过去的阶段性工作变成了日常工作,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预算和管理是头等大事,决定企业增长的除了内部增长,也就是盈利模式之外,还有外部融资。资本是一个企业前进的进度的催化器,它能够让你快速接近梦想,也能够快速检验你的方向正确还是错误。另外,我们要正确认识资本的作用和诉求,如果你需要追求速度,那么你就要想办法引进资本,要了解财务投资人的诉求。财务投资人其实他不是投你,他只是借钱给你,所以他强调退出机制,他要安全性,同时他要很高的收益性。这些钱有可能比信托更贵,所以要考虑财务投资人的本质,他只是借钱。另外,财务管理更加强调融资工具的设计,怎么样才能既融到钱,又能够让投资者的价值观跟企业的价值观在某一个阶段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样会减少企业在发展战略上和投资人摩擦带来的各种不确定。

爽然四解

考研最难的专业集中在这三所大学,你今年准备挑战吗?

冷丝自媒体原创,拒绝转载!文|刘冷丝栏目|丝说考研根据新华社新媒体公布的数据,2017年考研最集中的学校和专业依次为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比如,报考南开大学公共管理的共有580人,最终录取10人,录取比例为58:1;排在第二位的是会计学,最终录取比例为46:1;三所大学中,即使是排名最低的是浙江大学会计学,也有11:1的比例。南开大学师生怀念敬爱的周总理有一点让人吃惊:并不是特别热门的新闻与传播学在2017年的考研中也进入了难度最大的排行榜。比如,南开大学新闻学录取比例为28:1,复旦大学的传播学录取比例为20:1,浙江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录取比例为11.48:1。还有一点让人看不懂的是,复旦大学护理学录取比例居然是22:1。难道有很多人抢着要去做高级护士和护理人员?其他热门专业倒是比较好理解,主要集中在经济、金融专业领域,这也是近10年来一直延续的考研专业热潮。现在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是这三所大学在这些专业录取的比例这么折磨人?背后有什么隐藏的秘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很多考生都很看好公共管理这个行业,所以不管是不是该专业毕业或者是从事该行业的考生都纷纷报考了公共管理在职硕士,南开大学在我国的实力和名声自然不用多说,公共管理专业设置在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很多报考者肯定会冲着这块招牌而去,这也可能进一步加大了考研的难度。复旦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当然是国内一流,虽然未进入国家“双一流”名单,但是,拿到了新闻与传播学“双一流”的中国人民大学也从来不敢小觑复旦新闻学,而且,他们也一直非常推崇复旦新闻与传播各方面的成就。都说复旦新闻系是全国最好的新闻系,复旦的生源也确实是好,复旦大学1984级的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共有13个高考状元。在国内新闻业界也有一个说法,全国主流媒体的老总近一半出身于复旦新闻。你由此可以想象,要考进复旦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有多难!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的保护建筑再来说说一直热门的会计学和经济学。很多人有一个疑问,类似一大批中央财大、上海财大等等更加专业的大学,他们的考研难度为什么不如南开和复旦这样的名校呢?这个应该与学校的名气有很大的关系,毕竟很多人读研究生更希望到一所名气更大的学校就读。最后说说研究生推免的问题。这三所大学的这些专业考研难度大与“研究生保送生”应该有很大关系,比方说,某个专业本来的录取指标为10个,但是,保送生占去了9个,好几百号报考者就只能去争抢剩下的一个指标,这当然就是难上加难啦!附录新华社新媒体公布的数据:看来,考研真的是“水很深”,一不小心被拖下水,你恐怕要多加小心。除了自身有足够的实力,你一定要探一下你所报考的专业和学校到底有多大的难度,否则最后被淹死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那就太冤枉了。当然,每个人要服从自己的内心,跟着感觉走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敬告|本文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跟帖中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彼故鬻之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成立区块链与会计创新研究中心

来源/视觉中国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硕)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公会、天职国际主办的区块链与会计发展高峰论坛暨SNAI-CGMA-BakerTilly区块链与会计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日前在上海举办。本届论坛为各行业的财务管理者及专业人士们提供了解区块链技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环境中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窗口和交流平台,共同探寻区块链与会计行业融合的新思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扣庆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当今社会技术扩散的速度已显著快于人们的认知水平,技术由此带来的影响和鸿沟将不断扩大,未来财务领导人、企业领导人都将以数字化转型为工作重点。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公会首席执行官、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巴里·梅兰肯发表“区块链与财务的未来”主题演讲。巴里提出,区块链将在三个重要领域对会计岗位产生影响:业务流程自动化/供应链管理采用区块链技术之后,会计师需要为智能合约制定控制措施和机制,审计师必须加大审计力度,确保智能合约得到正确履行和执行;加密数字货币正在改变商业性质,会计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区块链将促使互联网往价值网转变,依托区块链技术,将进一步提高人们参与互联网交易的意愿。链极科技集团副总裁、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区块链大数据研究所联席所长李志杰博士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同时也分享了当前区块链应用的产业布局。他认为,通证经济将实现行业的共识,并对会计财务领域提出新的科技冲击。在发展趋势方面,他认为在未来的商业模式中,大数据将是新的生产资料,人工智能是新的生产力,万物互联是新的生产工具,而区块链将是新的生产关系,当前已进入区块链发展的3.0时代。

临尸而歌

这8所高校考研慎报,不是学霸级大神,真心考不上!

考研报名马上就要开始了,预报名时间在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正式报名时间在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现场确认在11月左右(具体时间各地确定),初试时间在12月23日至12月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起始时间8:30, 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考研的脚步一点一点接近,相信大部分考生此刻正在自习室里面挥汗如雨,毕竟,青春不容你挥霍。对于大部分考生,想要报考的学校大部分人已经心中有数,但是你知道吗?下面这8所大学的考研是非常难的,还望考生慎重!1、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类大学中国的NO.2,仅次于中央财经大学。1997年上财的会计系改名会计学院,在国内会计学界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地处上海这个全国金融中心,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背景。虽然上财不是顶尖的34所大学之一,每年报考上财的人数还是相当多的。从2017年会计学院报考人数同济看出,会计学院报录比为20~40:1,这个比例让好多考生望而却步。上财会计学院复试分数线录取线:会计学硕总分比国家线A区高63分,政治英语单科比国家线高11分,数三、经济学比国家线高24分2、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人大2017年硕士报名统计中国人民大学,在当年高考的时候一直是小编的梦想,可梦想总归照到现实,人大的新闻学等专业真的是太火爆了。考研人大的新闻学也是非常火爆的,人大新闻专业学硕每年招生为20人左右,而这20人中又分为4个专业方向,意味着有些专业方向可能录取不足5人。我们再看看有多少人报考。2017年人大新闻学硕报考录取统计:统考报考人数487人,最终录取20人,报录比24:1。专硕报考241人,录取21人,报录比11:1。不过,如果你能参加上复试,那么你距离考上就不远了,2017年学硕复试人数23人,专硕31人,在复试淘汰率上,人大还是做得不错的。北外分数线3、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院北外高级翻译学院成立与1994年,截至2016年设立的联合国译员训练班(部)已经为联合国培养了1200名专业翻译人才,就是说,你考上北外高翻院,距离你去联合国的距离就不远了。但是不要高兴的太早,北外高翻院代表的是中国最顶尖的翻译学院,每年招生数量可谓寥寥无几,每年报录比大约在30:1。北外大部分录取生来自于北航,南开,中山大学等校的免推生。苏大前身东吴大学4、苏州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苏州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在2009年可谓名噪一时。2009年苏州大学与香港凤凰卫视合作,整合苏大与凤凰卫视的优质资源,创办的凤凰传媒学院,即是如今的传媒学院。2018年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硕)录取人数为6人,报录比为22:1,专硕录取55人,报录比11:1,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分数线:2018年学硕高于国家线22分,专硕高于国家线33分其他4所院校华东师范大学1、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复试比例为1:4,没把握考上390分的同学要慎重。2、武汉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湖南大学的会计学硕。4、西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硕。这几所高校的相关专业都是比较难上的,请同学们报考的时候要慎重。考研的脚步近了,出成绩的时间也就在这4个月,希望同学们不要被周围的环境所打扰,想考研就要坚持,研究生学历对于今后的工作还是有很大帮助的,特别是想换专业的考生,这个时候是最佳时机,你工作大部分企业问的是最高学历,你的第一学历关注度没有那么高。最后:祝考生考研顺利

而口阚然

这几所院校学霸也不敢随便报,报录比高的出奇

小编来给大家说一下几个报录比超高,超级难考的院校,希望小伙伴们慎重选择。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虽然只是211,但是报考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比清北还难,虽然不是34所自主划线院校,由于报考人数众多,每年都是在国家线之前公布复试线,提前开始预复试。会计作为热门专业提前预复试还是比较人性化的,没有上线的同学可以提前进行调剂,以下是2018年会计学院的统计表从左到右分别是报考人数、实考人数、分数线、招生人数、推免人数和统考人数,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算出各个专业的报录比在30~40:1,不过会计硕士B组(非全日制)报录比要低很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目前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新闻传播学常年获得A+评价,可以说是全国最强的,作为顶级学科院校可想而知是有多难考。(1)学术型硕士 ▲2018年人大学硕报考及录取统计表(部分)新闻学院的学硕总报名人数在443人,录取人数为22人,总体的报录比在20:1。每个专业方向分配下来只有5人左右,有的专业还只收推免生。(2)专业型硕士 ▲2018年人大专硕报考及录取统计表(部分)而专硕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却没有那么恐怖,只有10:1,还没有英语口译高。不过自2011年专硕开始招生,每年的报考人数都在缓慢上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大光华前身是北大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与光华教育基金会合作,正式更名为光华管理学院,是亚太地区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不仅初试难,复试更难,很多都是二战、三战甚至四战才考上的。2018年的复试分数线看似不高,但是进入复试的同学中,分数最高的也没有过400分,由此可见专业课的难度有多大。还好复试刷人不多,不然真的没法考了。光华今年一直不公布报录比,估计在30:1左右。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近年来金融专业的火热程度小伙伴们也是有目共睹的,报考人数可想而知。虽然五道口近年复试分数线下降到370。但是专业课难度也是比较大的,而且报考人数众多,对于实力没有那么强悍的小伙伴来说只能静静仰望了。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土木水利学院前身土木工程系是清华历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和建筑学都是A+评价,土木也被评为A级。清华招收传统工科的研究生大都是推免,统考人数很少。每个专业统考才招一两个人,这种专业让你报都不敢报。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北外高翻院前身是联合国译员训练班(部),是国内最顶尖的翻译学院,高翻院的毕业生有一部分是直接去联合国工作的。招生人数不多,而且还有一部分推免生,剩下的统考招生就更少了,由于学校公布的信息数据不多,其难度说法不一,不过都是难,只是难多少的问题,报录比在30:1左右。

爸爸

考研择专业:这几个专业热爆了,报考人数连年攀升

考研小伙伴们在考研之初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专业,是选择热门专业,还是本专业延伸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就业趋势如何,是否要跨专业考研,目前考研招生政策向专硕倾斜,近年来这些专业的热度持续攀升,报考人数连年增加。会计会计专硕的报考门槛较低,导致报考人数超多,仅次于工商管理,会计专硕虽然是管理类联考,考试难度不大,但是因为报考人数较多,所以竞争也比较激烈。会计专硕VS会计学硕士从考试科目上看,会计专硕只考英语二和管理类联考综合;较会计学硕的考试科目,管综的难度要低于数学及专业课;但由于会计专硕热度逐年上涨,报录比难度不断加大,如果英语不好,数学还行,不跨专业,建议考学硕。如果数学很差,英语不错,建议考专硕。院校推荐第一梯队: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第二梯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国科大、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第三梯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等。第四梯队: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工商管理工商管理类专业属于管理学中的一个大类,专业的知识范围较广,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工商管理专硕需要本科3年专科5年的工作经验,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先进管理思想和实战操作能力,就业范围大而广,回炉提升的机会多。但是MBA的学费也是出了名的高。应届生可以考学硕,发展方向是学术。院校推荐第一梯队: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第二梯队: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第三梯队: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等。第四梯队:北京理工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辽宁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计算机近年来,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的深造学生逐渐增多。在一线地区的热门高校之中,计算机专业的报考热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会计和管理类专业。而计算机专业领域的考研学生增多,与该专业领域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院校推荐第一梯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第二梯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法律法律硕士因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制度相对更加公平公正,考试大纲标准统一系统,授课内容更注重法律实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报考。法律硕士毕业生也越来越受广大雇主欢迎。院校推荐第一梯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第二梯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第三梯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金融专业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需要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院校推荐第一梯队: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第二梯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第三梯队: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夏旦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热门专业、热门院校的竞争必然是十分激烈的,因此,在选择专业的同时也要合理评估自己的上线率,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不一定热门的就是适合你的,对于专业比较执着的同学,可以先定专业再定学校,对于学校比较制作的同学,可以先定学校再定专业。路漫漫其修远兮,考研党还需上下求索。

滔滔不绝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葛玉御:年终奖来了 如何省点税?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年终奖来了,如何省点税作者: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 葛玉御2020年1月15日,智联招聘发布“2019年白领年终奖调研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只有三成白领拿到年终奖,相比2018年几近腰斩;2019年白领年终奖的均值为9547元,相比2018年的7100元有显著增长,这表明年终奖的发放结构上出现调整,绩效突出的白领拿到了更多的年终奖,而阳光普照式的年终奖明显减少;从行业来看,国企中拿到年终奖的白领占比接近私企的两倍;从城市来看,上海白领年终奖高居榜首,达13275元,北京紧随其后,为12830元。没有年终奖的白领自然苦恼,但拿到年终奖的白领也有“幸福的烦恼”:年终奖要交税,该如何省点税呢?新的年终奖税收优惠办法:一个“不应该有,但应该会有”的政策2018年12月27日,《财政部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64号)横空出世,明确了年终奖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这个文件出来之前,我在美国访学,就经常在深夜收到来自国内朋友的问题:年终奖的税收优惠还有吗?面对所有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年终奖的税收优惠不应该有,但应该会有。为什么说不应该有呢?因为在过去的个人所得税法下,工资薪金收入是要按月交税的,年终奖作为一年的激励,放到一个月里交税,一次性收入畸高,不合理。所以,要给一个优惠政策,允许年终奖除以12去找税率,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把年终奖平均摊入每个月,降低税负,这种政策优惠是对的。但在2018年的新个税法下,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共同构成“综合所得”,已经是按年汇总纳税了,年终奖跟全年工资除了发放时点不同,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凭什么给优惠呢?所以说,不应该有。但为什么又说,应该会有呢?因为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年终奖税收优惠的核心是什么,大家只是知道,原来有优惠,现在怎么能没了呢?不是说好了“减税降费”么?优惠没了,我税负不就增加了吗?其实,新旧个税法对比,大部分人算上年终奖的税负都已经下降了,只是可能没有你所希望的那么多,这是事实。只有那些年终奖特别多的人,才有可能税负上升。但老百姓希望在更大程度上降低税负的呼声也在情理之中,应当给予考虑,所以说应该会有,于是有了财税[2018]164号文。需要强调的是,新的年终奖税收优惠办法的关键,并非很多人误以为的“除以12去找税率”,因为在按年汇总纳税的计税办法下,不需要给任何优惠,年终奖就可以除以12去用月税率表,如果不除以12,就用年税率表。财税[2018]164号文给出优惠的关键在于,2021年12月31日之前,年终奖可以选择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计算纳税。这就相当于把收入拆成了两部分,在7级超额累进的税率结构下,综合所得和年终奖适用的税率可能就降低了。但你要知道,年终奖单独计税是不符合个人所得税法的,所以只有2019-2021年的3年过渡期,过渡期结束之后,政策自动取消。这意味着,我们有且只有3年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年终奖优惠办法,尽可能省点儿税。如何选择单独计税还是合并计税最近很多人都面临企业财务的“灵魂拷问”:你的年终奖要单独计税还是合并计税?首先,对于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4项综合所得不足以交个税的人来说,即综合所得扣掉“三险一金”、基本免征额6万元、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允许的扣除之后小于零,没必要把年终奖单独计税,选择合并计税,可以将之前扣不完的扣除进一步扣除,从而降低税负。其次,对于综合所得和年终奖都要交税的人来说,哪种方法更划算需要具体计算,但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可以参考,比较综合所得和年终奖对应的税率,如果综合所得适用的税率更高,毫无犹豫选择年终奖单独计税;反之,则可以考虑合并计税。由于多数公司是在年初发年终奖,所以2018年的年终奖往往是在2019年1月或2月发放,在发放当月进行预扣预缴,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进行汇算清缴。所以,很多人在2020年1月份领到的是2019年的年终奖,在2021年进行汇算清缴。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现在要考虑的是两个问题:第一,2019年发放的2018年年终奖在2020年如何交税;第二,2020年发放的2019年年终奖选择单独计税还是合并计税。关于第一个问题,年终奖的个税已经在2019年预扣预缴过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2019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的官方解读,在2019年取得年终奖时选择单独计税的,在2020年汇算时可以重新选择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也就是说,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但注意,这个选择是单向的,即选择单独计税的可以改为合并计税,但选择合并计税的不能改为单独计税。这种制度设计是为了防止有人将一大部分收入从综合所得中划分出来作为所谓的“年终奖”去单独计税从而逃税。而关于第二个问题,由于有上述重新选择的政策托底,很多人选择单独计税会更有底气。避开年终奖禁区,远离低效区间由于年终奖优惠的特殊计税办法,存在“多发一块钱,税后收入反而少了”的尴尬情况。比如,年终奖36000元,需要交个税36000*3%=1080元,税后收入34920元。但年终奖多发1块钱,36001元,税率从3%跳到10%,个税36001*10%-210=3390.1元,税后收入32610.9元。税前多发1块钱,个税多交2310.1元,税后收入少了2309.1元。我们把这种“税前年终奖多发,税后收入少得”的情况称为“年终奖禁区”。年终奖六大禁区是:36001-38566.67、144001-160500、300001-318333.3、420001-447500、660001-706538.46、960001-1120000。当公司老板要给你发37000元年终奖时,一定要好好跟老板沟通,劝他三思而后行,发36000元就可以了。避开了年终奖禁区,还要学会远离“低效区间”,即多发一块钱年终奖,到手不到5毛,超过一半都交税了,不划算。比如,发放税前年终奖39000元,交个税3690元,税后年终奖35310元。而税前年终奖36000元时,个税1080元,税后收入34920元。看起来前者比后者税后收入多290元,但你要知道公司税前多支出了3000元,这其中2710元都交了税,发钱效率太低了。年终奖六大低效区间是:38566.67-41775、160500-188000、318333.3-355000、447500-516250、706538.46-861666.67、1120000-2720000。建议公司在发放年终奖时,尽可能远离低效区间。年终奖六大禁区和低效区间的表格如下:年薪制人群巧用筹划实现税后收入最大化企业高管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筹划年薪,即如何分配年终奖和工资,实现税后收入最大化?比如,某公司高管王总2019年收入扣除基本免征额60000元、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允许的扣除后是300000元,也就是个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300000元。帮王总做筹划,总共分三步:第一,300000元除以2,150000元作为年终奖,150000元作为工资,计算个税。年终奖个税28590元,全年工资个税13080元,个税总额41670元,税后收入258330元。第二,将年终奖降低一档税率,重新分配。第一步中年终奖150000元时对应的税率20%,降低一档到10%的税率,意味着年终奖最多144000元,工资156000元,计算个税。年终奖个税14190元,全年工资个税14280元,个税总额28470元,税后收入271530元。第三,将年终奖再降低一档税率,重新分配。将年终奖再降低一档到3%的税率,也就是年终奖最多36000元,工资264000元,计算个税。年终奖个税1080元,全年工资个税35880元,个税总额36960元,税后收入263040元。第二步个税最小值28470元就是最佳筹划,年终奖144000元,工资156000元,相对于第一步的情况税后收入增加13200元。筹划情况如下:再如,某公司财务总监张总2019年收入扣除基本免征额60000元、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允许的扣除后是1000000元,也就是个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1000000元。依然是分三步:第一,1000000元除以2,500000元作为年终奖,500000元作为全年工资,计算个税。年终奖个税145590元,全年工资个税97080元,个税总额242670元,税后收入757330元。第二,将年终奖降低一档税率,重新分配。第一步中年终奖500000元时对应的税率30%,降低一档到25%的税率,意味着年终奖最多420000元,工资580000元,计算个税。年终奖个税102340元,全年工资个税121080元,个税总额223420元,税后收入776580元。第三,将年终奖再降低一档税率,重新分配。将年终奖再降低一档到20%的税率,也就是年终奖最多300000元,工资700000元,计算个税。年终奖个税58590元,全年工资个税159080元,个税总额217670元,税后收入782330元。第三步个税最小值217670元就是最佳筹划,年终奖300000元,工资700000元,相对于第一步的情况税后收入增加25000元。筹划情况如下:小结一下,年薪制人群的筹划技巧在于预测个人年收入,计算年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分三步:第一,将年应纳税所得额对半分,即让月工资和年终奖适用税率相同,计算应纳税额;第二,将年终奖降低一档税率,用足该级距上限,计算应纳税额;第三,将年终奖再降低一档税率,用足该级距上限,计算应纳税额。三步之后税额最小的就是最优筹划,年薪制人群由此实现税后收入最大化。综上所述,年终奖不仅要发得多,更要用得巧,充分利用税法给予我们的优惠,把该交的税交上去,该省的税省下来,这才是真正的“减税降费”。

低下层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第三届校友日举行

11月23日,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500余位校友,满怀对母校的深情和对同窗的情谊,齐聚他们灵魂的故乡——位于蟠龙路200号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欢度属于他们的节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第三届校友日。迎二十华诞 改革元年再出发在学院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第三届SNAI校友专题演讲”拉开了第三届校友日的帷幕。首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扣庆教授发表致辞欢迎校友们回“家”。他以“我们有一个会计强国梦”为主题,回顾了一年以来学院的进步和发展。他指出,2019年对学院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整个社会的学习行为、教育的技术支撑条件以及竞争强度的变化速度等学院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整个学院必须进行二次创业。2019年是学院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学院以OAO建设、智库建设以及全面赋能三个方面为抓手推动实质性的改革内容。李院长表示,在学院改革的大背景下,学院的发展仍然延续着良好的趋势,不断打造具有标杆效应的项目,不断搭建高端的交流平台,不断扩大和强化学院发展的生态圈,不断地讲好财经领域的“中国故事”。最后他表示,梦想看似遥不可及,其实源于我们的相信和改变,学院的未来一定是可以预期的。全国会计高端人才企业十一期校友、印尼中国高速铁路有限公司董事张超以“会计人的灵魂约会”为主题,以“灵魂”为核心,以人的价值实现为逻辑,分享了对“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人”灵魂的理解。遇到会计专业知识困境或争议时,要回到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等基本出发点的理解上来。他认为管理会计的灵魂是觉察,即“理论与实践、业务和财务的融合”,觉察必须体现在对对问题的识别和解决。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的灵魂,专业人士负有对公众的义务。财务人员的价值实现必须体现在:触摸灵魂,作出行动,财务要先期介入,嵌入到商业模式和管控模式。面对困境和疑虑,必须回到本心,找到灵魂,这样才能清晰问题的解决之道。EMPAcc校友、上海电气集团首席财务官胡康通过分享自己从CEO到CFO的经历体会,探讨了CEO与CFO角色转换的相关问题。首先,他谈到自己在担任CEO时,对于CFO角色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一丝不苟的执行者、管理制度的贯彻者、业务转型的观察者以及技术应用的滞后者。成为CFO后,他认为CFO的定位应当是财经管控者、问题发现者、市场参与者以及价值创造者,具体可以从资产运营、资金运营、资本运营和团队建设四个方面体现。最后他指出,思想上能够站高一步并且换位思考,行动上能够持续学习并且综合提升,是一名合格的CFO应当具备的素质。EMBA校友、上海明佳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赵丽佳就学习的话题进行了探讨,并且引用了《荀子》中的“学不可以已”阐述了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她表示,从自己持续的求学过程以及企业创立、转型创新的经营过程中,她深刻领悟到学习的真谛,即学之以恒、学以立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她表示,学习是永恒的,不是一站之路,而是永远在路上。最后,她总结了通过学习的最终体会,即激活感性、启发知性、锤炼理性,也表达了她希望不断学习而达成的愿景:成为商界思想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创办基业常青的责任企业。最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勤教授发布了学院20周年LOGO并介绍了2020年,即学院建校20周年全年校庆活动的组织安排。他特别指出学院20周年LOGO的设计理念,20和SNAI的元素以渐进的图像呈现,表明学院是冉冉升起初创的组织,同时20的中间嵌入了学校最突出的标志——公正柱,蕴含了学院不做假账的校训。全年的校庆活动计划包括专题展示、校庆论坛、感恩传承以及校友活动四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学院正在制作首版校友卡,将陆续发放给所有校友,刘勤教授表示,校友卡是校友身份的象征、回家的钥匙、记忆的载体、交流的名片,也希望校友卡能够让校友们回忆起在学院度过的美好时光。在校友捐赠环节,EMPAcc项目黄埔一期向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41万元;EMBA五期班收集了2000年到2018年的大版龙票赠予学院;EMBA服务一期班陈瑾芳赠予学院一副个人作品——《紫气东来》;山西农信社文化部副部长多亚波校友代表山西省农信社向学院捐赠一副气势磅礴的书画家作品——《天上来 奔海里》。忆往昔 看今朝 赢未来作为国家级的中高级财会人才培养基地,从建院伊始的沉稳低调,到如今的桃李满天下,学院始终是大师云集的传道受业解惑的殿堂。在学院,除了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专业学术知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也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对学院的殷切期望。本届校友日的精英讲堂,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特地邀请到了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为我们解读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他从传统文化的定义切入,他认为传统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结合,是时空的统一,传统能够追溯得十分久远,但在今天依然存在影响,而这种影响就是文化,文化的内涵包括人类实践的成果、生活与劳作方式以及思维与情感定式。现实生活中,文化有多种呈现样式,以各种各样的元素或者是载体形式存在,例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他们通常以血统、法统、道统、政统、学统五种形式为载体。之后,他思考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悠久历史的体现,是人们对根的追溯和心灵的家园,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回答的是归属感、生存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除了精神食粮的滋养,本届校友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还为校友们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友活动供校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据了解,本届校友日在此前成功举办“创意市集”的基础上,再次推陈出新。本次的创意集市,既给校友所在的公司提供了尽情展示的空间,也为广大校友提供了互相交流的互惠平台。当天下午,在校图书馆门口的林荫大道上,展台林立,人流如织,馨亭家居、WMF厨具、U2设计家、新秀丽、金枫酒业、多自在按摩仪、绿荷缘、高姿、西郊庄园、复星旅文集团、上汽大众等多家校友公司参与了市集。 诚信广场上的“开心驿站——一起游戏童年”则让不同年里层次的校友都找到了各自的儿时记忆。丢沙包、跳房子,满是上海旧式里弄的回忆与风情;投圈圈的小游戏,更是让许多年近不惑的校友“老夫聊发少年狂”;而颇具古风的投壶游戏相对难度最高,更是激发了广大校友的参与热情。或三两成群,或尽情自拍,广场上尽是欢声笑语。在时光咖啡吧开展了“隔壁重生——重新认识人生的意义”的分享,在轻松愉悦的吧台氛围里,年近半百的“戈14”女校友娓娓道来,大谈一路所闻与人生感悟,至纯至真,感人至深。现场的校友也发出了“戈15”的诚心征召。在校文体中心二楼的羽毛球馆,“羽你同行——和你一起挥洒汗水”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与许久未见的校友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羽毛球对决,不正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嘛。从公正柱开始的“校园寻宝”互动更是调动了广大校友的参与热情,喜庆的小红盒子散落校园的各个角落,校友们或是携三两好友,或是举家出动,在明媚的冬日暖阳里,用每一步去丈量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享受发现藏在林间路边的惊喜。除此之外,不少班级的校友们还自发组织了座谈会和专题分享会,既一叙多年未见的别情,又重温了在母校共同学习的同窗之谊,校友们纷纷表示再一次切实感受到了“家”的味道。校友们既表达了他们对学院的深厚情谊,又表达其对母校明天的美丽憧憬和美好祝愿。夜幕降临后,“情相聚·爱回家”U2之夜第三届校友晚会给一天精彩分纷呈书写了华美的终章。晚会分为“青春印记”、“芳华印记”和“祖国印记”三个篇章,寓意校友们出走半生看遍处处风景,依然心系学院,心系祖国。刘勤副院长的致辞和谐幽默;全日制研究生的舞蹈青春洋溢;EMPAcc校友的《卡路里》嗨翻全场;EMBA校友的朗诵情真意切;留学生代表的舞蹈满富异域风情;《龙耀中华》的舞龙表演更是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最后,带着喜庆领结的李扣院长授领衔了《红歌联唱》,代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咏唱对祖国的热爱与深情。在《难忘今宵》的歌声中,第三届校友日活动完美落下帷幕。 “与君愿做梁上燕,年年复相见。”每年校友日,全球校友宛如倦鸟归林,齐聚学院,共享回家的激动与温情。诚如李扣庆院长所言,校友是学院最宝贵的财富,校友给予学院的关心、关爱和支持是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明年学院将喜迎20华诞,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将永远以昂扬的姿态和宽敞的怀抱欢迎每一次常回家看看的校友

时雨降矣

中国三家国家会计学院分别在哪个城市?哪家就业比较好?

北京、上海、厦门三所国家会计学院是国务院自1998起相继设置成立的,其性质是专业化、正规化和现代化的会计、审计、财政、金融等专业继续教育机构,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国家会计学院成立以来,已累计培养中高级会计和经济管理人才50万人次,在我国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培养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学院经国务院批准于2002年成立,直属于国家财政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院以来,已举办各类培训班5000余期,培训人员近60万人次,其中近三年年均培训学员近5万人次。在学位教育方面,学院是我国首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培养单位之一,自2004年起与厦门大学合作开展MPAcc学位教育,于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始独立招收和培养MPAcc研究生,已培养各类研究生2000多名。学院形成了由三个研究中心和四个研究所组成的财经智库体系,即:“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财务舞弊研究中心、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研究中心;财务会计与审计研究所、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研究所、财政与税收研究所、经济管理与金融研究所。建院至今,共承担各类课题93项,出版专著、教材、译著40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5项,发表学术论文600篇,17篇案例入选MPAcc教指委案例库,部分研究成果在国内领先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成立于1998年,目前,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在大型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发挥骨干作用。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由财政部、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商务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北京市财政局、上海市财政局、厦门市财政局、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等组成。董事会主席由财政部部长担任。学院位于北京顺义天竺开发区,总占地面积343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1998年4月开工建设,2001年5月投入使用;二期工程2011年3月开工建设,2016年4月投入使用。学院拥有一流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系统,能够提供多媒体教学及远程教学,可同时容纳1500名培训学员、400名全日制研究生在校学习。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于2000年9月正式组建。学院是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由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还是中国政府倡导设立的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AFDI)所在地,该学院是中国政府在APEC框架下倡导建立的第一个旨在促进区域能力建设的机构。 建院至今学院培训各类学员超过334万人次(其中境外2万人次),所承担的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培训等一系列国家级、全国性人才培养工程,面向企业、金融机构、政府财税部门的高级定制课程已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项目。2011年,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先后获得会计、审计、税务、金融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EMBA、EMPAcc)获教育部资格认定。学院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的EMBA项目在英国《金融时报》排名中位稳居全球前4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