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学校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和10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47个本科专业。拥有1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现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作为全国最早创立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及第一批硕士点院校之一,积累了半个多世纪的人才培养与学科研究的丰厚经验,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从事交通运输(水运管理)专业教学与研究的主要基地。现拥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个硕士点,国际航运与物流、物流工程与管理2个中外合作研究生培养项目,交通运输、航运管理、物流管理、交通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于2007年和2008年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物流管理、航运管理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交通运输、航运管理、物流管理被列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长沙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积淀了以“博学、力行、守正、拓新”校训和“铺路石精神”为内核的大学文化。自建校以来,为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0余万高级专门人才。学校本科招生第一批次覆盖全国,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是2008 年4月学校院系调整时由交通运输学院和公路工程学院合并成立,是学校首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院,同时也是学校首批具有博士点的学院之一。下设道路工程系、土木工程材料系、交通运输系、工程管理系、测绘工程系、土木工程材料系5个教学系,教学实验中心、重点实验室2个实验机构,以及道路工程研究所、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院等13个科研和科技服务机构。。 “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和湖南省重点专业。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51年,根据毛主席指示,为修建康藏公路、建设大西南,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学校,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入。2006年,更名重庆交通大学。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现为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共建高校。交通运输学院创办于1982年,前身为道路运输管理系,是重庆交通大学办学历史悠久的院(系)及学校交通特色的重要支撑。目前已具备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各1个,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各3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个;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交通管理、汽车服务工程5个本科专业。学院建有1个重庆市重点学科,1个重庆市一流学科,3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重庆市“智慧交通”众创空间。学院是“中国物流教学十大创新品牌院校”和“全国运输与物流院校教学示范基地”。学院在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山区道路交通流理论及应用、交通信息系统、交通环境工程、智能交通系统、车辆节能及污染控制、交通与车辆安全等领域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被采用,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兰州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原兰州铁道学院)创建于1958年5月,由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主干系科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为我国第三所铁路本科高校,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前身是兰州铁道学院铁道运输系,成立于我校1958年建校之时,是我校最早建立的5个系之一。1958年,在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主任、我国铁道运输专业的奠基者与创始人之一、著名运输专家林达美教授的带领下,由北京铁道学院部分教授和骨干教师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学院现有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系统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5个硕士点,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交通运输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华东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1971年,国家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以及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迁往江西。1978年,华东交通大学与上海铁道学院各自继续办学。学校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江西省重点加强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是我校为强化“交通特色,轨道核心”办学特色定位,将交通运输与物流相关学科进行学科、专业调整而设立的学院。学院下设交通运输系、交通工程系、物流工程与管理系、安全工程与工业工程系、交通概论教学部共计“四系一部”,拥有省级研究平台2个:高铁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拥有校级研究平台2个:高铁与区域发展研究院、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拥有院级研究平台5个:交通系统智能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交通规划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智能制造工程与管理研究所、现代物流研究所、交通低碳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本科培养方面。现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工业工程、安全工程六个本科专业,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拥有交通运输工程、物流工程、工业工程、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是我国空管人才培养的发源地和主力军,是空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先行者,是空管科学研究的主阵地。学院直接为民航系统各级空管、飞行签派、机场等业务部门服务。学院下设的交通运输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点、中国民航局重点建设的三大特种专业,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之一,并于2012年10月一次性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全国第六个接受并通过认证的交通运输专业,也是国内第一个通过该项认证的民航类专业。石家庄铁道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创建于1950年 ,系当时全军重点院校;197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4年转属铁道部,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2000年划转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2010年3月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12月成为国家国防科工局、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5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教育部批准为共建高校;2016年被河北省列为重点支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交通运输学院成立于2000年,历经交通工程系、交通工程分院,2010年更为现名。学院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及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交通安全与控制省级重点实验室”。2012年交通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交通运输专业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班。大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是一所以轨道交通和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1956年,时为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隶属原铁道部管理;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2017年1月,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前身为机车车辆系,成立于1956年,为铁道部培养急需的热力机车、车辆制造等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交通学院已成为最具大连交通大学特色的学院之一。学院具有车辆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和车辆工程2个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交通运输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交通运输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成为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车辆工程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省级示范性专业,省综合试点改革专业,并于2013年获批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 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在辽宁省本科专业评估中排名第一。2016年车辆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申请,在10月将迎来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的进校考查。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简称“二工大”,成立于1960年,是以工科为主、工管经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企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上海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双名工程”培养基地、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发展高水平国际化的高职教育,举办富有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承担一定规模的继续教育。[1]截至2018年12月,学校由主校区和若干个分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近八百亩;主校区位于上海浦东金海路,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设有12个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22个专业类别,设有43个本科专业、31个高职专业,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位点;有校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6个。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814人(本科生10383人,专科生2431人),专业硕士研究生23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8500余人。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精神,主动适应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主动融入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更加突出思想解放与理念引领,更加突出办学定位与需求导向,更加突出特色凝练与质量提升,更加突出教育综合改革与依法治校,努力实现高水平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的奋斗目标。图书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和上海高校网络图书馆成员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中心)于1995年引进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并于2002年底升级为丹诚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基本实现各项业务自动化管理。2003年5月建立图书馆主页。2003年引进的TPI数字资源管理系统。2004年开展代查代检等情报服务,网上预约等。同年9月举办“知识一小时”讲座,培养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检索能力,宣传推介图书馆各类资源。2005年9月在本科生中开设“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选修课,48学时。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中心)设有学生志愿工作室和秀康奖学金,吸收学生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帮助学生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奖励积极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中心)还承办“东方论坛”,是该讲坛的举办点之一。高考落下帷幕,现在的你是否已经开始展望新的生活?菁菁校园每天都发生着无数次“遇见”在接下来的崭新征途中你将遇见更广阔的的风景探索更深邃的专业知识开启更精彩的大学生活这个九月我们期待在二工大遇见独一无二的你欢迎报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注:图片和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高校年度发放“研究生奖学金”总数超过1亿元,是种什么体验?近日就有这样一所985高校,公布了2020年度研究生奖励体系大数据:年度研究生奖励总额突破1亿元,其中学业奖学金占据奖励总额的7成以上;覆盖获奖者约2.3万人,年纪最小获奖者出生于2001年;更有一位博士生,仅凭一人就获得了16.5万的奖学金!这所出手豪气的高校就是——山东大学!图源:山东大学官方微信报告列举了多个获奖者之“最”,不少获奖者一人荣获多个奖项,其中,获得两项奖励的有2963人,获得3项奖励的有100人,获得4项奖励的有11人;单人获得奖项最多的为5项,共2人。单人获得最高奖金达16.5万元,包含了学术之星奖3万元、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1.5万元、优秀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12万元,是不折不扣的“学霸”。山东大学本次发布的大数据覆盖“2020年1月至12月获得该校各类奖励的研究生”,包括校长奖、学术之星奖、学术之星提名奖、国家奖学金、优秀学术成果奖等29项,共计22619人次,发放约10626.9731万元,其中超七成为学业奖学金。校方表示:设置研究生奖励体系设置的初衷和意义有很多,最突出的其一是奖励学术能力突出的研究生,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并激励他们今后继续奋斗;其二是通过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研究生见贤思齐,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还有哪些高校有过“高额研究生奖学金”的政策?其实不止山东大学,近年来高校推出“高额研究生奖学金”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1月9日,深圳大学发布“大数据揭秘深大2020年研究生奖助学金情况”,文中提及:2020年,研究生奖助学金累计共发1.4亿元,我校共6128位研究生获得各类奖项荣誉,其中9名博士和131名硕士获国家奖学金,博士学业奖411人,硕士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人数分别为713人、1562人和3031人。深圳大学一名博士生全年获得校级奖金共计15.3万元,其中国家奖学金3万元,腾讯创始人创新奖学金4万元,学业奖学金2万元,博士助学金3.3万元/年,优博资助3万元/年!图源:深圳大学官方微信发布除了以上常规分析之外,深大还统计了获奖学金这6128位研究生的星座排名情况,可谓是别具一格的解析风格:图源:深圳大学官方微信发布如果说,山东大学和深圳大学是以年度汇报数据,低调展现“出手阔绰”的惜才作风,以下这些高校更是从招生标准上就体现了吸纳优生的决心:广州大学最为“财大气粗”,所有一年级新生都可申请新生奖学金,表现优异的学生将不少于7万元。211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也设立了4000-10000元的新生奖学金。据宁夏大学发布的《宁夏大学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励办法(试行)》显示,宁夏大学对非在职攻读该校博士学位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奖励3万元/人,本科毕业于国内150所高水平大学(该校自己归纳)的,第一志愿报考宁夏大学并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含推免生)奖励2万元/人,调剂生奖励1万元/人。各高校设立的新生奖学金一般划分不同档次,“双一流”、985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推免生往往会拿到最高等级。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新生里,“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可以拿到1万元的一等奖学金;其他高校的校级优秀毕业生,或省部级学科竞赛二、三等奖获得者,只能拿到二等奖学金。福建师范大学也在“2020级全日制研究生奖助政策”中明确:博士研究生宝琛创新奖学金,奖励标准:非直博生3万元/人;直博生5万元/人。在学制年限内每年12月份发放,每次发放10000元。高校“出手阔绰”的背后,是何种动力驱使?曾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一所大学的好坏,由学生承载”。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当下高校竞争最激烈的“双一流”测评指标中,对于教学质量的考核也是举足轻重的。不仅如此,“双一流”建设高校本就承担着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综合多重因素得出结论,如果说,雄厚的师资力量是一个高校的发展根基,那么,优质的生源将会是承载高校教育成果的保证。因此,对于国内高校而言,生源争夺其实已经是一个老话题。高校为了提前获得优秀的本科生源,对还在读高中的学生发出预录取通知和优惠政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如今,这种“提前战”已经打到了研究生生源录取上。为了吸纳更优秀的研究生,高校除了“出手阔绰”,更是在提前招生上下足了功夫:“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鼓励招收保送生,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高校就不得不在招生生源的竞争上将时间线往前推,原本9月入学,4、5月录取,现在提前到年初,甚至在前一年9月之前,因此产生了很多的预录取或者夏令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说。对高校、教师来说,优秀生源无疑是很抢手的。“优秀的研究生生源科研想法多,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也比较强。就我个人而言,我也非常愿意招收这样的学生,特别是一些‘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本科生,愿意保研到我的团队来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者直博,我都会无条件欢迎。”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喻海良笑道。地方高校重奖策略能否奏效?在一些高校施行“高额研究生奖学金”的进程中,是否起到了招揽人才的效果?相关的教育学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类似股市的熔断现象,就是地方院校出现招生困难,但从长远看,对那些有一定资源,有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的地方院校是有利的,他们可能会招到更多满意的学生。”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国平认为,“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学费或奖学金的高低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本科毕业生考研,考虑的因素首先是城市,其次是专业,再次是学校。包含高等教育资源在内的城市资源禀赋多寡优劣,是理性的家长和学生首先考虑的。”通过软科统计的中国最好大学排行也可印证一二,这其中权重最高的指标就是“生源质量”。新生质量排名是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看他们用脚投票做出的理性选择,这直接就反映了学校当年的招生成果和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输入决定输出,生源质量与高校的发展相辅相成,彼此成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9月2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王烨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两所定位、风格、专长完全不同的学校,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今天,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发起建立“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以期通过医学与工学、理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共同解决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提出的真实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大力培养知识复合、有能力解决医学技术实际问题的医工交叉研究生。利用金属3D打印技术研发多型号定制型植入器械、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材料和工艺升级手术缝合针、用AI技术为医护服务体系赋能、借助光学力量打造裸眼3D临床手术显示器……在新科学新技术风起云涌的时代,如何为全国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的全新使命。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了解到,“医”“工”专家携手的“终极目标”是提高诊疗效果、缓解病人痛苦、降低治疗成本。由交大医学院的众多名医提出改进诊疗手段和医疗服务的关键问题,由上理工优秀的工程科技团队集体攻关。据悉,目前双方以需求为导向,已经启动了40个医工交叉合作项目,其中就包括如何升级国产缝合针。手术缝合针项目是由交大医学院附属九院的医生提出的原创想法。一直以来,医生用的都是国外进口的圆形缝合针,而国产缝合针都是三角形的,容易弯折且会扯破皮肤。上理工材料学院的教师牵头攻关,仅用了2个月就拿出了国产替代方案,而且制作成本仅仅约为国外的二分之一,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局面。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指出,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生命医学的前沿研究和转化创新领域的实践越来越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相互合作。他期待双方的合作一方面能够聚焦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布局一批重点项目,力争通过若干年的扎实工作,产出一些具有核心技术价值的原创性成果;另一方面能够聚焦培养有温度、有灵魂的具有医学和工学复合型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健康中国”“健康上海”建设打下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交大医学院以重视临床为优良,上理工以工程应用研究为办学指引。我们在医工交叉这个点上找到了最佳的契合,双方的合作必然在临床医疗科技领域形成一大批创新成果。”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也对双方的合作信心满满。在“医工交叉研究生院”方面,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200余名上理工研究生进入开展合作的40个项目中,并且从参与项目的医生中遴选出15名医工交叉博导和38名联合培养导师,由工科教师与医科教师通力合作,带着研究生共同攻关形成解决方案。“我们每个项目配4至6名研究生,并且每个项目必须有1至2名研究生新生参与,让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在项目中磨炼。此外,针对工科研究生新生,我们要求必须修读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医工交叉课程以及参加医学前沿领域系列讲座课程。”上理工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艾连中介绍。工科学生也要必修医学课程,这让上理工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的2019级研究生李虎飞感慨万千。近日他刚刚和其他96名参与医工交叉项目的新生们上完第一堂“人体解剖学”课程。在这节课上,工科生们就观看了人体手术的视频,学习了人体的骨骼系统,“充满好奇,如何能把医学这个陌生领域引入到我的所学知识中去,这是个极大的挑战。希望通过3年的学习,我能成为一个既懂医学又精通工学的人。”记者了解到,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交大医学院在建立正式合作前,均在“医工交叉”领域有着丰富经验。(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一、复试组织工作1、我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组,执行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我校实际,制订相关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全面负责指导全校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2、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组,制定《二级学院复试工作方案》、负责指导、统筹、协调、管理本学院的复试录取工作;并按照学科专业成立若干复试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考生的综合面试。每个复试小组应由不少于 5 名教师组成,并设立组长一名。复试小组成员要严谨求实、办事公正、无直系亲属报考。3、各学院须对参与复试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和纪律等方面的培训,使其明确工作纪律、程序、评判规则和评判标准。二、复试基本要求1、实行差额复试,学院可根据学科特点、专业需要及生源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 120%。2、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复试前必须对考生报考资格进行全面审查。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不予参加复试。3、现场要求:复试全程录音录像,录音录像资料封存备查。4、工作纪律要求:严格保密、集体决策、公开透明。三、复试安排与录取办法(一)资格审查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复试前必须对考生报考资格进行全面审查。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不予参加复试。复试审查所需材料的具体提交方式以后续我校公布为准。考生参加复试应准备以下资料:1.准考证、有效居民身份证件及复印件;2.往届考生须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考生提供高校教务部门颁发的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3.已获英语四、六级证书者请携带证书或成绩单原件、复印件;4.加盖有公章的大学成绩单(学校教务部门或档案保管单位的公章均可);5.同等学力考生按照我校招生简章要求提供相应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6.其它能证明自己特长和能力的材料,例如毕业论文、专家推荐信等;7.未通过网上学籍学历验证的考生须提供通过学信网在线验证的《电子注册备案表》或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出具的学籍学历验证报告原件及复印件,国外学历考生必须出具教留服的认证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凡不按要求提交验证证明、隐瞒学籍学历校验信息或提交虚假验证证明造成不能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8.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须提供《应征公民入伍批准书》复印件和《退出现役证》原件及复印件。考生须保证资格审查所有上传材料的真实性,入学报到时复核相关证件原件,一经发现弄虚作假者,取消入学资格。(二)复试方式1.网络面试根据教育部、考试院相关要求,统筹考虑上海市疫情防控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从疫情下确保安全性、公平性、科学性的角度考虑,我校 2020 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全部采用网络平台远程面试复试形式,复试小组成员现场集中参加复试工作;将原定复试中笔试科目相关内容、知识点合理融合到面试过程中。2.面试平台我校选用平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研究生招生远程复试系统”(主选平台)和腾讯会议(备用平台),复试前考生须提前学习、熟悉操作流程;①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研究生招生远程复试系统”(主选平台)的功能和说明后期将及时公布,请广大考生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及“上海电力大学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号;②腾讯会议(备用平台):请考生在主机位、辅机位设备上均安装好相应的“腾讯会议”软件并分别注册两个用户名,分别命名为:姓名+主机位、姓名+辅机位。3.复试学生端需要的设备及环境要求①我校将采取双机位面试,请考生提前准备好远程复试所需的硬件设备:用于面试设备(主机位):1 台具备网络远程视频复试功能的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电脑、高清摄像头、麦克风和耳机;用于监控面试环境的设备(辅机位):1 部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须带有摄像头);提前准备好拍摄位置及支架等;复试前按要求安装调试好设备。考生端两台设备开启摄像头,电脑自带摄像头对准考生本人,另一部电脑或手机摄像头从考生后方成45°拍摄。要保证考生考试屏幕能清晰地被复试专家组看到。③独立的复试房间,灯光明亮,安静,不逆光;④考生需提前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电脑摄像头、麦克风、耳机等均可正常使用;⑤最终学生端设备配置及软件要求将按照面试平台要求及时通告,请考生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及“上海电力大学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号相关通知。4.注意事项①考生自觉服从考试组织管理部门的统一安排,接受复试老师的管理、监督和检查。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参加复试面试,逾期不到者取消复试资格。若复试过程中遇到网络中断等突发状况,应主动与招生院系保持沟通,自觉服从重考等安排。②考生应选择独立安静房间独自参加网络远程复试。整个复试期间,房间必须保持安静明亮,房间内不得有其他人,也不允许出现其他声音。不得由他人替考,也不得接受他人或机构以任何方式助考。③复试期间视频背景必须是真实环境,不允许使用虚拟背景、更换视频背景。④考生音频视频必须全程开启,全程正面免冠朝向摄像头,保证头肩部及双手出现在视频画面正中间。不得佩戴口罩保证面部清晰可见。⑤复试全程考生应保持注视摄像头,视线不得离开。⑥复试是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应确保提交材料真实和复试过程诚信。复试内容属于国家机密级,复试过程中考生应自觉履行保密义务,严禁录音、录屏、录像,禁止以任何形式泄露或对外发布复试相关内容和信息,若有违反,视同作弊。对复试过程私自违规录音、录屏、录像的内容在监督复议时不予采纳。⑦对在复试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一经查实,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等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录取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三)复试内容1.复试考核内容(1)复试中笔试考核部分调整并入线上面试,以网络面试形式考核,不再安排笔试考核形式;(2)复试主要包括英语能力测试、专业综合测试、综合素质能力测试。复试成绩总分为 250 分;(3)上述三部分测试全面考察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包括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工作学习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信守信等方面);既往学习情况、对本学科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潜力和和创新能力;外语能力等;(4)每位考生的复试时间不得少于 20 分钟。2.复试环节流程(1)参加复试考生在后期通知指定网页上传资格审查材料;(2)学院严格审核相关材料,审核通过的考生方可进入复试环节并签署《复试诚信承诺书》;(3)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进入网络面试候场区,由学院安排人员审核考生摄像头及麦克风等是否具备网络面试的条件;(4)考生通过“身份识别”后,随机安排进入不同的专业复试小组开始网络复试;(5)考生需明确所选复试科目,复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四)总成绩计算及录取原则1.总成绩计算: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2.录取原则:各专业第一志愿上线复试合格考生优先。所有复试合格考生,第一志愿考生按专业依总成绩的高低排序、调剂考生按专业依总成绩的高低单独排序,从高到低依次录取。总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按考生的初试总成绩的高低排序录取。若初试总成绩再相同,按考生的初试数学、初试英语成绩的高低排序录取。3.下列情况之一一律不予录取:(1)政审不合格者;(2)复试成绩不合格者(复试成绩低于 150 分);(3)体检不合格者。(五)时间安排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且符合我校第一志愿复试线的考生原则上于 5 月 14 日——5 月 19 日完成复试,调剂考生复试将于调剂服务系统开通(5 月 20 日左右)后进行。最终以各学院发布信息为准。(六)体检安排拟录取的考生我校将在拟录取后安排统一体检,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要求,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 号)规定执行。(七)复查入学后 3 个月内,我校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测。复查复测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四、调剂我校第一志愿上线生源不足的学科专业,将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接收考生调剂。具体办法按照《上海电力大学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办法》执行。来源:上海电力大学 素材来源:上海电力大学研招办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分享,每天不定时更新考研那些事!(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各位考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学校决定推迟2020年春季学期的开学时间。我们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将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在充分考虑师生健康和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安排好2020年硕士生招生复试和博士生招生考核工作。具体工作的时间、方案如有调整,我们将尽快公布。请考生耐心等待,安心备考,并及时查看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微信和报考院系网站的相关信息。祝身体健康,考试顺利!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2020年高考已近,高三学子都在积极准备高考,大家已经闻到了硝烟的味道。高考考得好当然重要,同样重要的是报志愿得好。今天我们来对比分析一下同属省属211工程的北京工业大学和上海大学。一、地理位置一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魔都上海,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两个城市是我国最重要的两个地区,从地域上来看不分伯仲。而且两所高校都是市属211重点高校,必定受到所在市的大力支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二、学校简介1、上海大学发展史上海大学创办于1954年。在1994年5月,现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大学是211工程、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2、北京工业大学发展史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1970到2005年,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北京联合大等多所院校相继并入学校。是北京市直属211工程大学。三、学科建设1、上海大学优势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机械工程(自定)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海大学有36个学科入选,2个A类,23个B类,11个C类学科。其中社会学、美术学被评为A-类。B+学科为数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2、北京工业大学优势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土木工程(自定)北京工业大学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入选学科多数是工科专业,竞争很激烈。北京工业大学能脱颖而出,充分说明了北京工业大学强大的学科实力。其中1个A级学科、1个A-级学科、7个B+级学科、4个B级学科、5个B-级学科、3个C+级学科、2个C级学科和2个C-级学科。土木工程专业入选A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A-级,统计学,机械工程等7个学科入选B+级。这个成绩在211中可以说是名列前茅。四、录取分数1、上海大学各省分数线2、北京工业大学各省分数线北京地区,理工类602分,文史类597分。五、就业薪资1、上海大学毕业生就业及薪资上海大学就业率为99.60%;毕业生主要是签约就业,本科生继续深造的大约占到40%;就业地点主要为东部,80%本科生首选上海;毕业生月平均薪资逐渐上升,2018年本科生6431元,研究生8783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2018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居内地高校第13名。2、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及薪资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选择深造的人数逐年上升。本、专科毕业生京内就业人数分别达总人数的 83.07%、94.49%,京内就业比例较高。本科就业主要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三资企业。硕士主要在科研单位、企业和机关工作。薪资待遇本科平均年薪达到十万以上,硕士达到14万左右。博士毕业生平均年薪14.56万。通过以上分析和比较,大家对这两所高校了解更加清晰。选择一所高校,很大程度是选择这所高校所在地域和城市。您怎么选择呢?您有什么见解,欢迎评论区评论。
大连理工大学的知名度伴随着大连市的起起伏伏而变化,在90年代中后期以及21世纪初期,大连市在国内有很高的知名度,比如大连服装节,大连女骑警,整个城市都比较洋气。当时的大连理工大学也是享誉全国,毕业生质量特别好。而伴随着近十多年来大连市的下坡路,大连理工大学的知名度似乎也受到了影响,生源质量也没前些年那么好了。大工也低调了很多,那大连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咋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连理工大学2018届毕业生929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5859人、就业率 96.42%,毕业研究生 3434 人、就业率 96.45%。毕业生总体男女比例大约为 1.8:1。 毕业生去向:本科毕业生 5859 人中,毕业去向分别为升学 2135 人、就业 2918 人、出国(出境)596 人。毕业研究生 3434 人中,博士 305 人、硕士 3129 人;毕业去向分别为升学 411 人、就业 2815 人、出国(出境)86 人。境内外升学:国内升学中,本科生 90.87%、研究生 99.03%进入中科院及 985高校深造;出国(出境)682 人,其中就业 33 人,留学 649 人,主要去向为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就业单位性质:近三年,该校入职毕业生中,约二成研究生进入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九成本科生和七成以上研究生进入各类企业。就业地域分布:近三年,该校入职毕业生中,留在辽宁的比例最高,进入北京、上海、广东、西部等地的比例相对较高。具体就业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人才培养和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世界五百强企业等高端用人单位每年均积极进校开展招聘活动。2018 届毕业生入职世界500强的高达 1610 人,其中研究生 892 人、本科生 718 人。 毕业生薪酬: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签订就业协议本科毕业生首年平均年薪为 7.28 万元。签订就业协议硕士毕业生首年平均年薪为11.98 万元。未就业情况:有332位同学尚未落实具体就业单位,其中97人准备深造(本科生91人),有11人准备考取公务员(本科生3人),24人正在申请出国(本科生21人),23人已有就业意向(本科生13人),暂不就业的有21人,正在求职中的有156人。就业率:我们把大连理工大学各专业的具体就业率晒一晒,方便大家将来的决策。通过具体专业的就业率分析可以看出来,大连理工大学本部的就业情况比盘锦校区的要好,本部的专业都是大工拿手的,而分到盘锦校区的,即便是同样的专业,就业也是差一些。况且盘锦校区还集中了大工的文科,体育,经济管理类专业。就业低也是情有可原的。这样看来,大连理工大学校本部就业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就业薪水也比较高,如果能被校本部录取,优先选择大连的校本部。关于大连理工大学的就业,你怎么看?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数据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个人信息刘星宇上海科技大学-有机所联培研究生林国强院士课题组爱好:看电影、玩游戏、弹吉他毕业去向: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全奖)在校荣誉: 上海科技大学三好学生上海科技大学国家奖学金三年前,充满活力与浓厚科研氛围的上海科技大学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幸运地成功保研到上海科技大学。三年的硕士生涯中,我受到了上海科技大学国际化与人文化的教育滋养,也在国内有机化学最顶尖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受到最严格和系统的有机化学训练,这些为我打开了有机化学研究的大门。我在本部呆的时间不到一年,但是对本部的印象非常深刻。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各种课程,只要你感兴趣的领域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课程。同时学校也鼓励我们多去学习一些交叉领域的东西。上科大的英语课程很有意思,每周的小班化外教课让你有充足的机会去锻炼你的口语交际能力。每周一次的英文lecture,让你学习英语的同时还了解到了各种西方文化与精神。课程外,学校的硬件设施更是不能再赞,图书馆充足的空位、宜人的环境让学生可以高效率地进行自习。学校还专门为研究生提供了单人的研习教室。我最喜欢的是学校图书馆的研讨室,同学可以几个人预约一间研讨室,进行考前的复习或者是对一些presentation的演练。我记得当时准备有机所不对称合成课程的Seminar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就经常会借用图书馆的研讨室来进行对我们要讲的课题的讨论。我在学校与有机所共同的导师是林国强院士,林院士是中国有机化学界德高望重的泰斗,影响了几代中国有机化学人,是上科大让我有幸进入林老师的课题组。刚到有机所报到的时候林老师教导我们“有机化学很辛苦,做原料,开反应,过柱子(对反应体系一种提纯的操作)。可是如果只是单单地学会这些,那你毕业之后的竞争力在哪呢?一定要有危机意识,走出舒适圈,学会去思考,要有给自己找麻烦的精神。我们不要做有机砖工,而要做新时代的有机化学研究学者”。研究生一年级下学期在完成了上科大与有机所的理论学习之后,我正式进入课题组开展实验研究,林老师安排我接手同课题组师兄的一个未完成的课题,是关于近年来比较热点的廉价金属锰催化的碳氢键官能团化反应。这也是林老师对我科研能力的一次测试。一开始课题的进展还是很顺利的,但是在拓展底物的时候遇到了不小的问题。主要遇到的瓶颈是反应的重复性不好,加上我们的反应是封管进行的,反应不好监测,同时又有一定的危险性。此外,出于安全考虑,有机所有规定晚上加热反应超过指定温度需要有人看管,所以那段时间我需要在实验室守着加热到晚上12点左右,等着反应到指定的时间,再停止反应用核磁对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等待我的往往是参差不齐的反应收率。每天守在实验室,等到的是这种结果,心情不可谓不差。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快一周左右的时间,期间有过沮丧,有过对自己实验能力的怀疑。多亏了实验室师兄的鼓励,让我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对可能产生影响的环节进行了一一排查,如催化剂的纯度、溶剂是否是超干的、反应器的温度、磁子的搅拌速率等等。最后发现是加料顺序的问题,于是我们对加料的顺序进行了筛选。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明确了正确的加料顺序,从而解决了反应重复性的问题。最终我们的这份工作发表在Organic Letter上,并成为了该期刊2019年开年的第一个封面文章。工作的可重复性一直是做科研的人很头疼的事,面对这种问题时,需要有足够的毅力,但一定不能盲目尝试,尝试一定是需要建立在对反应的理解和认识上的。在进行第一个课题时,我们对不同金属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发现当使用铑催化剂代替锰催化剂时,得到的产物,核磁氢谱的位移与之前的产物相比有微微的变化。我们意识到这或许是得到了一个全新的产物骨架。最终通过一系列检测手段,确定了是产物双键的构型发生了翻转。虽然只是一个双键构型的变化,但从反应的机制上来说,与之前却是截然不同了。为了弄清楚反应历程,在林老师的帮助下我们联系到了浙江大学的洪鑫教授。进行了DFT计算的合作,一个产物当中看似简单的双键构型的变化花了我们足足快一年的时间去弄清楚其中的反应历程。其间为了分析清楚双键是如何发生异构化的,我们提出了许多可能的过渡态,并且进行一系列的控制实验来试图证明反应经历过相应的过渡态。这算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很多时候对于反应机理,目前的技术还不支持我们可以直观地证明某个反应历程,而通过计算化学的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反应历程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哪些是比较有可能的。再通过控制实验进行侧面的论证,可以使提出的反应机理更加合理。这种不断提出不断校正反应机理的经历,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除了日常的科研生活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或者有机所组织的各类活动或者学术报告。我做过中科院公众科学日志愿者、上海女子马拉松的志愿者,中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的志愿者等。尤其参与在上科大举办的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的志愿者,这个经历让我很难忘。这是我第一次可以和全国各地的研究有机化学的老师以及同学进行交流和学习。我印象最深的是我问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课题组的一个学长:众所周知醛类化合物相比于α,β-不饱和双键活性高的多,如果做氢化的话应该是醛基优先被还原,为什么想到去尝试金属催化的α,β-不饱和醛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共轭还原反应的研究?学长回答我说:因为知道它很难所以才有尝试它的必要性。这个回答让我很受启发,做化学研究千万不能有畏难情绪,一定要敢于去尝试那种看起来不可能的反应。9月,我即将去往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进行博士阶段的学习,感谢上科大与有机所这样一流的科研平台给了我可以走向世界的机会,开启人生的新阶段。毕业寄语林国强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刘星宇同学本科毕业设计在课题组进行,在完成研一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即进入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他具备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认真的工作态度,对科研充满热情,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我衷心地希望他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可以走得更远更好。来源:上海科技大学 供稿:刘星宇 排版、编辑:王成、项逸炜
南京工业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积极实施以“一条主线、六大发展计划、三大支撑体系”为核心的“163工程”,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确立“一条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从规模发展到提高质量,培养模式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培养,评价方式从学术产出到培养质量“三大转变”,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实施“六大发展计划”。一是生源质量提升计划,建立以培养质量为导向的招生计划动态分配新机制。二是实施国际交流推进计划。通过修订国际交流资助政策、增设国际交流环节、明确优势学科国际交流投入经费等举措,推进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三是实施名师名导百人计划。分期分批遴选100名优秀导师,树立崇德笃行、匠心育人的师者典范,带动全体教师成长。四是实施导师能力培育计划。完善导师岗位培训制度,针对不同学科特点与导师类型设立不同评聘条件,推进导师聘任与考核制度改革。五是实施创新创业发展计划。依托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资源,构建“高校+园区+企业+项目”的融合培养模式。六是实施学术氛围增进计划。以“学长领航计划”与“创新实践竞赛项目制”为抓手,为研究生搭建增进学术氛围的良好平台。构建“三大支撑体系”。一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保障体系,以学位点动态调整为着力点,推进合格评估、专项评估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科自我发展与预警机制。二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管理体系。强化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多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励研究生潜心科研,设立各类专项奖助学金近40项。三是研究生成果产出考评体系。对学位论文考核和学位授予实施全链条管理,促进质量控制和成果产出的有效联动。推进多元化评价和学位授予标准改革,构建定量与定性结合、客观与主观结合、具有不同学科特点的研究生成果评价体系。【来源:南京工业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