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CBRE世邦魏理仕发布《2020年上半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展望》显示,2020年上半年上海写字楼需求逐步复苏,租赁成本成为首要考量因素。而随着上海相继发布特色产业园区规划与政策,园区写字楼方面生物医药与TMT行业尤为活跃。零售物业市场方面, 上海举办“五五购物节”等多项举措有力带动消费市场复苏,零售业变革升级将加速到来。物流方面,医药类以及冷链物流需求方面凸显成长趋势。大宗交易市场,内资自用买家成为支撑市场的主力。优质写字楼市场:上半年上海录得三个新增项目入市,分别是静安宝华中心、前滩东方广场二期与金融街一期,总计12.2万平方米,多个项目推迟至下半年交付。随着申城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商务活动也逐步恢复正常,二季度写字楼带看量明显增多,需求活跃度逐渐回暖,录得净吸纳量72,874平方米,环比增长259%。上海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为写字楼需求的复苏奠定优势,金融、TMT、专业服务、消费品制造业和医疗生命科学行业多点开花,其中证券、银行等传统金融类需求最为活跃。区域上来看,面积性价比突出的新兴商务区前滩、大虹桥以及核心区周边次中心板块录得大面积医药及生命科学、专业服务、电子产品等搬迁扩租需求;同时核心区以南京西路、陆家嘴(600663,股吧)为代表,经济活动回暖之下需求呈现韧性,录得专业服务、消费品制造业、TMT以及传统金融的新租扩租需求,季内该子市场空置率录得小幅回调。全市二季度末空置率为19.9%,较去年底微升0.5个百分点。租金表现上,二季度市场平均报价为282.1人民币/月/平方米,较去年底下跌3.0%。CBRE华东区顾问及交易服务|办公楼部主管张越表示:“预计下半年供应将有100万平方米,随着上海各项秩序逐渐恢复,经济出现好转,之前被推迟的租赁需求将一一落地,料下半年净吸纳量逐步攀升。过去几个月上海市政府相继推出营商环境改革3.0版方案、加强投资促进32条、进一步利用外资24条等举措,激发外资企业需求。同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临港金融领先开放的大格局下,积极深化中资企业可持续发展,预计将为上海写字楼市场带来新一轮需求。”商务园区写字楼市场:2020年上半年商务园区写字楼市场共迎来13.8万平方米新增供应,其中近八成来自于漕河泾板块。疫情影响逐步缓解使租赁需求在二季度呈现复苏迹象,季度净吸纳量达48,815平方米,环比上升293.7%。新冠疫情为医药[ 疫情期间医药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优势突显。上海作为逐步形成的亚太区医药产业高端研发、制造、服务外包中心,医药行业的加速崛起则将为其带来更多的商机与资本。今年上半年商务园区租赁成交中,近1/3来自医药产业。世邦魏理仕近期将推出上海医药(601607,股吧)行业研究报告,通过全方位透析沪上生物医药产业链、空间链、创新链,助力医药产业商业地产投资、布局等决策。]及TMT行业提供发展契机,本季度医药研发企业在张江、外高桥(600648,股吧)等板块积极扩张;游戏开发与电商类公司选址于漕河泾;金融证券及服务行业在张江与金桥板块中录得大面积成交。商务园区租金在疫情中凸显韧性,二季度平均租金报价为130.0元/月/平方米,较去年底仅下降0.8%,业主在免租期等的优惠条款方面更为灵活。二季度末空置率较去年底上升0.9个百分点至18.6%。CBRE华东区顾问及交易服务|商务园区部主管丁竹君表示:“二季度,上海相继发布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在线新经济与数字新基建发展行动方案,以及促进产业投资政策等利好举措,随后五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分别挂牌张江、临港、宝山等板块;市北继发展大数据与超高清视频产业后,开启区块链产业新篇章。未来6个月,预计商务园区写字楼市场将迎来逾5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分别位于张江、漕河泾、金桥、市北等板块,我们相信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商务园区的租赁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优质零售物业市场:2020年上半年,上海零售物业市场无项目开业。本季度中信泰富广场与嘉杰国际广场停业改造,新世界百货虹口店宣告闭店。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净吸纳量录得负值,推升空置率至8.2%。全市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较去年底下跌3.2%,报每天每平方米34.0元。疫情加速了品牌迭代的趋势,其中餐饮业态表现最为明显。一方面不少财务和运营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餐饮店铺闭店歇业;而另一方面,年轻态的领先连锁咖啡茶饮与中式简餐品牌持续快速扩张。此外,新兴美妆集合店受资本青睐在核心及次级商圈逆势抢占市场,针对Z世代的消费习惯利用线下打卡线上分享的模式引流效果显着。CBRE华东区顾问及交易服务|商业部主管希诺表示:“近期上海政府推进‘五五购物节’、‘夜生活节’等多重措施以激发内生需求,电商平台与实体商家融合发展,购物中心客流与零售消费额伴随二季度多个重点节日已呈现逐步回暖态势。未来6个月,随着全国疫情得以控制,本地居民消费意愿进一步提升的同时,预计外来游客消费需求亦有望出现反弹。上海零售市场下半年将迎来33.4万平方米的新增体量投入次级商圈,位于核心商圈的上海广场及新天地二期将完成改造重新回归;全市空置率将逐步下行,租金水平有望止跌企稳。”仓储物流市场:2020年上半年上海物流市场共有三个项目入市,分别为浦东机场和松江板块带来3.6万与15.3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疫情中生物医药与生鲜电商的仓储需求均有显着攀升,日用消费品行业的租赁需求亦有所增长。上半年浦东机场板块新增需求共计超过5万平方米;松江板块也迎来超过7万平方米的面积去化;虹桥与青浦等片区亦有数千平方米的新租户入住。相较一季度,上海物流市场二季度的表现有较为明显的回暖,季度内吸纳量超过5万平方米。受新增供应入市影响,二季度末空置率较去年底上升2.7个百分点至8.6%,但上海整体可租赁面积依旧十分有限,热门板块空出的可租面积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回填。因此,全市平均租金报价在上半年增长1.1%,达到每月每平方米47.6元。CBRE华东区顾问及交易服务|产业地产部主管缪博文表示:“未来六个月内,预计将有超过23.8万平方米的高标仓库入市,短期内将持续推升全市空置率。一季度的疫情确实对仓储物流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在二季度已有诸多回暖的迹象,预计市场将在下半年逐步回归平稳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疫情推动医药企业与生鲜电商的冷库仓储需求增长的同时,也同样催生了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对于干仓面积改造的兴趣。疫情影响下的租户也在积极寻求运营战略上的调整,以期发掘新的利润空间。部分零售品牌在环沪地区进行仓库租赁资源的整合,以此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并提升运营效率。需求坚挺,可租面积较少且未来供应有限的上海物流市场拥有充足的韧性,未来的供应去化速度与租金增长都将维持稳健。”投资市场:二季度上海录得5笔大宗交易,成交总额为82.3亿元人民币,至此2020年上半年上海累计录得24笔交易,累计交易总额为324.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41%。依照成交物业类型来看,写字楼等相关物业仍占据主流市场,占比约为58%;而代表消费概念的零售以及酒店则分别占比为25%及13%,相比2019年均有所增长。撇去疫情造成的短周期影响,投资人对于中国结构性的消费升级仍持续看好。从投资者类型来看,近期境外投资者活跃度有所下降,主要是短期内受到“封关”限制下决策层无法入境的影响。与此同时,鉴于当前不确定因素增多,可以发现近期外资的投资策略更为谨慎。但另一方面,内资自用买家成为支撑市场的主力,数家知名金融机构纷纷在上海的中心城区购置了总部楼宇。CBRE华东区投资及资本市场部主管何树奇表示:“受到疫情的冲击及经济周期的影响,大部分的投资者提高了对于风险贴水的要求,出价能力比过往更为保守。若卖家于近期有处置资产的计划,建议适当调整对于成交价格的期待,以提高交易速度。投资机会层面,写字楼方面需多关注产业规划与动向,选择产业集聚的板块布局;而零售物业方面,在中长期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全市的区域型及社区商场皆为有效的投资机会;另外,长租公寓板块在经过2年的市场整合后已显得更为成熟,叠加沪上人才虹吸效应持续增强下,投资者亦可多加关注。”来源:CBRE世邦魏理仕编辑:wangdc【关注乐居财经,洞悉房产市场风云变化。】文章来源:房讯网
对于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来说,上海地产农产品特别是绿叶菜市场平稳供应,对维系城市运行安全有着重大意义。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上海蔬菜产销出现阶段性市场波动,对菜农造成经济损失,对市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疫情发生后,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按照市政协党组《关于发挥政协职能作用助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工作方案》部署要求,立即组织农业界及其所联系委员,开展相关调研。前往专业合作社实地考察,组织农科院研究人员与农户对接进行技术指导等,收集了相关资料并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形成了调研报告。本市绿叶菜等蔬菜生产现状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高度关注并积极稳定作为重要民生的“菜篮子”工程。结合城市发展和蔬菜产销实际情况,实行市长、区长负责制,逐步形成了生产扶持、价格保险、安全监管、信息监测、考核奖励等常态化机制,不断促进蔬菜生产,提高市场流通能力,完善调控保障,确保安全生产和稳定供应,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委员们了解到,目前,上海各类蔬菜在田面积近40万亩,其中绿叶菜近18万亩:蔬菜年消费量在600万吨左右,其中客菜供应近350万吨:地产蔬菜中供应上海市场的数量稳定在250万吨左右,其中绿叶菜130万吨,约占地产蔬菜的50%左右。以上海市民喜欢的青菜为代表的绿叶菜主要依靠市郊生产,比重占整个蔬菜供应量的25%左右,绿叶菜的自给率稳定在85%左右。疫情发生后,市农业农村委快速启动应急响应,进行全面部署,积极保障绿叶菜等蔬菜供给满足市场需求,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提出保障目标。市农业农村委提出在未来一段时期,上海蔬菜生产要以“保证品种、保证面积、保证产量、保证质量”为总要求,做到生产稳定、供应稳定、价格基本平稳。提出强调压实“菜篮子区长责任制”,强化属地责任,鼓励利用闲置地、粮田种植蔬菜,保证全市蔬菜的生产和供应。二是加强政策引导。提出了3项措施:及时做好蔬菜采收,增强供给能力;抓紧蔬菜抢种补种,增强生产能力;加强蔬菜产销衔接,增强配送能力。要求加强技术指导,根据不同生产类型分类指导,合理选择种植品种,科学安排种植茬口,提高蔬菜种植效率,优先种足种好以青菜为主的大宗绿叶菜。三是政府搭台衔接。引导各区蔬菜基地与大型商超、生鲜电商协调对接,市农技中心针对当前蔬菜生产制定下发了技术指导意见,积极组织青菜等绿叶菜种子的调度工作。在短暂的供给波动后,大型商超地产农产品供应平稳,同时,各区的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的电商平台快速建立,推进了地产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无缝衔接。据统计,今年1月,本市在田蔬菜35.2万亩,其中在田绿叶菜面积17.8万亩;蔬菜播种面积6.5万亩,其中青菜等四大类绿叶菜播种面积2.7万亩;地产蔬菜上市量16.8万吨,其中绿叶菜上市量9.6万吨。2月以来,各涉农区已累计播种绿叶菜面积4万亩,全市在田蔬菜长势良好,全市地产绿叶菜日均上市量在3000吨左右,可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直以来,由于大力稳定种植面积,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上海地产农产品产销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但仍存在着一些潜在风险。主要包括:一是自然风险。例如,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对农业农村经济影响呈现全方位态势。又如近年来夏季极端高温天明显增多,梅雨季天数不断增加,破坏性台风明显增强,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比较大的影响。二是市场风险。蔬菜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品种,对市场变化十分敏感,过去几年出现的“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都曾引起市场剧烈反应。三是质量安全风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叶菜等蔬菜质量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关系千家万户,安全事故影响社会面广。这些风险凸显了绿叶菜等地产农产品市场平稳供应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流通体系层级布局不尽合理。全市除了有中心批发市场、区域批发市场以外,还有几十个规模不等的批发市场,层级较多,分布凌乱,标准不一,统一信息平台难以建立。随着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快速增长以及各种新型销售方式的出现,如何将分散在上海郊区的蔬菜以及来自埠外的客菜,迅速组配发送到全市数万个不同类型的零售网点,需要建设一批产品集成配送中心,并逐步取代现有零散、小型批发市场。按照市政府要求,中心城区住宅小区500米范围内必须有一家标准化菜市场,但由于用地、拆迁、资金等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落实。应急扶持政策不够及时。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实行严格的交通管制和防控人员流动,许多乡镇存在封村、封路的现象。各地实施的严格交通封锁对切断疫病传播有着重要作用,但也给农产品运输销售带来巨大挑战。“菜篮子”工程实施企业原料购不到、运不出,正常营业的餐馆和菜市场大幅减少,蔬菜批发量锐减,而部分电商也存在故意压低经营主体(供应商)田头交货价格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导致“市民买不到新鲜菜,农民卖不了新鲜菜”。“菜篮子”工程企业存在防疫投入大、员工加班费用高、上下游供应链受疫情影响不畅通等困难,经营压力大。设施装备科技水平仍需提高。目前蔬菜等农作物生产主体主要以大田开放式生产为主,机械化程度不高,虽然大量推广大棚种植,但农业生产的理念、技术、配套装备等创新不多。农产品一线生产和批发零售环节的冷鲜库缺口较大,且专业物流设施严重不足。蔬菜等农产品采收后储运设备缺乏,田头预冷冷库数量仍然较少,影响了保鲜,导致蔬菜等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率较低。作为主要流通渠道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依然只是简单农产品交易场所,设施简陋环境差,大多销售商主要依靠冰柜、冰块保鲜农产品。随着蔬菜等农产品生产的发展,各类附属农业设施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受制于用地指标的限制,蔬菜基地等生产中的大量废弃物无法处置。金融保险服务针对性有待增强。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给绿叶菜等蔬菜上“保险”成为维持菜价平稳供应的有力抓手,通过保险价格机制来协调绿叶菜等蔬菜均衡播种、生产和上市,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但在疫情等突发事件面前,目前仍然缺乏能有效保障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的农业保险产品。疫情发生后新增保供融资周期太短,实效性有待研究。调研中,据已参与申请融资的经营主体反映,此次融资周期约为半年,而农产品一般生长周期较长,利润较少,即使现在开始抢种补种,在限定金额、限定规模的客观条件下,一年最多二至三茬,收获很难帮助经营主体实现增收。对策与建议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蔬菜等农产品的需求已经由简单的数量满足变为对质量、品种、安全性的全面满足。特别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防疫事件、抵御突发灾害等应急情况,如何保障地产农产品特别是绿叶菜市场平稳供应,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应从建立健全本市地产农产品长远发展机制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提高产品质量、均衡市场供应为目标,进一步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做法和经验,促进本市地产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全面提升能级。加大市郊蔬菜产能。一是稳定蔬菜种植面积。要在坚持大市场大流通的同时,坚持“菜篮子”市长、区长负责制,实行最低保有量制度,落实各项生产补贴政策和考核奖励措施,稳定本地蔬菜生产面积和自给能力,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及恶劣天气发生时,大市场大流通受阻的情况下发挥应急保障功能。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蔬菜的发展有利于协调蔬菜供应的淡季和旺季,有利于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是保证均衡供应和价格稳定的重要手段。对蔬菜生产基地要积极借鉴美国、欧洲、以色列等先进国家设施农业技术,进一步改善绿叶蔬菜生产基地设施条件,增强蔬菜生产能力。三是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在品种结构上,根据消费者需求适当增加绿叶菜,在上市季节上,提高淡季蔬菜供应能力。设立绿叶蔬菜生产保障功能区,在供应淡季合理安排茬口,提高防灾抗险有效供给,在供应旺季优化品种结构,避开与季节性蔬菜常规品种集中上市。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一是建议建立国家一级市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本市设立1-2个“上海市国家农产品一级市场”,承担发展农产品规模化的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价格调控、检验检疫等功能,使其不仅成为现代农业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而且成为城市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守护神”。二是推动完善流通网络体系。继续培育以一级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区域批发市场为骨干、专业性批发市场为补充的农副产品批发网络体系,完善以标准化菜市场、大型连锁超市为主体和以生鲜超市、智慧微菜场、社区菜店、网上菜市场、限时菜市场为补充的零售网络体系建设。三是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落实各相关部门推进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提高城市终端配送效率,推进本市全程冷链物流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发展绿色低碳农业。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各种有害物质通过农作物进入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从大数据信息化入手,完善化肥农药面源污染控制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化肥农药信息化动态管理目标。二是加快布局智慧型农业生产体系。以高效精准为目标,以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为标志,建立绿色精准农业核心技术,并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实现智能化控制,发展新型农业经济。三是加快培养新型农业科技人才。尽快出台上海市“智能农业”发展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培养发展智能农业、都市农业新业态所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科技人才。制定和完善应急政策措施。抗击疫情中,医疗为急,农业为重。当下春耕在即,春耕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供应保障。一是将农资列入“防疫期间重要物资”,建立农资物流应急“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农资车皮调配和运输计划审批,出台优惠的铁运补贴政策,对于检疫合格、符合安全条件的农资运输车辆予以优先放行。二是将农资生产企业纳入保障城市运行重点复工名单。产业部门明确农资企业作为优先复工的行业,加强与各地街镇、企业的沟通联系,全力支持符合防疫条件的生产企业复工。三是解决“菜篮子”工程企业实际困难。建议农业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和支持,对于农业企业提升的用工成本按比例在农业专项扶持资金里提供资金补贴,稳定企业预期。对疫情期间“菜篮子”工程实施企业延长假期增加的人工工资给予一定程度补贴,减轻企业经营压力。健全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一是鼓励支持电商等新型零售业态发展。通过农产品电商平台做大做强,实现蔬菜等地产农产品的质量可追溯,开通地产农产品直通车,创新微信销售,推动地产农产品对接社区。二是完善金融服务保险。联手相关金融机构,丰富公共突发事件农业保险新品种,形成公共突发事件下自动启动的保供融资机制。重视农业和农产品生长的自然规律,延长融资周期,给予经营者充分、长效的生产保障周期。三是加强农业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加强农业与气象、水利和商务等部门的合作,构建蔬菜等地产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体系。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10日发布《上海2017年度房地产市场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上海成交大降,新房成交量创近12年新低,二手房创近6年新低。上海新房成交创近12年新低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新房成交面积63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4.1%;二手住宅共成交15.2万套,同比下降58.9%。易居研究院研究员王梦雯表示,2017年上海新房成交规模不足2016年的五成,为2006年以来近12年最低值。后续来看,预计部分预售价格未达要求的项目将在2018年陆续上市,成交规模也将随之上升。尽管成交量下降,但2017年全年上海新房成交均价同比创近7年来新高。易居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新房成交均价为47865元/平方米,再创历史新高,房价同比增幅进一步扩大至25%,为2011年以来近7年最高增幅。“这一现象并不代表2017年内房价涨幅扩大。” 王梦雯分析说,结合房价月度数据来看,2016年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到了2017年,整体处于高位盘整状态,可见,成交价格涨幅扩大是由于2016年上半年基期值较低而产生的数据异动。她认为,2018年上海将延续“房住不炒”的调控思路,加上信贷趋紧、银行放款时间延长等因素抑制需求端,预计新房价格将维持相对平稳的态势,房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住房仍是许多“城市无产者”的刚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关乎民生,举足轻重。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房地产行业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业主频频维权。艾普思咨询采集并分析了人民网领导留言板2020年的房地产行业投诉数据,为从业者及监管者洞察行业痛点提供视角。数据周期:2020-01-01——2020-12-30注:与房地产无关的纯物管投诉已删除;开发商相关统计中,由于无法根据短关键词准确划分品牌,新城控股、光明房地产、实力房地产、实地房地产等开发商不计入前十统计。01 全年每月投诉量2020年,领导留言板收到房地产相关投诉约4.7万件。从全年走势来看,因春节及疫情影响,1-2月房地产行业投诉量较少,3月投诉量迅速增长,7月达到顶峰,当月投诉量达5,571件。02 地域分布:河南、四川、安徽最多2020年,地方领导留言板共接收到房地产相关投诉46,034件。其中河南省投诉量最高,占比12.47%,四川省、安徽省投诉量分别占比9.54%、7.95%。03 投诉类型:服务最多,合同、质量次之房地产投诉可分为质量、服务、合同三类。2020年,全国房地产投诉中质量投诉占比28.83%,服务投诉占比40.17%,合同投诉占比30.99%。3.1质量投诉质量投诉中房屋及装修质量相关投诉最多,占比72.13%,车位质量投诉占比16.72%,违章搭建相关投诉占比10.11%。房屋及装修质量相关投诉主要包括渗漏、墙壁开裂、墙皮脱落、鼓包等问题。其中渗漏、墙壁开裂问题最多,涉及投诉量分别为3,080件、2,040件。3.2服务投诉服务类投诉中,物业及配套服务投诉占比38.95%,其中维修基金使用不合理不透明、配套学校未开办等投诉较多;办证服务投诉占比29.90%,主要涉及开发商交房后不给办房产证;服务态度相关投诉占比18.90%,工作人员办事推脱推诿、态度恶劣、有意误导等问题频现;交房服务投诉占比11.69%,主要涉及延期交房、强制交房两方面。3.3合同投诉合同类投诉主要包括合同欺诈、烂尾、退房退款、降价维权、违规操作、强买强卖这六大问题。其中合同欺诈投诉量最多,占比达55.08%,主要涉及隐瞒不利因素、虚假宣传、装修质量缩水等问题;其次是退房退款投诉,占比为19.94%;违规操作投诉占比11.95%,主要投诉问题为不按规定开发票。04 被诉开发商:恒大、碧桂园、绿地、万科最多从房地产品牌来看,收到投诉最多的是恒大,投诉量1,105,其次是碧桂园,投诉量917,绿地、万科投诉量也在500以上。这四大开发商也在2020年全国开发商销售榜前十之列,总体而言,投诉量与销售量紧密相关。恒大全年投诉量主要集中在6-11月,期间每月投诉量均在100以上,其中7月达到163起,合肥恒大中央广场、天津市恒大花溪小镇等楼盘相关投诉较多。碧桂园在4-8月期间,每月投诉量均在100起以上,安庆市碧桂园时代之光、颍上碧桂园天誉、全椒碧桂园桃源观澜等楼盘相关投诉较多。万科全年投诉量走势相对平缓,投诉量最多的月份为7月。绿地投诉量在10月及11月陡增,期间汉南绿地城、银川绿地海珀兰轩、渭南韩城绿地等楼盘投诉较多。地产投诉可分为质量、服务、合同三类。2020年,全国房地产投诉中质量投诉占比28.83%,服务投诉占比40.17%,合同投诉占比30.99%。恒大、碧桂园、绿地、万科投诉地域分布从地域分布来看,恒大相关投诉较分散,排在前三的四川、辽宁、安徽投诉量占比分别为11.22%、8.33%、7.15%,成都温江恒大未来城、沈阳恒大中央广场、合肥恒大中央广场为重点投诉楼盘。碧桂园相关投诉较为集中,来自安徽省的投诉高达222起,占比24.21%,滁州、阜阳、亳州等市均是投诉重灾区,全椒县碧桂园罗马世纪城儒林境、全椒县碧桂园桃源观澜、阜阳碧桂园翡翠湾等楼盘投诉较多。绿地相关投诉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湖北等地,西安绿地国际生态城、西安绿地璀璨天城、郑州绿地溱水小镇、汉南绿地城等楼盘投诉较多。万科相关投诉中,有108起来自四川省,占比20.97%,万科公园传奇、万科臻园、万科理想城等楼盘投诉较多。恒大、碧桂园、绿地、万科主要投诉问题从投诉分类来看,万科相关的各类投诉分布较为均衡,碧桂园相关投诉中质量投诉远高于服务、合同投诉,绿地相关投诉中合同类投诉较为突出。05 十大被诉楼盘2020年,投诉量前三的楼盘中,长春市万龙银河城销售时违规多收3万元,长春市华大城推出2万抵4万优惠活动却拒不履行抵扣承诺,天津市恒大花溪小镇无理由退房且不退款,最终均引发业主大规模投诉。06 总结从投诉数据来看,房屋及装修质量不达标、合同欺诈、无法办理房产证、无法按时交房等问题是业主维权的重中之重。开发商盲目赶工期、降成本等行为造成了期房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甚至在质量完全不达标的情况下强制交房,直接导致了大量质量维权投诉,进而影响开发商的品牌形象。开发商应着眼长期利益,重视房屋质量把控,不断加强施工队伍的素质建设和外包项目的质量管控,完善施工过程中的验收机制。开发商应注意规范业务人员的销售行为,避免业务员利用合同欺诈损害公司品牌形象。消费者应仔细研读合同,避免听信口头承诺,造成日后维权困难。如今房价高企,购房者常常是掏空“六个荷包”买一套住房。相对开发商而言,业主明显处于弱势,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从严把控验收、从严审核宣传广告,完善惩罚机制,从根源上为消费者把好第一道关。买、卖、监管,三管齐下,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房产买卖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长远发展。艾普思是一家国内领先的舆情大数据服务商,拥有自主研发的舆情监测系统及专业的舆情咨询服务团队,为政企客户提供集舆情监测、危机公关咨询、线上品牌优化、口碑建设于一体的全案服务。了解更多详情,请咨询艾普思官网。
来源:央视原标题:住建部赴上海、深圳等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倪虹副部长带队赴上海、深圳等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倪虹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并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作为2021年度重点任务之一,城市政府要充分认识保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切实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倪虹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及时出手,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好预期,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要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海、深圳相关负责人表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主体责任。1月21日、1月23日,上海、深圳分别出台了有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措施。(总台央视记者 杨潇)
本报讯 记者26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倪虹副部长带队赴上海、深圳等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倪虹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并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作为2021年度重点任务之一,城市政府要充分认识保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切实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倪虹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及时出手,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好预期,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要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海、深圳相关负责人表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主体责任。1月21日、1月23日,上海、深圳分别出台了有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措施。
“城市政府要充分认识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切实落实城市主体责任。”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带队赴上海、深圳等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时表示。倪虹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并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作为2021年度重点任务之一。倪虹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及时出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好预期,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要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海、深圳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主体责任。1月21日、1月23日,上海、深圳分别出台了有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措施。(人民网)
早安楼市,全国房产政策、市场、房企资讯全搜罗!今日要闻概览:1.住建部赴沪深调研督导2.北京住建委:严查资金违规进入地产和中介炒房、投机炒作3.上海今年将强化“四大功能”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4.2021返乡置业报告发布5.北京土拍经历百亿级别的暂停和成交6.招商积余拟发行15亿中期票据用于偿还公司债券7.宝湾物流拟发5亿元中期票据1.住建部赴沪深调研督导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倪虹副部长带队赴上海、深圳等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倪虹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并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作为2021年度重点任务之一,城市政府要充分认识保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切实落实城市主体责任。2.北京住建委:严查资金违规进入地产和中介炒房、投机炒作1月25日晚间,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王飞在直播中表示,接下来,北京市住建委将加强对长租企业的严厉监管,禁止企业形成资金池和租金贷。严查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和中介炒房、投机炒作。3.上海今年将强化“四大功能”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1月24日,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上海要以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和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为战略牵引,以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确保“十四五”开好局。1.2021返乡置业报告发布1月25日,58同城、安居客发布了《2020-2021“返乡置业”调查报告——春节不返乡·在线云置业》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云置业”正在成为人们置业的新形态。同时,返乡置业意愿下降,47.6%的人希望在工作城市买房。2.北京土拍经历百亿级别的暂停和成交1月26日,北京土拍发生了两件有趣的事件,先是早间北京市规自委暂停了总价超过140亿元的三宗地块招拍挂,随后下午,另有三宗总价超过100亿元的地块成功交易。1.招商积余拟发行15亿中期票据用于偿还公司债券1月26日信息显示,招商局积余产业运营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拟发行2021 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据募集说明书显示,该中期票据注册金额15亿元,本期发行金额15亿元,发行期限为3年。2.宝湾物流拟发5亿元中期票据1月26日消息显示,宝湾物流控股有限公司拟发行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规模为人民币5亿元,期限3年,利率申购区间为3.70%-4.70%。
一 地产要闻回顾(1)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央行落实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市场购买力下滑的弊端。(2)河南永城打响“取消”中介第一枪。据报道,自2019年8月以后,河南省永城市内所有中介机构门店被迫关闭。市住房保障部门建立了“永城房产信息中心”,该中心的成立是为了打击黑中介,响应国家“房住不炒”原则,“为广大市民搭建一个买房、卖房、房屋租赁信息发布的免费平台”。随后在5月19日河南永城官方回应,永城不是取缔而是整顿房产中介,待规范之后,也肯定会让房产中介回归市场。(3)上海临港新片区19条政策促商业发展,最高扶持不超5000万元。扶植片区已经发展,打造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4)沪推出重磅政策: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集聚全球创新要素资源、激发企业新活力,利于经济的快速恢复和长期发展!点评受疫情影响,目前经济压力巨大,政府对提振实体经济信心的诉求强烈,在坚持”房住不炒“政策的前提下,利好房地产政策、措施频出。结合两会以及现阶段疫情之下的经济复苏需求,未来半年周期内房地产行业将持续出现稳中上扬发展趋势。二 土地市场情况(1)5月,上海市土地挂牌共44幅,成交40幅,土地供需十分活跃,供应、成交环比分别上升22%、33%。目前土地成交呈上升趋势,印证了政府增加土地供应的政策,有利于提升市场信心。(2)5月商办&商住用地挂牌13幅,成交10幅,供应成交活跃,环比呈上升态势。5月住宅用地挂牌16幅,成交13幅,土地市场供应、成交十分活跃,纯住宅项目溢价地块占比56%,整体起拍价普遍高于或平于区域历史土地成交价格。点评5月土地成交面积环比增加60%,整体市场依旧呈上升趋势,宽松的土拍政策效果出显。三 住宅市场情况(1)住宅月度整体市场供需全市5月依旧保持了强势放量和成交,且供应和成交均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供销将重回高位,市场好转速度远超预期。(2)住宅各城区供需关系5月外围区域供应量出现大幅增长,供应轮动激烈,其次市中心以静安、徐汇主力供应区,从实际成交价格来看,市中心区域的价格已然突破10万元,外围价格也呈现缓慢增长趋势。(3)5月住宅成交TOP105月全市热销项目单盘放量369套左右,总价放量特征较为明显,其次天空之城和金地美兰城依托其地铁上盖及区域规划优势获得不俗的市场表现,单价已逐渐突破区域限价。点评上海市场随着4月集中放量结束,5月各大开发商拿证速度有所放缓,但从6月预计拿证项目看,新一轮的集中放量即将在6月形成,市场热度依旧高涨。虽然市场有热度,但城市边缘地区的项目流量依旧处于低位。四 商办市场情况(1)商办月度整体市场供需2020年商办市场整体表现较为良好,5月供销均大幅上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市场重回高位。(2)商办各城区供需关系5月黄浦以及闵行大虹桥是商办供需主战场,城市核心地段的办公资产配置依然是机构及企业首选标的。(3)5月商办宅成交TOP105月商办整体市场成交流量平稳,地段资源具备优势的单盘项目成交表现较好,月去化能力保持在22套左右。点评5月商办市场供销量均超过去年同期,环比大幅增加,供应环比增加275%,销售环比增加86%,供销重回市场高位。五 市场总结及趋势预判(1)一季度整体市场受疫情影响,出现了预期性下滑,然而随着疫情结束及整体市场持续发展,市场已逐步回升正常水平,住宅市场已开始新一轮由疫情积压而形成的需求释放。(2)在2020年5月,上海市土地市场成交活跃,且土地价格呈现出向上突破的发展趋势,预计后续2021-2022年土地兑现,市场将形成新一轮的全新供应格局。
中商情报网讯:2019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呈现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建设规模基本稳定,住宅销售回升的态势。2019年,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完成投资4231.38亿元,比上年增长4.9%。新建住宅销售均价32926元/平方米。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2019年,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完成投资4231.38亿元,比上年增长4.9%,增速比2018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从房屋类型看,住宅投资2318.1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办公楼投资689.36亿元,下降0.5%;商业用房投资457.23亿元,下降0.9%。从投资结构看,土地购置费1963.51亿元,增长6.4%,增速比上年回落14.8个百分点;建安工程投资2021.19亿元,增长2.5%。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二、房屋在建规模基本稳定2019年,本市房屋在建规模基本稳定,房屋施工面积14802.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446.43万平方米,下降1.0%。2019年,在商办项目开工量低位回升的带动下,本市房屋新开工面积较快增长。全部房屋新开工面积3063.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572.90万平方米,增长6.8%;商办新开工面积675.70万平方米,增长30.5%。2019年,本市房屋竣工面积2669.6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453.28万平方米,下降16.0%;商办竣工面积583.92万平方米,下降22.6%。三、新建房屋销售面积小幅下降2019年,受保障性住宅和商办销售持续下行影响,本市新建房屋销售面积小幅下降。全部房屋销售面积1696.3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53.70万平方米,增长1.5%;办公楼销售面积100.83万平方米,下降31.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88.48万平方米,下降13.0%。从近十年数据看,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仍处于历史低位,为2010年以来的次低值,仅略高于2017年销售水平。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四、存量房销售大幅增加据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统计,2019年本市存量房网签面积2080.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5%。其中,存量住宅网签面积1806.07万平方米,增长46.9%。经过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的低位运行后,2019年本市二手住房在积压需求和旧改动拆迁需求的释放下,成交明显放量,且持续较快增长。全年成交规模处于近十年平均水平,仅低于2013年、2015年和2016年。五、新建住宅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32926元2019年,本市新建住宅销售均价32926元/平方米。从区域均价看:内环线以内110479元/平方米,内外环线之间56322元/平方米,外环线以外23988元/平方米。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剔除征收安置住房和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后的市场化新建住宅的区域均价分别为:内环线以内111307元/平方米,内外环线之间75796元/平方米,外环线以外40462元/平方米。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