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考研结束后,各大院校开始公布数据。为了让小伙伴们获得最新报录比信息,海文考研将及时更新已公布报录比信息的院校。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上海大学2020考研报录比数据。上海大学为了方便大家查看,报考人数大于500的热门专业标了黄色。1、意外好考:汉语国际教育文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2020报考人数是114人,统考录取24人,报录比4.75:1,复试线354分。 国际教育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2020报考人数是72人,统考录取20人,报录比3.6:1,复试线343分。完全没想到,上海211的汉硕居然这么好考。虽然汉硕算不上很热门的专业,但是它不用考数学,还是有许多跨考生会优先选择。 今年的上大的文学院汉硕招20人,推免15人;国际教育学院汉硕统招15人,推免10人。我猜它推免招不满,肯定最后会把名额分给统考生。这个招人人数,这个报录比,真是令人心动。2、真的好考:工商管理MBA中心的工商管理,全日制的,报考299人,录取150人,报录比2:1。复试线175分,即国家线,过线上岸。 缺点就是学费贵,17.8万-20.8万一年。 今年统招135人,学制两年。距离2021考研最后三个月,突然想考研想挑战一下的同学,可以冲一下这个专业试试。3、真的好考:力学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的力学学硕,2020报考136人,统考录取65人,报录比2:1。复试线254分,即国家线。没见过招这么多人还这么好考的学硕。 21考研计划统考招37人,推免25人。不出意外,它推免招不满,统考名额会很可观4、其实还好:文物与博物馆 上海就两个学校招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一个复旦一个上大。原以为上大的文博报考的人会比较多,没想到2020报考人数只有75人,统考录取18人,报录比4.2:1。复试线350分。 21考研计划统招13人,推免招10人。感觉难度还行,没有想象中夸张,不过毕竟复试线摆在这里,去年是350分,今年怎么说也要把目标定在360分比较稳妥吧。学校简介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简称“上大”,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政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筑学、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社会学、力学、核科学与技术、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食品科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国际商务、法律、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图书情报、艺术、体育、文物与博物馆、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药学学科实力“双一流”建设学科:机械工程(自定)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钢铁冶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计划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预计在2021年2-3月份正式下达我校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我校2021年计划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700名左右(含推免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50名左右。上海大学2021年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上海大学2021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具体信息请查看研究生官网公告!总结总的来说,除了部分热门专业,上大其他专业的报考人数其实也还好。当然,如果你想考的就是很挤的热门专业,那就继续加油!祝考研上岸!
海内外科研人才们看过来!上海大学自即日起至12月31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院系的教师岗位和科研岗位工作人员。包括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24个学院的科研岗位、教师岗位。满足条件者可根据具体岗位,登录上海大学招聘网站http://shuhr.shu.e.cn:8003进行应聘。详见↓一、招聘人员基本条件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立场坚定,组织纪律性强,作风优良,品行端正;2、 具有博士学位,在海外有留学经历或国内有博士后经历或已取得副高及以上职称,其中第一学历须为全日制高水平大学本科毕业,国(境)外学位需提供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书(具体专业要求详见各学院招聘启事要求);3、 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4、 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满足招聘岗位所规定的其他条件。二、报名时间和方式1、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2、 报名方式:应聘采用招聘系统网上报名方式,请登录上海大学招聘网站:http://shuhr.shu.e.cn:8003进行应聘(需先注册账号并完善个人信息)。3、 每人限投一个岗位,请慎重选择后填报,一经提交,不得修改。三、资格审查 应聘人员应提供完整、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提供虚假信息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应聘资格。招聘单位将根据收到的应聘材料进行筛选与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对象进入面试阶段。四、应聘程序 1、 个人在线提交应聘信息;2、 学院审核通过后组织面试及试讲环节;3、 学校审议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报批;4、 公示通过后报送编制备案。五、岗位列表 (请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六、联系方式(请点击图片查看大图)资料:上海大学编辑:申金鑫
10月23日,上海大学举行了以“智赋海洋,能创无限”为主题的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大会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学术研讨会。凭借综合性大学优势,上海大学重点聚焦智能领域前沿,融合人工智能、计算机、控制、通信、机械、力学等学科优势力量,作为学校二级机构,以智能海洋为研究特色,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并重,打造以“海洋信息化认知体系”为基础,“智能无人系统和智能部组件研究”为核心,“海洋智能信息和深度保障系统”为落脚点的人工智能研究高地,服务上海、贡献中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上将,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陈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启迪集群创新研究院院长彭顷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小前,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巡视员杨伟人,上海市宝山区副区长陈尧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三处处长吴国政,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人工智能发展处处长石伯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陆军,上海市相关委办领导,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本次成立大会。大会由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主持。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首先致欢迎辞,成书记表示上海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我校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上海大学的学科布局,引导学校优势学科方向更好的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人工智能与智慧海洋建设的深度融合,为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国家海洋智能装备的发展提供上大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陆军随后致辞,陆院士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海洋产业,再通过海洋产业需求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建立“AI+海洋+AI”模式,一定能够帮助我们改变信息难以覆盖广域海洋的现状,提高我国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能力,从而对人工智能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随后举行了学术委员会聘任仪式,学术委员会包括16位院士在内共28位委员,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为委员代表颁发聘书。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军随后致辞,他期待新成立的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整合、聚集发展资源,既充分发挥学校在人工智能方向上现有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又探索新时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模式,立足自身实践,开创人工智能内涵式发展新道路,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抢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更大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通过视频发来了祝贺。接下来举行了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杨学军院士、虞丽娟副秘书长、陈杰院士、李德毅院士、陈纯院士、钱锋院士、陆军院士、杨伟人副巡视员、陈尧水副区长、吴国政处长、石伯明处长、叶先扬处长、成旦红书记、刘昌胜校长登台,在倒数声中启动能量柱,共同为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揭牌。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最后发言,她表示上海市委、市政府将会为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更多的支持,共同努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上海高地”,使之成为加快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长三角乃至中国科创实力的强大推动力。成立大会后,举行了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委员们听取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赋海洋,能创无限”工作报告。专家们经过热烈的讨论,认为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研究院建设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在发展战略上聚焦海洋,目标明确,重点布局方向特色明显,支撑有力。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应以“聚焦、融合、厚基”为发展方针,聚焦国家战略与人民需求,加强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夯实海洋智能科技理论和产业突破技术基础,推动海洋智能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研教结合、理技融合,为突破海洋智能科技难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平台支撑。学术委员会后,举行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讨会,杨学军院士和陆军院士分别做了面向人工智能与海洋信息系统的主旨报告,报告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广泛共鸣。上海大学的诞生、成长和发展,始终与上海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将以崭新的面貌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努力打造以“海洋信息化认知体系”为基础,“智能无人系统和智能部组件研究”为核心,“海洋智能信息和深度保障系统”为落脚点的人工智能研究高地,对标“在世界大学行列中书写鲜明印记,在践行上海城市品格中彰显上大特质”要求而努力奋斗。(撰稿:张丹、柳春、 钟宋义、李龙、张泉;摄影:韦明其 毛方赛)来源:上海大学 投稿: 李清怡 部门: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重点建设的综合类211大学,学校的学科门类齐全,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还有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交叉学科博士点,4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等,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两个A类学科,23个B类学科、11个C类学科,整体的学科实力很强劲,相较于院校整体排名的中规中矩,其学校的学科建设还是很具有211大学的超高水平的。上海大学主要是招生省内的学生为主,在其他省份的招生名额较少,这也就让很多人很难了解上海大学,再加上学校成立的时间较短,学校的知名度相对不是很出众,但上海大学作为上海的“亲儿子”,学校的院校实力还是很有实力的。上海大学2021年硕士生计划招生超过5000人,其中学硕2606人,全日专硕1824人,非全日招生578人,推免生2042人(推免生录取为全日制专硕和学硕)。上海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原文标题:上海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录取人数(全日制)
2019-03-28 19:13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高婷婷25日,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上海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院长徐旭一行,来到我市芝英镇进行调研授牌活动。调研组一行走访参观了芝英古祠堂。芝英镇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其祠堂群落独一无二,在不到0.2平方公里老集镇范围内原有应氏祠堂近百座。他们表示,芝英的古祠堂数量庞大,在国内极为罕见。实际上,早在去年,来自上海大学的知名教授、专家已经带领学生对芝英古镇进行了多次考察,提炼挖掘芝英传统文化,为芝英古镇发展出谋划策,对古镇的保护和发展课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徐旭向永康市委市政府、芝英镇党委政府对上海大学科研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上海大学与芝英镇渊源颇深,希望能以此次活动为起点,走进永康,走进和美芝英,以后能通过双方的合作进一步发挥好上海大学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只有江南文化才有上海的海派文化,江南与上海本来就是分不开的鱼水文化。芝英为上海大学走向社会,走向实践,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基地,我们愿意把上海大学的综合科知识在芝英的基地上尽可能的运用出来,为服务芝英,建设芝英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院长汪大伟诚恳的说。会上,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分别与芝英镇政府及应氏研究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随后,上海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芝英研究中心、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揭牌。编辑 应桃蕊
"上海大学?上海哪个大学?""就是上海大学!""共祝前程似锦",2020年7月3日,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的上海中心大厦为上海大学的毕业生亮灯——从19:22到20:20,寓意着上海大学从1922年到2020年的发展历史,上海中心亮灯是上海大学毕业季的一项传统。上海大学、上海中心,同样都以"上海"这座城市来命名。有人说,上海中心代表了上海的高度,上海大学则代表了上海的气度。这不仅是对上大毕业生的一种鼓舞和激励,更是一座城市关注和重视教育的一种表态。放眼全球,许多以城市命名的大学都在世界高校前沿,比如东京大学、伦敦大学、纽约大学等。中国也有北京大学、香港大学进入世界著名高校之列,而居于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上海大学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历史上,她曾跟黄埔军校并称,留下了"武有黄埔 文有上大"之美名。现如今,她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了解上海大学,最好的方式是从校史开始。文有上大,武有黄埔上海大学诞生于风雨如晦的年代,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学府"。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犹如茫茫黑夜里照进希望的曙光。1922年,为应对军阀混战时局,承担起救国使命,国共合作建立上海大学,也就是现在人们口中常说的"老上海大学"。这是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办的第一所高校,校长为于右任,教务长为瞿秋白。老上海大学发轫于闸北里弄,迁播于租界陋巷,后选址于江湾一隅。那时校舍简陋湫隘,办学经费拮据,但在中国共产党以及进步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声誉日隆,红色学府名声不胫而走,吸引四方热血青年奔赴求学。五年时间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杰出人才,留下了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李硕勋、杨尚昆、陈望道等一长串彪炳史册的名字,在当时就赢得"文有上大,武有黄埔"之美誉。经历了短暂而辉煌的五年,1927年,"四一二"事变爆发,老上海大学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位于原西摩路(今陕西北路)的上海大学筚路蓝缕,薪火相传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复办上海大学(简称原上海大学)。1994年5月27日,新上海大学于上海解放纪念日组建成立,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1994年5月27日,新上海大学成立仪式在两次合并组建得到了老上海大学校友及其后代的热烈支持和响应,他们纷纷题词、致信,祝贺母校"复建""重光";党中央、国务院及上海市委、市政府也殷切希望新上海大学继承和发扬老上海大学的光荣革命传统。新上海大学首任校长、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提出:"当今世界,以城市命名的大学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佼佼者。我们上海大学的任务,就是达到这些大学的水平,并与他们并驾齐驱!"新组建的上海大学传承创新精神,在国内最早实行"三制教育",即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在国内高校领风气之先。此外,还在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辅导员队伍聘任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垂范,为上海乃至全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贡献了上大智慧。2016年以来,上大先后成为上海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单位、教育部"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是上海高校中仅有的两所"全国首批文明校园"之一。可以说,建设与上海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大学的梦想正在一步步有条不紊地实现着。勇立潮头,全国前列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和上海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上海大学的"名校战略"轨迹明显——无论是办学水平还是社会影响,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教育质量,都跻身全国高校前列。在上大有着一支实力一流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全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7人;上海市领军人才23人。而在教学平台方面,上大更是实力出众,现有1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4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批准备案建设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3个上海高校智库,为培育英才营造了肥沃的土壤。依托着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优质的教学平台,上大打造了一批质量上乘的课程。上海大学首创"项链模式"教学法,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在全国率先开设"大国方略",被誉为"中国系列"课程的开山之作。"创新中国"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团队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上大推出的"育才大工科"——人工智能系列通识课,"人工智能""智能文明""人文智能""智能法理""生命智能"等名师优课,打开学生脑洞,强化人文内涵,提升中国文化自信。迄今,教学团队已上线超星尔雅同名慕课9门,出版12部配套教材。上海大学思政"红"课,被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广泛报道,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标杆。上海大学奋力行进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发展势头迅猛: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9个强势学科进军全国前20%,社会学、美术学2个学科获评A类,较上一轮进步显著;有35个学科入选软科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上榜学科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上海大学35个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根据ESI 最新数据显示,上大有工程、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社会科学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ESI学科排名百分位不断向前,目前工程学科已接近前1‰,一众学科正在积蓄力量,朝着世界顶尖学科行列迈进。在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中,上大共有19个学科上榜,其中冶金工程居全球第26位。上海大学上榜19个世界一流学科,括号内凭借着雄厚实力,上大人向来擅长为国家的重大工程贡献智慧。孙晋良院士研发的碳/碳复合材料已批量用于我国多个型号的航天运载器;无人艇团队"精海"系列无人艇已广泛用于南海巡航、东海勘测、南极科考等领域……这些上天入海的"大国重器",都闪耀着上大人的智慧之光。自新组建以来,上海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科研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上海大学研制的"精海2号"无人艇随"雪龙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平台造就一流人才。在上大,从来不缺高水平学霸。2020届毕业生中,环化学院博士生罗磊,围绕"0-1"原始创新,成功研制人工纳米抗体,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等重要期刊;材料学院博士生王琦琨,聚焦卡脖子技术,从事氮化铝单晶生长研究,获得20多项专利,打破欧美长期垄断;管理学院硕士生谢天豪,组织团队研究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在第十六届"挑战杯"中勇夺特等奖;钱伟长学院本科生史雨晨,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Finalist(前0.32%),还带领团队获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高校组男子国际跳棋团体和个人双料第一……而上海大学的毕业生素以"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2016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9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21%。近五年就业率均居于上海市同类高校前列。2019年全球QS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中国内地高校排行榜中,上海大学位居16位。进步神速,赶超985学校的未来和学生的未来是相互成就的。如今的上大已是教育部"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中国大陆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在最新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上海大学位居全球高校第387位、连续三年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6位,排名赶超部分985高校。校友是学校培养质量的投影,目前遍布世界各地的"上大人"已有30余万,其中很多人成就卓越。1987届物理系校友黄勇,是国际著名的光器件专家,其领衔研发的高双折射保椭圆光纤,达到世界领先水平;1997届机自学院校友王迅,因在激光投影手机产业的杰出贡献,被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近年来,上大的发展可谓越来越充满活力。除了在上海招收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外,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也选择报考上大,连续两年,报考上大研究生的人数位列全国第二。此外,作为日益国际化的大学,近年来上大国际学历生以每年接近30%的速度递增。这些国际学生的生源遍布世界各地,超过60%来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近30%来自欧美地区。上大目前与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0所院校或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着力推进学生国际视野提升计划,打造以"境外高水平海外交流、境内国际化校园营造"为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在上大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已超过4000人,可以说其对国外学子相当具有吸引力。上海大学对外开放与留学生的增加,在全国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已成为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身处伟大时代,立足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大学拥有大好的发展机遇。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作为中国经济之都、世界著名国际性大都市,上海的城市发展始终走在中国城市前列,目前上海正在着力打响"四大品牌",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全力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发力推进新时代全方位对外开放。上海需要靓丽的文化和教育名片,需要有代表性的、高水平的地方大学。为对接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上大成立了长三角研究院,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示范区建设;成立临港研究院,服务上海承接国家创新战略。谋划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新举措,建立微电子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筹建生物医药研究院,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瓶颈,在上海打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地中贡献上大方案。吴晓春团队: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工模具钢及应用"项目;工模具钢完成单项3000万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吴明红团队:通过离子精确控制石墨烯氧化膜的间距层,应用于受污染水体治理;宝山区6条治理河道水质指标均已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任忠鸣团队:获"关于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项目"(两机专项)第一批立项,经费3730万元。"上大艺术流派"正在产生巨大影响,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赓续红色基因,在改革创新中砥砺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海这片沃土上,上海大学这所"红色学府"会发展成为地方高校建设中的标杆,成为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符的世界一流大学!图文信息源自网络关注“高校与科研”,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新鲜资讯和原创解读!
新民晚报讯 (记者 王蔚)上海大学医工交叉研究院昨天成立,并举行“面向未来的医学创新与教育”首届学术研讨会。上海孟超肿瘤医院、宝山区仁和医院、罗店医院以及外省市的多家医院成为上大附属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浦东公利医院和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成为上大教学医院。图说:签约仪式现场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近年来,上海大学一直致力于发展医学学科,已重点建设了医工交叉、纳米医学、生物医学三个方向,新增智能医学诊疗、新药物与新材料两个交叉学科博士点。昨天,上大与宝山区签署新一轮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还与上海交大、同济、复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等5家单位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将聚焦老年医学、公共卫生、医学工程三大领域,积极探索与国际国内知名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及医药企业合作的新机制。副市长陈群出席昨天的成立大会。【来源:新民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10月28日,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上海大学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的信息。根据学校公布的信息显示,经上海大学审核通过,同意拟录取阿斯娜等1284名推免生(含8名直博生)为2021级上海大学研究生。具体拟录取名单已在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广大考生可前往查询,祝大家好运!信息来源:上海大学
2021年上海大学报考点(代码:3112)网报公告一、网上报名1.上海大学报考点(考点代码:3112)仅接收报考上海大学的上海考生报考,含下列4种情况:a) 报考我校且就读上海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b) 户口在上海的往届考生;需提供本人本市户口簿或由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有效户籍证明;c) 非沪户籍往届上海考生:须提供2020年连续6个月在上海的社保缴费情况,2020届毕业生需提供本人最近3个月的本市社保缴纳证明。d) 报考我校美术学(130400)专业(02—07研究方向)、设计学(130500)专业(01研究方向、03—08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130200)专业、美术(135107)、艺术设计(135108)的考生以及按同等学力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不受社保记录限制)特别提醒:除上述情况的考生外,应届本科毕业生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因不符合本考点选择报考条件而不能进行确认和参加考试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2.网上报名分为填写考生信息和报考信息两大步骤。填写考生信息已于9月16日开通,填写报考信息时间: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预报名时间: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信息为有效信息。3.网上报名时必须在相应的栏目内正确填写报考院系、专业和研究方向、选考科目及其对应的代码。凡未按要求报名、误填、错填网报信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或重新填报网报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4.考生须牢记报名号和登录密码,并于2020年12月19日至12月28日,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报名网站下载打印《准考证》。打印《准考证》须使用A4纸,《准考证》正反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参加初试和复试)。5.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6.网报时,报名网站不会对考生是否符合招生单位和报考点的报考要求作出校验。因此,考生务必认真阅读招生单位招生章程,如不符合报考条件,将无法进行后续确认和考试。7.按照上海市规定,研究生报名实行网上缴费,选择本考点的考生均须在网上报名期间完成缴费,网报期间未缴费将无法进行后续确认和考试。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1.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预计:2020年11月5日至11月9日。具体安排以网报期间上海大学研招网公布的考点确认公告为准。逾期不再补办。2.所有选择本考点(考点代码3112)的考生必须准备以下材料:(1)有效居民身份证;(2)《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应届生提供,样张见附件1);(3)《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往届生提供,样张见附件2);(4)在读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在读生需提供现培养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需写明:知晓并同意该生报考我校研究生);(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需有国防部征兵办用章,样张见附件3)及《退出现役证》(样张见附件4);(6)户口在上海的往届考生需提供本人本市户口簿或由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有效户籍证明;(7)非沪户籍往届上海考生须提供2020年连续6个月在上海的社保缴费情况[需至社保网点打印《参保个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缴费状态:已缴费,视同缴费,补缴亦可),样张见附件5];(8)本人近三个月内正面、免冠、无妆、彩色电子证件照(白色背景,用于准考证照片)。三、重要事项1.《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和《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需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进行申请和下载打印。2.凡于境外获得的文凭、学位证书须出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见附件6)。3.网报期间请随时关注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网(//yjszs。shu。e。cn/)最新公告。
12月24日下午,上海大学2020年校友基金工作课题成果研讨会暨对外联络处“临泮沙龙”第十一期在乐乎新楼大学厅顺利召开。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孟祥栋,对外联络处处长、校友办主任许瑞,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研究员金桥,校友基金工作各课题负责人及对外联络处全体工作人员逾30人参会。会议由对外联络处副处长、校友办副主任杨静主持。孟祥栋在致辞中表示,在“双一流”建设和第五轮学科评估背景下,校友文化和力量是学校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的集中展现,也是学校办学效果的强力佐证。对外联络处为学校校友基金工作队伍搭建了研究交流的平台,形成从立项到结项的闭环模式,课题开展规范有序。主题报告环节,金桥聚焦研究背景和学校印记、职业发展、社会生活、建议期望等主要内容,侧重介绍了《上海大学校友发展研究报告(1994-2019)》中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情况。本项研究由上海大学校友会和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联合开展,以新上海大学1994-2019年的毕业校友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等形式开展调研,共收集问卷1668份,完成35位校友的深度访谈,对校友发展的历史和近况进行了集中的梳理,从校友工作视阈反映了学校的育人成果,为学校今后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优秀成果分享环节中,悉尼工商学院曾晓琳以“校友捐赠对中国高校的影响及其促进因素的分析研究”为题、国际教育学院王丽娜以“上海大学东南亚地区国际校友群体研究”为题、学生工作办公室白晓东以“‘三全育人’视角下校友力量的定位与调适”为题、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陈铭以“‘双一流’建设中高校人才培养的校友工作创新研究”为题,分别就各自课题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成果进行分享。随后,与会老师围绕主题报告和分享报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结合校友基金工作的现状和愿景,就2021年课题的选题交流了意见。会议最后,许瑞做总结发言。她代表外联处感谢了各课题组对校友基金工作研究的参与和支持,并表示课题研究非一朝一夕,需“久久为功,持续跟踪”。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她以此寄语青年行政管理人员,在课题内,要强化主动参与的意识,打开思路开展课题设计,注重课题成果转化,提升效能;在课题外,要充分运用研究成果,研以致用,聚焦实践和需求解决实际问题,面向“十四五”规划布局,发挥校友、基金工作的更大作用。上海大学对外联络处、上海大学校友会、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将持续开展校友基金工作课题研究,为校友基金工作队伍搭建科研交流平台,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推动我校校友、基金工作向纵深发展。(撰稿:洪丹丹;摄影:钟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