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研的小伙伴大家好,很开心能够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一年备考的考研经验,希望这些经验能对报考上海大学环艺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我报考的是上海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硕士,初试成绩343,专业一122,专业二114。初试小专业排名第7,初试加复试总成绩第2。很庆幸经过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取得了满意的成绩。考研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很多人坚持到了最后,也有一些人选择了中途放弃,我很庆幸我选择了前者。在突围学习时我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坚持下来你就赢了!剩者为王。我很荣幸今年能够以不错的成绩考进上海大学。在整个一年的复习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就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调整心态来解决这些问题,心态很重要,好的心态就会事半功倍。首先关于文化课的学习方法,由于个人情况不同,适合每个人的学习方法肯定不一样,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学姐本人考研的时候时间安排是很固定的,3月份到7月份都是在看英语和画专业课。暑假集中在突围设计考研培训了专业课,但是同时也不能落下英语,单词还是要记。暑假结束后我的时间规划是每天早上6点到12点图书馆看政治,下午2点英语,每天有给自己的任务,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晚上是画专业课(由于上大初试只考两门手绘不考理论)。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抓住自身的缺陷,专项突破。当然每天或者每一阶段都要给自己作一些计划,有计划才能有条不紊。当然计划也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其宗旨是让自己保持在井然有序、轻松的学习状态。到了10月份开始每天早上的时间都背政治或者做政治试题,英语专业课的时间都是不变的。首先我的英语非常不好,所以整个考研过程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英语,听一些英语二的视频,感觉自己的英语能力确实也有所提高,现在回忆起来感觉几乎是从开始考研的那一刻开始到考试前都在学习英语,专业课在暑假集训之后回到学校每天晚上的时间都用来练习专业课。但是初试成绩出来之后英语政治考的反而不高,专业课反而帮自己提高了一些分数。最后用自己的经验告诉你们,不管你身边的人学习的速度效率快你多少,你一定要静下心来,按照自己的步伐走,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正确的方法。个人认为高效率复习的前提是你自己的学习安排非常合理,每天能够完成自己的计划,能够克服自己的惰性,没有学校和生活的琐事干扰的话那就最好不过。学姐本人在考研和学校的事情之间还是选择了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事情,所以学校的事情都没有太去关心,但是作业还是一定要交的。英语和政治的复习上面我也提到了,我的英语非常差,初高中都不好好学习英语的,我的英语是报了小美院考研的英语基础班,真题解析还是很细的。虽然英语上海大学英语的要求就是过国家线就好了,但是作为艺术生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政治的话我觉得最关键的就是把书本的知识通透的梳理出来,我的政治最终考的不是很好,所以也不能提供太多的经验。政治考高分难,但是考及格容易。政治的内容较多,多是理解记忆类的,早复习早忘,浪费时间,9月份开始看就可以了。由于我是理科生,政治开始学的时候特别吃力,也不能给大家提供太多的经验。专业的学习,上海大学历年的考试情况,环艺专硕两门都是手绘考试,没有理论方面的考试,所以这一点一定要弄清楚了。有些同学选择暑假去一些培训机构学习专业手绘,快题固然重要,但是英语单词也不能放下,否则暑假结束在捡起来英语就会很难。初试的时候只要你只制图符合规范,画面合理,设计充分,能够体现自己的设计功力,能够体现主题。上海大学的老师还是很看重设计的。只要老师喜欢你的设计,那上海大学你考上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在突围学习的那段时间,由于之前就有基础积累,去那主要克服方案问题。专业课一是考室内快题设计,专业手绘绝对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大家不要指望靠短时间会有很大的突破,前期没有大量的手绘练习,去培训机构会很难跟上学习的进度。大家很多都是艺术生出身,手绘跟我们之前的绘画相比性质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前者讲究精炼、速度、生动。简洁的手绘表现。所以想要暑假在小美院考研能有所突破的同学,在暑假之前就应该做些手绘练习,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坚持下去。对于专业课一门考试的话,肯定要对各种类型室内空间的设计都有所了解了,比如餐饮、办公、展示、和今年考的医疗空间等等。然后景观方面的知识也要有,因为室内和景观有可能会结合考,室内景观建筑都是分不开的。我自己在这一门考试准备的时候,首先应该知道室内快题设计的模式,平面图的快题是怎么样画,还有哪些平面图的规范,快题平面图需要把地面材质和家具摆设放到一张平面图上。立面图应该怎么用手绘去表现每种材料,还一些必要的制图规范。效果图,对于效果图,就像前面说的那样,需要一个过程去学习,慢慢积累。自己平时在进行快题设计的时候,多画一些效果图草稿,只画线稿,勾勒出空间透视,并且把设计加入到空间里面,可以不用很精细,随意一点,重在表现空间和设计,也可以多写生一些照片,对自己的手绘也是提高很大的。最基本的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这三种图纸的画法掌握了之后,重点就在各种类型的室内空间的布局和设计上面了,我考试准备的方法就是每种类型的空间都掌握一个方案,包括家居空间都准备了一套方案,因为上大美院环艺专硕的考题都非常灵活,基本上是猜不到每年会考哪种室内空间、会怎么考,2016年就考到了“医疗空间”这种比较偏的考题,所以各种空间都要有所准备。在考试的时候,平面图布局是最重要的,立面图要表现一些细节设计并体现主题,效果图不要单纯套模板,要根据考题加入自己的设计。然后这一门考试的时候是三个小时,在上午考,时间还是非常紧张的,由于题目比较灵活,所以我是临时想的方案,平面图花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最后我只来得及把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画完,甚至分析都没有写完,平面图都没有时间上色,只上了局部的颜色,但是效果图还是画的比较完整,既有表现又有设计主题,可能老师能看出来,我在方案上花了比较多心思,而不是单纯地为了画面的美观、把平面图画好看、把效果图模板套上去这样去应付考试,毕竟老师们也是阅试卷无数的设计师,所以每年也有很多人有参加过专门手绘培训,手绘画的很漂亮很炫技,而且感觉自己画的很完整,画的很充分,但是最终分数出来却很低,就是这个原因。专业课一的学习:首先,学习还是要稳扎稳打,把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都学好,分析图有一定的文化和小图分析还有一些理念的东西。三个小时考试时间,平面布局最重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调配时间,这样还是最稳定最有保障的画法。所以学习一定要稳扎稳打,平时注意多积累一些素材,多看一些相关的网站,提高自己的方案能力。专业课二是设计基础,同学们都叫它创意设计,因为前两年的考题都是偏小物件创意的,14年考了茶壶文具盒这样的产品设计,15年考的也是水壶灯具这样的小物件,16年考了垃圾桶、电话亭、公园座椅、路灯。对于这一门考试的学习,都是跟着突围的老师出的题目来作设计,因为自己是完全没有目标和方向的,所以我就是按照学长的方法,找到了方向。大家也可以加突围他们的考研交流纯,六八五五七三三一,创意设计这门考试在掌握了创意设计的一些基础的画法之后,还要了解产品的三视图的画法和作图规范。这门考试最关键的还是方案和素材的积累,这些产品方案的积累相对室内设计来说更加简单,因为都是单个的物体,在浏览相关网站的时候,分析物体造型颜色是什么样的了,针对性地看一些方案,一边看一边画草稿。画创意设计和快题设计还是不一样的,画创意设计的时候,线条不能用慢线,应该肯定一些,硬朗一些!创意设计的学习因为考试的范围特别广,所以应该对各种类型的物件都要广泛地去了解,看方案,并且画草图。一些产品看图片上可能会感觉非常的简单,但是画起来还是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所以一定要亲自动手才行。对于这一门专业课的学习,我的情况也就是这样,前面说过我的时间安排晚上是用来画专业课的,晚上的时间安排刚刚好跟考试的时间一样,所以按照考试的模式来测试自己,前期需要广泛的方案积累,每种东西的画法都掌握,三视图规范了解过。冲刺阶段就把自己画过的图在拿出来画一遍,不画也要看一遍。时间久了会忘记的。到了考试就是注意画面的构图,和三视图的尺寸问题。那么这门专业课就不会出问题啦。最后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就是时间问题,这两门考试的时间都比较紧张,设计构思的时间可以考虑的稍微多一点点,但是到了表现一定要快,能表现出自己的设计所在,能被人理解,要让老师一眼可以看到你的设计亮点。其次就是考试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题目要求了,实际设计的东西还是要切合题意符合常规的尺寸,很多同学因为考试紧张,审题不清,多画或者少画了一些东西,所以最后的结果大家都明白。上大美院环艺专硕一般拉分都在初试,上大老师给的分数相对很多学校来讲还是偏低的,但是只要进入复试,复试拉分就很少了。最后,我还是那句话:坚持下来你就赢了!由衷的祝福2017年考研的小伙伴们最终都能金榜题名!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在学习中的一切投入在成功后都是浮云,考学是一条艰难的路,所有的过程都无人看到,唯有结果是确定的,如果希望这个结果是100%通过,那么小美院将是唯一选择。(二战三战不可怕,却不可取,一年投入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时间,时间是无法用价值衡量的,衷心希望可以一战登岸!)本篇内容由小美院搜集整理,小美院清华毕业生团队专注美术、设计、电影、戏剧等考研 研究培训仅供参考,最新信息请于各高校官网查看,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私信。
上海美术学院的现代美术教育发展之路上海,作为国际化现代都市,以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为目标,强调要把文化软实力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上海大学是上海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和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6年岁尾,以“虚拟法人、实体运作、法人授权、目标管理、独立运营、自主办学”新机制为原则的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正式挂牌。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以教育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为目标的上海美术学院,以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为核心支撑学科,明确以强化城市艺术资源、海派艺术创新和国际公共艺术为建设方向,辐射多个学科群。作为艺术教育综改的先行试点学院,在政策保障、资金投入、办学自主权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已经迈开了新的发展步伐。 深美中国 坚守与变革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祥地,若以上海美术教育摇篮的土山湾画馆开办算起,上海美术教育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在上海美术学院的发展历程中,虽几经更名、数次迁址,但始终经受上海精神的滋养和孕育,传承了上海美术教育的精神和文脉,赓续延研。 上海美术学院将教书育人的宗旨、目的定位为“深美中国”。“深美”出自《汉书·艺文志》,1918年蔡元培先生为上海美专题写“闳约深美”。“深美中国”有用智慧、才华,全身心地去美化、理想化心目中的家园、家国之意。上海美术学院在其百年的历史沿革中,虽屡经迁变波折,但是从此校门走向社会的代代学子,以此为己任,文脉赓续、薪火相传、痴心不改。 综观国内外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现状,教育的供求关系在变,国内国际环境在变,教育的对象在变,教学的资源和条件在变,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在变,而社会又赋予高等艺术教育更多的期待和责任。对上海美术学院来说,改革势在必行。 在上海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冯远看来,上海美术学院的“不变”,就是坚持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人才培养的宗旨目标不变;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不变;尊重教育教学和科研创作的规律,服务上海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创新文化和城市社区、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向任务不变。上海美术学院的“变”,就是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时代需求,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利用国际化大都市的资源集聚效应和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改进完善、变革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与方法,以人才培养、成果创新、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教育产出为导向。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重视目标管理,也须强化过程管理,“创造性地转换申学传统、创新性地发展海派文化、创意性地提升上海人文”,把学院建成传播中华文明、出思想理论、出创新成果、出合格人才的孵化高地。主动应对历史带给上海、带给上海美院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冯远说:“‘与时俱进、唯变所适’,这就是发展建设好上海美术学院‘变’的原则。” 推“创意开新” 重“技道兼修”作为大学教育,上海美术学院把系统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养成,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培育动手的实践能力作为其核心要务,并推出多项举措: 1.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技道兼修”的理念,要求师生以“深、实、博、约”的态度方法做学问、学本领。倡导“正德思行”做人做事,要求为人为学正派努力、品行端正、自律自强,善于思考不盲从,增强实际动手能力以及与集体、社会互动的主动性。 2.推行“院长作业”,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频次,针对不同专业、年级学生,要求各系和导师分门别类、布置课外作业和假期作业。督促学生在课堂之外,主动融入生活实际、关注社会,强化多种类型的创作、设计、写作能力的提升。 3.扩容“上美讲堂”,邀约聘请国内外业界知名专家教授,创立并丰富第二课堂品牌。近年来相继聘请了70余位国际国内一流名师学者,每年为学院举办60余场专业讲座、教学示范和工作坊。 4.实施“在地留学”,充分利用与国际知名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创新课程和一流教学资源,融入本院教学课程体系,将之列为学生和青年教师培养环节的必修部分。 5.试行研究生培养的“淘汰机制”,采取宽进严出的招培方式。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撰写过程中加强辅导、审核,以及预答辩环节的监管措施,在中期考核和毕业环节,根据学生学位考核标准,对不合格者进行分流。 6.“变装”课程设计、落实“三全育人”,推出10余门以教授领衔讲授的专业课程,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更新授课形式。同时实行导师制,兼以构建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方式推进与政府、社区和文化场馆的合作共建,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专业教学和社会服务。 近年来,上海美术学院在多项措施并举的改革之下,将学术研究深植于文脉和文化沃土,勤勉躬耕,在教学、科研创作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教学案例展等平台,总结推广教学改革成果,多门课程获评市重点课程,入选教改项目,设计专业研究生创新实践研究获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教材10余部册,多部列入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美术学、环境艺术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科研方面,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国家级项目入选立项逐年增加,已有国家级重点课题一项、一般课题六项、国家艺术基金五项、省部级课题近20项。教师举办个展、群体展的数量、质量快速上升,10多位教师及研究生参与入选国家重大主题性创作活动。 深耕学术沃土 加强交流合作除了发掘、培育本校潜力,上海美术学院还加强与业界、社会、国际的交流。如发起并实施“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通过连续三年的“杏林撷英”“师坛锦瑟”“春华秋实”学生、教师作品及优秀课程、教材、教案交流展,回顾、总结、前瞻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经验成果、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之路,并将参与的近50所院校的集体智慧凝聚为“上海共识”。还有策划主办《海派美术教育与20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讨会及文献展,编撰《百年上海设计》,举办“上海设计10×10”全球设计高峰会等。 推进在文教结合共建方面,与上海中华艺术宫、上海画院等多个专业机构开展业务共建,通过委派挂职副院长、副馆长,共同成立研究机构,联合建立工作室及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协同文教资源、优势互补、双向共赢。还主动参与城市文化及工程建设,参与市政项目设计,创作多个地铁站壁画、城市广场和名人雕塑,承担多个国际国内博物馆整体或部分设计,助推吴淞工业新区转型发展的品牌传播与设计竞赛,举办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及美育进万家等惠民活动。 在国际协同合作方面,利用上海的国际平台,拓展国际化办学格局,创立国际艺术教育联盟协同体;聘请国际同业导师、招收国际留学生、博士研究生;设立国际公共艺术奖、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建立国际公共艺术研究智库及网络数据中心;推展国际艺术交流,组织“风从海上来”多种类艺术成果赴多国展出;与国际博协合作,设立国际博物馆学会上海特别代表处,共建研究院,开展专业人才培训。 此外,还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对接精准扶贫,实施“非遗转化”计划,承办非遗传承人研修班,促进非遗资源的发掘、转化、设计与再生;服务“乡村振兴”,实施“美丽乡村”计划,以地方重塑为主题,对发展新型城镇建设做出探索实践;服务“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设立产学研用创基地,精准对接、协同发展,体现责任与使命担当。 对于未来,上海美术学院也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建立国际化开放格局的现代新型美术学院。并且,这个目标也在逐步走近,上海美术学院正在工业遗存基础上打造无围墙校区、街区、社区以及服务市民美育和终身艺术教育新模式的未来新型美术学院,这对上海美术学院来说是一次实现百年梦想的历史机会。冯远对这所学校充满希望:“在这里,美院的学人将可能着眼世界艺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未来构想,勾画上海美术学院发展愿景的蓝图,将之建设成为一所主要专业学科齐全,集造型艺术、设计建筑艺术、人文艺术历史、公共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交互信息多媒体艺术、国际艺术教育、社会终身教育等多专业齐聚的人才培养中心、新艺术产品研发中心、历史研究及图书文献数据中心、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国际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品交易及文化产业发展中心等多功能的国际化现代美术学院。 在传承中变革,在持守中开新,上海美术学院正在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美术教育发展之路。上海美术学院的未来可期。 立德树人 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上海美术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多方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结合学科,凝练学院理念上海美术学院通过全院师生讨论,凝练形成了“深实博约、正德思行”的院训。同时,学院以“润物细无声”的理念融入各项工作,以“党建+”的方式,多层次立体化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不断推进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学院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充分发挥学院教师“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积极作用,推进学院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 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利用学科和专业优势,以实际行动助力“红色上海”,承担了上海数个重要红色纪念性建筑的设计工作,包括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改造方案设计、龙华烈士陵园纪念馆设计等;在地铁站、社区艺术等公共艺术设计中融入大量红色元素,强调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上海历史中的核心地位。 依法治院,完善制度保障上海美术学院坚持依法治院,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制度体系,确保广大教师能有明确的行为准绳。学院在2017年至2018年先后制定了《上海美术学院教师准则》《关于开展师德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施细则》《关于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活动的方案》等制度和文件,并将2018年作为师德师风建设年,广泛开展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宣讲。学院教工党支部通过组织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和制度规范的学习,专题讨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办法。 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学院更加注重广大教师对制度的掌握和贯彻。学院每年定期举办新进教师培训和研究生导师培训,除了就业务工作进行培训和交流外,还就各项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的会议或文件精神进行专题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师是课堂第一责任人、导师是研究生思政工作首要责任人的意识。 树立榜样,坚持价值引领上海美术学院高度重视学院文化建设,积极选树师德典型,形成良好的学院氛围。如在学院网页、院报开辟专栏,展示优秀教师师德风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举办一年一度“上美生活绘”、在“青春上美”公众号上投票选举最受学生喜爱的“灵魂工程师”;推选设计系团队荣获上海市工会系统“工人先锋号”;推荐多位老师为上海大学“泮池之师”师德典型人物。通过不断挖掘、树立教师中良好的典型,以榜样力量激励全院教师积极进取,争当先锋楷模。 学院坚持价值引领,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并举办各类主题教育和专题活动。如组织教师到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参观学习,召开“学习陶行知精神,践行师德师风”的座谈会,感受“爱满天下”的教育家情怀和“知行合一”的精辟教育思想;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迎新中国70周年华诞,学院全体党员师生参观中共四大会址,并通过为30年党龄的教师代表颁发纪念证书等形式,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汇聚业界精英 培养全面人才上海美术学院在进行锐意改革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发展理念,通过国际协同与合作机制的创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不同方式,汇聚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与世界的良性对话。以“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灵活用人机制,让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优质师资,凝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合力。 他们所推出的“在地留学”成为上海美术学院艺术教育新实验。通过引进国际一流的世界名校课程和名师来上海美术学院开展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美国旧金山艺术设计学院,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等在内的世界顶级美术与设计院校开展多层次合作。学生不出国门,即可享受国际化教育模式的优势资源,这已逐步成为上海美术学院人才培养的独特方式。如2018年10月,皇家艺术学院的资深研究导师尚塔尔·佛斯特开设的“虚构的自我博物馆——RCA IN SAFA研究生原地留学课程”,用全新的以实践引导的研究方式给上海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们带来一场高强度的集训与头脑风暴。对学生来说,这种从实践出发发现问题的思维方式带给他们不同的思考角度,这些名校的课程系统也为上海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改革提供了养料。 “虚构的自我博物馆”在地留学课程现场 上海美术学院通过各种形式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创立第二课堂品牌“上美讲堂”。2017年6月23日,“上美讲堂”在上海大学正式开讲。2018年,“上美讲堂”被列为上海市文教结合深层次提升项目。2020年初,“上美讲堂”逐渐完善线上平台建设,以满足未来对线上讲堂活动的观看与互动需求。 上美讲堂 经过近三年建设,“上美讲堂”社会影响力日益凸显。至今已有百余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参与讲堂活动,佐藤一郎、徐虹、水中天、丁宁、Ingrid Ledent、柳冠中、谭平、唐勇力、郑工、尚辉、邵大箴、卢辅圣、林木、Christian Guellerin、苏丹、赵健、徐芒耀、何家英等国内外艺术家成为讲堂的常客。高端讲座、工作坊的轮番登台,不仅福泽上海大学师生,更吸引了上海市乃至周边城市高校的师生。“上美讲堂”近万人次现场报名,线上观看数百万人次,微信公众号编辑推送近百余篇讲座回顾,形成视频影像资料近千小时,留下了丰厚的学术文献。 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陈青介绍,“上美讲堂”以开放的方式展开交流与对话,共同思考和推动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上海美术学院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向各相关院校师生、各领域专家开放,建立一个高起点、宽范围、多领域的平台,共同交流学术前沿信息、研讨艺术教育模式,对于进一步提高上海美术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海美术学院在广泛引进交流的基础上,更重视开拓思维后具体实践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地。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推出“院长作业”,强化扎根生活的现实题材写生和创作,引导学生艺术融入生活、艺术当随时代的理念。 自2014年起,学院在原有系列课程展的基础上,推出了一年一度的“本科教学案例展”,至今已经举办六年,84门课程参加了展示。据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蒋铁骊介绍,“本科教学案例展”与单纯的课程展有较大的区别,重点在于分析案例、研究教学、展示经验、探索问题、积累成果。展览期间,学院同时举办教学研讨会,围绕本期案例展的主题,进行研讨反思、探索本科教学,并形成当年度的画册。“本科教学案例展”既是各专业课堂教学延伸、交流研讨的途径,也是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推广的平台,同时以展示促竞争,以交流促发展,形成美术学院自有特色的教学评估方式,为本科教学积累教学文献,记录美院教学的发展历程,为今后的教学发展提供借鉴。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2019本科教学案例展主题教学研讨会现场 在优质教育资源建构的学术交流平台的打造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上海美院学子。如2018届史论系本科生徐梦颖是上海美术学院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成果的优秀代表,作为上海市青年代表参加雅加达国际论坛、沪台青年夏令营等活动。上海美术学院2019届美术学硕士毕业生薛彭飞,带领微团队赴社区、福利院、医院、幼儿园进行义务支教、志愿服务,结合专业,近距离向小朋友普及美术、开展美育、奉献爱心。2020届设计学博士毕业生蔡文超作为独立设计师,专注于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试验性表达,将专业学习与实践结合,策划参与诸多主题展览,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续“海派文化”精华近现代以来,海派美术教育与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命运息息相关,其承载了社会美育的重任,蕴藏了珍贵丰富的文化资源,见证了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海派美术教育是一个丰富的矿场,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文化资源,对于上海地区美术发展和教育,以至于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和影响都是持之久远的,上海美专即为海派美术百年文脉的典型代表。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超认为,海派文化之中,美术教育是一个热中见冷的话题,而恰恰是海派美术教育,是海派文化中具有继往开来的活力部分之一。 2019年,适逢海派美术教育百年文脉纪念暨上海美专重建60周年,上海美术学院组织策划并主办“海派美术教育学术研讨会暨文献展”,以“新兴艺术策源地——海派美术教育与20世纪中国美术”为总主题,呈现“新兴艺术策源地”教学集群及文化生态。 2019年5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办“海派美术教育文献展”2019年5月,“海派美术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作为海派文化的珍贵缩影和历史见证,上海美专旧址今为上海市顺昌路550-560号,隐于市井喧闹之中,见证并诉说着上海这座城市的今昔。作为2019主题学术年系列活动之一,上海美术学院组织“海派美术教育寻根之旅”,重历上海美术学院的迁徙之路。“见证一个半世纪历史文脉的海派美术教育文献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我们希冀通过学院发展与国际合作的途径,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海派美术教育的记忆更加完整。而此次学术活动,就是重点关注海派艺术遗产保护项目的两大部分——文化遗产与记忆遗产。由此形成可移动文献与不可移动遗产的关联,形成艺术之物与历史之物的复合。”李超说。 2019年5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组织“海派美术教育寻根之旅” 对于海派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几乎是根植在上海美术学院的血液中的。作为上海美术学院相关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2014年由李超教授领衔创立的“都市艺术资本”工作室以“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的保护与转化”为特色定位,开始了历时七年的学科建设之路。 上海美术学院“都市艺术资本”工作室,以充分挖掘“看不见”的美术资源为主线,加强对于国内外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研究,以及相关教学科研的知识服务作用,使得“看不见”的艺术资源活在当下。这些年,通过建立刘海粟、吴法鼎、陈抱一数据库,完成“卢湾之弧”文化带的田野调查,持续推进国家社科艺术学课题,完成“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研究”系列展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大会、“海派美术教育学术研讨会暨文献展”等活动,让“海派文化”形成20世纪中国美术独特的国家记忆。 如今,上海美术学院以高等美术教育本体建设为考量,策划发起“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通过2017年“杏林撷英——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学生作品邀请展”、2018年“师坛锦瑟——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师优秀作品邀请展”、2019年“春华秋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系列展,凝聚国内近50家高等美术院校,从人才培养成果、教师创作成果、教学活动组织的基本面,以“中国美术教育发展战略”为核心主题,梳理、总结、反思和前瞻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未来发展之路,最终将参与院校的智慧凝结为“上海共识”。 而如何以国际资源讲好上海美术中的“中国故事”,也是上海美术学院的职责所在。上海美术学院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优秀创作成果,在“面向蔚蓝”的远航交流中,通过“风从海上来”展览把中国故事带到世界舞台。 中国驻丹麦大使馆文化参赞李鸿、丹麦嘉士伯基金会主席Flemming Besenbacher等参观“风从海上来”展览 2018年夏天,上海美术学院扬帆,“风从海上来”首航远赴古老的非洲大地。82件来自上海美术学院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作品登陆埃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这些取材新颖、技术精湛的作品回应“艺域无疆”的主题,以富有中国传统精神的新观念与悠久而绮丽的非洲文明跨时空对话,满载文化交流的热诚与感动而归。 2018年末,“风从海上来”再次整装出发,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中国文化中心拉开了新帷幕。“海派当代美学与青年艺术”的作品在“新国画”“艺术与科技”及“诗意共享”之中尽显当代美术的人文传统与多元文化,演绎了上海的都市变迁和中国新青年的成长历程。 2018年,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研究展——决澜社文献展”海报 带着这股乘风破浪的精神,“风从海上来”在2019年初驶入柏林。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上海美术学院优秀作品展”获得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好评。更具特色的另一场“风从海上来——非遗传承与现代设计作品展”,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美学融入典雅华美的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60余件中国染织绣、竹艺、木雕、剪纸、陶瓷、金属锻造等作品不仅展示了上海美术学院师生在传统手工艺方面的实践,也记录着近年来中国非遗传承人与高校设计师合作的创新探索。 “风从海上来”如此渐行渐稳,古风今韵愈吹愈强,满载师生精品佳作之舟远航各大洲,与国际美术学院和艺术机构交融并蓄,展现上海美术学院多学科、全方位的教学与艺术面貌,引入国际领先的教育经验和成果,逐步奠定国际性的、开放的发展格局,以更好地承担上海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发轫之地的历史使命和先锋精神。 担“服务社会”之责20世纪90年代,上海美术学院在国内最早提出“公共艺术”学科概念,并联合打造国内首个公共艺术专业期刊《公共艺术》杂志。2013年,学院联合美国《公共艺术评论》杂志,创立国际公共艺术奖。经过四届建设,智库已沉淀全球公共艺术研究报告近300份,集聚了诸多国内外研究专家,成为国际公共艺术重要智库和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重要的学术盛典。 2019年10月21日,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与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国际公共艺术奖(IAPA)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重回她的发起地——上海。上海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科带头人、执行院长汪大伟教授曾提出了以“地方重塑”的理念为公共艺术的价值导向,建议将“地方重塑”作为“国际公共艺术奖”活动的主题,旨在凸显公共艺术用艺术的语言和方式在缓解社会矛盾、解决公共问题等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从2017年第三届开始,“地方重塑”成为国际公共艺术奖的固定主题,研究员们的案例研究与推荐工作的开展以及国内外学者的分享与研讨都将聚焦于“地方重塑”的作用与价值,为解决实际问题献计献策。汪大伟希望该奖项能够为世界各地区正在开发中的城市持续提供公共艺术建设范例;同时也希望它能够在强化城市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城市文化艺术水准、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用艺术眼光关注生活、关注民生,用艺术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善公共环境,是公共艺术的使命,也是公共艺术家的追求,也同样是上海美术学院的追求。上海美术学院始终以推动城市内涵发展为己任,通过对接重大文化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检验学科建设水平。 红色文化作为大众熟知的公共文化形态之一,连结着许多具有历史情怀的市民集体记忆。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在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带领下的上海美院青年师生团队,植根于上海传统革命历史基地——渔阳里,在繁华的黄浦区街道打造了一座记载城市红色记忆的文化广场,成为当地居民相互交流、引以为豪的公共场所。渔阳里广场打破了以公园为主要形式的传统纪念广场模式,于繁华的闹市中开辟出了一片人们方便进入的公共领域,既留住了城市的记忆和温度,又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了“边走、边看、边学习、边追忆”的多种功能,成为周边社区居民生活中的一座免费开放的无边美术馆。建成后的渔阳里广场,成为了上海的“网红打卡点”,每天到广场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上海渔阳里广场 除此之外,上海美术学院实施“非遗转化”,服务精准扶贫,自2015年,承办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财政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习研修班,并正式成为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培训中心。2017年,学院成为文化和旅游部在中国高校设立的两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之一。学院还先后建立了上海大学青海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四川阿坝州工作站。上海美术学院通过实施“美丽乡村”项目,服务乡村振兴以“地方重塑”为主题,以“魅力挖掘”为着力点,将生态保护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从乡村规划、农房设计、环境整治、业态策划等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做了有益探索和实践。近几年,完成在上海松江区、奉贤区、崇明区、青浦区、宝山区等美丽村镇建设规划项目近10项。同时,还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南安市建立“产学研用创”基地,开拓长三角发展项目。“美丽乡村”建设辐射服务长三角,在浙江8个县级行政区域参与了莫干山镇、玉环县等13个乡村的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利用规划;并依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构建围绕当代非遗、江南文化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协力打造文化精品工程,培育文化企业,合力推进“杭州湾新区时尚小镇”的建设,共建“长三角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还参与上海大学临港研究院的筹建工作,进一步搭建服务区域发展的平台。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驻青海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传承人对话论坛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同意后方可操作。联系邮箱:vip@zgmsbweb.com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美术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文化产业信息平台联系邮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2020届毕业展览于6月25日正式开启云上展览,展览以虚拟美术馆的方式,全面呈现来自10个专业及方向的175名研究生、434名本科生的609件(套)毕业作品。由于疫情原因,上海美院一年一度的毕业展无法在实体场馆展出,但是毕业生们在完成线上教学任务的同时,仍潜心创作并积极投入线上展厅布置,最终在虚拟空间中呈现出了一个精彩的艺术世界。半年时间的居家创作,使这场云上展览意义非凡,这是上海美院后浪们与学院的“久别重逢”,洋溢着温馨和满足感。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教授在展览前言中表示,在虚拟展厅中,似乎创作者隐身或退场得更加彻底,将对作品的自由解读,完全留给了屏幕前的参观者。实则,我们仍然通过作品,感受到创作者时时刻刻的“在场”,透过作品洞察本届毕业生对艺术、对人生、对生命、对世界的认知和体悟,对置身其中的生活细节充满诗意的表达,对艺术技法和艺术表现力的探索和突破所进行的努力!■线上展览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访问网址,观众可以在终端上纵览2020届上海美院学子的毕业作品。虚拟展厅根据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搭建,1:1真实还原了美术馆的内部构造与场景细节,打造出专属于上海美术学院的艺术聚会。虚拟展厅通过6个平行时空式的展馆同步展出。一号展馆主要呈现中国画,包括学生在传统水墨画与当代水墨画等形式的探索;二号展馆展示了同学们在壁画、油画、版画等画种中的精雕细琢;三号展馆包含了美术学方面的理论成果以及雕塑和都市手工艺方向的立体作品;四号展馆中可以纵览环境设计专业对室内外空间进行的精彩设计;五号展馆展示了城乡规划与建筑学的作品;六号展馆主要是包装设计与软件界面设计等类型的创意展示。此外,数字媒体艺术的毕业作品将通过云端页面进行展示,以更好凸显其“数码”的艺术特性。为了更全面地展示学生的毕业成果,每件作品之后都暗藏玄机,通过点击作品下方的加号可看到关于作品与创作者的详细信息。虽然虚拟展厅里不会响起实际的掌声,但每一件作品都可以用“收获点赞”的方式与观众进行亲密互动。曾成钢院长表示,此次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线上毕业展虚拟美术馆的实现,既为毕业学子提供了展示学术水平的舞台,也是上海美术学院面向未来,探索教学新模式的关键一步。也许我们离美术馆、离学校的距离因为疫情阻隔而略显遥远,但是我们距离作品、距离艺术却又更近了一些。【来源:周到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前面我们分享了《上海院校美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招生统计表》其中就有一所院校创建于1959年是上海乃至国内最早的艺术设计教育基地之一被誉为”“上海设计界的黄埔军校”但在考研中第一志愿经常招不满人需要靠调剂才能招满这所院校就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听这名字大家可能也能猜到除了学校的实力以外这应该也是一所被名字耽误的学校这”应用技术“几个字怎么看都容易让人误以为跟蓝翔技校有什么联系湿兄这些年琢磨国内大学的名字也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民国时期吧一些私立专科院校比国立大学并不逊色像上海美专在美术类院校中就影响一时但后来新中国成立高等教育统一由教育部接管私立院校就日渐式微了现在国内好的学校已经基本是公立院校的天下甚至像八九十年代成立的一批商学院比如广东商学院在华南地区院校商科类专业中也是非常具有辨识度的但可能总觉得商学院不够正统加上希望升一本后来也是加紧忙活改了名成了现在的”广东财经大学“在中国好像不叫个某某大学总觉得不是亲妈生的可是光叫某某大学也不顶用好的大学名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字不能太多最好是4个字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是不是一个个都牛逼哄哄的?当然还有些大学没985名校背景但是人家生的地方好比如上海大学深圳大学人家不用这985背景照样自带流量报考的人一茬接一茬当然这些有点扯远了还是回到今天要说的主人公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除了名字不打眼以外之所以经常第一志愿招不满还在于它招研究生的时间也不长2016年才正式招美术设计类的研究生到今年也才4个年头还能享受一定信息不对称的报考”红利“但随着现在研究生报考的这个趋势2021年会不会有调剂名额还真不好说2020年这一学校主要招收艺术设计(专硕)的研究生包括视传与交互景观与室内产品与陈设三个细分的方向总共计划招20人2020年这三个方向也都放出了调剂名额前面我们分析过如果一个学校某个专业第一志愿招不满需要靠调剂才能招满往往也是相对容易考点如果对上海地区院校有意愿又不想挤破头去争名校的名额这一学校可以考虑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下期我们再聊!声明:本文原创,转载须征得作者许可,未经同意将追究责任。
近日,一段名为“千年石刻遭拓印”视频在网络传播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镇江丹阳三城巷南朝陵墓石刻旁多名年轻人使用宣纸、墨汁等工具对石刻进行拓印视频显示,遭拓印石刻包括南朝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以及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等多处,而在距离拓印处不到一米的地方,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据调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刘某组织学生开展了假期课程实践,学生们对距今1500年历史的丹阳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和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进行非法拓印,并在石刻上残留墨迹。江苏丹阳市文物部门作出处理意见,对案件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残留墨迹的石刻清洗费用预估为5000元,要求由带队老师等人承担;没收其拓印工具及拓片;要求带队老师通过中央级媒体公开道歉。带队老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刘女士说,由于法律意识的淡薄,在她的要求下,学生们对三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擅自拓印。“我们有一个艺术实践的环节进行了一个拓印的创作。后来在文保员的劝说之下我们就离开了。我现在对这个事情表示深刻的道歉,以后在不论在设计什么样的教学环节,或者说是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一定要对文物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学习。”虽然从1982年我国就颁布了《文物法》,但是目前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现状并不乐观。据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登记的766722处不可移动文物中超过25%的文物保存状况差,其中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经消失,数字触目惊心!文物的人为破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于个人的破坏,往往是由于人们的无知造成的,比如杭州岳庙、断桥残雪等多处石碑遭泼漆;北京长城和故宫博物院铜缸被情侣刻字秀恩爱;上海古漪园万安塔因游客攀爬拍照而摔断等等。更有国内游客出国旅游损坏国外文物的新闻,还有村民私自处置文物(如陕西礼泉县村民用水泥修复唐代石佛)对文物造成破坏的。这些源自个体性破坏文物的案例不时见诸报端,举不胜举。这些破坏大多发生于旅游景点或文物开放场所,源于个人素质欠缺和对于文物知识的匮乏、无知,缺乏敬畏之心。对文物的伤害还不是致命性的,表明在提升国民素质、文明旅游教育和推进文物知识普及方面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当然,文物在修复、保护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难以避免的破坏加上文物本身的自然损毁都是客观存在的文物破坏,从中我们看到文物生存多舛的命运。都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这个道理用在文物身上不一定合适。文物保护工作在平时是一个远离公众的话题,但文物对于延续历史,确立文化认同,塑造国家意识形态上与每一个人却息息相关。文物保护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却是刻不容缓。
2020年末,初冬的寒潮带来极速的降温,12月30日至31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隆重推出三大展览,犹如寒冬里的阳光,给人以美的温暖。有温度的设计展览着重展现当代贴近生活的设计创意新品,使观众感受到设计正在改变着各自的生活。无问西东展览,通过对国际艺术院校师生作品的展示,来研讨当下艺术教育的国际合作与发展。2020“上海设计10×10”全球大奖展,意在搭建全球设计交流平台,立足上海、放眼全球,提升上海设计之都“上海设计”的全球影响力。一、有温度的设计2020这一极不寻常的年度即将过去,注定在人类历史与我们的人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今天让我们共同用“”有温度的设计”来回望过去,面对未来。有关那些触动人心、关注生活、承载情感的设计点滴,依然温暖着我们的空间。让我们一起携手起来,共同启程,走向更阳光的2021。指导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上海大学主办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联合主办: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上海市青年创意人才协会、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实验与科学艺术专委会、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大学生创意节、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展览地点: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2号厅展期: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24日二、无问西东——国际艺术院校优秀作品线上交流展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充分运用新时代的全球化网络,用近一年的时间打造了“国际艺术教育联盟云上社区”。学院以国际战略眼光,发扬“新海派”精神,在建立学术深度的基础上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展示与实验的平台。以“无问西东”为主题的“国际艺术院校优秀作品线上交流展”是“社区”落成后的第一项活动。交流展将通过对国际艺术院校师生作品的展示,来研讨当下艺术教育的国际合作与发展。展出内容既有传统专业的教学成果,也有如实验艺术、创新设计、新媒体与人工智能等专业方向的最新成果。主办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参展单位(首期):旧金山艺术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东京艺术大学、罗马艺术大学、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意大利拉奎拉美术学院、弗罗西诺内美术学院、布雷拉美术学院和上海美术学院展览网站:http://www.safacommunity.com/三、2020“上海设计10×10”全球大奖展“上海设计10×10”是上海美术学院在“上海设计”概念上延伸的展览项目,以“建构平台”,“汇聚能量”,“相互砥砺”,“共创未来”为理念,集结遍布世界各地、历史悠久、跨越大洲、拥有顶级影响力的设计大赛组织及设计机构,每两年分别举办“上海设计10×10全球大奖展”“上海设计10×10全球设计组织高峰会”。意在搭建全球设计交流平台,立足上海、放眼全球,提升上海设计之都“上海设计”的全球影响力。透过展览、论坛、出版等不同维度,建构连结全球设计“大赛×大奖×大师×大作”的最佳平台,形塑全球设计大奖交流互动的顶级殿堂。同时,与世界顶尖设计大赛组织及设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汇聚全球设计精华。主办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承办单位:上海美术学院传承再生工作室支持单位:纽约艺术指导协会、圣路易斯波托西自治大学、中国美术学院、香港设计中心、澳大利亚优良设计协会、德国设计委员会、俄罗斯高等平面设计学院、台湾设计研究院、澳门设计师协会、新加坡设计业商会
以“宝钢”为代表的钢铁工业曾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城市功能的变化,这些工业生产基地渐渐成为了工业遗存的载体。近日,上海宝钢工业遗产的改造项目已提上日程。如何用艺术介入的方式去整合和激活宝钢的整体生态,在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开始着手建设之际,上海美术学院以公共艺术国际系列活动的形式开展了“宝钢工业遗存转型与更新”的驻地创作项目。未来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将作为上海美院的新校区,打造成为“面向22世纪的美术学院”,对此,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提到三个关键词——“原住民”、“朋友圈”和“生态链”。希望形成院校(学生、老师)、艺术家、艺术机构多个层次的聚拢。宝钢工厂俯视图“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是由上海市、宝山区、宝武集团、上海大学共同在宝武集团不锈钢地块共建的“街区—社区—校区”三体合一,城、商、产、学、研“融合—共享—共赢”的艺术资源集聚的居住区。同时也是学校、政府、企业共同合作,为城市更新、艺术教育、企业转型发展打造的“院城融合”的新范式。2017年11月底,来自德国、非洲等地的12位艺术家、策展人,以及上海美术学院师生共同进驻宝钢厂区,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与创作。此次驻地创作项目,旨在为我国“城市更新”建设提供公共艺术视角下的解决方案,用艺术的方式去介入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升城乡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在地性研究开展公共艺术理论建设,服务宝武集团不锈钢地块转型开发和城市新产业发展的需要。宝钢工厂的内部景象“为了让这个锈迹斑斑的‘废弃物’变成艺术品,我们召集了一些国际策展人和艺术家、理论家,以‘创作’为主进行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而同时期,北京的大栅栏更新项目更多以‘研究’为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提到,“去年起,我们就已召集了全国十大院校的近200个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在短短20天时间内,创作了300件作品,包括影视、装置、绘画、行为艺术等各种形式。但目前的项目阶段更像是‘小试牛刀’,处于调研、策划中,整体还是以较小规模进行的。”宝钢工作人员和上海美院的老师、学生一起创作艺术作品以人文艺术驱动工业遗存的文化转型从在会议室里的思维碰撞,到现场实地的考察,中外策展人、艺术家和上海美院师生以宝钢工业遗存为场地进行创作,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借助艺术实现工业遗存的文化转型。汪大伟认为,艺术在生活中的功能,应该走出艺术的围墙,更应该去接触公众,让公众与艺术产生联系。艺术家们与美院师生、宝钢工作人员、工人在宝钢厂区内考察、讨论柏林艺术与都市化中心(ZK / U)的联合创始人Harry Sachs在宝钢创作现场探索了不同特征的场地,寻找到了一些重要且具代表性的地方,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一组摄影作品。他说:“希望我们的创作是能够跟当地的社区,跟当地的环境联系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邀请宝钢工作人员加入到我的创作中来。”该系列作品是对宝钢工业废墟场景再创作与再想象,它可以勾起人们对那些曾经默默无闻、贡献时间与生命的无名工人的回忆。塞内加尔设计师Khadim Nidaye的作品主要使用了来自非洲本土的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例如织物纤维以及皮革。作品主要以手工包的形式呈现,不同的材质与功能给予人们不同体验与感受,回收材料的再次利用加强了人与人、人与生态之间的联系。尼日利亚生态艺术集体基金会创始人Ifesinachi Nwanyanwu利用废弃物和其他有机材料制作雕塑艺术作品与装置,并呼吁人们关注环境,关注垃圾的回收利用。通过艺术环保创新方式,实现可持续的发展。Ifesinachi正在教大家制作“塑料”向日葵早在2016年底,上海美术学院挂牌之初,便以“不锈宝钢”为主旨,举办了艺术展,而宝钢的工业历史遗存借由其历史背景而蕴含有鲜明独特的钢铁精神。此次驻地项目中,上海美术学院研究生于奇赫创作的《铁链》,以行为的形式,体验了宝钢工人的辛勤付出。整个表演行为拖着铁链环绕宝钢的炼钢高炉走一圈,过程持续近一个小时。在行为艺术表演的前后阶段,他分别称量了自己的体重,两次重量对比的细微差异间接反映出拉铁链所消耗的体能。而无数工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消耗在了日复一日的劳作中。而来自不同地域的艺术家,也以用艺术的方式打破国界,融合了差异,创作出了无边界、无国界的艺术装置。于奇赫《铁链》行为艺术上海美院新校区或成为产业转型引爆点未来上海美院的新址也将坐落于吴淞国际艺术城。在如今的时代机遇下,碰上工业遗存的转型,美院将以艺术的手法唤醒工业的活力。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介绍,“新校区将拥有一个没有墙院的校园,社区、街区和校区融为一体,可以说,美术学院在艺术城,艺术城就是美术学院。届时学院的建设一定与城市发展紧密融合,成为城市的发展引擎。”未来上海美院新址提及未来国际艺术城的打造构想,汪大伟提到三个关键词——“原住民”、“朋友圈”和“生态链”。他进一步对其进行了解释,吴淞国际艺术城不做资源集聚区,而要做艺术家的居住区。只有艺术家居住其中,才能提供涌动且连续的动能。而美院就将是第一批原住民(包括学生和教职员工)。其次,他们又把“朋友圈”带来,由此可以形成院校(学生、老师)、艺术家、艺术机构多个层次的聚拢,随之一线的品牌画廊、拍卖公司也将入驻,由此形成了一条艺术生产链。围绕着这一生产链,也会继续延伸出一批相关服务业。并希望将国际城打造为一种新兴业态和终身教育的生活方式。城市工业遗产记录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风貌,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工业化时代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对于推动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保持和彰显城市文化底蕴与特色,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悉,本次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宝钢工业遗存更新与转型”驻地创作项目,也是上海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国际学术合作系列项目之一。同期进行的还有“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工作营”之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更新在地性研究和莫干山“一带一路”公共艺术行动计划。
视觉传达专业考研考什么?视觉传达专业考研一般考四门:政治、英语和两门专业课。对于英语,视传学硕考英语一,视传专硕考英语二;视传考研专业课一一般都是考设计概论或者设计史;视传考研专业二以考手绘为主,也有部分院校初试考理论、复试考手绘。视传考研手绘一般考:海报(招贴)、装饰画、插画、包装、VI/字体设计、UI设计、信息界设计等,有些院校初试会考的比较独特,例如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考人物线描和装饰画。视觉传达手绘班有必要报吗?一般来说,视觉传达考研的两个短板,一个是手绘、另一个是英语,视传考研er要在这两块下功夫。视传专业在手绘方面需要练习造型基础、设计基础、设计提升和考题练习。例如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考的字体设计、图形创意、平面构成、插画;央美视觉传达考到设计素描、图形创意等。具体每个学校考察的重点各有侧重,每个学校都会有评判的标准,但是官网上不会有很详细的说明,这就需要视传考研er根据目标学校的要求做一些针对性调整,而在这方面,考研手绘辅导班会很清楚。当然也可以自己画,但是在考场上见过考快题却只画了装饰画的考生,知道正确的方向,努力才会更有效。视觉传达考研手绘班有必要报吗?对于跨专业考视觉传达专业,目标院校是名校,或者是手绘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报考一个专业的考研手绘培训班,是非常有必要的。视觉传达考研手绘班怎么备考的?天任绘天下针对性设计考研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研的主要课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 基础阶段(草图绘制、表达方法表现技巧等)第二 绘图解析阶段(解题思路、把握主题、画图步骤、考查重、难点)第三 方案表达阶段(讲解重点知识与技法训练、全面解析设计思路,掌握真题运用)第四 方案设计阶段 (专题讲解与真题训练、解析特点与规范)第五 快题设计总结阶段(模拟考试、高分模拟、总结考试方法、设计方案总结点评)
2018年艺术考研已经接近尾声,2019年的艺术考研的同学目前也正在紧张的备当中。艺硕博小编整理了艺术考研相关方向的专业介绍,以便需要的同学快速了解。考研时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研方向一:工业设计工程工业设计工程是研究和实施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美学设计、功能性设计、可靠性设计、生产工艺设计、结构设计、生产系统集成设计等的工程技术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电子、服装、机械、家具、各类轻工产品的美学和艺术的研究、产品的创新设计、装饰设计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应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对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应有较全面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研究、改造、开发与应用(包括管理)的能力。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工程、装饰设计工程、设计管理工程、数字化设计工程、创新设计工程、环境艺术设计工程、系统设计工程、传播设计工程、纤维制品工程与设计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考研方向二:美术学美术学专业是艺术学的二级学科之一。研究方向:01架上绘画研究;02创作与基础教学的关系;研究生掌握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具有从事专业创作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较强能力,具有全面的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能够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从事美术学教学和研究,并勇于创新、探索,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考研推荐院校:美术学专业硕士全国较强的招生单位有: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简单的一些关于视觉传达专业考研的相关信息。2019年艺术类考研信息后期会持续不断更新,为更多的艺术类考研学子服务!
01院校简介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已进入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部市共同支持的高校行列。学校创建于1954年,1956年成为本科院校,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学校排名USNEWS 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内地高校)73位,排名QS 2018亚洲大学排行榜(中国内地高校)59位。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成果丰硕。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02近三年历年分数线03近三年招生人数04参考用书646中外戏剧史:《中国戏曲美学》朱恒夫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思想文化史》,张岂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戏曲通论》,张庚、刘郭汉城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话剧艺术通史》,田本相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898艺术概论:《艺术概论》,彭吉象、张瑞麟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年版。《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也可参考国内其他《艺术概论》、《中国艺术史》、《西方艺术史》等高等学校通用教材。滕固、郑昶《中国美术史》上海书店,2011年。喻意志《中国音乐史》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德比奇《西方艺术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642影视理论:《中国电影史》李少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影视批评:理论与实践》陈犀禾,吴小丽,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当代电影艺术导论》尹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世界电影史》【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著,范蓓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世界电影理论思潮》游飞,蔡卫,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美】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著,曾伟祯译,后浪出版公司,2015年版。《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焦雄屏译,后浪出版公司,2007年版。《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戴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丹】克劳斯·延森著,刘君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647电影理论:《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世界电影史》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国电影史》李少白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48 戏剧历史与理论:《中国戏曲美学》朱恒夫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 马俊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64戏剧表演理论:《表演教学与训练研究》,陈明正主编,漓江出版社,2015年版899短片剧本写作:短片剧本写作不少于800字,并根据短片剧本写出分镜头稿本。900 动画短片剧本创作:《动画编剧》凌纾著,海洋出版社,2015年版。《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王安忆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电影史》李少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当代电影艺术导论》尹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世界电影史》【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著,范蓓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美】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著,曾伟祯译,后浪出版公司,2015年版。《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焦雄屏译,后浪出版公司,2007年版。《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丹】克劳斯·延森著,刘君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拍电影:现代电影创作教程》【美】琳恩·格罗斯、拉里·沃德著,廖澺苍、凌大发译,后浪出版公司,2007年版。《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美】悉德·菲尔德著,鲍玉珩、钟大丰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电影导演艺术教程》韩小磊,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版。501整开人物素描写生。502国画人物写生,503临摹或创作。504山水画创作。05复试录取情况分析暂无06知名导师周朝晖:199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分管教学和研究生工作副院长。孙政学: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师大教师建设委员会委员、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水彩画画家协会理事。侯伟男:198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教育系;2002年毕业于鲁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8月至今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水彩画协会会员。水彩、坦培拉、粉画、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展览并获奖。程俊杰:男,汉族,一九五八年生于安徽省,一九八五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同年到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至今。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委员。张忆周:生于杭州市。先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中国美院油画系并获学士学位;后师从当代著名具象画家徐芒耀教授,获硕士学位。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年油画、色粉画、水彩画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及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2015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个人画册《张忆周绘画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