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癫螳螂

2019年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复试分数线及复试比例根据2019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成绩的基本要求,上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软件工程专业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名额与复试比例: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学位中包括智能医学诊疗方案3个名额,环境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环境智能检测方向3个名额;软件工程专业学位中包括环境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环境智能检测方向2个名额。

折也

上海大学2020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出炉:6189名新生,最小19岁!

00后与60后是同窗,最小博士生22岁,你最想了解的2020年上海大学研究生新生大数据来啦!来源: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研招办

麻雀侠

快讯:1284名推免生拟被录取为2021级上海大学研究生,名单公布!

10月28日,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上海大学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的信息。根据学校公布的信息显示,经上海大学审核通过,同意拟录取阿斯娜等1284名推免生(含8名直博生)为2021级上海大学研究生。具体拟录取名单已在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广大考生可前往查询,祝大家好运!信息来源:上海大学

好时光

厉害!这个硕士生,连发2篇PNAS!

来源:上海大学理学院、中外学术情报 /众所周知,Nature、Science、Cell、PNAS是国际上公认的四大顶尖期刊,而一位硕士生,竟然接连发了两篇!近期, 上海大学理学院“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Rebek教授和于洋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上先后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题目分别为“Recognition with metallo cavitands”和“Relative hydrophilicities of cis and trans formamides”。上海大学“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及理学院化学系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理学院2017级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永生均参与了这两篇论文的工作,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这也是上海大学首篇以硕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在PNAS上发表论文。李永生同学参与研究的方向是超分子化学,水溶性杯芳烃的合成及其应用,合成杯状的大环化合物,探索其在分子识别、化合物分离以及开发新的化学反应方面的应用。李永生同学师从理学院化学系于洋教授和Rebek教授。Julius Rebek教授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匈牙利科学院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化学家和生物有机化学家。Rebek教授自2016年12月加入理学院上海大学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以来,引荐上海市东方学者于洋教授于2017年4月加入上海大学,后相继引荐意大利Manuel博士、巴基斯坦Faiz博士、印度Venkat博士、南开大学朱玉洁博士和华东师范大学吴乃伟博士加入上海大学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招收硕士生李永生等,迅速组建了一支年轻而极富创造力的国际化研究团队。理学院长期以来致力打造卓越的国际化一流科研团队,目前已形成以量子与分子结构国际中心(该中心发表了上大首篇Nature论文,2018年量子与分子结构国际中心的物理系博士研究生李木森在导师Jeffrey Reimers教授指导下发表首篇上大博士生为第一作者的PNAS论文)、物理系曹世勋教授带领的国际化研究团队(发表上大首篇Science论文),量子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Solano教授、陈玺教授带领团队,发表40余篇论文并与深兰、华为等知名企业在量子技术领域进行成功合作)、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国际化一流科研团队,同时在数学学科、物理学科和化学学科不断培育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和机构,以高水平国际化推进标杆学院建设。理学院长期以来坚持走国际化强院战略,“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也是化学学科国际化团队建设的突出代表。上海大学化学学科2018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2.03‰ ;QS世界大学全球学科排名第200-250 (大陆高校第20位);US News排名第172位 (大陆高校第27位)。化学系现拥有化学一级硕士学位点,自主增设了材料化学二级博士点,培育了两个上海市级创新团队和三个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累计实现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合作成果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3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5项,实现成果转化专利6项,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 并以上海大学为第一单位在PNAS、NC、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ical Science、Chemical Review、Chemical Society Review和Account of Chemical Research顶级化学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116/36/17648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9/09/10/1911331116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尚玄

优秀研究生给学弟学妹当“云导师”是什么感受?他用了8个字回答

3月初,同学们结束了漫长的寒假,以线上教学的方式继续冬季学期的课业。为配合第一课堂网络教学和学习,学校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召集480余名,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和年轻校友,组建了上海大学学生朋辈导师团,在本科生学业帮扶、学术提升、全面发展方面,发挥朋辈教育引导作用。朋辈导师团推出“云咨询”服务,对学术科研、专业认知、考研出国、实习实践、人际交往、课程答疑等方面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咨询指导。照片中的“朋辈导师”叫张志伟,“云咨询项目”开展至今已逾三周。“众人拾柴 助人助己”,道出了张志伟同学的感受。前来咨询的同学问了哪些问题?对于“朋辈导师”自己起到了哪些帮助?今天,让我们跟着张同学一起来了解人物小传张志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理学院新能源与传感技术实验室成员,人才学院第七期学员,曾任中欧工程技术学院团总支书记、尚爱义工队队长,曾获得上海市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团支书、“yovo”志愿者之星等奖项和荣誉。个人和团队曾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一带一路国际专项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类)二等奖、加拿大魁北克“创新24小时”大赛国际第二名、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中智杯”上海市大学生人文经典大赛冠军等奖项,入选“中国100”第四期人才培养计划和上海市第四期青年汇智营,先后在纳米元器件国际会议和全国气湿敏会议中进行口头报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愉悦张志伟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就参加了不少创新创业的赛事和科研课题,具有一定的经验。他说,参加朋辈导师项目的初衷,就是想将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学弟学妹,并在科研和“软实力”方面分享一些实用的“干货”。云咨询开始后,张志伟接受了一位材料学院研一同学关于研论文如何体现创新点的询问。“好的‘创新点’是对比出来的。”张志伟这样建议学弟,“每一种科学方法的处理,都有其特殊的应用背景,基于不同的科学假设和实际情况,找到“与众不同”。有了更优化的处理和假设,才能取得更进一步的结果。”随后,他们根据具体的科研方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学弟也对自己将要进行科研论文写作的方向愈加明晰。还有一位来自悉商学院大一同学的咨询,张志伟根据其金融学专业特点,建议学妹多关注实习机会;如果有理想的考研目标院校,则要有意识地去了解更多信息,并做出踏实的努力和准备。“对于商科学生来说,保证自己学业优秀之外,丰富的竞赛经历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为简历增光添彩。我也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对创新创业和数模赛事进行了一些介绍,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和心得。”最后,张志伟勉励学妹勇敢主动地去寻找合适的项目和导师,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看到学弟学妹们有所收获,他也感受到了一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愉悦,他觉得愿意来参与咨询项目的同学,本身就是非常主动积极的;而学校方面如能提供更多双创竞赛相关优秀项目、课题组和赛事的信息,对接资源,匹配优秀导师,相信能为同学们提供更加丰富而有效的助益。用朋辈的故事带来思考与启发除了基础的学业、科研答疑之外,“软实力”的培养,也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这方面既有共性的素质要求,也有个性化的需求。张志伟和几位人才学院的同学计划展开合作,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山顶学院”的公益直播分享,用朋辈的故事和经历以及复盘的心得经验,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弟学妹带来思考与启发。更重要的是,给予大家追梦的勇气和力量。在听过他的个人分享之后,有多位同学表示,产生了很多共鸣和思考。“那一刻,我有种由衷的幸福感,这也许就是校训中的‘后天下之乐而乐’吧。”除此以外,通过朋辈咨询张志伟也发现,研究生的“科研之道”,即科研方法论的培养非常重要,好的方法和习惯能让科研创新工作事半功倍。如果能组织优秀的朋辈研究生或资深导师带来精彩的科研方法论直播课程,介绍科研创新的方法,讲述科研创新的故事和心得,也许能让许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研途”走得更顺一些。“朋辈导师”是众人拾柴、助人助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朋辈导师们一方面在帮助别人,另一方面也从咨询同学那里得到指导与启示。张志伟自己就通过与方向互补的研究生朋辈导师的交流,初步开展了计算模拟和实验机理的研究,对所做实验成果背后的科学原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他们都期待后续能有更深入的合作机会。张志伟觉得,教育的本质,就是让每个学生拥有充分的发展机会,使每个人潜能得到最大的激发。上海大学具有完备的学科构成,也具备了最佳的多学科思维碰撞,以及知识互补的土壤。相信朋辈导师计划,无论是对于朋辈导师,还是前来咨询的学生,都是一次绝佳的学习和梳理的机会。目前,朋辈导师项目仍在持续火热地开展中。我们相信,当每一名同学都找寻到了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付出不懈努力之时,就是我们离卓越和一流更近了!愿大家都能在上海大学成就更好的自己!来源: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武装部)

哀乐之来

上海大学在职研究生(社会学)招生情况

  国内开设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程的院校很多,这些院校遍及全国各地。在世界上都有一定名气的上海市同样如此,该地区有着多所国内闻名的院校坐落于此,多年来吸引了众多人员的报考。下面和大家介绍,上海大学在职研究生(社会学)招生情况。  上海大学是1922年由国共合作创建的院校,后被强行关闭,直到数十年后,由上海政法重开。之后,该校经过了一系列的整合兼并,最终在1994年正式建立为上海大学。该校如今已发展成为具有三个校区、占地近三千亩、在校生两万余人的一所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上海大学在职研究生  据了解,社会学是该校较受欢迎的一门专业课程,该校的社会学下目前共开设了四门课程,四门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管理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城市社区建设。  这四门课程的报考方式主要采用的都是同等学力申硕,报名的学员只要将个人学历证书复印件等材料进行提交,由上大研究生院审核后,会为被录取的学员发放录取通知,届时学员需要按时到校参加课程学习。  目前来看,四门课程采用的报考方式均为周末班,因此,报考该校社会学在职研究生的学员,需要利用周末时间上课学习,并且四门课程的开班地点均在上海当地,届时学员需要到此上课学习。  后期学员学完全部课程后,具有学士学位满三年的学员可以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统考合格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学员可以获得上大授予的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证书。  想了解更多上海大学社会学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请联系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上海大学教师研究员:始于兴趣、源于热爱、成于投入

张登松,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理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上海大学催化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晨光学者,2018-2019年连续两次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20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科睿唯安)。现任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奖励推荐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学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副主编、Chemical Physics Impact高级编委、ACS ES&T Engineering顾问编委、Current Nanomaterials区域编委、《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张登松研究员主要针对能源环境催化科学与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特别是在氮氧化物催化净化技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催化消除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港澳台重点专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合作单位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石油化工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20余项。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170余篇SCI论文,H指数66,有39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有7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曾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种奖项。依旧努力奋进的“少年”张登松老师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上大人,从1998年到2007年,张老师在上大园度过了属于他的青春岁月。他先后成功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于2007年留校工作,2007年至2015年同时在法国依视路集团新加坡亚太研发中心、上大联合研发中心工作。2008年入选上海市晨光人才计划,2010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2017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8、2019年连续两年入选材料科学学科中国高被引学者(爱思唯尔)。谈及这些成绩,张老师仅是简单地说:“我只是觉得自己比较努力。”曾经努力的“少年”,如今依旧努力,踏实地在上海大学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传递能量。这些精彩的人生履历背后,是他对研究工作的热爱、对这份事业的激情。兴趣使然的攀“登”者多年来,张登松老师一直坚持在科研一线,在科研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要成果。他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或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除此之外,张老师积极进行国际合作,联合承担及参与国际合作项目5项,联合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联合发表国际合作SCI论文30余篇。2019年,他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发表综述性论文,并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ES&T上发表10余篇论文。张登松老师工作严谨细致,曾多次主办本领域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2017年主办全国能源环境化学学术研讨会并担任大会主席;2018年主办全国污染控制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并担任大会主席;2019年担任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环境材料与催化”分会召集人,并将于2021年主办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并担任大会主席。张老师说,这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很投入、很享受。有兴趣就有奔头,有奋斗就有成果,这位孜孜不倦的攀登者,兴趣使然、乐在其中,收获着属于他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因材施教的引路人“把学生装在心里,把沟通作为打开学生内心的一把钥匙”是张登松老师成为学生心中的好导师的一个“秘诀”。张老师在学生时代曾担任上海大学研究生联合会主席,成为老师后,平日里特别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同学眼中的张老师总是谦逊温和、循循善诱,学术上是他们的严师,生活中是他们的好伙伴。平日里,张老师会在微信上分享学习资料,探讨研究成果,时常鼓励学生努力前行,即使在深夜,他也总是会及时回复他们的邮件。在培养学生方面,张老师秉持着“因材施教”的理念,鼓励学生开拓眼界,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研究兴趣。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曾经有一位学生,写论文一时难以下笔,张老师了解到具体情况后,每天都与他交流当日的学习成果,在张老师的倾心付出下,这位学生开始逐渐喜欢上科研,发奋图强,硕士阶段连续发了3篇SCI一区论文,并且全部成为ESI高被引论文,还获得了上海大学校长奖学金。在张老师培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中,有4人获得上海市优秀学位论文,1人获得上海大学校长奖学金,10余名同学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多名硕士毕业生在法国里昂第一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张老师一直相信,没有培养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找到适合的好方法。严于律己,敏以求学张老师以其身其行教导学生满腔热忱引领着学子向一座又一座高峰攀登导师寄语丨要永远怀着一颗好奇心、思考心,带着刨根问底的精神一心一意做好科研;要永远怀着一颗报国心、感恩心,以勇敢坚强的品格踏踏实实地服务社会。来源:上海大学撰稿:张菊霞 吴天雯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上海大学。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为公益,未用于营利,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而无阿私

这9位学霸军人硬核!市委书记慰问、集体保研,还都来同所211高校

在"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校训精神的激励下,上海大学的学子们,响应国家召唤,投身火热军营。穿上军装,携笔从戎,他们是军营中的钢铁战士;脱下军装,热血依旧,他们是校园里的靓丽风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学生士兵!施琦、王云亭、张传胜、何益平,上海大学2015级本科生2015年,他们初次进入上海大学,来自天南海北,互不相识;2016年他们怀揣着同一个梦想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军营;2018年他们离开了军营相遇于上大S2楼311寝室,成为室友。他们在部队建功立业,在学校刻苦努力。施琦大二时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拿到全国二等奖;张传胜在大三参加了"艾睿杯"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奖金一万元。三年来,四人的成绩始终保持在专业前20%,获得学业奖学金特等奖、一等奖,并在2020年同时取得研究生推免资格。施琦,保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云亭,保研上海大学;张传胜,保研上海大学;何益平,保研上海大学。李奕衡,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2015级本科生曾获上海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上海大学社区标兵、上海大学2019年学生军训优秀教官、上海大学优秀导生、宋玉器奖学金、领导力奖学金、自强不息奖学金、公益爱心奖学金。2015年9月参军入伍,于上海市消防总队浦东支队周渡中队服役,两年军旅生涯,共计参加消防出警任务1200余次。2015年12月获评新兵连队列标兵、2016年12月获评优秀义务兵、2017年5月被评为上海市消防总队优秀共青团员,服役期间曾参与执行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海市"两会"等多个重要安保任务,曾于2017年5月在执行安保任务期间受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韩正同志亲切慰问。高梓渊,上海大学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2016年参军入伍,2018年退伍返校。服役期间曾获旅嘉奖、优秀士兵、演习先锋个人、优秀军械员、优秀新闻报道员等多项荣誉。大一时,他响应国家号召携笔从戎、献身国防,复学后,他主动报名积极参与,完成了上海大学第一次退伍学生带训任务。第二年,他又加入了学校第一届国旗仪仗队并担任队长,还协助武装部老师开展国防教育和征兵宣传,退伍不褪色,校园践初心,最好的两年青春献给了国家,生命里有了当兵的日子一生都不后悔!俱李菲,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2010级本科,2016级硕士研究生曾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大学优秀学生、学业一等奖学金、李惠明奖学金一等奖、国秀奖学金三等奖、化学实验竞赛一等奖、研究生实践梦想家。2011年12月参军入伍,2013年12月退伍,期间荣立一次个人三等功、获得优秀士兵、一级技术能手、集团军训练标兵等多个荣誉称号。2016年7月参加上海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赴甘肃省定西市支教。在此期间,所教班级获得2016-2017第一学期语文学区总评第五,本人获得"康庆和"奖学金以及2017年定西市安定区优秀志愿者称号。军人、支教老师、志愿者,她在大学中有过多重身份;军功章、荣誉称号、奖学金,她在大学里获得多种奖励。追梦青春,心怀公益,志愿奉献,她是集多重身份、多项奖励于一身的上大"铿锵玫瑰"。徐雪丽,上海大学2014级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学生入校之后,专业排名始终保持第一,2016年毅然决定参军服役,退伍后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在校期间,她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学业特等奖学金三次、学术创新奖学金两次,还获得了2019年NITORI国际奖学金。别过军营,重返校园,她还先后参加了多项专业科研项目和进博会志愿服务,凭借着优异的专业成绩,被保送至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肖致远,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0届毕业生他出生于1998年的夏天,那一年,他的家乡湖北荆州作为荆江分洪区,遭受了洪灾的肆虐。广州军区的"塔山守备英雄团"奔赴荆州抗洪,九连一班李向群烈士带病坚持抢险,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终因劳累过度,把年仅20岁的生命奉献给了那片土地。肖致远说,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拼尽了全力,才保住了他们县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此后的成长岁月里,李向群烈士的光荣事迹,深深地烙印在了肖致远的心中。承担学生工作、参与科创竞赛、参加社会实习……在上海大学度过了四年难忘的时光,他希望不断提升自己、综合发展,未来能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更好地报效祖国,他在毕业后毅然投身军营。大学生活与军旅生涯,碰撞出的不仅是精彩的青春历练,更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家国情怀,同时,他们也用不一样的青春风采诠释了上大校训精神。未来,他们将不懈追梦,继续用实际行动肩负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使命!素材来源:上海大学

宝贝儿

2021年上海大学研究生网上报名需要注意什么?上大考生看过来!

2021年上海大学报考点(代码:3112)网报公告一、网上报名1.上海大学报考点(考点代码:3112)仅接收报考上海大学的上海考生报考,含下列4种情况:a) 报考我校且就读上海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b) 户口在上海的往届考生;需提供本人本市户口簿或由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有效户籍证明;c) 非沪户籍往届上海考生:须提供2020年连续6个月在上海的社保缴费情况,2020届毕业生需提供本人最近3个月的本市社保缴纳证明。d) 报考我校美术学(130400)专业(02—07研究方向)、设计学(130500)专业(01研究方向、03—08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130200)专业、美术(135107)、艺术设计(135108)的考生以及按同等学力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不受社保记录限制)特别提醒:除上述情况的考生外,应届本科毕业生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因不符合本考点选择报考条件而不能进行确认和参加考试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2.网上报名分为填写考生信息和报考信息两大步骤。填写考生信息已于9月16日开通,填写报考信息时间: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预报名时间: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信息为有效信息。3.网上报名时必须在相应的栏目内正确填写报考院系、专业和研究方向、选考科目及其对应的代码。凡未按要求报名、误填、错填网报信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或重新填报网报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4.考生须牢记报名号和登录密码,并于2020年12月19日至12月28日,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报名网站下载打印《准考证》。打印《准考证》须使用A4纸,《准考证》正反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参加初试和复试)。5.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6.网报时,报名网站不会对考生是否符合招生单位和报考点的报考要求作出校验。因此,考生务必认真阅读招生单位招生章程,如不符合报考条件,将无法进行后续确认和考试。7.按照上海市规定,研究生报名实行网上缴费,选择本考点的考生均须在网上报名期间完成缴费,网报期间未缴费将无法进行后续确认和考试。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1.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预计:2020年11月5日至11月9日。具体安排以网报期间上海大学研招网公布的考点确认公告为准。逾期不再补办。2.所有选择本考点(考点代码3112)的考生必须准备以下材料:(1)有效居民身份证;(2)《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应届生提供,样张见附件1);(3)《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往届生提供,样张见附件2);(4)在读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在读生需提供现培养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需写明:知晓并同意该生报考我校研究生);(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需有国防部征兵办用章,样张见附件3)及《退出现役证》(样张见附件4);(6)户口在上海的往届考生需提供本人本市户口簿或由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有效户籍证明;(7)非沪户籍往届上海考生须提供2020年连续6个月在上海的社保缴费情况[需至社保网点打印《参保个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缴费状态:已缴费,视同缴费,补缴亦可),样张见附件5];(8)本人近三个月内正面、免冠、无妆、彩色电子证件照(白色背景,用于准考证照片)。三、重要事项1.《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和《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需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进行申请和下载打印。2.凡于境外获得的文凭、学位证书须出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见附件6)。3.网报期间请随时关注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网(//yjszs。shu。e。cn/)最新公告。

相因

仅半年,超牛本科生获2项重量级大奖,又一作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近日,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本科生王亚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MDPI旗下的国际学术期刊Entropy(IF:2.494)上发表了题为"Digital quantum simulation of nonadiabatic geometric gates via shortcuts to adiabaticity"的学术论文。王亚鹏,上海大学2017级物理系应用物理专业本科生。他于2019年底进入上海大学量子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中心(QuArtist)陈玺教授课题组,学习量子计算、参与课题研究。今年5月,王亚鹏参加了上海大学-华为量子计算黑客松大赛,获得一等奖。量子计算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有颠覆性影响的新型计算模式之一。量子计算在人工智能、数据搜索、材料设计、生物制药、经济管理等方面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黑客松大赛是华为和上海大学理学院对量子计算这一高端前沿技术开展的量子编程大赛,比赛试题涉及量子态制备、量子门操作、Grover算法解数独、量子金融定价和量子化学等。王亚鹏作为获奖本科生展示了量子计算的编程案例,分享了其参赛历程、感想及收获,并对学校和华为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平台和资源表示感谢。大赛共49个团队参加,共有165名来自理学院、钱伟长学院、社区学院、管理学院等各个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报名。在众多作品中,最后入围22份。今年9月,王亚鹏与丁泳程、张佳参加华为开发者大赛量子计算软件创新大赛,作品"HiSTA:Quantum Simulation of Shortcuts to Adiabaticity"入围决赛并获优胜奖。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该论文,论文主要利用量子绝热捷径技术设计快速且高保真的非绝热几何量子门,进行了量子计算的数字模拟。课题组希望今后进一步结合机器学习等研究含噪声的中型量子计算机中数字绝热量子计算及其加速。延伸阅读上海大学理学院量子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Quantu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uArtist)于2019年5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中心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Enrique Solano担任中心主任,中心位于物理大楼G楼的6层,面积超200平方米,可容纳约40人。中心致力于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基础和应用的前沿研究。目标是在量子软件和量子硬件方面做出开创性的研究。一方面,量子软件将包括用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量子算法的设计,以及其他挑战。另一方面,量子硬件将基于量子计算机和量子模拟器的实验开发,两者都具有传统和开创性设计。中心的核心目标是以21世纪"量子二次革命"为契机,融合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建设量子软件和量子硬件的世界级中心。中心的愿景是为颠覆性量子技术创造一个极具影响力和占主导地位的生态系统,将艺术,科学,技术和企业家精神相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创造力和生产力。中心将结合高端人才、辛勤工作和原始创新三大要素,为科创中心的建设贡献力量。来源上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