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11月8日丨东方能源(000958.SZ)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石家庄良村热电有限公司(“良村热电”)正在开展机组烟气冷凝除湿和余热回收利用治理工程建设以及烟道冷凝除湿减排技术的应用工作。经公开招标,公司确认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成套设计研究院”)为以上两项工程的中标单位,并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价格分别为8639.44万元以及939万元。国家电投集团东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检修运行分公司(“检修分公司”)为公司分公司,正在开展燃煤机组锅炉水冷壁检测智能机器人研制与示范应用工作。经公开招标,公司确认上海成套设计研究院为该工程的中标单位,并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价格为616万元。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孔子元)东方能源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石家庄良村热电有限公司正在开展机组烟气冷凝除湿和余热回收利用治理工程建设以及烟道冷凝除湿减排技术的应用工作。经公开招标,公司确认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为以上两项工程的中标单位,并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价格分别为8639.44万元以及939万元。公司检修运行分公司正在开展燃煤机组锅炉水冷壁检测智能机器人研制与示范应用工作。经公开招标,公司确认上海成套设计研究院为该工程的中标单位,并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价格为616万元。上海成套设计研究院与公司同受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制。来源: 中国证券网
在中国近代百年史上,上海是一座以工商业见长的城市,但上海制造也是一个传奇,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以来,上海的制造业不仅在全国是一块金字招牌,在近十年来,更有许多硬核科技和先进制造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也具有强大竞争力。大白兔奶糖、上海牌手表、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海鸥牌相机、百雀羚面霜、英雄钢笔……这些上海的老品牌曾经承载着几代人的亲切记忆,是上海这座城市响亮的名片,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地人到上海代购的热门商品。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工业地位越来越强,特别是轻工业等在全国领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转一响”(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四大件是结婚彩礼的标配。当时全中国生产“三转一响”的厂家有很多,但代表着精致、洋气和美好的“上海制造”是全国的一块金字招牌。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了汽车、电子信息、成套设备、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精品钢材、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伴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组织和制造方式产生重大变革,新材料、新能源等在制造业领域大规模深度应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也在催生新的行业和生产方式。现在的上海经济正在以服务经济为主,注重提升科技含量,努力向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加快推进以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在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现上海市社联研究员权衡看来,上海制造业过去70年的演变是伴随着这座城市的功能演变不断发展的。上海制造品牌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重要品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上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在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发挥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以及提高上海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方面,上海制造均承担着关键作用。权衡举例说,从早期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老上海制造品牌,到现在不断涌现出的新制造品牌,都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影响。不少上海制造,不仅仅在国内市场,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力。接下来上海要打造的人工智能高地,也预示着上海制造在这座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上海制造的金字招牌依然闪亮上世纪70年代,上海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工业中心,那时的上海已经能制造年产150万吨的炼钢设备、3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年产15万吨的化肥设备、年产75万吨的煤矿设备和大型电子计算机、高精度数控机床等精密产品。1978年,上海全市工业总产值达207亿元,占全国1/8。近200项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70多项工业产品赶上或接近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从1992年起,上海第三产业开始取代第二产业,在上海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30%,提升到2018年70%。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些传统工业老品牌开始没落。如何继承发扬传统品牌,盘活沉睡的品牌资源,上海也在积极进行探索。上海纪实频道拍摄大型纪录片《上海制造》今年播出后,反响热烈,该片分为《重器》《创智》《传承》《开放》四集,拍摄期间,摄制组曾远赴欧洲寻找上海制造,他们惊喜地发现,现在欧洲几乎所有的奢侈品公司,甚至全球大部分中高端的轿车内饰,使用的自动化工业缝制设备都是出自蝴蝶牌的母公司上工申贝。在全球智能化的浪潮中,上海的上工申贝公司,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转型,使得曾经风靡全国的蝴蝶牌缝纫机在大洋彼岸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所长周元祝如此评价纪录片:“让我们惊喜地发现一个城市集聚了汽车、钢铁、造船、核电、航天、集成电路等一大批装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制造,全球可能唯有上海,这是上海的魅力和自豪,上海制造的金字招牌依然闪亮。”在上海电气工作了45年、现已退休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过去的70年里,上海电气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中外合作、从国内走向国外、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后,包括上海在内的整个国家都很缺电,因此国家规划了156项重点工程,即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苏联与东欧国家引进的156项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其中,上海电气作为专注于电站设备研发和制造的企业,在1955年就研制出了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开创了中国自主制造发电的先河。1958年,上海电气还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1.2万千瓦3000转/分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这些项目奠定了中国初步工业化的部门经济基础。“有了这些发电机组,中国缺电问题就得到了明显解决。”该负责人表示,改革开放后,上海电气引进了美国的发电机技术,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制造了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发电机组。随后,上海电气不仅在国内制造,还把技术输出到了国外,并开始通过中外合作共同研发光伏发电、风电和光热发电等绿色新能源技术。2018年4月,上海电气与ACWA Power公司签订了迪拜光热发电项目,该项目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站。上海电气集团董事长郑建华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说明上海制造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国际经验。重振上海制造雄风权衡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早期的时候,上海作为远东地区的重要经济城市,其制造业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工商业地位逐步确立,上海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也开始进行升级和调整。“随着上海城市功能和能级的提升,当地的制造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先后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制造业品牌。这些品牌既代表上海制造业的崛起,也代表上海这座城市的演变历程。”权衡表示。如今,汽车、大飞机、海洋工程、航天、核电等正重塑着“上海制造”的新辉煌。ARJ-21新支线客机、C919大型客机、CJ-1000A航空发动机、长征六号火箭、“海洋石油981”号钻井平台、AP1000核电设备等一批重大装备取得突破。江南造船曾创造了中国的第一炉钢、第一磅无烟火药、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批水上飞机、第一条全焊接船、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第一艘自行研制的国产万吨轮、第一代航天测量船等无数个“中国第一”。2016年12月20日,江南造船集团在上海开建“雪龙2”号船,攻克数不清的难关, 2018年9月10日,首艘由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下水。“雪龙2”号的设计船长122.5米,船宽22.3米,排水量约14000吨,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极地破冰船之一。它能在极地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并且是世界上首个能够船艏船艉双向破冰的极地科考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电气诞生了一大批世界领先的创新产品,如首套百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三代四代核电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大型海上风电设备、西气东输的高频电动机等。历经33个月的研制后,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核岛主设备福清5号机组堆内构件,于2018年4月10日在上海电气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顺利发运。“华龙一号” 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和雪龙2号是“上海制造”实力的一个缩影。在当代制造业技术和产业发展变革的大趋势下,“上海制造”意味着构建先进制造业样本和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布局在我国经济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能力也成为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动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离不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上海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例已达4%,比五年前提升0.35个百分点。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始终处在全国前两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稳步提高。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今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说,上海保持制造业优势至关重要,下一步怎么提升能及和核心竞争力,是上海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两个关键词:引领和支撑,尤其是引领作用。“创新链条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上海作为制造业重镇提升能级需要产业发展,而产业的升级需要技术发明,技术则需要科学发现来支持。所以这条链条需要整体推进和全面布局。” 石谦告诉记者。2016年7月《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颁发,《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上海制造业必须找准发展定位,保持战略定力,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体现上海制造业的实力。《规划》还确立了上海制造的发展方针,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上海光源十年内诞生多个国际顶级科研成果2018年5月发布《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到2020年,制造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保持在2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3左右。今年4月10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情况通报会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表示,上海不能不要制造业,而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的比重不能低于25%。总书记要求上海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切实做到“两个防止”,即防止资金、资源、资产脱实转虚,防止产业结构形态虚高。“所以我们会夯实产业基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五年来,在提高科技创新“热度”和“浓度”的同时,上海也在原始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重点发力。过去几年,上海就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政策。例如针对赋能传统制造业的人工智能产业,已出台《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智能上海”行动,形成应用驱动、科技引领、产业协同、生态培育、人才集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体系。并将人工智能作为“5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优先战略。5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复函上海市人民政府,支持建设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同一天,由微软和张江集团打造的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在张江人工智能岛正式启用并投入运营,首批30家国内外企业和初创公司也同步入驻。这是微软全球第四家,也是截至目前规模最大的一个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此外,目前微软、亚马逊、SAP等国际知名企业都在上海设立了研究院,华为、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国内龙头企业在沪设立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上海还成功举办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而在传统优势产业集成电路方面,上海已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等各环节。2018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达1450亿元,占全国的1/5。在5月21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下一步努力方向,上海市副市长吴清表示,第一点就是要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形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上海方案”。不管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还是生物医药,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原始创新力都不可或缺。为此,上海也在继续提高创新策源力。5月24日上午,在2019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城市分析报告显示,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已进入全球创新策源引领前列。数据背后,是上海围绕创新策源力的实际部署。例如,系统布局建设张江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基地。 不仅先后挂牌成立张江实验室和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积极建设李政道研究所、复旦张江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交大张江科学园,还打造超强超短激光、蛋白质中心、上海光源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并主动承接2006-202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对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截至2018年底,上海累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854项。石谦认为,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5年时间里,上海的制造业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有很多新的亮点。例如智能制造等新技术融入制造业,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他认为,这个趋势和科创中心布局形成了很好的架构。“比如上海在建和已建的各个国家大科学设施、实验室和多个功能性平台,都为上海的优势重点产业发展做出引领支持。”他说。从发展阶段来说,权衡总结称,在过去70年的发展中,上海制造业的规模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的上海,则要求制造业在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上有更高的提升,而规模不再是重要指标。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的相对份额可能有所下降,但上海制造的能级、质量和品牌效应却在不断强化和提高,也就是说,上海制造也进入了新阶段。与此同时,由于这座城市开放和包容的文化特质,让上海能够吸纳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人才和资本,从而保证了当地制造业的高水平发展。从长三角一体化的角度来看,权衡提出,上海制造还将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中,进一步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这个辐射和带动体现在整个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布局上,将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起到进一步的引领和带动效应。一财图鉴丨科创5年间,上海做了哪些硬核举措?责编:杨小刚
来源:发布易发布易10月22日 - 露笑科技(002617)晚间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内蒙古露笑蓝宝石有限公司与国宏中宇的控股子公司山东国宏中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碳化硅长晶成套设备定制合同(第二批)》,合同总金额9600万元。本次合同的签订有利于公司的业务布局和发展,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数字化智能电网的发展,建设所需要具备数字化、信息化功能性的设备,工业发展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关键领域。未来将持续较长时间的增长,无疑将为电气设备的持续增长提供保障,电气成套设备将成为发展的重点,电气成套设备是电力领域的直接消费行业,投资和发展直接影响电气成套设备行业的市场需求情况。尽管市场有需求也有机遇,我想即便您想抓住机遇,一定需要一个能够无障碍获取最新行业发展态势,并能够上下游畅聊的场所,赛尔传媒一直在做这样的准备。8月12日,由赛尔传媒主办,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高压开关分会指导的“数字新基建下开关成套设备发展与技术论坛”在成都拉开帷幕。会议针对“配电开关产品技术需求探索”、“电气成套开关柜二次线的智能制造”、“配电柜智能终端(E-BOX)”、“配电柜智能终端”、“电气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和案例”、“智造赋能,创新引领—电力装备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与智能工厂建设实践”“12kV环网柜标准化定制设计方案”、“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与检测”’等内容展开。来自电网公司及科研院所相关专业负责人、开关成套设备企业主要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大型用电单位及甲方用户设备选型及采购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集思广益,同参会代表一起探讨数字新基建下开关成套设备行业发展的新态势!各设备企业进行了现场产品展示,零距离与参会代表探讨产品解决方案。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插上无缝对接的翅膀,必然能够迸发更大的力量,让我们更好地乘风破浪迎接新的辉煌。新基建下开关成套设备发展与技术论坛(成都站)将参会代表所有疑惑化作了探讨的动力,助力设备企业强大发展。后疫情时代,在数字化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市场全球化、产业集群化趋势越发明显,只有凝心聚力才能武装产品,将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才能不断实现产品换代升级,在产业转型的浪潮中激流勇进。都有哪些大咖来了?企业齐聚,经销商参与,众多行业专业人士出席会议,这场活动开出了价值的新高度!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技术中心主任殷晓刚拉开会议帷幕并发表重要演讲、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何智平、深圳市瑞智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德军、川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刘世旭、上海利驰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令永卓、中国西电集团中央研究院智能制造工程设计所所长/博士史亚斌、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关专责贾志杰、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研究所教授级高工侯义明先生出席会议并各自发表演讲和交流指导!部分行业设备企业参会会议产品展示,形成上下游无障碍交流,无缝对接!专家都讲了些啥?殷晓刚——配电开关产品技术需求探索会议上午主持人: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技术中心主任 殷晓刚 作主题演讲(一)配电技术需求分析(1)现状-交流配网交流配网已经逐步建设趋于完善;产品在种类和参数水平均也已经基本满足需求;配电网利用率、资产利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2)挑战-环保、新能源接入、智能化在环保方面,对设备中使用的温室气体进行限制;直流配电技术处于实验室及示范应用阶段;存量市场对智能技术需求明确。(3)发展趋势-交直流混合配网及微电网双向潮流对变电站主接线产生影响;设备一二次系统全面集成;开关柜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物联网化。(二)配网关键技术问题配电站:智能运维、远程通信、专家诊断、“源-网-荷-储”协同、“新基建”。成套产品:运用新的公益提高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绝缘结构优化、产品整体局放控制;大电流产品温升发热;内部电弧故障合理解决方案;产品的可靠性提升;环保绝缘结构。产品元件:真空断路器容性电流开断、环保气体开断。关键部件:灭弧室标准化、绝缘件环境老化、活动电连接结构优化、传感器及智能组件。(三)西高院技术中心开展的研究智能变电站技术、40.5kV空气绝缘开关设备研制、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研制、中压直流断路器开发、电力设备可靠性技术、可靠性分析-模型、可靠性分析-试验、智能制造技术。何智平——电气成套开关柜二次线的智能制造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何智平 作主题演讲(一)二次线加工现状分析发展状态与面临形式(1)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电力装备制造业必须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要求电力装备制造业必须向智能化转变核心: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二)二次导线加工现状分析痛点(1)人工成本高:一般规模在2-4亿元上下年产值的成套厂,需要30-50名的二次下线作业工人,每年的固定人工成本支出至少需要300万元以上;而且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传统手工作业工人越来越难找,人员流动性大,品质不可控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必须实现“以机器替代人”。.(2)材料浪费严重:布线的长度难以准确确定,一般是根据之前的作业经验、历史作业数据,或者只是个人手工布线时现场测量,多余的导线长度直接剪掉。据统计,每年由于长度测量不准确而浪费的导线材料约占10%-20%。(3)品质不可控:传统的手工压接方式,容易造成导线铜丝跳出、压接不牢固等品质问题,从而带来整个开关柜的导电性能缺陷或隐患。(三)海普锐二次线加工解决方案线束智能加工中心HPC-9080,再次发明套管压接!保证年满负荷生产,价值>200万/年。发明全自动套号码管端子压着机HPC-8060,使技术迭代、产品升级!针对您所处的业务发展阶段、量身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四)工业电气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针对每个客户都有其特定的业务需求,海普锐凭借对行业细分领域(线束、输配电)深刻全面的了解,可以为客户提供优质、适合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并凭借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保证信息(数据资产)安全。郭德军——E-BOX新品介绍深圳市瑞智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德军 作主题演讲(一)配电柜二次控制回路的痛点分析材料成本高、连接点繁多、故障不易查找、维修不方便、柜体凌乱、工艺落后、组装繁琐、低附加值。(二)配电柜发展趋势传统配电柜应向“五遥”方向发展,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趋势。即:遥测、遥调、遥控、遥信、遥视。(三)我们的解决方案瑞智配电柜智能终端(E-BOX)将二次控制回路的电器元件、辅材及二次线通过集成电路全部集成到一个控制终端上实现所有功能,并带通讯功能实现智能化。(四)E-BOX带来的优势E-BOX智能终端不需要任何升级改造,已预留好;RS485接口与任何智能配电系统联接,为电力物联网奠定了扎实基础。刘世旭——配电柜智能终端川开电气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 刘世旭 作主题演讲(一)配电数字化趋势及挑战趋势:万物“数字化”表达、分析数据信息,正成为劳动、资本、土地和能力之外的“新生产要素”。挑战:人员流动频繁、隐故障隐患被忽视、图纸丢失、维修过程不透明、事故原因分析析不清楚、备件供应不及时、事故响应无预案、维修记录缺失、现场报警反馈不及时。(二)智能配电及智能运维系统架构智能化设计理念、安全可靠的系统设计、模块化结构、主动运维特征。(三)智能配电终端界面主系统运行状态全面监视、出线回路详细信息监控、配电室平面布局、通信状态、报警记录故障分析、事件记录、数据记录了解趋势、报警统计直观显示、报警统计直观显示、帮助界面。(四)智能配电运维平台智能运维系统是以电气资产健康为主题,针对中国市场运维特点而打造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平台。设备运行数据被智能运维云平台收集后,由专家在线诊断系统做深入分析,评估电气设备健康度,并通过专家远程诊断,给予用户电气系统的优化建议。(1)数据监视:支持多数据接入集中监视,直观呈现设备的全景运行情况。(2)功率预测:使用传统算法与智能算法双引擎对能源出力能力进行预测。(3)历史统计:报警记录,事件记录数据记录等自动统计并形成相关报表。(4)全面用能分析:合理安排调管范围内的分布式电源,使得系统运行经济性最高。(5)实现专业管理:通过运维记录可追溯、运维计划管理、备品备件管理、缺陷管理等功能,实现了设备从投运至退役期间的运维记录、缺陷记录、备品备件使用记录等的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6)专家在线诊断:结合历史故障案例,形成运维知识图谱,自动给出故障处理建议;聚合业务专家资源,为现场运维人员提供实时支撑,提高故障处理能力和效率。贾志杰——12KV环网柜标准化定制设计方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关专责 贾志杰 作主题演讲(一)方案设计目的(1)为满足不同厂家设备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的通用互换使用,提升环网柜的运维便利性,国网公司组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院、运行单位、制造企业、检测机构等单位开展环网柜的典型结构方案、一次接口等标准化设计工作,包括统一环网柜外形尺寸、扩展母线位置及连接型式、地脚尺寸等。(2)本次12kV环网柜标准化设计面向目前应用量较大的SF6气体绝缘环网柜,兼顾环保气体绝缘环网柜、固体绝缘环网柜、常压密封空气绝缘环网柜的要求。(3)标准化设计便于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或抽检发现某企业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时,可通过户内单柜或户外环网箱整体起吊方便直接更换其它厂家设备,各制造企业产品的内部结构可差异化设计。(二)方案设计概述(1)额定参数额定电流:主母线额定电流为630A、分支母线(除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柜外)额定电流为630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和持续时间: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为20k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的持续时间为3s。燃弧故障等级、电流及时间:燃弧故障等级为AFLR,试验电流为20kA,短路电流持续时间大于等于0.5s。(2)使用条件按GB/T11022中第2章的规定。(3)设备选型12kV环网柜分为单元柜、共箱型方案。户内安装宜选用单元柜方案,户外环网箱或预装式变电站内可选用共箱型或单元柜方案。(三)典型结构方案——环网箱中环网柜组合方案环网箱包含4路和6路全断路器组合方案,其中进线断路器的综保装置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配,且环网箱内应包含DTU柜、PT柜。可通过共箱型或单元柜环网柜组合成以下方案:(1)4单元断路器共箱型(VVVV)或4面断路器单元柜组成安装于环网箱内的4路方案(VVVV);(2)2面3单元断路器共箱型(VVV)或6面断路器单元柜组成安装于环网箱内的6路断路器方案(VVVVVV)。令永卓——电气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和案例上海利驰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 令永卓 作主题演讲(一)电气制造业的现状人力密集、工具简陋、手工作业、手工统计、2D设计,重复劳动、手工作业、线下交易。传统电气:设计低效——50万设计师2D绘图重复劳动、制造低效——100万产业工人人工成本8-10%、营销低效——万亿市场20%市场费用10%分销费用。利驰D-Hub,帮电气企业降本提效:合并同类项 串行改并行 串行改并行 数据智能。(二)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数据在线化、数据标准化、数据可视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产品在线、服务在线、营销在线);D-Hub重塑制造:数字制造四部曲——数字建模、虚拟仿真、协同制造、柔性定制。(三)利驰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数字化转型铁三角:战略打磨(2012~2017) 产品打磨(2017~2019) 团队打磨(2019~)战略打磨:重塑愿景、技术换代 模式创新产品打磨—LicensetoSaaS、离线到在线、用户增长组织打磨:与巨头同行、工具时代跟随、数据时代超越史亚斌——智造赋能,创新引领—电力装备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与智能工厂建设实践中国西电集团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智能制造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 史亚斌 作主题演讲(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疫情之前):制造方式发生变革——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机器换人势在必行;重构商业模式——面向客户,定制化、服务化转型;未来竞争核心与格局——智能、物联、生态化成为趋势(数据、聪明智造、互联、融合)。顺势而生—智能工厂价值:智能制造重塑企业发展新动能、研制周期缩短、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不良品率降低、能源利用率提高、运营成本降低。(二)数字化关键使能技术与价值探索疫情是行业之危,数字化转型是企业之机:应对策略——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智慧服务为目标的2025智能制造推进战略;实现从产品技术领先到制造过程领先和服务水平领先等综合供应商。数字化关键使能技术与应用价值: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平台、精益管理培训服务平台、智能制造培训服务平台。(三)电力装备智能工厂建设实践应用智能工厂建设实践应用——智慧园区未来的模样?智慧园区内核—智能工厂: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试验室、智能化检测设备、工业互联网、智能立体仓库、机器人、AGV、云计算、大数据、智慧能源管理、数据互联互通智慧园区主体—商务办公区:楼宇智能、绿色建筑、新能源、智慧安防、视频会议、大型会议室共享、一卡通、人脸识别、物业管理、来访管理和引导、车辆管理。侯义明——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技术应用与检测会议下午主持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侯义明 作主题演讲(一)总体思路及目标思路(1)提高配电一二次设备的标准化、集成化水平,提升配电设备运行水平、运维质量与效率,满足线损管理的技术要求,服务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为了稳妥推进一、二次融合技术,协调传统成熟技术的可靠性与新技术不确定性之间矛盾,本技术方案分两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为配电设备的一二次成套阶段:主要工作为将常规电磁式互感器(零序电压除外)与一次本体设备组合,并采用标准化航空插接头与终端设备进行测量、计量、控制信息交互,实现一二次成套设备招标采购与检测。第二阶段为配电设备的一二次融合阶段:结合一次设备标准化设计工作同步开展,主要工作为将一次本体设备、高精度传感器与二次终端设备融合,实现“可靠性、小型化、平台化、通用性、经济性”目标。目标一二次成套阶段(第一阶段):实现一二次设备接口标准化、成套化招标采购与检测、满足线损采集、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的要求。一二次融合阶段(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一二次设备高度融合、装置级互换、工厂化维修、即插即用及自动化检测的要求、解决成套设备绝缘配合、电磁兼容、寿命匹配等问题。根据第一阶段的应用情况,配电一二次设备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终端产品设计遵循小型化、标准化、即插即用的原则,满足不同厂家装置互换的要求。各阶段应提供相应的一二次融合成套化设备招标技术规范书和检测规范。一二次设备成套化设计。配电开关全面集成配电终端、电流/电压传感器、电能量双向采集模块等,采用标准化接口和一体化设计。统一技术标准。在功能实现、对外接口、运维工具界面以及规约一致性上进行统一,扩展线损管理、参数配置、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等功能。具备可互换性。实现装置级更换和工厂化维修。(二)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关键技术关键支撑技术:结构设计与优化技术;高精度、宽范围传感技术;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即插即用技术;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技术;取能技术。(三)一二次融合设备专项检测截止到2020年5月底国家电网公司一二次融合柱上开关,需求计划8万多台,累计到货比例为33.1%,累计检测比例为30.1%,累计安装比例为12.9%。一二次融合环网柜,需求计划约7千多台,累计到货比例为24.9%,累计检测比例为22.6%,累计安装比例为11.7%。本次论坛全面探讨了成套设备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提升空间,展示了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及系统解决方案。参会人员纷纷表示,会议为今后成套设备行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参考。赛尔传媒通过多层次传播模式,为合作伙伴提供了多种交流、传播渠道,为用户、设备厂商提供了面对面近距离洽谈合作的平台。至此,成都站成套会议也在热议声中落下帷幕。关于论坛:开关成套设备发展与技术论坛是电气行业内关注沟通交流交易的行业会议。会议由赛尔传媒策划创办,已走过大半个中国。此论坛是一个为激发创新思维、辩论和行动而设立的行业会议。2020年电气行业都在谋求最好的发展,为更好的助力市场,赛尔传媒再次发力,深入扎根行业,无论是配电网领域的前沿趋势,还是成套这一细分领域的市场突破,为其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而服务,为传递电力最新、最全、最专的信息资讯而不懈努力,秉承着“专注、求实、创新、责任”企业精神,旨在为构筑行业未来发展做出贡献。面对疫情叠加经济下行的双重打击,合作依旧会是眼下设备企业解决生存问题的主要出路,毕竟抱团取暖这种方式在降低成本、摊销技术投资等方面还是具有极强的优越性,但随着电气市场洗牌期的加剧,未来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又会发生何种变化?是否会演变出新的合作形式?敬请期待:开关成套设备发展与技术论坛8月26日南京站!
一、电气成套设备行业概述电气成套设备是指将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熔断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机避雷器等电气设备元件组合在一起,进行合理配置,并组合封闭在金属外壳内,形成一个统一的电气设备整体,同时具备相对完整的功能。电气成套设备大致包括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箱式变电站、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开关柜)、环网柜和综合控制柜等,目前都已经投入到了电力行业的实际运行中。根据用电负荷等级对应用电客户市场的不同,行业内一般将电气成套设备市场分为一级用电负荷市场、二级用电负荷市场和三级用电负荷市场。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随着环保质量和电力质量标准的增强,电气成套设备的应用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纵观电气成套设备行业发展的历史而言,我国电气成套设备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电气成套设备行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电气成套设备行业运行现状分析电气成套设备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为钢材、有色金属、电气元器件制造等行业,下游行业包括电力、石油石化、冶金、轨道交通等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电气成套设备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用途广泛,市场空间较大。随着电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电力用户对用电质量要求的提高,我国电气成套设备市场将向智能化、小型化、大容量、高可靠、免维护、节能环保等趋势发展。电网、发电、通讯、交通、石油石化等下游行业将有望持续扩张,有力地带动了电气成套设备的市场需求。智能电网及电气成套设备更新换代也带动了下游民用电气设备市场的市场拓展。近年来,电气成套设备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企业、新能源开发和房地产建设等诸多领域的电力配套,产品生产销售势态良好。随着电网建设投资项目的持续增长,以及铁路电气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大需求的拉动,行业还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电气成套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电气成套设备具有运行稳定、可靠性高的优点,在电力行 业中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宽。电气成套设备行业集中度也不断提升,目前电气成套设备行业主要由ABB、施耐德等外资企业占据,国内主要企业包括镇江默勒电器、河南森源电气及国轩高科等企业。未来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的进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随着现代生活用电量的迅速增长,对用电的可靠性需求也不断提高,电气成套设备的应用将日益广泛。同时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未来的电力系统不仅要在控制层实现优化控制,在电气一次设备上也要实现智能化,保证高可靠性供电。成套电气设备要实现智能化,需要采用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对电气设备进行远程遥控和遥调操作。智能化的成套电气设备使整个输配电系统的保护、控制、监控、测量等集中起来,实现配电网络的自动化,为电力系统中的广域检测和诊断系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确保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高压电气专业不仅自身要适应各专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互相渗透,打破专业壁垒,而且也应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二次系统互相渗透和融合,更好地实现电气设备的智能化。
界面新闻从上海海关获悉,上海海关专门成立了以隶属徐汇海关为主的市重大工程进口保障工作小组,统一承担关区国家及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重点项目相关的进口成套设备及原材料检验监管业务。疫情发生以来,徐汇海关与所有在建市重大工程项目负责人保持密切沟通,持续跟踪项目进度,深入了解项目在复工复产阶段进出口环节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设立“业务专窗”,实施“7*24小时”、“5+2”不间断即到即办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投放一批多维度快速查检放行政策。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的“特色工艺生产线建设项目”位于上海临港装备产业区,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总投资额359亿元,目标建设月产能6万片的8英寸生产线和5万片12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产品重点面向工控、汽车、电力、能源等领域,该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中国功率器件(IGBT)、电源管理、传感器等芯片的核心竞争力。2020年作为该项目初步建成与投产的关键年份,按计划其生产设备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进口及安装调试工作并于年内完成试生产,受疫情影响虽然该项目已在2月下旬逐步复工,但大量进口设备供应商无法派员参与安装调试。对此,上海海关在疫情期间已提前指导企业做好相关设备的进口清关工作,并对60批次共计9121万美元的进口设备第一时间实施检验放行,为市重大工程的复工复产下好了一步“先手棋”。上海光源二期工程是中科院与上海市政府共同参与建设的市重大工程,其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是国内性能最好的光源,可以用于快速测定蛋白质三维晶体结构,帮助科研人员研究病毒机构,弄清病毒致病机理,为研制抗病毒药物提供重要信息。上海海关提前获悉,上海光源于2月2日提前开机,承担新冠病毒微观结构研究的技术支持任务,随即对该项目定制了“项目网上备案+企业合格保证+实货抽批验证”的合格评定模式,并适当降低现场查检比率,通过远程查验手段等方式加快设备投产时效,做到通关“零延时”,查验“零等待”。截止2月底上海海关对“上海光源二期”项目项下进口的微焦点X射线源、样品冷却器等3批次、共计92.8万美元的实验设备实施查检并及时完成合格评定,相关设备已第一时间投入项目二期生物科研线站建设,打好了一套抗“疫”保障工作的“组合拳”。据了解,截至3月6日,上海海关已为华力微电子、中芯国际、积塔半导体、中航商发等7个市政府重大工程进口的150批进口设备提供通关便利,累计货值达1.87亿美元。
据社科院预测,至2020年,上海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570万,没有电梯的“老公房”让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出行不便,市民对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呼声也越发强烈。然而,“老公房”加装电梯并非是一蹴而就,必须安全可靠。对此,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特检院”)在加装前、事中、事后全程介入,同时开辟“绿色通道”,将出具检验报告时间从10个工作日压缩到6个工作日,让社区居民能够早日安安全全乘上电梯。成立专家队伍前期指导加装电梯首先要立项,老公房究竟适不适合加装电梯,什么样的房型能装电梯,都需要专家审核。为加强对加装电梯的技术指导,真正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市特检院建立了一支由30余名党员为主体的专家志愿者队伍,分区域与电梯监管部门、居民社区、街道、房办等建立联络机制,进行全方位对接,主动参与社区综合治理组织,为加装电梯事务提供政策、技术咨询服务,推动了加装电梯项目的进程,避免了人民群众因不了解相关政策及基础技术问题造成的不必要浪费,节约安装成本。多次矫正“电梯入户”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加装电梯成功立项、审批后,在加装过程中,也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一不小心就容易“吃药”。为确保电梯安装质量和安装进度,消除安装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市特检院组织精干力量,针对近5年加装电梯检验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开展联合技术攻关,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形成了针对加装电梯的检验方案。通过提前确认安装条件、实时跟踪检验等方式,发现问题实时反馈施工单位,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安全隐患。据特检院电梯安全评估中心副主任徐国强介绍,目前加装电梯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就是“电梯入户”问题。按照相关规定,电梯不能直接入户。而且出于安全考虑,加装电梯还需要留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但由于一些安装公司的不专业,一些细微的偏差往往也存在安全隐患,这时候就需要特检院的专家去矫正。市特检院专家对电梯设备进行检验对检验流程进行限时控制按照程序,电梯安装结束之后,必须经过特检院的检验,检验合格之后才能投入使用。考虑到社区老人对于乘坐电梯的迫切需求,市特检院对电梯检验流程进行重新梳理优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每个流程进行了限时控制,并将“老公房”加装电梯检验与本市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活动特种设备检验一并纳入绿色通道,将法定10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缩短至6个工作日以内。目前,市特检院已完成对检验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检验员手持硬件设备正在积极更新中,新的设备投入使用后,将有效提升数据传输效率,检验报告的出具将进一步缩短至5个工作日以内。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有30个小区40台加装电梯投入使用,为400余户、1000余名市民解决了出行难题。目前本市加装电梯工作已全面铺开,“老公房”加装电梯数量将快速增长。来源:《新闻晨报》
来源:红刊财经特约作者 洪敏大宏立是一家专业从事破碎筛分成套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包括为客户提供破碎、筛分、输送等成套或单机设备,同时能为客户提供集设计、制造和服务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涵盖工程规划设计、工艺设备配置方案、个性化定制生产、生产作业管理及设备后期维护的全流程。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秉承“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理念,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智能、高效、节能、环保”的破碎筛分成套设备优势,在业界赢得良好声誉,目前公司产品已经覆盖了国内主要的砂石骨料生产区域,并在南亚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初见成效。随着本次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拓宽市场知名度,有效地提升公司总体竞争力,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重视技术创新 竞争优势明显据了解,全球每年要消耗超过400亿吨砂石骨料,是继水之后消耗量第二大的自然资源。因此,小到一粒沙,大到一片矿山,砂石里面蕴藏着大财富。作为砂石、矿山破碎筛分设备行业也就应用而生。不过,破碎筛分设备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制造过程广泛涉及材料学、界面力学和表面力学、材料失效与防护等专业,技术集成度高、设计开发难度大、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门槛较高,尤其是设备技术向大型化、成套系统、自动智能、节能环保等方向发展的背景下,必须具备较强的机械、液压、电气、耐磨材料等的综合开发制造能力和应用控制系统开发能力。公司作为我国破碎筛分成套设备一线厂商,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是国内少数可提供集设计、制造和服务一体化的大型化、智能化破碎筛分成套设备(或破碎筛分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自设立以来,公司一直重视产品设计研发能力的提升,始终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目前,公司拥有一批稳定的研发团队,并且不断吸收新的优秀人才,满足公司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需要。同时,公司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构建合作创新机制,共同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共有5名,公司研发中心目前共有研发、技术人员66名,研发、技术人员占比为9.82%。此外,公司历来重视研发投入,近年来研发资金投入持续上升。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 2018年、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426.61万元、1596.38万元、1740.64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42%、3.73%、3.30%。得益于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持续的资金投入,公司科研成果丰硕。2013年公司技术中心被评为省级技术中心,并依托技术中心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包括取得破碎筛分设备制造相关的143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15项)。其中,公司率先在国内推出破碎筛分成套设备,并已开发出全系列多层次的破碎成套设备产品体系,主要产品关键性能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外先进水平。此外,公司还参与起草了《机制砂石生产技术标准》等重要标准,正参与编制《建筑垃圾粉碎设备》(行业标准)、《砂石骨料生产成套装备技术》(国家标准)、《制砂机》(行业标准)等标准,这更加彰显了公司的强大自主研发实力和行业领龙头地位。产品品类丰富 畅销海内外掌握核心技术就是真正的掌握了市场竞争力,最终才能赢得客户信任。目前,公司产品的主要客户群体为砂石骨料生产企业,具体而言为传统砂石骨料生产商、建材公司、水泥厂、城投公司、矿山企业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砂石骨料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具备现代化、大型化、智能化、节能环保等特征的绿色砂石骨料矿山成为砂石骨料行业发展主流,由于破碎筛分设备系砂石骨料矿山生产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为适应下游行业的发展变化,破碎筛分设备将朝着成套化、大型化、智能化、节能环保等方向发展,具备前述特征的中高端破碎筛分设备将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公司凭借着以市场为导向和前瞻式的研发模式,开发出了全系列多层次的成套产品体系,包括液压圆锥式、高效冲击式、颚式等破碎机系列,振动式分选筛系列等十余个系列和七十余种产品,可覆盖不同生产规模和砂石质地的各类客户需求。同时,公司顺应了“工业4.0”发展趋势,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配置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单元,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操控管理。以公司主要产品破碎筛分成套设备单条生产线为例,该生产线已达到3000吨/时,在设备大型化的同时,信息化、智能控制系统亦在破碎筛分成套设备中得到成功应用。公司破碎筛分成套设备内置智能模块和传感器,配合相关软件可实现从启动、运行到正常停机过程的全过程自动化,助推砂石骨料生产企业实现智能化管理,促进推动了国内中高端砂石骨料破碎筛分设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这正是公司核心技术在产业化应用的优势表现,目前,公司拥有15项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关键核心技术及143项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15项),主要应用于破碎筛分成套生产线及单机设备,技术水平处于国内或国际领先。此外,公司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并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公司“宏立”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宏立机器”被认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另有多项商标被认定为成都市著名商标。公司多次被评为“四川省诚信民营企业”、“全国质量诚信标杆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称号。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应用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公司牢牢地掌握了客户的痛点和需求,把握市场方向,更有助于吸引国内外客户资源。目前,公司以成都本部为中心,在国内建立起西南、西北、华东、华中四大销售大区,并在大区内设立了15个下辖营销服务分中心以辐射全国,覆盖了国内砂石骨料的主要生产消费区域;同时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公司设立国际贸易部,积极拓展出口业务,产品已销往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以及东南亚的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公司产品在海内外市场的布局,亦带动了公司业绩持续的高增长。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 2018年、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2271.91万元、42835.72万元和52819.76万元,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4281.42万元、5814.68万元和7726.23万元,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实现快速增长,公司成长性良好。行业前景广阔 募投助力业绩腾飞砂石骨料作为消耗量巨大的自然资源,多个国家已将它列为关键战略资源。其中,国内在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将“机制砂”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前,我国砂石骨料年用量超过200亿吨,是目前开采量最大的矿产资源,年直接产值及带动的运输等行业产值合计超过万亿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从砂石骨料的来源看,机制砂的消费量逐年快速增长,其占砂石骨料总消费量的比例快速提升,2008年至2018年机制砂的消费量占比从不到四成上升到超过八成以上。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体量大且经济增速仍较高,中国砂石协会预测2020-2030年间我国砂石骨料年需求量将达到250亿吨的高位后平稳运行。整体而言,我国砂石骨料市场需求巨大,且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保持,其中机制砂消费量将占据绝对主导。砂石骨料行业景气度提升,带动了机制砂破碎筛分设备特别是破碎筛分成套设备市场的持续增长。公司作为国内破碎筛分成套设备一线厂商,此次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募集资金36799万元,将分别投向“破碎筛分(成套)设备智能化技改项目”、“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和“营销服务中心项目”。 随着募投项目的推进,可有效提升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切实增强公司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保障能力。其中,破碎筛分(成套)设备智能化技改项目建成后公司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及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将大幅提升,并提升公司利润水平。而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力学实验室、物料测试分析中心、产品测试分析中心、信息技术研发测试中心四大研发实验室和研发办公室的新架构,公司将最终实现研发中心的统一协调管理,极大的提升公司的研发效率和产权保护能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未来,公司将始终坚持“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宗旨,致力于为砂石、矿石等生产领域提供破碎、筛分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和发展节能减排技术的历史机遇,坚持以持续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以推动我国砂石、矿石设备产业升级为发展目标,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积极发展高效率、低耗能的破碎、筛分技术,稳步提升公司的市场份额,锐意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砂石设备及配套技术服务的知名企业。
继2019年6月A股纳入全球第一大金融指数公司MSCI之后,2019年A股国际化步伐又迈出关键一步,那就是——在2019年6月24日开盘之后,位列MSCI之后的全球第二大金融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首批A股名单正式生效,MSCI与富时罗素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超级大咖,正是因为其指数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远”,研究分析入选MSCI、富时罗素的上市公司,从中学习MSCI成熟且有效的投资逻辑,有助于提升自身能力;此外,2019年11月26日收盘之后,MSCI的A股纳入因子将执行第三步扩容,从此前的15%增至20%,将引入更多增量投资资金。本章节研究探讨的是一家工程机械行业的上市公司,是行业龙头,公司同时入选了MSCI与富时罗素,核心概念包括MSCI成份、罗素大盘、参股银行、工业互联、股权激励、机械行业、预盈预增、基金重仓、社保重仓等,公司同时入选MSCI与罗素大盘表明MSCI与富时罗素对公司的认可;此外,公司在混凝土设备属于全球第一品牌,是世界最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公司动态市盈率仅10.3倍,属于低市盈率的上市公司。2019年公司三季报显示,十大流通股东之中,4家流通股东增持,北上资金增持27.83%,社保基金增持49.97%;此外,新增1家的是公司的股份回购账户。数据源自公开数据,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