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考博时!每年的3-5月,都是国内各大高校博士入学考核的时间,这期间,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为博士招生考试不是全国统一,而是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各个学校自己组织。所以在这整个过程当中,除了自己的实力以外,有时候真的要碰碰运气和机遇,当然也会遇到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况。以下是我原来工作单位同事的一段考博经历,从联系导师到笔试面试我全程都有参与,并且里面有一些很典型的情况,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有朋友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能够做个参考。为了表述方便,就在文里称他为Y君吧。我原来所在的单位是一所民办高校,Y君比我晚两年,他来的那一年我正好考上现在的学校,不过经常回去交接一些工作,遂与Y君变得熟悉。Y君在那干了差不多一年后,萌生了辞职的想法,理由但凡了解民办高校情况的朋友应该差不多都能清楚。一次一起吃饭中,他聊起了这个事情,我就建议他考博,将来毕业后选择会多一些,并且相对于创业,这个风险比较小,Y君思考了一下,就下定了决心。第一步就是联系导师,我把我当时给中意博导的邮件以及自荐书模板给他发了一份,他选了了三个学校,一个在中部s省的x大学,另外两个是首都,一个是t大学,一个是a大学,首都a大学是第一年招博士,于是Y君重点放到了首都t大学。给这三个学校的相关专业的博导都发了邮件。很快老师们都陆续回应了。首先是x大学,老师特别爽快,直接给Y君打了电话,意思就是我已经没有名额了,不过我可以推荐你去本省j大学,我跟其中一个博导关系挺好。我把他电话给你,回头你跟他联系下,发一下简历。Y君道谢一番后就赶紧给j大学老师联系,j大学导师也很痛快,说现在招生简章还没出来,先准备吧,只要能过线,就问题不大。首都t大学就一个老师回复了,比较官方,就是欢迎报考之类的。首都a大学没有老师回复。我就建议Y君给首都t大学老师打电话,尽量约个时间当面沟通一下。这个时候一定要放下所谓的面子,脸皮一定要厚。跟t大学老师约时间也比较顺利,我让他带点特产去,毕竟礼多人不怪。Y君去了后跟老师聊的也比较顺利,回来就开始准备相关课程的复习了。过了一周,首都a大学还没有回复,我就建议他再给老师发一份邮件。果然,有老师回复了,大意就是只有你一个人给我发了两份邮件,有心了,其他发一份的我都没回复,什么时候有空了来京面谈。后来Y君跟这个老师的交流也比较顺利。又过了一段时间,跟s省j大学老师也见面沟通了,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建议大家不要怕麻烦,敢于跟老师联系,敢于推荐自己。接下来就是复习了,这个阶段是煎熬又痛苦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适合自己的方法也不一样,Y君因为在高校工作,相对来说时间还是能够保证的,并且也是下功夫准备了。来年3-5月就是笔试和面试的时间了。Y君笔试和面试的过程也都比较顺利,随后成绩就在网上公布了。因为首都a大学的第一年招生,不知道是不是没有把握好度,题目太变态,最终没过线。首都t大学成绩出来后,Y君40名,一共要60名。这就说明不出大的意外的话,肯定有学上。Y君就向导师的博一师兄打听情况,师兄拍着胸脯说,放心吧,没问题,就你自己过线了。我知道后,就建议Y君好好落实下这个情况,看看究竟就自己一个人过线了,还有没有其他人。因为公布的成绩上并不显示报考的导师。如果真的就自己过线,那就没问题了,怕的就是还有人过线,并且老师倾向于要谁。最终Y君发现报考他这个导师有两个考生都过线了,并且分数比他高了4分。这一下Y君坐不住了,我让他赶紧去找找这个老师,一定要问出来老师的想法,如果老师不想要自己,那么就赶紧找找有没有其他老师的学生没有过线,内部调剂一下。结果Y君报考的导师说自己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说院里都是保密的,让他再等等,Y君又赶紧向院里负责招生的老师打听情况,老师也说不清楚。这种情况就很让人头疼,一方面不知道自己报考老师内心的想法,无论怎么问,老师就是一句不清楚,再等等,另一方面,也不敢贸然再去联系其他老师。就这样,时间在煎熬中一天天过去。终于,拟录取名单出来了,没有Y君。Y君看到后就向我抱怨,说这个老师怎么这样啊,不要我也不早说,白白把时间和机会都耽误了,很是生气。我说把坏情绪放一边,赶紧给其他老师发邮件,打电话,问问还有没有调剂的可能。其中有几个老师回复说,看你分数挺高的,怎么不早点联系啊,已经有学生联系我了,并且也答应人家了。后来Y君知道那个调剂的学生的分数比他低了20多分。Y君真的快气炸了,我安慰他说,没事,看你这导师的脾气和风格,跟了他也不会有啥好处。最终Y君被s省j大学录取。纵观Y君的整个过程,我们发现,在成绩公布出来后到拟录取名单出来前的这一段时间,非常重要。因为既然能过线,那就能够说明有的老师学生多,有的老师没学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主动联系其他老师,推荐自己,最终成功率是很高的。写这篇文章无意诋毁那个老师或者说那个老师的坏话。因为每个老师的脾气和性格都不一样,能不能最终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真的太重要了,而这就需要我们前期做大量的调研工作,不要怕麻烦。虽然坊间流传没有考不上的博士,但是如果跟了一个不对脾气的导师,也是很痛苦的。希望文中Y君的经历能给相关朋友一点参考,目的也就达到了。真心祝愿大家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潇晓康康
远不止硕士生招录工作被迫推迟,高校或研究院所往年3、4月份开始的博士生入学考核(笔试或面试),教育部已发文明确要求延迟进行。今天,小西就有看到一位朋友的留言:我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已在当地国企工作三年,月工资6000元+。现在想考博的话,还有必要吗?小西没在国企工作过,但是在大部分省市硕士毕业6000元+的收入不算高,尤其是已工作3年。毕竟,国内房价低于6000元/平的区域已然不多,如小西定居的长沙房价相比不高,也在1.2-1.3万/平。如今,应届硕士毕业生年薪在8-10万比较常见呢。进一步地讲,若是除了薪资外,没有年终奖、各种大小福利,单位给硕士的待遇不高。国企体系中学历、能力、背景之间的话题就没断过。是否读博是你个人的发展规划之一,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你的人生。做决定之前,试着琢磨下自己同岗位的其他“前辈”情况,给出问题“未来5-10年,自己是否有机会提升?”的答案。普通员工,企业位置偏,看不到未来、很难提升,通过读博来改变自己是不错的选择之一。毕竟收入不高(没钱),国企两字对你的意义也就变得不大,颇有围城的意味。还有个问题得想明白,为何要读博?毕竟,工资收入不高,也可以跳过跳槽来实现。但是,有兴趣、想搞研究的话,拥有博士学位是前提。小西讲的均是脱产读博,而不是读在职博士拿个博士学位后继续混国企。一是因为大部分院校原则上不招普通在职博士,二是没有熟人推荐,大部分博导不愿意带在职博士。之前,不少国企领导可都是带着项目去读在职博士的。高校读博期间补贴不高(中科院不少研究所博士生补贴不低于6000元),学业奖学金抵消续费后,助研补贴仅1500元/月,加上导师发800-1000元/月,基本只够自己用。已成家的话,压力不小,要和家人沟通好,未来4-5年需要她们的支持。因此,选择考博,暂时不建议此时放弃工作。尽量同时进行,今年就业趋势真不是太好。没考上或后续导师不招的话,后续再求职非常难。我们专业近几年招过不少类似的博士生,均是本校之前的硕士毕业生,入学后在硕士就读的大课题组。去年,一次招了3人,还是同期的硕士同学,现场资料审查时才知晓彼此都要回来读博,彼此间提前并未通气,有缘吧!相比硕士生全国统考,博士招生中院校和导师的自主性更大,即考核方式、选拔标准、指标分配或最终录取上具有更大话语权。因此,千万不要盲考,必须得到导师认可。录取是按课题组(或导师)的报考学生排序,并不是你分高一定录。如今有心离职读博的人不少,竞争一样很大,尤其是名校博导指标不多。若是硕士阶段有2篇不错文章的话,或者回原课题组,会更有优势些。曾有个段子,说的就是读研或读博后,发现自己居然还回不到原单位,小尴尬!这也是吓退很多人的理由,博士不是万能的,和一个人的努力、机遇都有关。最后,博士毕业不易,选择没有回头路。但是,我依然想要支持你读博,加油!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研究生的数量可能比20年前大学生的数量都多。有硕士的学历在手,对于未来职业发展也是有所帮助,比本科生更容易晋升,可能待遇也会高出一截。但是,近两年来,硕士研究生在企业的竞争力也有所减弱,优势不再明显,很多硕士生也倍感压力。塔主的一位好友近日咨询考博的事宜,有辞职读博的打算。她去年硕士毕业,进入全球500强的金融企业,工资待遇还算不错,但加班是日常,办公室人际关系更是让人头疼,同时生活在北京的住房、交通等压力也不小。时常跟我感叹在北京不易,待几年就打算回老家。我想这样也好,在北京读书、工作呆上十几年,也算是见过天安门升旗、待过500强、挤过地铁早高峰、住过50平的合租房,见过大世面的人了,在30多岁的时候能够及时抽身,回归平静也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但没想到她却是选择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打算继续提升自我,虽然未来还不确定。想来也是,在大城市住久了的人,心也就随着城市变大了。那个日思夜想的小城镇可能装不下自己内心的舞台,即便厌倦了一种生活,也会选择另一种同样水平的人生,而不是朝下走。但是,塔主还是惊叹于她才一年的时间就怀念了学生时代。要知道,有多少博士刚入学就愁着赶紧毕业,赶紧找份工作,而又有多少博士是在硕士阶段找不到工作而选择读博的呢?她竟然工作后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读博,那心里的思虑肯定比这些头脑一热就来读博的要想得多了。不过像这种硕士毕业工作1~2年然后考博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当年和塔主一起读硕士的同门在硕士毕业后就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而塔主继续读博士,等塔主毕业后,没想到她又来考了博士,塔主工作3年后,她博士毕业了。对于这些硕士毕业工作了之后,还打算继续读博士的人来说,他们是怎么考虑的呢?拿到博士学位后未来是另一条路博士相比硕士而言,不管是培养方式还是毕业要求、毕业后掌握的技能等方面都更深一步,更近一层,而这是质的飞跃。所以,博士的价值比硕士高很多,就好比80年代的大学生和中专生一样。拿到博士学位后,可以做科研,当老师,也可以进企业,当专家。在社会地位上也属于中产阶级。因此,那些以硕士身份工作的人在了解和考虑了当下学位和博士学位所能获得的未来后,会作出一定的选择。上学读书确实比上班工作轻松一点上班工作的辛苦不必多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没有双休,996是日常,有时候节假日也会加班。如果有项目,出差也是常态。但相对而言学生的压力没有这么大,人际关系也没有很复杂。博士期间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实验、写论文,如果能够碰到一个好的导师,指导实验和论文,在博士期间能有较多的科研产出,鼓励你按时毕业,那读博会比较幸福。当然,熬夜做实验的时候也是很辛苦的,不过这些都是为自己而做的,而且只有这么几件事,比较单纯,人也就更有动力和兴趣了。所以,如果你硕士毕业工作了很久还想要继续读博士,那么就不要犹豫了,不管是能力的锻炼、学历的提升、未来的发展,都是比较不错的,但也会很辛苦,时间可能也很久。但只要有所付出,就会有回报
在目前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下,大家普遍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通过提升学历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一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想再拿一个学位,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我们在经济上能承受我们继续提升学历吗?这些都是小易曾经自身的经历,当时也是和很多人一样比较迷茫,小易总结了5个问题,问一问自己,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样才会做出最正确的决定。第一个问题:是先去工作,还是直接去读博?这是很多研究生毕业之后面临的选择,这两种选择没有说哪个更好,看看自己想先做什么,我的选择是先工作,因为家庭和生活的压力,先去工作,获得了工作经验,在4年之后,我才申请读博,正是因为在外工作的4年,这些工作经验给我读博提供了助力,而且也没有很大的经济负担。在工作过程中,我找到了我想研究的方向,所以在博士阶段进行得很顺利,研究的课题也正是我感兴趣的课题。第二个问题:是继续研究生阶段的研究领域深入挖掘?还是选择一个热门课题进行研究?就拿小易来说,研究生毕业之后,选择了工作,我在实际工作中确定了自己的兴趣方向,对于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来说,我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继续研究,而是确定了一个新的方向,我的工作经验对于我的博士选题很有帮助,在实际工作中激发了兴趣,所以在博士选题方面很轻松,也学会用更多的研究方法去进行研究。第三个问题:研究的课题和领域,是不是你最想去探寻的?因为在进行科研的时候,选题可能不是最想要研究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你却选择了它。小易告诉你,这样是不对的,作为一名科研人,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想要研究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你的潜力,你会关注你感兴趣的话题,对于学术上面的问题,你会想方设法的去解决它,这种科研动力是你想象不到的,带来的结果也会让你意想不到。第四个问题:是否有人对你说,你适合继续深造?在科研圈,如果你能得到圈内人的认可,这是一个不错的信息,说明你有这个潜质,这种被认可的感觉非常不错,能够让你更有信心去努力,如果是你的导师对你说了这个话,那么表示他会非常愿意栽培你。第五个问题:读博是否能帮助你实现个人目标?我们每个人都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你读博的目的是什么?是继续进行科学研究?还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目的。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是目前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吗?考虑到长期目标,你再想想是不是要去读博。当你想清楚这些问题之后,你再决定要不要读博,也许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你也可以先放一放,等到何时的时候再去踏上科研这条路。你们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关于自己要不要读博,其实也曾想了很久很久,但是最终还是想明白了,我决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想出来的道理:1、如果你十分确定自己想继续研究生的方向而且有了很多成果,擅长做科研。OK 读博吧!2、如果你十分确定自己想工作,并且秋招之前就为工作做好了准备,实习经验丰富。OK 工作吧!3、纠结,来源于自己的两种方向的意愿都跟不强烈。所以,可能你研究生发了0-3篇文章,可能迫于毕业要求,也可能你有0-2次实习经历,纯粹是想认识一下社会。终于到了研三,该是选择的时候了。但是从小到大,没怎么独立思考自己人生过的中国研究生们,陷入了纠结。4、对于纠结的人,我的观点。随便选条路走吧!不管如何都是最好的安排!不要为了毕业节点而恐慌,过了毕业季,没定下来的人多的是。你的人生还有那么多年,何必因为学校的催促而难受?―你要知道,学校只是关心自己的就业率指标罢了!5、如果你考博或者读博,没有任何退路,考上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总有个保底的博士可以读吧。而且你不工作读博,年纪小一点的,有时间慢慢选。毕竟,思考自我是一个过程,想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生活。这一点极其重要!绝对不可能省略。6、如果你选择工作,首先,恭喜你敢于不畏惧就业压力,直面社会的残酷!毕竟,现在的中国找个工作不容易。同样的,如果你工作中不满意了,思考其他的选择,也不要抱怨自己工作后年纪大了不好读博。毕竟,收益和风险相对应:你工作后读博,至少是有了退路!不至于应届生考博,考不上就漂泊不定啊!7、人呐,不能那么贪心。动动脑子,世界上哪里有“不经历一些事情,不经过一些思考”就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人呢?也哪里会有,多快好省达到自己人生目标的路径?就怕你,占着年纪小的便宜,羡慕着人家的事业有成;占了生活有保障的光,抱怨着工作后读博的艰辛。>>>我是怎么想到这个道理的。211本硕,18.7毕业。研三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在性别歧视严重的本行业找到了份工作。读研之前和读研的时候,我保证绝对没有想过自己读博的可能性。谁知道,刚工作一两个月,就准备读博了。本来我也抱怨毕业后CSC公派博士难申请,但是想到现在单位好歹给我衣食无忧.合法工作时间,突然明白了生活中,选择的另一面。哪怕前路艰险,从心所向亦能披荆斩棘。本文来自于小木虫用户:瑾瑜兰珞,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段时间,一个学医的同学工作两年,辞职读博了。不是他本人想读博士,而是毕业后发现,在他们医院工作,如果没有博士学位,根本没有发展。医生很多职称评定已经要求必须是博士学历。医学,救死扶伤的专业;医生,拯救人的白衣天使。可如今却成了“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一边是医院人满为患、病人看病难,一边是绕医学之路而行的考生,很矛盾,却也不难理解。1、曾经受人追捧的高尚职业医者父母心。曾经,人们认为的好工作是老师、医生,一个是人类精神的塑造师,一个是人类身体的拯救者。体面、有地位,是所有人对这两份职业的定位。尤其是医生,白衣天使,是疾病缠身病人的救命稻草。二十年前,医学是一个备受追捧的职业。套用老话说“历朝历代都需要医生,学医不会失业”。是啊,学医不会失业,即便找不到所谓的铁饭碗,也可以自己单干,像许仙一样,开个诊所悬壶济世,不用风吹日晒,就可以轻松养家糊口。不说就业情况,单说父母给自己的孩子找对象,都喜欢当医生的。一来是个好职业,二来以后家人总能用得着。2、牺牲自己奉献身边人的职业记得《辣妈正传》里的一句话“现在认识一个好医院的医生,比认识市长还管用”!不知道认识医生是不是比认识市长管用,但是身边朋友里有位医生,确实很方便。家长给孩子找对象,都喜欢医生。但是,医生辛苦,真的很辛苦。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报道,说中国三甲医院三个月的接诊量,就是美国著名梅奥诊所一年的接诊量。去过一次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次去的时候惊呆了,好像是小时候农村过年赶集市,人太多太多了。经常通宵熬夜自不必说,繁重的日常工作,还有科研考核指标,所有人都在连轴转,好医院的医生更是如此。此外,还要面临日益激烈的医患矛盾,甚至有生命危险,新闻经常有这种报道。可是,如果家人或者亲戚朋友有一位在好医院工作的医生,所有人都感觉看病有“门路”,毕竟是自己认识的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一个好医院医生可以惠及身边所有人,包括街坊邻居。如今,医生是一个牺牲自己、风险周围人的职业。3、学医很苦,但越老越值钱一位学医的同学,别人朋友圈晒美食、晒娃,他晒得最多的是各种看不懂的医学报告。也许是为了保存,方便以后自己看吧。学医苦,真的很辛苦。大学需要5年,比一般专业多1年。学医需要记太多东西,人体、病症、药品、药品用法用量等等。本科5年之后,很难找到好医院工作,稍微好点的医院都要求博士学历。其实这不算是学医的一个不足吧,毕竟其他专业也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不一定是博士,但好岗位大概率是高学历。学医有一个很突出的优势,越老越值钱。年轻上学辛苦、刚工作辛苦,但是一旦评上职称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以后,会非常吃香。不信去医院看看,专家号一号难求。4、医学值不值得报考?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仅医学,任何专业都是如此。医生太累、太苦,人尽皆知,但是大家都希望身边有认识的医生。从个人角度来说,如果喜欢,还是可以报考的。虽然辛苦,但是好医院的医生待遇是真的好啊!这就是医学专业,一个救死扶伤、任何时代都需要的行业。很辛苦,升值空间大,学历要求高。看了这些,你愿意学医吗?有关高考选择高校的材料,已整理完毕,没有水分,从普通人角度,全是落地的建议。欢迎关注+私信+邮箱,会免费分享给大家!高考专业选择的材料正在整理,整理完毕后会分享给大家。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紧缺的资源和医疗人才相矛盾,从2003年开始,我国教育大环境陷入了“学医潮”。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对于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的个人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要求,必然不能忽视。选择了学医就注定,考研路漫漫,犹如打怪升级。可能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考研是一种选择,而对医学生来说似乎成为了想要入行的基本要求。研招网信息根据研招网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的统计数据,最近5年内,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290万人。尽管国家一直在扩招、非全地位提升,但是考研的巨大压力还是让医学生们喘不过气。于目前很多三甲医院招聘要求也提高了不少,不仅对硕士条件更苛刻了,一些博士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再加上一线城市对于人才的渴望是非常大的,不仅对博士开出了各种福利待遇,还提供了不少的住房补贴,这就更加催生了大批就业难的医疗工作者以及本科生投身于考研大军当中。如果说其他专业的学生考博是困难模式,那么医学生考研就可以称之为地狱模式,尤其随着就业后年龄一年一年增长,学习和工作同时进行身心俱疲,压力就像无形的手一直扼住命运的喉咙。有人说国内考研压力大,那么出国读博可行吗?医学生们又何尝不想出国深造呢,只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教育方式以及教学理念都不相同,想要出国找到合适的院校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医学中的中医专业!医学生太难了,甚至最近出台了最新的政策要清退学历不达标的医生!文件原文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接受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提升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能力,做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接受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工作。《通知》指出:学历水平达不到岗位需求的卫生技术人员,将逐步从医疗卫生岗位清退。难道医疗工作者想要就业后不脱产提升自己的学历,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争取更好的福利待遇,提升自己就真的不现实嘛?在这里告诉大家,其实想要在职出国留学读医学专业也是有办法的!解决学员们各种各样的留学烦恼,匹配心仪的院校一直是我们尽力去做的事情,而留学专班就是能够帮助广大医学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的最好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纵观全球的留学局势,想要出国去英美留学不仅需要过硬的语言成绩,和相匹配的专业研究方向相一致的工作经历,甚至需要你在核心期刊上有所学术成绩。面对高昂的学费和高门槛,选择在职就能读的留学专班,不仅学制低、无语言成绩门槛,而且在寒暑假上课不占用上班时间,并且归国后学历都是可以做认证的。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所高性价比的医学留学专班院校,菲律宾的法蒂玛大学。菲律宾接轨欧美教育体系,其高等教育是典型的美国式学历教育模式,教育结构完善,在留学学历教育上更具特色,目前的特色专业包括:医学、护理、牙医、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管理、公共卫生等,其培养的学生在欧美国家都极具竞争力。在法蒂玛大学,可习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修得的文凭可转赴美,或国内继续深造。在入学后医系二年后可考第一阶段、三年级后可考第二阶段的美国医师执照考。四年级可回国内或到美国见习,毕业后返国内或赴美加地区从医,前途发展更多元。从医后,因精通医学英文的听、读、写,只要态度认真,反而易在医内受到重视及肯定。菲律宾的医科学历,中国大陆直接承认,在菲取得学位在大陆认定为”职业医学博士学位”性价比高,可依据大陆相关规定,报考大陆医师执照考试;有机会在其他东南亚盟国直接就业工作,是让你走向国际医疗舞台的好机会。出国不仅能提升学历,学习专业知识,还减少了留学的经济负担,享受着纯正的美式教育,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样的神仙院校难道不就是医学生所期待的吗!关于国内在职硕博、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欢迎关注公号:百纳硕博
作者:阿柴来源:经管之家01现实的困境、年龄的压力、突破的渴望!30+银行工作的人生两难:考博OR考公务员?俗话说,选择决定命运,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指引向未知的远方,也因其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人在选择时往往心有戚戚。30岁,人生到了“而立”的年纪,这个时点的选择也更意味着人生的一次重要转变。经管之家网友“萝萝卜”在论坛发贴倾诉了自己的选择苦恼,30岁在二线国有银行做着客户经理,面临着逼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在考博士还是考公务员的中纠结。(经管之家网友“萝萝卜”在论坛发咨询贴的提问截图)讨论贴一经发出后,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参与讨论,其中,有一部分网友建议读博士要慎重,尤其是在读博士也要面临着再次找工作以及毕业难的情况下,更是要考虑自身的工作实际以及操作中的可行性,以网友“leewinjing”的发言最具代表性。(网友“leewinjing”回复该问题的建议截图)除此之外,建议考博要慎重观点的网友为数不少。确实,不同的约束条件下面临着不同的“理性决策”,对于30+考博或者考公的问题,大家纷纷从银行的工作机会、读博士的机会成本、工作与学业的平衡、博士毕业的就业等角度“出谋划策”,为此,我们选择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些网友观点,梳理如下:网友zhxjin的观点:男人30还可以挣扎一下,女人要慎重,除非你的心够坚定,不过也会有太多的痛苦。因为即使你34岁拿到博士学位,也不意味着什么,不搞科研,再搞金融理财,其实你会发觉自己白学了,高不成低不就,人老色衰,自己会痛苦,搞不好又想遁入空门。搞科研,进个三线城市的学院你又不甘心,省会城市你又难进。至于公务员,建议你别考了,比银行更无聊,也没什么收入。比较靠谱的是,建议你找个老公,生个孩子好好培养。所谓的博士,公务员,就别想了。我的博士女同学,有老公的,都过得还可以,没老公的,真替她担心,无依无着的,父母心理压力也大,万一父母有个小灾小病的,更麻烦了。网友林哥1234的观点:30了,还是赶快找个老公结婚吧,工作、学业在这个年龄段真的没有结婚重要,为啥婚姻叫终身大事呢,因为那是一辈子的事,而工作学业不是一辈子的,毕竟总有退休的一天。我作为男的,30岁了还是单着,看着同学一个个结婚生孩子了,都感觉越来越急了,所以建议还是赶快把自己嫁出去。另外,对于工作,说说我的经历,我自毕业以来,换了四个工作,做过四种职业,先是在企业当职员,后来觉得没前途不稳定,辞职考到基层当公务员,干了一段时间,觉得在基层当公务员浪费生命,又去警校当老师,老师当了不到一年,觉得男人当老师太没出息,后来又考去省级机关当公务员,也就是说毕业以来短短几年换了四个工作,平均不到一年换一个工作,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的体会是其实工作都一样,都有厌倦的瓶颈期,只要坚持过去就好了。最后还是建议先结婚~~~网友chasedream007的观点:未来不做科研,读博士要慎重,尤其是全职。网友星期天的早晨的观点:如果你读博的愿望不是很强烈,如果你对科研的兴趣没有那么大,我觉得你还是好好工作吧!毕竟现在有一份工作,只是暂时有点困扰而已,别着急,慢慢会好的,主要是心态!网友hyu9910的观点:把钱袋子管好,吃饭保障了,那么随便发展啥兴趣爱好。即使读博也要坚持缴纳社保。如果能够解决个人问题,有人帮着缴社保,那么更好。读博士,往往意味着要全面研究和掌握一个细分领域,并且在这个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建树。博士往往被视为一个光耀的头衔,也被很多小伙们视为人生的重要跳板。然后,“科研”才是博士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即使是博士毕业,也往往意味着只是拿到了科研的基础门票。路漫漫其修远兮,读博士往往意味着“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孤独,意味着读博士期间集聚全部心力去攻克未知的“城堡”,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很多博士由于方向的选择、论文的发表等原因,甚至六七年也难以拿下一个博士学位,而当时入学的喜悦感也早已烟消云散。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博士毕业年限是4年,即使博士毕业当个青椒,起步阶段的薪水可能非常微薄,并不足以养家糊口,同样在日益飞涨的房价前,还面临着何时买房的机会成本的抉择。很多博士在读博士期间,往往因为错失房价的巨大涨幅,或者来不及买房上车,而错失一次同样重要的人生。博士期间微薄的补助,也让不少博士生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因此,身处快速转型的时代,每个人对前途的规划和设计更为理性,更为谨慎,也更为均衡。是否读博士,确实是一件值得全面考量的事情。人生的幸福与很多东西有关,读博士是其中一种,但有时候也并不意味着全部。02读博要考虑全面:最好读牛校牛导,做好困难预估尽管读博士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物质的清苦,科研的寂寞,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很多小伙伴的心中,博士是一个带有神圣的光环感的存在,是一个非常值得去奋斗的重要人生目标。攻读博士学位,往往意味着要用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段时间,去研究未知的领域,去享受思考的乐趣,去探索科研的秘密。也意味着有机会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在此,我们同样梳理了一些网友的有代表性观点:网友gunainai的观点:我是三十岁读的博士,三年半毕业后留校任教了,但我当时是结婚的状态,物质和精神上都有支撑,就这样几年下来都很疲惫,老了很多。如果你读博士就是为了选择更好的工作,建议你读牛校牛导,否则没用。或者你以后想从事科研类的工作,高校或者研究所,不然读出来没太大竞争力。公务员感觉和你现在的工作没什么区别,考公务员不如维持现状。网友凝江雪的观点:楼主,如果你想考博的话,单单就考博这个过程来说,虽然最主要的是看你的科研能力,但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楼主想考博,仅就考博,先问自己两个问题:一、英语能不拖后腿吗?(就本人所知,有些“牛校”允许六级折算,eg.上交,5年内的有效六级500多分大概折合70分……如果楼主外语不行,且想考“牛校”,碰上海归或小语种的话,会折戟沉沙的……)二、导师联系怎么样?(考牛校导师,人际关系上也是有竞争压力的……)。在考虑婚姻大事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未来的路到底适不适合自己的问题。尽管读博士不是万能的,甚至有可能读博士以后找到的工作与自己的预期有较大的出入。但不可否认的是,读博士会让人变得更加强大。在攻读博士期间,需要大量的阅读文献,从中找到研究的灵感,大量吸取前人的智慧和精华,这会极大的提升眼界、思考力和洞察力。同时,做出优秀的科研成果,意味着需要去设计一套逻辑缜密、逻辑自恰的研究框架,需要去设计一个系列合理的研究步骤去接近现实,去模拟现实,这也会极大的提升我们对事物本质的敏锐力、理解力。即使博士毕业之后,选择不去做科研,但读博士期间这种思考能力、科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的修炼和提升,无疑将对未来的人生,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形成良好的助力。人生的路很长,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投资,读博士无疑会让我们的未来更具有竞争力,并因此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03如果银行发展确实遇到瓶颈: 考公务员亦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在上述中,提问者 “萝萝卜”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呆在银行的现实苦恼-----“我现在每天待在单位,做着重复的工作,拿着低薪水(目前不到七万),我还是在省会城市,这薪水,这工作压力,性价比不高,还怎么养自己,养未来的家。在目前的单位,国有行,关系复杂,地处省会,人才济济,出头的机会好少。只能等着养老吧。”毫无疑问,正是上面的现实中的压力和困楚,让楼主倍感困惑。同样,建议考公务员的观点也为数不少,这一部分网友认为:如果没有纯研究的兴趣,加上考虑到博士的时间成本,如果确实对公务员的生活状态感兴趣的话,可以一边读金融行业的证书,一边优先寻找金融行业机会的公务员,以及对口公务员的工作机会。据中公教育报道,2020国考报名143.7万人最终过审,报名连续12年破百万。而在两年之前,据某媒体的公开资讯,2018年国家公务员招录人数为28533人,招录比例为58:1,2019年国家公务员招录人数为14537人,招录比例为63:1。由此可见,公务员考试的热度也是居高不下,甚至每年都有不少准备不足的人不幸沦为“炮灰”,用千军万马挤独立桥来形容也不为过,这同样是一条竞争激烈的赛道。是否“上车”,也同样值得全面评估和权衡。04邂逅内心!或许不用局限于读博士或公务员首先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出符合逻辑的选择一切问题的迷茫点,或许正缘于我们到底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做出什么样的工作选择,往往与我们当时的人生处境、我们的年龄等相关——的时候,我们往往有“少年心事当拿云”的锐气与念力,觉得自己可以拥有世界;而人到中年,手抱一杯“保温杯”,面临着家庭和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很多人往往选择“平平淡淡才是真”。网友mpdjohn对这个问题,亦有着清晰的见解“读博和考公务员都不是好的选择,首先是突破工作中的瓶颈重要。因为即使你读博了,上公务员了,也会遇到瓶颈,那下次你做什么?以现在的心态,读博你也会很纠结的,不是避风港”。确实,人生只有一次,所以关键时点的选择往往意味着开弓没有加头箭。我们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也往往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只有当自己的选择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时,内心的和通达,才会让身心和谐起来,从而进入大自在的状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不用局限于读博或公务员,或许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可能是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可能是追求稳定安逸的生活并有余力发展自己的兴趣,也有可能是摆脱复杂的人事环境,选择相对单纯的工作。只有在确定的目标下,接下来才能做出符合逻辑、符合自我、符合内心的选择。那么,关于这个问题,小伙伴们怎么看呢?快来后台留言猛戳,发表您的建议和想法吧!小编叨叨:30岁,对于职场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坎儿,想要迈过这个坎儿,首先要确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不能随大流,不能冲动,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来考虑是跳槽、转行或者考公、考编。确定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努力了。不管我们给自己设定了怎样的职业发展目标,既然想要实现,就一定要不断提升自我,多掌握一些工作的技能和方法(例如:数据分析、运营推广、文案公关之类的)总是没错的。现如今是互联网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个时代的数据工具和技能来装备自己,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又到了一年秋招季,也是几十万研究生大军最焦虑的时间。在中国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的现今社会,除了有800万的本科生之外,更有近70万的研究生大军。在这犯难的季节,面对工作的压力,很多研究生心里犯了嘀咕,我到底是读博还是工作?这可能是很多研究生的心病!读博或者工作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转折。读博意味着3-6年的再一次努力和拼搏,工作则意味着正式步入社会,开启了自己甜蜜的小日子。毕竟选择读博的年纪是25岁左右,正是年富力强之际,人生最美好的光阴到底该怎么走,最终如何选择还是要看自己对自己的定位!首先要明白你读博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读博或者为什么要工作。如果热爱科研的话,读博当然是不二的选择,只有通过博士学位和文章才能打开科研大门。但是如果是为了赚钱的话,硕士能够找到很好的工作,有一份不错的收入,那么为什么还要去读博呢?有些人明明不热爱科研,在博士的路上强撑着,为了一个荣誉耗费了自己的青春,又何必呢?其次要明白读博并不比工作高人一等。社会上对研究生可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学历越高越厉害,博士就比硕士强,博士收入肯定比硕士高。但是现实情况可不是如此!博士主要的工作选择高校老师的收入其实相对于公司来说工资并不高。而且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博士其实并没有资格当学校老师。而工作中的硕士,如果发展得好,其实收入也非常高。学历并不代表着能力,并不代表着收入,更不意味着高人一等。读博并不是高人一等,只不过是人生一个选择。工作也是人生的选择,两者没有高低之分!最后要明白自己适不适合读博,读博可不是儿戏,像一个本科生一样随便水水就能毕业。每个学校博士的毕业要求都不低,而要达到这种毕业要求,不经过一番努力是不可能的。时常有博士延期毕业的消息传出,其实博士延期并不是什么新闻,而是普遍现象。如果想在一个领域有那么一点的突破,三四年的努力其实算不得什么。那么自己的才智和努力程度到底适不适合读博呢?恐怕只有自己清楚了!自己的家庭现实情况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读博只能保证自给自足,很难再有其它的收入。如果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不是特别理想,那么读博就要慎重了。如果家庭的经济能力不行,其实自己很难静下心来搞科研,更别说什么成果了!最后的最后,其实选择都看自己的选择!每个人的境遇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用不变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更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思想去框住自己。读博或者工作最后看的还是自己的心境!无论读博还是工作,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就好了!
建议你一气呵成接着读博士生从知识的衔接来看,读完研究生直接去读博士生,而不是先去工作几年,你会从研究生的知识及理论基础上,直接的进入博士生的学习。它让两者的知识衔接十分紧密,它会让你在读博士生能够势如破竹,更容易完成博士生学习。从知识的含金量来看,博士生和研究生之间的知识含金量,明眼人都看得明白。简单的举个例就是各大城市在招纳人才的时候,研究生与博士生进入城市人才库,博士生所得到的薪酬;安家费等等要比研究生高出一大块头。要看自身的需要,比方说经济条件一些人读完研究生接着就放弃继续读博士生,投身到紧张的工作中。这里面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当然是自身的需要比方说经济条件。可能是最大的原因,读完研究生年龄也就不小了,如果再接着读博士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撑,可能比较吃力。还有一个方面,也就是读完研究生接着去工作,有可能是想把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跟现实的工作结合起来,按照一句老话说,从“干中学”,在工作中在巩固知识、积累经验,再去攻读博士生。同时进行难道不可以吗?当然是可以的,但是这样必定会分散许多精力,其实我是不赞成的,因为跟你竞争的同学还有很多,他们都在认真的准备,他们有参加过多次的考试的师兄师姐,也有往届的师兄师姐,也有自己的老师,等等,所以我们在备考和找工作同时进行我们的精力和时间就大大分散了。我当时备考的过程中也找过工作,但是我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去找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备考,其中有两个星期去了一家医院试工,在试工期间带好了复习的资料,不过在医院特别忙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小编总结我的想法是如果硕士毕业能找到一家不错的单位,我不会选择考博和读博。因为已经读书很长时间了,接着再读个几年,已经感到心身疲惫,而且在读博期间除了微薄的学业补助,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而自己的年龄已经是越来越大,到了该成家立业改挣钱孝敬爸妈的时候了,继续读书无疑是家里的一个负担。我爸妈就一直希望我早一点毕业参加工作,早点挣钱贴补家用。当然这个也是跟个人和家庭有关,不过通过跟一些同学交流,还是很多同学都赞同我的这些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