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引起热议,题目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论文中指出,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导致格力电器产生内部人控制,主要表现为:1)董事会权力失衡;2)向关联方输送利益。对于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的企业,CEO自恋可能利大于弊;而对于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业而言,CEO自恋可能弊大于利。以下为论文摘要节选:摘 要高层梯队理论指出,企业是高层管理者团队特征的反映。可见,CEO个人特质对于企业的重要影响。而自恋又是CEO身上常见的特质。有研究表明,自恋领导中的破坏型领导更容易出现在权力距离、集体主义和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高的国家并导致严重后果,而我国正好属于高权力距离、高集体主义和中等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所以,自恋领导中的破坏型领导一旦在我国产生,其破坏作用可能更大。因此,对于CEO自恋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考虑到我国企业存在着较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尤其对于国有企业而言,CEO 甚至可能成为企业实际控制人。在这种背景下,CEO 自恋将对企业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格力电器为例,深入剖析CEO 自恋如何导致内部人控制,以及其将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何种影响,希望能够为资本市场各类投资者提供些许借鉴和建议。本文选取格力电器作为研究对象,在衡量其CEO 董明珠自恋程度的基础上,总结董明珠自恋的三大表现行为:1)渴望支配性权力;2)采取冒险决策;3)固执己见。同时,探究了董明珠自恋人格的形成过程和环境,包括其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公司治理环境。在特定的公司治理环境下,CEO 自恋更容易发挥其对企业的作用力:1)国有企业的股权性质;2)股权较为分散;3)存在CEO 二元性。再者,以董明珠渴望支配性权力的动机出发,阐述了自恋CEO与内部人控制之间的联系——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导致格力电器产生内部人控制,主要表现为:1)董事会权力失衡;2)向关联方输送利益。最后,本文分析了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对格力电器业绩的影响情况。董明珠出于对自身成功的追求以及外界的关注,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来提升格力电器的每股收益。同时,本文通过对现有不同板块业务发展情况的分析,认为在格力电器发展的初期,董明珠凭借其过人的销售能力以及大胆创新的决策能力,带领格力电器从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中脱颖而出。然而,董明珠倾向于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的自恋人格表现,导致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得格力电器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通过对上述案例的深入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两点研究结论:1)自恋CEO 为了满足自身对权力的渴望,在攫取权力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导致内部人控制;2)自恋CEO 为了显现自己的成就,通常会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的方法来提高公司业绩。并且CEO 自恋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的企业,CEO自恋可能利大于弊;而对于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业而言,CEO自恋可能弊大于利。最后,针对上述CEO自恋对于企业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选拔CEO时考量其人格特征;2)针对企业生命周期选择相应CEO;3)通过激励机制降低CEO自恋的影响。关键词:CEO自恋;高管个人特征;内部人控制事实上,在此前几年,此课题论文并不少。值得关注的是,该论文的指导老师为科创板上市公司——华光新材的独立董事。公开资料显示,谢诗蕾,女,1980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至今在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任教,先后任讲师、国际项目部主任、国际会计系主任。现任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副院长;兼任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荣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喜悦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18年1月至今任华光新材独立董事。2018年03月至今,任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18年9月至今,任浙江荣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19年1月至今,任宁波喜悦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0年5月至今,任浙江珊溪水利水电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华光新材是一家专业研发、制造、销售系列钎焊材料的科技型民营企业。主要产品为钎焊材料,主要包括银钎料和铜基钎料两大类。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钎焊材料领域形成了较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和产品系列,成为我国钎焊材料制造行业引领材料研发与应用的主要企业之一,公司在行业内市场知名度较高,已拥有一批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财报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格力电器一直是华光新材的第二大客户。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公布多项研究生教育改革措施。其中,在规范博士生和学硕生科研训练、专硕生实践训练等方面,设置多元化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陈规等举措,引发众多关注。研究生究竟要不要发论文,这是一个讨论多年的老问题。老问题重新被关注,不是老调重弹,而是形势所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飞速发展。2000年全国录取研究生总数为10.3万,而根据前不久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消息,2019年,我国在学研究生数量达到300万,2020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10万人。数量的急剧增加,带来的是研究生教育领域、地域的不断扩大和研究生培养类别的增多。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主要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相关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倾斜,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此外,专硕近年来以更大的加速度扩招,专硕被认为小众、“低人一等”的态势已然逆转,成为更多人的选择。2017年以来,专硕报考占比首次超过学硕,并且持续增长。特别是在重点大学,适度压缩学术型硕士规模,扩大专业硕士规模,已经逐渐成为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生评价机制也必然发生转变,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拿到学位的陈规,显然已经不适应各类尤其是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向。一般而言,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学术卓越,而专业学位研究生要以服务国家、社会需求为方向。显然,发表论文,很难说是服务国家、社会需求的最好或唯一方式。也因此,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中国传媒大学破除论文与学位挂钩的陈规,并推行建立多元立体的导师评价标准体系,正是研究生教育分层分类培养的必然举措。当然,研究生免发论文,绝不意味着不再重视学术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改革中,推行分等级的基本文献阅读制度,要求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设立“学术写作”必修课,对于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发表予以奖励,规范学位论文工作要求,强化论文过程评价,明确学硕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小时等,都是在分层分类思想指导下,坚持底线要求,以奖励代替“一刀切”规定,为学生赋能,真正提高论文水平和学术质量的切实举措。在当前和今后的研究生培养中,要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更需要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大胆改革陈规,创新体制机制,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聘任研究员,不看论文看业绩12月2日下午,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产研院)召开研究员大会,首批聘任61名研究员。与学术界的专业技术职称不同,山东产研院创新模式,聘任研究员不唯学历、论文、来头,按照研发需求匹配人才和岗位职责,作为一种专业技术职务,让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创新主体力量。当天下午,山东产研院院长孙殿义向部分研究员代表颁发了聘书。“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奖励、不唯来头,谁有能力、谁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谁能更好推动创新发展,就聘任谁为研究员。”孙殿义表示,产研院的研究员是“专业技术职务”,不是“专业技术职称”,别看只有一字之差,含义截然不同。专业技术职称更多体现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产研院专业技术职务是与岗位能力要求紧密结合的,更多体现了岗位的要求与职责。“在前方打仗的人,最清楚攻下堡垒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所以就得根据产业化实际需求选专业技术人员。”孙殿义认为,研究员不是一个“虚”头衔,而是产研院创新发展的主体力量。这样可以把产业创新每个环节打通,形成“领域—方向—项目”的产业技术创新治理体系,有效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刚刚从孙殿义手中领回“方向研究员”大红聘书的王玉林,早已获得研究员职称多年。“领域研究员”张博明加入山东产研院之前当了20多年的大学教授。博士牛昕宇是创业没几年的年轻人,在产研院同台竞赛,没有论资排辈,不用发表论文著作,只要成果实现产业化,创造商业价值就可以挑头干事。按照“能责统一、据能赋责、按责设岗、以岗聘任”的原则,山东产研院创新构建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实现岗位专业能力要求、岗位职责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高度匹配。按照创新发展规划,山东产研院在信息与智能融合、先进材料、微纳与智能制造、绿色与健康等4个领域进行布局,该院的研究员也相应设置4个“领域研究员”,全面负责相关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等工作。在每个领域中,比如在先进材料领域,产研院布局了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3个方向,对每个方向相应设置了“方向研究员”;每个方向中有很多创新项目,对每个项目相应设置了“项目研究员”,全程负责项目的引进、转化和落地。“我们的研究员不搞终身制,能上也能下,不合格的就公告除名。”孙殿义表示,这样最大程度适应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体系,调动每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研究员除了从产业、技术等方面开展专业研究、实现商业化之外,还要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多专业技术领域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赵国陆)(责编:郑浦丽、刘颖婕)【来源:大众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近日,山东省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李婕博士,与美国斯坦福大学Mindie H. Nguyen团队合作,在《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杂志(2018年IF12.865)上发表《亚洲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学》研究文章。该研究结果的发表,是该院在肝病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是The Lancet (柳叶刀)旗下影响因子最高的子刊之一,是肝病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顶级期刊之一。论文提到,如果不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随着人口老龄化,预测未来几十年NAFLD的疾病负担将大幅增加。在我国一般人群中,肥胖和糖尿病的增加明显晚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终末期肝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带来的影响相应滞后。因此,如果我国的肥胖水平继续发展到当今美国的水平(约30%的成年人患有肥胖),我国NAFLD的疾病负担会更加严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小蒙 通讯员 焉然)
近日,山东一高校,潍坊学院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 近期,有网民举报我校传媒学院教师杨洁抄袭其博士论文,对此事学校高度重视,已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开展调查核实。潍坊学院对学术不端行为一贯零容忍,有关情况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决不姑息。”据了解,论文被抄袭当事人为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2011年获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中国诗经学会理事。而抄袭事件的发生也很巧妙。据被抄袭者郝建杰教授所描述,2019年5月,他像往常一样去图书馆查阅新书,见到一本名为《地域文化视角下的〈诗经〉思想研究》(九州出版社,2018年8月版)的著作。因与他所研究领域颇为接近,非常欣喜,认为又有同行发表优秀作品,值得拜读。然而打开书本之后,愕然发现,该书中有许多部分非常眼熟——对自己的孩子(他的博士论文),谁不熟悉啊?一字一句敲出来的博士论文,自己能不熟悉吗?越往后翻越发现不对劲,该书不是抄袭一段两段,而是大规模整章整章的抄袭!当发现自己呕心沥血的博士论文被抄袭后,他当即向潍坊学院相关领导反馈,随后分别在9月16日与17日接到潍坊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的电话,向他说明学校传媒学院教师杨洁涉嫌抄袭他博士学位论文的调查结果。对于这个调查结果,郝教授并不满意,并提出质疑。随后在其微博列出诸多质疑,要求学校针对相关质疑进行补充调查。随着事情的逐渐发酵,此事获得越来越多的网友关注。随后潍坊学院官方微博发表申明,已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开展调查核实。若有关情况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决不姑息。今年来,尽管对学术不端行为明令禁止,但仍有少部分人抱有侥幸心理,为了完成职称评定、绩效考核,通过各种非常规手段,完成所谓的作品、文章发表任务,从而使自己满足条件,获得晋升或者其他诸如此类的利益。然而这种文章对社会的实际贡献微乎其微,没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有关部门明令禁止这种行为的原因。尽管有政策要求,但是仍不能很好地做到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部分教师的侥幸心理过重,当欲望与实力不匹配时,便想通过其他渠道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显然是不可取的。然而,对于杨老师是否存在论文抄袭的情况,我们暂时无法定论。还得由潍坊学院进行严格调查取证,我们也期待潍坊学院能做出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11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人社厅主要负责同志解读《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据了解,《措施》重点突出制度创新,重点围绕乡村人才的评价、培育、引进、激励、保障、服务等方面,提出20条务实管用的新政策、新措施。《措施》提出,创新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研究制定符合职业农民特点的职称标准条件和评审程序。职业农民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学历、所学专业等限制,重点考察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设区的市可以探索鼓励奖励措施。据悉,出台《若干措施》是对标学习“苏浙粤”先进经验的必然要求。比如,学习借鉴浙江省推进农业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做法,创新乡土人才评价机制,首次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增强农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农民”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布会上,省人社厅厅长于富华介绍,目前,我省乡村振兴存在的突出短板是人才短缺。《措施》聚焦乡村人才短缺,开展“雁归兴乡”返乡创业推进行动,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每年遴选3000人纳入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后备人才库。畅通各界人士报效乡梓的渠道。鼓励支持企业家、创业者或者农村老党员、老干部等,积极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引导原籍企业家、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以投资兴业、援建项目、助学助教、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多种方式反哺故里、报效乡梓。同时,《措施》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不断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重点实施三个“百万计划”:一是实施百万新型农民技能提升计划,发挥各级各类创业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作用,五年分级分类培训400万人次。二是实施百万乡土人才培育示范计划,每年举办20期高级研修班,培训全省服务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1000人。组织基层人才挂职研修,每年选拔160名基层人才到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医疗机构访学研修。每年建设15个齐鲁乡村特色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150名传统特色工艺传承技能大师。三是实施百万乡村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引导高职和技工院校建设涉农学科专业或开设特色工艺班次,开展乡土人才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重点技工院校每年培养不少于10万人次。针对乡土人才评价机制,《措施》主要是建立两项制度、一个机制:一是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职业农民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学历、专业等限制,不将论文作为必要条件,重点考察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建立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价制度。探索制定乡土人才技能评价地方标准,组织开展乡土人才专项能力认定,制定乡土技能人才技师和高级技师直接认定办法、职业农民职称和职业资格衔接办法。三是建立乡土人才以赛代评机制。支持各地开展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和传统技艺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可直接认定技师、高级技师。每三年举办一次全省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对前十名授予“山东省乡村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称号。此外,对于乡镇“体制内”人才,将“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扩大到基层所有职称系列,基层职称系列均可设置到正高级,打破乡村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基层职称评审单独标准,单独评审,颁发基层职称证书,证书在全省乡镇区域内通用。实行乡镇专业技术人才直评直聘政策。创新乡镇事业单位人才招聘方式。乡镇公开招聘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者脱贫攻坚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可以采取面试、组织考察、技能操作等方式。来源:齐鲁晚报
德洋系列《山东出局四强有点冤: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查论文有点过分》12月10日,2020-2021赛季排超联赛的一晃经过了29天,继前一天七支球队完成她们这个赛季的最后一场比赛,昨天最后六强赛也收兵,决出晋级四强。最终在七至十三名落位,后五名:7到13名次:7北京、8浙江、9、云南10福建、11河南、12四川、13河北。昨天周四,“重量级”的六强赛末轮,“粤鲁辽”三支球队为最后一个四强的发起了最后的冲击。女排联赛下午两场关乎四强席位的比赛结束后,山东3-0轻取辽宁,但广东3-2胜了上海,牢牢的抓住晋级主动权,也让之前取胜的山东被“挤出”四强后无缘半决赛。这样本赛季女排四强“津、苏、沪、粤”将进入半决赛,半决赛对阵是:天津vs广东,江苏vs上海。按照赛程安排,赛会周五休息一天,周六至周一将进行半决赛,半决赛采用三场两胜。前六名的胜场、积分和C值:1、天津5胜场(积分14,C值7.5);2、江苏3胜场(积分10,C值1.57);3、上海2胜场(积分7,C值1.00);4、广东2胜场(积分6,C值0.73);5、山东2胜场(积分6,C值0.67);6、辽宁1胜场(积分2,C值0.21);注:1)3:0或3:1胜均得3分;3:2胜2分;2:3负1分;2)1:3或0:3负均得0分;3)按胜场、积分、C值(胜负局数比值)、Z值(总得失分比值)和最近一场比赛相互间比赛结果的顺序决定各组名次;天津、江苏、上海和广东四支球队最后从六强中脱颖而出,“津苏沪粤”四强的出炉是之前很多人预料到的,也是赛前包括今年联赛之初,大家相对公认的一个比赛结果。这本应没有任何过多的争议,但由于昨天的两场比赛结果的巧合,造成一些争议,尤其是山东球迷引起一些困扰。昨天比赛之前,本人曾撰文指出,天津稳居第一,江苏稳居第二,上海居第三或者第四,广东、山东和辽宁三个队有机会争夺最后一个四强的席位,文章也提出广东队的比赛将决定四强的名额和和排位。事实也是完全验证了这种推测,广东队3:2赢球让命运完全自我掌握,对广东之前输给山东完成自我救赎,这样的结果就能用积分或C值压住了山东或辽宁。上海队虽然输球,但也拿到两局一个积分,从而稳居第三。这样的话,上海和广东的比赛后,锁定了第三和第四名。事后,愤愤不平的山东队因为自己的队伍没能进入四强,觉得是被上海和广东这场比赛所左右,甚至提出来沪学的比赛有假球的成分,那么我们就来谈谈这种情况。1、山东和辽宁命运已经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恰恰广东能将比赛的结果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最根本之处。在体育比赛中,要求其他球队不顾自身的利益去为你去卖命赢球,这是不现实的。任何一个球队肯定都会更注重自己的利益,甚至注重和其他球队的关联关系,在规则许可的情况下来进行比赛,比赛不可能为道德所绑架。昨天上海和广东的比赛包括之前辽宁和山东的比赛,都有看出辽宁有部分放弃或者上海第五局有放弃的痕迹。2、昨天上海2:3输给广东,其实恰到好处。首先上海确保第三,半决赛对阵成功避开天津而是更有把握的江苏。其次,这样的结果也让上海“选择”了广东恒大队代替山东队作为小组第四“送给”天津队。由于第四是天津队半决赛的对手,换句话说,上海队巧妙的将广东恒大推给了天津,而并非是把实力稍弱的山东推给天津。显然,对可能到来的津沪决赛,上海队还是很聪明,提前埋下战略伏笔,将压力更大的比赛推给了天津。我们再回过头来说山东队。山东队每年的联赛开赛之前都给了你无限的憧憬和希望,加之今年联赛前顶着全锦赛亚军的光环,所以今年联赛开赛之前,大家更加期待山东队获得好成绩。然而年轻富有活力的山东队并没有给喜欢她们的球迷们带来同样的回报,整个联赛过程让人失望。六强赛最后赢的两场比赛,也有靠恒大队的队员回避条款,以及靠辽宁队“承让”的因素。看看两场3:0的比分真实吗?也就是说,带着三个0-3进入六强赛的山东队需要自己总结的地方很多,不要怨天尤人,甚至把心思放在“查论文”上,希望踏下心来自己总结一下本赛季得与失,让喜欢她的球迷来年看到山东成为一个真正的强队而不是伪强队。本文原创,“林克德洋”将以球迷的视角“冷眼观赛事,静心奉原创”,通过不定期的系列更新,让数据说话,请您持续关注
“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原题为《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暴露了什么》)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山东省2020年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创新计划有关项目评审结果,拟确定优秀博士论文150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00篇。对于优博学位论文,山东大学36篇、中国海洋大学21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5篇、山东农业大学17篇、山东中医药大学10篇、山东科技大学8篇、山东师范大学13篇、青岛大学7篇、青岛科技大学5篇、曲阜师范大学4篇、青岛理工大学1篇、济南大学3篇、山东理工大学2篇、山东财经大学2篇、潍坊医学院1篇、山东建筑大学1篇、烟台大学1篇、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篇、海军航空大学1篇。对于优硕学位论文,山东大学43篇、中国海洋大学36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32篇、山东农业大学26篇、山东中医药大学23篇、山东科技大学34篇、山东师范大学35篇、青岛大学34篇、青岛科技大学20篇、曲阜师范大学23篇、青岛理工大学14篇、济南大学19篇、山东理工大学14篇、山东财经大学17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10篇、潍坊医学院13篇、山东建筑大学13篇、鲁东大学12篇、烟台大学14篇;齐鲁工业大学9篇、青岛农业大学14篇、聊城大学10篇、山东艺术学院8篇、滨州医学院5篇、山东体育学院3篇、山东工艺美术学院3篇、山东工商学院4篇、济宁医学院2篇、山东交通学院1篇、山东政法学院2篇、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1篇、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3篇、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篇、海军航空大学1篇。
近日,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确定实施“六大工程”,到2025年,全省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20万人,初步建成布局优化、质量过硬、支撑能力强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基本建成研究生教育强省。新增授权点以专业学位为主从具体实施内容来看,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强基固本工程,按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齐建强专职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依托导师、科研团队配备兼职辅导员。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纳入高校年度绩效考核和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作为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双高”建设)、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重要内容。实施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优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十强”产业领域,建设一批学位授权点,培育一批新兴交叉学位授权领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为主,在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不低于60%。扩大学位授权规模,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新增3所博士学位授予单位、3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50个左右博士学位授权点。创新急需紧缺领域博士招生选拔机制,招生计划向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关键学科领域、科教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双高”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单位倾斜。实施开放融合协同育人工程。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建立产业(行业)导师制度,探索定制化人才培养,分类建立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建设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扩大研究生教育对外开放,鼓励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合作科研、实验室共建、学位互授联授。探索“专业教育+国际教育”模式。扩大学位论文抽检比例实施研究生素养能力提升工程。建立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课程建设机制,打造一批优质课程(案例库)。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教育,探索将相关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分类制定与本单位办学定位及特色相一致的学位授予质量标准,探索将专业实践、产品研发、创意创作、职业技能等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内容。实施导师队伍领航能力提升工程。落实导师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指导经验、育人能力和培养条件等作为选聘核心内容。支持导师海外访学研修,参与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协同攻关,到行业企业实践。将学生、同行、管理人员评价,培养和学位授予环节职责落实情况等纳入导师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作为招生指标分配、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奖评优等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负面清单制度,不能胜任的要及时退出导师岗位。实施质量监控体系优化工程。把学术道德、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培养环节,健全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机制。推动培养单位探索建立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公开制度,扩大学位论文抽检比例。建立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作为经费拨付、招生指标分配以及其他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对培养质量低,管理环节问题多,师德师风、校风学风问题突出,连续或多次出现“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视情况给予通报、约谈、核减招生计划直至撤销学位授权等处理。原标题:山东力争建成研究生教育强省,2025年在校研究生将达20万 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将探索公开制度值班主任:颜甲【来源:舜网-济南时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