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山东省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本地人

山东省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

近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齐鲁产业创新论坛在济南举行。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开展产业技术原始性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和工程化、产品化验证,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催生新型产业,做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力争到2025年初步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创业创富一体化、研究开发产业一体化和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紧密融合的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00家,孵化企业1000家,转化技术10000项,带动经济社会效益累计达到10000亿元。来源: 国家发改委网站

敢问其方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为啥说它是一个“四不像”机构?

7月30日下午15:06分,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山东省制度创新第一批15个重点项目之一,是一个“四不像”的机构,不像事业单位,不像高校,不像企业,也不像科研院所。去年7月,山东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考察学习,后提出了建设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设想。2019年2月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建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创新发展的框架意见》,提出将山东产研院打造成为“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创新的示范样板,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山东产研院是省政府设立的、不纳入编制管理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法人治理结构,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动管理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技术创新集群式突破破。记者了解到,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将分两个阶段。从2019年到2020年,将建设产研院运营管理制度,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治理体系,在创新专项经费管理、人事制度、绩效考核、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管理、科技项目管理等方面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动态科学管理,建立起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制度与环境。从2021年到2025年,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在量子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若干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涌现一批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上市企业,催生一批原创性新兴产业。建设“百千万”工程,努力实现加盟新建科研机构100家左右,累计衍生孵化企业1000家左右,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0项左右。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将会采取理事会决策下的产研院院长负责制,搭建以“产研院+投资发展公司+专业研究所等创新主体”的组织架构。产研院首届理事会中,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于杰任理事长,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任副理事长,省科技厅厅长唐波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省政府副秘书长辛树人、产研院候任院长孙殿义等16人任理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玉岩

凤凰镇

济南唯一!小企业挂上省工研院“增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大牌子

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增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的大牌子挂在了济南一个年产值仅千万元的小微企业:山东雷石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济南唯一一家。这家科创企业研发的增减材一体机,是机械制造行业的“3D打印”,只要设计好图纸,再复杂的工件不用模具,直接用激光和金属粉末快速“打印”出来。犹如马良的神奇画笔,从图纸到现实,一步完成。□ 本报记者 申红 赵国陆增材加工让磨损零件“长回来”12月1日,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来军博士告诉记者,增材制造作为颠覆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在现代高端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工艺和模式,特别是在山东这样的制造大省和能源基地,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济南高新东区孙村的山东雷石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多台像数控机床一样的设备正在有序工作。“这是我们的核心装备之一:多轴联动增减材一体化混合加工系统。”32岁的创始人、博士后侯帅介绍,目前这台设备正在修复一个高端光学镜筒,因为其生产厂家在加工过程中定位偏差,装上镜头无法达到设计要求,价值数万元的零部件“失之毫厘”成了废品。“我们先通过激光用金属粉末填补起来,再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精准切削,精度能达到微米级。修复费用大约只有零部件价值的10%。”更为关键的是,整个零部件的修复流程全程自动化操作,将增材制造工艺和减材工艺集成在一个加工系统中,两种工艺优势融合运用,全程在同一个坐标系下完成加工,避免了因为更换操作平台重新定位带来的误差。这既是增减材一体化加工的一大优势,也是目前在国内制造领域的首发技术优势。侯帅利用“独门绝技”,将金属3D打印与机器人结合,研发了六轴联动机器人增材加工系统,颠覆传统工艺,为航空、机械等行业加工制造性能优异的关键零部件。这为不少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今年5月份,国内一家核电企业的压缩机转子损坏,需要修复多个螺线面。这种高端零部件是从国外进口的,价值不菲,而且因为疫情境外厂家无法供货。该企业急得火烧眉毛,却一筹莫展,辗转找到了山东雷石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救急。“当时,图纸、参数、基材……所有的数据都没有,我们通过逆向工程重构产品,确定损坏位置,化验出材料,自动化生成修复程序,利用五轴联动的增减材一体化技术,成功完成了转子的深度修复,目前已经重新上岗服役。”另外一个应用场景就是可以让磨损的部位“长回来”。“像液压设备的油缸,磨损到一定程度就要报废。通过激光熔覆就可以完美修复,采用特定金属粉末,耐磨性、抗腐蚀性比原来还要高。”侯帅启动超高速激光熔覆设备,激光头在快速旋转的金属棒表面镀上了一层崭新的合金材料。像石油行业的抽油杆、钢铁行业的轧辊,甚至盾构机上的刀盘等,都可以通过该技术“返老还童”,大幅延长使用寿命。他们已经和国内的大型能源企业合作,提供整套设备和解决方案,替代高污染、高能耗的电镀工艺。新产业抢占未来制高点侯帅的工件台上摆着各种奇形怪状的零部件,这都是按照客户的需求“打印”出来的。他说:“3D打印绝对不是简单的打房子、模型,而是未来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与网络信息、新材料、新设计理念加速融合,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目前已在航空航天、能源、汽车制造、医疗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作为技术转型方向,用于突破研发瓶颈,优化功能设计,是助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重要手段。”旁边一台设备上,自动运转的激光头按照系统后台设定的参数,“打印”一种高强度航空零部件,在满足性能指标的情况下实现减重50%。而在传统的加工工艺下,高强度和轻量化始终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工业领域,传统的制造通常是做“减法”,即不断地去除材料来获得所需要的零件形状,而增材制造是做“加法”,通过电脑控制直接逐层叠加也就是“3D打印”获得零部件,几乎没有废料,属于新一代的数字化、绿色化制造。侯帅表示,国内增材制造技术由于主流技术路径原理上的局限性,长期受成型效率及构件加工尺寸制约,影响了在实际制造领域的推广应用。他们研发的增减一体化加工中心在突破既有制约因素的同时,兼顾了加工精度,不但可以制造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复杂结构,而且能够加工符合精度要求的大尺度工件,扩大了技术的可应用范围。这种制造技术对科研机构也有很大的价值,设计出来的全新构件,原来必须使用模具,在批量生产前的研发、迭代成本非常高,直接打印则大大节省前期投入。面向科研院所的工业级金属增材设备已被多家研发机构应用。前不久,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山东赛区所用的设备即为侯帅团队所研发。侯帅在这一领域研究了10年时间,掌握增材制造、激光加工等前沿核心技术,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了成果转化。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经过前期考察对接,与这家科创企业联合设立了唯一的“增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由侯帅团队牵头,将陆续攻克一批技术,孵化一批上下游企业,通过做增量,打造高端产业链,提高发展质效,助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

破斧

定了!山东将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咱济南了

“山东将’举全省之力,在济南建设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4月1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实施了《关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将建设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创新创业共同体的一个示范样板,包括明确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生态、强化工作体系保障四个部分。 《实施意见》提出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形成“1+30+N”创新体系,就是要围绕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个核心,培育30个以上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辐射带动各地建设一批不同主体、不同模式、不同路径、不同方向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在全省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记者了解到,在总体谋划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全力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共同体。“按照聚焦优势产业提升整合一批、聚焦“十强”产业主动布局一批、聚焦新兴产业超前谋划一批的总体思路,实施5年培育计划,统筹东中西部布局,重点依托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开展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工作。”在布局设计方面,发挥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的优势,在济南组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的示范样板;发挥青岛、烟台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科技型企业集聚的优势,支持其探索建设以对外开放合作、大企业引领、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等为特色的创新创业共同体;支持其他城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探索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共同体。

困也

新型研发机构路在何方?看山东工研院的模式探索

在新型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的今天,每一家机构都在探索自己的发展之道。由济南市政府、山东大学、山东省科技厅三方共建的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工研院”),是山东省首家新型研发机构。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山东工研院打造了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载体链、资金链和政策链融合的创新生态,架起科技与产业、高校与企业、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桥梁,为区域经济发展赋能。 在山东工研院执行院长王来军博士看来,山东工研院在发展中做到“五个坚持”,实现“五个聚焦”,进行了“五项探索”。探索之一:坚持使命引领,聚焦产业山东工研院以“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引领发展”为使命,服务济南十大千亿产业与高端前沿产业发展需求,发挥人才、平台、科技优势实施“头雁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建设引领性平台、引育引领性人才、攻关引领性技术、培育引领性产业,旨在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在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聚焦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密码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以及北斗+;在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聚焦地下空间智慧探测、智能盾构机、地下工程机器人技术攻关和产业培育;在生物医药与医疗康养领域焦“IT+BT”,即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在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聚焦大尺寸晶体制备、材料与器件开发及通讯应用,全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未来5年预期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山东工研院支持王小云院士建设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济南高新区落地网络空间安全技术转化中心,建设山东区块链研究院,构建首个区块链“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国家”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山东工研院已孵化出中芯光电、蓝剑钧新、高维密码等产业化公司,合作支持了超越数控、瀚高基础软件等信息安全龙头企业,建设“中国网安谷”,打造中国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立足区域发展需求,山东工研院柔性引进7位院士领衔建设了地下工程灾害预报及控制、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机器人、先进勘探与透明城市等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济南加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背后的科技支撑,同步布局创新链、产业链,将国际领先技术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实现产业化应用,发展地下空间装备产业集群,形成地下工程智能建造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探索之二:坚持改革牵引,聚焦创新改革驱动创新,创新引领发展。山东工研院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在体制机制、科研模式、项目评价、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山东工研院始终坚持市场化方向,建立了“一院一公司一基金”的组织架构。“一院”即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负责总体规划、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一公司”即山东工研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市场化运营主体,负责知识产权运营、载体运营、科技投融资、成果转化及科技服务等。“一基金”是山东工研院股权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筛选项目、投资项目、储备项目。在科研模式上,山东工研院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组织产学研用多元主体共建研发创新与转化应用平台,注重发挥企业在科研组织、研发投入、示范应用及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围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康养、先进材料与新能源等领域组建了27个协同创新与转化应用平台。在人才引进上,山东工研院坚持按需引进、柔性引进、以用为本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把人才放在平台上,把价值体现在项目上。柔性引进两院院士、海外院士、诺奖获得者31位,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专家120余位,博士、硕士等科研人员600多人。在成果转化上,山东工研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和引进科技成果,按照市场规则评价和转让科技成果,组织科技、金融、产业、法律等领域专家多维度评价项目。目前已储备高科技项目200余项,转化落地高科技产业项目60余项。探索之三:坚持开放协同,聚焦平台山东工研院以开放聚集资源,以协同汇聚力量,以平台转化成果。探索“市场提需求,企业定课题,多方协同,聚力攻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研组织模式,按照“强团队、大平台、硬科技、新产业”的目标,组建研发创新与转化应用平台,解决“谁来研发、研发什么、如何转化应用”这三大问题。产业创新始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只有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携手才能够转化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形成新动能。山东工研院依托济南市、高新区现有科技金融资源,深化与各类科技金融平台的合作,建设产融赋能中心,构建了以“知识产权可作价、成果转化能估价、人才团队有身价”的三价体系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体系,开发了一批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促进科技金融的融合,养活“初创期”,养大“成长期”,养壮“成熟期”项目。探索之四:坚持共生共赢,聚焦生态山东工研院按照生态赋能理念、共生共赢的原则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强化人才链,提升服务链,用好政策链,促进“六链融合”,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多主体协同创新创业生态,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链。据介绍,山东工研院与近千家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研发创新项目、成果转化孵化项目、产业化项目、产业集群等不同层级的产业链;实施高端人才引领计划、创新创业团队计划、海外人才智聚齐鲁计划、校友资智回归计划“四大人才计划”,形成创新创业人才链;合作了近百所高校院所,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基础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工程化、产业化的创新创业创新链;建设研发创新基地、育成孵化基地、产业发展基地,共建创新载体,服务近20家专业化园区,形成创新创业载体链;通过山东工研院基金以及与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涵盖财政投入、天使基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并购各级资金投入的创新创业资金链;充分利用好人才政策、平台政策、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形成政策链。探索之五:坚持赋能增值,聚焦服务山东工研院秉持“全过程服务、全要素服务、全方位服务”的“三全”服务理念,组建了市场化、专业化、高效化的运营服务团队,构建了涵盖研发服务、载体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的服务体系。在载体服务方面,依托山东工研院创新大厦,建设研发创新基地,提供科技研发载体服务,基地位于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依托山东工研院育成孵化基地,开展初创期企业载体服务、创新体验中心服务,基地位于济南国际金融城汉峪金谷。依托济南市专业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基地,提供成熟期企业产业发展载体服务。依托山东工研院与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银丰生物城、博科等共建的孵化基地,提供专业化载体服务。依托山东工研院与济南高新区十大专业园区的合作,提供园区对接、项目输送等服务。在科技服务方面,山东工研院与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山东齐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合作,建设国内首家以知识产权为显著特色“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挖掘、培育优秀科技成果,匹配政策、金融、人才等服务,提供知识产权评议、知识产权情报及数据分析、专利价值评估、专利咨询、专利二次开发、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移等服务,服务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晁明春 报道)责任编辑: 刘田 签审: 王菁华

逸民

山东省下达5亿元资金支持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

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我省财政近日下达支持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资金5亿元,去年以来支持金额共达10亿元,助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打造新型研发机构齐鲁样板。据了解,自挂牌成立以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转化高科技项目108个,建设各类研发机构43家,注册高技术产业化公司24家,吸引高端人才团队48个,集聚高层次人才超过500人,引进省外资金超过6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80亿元以上。

数如佚汤

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高峰论坛举行,山东工研院22家协同创新中心授牌

12月18日上午,以"智聚赋能 创新未来"为主题的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高峰论坛在山东大厦开幕。该论坛由济南市、山东大学、省科技厅联合举办,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承办。论坛上,王小云等9位院士被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聘为特聘专家,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22家协同创新中心同时揭牌。这22家协同创新中心分别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超高速列车低真空管网系统基础设施协同创新中心干细胞药物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肿瘤新型生物标志物研发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半导体激光芯片协同创新中心北斗新时空智慧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安全可靠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地下工程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生物传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固废资源循环协同创新中心工业装备智慧化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智能装备协同创新中心高性能PBO纤维工程开发及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超灵敏微弱光电探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新能源技术与智能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工业化建筑智能建造协同创新中心智能视觉识别技术与工业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网联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增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新药创制协同创新中心基于可重构大数据技术的产权交易协同创新中心此外,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还与30个科技产业项目、14家战略合作机构签约。据了解,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是由济南市、山东大学、省科技厅于2015年7月签署协议合作共建,是家"四不像"的新型研发机构。(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晁明春 王建国 报道)

苦差事

不看“证书”看业绩!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新举措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3日讯 12月2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举办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暨研究员大会,现场向61位研究员发放聘书,这是山东产研院提名认定的首批研究员。提名认定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奖励著作、不唯“帽子”,谁有能力、谁能更好的履行岗位职责,谁能更好推动创新发展,就聘任谁为研究员,比传统的评定方式更贴近创新需求。这是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创新发展的框架意见》精神,创新构建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目的是让岗位专业能力要求、岗位职责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现高度匹配。记者了解到,山东产研院专业技术职务包括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助理,其中研究员分为领域研究员、方向研究员和项目研究员。本次大会上聘任的61名研究员分为领域研究员、方向研究员、项目研究员。按照产研院创新发展规划,产研院在信息与智能融合、先进材料、微纳与智能制造、绿色与健康等4个领域进行布局,产研院研究员也相应设置4个领域研究员;在每个领域中,产研院又布局了不同方向,对每个方向相应设置了方向研究员;每个方向中有很多创新项目,对每个项目相应设置了项目研究。王玉林是这次受聘的方向研究员之一,此前他已经是某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说,此前在研究所工作了三十多年,获得高级研究员身份经过了复杂又漫长的评审过程,这个职称伴随终生。在他看来,传统专业技术职称更多体现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产研院专业技术职务是与岗位能力要求紧密结合的,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是看能让研究成果创造多少社会经济价值。山东产研院院长孙殿义介绍,产研院将通过打造“领域-方向-项目”全方位的产业技术创新治理体系,打通产业创新的每个环节,有效推动产研院产业技术创新。此外,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认可产研院自主评审的职称结果。 闪电新闻记者 刘洋 梁金凤 报道

恋之涡

要闻丨刘家义李干杰到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调研并出席成果汇报会

刘家义李干杰到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调研并出席成果汇报会坚持以产业为中心创新创业创造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昨天下午,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来到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调研并出席成果汇报会,见证产研院重大创新成果发布,谋划产研院未来发展,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于2019年7月30日成立,致力于产业技术创新与集成,实现产业技术产品化、商业化。刘家义、李干杰在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陪同下,参观产研院创新发展成果展,察看产研院大事记和通—导—遥、天—地—网一体化卫星生态布局展示,详细了解产研院规划布局、重点产业和项目推进情况,以及战略投资管理、创新生态、党建文化等方面成果。共同出席“对话山东——山东·日本科技创新对话”活动,活动中,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日本科技振兴机构负责人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等致辞,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日本科学文化技术中心、山东建邦科技发展集团签署共建中日(济南)联合创新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随后,在产研院报告厅举行产业技术重大创新成果汇报会,发布产业技术重大创新成果。孙殿义汇报了产研院创新发展工作情况,山东中科思尔科技有限公司、浪潮集团负责人作了发言,济南市负责同志向产研院交付高科技创新园一期工程钥匙,产研院战略咨询委员会负责同志致辞。刘家义在讲话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产研院全体同志表示祝贺,向关心支持产研院发展的院士专家和各界朋友表示感谢。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高度重视,对山东科技创新寄予厚望。成立产研院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举措,一年来,在各方面大力支持和产研院全体同志辛勤努力下,产研院建设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既定规划和预期目标,排除一切障碍和干扰,推动产研院大踏步发展。刘家义强调,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是核心、是研究方向。必须聚焦产业,坚持一切以产业为基础、一切服务产业,紧紧围绕“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进行创新创业创造。必须聚焦平台,搭建有助于创新创业者发挥才智、有助于各类企业孵化壮大的平台,集众智、汇众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取得更大突破。必须聚焦生态,促进形成一批产业集群,构建既有大森林、又有灌木丛的“四梁八柱”良好产业生态。要聚焦创新,在运行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形成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高度融合的创新机制,充分释放创新活力。要聚焦服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务实高效的政务生态、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上下功夫,为产研院发展提供充足的水、阳光、空气和土壤。李干杰在讲话中说,一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产研院建设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令人倍感振奋。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干下去,必将有力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产研院要服务大局、提升实效,把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重点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塑造山东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要敢闯新路、激发活力,完善面向市场的科技研发机制、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市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激活创新创业创造的“一池春水”。要广招人才、形成高地,真正重视人才、珍惜人才,以更大力度、更活办法引进人才,靠事业、靠环境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打开视野、广聚资源,强化资源整合、模式创新、平台功能,实现创新活力大提升。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产研院更大支持,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产研院实现更大发展、取得更大成绩。省和济南市领导孙立成、于杰、刘强、凌文、汲斌昌、孙述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代表,省和济南市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有关企业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来源:大众日报)

疑神疑鬼

刘家义李干杰到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调研并出席成果汇报会

刘家义李干杰到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调研并出席成果汇报会坚持以产业为中心创新创业创造 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31日讯7月30日下午,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来到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调研并出席成果汇报会,见证产研院重大创新成果发布,谋划产研院未来发展,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于2019年7月30日成立,致力于产业技术创新与集成,实现产业技术产品化、商业化。刘家义、李干杰在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陪同下,参观产研院创新发展成果展,察看产研院大事记和通—导—遥、天—地—网一体化卫星生态布局展示,详细了解产研院规划布局、重点产业和项目推进情况,以及战略投资管理、创新生态、党建文化等方面成果。共同出席“对话山东——山东·日本科技创新对话”活动,活动中,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日本科技振兴机构负责人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等致辞,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日本科学文化技术中心、山东建邦科技发展集团签署共建中日(济南)联合创新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随后,在产研院报告厅举行产业技术重大创新成果汇报会,发布产业技术重大创新成果。孙殿义汇报了产研院创新发展工作情况,山东中科思尔科技有限公司、浪潮集团负责人作了发言,济南市负责同志向产研院交付高科技创新园一期工程钥匙,产研院战略咨询委员会负责同志致辞。刘家义在讲话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产研院全体同志表示祝贺,向关心支持产研院发展的院士专家和各界朋友表示感谢。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高度重视,对山东科技创新寄予厚望。成立产研院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举措,一年来,在各方面大力支持和产研院全体同志辛勤努力下,产研院建设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既定规划和预期目标,排除一切障碍和干扰,推动产研院大踏步发展。刘家义强调,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是核心、是研究方向。必须聚焦产业,坚持一切以产业为基础、一切服务产业,紧紧围绕“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进行创新创业创造。必须聚焦平台,搭建有助于创新创业者发挥才智、有助于各类企业孵化壮大的平台,集众智、汇众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取得更大突破。必须聚焦生态,促进形成一批产业集群,构建既有大森林、又有灌木丛的“四梁八柱”良好产业生态。要聚焦创新,在运行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形成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高度融合的创新机制,充分释放创新活力。要聚焦服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务实高效的政务生态、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上下功夫,为产研院发展提供充足的水、阳光、空气和土壤。李干杰在讲话中说,一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产研院建设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令人倍感振奋。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干下去,必将有力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产研院要服务大局、提升实效,把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重点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塑造山东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要敢闯新路、激发活力,完善面向市场的科技研发机制、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市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激活创新创业创造的“一池春水”。要广招人才、形成高地,真正重视人才、珍惜人才,以更大力度、更活办法引进人才,靠事业、靠环境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打开视野、广聚资源,强化资源整合、模式创新、平台功能,实现创新活力大提升。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产研院更大支持,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产研院实现更大发展、取得更大成绩。省和济南市领导孙立成、于杰、刘强、凌文、汲斌昌、孙述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代表,省和济南市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有关企业负责同志参加活动。闪电新闻记者 李侠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