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质量发展高校行|山东理工大学:放权聚力,发出科研体制改革更强音夫得者困

高质量发展高校行|山东理工大学:放权聚力,发出科研体制改革更强音

■编者按: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最强音。山东省教育厅与大众日报社联合发起“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同步征集评选山东高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展示亮点成果和创新探索,形成叫得响、可复制的发展经验。即日起,“山东高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在大众日报全媒体矩阵全网发布,敬请关注!日前,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张国海老师匆匆赶到学校的财务结算中心,原本打算用一上午的时间来办理科研项目经费报销,没想到短短五分钟就完成了所有事项。原来,张国海承担了省农机局一种新型农机研制的课题,需要委托加工企业加工制作样机,委托加工费用4.8万元,按照原来的文件规定,这种情况必须要签定制式合同,合同额超过3万的还需要学校的法律事务室进行审核。但是按照新的相关文件规定,5万元以下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不必签合同,拿发票可以直接报销支出。“没想到现在科研项目报销这么轻松方便,真是为我们科研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张国海说。如此巨大的改观和变化,得益于山东理工大学正在大刀阔斧进行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学校一次性推出了事关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转移转化等6个改革文件,并专门召集各学院、研究院等科研实体的1000余名科技人员召开“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宣讲大会”。“这么大规模地向科研人员宣讲解读科研工作相关文件,在我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也是对国家、省政府政策的积极快速回应,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时任校长张铁柱说。“山东理工大学理应走在改革前列”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要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成果导向,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机制,给予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多自主权。山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扩大自主权和健全科技创新市场激励的措施文件,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通过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助推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山东省首批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三个试点单位之一,山东理工大学理应在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推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党委书记吕传毅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早在2017年2月,山东理工大学就与山东省科技厅签订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协议,成为全省首批3所试点高校之一。以此为契机,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紧锣密鼓地展开。同年底,包括《首席专家管理暂行办法》《标志性教学科研成果(项目)奖励暂行办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正式拉开了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序幕。一石激起千层浪,首批制度文件的出台取得突破性效果,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学校改革步伐迈得更加坚定有力。“为科研人员放权让利、松绑减负”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2019年初,学校党委定下“工作强化落实年”的总基调,围绕重点事项,成立了由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参与并强力推进的12个工作专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专班”正是其中之一。专题研究部署,排期推进落实,多部门协同协作,改革专班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认定要从学校层面规划科技体制改革文件体系框架,优先制订“动力性体制改革文件”,以达到放权让利、优化管理、松绑减负、调动科研人员的动力与活力的目的与效用。专班成员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多方调研、集体研究、分头起草,最终形成了《山东理工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理工大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等六个制度性改革文件。学校科技处葛文庆处长表示,这次出台的六个文件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专班的成果之一,也是我省第一个省属高校出台的落实省扩大高校和科研人员自主权的相关文件,在科研项目及其资金管理、科研经费报销等措施上均有大胆突破,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近年来,学校加快改革创新,从科研人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通堵点、克难点、疏痛点、消盲点,力争真正解决科研人员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度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科研管理机制体制改革、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与社会有效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齐发力,共同铸就学校科研工作提质增效,大力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建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新机制学校持续优化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坚持以学术价值和社会贡献为导向,建立科研工作分类评价机制。制定科技人员兼职创业的相关条款,及时解决成果转移转化环节的“搭桥助力”问题,设置“成果转化型教授”;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关政策,建立人才直聘通道。学校加强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股权激励机制,完善科研奖励政策和科研业绩考核办法,加大有效支撑学校发展的科研成果奖励力度,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由8%降低至3%,科研团队成果转化收益由60%提高到80%;规范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努力建立学校、学院、课题组共同筹资购置科研仪器设备制度。近期,化学化工学院李家亮副教授又与阳泉煤业集团平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煤化工污水处理零排放关键技术及相关配套设备研发”合同,研发费用达2875万,为学校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再添浓重一笔。学校着力构建重大项目和标志成果培育机制,建立符合学科专业特点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围绕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整合科技资源,凝练科研方向,每年遴选10个左右的项目实施重点培育;组建高层次科研群体和科研平台,建立以重大项目为依托的跨学院项目管理模式和PI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校内科研资源的融合与提升。如农工学院引进的PI岗教授、精准农业航空领域顶级科学家兰玉彬,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一事一议”领军人才,兰教授整合国内外优势研发资源,建立了国家创新平台分中心,并与临淄区共建全国首个生态无人农场;学校不断完善与地方、企业以及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机制,建设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现已牵头建立新能源汽车、旱作智能农机装备、齐文化传承与示范区建设等多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无氯氟聚氨酯发泡材料已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公示;同时,学校还大力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积极利用海外优质资源建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今年3月,学校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联合成立的中英智能农业联合研究中心已挂牌落户。放权聚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学校实施“人才优先战略”,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坚持“按岗引进、突出重点、德才兼备、一人一议”的原则,明确人才引进五个层次,并将博士分为三个类型,筑巢引凤;学校强化人才引进工作考核,制定人力资源建设发展规划,分年度、分学科引人计划,强化学院引进人才的主体责任,主动出击,多方延揽。学校专门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服务全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党委常委联系高级专家制度,从政治上引导、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高层次人才;突出“靶向服务”,如个别国家级人才办公科研用房紧张,相关部门和学院主动“挤”出办公用房,优先保证国家级人才实验室的使用,并协调解决其配偶工作安置、子女入学以及人才公寓等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后顾之忧。引是手段,用是目的,人才关键是“用得好”。学校为人才设梯搭台、放权聚力、松绑减缚。为推进依法治校和教授治学,学校赋予人才更多学术权力,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由引进的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温广武教授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明确校级领导不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并支持其独立行使学术事务职权;以开展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出台《首席专家管理办法》等文件,赋予首席专家在引进配备人才、科研立项、管理经费等方面充分自主权;以取消学院行政级别改革试点为契机,成立先进制造研究院、工程陶瓷研究院等14个校级研究院,更加突出学术研究职能,赋予研究院及高层次人才在各方面自主权;实施人才分类评价,加强岗位管理和目标考核,让每位教师都成为“驱动单元”;完善科研奖励、项目管理、费用管理等办法,使各类人才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校企合作,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为精准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山东省“十强”产业,山东理工大学坚持问题导向,把着力解决企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作为突破口,着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全省培育壮大新动能贡献力量。学校注重完善多元投入、合作办学机制,加强与行业标杆性企业合作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着力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学校注重从政策机制源头入手,抓住科研创新领域的“关键少数”,将校企合作成果纳入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充分激发调动广大教师投身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5年来,学校与企业联合设立了100多个科技研发机构,为500余家企业完成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600余项,与地方、企业签署各类科技合作和技术服务合同1500余项,合同总额达3亿元。学校毕玉遂教授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项目落户淄博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除创造了全国高校专利转让交易纪录外,还入选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首批优选项目;学校乐红志博士牵头负责的赤泥透水砖项目的研发成功,引起国内众多企业的关注,省发改委下属投资公司正在探讨在淄博成立山东省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由学校和淄博水环真空泵厂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的项目“超大型水环真空泵及其成套设备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8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校企合作树立了典范。改革都是进行时,奋斗永远在路上。“学校将以此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让国家科研政策红利全面落地,全力推进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新机制、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培养新方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等各方面改革创新,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做法,助力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学校党委书记吕传毅如是说。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山东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山东教育发布”(微信号:sdjyfb)往期精彩回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会议在济南召开山东4所独立学院转设,转设后拟用校名叫什么?请您看过来2020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即将举办!省教育厅等4部门印发《通知》

多诺玛

“一事一议”“提名制”走进省科技奖励评审

□记 者 王亚楠通讯员 马文哲 报道本报济南4月4日讯 今天,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毕玉遂带领团队完成的成果“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创制”捧得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成为2018年度摘得这一荣誉的3项成果之一。这一成果的获奖具有特殊意义。据省科技厅介绍,这一成果是作为“一事一议”项目,经过相关评审程序,授予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也标志着,我省在科技奖励制度中,引入“一事一议”等创新政策,改革科技奖励制度这一创新活动的“指挥棒”,激活山东创新活力。这一成果倾注了团队14年研究心血,摘掉了“聚氨酯产业破坏臭氧层”的“紧箍”,用中国原创技术解决了世界难题,为产业发展找到新路,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革命性、颠覆性发明,并于2017年春以5亿元“天价”转让。在2018年度科技奖励评审中,这一成果适逢我省科技奖励评审引入“一事一议”:为鼓励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探索对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突出绩效、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可以不受有关条件限制,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由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提名,经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审核同意直接进入会议初评。据悉,在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工作会议上,我省科技奖励“一事一议”的探索实践受到点名表扬。探索全面推行提名制。印发《山东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两个配套政策文件,对我省科技奖励改革作出部署安排,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科技奖励政策法规体系。改革以往“给各推荐单位下达指标、科技人员申请报奖、推荐单位筛选推荐”的方式,2018年度省科技奖励工作中全面实行“由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相关部门提名”的制度,进一步简化提名程序,优化提名规则,明确提名者应承担的提名、答辩、异议答复等责任,研究制定了《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为科研人员申请奖励提供便利。

范缜

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山东理工大学:放权聚力,发出科研体制改革

■编者按: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最强音。山东省教育厅与大众日报社联合发起“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同步征集评选山东高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展示亮点成果和创新探索,形成叫得响、可复制的发展经验。即日起,“山东高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在大众日报全媒体矩阵全网发布,敬请关注!山东理工大学:放权聚力,发出科研体制改革更强音日前,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张国海老师匆匆赶到学校的财务结算中心,原本打算用一上午的时间来办理科研项目经费报销,没想到短短五分钟就完成了所有事项。原来,张国海承担了省农机局一种新型农机研制的课题,需要委托加工企业加工制作样机,委托加工费用4.8万元,按照原来的文件规定,这种情况必须要签定制式合同,合同额超过3万的还需要学校的法律事务室进行审核。但是按照新的相关文件规定,5万元以下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不必签合同,拿发票可以直接报销支出。“没想到现在科研项目报销这么轻松方便,真是为我们科研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张国海说。如此巨大的改观和变化,得益于山东理工大学正在大刀阔斧进行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学校一次性推出了事关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转移转化等6个改革文件,并专门召集各学院、研究院等科研实体的1000余名科技人员召开“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宣讲大会”。“这么大规模地向科研人员宣讲解读科研工作相关文件,在我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也是对国家、省政府政策的积极快速回应,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时任校长张铁柱说。“山东理工大学理应走在改革前列”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要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成果导向,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机制,给予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多自主权。山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扩大自主权和健全科技创新市场激励的措施文件,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通过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助推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山东省首批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三个试点单位之一,山东理工大学理应在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推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党委书记吕传毅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早在2017年2月,山东理工大学就与山东省科技厅签订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协议,成为全省首批3所试点高校之一。以此为契机,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紧锣密鼓地展开。同年底,包括《首席专家管理暂行办法》《标志性教学科研成果(项目)奖励暂行办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正式拉开了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序幕。一石激起千层浪,首批制度文件的出台取得突破性效果,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学校改革步伐迈得更加坚定有力。“为科研人员放权让利、松绑减负”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2019年初,学校党委定下“工作强化落实年”的总基调,围绕重点事项,成立了由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参与并强力推进的12个工作专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专班”正是其中之一。专题研究部署,排期推进落实,多部门协同协作,改革专班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认定要从学校层面规划科技体制改革文件体系框架,优先制订“动力性体制改革文件”,以达到放权让利、优化管理、松绑减负、调动科研人员的动力与活力的目的与效用。专班成员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多方调研、集体研究、分头起草,最终形成了《山东理工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理工大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等六个制度性改革文件。学校科技处葛文庆处长表示,这次出台的六个文件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专班的成果之一,也是我省第一个省属高校出台的落实省扩大高校和科研人员自主权的相关文件,在科研项目及其资金管理、科研经费报销等措施上均有大胆突破,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近年来,学校加快改革创新,从科研人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通堵点、克难点、疏痛点、消盲点,力争真正解决科研人员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度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科研管理机制体制改革、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与社会有效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齐发力,共同铸就学校科研工作提质增效,大力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建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新机制学校持续优化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坚持以学术价值和社会贡献为导向,建立科研工作分类评价机制。制定科技人员兼职创业的相关条款,及时解决成果转移转化环节的“搭桥助力”问题,设置“成果转化型教授”;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关政策,建立人才直聘通道。学校加强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股权激励机制,完善科研奖励政策和科研业绩考核办法,加大有效支撑学校发展的科研成果奖励力度,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由8%降低至3%,科研团队成果转化收益由60%提高到80%;规范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努力建立学校、学院、课题组共同筹资购置科研仪器设备制度。近期,化学化工学院李家亮副教授又与阳泉煤业集团平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煤化工污水处理零排放关键技术及相关配套设备研发”合同,研发费用达2875万,为学校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再添浓重一笔。学校着力构建重大项目和标志成果培育机制,建立符合学科专业特点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围绕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整合科技资源,凝练科研方向,每年遴选10个左右的项目实施重点培育;组建高层次科研群体和科研平台,建立以重大项目为依托的跨学院项目管理模式和PI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校内科研资源的融合与提升。如农工学院引进的PI岗教授、精准农业航空领域顶级科学家兰玉彬,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一事一议”领军人才,兰教授整合国内外优势研发资源,建立了国家创新平台分中心,并与临淄区共建全国首个生态无人农场;学校不断完善与地方、企业以及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机制,建设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现已牵头建立新能源汽车、旱作智能农机装备、齐文化传承与示范区建设等多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无氯氟聚氨酯发泡材料已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公示;同时,学校还大力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积极利用海外优质资源建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今年3月,学校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联合成立的中英智能农业联合研究中心已挂牌落户。放权聚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学校实施“人才优先战略”,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坚持“按岗引进、突出重点、德才兼备、一人一议”的原则,明确人才引进五个层次,并将博士分为三个类型,筑巢引凤;学校强化人才引进工作考核,制定人力资源建设发展规划,分年度、分学科引人计划,强化学院引进人才的主体责任,主动出击,多方延揽。学校专门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服务全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党委常委联系高级专家制度,从政治上引导、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高层次人才;突出“靶向服务”,如个别国家级人才办公科研用房紧张,相关部门和学院主动“挤”出办公用房,优先保证国家级人才实验室的使用,并协调解决其配偶工作安置、子女入学以及人才公寓等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后顾之忧。引是手段,用是目的,人才关键是“用得好”。学校为人才设梯搭台、放权聚力、松绑减缚。为推进依法治校和教授治学,学校赋予人才更多学术权力,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由引进的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温广武教授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明确校级领导不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并支持其独立行使学术事务职权;以开展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出台《首席专家管理办法》等文件,赋予首席专家在引进配备人才、科研立项、管理经费等方面充分自主权;以取消学院行政级别改革试点为契机,成立先进制造研究院、工程陶瓷研究院等14个校级研究院,更加突出学术研究职能,赋予研究院及高层次人才在各方面自主权;实施人才分类评价,加强岗位管理和目标考核,让每位教师都成为“驱动单元”;完善科研奖励、项目管理、费用管理等办法,使各类人才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校企合作,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为精准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山东省“十强”产业,山东理工大学坚持问题导向,把着力解决企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作为突破口,着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全省培育壮大新动能贡献力量。学校注重完善多元投入、合作办学机制,加强与行业标杆性企业合作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着力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学校注重从政策机制源头入手,抓住科研创新领域的“关键少数”,将校企合作成果纳入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充分激发调动广大教师投身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5年来,学校与企业联合设立了100多个科技研发机构,为500余家企业完成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600余项,与地方、企业签署各类科技合作和技术服务合同1500余项,合同总额达3亿元。学校毕玉遂教授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项目落户淄博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除创造了全国高校专利转让交易纪录外,还入选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首批优选项目;学校乐红志博士牵头负责的赤泥透水砖项目的研发成功,引起国内众多企业的关注,省发改委下属投资公司正在探讨在淄博成立山东省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由学校和淄博水环真空泵厂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的项目“超大型水环真空泵及其成套设备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8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校企合作树立了典范。改革都是进行时,奋斗永远在路上。“学校将以此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让国家科研政策红利全面落地,全力推进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新机制、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培养新方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等各方面改革创新,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做法,助力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学校党委书记吕传毅如是说。“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活动来了,典型案例持续征集中!征集邮箱:dzrbxmt@126.com

取境

山东理工大学诚聘博士:引进费20-120万,科研启动费3-20万

分享教育经验知识、招聘就业信息,一起成长,欢迎关注本账号。#博士#因高考顶替事件,最近山东省最热门的院校就是山东理工大学。其实,这个事情,山东理工大学有一点责任,但是后续处理还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今天介绍山东理工大学的招聘信息,希望大家不会因高考事件而被影响选择。一、山东理工大学啥样山东理工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山东省济南农业机械化学校,历经山东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和山东工程学院等阶段。从学校发展历史来看,山东理工大学的定位很清楚,它是为农业服务的大学,主打的专业是农业机械。这种定位在农业主宰的时代,山东理工大学发展是非常有优势的。但是时代在变化,现在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如果单纯围绕农业机械就影响了学校的发展。2003年,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正式组建山东理工大学。它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山东省重点大学。更名后,山东理工大学从农业机械的定位转变为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目前,它有26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9个学科门类,涵盖了从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学校拥有山东省一流学科、省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各类单位20余个。二、引进人才情况与其他大学类似,山东理工大学引进人才也分为好多层次:前三个层次主要是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等一些有头衔的人员。后面两个层次才涉及到青年教师和博士。这五个层次对应的条件和待遇也不一样。和前面的文章一样,本文也主要是服务于青年教师和博士们的,前三个层次就不做介绍了。1.招聘要求第四层次,主要是需要4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海内外教授、副教授,要求主持过国家社科项目。涉及到的博士主要是毕业于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100的优秀海外博士。第五层次面向的对象是大部分博士,要求是本硕博为全日制,年龄35周岁以下,紧缺专业不超过38周岁。它将这些博士分为三类,如果是紧缺都可以适当放宽条件:A类博士:首位发表本学科论文SCI或CSSCI 一区2篇,或被SCI、EI、CSSCI、A&HCI检索6篇,且参与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获得省级及以上优秀博士论文。B类博士:首位发表本学科论文被SCI、EI、CSSCI、A&HCI检索3篇;或被SCI检索二区、CSSCI检索一区1篇,且参与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C类博士:首位发表本学科领域核心期刊论文3篇;或被SCI、EI、CSSCI、A&HCI检索2篇以上。淄博海岱楼2.引进待遇山东理工大学将引进费分为三种,购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因个人条件的差异,数额差异比较大。还有淄博市提供的3年3000/月的生活补贴。三、评价一下对于找工作的博士和青年教师而言,选择一所大学参加工作,要综合考虑,才能做出最佳选择。斋主认为,主要是考虑三个因素:城市区位、大学专业平台和经济待遇。山东理工大学所在的区位还可以。淄博市齐国故都,历史文化悠久。它还是山东普通的地级市,离省会济南比较近。学校平台也可以,三级学位授权点都有,在山东省大学中还是比较靠前的。它给出的待遇,根据要求来看,大部分博士都是B类,也只能拿到30万,还是比较少的。再加上淄博市的3000补贴,待遇也不是很多。综合看,这所大学的吸引力还是弱一些。

花打朝

丨淄博试水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制度改革

01:56近日,记者来到淄博市农科院实验室,见到了淄博市农科院党总支委员、总农艺师兼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张海军。以张海军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成功自主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淄麦28”“淄麦29”,并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淄博市农科院将这两项科研成果的生产权、经营权转让给河南丰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转让收益25万元。但这笔钱如何转化落地却成了难题。“由于没有具体政策支持,我们难以进行收益分配。”淄博市农科院党总支委员、副院长耿军告诉记者,2019年6月,淄博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进一步完善市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支持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去年6月,在淄博市人社局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下,淄博市农科院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试行办法》,成功将25万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进行了分配。“我作为研发团队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得了5万元的收益奖励。”张海军表示,“这样的薪酬激励让团队每个人都得到了实惠,也鼓舞了大家的干劲,以后我会积极带头,加倍努力科学研发,为单位科技创新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除了科研院所,淄博市属高校也正在尝试推行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协议工资制等多元结合的薪酬激励机制,进一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毕思勇博士作为首批政策红利的受益人,很是感慨。“现在,我们的待遇比以前提高了一倍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机制,让我们有了为单位创造更大价值的动力,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励着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为学院的双高计划建设,为淄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赋能。”淄博市人社局曾组织淄博职业学院等四所市属高校,赴山东理工大学调研学习高校人才薪酬激励的先进经验,并多次召开创新人才薪酬激励机制工作座谈会。目前,市属四所高校已有54名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分配方式。2020年7月,淄博市人社局出台《关于实施创新人才薪酬激励若干措施》,推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支持兼职创新、在职创业获取报酬,允许事业单位建立和发放突出贡献奖,加大对创新人才绩效工资倾斜力度。2021年1月12日,淄博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暨成员单位述职会议召开,会上强调,要突破体制机制用才,充分调动人才和用人单位积极性。要优化发展生态留才,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条件,让人才发展更安心、生活更舒心、办事更省心。淄博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泮义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认真落实淄博市委、市政府人才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政策覆盖面,继续探索在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实行灵活的分配方式,不断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推动淄博市事业单位引才、用才工作再上新台阶。(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毕学峰 刘莹 报道)

相与

山东高教再出发(四)山理工:机制创新成就更多“牛人”

2019年,山东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全省上下倾力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双一流”建设,科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新旧动能转换,高教合作,人才队伍建设, 红色基因传承,高职教育等众多方面亮点纷呈。为此,“山东教育发布”开设“山东高教再出发”专栏,通过数字梳理和案例呈现,展示山东高教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久前,山东理工大学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为科研人员“放权让利”的6个政策文件出台,引发了高校领域的热议。这6个文件是:《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办法(试行)》《科研项目经费报销细则(试行)》《科研仪器设备、材料采购细则(试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暂行管理办法》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信任与诚信前提条件下,突出创新导向、结果导向和绩效导向,放权让利、优化管理、松绑减负,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科研人员的能力、活力、动力,提高学校科研水平、科研产出的数量质量、科研成果转化率和科研绩效。这系列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其突破点体现在“十个方面”。一是简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二是科研项目经费实行包干制。三是放开有关费用报销标准和条件限制。四是科研专用仪器设备和材料采购方式更加灵活。五是自行选择结算方式。六是可在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接待费。七是自主分配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八是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九是扩大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成比例并简化计算方式。十是改善管理方式,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而在这项改革举措之前,山东理工大学就已经在探索“放权让利”,激发科研人员的能力、活力、动力,如,成果转化收益八成归科研团队,每年设人才专项资金超亿元等。“毕玉遂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绿色环保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不仅攻克了一项世界性难题,还获得了企业5.2亿元的专利独占许可使用费,创造了全国单笔科研成果转化金额最高纪录。”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葛文庆告诉记者,“这项科研成果专利的首笔独占许可使用费4000万元,除了仅需缴纳1.2万元的印花税,净收益3998.8万元,按照学校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规定,科技成果转化净收益的80%归科研团队支配,即其中的3199.04万元,归毕玉遂教授科研团队支配。”48:48正是得益于“科研成果转化收益80%归科研团队所有”这样的一系列人才和科研激励机制,山东理工大学近年来科研成果频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与标志性成果,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科研“牛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只有‘牛人’多了,大学才能真正办好!”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告诉记者,自2016年该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首要工程”以来,山东理工大学不断完善多元人才评价体系,营造人才发展和科研创新的良好环境。作为一所地处鲁中的地方高校,山东理工大学在人才引进方面区位优势并不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全校上下不等不靠,先后三次修订和调整引进人才政策待遇,加大力度引进优秀人才。2016年10月,山东理工大学开始积极探索全球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领学校相关优势学科持续提升发展。经过努力,学校引进了国家特聘专家、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兰玉彬等一批相关领域国际领先的高层次人才。兰玉彬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精准农业航空”概念,到校后即担任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国际精准农业航空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及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主任,有力提升了学校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近几年来,该校还以每年引进160名左右高水平博士的力度,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优秀博士每人享受50万元的安家费及相关优惠待遇和政策。学校吸引优秀人才的系列举措,拉平了与其他具有区位优势地区引进优秀人才的起点。“但不能引来‘女婿’,气走‘儿子’,要引育并重,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加强校内高层次人才建设。”吕传毅说。与这些学术“大咖”及优秀博士的大力引进相比,山东理工大学重视和培养本土人才的力度也毫不逊色。该校突出“靶向服务”,自2017年1月开始,围绕“双一流”建设,按照“学科带头人+团队+任期目标”的人才团队建设模式,实施校内高层次人才“双百工程”,选拔培养和造就100人左右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养100名左右的青年学术骨干,入选人才实行年薪制,目前两批已支持102人。自2016年以来,学校每年设立的人才专项资金达到1亿元以上。“校内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第一层次的人才完成目标任务每年享受60万元的年薪,第二层次45万元年薪,第三层次30万元年薪,其中最低层次的老师,都比书记、校长拿得多。”吕传毅说。通过“目标引导、分类管理、岗位激励、学院实体”,山东理工大学加强岗位管理和目标考核,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驱动单元”。同时,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也坚决“不放水”。在最近一轮的岗位聘用中,山东理工大学打破“铁饭碗”“终身制”,对117位教师实行了高职低聘。“学校领导班子就要敢于担当,不能怕得罪人,既要让大多数干活的人扬眉吐气,也要做好少部分高职低聘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共同进步。”吕传毅说。近10年来,该校已获得包括两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科技奖励,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与标志性成果。

公则自伤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事关8家省属高校、科研院所

近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委组织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印发省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在省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遴选8家单位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8家试点单位为: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烟台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其中,二级事业单位正职领导持股试点工作,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各选择2-3个研究所开展。省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和转化效率,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省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遴选8家单位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试点主要任务(一)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单位应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决策机制。允许将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或接受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委托形成的归单位所有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予成果完成人(团队),试点单位与成果完成人(团队)成为共同所有权人,合理约定转化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比例、转化决策机制、转化费用分担以及知识产权维持费用等,明确转化科技成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及时办理相应的权属变更等手续。成果类型包括专利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权,以及生物医药新品种和技术秘密等。对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事关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成果暂不纳入赋权范围。试点单位可赋予科研人员不低于10年的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由其单独或与其他单位共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单位授予科研人员可转让的成果独占许可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等)(二)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充分赋予试点单位管理科技成果自主权,探索形成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高校、科研院所对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不需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或者备案。将科技成果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由单位自主决定是否进行资产评估。通过协议定价的,应在本单位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并公示。鼓励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但3年内未转化的,在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采取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实施转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等)(三)二级事业单位正职领导持股二级事业单位担任法人的正职领导作为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或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可获得现金或股权奖励;试点单位要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收入分配和奖励、公示、异议处置等工作流程,完善内控管理机制与制度。对担任法人的正职领导给予股权奖励的,需经单位主管部门批准,且任职期间不得进行股权交易。(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等)(四)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税收支持政策积极落实股权激励递延纳税政策,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给予个人的股权奖励,允许个人递延至转让该股权时纳税;股权转让时,按照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取得成本以及合理税费后的差额,适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按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等)(五)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单位在不增加单位编制的前提下,可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等内设机构,或者联合地方、企业设立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中试熟化的独立机构,以及以全资拥有的技术转移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公司等方式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建立技术转移机构绩效评价办法,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应具备政策法规运用、前沿技术判断、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评价、市场调研分析、法律协议谈判等基本能力,逐步形成概念验证、科技金融、企业管理、中试熟化等服务能力。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可在转化净收入单位留成部分中提取不低于15%的经费用于人员奖励和机构能力建设,按规定用于人员奖励部分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不作为调控基数。(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六)培育壮大技术转移服务人才队伍支持试点单位创建国家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完善技术转移从业人员评价激励机制,设立首席技术官专职负责转移转化工作,提升市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健全国有单位以项目为主的技术经理人奖励机制,对于成果转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经理人,可获得该项目单位留存转化利润的50%作为奖励。(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七)加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建设支持试点单位建立概念验证中心,尽早识别具有商业化和社会化前景的项目,从源头提高资源配置的利用效率。鼓励试点单位建设具有一定规模、支撑产业化能力强的省级中试基地,创办领办以工程化放大和成果转化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型企业。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规范流程与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提升科技成果系统化、配套化、工程化研究开发能力。(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八)健全统计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定期统计、年报制度,健全试点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体系,全面掌握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修订相应考核评价指标和科研奖励政策,提高成果转化在考核指标中的占比,不再将SCI论文数和授权专利数同个人奖励直接挂钩,将成果转化等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情况作为奖励的重要标准,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相关单位及人员评价、考核和科研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九)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试点单位要理顺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的管理机制和规范流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和转化公示制度,健全面向转化应用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建立内部风险防范和监督制度,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尽职免责机制,针对成果转化过程中单位领导及科技管理人员履行决策职责、管理职责等,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完善勤勉尽责政策,营造敢于转化、愿意转化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二、试点范围和期限(一)试点单位试点单位为国家设立的省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优先选择一批改革动力足、创新能力强、转化成效显著、示范作用突出的单位开展试点。试点单位为: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烟台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其中二级事业单位正职领导持股试点工作,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各选择2-3个研究所开展。(二)试点期限试点总体期限3年。其中,“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二级事业单位正职领导持股”两项改革试点任务,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实施路径探索,形成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其他改革试点任务,2023年8月底前完成。三、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保障。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政策、资源统筹,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积极研究支持改革试点的政策措施,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二)突出试点作用。试点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引导,突出先行先试作用,突出自身特色优势,量体裁衣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时间节点和可检验的成果形式。各试点单位实施方案于该方案印发1个月后上报省科技厅,12月25日前将年度试点执行情况和赋权成果名单报告主管部门和省科技厅。(三)强化推广应用。省科技厅会同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组织对试点单位进行年度检查和评估,也可委托专业机构对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典型案例、实施成效、试点经验等,开展跟踪调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宣传和推广典型经验,对较为成熟的改革举措,报请批准后在更大范围推广。

黄缭

让创新科学家活着有尊严,大学教授获得高校4亿元专利转让奖金

创造高校专利授权最高纪录的专利2019年3月山东省发布的《2018年科技转化成果报告中》,山东理工大学申报的一项专利转让费高达5亿元,超过清华大学等众多高校的科技专利转让费用,而且山东理工大学为了鼓励这名月薪仅有万元的普通教授,直接把专利转让费用的5亿元经费的80%奖励给这名科技创新的教授!直接让这名普通教授变为亿万富翁,充分显示出知识就是财富的正能量,相比当红影视明星们动辄上亿元的签约费,这名教授的科研专利奖励费用来得相当的不容易,在缺乏科研资金支持下,花费了14年的时间才让这项专利问世,打破国际现有的有机泡沫技术,让国际标准的有机发泡剂换成了中国制造!科研亿万富翁年仅半百的科研愚公毕玉遂,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一名普通教授,由于在2003年发现工业常用的聚氨酯发泡剂存在氟利昂等污染物的弊端,而且发泡剂技术一直被欧美国家垄断着,前后更新了四代,也没有解决掉环保的问题,寻找更清洁的发泡剂成为世界性难题,当年已经49岁的毕玉遂决定尝试一下化学发泡剂的制作,由于缺少理论基础作为依据,毕玉遂教授很难申请到国家科研经费,在缺少资料和经费的条件下,他就拿出自己的工资,工资不够用就向朋友借,带领团队的人想办法攻克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时间,带领团队的人就想着如何攻克这个难题,2008年发泡剂的理论基本已经成型,由于这项科研属于秘密进行,毕玉遂为了保密,当看到希望的时候,毕玉遂的儿子中止了海外留学,父子两人留在实验室继续做科研,直到2011年终于获得重大突破,他们掌握了聚氨酯发泡化学反应机理,结果消息不胫而走,这项技术引发跨国公司的注意,于是在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实验室做测试,让跨国公司很满意,想要继续合作,但是想到自己的技术还没有申请专利,毕玉遂教授更希望把专利留在中国,于是拒绝了跨国企业的要求,然而在实验技术研发的时候,2013年他们的实验室门锁被撬,实验室18台电脑硬盘全部被盗,警方侦查后,认为有人是想窃取他们的实验数据和配方,由于技术已经攻克,专利申请成为一件难事,直到2016年2月,山东理工大学校长王学真了解到情况后,给国务院写信,同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调研,对毕玉遂教授的科研成果进行国内国际专利的申请,完成了4件国内核心发明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的撰写,2017年,毕玉遂已经63岁,经历了14年的科研长跑,换来一份世界性的专利成果,山东理工大学通过申报的专利,获得了5亿元转让费,学校不再给奖状式的虚荣,直接把专利转让金额的80%用来奖励毕玉遂教授,充分对具有科研创新精神的教授给予物质支持!用实际行动体现出国家对科技创新人员的鼓励!用知识正大光明的赚钱并不羞耻曾几何时,中国流行一句话“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主要讲的就是“两弹一星”邓稼先教授的奖金,原子弹奖金10元,氢弹也10元。反而小商贩们却可以轻易赚到100元,甚至万元的财富。虽然国家已经逐步放开对科技人员的奖励,但是科技大头都是被商业资本所占有,因此才会有,会运作的小学生当老板,雇佣教授和博士生打工的局面。科技创新激励制度一直无法有效的核定和奖励,甚至有人认为知识分子们只要谈钱就会羞耻,面对科技发达的美国,很多富豪都是高学历,靠着专利和知识正大光明的赚钱,网络中流传985高校的科研教授们大部分一年几十万的薪水甚至会遭受嫉妒,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大部分985高校科研教授们的月薪不过万元左右,面对都市的高房价和高消费,正大光明地用知识赚钱不应该感到羞耻,当中国科研教授中多几位毕玉遂式的亿万富翁,那么中国的经济一定会出现质变的飞跃!从0到1式的创新科研,才是中国经济产业升级的源动力!小编希望多几例亿万富翁教授的新闻,少几位流量明星的绯闻,让中国的青少年们以当科学家为目标,而不是盲目的追星!虽然亿万科学家过程很难,但是社会意义却非常大,也希望网络平台多推送科技和高校的新闻,少一些明星的绯闻和八卦

环堵之室

视频丨淄博试水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制度改革

01:56近日,记者来到淄博市农科院实验室,见到了淄博市农科院党总支委员、总农艺师兼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张海军。以张海军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成功自主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淄麦28”“淄麦29”,并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淄博市农科院将这两项科研成果的生产权、经营权转让给河南丰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转让收益25万元。但这笔钱如何转化落地却成了难题。“由于没有具体政策支持,我们难以进行收益分配。”淄博市农科院党总支委员、副院长耿军告诉记者,2019年6月,淄博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进一步完善市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支持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去年6月,在淄博市人社局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下,淄博市农科院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试行办法》,成功将25万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进行了分配。“我作为研发团队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得了5万元的收益奖励。”张海军表示,“这样的薪酬激励让团队每个人都得到了实惠,也鼓舞了大家的干劲,以后我会积极带头,加倍努力科学研发,为单位科技创新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除了科研院所,淄博市属高校也正在尝试推行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协议工资制等多元结合的薪酬激励机制,进一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毕思勇博士作为首批政策红利的受益人,很是感慨。“现在,我们的待遇比以前提高了一倍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机制,让我们有了为单位创造更大价值的动力,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励着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为学院的双高计划建设,为淄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赋能。”淄博市人社局曾组织淄博职业学院等四所市属高校,赴山东理工大学调研学习高校人才薪酬激励的先进经验,并多次召开创新人才薪酬激励机制工作座谈会。目前,市属四所高校已有54名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分配方式。2020年7月,淄博市人社局出台《关于实施创新人才薪酬激励若干措施》,推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支持兼职创新、在职创业获取报酬,允许事业单位建立和发放突出贡献奖,加大对创新人才绩效工资倾斜力度。2021年1月12日,淄博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暨成员单位述职会议召开,会上强调,要突破体制机制用才,充分调动人才和用人单位积极性。要优化发展生态留才,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条件,让人才发展更安心、生活更舒心、办事更省心。淄博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泮义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认真落实淄博市委、市政府人才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政策覆盖面,继续探索在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实行灵活的分配方式,不断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推动淄博市事业单位引才、用才工作再上新台阶。(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毕学峰 刘莹 报道)

急诊室

头条|关于印发省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鲁科字〔2020〕65号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技部等9部门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科技部 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要求,我们制定了《省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2020年8月24日(此件主动公开)省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和转化效率,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省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遴选8家单位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试点主要任务(一)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单位应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决策机制。允许将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或接受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委托形成的归单位所有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予成果完成人(团队),试点单位与成果完成人(团队)成为共同所有权人,合理约定转化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比例、转化决策机制、转化费用分担以及知识产权维持费用等,明确转化科技成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及时办理相应的权属变更等手续。成果类型包括专利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权,以及生物医药新品种和技术秘密等。对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事关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成果暂不纳入赋权范围。试点单位可赋予科研人员不低于10年的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由其单独或与其他单位共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单位授予科研人员可转让的成果独占许可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等)(二)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充分赋予试点单位管理科技成果自主权,探索形成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高校、科研院所对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不需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或者备案。将科技成果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由单位自主决定是否进行资产评估。通过协议定价的,应在本单位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并公示。鼓励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但3年内未转化的,在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采取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实施转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等)(三)二级事业单位正职领导持股二级事业单位担任法人的正职领导作为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或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可获得现金或股权奖励;试点单位要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收入分配和奖励、公示、异议处置等工作流程,完善内控管理机制与制度。对担任法人的正职领导给予股权奖励的,需经单位主管部门批准,且任职期间不得进行股权交易。(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等)(四)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税收支持政策积极落实股权激励递延纳税政策,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给予个人的股权奖励,允许个人递延至转让该股权时纳税;股权转让时,按照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取得成本以及合理税费后的差额,适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按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等)(五)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单位在不增加单位编制的前提下,可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等内设机构,或者联合地方、企业设立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中试熟化的独立机构,以及以全资拥有的技术转移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公司等方式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建立技术转移机构绩效评价办法,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应具备政策法规运用、前沿技术判断、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评价、市场调研分析、法律协议谈判等基本能力,逐步形成概念验证、科技金融、企业管理、中试熟化等服务能力。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可在转化净收入单位留成部分中提取不低于15%的经费用于人员奖励和机构能力建设,按规定用于人员奖励部分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不作为调控基数。(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六)培育壮大技术转移服务人才队伍支持试点单位创建国家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完善技术转移从业人员评价激励机制,设立首席技术官专职负责转移转化工作,提升市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健全国有单位以项目为主的技术经理人奖励机制,对于成果转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经理人,可获得该项目单位留存转化利润的50%作为奖励。(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七)加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建设支持试点单位建立概念验证中心,尽早识别具有商业化和社会化前景的项目,从源头提高资源配置的利用效率。鼓励试点单位建设具有一定规模、支撑产业化能力强的省级中试基地,创办领办以工程化放大和成果转化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型企业。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规范流程与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提升科技成果系统化、配套化、工程化研究开发能力。(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八)健全统计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定期统计、年报制度,健全试点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体系,全面掌握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修订相应考核评价指标和科研奖励政策,提高成果转化在考核指标中的占比,不再将SCI论文数和授权专利数同个人奖励直接挂钩,将成果转化等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情况作为奖励的重要标准,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相关单位及人员评价、考核和科研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九)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试点单位要理顺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的管理机制和规范流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和转化公示制度,健全面向转化应用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建立内部风险防范和监督制度,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尽职免责机制,针对成果转化过程中单位领导及科技管理人员履行决策职责、管理职责等,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完善勤勉尽责政策,营造敢于转化、愿意转化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二、试点范围和期限(一)试点单位试点单位为国家设立的省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优先选择一批改革动力足、创新能力强、转化成效显著、示范作用突出的单位开展试点。试点单位为: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烟台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其中二级事业单位正职领导持股试点工作,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各选择2-3个研究所开展。(二)试点期限试点总体期限3年。其中,“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二级事业单位正职领导持股”两项改革试点任务,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实施路径探索,形成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其他改革试点任务,2023年8月底前完成。三、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保障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政策、资源统筹,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积极研究支持改革试点的政策措施,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二)突出试点作用试点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引导,突出先行先试作用,突出自身特色优势,量体裁衣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时间节点和可检验的成果形式。各试点单位实施方案于该方案印发1个月后上报省科技厅,12月25日前将年度试点执行情况和赋权成果名单报告主管部门和省科技厅。(三)强化推广应用省科技厅会同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组织对试点单位进行年度检查和评估,也可委托专业机构对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典型案例、实施成效、试点经验等,开展跟踪调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宣传和推广典型经验,对较为成熟的改革举措,报请批准后在更大范围推广。(来源:成果处)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通知原文↓↓↓热点推荐→ 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暨2020年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现场晋级活动的通知→ 关于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暨2020年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网上初选结果的公示→ 关于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共1151家!山东省2020年第一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公示→ 关于拟筹建山东省生殖健康技术创新中心等8个省技术创新中心的公示→ 共676家!山东省2020年第八批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