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省的省属重点院校,山东科技大学的综合实力虽然比不上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这些高校,但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实力还是很雄厚的。在山东科技大学目前的师资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9人,此外还有一位学者已被山东科协推选为2021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这位学者就是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崔洪芝教授。崔洪芝教授崔洪芝是一位女教授,我国材料学领域的专家,其本科和研究生分别毕业于山东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后长期在山东科技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一直致力于耐磨蚀材料及涂层技术、多孔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高通量技术与材料基因设计、等离子表面强化、光热海水淡化及光生阴极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崔洪芝还是山东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术科研成果突出。在山东科技大学工作以来,她主持完成了多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其中863计划课题3项、科技部、工信部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崔洪芝教授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特别是在耐磨蚀抗热震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高能束表面强化技术及装备研发中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技术成果在矿山工程、冶金工程、石油化工、海洋工程等行业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山东科技大学资料显示,山东科技大学目前拥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项,其中《耐磨蚀抗热震结构功能材料及涂层技术》项目就是由崔洪芝教授领衔完成的,可以说崔洪芝教授对山东科技大学综合实力的提升有一定的贡献。凭借着在相关领域的突出成绩,崔洪芝教授先后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被评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在山东科技大学,崔洪芝教授不仅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还是一位优秀的大学教授,其先后为本科生主讲《物理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成型控制》、《金属热处理》等多项课程;指导本科生参加创新创业计划大赛,获全国性奖励六次。山东科技大学在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发布的关于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中,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崔洪芝的项目被提名为山东科学技术最高奖,这样一位科研成绩突出的专家,很有希望入选院士,如果成功当选的话,山东科技大学将拥有五位全职院士,全职院士数量在山东非双一流高校中名列前茅。
2019年,山东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全省上下倾力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双一流”建设,科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新旧动能转换,高教合作,人才队伍建设, 红色基因传承,高职教育等众多方面亮点纷呈。为此,“山东教育发布”开设“山东高教再出发”专栏,通过数字梳理和案例呈现,展示山东高教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2019年以来,数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总数达5个★★2019年,成立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紧紧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培养涉海复合应用型人才;成立青岛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抢占智能无人系统的国际制高点★★2019年,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在建设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征程中,山东科技大学厚积薄发、捷报频传,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04:34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8年底,山东科技大学第三次党代会吹响了建设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号角。自此,学校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开始泼墨挥毫……紧紧扭住“工科主导、特色鲜明”这一核心轴,制定实施“学科筑峰工程”,组建成立能源学部、人工智能学部、先进制造学部,着力打造“高原”学科群和“高峰”学科;制定实施本科专业优化调整方案,设立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等,围绕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布局和青岛市十五大攻势,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升级改造传统优势专业,逐步停招“僵尸”专业,突出办学特色,新增海洋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一批新工科专业,近80%的学科专业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实现紧密对接,提高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5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2个学科获批“在青高校服务青岛产业发展重点学科”,2019年ESI大学综合排名全球位次前移896位,成为中国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形成了一批学科建设高地。“本科教育是我们学校存在的根基,也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基础。”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姚庆国在“一流本科固本工程”任务布置会上说。目前,山东科技大学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6万余人,每年本科毕业生都近万人,本科教育是学校建设发展的“生命线”。办学近70年来,共培育了34万余名各类人才,本科毕业生涌现出6名两院院士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钢结构设计总工程师朱忠义、美国最佳人气CEO榜首袁征等一大批科技巨匠、工程精英、政界要人和教育家、企业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键看课堂教学是不是“真教实学”。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了一批“金课”。“飞驰的中国高铁”“远望太空的天眼”……在教师常春的思政课上,学生们围绕“中国科技”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学生愿意来,来了愿意听”是这堂课的生动写照。为了备“熟”这堂课,常春下了很多功夫,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余门,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5项。把质量作为本科教育“生命线”,还要让教师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8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经常为本科生开讲座、作报告;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众多教学科研达人回归课堂……2019年,学校建立教师荣誉表彰体系,设立教学终身荣誉奖等奖项,突出教学成绩在教师评价中的作用,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评价制度,引导教师回归教学、回归课堂。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全覆盖的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掀起了“双创”热潮,本科期间参加一次高水平学术报告、参加一次创意沙龙活动、参加一个科技兴趣小组、参与一次科研立项、参加一次科技竞赛等“七个一”创新要求,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近两年,本科生获省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奖励8000余项,授权专利1000余件;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19》显示,位居全国科技创新高校排名第14名。涌现出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孙朝阳、陈天祥,第十届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获得者赵显烨(全国5名本科生获此奖项)以及发明“消防机器人”并进行成果转化的学生曹昂、跟随国家科考队完成中国第10次北极主体考察任务的学生许明珠等优秀学生典型,展现了科大学子的良好风貌。“参与国家、山东省重大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我们应该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山东科技大学有关负责人说。学校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突出行业特色,厚植区域特色,着力加强科技创新攀登工程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00余项,省部级项目900余项,在煤矿安全开采、机械、海洋、新材料等方面获国家科技奖6项,成为全国同类高校中的佼佼者。以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契机,学校探索“政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产教、科教融合,校地、校企合作走出新路子。学校与青岛市应急管理局、青岛海丽雅集团共建“应急管理学院”;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青岛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联合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共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仅2019年,学校与泰安市、青岛西海岸新区等7个地方政府,中科院沈阳分院、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0个科研单位,青岛港(集团)、海信集团等18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校地、校企合作“新样板”。风劲帆满海天阔,实干奋进正当时。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擘画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一个目标、两个定位、“三步走”发展战略、八项任务和十大工程。这一年,山东科技大学紧紧围绕“一二三八十”思路举措,谱写“奋进之笔”,“十大工程”全面落地,效果已经初显。站在新的起点上,全校上下正在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只争朝夕、继往开来、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助力“科大高铁动车组”高速前行。来源:山东科技大学山东教育卫视《教育新闻》出品微博:@山东教育新闻
近日,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在九河书院110会议室举行首批书院成长导师聘任仪式,聘请创意写作学院李孟、赵书林,数理教学部李磊,淬炼商学院浩燕等四位老师为书院成长导师。学院领导孙善清、林毅、谢承红、智英斌及各有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负责人、书院师生代表参加聘任仪式。聘任仪式上,院长助理、教务处处长智英斌宣读首批书院成长导师聘任文件,并介绍四位成长导师的基本情况。副院长林毅、谢承红分别为四位成长导师颁发聘书。瞻岩书院、五汶书院、九河书院、东岳书院等四个书院的学生代表为四位成长导师送上了亲笔写下的愿望和期许。书院成长导师代表、创意写作学院赵书林老师在讲话中表达和师生们一起建设美好书院的愿望和决心。他表示,将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全力参与到书院建设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担当好书院成长导师的角色,履职尽责、尽己所能,和同学们一起探索书院成长的奥秘和钥匙。党委常务副书记孙善清代表学院党政向书院聘任首批成长导师祝贺,他谈到,聘任仪式标志着我们的书院制建设又跨出了扎扎实实的一步。聘请书院成长导师,是学校在书院构建师生学习生活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书院工作者和书院成长导师要立足于学生成长,从生活、学习、兴趣、情感、职业规划等多个维度,设计一系列书院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去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在学生品格塑造、知识涵养、专业技能各个方面,都能带来更有效、更直接的帮助。 他表示,一方面,书院要进一步与校内其他资源平台联动融合,将具有时代性且利于学生成长改变的元素、资源植入,使书院丰满、立体、亲切,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我们各个部门也要主动到去到书院,实现资源的有效互通,为书院持续注入更多新可能,实现协同育人,共同构筑书院成长生态圈。聘任仪式结束后,副院长谢承红在瞻岩书院会客厅主持召开书院成长导师、书院发展导师首次座谈会,就下一步工作进行讨论和安排。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最新大学学术排名出炉:这所985大学再次力压清华北大,位居全国第一!》:在全球大学/机构综合排名中,中国科学院位居榜首,其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学术领域蝉联高校第一,山东大学首次进入前100名;另外有22个大学/机构顺利挺进全球前100名(其中,包括21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再次进步;兰州大学表现卓越,位列114名。对于中国大学排名而言,前10名全部是老牌名校,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可以看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大家和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学术第一牛校,难怪俺的研究生导师一直让她女儿要报考中科大,这回俺总算明白了。兰州大学掉队严重,已经快跌到30名,已经严重拖了39所985高校的后腿。这排名只能算是兰大的正常表现,不能再叫做表现卓越。而香港大学居然会排在南京工业大学后面,实属罕见。然而,更有趣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也进世界前100,国内21名,同济大学都没进世界前100。复旦大学世界位居第35名,国内排到了第10名,学术排名越来越靠后,也是不知什么原因造成的。此次,郑州大学35名,河南大学62名,河南师范大学80名,河南的高校进步神速,但仍需继续努力,力争在接下来几年能够有一两所河南高校进入全国前10的顶尖大学的学术前列。再看看河北地区,河北省真惨,高考这么牛的的省份,竟无一所高校入围全国前一百,真是河北省教育的悲哀,这也是为啥高考600分上一个普通的211都费劲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前几年吹得很火爆的民办高校“西湖大学”,此次却连国内前100都看不到身影,着实出乎意料之外。这些奇怪的排行板,实际上与破“五唯”精神不符,中国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建议国内有关机构应该少发以外国指标为导向的信息,多报道一些原始创新成果。虽然中国大学进步很快,但是迄今为止,本土获得诺贝尔奖的寥寥无几。屠呦呦获奖了可她连科学院的院士都不够格。
2020年高考成绩已经发布,又到了考生填报志愿的关键时刻,由于山东省内院校面向本省招生人数比较多,因而对于多数山东考生来讲,省内高校成为了大家报考的理想选择。相对而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这些985、211高校实力比较突出,优势比较明显,而如何选择普通院校成为了一道难题,大家通常会把往年录取分数视为重要参考因素。按照2019年高考录取情况,山东大学仍然是省内最受认可的大学,学校文理录取分数均位居榜首,理工类领先优势明显,中国海洋大学虽然理工类录取分数不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但文史类优势明显。此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交通大学(威海)两所211院校录取分数也相对较高,对比普通院校优势明显。在普通院校中青岛大学表现出色,文理录取分数均名列前茅,学科实力突出的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紧随其后,此外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录取分数也相对较高,总体来看这10所高校录取分数优势比较明显,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高校。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内重点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办学规模宏大,在济南、青岛、威海三地办学,总占地面积达到了8000余亩, 拥有各类全日制学生达6万人,办学规模在国内高校中位居前列,也为省内考生提供了大量就读985名校的机会。山东大学综合实力比较突出,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这样的学科规模在国内高校中位居前列,学校有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数学取得A+,另有2个A类学科,5个A-学科,多达20个学科取得了B+,虽然A+学科数量不及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但整体学科优势比较明显。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占地2400余亩。虽然办学规模不大,但学校办学实力同样十分突出,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海洋科学、水产取得了A+,另有4个学科获评B+等级,学科实力相对较强,学校在省内认可度也非常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办学特色鲜明,被誉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学校现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获评A+,实力非常突出。青岛大学青岛大学是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占地2655亩。学校现有10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省内非211高校中录取分数名列前茅,尤其是临床医学类专业录取分数非常高,可见大家对于学校非常认可。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位于济南,学校是山东最受欢迎的师范类院校,学科实力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学校办学设施一流,占地面积近4000亩,拥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24个学科参评,其中有3个学科取得B+,共用13个学科取得B类,在省内高校中位居前列,在省内认可程度非常高。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普通高校,1999年,由原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在煤炭行业享有盛誉,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取得了4个B类,5个B-,整体学科水平相对也比较突出。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高校之外,济南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烟台大学等高校的省内认可度也相对较高,录取分数在省内高校中位居前列,同样值得考生关注。
山东这所大学,理工专业强势,非双一流胜过双一流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所山东省内的大学,它是位于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山科大,建校于1951年,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截至2018年学校总占地面积243万平方米(3640余亩),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9亿余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8亿元。学校设有二级教学科研单位32个,独立学院1个,开办85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1000余人,其中研究生5800余人。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教授268人,博士生导师153人。山东科技大学在校友榜中排名在146,虽然不高,但在山东省境内排名第8,也是一所非常不错的高校,录取分数线在一本以上,基本取分线都在530分左右。山东科技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在全国排名第六,是名副其实的王牌专业。该专业以矿业工程为主,集地面、地下建筑、爆破工程、矿业技术经济于一体,属于多学科、宽口径工程专业。此专业直接为矿物加工工程提供矿石,然后成为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原料。就业薪资也算中上,就业方向主要从事煤矿、铁矿、金矿、石膏矿以及铁路等设计和改造管理,也可以到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水利、铁道、地下、工程和环保部门的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除此之外测绘工程专业、电器类专业都是山东科技大学的优势专业。山东科技大学校园环境很优美,花团锦簇,校园风光别具特色,到了冬天,整个校园银装素裹,没有见过雪的小伙伴来了肯定会爱上它。不过山东科技大学的宿舍条件只能算中规中矩,是随机的四人间或六人间,但整体环境都很干净清爽。柜子很大,足够放下很多东西。有公用的洗衣机,只需2-5元便可以解决洗衣难题。热水常年供应,只需办卡就能喝。想去山东的小伙伴,山东科技大学录取分不算特别高,理工专业强势,可以考虑一下哟!
近日,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三所高校迎来新校长。其中,山东财经大学的上一任校长卓志离任后,山东财经大学的校长一职空缺了近11个月。12月12日上午,山东财经大学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宣布山东省委决定:赵忠秀任山东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与山东财经大学同日迎来新校长的,还有同为山东省属高校的山东科技大学。12月12日,山东科技大学召开干部大会传达省委决定:姚庆国任山东科技大学校长。据教育部官网消息,12月1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吉林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命决定,张希任吉林大学校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三位校长。山东财经大学校长赵忠秀赵钟秀,1966年3月生,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共党员。2000年,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现为山东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姚庆国姚庆国,男,汉族,1962年生,山东邹平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正处级)、青岛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教科部主任,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财务处处长,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委员等职,2015年5月任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现任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张希,男,中共党员,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12月参加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2018年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现为吉林大学校长。据了解,张希1982年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先后在吉林大学取得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又任吉林大学校长。网友称他为:一位彻彻底底的“吉大人”。2016年至2018年,是全国高校“密集换帅”的三年。其中,2017年12月共有7所大学的校长上任,今年10月更是有12所高校迎来新校长。和张希校长的经历相似,三年间,有十多所高校的新任校长曾是该校校友,其中多位都在学校度过了多个学历阶段。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小编来举几个例子:林忠钦,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1978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系,1983年至1989年,又在本校完成了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业;吕健,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现任南京大学校长;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瑶琪,2003年07月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廖祥忠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今年3月,教育部党组任命廖祥忠为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郝平也在北大就读了本科和博士,现为北京大学校长。这些校长,或者时隔多年重回母校任职,或者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本校发光发热。他们是从前是学校的学生,后来是优秀校友,现在是学校的领导人。他们是这些优秀高校的一个符号,他们代表学校,也持续不断地带领着学校踏着稳健的步伐向前冲刺。在高校中,校长是高校决策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发展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山东财经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均为山东省实力不俗的省属高校,吉林大学更是985、211、双一流高校。这次新校长的上任就是给三所高校的领导班子注入新的血液,随着三所高校的领导班子更加完善,这三所高校一定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在未来取得更亮眼的成绩!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在言高校”,小编将为您带来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
近年来,各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储备人才,不断调整选调政策和提升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投入基层工作,其中“选调生”就是最为热门的选择之一。选调分为普通选调和定向选调。定向选调生往往被视为省市级政府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人才,在招录时,只面向划定的国内外重点高校毕业生进行定向选调。与传统选调生不同点在于,定向选调生的人事档案归省委组织部管理,人事调动也一般由省委组织部负责,因而在升迁、任职考核时会受到政策倾斜。在国家鼓励重点大学毕业生赴基层工作的背景下,定向选调生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的新增长点,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政府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多个省市面向重点高校的定向选调工作,也已成为选调生工作中最重要的板块。正是由于选调只面向为数不多的指定学校展开,“一票难求”,且在学校推荐报名阶段就设置了硬性条件,再经过资格审查、统一考试、组织考察等环节层层筛选,才能签约成为选调生。一所学校毕业生能够参与选调的省份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校的实力和被认可程度。同为“一流大学”,几家欢喜几家愁此前,软科报道了8地陆续发布选调生公告的消息,名校生的优势已经可见一斑。而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至少18个省市(自治区,下同)发布了选调生公告(山西目前只发布了面向清北的选调通知)。单从选调人数上看,浙江、上海、北京、黑龙江、辽宁、四川都比2020年选调有一定规模的扩大。尤其是黑龙江和四川两地,前者比去年拟选调人数多922人;而四川算上第一批面向清北选调988人,总计比2020年拟选调人数多出1267人。选调生已经成为各省市基层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从各地选调面向的高校整体来看,名校生所拥有的优势更加明显。除了清华北大两所国内顶尖名校,还有10所高校收到了除山西以外的全部17个省市选调的“邀请函”。他们是: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这12所高校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除了武汉大学,均地处北京和长三角这两个高校云集的区域。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得到了16个省市选调的入场券。这16所高校无一例外也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那相比前面的“大满贯”高校,这些大学被谁拒了呢?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吉林大学这两所东北高校,被上海“十动然拒”;反之,位于东北地区的吉林省,是目前公布的省份里,面向学校最少的省份,上述另外几所高校,都是无缘这个东北省份的选调。以上28所高校,是目前各省市选调生最热门的选择。而另外14 所“一流大学”,8所被认可的省份处于12-15个;湖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得到了11个省市的选调资格,东北大学则得到10个。而相对较少的,是3所新“升级”的,即原本不是“985工程”高校的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2019年11月28日,教育部官网消息: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这3所高校都只得到6个省市的青睐——北京、甘肃、江苏、辽宁、河南、山东。各省市选调考虑的因素多样,或许是因为“985工程”经过近20年的建设,早已深入人心。尽管如今已统筹为“双一流”建设,但在划定选调高校范围时,“惯性思维”或多或少还是影响到了学校的口碑。高校要扩大本校学子签约选调的版图,得到广泛的认同感,还需要在“一流大学”的建设上不断深化。一流学科难出圈虽然140所“双一流”高校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可参与选调的资格,但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与“一流大学”的待遇完全不同。98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只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2所北京的高校得到了14个省市的青睐,其它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被认可度就没有这么乐观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2014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但在2020软科中国新生质量排名榜中高居第三,仅次于清北。国科大前身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目前每年仅招收300余名本科生,且实行“学业导师制”。指导老师都是从两院院士、“国家杰青”获得者等高水平导师中精心遴选的——这师资连清北也望尘莫及。凭借这个“利器”,国科大培养的学生质量毋庸置疑。中国政法大学则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其法学学科与中国人民大学并列全国第一。在2021年选调中,面向中国政法大学的部分省市也呈现出明显的学科要求:浙江指明面向中国政法大学选调省纪委省监委和省市县三级法院、检察院、公安系统要求法律专业背景的职位;上海则规定法学专业;四川也是要求本科是法学类专业,或者研究上为法学、法律专业。此外,还有11个省市面向中央财经大学进行选调,其中包含了江苏的普通选调,而江苏“名校优选”计划中,央财并未出现在高校名单中。央财也是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应用经济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与北大、人大并列全国第一。上海在2021年选调公告中,也是点名选调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同样的情况还有上海财经大学(10个省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个省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个省市)、西南财经大学(6个省市)等。这5所财经类大学也正是2020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前5的,在经济学学科,足以与其他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一较高下。绝大部分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只被1-5个省市“翻了牌子”,达到了87所。而在11所只被1个省市挑中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除了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是被“娘家”江苏“点了名”,其它8所都是异地相惜:选调最“宽容”的江苏还给了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西南石油大学6所高校选调资格。总体来说,“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选调一事上,还面临着较强的地域和学科局限性。除个别几所高校,大部分的受认可程度,远不及“一流大学”们。“双非”只有“娘家”认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多达2000余所,其中绝大多数高校是“双非”。然而就目前选调的情况来看,有资格和“双一流”高校同场竞技的“双非”只有115所,在16个省市公布名单的255所高校中,“双非”也是小众之选。必须承认的是,能够有资格和“双一流”学校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这些高校已经可以算是“双非”里的“翘楚”。但想要在选调的进程中“出圈”,对于“双非”高校真不是件容易的事。115所“双非”高校中,基本上是由于学校所在地“照顾”,收获了1张选调资格卡;而成绩最好的三所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审计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也就获得了2个省的青睐而已。“双非”高校的学子,在学校出身上就已经在选调时处于下风。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除了分别被所在地上海、重庆“点名”以外,与法大一样,都是由于法学学科特色被浙江纳入要求法律专业背景的职位选调计划中;而南京审计大学除了被“娘家”江苏选中,另外一个有资格竞争的地区是广西,而广西也针对选调对象,明确要求是审计学、金融学、电子信息专业的2021年应届毕业生。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江苏普通选调面向多达170所高校(其中32所类别II高校为江苏省内高校),但是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三所政法类名校被排除在外——这三所在“名校优选”的72所高校名单中,且都是法院系统专项选调职位。此外,河南、四川还设置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四川面向清北选调包含本科生)这一学历门槛。山东则规定“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报考定向选调生的硕士研究生或本科生职位,除符合职位专业要求外,该专业就读高校也应在定向选调范围高校内。”截图自河南省2021年选调公告吉林、内蒙古、四川还要求报名者本科阶段应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这一道严苛的门槛,无疑是给本科出身“双非”的“双一流”高校研究生们,上了一把“阶级固化”的枷锁。截图自《吉林省面向国内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定向招录选调生公告》截图自《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度面向山东大学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双非”高校的学生,想要成为选调生,基本只能考虑学校所在地,几乎没有跨省的可能,本就选择范围相当局限;而且与其他名校的优秀学子竞争,没有拿得出手的母校“敲门砖”,仅凭自身的“优秀”去竞争选调职位,这难度可想而知。学生选择:竞争小,优势大“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毕业生无疑是选调最为受欢迎的“香饽饽”,而名校骄子也是将选调生作为一条为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快车道”。调查显示,定向选调生工作的稳定以及非体制工作压力、亲情维系和感情归属、包含基层历练、社会责任以及家国情怀的公共服务动机,是其职业决策最重要的因素。同时,“双一流”建设高校定向选调生透露出了非常明显的服务基层、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的职业动机。而相比于普通公务员考试的“大海捞针”,选调生的竞争就要小得多。比如江西的2021年选调计划分配到校,考生只在本校范围内竞争——本身就有学历、成绩、校内奖励、校外实践等一系列严格的招录要求做限制,能够得到学校推荐报名的学生就是凤毛麟角,成为选调生已经是对他们优秀学生履历的肯定。加上更好的发展前景、单独晋升的渠道等,对于想进入体制内工作的应届生来说,选调生的优势不言而喻。以上评论摘自知乎在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上,不乏高校学子为选调献计献策的建议。中央政法大学的学子在天津、内蒙古、河南分别留言,希望“定向选调增加中国政法大学”。而天津市委组织部可以说是“从善如流”,在天津市2021年度定向招录选调生的35所重点高校中,法大赫然在列。截图自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而河南今年的定向招录计划中,法大依旧无名。其省委组织部回复称“在今后的选调生工作中加以考虑”,留下了一丝希望。同样地,经统计内蒙古面向的37所定向选调高校中,中国政法大学没有能够成为“座上宾”。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指明,“目前中国政法大学不在我区定向选调范围内”。而内蒙古自治区每年还面向国内普通高校进行集中选调,届时法大学子能否被“提名”,值得关注。高校重视:创造更多选调机会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尤其是“双一流”院校,是我国选调生的主要培养和输出基地。学校的重视程度,对各省市选调的主动性,也多多少少会影响高校被选择的结果。高校的主体功能和定位是科研发展、培养学生,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则是高校“培养学生”这个主要工作最直接成果展示。不同学校每年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毕业去向就可以直接发现主要就业单位的层次和方向差异明显。综合2019年部分“双一流”大学的就业报告,兰州大学以504名选调生的人数居于首位,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选调生人数也在400以上。选调生为政府管理体制内的公务人员,因此一些文科专业更具契合度。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在2019年409人赴基层就业,其中超九成流向了党政机关,其毕业生与党政机关用人需求的契合度较高。选调,最早可以追溯到1965年;80年代初,我国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践被重新提上日程。30多年来,选调生政策不断深化,选拔规模不断扩大、培养力度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党政机关尤其是基层管理更需要高素质、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高校势必将培养、输送适合国家发展的人才作为其不可推脱的任务。因此,学校重视选调生尤其是定向选调生,也是助力自身发展、提升本身社会美誉度的表现。随着各地选调工作陆续开展,各大高校也就选调一事频频安排宣讲会,邀请省市代表来和学生进行“近距离”接触。据复旦大学官方消息,截至目前,复旦与28个省(区、市)开展定向选调生招录。五年来,复旦选调生人数屡创新高,累计近700人加入各地选调生队伍,越来越多复旦青年投身全国各地基层,踏上选调生的新征程。这一蓬勃势头正是源于复旦大学近年来以选调生等重点人才项目为着力点,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加强择业价值观教育”为核心,持续推进“目标引领-教育激励-跟踪关怀”三位一体的就业引导工作体系建设。多年来的选调,已经为高校在对接省市的工作上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而如何培养、筛选适合选调的学生,更高效地匹配选调职位,或许是高校更应该精进思考的。对于政治素养较高、工作能力较强、有强烈政治抱负的学生,高校应在全面提升教学、科研质量的基础上,重视其政治修养,形成和发展选调生针对性培养的方法体系,建立高校选调生针对性培养的长效机制,提升我国选调生的综合素质。“学而优则仕。” 选调生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青春力量。对有志选调学子而言,名校的背景使得他们的职业生涯从起点就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如何在基层磨炼中,将“名门”优势发挥出来,实现家国情怀与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也是不能忘却的使命。“不忘初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对于高校而言,越受认可的高校,其毕业生选调的筹码越大,机会也越多。在各地不断深化政策吸引优秀毕业生的背景下,重视培养选调生,为学生赴基层就业提供便利,同时提高自己在各省有关部门心目中的认可度和口碑,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也是光荣而重大的使命。文中数据均收集自各地政府网站、各校就业信息网,重庆、内蒙古、江西、四川未公开选调高校的确切范围,为手动整理,不完全统计,仅供参考,详情以官方信息为准。数据来自软科
陶崇园的部分荣誉证书。 本文图片均来自 陶崇园姐姐微博3月26日早晨7点半,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陶崇园从宿舍楼坠下身亡,距离他26岁生日还有两天。微博用户“@陶崇园姐姐”30日在微博上发文称,其弟系因导师王某“长期精神压迫致死”。3月31日上午,武汉理工大学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对此回应记者,该校确有一在读研究生在校内坠楼身亡。公安机关调查结论为高坠死亡,排除他杀。“事件发生后,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班调查和处置相关事宜,已经将初步调查情况向家属进行了反馈。”至于具体调查进展及导师王某现状,该工作人员称有结果后会及时公布。同日傍晚,王某在回复记者采访邮件时称,希望能够包容理解,现在尚不方便回答问题。家属称研究生被导师“精神压迫”@陶崇园姐姐在微博中晒出多项聊天及邮件往来记录,称弟弟大四(2014年)时成绩优异,获得保送华中科大读研资格,但王某向其承诺在其手下读完硕士可优先推荐至国外读博。“读研期间,王某要求我弟几乎每晚八点左右去其家中,并频繁送饭到家里……称呼王某为‘爸爸’。”@陶崇园姐姐晒出的聊天记录显示,其中有“谢谢爸”“我永远爱你爸”等字样,并有王某要求陶崇园去其家里送饭、找眼镜等记录。另外,@陶崇园姐姐晒出聊天记录称,王某在其弟寻求出国深造及找工作过程中有过阻挠。陶崇园高中同学兼生前好友胡斌(化名)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他印象里,陶崇园是个仗义、活泼且做事积极的人,喜欢打篮球,平时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平时跟他交流他还是很乐观的,我后来工作了,然后工作上面有一些不顺心的也会跟他倾诉,他也是经常安慰我。”胡斌告诉记者,此时他正与陶崇园家属一起在武汉处理后事。胡斌称,陶崇园父母平日在武汉工作,出事当天(3月26日),陶崇园“顶不住压力”打电话给母亲,“他妈妈察觉到有点不对劲,就赶到学校来”。胡斌自称事发后曾看过学校监控,据其描述,26日6时18分,陶崇园带着手机从宿舍里面出来,在楼前不远处一个路口和妈妈见面,并就近坐下聊天大约半个小时,然后起身往另一个方向走,因位于摄像头死角,缺失了50分钟。在这之后,发现陶跑向宿舍,过一会,妈妈从后面追上来,距离较远,“最后就是宿舍楼门口的摄像显示一个黑影从楼上掉下来了。妈妈当时还没赶到那个门口,过了一会儿赶到时,呆了一下,然后就冲进去了。” 胡斌称。这得到了另一名曾看过监控视频的陶崇园生前好友张泽(化名)证实。31日下午,陶母向记者回忆了现场情况。彼时陶崇园告诉母亲,有点受不了了,想摆脱导师,最后称要回宿舍拿本书,让母亲等着。不料却突然跑起来,陶母感觉不对劲,从后面追去。据胡斌证实,微博用户@陶崇园姐姐确系离世学生姐姐,现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博。3月31日,@陶崇园姐姐已被实名认证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胡斌称,逝者亲属目前十分难过,将在31日晚些时候统一接受采访。据胡斌透露,目前家属和校方沟通过三次,但结果并不满意。 胡斌告诉记者,第二次沟通中,家属给校方提供了部分从陶崇园电脑里找到的关于他和导师的聊天记录后,校方承诺会调查,并基于人道主义给5万元作为补偿金,但家属并不接受。另对于网上“要求学校赔偿600万元”的说法,曾在现场与校方交涉的杨泽告诉记者,沟通现场比较混乱,“600万元是一个朋友在情绪激动下说的,不是家属意见。当时家属们心情低落,没有经历这么大的事,没想那么多。”校方回应称正调查武汉理工大学一名同时认识王某及陶崇园的研究生告诉记者,“陶崇园是一位很好的学长,品学兼优”。对于王某,该同学称,“曾和其打过羽毛球,知道他是一个控制欲比较强,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比较高的人,球场上会批评别人,但活动后会自费请学生吃饭”。一名之前选过王某课的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考研时王某曾帮忙写过推荐信。就他的了解来看,王某除了“有点儿爱自夸以外其他方面还不错,上课风趣,能扩展出去讲很多知识”。记者从多名学生处获得了一篇写于3月28日、署名为“王某”的文章,该文称,“作为陶崇园本科班主任、本科生导师、研究生导师,(自以为)和他感情极深者”,写一小文记述两人往事。该文谈及陶崇园曾在25日与王某同场踢球,无异常。26日凌晨2时26分,陶崇园给王某打来电话,自称身体不适、行为不受控制。后仍发生不幸。该文还讲述了王某采取各种针对性举措提升陶崇园身心状况。另外特别提到了两人交往过程中的“语言系统”:“我们均认为,我国古代的入室弟子模式和英国剑桥本科生导师制非常可取,于是我们长时间采取了晚上面对面交流30+分钟的交流制,学术、个人经历、感悟无所不谈、海阔天空。当他问及如何给家里说这件事时,我们协商一致选用了‘到王老师家做家务’的这一回答。”文中称,两人网上交流言论真真假假,有时看起来疾言厉色,实际上是心理学小测试。多名熟识两名当事人的学生向记者证实,这为王某本人所写。但记者就此向王某求证,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应。胡斌也称,家属暂未见过这一文章。3月31日,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回应记者称,3月26日,我校一在读研究生校内坠楼身亡。公安机关调查结论为高坠死亡,排除他杀。事件发生后,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班调查和处置相关事宜,已经将初步调查情况向家属进行了反馈。对于调查进展、监控内容,该校是否与家属有过多次沟通及承诺予以5万元人道主义赔偿等内容,该校称上述回应“为学校截至目前的全部回应”,如有最新情况将会及时联系媒体。
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从未停止。上至宇宙,下至海洋,但凡人类能探索得到的都是梦开启的地方。山东科技大学阳凡林,一个农家子弟出身的高材生,在经过名校、名师和长达20多年的实践磨练后,成长为山东科技大学海洋测绘学科带头人,成为“海洋测绘”的筑梦人、圆梦人。他参与完成的成果,应用于尼日利亚等国大陆架划界中,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发明了多波束假地形处理方法,开发了假地形处理软件模块,解决了假地形改正关键技术问题;他研发的软件,为大陆架界限点的确定提供高精度地形数据,成功应用于国家海洋专项。他主持完成的成果,能对复杂海域进行高精度、全覆盖地形测量,对于“认识海洋”,摸清海洋的每个细节提供技术支持……寒门学子 见证读书的力量“学海本无涯,唯勤是岸;青云岂有路,以志为梯。”阳凡林说,“我是一个不服输、不怕吃苦的人,做事力求完美卓越。”阳凡林,1974年7月出生于湖北荆州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自幼学习成绩十分优秀。1993年考入长春工程学院建工系,主修工程测量专业。1998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武汉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博士,在这所樱花满园的著名学府修身淬炼,长达五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2005年至2007年期间,阳凡林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是金翔龙院士、李家彪院士和初凤友研究员。在海洋二所博士后研究期间,阳凡林通过参与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大陆架专项、西北太平洋专项等重大项目,研究视野进一步开阔。阳凡林的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教授十分认可阳凡林,认为他“在校学习期间,品学兼优,两年半的时间即完成了博士阶段的学习,在我国海洋测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立德树人方面成效显著”。“敢吃螃蟹” 展示科技的魅力求学期间,阳凡林逐步认识到,海洋科研是推动“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作为海洋开发基础和先导的海洋测绘尤其重要。国内海洋测绘体系建设起步晚、底子薄,要“经略海洋”,首先要进行海洋测绘,才能“认识海洋”。随着对测绘领域研究的深入,阳凡林决定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为海洋测绘。2009年,阳凡林作为主要负责人和同事一起筹建了国内首批海洋测绘专业,第一批海洋测绘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目前,山东科技大学海洋测绘专业已发展成山东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方向,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所属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官方最新评估中属于B级,居全国同类学科前7-10位区间。阳凡林与他的团队潜心于海洋测绘、GNSS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研究成果投入了实际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与完成的“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发明了适用不同水深环境下的多波束假地形处理方法,开发了假地形处理软件模块,解决了假地形改正关键技术问题;他负责研发的“多波束测深精细处理软件”为大陆架界限点的确定提供高精度地形数据,已成功应用于国家海洋专项,成果直接应用于我国向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提交的划界文件中。阳凡林做事喜欢“钻”,求“精”求“深”。他常说:“一旦决定要做的事,就要精益求精,就要尽全力做到最好。”阳凡林认为,力量源于责任,人的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将科学研究方向与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应尽之责。投身海洋测绘,在建设“海洋强国”作出贡献,做一个“有益于国家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是阳凡林坚持并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攻坚善闯 攻关路上“工作狂”阳凡林从事科研既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也有“遇到南墙撞破墙”的决心。阳凡林说,“没有哪一项成果是唾手可得的。做科研会碰到难题,会遇到很艰难的阶段,只有坚持探索,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工作狂”“拼命三郎”,是同事和学生对他一致的评价,是他的工作状态留给大家的共同印象。在“复杂海域高精度全覆盖地形测量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攻坚阶段,阳凡林身先士卒,带领团队昼夜不停,攻克了无数个技术难关,在船载一体化测量、多源数据融合成图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研发了一套效率高、风险低、精度高的海洋测量技术与方法,为海底资源开发、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科学研究“护航”,显著提高了我国海底地形测量技术水平。该项目获2018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成果包括在外交、海军等部门领域广泛推广应用。进入工作状态,阳凡林常常达到“忘我”的境界。有一次出海,碰上狂风巨浪,阳凡林没有选择速去避风港,而是坚持采集一条长达几十公里的测线数据。铜钱大的雨点砸在甲板上,工作船在海里上下颠簸,异常凶险。阳凡林抓栏杆的手都麻木了,下船后海浪颠簸的感觉久久未消。“虽然历经艰险,但当拿到完整数据时,一切都是值得的。”阳凡林后来说。儒雅学者 薪火传承育新人阳凡林面目清俊,气质儒雅,不仅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也是一位和蔼的老师。二十多年来,阳凡林始终未离三尺讲台,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创建了山东科技大学海洋测绘学科,建立了该学科本—硕—博完整的培养体系和高层次科研平台,组织撰写了我国首套《海洋测绘丛书》,该丛书被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解决了海洋测绘教育20多年以来教材缺乏的问题。担任院长后,工作量大大增加了,但依然奋斗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开设《海洋测量技术》《海底地形测量》《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空间大地测量》等9门课程,同时承担本科生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课堂上,阳凡林用渊博的知识教授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课下,他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利用自己的丰富阅历,引领和鼓励学生坚定报国信念,树立远大目标,珍惜青春年华。近年来,他培养的学生30多人参加大洋科考、极地科考等任务,为国家经略海洋作出了贡献。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的科研作风、忘我的工作精神,使青年学者和学生倍受感染与鼓舞。“相比称呼他阳院长,我们更喜欢叫他阳老师,因为他总是能在我们迷茫时指明方向、提供帮助。”学生这样评价他。他多次被学生评选为“最难忘的恩师”,荣获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之路依然艰辛,海依然很远、很神秘。阳凡林跟他的团队一如既往,坚守初心,着眼于海洋测绘高科技,力争为国家开发海洋提供更多的海洋自然地理要素,在经纬大地烙刻奇迹,在岁月深处续写荣光。(图/文 马立瑜信永华 秦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