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副教授秦启龙专注于海洋微生物的世界孔子适楚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副教授秦启龙专注于海洋微生物的世界

近日,完成中国大洋52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停靠在山东青岛南姜码头。科考队员、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副教授秦启龙走下舷梯。这是他第二次随“大洋一号”远征。肤色黝黑、爱穿老北京布鞋的秦启龙在“大洋一号”上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投身海洋微生物研究读初中时,秦启龙最不喜欢的课就是生物。在他看来,生物课枯燥乏味、单调无趣。学生时代的秦启龙根本想不到,自己以后会成为一名海洋微生物学教师,而这源于一档电视节目。1999年,高中二年级的秦启龙特别喜欢看《动物世界》,节目里各种动物让他颇为震撼,也因此成为该节目的忠实粉丝。从此,秦启龙改变了原来对生物学的看法,逐渐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魅力。高考填报志愿时,一门心思探索生命奥秘的秦启龙,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山东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并如愿被录取。自从走上了生物学研究之路,秦启龙便再没停下脚步。2005年,在山东大学生物系完成本科学业后,秦启龙进入本校生命科学学院,师从我国知名海洋微生物学者张玉忠教授,开始硕士、博士阶段学习。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山东大学,继续从事海洋微生物研究与教学。秦启龙担任过该校“海洋生物与环境”课的讲师。当时,这门课是山东大学的“网红课”,受到许多学生热捧,甚至有学生打电话给秦启龙,抱怨这门课太难选,能不能多排一些课时。也许由于自己对生物学产生过抵触心理,秦启龙为了给学生们讲好这门课程,花了很多心思去设计,他常常使用幽默、接地气的语言并配合有趣图片,让学生们感觉耳目一新,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获取知识。其实,秦启龙也藏有一些“私心”,他希望通过这门课,激发同学们从事海洋微生物研究的热情。坚定海洋科研信念从硕士到博士,秦启龙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海洋微生物。但他没有想到会和极地海洋微生物结缘。2007年,山东大学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秦启龙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被派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生态室交流学习3个月。“无论是茫茫北冰洋,还是南极冰下湖,微生物无处不在,极地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天然实验室。”在交流期间,秦启龙通过研究极地海冰等样品,增长了许多知识。在交流期间,秦启龙还开展了一个旨在用海洋微生物解决乳糖不耐受症状的科研项目。“很多人都有过喝牛奶腹泻的经历。由于饮食习惯原因,许多中国人存在乳糖不耐受的症状。这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秦启龙说。当时,秦启龙和项目组成员希望从极地海冰微生物里寻找可在低温下降解牛奶中乳糖的生物酶,使牛奶在低温保存环境下分解乳糖,人们喝牛奶就不会产生乳糖不耐受了。然而,事情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秦启龙在筛选了一大批候选酶后,并没有发现适用工业化应用的目标酶。多次挫折让秦启龙很沮丧,但也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做科研就像马拉松,没有人能一蹴而就,要有恒心和毅力,才能拔云见日。从那时起,他就坚定信念,一定要用海洋微生物做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交流结束后,秦启龙便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去极地现场工作。机会终于来了,2015年7月,秦启龙作为科考队员前往中国北极黄河站执行度夏考察任务。考察期间,他采集了大量北极地区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的微生物样品,为进一步研究极地地区微生物特性积累了第一手材料和数据。“漂出来”的科研成果提起海洋科研,艰苦不用多说。作为一名海洋科研人员,对秦启龙来说,海上科考已是家常便饭。多年来,秦启龙一直活跃在海洋科考一线,希望从中发现更多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海洋微生物。他曾搭乘中国海洋大学的“东方红2号”船前往南海、马里亚纳海沟等海域,也曾跟随“大洋一号”远赴西南印度洋。“长期出海,肯定是难以照顾家庭。”秦启龙认为,出海是海洋科研工作的基础,只有身临海洋科考一线,才更懂得采样艰辛,也有助于根据自己的科研需要采集到高质量样品。结合多年海洋一线调查成果,近年来秦启龙和团队成员终于在海洋极端环境原核微生物的生命特征及环境适应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种”和“属”是原核微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元。秦启龙告诉记者,他和项目组成员从大量深海和极地细菌、古菌微生物资源中,鉴定了多个细菌新种、属,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原核微生物“属”的量化分类标准,为国际原核微生物系统分类学研究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海底生物资源开发领域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海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还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出色的环境适应性。秦启龙告诉记者,很多海洋微生物在特殊环境下生存,形成了独特的生物结构、基因类型、生理机制及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从海洋微生物中提取的活性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目前,海洋微生物的研究成果主要在医药、工业酶等方面得到应用。谈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秦启龙说,除了科研工作,他还会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海洋微生物科技成果转化上,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让科研成果更好的服务社会。来源:中国海洋报记者: 郭松峤编辑:吴琼

金莲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学家的摇篮,实业家的孵化器,欢迎报考!

院长寄语谭保才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山东大学(青岛)副校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泰山学者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百年山大,数度辉煌,生命科学学院一直是将山大推向辉煌顶峰的主力之一。在这里,童第周、曾呈奎、王祖农等先贤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生物科学发展分别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山东大学科研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生命科学学院是科学家的摇篮,是生物技术实业家的孵化器。在这里,你将探索生命的奥秘,深刻理解为什么“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这里,你将参与科研,贡献学术,享受创新;在这里,我们一起“诚,做人;明,做事;梦,成真”。生命科学学院的过去,有大家、先贤;生命科学学院的现在,有名师、教授;生命科学学院的未来,欢迎你们的加入!学院发展历程山东大学生命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就、享誉四海的名声。1901年山东大学堂创办,开设生物学方面的课程,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后为国立山东大学)在理学院下正式设置生物学系,课程分为动物组和植物组,学生根据兴趣任选一组。生物学系被誉为“海洋学科远东第一”“生物学科全国最好”。童第周院士、曾呈奎院士等曾长期在山东大学任教,并先后担任过生物学系主任。以童第周先生为核心的动物学系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以及被载入史册的“童鱼”和胚胎发生核质关系及干细胞和细胞分化的研究,奠定了我国发育生物学科的基础。动物学科于1986年获得发育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国内高校第一个发育生物学博士点,同时也是20世纪在我国高校中唯一具有能够开设发育生物学本科课程和培养硕士、博士生的学科点。1989年细胞生物学教学体系的创建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1年建立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1992年《分子细胞生物学》教材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996年建立发育机制与基因调控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950年王祖农教授从法国回到祖国怀抱,开创了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科。1963年山东大学建立了部属微生物研究所,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博士授予权单位中唯一的部属高校微生物学博士点,1984年成立高校中的第一个微生物学系,又新设微生物工程,1987年微生物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5年建立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996年生物学系、微生物学系、微生物研究所等组建生命科学学院。2000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八个二级学科;2001年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体系的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准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自设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和海洋生物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发育生物学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并设立了山东省“泰山学者”及海外特聘教授岗位;2007年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立项建设,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列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计划;2008年获准建立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同年建立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建立山东省动物细胞与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11年响应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成立泰山学堂设生物取向,同年生物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2012年生态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2013年生物科学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19年生物科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科教学条件作为山东大学首批搬迁青岛校区的教学和科研机构,生命科学学院2016年已于青岛招生,在青岛校区使用N1(第周苑A)、N2(第周苑B)和N8(第周苑F)三栋现代化教学科研大楼和淦昌苑F楼一、二层教学科研空间及会文北楼本科教学实验室。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拥有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国际化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山东大学德国学院、国家青岛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植物发育与环境适应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物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植被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以大中型科研仪器设备、高素质实验工程技术人员和人性化的管理为主要支撑的生命科学公共仪器中心拥有基因与蛋白质组学、显微技术、生物工程、纯化与性质鉴定四个平台。生命科学研究在国内位居前列,微生物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与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农业科学等7个分支学科排名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师资队伍学院教学队伍以生命科学学院为主导,联合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和国家糖工程技术中心共同参与本科生的培养。现拥有教职工301人,正高级职称103人,副高级职称70人。教师中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青年千人、优青等)20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泰山学者1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大学荣聘教授4人,山东大学特聘教授6人,山东大学讲席教授1人,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12人,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23人,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教师中具博士学位占总人数的93.69%,80%以上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工作经历。主要教学成果《生物信息学》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金课)、《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演替与修复》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金课)、生态学与人类未来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及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细胞生物学》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育生物学》;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字课程《趣味生物学实验》《发育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小细胞,大世界—细胞生物学通论》;近年来在全国高校生命科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各种奖励(优秀组织奖,优秀设计奖,优秀制作奖,一、二、三等奖等)。理论&实践教学安排核心课程设置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发育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酶与蛋白质、糖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植物生物学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生态学实验和专业综合研究技术。专业实习按专业进行。特色培养生命科学学院实行统一招生,按专业方向分流培养的本科教学模式,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和生物工程专业,拥有“国家生物学教学与研究人才培养基地班”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设有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入学后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泰山学堂生命取向”学习;二年级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三年级根据学生志愿开始专业方向分流。实行低年级学业规划导师制和高年级导师轮转制度。学院还与英国曼切斯特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海内外著名高校长期合作,开展本科生培养“2+2”项目、双学位项目和“3+2”项目及配套的教师海外培训项目。专业优势及特色【生物科学类】实行生命科学类大类统一招生、按专业方向分流培养的本科教学模式。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和生物工程四个本科专业,下设不同的专业方向。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生物学基础型研究人才,下设植物科学、动物科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四个专业方向;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生物学高新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下设微生物技术、免疫学和生物信息学三个专业方向;生态学专业培养具有生态学专业知识,具备开展生态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生物工程应用和产业开发领域的专门人才,下设发酵工程和生物技术制药两个专业方向。【泰山学堂生命方向】以生命学科与专业特色为依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行滚动分流和弹性学制,完成培养目标的学生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经过专家组推荐,可直接进入博士生阶段。【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基地班】培养中国一流的具有复合型、国际化视野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基地班60%左右的学生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培养产学研结合型的生物学高新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基地班60%左右的学生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生物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本情况学生风采学院学生工作以学生参与、学生受益为衡量标准,注重实践、实干、实绩,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获得感。依托书院学生会、学院研究生会、本科生发展委员会、素质拓展培养系统等各类学生组织和活动平台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主题思想教育、文体活动、实践服务、学术沙龙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就读体验孙秀佳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保送至北京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我毕业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4级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班,是2017年度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获得者,并连续获得山东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和校级三好学生,被表彰为山东省优秀学生,省优秀毕业生。感谢山大对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反复的实验是探求问题的必经之路,生科院的本科基础教学夯实了我的专业基础,提升了我的创新能力,培养了我的科研兴趣,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学习都为我之后的科研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山大的求学经历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将始终激励我前行。武大雷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999级本科生山东大学教授 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我于2003年在山东大学获得生物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8年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得药物设计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又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佛罗里达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9月回到山东大学,加入了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自然科学的诸多门类里面,生物应该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它看似简单,却又包罗万象,汇集着人类对各种生命形式及其内在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与数学、化学和物理等其他基础学科相比,生物学或者生命科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还处在高速的发展阶段。得益于以显微镜为代表的各种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现代生物学研究对生命现象的理解持续深入——已经涵盖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方面。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近年来诺贝尔奖的选择,物理学奖屡次只能颁给几十年前的研究,化学奖则常常跨界颁给生物学家,而生理与医学奖却每年都充满悬念,因为日新月异的生命科学及相关的医学领域有着太多的研究和发现亟待认可。因此选择生命科学,就是选择最有发展潜力的自然科学,特别适合有志于科研事业的年轻学子们。李婧华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本科生现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未来的学弟学妹分享在山大求学的体验。在山大的本科学习经历使我受益匪浅。学院的老师用他们渊博的知识将我们引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对科学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本科期间,我们还有很多机会积极参与到科研工作中,这为我们在生物科学领域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学院的领导以及辅导员老师一直致力于和同学们进行及时、高效的交流,保证每个同学对于个人发展的规划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母校对我们的培养对我们接下来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会永远感恩铭记。我目前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继续进行研究工作,从事的方向是材料和生物科学的交叉领域,包括了低维半导体材料的可控化学合成和表征,以及生物分子的传感、检测。希望在未来有机会与母校的老师同学进行学术交流,共同进步,探索生命科学的前沿。祝愿各位学弟学妹都能够收获精彩,也希望母校的明天越来越好!创新创业学院在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一直走在学校的前列。近年来国家级创新创业和校级创新项目结题上百项,在IGEM(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大赛中获得IGEM国际金奖(2018)。学院在海峡两岸大学生生物知识竞赛中曾取得第一名获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多项次。来源: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封面 / 张以诺 编辑 / 万钊廷 查力凡 责编 / 宋沁潞 钟启鸣

柳月

山大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青岛蓝谷的首个产学研项目正式投产

记者从山东大学获悉,日前,由山东大学(青岛)和即墨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推进的产学研项目“新型固氮杀虫杀菌的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工艺”取得重大进展,共同转化的新一代多功能农用微生物菌剂——兼具高效杀虫、抑菌和生物固氮功能的荧光假单胞菌,在双方的合作企业青岛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次试生产中获得成功,标志着本项目的产业化迈出了关键一步。该项目是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即墨蓝谷进行成功转化的第一个项目,同时也是青岛校区自落户即墨蓝谷以来,就地转化的第一个产业化项目。项目践行了山东大学服务山东战略,构建了良好的“校地企”三方合作生态,建立了密切的人员交流、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本项成果是根据中国土壤现状,引进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最新生物菌研发技术,联合山大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亥姆霍兹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发的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物活性卓越的高科技产品。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较,该产品兼具生防和生物固氮双重功效,能有效缓解因多年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造成的土壤板结、恶化、菌群失调等现象,促进作物根部养分吸附、运输、存储及转化功能。产品集广谱、高效、营养、促生、提品质、增产量为一体,对根腐病、茎腐病、青枯病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土栖害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广泛适用于农业生产等多种领域。2018年底,即墨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多次对本项目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关心项目进展,并于2019年5月与青岛校区签订了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成立青岛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用于本项目的产业化发展,总投资1.3亿元,研发中心设在蓝谷中德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园,生产基地设在即墨北部工业园,占地50亩,厂房面积2.3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年产2万吨各类农用生物菌剂,产值达5亿元。此次合作也是即墨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尝试。(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原 刘一颖 通讯员 车慧卿 报道)

不比而周

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同期开工

9月28日上午,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这次集中开工也标志着,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全面展开“一线、一片、多点”的空间产业布局,“医疗硅谷”重装启动。作为济南市“西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将打造成国际医疗高地、全业态医养示范和绿色低碳园区,成长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医养健康产业新兴增长极。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高等学府打造的创新医疗综合体据了解,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项目包括山东大学国际医院与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总占地面积约160亩,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项目位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南北三号路和南北四号路之间,威海路以北为山东大学国际医院,威海路以南为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国际医院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创新型、开放性医院综合体,汇聚高端国际专病诊疗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设备最先进、运营最科学、一体协同能力高效的现代化国际医疗体系。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由动物中心、生物样本库及多个科研公共平台和精准医学研究中心、生殖健康研究中心、脑与类脑科学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中心组成,是校地合作共建国际一流的医学研究及转化综合体。项目将打造具有齐鲁医学特色的医学转化研究高地、医学人才引育高地及医学科研国际合作高地,向区域内科研和教学需求提供公共服务,为省市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和动能转换提供重要支撑。同时,针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紧急事件需求,探索建立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的全链条研究体系,构建应对高致病传染性疾病高水平应急防控研究能力,有效弥补应对新发突发特大传染病疫情的战略储备短板。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对接国家级平台带动上下游产业转化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项目位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生命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南侧,济齐路以南、小清河以北、南北三号路以西,占地108亩,总投资15亿元,计划2022年8月建成使用。项目作为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和集成的中心,对接国家相关平台,建设微生物资源中心、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临床转化医学中心、基因编辑中心等创新研究中心。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省科技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在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集聚国家、省市微生物科技资源,构建一流科技创新体系,引领带动新型大健康产业发展。项目投产后,将培养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生物技术领域产业领军队伍,催生一批引领新型微生物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建成兼具人才、团队、技术、运营集成优势的微生物创新技术产业高地。从一张蓝图到一方热土,“医疗硅谷”开启医学中心新征此次集中开工也意味着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医疗硅谷”重装启动。“医疗硅谷”位于济南西站西侧约1.4公里处,地处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的核心及门户地区,北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南至烟台路,东至京台高速,西至南北一号路,占地面积约1936.95亩,总建筑面积约36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1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20亿元。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医疗硅谷”项目立足山东、辐射全国、面向国际,以教育、医疗、研发、公共服务为主要建设方向,探索运用“规划、设计、建设、招商、运营、服务”一体化的开发模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期推进山东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树兰(济南)国际医院、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山东施尔明国际眼科与眼视光临床中心等一批等高端引爆项目落地建设,同时配套酒店办公、孵化转化等服务业态,打造医教研融合、开放集约共享的综合医疗服务园区。聚焦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目标定位,抢抓后疫情时代国家公共卫生事业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济南市正在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医疗康养名城,打造“康养济南”。截至目前,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已分四批开工建设各类项目28个。从一张蓝图到一方热土,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三年聚资源”的阶段性目标即将完成,正向着建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医学高地稳步前行。

产学研深度融合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迎来了第25个生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曲顺 通讯员 赵玉洁 李媛 丁璇 李琦 张建伟 青岛报道为继承优良传统,凝聚校友人心,振奋师生精神,开创学科发展新辉煌……11月21日,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开放运行25周年庆祝活动。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出席活动。樊丽明在讲话中回顾了山大微生物学科的悠久历史,高度评价了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5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希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每一位师生坚持“文化引领”战略,传承山大文化基因,做有“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人。她就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提出五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志在一流,再创佳绩。激励实验室师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学科方向的前瞻谋划和统筹布局,持续凸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性、先进性和引领性。二是坚持“四个面向”,顺应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在研究方向上守正创新,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勇于担当,服务国家建设。三是宏观布局谋划,推进融合发展。坚持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在多学科联合攻关、跨学科融合创新中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通过产学研结合等形式,充分释放“国重联合体”的蓬勃活力。四是突破瓶颈束缚,实现创新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秉承“遇水架桥,见山开路”的开拓精神,勇于实现创新发展。五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精英人才。作为教学科研单位,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针对时代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孔令栋在致辞中介绍了青岛校区的发展情况,对为实验室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们表示感谢,同时表示青岛校区将继续支持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为实验室勇攀高峰提供坚强后盾。仪式上,樊丽明为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特殊贡献奖”获奖教师代表颁奖,并与孔令栋、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主任(院长)张友明、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曲音波教授共同为“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科发展历程纪念展”揭幕。活动中,张友明作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报告。退休教师、在任教师、校友代表等分别发言。与会代表共同参观了纪念展。仪式后,“25年·25人”校友论坛以学术报告和校友座谈的形式举办。国内外学术界、政商界的知名校友,通过线上线下共同交流的方式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共话热点学术问题,共谋学科发展新方向。活动由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党委书记林建群主持。青岛校区有关负责人,学校党办校办、青岛校区党工委(校长)办公室有关部门负责人,微生物学科退休教师、校友、部分教师代表80余人参加活动。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从11月开始,陆续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及科普论坛:“王祖农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启动仪式暨科普宣讲团成立活动”旨在坚持文化引领,弘扬科学家精神,拓展社会服务格局,让科学惠及大众,推动山大微生物学科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第一届‘微生物+’前沿交叉学术论坛”共邀请了青岛校区科研处、海洋研究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等9个学院和科研机构参与,共同围绕“如何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进一步促进了微生物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第一届博士后论坛”旨在为实验室博士后队伍搭建一个展现自我和促进学术交流的机会,为做好博士后队伍的培养和发展工作助力。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下一步,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为保障,持续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不断奋勇向前,争取更大的跨越式发展。记者在现场看到,我国第一部《微生物学词典》、微生物胶印教材、研究论文手稿、学生实验报告、博士毕业论文原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成果转化……山东大学的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技术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纪念展全面展示了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科发展历程。在一代又一代微生物人的努力下,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国家队”,相信一定会为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山大贡献!

冴子

鲁商集团省医工设计院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启全面合作

鲁网7月15日讯 记者从山东省国资委官网了解到,7月13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与省医工设计院合作洽谈会暨战略合作协议及党建结对协议签约仪式,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友明,省医工设计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黄晓东出席签约仪式,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林建群主持。 仪式上,省医工设计院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优势互补、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共同发展”为原则,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和党建结对共建协议书,并就下一步合作细节展开研讨和现场参观交流。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项目开发、党建工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黄晓东在洽谈会上指出,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山东大学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是国际领先的微生物技术研究平台和科技交流合作基地。他介绍了省医工设计院设计资质、业务领域、发展情况及党建工作情况等。黄晓东表示,省医工设计院将充分发挥在医药园区项目、中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等领域的独特优势,全面实施好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张友明介绍了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文化理念、学术科研等方面情况。希望双方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将企业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高校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集聚创新效应,齐心协力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林建群随后介绍了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建工作情况。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为双方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省医工设计院将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为契机,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深入、全面、多元化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加大对新成果、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实现党建与业务合作良性互动,为省医工设计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等有关领导,省医工设计院组织人力资源部、项目运行发展部、技术质量部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本网记者)

山东大学张友明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伶俐 王海龙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邢婷)近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友明教授在欧洲科学院2019年度选举中当选为院士。王海龙/摄张友明现任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化学系,198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1994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2000年先后在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创立了革命性的Red/ET基因重组技术,并于2000年以Red/ET技术为基础创立了德国基因桥公司(Gene Bridges GmbH),任首席科技官。2013年被聘为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年任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他主要从事微生物基因组工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尤其是应用于微生物医药领域,累计发表SCI论文110余篇,其中Nature及子刊论文10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20,总引用次数超过10300,H指数46。首创的Red/ET基因编辑技术在Nature Genetics发表,单篇引用次数超过1230;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1项。据了解,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是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作为国际上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欧洲科学院院士包括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的顶级学者,主要在欧洲各国的院士中遴选,是一项崇高的国际学术荣誉。院士选举每年举行一次,其程序包括同行提名、严格的学术审查、学组与学部多轮投票,最后由欧洲科学院的理事会批准产生。目前,欧洲科学院院士包括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5位菲尔兹奖获得者、6位图灵奖获得者等。

大鳄鱼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访唐派集团山东运营中心

2021年1月12日下午,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德国工程院院士张友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禄山教授,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钟耀华,历下控股集团山东丽山细胞医学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学良等一行莅临唐派集团山东运营中心指导交流。唐派集团董事长张新峰博士进行热情接待。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德国工程院院士张友明在研讨交流会上表示要始终专注研发创新、加快技术转化,企业依靠高等院校拥有的雄厚理论基础优势和科研创新力量,一方面可以把大学的科研成果落地,推向市场、服务社会;另一方面通过双方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助推企业的科技创新,提高校友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双方未来可以探讨尽快让先进技术“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符合市场规律、顺应市场的产品,满足人们对更高质量、更加健康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禄山教授介绍了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最新情况,并表示在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校友企业、民营企业决策高效、对市场反应敏锐的优势,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唐派集团董事长张新峰博士对来宾一行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唐派集团最新发展情况,探讨了加强相关科技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双方将进一步进行后续合作的推动。本次交流就打造“山大系”品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展开深度研讨,紧跟山东大学提出的 “服务山东战略就是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山东发展就是服务国家发展,扎根齐鲁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并把服务省会作为服务山东的主战场,推动山东大学青年创业校友企业在创新创业创造和母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唐派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2010年12月21日,下辖或控股十余家分子公司,总注册资金超过3亿元,产业涉及医疗器械、健康电器、医用防护等产品的研发、制造、品牌运营和新零售等,是国内最大的家用医疗健康品牌运营集团之一,是海尔医疗、康佳医疗、仁和药业、南极电商等知名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旗下拥有秝客LEFEKE、海纳斯HANASS、莱弗凯LFCARE、阅紫AboutPurple、医仑、星巴兔等细分市场领先品牌;旗下公司在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主流电商平台开设有五十余家旗舰店和专卖店,同时全面布局社交电商、B2B分销、线下医药连锁等渠道,打造医疗健康领域多品牌、多品类的“全渠道线上线下综合零售”的产业模式。

习动

推动产学研用发展服务济南历下发展研讨交流会在唐派集团顺利召开

2020年9月18日下午,济南市历下区政府副区长、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禄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石岩,历下区智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本刚,山东大学校友青年CEO俱乐部秘书长、管理学院校友办主任鹿昊一行莅临唐派集团(山东运营总部)指导交流。山东大学校友青年CEO俱乐部理事长、唐派集团董事长张新峰博士等进行热情接待。历下区政府副区长、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禄山在研讨交流会上表示要加快科学技术与企业产业结合的步伐,使科技成果能够尽快进行转化,产品在蕴含国家研发高端技术的同时,能够符合市场规律、顺应市场,进行可持续发展,为人民谋福利。让科学技术“落地”,求真务实,要让科学技术造福人民百姓,同时也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国家人民幸福、科技发展做贡献。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石岩介绍了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最新情况,表达了学院对管理学院硕士校友企业—唐派集团发展的高度肯定和校友的关心。同时,希望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合作,加强源头创新,贯彻落实山东大学“服务山东,服务国家”的战略规划,为山东经济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做贡献。历下区智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本刚就智远街道企业发展情况做了介绍,表达了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希望山东大学校友企业进一步促进历下区、智远街道的发展。唐派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新峰博士对领导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探讨了加强相关科技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双方将进一步进行后续合作的推动。本次交流就推动产学研用发展,服务济南历下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刻研讨。唐派集团作为社会一份子,努力在医疗领域深耕,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唐派集团在不断探索发展中,坚持初心,回报社会,努力为国家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唐派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2010年12月21日,下辖或控股十余家分子公司,总注册资金超过2亿元,产业涉及医疗器械、健康电器、医用防护等产品的研发、制造、品牌运营和新零售等,是国内最大的家用医疗健康品牌运营集团之一,是海尔医疗、康佳医疗、仁和药业、南极电商等知名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旗下拥有秝客LEFEKE、海纳斯HANASS、莱弗凯LFCARE、阅紫AboutPurple等细分市场领先品牌;旗下公司在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主流电商平台开设有五十余家旗舰店和专卖店,同时全面布局社交电商、B2B分销、线下医药连锁等渠道,打造医疗健康领域多品牌、多品类的“全渠道线上线下综合零售”的产业模式 。唐派医疗有限公司作为唐派集团旗下研发及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有一、二类家用医疗器械 、消毒卫生产品、家用紫外线消毒产品、家用健康理疗器材。研发团队全部由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博士、博士后组成。产销模式采用先进的C2F模式,工业互联网+新零售结合,客户当天下单,当天生产,当天发货。

千岁厌世

史大永:“蓝色药库”里的追梦人

大山:有没有哪个瞬间,突然感觉,来山大还不错?史大永:来山大不错的感觉不是偶尔有,而是一直存在!史大永主要研究卤代海洋药物与医用生物制品,开展了海洋卤代活性物质的发现与优选、合成与修饰以及成药性评价等研究,建立了溴代化合物生物活性信息库;优选得到了极具临床开发前景的eIF4E抑制剂,获得了抗2型糖尿病候选药物HPN,参与开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2019年7月,史大永正式入职山大,现任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课题组的学术带头人。入职山大最初的一个月,史大永过得很辛苦。苦,主要还是苦在路上。每天都要赶上50多公里路才能到学校,上下班一个来回,公里数轻轻松松过百。但慢慢的,史大永找到了自己的工作状态。随着学校人才房政策的落实,奔波的情况正在改善。不过更让他忽略奔波不适的,还是他发现,这片土地上有着做科研更大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01寻找万分之一的可能史大永的研究对象是蓝色海洋世界里的各种生物,致力于海洋药物的创制,不过,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据他介绍,按照惯例,遴选1万个天然化合物,有250个左右能够成为候选药物,其中只有5个化合物能够进入临床试验,最终只有1个化合物能够成功上市。史大永感慨,“海洋药物研究真的是万里挑一”。史大永对海洋天然产物的聚焦,最早开始于博士导师范晓研究员的启发。范晓是我国知名海藻化工专家,也是最早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后来,史大永先后受到曾呈奎院士、管华诗院士的影响,“对海藻化学与海洋药物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对海洋药物研究的投入与专注,也在影响着史大永看待事物的方式。他常常会有这样的“职业病”,每每遇到新奇的海洋生物,尤其是生存环境与代谢机制迥异的海洋生物,总会更关注它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由哪些化合物组成的?这些小分子化合物是不是具有生物活性?这些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能否用于药物开发?2016年,管华诗院士倡议并发起实施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通过开发海洋中丰富的药用资源,解决人类疑难病症。对于史大永而言,80岁仍“退而不休”的管华诗院士心心念念的“蓝色药库”,同样承载着他的一往情深。“在管华诗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激励和鼓舞下,我要做一名‘蓝色药库’的追梦人”。如今的史大永,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四个模块:海洋药物化学——重点针对糖尿病、肿瘤以及血栓形成性心脑血管疾病,基于海藻中发现的活性先导化合物,通过化学手段完成活性小分子的化学合成、结构修饰与优化;海洋药理学——采用生物学手段,分别在酶水平、细胞水平以及动物水平,完成强活性小分子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以及安全性评价;卤代有机方法学——针对卤代化合物,探索卤代化合物的有机合成机理与方法学,为新型卤代有机反应提供实验方法与参考;医用生物制品——通过对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开发新型海洋生物保健品与医用辅料等生物制品。青岛是我国著名的海洋科学城,这里有着“万里挑一”海洋药物研究的更多选择。史大永期待着,用好微生物技术研究院的资源与优势,更好寻找那万分之一的可能。02心无旁骛 专心科研几天前,史大永所在课题组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IF=5.959)发表了以山东大学为第一单位的一篇论文。通过研究发现,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PTP1B能够靶向PKM2/AMPK/mTOC1调控胰腺癌的生长,PTP1B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在体内外增殖与生长。史大永说,这是来到山大以后,“新平台科研工作的开端”。正式来到山大4个月,史大永感觉自己过得异常忙碌而充实。加盟山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校从办公场所、启动经费到招生指标等系列人才政策的支持,在他看来,这解决了自己科研工作的诸多后顾之忧。经过几个月的筹建,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的实验室平台,团队办公和实验区约470 平方米,拥有约55套(件)实验设备,包括一个约15平方米的细胞培养室和15平方米的动物房。实验空间的拓展,也给团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史大永希望,在原团队基础上,尽快补充新鲜血液,打造一支优势互补、协力创新的优秀青年团队。在他的设想里,团队布局从活性物质的发现到结构优化,从活性筛选与评价到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活性物质生源与代谢,从药物作用机制与靶标发现到新药创制,从规模化制备到海洋新药与生物制品的开发,“各环节层层推进,互相交叉,实现传统单一学科无法触及的交叉领域新学科。”史大永介绍,目前已经初步组建了包括在职人员、博士后、研究助理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内的12人的研究团队。史大永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主要以卤代海洋药物为特色,重点针对糖尿病、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创制新型卤代海洋药物与医用生物制品,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海洋天然产物化学、药物化学、有机方法学、药理学以及生物制品等研究模块。“抗2型糖尿病候选药物HPN的临床前研究应该是接下来的一项重点工作。”卤代化合物HPN,不仅具有更强的PTP1B抑制活性和选择性,而且可显著改善BKSdb糖尿病鼠症状,优于一线药物二甲双胍,能够克服传统PTP1B的三大弊端,极具临床开发前景。史大永期待着能在山大平台上尽快开展HPN系统临床前研究工作。“下一阶段针对HPN,重点开展药学研究、药效药理研究以及系统的安全和代谢特性评价,从新颖性、有效性、安全性角度阐明其成药性特征,完成其临床前研究,争取早日获得临床批件。”目前,史大永他们正在遴选合作企业共同开展相关研究。“山东大学的科研环境很优越”,这让史大永感觉很幸运。他已经参加过几次学校针对引进人才的座谈会,从校领导到各级职能部门再到所在研究院,大家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式都让史大永感受到了这所大学对人才的真切关怀与大力支持。“山大良好的学术氛围、老师之间的亲切友善、国家重点实验室高频次的学术报告等,都让我感到一种很舒适的学术自由。”03团结一心 不懈拼搏史大永形容自己是一个“生活比较单一的人”,不出差的情况下,办公室、实验室是他每天待得最久的地方。来到山大,很多工作习惯都保持了原来的节奏,连同那份对药物研发的热爱。李祥乾是与史大永一起来到山大的课题组成员。他对史大永的评价是,一个很好的课题组组长、方向制定者。记者电话采访李祥乾时,他正在实验室加班。虽然课题组成立不久,周末加班却已经是大家的一种习惯。李祥乾说:“课题组有着宽松的科研氛围,不过大家都铆着一股劲儿做事情。”在史大永眼里,做科研很忌讳追热点,更重要的还是沉下心来,聚精会神,锲而不舍,进而做到精、做到深。“如果你对自己的职业专注,几十年只干一件事,专心致志,你一定能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今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的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友明,就是这样一位专注自身科研、取得很高学术成就的专家。不过对于史大永而言,更特别的一点在于,张友明是他加盟山大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史大永看来,张友明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学术水平很高,为人却非常低调,最重要的是,与他相处没有传说中的领导距离感。史大永尝试用通俗一些的话形容这种微妙的感觉,“就是跟着他干事情,会有一种内心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你只管安心做好科研,其他事情不用担心。”来山大之前,史大永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授课对象主要是硕士、博士研究生。今后,除了科研工作,他可能还会担任部分教学任务,这其实也是史大永的一份期待,因为他儿时的梦想就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在我心里,教师是非常神圣的职位,教授课程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他期待着能跟学生特别是本科生互动,把自己的所学所思传授给学生,同时也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碰撞,给自己带来不断完善的动力。“山东大学目前的学科布局缺少海洋药物研究方向,而我的研究恰恰能够找到很好的契合点。”新环境会带来新机遇,同时也有新挑战。随着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史大永对接下来的科研工作充满信心。史大永办公室隔壁是课题组用来开周会的会议室,墙上贴着一句话,是他专门找人定做的,“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现在,这句话已经成为课题组的共识。文/刘婷婷图/资料编辑/苗立群 郑浩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