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牛其昌1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学伴以女生为主……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项目近日引发广泛争议。争议的源头是山东大学于2018年在该校官网发布的一份学伴配对成组结果。配对结果显示:47名外国留学生与141名国内学伴配对成功,相当于1个留学生搭配3个学伴,且大部分学伴为女生。图片说明:中外“学伴”配对结果公示2019年7月12日,山东大学研究生部一位熟悉该项目的老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学伴”项目实际早在2016年便开始执行,从最开始1对1配对,到2018年改为每个留学生配三个学伴,目的是为了增加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的理解与交流,作为促进山东大学学生国际化的一项活动。“这一项目近来被一些自媒体解读为,‘学校给非洲男留学生配3名女大学生’,这是对该项目的故意歪曲和过度解读。”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山东大学官网注意到,2016年,山东大学开始启动“学伴”项目。相关文件显示,“学伴”结对“可以让我校中国学生与来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一起相互学习和交流,彼此成为好朋友、好伙伴”。“学伴”项目的启动彼时也吸引了媒体的关注。2016年12月,在山东大学学伴项目中外学生学伴见面会上,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副部长刘明利曾介绍道,这是学校首次尝试举办中外学生结伴交流活动,旨在促进中外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与学习交流,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语境,也鼓励中国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学生们通过交流来取长补短,增进友谊,带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文化走进来。2018年,山东大学的“学伴”项目进一步“升级”,实行“1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的配置,此举引发了外界广泛争议。对此,上述山东大学研究生部老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学伴”项目启动后,同学们报名踊跃,反馈也比较好,因此适当增加了学伴数量。为了保障“学伴”项目顺利开展,山东大学也制定了相应的“学伴”管理规定。其中明确,“参加学生自主接触交流,不得宿舍留宿,不得影响本人正常学习和生活”“中外学生应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不得骚扰他人,不得出现任何歧视性语言或行为”“如与学伴外出活动,须报相关负责人同意,超过一天的外出活动,须书面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申请“学伴”的报名表中,学校方面出于对国内学生的考虑,允许申请人选择学伴的性别,并且允许填写针对学伴的其他特别要求。据曾经参加过“学伴”项目的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小新表示,近年来学校的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她所在的外国语学院大部分学生是女生,对于外语学习有比较强烈的需求,加上女生参加校内活动的热情和认真程度普遍高于男生,因此女学伴比男学伴多也实属正常。针对外界的质疑声,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一份盖有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公章的声明在网上流传。其中指出,中外学生“学伴”活动是为促进中外学生学习而举行的活动,中外学生互为学伴,全部为自由报名,并非为单独为国际学生找学伴。活动的举办,受到了中外学生们的欢迎。并且在学伴举办之初,就已经制定了规章制度,在活动现场宣读,督促中外学生遵守。该声明还强调,中外学生“学伴”活动,并非只有山东大学在做,为进中外学生交流,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哈工大等很多高校都举办过类似项目。“我校举办学伴活动的通知是2018年发布,并非新发布,现在才拿出来炒作,是别有用心”。对于上述声明的真实性,界面新闻记者近日多次联系山东大学宣传部门,但截至发稿时并未获得答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留学生“学伴”事件之所以能引发轩然大波,在于不少人将其解读为,这是山大在讨好留学生,还脑补了某种暧昧色彩。他认为,对于山东大学以及其他学校实行的学伴制度,应理性对待、实事求是,而不应该任由情绪裹挟,对此进行过度解读。网上曝出的一张表格显示,山大针对学生“参加活动的主要目的”设置了调查问题,其中一个选项为“结交外国异性友人”。熊丙奇认为,有些人就此指责,学校是在有意无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其实,设置这样一个环节来调查学生参与学伴制度的目的,也是为了了解情况,以推进这项计划,由此对其加以演绎和指责,是有失偏颇的。即便在学伴计划推进过程中,确实有人出现情感纠葛问题,那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而不是叫停计划。尽管“留学生配三个学伴”有过度解读之嫌,而在这一情绪的背后,是一直以来社会对大学特殊化对待留学生的不满,以及对我国留学生质量整体不高的质疑。比如,一些学校让留学生住条件更好的宿舍,就曾屡屡引发国内学生不满。熊丙奇分析道,不可否认的是,在留学生政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一些高校为了招生政绩,确实存在利用各种优待措施来招揽留学生的现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殊对待之下,从留学生的来源国和攻读学位情况看,留学生的整体质量并没有收获水涨船高的效应。而这正是引发国内舆论对“特殊对待留学生”现象不满的原因。“从办一流大学的角度看,重视留学生招生,这并没有错。毕竟,攻读学位的国际生所占的比例也是评价一流大学的一项基本指标。世界一流大学这一比例大多超过20%,而我国大学的这一比例还很低。但是,高校也应该认识到,要真正提高学校对高质量留学生的吸引力,根本上还是要靠学校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往通过各种优待措施来招揽留学生的做法早就该被摒弃了。”熊丙奇建议,大学更应该将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的精神落实到管理活动中,比如,对于留学生不应再配专门的宿舍,进行专门的集中管理,而是当成普通学生的一员。
9月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Higher Ecation)发布了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共有91所高校上榜,其中有7所高校入围全球200强。本次榜单中,山东有2所高校上榜,其中,山东大学排名601—800,中国海洋大学排名801—1000,两所高校的大陆排名分别为34-50、51-75,去年两所高校在国内高校的排名分别是28-42、65-74。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榜单中山东大学排名24-32,作为省内最高学府山东大学不仅连续两年排名下滑,在全国高校中的位列也跌出前30,排名差强人意。2021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公布中国137所高校上榜近日,世界权威大学排行榜之一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正式公布,榜单列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大学。今年入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榜高校中,中国共有137所高校上榜,内地共有91所,其中有7所高校入围全球200强。91所内地上榜高校中,清华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从去年的第23名上升到今年的第20名,成为自2011年采用目前的研究方法以来第一所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前20位的亚洲大学;而北京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上升了1个位次,位居第23名。除清北外,其他5所成功进入世界大学排名200强的中国内地高校包括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一所新兴大学再次在榜单中占据高位。2021年,南方科技大学世界排名251-300位,位列中国高校第8。据悉,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是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HigherEcation,简称THE)发布的世界级大学排名 ,以13项单独的绩效指标涵盖了研究型大学的全部核心活动,是最均衡且综合的全球排名,与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并称为四大权威大学世界排名。今年的排名分析了超过1360万份研究出版物中的8600万次引用,还包括了来自全球22000名学者的调查反馈,本次参与该排名的大学共计1527所,覆盖93个国家和地区。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两所在青高校入围本次榜单中,在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和设有万人校区的山东大学上榜。其中,山东大学排名601—800,中国海洋大学排名801—1000,两所高校的大陆排名分别为34-50、51-75。去年两所高校在国内高校的排名分别是28-42、65-74,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榜单中山东大学排名24-32,作为省内排名第一的高校不仅连续两年排名下滑,在全国高校中的位列也跌出前30,排名结果似乎有些差强人意。众所周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主要从教学、研究、知识转化、国际视野等多项指标衡量一所学校,排名的高低也代表着这所学校科研、教学指标、国际化程度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的高低,而作为全国闻名的两所著名学府,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跃级路径又在哪?直面高校排名压力在青高校如何破题?本次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上榜高校的得分也正式公布,从分数来看,国内排名第一的清华大学总得分是84.8分,而山东大学的总得分是30.2-36.3,中国海洋大学的总得分是25.1-30.1,中间分差相差了48.5-54.6分、59.7-54.7分之多,分数之间的差距也代表着学校间教学、研究、知识转化、国际视野等多方面的综合较量,上榜的两所高校就面临如此大的分差,青岛还有那么多未上榜的高校,直面综合实力比拼的压力,青岛各大高校该如何破题?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要,在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自身发展形成的一类大学形态。在发展中,大学成为批量化产出高水平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而技术革新对知识更新的需求又催生了研究型大学这样一种典型的现代大学样态,使得研究型大学不仅成为知识精英的培养场所,也成为科技创新的基石。因此,发展研究型大学成为了各大高校之间比拼的重中之重。对于青岛高校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属性优势, 高标准建设研究型大学 ,并借助青岛海洋科教等优势,抢抓发展信息技术的科研高地。当然,还要有能够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政府也要给予相当的支持,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对社会需求的主动适应能力,进而让这些研究型大学更好的发挥自身功能。【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文章来源:凤凰新闻青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玉芹 实习生 李若琰山东大学2020年度研究生奖学金评审结果近日揭晓。一校三地2.7万余名研究生中,1.8万余人获得奖励,其中42人获最高奖——山东大学研究生校长奖。能够从2.7万名研究生中脱颖而出,这些研究生学霸身上都有哪些过人之处?他们的求学经历,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其中四名校长奖获得者进行了专访。(一)何元航:本科阶段专业排名前70%,研究生阶段逆袭何元航,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亚洲非通用语言文学专业朝鲜语方向2018级硕士生,师从朱明爱副教授。学习期间累计完成翻译任务20万字,同时兼顾外语的人文属性和跨学科性,在文学、文化、语言教育等领域开拓创新,在国内外期刊发表6篇学术论文。曾获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在很多人看来,女孩似乎更有学习语言的天赋。男孩学外语,而且是小语种,能拿到校长奖,让人刮目相看。何元航一脸谦逊,他说校长奖是山东大学学生的最高荣誉,能拿到这个奖非常荣幸,是对他研究生三年学习的认可。他说自己在本科阶段专业学习并不突出,“专业排名大约在前70%。”本科阶段专业排名在前70%,何元航是如何实现逆袭的?这激起了记者的兴趣。何元航认为三件事改变了他——大三上学期赴韩国釜山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交换学习,研一上学期受学院教授推荐赴韩国成均馆大学交流15天,参加韩语演讲比赛。何元航是2014年参加高考,当年填报志愿时,他的目标是法学专业,朝鲜语是第五个志愿。被录取到朝鲜语专业,何元航心里是有落差的。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失落,而是选择了接受。“尽管结果不是自己期待的,但既然选择了,就要为之付诸努力。”接受结果,努力把它变得符合自己的期待,这是何元航的人生哲学。韩国釜山大学交流学习,真正开始会用朝鲜语第一个转机发生在大三上学期,何元航获得了前往韩国釜山大学学期交换交流的机会,在韩国进行了半年的学习。“去韩国之前我的语言实力并不好,掌握的大都是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单词和语法知识,口语交流能力比较薄弱。”何元航清楚自己的短板。到韩国后,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他去做了社会兼职。“在兼职的过程中和当地叔叔阿姨沟通时,我发现自己语言上确实存在一些短板。而且釜山人经常说和韩国普通话不太一样的釜山方言,我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吃力。”为了补齐自己的语言短板,何元航在闲暇时间看韩国电影、背电影台词,又反复地读、反复地记之前学过的教科书,用的都是高中时“死记硬背”的方法。“我很感谢那时的自己,在那段时间,我才算把朝鲜语基础知识真正打牢了,语言学习能力也提高了一个台阶。”何元航说,那是他真正开始会用朝鲜语的阶段。韩国成均馆大学短期交流,受到警醒和鞭策第二次转机发生的研一上学期。受学院教授推荐,研一上学期,何元航到韩国成均馆大学进行了为期15天的交流。“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166名学习朝鲜语的研究生相聚在成均馆大学,互相交流学习。”那段时间,何元航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同学的刺激和鞭策。“我们通常感觉中国人身处东亚文化圈,学习朝鲜语应该更有优势,但真正在一起交流之后发现,很多来自西方国家同学的语言能力和研究思维并不逊色。”何元航感慨道,他们对朝鲜语研究的力度和深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我们,“这让我受到了警醒和鞭策。”何元航说,当时他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能在国际平台上低人一头。韩语演讲比赛获奖,开始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是省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韩国语赛事,何元航曾在2018年获一等奖。“这是一个考验临场发挥和语言积累的比赛。”何元航在大二的时候曾经担任过韩语演讲比赛主持人,但他坦言那个阶段韩语表达能力并不算好,“更大程度上是背词,做不到灵活运用”。当时看到选手在比赛中的随机应变,对语言的把控能力,让他很受触动。在老师的鼓励下,大三那年,何元航第一次参与了韩语演讲比赛,拿到了二等奖。“对专业排名前70%的我来说,从没想过自己也能尝试这种只有‘学霸’才能参与的演讲比赛。”“这次比赛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也给了我一个暗示: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实是可以做好的,就看自己愿不愿意。”后来进入研究生阶段,他参加了2018年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并获得一等奖,对他而言又是一次挑战。那次比赛一共有四十五个选题,他便把四十五个选题都准备了。尽管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但抽到的选题依然让他始料未及——“无现金社会”。“虽然有准备,但大脑中的记忆不完整,全靠临场发挥。”最终,何元航凭借深入浅出的讲述和深厚的韩语功底,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青睐。那次演讲比赛之后,何元航的人生迎来了高光时刻。2021考研在即,何元航希望学弟学妹们能以‘清零’的心态看待自己的过去,无论是荣誉还是遗憾。“将自己的过去清零,在研究生阶段重新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他希望学弟学妹们除了在校园内学习,还要抓住机会去外面看看,拓展视野。“接触的人和事多了,自己的人生格局会放大,眼界也会放宽,很多曾经困扰自己的事情也便迎刃而解了。”(二)李岩志:学预防医学是阴差阳错,却歪打正着李岩志,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师从贾崇奇教授,研究方向为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SCI论文,揭示了人群中糖尿病等疾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目前正在探索新冠肺炎致死的影响因素,将为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李岩志是黑龙江人,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现为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当年高考,预防医学并非他的第一志愿,“我的第一志愿其实是临床医学七年制。”没想到这次阴差阳错竟然成了歪打正着。擅长数学,刚好学了预防医学“高中时期我的优势是数学。录取到预防医学专业后,我发现更偏生物的医学基础课有点枯燥乏味,但学了流行病学、统计学这两门与数学相关的专业课之后,我发现我实在是太适合学预防医学专业了。”后来考研深造,李岩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山东大学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山大这个专业很有优势,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领域继续探索。”“我们这个专业平常关注度不高,但每次出现疫情就会被推到台前,被更多人注意。”也正是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坚定了李岩志学习预防医学的决心。“看到那么多流行病学专家奋战在研究一线,确定潜伏期、寻找病毒传播途径,我也希望今后能像他们一样,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万事开头难被山东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录取后,被录取的兴奋没延续多久,李岩志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迷茫。“在研究生刚入学时,我其实没有研究方向,也没有一点思路。那段时间每天都待在图书馆看老师和师兄师姐曾经发表的文章,希望有所启发。”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我找了很多科研思路,但大都被导师否定。”灵感的到来也很突然。“有一次看新闻,说二十一世纪不同行业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我对这个方向产生了兴趣。在翻阅大量文献后终于发现了研究缺口,所以我选用限制性立方样条的方法,探索不同行业每周工作时间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寻找不同行业的曲线类型和拐点位置。”李岩志说。这段经历给李岩志带来的启发是,搞学术研究不能囿于本专业,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知识到了一定的阶段是相通的,说不定哪条信息就触发了你的灵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后,李岩志豁然开朗,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3篇英文SCI论文。要知道,普通研究生发表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就能毕业。当然,科研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李岩志发表的3篇SCI论文背后,被拒稿十余次。“第一次被拒稿,我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东西都被否定了。”李岩志说,那天他在去上课的路上接到拒稿电话,一下子就懵了,“那节课怎么上下来的都不知道。”但后来慢慢冷静了下来,逐渐明白搞科研发论文,被拒稿很正常,“我还可以修改、完善文章后继续投下一个杂志。”特殊迎新季,他记不清自己搬了多少件行李学术研究外,李岩志还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投身志愿服务。作为班长,李岩志策划、组织了近几年的趣味运动会。“考虑到研究生们平时都比较忙,互相都不太熟悉,我就希望借这个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除了趣味运动会,李岩志还举办了学院的羽毛球比赛。“考虑到我们学院女生特别多,我就选择举办了适合女生参加的羽毛球赛,希望借体育锻炼缓解大家的科研压力。”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的迎新也变得特别起来,“家长不能进校,新生的行李需要人帮忙搬运。”李岩志果断报名参加了迎新志愿者队伍,他已经不记得自己当天搬了多少件行李。“除中午休息一会儿外,迎新工作从早上9点一直持续到晚上6点,当天我的微信步数到了3万多步。”歪打正着学了预防医学的李岩志打算把这个专业继续读下去。“我想继续深造,攻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的博士学位。”他说,这个专业认真读下去,蛮有意义。(三)潘瀚:当年选择光学,因为名字比较高大上潘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德春教授。本科、硕士均就读于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新型低维纳米材料进行了宽带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研究,并成功实现了其作为宽带调制器件在红外脉冲激光器中的初步应用,以第一作者发表JCR二区以上SCI论文12篇,累计影响因子54.64。与何元航、李岩志的选专业经历不同,潘瀚的本科专业是自己选的。潘瀚是2010年参加高考,与机械、电气、能源与动力专业等重工科专业相比,光学专业当时在工科专业里并不热门。“报志愿的时候看到光学专业,感到比较新奇,觉得这个专业可能十分‘高大上’,就报上了。”就这样,从2010年到2020年,潘瀚在山东大学光学专业走了10年,见证并参与了学院和专业的发展。10年山大光学路,12篇JCR二区以上SCI论文一作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潘瀚对新型低维纳米材料进行了宽带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研究,并成功实现了其作为宽带调制器件在红外脉冲激光器中的初步应用,以第一作者发表JCR二区以上12篇SCI论文,一区发表了7篇,累计影响因子54.64。“通俗地说,我的研究方向可以这么理解:人们在做美容的时候需要用到激光脉冲,而产生这种激光脉冲,就需要用到我研究的这种光学材料。”潘瀚解释说,这种材料类似一个开关,主要负责控制脉冲产生的时间间隔和脉宽的尺度。“论文累计影响因子54.64”是个什么概念?潘瀚解释说,影响因子代表期刊的平均引用次数,是期刊影响力的间接体现。“普通博士生发表2篇SCI论文就可以毕业,论文分区没有要求,累计影响因子达到5或者6就可以。以去年评选国家奖学金为例,最低发表3篇就能拿到国奖,累计影响因子需要达到10左右。”博士刚入学时的挫折感,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在科研的道路上,往往要经过无数次失败才能迎来一次成功。潘瀚也是如此。“在我博士刚入学换了新方向的时候,那种挫败感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当时感觉很迷茫,然后迷茫慢慢变成了一种焦虑,我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希望。”谈及自己转换方向的原因,潘瀚说自己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比较浅显,而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需要更加深入,“可能是当时的积累还不够。”潘瀚感慨道。这种迷茫和焦虑持续了大半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别说SCI,我什么文章都没有。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也许是积累够了,我就慢慢找到了研究方向,开始出成果了。”潘瀚说,那段时间里除了阅读别人发表的文章、自己做实验,导师的帮助特别重要。“我那时感觉没有办法排解自己的苦闷,考虑问题也不是很全面,李德春教授便和我讨论,给我各种层面的指导。”科研之余,喜欢唱歌打篮球缓解压力校长奖学金的评选不光注重学术成果,获奖者还需要具备出色的综合素质。在学生工作方面,潘瀚现在担任班长,还曾在本、硕阶段担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辅导员助理、班长和团支书。除了科研,潘瀚喜欢唱歌、打篮球。本科期间他还加入过舜歌合唱团。在合唱团的两年,潘瀚参加了全国各地举办的合唱比赛。“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中国音乐金钟奖的比赛,此外我还参加了福建卫视和济南电视台举办的比赛。”而打篮球也是潘瀚所热爱的,“勉强算是学院的小主力。”但是由于读博期间忙于科研,潘瀚现在打篮球的时间和频率都变得很少。不过,每年的研究生篮球赛他可是决不能错过。“从硕士到博士,今天已经是我第7年参加研究生篮球赛了,一共拿了3个季军、2个亚军,但是很遗憾没有拿过冠军。”对潘瀚来说,“沉迷”合唱和打篮球有两个因素。一是缓解科研压力,尤其是在科研受挫的时候。“它们能让我放松思维,然后再回过头来搞科研。”二是和团队一起拼搏、一起奋斗的感觉。“我喜欢身处团队的感觉,在拼搏、奋斗的过程中,我的意志力也得到了提高。”(四)王朋:硕士毕业后工作4年,重返校园读博王朋,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张建新和尹龙卫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围绕异质结工程和缺陷工程策略,设计了一系列高性能、低成本催化剂,有效解决了锂氧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低、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为锂氧电池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作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发表5篇SCI一区论文,其中2篇论文荣获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和Small当期正封面,累计影响因子104.359。王朋不是“校门对校门”的博士生。2013年他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后,在泰安一家企业工作了四年。四年之后,他选择了报考博士研究生,来到了山东大学。“我有一个博士梦”“我选择读博有两方面的原因。”王朋说。“一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有读博士的梦想,在工作阶段也未曾遗忘。刚好出现了一个机会,为了让人生不留遗憾,我选择了重回校园。”“二是在工作后我遇到了一些瓶颈,希望带着这些问题去研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王朋认为,是否选择读博,内心的召唤最重要。“在选择之前,要问自己三遍:这个决定值不值得。一旦下定决心,后面自己就会百分百的投入,做事非常有干劲,也会很有效率。”入学后,先精读了100篇优秀学术文献从工作岗位回到实验室,王朋最初还是有些不适应。“学校和公司环境有着很大差别。在最开始的半年,我感觉自己一直静不下心来;而且工作思路也完全不同,工作的时候是严格按照已经存在的标准来执行,但科研需要自己开创从来没有的新东西。”为了确定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王朋精读了锂氧电池领域的100篇优秀学术文献,并在工作日志上详细写下了中英文笔记,重点和心得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出来。“这其实是我的一个个人习惯。我想把相关领域内的主要技术瓶颈和潜在解决方案都烂熟于心,在这个基础上再有目的地开展自己的工作。”“这和我4年的工作经验应该也有很大关系。机械制造行业内,每个生产环节的精度都有着非常严密的要求,所以也造就了我严谨的性格。”王朋说。“在那段比较迷茫的时间里,我的导师和师兄师姐对我的帮助也特别大。我的导师不管再忙,每周也会和我讨论科研中遇到的困难;在和师兄师姐边吃饭散步边讨论课题的过程中,他们丰富的科研经验也给了我很大启发。”读了100篇文献后,王朋对锂氧电池领域的成就和尚未解决的问题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就最终把自己的方向定在了掺杂策略和艺术结构策略两方面。“4年后的今天,我感觉这两个方向也没有过时。”王朋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锂氧电池材料。“锂氧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储能体系,研究它最大的社会意义是为锂氧电池技术研究和制造产业化提供新思路,助力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现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技术瓶颈,它的能量密度无论怎么优化,只能达到300瓦时/天的上限。而国家工信部要求2025年实现500瓦时/天的目标,这就需要另辟蹊径。”王朋说。那么,王朋的科研成果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可以说,它是现在最顶级的5G时代。”一位父亲的愧疚与责任重新回到校园的王朋,在学校里是学生,在家里是父亲。“我对家庭是有愧疚感的,毕竟孩子还小,没有做到每天都陪伴在身边。”王鹏说。但愧疚感随之就转换为了责任感和工作的干劲,“希望自己能努力工作,给孩子做个榜样,让孩子感觉到爸爸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2017级的王朋明年就要毕业了。“我打算在现有的科研成果基础上,毕业后申请国外的博士后岗位,希望在锂氧电池领域内创造更有意义的科研成果,为储能体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回顾自己曾走过的路,王朋感慨道:“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哪怕在外面经历了再多,最终还是会follow your heart,走上一条归心的路。”“但读博士一定要沉得住气,还要有愿意为之奋斗几年的冲动和干劲。”“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心态,可能读博士还是挺痛苦的,毕竟这个过程一定会经历无数次失败,面对心理煎熬和科研压力的双重打击。”“在我遇到挫折,内心比较苦闷的时候,如果家里人能给自己一句非常贴心的安慰,我就有动力扭转自己颓废的心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王朋说。
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高校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推动中外优质教育模式互学互鉴。同年,山东大学召开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国际化”列为学校“六大发展战略”之一,并于当年11月,下发《山东大学国际化战略规划(2018-2025)》,描绘出未来一个时期山东大学国际化建设工作的蓝图。山东大学在济南、威海、青岛等都设有校区,形成了“一校三地”的办学格局。其中,威海校区的发展定位是打造山东大学“异地办学的示范性校区、坚持特色发展的高水平校区、加强国际合作的开放式校区”。威海校区学生海外经历工作由校区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自2003年3月启动以来,共累计派出5,000余名学生赴海(境)外学习深造。其中,2019年各类长、短期和毕业生读研项目共计派出1075名学生,首次突破千人。优化国际合作网络,拓展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为给校区学生提供更多赴世界一流大学访学的机会,威海校区提出“每年与2-3所世界一流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的发展目标。2018年底至今,校区先后与韩国汉阳大学、成均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世界名校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一系列实质性的学生交流活动。截至目前,校区已与14个国家及地区的115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丰富项目种类,满足学生多样性的留学需求。校区目前已建立包含“1+2+1/2+2双学位”、“1+1+1双硕士学位”、“半年/一年访学”等形式的长期项目以及寒暑期短期项目的较完整的海(境)外经历项目体系,基本可满足校区学生的各类出国需求。趁势而为,申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自2013年,威海校区先后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西澳大学开设三个合作办学项目,取得预期效果。2014年,威海校区积极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接洽沟通,商讨联合申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最终,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并于2019年9月正式招生。此举实现了学校从举办单一合作办学项目到成立多个专业办学机构的飞跃,引领山东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向更高方向发展。引进海外师资课程,实施“国际学分”计划。2019年7月,在山东大学统一部署下,全校邀请了百余位世界名校专家来校讲授150余门课程;其中,校区邀请到25位专家来威授课。海外师资课程的引进,使学生不出国门也能享受国外优质的师资及课程,并获国际学分,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获得海外学习经历的渠道。及时做好项目汇总,加大线上线下宣传力度。2019年初,国际处对现有海(境)外经历项目进行梳理,将项目详情印刷成册,分送至各学院、相关部门及学生手中,为师生提供准确翔实的项目信息;同时,改版海(境)外经历项目网站,并配合运营微信公众号,进一步营造国际化氛围。此外,国际处每年配合教务处将海(境)外经历项目介绍放入新生录取材料,使其入校前提前了解项目情况,为规划留学做好准备。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国际处联合海外伙伴院校,充分利用线上宣传平台推出海外经历项目线上宣讲会,效果良好。多措并举,加大项目资助力度。为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体现教育公平,国际处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申报国家留学基金管委奖学金项目,如“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等;另一方面,校区单独设立“海(境)外经历专项校长奖学金及助学金”,通过“名校访学项目”、“添翼工程”等对参加项目的优秀学生予以奖励,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努力为更多学生提供赴海外学习的机会。2019年,校区还设立了本科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项目,目前已资助数名本科生赴俄罗斯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未雨绸缪,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国际处联合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处等部门,于2019年5月出台《山东大学(威海)学生“海外经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校区涉外事务的应急处置能力,为相关工作提供制度性保障。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国际处依照应急预案积极响应,根据学校统一部署,会同学生处积极做好在外学生的联系及动态统计工作,及时传递外交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最新防疫政策,落实在外学生信息报送制度;配合驻外使领馆安全防疫工作,及时转发安全提示和驻在国防疫措施,切实保障在外学生人身安全。借力教育部留服中心,提升平台层次。2019年5至6月,校区先后承办了教育部留服中心国家公派留学派出工作培训会和“平安留学”行前培训会,聘请北京大学等高校专家向参会师生宣讲公派留学政策新变化,并通过《齐鲁晚报》开展全程在线直播,吸引省内40余所高校师生参会。此举在助力广大学子“平安留学、成功留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平台层次,扩大了校区知名度与影响力。(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郑莉 通讯员 高绍山 仵眉 曹欢 报道)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10日讯 2020年1月9日,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发布了2009年1月1日到2019年10月31日的ESI最新排名,山东大学取得重大突破:临床医学和药理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同时新增微生物学、地球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山东大学ESI排名位列全球250位,较2019年11月提升14位次,较去年同期提升39位次,国内高校排名第11位。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或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它是基于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2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至此,山东大学进入前1‰的学科数共4个(化学、工程学、临床医学、药理毒理学),进入前1%的学科总数达18个。数学、化学、材料科学、药理毒理学、工程学5个学科绝对排名位列全球前100。此外,山东大学原已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排名均有显著提升。闪电新闻记者 任金妮 张洪波 报道
本 报 记 者 王原本报通讯员 鞠晗 车慧卿近年,山东大学始终坚守“为国育贤”本心,担承“强校兴国”使命,努力培养新时代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交叉融合育人“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山东大学从学科交叉融合角度探索破题之策,通过组建交叉导师团队、挖掘大型交叉科研项目、产学研深度融合等途径,实施“交叉融合育人工程”,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党委书记侯俊平介绍,齐鲁医院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和单位界限,与控制学院、数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多个单位合作,在智能精准诊疗、脑与类脑研究、生物功能材料与诊疗一体化技术、医学中的数学模型与算法研究、临床语言学、失能老人康复器械及服务等前沿领域,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成立多个学科交叉导师团队。通过交叉融合,医院在新型钛材的成骨免疫机制、智能医学设备研发、重症患者早期识别等方向取得可喜成果,陈玉国教授关于“便携式关键急救设备”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双脚沾泥”做科研工作做科研工作必须要“两脚沾泥”。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紧密结合国家需求,面向交通强国战略,以山石为课题,以泥土为板书,在工程所在地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在新疆某地项目建设中,现场成立以许振浩为书记的师生临时党支部,组建了5名教师专家、10名博士生、15名硕士生以及20名专业技术人员的超前地质预报团队,深入施工一线。机械工程学院响应“学术兴校”与“服务山东”战略,成立“智造管理与技术中心”。自2009年起,与淄博多家企业和公司开展全面合作,2019年成立“山东大学淄博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学院还与日照市、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沂水县、莒县、江苏高港区等十余个县市区,与中国重汽集团、山推工程机械、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20余个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缔造创新学术文化氛围山东大学倡导尊重学术理想,鼓励人人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形成踏实治学、自由求知、宽容失败的创新学术文化氛围。儒学高等研究院2019届博士毕业生姚文昌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古籍整理专著4部,成果斐然。他用“率性读诗书,本份做学问”概括自己的学术道路。正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培养研究生,山东大学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产教融合、交叉融合、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晶体材料研究所2018届博士毕业生王守志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累计影响因子105.8,SCI引用次数超过200次,获得山东大学校长奖、首届学术之星等多项荣誉。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导师是研究生教育最核心的元素之一,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山东大学以导师队伍建设为抓手,组织团队协作,全面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作为学科带头人,陈子江院士非常看重年轻导师的培养和储备,在一对一的临床教学中亲自进行课题指导,通过数十年的传、帮、带、导,逐渐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导师梯队。在生殖医学导师团队中,不仅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教授,还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长江学者、齐鲁青年学者等青年骨干,成为一支引领生殖医学临床基础研究前沿、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型导师队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玉芹 实习生 李若琰山东大学2020年度研究生奖学金评审结果近日揭晓。一校三地2.7万余名研究生中,1.8万余人获得奖励,其中42人获最高奖——山东大学研究生校长奖。能够从2.7万名研究生中脱颖而出,这些研究生学霸身上都有哪些过人之处?他们的求学经历,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其中四名校长奖获得者进行了专访。(一)何元航:本科阶段专业排名前70%,研究生阶段逆袭何元航,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亚洲非通用语言文学专业朝鲜语方向2018级硕士生,师从朱明爱副教授。学习期间累计完成翻译任务20万字,同时兼顾外语的人文属性和跨学科性,在文学、文化、语言教育等领域开拓创新,在国内外期刊发表6篇学术论文。曾获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在很多人看来,女孩似乎更有学习语言的天赋。男孩学外语,而且是小语种,能拿到校长奖,让人刮目相看。何元航一脸谦逊,他说校长奖是山东大学学生的最高荣誉,能拿到这个奖非常荣幸,是对他研究生三年学习的认可。他说自己在本科阶段专业学习并不突出,“专业排名大约在前70%。”本科阶段专业排名在前70%,何元航是如何实现逆袭的?这激起了记者的兴趣。何元航认为三件事改变了他——大三上学期赴韩国釜山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交换学习,研一上学期受学院教授推荐赴韩国成均馆大学交流15天,参加韩语演讲比赛。何元航是2014年参加高考,当年填报志愿时,他的目标是法学专业,朝鲜语是第五个志愿。被录取到朝鲜语专业,何元航心里是有落差的。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失落,而是选择了接受。“尽管结果不是自己期待的,但既然选择了,就要为之付诸努力。”接受结果,努力把它变得符合自己的期待,这是何元航的人生哲学。韩国釜山大学交流学习,真正开始会用朝鲜语第一个转机发生在大三上学期,何元航获得了前往韩国釜山大学学期交换交流的机会,在韩国进行了半年的学习。“去韩国之前我的语言实力并不好,掌握的大都是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单词和语法知识,口语交流能力比较薄弱。”何元航清楚自己的短板。到韩国后,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他去做了社会兼职。“在兼职的过程中和当地叔叔阿姨沟通时,我发现自己语言上确实存在一些短板。而且釜山人经常说和韩国普通话不太一样的釜山方言,我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吃力。”为了补齐自己的语言短板,何元航在闲暇时间看韩国电影、背电影台词,又反复地读、反复地记之前学过的教科书,用的都是高中时“死记硬背”的方法。“我很感谢那时的自己,在那段时间,我才算把朝鲜语基础知识真正打牢了,语言学习能力也提高了一个台阶。”何元航说,那是他真正开始会用朝鲜语的阶段。韩国成均馆大学短期交流,受到警醒和鞭策第二次转机发生的研一上学期。受学院教授推荐,研一上学期,何元航到韩国成均馆大学进行了为期15天的交流。“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166名学习朝鲜语的研究生相聚在成均馆大学,互相交流学习。”那段时间,何元航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同学的刺激和鞭策。“我们通常感觉中国人身处东亚文化圈,学习朝鲜语应该更有优势,但真正在一起交流之后发现,很多来自西方国家同学的语言能力和研究思维并不逊色。”何元航感慨道,他们对朝鲜语研究的力度和深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我们,“这让我受到了警醒和鞭策。”何元航说,当时他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能在国际平台上低人一头。韩语演讲比赛获奖,开始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是省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韩国语赛事,何元航曾在2018年获一等奖。“这是一个考验临场发挥和语言积累的比赛。”何元航在大二的时候曾经担任过韩语演讲比赛主持人,但他坦言那个阶段韩语表达能力并不算好,“更大程度上是背词,做不到灵活运用”。当时看到选手在比赛中的随机应变,对语言的把控能力,让他很受触动。在老师的鼓励下,大三那年,何元航第一次参与了韩语演讲比赛,拿到了二等奖。“对专业排名前70%的我来说,从没想过自己也能尝试这种只有‘学霸’才能参与的演讲比赛。”“这次比赛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也给了我一个暗示: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实是可以做好的,就看自己愿不愿意。”后来进入研究生阶段,他参加了2018年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并获得一等奖,对他而言又是一次挑战。那次比赛一共有四十五个选题,他便把四十五个选题都准备了。尽管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但抽到的选题依然让他始料未及——“无现金社会”。“虽然有准备,但大脑中的记忆不完整,全靠临场发挥。”最终,何元航凭借深入浅出的讲述和深厚的韩语功底,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青睐。那次演讲比赛之后,何元航的人生迎来了高光时刻。2021考研在即,何元航希望学弟学妹们能以‘清零’的心态看待自己的过去,无论是荣誉还是遗憾。“将自己的过去清零,在研究生阶段重新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他希望学弟学妹们除了在校园内学习,还要抓住机会去外面看看,拓展视野。“接触的人和事多了,自己的人生格局会放大,眼界也会放宽,很多曾经困扰自己的事情也便迎刃而解了。”(二)李岩志:学预防医学是阴差阳错,却歪打正着李岩志,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师从贾崇奇教授,研究方向为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SCI论文,揭示了人群中糖尿病等疾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目前正在探索新冠肺炎致死的影响因素,将为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李岩志是黑龙江人,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现为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当年高考,预防医学并非他的第一志愿,“我的第一志愿其实是临床医学七年制。”没想到这次阴差阳错竟然成了歪打正着。擅长数学,刚好学了预防医学“高中时期我的优势是数学。录取到预防医学专业后,我发现更偏生物的医学基础课有点枯燥乏味,但学了流行病学、统计学这两门与数学相关的专业课之后,我发现我实在是太适合学预防医学专业了。”后来考研深造,李岩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山东大学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山大这个专业很有优势,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领域继续探索。”“我们这个专业平常关注度不高,但每次出现疫情就会被推到台前,被更多人注意。”也正是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坚定了李岩志学习预防医学的决心。“看到那么多流行病学专家奋战在研究一线,确定潜伏期、寻找病毒传播途径,我也希望今后能像他们一样,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万事开头难被山东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录取后,被录取的兴奋没延续多久,李岩志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迷茫。“在研究生刚入学时,我其实没有研究方向,也没有一点思路。那段时间每天都待在图书馆看老师和师兄师姐曾经发表的文章,希望有所启发。”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我找了很多科研思路,但大都被导师否定。”灵感的到来也很突然。“有一次看新闻,说二十一世纪不同行业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我对这个方向产生了兴趣。在翻阅大量文献后终于发现了研究缺口,所以我选用限制性立方样条的方法,探索不同行业每周工作时间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寻找不同行业的曲线类型和拐点位置。”李岩志说。这段经历给李岩志带来的启发是,搞学术研究不能囿于本专业,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知识到了一定的阶段是相通的,说不定哪条信息就触发了你的灵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后,李岩志豁然开朗,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3篇英文SCI论文。要知道,普通研究生发表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就能毕业。当然,科研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李岩志发表的3篇SCI论文背后,被拒稿十余次。“第一次被拒稿,我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东西都被否定了。”李岩志说,那天他在去上课的路上接到拒稿电话,一下子就懵了,“那节课怎么上下来的都不知道。”但后来慢慢冷静了下来,逐渐明白搞科研发论文,被拒稿很正常,“我还可以修改、完善文章后继续投下一个杂志。”特殊迎新季,他记不清自己搬了多少件行李学术研究外,李岩志还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投身志愿服务。作为班长,李岩志策划、组织了近几年的趣味运动会。“考虑到研究生们平时都比较忙,互相都不太熟悉,我就希望借这个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除了趣味运动会,李岩志还举办了学院的羽毛球比赛。“考虑到我们学院女生特别多,我就选择举办了适合女生参加的羽毛球赛,希望借体育锻炼缓解大家的科研压力。”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的迎新也变得特别起来,“家长不能进校,新生的行李需要人帮忙搬运。”李岩志果断报名参加了迎新志愿者队伍,他已经不记得自己当天搬了多少件行李。“除中午休息一会儿外,迎新工作从早上9点一直持续到晚上6点,当天我的微信步数到了3万多步。”歪打正着学了预防医学的李岩志打算把这个专业继续读下去。“我想继续深造,攻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的博士学位。”他说,这个专业认真读下去,蛮有意义。(三)潘瀚:当年选择光学,因为名字比较高大上潘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德春教授。本科、硕士均就读于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新型低维纳米材料进行了宽带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研究,并成功实现了其作为宽带调制器件在红外脉冲激光器中的初步应用,以第一作者发表JCR二区以上SCI论文12篇,累计影响因子54.64。与何元航、李岩志的选专业经历不同,潘瀚的本科专业是自己选的。潘瀚是2010年参加高考,与机械、电气、能源与动力专业等重工科专业相比,光学专业当时在工科专业里并不热门。“报志愿的时候看到光学专业,感到比较新奇,觉得这个专业可能十分‘高大上’,就报上了。”就这样,从2010年到2020年,潘瀚在山东大学光学专业走了10年,见证并参与了学院和专业的发展。10年山大光学路,12篇JCR二区以上SCI论文一作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潘瀚对新型低维纳米材料进行了宽带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研究,并成功实现了其作为宽带调制器件在红外脉冲激光器中的初步应用,以第一作者发表JCR二区以上12篇SCI论文,一区发表了7篇,累计影响因子54.64。“通俗地说,我的研究方向可以这么理解:人们在做美容的时候需要用到激光脉冲,而产生这种激光脉冲,就需要用到我研究的这种光学材料。”潘瀚解释说,这种材料类似一个开关,主要负责控制脉冲产生的时间间隔和脉宽的尺度。“论文累计影响因子54.64”是个什么概念?潘瀚解释说,影响因子代表期刊的平均引用次数,是期刊影响力的间接体现。“普通博士生发表2篇SCI论文就可以毕业,论文分区没有要求,累计影响因子达到5或者6就可以。以去年评选国家奖学金为例,最低发表3篇就能拿到国奖,累计影响因子需要达到10左右。”博士刚入学时的挫折感,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在科研的道路上,往往要经过无数次失败才能迎来一次成功。潘瀚也是如此。“在我博士刚入学换了新方向的时候,那种挫败感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当时感觉很迷茫,然后迷茫慢慢变成了一种焦虑,我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希望。”谈及自己转换方向的原因,潘瀚说自己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比较浅显,而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需要更加深入,“可能是当时的积累还不够。”潘瀚感慨道。这种迷茫和焦虑持续了大半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别说SCI,我什么文章都没有。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也许是积累够了,我就慢慢找到了研究方向,开始出成果了。”潘瀚说,那段时间里除了阅读别人发表的文章、自己做实验,导师的帮助特别重要。“我那时感觉没有办法排解自己的苦闷,考虑问题也不是很全面,李德春教授便和我讨论,给我各种层面的指导。”科研之余,喜欢唱歌打篮球缓解压力校长奖学金的评选不光注重学术成果,获奖者还需要具备出色的综合素质。在学生工作方面,潘瀚现在担任班长,还曾在本、硕阶段担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辅导员助理、班长和团支书。除了科研,潘瀚喜欢唱歌、打篮球。本科期间他还加入过舜歌合唱团。在合唱团的两年,潘瀚参加了全国各地举办的合唱比赛。“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中国音乐金钟奖的比赛,此外我还参加了福建卫视和济南电视台举办的比赛。”而打篮球也是潘瀚所热爱的,“勉强算是学院的小主力。”但是由于读博期间忙于科研,潘瀚现在打篮球的时间和频率都变得很少。不过,每年的研究生篮球赛他可是决不能错过。“从硕士到博士,今天已经是我第7年参加研究生篮球赛了,一共拿了3个季军、2个亚军,但是很遗憾没有拿过冠军。”对潘瀚来说,“沉迷”合唱和打篮球有两个因素。一是缓解科研压力,尤其是在科研受挫的时候。“它们能让我放松思维,然后再回过头来搞科研。”二是和团队一起拼搏、一起奋斗的感觉。“我喜欢身处团队的感觉,在拼搏、奋斗的过程中,我的意志力也得到了提高。”(四)王朋:硕士毕业后工作4年,重返校园读博王朋,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张建新和尹龙卫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围绕异质结工程和缺陷工程策略,设计了一系列高性能、低成本催化剂,有效解决了锂氧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低、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为锂氧电池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作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等发表5篇SCI一区论文,其中2篇论文荣获AdvancedEnergyMaterials和Small当期正封面,累计影响因子104.359。王朋不是“校门对校门”的博士生。2013年他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后,在泰安一家企业工作了四年。四年之后,他选择了报考博士研究生,来到了山东大学。“我有一个博士梦”“我选择读博有两方面的原因。”王朋说。“一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有读博士的梦想,在工作阶段也未曾遗忘。刚好出现了一个机会,为了让人生不留遗憾,我选择了重回校园。”“二是在工作后我遇到了一些瓶颈,希望带着这些问题去研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王朋认为,是否选择读博,内心的召唤最重要。“在选择之前,要问自己三遍:这个决定值不值得。一旦下定决心,后面自己就会百分百的投入,做事非常有干劲,也会很有效率。”入学后,先精读了100篇优秀学术文献从工作岗位回到实验室,王朋最初还是有些不适应。“学校和公司环境有着很大差别。在最开始的半年,我感觉自己一直静不下心来;而且工作思路也完全不同,工作的时候是严格按照已经存在的标准来执行,但科研需要自己开创从来没有的新东西。”为了确定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王朋精读了锂氧电池领域的100篇优秀学术文献,并在工作日志上详细写下了中英文笔记,重点和心得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出来。“这其实是我的一个个人习惯。我想把相关领域内的主要技术瓶颈和潜在解决方案都烂熟于心,在这个基础上再有目的地开展自己的工作。”“这和我4年的工作经验应该也有很大关系。机械制造行业内,每个生产环节的精度都有着非常严密的要求,所以也造就了我严谨的性格。”王朋说。“在那段比较迷茫的时间里,我的导师和师兄师姐对我的帮助也特别大。我的导师不管再忙,每周也会和我讨论科研中遇到的困难;在和师兄师姐边吃饭散步边讨论课题的过程中,他们丰富的科研经验也给了我很大启发。”读了100篇文献后,王朋对锂氧电池领域的成就和尚未解决的问题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就最终把自己的方向定在了掺杂策略和艺术结构策略两方面。“4年后的今天,我感觉这两个方向也没有过时。”王朋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锂氧电池材料。“锂氧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储能体系,研究它最大的社会意义是为锂氧电池技术研究和制造产业化提供新思路,助力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现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技术瓶颈,它的能量密度无论怎么优化,只能达到300瓦时/天的上限。而国家工信部要求2025年实现500瓦时/天的目标,这就需要另辟蹊径。”王朋说。那么,王朋的科研成果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可以说,它是现在最顶级的5G时代。”一位父亲的愧疚与责任重新回到校园的王朋,在学校里是学生,在家里是父亲。“我对家庭是有愧疚感的,毕竟孩子还小,没有做到每天都陪伴在身边。”王鹏说。但愧疚感随之就转换为了责任感和工作的干劲,“希望自己能努力工作,给孩子做个榜样,让孩子感觉到爸爸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2017级的王朋明年就要毕业了。“我打算在现有的科研成果基础上,毕业后申请国外的博士后岗位,希望在锂氧电池领域内创造更有意义的科研成果,为储能体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回顾自己曾走过的路,王朋感慨道:“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哪怕在外面经历了再多,最终还是会followyourheart,走上一条归心的路。”“但读博士一定要沉得住气,还要有愿意为之奋斗几年的冲动和干劲。”“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心态,可能读博士还是挺痛苦的,毕竟这个过程一定会经历无数次失败,面对心理煎熬和科研压力的双重打击。”“在我遇到挫折,内心比较苦闷的时候,如果家里人能给自己一句非常贴心的安慰,我就有动力扭转自己颓废的心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王朋说。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每到毕业季都是一场抉择,有人继续深造,有人就业,有人考公务员,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打算。眼看着2019年的国内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马上就开始了,首战的新手你们准备好了吗?二战、三战的资深选手,祝你们再战告捷。那些还在犹豫着何去何从的同学们,也要赶快下决定了,无论选择哪条路都需要提前做准备。但在做决定前,务必要先了解这两条路上需要面对的难题。国内考研人数已突破280万大军,竞争日益激烈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去年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达到238万,比2017年增加了37万人,增长率18.4%。2019年的报考人数更是创造了历史新高,突破了285万,增长率19.75,比去年增幅还高。从2016年起,国内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就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仅仅四年时间,报考人数就从177万攀升至如今的285万,增加了108万人,但招生人数仅增加了12万,在录取增幅不大的情况下,这使得报录比也达到了空前的4:1。好学校推免生占比50%以上,考研难度再升级报考人数的激增还不是最让人绝望的,最让人感到无力的是,你早上五点起床,凌晨两三点入睡,时间都用在了图书馆、自习室刷题备考,基本告别手机游戏和美剧,全力以赴的做个考研僧,然而有一半的人已经拿到了推免生资格。你说气不气?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江浙大学2019年计划招生5000人,推免生资格占了2700人,推免占比54%;武汉大学计划招生4920人,推免生2600人,占比52.8%;北京大学推免生1804,占总数50.76%;西安交大推免生2000,占总数50%,南京大学、北航大学、山东大学推免生均占50%以上。越是一流的高校,越是如此,想通过考研进入名校的难度又上升了一个level。留学读研费用持续上涨,贵的让人吃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留学费用的上涨,一个是语言考试费用,一个是留学学费,至于生活费用暂且不论,这取决于留学所在地的物价水平。先来说说留学语言考试费用,一般去美国、加拿大留学会选托福考试,英国、澳洲留学选雅思考试。从2006年新托福考试登录中国的报名费1370元,到2018年9月份的第7次涨价,托福报考费已涨到了1985元,涨了615元。雅思考试也从2002年的1250元,涨至了如今的2070元,涨了820元,考两次半个手机就没了。真正让人承受不起的还是学费。近几年来,英美澳加像是说好了似的,一个一个的涨学费。美国TOP10大学涨幅普遍2000美元左右美国前10学校无一例外的涨了学费,普遍涨幅2000美元左右。也有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要涨学费?有很多教育行业的人做过分析,导致涨学费的核心原因就是人太多。有些学校政府减少了预算,学生人数一直在持续增长,于是学校又进入了财政困难期,而学校又不想因财政预算降低教学质量,于是只能无奈的决定涨学费。美国驻华大使馆统计,2017年读于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中国学生人数增至350755,较前一年增长6.8%。涨学费也抵挡不住我们留学的步伐。澳洲八大连年涨学费,增幅5%左右澳洲第一名校墨尔本大学,商科学费从42336澳币/年,增长至44032澳币/年,增长1696澳币/年,涨幅4%。这还不是他最贵的专业,最贵的专业是IT,已涨至44083澳币/年,涨幅4.02%。号称澳洲最贵商学院的悉尼大学,商科涨了2000澳币/年,两年学费差不多10万澳币了,折合人民币差不多50万吧。莫纳什在声誉上追不上墨尔本,在学费上要赶超,商科学费增长了6.8%,2019年学费44,000澳币/年。英国学费年年涨,本土学生涨幅比国际生还高英国教育产业化,讲白了就是赚国际生的钱。对本土、欧盟学生和国际生使用2套收费标准。以UCL的授课型硕士为例,本土/欧盟学生的学费:£10140~£14180;国际生学费:£21160~£26250。而这些从国际生收取到的高额学费可直接用于学院自由支配经费,不需要上交政府。随着英国政府缩减教育经费,英国大学涨学费也波及到了本土学生,根据CUG的最新的英国大学学费报告,2018-19学年,英国授课型硕士学费(英国本土和欧盟学生)平均比去年上涨了8.3%,比四年前上涨了31%!而海外学生学费比去年上涨了3.6%,幅度不及本土学生,但学费还是贵出一大截。国内考研和留学读研到底怎么选?国内考研竞争压力大,但费用少,很多研究院和实验室会有补贴,做的比较好的还能拿到奖学金和实验补贴,毕业了还能赚点钱。留学读研学费贵,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没考研压力大,更容易入读世界名校,毕业后无论是国内工作,还是国外工作,学历的认可度都比较高,而且学制比国内考研短1~2年,节约时间成本。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没有错,做好决定后就风雨兼程吧。
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为了能够尽快融入到世界的大舞台,也为了提高国籍的知名度,所以我国的高校逐渐开始接收国际留学生。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有超过20%的高校都有招收国际留学生,而且每年都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我国有许多的高校,每年接收的留学生数量都超过1000人,这样快速的扩张,也曾遇到过很多的问题,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的争议。今天,笔者就跟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我国高校国际留学生的数量情况。这样就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到我国目前究竟接受了多少的留学生?具体请看下面由校友会提供的数据。通过这份整理的数据,我们发现北京语言大学的留学生数量是排名全国第一,人数达到9056人。作为一所国际性的学校,北京语言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广中华文化,所以在接收留学生方面也是非常的慷慨,学校只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国外。国外的学生到北京语言大学就读,主要是学习汉语或者是相关的知识,并不是真正的学习技术或者是做科学的研究,这种留学的模式非常的特殊,与其他高校介绍的留学生完全不同,所以在这里不再具体分析。除了北京语言大学之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接触到留学生数量达到8555人,排名全国第二,也是让人感到惊讶。毕竟这是一所普通的211高校,而且科研实力比较弱,在国际的排名以及知名度都非常的低,为什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还能够得到这么多留学生的青睐?可能很多的网友都会感到疑惑。其实,对外经济贸易的留学生模式也很特殊,学校与很多的国外大学有合作办学,也就是互派学生的方式进行学习。所以学校的留学生主要是来自于东南亚地区以及非洲地区的学生。由于受到留学生事件的影响,山东大学的留学生人数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从留学生严肃方面来看,山东大学只有4012人,排名在全国第16位,相比于其它的名校来说,数量方面并不是很多。但是学校为留学生提供的良好物质条件,就成为亮点。其实,我国很多高校都有类似的情况,这是山东大学比较“倒霉”,就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希望学校的发展不要受到这些负面新闻的影响,能够痛定思过,发展得更好。笔者分析我国高校接收的国际留学生,规模越来越大,但是质量确实非常的差。就以刚才的北京语言大学为例,这所学校接受了国际留学生基本没有筛选的条件,也就是说,国外的学生只要品德没有问题,又能够提供提供高中及格的成绩,然后通过简单的笔试以及面试就能够被录取。这种模式在全国高校里面都很常见,这也包括清华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也就是说,我们所接受的留学生基本都是亚非拉等地区的学生,而且还是资质比较差那种,我们为此还要提供良好的生活以及住宿条件,所以国内的学生常怨言,也是能够理解。希望我们的高校要狠抓质量,不要一味地追求规模效应。只有自己的实力变得更加强大,才会被外国的学生看得起,才会有优秀的学生前来留学,而不是以物质条件作为交换的条件,吸收那些低质量的学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重磅!9月18日,山大发布202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称,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40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50人,最终招生人数以国家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各专业拟招收推免生和直博生人数以推免生系统最后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需要注意的是,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报考山大单独考试、强军计划的考生,报考点须选择山东大学,并根据学校安排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根据山东省相关规定,以下考生在报考时可选择山东大学报考点:报考山大且就读学校所在地为济南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山大且工作或户口所在地在济南的考生,以及所有报考山大的单独考试、强军计划考生。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考生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6日至12月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各招生专业考试科目和学校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详见学校发布的2021年招生专业目录和考试大纲。复试时间为2021年3月中旬。具体时间和安排以学校发布的复试通知为准。不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