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99篇,这一省份公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虽虫能天

99篇,这一省份公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12月22日,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学位委员会根据《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陕教规范[2018]9号)《关于做好2020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陕教位办〔2020〕1号),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组织开展了2020年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经单位推荐、通讯评议、专家会议评审和厅务会审议,共评出2020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9篇,公示期为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月21日。新闻来源:陕西省教育厅回复下载:关注“奈园”(ID:inaiyuan),回复关键词“优秀论文”,即可下载“2020年各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公示名单”文档。

必静必清

教育部约谈山东大学:抽检82篇博士学位论文,4篇不合格

在教育部的三令五申和民意、舆论的积极呼应下,加强对在校生的学业管理,严把毕业“出口关”,在时下高校圈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今年以来,包括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知名学府,在高校圈掀起的本科生、研究生“清退潮”,就是对在校生从严管理最有力的回应。而严把毕业“出口关”,则很大程度上是把目标指向学位论文上,避免出现抄袭、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如果导师、评审专家在这最后一环上“手软”,或毕业生存在“闯关”思想,那么“问题论文”将随之而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也必然会大打折扣,这是几方都不愿看到的事情。一、山东大学因“问题论文”被教育部约谈近日,985名校山东大学就因“问题论文”而被教育部约谈。为此,山大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通知显示,在教育部2018年度例行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山东大学一共被抽检的数量是82篇,其中,有4篇被认定为“问题论文”,占比仅5%,问题多集中指向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等方面。之所以被教育部约谈,主要是因为山东大学已经连续两年在论文抽检中出现问题,而且数量和比例均呈上扬趋势。因此,此举可以看作是教育部对山大博士学位论文审查管理敲的一次警钟。二、两类人与“问题论文”息息相关通过对近年来“问题论文”的综合研判分析,山东大学发现以下两类人与“问题论文”关系最为紧密。其一,在职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这类人由于是在职攻读学位,首先在学习时间、精力上就难以保证,所以开展研究的方式方法会比较简单,甚至是浅尝辄止,研究深度和成效必然不理想。再加上他们在职研究生的身份,会本能地降低自我要求,包括在论文撰写上的要求,最终出现问题的概率自然更高。其二,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由于高校研究生近年来持续扩招,导师所带研究生数量必然水涨船高。而众所周知,一个导师带3个研究生和带10个研究生,培养效果肯定会有很大差别。总的来说,导师所带研究生人数越多,倾注在每个人身上的时间、精力就会越少,学生论文出现问题概率就更高。三、如何让“问题论文”更少一些?很显然,“问题论文”数量和比例的上升,必然会损害学校的办学声誉,尤其是像山东大学这样的名校,正值首轮“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期,恐最终评价结果也会受到影响。那么,怎么样可以让“问题论文”更少一些呢?高校至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努力:1.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一篇学位论文从选题到最终答辩,当中需要经历很多环节。过去,多数环节的审核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才让那些论文中本该消除在初始阶段的问题,出现在了“终端”。所以,加强对学位论文每一个过程的管理尤为重要,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一锤子买卖”在论文撰写上是行不通的。2.加强责任追究所带研究生出现了“问题论文”,要视情况轻重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培养单位可以进行负责人约谈、减少次年招生计划等;对于导师可以减少暂停招生资格,扣除奖金、津贴等。相信从制度上把研究生论文质量与部门的计划、考评和导师的资质、待遇直接挂钩,并且严格执行,能让“问题论文”更少一些。3.严格控制在职攻读研究生招生规模既然在职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出现“问题论文”的比例更高,除了加强培养管理方面的要求外,完全有必要控制其招生规模,从源头上减少“问题论文”出现的空间。除此之外,在招生审核时,要特别注重考察报考者是否有顺利完成学业的可能性。当然,此举从操作层面上并不容易,这给高校的招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山东大学博士“问题论文”数量和比例持续提升,以及高校圈对在校生的从严管理,你怎么看呢?

矩阵化

山东大学首场线上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顺利举行

[本站讯]3月11日下午,山东大学首场学位论文“云答辩”在线上顺利举行,机械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高翔的在线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获全票通过。此次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的5位教授(研究员)组成。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隋富生研究员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并主持答辩。本次答辩主要利用腾讯会议远程视频进行,全程有专人负责录屏和记录答辩纪要,并建立微信答辩群作为辅助和应急平台。答辩表决投票采用在线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由答辩秘书提前准备并统计票数。答辩会上,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黄传真教授宣布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并致辞,高翔的指导教师牛军川教授介绍申请人的基本情况,高翔在线进行了30分钟的论文内容汇报,各位答辩委员会成员对高翔进行了近1小时的提问。随后,答辩委员会召开内部会议,通过微信匿名投票的形式进行表决。重新进入会议后,隋富生研究员宣布了答辩结果。这场历时三个多小时的线上答辩吸引了30余位师生线上旁听,过程紧张,内容丰富,秩序井然,效果良好,所有程序与流程均与线下答辩相同。此次博士论文线上答辩,体现了山东大学对学术的严格要求。学校、学院为准备此次答辩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研究生院逐一核实申请毕业学生的情况,研究制定详细的指导方案,探索和规范“云答辩”模式,力保研究生顺利毕业。机械工程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为答辩做了完备的预案,组织学生进行了预先演练,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制定断网预案。学校和学院协同,悉心设计了答辩工作流程和应急保障措施,为保证在线答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保障学生如期毕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作为山东大学首位在线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生,高翔对母校和学院精心准备和改革探索表示感谢,并表示将会带着这份感恩继续在学术道路上坚定走下去。供稿单位:机械学院 研究生院 作者:高翔 宋小霞 韩笑晨 徐先蓬 编辑:白婷

慕尼黑

山东大学连续两年抽检博士论文时发现“问题论文”,被要求整改

近期,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在学校网站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该通知称,近日,教育部反馈了2018年度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抽检对象为2016年9月1日-2017年6月30日授予博士学位人员),我校被抽检博士学位论文82篇,其中4篇学位论文被认定为“问题论文”。该通知还提到,山东大学已经连续两年在教育部抽检中出现问题,且数量和比例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我校“双一流”评价结果和办学声誉。教育部已对我校进行约谈,要求立即进行整改。山东大学研究生院通过对近年的“问题论文”分析,发现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山东大学研究生院要求强化过程管理。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要消除学生的“闯关”思想,杜绝导师和专家的“手软”现象。研究生院将成立督导组,针对相关节点开展督导检查。同时,加强责任追究。学校将严格按照《山东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处理办法(暂行)》的规定,对相关单位进行质量约谈、暂停相关导师的招生资格、扣减相关单位招生计划和津贴,在后期统筹博士增量计划时对相关单位不予考虑。对于“问题论文”的相关专家委员会成员,学校将予以备案,对于连续出现问题的,将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并不再准(邀)其参加学位授予工作,是我校研究生导师的,将视情况给予约谈直至暂停招生的处理。山东大学研究生院还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首先,立即开展对2018年9月1日—2019年9月30日期间授予博士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自查自纠工作。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召开博士学位论文自查自纠专题会议,制定排查方案,组织导师和专家认真排查相关学位论文有无质量问题,确有质量问题的,于12月8日前将论文信息(作者、题目、专业、指导教师、授位时间)和论文审核意见以书面形式报学位办公室。其次,增加论文自审环节。自2019年12月份授位开始,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要在每次授位表决前,组织专家对已通过答辩拟授予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进行再次审核,审核时要参照“问题论文”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按照高标准对论文质量、是否按外审和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查,仍需进一步修改的,返回让研究生修改,修改合格后方可参加表决。再次,增加答辩汇报内容。从2020年3月份授位开始,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论文外审专家的修改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详细说明,并记入答辩记录。来源:澎湃新闻

扬弃

山东大学博士生在线学位论文首次云答辩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开始有高校陆续开展学位论文“云答辩”,山大的首场答辩活动顺利开展,机械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高翔获得了全票通过!论文线上答辩同学观看答辩过程截图本次博士论文的线上答辩的组织和开展凝聚着学校、学院老师们的心血。研究生院为保证学位论文在线答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方案。机械工程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为答辩做出了完备的预案。答辩前,答辩人进行多次试讲,并制作了有声PPT。组织同学提前进行多次网上会议的演练,模拟网上答辩过程突发情况,验证处理预案。例如:如果断网或网络质量差,将为无法连线的各位委员发送有声PPT并采用电话提问等方式完成答辩的全部环节。答辩委员会各位专家答辩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隋富生研究员、白国锋研究员,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蒋奇教授、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葛培琪教授、宋清华教授等五位专家组成,隋富生研究员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毕文波高工担任答辩秘书。1、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黄传真教授宣布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并致辞。2、高翔的博士生导师牛军川教授首先对高翔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3 、答辩委员会主席隋富生研究员宣读答辩议程,并宣布答辩正式开始。4、答辩人高翔对读博期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答辩委员会成员进行提问,高翔逐一回答。5 、答辩委员会内部会议环节在答辩人及所有旁听人员退出会议室后开展。答辩委员会充分讨论答辩人的论文内容和答辩情况,通过微信匿名投票的形式进行表决,确定了答辩成绩,形成了答辩决议。6、下午17:00,网上会议室重新开放。答辩委员会主席隋富生研究员宣布答辩结果。高翔同学博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答辩成绩优秀,建议校学位委员会授予其工学博士学位。答辩委员会主席提问答辩人回答问题本次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均在会议开始前进入会议室确认网络、视频及音频效果。投票采用微信在线匿名投票的方式进行,由答辩秘书即时统计票数并向答辩委员会汇报;答辩全程采用录屏和录像双备份的视频存档。关于本次答辩 听听参与的师生们怎么说吧~采 访 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 高翔1.有没有为此次云答辩做特别的准备?针对本次云答辩,以前也没有经历过,感觉也是有些担心,担心出现各种意外。我和导师、答辩秘书等老师反复讨论,想到一切视频答辩中能够出现的问题。比如说,网络不稳定的问题,这将严重影响答辩进程和答辩效果。采用的应对方式是提前录制有声PPT,如果有某位专家断网,那么及时发送有声PPT。再就是,提前下载、熟悉所用的视频软件,按照正常的答辩流程提前练习,这样在答辩的时候就能熟练操作。2.和传统答辩相比,不适应的地方在哪,更有挑战性的在哪?好处在哪?有没有什么给后面答辩同学的一些建议?传统的答辩,我们按部就班的去进行就好了。视频答辩,对于学生、对于老师都是新的,关键在于提前熟悉软件以及视频答辩的操作流程。如果熟悉了,采用视频答辩效果也是很好的。我感觉最大的挑战是网络问题,一定要保证网络的畅通。如果断网,可以采用开热点的方法进行补救。对于以后进行视频答辩的同学,一定要提前熟悉视频软件的操作流程,及时和自己的答辩秘书老师沟通,落实答辩中的各项环节。找好录屏、录音工具,可以找师弟、师妹帮助录屏,同时记录答辩委员会意见,以防万一。3.答辩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意外或者紧张的情况,是如何应对的呢?本次答辩过程非常顺利,网络质量好,没有发生断网的情况。各位答辩委员会成员提问专业,对学位论文有认同,也有不同的见解,这将有效提高博士论文的质量。4.有没有印象很深刻的问题?在本次视频答辩中,由于自己提前进行了演练,一切按部就班,感觉和传统的答辩过程差不多,效果也很好。5.你认为视频答辩这个方式如何呢?请谈谈总体感受。答辩氛围非常好,很有学术气氛,问题非常专业,专家很认真。有肯定,有意见。时间很长,内容很丰富。本次视频答辩是鉴于肺炎疫情做出的特殊举措,该方法能够充分保证毕业生的毕业,非常好。能采用视频答辩,也与学校、学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分不开。从论文答辩的流程、表决票的填写方式,各位老师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以保证学位论文答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机械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宋小霞疫情期间,机械学院学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下研究生的毕业就业工作,学院通过三全育人网络,发挥网络育人作用,利用微信、QQ即时在线工具等保持师生信息畅通。开展线上疫情防控专题教育,使毕业生能全面理解学校不提前返校的政策,转换学习思路,调整论文进度,做到线上不停学;开展毕业生就业需求调研,积极协助用人单位组织线上招聘,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意向统计,导师与辅导员一起对未就业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做到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开展毕业生心理压力疏导,组织班级心理委员参加“抗击疫情安心行动”系列公益讲座,提升朋辈帮扶能力。研究生院学位办负责老师学院和答辩人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答辩过程非常流畅,秩序良好,专家非常认真,问题直指核心,过程紧张,内容丰富,一些做法值得在以后答辩中借鉴推广,是一次答辩形式创新的成功探索。在这场特殊的论文答辩背后,是山东大学对于学术的严格要求和对于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心。作为山东大学首位在线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生,高翔表示自己很幸运,感谢学院老师前期精心的准备和委员会专家们百忙之中的参与,原本担心疫情会影响自己的论文答辩,虽然面对网络屏幕答辩有一些紧张,但也更加珍惜和重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感谢学校的探索改革,在未来,将会带着这份感恩和坚定继续在学术道路上走下去。

人文

关注:山东大学连续2年抽检出“问题论文”,或影响“双一流”评估!

山东大学近期,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在学校网站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该通知称,近日,教育部反馈了2018年度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抽检对象为2016年9月1日-2017年6月30日授予博士学位人员),山东大学被抽检博士学位论文82篇,其中4篇学位论文被认定为“问题论文”。山东大学已经连续两年在教育部抽检中出现问题,且数量和比例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山东大学“双一流”评价结果和办学声誉。该通知还提到:教育部因此对山东大学进行了约谈,要求立即进行整改。通知发出后,山东大学部分学院已经开始了博士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进行自查自纠工作。根据教育部要求,对于被“约谈”的单位,要立即专题研究整改工作,制定整改方案。各单位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希望山东大学在此事件后,提升博士学位论文整体质量,未来越办越好!关于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规模宏大,实力雄厚。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2人,各类全日制学生达6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0789人,研究生18816人,留学生3791人。山东大学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1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目前有16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山东大学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校师生医务员工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 (部分资料来源:山东大学,综合网络整理)

不能说

这所985大学又火了,82篇博士论文,4篇存疑,网友:请不要当网红

2019年就将过去,在这一年中总会有一些事情让人难以忘记。然而面对那些不开心的事情,还是希望能够被人遗忘,或许这也算是辞旧迎新。不过有时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比如这所985高校,眼看就将迎来新的征程,却又当了一次“网红”。根据媒体报道,近日教育部反馈了2018年度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山东大学被抽检博士学位论文82篇,其中4篇学位论文被认定为“问题论文”。此次抽检存疑,已是山东大学连续两年在教育部的抽检中出现了问题,并因此受到了教育部的约谈。看着这样的报道,你会想起什么?相信不少网友会感叹到为何又是你。为何又是你?因为在今年的上半年,山东大学已当了一次网红。如今岁末了,山东大学因学术问题被教育部约谈,真可谓是2019“第一”网红大学。在这里还是有必要澄清一下,媒体的报道有所失实。教育部对高校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是常态工作,即使有问题,教育部也不会点名。此次山东大学的学术问题能够如此精确,是因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一则“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到了学校存在的问题,并将开展自查整改工作。因此,这算是自曝家丑。山东大学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很红很红。按理说现在的山东大学最不愿意再有负面消息,为何还会自曝家丑呢?这就要从这次学术问题的严重性说起。对于高校来说,一旦连续2年出现“存在问题学位论文”,且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那就会被质量约谈。同时,这个抽检结果还将运用到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中去。如果在约谈、整改后仍然不达标的,那学位授权都可能被撤销。同时它还会严重影响“双一流”评价结果和办学声誉。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山东大学的自爆家丑是一个态度上的端正。高校的学术问题,是近年来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学术存疑的高校并非山东大学一家,可是对于山东大学来说,这样的问题真不应该再有。为什么?过去人们只知山东大学是一所招生多,办学好、体型大的985高校。而如今却是一所“网红”大学。当大学成为了网红,还是985高校,负面下的声誉影响实在过于严重。山东大学有着非常悠久的办学历史,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在这一百年多年的校史中,是很多学者不断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山大。先辈们积攒下来的声誉,却因一起本可避免的事情,被网友们无限放大,声誉全毁,这多少都令人感到惋惜。尽管山东大学在2019年很“网红”,负面消息更是被网友们恶搞。但是对于那些准高考生而言,山东大学的负面有些被放大了,它并没有很多人说的那样不堪。2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这才是真实的山东大学。因此,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山东大学。只要你的分数能够考上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求学平台。目前,山东大学已经在学位授予环节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增加论文自审环节”,二是“增加答辩汇报内容”。希望这样的改变,能够让山东大学的学术研讨之风更加浓厚。当然,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在帮山大洗白,其实并没有,而是真的希望山东大学能够越来越好,能够走出负面,那里有着太多好学生。

丹书

青岛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首次开启网络答辩

“请4位参加预答辩的同学开启并转动摄像头,拍摄自己所处环境,证明环境独立、封闭,满足答辩要求。”“请全体预答辩委员打开摄像头。”“为保证收看质量,请其他观摩答辩的同学关闭摄像头并静音。”“请答辩主席李庆斌教授主持答辩。”3月30日下午,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场特殊时期的特殊博士论文预答辩在“云端”进行。土木工程学院4位博士毕业生参加,多达42人同时在线收看,整个预答辩过程充满专业精神和严肃氛围,下午6点30分,预答辩决议形成,预答辩主席公布预答辩委员的表决结果。博士生导师赵铁军副校长(左)在土木工程学院会议室预答辩现场博士生导师王在泉副校长在线参加学生预答辩预答辩委员会由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清华大学李庆斌教授,三峡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国栋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左建平教授,山东省水科院教高、副院长李福林教授,济南大学周宗辉教授等五位专家组成。李庆斌教授担任预答辩委员会主席,青岛理工大学孙燕群老师担任秘书。预答辩现场截图本次预答辩使用腾讯会议在线进行,从组织形式、投票方案及学生着装规定,都完全遵照2月27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上半年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通知》,该文件对疫情期间培养单位组织远程视频答辩作出了具体部署。在预答辩准备阶段,土木工程学院张鹏副院长介绍预答辩委员会专家,苗吉军院长致辞后,推选出了预答辩委员会主席李庆斌教授。预答辩学生PPT截图预答辩过程中,导师对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研究生研究情况作简要介绍后,每位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向预答辩委员会作30分钟汇报,汇报过程中,其他人员保持安静,预答辩委员会成员根据汇报的有关情况,对其学位论文初稿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对论文立论依据是否扎实可靠,研究成果和关键性结论的创新性、学术性、规范性等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并提问,时长达20-30分钟。预答辩委员会内部会议环节在答辩人及所有旁听人员退出会议室后开展。预答辩委员会充分讨论答辩人的论文内容和答辩情况,通过微信匿名投票的形式进行表决,确定了答辩成绩,形成了答辩决议。答辩全程采用录屏和录像双备份的视频存档。预答辩学生听取委员会意见委员会成员周宗辉教授对本次“云答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疫情防控期间,青岛理工大学能够以变应变,化危为机,在各个预答辩环节坚持质量不降、标准不变、注重学术规范,环节不缩水、程序规范、方式便利。同时,通过云答辩能够更加直观透彻地了解学生的汇报内容,方便专家更加精准地进行指导与评价。这种创新举措不仅为学校“云答辩”提供了引领与示范作用,同时能够切实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博士研究生如期毕业。“感谢学校领导和研究生处的关心指导!第一次经历此种新颖独特的答辩形式,非常有纪念意义!”答辩结束后陈际洲同学兴奋地说到。他表示,疫情虽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但学校秉持“以生为本”原则,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针对本次云答辩,陈际洲同学用“组织有序,节奏紧凑”来评价,他认为,相比于传统的线下答辩形式,云答辩能够自主选择最佳的环境,全身心投入到答辩环节中,同时,云答辩形式方便专家、旁听者全程收看,互动充分。但是,相比于线下答辩,云答辩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提前测试设备和网络,保证室内光线充足,熟练操作云答辩会议系统,熟悉答辩流程,针对信号中断等突发状况做应急好预案等。据了解,为尽可能减少疫情对毕业研究生深造、就业造成的影响,保证学位授予质量,青岛理工大学创新管理模式、简化工作流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统筹安排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送审、答辩、学位授予工作预案。学校于3月10日召开疫情防控期间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对各研究生培养学院和研究生导师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做好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做到“停课不停学,教学不延期,质量不下降”提出相关要求;对疫情防控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坚决杜绝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等进行重点部署,多措并举确保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研究生深造、就业造成的影响。

筱原

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暴露了什么?

来源:《光明日报》记者:柴如瑾、陈 鹏,图片来源:千库网“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选题:卢雨荷编辑:卢雨荷

肩高于项

博士62篇、硕士240篇,该省年度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出炉

来源 | 中外学术情报编辑 | 学术君近期,湖南省公示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8〕413号)精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经过各学位授予单位推荐、省外同行专家通讯评议、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等环节,共评出62篇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经过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组织专家评审、校内公示并向省学位办推荐等环节,共评出240篇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确保评审质量,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评为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名单予以公示(名单见附件)。本文来源:中外学术情报综合自:中外学术情报,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http://xwb.hne.cn/gztzgl/wjtz/2666303.shtml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