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延毕那些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周章

研究生延毕那些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020 年9月19日晚,南京大学女博士跳楼身亡,该事件再一次牵动着全国博士生的神经。「女博士」本是花样年华,光彩夺目,前程似锦,路途坦荡,一路求学 20 余载即将功成名就,本是父母的骄傲、国家的栋梁、人生的赢家,而为何年纪轻轻,在即将功成名就之时结束自己的生命?光芒的背后必是充满着坎坷与困苦。据南大的某学生讲,这位女博士今年是读博第四年了,对于普博来说已算是延毕了。关于硕博生延毕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以往,我们也经常能听到某某研究生由于毕业压力大而自杀的新闻。而这些人,往往是从小到大顶着「三好学生」、「乖乖女」、「别人家的孩子」光环一路走来的,现如今每天活在的恐惧中,甚至延毕压力大到无法排解而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科研压力山大」、「延毕」几乎成为所有硕博士面临和担心的一个问题,博士延毕已成为一种常态,更合适的形容应该是「病态」,博士延毕是正常,不延毕反而不正常。今天,笔者就想和大家聊一聊硕博生延毕的那些事。一、延毕那些事:是什么?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 165296 人,实际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 56451 人,未正常毕业率为 65.85%。从数据来看,博士延毕率年年攀升,2006-2014 年逐步增长,近几年进入平台期,延期率大概达到 65%,也就是说有六成博士生都无法按时毕业。8 月 21 日,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有关规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退学处理。其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做法并非个例,此前就有多所高校相继发出过关于博士生超学习规定而被清退的消息。例如,北京交通大学对因超过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 59 名博士生给予取消学籍。延边大学对 136 名研究生(博士 14 名,硕士 122 名)超过学习年限因此给予退学处理,清华大学劝退 2 名博士生,河北工业大学一次性清退 143 名博士生。图片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二、延毕那些事:为什么?关于博士延毕从而导致清退的原因也可谓众说纷纭,从自己身边延毕师兄师姐的例子看。师兄 A:今年博士论文答辩被我亲导师卡了,至少要延毕半年。就这样,我师兄是个本来能按时毕业却被导师压着不让毕业的大神,最后就因亲导师所谓的博士论文不够完善的理由而延毕。师兄 B:他的导师被其他院校挖走了,把之前的课题资源都带走了,最终不得不重新跟着新导师从事新领域的研究,从头开始,肯定无法按时毕业。师姐 C:不能按时毕业的原因,主要是师姐的小论文没有达到学校要求,所以,即使大论文做得再好也毕不了业。从师兄师姐们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延毕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1. 内因打铁还需自身硬,很多博士之所以延毕很大一部分是个人原因造成的。1)小论文达不到学校毕业要求一般学校对博士毕业都有发表小论文的硬性要求,比如有的学校要求发表 3 篇核心,有的学校要求发表一篇 5 分以上的 SCI 等。除了学校要求外,有的导师课题组也有额外的要求。2)毕业论文达不到导师的要求很多研究生延毕问题都出现在毕业论文上,一般学校和导师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博士论文,要求要有创新性。可是创新性这个问题是很难的,没有做好选题,没有创新性从而导致延毕。3)个人学习懒惰博一上课摸鱼,博二实验室摸鱼,博三说要写论文,然而拖延症又犯了,宿舍摸鱼,博四发现还没论文,慌的一批,根本静不下心来做实验,更写不出来了。 4)身体原因这一点也需要引起重视,我身边就有很多因为身体原因而延毕的。读博压力大,焦虑、失眠、脱发,最终身体扛不住进了医院,身体不允许不得已延毕。5)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绝顶,满脑子都是 idea,然而动手发现不是不可行,就是被人捷足先登。兜兜转转,方法试了一堆,然而属于自己的依然不知道在哪里。6)在职博士延毕多在职博士们延期的比较多,那些手里有比较好的工作岗位,也没有跳槽动力的在职博士们,大部分缺乏冲劲,反正早一天晚一天毕业也不影响啥,那就慢慢过人生当中最后的「留级」生活呗。2. 外因除了自身的原因外,一些无法抗拒的外因也是博士毕业的绊脚石。1)导师压榨博一干到博四上学期,每天干活,寒暑无休,基本没时间写论文发论文,国家出钱培养,导师白捡的劳动力。2)导师故意拖延为了抓个免费的「壮丁」,为了让你多给他干几年活,有些导师故意给你毕业论文找茬,不让过,而你只能百般无奈。3)青年导师抢论文一般青年导师处于上升期,评审要求论文一作,要了命的催,天天看着整,俩人都累的要死。但是,出了论文不一定是学生的,甚至你自己连挂名的资格都没有。4)临退休老师佛系年纪比较大的老师面临退休,一般项目少,经费紧张,干啥啥没钱,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三、延毕那些事:怎么办?很多时候能不能毕业,什么时候毕业,都不是个人能够决定的。所以,不要过分的苛责自己。我们能做的是找到延毕的原因,对症下药。如真的不幸,遇到延毕,笔者有以下几条建议:1. 调整心态正如上文所说,2017 年我国毕业博士研究生已达到 65%,所以,延毕是大多数博士生的常态。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想想我们 4 年都坚持下来了,努力了那么久,最后,再坚持一下就好。搞科研本来就没那么容易成功,任何科研工作者都是这样的,重复很多很多次的实验,经过很多很多的失败,可是说不定哪天就得到好的结果或者好点子了呢。2. 与导师保持好关系,加强沟通延毕有一部分原因在导师,有可能是因为导师的指导不到位,并没有教给你研究这一领域应该具备的基本视野和方法。尤其是理科类的学术型研究生,这类同学本科的学习还只是应试型的,到了研究生阶段才真正开始研究,这种转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独立完成的,所以要和导师保持比较好的关系。3. 尽快发表论文读博士,不发表就出局,论文的发表至关重要,除了能给让我们顺利毕业,还能带来利益。好的 Paper 肯定不是一下子就有的,写文章也需要多练,别想着第一篇或者前几篇文章就有多高质量,借鉴他人有点长处,多学习优质 Paper 的结构,逻辑,行文风格,多看多想是捷径。4. 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创新工作要确定一个好的选题,那么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确定方向,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少,而论文选题要难易合适。如果过于简单,就无法体现出自己的能力;过难的选题,也可能因为中途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导致被迫放弃整个论文。多阅读文献,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新的 idea,进行创新加工。5. 踏踏实实科研,认认真真总结科研拒绝懒惰之人,你对科研懒惰,科研就会对你懒惰。所以,抓紧跳出「舒适圈」,尽快行动起来,对待科研容不得一丝侥幸。写在最后几乎所有博士都担心过延毕的问题,我也曾夜不能寐。延毕的比例很高,所以,延毕也不是什么大事,不需要过分的妖魔化。延毕是常态,很多时候延毕不是你能决定的,遇见一个好导师、碰见一个好课题都需要缘分。自己尽可能做好自己能干的事,做好规划,就不会后悔。最后,祝各位硕博生们都能够顺利毕业!

天也

山东大学空中课堂疫情防控科普直通湖北一线 5万人次观看

2月21日18:30,山东大学通过三地校区同步开展了一场特殊的直播课堂,直播开始仅15分钟时流量就超过3万人次。这是山东大学疫情防控知识线上科普宣传中的连麦“一线”活动,山大教师通过视频连麦该校济南、青岛、威海三地的3位湖北籍学生,驰援湖北一线的3位山大医务工作者和疫情防控知识科普专家团的4位成员,共话疫情、科学防控。湖北籍学生讲述居家战“疫”经历来自湖北武汉的威海校区海洋学院学生李创和来自湖北荆州的青岛校区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邹晓璇,讲述了自己面对突发疫情,由紧张、无助,到居家安心学习,期盼早日返校的心态转变,同学和老师每天都会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他们很是感激。来自湖北咸宁的临床医学生黎霓讲述了自己一家四代人面对疫情经历的从焦虑到慢慢调整过来的过程。作为一名临床医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们义无反顾地奔赴她的家乡,在直播时她情不自禁地背诵了医学生誓言,还在节目中播放了山大Dr.cat合唱团原创的云合唱作品《致老师书》,向奋战在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她的老师们表达敬意。一线医护人员分享心路历程李颖霞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区外科、山大齐鲁医学院护理学院2014级在职研究生,目前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支援,她在直播间形象地跟大家说,“我们作为大别山的‘拓荒者’,一切工作是从打扫卫生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物资越来越充足,她感谢人们对前方医务人员的支持,也希望山大学子努力学习,用自己的知识贡献一份力量。来自山大二院的儿科护士、山大齐鲁医学院护理学院2019级在职硕士研究生徐照娟目前在武汉同济光谷院区参与驰援任务,她分享了从一开始面临语言不通、条件保障不足、穿脱防护服等重重困难,到后来大家互帮互助、互相提醒、互相扶持的历程。当直播间主持人、山大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杨璐问她有什么想对师弟师妹们说时,徐照娟动情地说,她是在参加工作很多年后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希望大家一定要趁着年轻多学一点,多掌握一点知识,当我们有了更强的能力以后,我们就可以战胜更大的困难。”山大二院感染肝病科主治医师、山东大学临床医学2001级校友薛艳也在武汉同济光谷院区重症病房参与驰援任务,她说,“大家都说我们是最美逆行者,但是当我们身处武汉,我们就不是逆行者了,我觉得我们是特殊时期的‘新武汉人’,我们跟患者、跟所有武汉人都在同一个城市,呼吸同一片空气,患者们每天也在给我们各种各样的关心帮助。”医学专家传授科学防护方法在谈到如何做好自身防护时,李创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保持基本的理智,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跟风抢购,不盲目囤积物资。山东大学疫情防控知识科普专家、齐鲁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王刚在直播中强调了手卫生的重要性,针对网友提出的复工之后的防护问题,也一一进行解答,同时嘱咐大家面对疫情时,要保持阳光心态和乐观情绪,树立良好的职业观,以最大的耐心和细心去完成所从事的本质工作。山东大学疫情防控知识科普专家、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山大临床系1987级校友李亮从口罩使用、日常消毒、居家防护等方面进行贴心指导,他指出,不要防护过当,做好身边的环境防护要比呼吸防护重要得多。山东大学疫情防控知识科普专家、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张敬悬的一个比喻令人耳目一新,他说,要学会把自己当做一个“容器”,去接纳与面对困难,活在当下,明确价值与目标、承诺与行动,为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供了专业建议和方案。山东大学疫情防控知识科普专家、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马伟,从专业角度解释了“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史”“可疑暴露者”等疫情期间频繁出现的专业词汇的含义,他希望“疫情赶紧过去,早点见到同学们。”思政教育“活”起来 3小时近5万人次观看值得一提的是,山大师生在前期与此次连线的驰援湖北一线的医护人员联系沟通时,她们都反复强调,“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做了我的本职工作。”李颖霞在报名赴武汉时,想到女儿马上就要高考,心中也曾有过犹豫,但她最终还是在单位的报名接龙中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薛艳在去武汉前剪短了头发,告别家人时,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来,但这是一个医生的职责,她依然义无反顾。徐照娟则表示,“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一个中国共产党员,我就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我没有什么可说的。”“连麦一线”直播活动开播15分钟后,网友参与人次已超过3万。活动过程中,直播间气氛活跃,网友和直播嘉宾热情留言互动。原定于21:00结束的直播一直持续到接近22:00,很多人在弹幕留言,表示自己上了一堂特别的“网络思政课”。到直播结束时,网友参与人次已接近5万。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主办,该校济南本部校区、威海校区、青岛校区同时发动。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通过“连麦一线”网络直播活动,能有效缓解延期开学给学生带来的焦虑情绪,拉近师生距离;同时直观地了解了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拉近了与疫区的距离,是山大一次网络思政教育探索。

怨女

月薪一万在青岛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在知乎上关于青岛的问题不多,还多是负面的。其实,这对于每一个城市都是一样的,负面新闻总是能抓住人的眼球,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把这些问题看了个遍,发现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作者问“月薪一万在青岛能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知道,各大平台统计的青岛平均工资都在六七千元,月薪一万在青岛已经算得上是高工资了。如果你也是和我一样向往一万工资的贫穷狗,倒是可以看看月薪一万的他们能过什么样的生活。01感觉就是勉强活着我年入约10w,老公年入约13万吧(13薪无年终奖),就替老公强答吧。我俩都是山东人,但非青岛土著。16年硕士毕业来青岛工作,父母给首付买房,每月房贷6000,车贷2200,车子都是老公用,他省内出差很多,油钱1000多,其他费用(保险,罚单等)平均600吧。目前未交房,租房2100,1w是无法支撑固定支出的,生活压力真的很大。理财收入只够水电钱。衣食住行方面非常省,比月入3000的还要省。扣除固定开支,我俩每个月只剩五六千吧,平均每人3000左右,还要吃喝拉撒,感觉就是勉强活着。我们还要存装修钱,哈哈哈,佩服自己。老公想要孩子,我觉得没能力养,不敢要。好在马上就不用租房了,然后就是不用还车贷,缓两年再说小孩的事。02害怕失业18年硕士毕业后来的黄岛,在开发区某国企,目前月工资税后7k,年终税后30k,公积金一年20k,杂七杂八的福利一年能有个5k,都算在一起估计勉强算月收入过万。目前国企各种改革,不知道以后收入什么样。现在买了一个特别偏的房子,月供4500,首付还欠别人钱,等着政府的10w安家费还钱。目前没成家,也没交房,住宿舍,吃食堂,开销不大,但是也经常为以后的生活担忧,毕竟现在体制改革,非垄断国企的竞争力明显不足,而且子女的教育,父母的赡养也是各种问题。希望大西海岸新区能有所发展吧,到时候不至于跳槽都没地方去。03几乎没有个人生活女生,从小深受山东素质教育的培养,一路念书,终于在研究生阶段念不下去了,毕业的时候巴拉了一下省内城市,最终选择了跟大连(读书的城市)属性差不多的青岛,从此开始青漂生涯,到现在已经在青岛生活了两年半。毕业后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月薪过万,但是工作压力也超级大,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每年休息20天,几乎没有个人生活。2018年在父母的资助下在黄岛买了房,每个月房贷、车贷、租房、吃饭、油费等全算下来所剩无几,只要一个月不按时发工资,我的生活就会陷入窘境,男朋友也一样,基本攒不下钱。青岛是一座很好的城市,未来会在青岛定居奋斗,每次盘算未来生活的柴米油盐,我心里总会冒出浓重的焦虑,但是日子总得过下去。04每天工作3小时多点就月入过万土著。父母有崂山、市南各一套小房,其中一套出租,一车,100多万存款,没贷款。父母经济状况不用我操心,他们自己有工作保险退休金,还有房租和利息,所有年收入加起来25万左右吧。我现在住父母家,但生活和经济是完全自立的。现在不买房不买车,无房贷无车贷,有十来万存款,没有养老养孩子等压力。我目前自由职业,属于比较稀缺和高端的技术服务,在家工作,我这个人一方面比较佛系,一天工作3小时左右就不错了,另一方面追求效率,给自己定的时薪是100,规定自己要在1小时完成100收入的业务量,不会逼着自己在工作日拼命工作,也不会节假日就放假了,每天都工作,每天3小时多点的话就月入过万。我是个追求精神世界大于物质世界的人,衣服、用品什么的极少添置,一年到头买的衣服一只手就数得过来,一般是几十块一百块的,能网购的(为了省钱)绝不去实体店买。不买奢侈品,数码产品用七八年往上只要不坏就不换。在吃的方面,一顿饭30就感觉有点偏高。所以我每个月在以上这些方面一共花1000多,这也是我每月支出的最大部分了。我比较宽松的地方是偶尔旅游,去万象金狮凯德什么的外食包括自助、吃甜点、喝咖啡、逛平价杂货店、买花、看书、看电影、唱歌、洗浴、去演唱会、音乐会、听相声啥的,还有买一些影视阅读APP的会员,列着挺多,但这些带给我的实际花销不算多(除外极少的旅游和演唱会音乐会哈),一是我会隔一段时间一去,另外一个是每次花个几十块钱我就觉得足够了,就不会再花钱了。主要是追求这些带给我的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吧。除此之外我还自己交社保,每月将近一千。以上三块加起来,我每月生活费花出去2000多,达到3000我就觉得花的有些过分了。我从小学就有存款的习惯,其他钱都存起来理财或者偶尔有大开销时一下能拿出来。我的情况应该比较特殊,虽然没有什么压力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是喜欢攒钱所以并没有月入一万的买买买的快感,生活是月入三四千的水平吧。05浑浑噩噩、自由自在的潇洒生活我自由职业月薪1万+,老公也是月薪1万+,我们两个不追求名牌,穿衣服都是平民款GAP优衣库,也没有买名牌车的欲望出门都是打车,自然也没有养车的费用,一个月打车花不了多少钱。我俩都是吃货,钱都用在吃吃喝喝上了,每周都出去寻觅美食。房子要感谢父母全款买的,也没有还贷压力,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了好几年自由自在的潇洒生活。今年打算把两室一厅老破小换成三室一厅新盘电梯房,月供就要一万。压力扑面而来,以前花钱从来不考虑,现在已经开始记账了,吃饭都在家解决了,珍珠奶茶球搓的越来越溜了,欧耶,换房使我进步。06喝茶读书,不问朝夕硕士,工作一年,税前9千+,加上各类青岛政府应届校招生的补助差不多到手接近8K左右。以我的了解,上万的月薪在青岛算是还可以,青岛的工资水平蛮低的,普通业务、行政、财务4k+,程序员在青岛工资也大概10k左右,可能资深的能开到20k+。月薪一万在青岛能过能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个看个人。没有车贷房贷,偶尔家里还有补贴,1万的月薪可以过得很潇洒,每年出去浪几圈也毫无压力,喝茶读书不问朝夕。如果是外地来青岛,父母也帮不上忙的话,还完车贷房贷真的不够用,这都看个人选择。07有房贷和没房贷是两回事,有女友和单身又是两回事95年人,18年9月来到青岛,国企工作,刚开始到手工资六千,到年底加上大学期间攒的钱有五万多的存款,抽干父母家底在市北买了套房,存款基本全部搭进去,自己仅剩不到六千。19年赶上工资改革,每月到手9500+,年底还有一笔钱,平均下来每月1万左右。总的来说,体验就是有房贷和没房贷是两回事,有女友和单身又是两回事。收入去掉房贷就少了一半,19年新租房子租金2600,养了只萨摩耶,前后添置各种乱七八糟的家用品,周末看电影逛街吃大餐都是常规操作。去年国庆前去了趟西藏,年底又买了台switch,一番操作下来基本上没存下钱。不过我有强制储蓄的习惯,股票基金玩不来也没钱玩儿,没啥额外收入但还能有点小钱,在疫情到来时还能保证生活不是那么困难。房贷花呗信用卡还得继续还,工作还得继续干,看着窗外一片荒凉的街道,闭门不开的店铺,深感痛心,一次疫情将多少家庭生活打入谷底,能在这期间还能有收入已实属幸运。08双土著也发愁88年,男,青岛土著,已婚未育,工作7年了,职业是程序猿,目前月薪13K左右。老婆也是青岛土著,在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工资6K左右。衣:本人对穿着不太讲究,穿的衣服基本上就是优衣库,鞋子基本上就是vans、彪马。食:早餐基本上就是面包、牛奶、鸡蛋三样;午餐在公司食堂,也是最基本的家常菜;由于住的地方距离父母家很近,晚上基本都是过去蹭饭。周末和老婆偶尔出去小资一顿。住:16年靠父母资助了30万首付在市北买了套不到90平的房子,每月还贷5000+,之前一直靠着我俩的公积金余额还款,再还俩月余额就用完了;买车位花了16W;刚刚装修完买完家电,又花了27W。行:家里有辆本田思域,老婆上下班开,自己目前坐公交绿色出行。想买辆特斯拉,奈何还得再买个车位,否则没地停车,所以也只能是想想了。家中有只可爱的大金毛,每月狗粮、驱虫、玩具、零食等花费1K;每月水费、电费、燃气费、物业费、车位管理费、电话费、宽带费、油费、车费得花费1.3K,还有每年的车险、暖气费等等各种费用也是笔不小的开支。截止至19年底,我家基本上都是月光,20年打算要宝宝,不知以后每月能攥下多少钱。如果父母帮你把房子、车子、装修都置办好了,月薪一万在青岛还是可以过的比较舒服的。如果像我一样的话,月薪一万在青岛过的还是比较艰难的。不过艰难≠不幸福,自己的心态很重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目前打算跳槽,奈何青岛的IT环境不太好,大厂凤毛麟角,伯乐更是可遇不可求。继续努力吧,年轻人。09花掉一个人的收入,攒一个人的收入,蛮好97年来青岛读大学,01年毕业,已经在青岛生活22年了。套句老话,在青岛过了大半辈子了。目前自由职业,周末和节假日较忙,平时空闲。家住老四方这边,一周去两次开平路早市,买菜买水果,平均80/次。白菜6毛,油菜1块5,西红柿2块5。今年猪肉贵,戒了。市场上的小海鲜是救命稻草,反正都是提供蛋白质,没啥区别,价格特实惠,小杂鱼3-6元/斤,扇贝10元3斤,大头腥5块,活虾25,八带20。生活在海边就这点好,小海鲜便宜。桔子2块,苹果10元3斤。饭店基本不去,自己做干净放心。每月菜、海鲜和水果支出80x2x4=640(答主2019年12月答题,不要拿现在的价格比)。每周逛3次超市,买牛奶酸奶排骨鸡肉米面馒头调味品等生活必须品,每次平均100,月支出100x3x4=1200。卫生纸洗衣粉小家电衣服学习用品等非食用生活必需品基本上网购,每月基本在1000左右。房贷月均3500,手机宽带费月均100,交通费200,物业费400,水电气月均200,养老保险自交1000x2=2000。孩子教育亲力亲为,支出0。月均支出9000-10000,花掉一个人的收入,能攒一个人的收入。在青岛生活节奏舒服缓慢,蛮好。10一个人养活自己都费劲怎么结婚27岁,房产销售,收入不稳定,17年到手大概30万左右,市区有房一套,买的早,月供2400,车位月供1400。因为对18年上半年的市场和收入还比较有信心,错误的自信下半年的收入,在7月份换了辆新车,车子月供4200,但是房产市场下半年很差,收入一下只有基本工资5000,存款有一点不多,如果没有收入的话支撑不了几个月。现在压力很大,每个月固定还贷款8000,油费1500,还有其他乱七八糟加起来,一个月总的固定支出15000。家里一直逼着找对象结婚,我一个人养活自己都费劲怎么结婚?压力大,而且对未来工作前途充满担忧,销售工作不长远也不稳定,如果没有晋升上去的话可能就得换行业了,心塞。11就算月薪一万,也是过的兵荒马乱88年,女,研究生毕业,月薪一万。毕业先在北京工作,后来为了离家稍近一点回来了青岛。青岛的工资水平低的可怕,工作压力却依然挺大。刚回青岛是绝望的,工资比在北京低了不少,好不容易这两年能月薪过万。做为一个外来人,在青岛过的真心不易。16年底家里帮忙首付,买了套小房子。月贷4500左右,没买房前花钱不会刻意节省,但也不会大手大脚。买房后就不一样了,很少外面吃,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吃,最多一个月一两次外出。不敢买衣服,太贵,只会在网上买买或者优衣库等平民化的牌子。化妆品也不敢用太大牌了,以前是用雅诗兰黛、迪奥,一个眼霜就一个月左右,三四百,现在基本就是兰芝差不多价位的牌子。上班及出行尽量公交地铁,很少打车。就算如此每月也基本没啥结余。有时候感觉没有尽头,想尽快还上90万的房贷,但是每月平均结余不到一两千,感觉遥遥无期。所以会感到焦虑和压力。有时候也会不想工作,想当个废柴。可是一想到房贷,想到父母就又不敢懈怠。男朋友情况与我差不多,月薪一万,房贷5000多,也是剩不下钱。两个人快要结婚了,但是婚纱照和一应行头都基本从简,家里没有矿,父母也日渐衰老,钱不多只能省着花。所以蜜月也没计划,生孩子更不会提上日程。生而为人,感觉真的好累,资质有限也不可能太过出色,天花板也触手可及,再多的升职加薪也基本算妄想。所以就算月薪一万,也是过的兵荒马乱。12看看熊猫,爬爬山,生活得蛮自在的我月薪八九千,我老公一万三四,我俩合起来算是个人收入1万+了吧,哈哈哈。我老公一套117平的小套三,位置好;我一套142的大套三,位置偏僻,我俩光房贷合起来就1万/月,还有车位贷,车贷,每月再填两千。哦对了,我俩一个月公积金还有五千多的样子,我现在的能力,年底大约有小几万块钱的奖金,老公也有年终奖。剩下的钱攒一部分花一部分,目前住在公司的老破小宿舍,老公的那套房子装修一半了,打算再在宿舍蹭住一年,明年秋天搬过去。(老公那个宿舍是住俩人的一个小套一,他舍友年初的时候搬走了,公司没往里安排新人,我就厚脸皮拖着行李箱入住了。)生活上挺悠闲的,我平时学学画画,找老师教着跳跳舞,我老公每周去两次羽毛球馆打球,周末不加班的话,开车出去兜兜转转,中山公园看看熊猫,崂山爬爬山,北宅摘樱桃,或者去码头买点海鲜回来做大餐,去菜市场买点肉回来做饭,灌香肠啥的,生活得蛮自在的。今年还买了一条小边牧,平时又多了一项遛狗大任。13青岛房价太高,经常神游于皖南小镇11年毕业来青,收入刚达到一万,打卡工资10500,公积金3000,出差补助一天300。无车,15年入手市北老破小,月还2000。青岛公交相对发达,而且有一小时换乘政策,平时交通以公交为主,基本一月100块就够了。普通超市副食品价格与山东其他城市差异不大,饮食上自己做饭为主,因为吃的少,基本只买超市精品肉,鸡蛋以山鸡蛋为主,酸奶本地新希望酸奶,特价8.9一板。偶尔跟爱人出去吃一次,大概一月两三次,每次150左右。外卖一周也会叫一两次。饮食上每月3000左右。衣服,青岛各种档次的衣服可供选择,从十来块的外贸店到百盛再到万象城还有海信,只要用心,几百块也可以收拾的很精神,自己平时鞋子会买稍好一点,卡特,耐克之类,衣服主要优衣库打折款,迪卡侬等,青岛各种运动品牌折扣店挺多,注意搜集,基本可以实现国产价格国际品质。老房子幸福感不强,经常有换房子的心情在涌动,无奈房价太高,经常神游于皖南小镇。之前单身,月存一万是目标,现在月存5000。爱人不乱花钱,只是消费观还没养成。14只能做到想吃什么吃什么本人35岁,个体经营公司,年收入15万(收入不稳定这几年生意难做)。老婆国有事业单位年收入20万(比较稳定)。崂山区自有住宅一套,市南写字间一套,城阳小产权房3套,房产无贷款可收房租12万,另有市北区网点房一套贷款500多万,年租金能收30万基本全部还银行贷款了,自己的工资还要填点,买这套网点房子还借了亲戚父母160万。孩子2个,因有700万债务,日子过得也紧巴巴,只能做到想吃什么吃什么,勉强全家一年出国旅游一次花费2-3万左右。车子是2012年9万购买的经济型轿车,开了六年打算继续用。不算旅游,全家开销、吃饭、养车6万,孩子还小教育经费开支不大,自住房子是结婚的时候老人提供的,所以没有房租压力,感觉日子还可以吧。15从北漂到青漂北京IT程序员,面对北京5W以上的房价,无力支撑,而且北京的生活女朋友不喜欢,工作4年,存款在16年的股市夭折,不提也罢。拿着手里仅存的20W,亲戚朋友给凑了些,在李沧1号地铁口交了60W首付,贷款140W,以后每个月还款7500(银行利率1.1)。目前在北京23K+,面对高额的房贷,感觉还是要在北京待三四年,为了让在北京的三四年更有价值,报了北航的在职研究生,幸亏是在职双证的,还有派遣证,希望三年之后可以拿着研究生的学历回到青岛,相信以后青岛政府对于人才会有很多福利措施,给自己加油。16工资没有上升空间了,混吃混喝过着。媳妇工资到手12k左右,我工资到手14k多点。婚前各有一套房子,她还房贷3.5k多,我还房贷2.5k,15万左右的一辆车,过的和挣四五千的没啥区别.现在均价两万多的房价,手里有几十万也不知道咋花了,也再买不起一套房了,每天上班周末休息,偶尔看个电影。工资行业到顶了,也没多少上升空间了,混吃混喝过着。17短期内入不敷出,长期来看有奔头10年上学来到青岛,14年大学毕业,目前每月到手9k,油补、餐补、话补等2k,合计11k左右。16年7月贷款入手一辆高尔夫,月供2000出头。17年9月家里支持全款入手城阳一套房子,10月份借同事20万贷款买了一套内部员工房,月供9k。生活怎么说呢,短期内入不敷出,还得考虑还同事的钱。长期来看有生活奔头,两套房子,都靠地铁、靠学校、沿河。现在最辛苦的就是每月盘算月供和信用卡的还款日期,经常用支付宝借呗过渡(额度10万,利息万三),平常吃住在公司,不怎么花钱。家里还好,做点小生意,不用我支持,每年甚至还能支持我点。18幸福感就是媳妇儿嘴馋了想吃点什么就带着去了设计狗,税后加上各种补贴,刚够一万。拼一代,每月房贷6800,公积金还一部分,自己每月还4000。有房租收入,每月2100,媳妇每月到手5000。有一辆车,月均费用1500。父母帮忙照顾孩子,一家五口挤在老破小里,为了孩子上个好点学校。父亲有养老金,母亲没有,每个月帮我们买菜做饭,补贴一点。以上是我的基本情况,接下来说下生活。每天早七点,晚七点。周末名义双休,基本需要加班一天。每天在家陪家人吃早饭,每周两天能陪家人吃晚饭。周末一般带着孩子出去找小朋友玩一天,其余时间在家宅着。京东会员,部分东西都会选择京东网购,媳妇儿衣服只敢买外贸小店的衣服,自己除了羽绒服和皮恰克超过了一千,其他基本200左右。鞋子每双400左右,12年买的鞋子,现在还是主力。现在的生活状态,感觉没有质量可言吧,基本是比温饱略好。想买个好点的耳机,犹豫了很久,也没舍得下手。幸福感就是媳妇儿嘴馋了想吃点什么就带着去了,基本就是烧烤,火锅,炸串什么的。平时父母做饭都是少油微盐,所以媳妇儿想吃点什么了,都会带着去。孩子的玩具也都是普通的,想买大牌子的,看到价格还是算了,孩子的衣服一般是在蓝狗或者乐友挑折扣衣服,或者淘宝。一直嚷着要趁着爸妈还能走动,每年一次带他们自驾游,直到今年才实现了一次,看着爸妈的笑容,内心好惭愧,以后每年都带他们玩一次!19日常花钱基本不考虑物价今年36,月收2万以上,有房无贷款,有车二手奔驰s,无养老压力父母退休金足够,离婚后找的对象年薪20以上,也有房,有车没结过婚,比我小3岁。情况说明白了,说下生活吧。日常花钱基本不考虑物价,但也仅限于农贸市场阶段。买衣服类的单件不超2000 ,平常外出吃饭就是随性想吃啥吃啥。因为年龄偏大了,基本不喜欢在外面吃饭,这方面很小支出。今年想买套房子给我离婚后跟他妈的儿子也是压力山大,因为没存下什么钱,一直在投资。收入在青岛到这地步,我身边朋友不多,但家境比我好太多的有,基本也就是生活上自在点,没什么不同。20他们都在吹牛!作为青岛土著,忍不住跳出来说一句:里面有一多半的回答的都是在吹牛。这些人收入也就3K-5K的范围,本地没有产业,还是在租房。与收入相对的,是相应合理的支出。在他们的回答里,作为占大头的房车方面的支出,往往含糊一笔带过,描述的吃穿用度也与他们的收入极不相称。这样的人平时生活中也能碰到很多,张嘴就是年收入二三十万,再问,没房没车,租的老破小;继续问下去就漏洞百出了。好了,知乎上的回答就选这些。从这些回答可以看出,有满足的,也有忧虑的,有勉强活着的,也有不问朝夕的。其实,月入一万不是太多,也不算少了,尤其是在青岛这样的城市。但与青岛的房价相比,无论是一万,还是五千,都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差别,决定你能不能买到房的已经不是你的工资,而是你原生家庭的支撑资本,除非你能提前几年买房。金钱之外,决定你的喜怒哀乐的,还是你对生活的态度,毕竟,月入一千也能活得下去。至于最后那个老兄说大部分工资过万的人都在吹牛,这就无法考证了。

决绝之行

山东大学MBA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是什么呢?

MBA成为很多在职人士选择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山东大学MBA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是什么呢?山东大学MBA招生方式有两种: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方式不同,考试科目也不相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科目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间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都是10月份报名,12月份参加考试。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参加两个环节的考试,分别是初试和复试,而且考试科目完成不同。初试由国家统一命题,复试则由学校自己来安排。山东大学MBA考试科目主要是外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复试的考试科目是笔试+面试,笔试也和专业知识相关,而面试是对英语口语及专业知识的检测,所以不管是初试还是复试,都要好好准备。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科目同等学力申硕也需要参加两个环节的考试,但总体来说难度要比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要低。考生需要先参加课程班考试,由学校统一命题,主要是上课所讲内容。是考生学完所有科目后学校安排的考试。统考是指统一申硕考试,一般只有通过这个考试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考试科目是外语和学科综合两门,不管选择哪所院校,考试科目都相同,也是由国家统一命题。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东大学MBA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的相关内容,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可以获得双证的,同等学力申硕获得学位证书,所得证书不同,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报考方式。

笠原

桑梓无处不青山——追寻“最美扶贫人”张小娟成长足迹

桑梓无处不青山——追寻“最美扶贫人”张小娟成长足迹舟曲,是藏语的“龙江”之意,因白龙江穿城而过得名,素有“陇上桃花源”“藏乡小江南”的美称。这里是秦岭西端与青藏高原东部的山脉交汇之地,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从外省进入这里,通常要绕道四川广元,或先至2018年通航的成县机场,而后至陇南市,再坐两小时客车方到舟曲。白龙江穿城而过,从两山夹缝中温顺地游出,沿岸民众在山脚褶皱里依山傍水而居、耕耘生息繁衍。 摄影:本刊记者 彭姝疑溯江而上,目之所及,皆是巍峨雄峰,白龙江好似一条被驯服的白龙,从两山夹缝中温顺地游出,极其吝啬地给两岸民众让出一亩三分地,供人们在山脚褶皱里依山傍水而居、耕耘生息繁衍。这里,便是张小娟的家乡。2019年10月7日晚,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张小娟在完成该县博峪镇与曲告纳镇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工作后,与结束新闻采访任务的舟曲县融媒体中心新闻工作者陈文燕、王彦辉、闵江伟一同乘车返回,途经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时,因车辆坠入白龙江,不幸遇难。他们短暂的生命就此定格在了扶贫路上。扶贫路上0110月5日13:44,张小娟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崎岖的盘山公路从山谷往上,在陡峭的山坡上七弯八绕,直至拍摄者所处的半山坡或山梁上,犹如一条游弋在山间的白龙。10月5日13:44,张小娟在前往曲瓦乡开展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工作途中,发了一张当地崎岖山路的照片,并配上文字“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按时间推算,那时,她应是结束了上午在曲瓦乡的工作后在赶往立节镇的途中。当日,也是舟曲县2019年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全面展开、开始下乡入户的第一天。在实地验收正式开始时,或许是为了给自己和同事们加油鼓劲,张小娟为图片配上文字:“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这也成了张小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最后一张图片动态。10月6日清晨7时许,张小娟吃完早饭后和丈夫刘忠明道了个别,说要下乡入村进行脱贫验收,便和往常一样匆匆出了门。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自2016年1月正式担任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以来,张小娟给家人、同事、亲朋好友们留下的印象永远是忙碌、下乡、加班,一年中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驱驰奔波于这样的山路上,或者是在农户家中开展工作,大部分节假日也都在加班,甚至连一双年幼的儿女生病时也顾不上在医院多陪护一会儿。张小娟在周末来单位加班时,为便于照顾孩子,总会把孩子也带到扶贫办。为打发时间,七岁的女儿在扶贫办留下了一叠画作。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近三四年来,张小娟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早出晚归、走乡入户,以至于在三十出头的年纪,额头前便已白发渐生,甚至要靠染发才能遮住早生的银丝。母亲杜条先时常为此感到心酸不已,她不明白小女儿的工作为什么那么辛苦。“要不跟着你大姑子和二姑子去给别人刷墙刮涂料吧!早上8点出门,晚上6点就能回家,不用那么劳心劳力,还挣得比你多。”母亲好几次跟小女儿打趣道,而张小娟却总嘻嘻哈哈地回应:“哎呀,谁让你把我培养得这么优秀呢,我可不是光挣钱啊,我是有重要事情要去做的。”舟曲县19个乡镇的干部,几乎没人不认识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而她对扶贫政策和扶贫工作数据的熟稔度,全县亦无人能出其右,以至于被亲切地称为舟曲“脱贫攻坚的数据库”和“政策业务活字典”。一年中,张小娟(右一)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走村入户。图为张小娟在开展入户收入测算。 舟曲县委宣传部供图全县扶贫干部在遇到政策疑问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打电话向张小娟咨询,正因如此,张小娟总有接不完的电话。家人给她打十次电话,基本有七次都显示“正在通话中”。即便是晚上回到家,张小娟也是手机不离手,往往在做饭时还要接着电话,以至于一顿饭要等很久。在舟曲县民政局工作的弟弟张建平,见到二姐张小娟最多的地方,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县上脱贫攻坚的会议上。由于工作繁忙,周末时,张小娟也经常带着年幼的女儿来办公室,自己加班,孩子就在一旁写作业。而翻开她的朋友圈,90%以上都是与脱贫攻坚有关的内容,或者是政策解读,或者在加班,或者是去哪个乡、哪个村。如今,走进舟曲县的村村镇镇,家家户户门口墙壁上,都张贴着一张漫画图——舟曲“精准扶贫政策图解”。近几年,贫困人口到户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不少农户在政策理解上存在偏差,一些贫困户由于文化程度低,对于自己享受的政策并不清楚,遇到生病就医、娃娃上学的事就会一筹莫展,也不知道有政策扶助。为此,县里将各项到户到人惠民政策进行精简整理,梳理出48条,配以形象的漫画图片制成政策图解,发放到农户家中。这样,享受了哪些政策、哪些政策还达不到享受条件、将来还能享受哪些政策,都能按户情实际看得一清二白。一张图文并茂的挂图,就让所有农户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大大提高了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在舟曲县峰迭镇水泉村村民桑建帮家中,张小娟制作的精准扶贫政策图解被张贴在墙壁上。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想出这一金点子并亲手设计编制出这张政策图解的,正是张小娟。除此以外,极具创新性、实用性又颇显成效的微信“语音播报”(将政策信息同步录制成语音讲解,每早定时发送到乡镇工作群,进而下发到各村微信群,让所有群众能够直接看到、听到脱贫攻坚最新政策、重要动态)、政策问答“口袋书”等,也都是张小娟的杰作。随着脱贫攻坚已成为舟曲县头等大事,为便于集中协调、统一指挥,今年四月底,舟曲县委县政府组建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简称“三大办”),从各乡镇以及教育、卫生、医疗、民政、扶贫等部门各抽调一名工作突出的扶贫干事充实集中于此。今年4月底,舟曲县委县政府组建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张小娟则因工作扎实细致、成绩突出、业务能力强,便从一名副科级干部被“高配”到了“三大办”副主任的岗位上,同时担任“三大办”与扶贫办的领导职务。自此以后,张小娟的生活近乎全被工作占满了。直至10月7日不幸发生时,她也未能稍稍缓口气。张小娟每早来到“三大办”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这张小白板上对当日或近期的工作作出安排,这是张小娟不幸遇难前最后一次作出的工作部署。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张建平说,二姐张小娟最遗憾的事,大概就是没能亲眼看到舟曲整县脱贫摘帽,没能看到国家向世界宣布,我们的脱贫工作已经完成。家乡,离乡02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张小娟的成长原点。1985年4月,张小娟出生在城马村张家老宅。坐北朝南的宅院里有一棵合抱古梨树,据说在张小娟曾祖父小时候,它就已是而今这般粗壮高大,历经了几百年沧桑。曲瓦乡城马村张家宅院里有一个合抱古梨树。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这棵古梨树陪伴了张家三姐弟的整个童年。每逢春风拂来,整树的白梨花能遮盖大半个院落,蔚为壮观;夏日炎炎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上一个席子,就能美美地享受整晚的清凉;秋季成熟时,有时果实太重,会把一些树枝压断,一些梨子摔在地上,捡起来用水冲一下,香甜可口;而白雪皑皑的寒冬,大梨树就是一幅高大立体的素描画……张家宅院门前有一条小泥沟。几年前,这条泥沟在村容村貌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已被硬化。但在一二十年前,它却令沟渠两边的农户们头痛不已——每逢雨季,雨水裹挟着后山松软的黄泥土顺沟而下,流经之地,皆是泥泞一片、狼藉不堪,村民们对此束手无策。张家宅院门前的一条小泥沟,几年前已被硬化。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村后那片黄土坡土质太过松软且干旱缺水,羊肠小道崎岖难行,看起来很难耕种。多少年来,都没有村民愿意承包这片荒坡——即使承包过来也不知道能做些啥。但有个人,偏就不认这个理。20世纪90年代末,张小娟的父亲张生财迎难而上,坚持承包了下来。他倔强地开着挖掘机,沿着陡峭的山坡生生开出了一条盘山路,直通荒坡腹地。而后又买来小核桃树苗,牵来水管,自己一棵棵栽下苗木,并让十余岁的儿子张建平帮忙浇水。就这样用了前后近两年时间,张生财硬是在这里栽下了900多株核桃苗和数千棵云杉树苗。几年后,小树苗逐渐长大。又几年,荒土坡上竟奇迹般地出现了一片枝繁叶茂的核桃林。自那以后,村里那条惹人嫌的泥水沟,即便在雨季,也再未泛滥成灾过。凡是认准了的事,咬着牙也要坚持到底,一定要善始善终,绝不半途而废。这是父亲教给张建平印象最深的一课。在这一点上,张建平认为二姐张小娟与父亲如出一辙。就像这些年来,扶贫工作即使再苦再难,她也从未想过放弃。小学未毕业的张生财,深深吃过没有文化的苦。这让他抱定了信念:无论如何,哪怕耽误农活,也一定要让子女多受教育。那时,村里的小学只能读到二年级,之后就要转到村庄附近的曲瓦乡中心小学。而张小娟上三年级时,却与大两岁的姐姐张小慧一起被送到了离家50余公里外的舟曲县城去上学。父亲张生财在学校附近租了两间房,姐妹俩的平日生活由奶奶照看。在曲瓦乡,那时还没有哪家为了子女上学会这么做。张小娟上五年级后,奶奶年纪大了,便回到老家。姐妹俩就此开始自己洗衣做饭、互相照应。直到小四岁的弟弟张建平也来县城上三年级时,母亲杜条先就完全放下了农活儿,全职下来照看姐弟仨的学习和生活。在舟曲这个闭塞之地,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通常只有考学一条路。而张小娟也终不负所望,在2003年高考中,以全县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从舟曲一中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张小娟的高中母校“舟曲一中”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为此,舟曲一中召开了一个表彰大会,父亲张生财在几千双眼睛的注视下,登上奖台领回了奖励给高考状元张小娟的2000元奖金,那笔钱很久都舍不得动。对张生财来说,小女儿一直是自己的骄傲,从没令自己失望过。入学前,张小娟还成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助学金获得者。这项助学金的筛选极为严格,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会被选中。有了这项助学金,张小娟大学学费基本不愁了,还能有一些生活补助,从而大大缓解了家里要供读三个孩子的经济压力。离开家乡到北京求学那天,附近的邻里乡亲都来给父女俩送行。淳朴的老乡们,有的拿了些梨、核桃、蜂蜜,有的则直接塞给她五十、一百元钱,直到把她的包塞得满满当当。面对乡亲们的浓情厚谊,张小娟强忍住了泪水。在北上的列车上,她告诉父亲:“等将来有能力了,这些我都一定会还的!”第一次来到首都,看着干净整洁的街道和高素质的首都人民,张生财由衷希望女儿将来能离开黄土地,在这里扎根。他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娟娟儿,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争取留在这里。”当张小娟背着一大袋的核桃来学校报到时,的确让室友吃了一惊。父亲走后,张小娟把核桃放在宿舍阳台上晾干,而后一个个剥开、蘸上蜂蜜,送到每个同班同学手中。淳朴,就成了同学们对她的第一印象。此后,张小娟每次从家里返校,都会给同学们带一些家乡特产,如核桃、蜂蜜、腌腊肉。就是这样一位对同学朋友无比大方的姑娘,在生活上却节俭得紧,据张小娟的大学班长、室友乌兰回忆,张小娟是宿舍的节省标杆,晚饭基本上就在一块钱以内。北京四年求学经历,未曾改变张小娟质朴、开朗的本色。虽然来自民族贫困地区,但她从不认为家乡有什么不好,反而一有机会,就向同学、朋友和老师们宣传自己的家乡。在张小娟的描述中,家乡成片的花儿很美,堪比一片世外桃源,谈及家乡,其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并真诚欢迎大家去做客。很多同学也是经由她才知道了“纯净的甘南”和“美丽的舟曲”。2007年,张小娟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 张小慧供图大学同学张新宇还记得,快毕业时,他问张小娟,以后最想做什么,而张小娟给了他一段颇具画面感的回答:就想一直坐在国图那棵银杏树下看书,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等着太阳慢慢转过来照在南边那一排窗户上。今日想来,彼时浮现于张小娟脑海里的,或许正是童年时代老宅院落中的场景吧。在这幅画面中,一边是与书为伴、潜心艺道的诗意栖居,而另一面却是树下听风、日照南窗的田园情境,其间的复杂心境,恐怕很难为外人道。四年之后,张小娟的确如父亲所愿,毕业时留在了北京。她入职歌华开元酒店,做到人事部经理,并以高级管理人才身份落户北京海淀。这一切,都在印证着家乡人所皆知的金科玉律:知识改变命运。灾后返乡,火线入党,矢志扶贫03究竟是从何时起,张小娟产生了返回家乡的念头,今天已不得而知。不过,从她2006年大三时留下的一篇文字《寂寞城马》里,我们或能发现些蛛丝马迹。据张小娟姐姐张小慧回忆,张小娟在大学期间结合自己2005年在甘肃会宁支教和2006年在湘西凤凰县田野实习的见闻与经历,在回乡过年时开始对自己出生的城马村进行观察和反思,并留下了这样一篇并未完结的文字。2005年,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张小娟曾到甘肃省会宁县支教。张小娟(右三)会与学生们一起打篮球。条件虽然艰苦,但她与学生们都显得十分开心。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在文中,张小娟着重讲述了文化教育程度并不高的年轻一代,凭着一腔勇气与“干起”(能干)走南闯北、外出务工来反哺家乡的现象,并由此提出了一个直击人心的问题:他们都去见世面了,村子谁来发展?张小娟最后提出:“想办法发掘一切资源,创造有利条件,使村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有事情可做,大概是留住劳动力的必要路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尤其是一批富有活力的年轻人——青年回家,才能让城马不再寂寞。张小娟是这样写的,也更是这样做的。读着妹妹多年前留下的文字,张小慧感动而惊讶,也更理解了妹妹辞去北京工作、以极大热情回来建设家乡的做法——“没有人比她更能深深体会到,脱贫攻坚是真正有益于群众的伟大事业,她深深目睹了昔日农村的落后和萧条,所以在有机会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时候,她是带着深沉的爱去融入、去贡献的,即使这条路那么辛苦艰难,即使有一些不能言说的委屈,她也心甘情愿付出,这是舟曲大环境对她的培养和影响,也是她心中真正滋长的深情和热爱。”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舟曲亦是重灾区。虽身在北京,张小娟对家乡的灾情极为关注。看到电视上对家乡灾情的描述,她十分忧心,时不时打电话给家人,询问受灾情况,还问姐姐,自己如果回来的话,能做些什么。张小慧半开玩笑地告诉她:“在北京的话,你就是一个很洋气的都市丽人,如果回来的话,那就是一个乡镇干部,每天都要在泥巴地里跑,会变得灰头土脸的……”令张小慧想不到的是,那个令全家人无比骄傲、待人接物皆为同辈亲戚之榜样的妹妹,真的于当年6月底,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弟弟张建平说,从那时起,他就知道,二姐心中的另一个梦想彻底破碎了。张小娟的这一选择究竟有多特殊?舟曲一中副校长王稳强告诉《中国青年》记者,由于当地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落后,在学校65年办校史上,竟无一人考入清华或北大,武大、川大、中央民大已是当地学生能考上的最好高校,从这里考出去的学子,很多都选择留在了北京、天津、兰州等地。而且,多年以来,舟曲一中所培养的文科状元中,毕业后返回舟曲本地工作的,也仅有两人,张小娟便是其中之一。全县文科状元毕业后回到舟曲一事,也很快在当地传开了,还引发过一段议论。回到家乡的张小娟,先是在舟曲县立节镇成为一名司法助理员,同时兼任党委秘书和驻村干部,很多老同事记得她穿着运动服轻盈地奔忙于乡镇村组调解矛盾、宣传政策的情景。因为担心自己在相对慢节奏的乡镇环境中变得怠惰,好学上进的张小娟还完成了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在立节镇工作两年,因为功底深厚、踏实肯干,张小娟的工作能力很快在全县乡镇干部中脱颖而出,成为很多缺人的县直部门“觊觎”的对象。2010年,张小娟参加了全省80后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考试,取得全县第一的成绩。上天虽有好生之德,却没有给予舟曲这片土地多少怜悯。这里本就是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被2008年大地震震松了的山体在两年后,又给舟曲人民降下一场浩劫。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张照片,泥石流过后,一名小女孩站在废墟上等待父母。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2010年8月7日夜里,700多万方泥石流疯狂肆虐着这座倚山而建的小城,几乎将县城的一半瞬间埋于淤泥里,泥石流阻断了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又将县城另一半淹在江水中。举国同悲、寰宇哀悼。也是在那个令无数舟曲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不眠夜,张生财带着儿子张建平、侄儿赵彦平抱着朴素的救人信念、冒着生命危险硬是从泥石流与山洪的狼牙虎口中,救下了13位同胞。灾后,三人均被授予“甘肃省舟曲等地抗洪抢险救灾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而张生财转手就将自己的1万元奖励捐给了舟曲县见义勇为协会。2010年“8·8”泥石流灾害中,张生财与儿子张建平、侄儿赵彦平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13名同胞。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在立节镇工作的张小娟,大灾当晚闻讯后,立即跑回县城投入到了抢险救灾工作中。那时,舟曲的交通已被迫中断,外部救援力量还未进入,抢险救灾主要依靠当地自己的力量,许多急难险重的工作,也都是由“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带头去做。一时间,人手十分紧缺,于是一条火线入党的特殊通道被开辟出来:在自愿的基础上,在前几天抢救救灾工作中表现积极踊跃、工作突出的群众方能通过火线通道入党。当时,只有戴着“党员突击队”的袖标才能在灾区的不同区域间自由走动。为了发挥更大的力量,张小娟二话不说,立即递交了入党申请,在灾区的一片废墟上,她与其他十余位年轻干部拉开党旗、握紧拳头、齐声宣誓,由此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戴上了那枚意义非凡的党徽。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里陈列的一张照片展示了舟曲老县城的受灾与救灾情形。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火线入党的张小娟,主要从事人员搜救、消毒、防疫等工作。由于灾情太过严重,搜救出来的尸体被成排摆在马路两边,无人认领。而张小娟几乎每晚都忙到十点以后才回家。母亲杜条先自然是放心不下,在家里边看着电视上的灾情报道,边等着女儿归来。就这样,张小娟在救灾一线连续奋战了十余天。一天晚上,女儿拿着一把手电筒进门时,看着女儿的一身迷彩服沾满了污泥与血迹,杜条先问她:“现在外面是这么个情况,你一个女孩子,别这么晚回来,路上多害怕。”而张小娟仍是习惯性地呵呵一笑,指着胸前的党徽,宽慰母亲道:“不怕,你看,我有护身符,戴着它,回来的路上就什么都不怕!”正是在这场劫难中,作为救灾志愿者的张小娟与灾害现场负责防疫工作的年轻医生刘忠明相知相恋,并于2011年底步入婚姻殿堂。由于平时太忙于工作,同学朋友的聚会,十之八九,张小娟都未能参加。事发前几天,张小娟问丈夫,为什么其他女生大多都有闺蜜和小圈子,而自己似乎并没有。刘忠明认真思考了一会儿,告诉妻子:因为你是个很大气、有大爱的人,有了小圈子,感情和视角就会受局限;没有小圈子,恰恰说明你的朋友圈很广、格局很宽、爱很博大。在张小娟家里,丈夫刘忠明(右一)和弟弟张建平(左一)收拾着小娟的遗物,包括十余本工作笔记、无数荣誉奖章和一些信件等。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劫难过后的舟曲变得更加坚韧,并在全国帮助下,坚强地开始了灾后重建。短短两三年后,一座崭新的城区在老城区以西10余公里开外落成并投入使用。而张小娟也被调往老家曲瓦乡工作,历任副乡长、纪委书记,并于2014年10月18日在此正式开通了全县第一个政务微信公众号“wei曲瓦”,通过这一平台宣传曲瓦乡的工作动态、推介曲瓦特色产业、挖掘展示当地民俗,也记录基层干部的真实生活。城马村一条街道的文化墙上,至今还留着她任副乡长时刷下的一句宣传标语:生态让生命更精彩,生态让生活更绚丽,生态让生产更兴旺。曲瓦乡城马村一条街道的文化墙上,至今还留着张小娟任副乡长时刷下的一句宣传标语。张建平供图2015年,是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的开启之年。脱贫攻坚成为舟曲县的头等大事,县扶贫办急需一名工作能力强、业务熟、德才兼备、足以服众的人来挑大梁。此时,县委书记与县扶贫办主任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个合适人选:张小娟。四年间,张小娟果然不负众望,她的足迹遍布舟曲全县300多个自然村中的200多个,踏遍了87个贫困村,成为扶贫办最不可或缺的人。直至10月7日晚不幸发生后,她的电话自此再也无法接通了。而此时距离舟曲全县“脱贫摘帽”,仅剩最后两个月时间。向阳盛开,永久守望04至少有三次,舟曲人民认识了张小娟:2003年成为全县文科状元考出去,2008年大灾之后返乡工作,2019年10月永久倒在了扶贫路上。2008年以来,怀着报效桑梓的美好愿望回家乡工作的张小娟获得了从舟曲县到甘肃省的诸多荣誉奖章,如“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南青年五四奖章”、“舟曲县最美扶贫人”等。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按舟曲当地习俗,家人通常会为家里上年纪的老人提前准备棺椁。由于公公婆婆已是耄耋古稀之年,在准备棺椁时,张小娟曾不止一次告诉丈夫刘忠明,将来等自己老了,就火化掉而非传统土葬。刘忠明问她为何,她只道:家乡土地太稀缺,火化了,就不会占地方了,找个地方埋了骨灰,种一棵树,这样既生态环保,又诗意浪漫,多好!10月10日下午,不幸遇难后的第三天,张小娟遗体告别仪式在舟曲县殡仪馆举行。省州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同事、亲友和张小娟帮扶过的贫困户及社会各界千余名干部群众,怀着悲痛和惋惜前来送别。自8日凌晨赶到两水镇后便昏迷住院的母亲杜条先,插着氧气管,也要强撑着来看小女儿最后一眼。在殡仪馆里,七岁的女儿“豌豆”忍不住问刘忠明:“爸爸,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来向妈妈鞠躬?”刘忠明强忍着悲痛,告诉女儿,“妈妈很能干,现在国家派妈妈到月亮上去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了,这事只有爸爸、大姨还有舅舅知道,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和弟弟要好好学习,等以后当上了宇航员,就能到月亮上去看妈妈了。”第二天的出殡时辰暂定了两个:早上六点半与下午两点半。为避免惊动当地百姓、放大悲伤,家人最后决定早上六点半一早就从殡仪馆出发,前往位于刘忠明老家河南村的墓地。张小娟爱人刘忠明的老家河南村与舟曲老城区一江之隔,这里土地稀缺,房屋密集。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11日清早,当家属抱着张小娟的骨灰盒走出殡仪馆时,沿途自发赶来的舟曲人民早已在街道两侧排起了长队,手捧着白花,打出一条条横幅前来告别和祭奠:“张小娟同志替致富脱贫尽力,人民永记!”“送别小娟!”“小娟姐一路走好!”“沉痛悼念张小娟同志!”……10月11日清早,自发赶来的舟曲人民早已在街道两侧排起了长队,前来告别和祭奠张小娟。 张建平供图出殡车辆后,不断有车辆加入进来,自发跟随,而清晨赶往学校的小学生,见送行车队驶来,全都停下了脚步,面向车队举手敬礼。这,是舟曲前所未有的景象。车辆驶入河南村时,公公婆婆早已瘫坐在村口,泣不成声,“孩子,你回来了!你的工作忙完了没有?!”刘忠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让一双年幼的孩子来参与和见证母亲的送别仪式。虽然担心这会让孩子们留下阴影,但他觉得,如果不让孩子们参加,将来就无法向孩子交代“妈妈究竟去了哪里?”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从河南村前往山坡上的墓地,将近半小时的行程,前来送行的花圈队伍绵延了整个山路,鞭炮声响彻山谷。秋风如泣,山野无声,整个舟曲,都在为这位心系家乡、视民如亲、把生命和热血奉献给扶贫事业的藏族扶贫女干部默然垂泪。10月11日上午,张小娟的骨灰盒被带往河南村墓地安葬,前排分别为7岁的女儿“豌豆”和3岁的儿子“童童”。张小娟邻居王条玲供图在山坡上,张小娟的坟头隔着白龙江与舟曲老县城遥遥相望。从此以后,她将永久守望着曾经多灾多难的舟曲,守护着淳朴坚强的舟曲人。张小慧说,妹妹很喜欢葵花,她记得妹妹的QQ空间一直唤名“葵园”,因为金色的向日葵总是追寻着太阳的方向盛开、绽放。来源:《中国青年》杂志记者: 徐吉鹏

俞贤

2019年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学费是多少?需要几年的学习时间?

近些年来,在职研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与推崇,报名在职研究生进修成为很多人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在各地诸多招生单位中,山东大学是比较受大家青睐的,有学员想咨询,报考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需要花多少钱?以及需要几年的学习时间?一、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学费是多少?山东大学是学科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异的综合学府,该校的在职研究生课程,主要以同等学力申硕、专业硕士报名,学员选择的报考途径不同,学费也是不一样的。1、同等学力申硕学费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习同等学力申硕课程知识,可以选择的招生专业比较多,有金融学、国际贸易学、政治经济学等,此类课程的学费基本都在1.2-2.89万元之间。学员缴纳的这些学费,和其他院校同等学力学员的学费相比,是比较低的,学员可以花较少的钱,学到超值的专业知识。2、专业硕士学费该校专业硕士课程班,主要讲授预科班知识,报名学员可以免试入学,入学前需要缴纳课程的学费,读该课程需要学员花费2.3万元。这些学费包含1.5年时间的修学分课程,学员修毕所有课程,通过该校考核,可以获得课程结业证书。此类课程的学费不高,学员缴纳这些学费是对自己非常有效的投资,可以为日后双证班入学考试打下坚实基础。山东大学是很多学员都想就读的名校,该校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开设的在职研究生课程,倍受学员关注,报名人数每年都有增无减,那么,报读山东大学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需要几年的学习时间?二、需要学几年?以山东大学的同等学力课程学习时间为例,该方式涉及的招生专业较多,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这些课程的学习时间多是2-3年之间。学习年限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习同等学力课程,报名的招生专业不同,课程的学制也是不一样的,一般都在2-3年之间。后期通过考试,在考试成绩合格后的一年内完成论文撰写,在之后的半年内通过答辩,便可获得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证书。学员获取证书的流程是比较简单的,申硕难度较低,一般学员都能顺利拿证。选择该校可以通过周末班上课,在周六、日双休时间学习,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不会凑在一起,学员可以在职学习,轻松完成学业,是非常划算的。

德哈

2020年考研: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好不好考?

为了使企业步入正轨,并且越来越正规,不少企事业单位不断的扩大规模,同时还对员工有着非常高的标准。所以说,大家要想在职场拥有立足之处,就读在职研究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近期,很多人员在咨询,2020年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好不好考?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主要是通过同等学力以及专业硕士进行招生的,至于本校好不好考,与大家选择的报考类型密切相关,具体情况如下:一、山大同等学力比较好考同等学力是本校在职研究生的热门招生类型,选择此类型深造的人员,只要满足相应的报考条件,并通过院校的资料审核,便可免试入学,所以说,进入本校深造是比较容易的。后期达到申硕资格者,还可登录网站报名申硕,全国统考就是必经之路。此次考核难度系数较小,即使没能一次性考过,来年照样可以继续补考,只要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全部考试即可。可见,学员以此类型报考本校在职研究生难度比较小。二、山大专业硕士报考难度较大如果学员以专业硕士报考本校在职研究生,首先,要参加与全日制研究生同时进行的入学考试,而且考试难度非常大,所以说,学员要想尽快入学并获取相应的证书,就要做好考前准备,才有进校学习的机会。总之,此类型报考难度较大,所以学员要酌情选择。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好不好考,与大家选择的报考方式相关。如果学员专业基础并不强,可以选择同等学力这种报考难度较小的方式深造,若是专业基础还不错,想要获取双证,完全可以选择专业硕士报考。在职研究生初试后,接下来应该做哪些事?

妙冤家

在职研究生近两年成被清退大军?教育部官宣:不合格的研究生淘汰

最近,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动作频出不断,一度承包了微博的热搜榜。前些天,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做好学生分流退出服务工作,严格规范各类研究生学籍年限管理。同时还提出要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校际馆际共享机制,把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等机制。该话题由人民日报主持,一经发出就在微博上引发广泛关注。而9月22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也是一连承包好几条微博热搜……意见提出,要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种种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开始对研究生质量把控下狠手了,以后想“躺着毕业”基本不可能了……No.1超1300名研究生被清退大学严出,势不可挡其实去年2月份,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中就提到了 “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通知》还要求,要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自此之后,大规模清退研究生的新闻便逐渐开始屡见不鲜。清华大学清退2名博士生。四川大学一次性清退200名研究生。复旦大学一次性清退136名研究生。南方医科大学拟清退11名博士生和5名研究生。北京交通大学清退超过全日制博士最长年限的59名博士生。上海师范大学清退125名超过学校规定学习期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期间,共有超过30所高校公布了研究生退学名单,涉及学生数量超过1300人,其中还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今年4月以来,江苏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高校也都着手对部分研究生正式做出退学处理,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是清退的主要原因。更让大家震惊的是,在被“清退”的博士生中,某西部高校一名博士研究生最久的就读时间竟长达十五年!成了不折不扣的“过期博士”。近十年来,我国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率都维持在55%以上,在2010年甚至达到60.86%。对42所研究生院博士生的调查结果也显示,68.3%的博士生未能在三年学制内完成学业,其中,6年及以上超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生高达10.74%。数据表明我国博士生延期毕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并有日益严重的趋势。——论文《我国博士研究生延期完成学业问题研究》能读到研究生、博士的人,智商肯定没问题,怎么毕业就这么难?No.2学生吐槽:我们也很苦事实上,在校的硕士生,特别是博士生们并不轻松。武汉大学被清退的网红博士乔丽娅曾称,“读博很多年了,但写不出博士论文,最终被清退。”毕业论文让很多博士生表示压力山大,随着科研门槛水涨船高,对博士生的学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更有不少博士生在网上诉苦“在校期间SCI和核心期刊论文是有指标要求的,一边上课修学分,一边到处找数据争取在期限内论文,说真的,熬到博士,头发稀疏”。此外,部分学生也吐槽,由于遇到了“甩手掌柜”的导师,导致论文和研究没有得到有力的指导。No.3被清退者大多为在职研究生在职求学需慎重深究这些研究生被退学的原因会发现,因为成绩/论文不达标被退学的,其实只占一小部分。拿深圳大学去年“大放血”被清退的317名研究生来说,在这317名被退学的研究生中,有218人未注册,89人学习年限超额,10人成绩不合格。未注册退学是指超过学校注册时间未来注册报到,学习年限超期退学则是深大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在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深大是5年)未完成学业。简单来说:未注册就是学生本人不想读了,超期限也是学生自己放弃了。而学业退学/成绩不合格退学,按照深圳大学的规定,是一学期内挂两门学位课/必修课的人。也就是说,深大两年来退学的317人中,2年全校只有10人是真正被动退学的,而且还是自己作死一学期就挂两门学位课或必修课(非公共课或选修课)。其他学校被清退的研究生也基本是这种情况。不少人奇怪了,除了少数达不到要求的人被退学,为什么相当一部分人都未注册,主动选择不读了呢?!其实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之前招收的在职研究生(现在改叫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在校学习和科研的时间本来就很有限,大部分需要兼顾学业、工作和家庭,当初报考的时候头脑一热,完全没意识到之后在职读研的辛苦。很多同学都是因为实在坚持不下来所以放弃了。另外也有一部分同学,当初报考的时候是为了升职加薪或者评职称,但是在学习期间,自己的职场之路有了很大发展,已经不需要研究生文凭了,所以干脆放弃。现在国家对研究生毕业要求越来越高,以后毕业难度肯定会越来越大,想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一定要考虑好时间平衡的问题,不要盲目报考,避免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觉得自己时间精力有限,其实也可以考虑同等学力申硕的方式,同等学力申硕可以免试入学,学习方式一般为面授+网络班,时间更灵活,更适合在职人员,而且最后国考是合格制,只要满60分就通过,相比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难度低很多。总之,研究生“严进严出”必定是今后的大趋势,大家报考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要盲目随大流报考,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才是最重要的。

用也

只有五百块的她,是怎样实现所有朴素的梦想的

01我曾经说过,做培训是在渡别人,其实这是互相的,因为别人也在渡我。很多学员的故事都让我很感动,也很受启发。一夜冬明是写作班23期的学员,第一次看到她的故事时,我觉得很普通,可是反复看几次以后,又有新的感受。她的故事,确实没有那么多的大起大落,但对普通人来说,却最有意义,因为她做的那些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可能做到的。如果我们没有做到,那一定是缺少了一些东西。从她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自己缺少的到底是什么。02、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用奖学金完成了学业。一夜冬明曾经很穷,父亲投资失败,负债离家出走,那一年她要上大学,只能拿着母亲卖野菜赚的五百块钱去报名。她也犹豫过,家里这么穷,干脆就别上了,帮忙干活减轻母亲的负担才最实际。但母亲深知学习有多重要,一直劝她好好学习。学费是靠助学贷款交的。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天,宿舍的同学都对新生活充满向往,她却一夜未眠,她不知道身上仅有的五百块钱要怎么撑过这一个学期。她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去兼职,做家教,到火锅店打工,只要能做的事,她都去尝试。每天回到宿舍,双腿都是酸的。还不能影响学习,因为她要拿奖学金交下个学期的学费。节假日同学都回家团聚,她一个人留在学校继续到处打工,日子真的苦不堪言,但是没有同学看不起她。因为不管多累,她从来都不抱怨,也从来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世界有时候很奇怪,你自己看不起自己时,可能别人也会轻视你、欺负你。你自己觉得困难没什么,别人也就不当一回事。那时候她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把大学上完,得奖学金,有钱交学费,有钱支撑大学四年的生活,不给母亲增加负担。一个人留在宿舍的时候也哭过,也有觉得压力大到无法承受的时刻,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在心里一遍遍对自己说:你的坚强不用多,只要比苦难多一点。只要再坚持一下,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坚持四年以后,她顺利毕业,实现了第一个朴素的梦想。03、一边工作一边旅游,完成了周游全国的梦想。因为成绩一直优异,又有打工经验,毕业后,她顺利找到对口的工作。工资不高,但是稳定啊,每个月都能有固定收入,她觉得特别开心。还完助学贷款和日常开支,每个月还能剩一千块钱。终于不用像上学时那么辛苦了,也可以买点好吃的,偶尔出去看场电影,逛逛街,跟普通的女孩子过一样的生活了。这样的日子,她觉得特别美好,也特别难得。逐渐适应工作以后,她又有点蠢蠢欲动。因为两点一线的生活,并不能让她真正满足,她还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够周游全国甚至全世界。对于一个月只能余一千块钱的普通工薪族来说,这个梦想挺奢侈的。就这样放弃吗?很多人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一夜冬明不这么想,她想的是:有没有办法可以现在实现呢?只要多想一想,办法还是有的。她在网上了解到,可以通过培训拿到导游证,于是立即花一千块钱报了一个导游培训班。每天跑到市里去上课,要看一大堆的专业书籍,又无聊又累,但决定了就要好好做下去。学习半年以后,她去参加考试。最难的一关是在考官面前讲解景点。很多平时学得很好的人,一到这个环节就紧张得说不出话。好在大学时的打工经历让她早就适应了和各种人打交道,所以那天的表现游刃有余,能够站在考官面前侃侃而谈。顺利通过考试后,她拿到了导游证,开始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兼职做导游。兼职的钱也不多,一天一两百块,但是门票、路费、伙食费都是不用花钱的。她的目标本来就是想旅游嘛,所以就要求带一些去外地的团,虽然一路上要照顾旅客的各种需求,也没有办法玩得太尽兴,但毕竟利用这种机会跑了全国很多地方,不但不花钱,还能赚一笔钱。她就利用赚的钱买一些当地特产,吃当地的美食。就这样一边兼职一边旅行,断断续续游了全国很多地方,周游全国的梦想算是初步实现了。04、不断学习提高收入,终于月入两万。后来,她和老公相识,谈了两年恋爱以后走进婚姻。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一切都很普通。当时手里有了一点余钱,两个人一合计,决定在苏州买房。当时房价还不贵,花光所有的积蓄,又贷了二十年的款后,他们买下了一套一百平的房子。虽然每个月要还的钱并不多,大概三四千,但是她当时工资才只有还款的一半,这样一算起来,压力还是挺大的,觉得日子简直盼不到头。于是她天天想怎么增加收入。首先想到的就是升职加薪,她们单位是按照学历和职称来排工资档的,想要加工资,只能增加学历。想到方法就赶紧去做。她利用业余时间重新拿起书本,考了苏州大学在职研究生,三年后拿到了硕士学位。凭着这个学历和平时的优秀表现,她用最短的时间被评上了中级职称,成功地升职加薪了。这个时候,她有了孩子。一个孩子的花销多大呀,奶粉、尿片、早教费……想想就压力山大。况且,如果生了孩子,职位能不能保住还不好说,万一丢了工作,经济就更窘迫了。怎么办?升职加薪的路已经走不通了,她决定向外求。人一旦对某一个方面感兴趣,就会发现所有的资讯都向你飞过来。她通过朋友了解到,可以通过考取注册执业证书来做兼职,虽然她对这些没有经验,但还是决定试试,万一是个机会呢?咨询过培训机构的老师后,她先报名了相对简单一点的二级注册建造师。有学霸的经历打底,这次考试还算顺利,一年就通过了两门科目,第二年成功通过所有科目,拿到了二级注册建造师的证书。拿到证书后,果然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单位兼职。一周只要去半天单位就可以,月收入也提高了三千元左右。这一项收入,果断搞定了孩子的各种小花销,还不影响家里生活质量。人一旦尝到努力的好处,是会上瘾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她的时间又空了出来。那时她关注到国家刚刚出台了注册消防工程师的政策。她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职业,国外这个职业制度早就已经成熟了,但我们国家才刚刚起步,属于朝阳行业。于是毫不犹豫地去报了名。但看到复习资料时她倒抽了一口冷气,三门课的书堆起来足足有三十厘米高。要把这么多书全部看完,习题做完,还要掌握才能通过考试,真的超级可怕。这个证书的考试,号称史上最难,第一年全国通过率仅有0.9%。一夜冬明第一年也没有考上,二门课都离及格差五六分,还有一门差十分。但是已经学那么久了,当然不能放弃,第二年再接再厉,终于通过了一门。第三年下定决心全力以赴,加上前两年的努力,终于成功通过了考试。凭着这个敲门砖,她又找了一份年收入约8万元的兼职。各种收入加起来,她一个月赚的钱接近2万元。05这个收入,在现在动不动就说财务自由的时代,或许不算很多,但也足够在二线城市过得有质量有尊严。最重要的是,这一切不是因为抓住了什么风口,也不是有资源有背景,仅仅就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实现的。从穷得身上只有五百元,到有车有房,一个月收入两万,一夜冬明的故事或许很普通,但是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好好努力,不停地学习进步,哪怕起点很低,也可以完全依靠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实现自己一个又一个朴素的梦想。年入百万的毕竟是少数,赚钱一直都不容易。我们能够通过努力多赚钱,让自己的生活好一点,再好一点,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汝恶之乎

定格的34岁,她的朋友圈90%都和这件事有关……「视频」

共青团中央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01:37舟曲,是藏语的“龙江”之意,因白龙江穿城而过得名,素有“陇上桃花源”“藏乡小江南”的美称。这里是秦岭西端与青藏高原东部的山脉交汇之地,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从外省进入这里,通常要绕道四川广元,或先至2018年通航的成县机场,而后至陇南市,再坐两小时客车方到舟曲。白龙江穿城而过,从两山夹缝中温顺地游出,沿岸民众在山脚褶皱里依山傍水而居、耕耘生息繁衍。 摄影:本刊记者 彭姝疑溯江而上,目之所及,皆是巍峨雄峰,白龙江好似一条被驯服的白龙,从两山夹缝中温顺地游出,极其吝啬地给两岸民众让出一亩三分地,供人们在山脚褶皱里依山傍水而居、耕耘生息繁衍。这里,便是张小娟的家乡。2019年10月7日晚,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张小娟在完成该县博峪镇与曲告纳镇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工作后,与结束新闻采访任务的舟曲县融媒体中心新闻工作者陈文燕、王彦辉、闵江伟一同乘车返回,途经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时,因车辆坠入白龙江,不幸遇难。他们短暂的生命就此定格在了扶贫路上。扶贫路上10月5日13:44,张小娟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崎岖的盘山公路从山谷往上,在陡峭的山坡上七弯八绕,直至拍摄者所处的半山坡或山梁上,犹如一条游弋在山间的白龙。10月5日13:44,张小娟在前往曲瓦乡开展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工作途中,发了一张当地崎岖山路的照片,并配上文字“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按时间推算,那时,她应是结束了上午在曲瓦乡的工作后在赶往立节镇的途中。当日,也是舟曲县2019年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全面展开、开始下乡入户的第一天。在实地验收正式开始时,或许是为了给自己和同事们加油鼓劲,张小娟为图片配上文字:“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这也成了张小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最后一张图片动态。10月6日清晨7时许,张小娟吃完早饭后和丈夫刘忠明道了个别,说要下乡入村进行脱贫验收,便和往常一样匆匆出了门。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自2016年1月正式担任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以来,张小娟给家人、同事、亲朋好友们留下的印象永远是忙碌、下乡、加班,一年中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驱驰奔波于这样的山路上,或者是在农户家中开展工作,大部分节假日也都在加班,甚至连一双年幼的儿女生病时也顾不上在医院多陪护一会儿。张小娟在周末来单位加班时,为便于照顾孩子,总会把孩子也带到扶贫办。为打发时间,七岁的女儿在扶贫办留下了一叠画作。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近三四年来,张小娟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早出晚归、走乡入户,以至于在三十出头的年纪,额头前便已白发渐生,甚至要靠染发才能遮住早生的银丝。母亲杜条先时常为此感到心酸不已,她不明白小女儿的工作为什么那么辛苦。“要不跟着你大姑子和二姑子去给别人刷墙刮涂料吧!早上8点出门,晚上6点就能回家,不用那么劳心劳力,还挣得比你多。”母亲好几次跟小女儿打趣道,而张小娟却总嘻嘻哈哈地回应:“哎呀,谁让你把我培养得这么优秀呢,我可不是光挣钱啊,我是有重要事情要去做的。”一年中,张小娟(右一)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走村入户。图为张小娟在开展入户收入测算。 舟曲县委宣传部供图舟曲县19个乡镇的干部,几乎没人不认识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而她对扶贫政策和扶贫工作数据的熟稔度,全县亦无人能出其右,以至于被亲切地称为舟曲“脱贫攻坚的数据库”和“政策业务活字典”。全县扶贫干部在遇到政策疑问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打电话向张小娟咨询,正因如此,张小娟总有接不完的电话。家人给她打十次电话,基本有七次都显示“正在通话中”。即便是晚上回到家,张小娟也是手机不离手,往往在做饭时还要接着电话,以至于一顿饭要等很久。在舟曲县民政局工作的弟弟张建平,见到二姐张小娟最多的地方,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县上脱贫攻坚的会议上。由于工作繁忙,周末时,张小娟也经常带着年幼的女儿来办公室,自己加班,孩子就在一旁写作业。而翻开她的朋友圈,90%以上都是与脱贫攻坚有关的内容,或者是政策解读,或者在加班,或者是去哪个乡、哪个村。如今,走进舟曲县的村村镇镇,家家户户门口墙壁上,都张贴着一张漫画图——舟曲“精准扶贫政策图解”。近几年,贫困人口到户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不少农户在政策理解上存在偏差,一些贫困户由于文化程度低,对于自己享受的政策并不清楚,遇到生病就医、娃娃上学的事就会一筹莫展,也不知道有政策扶助。为此,县里将各项到户到人惠民政策进行精简整理,梳理出48条,配以形象的漫画图片制成政策图解,发放到农户家中。这样,享受了哪些政策、哪些政策还达不到享受条件、将来还能享受哪些政策,都能按户情实际看得一清二白。一张图文并茂的挂图,就让所有农户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大大提高了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在舟曲县峰迭镇水泉村村民桑建帮家中,张小娟制作的精准扶贫政策图解被张贴在墙壁上。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想出这一金点子并亲手设计编制出这张政策图解的,正是张小娟。除此以外,极具创新性、实用性又颇显成效的微信“语音播报”(将政策信息同步录制成语音讲解,每早定时发送到乡镇工作群,进而下发到各村微信群,让所有群众能够直接看到、听到脱贫攻坚最新政策、重要动态)、政策问答“口袋书”等,也都是张小娟的杰作。随着脱贫攻坚已成为舟曲县头等大事,为便于集中协调、统一指挥,今年四月底,舟曲县委县政府组建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简称“三大办”),从各乡镇以及教育、卫生、医疗、民政、扶贫等部门各抽调一名工作突出的扶贫干事充实集中于此。今年4月底,舟曲县委县政府组建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张小娟则因工作扎实细致、成绩突出、业务能力强,便从一名副科级干部被“高配”到了“三大办”副主任的岗位上,同时担任“三大办”与扶贫办的领导职务。自此以后,张小娟的生活近乎全被工作占满了。直至10月7日不幸发生时,她也未能稍稍缓口气。张小娟每早来到“三大办”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这张小白板上对当日或近期的工作作出安排,这是张小娟不幸遇难前最后一次作出的工作部署。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张建平说,二姐张小娟最遗憾的事,大概就是没能亲眼看到舟曲整县脱贫摘帽,没能看到国家向世界宣布,我们的脱贫工作已经完成。家乡,离乡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张小娟的成长原点。1985年4月,张小娟出生在城马村张家老宅。坐北朝南的宅院里有一棵合抱古梨树,据说在张小娟曾祖父小时候,它就已是而今这般粗壮高大,历经了几百年沧桑。曲瓦乡城马村张家宅院里有一个合抱古梨树。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这棵古梨树陪伴了张家三姐弟的整个童年。每逢春风拂来,整树的白梨花能遮盖大半个院落,蔚为壮观;夏日炎炎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上一个席子,就能美美地享受整晚的清凉;秋季成熟时,有时果实太重,会把一些树枝压断,一些梨子摔在地上,捡起来用水冲一下,香甜可口;而白雪皑皑的寒冬,大梨树就是一幅高大立体的素描画……张家宅院门前有一条小泥沟。几年前,这条泥沟在村容村貌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已被硬化。但在一二十年前,它却令沟渠两边的农户们头痛不已——每逢雨季,雨水裹挟着后山松软的黄泥土顺沟而下,流经之地,皆是泥泞一片、狼藉不堪,村民们对此束手无策。张家宅院门前的一条小泥沟,几年前已被硬化。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村后那片黄土坡土质太过松软且干旱缺水,羊肠小道崎岖难行,看起来很难耕种。多少年来,都没有村民愿意承包这片荒坡——即使承包过来也不知道能做些啥。但有个人,偏就不认这个理。20世纪90年代末,张小娟的父亲张生财迎难而上,坚持承包了下来。他倔强地开着挖掘机,沿着陡峭的山坡生生开出了一条盘山路,直通荒坡腹地。而后又买来小核桃树苗,牵来水管,自己一棵棵栽下苗木,并让十余岁的儿子张建平帮忙浇水。就这样用了前后近两年时间,张生财硬是在这里栽下了900多株核桃苗和数千棵云杉树苗。几年后,小树苗逐渐长大。又几年,荒土坡上竟奇迹般地出现了一片枝繁叶茂的核桃林。自那以后,村里那条惹人嫌的泥水沟,即便在雨季,也再未泛滥成灾过。凡是认准了的事,咬着牙也要坚持到底,一定要善始善终,绝不半途而废。这是父亲教给张建平印象最深的一课。在这一点上,张建平认为二姐张小娟与父亲如出一辙。就像这些年来,扶贫工作即使再苦再难,她也从未想过放弃。小学未毕业的张生财,深深吃过没有文化的苦。这让他抱定了信念:无论如何,哪怕耽误农活,也一定要让子女多受教育。那时,村里的小学只能读到二年级,之后就要转到村庄附近的曲瓦乡中心小学。而张小娟上三年级时,却与大两岁的姐姐张小慧一起被送到了离家50余公里外的舟曲县城去上学。父亲张生财在学校附近租了两间房,姐妹俩的平日生活由奶奶照看。在曲瓦乡,那时还没有哪家为了子女上学会这么做。张小娟上五年级后,奶奶年纪大了,便回到老家。姐妹俩就此开始自己洗衣做饭、互相照应。直到小四岁的弟弟张建平也来县城上三年级时,母亲杜条先就完全放下了农活儿,全职下来照看姐弟仨的学习和生活。在舟曲这个闭塞之地,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通常只有考学一条路。而张小娟也终不负所望,在2003年高考中,以全县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从舟曲一中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张小娟的高中母校“舟曲一中”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为此,舟曲一中召开了一个表彰大会,父亲张生财在几千双眼睛的注视下,登上奖台领回了奖励给高考状元张小娟的2000元奖金,那笔钱很久都舍不得动。对张生财来说,小女儿一直是自己的骄傲,从没令自己失望过。入学前,张小娟还成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助学金获得者。这项助学金的筛选极为严格,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会被选中。有了这项助学金,张小娟大学学费基本不愁了,还能有一些生活补助,从而大大缓解了家里要供读三个孩子的经济压力。离开家乡到北京求学那天,附近的邻里乡亲都来给父女俩送行。淳朴的老乡们,有的拿了些梨、核桃、蜂蜜,有的则直接塞给她五十、一百元钱,直到把她的包塞得满满当当。面对乡亲们的浓情厚谊,张小娟强忍住了泪水。在北上的列车上,她告诉父亲:“等将来有能力了,这些我都一定会还的!”第一次来到首都,看着干净整洁的街道和高素质的首都人民,张生财由衷希望女儿将来能离开黄土地,在这里扎根。他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娟娟儿,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争取留在这里。”当张小娟背着一大袋的核桃来学校报到时,的确让室友吃了一惊。父亲走后,张小娟把核桃放在宿舍阳台上晾干,而后一个个剥开、蘸上蜂蜜,送到每个同班同学手中。淳朴,就成了同学们对她的第一印象。此后,张小娟每次从家里返校,都会给同学们带一些家乡特产,如核桃、蜂蜜、腌腊肉。就是这样一位对同学朋友无比大方的姑娘,在生活上却节俭得紧,据张小娟的大学班长、室友乌兰回忆,张小娟是宿舍的节省标杆,晚饭基本上就在一块钱以内。北京四年求学经历,未曾改变张小娟质朴、开朗的本色。虽然来自民族贫困地区,但她从不认为家乡有什么不好,反而一有机会,就向同学、朋友和老师们宣传自己的家乡。在张小娟的描述中,家乡成片的花儿很美,堪比一片世外桃源,谈及家乡,其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并真诚欢迎大家去做客。很多同学也是经由她才知道了“纯净的甘南”和“美丽的舟曲”。2007年,张小娟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 张小慧供图大学同学张新宇还记得,快毕业时,他问张小娟,以后最想做什么,而张小娟给了他一段颇具画面感的回答:就想一直坐在国图那棵银杏树下看书,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等着太阳慢慢转过来照在南边那一排窗户上。今日想来,彼时浮现于张小娟脑海里的,或许正是童年时代老宅院落中的场景吧。在这幅画面中,一边是与书为伴、潜心艺道的诗意栖居,而另一面却是树下听风、日照南窗的田园情境,其间的复杂心境,恐怕很难为外人道。四年之后,张小娟的确如父亲所愿,毕业时留在了北京。她入职歌华开元酒店,做到人事部经理,并以高级管理人才身份落户北京海淀。这一切,都在印证着家乡人所皆知的金科玉律:知识改变命运。灾后返乡,火线入党,矢志扶贫究竟是从何时起,张小娟产生了返回家乡的念头,今天已不得而知。不过,从她2006年大三时留下的一篇文字《寂寞城马》里,我们或能发现些蛛丝马迹。据张小娟姐姐张小慧回忆,张小娟在大学期间结合自己2005年在甘肃会宁支教和2006年在湘西凤凰县田野实习的见闻与经历,在回乡过年时开始对自己出生的城马村进行观察和反思,并留下了这样一篇并未完结的文字。2005年,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张小娟曾到甘肃省会宁县支教。张小娟(右三)会与学生们一起打篮球。条件虽然艰苦,但她与学生们都显得十分开心。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在文中,张小娟着重讲述了文化教育程度并不高的年轻一代,凭着一腔勇气与“干起”(能干)走南闯北、外出务工来反哺家乡的现象,并由此提出了一个直击人心的问题:他们都去见世面了,村子谁来发展?张小娟最后提出:“想办法发掘一切资源,创造有利条件,使村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有事情可做,大概是留住劳动力的必要路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尤其是一批富有活力的年轻人——青年回家,才能让城马不再寂寞。张小娟是这样写的,也更是这样做的。读着妹妹多年前留下的文字,张小慧感动而惊讶,也更理解了妹妹辞去北京工作、以极大热情回来建设家乡的做法——“没有人比她更能深深体会到,脱贫攻坚是真正有益于群众的伟大事业,她深深目睹了昔日农村的落后和萧条,所以在有机会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时候,她是带着深沉的爱去融入、去贡献的,即使这条路那么辛苦艰难,即使有一些不能言说的委屈,她也心甘情愿付出,这是舟曲大环境对她的培养和影响,也是她心中真正滋长的深情和热爱。”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舟曲亦是重灾区。虽身在北京,张小娟对家乡的灾情极为关注。看到电视上对家乡灾情的描述,她十分忧心,时不时打电话给家人,询问受灾情况,还问姐姐,自己如果回来的话,能做些什么。张小慧半开玩笑地告诉她:“在北京的话,你就是一个很洋气的都市丽人,如果回来的话,那就是一个乡镇干部,每天都要在泥巴地里跑,会变得灰头土脸的……”令张小慧想不到的是,那个令全家人无比骄傲、待人接物皆为同辈亲戚之榜样的妹妹,真的于当年6月底,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弟弟张建平说,从那时起,他就知道,二姐心中的另一个梦想彻底破碎了。张小娟的这一选择究竟有多特殊?舟曲一中副校长王稳强告诉《中国青年》记者,由于当地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落后,在学校65年办校史上,竟无一人考入清华或北大,武大、川大、中央民大已是当地学生能考上的最好高校,从这里考出去的学子,很多都选择留在了北京、天津、兰州等地。而且,多年以来,舟曲一中所培养的文科状元中,毕业后返回舟曲本地工作的,也仅有两人,张小娟便是其中之一。全县文科状元毕业后回到舟曲一事,也很快在当地传开了,还引发过一段议论。回到家乡的张小娟,先是在舟曲县立节镇成为一名司法助理员,同时兼任党委秘书和驻村干部,很多老同事记得她穿着运动服轻盈地奔忙于乡镇村组调解矛盾、宣传政策的情景。因为担心自己在相对慢节奏的乡镇环境中变得怠惰,好学上进的张小娟还完成了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在立节镇工作两年,因为功底深厚、踏实肯干,张小娟的工作能力很快在全县乡镇干部中脱颖而出,成为很多缺人的县直部门“觊觎”的对象。2010年,张小娟参加了全省80后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考试,取得全县第一的成绩。上天虽有好生之德,却没有给予舟曲这片土地多少怜悯。这里本就是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被2008年大地震震松了的山体在两年后,又给舟曲人民降下一场浩劫。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张照片,泥石流过后,一名小女孩站在废墟上等待父母。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2010年8月7日夜里,700多万方泥石流疯狂肆虐着这座倚山而建的小城,几乎将县城的一半瞬间埋于淤泥里,泥石流阻断了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又将县城另一半淹在江水中。举国同悲、寰宇哀悼。也是在那个令无数舟曲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不眠夜,张生财带着儿子张建平、侄儿赵彦平抱着朴素的救人信念、冒着生命危险硬是从泥石流与山洪的狼牙虎口中,救下了13位同胞。灾后,三人均被授予“甘肃省舟曲等地抗洪抢险救灾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而张生财转手就将自己的1万元奖励捐给了舟曲县见义勇为协会。2010年“8·8”泥石流灾害中,张生财与儿子张建平、侄儿赵彦平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13名同胞。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在立节镇工作的张小娟,大灾当晚闻讯后,立即跑回县城投入到了抢险救灾工作中。那时,舟曲的交通已被迫中断,外部救援力量还未进入,抢险救灾主要依靠当地自己的力量,许多急难险重的工作,也都是由“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带头去做。一时间,人手十分紧缺,于是一条火线入党的特殊通道被开辟出来:在自愿的基础上,在前几天抢救救灾工作中表现积极踊跃、工作突出的群众方能通过火线通道入党。当时,只有戴着“党员突击队”的袖标才能在灾区的不同区域间自由走动。为了发挥更大的力量,张小娟二话不说,立即递交了入党申请,在灾区的一片废墟上,她与其他十余位年轻干部拉开党旗、握紧拳头、齐声宣誓,由此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戴上了那枚意义非凡的党徽。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里陈列的一张照片展示了舟曲老县城的受灾与救灾情形。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火线入党的张小娟,主要从事人员搜救、消毒、防疫等工作。由于灾情太过严重,搜救出来的尸体被成排摆在马路两边,无人认领。而张小娟几乎每晚都忙到十点以后才回家。母亲杜条先自然是放心不下,在家里边看着电视上的灾情报道,边等着女儿归来。就这样,张小娟在救灾一线连续奋战了十余天。一天晚上,女儿拿着一把手电筒进门时,看着女儿的一身迷彩服沾满了污泥与血迹,杜条先问她:“现在外面是这么个情况,你一个女孩子,别这么晚回来,路上多害怕。”而张小娟仍是习惯性地呵呵一笑,指着胸前的党徽,宽慰母亲道:“不怕,你看,我有护身符,戴着它,回来的路上就什么都不怕!”正是在这场劫难中,作为救灾志愿者的张小娟与灾害现场负责防疫工作的年轻医生刘忠明相知相恋,并于2011年底步入婚姻殿堂。由于平时太忙于工作,同学朋友的聚会,十之八九,张小娟都未能参加。事发前几天,张小娟问丈夫,为什么其他女生大多都有闺蜜和小圈子,而自己似乎并没有。刘忠明认真思考了一会儿,告诉妻子:因为你是个很大气、有大爱的人,有了小圈子,感情和视角就会受局限;没有小圈子,恰恰说明你的朋友圈很广、格局很宽、爱很博大。在张小娟家里,丈夫刘忠明(右一)和弟弟张建平(左一)收拾着小娟的遗物,包括十余本工作笔记、无数荣誉奖章和一些信件等。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劫难过后的舟曲变得更加坚韧,并在全国帮助下,坚强地开始了灾后重建。短短两三年后,一座崭新的城区在老城区以西10余公里开外落成并投入使用。而张小娟也被调往老家曲瓦乡工作,历任副乡长、纪委书记,并于2014年10月18日在此正式开通了全县第一个政务微信公众号,通过这一平台宣传曲瓦乡的工作动态、推介曲瓦特色产业、挖掘展示当地民俗,也记录基层干部的真实生活。城马村一条街道的文化墙上,至今还留着她任副乡长时刷下的一句宣传标语:生态让生命更精彩,生态让生活更绚丽,生态让生产更兴旺。曲瓦乡城马村一条街道的文化墙上,至今还留着张小娟任副乡长时刷下的一句宣传标语。张建平供图2015年,是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的开启之年。脱贫攻坚成为舟曲县的头等大事,县扶贫办急需一名工作能力强、业务熟、德才兼备、足以服众的人来挑大梁。此时,县委书记与县扶贫办主任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个合适人选:张小娟。四年间,张小娟果然不负众望,她的足迹遍布舟曲全县300多个自然村中的200多个,踏遍了87个贫困村,成为扶贫办最不可或缺的人。直至10月7日晚不幸发生后,她的电话自此再也无法接通了。而此时距离舟曲全县“脱贫摘帽”,仅剩最后两个月时间。向阳盛开,永久守望至少有三次,舟曲人民认识了张小娟:2003年成为全县文科状元考出去,2008年大灾之后返乡工作,2019年10月永久倒在了扶贫路上。2008年以来,怀着报效桑梓的美好愿望回家乡工作的张小娟获得了从舟曲县到甘肃省的诸多荣誉奖章,如“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南青年五四奖章”、“舟曲县最美扶贫人”等。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按舟曲当地习俗,家人通常会为家里上年纪的老人提前准备棺椁。由于公公婆婆已是耄耋古稀之年,在准备棺椁时,张小娟曾不止一次告诉丈夫刘忠明,将来等自己老了,就火化掉而非传统土葬。刘忠明问她为何,她只道:家乡土地太稀缺,火化了,就不会占地方了,找个地方埋了骨灰,种一棵树,这样既生态环保,又诗意浪漫,多好!10月10日下午,不幸遇难后的第三天,张小娟遗体告别仪式在舟曲县殡仪馆举行。省州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同事、亲友和张小娟帮扶过的贫困户及社会各界千余名干部群众,怀着悲痛和惋惜前来送别。自8日凌晨赶到两水镇后便昏迷住院的母亲杜条先,插着氧气管,也要强撑着来看小女儿最后一眼。在殡仪馆里,七岁的女儿“豌豆”忍不住问刘忠明:“爸爸,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来向妈妈鞠躬?”刘忠明强忍着悲痛,告诉女儿,“妈妈很能干,现在国家派妈妈到月亮上去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了,这事只有爸爸、大姨还有舅舅知道,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和弟弟要好好学习,等以后当上了宇航员,就能到月亮上去看妈妈了。”第二天的出殡时辰暂定了两个:早上六点半与下午两点半。为避免惊动当地百姓、放大悲伤,家人最后决定早上六点半一早就从殡仪馆出发,前往位于刘忠明老家河南村的墓地。张小娟爱人刘忠明的老家河南村与舟曲老城区一江之隔,这里土地稀缺,房屋密集。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11日清早,当家属抱着张小娟的骨灰盒走出殡仪馆时,沿途自发赶来的舟曲人民早已在街道两侧排起了长队,手捧着白花,打出一条条横幅前来告别和祭奠:“张小娟同志替致富脱贫尽力,人民永记!”“送别小娟!”“小娟姐一路走好!”“沉痛悼念张小娟同志!”……10月11日清早,自发赶来的舟曲人民早已在街道两侧排起了长队,前来告别和祭奠张小娟。 张建平供图出殡车辆后,不断有车辆加入进来,自发跟随,而清晨赶往学校的小学生,见送行车队驶来,全都停下了脚步,面向车队举手敬礼。这,是舟曲前所未有的景象。车辆驶入河南村时,公公婆婆早已瘫坐在村口,泣不成声,“孩子,你回来了!你的工作忙完了没有?!”刘忠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让一双年幼的孩子来参与和见证母亲的送别仪式。虽然担心这会让孩子们留下阴影,但他觉得,如果不让孩子们参加,将来就无法向孩子交代“妈妈究竟去了哪里?”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从河南村前往山坡上的墓地,将近半小时的行程,前来送行的花圈队伍绵延了整个山路,鞭炮声响彻山谷。秋风如泣,山野无声,整个舟曲,都在为这位心系家乡、视民如亲、把生命和热血奉献给扶贫事业的藏族扶贫女干部默然垂泪。10月11日上午,张小娟的骨灰盒被带往河南村墓地安葬,前排分别为7岁的女儿“豌豆”和3岁的儿子“童童”。张小娟邻居王条玲供图在山坡上,张小娟的坟头隔着白龙江与舟曲老县城遥遥相望。从此以后,她将永久守望着曾经多灾多难的舟曲,守护着淳朴坚强的舟曲人。张小慧说,妹妹很喜欢葵花,她记得妹妹的QQ空间一直唤名“葵园”,因为金色的向日葵总是追寻着太阳的方向盛开、绽放。网友评论:致敬扶贫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