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济南报道1月7日,山东大学官方微信公布了一份研究生“学业账单”。据统计,该校2020年共计给22619人次的研究生,发放了约10626.9731万元。1亿元是什么概念?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在省属高校中经费预算排名较后的某学院,该校2020年的预算经费为2.38亿元。这意味着,山大仅每年为研究生提供的奖学金,便达到他们全年办学经费的一半。最牛研究生:仅1个人就拿了16.5万元奖学金据介绍,2020年1月至12月,山东大学共向该校发放了包括校长奖、学术之星奖、国家奖学金、优秀学术成果奖、优秀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优秀学位论文奖、道德风尚模范奖、道德风尚奖、创新竞赛奖、学业奖学金等在内的29项奖励,共计22619人次,发放约10626.9731万元。在这些获奖学生中,获得两项奖励的人数共2963人,获得三项奖励的人数共100人,获得四项奖励的人数共11人。其中,一位博士生获得了包括学术之星奖、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优秀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在内三项奖励,共计16.5万元奖励,成为奖学金额最高的个人。山东大学方面表示,该校研究生奖励体系设置的初衷和意义有很多,最突出的其一是奖励学术能力突出的研究生,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并激励他们今后继续奋斗;其二是通过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研究生见贤思齐,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奖学金来源有哪些?除政府拨款外,绝大部分来自社会捐赠值得注意的是,为学生发放过亿元奖学金,这在此前媒体公开报道中并不多见。这笔超亿元奖学金甚至相当于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省属本科高校全年一半的预算经费。以山东省属高校2020年预算经费为例,青岛大学的预算经费为全省省属高校中最高,为19.11亿元。而山东管理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和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预算经费还不足3亿元。那这些奖学金都来自哪里?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高校奖学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补贴和教育部教育基金会的资金、学校抽出的部分经费以及来自社会团体、著名企业、校友的社会捐赠。其中,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均是由政府投入,而校级奖学金则是从学校按比例抽取奖学金基金支出。其实,对于一些高校尤其是名校来说,社会捐赠才是奖学金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北大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在2012年接受北京青年报报道时表示,每年奖学金项目的多少也与奖学金的捐资情况有关。北京大学当年设立的总额2487.5万元的奖学金中,来自社会捐赠的金额占了近八成。以山东大学2020年研究生奖学金为例,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该校29项奖学金中社会资金来源的就至少有潍柴动力奖学金、玲珑奖学金、金葵花奖学金、科汇奖学金、正大天晴奖学金、华为奖学金、小松中日奖学金、青岛银行奖学金等14项是由企事业单位冠名的,占比近一半。除了企事业单位,校友捐款也是高校奖学金的重要来源。在一份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名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近40年累计接收的校友捐款分别达到47.2亿元和31.87亿元,位居全国高校前两位。
对于大学生来说,上大学有一个很好的福利,那就是奖学金,对于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来说,奖学金绝对可以拿到手软,甚至比一些打工人的收入都要高,当然,前提是必须要出色完成学业。近日,山东大学晒出一个“学业账单”,奖励总额令人羡慕不已,不少网友直呼:又是别人家的学校。山东大学2020年研究生奖励账单出炉,山东大学全年为研究生共发放奖学金约10626.9731万元,超过一个亿!实在是太丰厚了!相当于一些高校全年经费的一半,比如山东女子学院,2020年山东女子学院全年预算经费为2.72亿元,而山大一年研究生奖学金都超过一个亿。据悉,2020年山东大学一共为研究生发放了29项奖励,共奖励两万多人,其中,学业奖学金占七成,山东省获奖者最多,突破万人,其次是河南省。其中,最牛研究生一人就拿了16.5万,实在是太厉害了,16.5万相当于什么概念?相当于月收入在一万元以上,而2020年济南月平均工资不到7000元,这位在校大学生绝对算得上高薪一族啊!比很大一部分打工人的月工资都要高,看来高学历、学习好还是有很大优势的。看到这位研究生的奖学金,各位在校大学生是不是很羡慕啊,大家一定要努力学习啊!不然这些奖励都可能与你擦肩而过,大家要相信,努力就会有回报,大学期间每学期都能出色完成学业,绝对可以拿到奖学金,千万不要再“混”大学了,再告诉大家一个不好的消息,教育部启动了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试点,抽检比例不低于2%,这样就预示着大学生毕业难度增加,如果大学生不好好学习,不仅奖学金拿不到,甚至拿毕业证都很困难了,因此,在校大学生一定要认真上课,顺利完成学业。有人会问:这么多奖学金都是从哪里来的?高校奖学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补贴、教育部教育基金会、学校经费和社会捐赠,其中,社会捐赠占比最大,学校经费这块比例并不大。就拿山东大学来说,2020年山东大学总经费高达115.29亿,如果全部来自学校经费的话,占比也不到1%,对山东大学来说压力也不大;不过从山东大学2020年奖励项目可知,很多奖学金是来自社会捐赠。看来在名牌大学上学不仅教学资源好,#奖学金#也是相当丰厚,尤其是像山东大学这样的985高校。当然,想要上山东大学,难度不小。山东大学是山东省最牛大学,备受考生青睐,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非常高,2020年山东大学理科最高录取分数线高达655分,文科最高录取分数线高达636分,山东省2020年录取分数线高达631分。因此,各位考生想要顺利进入山大学习,一定要加油学习,考出好成绩,才能有机会进入山东大学深造,才能有机会拿这么丰厚的奖学金。山东最牛大学,山东大学2020年本科录取分数线发布,最低429分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济南报道1月7日,山东大学官方微信公布了一份研究生“学业账单”。据统计,该校2020年共计给22619人次的研究生,发放了约10626.9731万元。1亿元是什么概念?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在省属高校中经费预算排名较后的某学院,该校2020年的预算经费为2.38亿元。这意味着,山大仅每年为研究生提供的奖学金,便达到他们全年办学经费的一半。最牛研究生:仅1个人就拿了16.5万元奖学金据介绍,2020年1月至12月,山东大学共向该校发放了包括校长奖、学术之星奖、国家奖学金、优秀学术成果奖、优秀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优秀学位论文奖、道德风尚模范奖、道德风尚奖、创新竞赛奖、学业奖学金等在内的29项奖励,共计22619人次,发放约10626.9731万元。在这些获奖学生中,获得两项奖励的人数共2963人,获得三项奖励的人数共100人,获得四项奖励的人数共11人。其中,一位博士生获得了包括学术之星奖、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优秀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在内三项奖励,共计16.5万元奖励,成为奖学金额最高的个人。山东大学方面表示,该校研究生奖励体系设置的初衷和意义有很多,最突出的其一是奖励学术能力突出的研究生,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并激励他们今后继续奋斗;其二是通过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研究生见贤思齐,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奖学金来源有哪些?除政府拨款外,绝大部分来自社会捐赠值得注意的是,为学生发放过亿元奖学金,这在此前媒体公开报道中并不多见。这笔超亿元奖学金甚至相当于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省属本科高校全年一半的预算经费。以山东省属高校2020年预算经费为例,青岛大学的预算经费为全省省属高校中最高,为19.11亿元。而山东管理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和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预算经费还不足3亿元。那这些奖学金都来自哪里?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高校奖学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补贴和教育部教育基金会的资金、学校抽出的部分经费以及来自社会团体、著名企业、校友的社会捐赠。其中,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均是由政府投入,而校级奖学金则是从学校按比例抽取奖学金基金支出。其实,对于一些高校尤其是名校来说,社会捐赠才是奖学金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北大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在2012年接受北京青年报报道时表示,每年奖学金项目的多少也与奖学金的捐资情况有关。北京大学当年设立的总额2487.5万元的奖学金中,来自社会捐赠的金额占了近八成。以山东大学2020年研究生奖学金为例,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该校29项奖学金中社会资金来源的就至少有潍柴动力奖学金、玲珑奖学金、金葵花奖学金、科汇奖学金、正大天晴奖学金、华为奖学金、小松中日奖学金、青岛银行奖学金等14项是由企事业单位冠名的,占比近一半。除了企事业单位,校友捐款也是高校奖学金的重要来源。在一份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名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近40年累计接收的校友捐款分别达到47.2亿元和31.87亿元,位居全国高校前两位。来源:海报新闻 编辑:李兆敏【】【】【纠错:sdlangya@126.com】 【来源:琅琊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玉芹 实习生 李若琰山东大学2020年度研究生奖学金评审结果近日揭晓。一校三地2.7万余名研究生中,1.8万余人获得奖励,其中42人获最高奖——山东大学研究生校长奖。能够从2.7万名研究生中脱颖而出,这些研究生学霸身上都有哪些过人之处?他们的求学经历,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其中四名校长奖获得者进行了专访。(一)何元航:本科阶段专业排名前70%,研究生阶段逆袭何元航,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亚洲非通用语言文学专业朝鲜语方向2018级硕士生,师从朱明爱副教授。学习期间累计完成翻译任务20万字,同时兼顾外语的人文属性和跨学科性,在文学、文化、语言教育等领域开拓创新,在国内外期刊发表6篇学术论文。曾获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在很多人看来,女孩似乎更有学习语言的天赋。男孩学外语,而且是小语种,能拿到校长奖,让人刮目相看。何元航一脸谦逊,他说校长奖是山东大学学生的最高荣誉,能拿到这个奖非常荣幸,是对他研究生三年学习的认可。他说自己在本科阶段专业学习并不突出,“专业排名大约在前70%。”本科阶段专业排名在前70%,何元航是如何实现逆袭的?这激起了记者的兴趣。何元航认为三件事改变了他——大三上学期赴韩国釜山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交换学习,研一上学期受学院教授推荐赴韩国成均馆大学交流15天,参加韩语演讲比赛。何元航是2014年参加高考,当年填报志愿时,他的目标是法学专业,朝鲜语是第五个志愿。被录取到朝鲜语专业,何元航心里是有落差的。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失落,而是选择了接受。“尽管结果不是自己期待的,但既然选择了,就要为之付诸努力。”接受结果,努力把它变得符合自己的期待,这是何元航的人生哲学。韩国釜山大学交流学习,真正开始会用朝鲜语第一个转机发生在大三上学期,何元航获得了前往韩国釜山大学学期交换交流的机会,在韩国进行了半年的学习。“去韩国之前我的语言实力并不好,掌握的大都是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单词和语法知识,口语交流能力比较薄弱。”何元航清楚自己的短板。到韩国后,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他去做了社会兼职。“在兼职的过程中和当地叔叔阿姨沟通时,我发现自己语言上确实存在一些短板。而且釜山人经常说和韩国普通话不太一样的釜山方言,我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吃力。”为了补齐自己的语言短板,何元航在闲暇时间看韩国电影、背电影台词,又反复地读、反复地记之前学过的教科书,用的都是高中时“死记硬背”的方法。“我很感谢那时的自己,在那段时间,我才算把朝鲜语基础知识真正打牢了,语言学习能力也提高了一个台阶。”何元航说,那是他真正开始会用朝鲜语的阶段。韩国成均馆大学短期交流,受到警醒和鞭策第二次转机发生的研一上学期。受学院教授推荐,研一上学期,何元航到韩国成均馆大学进行了为期15天的交流。“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166名学习朝鲜语的研究生相聚在成均馆大学,互相交流学习。”那段时间,何元航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同学的刺激和鞭策。“我们通常感觉中国人身处东亚文化圈,学习朝鲜语应该更有优势,但真正在一起交流之后发现,很多来自西方国家同学的语言能力和研究思维并不逊色。”何元航感慨道,他们对朝鲜语研究的力度和深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我们,“这让我受到了警醒和鞭策。”何元航说,当时他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能在国际平台上低人一头。韩语演讲比赛获奖,开始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是省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韩国语赛事,何元航曾在2018年获一等奖。“这是一个考验临场发挥和语言积累的比赛。”何元航在大二的时候曾经担任过韩语演讲比赛主持人,但他坦言那个阶段韩语表达能力并不算好,“更大程度上是背词,做不到灵活运用”。当时看到选手在比赛中的随机应变,对语言的把控能力,让他很受触动。在老师的鼓励下,大三那年,何元航第一次参与了韩语演讲比赛,拿到了二等奖。“对专业排名前70%的我来说,从没想过自己也能尝试这种只有‘学霸’才能参与的演讲比赛。”“这次比赛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也给了我一个暗示: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实是可以做好的,就看自己愿不愿意。”后来进入研究生阶段,他参加了2018年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并获得一等奖,对他而言又是一次挑战。那次比赛一共有四十五个选题,他便把四十五个选题都准备了。尽管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但抽到的选题依然让他始料未及——“无现金社会”。“虽然有准备,但大脑中的记忆不完整,全靠临场发挥。”最终,何元航凭借深入浅出的讲述和深厚的韩语功底,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青睐。那次演讲比赛之后,何元航的人生迎来了高光时刻。2021考研在即,何元航希望学弟学妹们能以‘清零’的心态看待自己的过去,无论是荣誉还是遗憾。“将自己的过去清零,在研究生阶段重新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他希望学弟学妹们除了在校园内学习,还要抓住机会去外面看看,拓展视野。“接触的人和事多了,自己的人生格局会放大,眼界也会放宽,很多曾经困扰自己的事情也便迎刃而解了。”(二)李岩志:学预防医学是阴差阳错,却歪打正着李岩志,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师从贾崇奇教授,研究方向为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SCI论文,揭示了人群中糖尿病等疾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目前正在探索新冠肺炎致死的影响因素,将为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李岩志是黑龙江人,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现为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当年高考,预防医学并非他的第一志愿,“我的第一志愿其实是临床医学七年制。”没想到这次阴差阳错竟然成了歪打正着。擅长数学,刚好学了预防医学“高中时期我的优势是数学。录取到预防医学专业后,我发现更偏生物的医学基础课有点枯燥乏味,但学了流行病学、统计学这两门与数学相关的专业课之后,我发现我实在是太适合学预防医学专业了。”后来考研深造,李岩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山东大学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山大这个专业很有优势,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领域继续探索。”“我们这个专业平常关注度不高,但每次出现疫情就会被推到台前,被更多人注意。”也正是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坚定了李岩志学习预防医学的决心。“看到那么多流行病学专家奋战在研究一线,确定潜伏期、寻找病毒传播途径,我也希望今后能像他们一样,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万事开头难被山东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录取后,被录取的兴奋没延续多久,李岩志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迷茫。“在研究生刚入学时,我其实没有研究方向,也没有一点思路。那段时间每天都待在图书馆看老师和师兄师姐曾经发表的文章,希望有所启发。”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我找了很多科研思路,但大都被导师否定。”灵感的到来也很突然。“有一次看新闻,说二十一世纪不同行业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我对这个方向产生了兴趣。在翻阅大量文献后终于发现了研究缺口,所以我选用限制性立方样条的方法,探索不同行业每周工作时间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寻找不同行业的曲线类型和拐点位置。”李岩志说。这段经历给李岩志带来的启发是,搞学术研究不能囿于本专业,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知识到了一定的阶段是相通的,说不定哪条信息就触发了你的灵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后,李岩志豁然开朗,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3篇英文SCI论文。要知道,普通研究生发表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就能毕业。当然,科研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李岩志发表的3篇SCI论文背后,被拒稿十余次。“第一次被拒稿,我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东西都被否定了。”李岩志说,那天他在去上课的路上接到拒稿电话,一下子就懵了,“那节课怎么上下来的都不知道。”但后来慢慢冷静了下来,逐渐明白搞科研发论文,被拒稿很正常,“我还可以修改、完善文章后继续投下一个杂志。”特殊迎新季,他记不清自己搬了多少件行李学术研究外,李岩志还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投身志愿服务。作为班长,李岩志策划、组织了近几年的趣味运动会。“考虑到研究生们平时都比较忙,互相都不太熟悉,我就希望借这个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除了趣味运动会,李岩志还举办了学院的羽毛球比赛。“考虑到我们学院女生特别多,我就选择举办了适合女生参加的羽毛球赛,希望借体育锻炼缓解大家的科研压力。”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的迎新也变得特别起来,“家长不能进校,新生的行李需要人帮忙搬运。”李岩志果断报名参加了迎新志愿者队伍,他已经不记得自己当天搬了多少件行李。“除中午休息一会儿外,迎新工作从早上9点一直持续到晚上6点,当天我的微信步数到了3万多步。”歪打正着学了预防医学的李岩志打算把这个专业继续读下去。“我想继续深造,攻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的博士学位。”他说,这个专业认真读下去,蛮有意义。(三)潘瀚:当年选择光学,因为名字比较高大上潘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德春教授。本科、硕士均就读于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新型低维纳米材料进行了宽带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研究,并成功实现了其作为宽带调制器件在红外脉冲激光器中的初步应用,以第一作者发表JCR二区以上SCI论文12篇,累计影响因子54.64。与何元航、李岩志的选专业经历不同,潘瀚的本科专业是自己选的。潘瀚是2010年参加高考,与机械、电气、能源与动力专业等重工科专业相比,光学专业当时在工科专业里并不热门。“报志愿的时候看到光学专业,感到比较新奇,觉得这个专业可能十分‘高大上’,就报上了。”就这样,从2010年到2020年,潘瀚在山东大学光学专业走了10年,见证并参与了学院和专业的发展。10年山大光学路,12篇JCR二区以上SCI论文一作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潘瀚对新型低维纳米材料进行了宽带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研究,并成功实现了其作为宽带调制器件在红外脉冲激光器中的初步应用,以第一作者发表JCR二区以上12篇SCI论文,一区发表了7篇,累计影响因子54.64。“通俗地说,我的研究方向可以这么理解:人们在做美容的时候需要用到激光脉冲,而产生这种激光脉冲,就需要用到我研究的这种光学材料。”潘瀚解释说,这种材料类似一个开关,主要负责控制脉冲产生的时间间隔和脉宽的尺度。“论文累计影响因子54.64”是个什么概念?潘瀚解释说,影响因子代表期刊的平均引用次数,是期刊影响力的间接体现。“普通博士生发表2篇SCI论文就可以毕业,论文分区没有要求,累计影响因子达到5或者6就可以。以去年评选国家奖学金为例,最低发表3篇就能拿到国奖,累计影响因子需要达到10左右。”博士刚入学时的挫折感,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在科研的道路上,往往要经过无数次失败才能迎来一次成功。潘瀚也是如此。“在我博士刚入学换了新方向的时候,那种挫败感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当时感觉很迷茫,然后迷茫慢慢变成了一种焦虑,我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希望。”谈及自己转换方向的原因,潘瀚说自己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比较浅显,而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需要更加深入,“可能是当时的积累还不够。”潘瀚感慨道。这种迷茫和焦虑持续了大半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别说SCI,我什么文章都没有。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也许是积累够了,我就慢慢找到了研究方向,开始出成果了。”潘瀚说,那段时间里除了阅读别人发表的文章、自己做实验,导师的帮助特别重要。“我那时感觉没有办法排解自己的苦闷,考虑问题也不是很全面,李德春教授便和我讨论,给我各种层面的指导。”科研之余,喜欢唱歌打篮球缓解压力校长奖学金的评选不光注重学术成果,获奖者还需要具备出色的综合素质。在学生工作方面,潘瀚现在担任班长,还曾在本、硕阶段担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辅导员助理、班长和团支书。除了科研,潘瀚喜欢唱歌、打篮球。本科期间他还加入过舜歌合唱团。在合唱团的两年,潘瀚参加了全国各地举办的合唱比赛。“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中国音乐金钟奖的比赛,此外我还参加了福建卫视和济南电视台举办的比赛。”而打篮球也是潘瀚所热爱的,“勉强算是学院的小主力。”但是由于读博期间忙于科研,潘瀚现在打篮球的时间和频率都变得很少。不过,每年的研究生篮球赛他可是决不能错过。“从硕士到博士,今天已经是我第7年参加研究生篮球赛了,一共拿了3个季军、2个亚军,但是很遗憾没有拿过冠军。”对潘瀚来说,“沉迷”合唱和打篮球有两个因素。一是缓解科研压力,尤其是在科研受挫的时候。“它们能让我放松思维,然后再回过头来搞科研。”二是和团队一起拼搏、一起奋斗的感觉。“我喜欢身处团队的感觉,在拼搏、奋斗的过程中,我的意志力也得到了提高。”(四)王朋:硕士毕业后工作4年,重返校园读博王朋,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张建新和尹龙卫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围绕异质结工程和缺陷工程策略,设计了一系列高性能、低成本催化剂,有效解决了锂氧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低、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为锂氧电池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作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发表5篇SCI一区论文,其中2篇论文荣获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和Small当期正封面,累计影响因子104.359。王朋不是“校门对校门”的博士生。2013年他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后,在泰安一家企业工作了四年。四年之后,他选择了报考博士研究生,来到了山东大学。“我有一个博士梦”“我选择读博有两方面的原因。”王朋说。“一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有读博士的梦想,在工作阶段也未曾遗忘。刚好出现了一个机会,为了让人生不留遗憾,我选择了重回校园。”“二是在工作后我遇到了一些瓶颈,希望带着这些问题去研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王朋认为,是否选择读博,内心的召唤最重要。“在选择之前,要问自己三遍:这个决定值不值得。一旦下定决心,后面自己就会百分百的投入,做事非常有干劲,也会很有效率。”入学后,先精读了100篇优秀学术文献从工作岗位回到实验室,王朋最初还是有些不适应。“学校和公司环境有着很大差别。在最开始的半年,我感觉自己一直静不下心来;而且工作思路也完全不同,工作的时候是严格按照已经存在的标准来执行,但科研需要自己开创从来没有的新东西。”为了确定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王朋精读了锂氧电池领域的100篇优秀学术文献,并在工作日志上详细写下了中英文笔记,重点和心得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出来。“这其实是我的一个个人习惯。我想把相关领域内的主要技术瓶颈和潜在解决方案都烂熟于心,在这个基础上再有目的地开展自己的工作。”“这和我4年的工作经验应该也有很大关系。机械制造行业内,每个生产环节的精度都有着非常严密的要求,所以也造就了我严谨的性格。”王朋说。“在那段比较迷茫的时间里,我的导师和师兄师姐对我的帮助也特别大。我的导师不管再忙,每周也会和我讨论科研中遇到的困难;在和师兄师姐边吃饭散步边讨论课题的过程中,他们丰富的科研经验也给了我很大启发。”读了100篇文献后,王朋对锂氧电池领域的成就和尚未解决的问题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就最终把自己的方向定在了掺杂策略和艺术结构策略两方面。“4年后的今天,我感觉这两个方向也没有过时。”王朋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锂氧电池材料。“锂氧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储能体系,研究它最大的社会意义是为锂氧电池技术研究和制造产业化提供新思路,助力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现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技术瓶颈,它的能量密度无论怎么优化,只能达到300瓦时/天的上限。而国家工信部要求2025年实现500瓦时/天的目标,这就需要另辟蹊径。”王朋说。那么,王朋的科研成果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可以说,它是现在最顶级的5G时代。”一位父亲的愧疚与责任重新回到校园的王朋,在学校里是学生,在家里是父亲。“我对家庭是有愧疚感的,毕竟孩子还小,没有做到每天都陪伴在身边。”王鹏说。但愧疚感随之就转换为了责任感和工作的干劲,“希望自己能努力工作,给孩子做个榜样,让孩子感觉到爸爸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2017级的王朋明年就要毕业了。“我打算在现有的科研成果基础上,毕业后申请国外的博士后岗位,希望在锂氧电池领域内创造更有意义的科研成果,为储能体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回顾自己曾走过的路,王朋感慨道:“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哪怕在外面经历了再多,最终还是会follow your heart,走上一条归心的路。”“但读博士一定要沉得住气,还要有愿意为之奋斗几年的冲动和干劲。”“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心态,可能读博士还是挺痛苦的,毕竟这个过程一定会经历无数次失败,面对心理煎熬和科研压力的双重打击。”“在我遇到挫折,内心比较苦闷的时候,如果家里人能给自己一句非常贴心的安慰,我就有动力扭转自己颓废的心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王朋说。
本科教育质量过硬的985高校山东大学作为中国老牌985高校,虽然最近几年的发展似乎有些退步,但是在山东考生心目中,山东大学依旧是最受山东人民认可的名校之一,山东大学目前的综合排名下滑仅是因为科研排名下滑,在本科生教育上,山东大学依旧高居全国前例,以至于某位山东校长曾说过,山东大学主要的成就是为清华和北大输送大量的优秀本科生,在清华和北大拥有很多山东籍的教授,甚至有人说清华和北大随意碰到一个人,都有可能是山东大学的校友,唯一的缺憾就是,山东大学的科研师资力量有些弱,造成每年大量优秀的山东大学本科生都选择考取国内其他名校的研究生,这也是为何山东大学最近几年综合排名持续下滑的原因之一!开启科研人才引进的山东大学受到全国各地名校高端人才的引进热潮,慢热的山东大学也不再满足本科生教育的优势,从全球招募优秀科研人才提升高校的科研力量,并且借助青岛和德国特殊的历史关系,加大对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建设,把一些前沿学科的院系搬迁至青岛市,在青岛建立了山东大学德国学院,引进了以张友明为首的德国籍世界著名教授,依靠青岛海滨国际化城市的地域优势,从海外引进了大量科研人才,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研究生的注意,山东大学为报考山东大学研究生的学子们提供了诱人的奖学金,奖励基金共分四等,特等奖奖金为24000元/人;一等奖奖金为16000元/人;二等奖奖金为8000元/人;三等奖奖金为4000元/人。对于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选择报考山东大学推免生的学子提供特等奖。最具性价比的985高校山东大学是少数几家接收外校调剂生的985双一流高校,因此如果考取国内其他985高校的学子被复试淘汰,那么报考山东大学则是最佳的选择,首先山东大学的综合排名靠前,借助山东大学德国学院,其实目前山东大学正在慢慢补足自己科研实力下滑的短板,在顶尖人才缺乏的时代,山东大学和德国多所著名学府达成合作协议,因此来山东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会遇到大量出国深造的机会!而且山东大学青岛分校,校园风景优美,宿舍楼属于海景房,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大海,地处安静的鳌山卫,是安心学习和做科研的最佳场所,更诱人的是山东大学的食堂绝对是物美价廉,足以满足学生们各种口味的需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玉芹 实习生 李若琰山东大学2020年度研究生奖学金评审结果近日揭晓。一校三地2.7万余名研究生中,1.8万余人获得奖励,其中42人获最高奖——山东大学研究生校长奖。能够从2.7万名研究生中脱颖而出,这些研究生学霸身上都有哪些过人之处?他们的求学经历,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其中四名校长奖获得者进行了专访。(一)何元航:本科阶段专业排名前70%,研究生阶段逆袭何元航,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亚洲非通用语言文学专业朝鲜语方向2018级硕士生,师从朱明爱副教授。学习期间累计完成翻译任务20万字,同时兼顾外语的人文属性和跨学科性,在文学、文化、语言教育等领域开拓创新,在国内外期刊发表6篇学术论文。曾获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在很多人看来,女孩似乎更有学习语言的天赋。男孩学外语,而且是小语种,能拿到校长奖,让人刮目相看。何元航一脸谦逊,他说校长奖是山东大学学生的最高荣誉,能拿到这个奖非常荣幸,是对他研究生三年学习的认可。他说自己在本科阶段专业学习并不突出,“专业排名大约在前70%。”本科阶段专业排名在前70%,何元航是如何实现逆袭的?这激起了记者的兴趣。何元航认为三件事改变了他——大三上学期赴韩国釜山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交换学习,研一上学期受学院教授推荐赴韩国成均馆大学交流15天,参加韩语演讲比赛。何元航是2014年参加高考,当年填报志愿时,他的目标是法学专业,朝鲜语是第五个志愿。被录取到朝鲜语专业,何元航心里是有落差的。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失落,而是选择了接受。“尽管结果不是自己期待的,但既然选择了,就要为之付诸努力。”接受结果,努力把它变得符合自己的期待,这是何元航的人生哲学。韩国釜山大学交流学习,真正开始会用朝鲜语第一个转机发生在大三上学期,何元航获得了前往韩国釜山大学学期交换交流的机会,在韩国进行了半年的学习。“去韩国之前我的语言实力并不好,掌握的大都是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单词和语法知识,口语交流能力比较薄弱。”何元航清楚自己的短板。到韩国后,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他去做了社会兼职。“在兼职的过程中和当地叔叔阿姨沟通时,我发现自己语言上确实存在一些短板。而且釜山人经常说和韩国普通话不太一样的釜山方言,我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吃力。”为了补齐自己的语言短板,何元航在闲暇时间看韩国电影、背电影台词,又反复地读、反复地记之前学过的教科书,用的都是高中时“死记硬背”的方法。“我很感谢那时的自己,在那段时间,我才算把朝鲜语基础知识真正打牢了,语言学习能力也提高了一个台阶。”何元航说,那是他真正开始会用朝鲜语的阶段。韩国成均馆大学短期交流,受到警醒和鞭策第二次转机发生的研一上学期。受学院教授推荐,研一上学期,何元航到韩国成均馆大学进行了为期15天的交流。“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166名学习朝鲜语的研究生相聚在成均馆大学,互相交流学习。”那段时间,何元航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同学的刺激和鞭策。“我们通常感觉中国人身处东亚文化圈,学习朝鲜语应该更有优势,但真正在一起交流之后发现,很多来自西方国家同学的语言能力和研究思维并不逊色。”何元航感慨道,他们对朝鲜语研究的力度和深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我们,“这让我受到了警醒和鞭策。”何元航说,当时他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能在国际平台上低人一头。韩语演讲比赛获奖,开始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是省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韩国语赛事,何元航曾在2018年获一等奖。“这是一个考验临场发挥和语言积累的比赛。”何元航在大二的时候曾经担任过韩语演讲比赛主持人,但他坦言那个阶段韩语表达能力并不算好,“更大程度上是背词,做不到灵活运用”。当时看到选手在比赛中的随机应变,对语言的把控能力,让他很受触动。在老师的鼓励下,大三那年,何元航第一次参与了韩语演讲比赛,拿到了二等奖。“对专业排名前70%的我来说,从没想过自己也能尝试这种只有‘学霸’才能参与的演讲比赛。”“这次比赛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也给了我一个暗示: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实是可以做好的,就看自己愿不愿意。”后来进入研究生阶段,他参加了2018年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并获得一等奖,对他而言又是一次挑战。那次比赛一共有四十五个选题,他便把四十五个选题都准备了。尽管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但抽到的选题依然让他始料未及——“无现金社会”。“虽然有准备,但大脑中的记忆不完整,全靠临场发挥。”最终,何元航凭借深入浅出的讲述和深厚的韩语功底,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青睐。那次演讲比赛之后,何元航的人生迎来了高光时刻。2021考研在即,何元航希望学弟学妹们能以‘清零’的心态看待自己的过去,无论是荣誉还是遗憾。“将自己的过去清零,在研究生阶段重新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他希望学弟学妹们除了在校园内学习,还要抓住机会去外面看看,拓展视野。“接触的人和事多了,自己的人生格局会放大,眼界也会放宽,很多曾经困扰自己的事情也便迎刃而解了。”(二)李岩志:学预防医学是阴差阳错,却歪打正着李岩志,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师从贾崇奇教授,研究方向为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SCI论文,揭示了人群中糖尿病等疾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目前正在探索新冠肺炎致死的影响因素,将为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李岩志是黑龙江人,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现为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当年高考,预防医学并非他的第一志愿,“我的第一志愿其实是临床医学七年制。”没想到这次阴差阳错竟然成了歪打正着。擅长数学,刚好学了预防医学“高中时期我的优势是数学。录取到预防医学专业后,我发现更偏生物的医学基础课有点枯燥乏味,但学了流行病学、统计学这两门与数学相关的专业课之后,我发现我实在是太适合学预防医学专业了。”后来考研深造,李岩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山东大学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山大这个专业很有优势,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领域继续探索。”“我们这个专业平常关注度不高,但每次出现疫情就会被推到台前,被更多人注意。”也正是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坚定了李岩志学习预防医学的决心。“看到那么多流行病学专家奋战在研究一线,确定潜伏期、寻找病毒传播途径,我也希望今后能像他们一样,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万事开头难被山东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录取后,被录取的兴奋没延续多久,李岩志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迷茫。“在研究生刚入学时,我其实没有研究方向,也没有一点思路。那段时间每天都待在图书馆看老师和师兄师姐曾经发表的文章,希望有所启发。”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我找了很多科研思路,但大都被导师否定。”灵感的到来也很突然。“有一次看新闻,说二十一世纪不同行业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我对这个方向产生了兴趣。在翻阅大量文献后终于发现了研究缺口,所以我选用限制性立方样条的方法,探索不同行业每周工作时间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寻找不同行业的曲线类型和拐点位置。”李岩志说。这段经历给李岩志带来的启发是,搞学术研究不能囿于本专业,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知识到了一定的阶段是相通的,说不定哪条信息就触发了你的灵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后,李岩志豁然开朗,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3篇英文SCI论文。要知道,普通研究生发表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就能毕业。当然,科研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李岩志发表的3篇SCI论文背后,被拒稿十余次。“第一次被拒稿,我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东西都被否定了。”李岩志说,那天他在去上课的路上接到拒稿电话,一下子就懵了,“那节课怎么上下来的都不知道。”但后来慢慢冷静了下来,逐渐明白搞科研发论文,被拒稿很正常,“我还可以修改、完善文章后继续投下一个杂志。”特殊迎新季,他记不清自己搬了多少件行李学术研究外,李岩志还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投身志愿服务。作为班长,李岩志策划、组织了近几年的趣味运动会。“考虑到研究生们平时都比较忙,互相都不太熟悉,我就希望借这个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除了趣味运动会,李岩志还举办了学院的羽毛球比赛。“考虑到我们学院女生特别多,我就选择举办了适合女生参加的羽毛球赛,希望借体育锻炼缓解大家的科研压力。”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的迎新也变得特别起来,“家长不能进校,新生的行李需要人帮忙搬运。”李岩志果断报名参加了迎新志愿者队伍,他已经不记得自己当天搬了多少件行李。“除中午休息一会儿外,迎新工作从早上9点一直持续到晚上6点,当天我的微信步数到了3万多步。”歪打正着学了预防医学的李岩志打算把这个专业继续读下去。“我想继续深造,攻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的博士学位。”他说,这个专业认真读下去,蛮有意义。(三)潘瀚:当年选择光学,因为名字比较高大上潘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德春教授。本科、硕士均就读于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新型低维纳米材料进行了宽带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研究,并成功实现了其作为宽带调制器件在红外脉冲激光器中的初步应用,以第一作者发表JCR二区以上SCI论文12篇,累计影响因子54.64。与何元航、李岩志的选专业经历不同,潘瀚的本科专业是自己选的。潘瀚是2010年参加高考,与机械、电气、能源与动力专业等重工科专业相比,光学专业当时在工科专业里并不热门。“报志愿的时候看到光学专业,感到比较新奇,觉得这个专业可能十分‘高大上’,就报上了。”就这样,从2010年到2020年,潘瀚在山东大学光学专业走了10年,见证并参与了学院和专业的发展。10年山大光学路,12篇JCR二区以上SCI论文一作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潘瀚对新型低维纳米材料进行了宽带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研究,并成功实现了其作为宽带调制器件在红外脉冲激光器中的初步应用,以第一作者发表JCR二区以上12篇SCI论文,一区发表了7篇,累计影响因子54.64。“通俗地说,我的研究方向可以这么理解:人们在做美容的时候需要用到激光脉冲,而产生这种激光脉冲,就需要用到我研究的这种光学材料。”潘瀚解释说,这种材料类似一个开关,主要负责控制脉冲产生的时间间隔和脉宽的尺度。“论文累计影响因子54.64”是个什么概念?潘瀚解释说,影响因子代表期刊的平均引用次数,是期刊影响力的间接体现。“普通博士生发表2篇SCI论文就可以毕业,论文分区没有要求,累计影响因子达到5或者6就可以。以去年评选国家奖学金为例,最低发表3篇就能拿到国奖,累计影响因子需要达到10左右。”博士刚入学时的挫折感,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在科研的道路上,往往要经过无数次失败才能迎来一次成功。潘瀚也是如此。“在我博士刚入学换了新方向的时候,那种挫败感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当时感觉很迷茫,然后迷茫慢慢变成了一种焦虑,我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希望。”谈及自己转换方向的原因,潘瀚说自己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比较浅显,而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需要更加深入,“可能是当时的积累还不够。”潘瀚感慨道。这种迷茫和焦虑持续了大半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别说SCI,我什么文章都没有。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也许是积累够了,我就慢慢找到了研究方向,开始出成果了。”潘瀚说,那段时间里除了阅读别人发表的文章、自己做实验,导师的帮助特别重要。“我那时感觉没有办法排解自己的苦闷,考虑问题也不是很全面,李德春教授便和我讨论,给我各种层面的指导。”科研之余,喜欢唱歌打篮球缓解压力校长奖学金的评选不光注重学术成果,获奖者还需要具备出色的综合素质。在学生工作方面,潘瀚现在担任班长,还曾在本、硕阶段担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辅导员助理、班长和团支书。除了科研,潘瀚喜欢唱歌、打篮球。本科期间他还加入过舜歌合唱团。在合唱团的两年,潘瀚参加了全国各地举办的合唱比赛。“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中国音乐金钟奖的比赛,此外我还参加了福建卫视和济南电视台举办的比赛。”而打篮球也是潘瀚所热爱的,“勉强算是学院的小主力。”但是由于读博期间忙于科研,潘瀚现在打篮球的时间和频率都变得很少。不过,每年的研究生篮球赛他可是决不能错过。“从硕士到博士,今天已经是我第7年参加研究生篮球赛了,一共拿了3个季军、2个亚军,但是很遗憾没有拿过冠军。”对潘瀚来说,“沉迷”合唱和打篮球有两个因素。一是缓解科研压力,尤其是在科研受挫的时候。“它们能让我放松思维,然后再回过头来搞科研。”二是和团队一起拼搏、一起奋斗的感觉。“我喜欢身处团队的感觉,在拼搏、奋斗的过程中,我的意志力也得到了提高。”(四)王朋:硕士毕业后工作4年,重返校园读博王朋,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张建新和尹龙卫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围绕异质结工程和缺陷工程策略,设计了一系列高性能、低成本催化剂,有效解决了锂氧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低、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为锂氧电池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作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等发表5篇SCI一区论文,其中2篇论文荣获AdvancedEnergyMaterials和Small当期正封面,累计影响因子104.359。王朋不是“校门对校门”的博士生。2013年他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后,在泰安一家企业工作了四年。四年之后,他选择了报考博士研究生,来到了山东大学。“我有一个博士梦”“我选择读博有两方面的原因。”王朋说。“一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有读博士的梦想,在工作阶段也未曾遗忘。刚好出现了一个机会,为了让人生不留遗憾,我选择了重回校园。”“二是在工作后我遇到了一些瓶颈,希望带着这些问题去研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王朋认为,是否选择读博,内心的召唤最重要。“在选择之前,要问自己三遍:这个决定值不值得。一旦下定决心,后面自己就会百分百的投入,做事非常有干劲,也会很有效率。”入学后,先精读了100篇优秀学术文献从工作岗位回到实验室,王朋最初还是有些不适应。“学校和公司环境有着很大差别。在最开始的半年,我感觉自己一直静不下心来;而且工作思路也完全不同,工作的时候是严格按照已经存在的标准来执行,但科研需要自己开创从来没有的新东西。”为了确定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王朋精读了锂氧电池领域的100篇优秀学术文献,并在工作日志上详细写下了中英文笔记,重点和心得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出来。“这其实是我的一个个人习惯。我想把相关领域内的主要技术瓶颈和潜在解决方案都烂熟于心,在这个基础上再有目的地开展自己的工作。”“这和我4年的工作经验应该也有很大关系。机械制造行业内,每个生产环节的精度都有着非常严密的要求,所以也造就了我严谨的性格。”王朋说。“在那段比较迷茫的时间里,我的导师和师兄师姐对我的帮助也特别大。我的导师不管再忙,每周也会和我讨论科研中遇到的困难;在和师兄师姐边吃饭散步边讨论课题的过程中,他们丰富的科研经验也给了我很大启发。”读了100篇文献后,王朋对锂氧电池领域的成就和尚未解决的问题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就最终把自己的方向定在了掺杂策略和艺术结构策略两方面。“4年后的今天,我感觉这两个方向也没有过时。”王朋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锂氧电池材料。“锂氧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储能体系,研究它最大的社会意义是为锂氧电池技术研究和制造产业化提供新思路,助力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现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技术瓶颈,它的能量密度无论怎么优化,只能达到300瓦时/天的上限。而国家工信部要求2025年实现500瓦时/天的目标,这就需要另辟蹊径。”王朋说。那么,王朋的科研成果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可以说,它是现在最顶级的5G时代。”一位父亲的愧疚与责任重新回到校园的王朋,在学校里是学生,在家里是父亲。“我对家庭是有愧疚感的,毕竟孩子还小,没有做到每天都陪伴在身边。”王鹏说。但愧疚感随之就转换为了责任感和工作的干劲,“希望自己能努力工作,给孩子做个榜样,让孩子感觉到爸爸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2017级的王朋明年就要毕业了。“我打算在现有的科研成果基础上,毕业后申请国外的博士后岗位,希望在锂氧电池领域内创造更有意义的科研成果,为储能体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回顾自己曾走过的路,王朋感慨道:“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哪怕在外面经历了再多,最终还是会followyourheart,走上一条归心的路。”“但读博士一定要沉得住气,还要有愿意为之奋斗几年的冲动和干劲。”“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心态,可能读博士还是挺痛苦的,毕竟这个过程一定会经历无数次失败,面对心理煎熬和科研压力的双重打击。”“在我遇到挫折,内心比较苦闷的时候,如果家里人能给自己一句非常贴心的安慰,我就有动力扭转自己颓废的心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王朋说。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实习生 李若琰山东大学2020年度研究生奖学金评审结果近日揭晓。一校三地2.7万余名研究生中,1.8万余人获得奖励,其中42人获最高奖——山东大学研究生校长奖。能够从2.7万名研究生中脱颖而出,这些研究生学霸身上都有哪些过人之处?他们的求学经历,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其中四名校长奖获得者进行了专访。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王朋。王朋,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张建新和尹龙卫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围绕异质结工程和缺陷工程策略,设计了一系列高性能、低成本催化剂,有效解决了锂氧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低、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为锂氧电池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作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发表5篇SCI一区论文,其中2篇论文荣获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和Small当期正封面,累计影响因子104.359。王朋不是“校门对校门”的博士生。2013年他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后,在泰安一家企业工作了四年。四年之后,他选择了报考博士研究生,来到了山东大学。“我有一个博士梦”“我选择读博有两方面的原因。”王朋说。“一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有读博士的梦想,在工作阶段也未曾遗忘。刚好出现了一个机会,为了让人生不留遗憾,我选择了重回校园。”“二是在工作后我遇到了一些瓶颈,希望带着这些问题去研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王朋认为,是否选择读博,内心的召唤最重要。“在选择之前,要问自己三遍:这个决定值不值得。一旦下定决心,后面自己就会百分百的投入,做事非常有干劲,也会很有效率。”入学后,先精读了100篇优秀学术文献从工作岗位回到实验室,王朋最初还是有些不适应。“学校和公司环境有着很大差别。在最开始的半年,我感觉自己一直静不下心来;而且工作思路也完全不同,工作的时候是严格按照已经存在的标准来执行,但科研需要自己开创从来没有的新东西。”为了确定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王朋精读了锂氧电池领域的100篇优秀学术文献,并在工作日志上详细写下了中英文笔记,重点和心得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出来。“这其实是我的一个个人习惯。我想把相关领域内的主要技术瓶颈和潜在解决方案都烂熟于心,在这个基础上再有目的地开展自己的工作。”“这和我4年的工作经验应该也有很大关系。机械制造行业内,每个生产环节的精度都有着非常严密的要求,所以也造就了我严谨的性格。”王朋说。“在那段比较迷茫的时间里,我的导师和师兄师姐对我的帮助也特别大。我的导师不管再忙,每周也会和我讨论科研中遇到的困难;在和师兄师姐边吃饭散步边讨论课题的过程中,他们丰富的科研经验也给了我很大启发。”读了100篇文献后,王朋对锂氧电池领域的成就和尚未解决的问题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就最终把自己的方向定在了掺杂策略和异体结构策略两方面。“4年后的今天,我感觉这两个方向也没有过时。”王朋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锂氧电池材料。“锂氧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储能体系,研究它最大的社会意义是为锂氧电池技术研究和制造产业化提供新思路,助力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现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技术瓶颈,它的能量密度无论怎么优化,只能达到300瓦时/千克的上限。而国家工信部要求2025年实现500瓦时/千克的目标,这就需要另辟蹊径。”王朋说。那么,王朋的科研成果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可以说,它是现在最顶级的5G时代。”一位父亲的愧疚与责任重新回到校园的王朋,在学校里是学生,在家里是父亲。“我对家庭是有愧疚感的,毕竟孩子还小,没有做到每天都陪伴在身边。”王鹏说。但愧疚感随之就转换为了责任感和工作的干劲,“希望自己能努力工作,给孩子做个榜样,让孩子感觉到爸爸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2017级的王朋明年就要毕业了。“我打算在现有的科研成果基础上,毕业后申请国外的博士后岗位,希望在锂氧电池领域内创造更有意义的科研成果,为储能体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回顾自己曾走过的路,王朋感慨道:“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哪怕在外面经历了再多,最终还是会follow your heart,走上一条归心的路。”“但读博士一定要沉得住气,还要有愿意为之奋斗几年的冲动和干劲。”“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心态,可能读博士还是挺痛苦的,毕竟这个过程一定会经历无数次失败,面对心理煎熬和科研压力的双重打击。”“在我遇到挫折,内心比较苦闷的时候,如果家里人能给自己一句非常贴心的安慰,我就有动力扭转自己颓废的心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王朋说。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关注山东中公教育,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教育资讯!目前距离2020年考研只剩下31天的时间了,对于考生们来说是一段难熬的时间,要在这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对之前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往年的考研试题进行模拟训练;而对家长们来说,也是痛并快乐着,一方面为孩子们考上研之后的未来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在为考研后孩子的学费生活费等开销而发愁,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讲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不过不同于本科,读研期间的奖学金和补助是非常丰厚的,这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读研期间对家庭产生的经济压力。那么读研期间的开销是多少,读研期间又能拿到多少的奖学金和补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算一笔账。因为高校众多,且奖学金的标准各不相同,我们在这里就以山东大学为例来分析一下。首先是读研期间的开销部分,分为学费与生活费,研究生的学费要比本科多很多,多数学校多数专业为8000元一学年,也有不少的专业为12000一年或16000一年,下面是部分专业的学费及学制标准。除了学费,生活费同样占据了非常大的开销比重,一般每名同学每月的生活费大约在1000元左右,这样三年下来是36000,除去寒暑假之后,约为30000元。所以学费加上生活费,三年读研期间的开销约在54000-78000之间。那么读研期间有什么收入呢?首先是补助部分,分为国家补助与校内补助,国家补助一般是全国统一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校内补助依据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标准也有不同,山大的资助体系内包括助学金、“三助一辅”津贴、临时困难补助、国家助学贷款以及其他资助,其中“三助一辅”类似于勤工助学,每位研究生同学可以获得每月500元的津贴,每年共6000元。另外还有山大校内的助学金,分为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和导师助研津贴三部分,三者合计后,每人每年领取到的助学金在9000-14000之间。最后是奖学金部分,各类奖学金名目繁多档次分明,如学业奖学金,分为8000、5000、3000元三档,名额占全部研究生员的70%;名校毕业推免进入山大读研的同学,可获得最高24000元的优秀生源奖励金;国家奖学金由教育部下达的奖励名额评定,最高两万元每人;还有各类学业研究奖学金近20项,最高一万元每人。因此只要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那么每年一万多的奖学金还是比较轻松的。这样算下来,在山大读研期间,每年拿到手的奖助学金完全可以负担得起读研期间的费用并有富余。当然,以上只是以山东大学举例,其他学校因为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奖助学金的标准和金额也有不同。不过,我们选择读研并不是为了这些奖助学金,但若是能够减轻我们读研的压力和家庭的负担,又何乐而不为呢?
山东这所大学去年给研究生发了1亿元奖学金,网友:真有钱!给研究生发奖学金,在高校里已经不是稀罕的事情。因为现在高校都已建立研究生奖励制度,目的就是奖励学术能力突出的研究生。当然,高校想通过这种奖励方式,激励更多的研究生为了学术奋斗,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去年山东大学给研究生发放过亿元奖学金,这在此前媒体公开报道中并不多见。这笔超亿元奖学金甚至相当于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省属本科高校全年一半的预算!一方面说明学校鼓励研究生追求科学和搞学术,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在科研经费方面的实力。据了解,山大这部分奖学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补贴和教育部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还有一部分校友和社会捐赠。有网友爆料:山大真有钱,这1亿仅是为研究生发的奖学金,还没算本科生。笔者认为,高校为研究生发奖学金,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是也要设立制度。奖励那些有真才实学和科研能力的研究生!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薛禹胜奖学金、科汇奖学金颁奖仪式在中心校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丙垠出席活动。仪式前,校党委书记郭新立会见了薛禹胜院士、徐丙垠一行。校党委副书记王君松出席相关活动。郭新立在会见中指出,山东大学致力于培养传承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人才,薛禹胜奖学金、科汇奖学金的设立正是学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他介绍了“百廿山大强校兴国”行动计划和近期学校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希望薛禹胜院士和徐丙垠董事长多回母校看看,真诚邀请他们参加学校120周年校庆活动。颁奖仪式上,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相宜宣读了《山东大学关于表彰2020年度薛禹胜奖学金获得者的决定》,薛禹胜院士、王君松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证书。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高弟宣读了《山东大学关于表彰2020年度科汇奖学金获得者的决定》,徐丙垠、王君松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证书。王君松代表学校致辞,表示山大校友在我国电力能源行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是青年学子学习的榜样。他表示,薛禹胜奖学金、科汇奖学金在激励学生成长、塑造高尚人格、继承和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杰出校友的大爱将不断激励山大学子成长为国家、社会栋梁。薛禹胜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李冠群、科汇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巩文洁分别发言,感谢校友的捐赠善举,表示要牢记学校“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认真学习,努力科研,争取早日成才。徐丙垠在致辞中表示,回到母校见到各位老师,心情非常激动。他感谢母校和导师的培养,表示自己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有实干的品质。自己1992年回国创业,正是这种实干精神使自己创办的科汇电气成长为国内配电自动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他勉励同学们继承母校优良传统,发扬实干精神,将来建功立业,为国家电力工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薛禹胜院士在总结致辞中表示,一年一次的颁奖仪式总会将记忆拉回在母校苦学攻读的时候,自己能够坚持走科研道路,和当时所接受的教育中坚毅不拔的实干精神是分不开的,是山东大学的校风始终激励着自己。他希望同学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走好从接受学习、教育到为国家作贡献的角色转换这一步,对自己负责,对母校的培养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国家负责。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合作发展部有关负责人、获奖学生、所在学院代表参加会议。电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恒旭主持颁奖仪式。供稿单位:电气学院 作者:李桐 摄影:程涵 编辑: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