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省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悠悠忽忽

全省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青海新闻网讯 秋季新学期开学了。为了让全社会了解国家和我省的学生资助政策,保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高等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从2007年开始至今,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我省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的同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政策。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学前教育阶段 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地方政府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幼儿园从事业收入中提取3%-5%的资金,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等。西宁、海东地区:县级以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审批设立的幼儿园学前一年(幼儿园大班及学校附设学前班)在园(校)儿童,实行保育教育费资助。资助的标准为每生每年城镇幼儿园不低于800元,农牧区(含乡镇)幼儿园不低于1200元。已纳入15年免费教育范围的学生,免除学前三年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按照生均1200元的标准补助幼儿园公用经费。尚未纳入学前免费教育范围的幼儿,继续实施学前一年教育资助政策。海西、海北地区:免除学前三年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按照生均1200元的标准补助幼儿园公用经费。“三江源1+9+3”奖补政策:免除学前三年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其中学前一年教育继续按生均2200元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每生每学年给予生活费补助1500元。学前二、三年按照生均1200元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义务教育阶段 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西宁市、海东市:继续对农牧区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将城市贫困家庭寄宿生纳入生活费补助范围,小学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100元,初中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350元。海北州、海西州:小学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初中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700元。海南州和黄南州同仁县、尖扎县:小学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600元,初中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800元。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泽库县、河南县:小学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700元,初中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900元。“三江源”异地奖补政策(玉树、果洛、黄南、海南、海北、海西六个州):初中学生到异地就读享受异地奖补政策,其前提条件必须是由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异地就读的,凡自行到异地就读的学生不享受该政策。每学年生均补助公用经费标准为2300元,每人每学年生活补助标准为2200元。 普通高中阶段 在普通高中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西宁、海东地区:对具有正式学籍的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资助面为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30%,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可分为1、2、3个档次进行资助。对纳入15年免费教育范围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按生均400元补助公用经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按生均400元补助。六州地区:免除普通高中阶段学生学杂费,按生均400元补助公用经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按生均400元补助。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按现行年生均2000元标准提供助学金。“三江源”异地奖补政策(玉树、果洛、黄南、海南、海北、海西六个州):高中学生到异地就读享受异地奖补政策,其前提条件必须是由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异地就读的,凡自行到异地就读的高中学生不享受该政策。公用经费每学年生均补助标准为2800元,生活费补助每人每学年补助2700元。对当年考入普通高校本、专科学校的农牧民家庭学生(包括户籍制度改革中转为城镇户口家庭学生)一次性奖励补助,城镇户口学生不享受该政策。标准为普通高校本科生一次性补助1万元,专科学生一次性补助6千元,分年度拨付和发放。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 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免学费为主,以校内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顶岗实习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西宁、海东、海西、海北地区:对全日制正式学籍全部在校中职学生免除学费,免学费的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在现行中职学校免学费基础上建立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为年生均1200元。对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中一、二年级所有中职学生提供免费教材,标准是每生每年400元。为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农村(含县镇非农)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城市学生的20%的比例)提供国家助学金,按年生均2000元标准提供资助。玉树、果洛、黄南、海南四个州及格尔木市代管的唐古拉山镇:对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课本费和取暖费等费用,并给予生活补助。中职学生享受此项政策后不再重复享受现行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补助2700元,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在现行基础上建立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为年生均1200元。生活费每生每年补助2000元,其中三年级学生800元。“三江源”异地奖补政策(玉树、果洛、黄南、海南、海北、海西六个州):中职学生到异地就读享受异地奖补政策,每学年生均补助标准为3300元(自行考录的中职学生,资金发放给学生,由学生向学校交纳)。每人每学年补助生活费标准为3200元(其中三年级学生2200元)。 高等教育阶段 在普通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同时实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国家奖学金:普通高等院校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的在校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方面特别突出的本、专科生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每年每生8000元。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万元;博士生每生每年3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普通高等院校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的在校生,在校期间学习优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每生5000元,同一学年内不可以同时享受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每年每生3000元,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励志奖学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硕士生每生每年不低于6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不低于13000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通过户籍所在的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贷款利息: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省财政承担,贷款学生毕业后的第二个月开始由借款人和共同借款人支付,贷款学生最长不超过20年本金与利息全部还清。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是国家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学生,在入伍时对其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一次性补偿或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实行代偿;应征入伍前在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含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高等学校新生),服役期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自愿复学或入学的,国家实行学费减免。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对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给予教育资助。内容:一是学费资助;二是家庭经济困难退役士兵学生生活费资助;三是其他奖助学金资助。学费资助标准,按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学费标准,每学年每生最高不超过8000元。生活费及其他奖助学金资助标准,按国家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直招士官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对直接招收为士官的高等学校学生,入伍时对其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一次性补偿或对其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补偿代偿金额根据毕业生在校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确定,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勤工助学:学校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并为学生提供校外勤工助学机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考虑。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劳动报酬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绿色通道:全日制普通高校建立“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无法缴纳学费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是谓玄德

厦门翔安区着力打造东部教育新高地 又有三家名校牵手成功

在全国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9月9日上午,厦门市翔安区召开教育大会暨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10名全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5个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50名先进教师拿到了沉甸甸的荣誉证书。据主办方称,这既是一场表彰会,更是一场总结会,动员会。全区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教育工作。作为“岛外大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翔安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迈开大步,着力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区。教育作为全区发展的重要基石,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高速成长,并将以10个教育重点工程为主要抓手,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全力打造厦门东部教育发展新高地,为全区勇担厦门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硬核支撑”奠定坚实基础。大手笔发展教育事业 让人民更满意“有越来越多的好老师来到我们身边,分享先进的教学经验;我们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走出去,开阔眼界。”翔安马巷第二中心幼儿园的老师戴莎苇入职6年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身边优秀的同行越来越多,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与这种感受对应的,是翔安区对教育队伍的“大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区招聘省外重点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148名;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8名,柔性引进教育指导专家5名,今年还将引进20名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让教师队伍流动起来,推动了教师素质的提升与配置的持续优化。事实上,翔安还坚持在教育投入“大手笔”。翔安区每年承接“名校跨岛”合作办学项目,支持全区学校特色项目建设,教育支出正逐年大幅增加,2019年就占到区政府公共预算的四分之一以上。此外,翔安区还积极推进“大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建、扩建46个教育项目,建成项目25个、新增学位近两万个;“大发展”目标实现,普惠性幼儿园、各级示范园就读率全市最高,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成绩各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线,中考总分优良率创历年新高、提升幅度岛外最大。翔安区积极探索,进行“大创新”——在这里,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区级普惠性教育集团,在去年全省教育大会上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点赞推广;在这里,还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区政府牵头的“产教合作联盟”,搭建了厦门大学等8所高校与辖区17家龙头企业的对接平台。推动十大教育重点工程 全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新学校建得又多又好,很多学校争创市优、省优,这就是翔安教育的进步。”翔安第一附属小学校长黄锦英说出了对翔安教育发展最真实的感受。据悉,翔安区已经根据全区实际情况,提出了近中远期目标体系——2021年申报省级“教育强区”评估;2022年申报“全国普及普惠学前教育先进区”;2025年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2035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明确的体系指向了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全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打造厦门东部教育发展新高地”。一幅关于翔安区五年之后的教育蓝图已经绘制完成:一要提高教育普及水平,新增各类学位11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以上;义务教育净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6%以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二要扩大教育公平均衡面,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校际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校办学条件,解决好中小学大班额问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公办义务教育问题;三要显著提高教育质量,全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赶超全市平均水平,中考单科及格率、全科及格率,高三毕业班学生高考总分的平均分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四要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本科学历全覆盖,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超过10%。市级以上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及特级教师占比超过3%,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占比达到45%以上。凝聚合力改革创新 谱写翔安教育新篇章在活动当天,翔安区教育局与双十中学、科技中学、五缘实验学校进行了现场签约,新一轮合作办学即将展开。作为加快推进“岛外大发展”部署的“先手棋”,翔安积极牵手省、市优质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高位嫁接,为翔安人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此次三家名校“加盟”翔安,开启了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开端。未来,双方将在师资配备、学校管理、教学实施、教科研、质量监控、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实现深度合作,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师队伍建设、办学特色等方面不断创新,在办学质量、办学水平上逐步提升,用实实在在的合作办学成效,进一步促进翔安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接下来,翔安教育将汇聚各方合力,争创四个“一流”,确保“建设推进到哪、产业布局到哪、教育配套就跟进到哪”;同时要以“补短扩容”任务为抓手,高标准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到2022年高质量完成109个项目建设,建设一流教育配套,着眼“优质普惠”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健康发展,着眼“均衡”办好中小学教育,统筹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一体化发展,还要着眼“多元特色”打造普高教育和职业教育,赋予学生“一技之长”,抓出一流教育质量;同时拓宽多元办学路子,推动民办学校规范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并健全教育招商全要素保障机制,积极吸引有教育品牌的民办机构和高等院校举办高端、特色、优质的国际化学校,构建一流教育机制,全力打造厦门东部教育发展新高地。(邵凌丰 余庆东)

梅利莎

厦门要实现12年免费教育,完成十大工程!我市教育五年规划的干货,都在这…

★本文转载自厦门招考微信公众号(ID:xiamenzhaokao)最迟到2020年,在厦门读高中,不要交学费啦!市教育局昨日公布的《厦门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2020年,厦门将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也就是说――厦门将实现12年的免费教育,从小学到高中!长达两万余字的《规划》还说,到2020年,要全面解决“入园难”问题。“十三五”规划管2016年到2020年。或许有人会问,现在都已经是2017年了,怎么才公布?据介绍,这一《规划》2015年就开始制定了,最近才获批,但是,2016年该干的活,也没有耽误。以下是《厦门日报》的解读看点012020年的厦门教育要变成什么样子?《规划》说,厦门教育到2020年的目标是――基本建成现代终身教育体系,育人质量和保障水平全面提高,服务厦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全国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前列。02关于高中免费教育2020年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规划》最引人注目的是,到2017年,高中阶段逐步实施免费教育;到2020年,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高中包括普高和中职。事实上,2012年,厦门的中职已经全面实现免费教育,这也意味着今后普高也免费。那么,普高免费,能为家长节约多少钱?目前普高按照不同的等级,每学期的收费从720元到1050元。当然,这里有个背景要介绍下,福建省的“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也是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高中免费教育。《规划》没有提及幼儿园的免费。不过,有一类孩子的学前教育真的要免费!《规划》提出,2017年要实现残疾儿童少年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03关于幼儿园支持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有趣的是,现在又鼓励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了。之前,企事业举办的幼儿园、学校统统都被收归教育部门。《规划》说,支持企事业单位和镇(街道)、村居集体举办幼儿园。在公办幼儿园建设方面,将按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农村服务人口3000-6000人设置1所幼儿园的原则,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推进小区配套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到2020年,每2万服务人口有1所普惠性幼儿园,适龄幼儿就读普惠性幼儿园比例不低于60%。普惠性幼儿园一般是指民办的。总而言之,到2020年,厦门将新增3万个幼儿园学位,要全面解决“入园难”问题。04关于中小学学位高中要向岛外转移到2020年,厦门新增中小学学位10万个,其中,8.5万个义务教育学位。今后几年,厦门中小学的布局将要调整,以破解新的入学难题。怎么调?《规划》说――优质中小学在岛外建设实质性分校,促进高中布局向岛外转移;同步规划引导生源减少的高中学校,改办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扩大小学和初中学位供给。05关于普通高中推进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相互转学《规划》说,要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保证各区至少有2所优质高中。2017年,全市70%的普通高中达到省一级标准;2020年,全市省示范性高中达到5所,80%以上的普通高中学生在省一级达标高中就学。此外,要在普高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试行普职融通,“推进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学生相互转学、互认学分”。不过,从目前了解的消息看,这应该主要指普转职。06关于职业教育同安和翔安还要再建中职学校推进在同安区、翔安区落地新增中等职业学校。到2020年,建成4-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85%以上的中职学生在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在高职方面,支持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建成高水平现代高等职业院校。来源: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试行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招生办法,逐步建立高等职业院校注册入学制度。07关于师资要提升教师待遇改进教师补充机制,在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同时,厦门将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继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聘任(聘用)和考核评价的首要内容。在中小学教师招聘方面,厦门要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建立健全名师引进专项福利优惠政策,制定灵活的教师招聘政策,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教学名师。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将不超过总额30%的教职工编制名额用于面向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要继续交流,各区各校每年轮岗交流教师数不少于应交流人数的10%。《规划》提出,要“努力解决新建学校教师编制不足和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08关于高等教育除了继续和教育部等各部门共建厦大等高校之外,还要和中国科学院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微电子工程学院暨厦门微电子产业研究院”。厦门大学 摄影:姚凡支持厦门理工学院加快建设成为省重点高校和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增设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争取实现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点的突破。09关于国际化《规划》提出,将配合做好省部属高校海外办学工作: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设立中国―东盟海洋学院,华侨大学在泰国设立华文学院,集美大学在美国设立分校等。创造条件支持厦门理工学院和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单独或联合赴海外办学。所以,集大要到美国办分校?不过,集大昨日尚未证实此消息。厦门还要选派校长、骨干教师、教科研人员赴海外培训,鼓励和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外一流大学或高水平科研机构学习进修。到2020年,厦门要形成至少3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目前已经有)、1所中外合作学校、4所国际化民办学校的“314”国际化格局。延伸阅读十大教育工程《规划》提出“十三五”厦门教育要完成十大工程(项目),我们也一并做解读。一 、德育工程74 建立“每天德育文化活动一节课”制度。74 广泛开展“嘉庚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74 实践基地建设。即积极推进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二期建设以及区级实践基地建设,加快在翔安、集美、海沧建设三个综合实践基地。74 全市95%以上的学校建立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二、学位工程74 严格执行城乡新建居住区(楼盘)配套学校建设需经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并采取新建、改扩建等措施,加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建设。74 至2020年,新增3万个幼儿园学位,每两万人口设置不少于一所普惠性幼儿园,适龄幼儿就读普惠性幼儿园比例不低于60%,80%以上的公办园达到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及以上标准。74 新增中小学学位10万个,缓解义务教育阶段新入学难困境,进一步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三、教育质量监测工程74 到2020年,建立一套体现厦门特点的科学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74 建立市基础教育监测中心,定期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监测。四、课改工程将在中学段和小学段共设立10所教学综合改革实验学校,以及50所学科教学改革研究基地学校,培育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五、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创建工程义务教育学校将开展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的创建工作,创建内容是教育部确定的,其中包括六项学校“管理职责”:平等对待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这项工作2020年要完成。六、职业院校工程74 重点建设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会展、航运物流、软件信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一批千亿产业链(群)急需的专业群。74 到2020年,建成10个对接产业的专业群和50个服务产业的特色专业。七、智库工程74 支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厦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先行开展高端教育智库建设试点。74 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高级人才,打造一支教育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八、“名师培养工程”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包括:74大力实施由大学和地方政府合作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校长计划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优秀教师校长境外培训计划74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计划。“十三五”期间,培养2000名市级骨干教师、3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00名专家型教师、30名卓越教师。九、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特色工程74 推动台湾优质教育机构和我市教育机构合作办学,促进两岸在教师、学生、教材、管理等方面加强交流。74 加强厦门市中职教师台湾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厦台“校企”合作。74 支持开展台湾教育研究项目,提高对台教育研究水平。十、智慧校园工程建成20所以上“智慧校园”示范校。如果觉得以上干货不解渴,我们为您提供文件原文,点击超链接即可。↓↓↓厦门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6―2020年)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昵称微信号厦门日报xiamenribao厦门招考xiamenzhaokao厦门晚报xmwb597海峡生活报lifeweekly0592海西晨报haixichenbao台海杂志taihaiza厦门网xmnn-cn遇见婚恋网yujianw520来源:厦门招考微信公众号 编辑:黄伟斌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新闻资讯↓↓↓

半天堂

这些院校成了考研重灾区

近年来,考研报考人数逐年大增,2020考研全国总报考人数突破300万,创下341万的新高,相比2019年增幅17.59%。其中,有一些院校的报考人数达到1万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报考”重灾区“。小编根据地方媒体的报道、院校官方的新闻等信息整理了部分院校的报考人数数据。历年来的考研报考“重灾区”这部分是211/985院校的数据,基本上都是近年来的考研报考“重灾区”。除此之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虽未查到20考研的报考人数,但也都是报考人数非常多的院校,四川大学的报考人数预计有4万以上,华中科技大学的报考人数预计也在3万/4万。报考人数超1万的双非院校这里的双非指非985非211,但有院校入选了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 深圳大学深圳大学历年来都是热门院校,其20考研报考人数高达29465人。2. 广东工业大学2020年广东工业大学研招报名人数再度激增,已达13256人!同比增长31.2%,为全国同比总增长率的2倍。其中,本校应届生报名人数达到1284人,同比增长25.9%。3. 南京邮电大学20考研全国共有11263名考生报考。4.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2020一志愿报考人数达10247人,相比2019年大增43.6%。5.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报考人数共计14981人。其中,报考最多的学院是教育学院,共4607人,占总人数的30%,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分别是应用心理、小学教育、法律(非法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英语笔译。应用心理报考人数达到了957人,比一些学院报考的人还多。6.山西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2020考研报考人数首次破万,共有10773名考生报考,比去年增长22%,再创新高!7.青岛大学青岛大学2020考研报考人数达16749人,同比大增34.23%。8.宁波大学2020年宁波大学网报人数达到13716人,现场确认人数达12927人,比2019年激增43.68%,增长幅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西北师范大学2020考研,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2159人,比去年增长18.04%。其中,学硕5222人,专硕6691人。女生8311人,占报考人数的69.8%。应届5246人,占总人数的44%。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学科教学(英语):811人,应用心理(专硕):667人,教育管理:532人,法律(非法学):453人。10.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20考研报考人数来到了11923的高位,同比增长了16.32%。11.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20考研网报人数达到了10773人,相比2019年增长了22%。此外,还有江苏大学未公布20考研报考人数,但2019年就已破万,达到10232人,相比2018年的增长率也达到了34.2%。从以上也能看得出来,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性综合院校受到考研人的热捧,同时师范类院校的报考人数也是处于高位。报考未过万但增长快的院校也有一部分院校的报考人数虽然未超过1万,但其增幅却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20考研一志愿报考人数再创新高,共计7887人(不含推免生),相比2019年激增51.79%,连续三年报名人数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当年平均增长水平。2. 长沙理工大学20考研长沙理工大学报考人数达8228人,比去年增长了34.4%。3. 北京农学院今年报考北京农学院考生共1178人,比去年增加30.74%。4. 北京工商大学今年,全国共有5869人报考北京工商,较去年增长1486人,增幅34%。5. 山东理工大学今年共有5025人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比2019年增加1163人,增幅为30.11%。6. 安徽中医药大学20考研报考人数首次突破两千人,达到2307人,增幅28%。7. 成都理工大学报考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382人,较去年增长93%。8.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志愿报考人数达到3832人,比去年增加了37%。9. 兰州交通大学报考我校人数4798人,比2019年增加31%,达到历史新高。10. 重庆理工大学今年有近4700名考生报考重庆理工大学,较上一年度同比增加50%。11. 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全国有6131名考生报考四川农业大学,较2019年增加1599人,增长率达35.28%,首次突破30%,再创历史新高。1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参加确认人数7497人,与去年相比最终确认人数增长了51.5%。13.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现场确认报考人数为2945人,比上年增长47.69%,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

悠悠荡荡

@厦门人,重大利好!养孩子、租房买房、赡养老人……个税都可以少交!下月起施行

再过一周多就要迎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新礼包。刚刚,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房租扣除标准最高涨25%,大病最高扣除限额涨了2万元,子女上技校也能享受扣除,一系列新确定的优惠将落地。1除了普高中专子女上技校也能得扣除元旦即将实施的新个税法,新设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房贷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有关部门确定的最终标准和规则都比征求意见稿有了相应调整。从明年元旦起,市民的子女上技校,也能获得每年1.2万元的子女教育专项扣除了。此前在征求意见稿中有关部门提出,每个子女正在接受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的,可以获得专项扣除。这次对于高中阶段教育的范畴,有关部门在原来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之外,新增了技工教育这一项。在操作中,既可以由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父母分别扣除500元。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税务部门特别提示,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在学籍继续保留的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等假期,均可连续扣除不受影响。同时,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的不需要特别留存资料;但对于在境外接受教育的,需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资料。在继续教育方面,这次基本保持了征求意见稿政策,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每月扣除400元;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取得相关证书可扣除3600元/年。但税务部门也提醒市民有一个例外情况存在。也就是说,正在接受本科及以下的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此时一方面可以由父母选择按照子女教育扣除相关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子女本人选择按照继续教育的项目进行扣除。但是在此情况下,不能出现父母扣除子女教育费用,同时子女也扣除继续教育项目的情况,两类扣除不能同时享受。2房租扣除标准最高涨25%福州每月抵扣1500每月交完房租,可能到手的工资已经少了将近一半,房租水涨船高,成了很多新入职者最大的资金压力之一。这次税务部门考虑到相关情况,大幅提高了房租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新政规定,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为每月扣除额度1500元(征求意见稿标准为1200元),涨幅高达25%;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是每月1100元(此前为1000元),涨幅为10%;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人(含)的城市为每月800元(未变化)。在房贷方面,这次的政策基本延续了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标准仍为每月1000元。不过,有关部门这次首次明确了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即20年。与此同时税务部门这次也初次表态,所谓首套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而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同时,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是否符合政策,可查阅贷款合同(协议),或者向办理贷款的银行、住房公积金中心进行咨询。3大病医疗扣除标准涨2万最高扣除从6万提高到8万身体健康无疑是每个职场人工作和纳税的基础,这次有关部门也决定增大让利于民的幅度,提高了大病附加扣除的上限。新政规定,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在不超过8万元的限额内,可以据实扣除。而原来的征求意见稿则提出,在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包括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和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自费部分),由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的医药费用支出部分,为大病医疗支出,可以按照每年最高60000元标准的限额据实扣除。对比征求意见稿不难看出,新政将最高扣除限额从6万元提高到了8万元,涨了2万元。不过在扣除内容方面,征求意见稿包括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和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自费部分,新政则明确规定仅限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税务部门同时强调,患者需保留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4赡养生、继、养父母均可享扣除关于赡养老人的扣除标准,这次的新政未发生变化,依然规定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每月可扣除2000元;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可以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具体分摊方式包括均摊、约定、指定分摊,其中约定、指定的需留存分摊协议。新政也首次明确,被赡养人的父母包括了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专项扣除的期限是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5000元“起征点”减税力度还不够大?与你息息相关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办法22日正式亮相,孩子上学、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买房租房、赡养老人,总有一项你能享受到!戳下图算算你能减多少税?为您释疑:每年3月至6月汇算清缴从明年开始,除大病医疗外,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继续教育,职工均可在单位发放工资薪金时,按月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首次享受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优惠时,个人需填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给任职受雇单位,单位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比照“三险一金”扣除模式为大家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税务部门还解释,2019年新个税法实施首年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要在2020年才能办理。另外,所有大病医疗扣除不能不由单位代扣。新政规定,自2020年起,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为上一年度的汇算清缴申报集中办理期。具体来说,在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市民可把大病医疗支出项目、不愿意将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报送给任职受雇单位的、纳税年度内未足额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其他情形,全部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届时再进行扣除。另外,对于虚假申报骗取专项附加扣除的,税务部门将采取事后抽查方式对市民进行检查和纠正。税务机关发现市民提供虚假信息的,将责令改正并通知扣缴义务人;情节严重的将被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实施联合惩戒。FESCO旗下中瑞方胜金融服务公司总经理杜成分析,更多让利于民举措的推出,使得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新政更贴近市民的日常生活。例如关于首套房认定等怎么具体处理,杜成认为近期各相关部门还有望再密集出台一系列“补丁”政策。帮您算账: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3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4500元。从明年1月起该职工每月可享受子女教育与赡养老人2项专项附加扣除共计2000元。假设没有其他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以明年前三个月为例,其每月个税应预扣预缴税额的计算方法如下:1月份:(30000-5000-4500-2000)×3%=555元;2月份:(30000×2-5000×2-4500×2-2000×2)×10%-2520-555=625元;3月份:(30000×3-5000×3-4500×3-2000×3)×10%-2520-555-625=1850元。上述计算结果表明,由于2月份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7000元,已适用更高档次的10%税率,因此2月份和3月份应预扣预缴税款有所增加。换言之,其1、2、3月将分别预缴个税555元、625元和1850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全文: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第三条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遵循公平合理、利于民生、简便易行的原则。第四条根据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支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和标准。第二章 子女教育第五条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按本条第一款规定执行。第六条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第七条纳税人子女在中国境外接受教育的,纳税人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第三章 继续教育第八条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第九条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本办法规定扣除条件的,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第十条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应当留存相关证书等资料备查。第四章 大病医疗第十一条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第十二条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分别计算扣除额。第十三条纳税人应当留存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者复印件)等资料备查。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向患者提供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本人年度医药费用信息查询服务。第五章 住房贷款利息第十四条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本办法所称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第十五条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第十六条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备查。第六章 住房租金第十七条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市辖区户籍人口,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第十八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纳税人任职受雇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全部行政区域范围;纳税人无任职受雇单位的,为受理其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税务机关所在城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第十九条住房租金支出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第二十条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第二十一条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租赁合同、协议等有关资料备查。第七章 赡养老人第二十二条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第二十三条本办法所称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第八章 保障措施第二十四条纳税人向收款单位索取发票、财政票据、支出凭证,收款单位不能拒绝提供。第二十五条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将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提交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税务机关,纳税人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发生变化的,纳税人应当及时向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提供相关信息。前款所称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包括纳税人本人、配偶、子女、被赡养人等个人身份信息,以及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与专项附加扣除相关的信息。本办法规定纳税人需要留存备查的相关资料应当留存五年。第二十六条有关部门和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向税务部门提供或者协助核实以下与专项附加扣除有关的信息:(一)公安部门有关户籍人口基本信息、户成员关系信息、出入境证件信息、相关出国人员信息、户籍人口死亡标识等信息;(二)卫生健康部门有关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独生子女信息;(三)民政部门、外交部门、法院有关婚姻状况信息;(四)教育部门有关学生学籍信息(包括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学籍、考籍信息)、在相关部门备案的境外教育机构资质信息;(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有关技工院校学生学籍信息、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信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信息;(六)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有关房屋(含公租房)租赁信息、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有关住房公积金贷款还款支出信息;(七)自然资源部门有关不动产登记信息;(八)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住房商业贷款还款支出信息;(九)医疗保障部门有关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信息;(十)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需要提供的其他涉税信息。上述数据信息的格式、标准、共享方式,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商有关部门确定。有关部门和单位拥有专项附加扣除涉税信息,但未按规定要求向税务部门提供的,拥有涉税信息的部门或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承担相应责任。第二十七条扣缴义务人发现纳税人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可以要求纳税人修改。纳税人拒绝修改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报告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处理。第二十八条税务机关核查专项附加扣除情况时,纳税人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核查。第九章 附  则第二十九条本办法所称父母,是指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本办法所称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比照本办法规定执行。第三十条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能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第三十一条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具体操作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另行制定。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来源:新华视点、中国政府网、北京日报编辑:杨韵、赖旭华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昵称微信号昵称微信号厦门日报xiamenribao厦门招考xiamenzhaokao厦门晚报xmwb597城市捷报chengshijiebao海西晨报haixichenbao台海杂志taihaiza厦门网xmnn-cn遇见婚恋网yujianw520

黑帽子

王海英: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困境与突围方向

王海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学前教育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社会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民办教育分类改革、课程游戏化、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民办幼儿园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幼儿园的总称。这一界定包括两个要义:第一,办学主体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第二,经费来源于非国家财政性经费。这两个要义意味着,相对于公办园,民办幼儿园代表的是社会力量,遵循的是市场逻辑,诉求的是利润积累。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首次将“民办幼儿园”与“普惠性”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极具内在张力感与矛盾性的“普惠性民办园”概念。2016年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标志着对民办园开始实施“营利”与“非营利”的分类管理改革。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将诞生了八年的“普惠性民办园”与法律意义上不到两年的“非营利性民办园”再次并轨,提出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的目标,要求“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规范营利性民办园发展”“配套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可以看出政策在有意无意中将“普惠”与“非营利”拉拢与合并的倾向。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是解决民办教育宏观管理与微观运行冲突、推进民办学校良善治理的有效路径。在急速运转的政策漩涡中,被卷入的民办幼儿园的选择也在不断变化:从“普惠”还是“非普惠”到“营利”还是“非营利”再到“普惠”还是“营利”。然而,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民办园改革中,作为被迫嵌入的主体——民办园举办者却一直处于相对缺席、基本失声的无参与状态,只能被动地回应着、困惑着、挣扎着。必须认识到,民办教育事业改革的成功最后仍要落实到具体的民办学校,而当前民办学校举办者对“身份”与“性质”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民办学校当前的改革与未来的发展。因此,为实现我国民办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振兴,有必要站在民办园举办者的立场,分析民办园举办者在“普惠”还是“营利”的选择中的现实遭遇及所思所想,在此基础上为破解民办园的两难困境找寻破解之道。一、“转向普惠”的路与困:主动提升还是被动降级(一)低端收费民办园:上正轨或走偏路由于自身资源的匮乏与各类资本的窘迫,作为芸芸众生的低端收费民办园,在面对各级政府指向民办园的各类改革政策时,并无显性谈判筹码与主动还手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低端收费民办园会逆来顺受,恰恰相反,这类民办园大多会祭出“弱者的武器”,选择各种“游击战术”,用隐性的方式消耗掉改革可能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根据研究发现,低端收费民办园在面对“普惠”与“非普惠”的选择时通常有两种心态:第一种是“主动争取”:利用政策的利好及各类财政补贴,为幼儿园争取政府认可、百姓认同的“普惠性民办园”招牌,吸引生源、稳定家长、筑就口碑,给教师一定的心理归属感,乘政策东风实现办园水平的升级换代。第二种是“被动选择”:接受政府的条件,以稳定的利润预期为前提,压缩办园成本,譬如扩大班额、减少玩教具支出、教师培训支出,甚至教师福利等,表面完成了“改造”要求,实为办园水平的降级。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调研数据,低端收费民办园在“转向普惠”时,更多表现为利益获得者而非利益受损者。即便利益有所损失也是有限损失,可以通过政策的变通加以弥补。以厦门湖里区为例,政府在推行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时,对那些收费标准过低、达不到基本质量的民办园,是通过先提高收费再进行补贴的方式来推进的。湖里区政府的这一举措强烈地表明了政府的普惠化措施是质量保证前提下的普惠化,而非牺牲质量来求得数量和比例的达标。(二)中端收费民办园:享双赢或瞎折腾与低端收费民办园整体的“利益获得”、“质量提升”相比,中端收费民办园一方面办园收益与风险最为适宜,故而不愿变动;另一方面在各类竞争幼儿园的压力下也有着转型与升级的需求,因此在“转向普惠”时最易因地方政策不同而境遇不一。换句话说,在引导民办园“转向普惠”的改革中,中端收费民办园是政策最能发力、影响最大的园所。若地方性扶持政策是“人财物到位型”,与其他两类民办园相比,中端收费民办园相对最可能会成为利益、质量“双赢”型的优质普惠民办园。但是,若地方性扶持办法是一阵“幸福的毛毛雨”,即一方面虽然有支持政策,但却是临时性扶持或专项拨款,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另一方面,扶持政策虽然内容细目很多,但总体财政体量不大,造成每个可能方面都有一些“看上去很美”的“鸡肋”式扶持,使得中端收费民办园感到既有得也有失的同时亦会感叹其实无所得亦无所失,有的只是“瞎折腾”。若地方性扶持更多表现为“象征性政策”,即“雷声大雨声小”或“只闻楼梯响,不见丽人来”,那么“不得不配合表演”的中端收费民办园则会因为政策的“空头支票”成为轻度“利益受损型”。政府的这种象征性政策与达标式导向是典型的政府为中心的行政思维逻辑的结果,其将政府的行政压力转化为民办园的办园压力,是一种权力无约束、行动少智慧、责任非共担的执政方式,既会直接造成民办幼儿园对转向“普惠”的困扰,更损伤政府自身的政策公信力。(三)高端收费民办园:避风险或砍成本从“普惠性民办园”概念内在的紧张感来看,高端收费民办园在转向普惠时遭遇的压力感、矛盾感及抗拒感是最大的。从数量与占比来看,高端收费民办园都只是民办园群体中的小部分,不到整个民办园比例的10%,但在民办园整体中,就是这小部分的高端收费民办园拥有着大部分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甚至文化资本,在与政府就是否转向普惠的谈判中,他们自身拥有的话语权、资源动员能力决定了他们不会甘于被动、屈于强制。因此,面对当地政府表现得过于强势乃至采取胁迫的手段,与其他两类民办园相比,他们的不满、委屈、无奈、抗争表现得更加直白张扬。高端收费民办园本身就是市场运作、利润导向的结果,如果强行用政府的行政逻辑胁迫其降低收费、回归普惠,在高端收费民办园的自利驱动与自我保存策略下,最终受损的不是民办园的利润,而是儿童的受教育质量与教师有尊严的职业生活。二、“坚守营利”的乐与忧:投靠大树还是自力更生既然“转向普惠”困难重重,你不情我也不愿,普惠与质量似乎两难全,那么,是否民办幼儿园就应该转向另一条道路——“坚守营利”?根据调研,民办园举办者选择“坚守营利”大抵基于以下六类原因:土地属性困境、前期投入较大、个人回报诉求、园所高起点定位、弹性运作空间、监管部门太多约束。(一)身份转变、财务清算的累与痛在放弃“坚守营利”的举办者中,有一部分是在现有政策空间与个人特定条件下的有限选择与无奈举措。譬如,在现有民办园群体中,有一部分是政府的划拨用地、免费租金或优惠租金民办园,有的甚至就是政府产权幼儿园、小区配套幼儿园等。这一类民办园的举办者,即便其办学历史很长,办学积累深厚,声望口碑良好,举办者也无法将其经营多年的幼儿园转设成为营利性民办园。因为,按照现有政策规定,这一类幼儿园要想转设成为营利性民办园,首先要经历财务清算,尤其是土地清算、房产清算、办学积累清算,甚至个人所得税清算等。在土地国有的前提条件下,任何单位或个人拥有的只有土地使用权,且划拨土地的清算价格是按照出让价格的市场调节价来计量。一般而言,土地出让的价格约20倍于土地划拨价格。对于大多数只拥有轻资产的举办者而言,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财务清算的代价是其无法承受的。(二)收费自主、财务自由的危与险当民办园举办者摆脱了土地与房产的羁绊,其营利与回报的主观愿望便会占据上风。成为一所营利性民办园,在现行政策环境下,举办者可获得收费自主、利润自主的优势,实现其财务自由的梦想。但是,一旦针对营利性民办园财务的相关规范监管政策到位,其财务自由的前提是满足法人财产权,即举办者要将其个人名下的土地所有权、房产所有权及办学现金转移到法人账户中,法人财产权的实现对于大多数举办者而言都是一种财产风险。再倘若董事会、监事会制度执行到位,或者营利性民办园收费自主的地方性限制,营利性民办园举办者还会更多地处于政策的不确定之中,其自力更生之路前途未卜。(三)成本增加、利润下滑的让与退利润回报是多数民办幼儿园举办者的初衷之一。一方面,“坚守营利”意味着合理回报率的降低。因为按照现有的政策规定,营利性民办园必须要缴纳各种税费。根据测算,这可能会增加举办者30%的成本、降低50%的利润。此外,“合理回报”的界定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以江苏省为例,倘若按照《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的规定,“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益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办园成本的15%”,那么超过15%即属于过度逐利行为,是需要重新调节收费标准加强监管的对象。江苏省的这一规定意味着,在未来的营利性民办园办学过程中,关于什么是营利、什么是合理营利、什么是过度营利都有了新的标准,举办者需要形成新的认知模式,采取新的判断标准,确立新的发展空间。三、民办园的困顿之因:政府逻辑与市场惯习的南辕北辙当下民办园的“普惠之困”与“营利之忧”既折射出一个有待优化的政府扶持政策体系与一个有待完善的市场竞争空间,也反映出一个有待重建信任与合作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在推动民办园良性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有各自适用的政策工具箱,两者既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补充,共同推动民办学前教育分类改革的成功着陆,在助力大多数社会公众实现“上得起家门口有质量的幼儿园”的同时,也助力少部分群体实现接受个性化教育、实现选择性需求的期望。(一)政府的拉平化治理逻辑:普惠指标化与财政硬约束在普惠性民办园政策设计与政策执行两个阶段,政府的各种行为表现出典型的拉平化倾向,即通过“削峰填谷”的方式将全国大多数幼儿园变成“可获得”“付得起”“有质量”的普惠性幼儿园,而不管这些幼儿园的历史、现在及未来如何。“拉平化”本身是一个推动公平、促进普惠的重要策略,它能保证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齐步走。然则,理想型的普惠性政策设计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在保持“峰值”的同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来“填谷”、“造峰”,实现高标准、高质量的普惠。研究数据表明:第一,政府对普惠性民办园采取的更多是管控式思维;第二,政府概念中的普惠首先是降低收费;第三,政府对普惠与优质的关系关注度不够。从普惠性民办园政策执行来看,地方财政的预算硬约束成了其无法兑现政策承诺的硬约束,而财政硬约束又再次成为政府执政公信力低下的直接因素。在80%普惠目标成为政府政绩考核的硬指标下,地方政府面对财政硬约束,只好硬着头皮从数量上、形式上先行达标,至于质量与内涵上的达标是现有财政能力下无法两全的。而这样一种追求形式、满足数量的达标方式,一定会导致社会公众对普惠的“拉低化”理解,也会造成举办者对政府执政公信力的质疑。如果政府的执政更多是为了政府本位的形式主义达标,最终将伤害民办学前教育乃至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市场的竞争性运行惯习:利润最大化与成本硬约束与政府的“拉平化”逻辑不同,市场更倾向于利用差异乃至制造差异。广大民办园举办者在“转向普惠”还是“坚守营利”的选择上之所以困扰重重、瞻前顾后,采取各种或隐或显的“游击战术”和“迂回小动作”面对民办园改革措施的一轮又一轮冲击,是在长期的“适者生存”的竞争性市场文化浸润中所养成的行为惯习的自然表现,是缺少生存安全感、社会联结感、公益责任感的表现,也是与政府部门长期打交道所养成的权力不信任、政策象征化的结果。追溯根源,我国的民办园举办者大多是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确立中成长起来的,从办园初期便一直浸润在不太成熟的竞争环境中,一方面是市场内部的非完全竞争,一方面是市场与政府的非公平竞争。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举办者习得的更多是恶性竞争、互不信任、丛林法则。因此,在面对改革与转型时,举办者的第一反应便是自保自利,努力稳定利润,甚至不惜牺牲办园质量和社会大义,而不是首先努力寻求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帮助,最大限度地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三)政府与市场的协同缺失:你走阳关道与我走独木桥政府与市场是转型社会中进行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两种重要工具,两者遵循不同的规则和逻辑,既有冲突的一面也有协调的一面。政府是一种集中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其基本行动规则建立在权力之上,通过制度、政策来管理学前教育;市场是在分散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的交换体系,其实质是给社会民众提供充分的教育选择权利和空间。在当下的民办园改革中,围绕着“普惠之困”与“营利之忧”,政府与市场的协同缺失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府对市场的认可与规范不够。市场作为一种提供学前教育资源的方式,需要政府的认可、尊重与信任,特别是要给予高端收费民办园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与机会,在系列监管制度设计到位的前提条件下,以信任培植信任,支持民办园提供质价对等的学前教育服务。第二,政府对市场的培育与支持不够。一个健康的、完全竞争的幼教市场并不是民办园自组织发展的结果,它需要政府运用可能的政策工具箱给予有目的的培育,将市场的逐利冲动、无序竞争、破坏公平等市场失灵行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支持那些转向普惠的民办园成为真正的受政府委托、资助的普惠性民办园,让普惠民办园从形式、数量的普惠变成内涵、质量的普惠。在推动民办园分类改革过程中,政府与市场要相互协同,政府要坚守底线公平与普惠众生,既要践行信念伦理,更要实践责任伦理,用人财物的实际保障支持选择“转向普惠”的民办园真正发展成为既价格惠民也有质量保障的普惠性民办园。四、民办园的突围之道:有质普惠与良知营利携手并进如前所述,民办园的“普惠之困”更多是在政府降低收费政策下“以儿童为人质”的利润与质量的博弈。在大多数举办者那里,利润是其首先要保全的价值,在政府财政补贴不及收费降低额度的情况下,举办者通常的选择是做质量的减法而非利润的减法,由此造成一种舆论假象,即“普惠”与“优质”是无法调和的一对矛盾。实际上,如果政府做适宜的财政加法、举办者做适度的利润减法,便能达到“普惠”与“优质”的双赢。其次,民办园的“营利之忧”更多是缘于长期以来占着两头好的结果,即民办园既不用像经营性企业那样缴纳税费,有时甚至能获得政府的不同项目的显性补贴或隐性支持,也可以依托市场的灵活机制来发展壮大自身。而分类改革让原来合法化的灰色区域变得清晰可见,民办园在要么投奔政府要么拥抱市场中难舍灰色区域带来的可见利益,便以成本增加利润降低为由来抵制税费,并再次“以儿童为人质”展开利润与质量的博弈。然而,分类改革真的不能陷入“普惠”还是“优质”的虚假矛盾,亦不能绝对化地认为“普惠是善”“营利是恶”,而要更多求同存异,“两条腿”齐行并进,让普惠成为有质量的普惠,让营利成为有良心的营利,让民办幼教成为有情怀的幼教。(一)有质量的普惠:政府支持与公众信任普惠一词在英文翻译中有三个词:universal、generalized、inclusive,若将三者整合可知,普惠的本意在于包括、容纳所有的一般事物或人。从“普惠”的词源看,政府是推动普惠的重要力量,要在财政投入的基础上与民办园建立起具有约束力的委托代理关系,确保“普遍”、“包容”、“无差别”这些价值的真正落地,防范逆向选择、“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即由于委托人激励不足,只有办园质量较差且运行成本低于激励水平的普惠性民办园愿意继续成为普惠性民办园,而办园质量较好、运行成本高于激励水平的普惠性民办园则偏向于选择退出普惠性民办园序列。在当下的普惠性民办园制度设计中,政府在如何推动普惠上存在着误解,以为普惠就是降低收费标准。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普惠应有三重内涵:价格之惠、家庭分担之惠、质量之惠。所谓“价格之惠”并非单纯的收费价格的降低,还包括收费在当地价格指数中的变化趋势;所谓“家庭分担之惠”是依据弹性原则,根据幼儿园办园成本中家庭分担比例来评价幼儿园是否具有普惠;所谓“质量之惠”强调的是有质量的、可持续的普惠,即让优质这种看不见的软指标嵌入普惠这种看得见的硬指标,实现形式普惠与实质普惠的融合。因此,价格之惠、家庭分担之惠、质量之惠是“公益普惠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与举办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它不是举办者的单向义务,也不是政府的责任逃避结果。(二)有良心的营利:合理回报与质价对等民办教育出现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制度优势,在于民办教育比公办教育能够更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多样化、优质教育的需要,能够更有效地化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政府勿须为民办园转变为营利性幼儿园设置更多制度障碍,而是要出台更多监管细则,譬如法人财产权制度、监事会制度、财务审计制度、质量监督制度等,规范营利性幼儿园合理营利、质价对等,做有良心的营利园。不少民办园举办者觉得,在中国,真正的企业家办学、教育家办学其实都很少,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养家糊口型,幼儿园的轻资产性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教育向社会力量开放这样一个融资背景,都决定了大多数人是以办幼儿园来讨生活的。所以,政府要团结大多数,通过“填谷”、“造峰”等将大多数民办园引导成为普惠性民办园,而对于占据峰值的10%营利性民办园则可以给予更多政策空间,允许其借助市场的分配机制与竞争机制来满足少部分人选择性教育的需要,建构民办园的多元化生态格局。(三)有情怀的幼教:儿童为本与社会为先从终结的意义上来看,民办园最终不论是选择普惠还是坚守营利,都应该牢牢把握一个基本方向,即要以儿童为本、以社会为先,这要求民办幼儿园以质量为本,通过建构规范的管理制度、先进的课程体系、卓越的师资队伍等来提升园所的生存力与长远竞争力,确保普惠园的可持续发展、营利园的可持续营利。没有办园质量这个赖以为生的资本,没有儿童为本这个儿童事业的基本法则,无论是普惠园还是营利园最终都将自毁前程、淘汰出局。与中小学面对的心智相对成熟的受教育对象而言,幼儿园教育面对的是处于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未成熟的孩子,特别需要有温度、有良知、有情怀、有担当的教育,由于家园之间、亲师之间、师幼之间存在诸多信息不对称,倘若出资人缺少起码的童年敬畏和做人良知,把幼小儿童当成营利的工具,那么出资人的一时贪婪不仅会制造出无尽的社会苦难,爆发的“黑天鹅事件”也会进一步有损政府与出资人、家庭与出资人之间信任关系的维系,乃至整个幼教行业的信任危机与名誉受损。对于“转向普惠”的民办园而言,做有情怀的幼教便是要坚守儿童利益为本、社会公益为量,以质量这个立园之本既实现普惠园的可持续发展,也实现出资人的安身立命之道。对于“坚守营利”的民办园而言,做有情怀的幼教便是要坚守有良心的营利,以质量这个立园之本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儿童利益之间进行平衡,在修复与优化各种信任关系中寻求园所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仇恨罪

厦门要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我市教育五年规划的干货

最迟到2020年,在厦门读高中,不要交学费啦!市教育局昨日公布的《厦门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2020年,厦门将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这也就是说——厦门将实现12年的免费教育,从小学到高中!长达两万余字的《规划》还说,到2020年,要全面解决“入园难”问题。“十三五”规划管2016年到2020年。或许有人会问,现在都已经是2017年了,怎么才公布?据介绍,这一《规划》2015年就开始制定了,最近才获批,但是,2016年该干的活,也没有耽误。2020年的厦门教育要变成什么样子?《规划》说,厦门教育到2020年的目标是——基本建成现代终身教育体系,育人质量和保障水平全面提高,服务厦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全国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前列。看点2.关于高中免费教育2020年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规划》最引人注目的是,到2017年,高中阶段逐步实施免费教育;到2020年,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高中包括普高和中职。事实上,2012年,厦门的中职已经全面实现免费教育,这也意味着今后普高也免费。那么,普高免费,能为家长节约多少钱?目前普高按照不同的等级,每学期的收费从720元到1050元。当然,这里有个背景要介绍下,福建省的“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也是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高中免费教育。《规划》没有提及幼儿园的免费。不过,有一类孩子的学前教育真的要免费!《规划》提出,2017年要实现残疾儿童少年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3.关于幼儿园支持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有趣的是,现在又鼓励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了。之前,企事业举办的幼儿园、学校统统都被收归教育部门。《规划》说,支持企事业单位和镇(街道)、村居集体举办幼儿园。在公办幼儿园建设方面,将按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农村服务人口3000-6000人设置1所幼儿园的原则,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推进小区配套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到2020年,每2万服务人口有1所普惠性幼儿园, 适龄幼儿就读普惠性幼儿园比例不低于60%。普惠性幼儿园一般是指民办的。总而言之,到2020年,厦门将新增3万个幼儿园学位,要全面解决“入园难”问题。4.关于中小学学位高中要向岛外转移到2020年,厦门新增中小学学位10万个,其中,8.5万个义务教育学位。今后几年,厦门中小学的布局将要调整,以破解新的入学难题。怎么调?《规划》说——优质中小学在岛外建设实质性分校,促进高中布局向岛外转移;同步规划引导生源减少的高中学校,改办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扩大小学和初中学位供给。5.关于普通高中推进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相互转学《规划》说,要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保证各区至少有2所优质高中。2017年,全市70%的普通高中达到省一级标准;2020年,全市省示范性高中达到5所,80%以上的普通高中学生在省一级达标高中就学。此外,要在普高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试行普职融通,“推进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学生相互转学、互认学分”。不过,从目前了解的消息看,这应该主要指普转职。6.关于职业教育同安和翔安还要再建中职学校推进在同安区、翔安区落地新增中等职业学校。到2020年,建成4-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85%以上的中职学生在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在高职方面,支持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建成高水平现代高等职业院校。来源: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试行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招生办法,逐步建立高等职业院校注册入学制度。7.关于师资要提升教师待遇改进教师补充机制,在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同时,厦门将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继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聘任(聘用)和考核评价的首要内容。在中小学教师招聘方面,厦门要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建立健全名师引进专项福利优惠政策,制定灵活的教师招聘政策,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教学名师。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将不超过总额30%的教职工编制名额用于面向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要继续交流,各区各校每年轮岗交流教师数不少于应交流人数的10%。《规划》提出,要“努力解决新建学校教师编制不足和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8.关于高等教育除了继续和教育部等各部门共建厦大等高校之外,还要和中国科学院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微电子工程学院暨厦门微电子产业研究院”。厦门大学 摄影:姚凡支持厦门理工学院加快建设成为省重点高校和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增设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争取实现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点的突破。看点9.关于国际化《规划》提出,将配合做好省部属高校海外办学工作: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设立中国—东盟海洋学院,华侨大学在泰国设立华文学院,集美大学在美国设立分校等。创造条件支持厦门理工学院和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单独或联合赴海外办学。所以,集大要到美国办分校?不过,集大昨日尚未证实此消息。厦门还要选派校长、骨干教师、教科研人员赴海外培训,鼓励和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外一流大学或高水平科研机构学习进修。到2020年,厦门要形成至少3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目前已经有)、1所中外合作学校、4所国际化民办学校的“314”国际化格局。延伸阅读十大教育工程《规划》提出“十三五”厦门教育要完成十大工程(项目),我们也一并做解读。一 、德育工程建立“每天德育文化活动一节课”制度。广泛开展“嘉庚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实践基地建设。即积极推进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二期建设以及区级实践基地建设,加快在翔安、集美、海沧建设三个综合实践基地。全市95%以上的学校建立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二、学位工程严格执行城乡新建居住区(楼盘)配套学校建设需经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并采取新建、改扩建等措施,加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建设。至2020年,新增3万个幼儿园学位,每两万人口设置不少于一所普惠性幼儿园,适龄幼儿就读普惠性幼儿园比例不低于60%,80%以上的公办园达到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及以上标准。新增中小学学位10万个,缓解义务教育阶段新入学难困境,进一步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三、教育质量监测工程到2020年,建立一套体现厦门特点的科学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市基础教育监测中心,定期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监测。四、课改工程将在中学段和小学段共设立10所教学综合改革实验学校,以及50所学科教学改革研究基地学校,培育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五、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创建工程义务教育学校将开展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的创建工作,创建内容是教育部确定的,其中包括六项学校“管理职责”:平等对待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这项工作2020年要完成。六、职业院校工程重点建设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会展、航运物流、软件信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一批千亿产业链(群)急需的专业群。到2020年,建成10个对接产业的专业群和50个服务产业的特色专业。七、智库工程支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厦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先行开展高端教育智库建设试点。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高级人才,打造一支教育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八、“名师培养工程”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包括:大力实施由大学和地方政府合作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校长计划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优秀教师校长境外培训计划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计划。“十三五”期间,培养2000名市级骨干教师、3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00名专家型教师、30名卓越教师。九、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特色工程推动台湾优质教育机构和我市教育机构合作办学,促进两岸在教师、学生、教材、管理等方面加强交流。加强厦门市中职教师台湾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厦台“校企”合作。支持开展台湾教育研究项目,提高对台教育研究水平。十、智慧校园工程建成20所以上“智慧校园”示范校。

二合一

学前教育走上发展快车道 幼小衔接市场如何正确“破局”

随着父母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体系的完善,学前教育已经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北京市适龄儿童学前教育普惠率已达87%。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如何打通幼儿园与小学直接的壁垒,做好幼小衔接越来越成为家长们的刚需。12月6日,《2020幼小衔接行业调研白皮书》正式发布,对幼小衔接赛道做出了调研。据显示,发展到现在,幼小衔接赛道仍面临着良莠不齐的困境,也有机构打着政策“擦边球”进行超前教育。什么才是幼小衔接的“正确打开方式”?当前的幼小衔接市场又还有哪些新的发展机会?幼小衔接≠超前学习12月6日,由卓越教育集团旗下学前教育品牌巧问教育、中国教育智库网和亚洲幼教年会联合发布的《2020幼小衔接行业调研白皮书》正式出炉。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白皮书》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4至-5岁中国儿童的注意力发展。此外,《白皮书》中还提到,由于“幼小衔接”行业在教学目标与教育质量上的“参差不齐”,仍有人认为“幼小衔接”就是超前学习。实际上,随着近几年学前教育领域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儿童在学龄前阶段进行“小学化”教育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具体来看,近几年来,每一年都有关于学前教育的新监管政策的出台。2018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发布,开始遏制幼儿园“小学化”教学的势头;2019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主题定为“科学做好入学准备”;而在今年的9月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教育部再次明确了“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除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外,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或者测试”。相关文件的出台让家长、机构和幼儿园所三方都逐渐开始意识到,孩子需要的幼小衔接并不等同于超前学习。无独有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儿童心理学专家李忠忱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幼小衔接并不等同于超前教育,而是把儿童在幼儿园时期习惯的游乐游戏心态转变成小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的认识。需求与痛点并存虽然目前政策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但政策多集中在知识性内容教授上的监管。而家长和适龄儿童对于科学化幼小衔接的需求是持续存在的,这种需求更多地集中在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心态上的转换,平稳快乐地开始小学阶段的学习。有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9年中国家长对孩子进入小学的担忧点均集中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上。“注意力这个要素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家长不能完全把孩子交给机构去训练,自己也要配合,给孩子营造出专心致志的氛围,家长可以从家庭教育,从生活中入手,培养孩子专注的能力。”李忠忱谈道。《白皮书》认为,幼小衔接阶段的规模较大,2018年小学招生人数为1867.3万人,未来2至-3年内,幼小衔接行业将持续受益于人口增长的红利。此外,据往年《白皮书》的调研结果显示,2019年,已经有超七成的家长知道幼小衔接课程的存在,但报读比例只占到35.4%,且报名的家长和学员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卓越巧问教育创始人成君霞在介绍《白皮书》内容时表示,有近七成家长对孩子幼升小感到焦虑。“目前有94%的家长都认为幼小衔接是很重要的,但只有一半家长采取行动。”焦虑之下,是需求的快速膨胀,瞄准了这一需求,以巧问教育为代表的幼小衔接机构开始面向适龄儿童开发相关课程,同时,也在B端开展合作。以巧问教育为例,目前,巧问教育已经与超过500家加盟校开展合作,并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设立了直营校,教材销售超过65万册。市场仍需规范化发展《白皮书》显示,目前的幼小衔接教育市场的规模超过百亿,且2020年广义幼小衔接教育市场的规模增速也将突破20%,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家长在选择幼小衔接机构时,也会面临选择困难的问题,在家长看来,优质的幼小衔接机构相比其他的教培机构来说,较为缺乏。据了解,活跃在2019年幼小衔接培训市场的机构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注幼小衔接的专业机构,包含全国性连锁和区域性两种;第二类是依附于大型综合教育机构的幼小衔接分支,如学而思、精锐等K12机构下属的相关分支;第三类则是主攻幼儿能力培养的各类机构,如演讲口才类、专注力培训等。此外,也有像乐高类的兴趣爱好类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做好幼小衔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幼小衔接领域尚未诞生一家独大的巨头,中小机构尚存入局可能。而在课程开发上,用长期的、科学的能力培养方案代替短期的、知识性强的知识授课方案更能得到家长的认同。从2018年到-2019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专注力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数据显示,思维转变的家长增幅超过10%。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马学雷表示,目前的义务教育正朝着均衡化的方向发展,家长没必要过早地去开发孩子,培养孩子应该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如果只是帮助孩子做好心态上的调整,不涉及到相关小学知识的学习,那这样的幼小衔接是没问题的。”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 赵博宇【乐居好房双12,百亿补贴动真格】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优质内容推荐世茂集团预计2021年销售额将比2020年增长超过10%市场成交|12月5日厦门二手住宅成交66套 暂无挂牌

虽悲不哀

龙岗近30万年薪招教师,入围研究生超八成,这些师范院校打主力!

上个月,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抛出一则重磅公告,以年薪近30万元的优厚待遇,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400名左右的中小学公办教师,引起网友们的高度关注和热议。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招聘工作现已基本结束,先后吸引了三万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前来报考,最终有491名考生进入体检环节。从公开的统计数据来看,进入体检的491名考生,共来自于60所海内外高校,其中入围体检人数在两位数以上的大学14所。北京师范大学有54名毕业生入选,高居招聘榜首;北大、清华分别以48人、28人紧随其后,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分别以27人、24人列第四、第五位,华东师范大学以21人列第七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分别有6人、5人入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仍然表现抢眼,共137人入围体检人数,占入围体检总人数的27.9%,这六所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仍是考教师的主力军。入围体检人数两位数以上的非师范类院校,除北大、清华之外,依次是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南京大学。入围体检人员普遍学历较高,共有423人取得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有博士研究生23人,其中来自北大、清华的博士分别为6人、5人。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类大学,供有意从教的友友们参考。一、北京师范大学该校是国内师范类院校的“一哥”,学校规格为副部级,系985、211工程大学。重点学科有三:一是教育学,二是中国语言文学,三是心理学。报考这所师范大学,高考分数低了可没有机会,更别说就读这三门重点专业。同时,学校位于首都北京,区位优势极其显著。这所大学的毕业生不仅是教书育人特别厉害,很多国内外赫赫有名的企业每年也会前来举办校招活动。二、华东师范大学这也是一所地理位置优越的综合类研究型大学,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类高等学府,地处经济发达的上海市,也是211、985工程大学。该校拥有本科类招生专业80个,其师范类、学前教育类相关专业很受追捧,就业率极高,是有志于当老师的同学很好的目标高校。三、华中师范大学该校地处湖北武汉,是国家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是211工程大学,拥有31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7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贯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到博士、博士后的培养,拥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该校的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综合办学实力强劲。四、东北师范大学前身系“东北大学”,解放前建校,1949年7月从本溪迁址于吉林省长春市,1950年更为现名,也是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该校开设本科专业78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三万人。五、西南大学别以为这所大学名称中不带“师范”二字,就不是师范类大学哈。该校由原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而来,地处重庆市,位于嘉陵江畔,拥有53个一级学科,涵盖了哲、经、法、教等12个学科门类,建有国家重点学科有3个,其中基础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是师范类国重学科专业。学校在西部地区很有影响力。六、陕西师范大学该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古都——西安市,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专,后经更名、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而来,立足西部,辐射全国,是211工程大学、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开设68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其中3个重点学科属于师范类别,是一所很不错的师范类目标高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6所部属师范类大学均是公费师范生的重点院校,有志向从事教育事业、愿意报读公费师范生的高中生,就读上述高校还将享有一系列国家政策优惠,毕业工作有保障。有需求的友友们,赶快收藏起来吧。(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

吾力

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金秋助学”,护佑贫困学子一路成长

2019年,全省各级工会共筹集助学资金2293.98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6874人2019年,全省各级工会共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 生提供就业岗位2811个,帮助253人成功就业2020年,“金秋助学”1000万元专项资金已经发放到基层工会手中,将有6000余名困难职工家庭子 女受助伊春市总工会组织受帮扶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北抗联遗址“老钱柜”。鸡西市总工会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授旗。受大庆市总工会帮扶的困难职工子女,参观大庆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教育基地。编前话: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助学,不仅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让他们接受完整的、系统的、良好的教育,更会给贫困学子带来一片崭新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拥有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憧憬。有了希望,才会有和贫困不断对抗的动力和支撑。这,就是“金秋助学”的根本所在。□本报记者王彦许佳琪,从一名交不起学费的受助者,成长为优秀的互联网从业者。李海粟,从受助的贫困学生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梁艳,残疾女孩在工会组织一路扶助下,学有所长,成长之路越走越稳。许佳琪,李海粟,梁艳,他们仅是黑龙江省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中万千名受助学生中的几位。像他们一样的幸运学子,如今全省已有25万人次。“要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及时做好因各种原因返贫致困职工的帮扶救助,为广大职工提供具有工会特点的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暖心、提气。按照省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省总工会多年来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以“心系职工情,共圆学子梦”为主题的“金秋助学”活动。以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为核心,以解决困难职工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重点解决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子女上学学费问题。2019年,省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将“金秋助学”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宋希斌在多个重要场合、重要会议、重要时点反复强调,困难职工帮扶救助、解困脱困事关广大职工民生福祉。“金秋助学”活动是重要工作载体,是各级党政高度关注的民心工程,也是工会工作的爱心品牌。全省各级工会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金秋助学”活动摆到重要位置,集中发力、务求实效。2019年“金秋助学”活动采取经济资助和推动纳入国家助学政策覆盖范围两种方式,使用工会经费、财政资金、企业行政资金和社会筹集资金资助助学对象,推动符合条件的职工子女纳入国家“奖、助、贷、勤、减、免”助学政策覆盖范围。为此,省总工会制定了兼具创新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针对国家级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省总工会规定,这一群体可使用所有来源的资金,除助学金外,适当提供生活补贴,每生每年不超过建档地10个月基本生活费用总和,按学年或学期发放。这一措施,实现了全省国家级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助学帮扶全覆盖、无遗漏。如果说,从最初的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上大学到帮助义务教育阶段以上孩子上学,是“金秋助学”活动的一大飞跃,那么,将学前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囊括进助学范围,则是省总工会又一个里程碑性的举动,是践行“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庄严承诺的又一有力举措。2019年,省总工会首次将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和高校研究生全部纳入帮扶范围,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有阶段困难职工家庭子女资助政策体系,从而使贫困学子能够接受系统的、完善的教育,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权利,实现了另一意义上的助学帮扶全覆盖、无遗漏。至此,“金秋助学”贯穿了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成才之路始终。随着帮扶范围的不断扩大,从聚焦帮扶深度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到帮扶相对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到未来帮扶遇到困难的每一个职工家庭子女,既是省总工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的表现,也是我省解困脱困成果的具体体现。同样是在2019年,省总工会首次建立完善回访平台和逐级备案机制,对受助学生进行立册跟踪,并提出各地工会要开展助学夏(冬)令营活动。在助学同时兼顾对困难学子的思想品德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助学与助智助德助职有机结合。还是2019年,省总工会取消“金秋助学”活动启动和助学资金发放仪式。这一举动,既是对受助学子的人文关怀,也是多干事、干实事的作风转变。2019年,我省“金秋助学”活动迈上新台阶。全省各级工会将该项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精心谋划推进。省总工会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助学,各级工会加大经费投入向助学倾斜。在省总工会号召下,爱心企业、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获得者(单位)和广大工会会员踊跃捐资,不断扩大助学资金量,积极助学在龙江大地蔚然成风。这一年,全省各级工会共筹集助学资金2293.98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6874人,更好地为改善职工民生助力,为脱贫攻坚助力。2019年,省总工会还积极延伸助学链条,广泛动员各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职业培训、就业见习机会,优先吸纳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全省各级工会共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811个,帮助253人成功就业,482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597人获得实习见习机会,168人接受工会各项就业政策扶持,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工会助学在持续,行动愈加扎实而坚定。又到金秋。2020年省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如约启动,1000万元专项资金已经发放到基层工会手中,据了解,今年将有6000余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受助。“人生不仅有短暂的困难,更有永远的希望。”如今,“金秋助学”已经完全实现了帮扶救助及时化、常态化、制度化、社会化、长效化,成为省总工会的一个金字品牌。“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省总工会庄严承诺。许佳琪交不起学费的女孩赚年薪了□本报记者王彦24岁的许佳琪,是腾讯网的一名新晋软件工程师。去年大学秋招会上,她以出色的表现从全国十余万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腾讯公司以41万元年薪成功签下。人们有所不知,就在5年前,面对大学录取通知书,许佳琪还在为学费发愁。许佳琪出生于七台河市一户普通家庭。父亲曾是新建矿矿工,后来转为地面锅炉工。2016年时,许爸爸的月工资只有1000多块钱,却要供养4个孩子上学。全家6口人挤在46平方米的房子里,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捧着佳琪的录取通知书,老许犯了难,一年连学费带宿费、伙食费算下来怎么也得1.5万多元,拿啥供啊!在全家为此焦虑之际,七台河市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向许家伸出了援手——2016年至今,七台河市总工会、矿区工会、新建矿工会,层层帮,持续帮,许佳琪累计获得工会各项扶贫资金和“金秋助学”资金共计4万余元。得到资助的许佳琪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周末白天去企业校园培训班学习,晚上去餐厅打工、做家教。2017年,佳琪二妹许佳圆考入湖南大学;2019年,佳琪弟弟许庆贺考入哈尔滨理工大学。同样,在各级工会组织的帮助下,许家的孩子都顺利入学。如今,许佳琪已经完全经济自立,并负担起弟弟妹妹们的所有开销,使他们不再为学费而发愁。2020年1月,老许收到了一笔来自腾讯公司的汇款,跟汇款单一同寄来的还有一封感谢信:“感谢您对孩子的悉心培养,以及对腾讯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坚信,腾讯一定会为您的女儿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让她在这里实现梦想和价值。”此时的老许激动了,他连连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工会组织,感谢爱心企业,是你们的帮助让孩子们有了希望和美好的明天!”梁艳有人相助越走越稳□本报记者王彦梁艳,家住东宁市东宁镇万鹿沟村。蹒跚学步时,父母发现她走路不稳、跛脚,后经确诊她患有轻微脑瘫导致的双下肢跛行后遗症。为了给梁艳治病,靠着几亩农田维持生活的一家四口本不富裕的生活过得雪上加霜。2017年,在接受双下肢矫正手术后,为了能有一技之长,梁艳来到东宁市职教中心学校会计专业就读。全家人既为梁艳终于圆了上学读书梦而喜悦,又为相应费用一筹莫展。此时,东宁市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送来助学金,梁艳上学了。读书的日子里,梁艳得到了各方面的悉心照顾。工会组织不时关心地询问:“孩子,你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解决?”学校给她免了住宿费,还为她发放了秋冬季校服。学校,既是梁艳学习知识的宝地,又是她激昂青春、张扬个性、实现梦想的世界。在这里,梁艳不仅学习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实操技能。3年的学习,点亮了梁艳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2020年7月,梁艳参加了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我的理想是考入一所心仪的本科院校,更加努力学习,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我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把工会组织的关爱传递下去。”如今,梁艳已经是黑龙江商务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的一名新生。人生的道路,梁艳越走越稳、越走越顺。李海粟不负“及时雨”学会送“甘霖”□本报记者王彦近日,李海粟很忙,她所任职的高中已经复课。接受采访时,她为记者展示了大学时期的各种获奖证书。她是一位靠助学金得以完成大学学业,如今走上工作岗位的受助学生。李海粟家在哈尔滨市通河县,儿时父母双双下岗,家中生活十分困难。当她苦读十几年终于赢来了大连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却是喜忧参半——学费怎么办?这个难题如同一座大山压在全家人的心上。就在此时,通河县总工会为李家送来“及时雨”,“金秋助学”资金铺平了李海粟入学之路。“土地最清楚春雨的无私,万物最理解阳光的恩赐。金秋助学活动使我在求学路上的步伐迈得更加笃定,我深刻地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们信赖的‘娘家人’。”上了大学的李海粟留下这样的感动话语。因为求学的经历来之不易,在校期间李海粟勤奋刻苦,表现优异,大学四年综合平均成绩名列全系第一。4年来她获得很多奖励与荣誉,包括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两度获得“自立自强大学生”称号,获得了年度“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学习优等生”等荣誉。“受助于社会,就要回馈社会。”2019年初,大学毕业的李海粟通过考核进入通河县总工会保障部,成为一名工会社会化工作者,在县总工会的指导下,她参与开展了一系列特困职工帮扶工作,组织实施“送温暖工程”,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困难职工退休、职工管理服务等工作。2019年底,李海粟考入清河林业局高级中学成为一名数学老师,开启了自己的教师生涯。李海粟说,我要代表所有接受资助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表达最诚挚、最衷心的感谢,感谢“金秋助学”活动托起贫困学子的求学之梦,为我们搭建人生起步与发展的平台,让我们可以在贫困中不气馁,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苏强摄放大 缩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