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集成电路产业台港澳在职博士生可报!厦门大学发布本年招生计划愤怒之

集成电路产业台港澳在职博士生可报!厦门大学发布本年招生计划

集微网消息(文/小山)近日,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获批可招收电子信息类尤其是微电子和集成电路的台港澳在职博士生。官网显示,2020年新生报名时间截至本年度12月20日,其他具体招生信息详见该学院官方网站。据了解,厦门大学拥有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该校电子学科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最早成立半导体学科的高校之一。1956年,厦门大学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五所高校联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业,1986年起开始招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博士研究生。同时,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型硕士点;拥有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级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部级工程中心、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今年报名时间较为紧张,所以有意向报名的学生可以直接联系王清爽老师,0592-2181859,wangqingshuang@xmu.e.cn。同时该院也表示欢迎推荐优秀学生。 (校对/holly)

芸芸众生

2019年厦门大学在职研究生还有在招生吗?

厦门大学是由爱国华侨组织创办的高等院校,办学理念先进,结合中西方所长,为学员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也因此拥有较为庞大的报考人群,那么,厦门大学在职研究生还在招生吗?该校在职研究生目前还在招生,同等学力是招生较为普遍的方式,有免试入学的优势,可以使多数人员免试就读,且就读报名时间不限,专业硕士是需要通过考试获取就读资格的方式,十月报名,通过十二月底的考试可就读,详情如下。同等学力该方式的招生针对人群广泛,一般领域的人员在学历达到大专后,均可报考就读课程,即日便可报名,在通过个人材料的审核后学习课程,除此优势外,具备学士学位满三年的学员,还可在课程完成后申硕,报名时间为三月,五月参加考试,通过之后的答辩,即可获取学位。专业硕士该校专业硕士的招生需要参加考试,学员于十月报名,在十二月底参加考试,通过全国初试的学员,在经过复试后便可学习课程,此方式的报考要求本科学员有三年工作经验,专科学员有五年工作经验,且全国初试的难度较大,以此方式获得就读机会的学员,需要在平时抓紧课业的复习,以获得较高的就读概率和双证书。综上所述,该校在职研究生的招生目前还在进行当中,众人熟知的同等学力和专业硕士,都是学员可以选择就读的途径,学员在结合报考条件与就读难度后进行选择。在职研究生申硕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在什么时候?

报录比|厦门大学各院系专业2020年硕士生报考录取数据统计表

20考研结束后,各大院校开始公布数据。为了让小伙伴们获得最新报录比信息,海文考研将及时更新已公布报录比信息的院校。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厦门大学2020考研报录比数据。(考研咨询:私信发送“咨询”)厦门大学报录比大于10的热门专业已标黄色!学校简介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是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早期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民族学、天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点(24个):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审计硕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化学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航空工程)、临床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药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艺术硕士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科实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5个)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化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9个)国际法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科学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2017年)结果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厦大有7个一级学科进入A类,它们分别为海洋科学、应用经济学、化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生物学。厦门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一、招生规模本年度我校共239个学术型硕士专业和83个专业学位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计5700名左右(含统考生、推免生和专项计划研究生)。我校 2021年硕士招生计划详见《厦门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该计划仅供各位考生参考。在录取阶段,我校将视教育部正式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推免生录取人数、生源质量、统考生上线数量和学校发展需要等情况对各院系的招生计划做出适当调整)。二、招生类别(一)硕士研究生按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类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二)硕士研究生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2021年,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总结位向往厦门大学的同学们,如果你高考的时候遗憾没有考上厦门大学,那现在就有一个机会让你可以再次来到你梦想的学习,那就是通过考研!努力朝着目标前行吧!“我和你说,我可不是吓大的!”“我我我!我是厦大的!”

三皇之知

厦门大学研究生学费!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三年368000!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厦门大学现有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厦门大学现有专任教师270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8%(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289人,占84.5%。共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现有在校学生40000余人(含外国学历留学生1208人),其中本科生20277人、硕士研究生16562人、博士研究生4297人,本研比约为1:1。在科研平台方面,厦门大学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研究院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2021年度厦门大学共有239个学术型硕士专业和83个专业学位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计5700名左右(含统考生、推免生和专项计划研究生)。2021年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奖、助学金建立了包括奖学金、助学金、“三助一辅”、国家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等形式在内的完善的奖助政策体系,适用于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研究生。其中,硕士研究生的奖助学金资助类型有:1、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全日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定向就业研究生和全日制对口支援西部计划定向就业研究生。资助标准如下:2、助学金。研究生助学金由国家助学金和校长助学金组成,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适用于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取得厦门大学学籍且在学制年限内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定向就业研究生和对口支援西部计划定向就业研究生。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在职定向研究生和对口支援西部计划在职定向研究生只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如下:3、国家奖学金和校级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硕士研究生2万元/人;校级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两次,各奖项奖励金额2000元/人—10000元/人不等。具体名额和评审办法以当年评奖通知为准。4、学校每年投入9000余万元用于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兼职辅导员岗位,研究生可通过申请相关岗位获得资助。据悉,硕士研究生住宿为2-6人/间,住宿费800-1600 元 / 人学年,学生宿舍一般配有卫生间、网络、空调、热水器、保险柜。宿舍园区提供自助洗衣机服务和免费开水供应。

奄奄一息

2019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及其相关介绍

再过不久,2019年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就要开始报名了,而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很多事情都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那么就简单的介绍一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及其招生院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物超所值型”这种类型的学费是比较低廉的,一般是在1.8万—3万之间,基本上报考的在职人员都是可以负担起的。在这个价格区间进行招生的院校也有很多,比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等,都是很知名的院校。这些院校招生的专业主要都是以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为主,有的院校还会在此基础上延伸多个方向。“经济实惠型”此类型的学费相对于“物超所值型”要稍贵一些,但是大部分人员还是可以负担的,一般是在3.8万—4.8万之间。在此区间内进行招生的院校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等。这些院校开设的专业就比较多了,包括软件工程、学前教育、国际商务、税务、教育等等,可选择的余地很大。“略有肉疼型”这个看名字就知道,一定是价格很高了,想报考,难免要肉疼一阵子喽!价格一般是在5.5万—9.8万,都超过五万了,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住的啊。价格很贵,但是招生院校却非常多,主要有西南大学、东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等,华中师大再次光荣上榜!招生的专业还是以工商管理为主,其他的还有工程管理、翻译、应用心理、教育管理等等,都是一些比较热门的专业。“难以接受型”这个类型的学费都是超过20万的,是一笔非常昂贵的费用,能负担的起的应该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吧,而且只有三所院校招生。中南大学,学费是26万,是这三所学校当中学费最低的;厦门大学,学费是32万,排行老二;中国人民大学,学费39万,当之无愧的第一啊!三所学校招生的专业都是EMBA,这个专业差不多就是为那些中高层管理者开办的,中低层在职人员想要报考,一定要量力而行啊!

三出江湖——傅衣凌先生和研究生们

前些日子,杨国桢先生在2018-06-10“澎湃新闻”上发表了《重出江湖:1973年与傅衣凌先生同行》的纪念文章。杨国桢老师写道:“1972年10月,厦门大学文史系解散,复办中文系和历史系。陈在正任历史系主任,招收普通班工农兵学员30人,定学制为三年。1973年1月,工农兵试点班学员学完二年后毕业。重建的历史系如何‘以社会为工厂’办下去,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厦门大学如此,其他学校也同样感到迫切,因此纷纷派教师到各地高校串联‘取经’。在这种形势下,厦门大学决定派傅衣凌先生、柯友根先生和我到各地学习考察,给我们3个月的时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周游列国’。……傅先生重出江湖,是历史系的金字招牌;柯友根是地下党出身,能言善辩,是交际的高手,负责对外联系;时我方过而立之年,文笔敏捷,负责记录和整理汇总信息,向校、系书面汇报。而我们则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任务。”杨国桢先生文中所记是1973年的事情,其时我还在部队服兵役,无缘获见老师和学长们的风采,时时感到遗憾。不过还好我于1976年打倒“四人帮”之后、作为最后一届的“工农兵学员”,在1977年3月进入厦门大学历史系读本科,这样也算附上骥尾,当上了傅先生的“广义”上的学生。我一拿到厦门大学录取通知书尚未入学的时候,许多热心人就告诉我,厦门大学历史系有所谓“傅韩”的两张金字招牌,傅即傅衣凌先生,韩是韩国磐先生。听了热心人的介绍之后,自己就感到有些洋洋得意起来,原因是自揣不是读书的料子,“工农兵学员”的名号已经不再吃香,成了“恶谥”。日后不成材、万一遇到刻薄的人挖苦我们“工农兵学员”,我可以搬出“傅韩”的金字招牌,抵挡一阵。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拉大旗做虎皮了”。本文作者陈支平教授由于有了这种不足为训的“未雨绸缪”的心理打算,我从入学这天时就比较用心打探傅先生和韩先生的轶事传闻。其中打探到的一条最重要消息,是傅衣凌先生于1975年退休了,听说还准备回到老家福州去安度晚年。这让我很惊讶:其时在大学里尚无明确的退休制度,七八十岁未退休的老教师比比皆是,而且“老教授”似乎是愈老愈宝贝,从当时的电影中看到,厉害的老教授,非得随身带上降压药、救心丹之类的东西,就显得气派不够。傅衣凌先生年方六十有余,何至于就匆匆退休赋闲在家?兹事体大,我得赶紧深度探听原由。经过多方的消息证实,原来傅先生的二公子在深山插队很多年,一介书生的傅先生,实在没有本事给儿子“走后门”,致使二公子在深山滞留不得回城。幸好此时有了好政策,说是在职的国家员工,可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让插队久久不能归来的儿子们“补员”回城。万般无奈之下,傅先生办理了退休,二公子因此“补员”回城,在厦门大学食堂卖稀饭。说到这里,我们再来温习杨国桢先生的文章,傅先生于1973年“重出江湖”,看来只在当时晃荡的大学的江湖里厮混了两年多,两年多后又退出江湖、金盆洗手了。说来还是我的运气好!傅衣凌先生第二次退出江湖不到一年,时风丕变,天安门广场多了一座“毛主席纪念堂”,供亿万人民瞻仰,大学里的老教授们再度吃香起来。傅先生既然是金字招牌,那就不由分说,再一次成为厦门大学的正式教职员工。遵循杨国桢先生的算法,傅先生的这次出山,可谓不折不扣的“三出江湖”!按照国内大学的学期制度,我的这届附上骥尾的“工农兵学员”班,本来是应该在1976年9月份同傅先生一道走上江湖的。但是据说国家太忙,不得不推迟到1977年3月入学。不过这样也好,老师先就坐,学生随后拜山门,也算是尊卑有序了。伦序既定,我戴上厦门大学白色的校徽,对外声称傅衣凌先生是我的大学老师,倒也没有太多的错误。只是那时傅先生的事务太多,教育部又把他放在厦门大学副校长的位置上,连累得我进入学校一年半,连傅先生的影子也没有见到过。影子既然看不到,那还是来点耳食的吧。从比我长一大辈的学长郑学檬、杨国桢等老师那边听来消息,傅先生当上副校长之后,做了两件跟我有关的重要事情:一是向学校申请经费,经福建省省委宣传部批准,创办了季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如今创办学术刊物,其艰难的程度犹如“难之上青天”。傅先生执风气之先,不失时机地创办了这样的刊物。如今已经过去了近四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成为中国经济史学界的重要学术刊物。嘉惠后学,润物无声;睹物思人,可不慨叹思颂!另一件事是据说傅衣凌先生从学校争取来了二千元人民币,准备于1978年春夏之交在厦门大学举办“历史学科学的春天学术讨论会”。这个学术讨论会的名称现在看来有些拗口,但是在当时是很符合政治形势的,因为中央领导在许多场合呼吁“中国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大家听到都很高兴,我们虽然是从事“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历史学,但是能够赶上“科学的春天”,也还是精神为之一振,学术讨论会加上这个时髦的口号,合时宜也。这次学术讨论会的重要政治意义我当时还领会得不很清楚,但是它令我欢欣鼓舞的是终于可以见到傅衣凌先生本人了。现在回想起来,这次学术讨论会得场面确实很大,堪称盛会。历史系办公室广发英雄帖,国内东西南北中的历史学同行纷纷响应,总共有一百数十人吧。比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所长林甘泉先生、副所长熊德基先生,也都联袂前来。会议规模如此之大,限于当时的条件,历史系的接待工作相当繁重。历史系的精英青年教师如郑学檬、杨国桢等,充当会议秘书;其他的老师,有的分工迎客接送,有的专司往返票务,有的则包干会场教室等等。我们这些本科学生,负责茶水供应。说到茶水供应,严格说就是倒水给各位与会老师解渴。这项工作现在看来太平常,只要一个电话打给超市,超市立马送来一箱一箱的矿泉水,同学们只要把矿泉水安放在坐席上,就算完成任务。但是四十年前,这项工作却是相当的繁重而麻烦。首先必须给学校的相关部门领导呈送申请报告,批准之后打借条给学校食堂,暂借带有火苗的蜂窝煤炉若干座、蜂窝煤若干箱,铝质烧水壶若干个;那时喝水的茶杯也稀缺,代替茶杯的是饭碗200个。同学们与食堂管事清点交接完毕,把这些家杂搬到会场及分会场,在会场或分会场里找个合适的角落,起炉开火,烧水等候。会议开始之后,我们就提着里面装着滚烫开水的铝质水壶,逐一在老师面前分发饭碗,冲上热水。略过一些时间,估计碗里的水有所消耗,我们再逐一前往添加,绝不能让开会的老师们无水可喝、口干舌燥,影响他们的发言。这项工作虽然繁琐,但是为我提供了与傅先生直接见面的机会。傅先生是主人,坐在主席台上。主席台上的开水更是不可缺少。我赶紧利用这一难得的倒水权力,恭恭敬敬地把一个印有公鸡图案的饭碗放在傅先生的面前,再恭恭敬敬地斟上满满的一碗水。其时傅先生当然不认识我,只知道这是历史系的学生,他也就微笑向我点头致意。这个点头微笑让我大为满足,终于抚慰了我一年多来无缘获见的仰慕情愫。事过之后,经常还为此事暗自得意:根据民俗学家的论说,中国在3000多年前就有“敬茶拜师”的优秀传统。我的这次与傅先生的敬水之仪,虽然匆匆而过,但是颇为符合古意,可惜的是傅先生没有给我回赠《论语》、葱和芹菜一类富有寓意的东西。如果有,那我就真有向外炫耀的本钱了。话扯的太远了,回到学术讨论会上。会场上各位老师的发言都是他们几十年来深切研究的精妙之语,但是以我的“工农兵学员”的樗栎之资,大多也消受不了。不过在倒水的过程中,南开大学王玉哲先生的发言吓了我一跳。王玉哲先生发言的大意是:我是主张“西周封建说”的,这么多年来要我承认中国的封建社会始于春秋战国之交,我是死不瞑目!那个时候我年轻好奇少不更事,听了王玉哲先生的发言之后,第一反应是西周也好、春秋战国也罢,距离我们今天二千多年,那时是不是封建社会,关你王先生什么事体,何至于到“死不瞑目”的天地?但是后来我自己走上了从事历史学研究的道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师友们的熏陶,我才意识到王玉哲先生此言,饱含着他对历史学专业的执着和对学术真谛的无限热爱。本来,中国有没有存在过“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社会始于何时,这是一个学术问题,学者们是可以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式,进行自由讨论的,不同的观点也是可以共同存在的。但是不知怎么搞的,一个好端端的学术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王先生的学术观点,不符合时行的政治观点,备受压制,这也就难怪王玉哲先生千里迢迢来到海边一隅的厦门,山高水深皇帝远,发出了自己压抑在心中多年的学术郁闷。这么多年来,我自己越是在历史学的道路上厮混,越是会经常地回想起王先生的这次发言,心中充满了对于傅衣凌先生、王玉哲先生等史学前辈的崇敬之情。说到这次讨论会上各位前辈老师对于历史学的热爱,其实单凭从全国各地一下子来了一百多位学者这一点,就足于证实。上一世纪七十年代的厦门,是名副其实的“边陲之地”,交通极为不便,不要说没有飞机通航,就是火车,最远直达的班车,是厦门往返于上海,时间长达四十个时辰。其他地方的学者要来厦门,非得经过多次转车不可,有时甚至需要火车、汽车、轮船、人力车并用。如果是西北地区、北方地区来的学者,需要辗转好几天才能到达厦门。听系里经管接待的老师说,有两位学者来到会场时,正好赶上讨论会的闭幕式,也算是不虚此行了。更为严重的是,有位先生辗转颠簸到福建境内的三明地界,终于坚持不住,撒手归西了。我们这些同学在忙于烧水敬茶的时候,系里的老师还得派人赶去三明,办理丧事。事情虽然很让我们大家遗憾悲伤,但是史学前辈们对于历史学的执着追求精神,使我至今难于忘怀。“历史学科学的春天学术讨论会”结束之后,我很长时间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傅衣凌先生。一方面是自己来厦门读大学,全凭运气所赐,中学时段只入学一年多,接着是做了七年农民、三年服兵役,自忖“学无根柢”,不便在“学问”上凑热闹;二是傅先生实在太忙,副校长之外,又是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任等一大堆头衔。既然我拜见傅先生的好奇心已经得到满足,也就不好无端去骚扰他老人家。偶然听到的消息,是教育部布置在国内的一些著名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傅先生和韩先生即“傅韩”二人一道挂起招牌,开始招收“中国经济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但是这种事情于我实在过于遥远,我也就不予关心了。1979年5月的一天晚上,历史系党总支书记来到我们的宿舍,对我们做起思想工作。说的是傅先生和韩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史学权威,自从去年开招硕士研究生,总共招得5名,韩先生两名,傅先生两名。后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谢国桢先生极力推荐,从历史研究所那边转来一名,傅先生招得三名。这些第一批的学生,或是“文化大革命”之前及之间就读大学而矢志从学的“好学”之士,或是家学渊源、门楣书香的优秀子弟。一听到国家开始招收研究生,立即负笈前来、义无反顾。可惜这样的读书种子所剩无几,到了第二次即1979年挂牌招生的时候,傅韩二人竟然只有一名考生报名,这让系里的领导们很为难。无奈之下,系里的目光转到我们这些难于入流的“工农兵学员”身上。总支书记谆谆教诲:我们知道你们的底子差,考不上。但是为了让傅、韩二位先生脸面上过得去,你们还是前往招生办踊跃报名。至于日后考不上,你们本来就没有什么包袱负担,二位老先生那边也能理解。领导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们还有什么好迟疑的!“工农兵学员”虽然出自三教九流的门下,读书的底子有些问题,但是普遍有着“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革命精神。在总支书记的激愤之下,我们班里连同我在内共有六位同学,一起报了名。两个月之后,我们六人照例一本正经地进入考场,涂鸦一番之后,兴高采烈地走出考场,大家感觉了结一番少有的壮烈义举,各自散开。再过两个月,9月份的一天,总支书记满脸笑吟吟地把我请进办公室,庄严地递给我一份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一面向我表示祝贺,一面向我表示感谢。说是幸亏我去参加报考,连同之前报考的一位“文革”中间毕业的大学生,今年正好录取两名,傅先生和韩先生各取一名,我跟傅先生读明清经济史,另一位谢重光同学跟韩先生读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终于凑成大吉大利之数。这个结果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出自农家,之前所谓读书的时间,还没有不读书的时间长。侥幸进入大学之后,最大的愿望是分配到一个好工作,做好一名“国家干部”;再就是赶紧找到一位吃商品粮的女伴侣,成家立业,对自己、对父母、对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有一个比较说得去的交代。这下乱了套,原先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自己的人生道路一片迷茫,只能重新规划了。那个年代考上研究生,大家好像没有什么其他的花俏想法,既然读了研究生,那就准备读书“做学问”吧。不像现在的报考研究生,也许是受到“文化多元”的影响,有工作不如意改读研究生的,有大学毕业一时找不到可意的工作而报考研究生的,有为了从政为官报考研究生的,有为了经商发财报考研究生的,有为了博得女朋友欢心而报考研究生的,有为了父母亲戚朋友报考研究生的,可谓应有尽有。我招收过几位年龄跟我差不多的台湾籍的博士生,我不免好奇问他们:台湾不承认大陆大学的博士、硕士学位,你们年龄也不小了,你们攻读博士学位为哪般?他们的回答更是令人感到英奇高格,说是为自己的祖宗们读的,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可以在自家的祠堂中挂上博士的匾额,光耀门庭。这种读博动机,真正是充满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宝贵气息了!回到四十年前,那时考上研究生既然是要“做学问”的,我也只能静下心来,不去考虑怎么做好“国家干部”和讨老婆的事情,先把傅先生的门墙熟悉一下,以便今后有所识相、少失些礼数。傅衣凌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招过两位研究生,一位是唐文基师兄,福建省福州籍人;一位是蒋兆成师兄,浙江省杭州籍人。这两位师兄在“文革”前已经毕业参加工作,我是到了1978年傅先生举办“历史学科学的春天学术讨论会”上见过他们的。其时因为自己没有从事“做学问”的打算,也就没有与他们交谈,只知道这二位是傅先生“文革”前的研究生,都是南方人士,所操的国语普通话极富地方特色。我入学研究生后,论资排辈,除了傅先生是师尊之外,他们二位是同门之内我最需要尊敬的,必须赶紧了解他们的情况。唐文基师兄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但是听说师嫂特别眷顾老家福州,不久唐师兄也就从社科院调转福建师范大学工作,这倒方便了我,可以就近多多请教。蒋师兄毕业后留在厦门大学历史系工作,由于他的语言极富杭州地方特色,弄得他给本科生上课时,师生之间经常交通不畅。蒋师嫂同样是一位热爱家乡杭州的女士,不久蒋师兄也就妇唱夫随,蒋调转杭州大学历史系任教。这就使得我拜见蒋师兄的机会没有唐师兄那么便利,曾经在几次学术研讨会上见面,但是碍于双方的语言都是相当的奇特,我所遵循的兄弟孝悌之道,只能是多多鞠躬。而蒋师兄的应对之道,就是多多点头。研究生李伯重、刘敏、陈支平等陪同云南大学李埏先生接下来傅衣凌先生招收研究生,是到了1978年的秋季。此次傅先生和韩先生一道招收“中国经济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共有五名。韩先生名下有杨际平师兄和李伯重师兄;傅先生名下有刘敏师兄(中国社科院转来,后来易名为“刘秀生”)、魏洪沼师兄和黄爱淳师兄。1981年这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之时,杨际平师兄留校任教;李伯重师兄因为当时韩国磐先生还无法招收博士生,与刘敏师兄转到傅衣凌先生名下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厦门大学也是中国于“文化大革命”之后所招收的第一届博士研究生。1981年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之时,从教育部到厦门大学,对于如何毕业以及授学位等事宜,都不是很清楚。1981年春季傅先生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时候,顺便向有些消息灵通人士打听如何进行这些事情。打听到的消息是:硕士学位的授予应该控制在50%左右。傅先生回校之后,据此办理。五位研究生,略为超过50%,也就是四舍五入,授予杨际平、李伯重、刘敏三位师兄硕士学位,魏洪沼、黄爱淳两位师兄,只好受些委屈,暂时没有授予硕士学位。不料傅先生再次来到北京的时候,才发现教育部并没有这种限额的规定,北京各单位绝大部分是皆大欢喜,人手一证。傅先生不免有些后悔,返校之后建议魏、黄二位师兄修改论文,等到第二年即1982年我毕业时一起答辩,补授硕士学位。但是事过境迁,黄爱淳师兄由于家庭的负担,无力返校重新答辩,最后的结果,是魏洪沼师兄和我一起答辩通过,于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由于消息的误传,致使魏洪沼师兄落后了一年,与我同年,我倒沾了一点“犯上作乱”的便宜。刘敏硕士答辩后与傅先生、师母的合影这张照片是刘敏硕士答辩时照的,在专家楼。前排左起:社科院历史所曹贵林研究员,北京大学许大龄教授,傅衣凌先生,韩振华先生,陈璧笙先生。后排左起:刘敏,研究生科张科长,杨国桢,陈诗启,郑学檬。1980年,即我考上硕士研究生的第二年,国家忙于拨乱反正,百业待兴,报考研究生的生源依然是青黄不接,缺少我等这种不知深浅的愣头青的人物,因此这一年傅先生和韩先生都没有招到研究生。1981年之后,情景就不同了,1978年初入学的恢复高考后的毕业生陆续问世,有志青年所在多是,接下来报考傅先生和韩先生研究生的不乏其人。韩先生那边的我记得不太清楚,傅先生这边,硕士研究生共有陈铿(现在美国)、郑振满、徐晓望、郑志章、王日根、郭润涛、张和平。1982年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继任傅先生的学术助手。早先担任傅先生学术助手的先后有杨国桢老师和林仁川老师。八十年代以来,杨、林二位的学术生涯蒸蒸日上,不好继续担任傅先生的助手,由我继任。1984年春天,傅先生不幸染上胃癌,第一届博士研究生李伯重、刘敏尚未毕业,我们也都不忍心向傅先生提出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要求。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傅先生和师母二人郑重其事地把我叫到跟前,要我速速到研究生招生办报名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我知道这是傅先生和师母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我除了默默感激、铭记五内之外,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这样,我于1985年成了傅先生招收的第二届博士研究生,在职攻读。我入学之后,傅先生的病情有所好转,第二年即1986年,陈春声、郑振满接着报考博士研究生。1988年春季傅先生的病情再度恶化,不久去世,博士研究生陈春声、郑振满和硕士研究生郭润涛、张和平四人,转到杨国桢老师的名下,先后获得博士学位。1987年初我被学校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傅先生从此不准备再招硕士生,这一年已经报名的刘永华,就转到我的名下,算是我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从1979年至1988年,我跟随傅衣凌先生学习工作近九年时间。我最大的受益,是来自傅先生不经意的言传身教,而不是正儿八经的授课。傅先生是福州人,讲的国语普通话也是相当的奇特,一般的外江佬是不大容易听懂的。再加上七十年代后期傅先生三出江湖之后,各种工作实在太忙,又应邀到日本、美国等出访讲学,抽不出太多的时间给我们上课。累计起来,傅先生给我们几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授课的时间,不会超出一个月、十节课的光景。由于语言上的原因,傅先生授课的最大特点,是埋头念稿子;我们这些同学也是闷着脑袋,死命做笔记。过些年我帮助整理傅先生的书稿准备在人民出版社出版时,才发现他给我们上课时埋头念的是他的名著:《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虽然傅先生给我们上课的时间十分有限,他的福州方言口音我们也不能全部领会,但是他给我们的教诲,更多的是日常言行举止的精神表率,特别是他在晚年重病期间,还坚持学术研究工作,他的许多著名论述,如中国封建社会是弹性的社会,既早熟、又不成熟;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出现了新的发展因素,但是强大的旧势力,死的拖住活的,使之难于顺利发展,等等,差不多都是他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正式提出来的。去世前半年,他还请博士研究生陈春声帮助,撰写了《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一文,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整体发展道路,提出了足以振聋发聩于历史学界的全新论述。在这期间,每当我看到他摇晃那消瘦虚弱的身躯,交代我去图书馆查阅什么什么文献资料时,心里百感交加,至今无法忘怀。1981年硕士研究生答辩时的旁听席。我们今天回顾傅衣凌先生培育研究生独特的方式,不由得使我联想到今天在全中国流行的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如今的培养研究生,是由教育部相关部门制定出来的程式化模式,全中国的导师和学生,是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的,缺一堂课就有被追究责任的危险。我自己从1987年开始指导研究生,已经带了好几十名研究生,大概是受到老师的影响吧,至今不肯老老实实地遵循教育部规定的教学程式来指导,尽可能少上一些课。好在现在年龄比较大了,学校的管理部门出于惜老怜贫的好意,对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从我的内心,我还真的怀疑:究竟当今的程式化培养方式,真的就比四十年前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具科学性?当然这种事情不是我所应该管的,还是回到当初我读研究生时的情景。由于当初是以“中国经济史”的名目招生的,所以除了傅先生授课之外,韩国磐先生也授课。记得韩先生给我们上过一个学期的课,授课时间比傅先生长。韩先生的国语普通话比较纯正,同学们都听得明白。但是其时韩先生刚做过食道癌的手术,身体相当虚弱,食道切除一段之后,不够长度,把胃提到胸口的位置,容易受凉,须在胸口藏胃的地方特别加盖一块保暖小棉片。如此一来,韩先生的身体经不起长时间的讲课,每次差不多只能讲半个小时左右。韩先生住在鼓浪屿,距离我们居住的厦门大学本部有数公里,还得乘坐渡轮跨海才能达到。因此每星期到鼓浪屿上课,大家必须算好时间,共同进退。车船周转一下,一般都要到9点才能到鼓浪屿韩先生家里。韩先生是一位十分儒雅的学者,待客礼仪周全。我们一到,第一道程序是喝茶,师母捧上果盘,里面有饼干一类的点心。我出身于农家,吃东西至今还是走“猪八戒吃人参果”的路数。但是来到韩先生家里,不敢放肆,学习斯文,浅尝辄止。茶点完毕,韩先生再慢条斯理地讲授约半个小时。再喝茶,吃点心,同学们讨论讨论。如此几来几往,约摸有一个半小时了吧。我们告辞回校,韩先生照例要巍巍颤颤地送到门口。这样结算下来,一个学期韩先生的授课时间,大约十个小时。如今四十年过去了,韩先生所讲的内容,自然还记得不少,但是印象最深的,还是韩先生家里的茶和点心。最后,我要补正杨国桢老师在《重出江湖》中的一点记述。杨国桢老师记云:“(5月)9日,傅先生先行乘火车到北京。……23日下午,访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到中华书局拜访总编辑丁树奇先生时,本想打听《林则徐传》是否可以续写出版,不料他说‘文革’前签订的出书协议失效,颇为怅然。”杨老师这里漏记了傅先生的一本书。“文革”之前,中国历史学界在翦伯赞、郑天挺教授的主持下,在中华书局出版了《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一套十余册,这套书堪称那个时代在中国历史学界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主编聘请国内在各个断代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参与,傅衣凌先生负责明史部分,属于第八分册。1966年,傅先生完稿并交付中华书局编辑出版。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中华书局也是革命第一,编书先放在一边。几番“造反有理”之后,傅先生的书稿不见了。“文革”结束之后,中华书局倒是依然认得此账,要求傅先生重新编写。当时人手不够,除了网罗杨国桢、林仁川二位之外,竟然把我也拉了进去。1983年我到沈阳参加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时候,顺道把一捆《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明史部分)的书稿,交给了中华书局热情的林编辑女士。这次中华书局高度负责,不久把书印出来,可惜我把林编辑女士的名字忘了。

不形之形

厦门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有哪些专业方向?

近几年,金融学在职研究生成为很多在职人士想要报考的专业。厦门大学也开设了金融学在职研究生。下面,小编来为同学们整理一下厦门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有哪些招生方向。招生方向厦门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招生方向多,有金融学专业方向、银行方向、证券投资方向、金融工程方向、国际金融方向。这些专业处理在当地有所招生,在很多外地都有开设外地班:重庆、深圳、济南、成都、宁波、武汉等地区都开设了外地班。方便了这些地区以及周边学员报考。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 那么,这些专业如何报考呢?厦门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招生方式为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申硕是免试入学,先学习后考试,同学们无需参加入学考试,只要满足条件即可参加课程学习。满足大专学历即可参加课程学习,在规定时间修满学分即可获得结业证书;满足本科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的同学,可以参加申硕考试,考试通过获得学位证书。综上,厦门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招生方向多,同学们可以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报考,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信息!吉林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需要注意的时间节点以及事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报录比,看了还敢报考吗?

抱德炀和

你若打算读博,从读研阶段做好这6项准备很有必要!

来源:募格课堂,作者:张晓报,教育学博士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就学术之路而言,从一个长时间段去考虑个人学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选择一个可以长期做下去的研究主题,而不是做完硕、博士论文之后就没必要再做了,于是不得已重新耗费巨大的精力再去找一个“山头”。然而,一个人有规划意识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现在很多大学生考研。据央视网消息,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41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51万,再创历史新高。在这其中,又有很多人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是根据2019年全国各大院校公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信息中所出示的招生人数统计,2019年全国各大院校博士招生人数仅大约在7.5人至8万人左右,可见难度之大。在这群考研、读研乃至硕士毕业的学生当中,还有很多人并非在一开始就有读博的想法,或者围绕读博的目标去做相应的准备。等到真正想读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平台,或者没有足够的条件胜出。成功是送给有准备的人。凡是学业、事业成功者,都离不开很强的规划意识。那么如果打算读博,你该如何考研和读研,从而为考博打好坚实的基础呢?下面我将以自己和同学的亲身经历以及本人的研究,给大家提出以下六点建议。1.考研报考高水平院校或科研机构,最好有博士点 要想拥有一个好的平台,受到更高质量和水平的教育,就要选择一个高水平的大学或科研机构去读研。这个时候再去考其他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博士生,无疑就比那些在一般大学读研的研究生更有优势。“标签效应”告诉我们,有时候不仅在于你是谁,而且在于你身上贴着怎样的“标签”。“985”、“211”大学的研究生,本身就是对你实力和水平的证明。这个时代,高校鄙视链是切切实实存在的。同样有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的研究生考博,除非后者特别优秀,不然院校和导师心中的天平自然而然倾向于前者。再者,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读研时本院系就有博士点,想读博完全就可以考自家的,无疑就能得“地利”、“人和”之势:命题,可能是课上老师们讲过的;面试,都是自己平时的老师;考试的地方,都是平时上课、听讲座的地方,实在再熟悉不过。再者,人心都是肉长的,除非某个学生特别差劲,否则谁不向着自己的学生呢!2.慎重选择导师,最好是博导 读研有很多目的,如果想读博并计划未来走学术之路,在考察导师的人品和责任感基础上,最好选择一个学术水平高、在学界有影响力的导师。导师水平高,一直在做科研,才有足够的能力去指导你,也能够给你提供科研锻炼的机会。学术能力就在这平时的锻炼中成长起来的!导师在学界有影响力,一方面可以间接证明你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你考博时给你有分量的推荐。比如我的博导之所以招我,主要就是看我硕导的面子。导师最好是博导。一来,能评上博导的,一般学术水平、学术成就相对更高。二来,考博时还可以直接报自己的硕导,这个时候就多了一条途径。而且,如果硕导答应接收,那基本上问题就不大了,这比考其他单位保险的多。当然,有些研究生志向远大,当然可以考去更好的单位、跟随更有水平的导师。3.与导师处理好关系,表达读博意愿 不管是否读博,都应与导师处理好关系。但如果读博,更要对此引起重视,毕竟像上一部分硕导所能为你提供的有力支持,是需要建立在你们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你一定的学术实力和学术潜质基础上的。都是成年人,你要问问自己:这么好的机会,凭什么要给你?如何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尊重无疑是首要的,见面有称呼,收到信息有回应,让你做事有反馈。其次,要拿出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足够的努力。如果只知道溜须拍马,却不务正业,肯定是不受导师喜欢的。三是对于老师布置的课题研究等任务要积极参与,不要当做负担,因为这既是锻炼自己的机会,也是跟导师相处的机会。四是师门活动积极参加,主动做下服务性的工作。表达读博意愿,是指当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后要跟导师进行表达,请他指导。一般而言,志于学术的导师对门下的研究生考博都很高兴和支持。所以,当他们知道你想考博以后,往往会主动为你设计,看你还差什么条件,积极为你创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要表现出你足够坚定的学术志向、努力向学的行动以及谦虚求教的态度。否则,导师们不会白白浪费实践和精力在你身上。4.读研期间安心学术,多发高水平论文 如果未来打算走学术之路,读研期间就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术之上,在专业上多下工夫,多读书,多实践,同时踏踏实实做些研究,多发几篇高水平论文,这就为未来的考博、读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记得我考博面试时,院里要求做一场学术报告,一同考博的一个女生在PPT上晒出了满满一页已发表的论文标题,实在令人惊讶。这个时候,有什么理由不上呢?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不再实行统考这种方式招博士生,而是实行申请-考核制,这个时候重点看的其实就是你的科研履历,尤其是参与过的课题、发表过的论文。这个时候是否能够胜出,直接取决于你读研期间的努力。什么东西都没有,又没有真才实学,说白了就是异想天开,太不拿考博当回事了。5.用心做好硕士论文,及时整理发表之所以强调硕士论文,一来考博时这一般是硬性提交的材料之一,报考单位和导师会查看,借此来衡量你的学术水平。二来对于硕士在读期间没有考上博士的同学来说,硕士论文是进一步发表论文的重要来源。也就是说,如果你论文比较少,或者还想再多点份量,你可以把硕士论文整理成一篇甚至拆分为多篇期刊论文去发表。硕士论文花了很多工夫,所以一般质量不错,可以发一个好点的刊物。但是要注意及时整理,因为硕士论文在毕业后很快就会被知网收录,而论文投出去之后,编辑部第一关就是查重,这个时候你投出去的期刊论文就会跟你自己的硕士论文重复,直接就会pass掉(虽然很不合理)。所以,想考博的研究生一定要抓紧时间处理硕士论文,千万不要浪费了这么好的一个资源,毕竟对很多研究生而言,重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是很难的。6.熟知读博路径,充分利用自身特殊性 如果确定考博,要明白读博具体有哪些路径,并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殊性,增加自身的优势和考上的几率。从学位类型来说,有学术型博士和专业博士。相对而言,学术性博士含金量更高,社会认可度也更高,一般不要求工作经历和行政级别,有奖学金(一般可免学费,同时还有补助)。专业博士与此相反,比如教育博士,厦门大学要求报考者是高校管理人员,且有5年以上高等学校管理全职工作经历(至2020年8月工作满5年),全程学费(包括课程、培养及论文指导)共计12万元。从招生方式来说,有普通招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等等。从考试方式来说,有直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和统考。统考科目是三门,一门外语加两门专业课。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其他方式不能说就不考试,即使是申请-考核制往往也会安排一定的专业笔试。所以,专业学习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觉得发了几篇论文就万事大吉了。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殊性是指看自己与其他人有何不同,自己身上有的是别人没有的。比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报考条件是:1.报考人员须为在编在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骨干。报考人员需经所在学校思政(或党务)工作部门、人事部门推荐,所在地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审核通过。2.截至报名之日应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或党务工作满3年,且具有硕士学位,有2名具有相关学科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本科、硕士所学专业不受限制。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4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报考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然而,优势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个时候只能看自己相对而言哪方面更擅长。比如,面对更看重标签和成果的申请-考核制,如果你本硕就读的学校一般,也没有像样的成果,还是选择报考实行统考的院校为佳,至少你会有考试的机会!

半边灵

这所985大学年度“研究生奖学金”超1亿元!一博士生获16.5万元

高校年度发放“研究生奖学金”总数超过1亿元,是种什么体验?近日就有这样一所985高校,公布了2020年度研究生奖励体系大数据:年度研究生奖励总额突破1亿元,其中学业奖学金占据奖励总额的7成以上;覆盖获奖者约2.3万人,年纪最小获奖者出生于2001年;更有一位博士生,仅凭一人就获得了16.5万的奖学金!这所出手豪气的高校就是——山东大学!图源:山东大学官方微信报告列举了多个获奖者之“最”,不少获奖者一人荣获多个奖项,其中,获得两项奖励的有2963人,获得3项奖励的有100人,获得4项奖励的有11人;单人获得奖项最多的为5项,共2人。单人获得最高奖金达16.5万元,包含了学术之星奖3万元、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1.5万元、优秀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12万元,是不折不扣的“学霸”。山东大学本次发布的大数据覆盖“2020年1月至12月获得该校各类奖励的研究生”,包括校长奖、学术之星奖、学术之星提名奖、国家奖学金、优秀学术成果奖等29项,共计22619人次,发放约10626.9731万元,其中超七成为学业奖学金。校方表示:设置研究生奖励体系设置的初衷和意义有很多,最突出的其一是奖励学术能力突出的研究生,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并激励他们今后继续奋斗;其二是通过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研究生见贤思齐,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还有哪些高校有过“高额研究生奖学金”的政策?其实不止山东大学,近年来高校推出“高额研究生奖学金”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1月9日,深圳大学发布“大数据揭秘深大2020年研究生奖助学金情况”,文中提及:2020年,研究生奖助学金累计共发1.4亿元,我校共6128位研究生获得各类奖项荣誉,其中9名博士和131名硕士获国家奖学金,博士学业奖411人,硕士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人数分别为713人、1562人和3031人。深圳大学一名博士生全年获得校级奖金共计15.3万元,其中国家奖学金3万元,腾讯创始人创新奖学金4万元,学业奖学金2万元,博士助学金3.3万元/年,优博资助3万元/年!图源:深圳大学官方微信发布除了以上常规分析之外,深大还统计了获奖学金这6128位研究生的星座排名情况,可谓是别具一格的解析风格:图源:深圳大学官方微信发布如果说,山东大学和深圳大学是以年度汇报数据,低调展现“出手阔绰”的惜才作风,以下这些高校更是从招生标准上就体现了吸纳优生的决心:广州大学最为“财大气粗”,所有一年级新生都可申请新生奖学金,表现优异的学生将不少于7万元。211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也设立了4000-10000元的新生奖学金。据宁夏大学发布的《宁夏大学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励办法(试行)》显示,宁夏大学对非在职攻读该校博士学位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奖励3万元/人,本科毕业于国内150所高水平大学(该校自己归纳)的,第一志愿报考宁夏大学并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含推免生)奖励2万元/人,调剂生奖励1万元/人。各高校设立的新生奖学金一般划分不同档次,“双一流”、985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推免生往往会拿到最高等级。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新生里,“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可以拿到1万元的一等奖学金;其他高校的校级优秀毕业生,或省部级学科竞赛二、三等奖获得者,只能拿到二等奖学金。福建师范大学也在“2020级全日制研究生奖助政策”中明确:博士研究生宝琛创新奖学金,奖励标准:非直博生3万元/人;直博生5万元/人。在学制年限内每年12月份发放,每次发放10000元。高校“出手阔绰”的背后,是何种动力驱使?曾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一所大学的好坏,由学生承载”。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当下高校竞争最激烈的“双一流”测评指标中,对于教学质量的考核也是举足轻重的。不仅如此,“双一流”建设高校本就承担着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综合多重因素得出结论,如果说,雄厚的师资力量是一个高校的发展根基,那么,优质的生源将会是承载高校教育成果的保证。因此,对于国内高校而言,生源争夺其实已经是一个老话题。高校为了提前获得优秀的本科生源,对还在读高中的学生发出预录取通知和优惠政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如今,这种“提前战”已经打到了研究生生源录取上。为了吸纳更优秀的研究生,高校除了“出手阔绰”,更是在提前招生上下足了功夫:“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鼓励招收保送生,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高校就不得不在招生生源的竞争上将时间线往前推,原本9月入学,4、5月录取,现在提前到年初,甚至在前一年9月之前,因此产生了很多的预录取或者夏令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说。对高校、教师来说,优秀生源无疑是很抢手的。“优秀的研究生生源科研想法多,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也比较强。就我个人而言,我也非常愿意招收这样的学生,特别是一些‘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本科生,愿意保研到我的团队来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者直博,我都会无条件欢迎。”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喻海良笑道。地方高校重奖策略能否奏效?在一些高校施行“高额研究生奖学金”的进程中,是否起到了招揽人才的效果?相关的教育学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类似股市的熔断现象,就是地方院校出现招生困难,但从长远看,对那些有一定资源,有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的地方院校是有利的,他们可能会招到更多满意的学生。”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国平认为,“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学费或奖学金的高低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本科毕业生考研,考虑的因素首先是城市,其次是专业,再次是学校。包含高等教育资源在内的城市资源禀赋多寡优劣,是理性的家长和学生首先考虑的。”通过软科统计的中国最好大学排行也可印证一二,这其中权重最高的指标就是“生源质量”。新生质量排名是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看他们用脚投票做出的理性选择,这直接就反映了学校当年的招生成果和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输入决定输出,生源质量与高校的发展相辅相成,彼此成就。

日中穴杯

报考在职研究生,五大要点提前知!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及大力推动,其中的在职研究生教育收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如今,想要报考在职研究生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但是在报考之前,有几个要点还是需要提前知道的。报考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目前,在职研究生主要是有两种报考形式:想获得单证的可以选择同等学力申硕,这种形式比较简单;想获得双证的可以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难度较高。报考条件同等学力申硕的条件比较宽松,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可报名学习,有本科学历且学士学位满三年可以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要稍微苛刻一点:报考管理类专业,专科需五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本科需三年,硕博士需两年。报非管理类专业,专科毕业两年及以上,或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即可。招生院校及专业同等学力的招生院校及专业是比较多的:院校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等等,招生专业主要有金融学、心理学、企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等。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院校和专业虽然没有同等学力那么多,但也不少:院校主要有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东华大学、西南大学等等,招生专业主要有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应用心理等等。 入学方式同等学力是先进行学习,而且是免试入学的,学成之后,满足申硕条件的可以报名申硕考试。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先参加全国联考和院校复试的,通过被录取者方可入校学习。 学习费用同等学力的学费相对比较低,跨度小,大概是在1.2万—5.7万之间。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的跨度比较大,大概是在1.8万—39万,具体的要根据院校专业的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