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主陈嘉庚先生在建校之初就立下“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的办学宗旨,期望厦门大学“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厦门大学始终致力于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营造良好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环境。经过不懈的努力,厦门大学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年度录取人数从2010年的62人上升至2020年的127人;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数从2015年的1个增加至2020年的9个,项目的国外合作单位总数由1家增加至23家;全年来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国际学生从2010年的371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776人次;英文授课国际研究生专业从第一批的7个到2020年的63个。这一组组数据是我校近十年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取得长足进步的生动写照。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学校深入开展与世界知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已与境外24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相继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特拉华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麦考瑞大学等签署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为厦门大学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提供多样化选择。学校充分利用“第三学期”,每年邀请近百位境外专家学者为研究生们开设课程和讲座,让同学们“足不出校园”亦能感知学科前沿发展。同时,积极组织校内单位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为培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提供重要支持。每年,还有许多研究生成为汉语教师志愿者,为促进汉语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中外友好交往贡献力量,也在实践中丰富自身的职业经历,强化专业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厦门大学2020届博士毕业生苏剑钟在被问起当年赴美国的留学经历时,感慨不已。早在研究生入学之初,他常常听到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出国留学经历,不禁也期待自己能有机会走出国门,亲身体验在国际学术舞台中历练和提升自我的感受。当他得知我校与美国特拉华大学合作开展海洋学双博士学位项目时,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几年的国外学习经历,对他顺利完成博士学业以及确立职业发展目标产生重要影响。完善国际交流资助体系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引领下,厦门大学一方面加大力度鼓励在校生申请各类国家公派项目,一方面积极筹集资金设立“出国出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项目”和“国(境)外访学计划”,资助博士生赴国(境)外参会、访学,坚持在开放合作中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提升他们的学术交流能力。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校于2019年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研究生赴国际组织实习,免除他们参加实习实践的后顾之忧,助力提高厦门大学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来华留学教育品牌Perry Ackon来自加纳,今年是他在厦大学习的第5个年头。他当时选择来中国留学,是因为他相信这将促进他的专业实力更上一层楼。而他青睐厦大的一个原因,是这里开设了他心仪的英文授课法学研究生专业。在这里,他受益于优秀的师资团队、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和导师的悉心指导。他说,毕业后想继续走学术研究的道路,希望以后能有机会留在厦门开展博士后研究或从事教育行业。厦门大学有着良好的留学生教育传统,于1981年开始接收来华留学生。我国第一个外籍海洋学博士和会计学博士就在这里诞生。2007年,学校启动全英文授课国际硕士项目建设,校领导亲自动员6个学院参与,采取划拨启动经费等配套措施,实现我校英文授课项目零的突破。一直以来,厦门大学不断夯实英文授课项目基础,精心打造来华留学教育品牌。现有21个学院(研究院)共开设63个英文授课的国际硕士项目、博士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一级学科和南洋研究、高教研究、海洋事务等特色研究领域,成为一张吸引优质国际生源的烫金名片。“以生为本”贯穿始终为引导研究生尽早做好学业规划和留学准备,学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宣介工作。以2019年为例,研究生院共举办5场留学项目宣讲活动,累计参会人数近1150人次。除重视项目宣介外,学校逐步优化研究生申请出国(境)参加学术交流资助的流程,改用“随时申请、即时受理”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便利。刚结束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联合培养后回国的乐入榕同学说,他就是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宣讲会,对国家公派留学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一段留学经历让他有机会体 验在世界知名大学的学习科研生活,除充分利用当地的文献资料丰富了毕业论文内容外,还使他树立了毕业后出国继续深造进行博士后研究的目标。学校编译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不断完善研究生院英文网站和信息系统,方便国际学生查阅研究生教育相关规定和在线办理相关业务。针对国际学生在汉语基础、汉语学习目标存在差异的情况,学校全面改革国际学生的汉语课程,实施分类分级教学,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提高学生的汉语实际运用能力。学校高度重视《中国概况》课程建设,汇聚来自人文学院、外文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等多个培养单位的优秀师资,分别为国际学生讲授中国文化、社会、法律和建筑等专题,增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发展的理解和认同。忙碌的学习之余,缤纷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国际学生的留学生活,搭建中外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校园内定期举办的“中国日”文化节上,同学们在观看“文化荟萃联欢表演”和参加“文化互动游园体验”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经济学科国际硕博士项目每年秋季学期举办“中国文化移动课堂”活动,带领经济学科的国际研究生们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访知名企业、进博物馆、探古村落、走茶园、做陶瓷、学白鹤拳等等,让他们身临其境领略中华文化风采和改革开放成果。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是服务“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重大战略的需要。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将继续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贡献厦大智慧,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厦大力量。
每年新学期开始后,各学校新一轮的海外校际交流项目也开始申请报名。海外校际交流项目开始“火”了。许多有意愿出国留学的学生,选择在国内读本科期间参加海外校际交流项目,到国外交流学习一段时间。他们希望通过交流学习经历,看看自身是否适应国外学习生活。作为交换生的这段经历,也的确对学生的留学选择产生了影响。参加交流项目可为出国做打算早在大一下学期,康博雅便有了研究生时期出国留学的打算。她热切地期盼自己能够在多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自己的脚步能够在更多的地方停留。“本科的时候,我从北方来到南方,感受中文语境下的不同文化;研究生的时候,我希望换一个国家,感受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文化背景,体会不同教育体系的授课方式。”康博雅说道。她曾听学长说过,学校有许多校际交流项目。申请成功后,可以到国外交流学习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于是,今年上半年,也就是在康博雅的大三学年下学期,她申请了美国天普大学的交流项目。随着国内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许多高校与境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交流合作。学生可以申请就读高校的海外校际交流项目,到自己选择的国家,在当地大学就读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在这些学生中,有许多人和康博雅一样,本就有研究生时期出国留学的打算。借着出国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感受国外环境是否符合自己原先的设想。马孝彬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到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交流。在参加交流项目之前,他为选择国内还是国外攻读硕士学位而纠结不已。“烦恼之下,我觉得海外交流项目是一种尝试国外生活的比较低成本的方式。我可以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看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国外环境。”马孝彬说道。校际交流项目对申请国外研究生有所帮助也是一大原因。在康博雅看来,参加校际交流项目对之后的留学申请有利,且不会影响自身的本科课程学习。“因为你在当地已经适应过一段时间了,面试官会认为你再继续攻读研究生的话,会比其他人更能融入当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且,在交流学校所修的课程可以转换成国内就读院校的学分,对自己原本的本科学习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一学期的交流学习经历,让学子心中有了对于留学选择的答案。学习环境笃定了学子留学愿望作为学生,对留学的选择更多是取决于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因此,众多学子在参加海外校际交流项目时,格外注意国外学校的学习环境。谢圣山印象最深的是,国外的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行方便,这也使他笃定了出国读研究生的想法。2014年,谢圣山申请校际交流项目,到美国天普大学交流一学期。这次交流学习,从教材、教具到教学风格,都让谢圣山感到“全世界都在为我的学习铺路”。“比如,学校有专门配套的习题网站,老师会在网站上布置对应的课程要求,学生要做的只是跟上进度。只要有电脑,就能登上网站,就可以学习。这比期末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谢圣山补充道。康博雅也提到了教学模式的方便快捷。“在国内,一般是老师上课留作业,课代表发到群里;在国外,老师会将课程的讲义、作业及要求都放在学校网站上。在这个网站上,作业截止日期、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百分比都清清楚楚地写着,提交作业也是通过这个网站,非常方便。”另外,国外教师的社会经验丰富,常常从事过相关行业。康博雅介绍,“我交流的学校在美国并不算特别有名,但是我感觉这里的老师工作经历更丰富,和业界的交流也更深入。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国外老师常常会提到自己之前就职的公司。比如我有一个老师,曾经在10家公司工作过。这样的话,他把实际经验带到课堂来,对学生来讲无疑是更生动、更具说服力的。”在课后学习方面,谢圣山提到美国学校有许多的workshop,类似于课后辅导班。“如果你英文写作不太好、数理科目跟不上,或者有一个期末演讲要做,而你又没有人可求助,就可以选择这个辅导班,他们会有对应的人给你辅导。这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也是人力、财力的投入。”正是因为交流学习期间感受到的良好教育模式,原本抱着好奇和冒险心态去交流的谢圣山坚定了留学的心。“在出国交流之前,家里希望给我安排一条安稳的道路。我当时对自己没有太多的认识,所以觉得这样也不错。但是交流后,在陌生的环境中,我对自己的个性能力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最终决定在2016年本科毕业后到卡内基梅隆大学继续深造。”与国内学习经历相比,国外课程有其特点,往往更注重实际运用。这是康博雅决定出国留学的一大原因。她在美国交流学习时,一门课要求设计一个可销售的游戏产品,需要学生到游戏产品门店调研。图为康博雅调研时的情景。生活环境促使学子多做考虑学子在国外除了关注学习环境外,也十分注意安全、费用、社交等因素。康博雅表示,她交流时的学校在美国费城北部,治安混乱,选择研究生学校时,自己定会着重考虑安全问题。“我们学校所在的地方有很多枪击案,学校会发短信提醒。基本上每周都会收到三四次短信,写着某某街区发生持枪抢劫案了。我在那里交流期间,就赶上了一次持枪抢劫杀人案。校长还给每个学生发邮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警笛声成天在马路上响,有一种这个世界很不太平的感觉。”在国外,夜间出行尤其危险。康博雅在交流期间,天黑后从来不出门。有时碰上晚课,晚8时多才放学,她一定会选择乘坐校车回家。校车上基本都是亚洲女性,较为安全。“当然学校的人文关怀做得很好,有很多安全桩。但是我选择研究生学校的时候,一定不会把自己放到这么危险的环境中。”马孝彬谈到,治安问题促使自己放弃留学念头,选择留在国内继续深造。“我在荷兰交流时,也会到周边国家游玩。由于中东和北非战乱,欧洲涌进了大量的难民,所以社会治安特别不好。出去玩的话,经常会遭受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害。这样的事例就在自己身边发生,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给人安全感的生活环境。”社交也影响了马孝彬的选择。“可能是文化背景与欧洲人存在差异,即便平时能交到很多朋友,也很难像在国内那样建立比较亲密的社交关系。在国外,常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我不太喜欢这种状况。”到美国交流的康博雅,最后选择了申请加拿大的学校。一是因为美国学校学费贵。她真正在美国生活后,发现美国的花费很大,一年学费抵得上加拿大学费的3倍。“也就是说,在加拿大读完一整个项目的花费可能和美国一年花的钱差不多”。二是因为移民政策,相较于加拿大,美国更难留下来。“美国的签证是抽签制,留下来的几率不高。加拿大则是申请后等待即可,不需要抽签。而且,在美国生活后,我也想再换个环境,体验不同的文化。”她这样认为。整整一学期的交流学习经历,让谢圣山笃定了出国读研的想法。他希望自己能够“去远方”,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图为2014年谢圣山(中)参加海外交流时,与好友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前的樱花树下合影。链接大学中的海外校际交流项目海外学生交流按项目来源分为校际交流项目(由学校签署,面向全校各专业)、系际交流项目(由学院或系签署,仅面向本院系)、个人访学(学生自己联系的访学项目)。其中校际交流项目,凡符合条件的学生均可到所在学校的院系报名;各学院进行筛选并向学校负责交流项目的国际处提交推荐名单;各学院的候选人有严格的给定名额,不能超出限定推荐名额。参加校际交流项目的学生需满足相应条件1 达到一定的绩点要求;2 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不同的海外高校对学生的雅思或者托福成绩有不同的要求;3 尽早准备材料,提前办好签证、银行证明等材料;4 上交推荐材料及名单,并通过审核后,材料合格者将参加相应的面试;5 参加交流项目后,待交流所在高校将成绩单寄回之后,根据相关要求转换成就读高校学分。(曾宣宣 摘编自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官网)原标题:海外校际交流项目让“交换生”轻松变身“留学生”《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01日 第 09 版)
日前,《自然》杂志发表铜抗氧化防腐新方法研究论文,厦门大学博士后、毕业博士研究生彭健为第一作者。这已经是今年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第二篇文章。近年来,厦门大学研究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日益增多。2020年截止目前,厦门大学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就达23篇。人文社科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在最优及一类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0.7%,2020年截止目前共发表155篇,近5年来人均篇数首次突破1篇。厦门大学文科类研究生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会计研究》《文学遗产》《新闻与传播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顶天立地 原始创新彭健是厦门大学材料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2013级硕博连读研究生,现为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后。至今已是在厦大的第十年,从刚开始的科研小白到现在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彭健非常感谢学校和导师对他的培养。每天可以根据研究需要操作贵重的实验仪器比如TEM,XRD,Raman和AFM等,从而掌握材料的各种表征技术手段。经常跟导师汇报科研进展,经常被导师否定,“不要做‘跟屁虫’”、“你做的工作unique的地方在哪里?”、“要做‘顶天立地’的工作,要去思考我们做的工作从基础研究上是否能够给人启发,带动学科的发展;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是否能够促进技术转化成产品,服务地方经济”。耳畔时刻响起导师的谆谆教诲,便会更多地去思考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去凝练自己工作的创新之处。日积月累的创新思维训练和基础实验摸索,终于收获了不一样的果实。合作交流 落实环节2020年6月,经济学院三位博士研究生合作论文在《经济研究》发表。谈到这篇文章,其中两位作者不约而同地提起了经济学院严格的“八高”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考核。学院要求第一学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课程贯通,由学院统一开设经济学系列平台课程,必修课8门,采用全英文教学。刘诗源博士一年级就经常通宵达旦地复习、完成作业和预习第二天的课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超过了高三。“在一年级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夕,我曾对着教材和讲义学到泪流满面,但正是这些训练使得我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基础,让我在写论文的时候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林志帆说道。学院要求博士二、三年级要进行学年论文考核,在导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向学院其他教授汇报研究进展。林志帆毕业一年多对这件事情还心有余悸。对于刚形成一两篇论文的学术新人而言,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但所有的付出不会白费,通过锻炼,林志帆发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另外一位作者冷志鹏则对学科内的各种BBS、课程资源和导师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印象深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由加入BBS进行学习和讨论,常常会出现语言和思维的碰撞;导师还会根据他的研究兴趣与方向设定培养方案,定期进行课题锻炼,帮助学术将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与实际经济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冷志鹏表示受益匪浅。谈到三人合作发表论文的方式,刘诗源和林志帆表示,因为他们三个师从不同的导师,研究方向和兴趣也有差别,可以在沟通交流中从合作者身上学到平时在课本当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或技能。向合作者学习,也相当于向他们的导师学习,学到每个合作者擅长的部分,无疑能发挥各人优势,这是个人独自研究无法比拟的。文章发表前几经修改达到三万字近三十页的篇幅,六份审稿意见回复累计也接近一百页。这样的工作量是“单兵作战”很难办到的。走出国门 开阔视野海洋与地球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2014级硕博连读研究生苏剑钟曾于2016年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至美国特拉华大学(UD)进行海洋学双博士学位联合培养。在国外的学习生涯,课程学习、实验室工作、组会讨论、航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在海洋学讨论课(seminar)上阐述文献并发言讨论……各项能力飞速发展。他还发现,有些国外的博士生在比较早的阶段就能和导师协商出想解决的科学问题,并对大的科学问题进行细化划分,每个小问题基本都能对应一篇文章的内容,积少成多,循序渐进,最终实现对大科学问题的探索。通过比较,苏剑钟吸收了最前沿的科研进展,在培养异同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高科研效率,最终在nature子刊上发表了科研论文。他说:“通过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公派出国平台,我走出了国门,开阔了视野。这让我迅速成长,为我在Nature子刊发表论文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近几年,厦大研究生教育积极推行综合改革,鼓励拓展各类科研平台,为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创造条件;设立“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等各类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创新创业,资助研究生开展各类实习实践活动;鼓励研究生扎根中国大地,顶天立地做科研。同时在严抓培养环节、严格过程管理方面也推行了系列举措:严格开课管理、全面强化教学过程监控、积极推行课程评估、开展博士生中期考核、加强论文写作指导、严格学籍管理等。一项项改革推进下来,研究生培养质量逐步提高。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顺利召开。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的研究生教育会议也即将召开,研究生院将深入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突出“研”字当头、严格管理的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特色,深入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厦大风格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
10月25日,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公布了厦门大学2020年推免研究生(含直博生)拟录取名单,详细名单如下,快来看看你被录取了吗?特别说明1.本表中所列考生仅为厦门大学拟录取推免生,最终能否录取请以教育部审核通过的名单为准;2.如若发现漏录或拟录取信息错误等问题,请尽早致电厦门大学招生办或相关院系研究生秘书。3.对于推免生拟录取人数达到招生计划数100%甚至更高比例的专业,只要有第一志愿统考生达到相应专业复试分数线,我校将调配一定招生计划用以招收统考生,敬请相关考生不要着急;对于部分拟录取推免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我校在复试阶段也可能将酌情调整相应招生计划。来源:厦门大学招生办公室
厦门大学在网上出镜率比较高的就是学校的颜值,被评为最美大学,当然了,也有网上说武大是最美大学,但不管咋说,厦门大学的老校区的确很漂亮,说一步一景真心不为过,生活在这么漂亮的大学里的确是一种幸福,当然也容易审美疲劳。厦门大学是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现在还有马来西亚分校,这个的确开创了国内高等教育的先河,说了这么多没用的,那厦门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到底如何呢?我们以厦门大学2017年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为基础,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一下厦大的相关情况。厦门大学2017 届毕业生共计7441 人。其中本科生4504 人,硕士生2727 人,博士生210 人。这么多毕业生,当年来自哪呢?我们看看厦门大学的主要生源地都是哪些省份?厦门大学2017届毕业生主要生源地通过生源地数据可以看出来,厦门大学本硕博最大的生源地是学校所在的省份,基本上占到30%左右,这个数据应该说是比较正常的。再比较多的省份就是河南、山东、安徽这些高考大省了。截止到2017年底,该校总体就业率为95.6%。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4.7%,硕士生为97.5%,博士生为91.9%。这样看来,厦门大学的硕士生就业是非常不错的,反而博士生就业率比较一般呢?通过学生去向分析可以发现,本科生升学和就业并重,比例很接近;而博士生和硕士生则是就业为主:该校毕业生境内升学的主要去向为国家双一流院校和重点科研单位。本科生国内升学有1332人,占本科毕业总数29.6%。硕士生境内升学有153人,博士生做博士后的有22人2017 年,该校毕业生出国(境)留学人数为847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4%。该校毕业生出国(境)留学首选国家为美国,占出国(境)留学总人数的27.6%,其次是英国(23.7%)、澳大利亚(11.7%)、中国香港(10.7%)、新加坡(6.3%)、日本(4.3%)、德国(3.2%)。根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2016-2017 学年世界大学排名,该校2017 届毕业生进入世界前100 强的国(境)外高校深造人数达464 人,占出国(境)深造总人数的54.8%;进入世界前200 强深造人数达574 人,占比67.8%。除了升学,大家关注的比较多的是就业,厦门大学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就业比较多的是其他企业(民营企业),其次是国有企业。而博士生就业主要面向的是高等教育单位。2017 届本科毕业生签约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1.1%)和金融业(16.3%)。硕士毕业生签约流向较多的行业是金融业(19.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5%)和制造业(12.3%)。博士毕业生签约行业更趋集中,以教育行业(65.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1%)为主。2017 届毕业生到东部地区就业的占比较高,主要流向厦门、福建(不含厦门)、深圳、上海、浙江等省市,这与我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源结构等有密切关系。根据毕业生签约情况统计,2017 届毕业生签约集中用人单位如下。学校持续推动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就业,2017 届毕业生到国家经济建设、科技教育、社会管理、国防和国家安全及其他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及战略性新兴行业等单位就业的人数为1735 人。其中,研究生到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就业1074 人,占研究生签订协议人数的43.3%。本科生到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就业661 人,占本科生签订协议人数的39.3%。总体来说,厦门大学的毕业生出路还是不错的,对于你个人来说,关键看你的能力啦!学校的实力和水平在国内也是很不错的。我们看看厦门大学哪些专业的就业率不高:本科生:88个本科专业,有20个专业的就业率为100%。就业率比较低的有:生态学(70.3%)、智能科学与技术(75%)、人力资源管理(77.3%)、国际政治(78.6%)、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82.4%)、环境科学(83.6%)、天文学(84.6%)、历史学(84.8%)、预防医学(85.1%)、微电子科学与工程(85.2%)、考古学(87.5%)、哲学(88.2%)、生物工程(88.5%)、电子信息工程(89.5%)、生物科学(89.9%)硕士研究生:233个硕士专业,有187个就业率为100%。就业率比较低的有:软物质与功能材料(50%)、人类学(66.7%)、外国哲学(75%)、体育教育训练学(75%)、光伏工程(75%)、中医内科学(80%)、中国哲学(80%)、凝聚态物理(80%)、管理经济学(80%)。博士研究生:博士生85个专业,有73个专业的就业率为100%。就业率比较低的有:之所以找出就业率一般的专业,也是帮你在挑大学选专业时提个醒,无论高考报考还是考研,有些专业是需要躲着走的。综合性大学的特点都一样,专业比较多,难就业的专业也会比较多。所以,综合性大学不要和专业性大学去比就业率的。关于厦门大学的毕业生的出路,我们能看到的就这么多,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厦门大学2021年研究生推免数数据,根据保研名单整理;总保研人数1107人,总体保研率23.39%;各学院具体保研人数如上图整理统计所示,经济学院126人,信息学院9人,等等;材料科学与工程20人,电子信息工程14人,电子信息科学与7人,技术人,电子信息科学与1人,技术专业人,微电子科学与工1人,程人,集成电路设计与12人,集成系统人,微电子科学与工9人,程人,法学31人,法学2人,行政管理13人,行政管理专业1人,政治学与行政学7人,医学检验技术12人,预防医学9人,财务管理14人,电子商务3人,管理科学6人,会计学-CIMA5人,会计学-国际会5人,会计学-会计学9人,其他专业保研人数如图
与国内学习经历相比,国外课程有其特点,往往更注重实际运用。这是康博雅决定出国留学的一大原因。她在美国交流学习时,一门课要求设计一个可销售的游戏产品,需要学生到游戏产品门店调研。图为康博雅调研时的情景。整整一学期的交流学习经历,让谢圣山笃定了出国读研的想法。他希望自己能够“去远方”,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图为2014年谢圣山(中)参加海外交流时,与好友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前的樱花树下合影。每年新学期开始后,各学校新一轮的海外校际交流项目也开始申请报名。海外校际交流项目开始“火”了。许多有意愿出国留学的学生,选择在国内读本科期间参加海外校际交流项目,到国外交流学习一段时间。他们希望通过交流学习经历,看看自身是否适应国外学习生活。作为交换生的这段经历,也的确对学生的留学选择产生了影响。 参加交流项目可为出国做打算早在大一下学期,康博雅便有了研究生时期出国留学的打算。她热切地期盼自己能够在多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自己的脚步能够在更多的地方停留。“本科的时候,我从北方来到南方,感受中文语境下的不同文化;研究生的时候,我希望换一个国家,感受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文化背景,体会不同教育体系的授课方式。”康博雅说道。她曾听学长说过,学校有许多校际交流项目。申请成功后,可以到国外交流学习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于是,今年上半年,也就是在康博雅的大三学年下学期,她申请了美国天普大学的交流项目。随着国内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许多高校与境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交流合作。学生可以申请就读高校的海外校际交流项目,到自己选择的国家,在当地大学就读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在这些学生中,有许多人和康博雅一样,本就有研究生时期出国留学的打算。借着出国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感受国外环境是否符合自己原先的设想。马孝彬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到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交流。在参加交流项目之前,他为选择国内还是国外攻读硕士学位而纠结不已。“烦恼之下,我觉得海外交流项目是一种尝试国外生活的比较低成本的方式。我可以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看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国外环境。”马孝彬说道。校际交流项目对申请国外研究生有所帮助也是一大原因。在康博雅看来,参加校际交流项目对之后的留学申请有利,且不会影响自身的本科课程学习。“因为你在当地已经适应过一段时间了,面试官会认为你再继续攻读研究生的话,会比其他人更能融入当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且,在交流学校所修的课程可以转换成国内就读院校的学分,对自己原本的本科学习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一学期的交流学习经历,让学子心中有了对于留学选择的答案。 学习环境笃定了学子留学愿望作为学生,对留学的选择更多是取决于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因此,众多学子在参加海外校际交流项目时,格外注意国外学校的学习环境。谢圣山印象最深的是,国外的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行方便,这也使他笃定了出国读研究生的想法。2014年,谢圣山申请校际交流项目,到美国天普大学交流一学期。这次交流学习,从教材、教具到教学风格,都让谢圣山感到“全世界都在为我的学习铺路”。“比如,学校有专门配套的习题网站,老师会在网站上布置对应的课程要求,学生要做的只是跟上进度。只要有电脑,就能登上网站,就可以学习。这比期末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谢圣山补充道。康博雅也提到了教学模式的方便快捷。“在国内,一般是老师上课留作业,课代表发到群里;在国外,老师会将课程的讲义、作业及要求都放在学校网站上。在这个网站上,作业截止日期、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百分比都清清楚楚地写着,提交作业也是通过这个网站,非常方便。”另外,国外教师的社会经验丰富,常常从事过相关行业。康博雅介绍,“我交流的学校在美国并不算特别有名,但是我感觉这里的老师工作经历更丰富,和业界的交流也更深入。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国外老师常常会提到自己之前就职的公司。比如我有一个老师,曾经在10家公司工作过。这样的话,他把实际经验带到课堂来,对学生来讲无疑是更生动、更具说服力的。”在课后学习方面,谢圣山提到美国学校有许多的workshop,类似于课后辅导班。“如果你英文写作不太好、数理科目跟不上,或者有一个期末演讲要做,而你又没有人可求助,就可以选择这个辅导班,他们会有对应的人给你辅导。这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也是人力、财力的投入。”正是因为交流学习期间感受到的良好教育模式,原本抱着好奇和冒险心态去交流的谢圣山坚定了留学的心。“在出国交流之前,家里希望给我安排一条安稳的道路。我当时对自己没有太多的认识,所以觉得这样也不错。但是交流后,在陌生的环境中,我对自己的个性能力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最终决定在2016年本科毕业后到卡内基梅隆大学继续深造。”生活环境促使学子多做考虑学子在国外除了关注学习环境外,也十分注意安全、费用、社交等因素。康博雅表示,她交流时的学校在美国费城北部,治安混乱,选择研究生学校时,自己定会着重考虑安全问题。“我们学校所在的地方有很多枪击案,学校会发短信提醒。基本上每周都会收到三四次短信,写着某某街区发生持枪抢劫案了。我在那里交流期间,就赶上了一次持枪抢劫杀人案。校长还给每个学生发邮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警笛声成天在马路上响,有一种这个世界很不太平的感觉。”在国外,夜间出行尤其危险。康博雅在交流期间,天黑后从来不出门。有时碰上晚课,晚8时多才放学,她一定会选择乘坐校车回家。校车上基本都是亚洲女性,较为安全。“当然学校的人文关怀做得很好,有很多安全桩。但是我选择研究生学校的时候,一定不会把自己放到这么危险的环境中。”马孝彬谈到,治安问题促使自己放弃留学念头,选择留在国内继续深造。“我在荷兰交流时,也会到周边国家游玩。由于中东和北非战乱,欧洲涌进了大量的难民,所以社会治安特别不好。出去玩的话,经常会遭受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害。这样的事例就在自己身边发生,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给人安全感的生活环境。”社交也影响了马孝彬的选择。“可能是文化背景与欧洲人存在差异,即便平时能交到很多朋友,也很难像在国内那样建立比较亲密的社交关系。在国外,常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我不太喜欢这种状况。”到美国交流的康博雅,最后选择了申请加拿大的学校。一是因为美国学校学费贵。她真正在美国生活后,发现美国的花费很大,一年学费抵得上加拿大学费的3倍。“也就是说,在加拿大读完一整个项目的花费可能和美国一年花的钱差不多”。二是因为移民政策,相较于加拿大,美国更难留下来。“美国的签证是抽签制,留下来的几率不高。加拿大则是申请后等待即可,不需要抽签。而且,在美国生活后,我也想再换个环境,体验不同的文化。”她这样认为。 链接大学中的海外校际交流项目海外学生交流按项目来源分为校际交流项目(由学校签署,面向全校各专业)、系际交流项目(由学院或系签署,仅面向本院系)、个人访学(学生自己联系的访学项目)。其中校际交流项目,凡符合条件的学生均可到所在学校的院系报名;各学院进行筛选并向学校负责交流项目的国际处提交推荐名单;各学院的候选人有严格的给定名额,不能超出限定推荐名额。参加校际交流项目的学生需满足相应条件1 达到一定的绩点要求;2 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不同的海外高校对学生的雅思或者托福成绩有不同的要求;3 尽早准备材料,提前办好签证、银行证明等材料;4 上交推荐材料及名单,并通过审核后,材料合格者将参加相应的面试;5 参加交流项目后,待交流所在高校将成绩单寄回之后,根据相关要求转换成就读高校学分。(摘编自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官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01日 第 09 版)
厦门大学优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风采展化学化工学院 吴丽晶 优秀事迹: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积极协助分管领导探索研究生管理方式,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完成研究生管理工作,具体如下:1、把关研究生生源质量,做好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认真组织研究生复试各个环节,耐心解答考生问题,帮助各位老师招到满意的研究生;2、争取研究生优质生源,协助做好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的组织工作:耐心帮助营员报销差旅费,解答营员们各类问题,使近年来学院声誉提升,生源质量有所提高。3、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好研究生过程管理工作:组织研究生开题、中期、累积考核等各个过程管理环节,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与此同时,注重研究生管理创新,协助学院领导成功的组织举办了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类专业研究生化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本次会议汇聚了全国各个高校的学院领导、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辅导员、教学管理者等方方面面力量,探讨在 “双一流”建设新形势下,全国化学类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过程培养与管理。会议报告即有对研究生培养的顶层思考,又有对课程建设的探索,还有对创新培养体制的研究。通过本次研讨会,进一步凝聚力量,提升理念,深入的促进全国化学类专业研究生教育新时代变革和内涵式发展,助力“双一流”建设。化学化工学院 曾双双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系秘书曾双双,优秀事迹:自2010年入职以来,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主要负责系的日常事务工作,包括系本科、研究生、人事等方面的事务,其中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学科学位点申报、博士后流动站申报、学科评估、研究生讲座、研究生课程开课排课和培养方案的修订等过程管理。她始终秉承“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理念,立足于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保持高昂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是繁杂、琐碎而平淡,但她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想学生之所想,急老师之所急,保证了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每一年的招生工作任务繁重且责任重大,她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耐心回答考生的咨询,仔细完成招考的每个环节,保证了每年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顺利完成。从2010年开始她参与了化工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学科评估、各种研究生基地的申报,负责材料的收集、汇总和整理工作,为学科的各类申报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泰戈尔曾说:“没有什么比单纯而又自然地履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职责更伟大的了。”最简单的往往是最难做到的,所以曾双双老师仍然积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归纳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继续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材料学院 沈晓红 沈晓红,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材料学院的研究生秘书,负责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生物材料两个系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优秀事迹:近年来,以服务师生为宗旨,秉承爱岗敬岗、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发挥自己的耐心、细心、爱心与热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证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获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重视学习、掌握教育部和学校有关研究生和学科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定,做好上传下达,并积极贯彻和落实,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招生的“阳光工程”保驾护航。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和总结。为规定教学管理,专门到兄弟院校调研,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协助起草各类规章制度,并制定相关表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凝练教学成果与经验,参与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作为完成人之一,先后获得2项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2017年)、1项厦门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为提高服务水平,利用业余水平不断学习,有意识地为教学改革工作进行探索,先后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杂志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篇。公共卫生学院 潘莉莉 潘莉莉,女,汉族,1982年3月出生于山东枣庄,中国共产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优秀事迹:该同志自2011年8月至今担任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秘书一职,她热爱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入职以来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乐于奉献,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研究生秘书工作职责,保障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平稳、快速、有序发展,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赢得了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一、工作细致、认真负责教育工作无小事。潘老师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本着认真细致、负责到底的精神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保障研究生工作从招生到毕业与教学等有关的所有环节顺利进行,保证学院学科建设工作快速发展。二、敢于担当、坚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就是责任”。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潘老师时刻牢记:“考生成绩必须是真实的”,这是对学校负责,更是对考生负责,认真做好研究生招生工作。三、关爱学生、默默奉献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工作中潘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合乎教师的身份。不管白天、黑夜,她总是第一时间回复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提醒学生在培养的各个阶段做好合理的安排。她对学生像朋友一样,有的同学亲切的称她“莉莉姐”。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不仅是教学管理,更多的是教学服务,服务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潘老师一直本着“为学生服务好,为老师服务好”的意识,利用各种机会提高专业素养,提高服务水平。她就是这一样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奉献于教育事业心的平凡人。能源学院 陆雪英 陆雪英老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爱岗敬业、遵守各项制度、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律己”的工作态度,在研究生院、招生办、考试中心以及学院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勤奋工作,履行好岗位的职责,熟悉研究生教育管理各项业务,规章制度理解准确,服务到位,正确执行,处理及时;优秀事迹:注重业务理论学习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较清晰的工作思路,常规工作程序化,做好阶段性工作目标,及时做好工作计划和阶段总结;新的工作要积极主动、提前筹备,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的目标,开拓创新意识,化被动为主动,顺利地开展工作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关注前沿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注意统筹协调,保证学院教学工作的平稳高效运行;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不因循守旧用老经验老方法办事;同时积极思考如何建立完善研究生的招生宣传体制,如何逐步建立适合学院特色的学生培养评价体系等深层次工作。老师表示:这么多年来一直十分感谢学校有一个良好的体制,在保证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鼓励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多次获得研究生院和学院的奖励。今后也将更加努力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更大创新和突破。软件学院 麻琳健 麻琳健老师从事研究生秘书工作十五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长期负责软件学院各类硕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及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并协助学院领导做好学科建设、学科评估、导师遴选聘任、研究生培养方案及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各类教育创新项目的申报工作等各项研究生相关工作。优秀事迹:在研究生秘书的岗位上,麻琳健老师凭借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同时,麻琳健老师还积极参与研究生相关的科研项目,曾经参与软件学院工程硕士教学管理系统项目、软件学院工程硕士培养过程跟踪系统项目的研发工作。在软件学院工作期间,曾经三次获得“厦门大学优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两次获得“厦门大学软件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麻琳健老师仍然积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积极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努力提升业务水平,以便更好更有效地为老师和同学们服务。“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多年来,麻琳健老师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默默辛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对学院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生命科学学院 欧阳智贤 欧阳智贤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秘书优秀事迹:自2016年入职后即担任研究生秘书,主要负责研究生招生、培养与管理工作。在招生方面,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充分利用保研论坛、保研QQ群等大学生常用的交流平台宣传学院夏令营和推免招生工作;制作夏令营微信推送,拓宽招生宣传渠道;积极建言献策,丰富并改进夏令营活动环节;响应学院“走出去”号召,每年与学院教授到多所国内知名高校进行招生宣传。每年推免生系统开放填报的时候,均会守在学院至凌晨,以争取第一时间给推免生发送拟录取通知,让学生感受到学院的用心和诚意。在学院所有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夏令营拟录取营员选择推免生科院的比例由2016年的21%增长到2017年的32%,2018年该比例又增长到43%。在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方面,工作认真细致,尽职尽责,能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用心为学生做好课程安排、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等相关服务工作。此外,能够做好学位点评估与学科分析工作,助力学院学科建设。自工作以来,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深受师生认可。在2017年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并在2018年获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筹办工作先进个人。数学科学学院 陈李媛 陈李媛,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教务秘书,负责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学科建设、学位管理、导师遴选聘任、日常教学事务等一系列研究生教学、培养相关事务的管理与服务。优秀事迹:曾获得“厦门大学优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数学科学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厦门大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研究生教务岗位既连接着导师和学生,又连接着培养和教学,工作内容繁杂琐碎,具有很强的服务性,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热情。自从事研究生教务管理岗位的5年多来,陈李媛老师始终坚持“严于律己、乐于服务、不懈学习、勇于创新”的工作理念、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细致周到的工作态度,竭尽全力为学院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协助学院完成了第四轮学科评估、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国家天元数学东南中心启动仪式等总要工作,得到全院老师与研究生同学们的好评。同时,陈李媛老师也重视在工作中坚持学习,时常从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实际和学科发展需求,对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反思,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例如,主动了解更多关于教务方面的工作方法及工作案列;积极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学习培训及调研了解其他兄弟院校数学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够结合工作实际需求,为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制定符合院系发展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于无声处,踏实前行,陈李媛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名研究生教务工作人员积极的精神风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朱晋英 自2014年以来,一直从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秘书工作,爱岗敬业,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积极热情、真诚无私地为师生做好教学服务,顺利高效地完成了历年研究生教务、招生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优秀事迹:恪尽职守,求实创新,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在日常教务管理中,从学生入学后的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学习计划确定、排课、选课、考试、成绩管理到学位论文开题、中期审核、答辩、授学位等所有环节都提前做好预案,避免各种疏漏,保障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按照研究生院的工作要求,协助分管院长完成教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了日常教学的井然有序。坚守原则,悉心服务,全力保障研究生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在研究生复试工作中,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的各项规定,协助学院领导认真组织考生调剂、复试工作。历年来,从研究生初试至复试这段时间,办公电话成了考生们的咨询热线,老师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考生的咨询。齐心协力,任劳任怨,协力推进学科建设稳步提升。按照研究生院的部署,积极配院系领导做好学科建设工作,先后参与完成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国家级和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申报、第四轮学科评估、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等工作,认真准确地收集、筛选和整合材料,与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任劳任怨,高效圆满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创新工作方法,对各项任务科学分解、高效完成,尽最大努力为师生提供便利,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和普遍认可。老师表示:今后将再接再厉,一如既往地保持踏实稳重、诚恳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以强烈的责任感保持最佳工作状态,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完成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魏昊 魏昊,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秘书,负责协助学院研究生招生、培养、毕业授学位、学科评估等工作。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和方法,熟悉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管理环节。优秀事迹:对待领导,尊重而不恭维、服从而不盲从;对待导师,平等协调、尊重理解、互敬互谅;对待研究生,态度热忱、真心实意。2018年获校优秀研究生教育工作者 、校优秀夏令营工作者、工程技术学部积极参与奖、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药学院 李真 李老师任职研究生秘书期间,能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在研究生、导师、学院、研究生院、招办、考试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优秀事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一切以服务好全院师生为出发点,为师生创造便捷、高效、规范、优质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服务学院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深受全院师生好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努力做好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争取优质生源;2、做好教学安排,多为任课教师着想;3、加强新生教育,规范研究生培养;4、善于与师生沟通,及时反馈师生意见和建议;5、了解学生情况,针对性指导学生申报各种项目;6、简化工作流程,方便师生操作。医学院 易佩荣 优秀事迹:易佩荣老师从事研究生秘书工作四年以来,始终牢记服务意识,勇于开拓创新,主动钻研医学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规律,与时俱进,修订了学院研究生人才培养管理规章制度十余项。注重积累经验,总结工作技巧,合理规划和安排工作。主动了解兄弟院校的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善于借鉴和思考,大胆建言献策,将临床医学专硕新生开学报到时间提前到暑假,便于专硕在开始执业医师规范化培训之前就能完成大部分的理论课程学习,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十年辅导员工作经历已经让易老师形成了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理念,二级职业指导师和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历也让易老师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自觉换位思考,眼中有人,有针对性的为不同类型的师生做好服务工作。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离不开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配合和支持。在与10家附属医院、2家教学医院的合作沟通中,易老师努力发挥好上传下达、沟通左右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考虑到高校和医院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大差异,学校的通知不能直接转发给医院,所以每次工作往来、发布通知时,易老师都会根据医院的不同情况做出修改,便于医院能更好的执行。在各类学科评估等重大工作中,她全身心投入,只要工作需要,不分白天黑夜或平时假期,她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敬业意识获得学院师生一致好评。知识产权研究院 林少婷 林少婷,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2012年8月来校工作至今,现任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研究生秘书,兼任研究院人事科研秘书。优秀事迹:热爱本职工作,坚决拥护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时时关心学校和院系大事,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在具体教学服务工作中践行以师生为本、服务师生的理念,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踏实做好各项工作,协调研究院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外事等工作有序运行,在研究院师生中具有较高评价。管理服务意识强,工作表现突出,参与“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福建省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知识产权台湾博士生专班”、“理工知识产权双学士创新实验班”等项目的申报和具体执行,多次出色完成大型学术活动的筹备、组织任务,曾获“厦门大学优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法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学习,在职期间发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论文3篇。热爱生活,爱好瑜伽和跑步,在校运会中有获奖。团结同事,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努力为学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来源:厦门大学研究生院 美工/邵婷编辑/霍秀春
最近,一则高校毕业的30岁女强人相亲未果的消息再一次火爆网络,并迅速传播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这本来是一件见多不怪的消息,高校硕士毕业生、年龄已经到了30岁,事业上还小有成就的女性,很多都面临着结婚的困境。而这一次,据媒体报道:毕业于厦门大学的白富美硕士单身女强人陈女士今年30岁,自称相亲近60次都不成功,理由是她对圆润身材的偏好,而且喜欢男人有肚腩。她说喜欢像高晓松这种身材与智慧并存的,有肚腩的男士。对此,有网友表现出了质疑的态度,以下是网友评论摘选:@PlanKong: 说外形上喜欢高晓松的,基本是博眼球。@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王小帅: 这妹子炒作吧……@周龎: 炒作一下提升身价。@心怒放的生命: 要么作秀,要么想嫁有钱人@o楚門de世界o: 主要是要有钱,其他的词都是修辞手法而已。还有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网友评论摘选:@达格诺: 这还不简单,找个合心意的,然后把他饲养成高晓松那样的身材,又满足自己又有成就感@幽夢葬魘: 身材容易,智慧不容易,两者结合难上加难@陈秋欤: 晓松老师看到后,晚上一个人在被窝里偷偷的笑出了声。@蔡敬聪: 所谓的女强人,多半都是单身过着一辈子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她们认为自己很强,很厉害。而男人从来都不喜欢自己的老婆,是一个很强的人,甚至强过自己的人。厦门大学白富美硕士相亲60次未果原因竟然是:她自称,从外形上最喜欢高晓松 ,最好有肚腩。这原因确实让人大开眼界,而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网传宁波银行员工,被上司进行项目轰炸,导致压力过大,抑郁跳楼。轻生者是厦门大学的本硕优等生,家里的孩子尚未断奶,家中还有两名白发苍苍的老人。轻生者的妻子回顾丈夫一个月前的反常举动,实在想不明白深得上司信任的丈夫,为何会走向绝路?丈夫曾反复念叨“手上的项目太多了”、“项目做不完怎么办”、“上司那么器重我”。在一个月的心理折磨中,妻子称丈夫变得自我否定,嘴里不停地埋怨自己,念叨着“是我能力问题”、“我智商太低了”、“是我自己的原因”。轻生者是一名985院校毕业的优秀青年,从他跳楼前的遗言,能看出他是一名负责任、追求完美的好员工。努力地完成上司交给的任务,哪怕他知道很有可能完成不了,在一次次自信心受挫后,这位天才一跃而下,抛去了所有的疲惫。是什么逼死了这名优秀的“后浪”?1. 冗繁的工作会让天才变成人肉机器从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的青年,顺利考入厦门大学,读完研究生,成了银行的白领。娶了太太,生了孩子,拿着高工资,却享受不到生活的快乐。996工作制击垮他的精神状况,曾经的天之骄子,背上了房贷车贷,成了“人肉机器”。金融圈、高薪职业、体面生活、婚姻美满,即将获得晋升的后浪,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人生。他傻傻认为深受上司器重,对布置的工作来之不拒,终于拖垮了身体。作为名校优等生,他简单地以为努力工作才能够走得更远,却忽视了身体状况。2. 职场Pua当上司布置完大量工作后,就撒手而去,你完成不好,他们就会责骂你能力不行、情商不够,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员工的身上。殊不知工作量,根本无法在期限内完后,就算员工呕心沥血地工作,也会遭到指责,上司只想通过这种方式打压员工罢了。当员工因为工作完不成时,首先就会理亏,在上司面前就会姿态很低,甚至真的认为是自身问题,从而陷入了自我否定的境地。跳楼者不断念叨“我智商不行”,一个厦大研究生,怀疑自己智商不够,是受到了多大的摧残!作为员工,应当勇于拒绝上司的无理行为,你忍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和第三次。很多职场人,被打压到怀疑智商的地步,也该考虑换换环境了,不能做公司的奴隶。当一份工作,影响到身心健康时,就该提出辞职了,摊上一个差劲的上司,每天都要受气。心理感到抑郁后,就要走出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工作和生命面前,理应选择后者!3. 上司的“大饼”与器重有些公司业绩不行,“画饼”能力却实属一流,许诺员工以后能有晋升和高薪,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拴住员工的心。本人对爱画大饼的上司极为反感,他们简直是贪婪的吸血鬼,“孜孜不倦”地压榨着员工的青春,把他们当作赚钱机器。你跟他们谈理想可以,谈涨工资就不行,他画好大饼后,就会哄骗你没日没夜的加班。真正器重员工的上司,不会只看重员工的能力,而忽视了他们的健康。许多公司假借“器重”为由,将巨额的工作量,撒手扔给员工,要求他们必须在期限内完成。上司们可不会考虑能不能按期完成,他们要的只是“你能完成”这个结果。4. 现实中的房贷和生存压力有人说房贷是拴在“后浪”脚上的镣铐,他们奋斗了十几甚至二十年,消磨了宝贵的青春,才能够幸福地生活。年轻人工作前30年不要谈理想,先把头熬秃了,房贷还了,钱攒够了,再去拄着拐杖追逐梦想。房贷像一座大山,重重地压在后浪的心头,他们哪敢辞去受气的工作,只好委屈听着上级责骂,只为攒钱在城市中存活。(注意不是生活是存活)很多年轻人在大城市里不敢成家,不敢生娃,买不起房,养不起车,成了城市上班族的哀伤。985毕业生在一线城市,领着月薪过万的工作,尚且不如意,那些摸爬滚打的低学历者更难存活。笔者不是985毕业生,普通一本的我,在二线城市生存不下去,更不敢想着买房,看着杰出后浪都生存得如此艰难,我心里特别难过。逝者如斯,每个在城市打拼的人,都应该被尊重,他们咽下委屈,只为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有一席容身之地;他们舍弃生活,没日没夜的加班熬夜,只为了偿还巨额房贷;他们饱受压迫,却还能微笑工作,只为了襁褓中的婴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