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湾区金融科技人才链”正式发布,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协调研究机制同步启动六号门

“湾区金融科技人才链”正式发布,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协调研究机制同步启动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巫伟敏通讯员 杨志敏8月27日,湾区(深圳)金融科技行业人才发展论坛(以下简称“发展论坛”)在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城举办,会上,“湾区金融科技人才链”原型产品正式发布,并同步启动《深港澳金融科技人才蓝皮书》和“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协调研究机制”工作。作为湾区(深圳)金融科技人才节系列活动的第四场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政商学界等参与各方,共同探讨金融科技人才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未来方向,围绕金融科技人才核心技能和知识体系等热点问题对话,最终形成长期推动金融科技人才工作的可行思路、建议和具体举措。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巡视员、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林居正为活动致辞,他表示,在深圳经济特区成建立40周年和“双区驱动”的框架下,深圳肩负着更全面、更深远、更具战略意义的先行先试重大使命。深圳金融科技的稳定健康创新发展,核心在人才。人才基础决定了深圳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高度、稳健程度、创新程度和国际化程度。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实验室主任、哈工大深圳区块链研究院院长、联易融首席科学家林熹作了题为“后疫情时代的金融科技领军人才的底层思维架构和技能树”的主旨发言。他表示,大数据出现后,对金融学科的边界和研究模式会产生比较重大的重构。他强调,智能化、可信化、个性化、共享化四点对于改变金融科技人才要求和培育的思维模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科技处处长谭忠就“金融科技人才应掌握的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随着海量数据、微观大数据和具有严重缺失数据的出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大。他提到,近期正在尝试在人工神经网络(ANN)基础上建立预测宏观经济风险能力更强的随机微分方程模型以及微观经济风险识别能力更强的特殊的变分模型,可以更好地用来预测风险和识别潜在的信用风险。在发展论坛上,微众银行区块链首席架构师张开翔、深圳前海乐寻坊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锐共同进行了“湾区金融科技人才链”的原型产品发布。周锐介绍,该人才链由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企业四方精创旗下全资子公司前海乐寻坊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区块链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点,对深港澳金融科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等关键人才信息上链,并支持跨地域第三方查询核验,实现数据开放共享,以此达到可信验证、信息高效互通的效果。该人才链基于联盟链开源平台FISCO BCOS(由微众银行牵头组建的金链盟开源工作组协作打造)、微众银行自主研发并开源的实体身份标识与可信数据交换解决方案WeIdentity研发。周锐表示,开源区块链技术的使用有效降低应用研发成本,而开放的技术社区有助于可信开放数字新生态加速构建。“湾区金融科技人才链”是全国首创的金融科技人才创新举措,对推动金融科技人才机制和认证标准建立,促进金融科技人才要素自由流通,推进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具有重大意义,将极大促进深圳市乃至大湾区金融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深港澳金融科技人才蓝皮书》和“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协调研究机制”在发展论坛上启动,深圳市金融科技协会与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代表进行签约。据悉,《深港澳金融科技人才蓝皮书》凝聚了时代的共识,对于涉及金融科技人才的知识体系、教材编写、培训教学、人才认证、职业招聘、考试组织、交流宣贯、推广普及等工作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介绍,传达金融科技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对于金融科技人才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伦理等方面的理解,并且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深港澳三地金融合作的角度阐述推进金融科技人才工作的作用和路径。通过编写蓝皮书,将相关的工作经验总结提炼,最终形成“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协调研究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跨区域良性流动铺路搭桥,为专业人才和紧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创造有利条件。深港澳金融科技联盟发起单位代表——深圳市金融科技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罗振伟为启动仪式致辞,他认为,《深港澳金融科技人才蓝皮书》和“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协调研究机制”工作有三点重要意义:一是为深圳特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科技人才工作提供高屋建瓴、坚实有力的智力支持,为将深圳打造成为安全、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国际金融中心贡献力量;二是为金融科技产业和金融科技从业者谋福利,通过发布成果、建言政策的方式,推动切实可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和规定早日落地。三是通过蓝皮书和其他的研究成果发布,加深各界交流,广聚智慧,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金融科技人才工作的有利局面。资本市场学院副院长张韶辉就“金融科技人才发展的经验和未来方向”作主旨演讲,他提出,金融科技人才需突出复合性、显创新特色以及兼备风险意识和互联网思维。通过对金融科技的现状及发展,金融科技人才的内涵、特征及相关理论的分析,综合考虑企业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同时结合CPA,CFA 等资格认证考试和人才胜任力模型,运用科学的指标构建原则,建立出由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3个基本要素组成二级准则层的金融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圆桌对话中,参会嘉宾以主题为“未来深圳需要打造怎样的金融科技人才体系?”为主题,从人才需求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完善金融科技人才的培训体系、标准体系、课程体系及“短平快”地补齐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并为深圳打造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可持续金融中心的战略发展目标积极建言。

火战场

茅台集团领导以普通党员身份聆听机关党委2020年党课

6月12日,机关党委2020年党课暨工会会员素质提升讲座在茅台会议中心举行。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卫东,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静仁,副总经理杨建军,纪委书记、省监委驻茅台集团监察专员卓玛才让,副总经理杨代永等公司领导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课学习,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科技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忠,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干部培训中心主任李智出席讲座。茅台集团领导以普通党员身份聆听党课近年来,随着茅台集团人才培养战略的深入实施,茅台集团与厦门大学在培训、研修、讲座等方面建立了“请进来、送出去”的双轨机制。为期一天的培训中,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艳涛,以“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对一切的领导”为题,结合国际形势、国内背景深刻阐述了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内容作了全面解析。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院长刘泽亮以“国学智慧与智慧人生”为题,从“化生相生与生命和谐、执两用中与人伦和谐、各安其位的忠道”等方面讲述了深厚的国学文化。讲座受到参训人员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场重点突出、系统全面、观点鲜明、有现实感染力的讲座。 茅台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刘刚,茅台集团总经理助理、机关党委书记彭云,茅台集团总经理助理汪智明,机关党委全体党员、机关工会党员代表参加培训。来源 茅台集团融媒体中心编辑 李勋编审 向永东

黄土地

湾区金融科技人才链发布 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协调研究机制启动

8月27日,湾区(深圳)金融科技行业人才发展论坛(以下简称“发展论坛”)在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城举办,会上,“湾区金融科技人才链”原型产品正式发布,并同步启动《深港澳金融科技人才蓝皮书》和“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协调研究机制”工作。作为湾区(深圳)金融科技人才节系列活动的第四场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政商学界等参与各方,共同探讨金融科技人才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未来方向,围绕金融科技人才核心技能和知识体系等热点问题对话,最终形成长期推动金融科技人才工作的可行思路、建议和具体举措。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巡视员、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林居正为活动致辞,他表示,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和“双区驱动”的框架下,深圳肩负着更全面、更深远、更具战略意义的先行先试重大使命。深圳金融科技的稳定健康创新发展,核心在人才。人才基础是否牢靠,是否决定了深圳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高度、稳健程度、创新程度和国际化程度。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实验室主任、哈工大深圳区块链研究院院长、联易融首席科学家林熹作了题为“后疫情时代的金融科技领军人才的底层思维架构和技能树”的主旨发言。他表示,大数据出现后,对金融学科的边界和研究模式会产生比较重大的重构。他强调,智能化、可信化、个性化、共享化四点对于改变金融科技人才要求和培育的思维模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科技处处长谭忠就“金融科技人才应掌握的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随着海量数据、微观大数据和具有严重缺失数据的出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大。他提到,近期正在尝试在人工神经网络(ANN)基础上建立预测宏观经济风险能力更强的随机微分方程模型以及微观经济风险识别能力更强的特殊的变分模型,可以更好地用来预测风险和识别潜在的信用风险。在发展论坛上,微众银行区块链首席架构师张开翔、深圳前海乐寻坊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锐共同进行了“湾区金融科技人才链”的原型产品发布。周锐介绍,该人才链由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企业四方精创旗下全资子公司前海乐寻坊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区块链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点,对深港澳金融科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等关键人才信息上链,并支持跨地域第三方查询核验,实现数据开放共享,以此达到可信验证、信息高效互通的效果。该人才链基于联盟链开源平台FISCO BCOS(由微众银行牵头组建的金链盟开源工作组协作打造)、微众银行自主研发并开源的实体身份标识与可信数据交换解决方案WeIdentity研发。周锐表示,开源区块链技术的使用有效降低应用研发成本,而开放的技术社区有助于可信开放数字新生态加速构建。“湾区金融科技人才链”是全国首创的金融科技人才创新举措,对推动金融科技人才机制和认证标准建立,促进金融科技人才要素自由流通,推进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具有重大意义,将极大促进深圳市乃至大湾区金融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深港澳金融科技人才蓝皮书》和“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协调研究机制”在发展论坛上启动,深圳市金融科技协会与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代表进行签约。据悉,《深港澳金融科技人才蓝皮书》凝聚了时代的共识,对于涉及金融科技人才的知识体系、教材编写、培训教学、人才认证、职业招聘、考试组织、交流宣贯、推广普及等工作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介绍,传达金融科技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对于金融科技人才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伦理等方面的理解,并且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深港澳三地金融合作的角度阐述推进金融科技人才工作的作用和路径。通过编写蓝皮书,将相关的工作经验总结提炼,最终形成“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协调研究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跨区域良性流动铺路搭桥,为专业人才和紧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创造有利条件。深港澳金融科技联盟发起单位代表——深圳市金融科技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罗振伟为启动仪式致辞,他认为,《深港澳金融科技人才蓝皮书》和“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协调研究机制”工作有三点重要意义:一是为深圳特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科技人才工作提供高屋建瓴、坚实有力的智力支持,为将深圳打造成为安全、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国际金融中心贡献力量;二是为金融科技产业和金融科技从业者谋福利,通过发布成果、建言政策的方式,推动切实可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和规定早日落地。三是通过蓝皮书和其他的研究成果发布,加深各界交流,广聚智慧,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金融科技人才工作的有利局面。资本市场学院副院长张韶辉就“金融科技人才发展的经验和未来方向”作主旨演讲,他提出,金融科技人才需突出复合性、显创新特色以及兼备风险意识和互联网思维。通过对金融科技的现状及发展,金融科技人才的内涵、特征及相关理论的分析,综合考虑企业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同时结合CPA,CFA 等资格认证考试和人才胜任力模型,运用科学的指标构建原则,建立出由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3个基本要素组成二级准则层的金融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包小姐

深圳未来建设17所985院校,6所香港高校

2018年科研资金支持名单(高校)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6所深圳大学8881.39万元(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4240万元南方科技大学3159万元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80万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365万元深圳技术大学筹备办公室60万元外来985大学17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920万元清华大学2910万元(其中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1900万、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160万、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850万)北京大学2550万元(其中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60万、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430万、北京大学深圳医院60万) 华中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950万元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920万元中山大学729.51万元(其中中山大学·深圳549.51万、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180万)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622万元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510万元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450万元 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324万元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320万元天津大学深圳研究院300万元 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元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239万元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210万元 湖南大学深圳研究院74万元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30万元外来211大学1所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200万元香港高校6所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1330万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910万元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822万元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740万元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元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130万元外来其他高校3所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800万元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260万元深圳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50万元

冰菓

高校抢夺战打响:深圳已引进24所高校,17所985,北青岛南深圳!

近年来,青岛当前引进的高校越来越多,除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外,增加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重量级高校,他们要么到青岛建分校要么建立研究院,而且还有一大批名校有望加入其中。青岛高校引进地图为什么要大力引进高校?传统的高校分布,让一些年轻的非省会发达城市有些尴尬。除了青岛,国内其他城市也加入到了正常高校抢夺战。比如,被誉为创新之都的深圳,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体量已经相当庞大,其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财政收入等指标均居全国大城市首位。与深圳经济地位不相匹配的便是教育资源的匮乏。比如,从代表高校质量的“985”和“211”院校数量上来看,北京分别有8所和18所,上海分别有3所和7所,广州各有2所,深圳则均为0。为了更紧迫的吸引大学的进驻,深圳市政府在今年9月出台了推动深圳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文件《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高校引进地图深圳未来目标《意见》提出深圳市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规定未来10年内要发展20所高校,全日制在校生20万人。深圳计划引进建设的高校也是大腕云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华盛顿大学等。到2030年一批优势学科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科技支撑和文化引领,并推动深圳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和创新人才高地。深圳当前高校现状不知不觉,深圳已引进的著名高校包括17所外来985,1所211和6所港校,这还不包括已经和深圳签署协议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未来中国大多数985高校将落户深圳,几乎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8年科研资金支持名单(高校)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6所深圳大学8881.39万元(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4240万元南方科技大学3159万元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80万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365万元深圳技术大学筹备办公室60万元外来985大学17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920万元清华大学2910万元(其中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1900万、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160万、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850万)北京大学2550万元(其中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60万、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430万、北京大学深圳医院60万)华中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950万元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920万元中山大学729.51万元(其中中山大学·深圳549.51万、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180万)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622万元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510万元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450万元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324万元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320万元天津大学深圳研究院300万元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元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239万元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210万元湖南大学深圳研究院74万元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30万元外来211大学1所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200万元香港高校6所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1330万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910万元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822万元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740万元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元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130万元外来其他高校3所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800万元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260万元深圳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50万元2025年高校数量达20所,3-5所排名进全国前50尽管目前落户的深圳的高校大多还是研究院性质,不过根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与深圳市签署的协议,未来这些著名高校将建设深圳校区,招收研究生或本科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官方统计显示,深圳现有高校13所,分别是: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共有全日制在校生9.98万人。根据深圳市制定的目标,到2025年,深圳高校数量计划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达至20万人;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分别达到50个和30个以上。(小e综合青塔、澎湃等数据综合整理)

婚礼服

深圳不知不觉来了17所985,简直是教育界的半壁江山

引子:深圳2018年教育支出634亿,占全市财政收入16%,比2017年增长25%。加快发展高水平高等教育方面,深圳在办好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本地大学基础上,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17所外来985,1所211和6所港校)合作,争取建成若干高水平大学,几所新办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始招收本科生,再过三五年,深圳的高等学校在校生要超过25万人,成为高等教育强市之一。正文2018年支持力度列表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深圳大学8881.39万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4240万南方科技大学3159万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80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365万深圳技术大学筹备办公室60万外来985大学17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920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前身是始建于2002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新的合作办学协议,在深圳研究生院基础上筹备共建本硕博教育体系完备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共有全职教师250余人、兼职教师150余人、在站博士后150余人、全日制在校硕士和博士生3000余人。哈工大(深圳)设有设有9个学院、22个国家一级学科及31个研究中心、39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南山区创新机构。清华大学2910万(深圳研究生院1900、深圳研究院850、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160)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简称TBSI)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与加州伯克利大学于2014年联合成立,致力于培养全球科技领袖和未来企业家。 创立初期,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将面向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深圳发展需要,围绕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等前沿方向建立3大跨学科研究中心。北京大学2550万(深圳研究生院2060、深圳研究院430、深圳医院60)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英文简称PKUSZ)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1年4月批准成立,是北京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创办的、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办学实体、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坐落在深圳的北京大学国际化校区。华中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950万北京理工深圳研究院920万中山大学729.51万(深圳校区549.51万、深圳研究院180万)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继中山大学东南北校区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之后的第五个校区,成立于2015年,坐落于深圳市光明新区,首届学生于2016年招生。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重点发展医科和工科两门学科。在医科上,除了科学研究外,深圳市政府和中山大学还将合作在深建设三所高水平的附属医院。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522万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510万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450万 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324万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320万天津大学深圳研究院300万 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239万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210万 湖南大学深圳研究院74万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30万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7月,由深圳市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共建。外来211大学1所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200万2000年4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正式加入深圳虚拟大学园。同年6月,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全额拨款在深圳市注册成立“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为事业法人单位,是中国地质大学在深的正式代表机构。学校副校长邢相勤教授兼任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外来双非高校2所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800万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260万港校6所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1330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910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简称港中大(深圳)(CUHK-Shenzhen)。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分为上园、下园、中园;辖3个学院及研究生院;有在校本科以及研究生3000余人。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822万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740万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130万重点企业深圳市君奕豪科技有限公司1000万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500万深圳市航天新材科技有限公司450万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00万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400万深圳创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300万

赵种

强强联合!又一新研究院成立!

深圳大学近日获悉,哈尔滨工程大学与深圳大学签署战略合作,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中国核能与安全高等研究院,从而推动我国核工业创新发展。可谓是强强联合,又一重量级研究院成立!据了解,该研究院将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欲建设成为中核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学研平台,并探索出一条新的创新合作模式,最终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核科技创新中心”。图源官网除哈尔滨工程大学布局深圳,建立研究院外,还有众多高校已经在深圳建立相应的研究院。据不完全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香港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20余所高校在深圳建立研究院或研究生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由此来看,深圳对于各高校的吸引力可见不一般,除了深圳,近年来,四川也成为高校另一块教育资源争夺地!众多高校的研究院也落户四川省各地,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天津大学四川研究院等。大家对于如此多的研究院的成立,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

金沙镇

名校扎堆,高等教育迅速崛起,深圳有望成为中国第六学术重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并已在国内形成了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广州等五大高校重镇;这五个城市聚集了国内70%以上的高等教育院校,并且均是名校林立,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五大高教中心和学术重镇。当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黄金期,随着双一流大学工程和职业院校双高计划的实施,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又迎来新的“春天”。除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等国家部委在全力助推高等教育发展外,各省市也都纷纷出台政策,描绘各自的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蓝图。其中,深圳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且独特的地域优势和经济条件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知名高校纷纷前来设立分校、研究生院、研究院等,深圳市也一跃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具活力的城市。一、深圳市市属高校深圳市现拥有的全国知名市属高校有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深圳大学创办于1983年,由北京大学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大学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深圳大学建设30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特区需要为导引,为深圳培养了大批人才,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深圳大学有望冲击下一轮双一流大学工程,其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学科均进世界排名前1%。南方科技大学由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创办,是目前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高校,聚集了大批海外顶尖学术人才,现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系大学,且“高精尖”的办学思路和模式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道路。深圳技术大学于2019年11月27日创立,是深圳市的一所公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设立的目标就是面向高端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极具“工匠特色”的顶尖专门人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高职院校中的清华”,现已入选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第一类),是第一类高水平学校建设A档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能力、科研能力、师资阵容堪比国内一般本科院校,其已早在2012年开始招生本科生。二、已建成的名牌大学分校或校区深圳市现已建成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于2002年“进军”深圳,现在深圳大学城设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后又再次基础上了成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并于2018年开始独立招收本科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充分利用本部的师资优势和深圳的地域及经济优势,成立虽然不到两年但发展及其迅速,201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理科录取分数线已经超越中山大学,俨然成为广东省理工第一名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14年正式成立,并在次年开始面向内地招生本科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传承香港中文大学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其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理事会管理机制,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设有4个书院、3个学院及研究生院和14个本科专业及11个研究生专业。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是暨南大学布局的”三地五校区”中的深圳校区,是暨南大学的27个学院之一,为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在深圳的办学窗口。目前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设有旅游管理、英语2个系,并开设了高尔夫球与休闲管理专业,拥有计算机中心、图书资料中心、体育中心、数字化校园、多媒体教室、电子商务实验室、语言实验室、多功能报告厅及直属产学研基地燕晗山酒楼等教学设施。三、已建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机构) 深圳市目前拥有一所国内知名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其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三方在深圳合办的一所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极具国际视野,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采用汉语、俄语、英语三种语言进行教学,是深圳市乃至全国最具“国际范”的高等院校。四、已建的高校深圳研究院高校研究院,在学术界是指科学试验的研究机构,是大学之后的进阶教育研究机构,是高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共有22所高校在深圳设立的研究院,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研究院,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南大学深圳研究院,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这些高校深圳研究院已经成为各高校科技开发、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成为这些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提升高校综合实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这些高校设立在深圳的研究院也极大推动了深圳市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二者会利互惠,开创了中国高校和地方合作的崭新模式。五、拟建及在建大学或校区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均在深圳拟建校区或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更在紧张建设当中。清华大学早2001年就在深圳成立了研究生院,是C9高校联盟中第一个在深圳市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到了2014年,清华大学又与伯克利加州大学、深圳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拟创建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6年,清华大学又与深圳市政府签署新协议,拟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共建清华大学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和清华大学一样,北京大学于2001年与深圳市合作共建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其后,北京大学又与深圳市政府在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二者准备共建北京大学深圳校区。中国人民大学于2002年在深圳成立了深圳研究院,其又于2016年深圳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准备在深圳研究院的基础上创建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先进技术学院于2013年揭牌成立;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深圳市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院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双方拟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已在2015年成立,但目前仍处于在建状态,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是中山大学继广州校区和珠海校区之后的第三个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校区拟筹建10余个院系,包括医学院(深圳)、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农学院、文学院、理学院等;同时,中山大学计划在深圳校区布局建设3至4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这些平台将面向学术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被建设成为同领域国际最高水平的平台。“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天的深圳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大学最钟爱的城市和最理想的办学合作对象,深圳已经在经济特区的基础上加速向高等教育特区的方向发展。为打造国际一流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力支撑,深圳正在探索创建与世界级大湾区建设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新体系。深圳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中心,成为中国第六大高校重镇和学术重镇,你觉得还会远吗?

杀犬

打造柔性电子强市又添新助力!厦门柔性电子研究院-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联合研发中心昨揭牌

海西晨报 · ZAKER 厦门 记者 叶子申昨天,厦门柔性电子领域又有重磅动作——厦门柔性电子研究院 " 牵手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共同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未来,联合研发中心将整合双方技术创新资源和产业化资源,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柔性电子技术研发及应用平台,共同助力厦门打造 " 柔性电子强市 "。厦门柔性电子研究院是由 " 国内柔性电子第一股 " 厦门弘信电子等公司主导发起,由政府平台、知名高校和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参与,按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究院,也是厦门未来产业的首个研发机构。而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 1991 年在化学系基础上建立,目前拥有 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实力强劲。厦门柔性电子研究院董事长李强表示,联合研发中心的成立,是厦门柔性电子研究院又一次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通过与高校和企业开展实质性协同合作,可以攻克单一创新主体无法解决的战略性、瓶颈性难题,从而获取可持续性的引领优势,有助于实现柔性电子领域的生产设备及核心器件的国产替代化。厦门大学校长张荣认为,柔性电子有着广泛的市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接下来,厦大将立足厦门的产业基础,助力柔性电子产业在厦门发展,培育更多人才。在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柔性电子有广泛的应用,可弯曲手机屏、可折叠 LED 电视、可穿戴智能设备等产品的普及少不了柔性电子的功劳。2019 年,厦门将柔性电子列为未来十大产业之首,提出打造 " 柔性电子强市 " 目标,致力于培育百亿产值企业,形成覆盖新材料研发、设备制造、产品开发的柔性电子产业链,力争到 2021 年实现产值 200 亿元。昨天的联合研发中心成立现场,厦门柔性电子研究院还与西北工业大学签约,进一步壮大科研力量。同时,厦门柔性电子研究院也通过股权受让的形式,引入战略伙伴深圳瑞湖科技有限公司。延伸阅读厦门大力培育柔性电子产业记者获悉,目前,柔性电子技术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快速发展的研究前沿领域和产业竞争焦点,而厦门市是国内较早涉入柔性电子产业的地区之一,已将其纳入十大未来产业之首,加大力度重点培育。厦门柔性电子研究院有关人士表示,当前,厦门在平板显示、电子信息材料、光电器件、光电显示、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已形成了雄厚的产业基础,也是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城市、全球触摸屏模组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拥有众多龙头企业。其中,厦门天马微电子是世界上最大的 LTPS-TFT (低温多晶硅 - 薄膜晶体管)背板单体工厂 , 出货量居世界前茅;厦门弘信电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研发能力 , 产值在行业内资企业中排名首位;运营和制造中心坐落在厦门的宸鸿科技,是全球营销额最大的触控屏生产供应商;厦门三安光电是国内最大的 LED 半导体芯片制造供应商。【来源:海西晨报 ·ZAKER 厦门】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白棉花

100岁了,他还站在讲台上

海西晨报 · ZAKER 厦门 记者 吴雪莹师生代表向潘懋元教授献花。" 先生,师也。" 在今天的中国大学里,如果有一位老师被所有学生、老师及校长都称为 " 先生 ",他一定令所有人尊敬、仰望。在厦门大学,就有一位这样的老师。他就是当代著名教育家、高等教育学学科创始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潘懋元先生。昨日是潘懋元的 100 岁生日。厦大举办了潘懋元教授从教 85 周年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表彰这位老人为国家和厦大作出的重要贡献。西装革履,文质彬彬,100 岁的潘懋元拄着拐杖,步履坚定地走上台,接受学生献花。他打趣说:" 中国自古以来有个传统,对年长者表示敬意。因为今天我是全场最年长的人,所以得此虚荣。不过,今后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改变,医药水平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座的各位必将比我年寿更高。"庆祝仪式上,还举行了《潘懋元文集》(修订版)首发式和 " 潘懋元高等教育研究基金 " 捐献仪式。该基金由厦大设立,主要用于奖励和资助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优秀师生,今后将逐步拓展到全国高等教育学科。潘懋元本人已多次捐款,此次他再次为该基金捐献人民币 100 万元。而在随后举办的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潘懋元坚持站着做主题报告,题目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昨天、今天和明天》。学生眼中的潘懋元治学严谨思想前卫的百岁老人2015 年,潘懋元为本报《名师》周刊题写刊头。他寄语《名师》:希望《名师》越办越好,能真正地、不断地深入到教师中去,成为教师们亲切的读物。15 岁开始教书,潘懋元 100 岁仍坚持站着讲课,每次讲课都坚持自己写讲义。几乎每个学生都领教过他的严谨治学。99 岁高龄仍亲自写讲义潘懋元的学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林惠菁说,她最近看过一份讲义,是潘先生 99 岁零 10 个月时写的。学生的作业,潘懋元都认真对待。潘懋元的学生陈涛也回忆道:" 先生那时已有 90 高龄,但依然会亲自批阅我们的作业。全班 13 位同学,即便每人提交 5000 字的作业,也有近 7 万字。"在学术上,潘懋元对学生们一视同仁。潘懋元的学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回忆中说道,师从潘先生的学生中,不乏全国各地高校的书记、校长。但在潘懋元面前,他们依然要老老实实地完成作业。正因如此,潘懋元为中国培养了众多高等教育专门人才。不少学生还表示,他们都曾得到潘懋元的回信鼓励。1990 年,叶文梓(现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为考取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给潘懋元写了一封信,既谈了当时的艰难,也表达了考研的决心。没想到的是,潘懋元亲笔回信,还掏钱给他寄去资料。" 闭眼 " 上课却比谁都清醒不少学生仍记得潘懋元上课时的风采:神采奕奕、声如洪钟,略带些许潮汕口音。陈涛刚读厦门高等教育研究院博士生时,潘懋元已有 92 岁。他回忆说,先生给大家一讲就是 1 个多小时,其洪亮的声音、清晰的思路和极其宏大的研究视野让同学们敬佩不已。有一次,某位同学上台汇报不久,先生就闭上了眼睛。台下的同学都以为先生睡着了,汇报的同学也渐渐放慢了语速。突然,先生睁开眼睛,说:" 你怎么不讲了?" 原来,先生只是 " 闭目养神 ",但耳朵和大脑时刻都保持着高度清醒。" 闭眼教学 " 是新一代学生给潘懋元总结的特点。他们从中领悟到,思考问题要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同时还感受到,潘懋元虽然闭着眼,却比有些睁着眼的人心里都清楚明白。用勤思考保持生命活力在庆祝仪式上播放的电视专题片《先生》中,潘懋元说:" 今后的世界是两种人的世界,一个是自然人的世界,一个是机器人的教育,我们已经进入智能时代了,要研究对机器人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美育。" 吴岩感叹道,我们常说 "00 后 " 思想前卫、标新立异。在他看来,100 岁的潘先生才是名副其实的 "00 后 "。而对于如何保持生命活力,潘懋元也有他的见解。2005 年,潘懋元受邀到深圳大学城考察并作主题讲话。一位工作人员问他:" 您 80 多岁了,可身体、皮肤状态还那么好,是怎么保养的?" 潘懋元说:" 有句话是‘生命在于运动’,我认为生命的运动不仅在体动,还在脑动。我保持生命活力的重要方法就是每天让自己去思考有意义的问题,这是其一;其二,我根本没有保养,基本用清水洗脸。"今年 6 月 7 日,潘懋元还为全国 3 万多名师生上了场时长近 1 个小时的网课。不少听课的师生打趣说:" 潘先生可能是世界上最高龄的线上教师了吧!"【来源:海西晨报 ·ZAKER 厦门】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